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北保定清苑中學新高考全國統(tǒng)考預測密卷歷史試卷考生須知:1.全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全部在答題紙上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的答案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2.請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在“答題紙”上先填寫姓名和準考證號。3.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赫·喬·韋爾斯認為:“他們反對教皇不是因為他是世界的宗教領袖,而是因為他不是這樣的領袖:因為他本應該是他們的精神領袖,而他卻是一個富有的世俗君主?!边@最能說明宗教改革的本質是A.反教皇是政治斗爭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C.反宗教的民主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爭2.有學者認為,改訂新約運動取消了帝國主義在不平等條約中的一些特權,某種程度上實現了關稅自主,收回了一部分法權、租界和租借地,簽訂了近代以來第一批相對平等的新約,是此前歷次收回主權運動成績最大的一次。這場運動的發(fā)起者是A.大清政府 B.南京臨時政府 C.北洋政府 D.南京國民政府3.在北京奧運會上的盛大開幕式上,展示了數千年文明古國的風采,其中有一部分題材來自遠古時期豐富多彩神話傳說,如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等。對神話的認識最符合歷史學要求的是A.歷史久遠基本沒有歷史價值 B.是古代先民們生活的真實寫照C.對了解先民活動,有一定的歷史價值 D.是口耳相傳的第一手資料4.1832年、1867年和1884的三次議會改革是英國19世紀民主政治發(fā)展進程中的重要事件。其中1832年改革擴大了工業(yè)資產階級權利,1867年改革使小資產階級和工人上層獲得選舉權,1884年改革賦予農業(yè)工人選舉權利。上述現象反映了19世紀的英國A.改革是推動民主政治發(fā)展的唯一方式B.全體人民的普選權得以實現C.工業(yè)革命的深入開展D.民主進程滯后于經濟發(fā)展5.如圖是一位同學繪制的某個朝代的統(tǒng)治機構示意圖,其中①處的機構應該是A.中書省 B.門下省 C.尚書省 D.政事堂6.下面是1950—1962年蘇聯與西方主要國家經濟增長指標比較表。這說明當時A.蘇聯經濟效益與西方主要國家差距較大B.蘇聯的工業(yè)化水平低于西方主要國家C.冷戰(zhàn)的消耗使蘇聯經濟增長的勢頭減緩D.蘇聯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比重嚴重失調7.如圖是“世界經濟中心地理轉移趨勢圖”。其中,18世紀時有西歐(法、英、德)和亞洲(中、?。﹥蓚€經濟中心。根據所學知識判斷,下列對此現象的分析最恰當的是A.當時歐洲和亞洲處于同等的經濟發(fā)展水平B.工業(yè)革命是出現兩大經濟中心的根本原因C.中國的手工業(yè)發(fā)展水平不遜于西歐手工業(yè)D.當時的兩大經濟中心的經濟發(fā)展趨勢不同8.據統(tǒng)計,1860年松江府的總人口約為300萬人,年產土布3千多萬匹。按照當時的生產情況估計,共需1億8千多萬個勞動日:以每家5口,每戶1.5名織布者計,需要松江所有家庭每年織布202.8天。據此可知,當時松江地區(qū)A.農家“耕”“織”分離 B.精耕細作技術的發(fā)展C.農戶收入多賴家庭副業(yè) D.農產品商品化程度高9.盧梭認為“自從人類察覺到一個人據有兩個人食糧的好處的時候起,平等就消失了……不久便可以看到奴役和貧困伴隨著農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長”。這段話表明盧梭認識到A.財產私有制是人類不平等的根源B.專制統(tǒng)治致使人民貧困和遭受奴役C.爭奪食物是人類沖突的重要原因D.奴役和貧困是伴隨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普遍現象10.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資本具有天生的特殊的世界主義性質”,“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自由流動”挖掉了古老民族工業(yè)的基礎,建立了同“一切丈明民族的生命攸關”的新的工業(yè)。其中“‘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自由流動’挖掉了古老民族工業(yè)的基礎”在近代中國的表現是A.中國社會經濟卷入世界市場B.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入侵C.家庭農業(yè)和家庭手工業(yè)分離D.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11.赫爾曼·梅爾維爾有句名言:“美國人血管里的每一滴血都混合著全世界各民族的血!”觀察下表,分析該時段美國人口構成呈現的變化趨勢及其原因,正確的是《1700-1860年美國人口種族構成的變化》(單位:萬人)時間
