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物理必修一各章總結第1篇物理必修一各章總結第1篇一、三種常見的力
1、重力:由于地球對物體的吸引而產(chǎn)生的。大?。篏=mg,方向:豎直向下,作用點: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點)
2、彈力
(1)、形變、彈性形變、定義等。
(2)、產(chǎn)生條件:
(3)、拉力、支持力、壓力。(按照力的作用效果來命名的)
(4)、彈簧的彈力的大小和方向,胡克定律F=kx
(5)、可用假設法來判斷是否存在彈力。
3、摩擦力
(1)、靜摩擦力:
①產(chǎn)生條件
②方向判斷
③大小要用“力的平衡”或“牛頓運動定律”來解。
(2)滑動摩擦力:
①產(chǎn)生條件
②方向判斷
③大?。篺=uN。也可用“力的平衡”或“牛頓運動定律”來解。
(3)、可用假設法來判斷是否存在摩擦力。
二、力的合成
1、定義:由分力求合力的過程。
2、合成法則:平行四邊形定則或三角形定則。
3、求合力的方法
①作圖法(用刻度尺和量角器)
②計算法(通常是利用直角三角形)
2、合力與分力的大小關系
三、力的分解
1、分解法則:平行四邊形定則或三角形定則、
2、分解原則:按照實際作用效果分解(即已知兩分力的方向)
3、把一個已知力分解為兩個分力
①、已知兩個分力的方向,求兩個分力的大小。(解是唯一的)
②、已知一個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另一個分力的大小和方向,(解是唯一的)
(注意:通過作平行四邊形或三角形判斷)
4、合力和分力是“等效替代”的關系。
三、實驗: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或“驗證平行四邊形定則”)
物理必修一各章總結第2篇1、兩個物體接觸且粗糙
2、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靜摩擦力產(chǎn)生條件:
1、接觸面粗糙
2、相對運動趨勢
靜摩擦力方向:沿著接觸面與運動趨勢方向相反大小:0≤f≤Fmax滑動摩擦力產(chǎn)生條件:
1、接觸面粗糙
2、有相對滑動大?。篺=μN
N相互接觸時產(chǎn)生的彈力N可能等于G
μ動摩擦因系數(shù)沒有單位
物理必修一各章總結第3篇一、牛頓第一定律
1、內(nèi)容:(揭示物體不受力或合力為零的情形)
2、兩個概念:①、力
②、慣性:(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質量是慣性大小的唯一量)
二、牛頓第二定律
1、內(nèi)容:(不能從純數(shù)學的角度表述)
2、公式:F合=ma
3、理解牛頓第二定律的要點:
①式中F是物體所受的一切外力的合力。
②矢量性
③瞬時性
④獨立性
⑤相對性
三、牛頓第三定律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1、內(nèi)容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點:
①等值、反向、共線、異點
②瞬時對應
③性質相同
④各自產(chǎn)生其作用效果
3、一對相互作用力與一對平衡力的異同點
四、力學單位制
1、力學基本物理量:長度(l)質量(m)時間(t)
力學基本單位:米(m)千克(kg)秒(s)
2、應用:用單位判斷結果表達式,能肯定錯誤(但不能肯定正確)
五、動力學的兩類問題。
1、已知物體的受力情況,求物體的運動情況(v0vtx)
2、已知物體的運動情況,求物體的受力情況(F合或某個分力)
3、應用牛頓第二定律解決問題的一般思路
(1)明確研究對象。
(2)對研究對象進行受力情況分析,畫出受力示意圖。
(3)建立直角坐標系,以初速度的方向或運動方向為正方向,與正方向相同的力為正,與正方向相反的力為負。在Y軸和X軸分別列牛頓第二定律的方程。
(4)解方程時,所有物理量都應統(tǒng)一單位,一般統(tǒng)一為國際單位。
4、分析兩類問題的基本方法
(1)抓住受力情況和運動情況之間聯(lián)系的橋梁——加速度。
(2)分析流程圖
六、平衡狀態(tài)、平衡條件、推論
1、處理方法:解三角形法(合成法、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封閉三角形法)和正交分解法
2、若物體受三力平衡,封閉三角形法最簡捷。若物體受四力或四力以上平衡,用正交分解法
七、超重和失重
1、超重現(xiàn)象和失重現(xiàn)象
2、超重指加速度向上(加速上升和減速下降),超了ma;失重指加速度向下(加速下降和減速上升),失ma。
物理必修一各章總結第4篇1、電場
兩種電荷、電荷守恒定律、元電荷:(e=×10-19C);帶電體電荷量等于元電荷的整數(shù)倍。
庫侖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點電荷間的作用力(N),k:靜電力常量k=×109N?m2/C2,Q1、Q2:兩點電荷的電量(C),r:兩點電荷間的距離(m),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2、磁場
磁感應強度是用來表示磁場的強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單位T),1T=1N/A?m2m。
安培力F=BIL;(注:L⊥B){B:磁感應強度(T),F:安培力(F),I:電流強度(A),L:導線長度(m)}。
3、交變電流(正弦式交變電流)
電壓瞬時值e=Emsinωt電流瞬時值i=Imsinωt;(ω=2πf)。
電動勢峰值Em=nBSω=2BLv電流峰值(純電阻電路中)Im=Em/R總。
物理必修一各章總結第5篇1.知道靜摩擦力的產(chǎn)生條件,會判斷靜摩擦力的方向.
2.通過實驗探究靜摩擦力的大小,掌握靜摩擦力的最大值及變化范圍.
3.知道滑動摩擦力的產(chǎn)生條件,會判斷滑動摩擦力的方向.
4.會運用公式F=μFN計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5.知道動摩擦因數(shù)無單位,了解動摩擦因數(shù)與哪些因素有關.
6.能用二力平衡條件判斷靜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高中物理學習方法
1.明確學習目的,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是較好的老師,有了興趣,才愿意學習。愿意學習,才能找到學習的樂趣。有了樂趣,長期堅持,就產(chǎn)生了較穩(wěn)定的學習興趣—志趣。把學習變成一種自覺的行為,是成長生涯中必不可缺少的一件事。經(jīng)日積月累,終會有所成效。
2.掌握學習策略,善于整體把握
“整體大于部分之和”,在任何一段材料學習之前,先從整體、宏觀去了解其主要內(nèi)容和方法、結構和思路、內(nèi)在的邏輯關系等,再從局部、細節(jié)入手,掌握各自知識點,明確它們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并強調(diào)應用,在應用中內(nèi)化、感悟,通過同化和順應兩種方式,豐富學生們的知識結構,建立多節(jié)點相連的知識網(wǎng)絡。
較后再從整體的角度審視學習過程,對陳述性、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識能充分的理解和應用。如“序言”教學設計中我們是先粗讀課本,從封面、插圖、目錄到各章內(nèi)容、安排題例等,整體上了解高一物理是干什么的,有哪些內(nèi)容,是如何安排的。然后再說“序言”的內(nèi)容,我們?nèi)匀皇窍日页觥靶蜓浴狈謳撞糠?,每部分解決的核心問題是什么,該核心問題舉了哪些例子等,之后希望同學們通過序言的學習達到如下共識識:高中物理的有用性、有趣性;有信心學好高中物理;學好物理有法可依。
3.掌握學習方法,達到事半功倍
物理學習同其他知識學習一樣,大的方面,應把握好預習、聽課、復習、作業(yè)、反饋、再復習鞏固、再練習深化提高等環(huán)節(jié)。小的方面,要重視聽好每一節(jié)課和做好每一道題。對教材內(nèi)容,第一遍讀時要細、慢、思、記。認真研讀,明確思路,積極思考、辯析概念,掌握規(guī)律,學會應用。做練習,要遵循“讀、審、建、構、解、思”六步驟。即拿到一道題后,要讀明題意,審清條件,建立聯(lián)系,構造模型,正確解答,分類反思。
對待復習,要做到及時復習,搶在遺忘之前進行。要有效復習,舉一反三、縱橫聯(lián)系,注意知識結構的充實,注意技能、技巧的掌握。在學習過程,注意合作學習,強調(diào)與教師、與同學的合作和交流,不怕出丑,敢于發(fā)表自己見解,勇于質疑,和教師、同學共同理解、共同進步。
對待現(xiàn)實事物和現(xiàn)象,要有問題意識,有意識地從物理學的眼光去審視,在情景之中培養(yǎng)探究精神。重視過程學習,加強情感體驗。在學習中還要勤動手、多實驗、細觀察、善總結,獲得直接經(jīng)驗,培養(yǎng)實踐能力。
還要注意物理知識和方法與其它學科知識與方法的交叉與滲透,相互借鑒,觸類旁通,從細微處加以比較和思考,發(fā)現(xiàn)別人所沒有發(fā)現(xiàn)的方法,增強創(chuàng)新能力。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沒有一個現(xiàn)成的完全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只有每個人根據(jù)自己的性格特點、學習習慣,摸索出一套合適的學習方法,才能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實效性。
4.樹立學習信心,增強耐挫能力
挑戰(zhàn)與機遇并存,困難與希望同在。每個同學都要樹立學好物理的信心,同時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學好物理決不是一蹴而就的??隙ㄓ欣щy,肯定受挫折,但要永不言敗,永遠追求,增強耐挫能力。
要認識到學習是一個過程,只要積極投入,你的知識與技能、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都會發(fā)生積極的變化。學習的結果也是多元的,收獲也是豐富的。在學習的階段性評估中,和自己的過去比,知識掌握的豐富了,解題方法增多了,感覺自己提高了,從而對自己增強信心;和其他同學比,我有一定的優(yōu)勢,還有一些不足,準確定位,找準努力方向。要自我激勵,不要自我挫敗;要接納自己、寬容自己;自我欣賞但不自我陶醉,激勵自己更加努力學習,爭取更大進步。
物理必修一各章總結第6篇(1)內(nèi)容:發(fā)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狀,會對跟它接觸的且使其發(fā)生形變的物體產(chǎn)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彈力。
(2)條件:
①接觸;
②形變。但物體的形變不能超過彈性限度。
