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陽五中2025屆高考歷史三模試卷含解析_第1頁
湖北省襄陽五中2025屆高考歷史三模試卷含解析_第2頁
湖北省襄陽五中2025屆高考歷史三模試卷含解析_第3頁
湖北省襄陽五中2025屆高考歷史三模試卷含解析_第4頁
湖北省襄陽五中2025屆高考歷史三模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北省襄陽五中2025屆高考歷史三模試卷注意事項1.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2.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填寫在試卷及答題卡的規(guī)定位置.3.請認真核對監(jiān)考員在答題卡上所粘貼的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與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選項的方框涂滿、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5.如需作圖,須用2B鉛筆繪、寫清楚,線條、符號等須加黑、加粗.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有數(shù)據顯示,羅斯福新政推行后,商品仍然大量過剩,失業(yè)大軍依舊高達900多萬人,期間(1937—1938年)還造成了新的經濟危機,有學者據此認為羅斯福新政沒有也不可能造成經濟復興和高漲。該學者的觀點A.全面認識了羅斯福新政 B.建立在一定的史實基礎之上C.充滿了主觀臆斷的色彩 D.認為新政是經濟危機的根源2.“人類的歷史是文明的歷史。這一歷史穿越了歷代文明,從古代蘇美爾文明和埃及文明到古典文明和中美洲文明再到基督教文明和伊斯蘭文明,還穿越了中國文明和印度文明的連續(xù)表現(xiàn)形式?!蔽闹刑岬降摹肮诺湮拿鳌碑a生的地區(qū)是A.東亞 B.北非 C.西亞 D.歐洲3.正如英國歷史學家約翰·坎農所說:“貴族權力在1761年達到頂峰”,英國“從外觀上看和原來別無二致,所有稀奇古怪的東西都被保留下來,但實際上它比原來更狹隘、更具有寡頭性質?!辈牧峡捎脕碚f明英國A.資產階級革命的必然性B.議會改革的必要性C.貴族寡頭政治的必然性D.工業(yè)革命的必要性4.中世紀的地理觀認為世界由一系列“海洋群島”所環(huán)繞,而當時人們所知的只有十余座。未知的島嶼和流傳的海島神話結合在一起對有冒險欲望的人來說無疑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如“失落之島、“金島”、“銀島”等一直刺激著歐洲航海人,連哥倫布在航海時也曾試圖尋找“失落之島”。據此可知A.《馬可波羅行記》刺激了歐洲人對東方的探險B.天文地理知識的進步推動歐洲大航海時代到來C.歐洲獨特的文化氛圍影響了早期海上探險活動D.商品經濟的發(fā)展促使歐洲人尋求新的海外市場5.1901年1月,清廷發(fā)布上諭:“世有萬古不易之常經,無一成不變之治法?!w不易者三綱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變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這里的“改弦”指的是A.洋務運動 B.百日維新 C.義和團運動 D.清末新政6.梁啟超留下一幅挽聯(lián):“保障共和,應與松坡同不朽;宣傳歐化,不因南海讓當仁?!逼渲小澳虾!笔侵缚涤袨?,那么聯(lián)中的“松坡”最有可能是A.嚴復 B.康有為 C.蔡鍔 D.袁世凱7.為了換取各省政治支持,南京國民政府于1928年正式將土地稅劃歸給各省管理,放棄了對創(chuàng)造國民總產值65%的農業(yè)部門的任何財政權力,中央財政總收入主要依靠關稅、鹽稅、統(tǒng)稅等城市稅收和工商稅收。這一做法可能使A.中央集權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B.城市經濟重要性明顯高于農村C.農民稅務負擔將大大減輕D.中國失去農業(yè)現(xiàn)代化發(fā)展契機8.下列歷史人物,最早領導本國人民向西方學習的是A.甘地 B.穆罕默德·阿里 C.凱末爾 D.孫中山9.清朝初期規(guī)定了西藏歷世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權冊封的制度。此項制度的主要作用在于A.加強了對宗教的管理 B.團結了宗教人士C.加強了中央對西藏的管轄 D.粉碎了敵對勢力分裂西藏的各種圖謀10.下面是1700~1800年英國國內工業(yè)品消費占整個工業(yè)品消費比重變化情況統(tǒng)計圖(單位:%)。對此的合理解釋是A.海外市場不斷擴大B.資本積累引起消費水平下降C.工業(yè)產值略有滑坡D.經濟危機導致產品嚴重滯銷11.路易十四的財政大臣柯爾伯曾說:“貿易公司是國王的正規(guī)軍,法國的工場則是他的后備軍。”材料反映了法國資本主義發(fā)展過程中A.推動商業(yè)資本轉向工業(yè)資本B.專制王權能保障經濟持續(xù)發(fā)展C.工業(yè)生產向城郊和鄉(xiāng)村擴散D.推行重商主義發(fā)展海外資易12.蘇聯(lián)解體后,美國改變了之前相對克制的中東戰(zhàn)略,除繼續(xù)扶持以色列以制衡阿拉伯國家外,也積極采取措施插手中東事務,宣傳和輸出美國模式。對此可以用來說明A.美國放棄對中東的霸權主義政策B.多極化形成使美國調整對外政策C.美國插手改變了中東的政治格局D.兩極格局瓦解加劇中東緊張局勢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二戰(zhàn)后東亞秩序的獨特之處在于:它是一種典型的“陸海分離型”秩序架構東亞大陸地區(qū)(主要包括中國及毗鄰的朝鮮和越南等社會主義國家)和美國卵翼下的東亞沿海地區(qū)(主要包括韓國和泰國等沿海國家及地區(qū),以及日本和東南亞島嶼國家,在某種程度上還涵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在政治上,中國主導的東亞大陸地區(qū)與美國卵翼下的東亞沿海地區(qū)在意識形態(tài)上相互對立,外交上互不承認:經濟上,美國對新中國實施經濟禁運和貿易封鎖,中國與東亞沿海國家的傳統(tǒng)經濟聯(lián)系也幾乎割裂:安全上,美國在東亞沿海地區(qū)建立起雙邊軍事同盟體系,對新中國進行軍事包圍。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國際局勢的變化,這一“陸海分離型”秩序逐漸發(fā)生變化,出現(xiàn)了政治和解、經濟融合的積極勢頭?!f宗友《二戰(zhàn)后東亞秩序:歷史演進與轉型瓶頸》(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二戰(zhàn)后東亞秩序形成的歷史背景。(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新中國成立之初為應對這一“陸海分離型”秩序架構而采取的重大政治舉措。(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20世紀最后三十年促使這一秩序“出現(xiàn)了政治和解、經濟融合的積極勢頭”的主要因素。14.(2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所謂“富民”階層,是中唐以來特別是宋代以來崛起的一個新的社會階層。南宋葉適指出:“人者,州縣之本,上下之所賴也。”宋代以來,國家不斷推行改革,但一般來說,均平賦役和整頓吏治始終是國家改革的兩個重點。而這兩點又均與“富民”階層緊密相關?!八瓮醭瘜r民的統(tǒng)治是通過戶等制實現(xiàn)的”,而鄉(xiāng)村組織一級頭目基本都由戶等靠前的富民群體來擔任?!幾粤治膭住钊瓠Z《宋元明清的“富民”階層與社會結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宋代以來崛起的“富民”階層的作用,并簡單談談你對這一作用的看法。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