土著人口
白種人口
黑種人口
合計
1700
75.0
22.3
2.7
100.0
1820
32.5
788.4
177.2
998.0
1860
16.0
2724.0
400.0
3140.0
A.種植園經濟的發(fā)展和奴隸貿易的進行致使黑種人口劇增B.對現代文明的不適應,導致土著人口驟減C.歐洲移民源源而來,導致黑色人種的數量大幅度增加D.賦稅政策調整和高產糧食作物的引種使人口總數大幅度上升12.20世紀70年代,中國之所以能夠擺脫某些大國的孤立,有效地遏制和對付蘇聯,部分原因就是在意識形態(tài)上沖破了與西方國家交往的障礙,拋棄了非敵即友的陳腐觀念。但是,一些社會主義國家卻認為中國是在“向快要淹死的尼克松扔救生圈”。這表明20世紀70年代的中國A.擺脫了蘇聯的威脅B.延續(xù)意識形態(tài)外交C.拯救了美國的衰落D.奉行國家利益至上13.英國1851年的原棉消費量大約相當于1820年的5倍多,但棉產品出口的比例卻變化不大:國內咖啡的人均消費量從1793年到1850年上升了927%,茶上升了58%,糖上升了72%。這些現象可以說明19世紀中期英國A.工業(yè)革命完成 B.民眾生活水平有所提高C.貧富差距加大 D.對外貿易處于入超地位14.建炎三年(1129年)四月,高宗改門下侍郎、中書侍郎為參知政事,同時廢除尚書左、右丞。南宋初年,還曾設“權同知三省樞密院事”,屬執(zhí)政官之列。這反映出宋代()A.官僚政治發(fā)生顯著變化 B.中央行政機構走向完善C.君主專制制度得以強化 D.丞相職權范圍略有縮小15.(加試題)走進歷史博物館,人們經常能看到說明書上畫著一個“馬”字,但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的寫法卻很是不同,使人感到,如果不是秦始皇統(tǒng)一文字,方塊字還不知道會裂變成幾種古怪的文字呢!印象一旦形成,往往根深蒂固。然而有學者翻檢史書注意到,戰(zhàn)國時的外交活動非常頻繁,縱橫家們到處上書,謀求列國君主信用,卻沒有出現任何文字障礙的例子。研究戰(zhàn)國七雄的文字,發(fā)現90%以上是一樣的,秦統(tǒng)一文字的工作只是“罷其不與秦文合者”。這說明A.治史之難,難在問題的發(fā)現與提出,難在觀點的梳理與解讀B.認識事物有一個摸索的過程,但材料無疑是歷史研究的出發(fā)點C.對人們視為定論的說法,不可盲從,應當搜集原始材料去檢驗D.處理問題與史料的關系時,須杜絕先樹觀點,再找材料的做法16.下圖為民國年間天津同升和帽莊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廣告。對此理解正確的是①該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輸入②中國社會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沖擊③廣告主要宣傳了博士帽的實用功能④帽式的差異體現出男尊女卑的觀念A.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7.從1867至1947年中國近代入超總值約為71億海關兩,1930~1936年共入超32億海關兩,占近代入超總值45%,數額之巨大,由此可見一斑。造成1930~1936年中國入超嚴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長期戰(zhàn)爭的影響B(tài).國共對峙的影響C.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D.國內經濟發(fā)展的影響18.卡爾曾提醒自己的學生:在研究歷史之前,應該先研究歷史學家。這是因為A.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B.一切歷史都是主觀史C.一切歷史都是客觀的D.一切歷史都是虛構的19.1900年,列強在華設廠的總數由以前的80家猛增到933家。與此現象直接相關的不平等條約是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20.