(3)彈力的方向和產(chǎn)生彈力的那個形變方向相反。(平面接觸面間產(chǎn)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觸面;曲面接觸面間產(chǎn)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于過研究點的曲面的切面;點面接觸處產(chǎn)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繩子產(chǎn)生的彈力的方向沿繩子所在的直線。)
(4)大小:
①彈簧的彈力大小由F=kx計算,
②一般情況彈力的大小與物體同時所受的其他力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有關,應結合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確定。
物理必修一各章總結第7篇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
1.力的國際單位是牛頓,用N表示;
2.力的圖示:用一條帶箭頭的有向線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
3.力的示意圖:用一個帶箭頭的線段表示力的方向;
4.力按照性質可分為:重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場力、磁場力、核力等等;
重力:由于地球對物體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
a.重力不是萬有引力而是萬有引力的一個分力;
b.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c.測量重力的儀器是彈簧秤;
d.重心是物體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點,只有具有規(guī)則幾何外形、質量分布均勻的物體其重心才是其幾何中心;
彈力:發(fā)生形變的物體為了恢復形變而對跟它接觸的物體產(chǎn)生的作用力;
a.產(chǎn)生彈力的條件:二物體接觸、且有形變;施力物體發(fā)生形變產(chǎn)生彈力;
b.彈力包括:支持力、壓力、推力、拉力等等;
c.支持力(壓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接觸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壓的物體;拉力的方向總是沿著繩子的收縮方向;
d.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力跟形變量成正比;F=Kx
摩擦力: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發(fā)生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時,受到阻礙物體相對運動的力,叫摩擦力;
a.產(chǎn)生磨擦力的條件:物體接觸、表面粗糙、有擠壓、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有彈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間就一定有彈力;
b.摩擦力的方向和物體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
c.滑動摩擦力的大小F滑=μFN壓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體的重力;
d.靜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體發(fā)生相對運動趨勢的外力;
合力、分力:如果物體受到幾個力的作用效果和一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則這個力叫那幾個力的合力,那幾個力叫這個力的分力;
a.合力與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b.合力與分力之間遵守平行四邊形定則:用兩條表示力的線段為臨邊作平行四邊形,則這兩邊所夾的對角線就表示二力的合力;
c.合力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和;
d.分解力時,通常把力按其作用效果進行分解;或把力沿物體運動(或運動趨勢)方向、及其垂直方向進行分解;(力的正交分解法);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動量、沖量)
標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的物力量(如:時間、速率、功、功率、路程、電流、磁通量、能量)
直線運動
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靜止、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的條件:物體所受合外力等于零;
(1)在三個共點力作用下的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者任意兩個力的合力與第三個力等大反向;
(2)在N個共點力作用下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則任意第N個力與(N-1)個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3)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物體在任意兩個相互垂直方向的合力為零;
機械運動
機械運動
機械運動:一物體相對其它物體的位置變化。
1.參考系:為研究物體運動假定不動的物體;又名參照物(參照物不一定靜止);
2.質點:只考慮物體的質量、不考慮其大小、形狀的物體;
(1)質點是一理想化模型;
(2)把物體視為質點的條件:物體的形狀、大小相對所研究對象小的可忽略不計時;
如:研究地球繞太陽運動,火車從北京到上海;
3.時刻、時間間隔:在表示時間的數(shù)軸上,時刻是一點、時間間隔是一線段;
例:5點正、9點、7點30是時刻,45分鐘、3小時是時間間隔;
4.位移:從起點到終點的有相線段,位移是矢量,用有相線段表示;路程:描述質點運動軌跡的曲線;
(1)位移為零、路程不一定為零;路程為零,位移一定為零;
(2)只有當質點作單向直線運動時,質點的位移才等于路程;
(3)位移的國際單位是米,用m表示
5.位移時間圖象:建立一直角坐標系,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位移;
(1)勻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圖像是一條與橫軸平行的直線;
(2)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圖像是一條傾斜直線;
(3)位移圖像與橫軸夾角的正切值表示速度;夾角越大,速度越大;
6.速度是表示質點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1)物體在某一瞬間的速度較瞬時速度;物體在某一段時間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2)速率只表示速度的大小,是標量;
7.加速度:是描述物體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
(1)加速度的定義式:a=vt-v0/t
(2)加速度的大小與物體速度大小無關;
(3)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為零加速度不一定為零;加速度為零速度不一定為零;
(4)速度改變等于末速減初速。加速度等于速度改變與所用時間的比值(速度的變化率)加速度大小與速度改變量的大小無關;
(5)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變化方向相同;
(6)加速度的國際單位是m/s2
勻變速直線運動
1.速度: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速度和時間的關系:vt=v0+at
注:一般我們以初速度的方向為正方向,則物體作加速運動時,a取正值,物體作減速運動時,a取負值;
(1)作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
(2)作勻變速運動的物體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
2.位移:勻變速直線運動位移和時間的關系:s=v0t+1/2at2
注意:當物體作加速運動時a取正值,當物體作減速運動時a取負值;
3.推論:2as=vt2-v02
4.作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兩個連續(xù)相等時間間隔內(nèi)位移之差等于定植:s2-s1=aT2
5.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前1秒,前2秒,……位移和時間的關系是:位移之比等于時間的平方比;第1秒、第2秒……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是:位移之比等于奇數(shù)比;
自由落體運動
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高處靜止下落的物體所作的運動。
1.位移公式:h=1/2gt2
2.速度公式:vt=gt
3.推論:2gh=vt2
牛頓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做狀態(tài)為止。
a.只有當物體所受合外力為零時,物體才能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b.力是該變物體速度的原因;
c.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物體的速度不變,其運動狀態(tài)就不變)
d力是產(chǎn)生加速度的原因;
2.慣性: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tài)的性質叫慣性。
a.一切物體都有慣性;
b.慣性的大小由物體的質量唯一決定;
c.慣性是描述物體運動狀態(tài)改變難易的物理量;
3.牛頓第二定律:物體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體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a.數(shù)學表達式:a=F合/m;
b.加速度隨力的產(chǎn)生而產(chǎn)生、變化而變化、消失而消失;
c.當物體所受力的方向和運動方向一致時,物體加速;當物體所受力的方向和運動方向相反時,物體減速。
d.力的單位牛頓的定義:使質量為1kg的物體產(chǎn)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1N;
4.牛頓第三定律:物體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總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的;