由材料可知,羅斯福新政推行后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學者從一些數(shù)據得出的認識具有一定的史實依據,說明材料所述現(xiàn)象建立在一定史實的基礎上,B項正確,C項錯誤;數(shù)據只是揭示了羅斯福新政的某些方面,所以該學者并沒有全面認識羅斯福新政,A項錯誤;經濟危機的根源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而非新政,D項錯誤。2、D【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西方學術界通常將古希臘、羅馬稱之為古典時代或者古典世界,并將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界定為古典文化,因此文中提到的古典文明產生的地區(qū)是歐洲,D正確;東亞、北非、西亞都不屬于古典文明產生的地區(qū),排除ABC項。3、B【解析】材料中關鍵點是時間,材料中給出的時間是1761年,這個時間點上對于英國發(fā)生的是非常重要的議會改革,再根據“但實際上它比原來更狹隘、更具有寡頭性質”肯定了答案的正確性,所以本題選擇B選項。A選項時間錯誤,資產階級革命遠早于1761年;C選項沒有理解材料的真實含義;D選項與此無關。點睛:解答本題可以采取排除法,首先根據材料中給出的時間是1761年,這個時間點上對于英國發(fā)生的是非常重要的議會改革,由此就可以確定選項為B選項,其余選項都不符合要求,故排除。4、C【解析】

材料的文字描述了中世紀地理觀影響下歐洲人進行海上探險的文化因素,故選C;題意沒有涉及《馬可波羅行記》對東方的描述,排除A;材料體現(xiàn)了歐洲人當時對世界的認知還停留在中世紀水平,天文地理知識沒有進步,排除B;材料中歐洲人海上探險是追求財富,而非尋求海外市場,排除D。故選C。5、D【解析】

依據材料時間“1901年”“清廷發(fā)布上諭”可知是清末新政,故D正確;洋務運動在甲午戰(zhàn)爭失敗后就宣布破產,排除A;百日維新是1899年,排除B;義和團運動是1899-1900年,排除C。故選D。6、C【解析】