古代雅典城邦不允許公民只關心自己私人事務,梭倫立法甚至規(guī)定:一個人如果在國內出現黨派分裂時不參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剝奪選舉權。材料折射出古代雅典A.少數政客左右了政局 B.立法的過程具有主觀隨意性C.公民失去了政治熱情 D.城邦至上對公民自由的約束21.如表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有地農戶(占全部農村人口45%)的土地占有情況。這反映了當時A.封建生產關系仍占據主要地位B.農民對土地和地主的依賴性減弱C.擁有土地者成為國民革命對象D.國民大革命導致土地集中較嚴重22.恩格斯曾說道:“不管這次戰(zhàn)爭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點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國整個傳統(tǒng)的經濟體系將完全崩潰……在陸地和海上打了敗仗的中國人將被迫歐化,全部開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鐵路和工廠,從而把那種可以養(yǎng)活這億萬人口的舊體系完全摧毀?!庇纱丝芍鞲袼拐J為A.鴉片戰(zhàn)爭是打破清朝閉關鎖國狀態(tài)的唯一機會B.中國的自閉和崩潰狀態(tài)必然導致鴉片戰(zhàn)爭失利C.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戰(zhàn)敗后的清政府將對歐洲國家全方位開放D.甲午中日戰(zhàn)爭使中國變革統(tǒng)治體系并擴大開放23.《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中說:“鴉片戰(zhàn)爭是中西關系質變的臨界點,整個中外關系至此逆轉,舊格局隨條約締結而俱逝,中國被不情愿地拉入到國際資本主義的世界體系中。”以下能佐證這一結論的史實是A.殖民者與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B.列強取得在通商口岸開辦工廠的特權C.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D.列強扶植地方軍閥,形成割據狀態(tài)24.清末湘軍的組織形式“譬之木焉,統(tǒng)領如根,由根而生干、生枝、生葉,皆一氣所貫通,是以口糧雖出自公款,而勇丁感營官挑選之恩,皆若受其私惠?!边@種軍隊組織形式是()A.便于國家直接控制、指揮軍隊 B.使將不專兵,妨礙軍隊作戰(zhàn)C.造成兵歸將有,為近代軍閥所承襲 D.促進官兵平等,有利于提高戰(zhàn)斗力25.下列與圣經無關的藝術作品是A.達·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B.米開朗琪羅的《創(chuàng)世紀》C.達·芬奇的《蒙娜麗莎》 D.米開朗琪羅的《摩西像》26.有學者認為“保持天下風俗純正的重要性更有甚于維護一姓政權的穩(wěn)定”。為此,他提出了“有亡國,有亡天下”的著名論斷。研究這一論斷,可直接參閱A.《天下郡國利病書》 B.《日知錄》 C.《明夷待訪錄》 D.《船山遺書》27.1989年,美國《商業(yè)周刊》做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79%的受訪者支持美國限定對日本的出口,69%的受訪者贊成限制來自日本的進口,61%的受訪者傾向于提高日本產品進口關稅,而59%的受訪者則贊成限制技術外流到日本。該調查結果反映出當時A.美國對外政策忠于民意 B.日本沖擊美國霸主地位C.資本主義陣營開始分化 D.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fā)展28.“一五”計劃實施期間,工人階級展開了熱火朝天的勞動競賽,工程技術人員和科研人員在“一五”計劃建設中也大顯身手,農民也關心工業(yè)建設,他們努力用增加生產、積極交納農業(yè)稅和交售糧棉的實際行動支援工業(yè)建設。這反映了A.人民為國家工業(yè)化建設貢獻力量B.工業(yè)化得到了工人階級的積極響應C.糧食減產嚴重制約工業(yè)發(fā)展速度D.農業(yè)集體化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29.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位于深圳的招商局蛇口工業(yè)區(qū)大膽進行制度變革,率先在中國實行了干部、職員公開自由招聘制。此后幾年,蛇口工業(yè)區(qū)又實行了定額超產獎勵、全員簽訂合同等制度。這些做法A.奠定了對外開放格局 B.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C.