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時產(chǎn)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與平衡力的根本區(qū)別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兩個相互作用的物體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
曲線運動·萬有引力
曲線運動
質點的運動軌跡是曲線的運動
1.曲線運動中速度的方向在時刻改變,質點在某一點(或某一時刻)的速度方向是曲線在這一點的切線方向
2.質點作曲線運動的條件:質點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與其運動方向不在同一條直線上;且軌跡向其受力方向偏折;
3.曲線運動的特點
曲線運動一定是變速運動;
曲線運動的加速度(合外力)與其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條直線上;
4.力的作用
力的方向與運動方向一致時,力改變速度的大小;
力的方向與運動方向垂直時,力改變速度的方向;
力的方向與速度方向既不垂直,又不平行時,力既搞變速度大小又改變速度的方向;
運動的合成與分解
1.判斷和運動的方法:物體實際所作的運動是合運動
2.合運動與分運動的等時性:合運動與各分運動所用時間始終相等;
3.合位移和分位移,合速度和分速度,和加速度與分加速度均遵守平行四邊形定則;
平拋運動
被水平拋出的物體在在重力作用下所作的運動叫平拋運動。
1.平拋運動的實質:物體在水平方向上作勻速直線運動,在豎直方向上作自由落體運動的合運動;
2.水平方向上的勻速直線運動和豎直方向上的自由落體運動具有等時性;
3.求解方法:分別研究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上的二分運動,在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和運動;
勻速圓周運動
質點沿圓周運動,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時間里通過的圓弧相等,這種運動就叫做勻速圓周運動。
1.線速度的大小等于弧長除以時間:v=s/t,線速度方向就是該點的切線方向;
2.角速度的大小等于質點轉過的角度除以所用時間:ω=Φ/t
3.角速度、線速度、周期、頻率間的關系:
(1)v=2πr/T;
(2)ω=2π/T;
(3)V=ωr;
(4)f=1/T;
4.向心力:
(1)定義: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受到的沿半徑指向圓心的力,這個力叫向心力。
(2)方向:總是指向圓心,與速度方向垂直。
(3)特點:①只改變速度方向,不改變速度大小
②是根據(jù)作用效果命名的。
(4)計算公式:F向=mv2/r=mω2r
5.向心加速度:a向=v2/r=ω2r
開普勒三定律
1.開普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圍繞太陽運動的軌道都是橢圓,太陽處在所有橢圓的一個焦點上;
說明:在中學間段,若無特殊說明,一般都把行星的運動軌跡認為是圓;
2.開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與太陽的連線在相同的時間內(nèi)掃過的面積相等;
3.開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軌道的半長軸的三次方跟公轉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公式:R3/T2=K;
說明:
(1)R表示軌道的半長軸,T表示公轉周期,K是常數(shù),其大小之與太陽有關;
(2)當把行星的軌跡視為圓時,R表示愿的半徑;
(3)該公式亦適用與其它天體,如繞地球運動的衛(wèi)星;
萬有引力定律
自然界中任何兩個物體都是互相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這兩個物體的質量成正比,跟它們的距離的二次方成反比。
1.計算公式
F:兩個物體之間的引力
G:萬有引力常量
M1:物體1的質量
M2:物體2的質量
R:兩個物體之間的距離
依照國際單位制,F(xiàn)的單位為牛頓(N),m1和m2的單位為千克(kg),r的單位為米(m),常數(shù)G近似地等于
×10^-11N·m^2/kg^2(牛頓平方米每二次方千克)。
2.解決天體運動問題的思路:
(1)應用萬有引力等于向心力;應用勻速圓周運動的線速度、周期公式;
(2)應用在地球表面的物體萬有引力等于重力;
(3)如果要求密度,則用:m=ρV,V=4πR3/3
機械能
功等于力和物體沿力的方向的位移的乘積;
1.計算公式:w=Fs;
2.推論:w=Fscosθ,θ為力和位移間的夾角;
3.功是標量,但有正、負之分,力和位移間的夾角為銳角時,力作正功,力與位移間的夾角是鈍角時,力作負功;
功率是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1.求平均功率:P=W/t;
2.求瞬時功率:p=Fv,當v是平均速度時,可求平均功率;
3.功、功率是標量;
功和能之間的關系
功是能的轉換量度;做功的過程就是能量轉換的過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發(fā)生了轉化;
動能定理
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體動能的變化。
1.數(shù)學表達式:w合=mvt2/2-mv02/2
2.適用范圍:既可求恒力的功亦可求變力的功;
3.應用動能定理解題的優(yōu)點:只考慮物體的初、末態(tài),不管其中間的運動過程;
4.應用動能定理解題的步驟:
(1)對物體進行正確的受力分析,求出合外力及其做的功;
(2)確定物體的初態(tài)和末態(tài),表示出初、末態(tài)的動能;
(3)應用動能定理建立方程、求解
重力勢能
物體的重力勢能等于物體的重量和它的速度的乘積。
1.重力勢能用EP來表示;
2.重力勢能的數(shù)學表達式:EP=mgh;
3.重力勢能是標量,其國際單位是焦耳;
4.重力勢能具有相對性:其大小和所選參考系有關;
5.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間的關系
(1)物體被舉高,重力做負功,重力勢能增加;
(2)物體下落,重力做正功,重力勢能減小;
(3)重力做的功只與物體初、末為置的高度有關,與物體運動的路徑無關
機械能守恒定律
在只有重力(或彈簧彈力做功)的情形下,物體的動能和勢能(重力勢能、彈簧的彈性勢能)發(fā)生相互轉化,但機械能的總量保持不變。
1.機械能守恒定律的適用條件:只有重力或彈簧彈力做功。
2.機械能守恒定律的數(shù)學表達式:
3.在只有重力或彈簧彈力做功時,物體的機械能處處相等;
4.應用機械能守恒定律的解題思路
(1)確定研究對象,和研究過程;
(2)分析研究對象在研究過程中的受力,判斷是否遵受機械能守恒定律;
(3)恰當選擇參考平面,表示出初、末狀態(tài)的機械能;
(4)應用機械能守恒定律,立方程、求解;
產(chǎn)生電荷的方式
1.摩擦起電:
(1)正點荷:用綢子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電荷;
(2)負電荷: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電荷;
(3)實質:電子從一物體轉移到另一物體;
2.接觸起電:
(1)實質:電荷從一物體移到另一物體;
(2)兩個完全相同的物體相互接觸后電荷平分;
(3)電荷的中和:等量的異種電荷相互接觸,電荷相合抵消而對外不顯電性,這種現(xiàn)象叫電荷的中和;
3.感應起電:把電荷移近不帶電的導體,可以使導體帶電;
(1)電荷的基本性質: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2)實質:使導體的電荷從一部分移到另一部分;
(3)感應起電時,導體離電荷近的一端帶異種電荷,遠端帶同種電荷;
4.電荷的基本性質:能吸引輕小物體;
電荷守恒定律
電荷既不能被創(chuàng)生,亦不能被消失,它只能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轉移到另一部分;在轉移過程中,電荷的總量不變。
元電荷
一個電子所帶的電荷叫元電荷,用e表示。
×10-19c;
2.一個質子所帶電荷亦等于元電荷;
3.任何帶電物體所帶電荷都是元電荷的整數(shù)倍;
庫侖定律
真空中兩個靜止點電荷間的相互作用力,跟它們所帶電荷量的乘積成正比,跟它們之間距離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電荷間的這種力叫庫侖力。
1.計算公式:F=kQ1Q2/r2(k=×)
2.庫侖定律只適用于點電荷(電荷的體積可以忽略不計)
3.庫侖力不是萬有引力;
電場是使點電荷之間產(chǎn)生靜電力的一種物質。
1.只要有電荷存在,在電荷周圍就一定存在電場;
2.電場的基本性質:電場對放入其中的電荷(靜止、運動)有力的作用;這種力叫電場力;
3.電場、磁場、重力場都是一種物質
電場強度
放入電場中某點的電荷所受電場力F跟它的電荷量Q的比值叫該點的電場強度。
1.定義式:E=F/q;E是電場強度;F是電場力;q是試探電荷;
2.電場強度是矢量,電場中某一點的場強方向就是放在該點的正電荷所受電場力的方向(與負電荷所受電場力的方向相反)
3.該公式適用于一切電場:點電荷的電場強度公式:E=kQ/r2
電場的疊加
在空間若有幾個點電荷同時存在,則空間某點的電場強度,為這幾個點電荷在該點的電場強度的矢量和。
解題方法:分別作出表示這幾個點電荷在該點場強的有向線段,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合場強;
電場線
電場線是人們?yōu)榱诵蜗蟮拿枋鲭妶鎏匦远藶榧僭O的線。
1.電場線不是客觀存在的線;
2.電場線的形狀:電場線起于正電荷終于負電荷;G:\用鋸木屑觀測電場線.DAT
(1)只有一個正電荷:電場線起于正電荷終于無窮遠;
(2)只有一個負電荷:起于無窮遠,終于負電荷;
(3)既有正電荷又有負電荷:起于正電荷終于負電荷;
3.電場線的作用:
(1)表示電場的強弱:電場線密則電場強(電場強度大);電場線疏則電場弱(電場強度小);
(2)表示電場強度的方向:電場線上某點的切線方向就是該點的場強方向;
(3)電場線的特點:
電場線不是封閉曲線;
同一電場中的電場線不相交;
勻強電場
電場強度的大小、方向處處相同的電場;勻強電場的電場線平行、且分布均勻。
1.勻強電場的電場線是一簇等間距的平行線;
2.平行板電容器間的電是勻強電場;
電勢差
電荷在電場中由一點移到另一點時,電場力所作的功WAB與電荷量q的比值叫電勢差,又名電壓。
1.定義式:UAB=WAB/q;
2.電場力作的功與路徑無關;
3.電勢差又命電壓,國際單位是伏特;
電場和功
電場中某點的電勢,等于單位正電荷由該點移到參考點(零勢點)時電場力作的功。
1.電勢具有相對性,和零勢面的選擇有關;
2.電勢是標量,單位是伏特V;
3.電勢差和電勢間的關系:UAB=φA-φB;