蔡鍔一生中,做了兩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時期在云南領導了推翻清朝統(tǒng)治的新軍起義;另一件是四年后積極參加了反對袁世凱稱帝、維護民主共和國政體的護國軍起義;根據題干材料“保障共和,應與松坡同不朽”可以看出“松坡”是蔡鍔,故C項正確;嚴復主要宣傳維新思想,不是維護共和者,排除A;康有為是材料中“南?!?,排除B;袁世凱是反對共和者,排除D。故選C。7、D【解析】稅收是重要的經濟調控手段,南京國民政府放棄對地方農業(yè)土地稅的管理,意味著中央政府對全國農業(yè)失去了調控的能力,在30年代世界農業(yè)現(xiàn)代化的浪潮中,喪失了推進中國農業(yè)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契機,故此題正確選項為D選項。A選項迷惑性比較大。南京國民政府把土地稅劃撥地方管理,其目的就是為了換取地方支持,加強中央集權。從這個意義上講,各省是支持中央的。南京國民政府面臨的挑戰(zhàn)是地方軍閥派系、國共對峙。各省對土地稅的征收、對農業(yè)的發(fā)展、管理政策不一,國民政府的做法使得中央失去發(fā)展農業(yè)、振興農業(yè)、實現(xiàn)農業(yè)現(xiàn)代化的主導權。8、B【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甘地是領導印度獨立的人物,1947年印度獨立;穆罕默德?阿里于1805年開始改革;凱末爾是領導土耳其進行革命的人物,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建立;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于1912年建立中華民國。綜上所述,1805年最早,故選B,ACD排除。9、C【解析】

清朝中央政權冊封西藏歷世達賴和班禪主要目的在于強化中央對西藏的控制和管理,實質是強化中央集權的一種表現(xiàn),C正確;ABD三項不是其主要目的所在,排除。10、A【解析】表格顯示國內工業(yè)品消費逐漸下降,主要是由于工業(yè)革命開展后,大量商品銷往國外,導致圖中下降趨勢,故A項正確;國內消費水平并沒有下降,故B項錯誤;工業(yè)產品質量材料中沒有說明,故C項錯誤;此時英國沒有經濟危機,故D項錯誤。11、D【解析】“貿易公司是國王的正規(guī)軍,法國的工場則是他的后備軍”,這體現(xiàn)出國王對商業(yè)的重視,結合“路易十四”的時間信息,可判斷出這是重商主義,故D項正確;此時法國處于手工工場階段,還沒有開始工業(yè)革命,故A、C項錯誤;B項說法錯誤。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把握材料的時間信息“路易十四”,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這是指的是1638年—1715,此時法國處于工廠手工業(yè)階段,由此判定答案。12、D【解析】

蘇聯(lián)解體后美國在中東地區(qū)的干預力度明顯上升,宣傳和輸出美國模式,這無疑加劇了中東緊張局勢,D正確;A明顯與題干主旨相反,排除;尚未形成多極化,排除B;蘇聯(lián)解體使得美國更加積極的干預中東,因此是蘇聯(lián)解體促使中東政治格局發(fā)生改變,C排除。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歷史背景:兩大陣營的尖銳對立;美蘇“冷戰(zhàn)"格局逐漸形成;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2)重大政治舉措:積極開展外交,同蘇聯(lián)等17國建立外交關系;實施“一邊倒”,加人社會主義陣營;開展抗美援朝運動;積極同鄰近國家和新興民族獨立國家發(fā)展友好關系;提出并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積極推動印度支那問題的解決;鮮明地提出“求同存異”方針,積極發(fā)展同亞非國家的友好關系。(3)主要因素: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xiàn)與加強;中美戰(zhàn)略和解與中日建交;蘇東劇變后,冷戰(zhàn)結束;全球化背景下東亞區(qū)域經濟合作加強;中國改革開放與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等。【解析】

(1)背景:根據材料“它是一種典型的“陸海分離型”秩序架構東亞大陸地區(qū)和美國卵翼下的東亞沿海地區(qū)”可歸納出兩大陣營的尖銳對立和美蘇“冷戰(zhàn)"格局逐漸形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也是其重要的背景。(2)措施:可結合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的外交成就進行分析即可,如同蘇聯(lián)等17國建立外交關系、實施“一邊倒”、開展抗美援朝運動、積極同鄰近國家和新興民族獨立國家發(fā)展友好關系、提出并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積極推動印度支那問題的解決和鮮明地提出“求同存異”方針等。(3)因素:可結合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國際格局變化、中國同西方國家的關系改善及國際地位的提高、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強等方面進行分析即可。14、作用:為國家穩(wěn)定和發(fā)展提供物質條件;成為國家控制鄉(xiāng)村的重要依靠力量;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