增強了企業(yè)競爭活力 D.推動了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30.據史料記載:“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生活愈益復雜,原先的羅馬法律已經不能滿足需要。外國人在羅馬的財產可能被沒收,就是一個典型的問題?!绷_馬帝國為解決這個問題A.將習慣法完善為成文法B.將成文法調整為公民法C.將公民法發(fā)展為萬民法D.將萬民法上升為自然法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五百年前,因為海洋,人類搭建起真正的世界舞臺,大小強弱的國家都在這個舞臺上表演了自己的角色?!洞髧绕稹方庹f詞(1)15至20世紀,人類通過海洋“搭建起真正的世界舞臺(市場)”的重要事件及其意義如何?材料二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世界貿易;誰控制了世界貿易,誰就控制了世界的財富,因而就控制了全世界?!?7世紀西方政治家英國的雷萊爵士(2)以15至18世紀的史實,說明英國如何通過控制海洋,因而控制全世界的。材料三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師?!浴督K巡撫吳元炳奏》(1874年)材料四甲午一役,威海水陸之防,既毀于日本……“東三省海防,奉天(沈陽)尤重。自日占旅、大,遼東半島藩籬盡撒”?!浴肚迨犯濉罚?)依據材料三,吳元炳提出這一奏議根源在哪?對此,清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舉措?(4)甲午一役,中國新式海軍竟慘敗日本,其根本原因何在?(5)以上材料給你的啟示如何?32.文明的演進從歷史來講,現代化的涵義是指政治上的民主化,經濟上的工業(yè)化,社會生活上的城市化,思想領域的自由化,文化上的人性化等。在此引領下,也促進了人類文明的演進,某校的學生社團組織同學對此進行了討論后作了如下專題的闡述。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主題一中國古代的青銅文明某博物館收藏有西周中期的青銅器“衛(wèi)盉”,器內銘文記載:“裘衛(wèi)用玉璋與貴族矩伯換取了80朋(貨幣單位)的土地。這個換取手續(xù)征得了五個貴族的同意,并在相關部門的監(jiān)督下完成。通過這樣的途徑,裘衛(wèi)聚斂了大量財富。裘衛(wèi)家族的第三代,隨葬物品享用‘五鼎八簋’。按西周禮制:天子九鼎八簋,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主題二西方社會的法治文明《拿破侖法典》現藏于某博物館,以下為其中的摘錄主題三現代經濟的兩種模式某同學建立個人歷史博物館,收集有如下兩張圖片主題四中國現代的政治文明某博物館陳列有新中國國徽設計的兩種方案。方案①是以玉壁為主體,圖案中有國家名稱、紅色五星、金色齒輪、金色嘉禾等要素。方案②是改進后的圖樣,保留了紅色五星、金色齒輪、金色嘉禾等要素,加入了天安門圖案。(1)依據主題一的材料,完成下列表格。信息內容信息分析土地交換在監(jiān)督下完成①土地與玉璋以朋為單位進行交換可以說明西周社會商品經濟有所發(fā)展,但水平不高②可以說明西周中期已經出現僭越禮制的現象青銅器的銘文③青銅器的鑄造工藝④(2)概括主題二中條款的原則,并指出該文件的思想來源。(3)主題三兩幅圖片反映的經濟模式有何不同目的?其共同手段是什么?(4)結合20世紀以來的重大歷史事件,談談你對主題四方案②加入天安門圖案的理解。33.(歷史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材料:1926年,于敏出生于河北寧河縣一個普通家庭。1951年,他從北京大學研究生畢業(yè)時,國家急需原子核物理研究人才,他欣然服從祖國需要,放棄了原有專業(yè),轉向核理論研究。當時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幾乎一片空白。于敏克服重重困難,經過幾年努力,發(fā)表了《關于重原子核的殼理論》等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文章。1959年暑假,于敏與北大楊立銘教授合作,主辦了我國第一個原子核物理培訓班,出版了我國第一部原子核理論專著《原子核理論講義》,為國家培養(yǎng)了亟需的原子核理論科研人才。1961年,當于敏在原子核理論研究上將要取得豐碩成果時,上級任命他領導開展氫彈研究。于敏又一次調整了專業(yè)方向,從此隱姓埋名,默默奉獻。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試驗圓滿成功,于敏在其中發(fā)揮了關鍵作用。在他的指揮下,我國的中子彈試驗也于1988年獲得成功,我國核武器設計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于敏被譽為“中國氫彈之父”。——摘編自侯新杰《于敏:獻身中國氫彈事業(yè)的核物理學家》(1)根據材料,概括于敏對中國科技發(fā)展的貢獻。(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于敏第二次轉變研究方向的歷史背景。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