4.電勢沿電場線的方向降低時,電場力要作功,則兩點電勢差不為零,就不是等勢面;相同電荷在同一等勢面的任意位置,電勢能相同;
原因:電荷從一電移到另一點時,電場力不作功,所以電勢能不變;
5.電場線總是由電勢高的地方指向電勢低的地方;
6.等勢面的畫法:相另等勢面間的距離相等;
電場強度和電勢差間的關系
在勻強電場中,沿場強方向的兩點間的電勢差等于場強與這兩點的距離的乘積。
1.數(shù)學表達式:U=Ed;
2.該公式的使適用條件:僅僅適用于勻強電場;
:兩等勢面間的垂直距離;
電容器
儲存電荷(電場能)的裝置。
1.結構:由兩個彼此絕緣的金屬導體組成;
2.最常見的電容器:平行板電容器;
電容器所帶電荷量Q與兩電容器量極板間電勢差U的比值;用“C”來表示。
1.定義式:C=Q/U;
2.電容是表示電容器儲存電荷本領強弱的物理量;
3.國際單位:法拉簡稱:法,用F表示
4.電容器的電容是電容器的屬性,與Q、U無關;
平行板電容器的決定式
平行板電容器的決定式:C=εs/4πkd;(其中d為兩極板間的垂直距離,又稱板間距;k是靜電力常數(shù),k=×;ε是電介質的介電常數(shù),空氣的介電常數(shù)最小;s表示兩極板間的正對面積;)
1.電容器的兩極板與電源相連時,兩板間的電勢差不變,等于電源的電壓;
2.當電容器未與電路相連通時電容器兩板所帶電荷量不變;
帶電粒子的加速
1.條件:帶電粒子運動方向和場強方向垂直,忽略重力;
2.原理:動能定理:電場力做的功等于動能的變化:W=Uq=1/2mvt2-1/2mv02;
3.推論:當初速度為零時,Uq=1/2mvt2;
4.使帶電粒子速度變大的電場又名加速電場;
恒定電流
電荷的定向移動行成電流。
1.產(chǎn)生電流的條件:
(1)自由電荷;
(2)電場;
2.電流是標量,但有方向:我們規(guī)定: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是電流的方向;
注:在電源外部,電流從電源的正極流向負極;在電源的內(nèi)部,電流從負極流向正極;
3.電流的大?。和ㄟ^導體橫截面的電荷量Q跟通過這些電量所用時間t的比值叫電流I表示;
(1)數(shù)學表達式:I=Q/t;
(2)電流的國際單位:安培A
(3)常用單位:毫安mA、微uA;
(4)1A=103mA=106uA
歐姆定律
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U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R成反比;
1.定義式:I=_;
2.推論:R=U/I;
3.電阻的國際單位是歐姆,用Ω表示;1kΩ=103Ω,1MΩ=106Ω;
4.伏安特性曲線
閉合電路
由電源、導線、用電器、電鍵組成。
1.電動勢:電源的電動勢等于電源沒接入電路時兩極間的電壓;用E表示;
2.外電路:電源外部的電路叫外電路;外電路的電阻叫外電阻;用R表示;其兩端電壓叫外電壓;
3.內(nèi)電路:電源內(nèi)部的電路叫內(nèi)電阻,內(nèi)點路的電阻叫內(nèi)電阻;用r表示;其兩端電壓叫內(nèi)電壓;如:發(fā)電機的線圈、干電池內(nèi)的溶液是內(nèi)電路,其電阻是內(nèi)電阻;
4.電源的電動勢等于內(nèi)、外電壓之和;
E=U內(nèi)+U外;U外=RI;E=(R+r)I
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
閉合電路里的電流跟電源的電動勢成正比,跟內(nèi)、外電路的電阻之和成反比;
1.數(shù)學表達式:I=E/(R+r)
2.當外電路斷開時,外電阻無窮大,電源電動勢等于路端電壓;就是電源電動勢的定義;
3.當外電阻為零(短路)時,因內(nèi)阻很小,電流很大,會燒壞電路;
半導體
導電能力在導體和絕緣體之間;半導體的電阻隨溫升越高而減小;
導體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升高,當溫度降低到某一值時電阻消失,成為超導;
1.磁場的基本性質:磁場對方入其中的磁極、電流有磁場力的作用;
2.磁鐵、電流都能能產(chǎn)生磁場;
3.磁極和磁極之間,磁極和電流之間,電流和電流之間都通過磁場發(fā)生相互作用;
4.磁場的方向:磁場中小磁針北極的指向就是該點磁場的方向;
磁感線
在磁場中畫一條有向的曲線,在這些曲線中每點切線方向就是該點的磁場方向。
1.磁感線是人們?yōu)榱嗣枋龃艌龆藶榧僭O的線;
2.磁鐵的磁感線,在外部從北極到南極,內(nèi)部從南極到北極;
3.磁感線是封閉曲線;
安培定則
1.通電直導線的磁感線:用右手握住通電導線,讓伸直的大拇指所指方向跟電流方向一致,彎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線的環(huán)繞方向;
2.環(huán)形電流的磁感線:讓右手彎曲的四指和環(huán)形電流方向一致,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環(huán)形導線中心軸上磁感線的方向;
3.通電螺旋管的磁場:用右手握住螺旋管,讓彎曲的四指方向和電流方向一致,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旋管內(nèi)部磁感線的方向;
地磁場
地球本身產(chǎn)生的磁場;從地磁北極(地理南極)到地磁南極(地理北極)。
磁感應強度
磁感應強度是描述磁場強弱的物理量。
1.磁感應強度的大小:在磁場中垂直于磁場方向的通電導線,所受的安培力F跟電流I和導線長度L的乘積的比值,叫磁感應強度。B=F/IL
2.磁感應強度的方向就是該點磁場的方向(放在該點的小磁針北極的指向)
3.磁感應強度的國際單位:特斯拉T,1T=1N/A。m
安培力
磁場對電流的作用力。
1.大?。涸趧驈姶艌鲋校斖妼Ь€與磁場垂直時,電流所受安培力F等于磁感應強度B、電流I和導線長度L三者的乘積。
2.定義式:F=BIL(適用于勻強電場、導線很短時)
3.安培力的方向:左手定則:伸開左手,使大拇指根其余四個手指垂直,并且跟手掌在同一個平面內(nèi),把手放入磁場中,讓磁感線垂直穿過手心,并使伸開四指指向電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電導線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磁場和電流
1.磁鐵和電流都可產(chǎn)生磁場;
2.磁場對電流有力的作用;
3.電流和電流之間亦有力的作用;
(1)同向電流產(chǎn)生引力;
(2)異向電流產(chǎn)生斥力;
4.分子電流假說:所有磁場都是由電流產(chǎn)生的;
磁性材料
能夠被強烈磁化的物質叫磁性材料。
(1)軟磁材料:磁化后容易去磁的材料;例:軟鐵;硅鋼;應用:制造電磁鐵、變壓器。
(2)硬磁材料:磁化后不容易去磁的材料;例:碳鋼、鎢鋼、制造:永久磁鐵;
洛倫茲力
磁場對運動電荷的作用力,叫做洛倫茲力。
1.洛侖茲力的方向由左手定則判斷:伸開左手讓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共面且垂直,把左手放入磁場中,讓磁感線垂直穿過手心,四指為正電荷運動方向(與負電荷運動方向相反)大拇指所指方向就是洛侖茲力的方向;
(1)洛侖茲力F一定和B、V決定的平面垂直。
(2)洛侖茲力只改變速度的方向而不改變其大小
(3)洛倫茲力永遠不做功。
2.洛倫茲力的大小
(1)當v平行于B時:F=0
(2)當v垂直于B時:F=qvB
物理必修一各章總結第8篇1、力和力的圖示
2、力能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
3、力能力物體發(fā)生形變
4、力是物體與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
(1)施力物體
(2)受力物體
(3)力產(chǎn)生一對力
5、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
6、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受的力大小G=mg方向:豎直向下重心:重力的作用點均勻分布、形狀規(guī)則物體:幾何對稱中心質量分布不均勻,由質量分布決定重心質量分部均勻,由形狀決定重心
7、四種基本作用
(1)萬有引力
(2)電磁相互作用
(3)強相互作用
(4)弱相互作用
物理必修一各章總結第9篇1.對摩擦力認識的四個“不一定”:
(1)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2)靜摩擦力不一定比滑動摩擦力小。
(3)靜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與運動方向共線,但一定沿接觸面的切線方向。
(4)摩擦力不一定越小越好,因為摩擦力既可用作阻力,也可以作動力。
2.靜摩擦力用二力平衡來求解,滑動摩擦力用公式F=μFn來求解。
3.靜摩擦力存在及其方向的判斷:
存在判斷:假設接觸面光滑,看物體是否發(fā)生相當運動,若發(fā)生相對運動,則說明物體間有相對運動趨勢,物體間存在靜摩擦力;若不發(fā)生相對運動,則不存在靜摩擦力。方向判斷:靜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物理知識點必修一
一、探究形變與彈力的關系
彈性形變(撤去使物體發(fā)生形變的外力后能恢復原來形狀的物體的形變)范性形變(撤去使物體發(fā)生形變的外力后不能恢復原來形狀的物體的形變)3、彈性限度:若物體形變過大,超過一定限度,撤去外力后,無法恢復原來的形狀,這個限度叫彈性限度。
二、探究摩擦力
滑動摩擦力: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相當于另一個物體滑動的時候,要受到另一個物體阻礙它相對滑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說明:摩擦力的產(chǎn)生是由于物體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三、力的合成與分解
(1)若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物體僅受兩個力作用,這兩個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即二力平衡
(2)若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物體受三個力作用,則這三個力中的任意兩個力的合力一定與另一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
(3)若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物體受到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力的作用,則宜用正交分解法處理,此時的平衡方程可寫成
①確定研究對象;
②分析受力情況;
③建立適當坐標;
④列出平衡方程
四、共點力的平衡條件
1.共點力:物體受到的各力的作用線或作用線的延長線能相交于一點的力
2.平衡狀態(tài):在共點力的作用下,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狀態(tài).
說明:這里的靜止需要二個條件,一是物體受到的合外力為零,二是物體的速度為零,僅速度為零時物體不一定處于靜止狀態(tài),如物體做豎直上拋運動達到點時刻,物體速度為零,但物體不是處于靜止狀態(tài),因為物體受到的合外力不為零.
3.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合力為零,即0
說明;
①三力匯交原理:當物體受到三個非平行的共點力作用而平衡時,這三個力必交于一點;
②物體受到N個共點力作用而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取出其中的一個力,則這個力必與剩下的(N-1)個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③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平衡問題,則其平衡條件為:FX合=0,F(xiàn)Y合=0;
④有固定轉動軸的物體的平衡條件
五、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學過物理學的人都會知道牛頓第三定律,此定律主要說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的關系。在對一個物體用力的時候同時會受到另一個物體的反作用力,這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保持在一條直線上。
物理必修一各章總結第10篇從生物圈到細胞
一、相關概念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
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植物沒有系統(tǒng))→個體→種群
→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關知識:
1、病毒(virus)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體。主要特征:
①、個體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間,大多數(shù)必須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見;
②、僅具有一種類型的核*,dna或rna,沒有含兩種核*的病毒;
③、專營細胞內(nèi)寄生生活;
④、結構簡單,一般由核*(dna或rna)和蛋白質外殼所構成。
2、根據(jù)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細菌病毒(即噬菌體)三大類。根據(jù)病毒所含核*種類的不同分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見的病毒有:人類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感冒)、sars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類天花病毒、狂犬病毒、*草花葉病毒等。
細胞的多樣*和統(tǒng)一*
一、細胞種類:
根據(jù)細胞內(nèi)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把細胞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二、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比較:
1、原核細胞:細胞較小,無核膜、無核仁,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遺傳物質(一個環(huán)狀dna分子)集中的區(qū)域稱為擬核;沒有染*體,dna不與蛋白質結合,;細胞器只有核糖體;有細胞壁,成分與真核細胞不同。
2、真核細胞:細胞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細胞核;有一定數(shù)目的染*體(dna與蛋白質結合而成);一般有多種細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藍藻、細菌(如*化細菌、乳*菌、大腸桿菌、肺炎雙球菌)、放線菌、支原體等都屬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動物(草履蟲、變形蟲)、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細胞學說的建立:
1、1665英國人虎克(roberthooke)用自己設計與制造的顯微鏡(放大倍數(shù)為40-140倍)觀察了軟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細胞的構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這個詞來對細胞命名。
2、1680荷蘭人列文虎克(),首次觀察到活細胞,觀察過原生動物、人類精子、鮭魚的紅細胞、牙垢中的細菌等。
3、19世紀30年代德國人施萊登()、施旺(theodarschwann)提出:一切植物、動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是一切動植物的基本單位。這一學說即_細胞學說(celltheory)_,它揭示了生物體結構的統(tǒng)一*。
1、糖類:
①單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脫氧核糖
②二糖:麥芽糖、蔗糖、乳糖
③多糖:淀粉和纖維素(植物細胞)、糖原(動物細胞)
2、脂質:
脂肪:儲能;保溫;緩沖;減壓
*脂:生物膜重要成分
固醇:包括膽固醇、*激素(促進人和動物生殖器官的發(fā)育及生殖細胞形成)、維生素d(促進人和動物腸道對ca和p的吸收)
3、多糖,蛋白質,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組成單位依次為:單糖、氨基*、核苷*。
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基本骨架,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4、細胞內(nèi)水的存在形式為結合水和自由水
自由水():良好溶劑;參與生物化學反應;提供液體環(huán)境;運送營養(yǎng)物質及代謝廢物;綠*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結合水():組成細胞的成分之一
5、無機鹽絕大多數(shù)以離子形式存在。哺乳動物血液中ca2+過低,會出現(xiàn)抽搐癥狀;患急*腸炎的病人脫水時要補充輸入葡萄糖鹽水;高溫作業(yè)大量出汗的工人要多喝淡鹽水。
6、細胞膜主要由脂質和蛋白質,和少量糖類組成,脂質中*脂最豐富,功能越復雜的細胞膜,蛋白質種類和數(shù)量越多;細胞膜基本支架是*脂雙分子層;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和選擇透過*。將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分隔開
7、細胞膜的功能控制物質進出細胞進行細胞間信息交流
8、植物細胞的細胞壁成分為纖維素和果膠,具有支持和保護作用
9、制取細胞膜利用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因為無核膜和細胞器膜
10、(1)還原糖(葡萄糖、果糖、麥芽糖)可與斐林試劑反應生成磚紅*沉淀;脂肪可蘇丹iii染成橘黃*(或被蘇丹iv染成紅*);淀粉(多糖)遇*變藍*;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產(chǎn)生紫*反應
(2)還原糖鑒定材料不能選用甘蔗
(3)斐林試劑必須現(xiàn)配現(xiàn)用(與雙縮脲試劑不同,雙縮脲試劑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氨基*結構通式為nh2—c—cooh,各種氨基*的區(qū)別在于r基的不同
12、兩個氨基*脫水縮合形成二肽,連接兩個氨基*分子的化學鍵(—nh—co—)叫肽鍵
13、脫水縮合中,脫去水分子數(shù)=形成的肽鍵數(shù)=氨基*數(shù)—肽鏈條數(shù)
14、蛋白質多樣*原因:
(1)組成蛋白質的氨基*種類不同
(2)組成蛋白質數(shù)目不相同
(3)組成蛋白質的氨基*排列順序不同
(4)每種蛋白質分子的空間結構不相同
基因和染*體的關系
一、基本概念:
1.染*體
(1)同源染*體:是在二倍體生物細胞中,形態(tài)、結構基本相同的染*體,并在減數(shù)第一次*(參考減數(shù)*)的四分體時期中彼此聯(lián)會(若是三倍體及其他奇數(shù)倍體生物細胞,聯(lián)會時會發(fā)生紊亂),最后分開到不同的生殖細胞(即精子、卵細胞)的一對染*體,在這一對染*體中一個來自母方,另一個來自父方。
(2)非同源染*體:指大小,形態(tài)不同,且在減數(shù)*過程中不配對的染*體。
2.聯(lián)會和四分,
(1)聯(lián)會:是指減數(shù)第一次*過程中(前期)同源染*體兩兩配對的現(xiàn)象。
(2)交叉互換:指四分體時期,非姐妹染*單體發(fā)生纏繞,并交換部分片段的現(xiàn)象。
(3)四分體:是在動物細胞減數(shù)第一次*(減i)的前期,兩條已經(jīng)自我復制的同源染*體聯(lián)會形成的四條染*單體的結合體。
3.染*單體
(1)染*體:生物體中的大多數(shù)細胞處于染*體狀態(tài),因為一般認為染*體只存在于有絲*的間期,而大多數(shù)細胞處于間期狀態(tài),而只有極少數(shù)的細胞處于*期,擁有染*單體。
(2)染*單體:在*間期染*體只有一個dna分子,即2條脫氧核苷*鏈;而在*期的染*體有兩個dna分子,也就是兩條染*單體,4條脫氧核苷*鏈。
(3)非姐妹染*單體:不同著絲點相連的染*單體
(4)一對同源染*體=一個四分體=2條染*體=4條染*單體=4個dna分子。
二、減數(shù)*:
1.定義:減數(shù)*是進行有*生殖的生物在產(chǎn)生成熟生殖細胞時,進行的染*體數(shù)目減半的細胞*。在減數(shù)*過程中,染*體只復制一次,而細胞*兩次。減數(shù)*的結果是,成熟生殖細胞中的染*體數(shù)目比原始生殖細胞的減少一半。減半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