依據材料“因為他(教皇)本應該是他們的精神領袖,而他卻是一個富有的世俗君主”并結合宗教改革來看,反對教皇就是反對封建君主,實質上是對封建制度的斗爭。D正確;反對教皇只是表面現象,實質上是對封建制度的反對,A錯誤;民主革命指的是反侵略反封建,而宗教改革沒有反對外來侵略,不是民主革命,B錯誤;民族革命是爭取民族的獨立,其主要革命對象是外國的侵略勢力,不符合題意,C錯誤。故選D。2、D【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南京國民政府建立以后,實行反對蘇聯,親近帝國主義的政策。1927年底,蔣介石發(fā)表談話,停止對蘇貿易,驅逐蘇聯僑民,宣布與蘇聯斷交。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為了緩和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制造對外“自主”形象;同時也為擴大稅源,解決內戰(zhàn)軍費,在它建立不久,圍繞實現關稅自主和廢除領事裁判權的問題,發(fā)起了要求帝國主義支持的“改訂新約運動”,因此D選項符合題意,ABC選項排除。3、C【解析】
“夸父逐日、女媧補天”屬于神話故事,通過了解先民活動,有一定的歷史價值,C正確;歷史價值不在于存在遠近,A錯誤;神話并不是先民真實寫照,B錯誤??趥魇妨鲜嵌质妨?,D錯誤。4、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9世紀英國議會的三次重要改革擴大了英國民主政治的選舉范圍,工業(yè)資產階級和工人相繼獲得了選舉權,這是由于工業(yè)革命的深入開展使工業(yè)資產階級和工人力量不斷發(fā)展壯大的結果,所以答案選C,AB兩項說法錯誤,革命和改革都能推動民主政治的發(fā)展,19世紀末期英國尚未完全實現普選,D項材料無法直接體現。考點:英國議會改革點評:1832年議會改革是英國政治發(fā)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標志了英國議會制度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從上下議院的關系來說英國下議院的權利超過了上議院,從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角度而言工業(yè)資產階級獲得了選舉權,并隨著實力的不斷發(fā)展和壯大最終超過了商業(yè)資產階級和貴族成為資本主義社會的實際統(tǒng)治階級。5、A【解析】
材料是對元朝一省二院制的描述,據此可以推出①處的機構是中書省,A正確;元朝時期門下省和尚書省的機構被取消,BC排除;政事堂不屬于機構,屬于宰相的辦公場所,D排除。故選A。6、A【解析】
根據圖表內容可以看出蘇聯固定資本年平均投入遠遠高于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但是其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率卻沒有優(yōu)勢,說明投入多,產出少,即產出與投入的比與西方國家相比比值最小,表明蘇聯經濟效益與西方主要國家差距較大,答案為A;材料不能顯示蘇聯的工業(yè)化水平低于西方主要國家,B錯誤;CD在材料中均不能體現,排除。7、D【解析】
根據圖中內容可知,亞非是農業(yè)革命,而歐洲則是工業(yè)革命,兩大經濟重心的經濟發(fā)展趨勢是不同的,選D;“同等的經濟發(fā)展水平”說法絕對,排除A項;工業(yè)革命不是造就兩大經濟中心的根本原因,排除B;由圖示內容看不出中國和西歐的手工業(yè)發(fā)展水平,排除C項。8、C【解析】