2.范圍:進行有*生殖的生物
3.時期:產(chǎn)生成熟的生殖細胞時
4.場所:生殖器官內(nèi)(動物的精巢、卵巢;植物的花*、胚珠;精巢、卵巢內(nèi)既有有絲*,又有減數(shù)*)
5.特點:染*體只復制一次,而細胞*兩次
6.結果:成熟生殖細胞中染*體數(shù)目比原始生殖細胞的數(shù)目減半
7.實質:一種特殊的有絲*
8.精子的形成過程
1個精原細胞(2n)
↓間期:染*體復制
1個初級精母細胞(2n)
↓前期:聯(lián)會、四分體、交叉互換(2n)
中期:同源染*體排列在赤道板上(2n)
后期:配對的同源染*體分離(2n)
末期:細胞質均等*
2個次級精母細胞(n)
↓前期:(n)
中期:(n)
后期:染*單體分開成為兩組染*體(2n)
末期:細胞質均等分離(n)
4個精細胞:(n)
↓變形
4個精子(n)
9.卵細胞的形成過程
1個卵原細胞(2n)
↓間期:染*體復制
1個初級卵母細胞(2n)
↓前期:聯(lián)會、四分體…(2n)
中期:(2n)
后期:(2n)
末期:細胞質不均等*(2n)
1個次級卵母細胞+1個極體(n)
↓前期:(n)
中期:(n)
后期:(2n)
末期:(n)
1個卵細胞:(n)+3個極體(n)
1.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精華版
2.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要點總結
3.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重點總結
4.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識要點總結
5.高一生物必修一各章節(jié)知識點框架
6.高中必修一生物知識要點總結
物理必修一各章總結第11篇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識點
1、動量:
可以從兩個側面對動量進行定義或解釋:
①物體的質量跟其速度的乘積,叫做物體的動量。
②動量是物體機械運動的一種量度。
動量的表達式P=mv。單位是。動量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瞬時速度的方向。因為速度是相對的,所以動量也是相對的。
2、動量守恒定律:
當系統(tǒng)不受外力作用或所受合外力為零,則系統(tǒng)的總動量守恒。動量守恒定律根據(jù)實際情況有多種表達式,一般常用等號左右分別表示系統(tǒng)作用前后的總動量。
運用動量守恒定律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①動量守恒定律一般是針對物體系的,對單個物體談動量守恒沒有意義。
②對于某些特定的問題,例如碰撞、爆炸等,系統(tǒng)在一個非常短的時間內(nèi),系統(tǒng)內(nèi)部各物體相互作用力,遠比它們所受到外界作用力大,就可以把這些物體看作一個所受合外力為零的系統(tǒng)處理,在這一短暫時間內(nèi)遵循動量守恒定律。
③計算動量時要涉及速度,這時一個物體系內(nèi)各物體的速度必須是相對于同一慣性參照系的,一般取地面為參照物。
④動量是矢量,因此“系統(tǒng)總動量”是指系統(tǒng)中所有物體動量的矢量和,而不是代數(shù)和。
⑤動量守恒定律也可以應用于分動量守恒的情況。有時雖然系統(tǒng)所受合外力不等于零,但只要在某一方面上的合外力分量為零,那么在這個方向上系統(tǒng)總動量的分量是守恒的。
⑥動量守恒定律有廣泛的應用范圍。只要系統(tǒng)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為零,那么系統(tǒng)內(nèi)部各物體的相互作用,不論是萬有引力、彈力、摩擦力,還是電力、磁力,動量守恒定律都適用。結
高中物理學習計劃
高中物理學習的內(nèi)容在深度和廣度上和初中有很大的不同,物理現(xiàn)象分析比較復雜,物理模型建立不太容易,要從多方面、多層次來探究問題,如受力分析等,所以務必做好預習工作。
2.按照課本和自己保留的高一物理復習資料,認真的把電路問題再重點復習一遍,特別指出的是電路問題中的串、并聯(lián)電路的特點和電路的簡化問題、電功、電功率等,必須把高一做過的此部分習題弄通弄精。因為這一部分內(nèi)容高中不再重新講,但經(jīng)常用到,是高考必考內(nèi)容。
3.把初中課本上的力學問題重點復習一下,力學是整個高中物理的重點內(nèi)容,如果力學學得好,則為整個高中物理打下良好基礎。
4.要借一本高中必修四數(shù)學課本,自主學習三角函數(shù)的相關知識,這部分知識在初中沒有學,但是高中物理中第三章就要用到,它是學好高中物理的必備知識。
5.通過讀書或上網(wǎng)查詢,如生活與物理、物理學史等,你會發(fā)現(xiàn)物理和我們的生活竟是如此密切,物理世界是如此奧妙無窮,變化莫測,博大精深,精彩紛呈!
復習物理的技巧
有很多考生,尤其是中等偏上的考生,往往很喜歡攻克哪些比較難的題目。但是對于大部分高考復習物理的你,一定要控制難題,多做“錯題”,錯題本必不可少。迎考復習必須做一定數(shù)量的習題,以鞏固知識,培養(yǎng)能力,但其難易程度與數(shù)量應有所控制,成績優(yōu)異者可適當做一些難題,一般同學應少做或不做難題,因為一道難題,往往要消耗我們許多精力和寶貴的時間。做題不在多,但應達到練一點帶全面的效果。
總體來說,高考物理試題,就涉及的內(nèi)容可分為重點知識、一般知識(即方方面面的知識點)、實用知識、學史常識(有關物理學歷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年代等)、量具與實驗、方法與能力等幾大類型。而核心是重點知識和方法能力。實用知識、學史常識和量具實驗中的某些內(nèi)容,一般情況下記住就行了。
對于較有代表性的知識,像力矩、傳動、振動、波動、聲、分子運動論、固液性質、熱力學第一定律、靜電平衡、伏安電表量程的擴大、自感現(xiàn)象、交流電、變奪器、電磁振蕩、幾何光學、物理光學及核物理中的大部分內(nèi)容,主要是強調(diào)對其理解和應用。
物理必修一各章總結第12篇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識點
第一章運動的描述
1.質點
(1)沒有形狀、大小,而具有質量的點。
(2)質點是一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實際并不存在。
(3)一個物體能否看成質點,并不取決于這個物體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問題中物體的形狀、大小和物體上各部分運動情況的差異是否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參考系
(1)物體相對于其他物體的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簡稱運動。
(2)在描述一個物體運動時,選來作為標準的(即假定為不動的)另外的物體,叫做
參考系。
對參考系應明確以下幾點:
①對同一運動物體,選取不同的物體作參考系時,對物體的觀察結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實際問題時,選取參考系的基本原則是能對研究對象的運動情況的描述得到盡量的簡化,能夠使解題顯得簡捷。
③因為今后我們主要討論地面上的物體的運動,所以通常取地面作為參照系
3.路程和位移
(1)位移是表示質點位置變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質點運動軌跡的長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條有向線段來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體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線距離。路程是標量,它是質點運動軌跡的長度。因此其大小與運動路徑有關。
(3)一般情況下,運動物體的路程與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當質點做單一方向的直線運動時,路程與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4)在研究機械運動時,位移才是能用來描述位置變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來表達物體的確切位置。比如說某人從O點起走了50m路,我們就說不出終了位置在何處。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1)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發(fā)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體運動的方向。在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變速運動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一個作變速運動的物體,如果在一段時間t內(nèi)的位移為s,則我們定義v=s/t為物體在這段時間(或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體在這段時間內(nèi)的位移的方向。
(3)瞬時速度是指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從物理含義上看,瞬時速度指某一時刻附近極短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瞬時速度的大小叫瞬時速率,簡稱速率
5、加速度
(1)加速度的定義: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變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變量跟發(fā)生這一改變量所用時間的比值,定義式:a=
(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變化的方向
(3)在變速直線運動中,若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則質點做加速運動;若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反,則則質點做減速運動.