19世紀中期,松江地區(qū)生產出的大量土布,需要當地大量人口將大部分時間都在棉紡織業(yè)上,體現了當時松江地區(qū)農戶收入多賴家庭副業(yè),C項正確;松江人用大半時間從事土布生產,不能說明當時當地農家的“耕”“織”分離,不是“精耕細作技術”的發(fā)展的結果,也與“農產品”商品化程度高不符,ABD三項錯誤。9、A【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一個具有兩個人糧食的好處的時候起,平等就消失”是解題的關鍵信息,說明了盧梭認為私有制是人類不平等的根源的思想觀點,A符合題意??键c:西方人文精神的發(fā)展?啟蒙運動?盧梭的思想主張【詳解】請在此輸入詳解!10、C【解析】“資本具有天生的特殊的世界主義性質”指的是資本主義的擴張性,“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自由流動挖掉了古老民族工業(yè)的基礎”,指的是,資本主義瓦解了被侵略地區(qū)的原有經濟,即自然經濟,建立了同“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關”的新的工業(yè),指近代工業(yè)產生。就中國來說,鴉片戰(zhàn)爭后,隨著外國商品輸出,家庭農業(yè)和家庭手工業(yè)相結合的自然經濟的逐漸的解體就是主要的表現,故選C,ABD項都無法體現挖掉“古老民族工業(yè)的基礎”的內容。【名師點睛】西方工業(yè)革命完成,急需擴大海外市場,商品輸出成為這一時期的主要的侵略方式。鴉片戰(zhàn)爭后,伴隨著外國列強的經濟侵略,中國的經濟結構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一方面是自然經濟的解體,也就是挖掉“古老民族工業(yè)的基礎”,另一個方面中國也出現了新的經濟因素,主要是洋務工業(yè)和民族工業(yè)。11、A【解析】
早期對外殖民擴張中的三角貿易把黑人奴隸大量的運往美洲,導致黑種人口增加,故A項正確;歐洲移民的迫害,使得土著人口驟減,B項錯誤;歐洲移民主要是白種人,C項錯誤;人口大幅度上升是因為地廣人稀,大量移民涌入,D項錯誤。12、D【解析】
20世紀70年代中蘇關系惡化,中國面臨著蘇聯的威脅,從國家利益的角度出發(fā),中國和美國關系進行改善,D正確;當時中蘇關系正處于惡化時期,擺脫了蘇聯的威脅的說法有誤,A錯誤;中國當時已經突破意識形態(tài)外交,B錯誤;中國并不能拯救美國的衰落,C錯誤。點睛:中美關系發(fā)展【詳解】請在此輸入詳解!13、B【解析】
工業(yè)革命后,英國國內大量生產、消費棉產品,銷售,咖啡、茶、糖等副食產品的人均消費量明顯增長等現象,可以用來說明19世紀中期英國民眾生活水平有所提高,B項正確;19世紀中期英國日用商品人均消費量的增多,不能用來說明工業(yè)革命的完成,也不能體現貧富差距加大,AC兩項錯誤;19世紀中期,作為世界工廠的英國在對外貿易中并不處于“入超”地位,D項錯誤。14、C【解析】
據材料“改門下侍郎、中書侍郎為參知政事”“‘權同知三省樞密院事’,屬執(zhí)政官之列”等信息可知,北宋參知政事和南宋三省樞密院事均參與執(zhí)政,其目的是進一步削弱相權、加強皇權,說明君主專制得到了強化,故C項正確;材料僅反映出宋代中央機構的調整,與官僚政治的變化有本質區(qū)別,故A項錯誤;參知政事和三省樞密院事的設置與中央行政機構的完善沒有因果關系,故B項錯誤;材料無法體現丞相職權范圍的變化,故D項錯誤。15、C【解析】
根據材料“如果不是秦始皇統(tǒng)一文字,方塊字還不知道會裂變成幾種古怪的文字呢”、“研究戰(zhàn)國七雄的文字,發(fā)現90%以上是一樣的,秦統(tǒng)一文字的工作只是“罷其不與秦文合者””可知體現的是對人們視為定論的說法,不可盲從,應當搜集原始材料去檢驗,C選項符合題意。治史之難,難在問題的發(fā)現與提出,難在觀點的梳理與解讀的說法與材料無關,A選項排除。認識事物有一個摸索的過程,但材料無疑是歷史研究的出發(fā)點的說法與材料無關,B選項排除。處理問題與史料的關系時,應該注意用史料論證觀點的合理性,D選項排除。16、B【解析】試題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近代以來社會生活變遷相關知識的把握。根據題干的圖片可知它為國貨,因此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輸入。因為是仿制西式,所以這說明了中國社會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沖擊而③④在材料中無法體現,可排除。綜上,本題選B.考點: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的變遷·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物質生活的變化17、C【解析】材料“1930~1936年共入超32億海關兩,占近代入超總值45%”并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分析出,1930—1936年正是1929~1933年經濟危機發(fā)生時期,這說明經濟危機對世界各國經濟的影響都很大,故C項正確;近代以來戰(zhàn)爭不斷,故A項排除;國共對峙從1927-1937年,故B項排除;國內經濟發(fā)展,入超應該不斷減少,故D項排除。點睛:從時間判斷,中國在1930~1936年入超的海關稅占近代入超總值的近一半,這就要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這個時間正是1929~1933年經濟危機發(fā)生時期。18、B【解析】