第二章勻變速直線運動
1.勻變速直線運動
(1)定義:在任意相等的時間內(nèi)速度的變化量相等的直線運動。
(2)特點:軌跡是直線,加速度a恒定。當a與v0方向相同時,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反之,物體做勻減速直線運動。
2.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
(1)基本規(guī)律
①速度時間關系:
②位移時間關系:
(2)重要推論
①速度位移關系:
②平均速度:
③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連續(xù)相等的時間間隔的位移之差:Δx=xn+1-xn=aT2。
3.自由落體運動
(1)定義:物體只在重力的作用下從靜止開始的運動。
(2)性質: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加速度為g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重力加速度g是由于地球的引力產(chǎn)生的,因此,它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在地球表面,緯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大,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的值最小,隨高度增加g的值越小,通常情況下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3)規(guī)律:與初速度為零、加速度為g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相同。vt=
4.豎直上拋運動
豎直上拋:只受重力作用,初速度方向豎直向上的運動.一般定V0為正方向,則g為負值.以拋出時刻為t=0時刻.
①物體上升最高點所用時間:;
②上升的最大高度:
③物體下落時間(從拋出點——回到拋出點):
④落地速度:,即:上升過程中(某一位置速度)和下落過程中通過某一位置的速度大小總是相等,方向相反.
練習題
【例1】氣球以10m/s的速度勻速豎直上升,從氣球上掉下一個物體,經(jīng)17s到達地面.求物體剛脫離氣球時氣球的高度.(g=10m/s2)
答案:
1275m.
提示:
從氣球上掉落的物體并非一脫離開氣球就進行自由落體運動,而是會先豎直上拋,速度減到0之后再自由落體落下。這一點需要同學們注意!
5.用電火花計時器(或電磁打點計時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
1、實驗步驟:
(1)把附有滑輪的長木板平放在實驗桌上,將打點計時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電路
(2)把一條細繩拴在小車上,細繩跨過定滑輪,下面吊著重量適當?shù)你^碼.
(3)將紙帶固定在小車尾部,并穿過打點計時器的限位孔
(4)拉住紙帶,將小車移動至靠近打點計時器處,先接通電源,后放開紙帶.
(5)斷開電源,取下紙帶
(6)換上新的紙帶,再重復做三次
6.位移-時間圖象的信息點
(1)橫坐標表示時間,縱坐標表示位移。圖線表示物體的位移隨時間的變化關系,不表示軌跡。
(2)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切線的斜率表示某時刻物體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橫截距表示物體出發(fā)的時刻,縱截距表示零時刻物體的出發(fā)位置。
7.速度-時間圖象的信息點
(1)橫坐標表時間,縱坐標表速度。圖線表示速度隨時間的變化關系。
(2)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切線的斜率表示某時刻物體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圖線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表示位移的大小和方向(橫軸上方為正,下方為負)。
第三章相互作用
1、力
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⑴力不能脫離物體而獨立存在。⑵物體間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
3.力作用于物體產(chǎn)生的兩個作用效果。
⑴使受力物體發(fā)生形變或使受力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
4.力的分類
⑴按照力的性質命名:重力、彈力、摩擦力、電場力、安培力、洛倫茲力等。
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壓力、支持力、動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2、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
⑴地球上的物體受到重力,施力物體是地球。
⑵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2.重心:物體的各個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從效果上看,我們可以認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點,這個點就是物體所受重力的作用點,叫做物體的重心。
①質量均勻分布的有規(guī)則形狀的均勻物體,它的重心在幾何中心上。
②一般物體的重心不一定在幾何中心上,可以在物體內(nèi),也可以在物體外。一般采用懸掛法。
3.重力的大?。篏=mg
3、彈力
1.彈力
⑴發(fā)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會對跟它接觸的物體產(chǎn)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做彈力。
⑵產(chǎn)生彈力必須具備兩個條件:①兩物體直接接觸;②兩物體的接觸處發(fā)生彈性形變。
2.彈力的方向:物體之間的正壓力一定垂直于它們的接觸面。繩對物體的拉力方向總是沿著繩而指向繩收縮的方向,在分析拉力方向時應先確定受力物體。
3.彈力的大小
彈力的大小與彈性形變的大小有關,彈性形變越大,彈力越大.
4.胡克定律:
(x為伸長量或壓縮量;K為勁度系數(shù),只與彈簧的原長、粗細和材料有關。)
典型例題:
如圖所示,彈簧的一端固定在墻上,處于自然狀態(tài)的彈簧一端靠著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體A,現(xiàn)對物體作用一水平恒力F,在彈簧壓縮到最短的這一過程中,物體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變化情況是()
A、速度增大,加速度減小
B、速度減小,加速度增大
C、速度先增大后減小,加速度先增大后減小
D、速度先增大后減小,加速度先減小后增大
答案:
4.相互接觸的物體是否存在彈力的判斷方法
如果物體間存在微小形變,不易覺察,這時可用假設法進行判定.
4、摩擦力
(1)滑動摩擦力:
說明:
a、FN為接觸面間的彈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μ為滑動摩擦系數(shù),只與接觸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關,與接觸面積大小、接觸面相對運動快慢以及正壓力FN無關.
(2)靜摩擦力:由物體的平衡條件或牛頓第二定律求解,與正壓力無關.