材料“在研究歷史之前,應該先研究歷史學家”,這是因為不同的歷史學家對歷史有不同的主觀解構,故為避免盲目研究,可以先了解下其他歷史學家的意見,故排除C,B符合題意;“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強調的是歷史學科研究需要當下情懷,故A不符合題意;D是一種歷史虛無主義觀點,故D不符合題意。19、C【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列強在華設廠總數的猛增主要和《馬關條約》中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的內容有關,故選C項;《南京條約》和《北京條約》中沒有相關內容,排除;《辛丑條約》簽訂于1901年,排除D項。故選C。20、D【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梭倫通過立法來要求公民參與城邦政治生活,強調的是城邦至上對公民自由的約束,D正確;A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雅典立法是有嚴格的程序的,隨意性說法錯誤,B排除;C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故選D。21、A【解析】
根據表格數據可知,國民大革命時期,僅占全部農村人口14.4%的富農和地主階級卻占有8I%的土地,這說明當時封建生產關系仍占據主要地位,A正確;僅依據表格數據無法得出B項;國民革命的對象是北洋軍閥和帝國主義,C與史實不符;土地集中嚴重的現象早就存在,并不是國民革命導致的,D錯誤。故選A。22、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中國在陸地和海洋均戰(zhàn)敗,被迫簽訂的《馬關條約》將商埠開放到內地,清政府為解決財政問題放寬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fā)展,自然經濟進一步解體,D正確;材料體現的是甲午中日戰(zhàn)爭對中國的影響,沒有體現鴉片戰(zhàn)爭和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史實,排除A、B、C項。23、A【解析】
鴉片戰(zhàn)爭結束后,清政府被迫與列強簽訂了《南京條約》《虎門條約》《望廈條約》《黃埔條約》等,打破了“天朝上國”的美夢。不平等條約體系代替了“朝貢”體系,故選A項;B、C、D三項都不是鴉片戰(zhàn)爭的影響,與“鴉片戰(zhàn)爭是中西關系質變的臨界點”的論述不符,排除。24、C【解析】由“而勇丁感營官挑選之恩,皆若受其私惠”可知兵將之間的關系是隸屬關系。25、C【解析】
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是文藝復興時期作品,主要是反對中世紀神權統(tǒng)治思想,不涉及圣經內容,C符合題意;A、B和D都與圣經有關,排除。26、B【解析】
材料“有亡國,有亡天下”體現的是顧炎武的觀點,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觀點收錄在《日知錄》,B正確;《天下郡國利病書》雖然是顧炎武的著作,但是未收錄該思想,A排除;《明夷待訪錄》是黃宗羲的作品,C排除;《船山遺書》是王夫之的作品,D排除。故選B。27、B【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美國民眾大部分主張對日本在進出口和技術轉出上進行限制,這主要和日本的發(fā)展沖擊美國的霸主地位有關,B正確;美國的對外政策是由于國家利益決定的,A排除;資本主義陣營在20世紀60年代就已經出現分化,C排除;材料與經濟全球化無關,D排除。故選B。28、A【解析】
據材料可知,“一五”計劃實施期間,無論是工人、工程技術人員和科研人員,還是農民都在為“一五”計劃貢獻自己的力量,A正確;B片面;材料沒有涉及糧食減產問題,C錯誤;材料只是強調“農民也關心工業(yè)建設,他們努力用增加生產、積極交納農業(yè)稅和交售糧棉的實際行動支援工業(yè)建設”,沒有涉及農業(yè)集體化,D錯誤。【點睛】“一五”計劃超額完成的原因:工人階級的努力;各行各業(yè)的支持;蘇聯的援助;國家政策的支持。29、C【解析】