大小范圍:O
說明:
a、摩擦力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同,也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反,還可以與運動方向成一定夾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負功,還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間相對運動的方向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d、靜止的物體可以受滑動摩擦力的作用,運動的物體可以受靜摩擦力的作用。
2典型例題:
用水平外力將木塊壓在豎直墻上,使木塊保持靜止不動,如圖所示,當水平外力增大時,則木塊()
A、對墻的壓力增大,受靜摩擦力不變
B、對墻的壓力增大,受靜摩擦力增大
C、對墻的壓力不變,受靜摩擦力不變
D、對墻的壓力增大,受最大靜摩擦力不變
答案:
5、力的合成與分解
1.合力與分力
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它產(chǎn)生的效果跟幾個力共同作用在物體上產(chǎn)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幾個力的合力,而那幾個力叫做這個力的分力。
2.共點力的合成
⑴共點力
幾個力如果都作用在物體的同一點上,或者它們的作用線相交于同一點,這幾個力叫共點力。
⑵力的合成方法
求幾個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6、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
1.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狀態(tài)
(1)一個物體如果保持靜止或者做勻速直線運動,我們就說這個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
(2)物體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其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不變,其加速度為零,這是共點力作用下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運動學特征。
2.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
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是合力為零,亦即F合=0
(1)二力平衡:這兩個共點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2)三力平衡:這三個共點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內(nèi),且其中任何兩個力的合力與第三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即任何兩個力的合力必與第三個力平衡
2、力學單位制
1.物理公式在確定物理量數(shù)量關系的同時,也確定了物理量的單位關系。
基本單位就是根據(jù)物理量運算中的實際需要而選定的少數(shù)幾個物理量單位;根據(jù)物理公式和基本單位確立的其它物理量的單位叫做導出單位。
2.在物理力學中,選定長度、質量和時間的單位作為基本單位,與其它的導出單位一起組成了力學單位制。選用不同的基本單位,可以組成不同的力學單位制,其中最常用的基本單位是長度為米(m),質量為千克(kg),時間為秒(s),由此還可得到其它的導出單位,它們一起組成了力學的國際單位制。
2典型例題:
物體在F1、F2兩個力作用下,做勻速直線運動,其速度方向()
A、一定沿F1的方向
B、一定沿F2的方向
C、不是沿F1方向就是沿F2方向
D、可能既不沿F1的方向,也不沿F2的方向
答案:
方向應是沿著F1、F2的角平分線的方向
2典型例題:
某人用力推一下原來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小車,小車便開始運動,此后改用較小的力就可以維持做勻速直線運動,可見()
A、力是是使物體產(chǎn)生加速度的原因
B、力是使物體產(chǎn)生速度的原因
C、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D、力是改變物體慣性的原因
答案:
第五章曲線運動
一、曲線運動及其研究
1.曲線運動
(1)性質:是一種變速運動。作曲線運動質點的加速度和所受合力不為零。
(2)條件:當質點所受合力的方向與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時,質點做曲線運動。
(3)力線、速度線與運動軌跡間的關系:質點的運動軌跡被力線和速度線所夾,且力線在軌跡凹側,如圖所示。
2.運動的合成與分解
(1)法則:平行四邊形定則或三角形定則。
(2)合運動與分運動的關系:一是合運動與分運動具有等效性和等時性;二是各分運動具有獨立性。
(3)矢量的合成與分解:運動的合成與分解就是要對相關矢量(力、加速度、速度、位移)進行合成與分解,使合矢量與分矢量相互轉化。
二、平拋運動規(guī)律
1.平拋運動的軌跡是拋物線,軌跡方程為
2.幾個物理量的變化規(guī)律
(1)加速度
①分加速度:水平方向的加速度為零,豎直方向的加速度為g。
②合加速度:合加速度方向豎直向下,大小為g。因此,平拋運動是勻變速曲線運動。
(2)速度
①分速度:水平方向為勻速直線運動,水平分速度為vx=v0;豎直方向為勻加速直線運動,豎直分速度為。
②合速度:合速度。
,為(合)速度方向與水平方向的夾角。
(3)位移
①分位移:水平方向的位移,豎直方向的位移。
②合位移:物體的合位移
,,α為物體的(合)位移與水平方向的夾角。
(4)注意:平拋運動的時間由高度決定
三、圓周運動的描述
1.運動學描述
(1)描述圓周運動的物理量
①線速度(v):,國際單位為m/s。質點在圓周某點的線速度方向沿圓周上該點的切線方向。
②角速度(w):,國際單位為rad/s。
③轉速(n):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單位時間所轉過的圈數(shù),單位為r/s(或r/min)。
④周期(T):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運動一周所用的時間,國際單位為s。
⑤向心加速度:任何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的加速度都指向圓心即與速度方向垂直,這個加速度叫做向心加速度,國際單位為m/s2。
勻速圓周運動是線速度大小、角速度、轉速、周期、向心加速度大小不變的圓周運動。
(2)物理量間的相互關系
①線速度和角速度的關系:
②線速度與周期的關系:
③角速度與周期的關系:
④轉速與周期的關系:
⑤向心加速度與其它量的關系:
2.動力學描述
(1)向心力: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所受的合力一定指向圓心即與速度方向垂直,這個合力叫做向心力。向心力的效果是改變物體運動的速度方向、產(chǎn)生向心加速度。向心力是一種效果力,可以是某一性質力充當,也可以是某些性質力的合力充當,還可以是某一性質力的分力充當。
(2)向心力的表達式:由牛頓第二定律得向心力表達式為。
2在水平面上轉彎的汽車,向心力是()
A、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
B、靜摩擦力
C、滑動摩擦力
D、重力、支持力和牽引力的合力
2質量為m=的小球用長L=的細線懸掛后在豎直平面內(nèi)做圓周運動,已知在最高點的速度v1=4m/s,則當小球運動到最低點時細繩拉力多大?(g=10m/s2)
答案:
15N
第六章萬有引力與航天
一、天體的運動規(guī)律
從運動學的角度來看,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提示了天體的運動規(guī)律,回答了天體做什么樣的運動。
1.開普勒第一定律說明了不同行星的運動軌跡都是橢圓,太陽在不同行星橢圓軌道的一個焦點上;
2.開普勒第二定律表明:由于行星與太陽的連線在相等的時間內(nèi)掃過相等的面積,所以行星在繞太陽公轉過程中離太陽越近速率就越大,離太陽越遠速率就越小。所以行星在近日點的速率最大,在遠日點的速率最小;
3.開普勒第三定律告訴我們:所有行星的軌道的半長軸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轉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比值是一個與行星無關的常量,僅與中心天體——太陽的質量有關。
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同樣適用于其他星體圍繞中心天體的運動(如衛(wèi)星圍繞地球的運動),比值僅與該中心天體質量有關。
三、宇宙速度
V1=km/s(使衛(wèi)星上天成為地球人造衛(wèi)星的最小發(fā)射速度,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最大的環(huán)繞速度)
V2=km/s(使衛(wèi)星脫離地球引力成為太陽系衛(wèi)星的最小發(fā)射速度)
V3=km/s(使衛(wèi)星逃離太陽系的最小發(fā)射速度)
物理必修一各章總結第13篇牛頓運動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運動狀態(tài)為止。
(1)運動是物體的一種屬性,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2)定律說明了任何物體都有慣性。
(3)不受力的物體是不存在的。牛頓第一定律不能用實驗直接驗證。.但是建立在大量實驗現(xiàn)象的基礎之上,通過思維的邏輯推理而發(fā)現(xiàn)的。它告訴了人們研究物理問題的另一種新方法:通過觀察大量的實驗現(xiàn)象,利用人的邏輯思維,從大量現(xiàn)象中尋找事物的規(guī)律。
(4)牛頓第一定律是牛頓第二定律的基礎,不能簡單地認為它是牛頓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時的特例,牛頓第一定律定性地給出了力與運動的關系,牛頓第二定律定量地給出力與運動的關系。
2、慣性: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的性質。
(1)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即一切物體都有慣性,與物體的受力情況及運動狀態(tài)無關。因此說,人們只能“利用”慣性而不能“克服”慣性。
(2)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
3、牛頓第二定律:物體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
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表達式F合=ma。
(1)牛頓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與運動的關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分析出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反過來,知道了運動,可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況,為設計運動,控制運動提供了理論基礎。
(2)對牛頓第二定律的數(shù)學表達式F合=ma,F(xiàn)合是力,ma是力的作用效果,特別要注意不能把ma看作是力。
(3)牛頓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間效果,即作用在物體上的力與它的效果是瞬時對應關系。力變加速度就變,力撤除加速度就為零。
注意:力的瞬間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
(4)牛頓第二定律F合=ma,F(xiàn)合是矢量,ma也是矢量,且ma與F合的方向總是一致的。F合可以進行合成與分解,ma也可以進行合成與分解。
4、牛頓第三定律: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1)牛頓第三運動定律指出了兩物體之間的作用是相互的,因而力總是成對出現(xiàn)的,它們總是同時產(chǎn)生、同時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同種性質的力。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別作用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各產(chǎn)生其效果,不可疊加。
5、牛頓運動定律的適用范圍:宏觀低速的物體和在慣性系中。
6、超重和失重
(1)超重:物體有向上的加速度稱物體處于超重。處于超重的物體對支持面的壓力F(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大于物體的重力mg,即F=mg+ma。
(2)失重:物體有向下的加速度稱物體處于失重。處于失重的物體對支持面的壓力F(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小于物體的重力mg,即F=mg-ma,當a=g時F=0,物體處于完全失重。
(3)對超重和失重的理解應當注意的問題
①不管物體處于失重狀態(tài)還是超重狀態(tài),物體本身的重力并沒有改變,只是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不等于物體本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寵物醫(yī)院寵物醫(yī)院寵物健康數(shù)據(jù)管理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版鋁合金散熱器研發(fā)與生產(chǎn)合同樣本2篇
- 引進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團隊2025年度協(xié)議3篇
- 2025年度個人商鋪租賃合同裝修工程監(jiān)督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地質災害風險評估與防治合同3篇
- 2025年度個人閑置土地承包權置換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大型活動策劃與執(zhí)行服務合同模板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廢棄物處理項目擔保合同范本3篇
- 二婚家庭專用2024離婚協(xié)議范本樣本版B版
- 2025年度趕工環(huán)保設備趕工銷售合作協(xié)議書
- 高考語文復習【知識精研】《千里江山圖》高考真題說題課件
- 河北省承德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物理試卷(含答案)
- 高中物理斜面模型大全(80個)
- 012主要研究者(PI)職責藥物臨床試驗機構GCP SOP
- 農(nóng)耕研學活動方案種小麥
- 2024年佛山市勞動合同條例
- 污水管網(wǎng)規(guī)劃建設方案
- 城鎮(zhèn)智慧排水系統(tǒng)技術標準
- 采購管理制度及流程采購管理制度及流程
- 五年級美術下冊第9課《寫意蔬果》-優(yōu)秀課件4人教版
- 節(jié)能降耗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