蛇口工業(yè)區(qū)的做法體現了對市場作用的重視,這種做法有利于增強企業(yè)活力,C正確;八十年代初我國的對外開放尚未完成,格局未定型,排除A;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排除B;市場經濟體制確立是在21世紀初,排除D。30、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萬民法的形成,旨在考查正確解讀材料的能力。根據題干中“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生活愈益復雜,原先的羅馬法律已經不能滿足需要”,所以就由公民法發(fā)展到萬民法,適用于羅馬境內的一切公民,符合題意的是C項。A項在共和國時期已經實現;D項發(fā)生于帝國時期,與從共和國向帝國轉變的背景不符;公民法是為了維護公民的利益,故B項錯誤。所以答案選C??键c:古代希臘.羅馬·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羅馬法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15世紀前后新航路的開辟,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17、18世紀西歐國家的殖民擴張,世界市場進一步拓展。18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后期的工業(yè)革命,以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世界市場基本形成。19世紀中后期的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世界市場進一步發(fā)展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建立。(2)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加入海外貿易競爭。重視海軍建設(大力發(fā)展海軍力量),為海外殖民提供了軍事上的保障。一貫重視海外事業(yè),資產階級革命以后把爭奪海上霸權放在了首要地位(頒布《航海條例》)。海盜劫掠與發(fā)動殖民戰(zhàn)爭(1588年英國海軍擊潰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三次對荷戰(zhàn)爭;英法戰(zhàn)爭),成為“日不落帝國”。(3)根源:兩次鴉片戰(zhàn)爭的失敗,首先是海防被突破。舉措:籌劃海防,初步建成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4)根本原因:清朝封建專制統(tǒng)治腐敗。(5)重視海洋戰(zhàn)略,加強海防,防止腐敗誤國等?!窘馕觥?/p>
(1)事件與意義:根據所學知識,通過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過程中的新航路開辟、殖民擴張、兩次工業(yè)革命等重要事件,說明其在人類通過海洋“搭建起真正的世界舞臺(市場)”進程中的作用和意義。(2)過程:根據所學知識,用參與海外貿易、殖民擴張、發(fā)展海軍、打敗西班牙、荷蘭、法國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寶石開采的技術升級與產業(yè)轉型考核試卷
- 農村資金互助社農業(yè)保險產品設計與推廣考核試卷
- 云母制品在平板電腦顯示材料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鋼包課程設計的書籍
- 2025年全球及中國熔融沉積成型 (FDM) 服務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飲食營養(yǎng)與衛(wèi)生課程設計
- 有氧健身操課程設計
- 彩色辣椒課程設計
- 高端母嬰養(yǎng)生館課程設計
- 橢圓 課程設計
- 2025年度私立學校教師聘用合同(初中部專業(yè)學科)3篇
- 2024年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總結
- GB/T 45092-2024電解水制氫用電極性能測試與評價
- 《算術平方根》課件
- DB32T 4880-2024民用建筑碳排放計算標準
- 2024-2024年上海市高考英語試題及答案
- 注射泵管理規(guī)范及工作原理
- 山東省濟南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題 附答案
- 大唐電廠采購合同范例
- 國潮風中國風2025蛇年大吉蛇年模板
- GB/T 18724-2024印刷技術印刷品與印刷油墨耐各種試劑性的測定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