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栽培技術(shù) 課件 項目七 花類藥材的栽培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2A/1F/wKhkGWalDAGAWvp0AAC5GYzpTI4309.jpg)
![中草藥栽培技術(shù) 課件 項目七 花類藥材的栽培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2A/1F/wKhkGWalDAGAWvp0AAC5GYzpTI43092.jpg)
![中草藥栽培技術(shù) 課件 項目七 花類藥材的栽培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2A/1F/wKhkGWalDAGAWvp0AAC5GYzpTI43093.jpg)
![中草藥栽培技術(shù) 課件 項目七 花類藥材的栽培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2A/1F/wKhkGWalDAGAWvp0AAC5GYzpTI43094.jpg)
![中草藥栽培技術(shù) 課件 項目七 花類藥材的栽培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2A/1F/wKhkGWalDAGAWvp0AAC5GYzpTI43095.jpg)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中藥國粹白蘭花目錄第壹小節(jié)白蘭花介紹第貳小節(jié)種植技術(shù)第叁小節(jié)病蟲害防治第肆小節(jié)采收與加工第壹小節(jié)白蘭花介紹(一)概述白蘭(Micheliaalba),又名白玉蘭、白緬花、緬桂花等,為木蘭科含笑屬常綠喬木。原產(chǎn)印度尼西亞爪哇,現(xiàn)廣植于東南亞。中國福建、廣東、廣西、云南等省區(qū)栽培極盛,長江流域各省區(qū)多盆栽,在溫室越冬。白蘭主要以花入藥。(二)形態(tài)特征白蘭高可達10~20m,枝擴展,呈闊葉傘形樹冠,樹皮灰色,幼枝和芽被白色柔毛。葉薄革質(zhì),互生,長橢圓形或披針狀橢圓形,長10~25cm,寬4~9cm,兩端漸狹,上面無毛,下面疏生微柔毛,干時兩面網(wǎng)脈均很明顯;葉柄長1.5~2cm,上有短的托葉痕跡達葉柄中部?;ò咨瑯O香;花被片10片,披針形,長3~4cm,寬3~5mm;雄蕊的藥隔伸出長尖頭;雌蕊群被微柔毛,雌蕊群柄長約4mm,心皮多數(shù),通常部分不發(fā)育,成熟時隨著花托的延伸,形成蓇葖疏生的聚合果;蓇葖熟時鮮紅色?;ㄆ?~9月,夏季盛開,通常不結(jié)實。圖2-5-1白蘭
(三)生物學特性1.生長發(fā)育習性白蘭花性喜溫暖濕潤環(huán)境,不耐寒冷和干旱。除亞熱帶地區(qū)外,均不能露地越冬。喜陽光,不耐陰,要求有充足的陽光,如在光照不足的蔭蔽處培養(yǎng),會引起植株枝葉徒長,枝長葉薄,花稀味淡或不開花。夏季在強光暴曬下,植株的生長會受到抑制,嫩葉的邊緣易出現(xiàn)反卷枯黃現(xiàn)象。2.生態(tài)環(huán)境條件白蘭花根肉質(zhì),對水分比較敏感,在空氣濕度大而土壤潤而不濕的條件下,植株生長發(fā)育良好,一旦積水,就會出現(xiàn)爛根黃葉現(xiàn)象。土壤以微酸性、富含腐殖質(zhì)、排水良好、肥沃的砂質(zhì)壤土為佳。第貳小節(jié)種植技術(shù)(一)選地
白蘭花性喜陽光充足和濕潤的環(huán)境,不宜長期在堿性土壤生長,栽植應選擇避風向陽、排水良好和富含腐殖質(zhì)、疏松、微酸性砂質(zhì)土壤。
(二)繁殖方法
1.種子繁殖播種育苗于9月底或10月初,將成熟的果采下,取出種子,用草木灰水浸泡1~2d,然后搓去蠟質(zhì)假種皮,再用清水洗凈即可播種;也可將種子洗凈后,用濕沙層積法進行冷藏,否則易失去種子發(fā)芽能力。于翌年3月在室內(nèi)盆播,20d左右即可出苗。2.嫁接繁殖常用木蘭、黃蘭等作砧木,采用靠接法,接口長5cm,接后50d左右可完全愈合,然后切斷分離,可在切口下保留10~15cm白蘭枝條,移栽時將此部分枝條埋入土中,可于枝條上長出不定根,有利于促進植株旺盛生長。
3.壓條繁殖有壓條和高校壓條兩種。
(1)普通壓條:壓條最好在2~3月進行,將所要壓取的枝條基部割進一半深度,再向上割開一段,中間卡一塊瓦片,接著輕輕壓入土中,不使折斷,用“U”形的粗鐵絲插入土中,將其固定,防止翹起,然后堆上土。春季壓條,待發(fā)出根芽后即可切離分栽。(2)高枝壓條:入伏前在母株上選擇健壯和無病害的嫩枝條(直徑1.5~2cm的),于盆岔處下部切開裂縫,然后用竹筒或無底瓦罐套上,里面裝滿培養(yǎng)土,外面用細繩扎緊,小心不去碰動,經(jīng)常少量噴水,保持濕潤,次年5月前后即可生出新根,取下定植.(三)田間管理1.澆水澆水是養(yǎng)好白蘭花的關(guān)鍵,但又因根系肉質(zhì),怕積水,又不耐干。春季出房澆透水1次,以后隔天澆1次透水;夏季早晚各1次,太干旱須噴葉面水;秋季2~3d1次;冬季扣水,只要盆土稍濕潤即可;雨后及時倒去積水。2.施肥薄肥勤施,以餅肥為好,冬季不施肥,在抽新芽后開始至6月,每3~4d澆1次肥水,7~9月每5~6d澆1次肥水,施幾次肥以后應停施1次。生長期每旬施肥1次,花期增施磷肥2~3次。3.修剪在入室之前應剪除病枝、枯枝、徒長枝和過密枝,出室時可適當摘掉枝條下部的一些老葉,以促生新枝條、多開花。生長期間發(fā)現(xiàn)徒長枝,要及時剪去其頂芽,使其多發(fā)側(cè)枝,有利于植株多開花。
第叁小節(jié)病蟲害防治(一)病蟲害及其防治1.病害防治
炭疽病發(fā)病初期葉片上出現(xiàn)近圓形黑色小點,后逐漸擴大成不規(guī)則病斑,病斑中央淡褐色或黃褐色,邊緣為暗褐色或紫褐色。澆水過多、濕度大、通風不良易發(fā)此病,6~9月份為發(fā)病期。引起葉片脫落,影響開花。防治方法:及時剪除發(fā)病部分銷毀;噴灑70%炭疽福美500~600倍液.2.蟲害防治
考氏白盾蚧以刺吸式口器取食植株液汁,使葉片出現(xiàn)許多黃斑,長勢衰弱,嚴重時引起落葉,影響開花。防治方法:在若蟲孵化期選噴45%馬拉松1000倍液,或40%氧化樂果1000倍液,或50%辛硫磷2000倍液。第肆小節(jié)采收與初加工(一)采收1.采收花
采收的白蘭花是呈微開狀的花朵,一般在早晨進行,花柄宜短,不要采摘未成熟的花蕾或前一天已開放的花朵。
剛開放的花朵一經(jīng)采收后,在集中過程中必須薄層放置,有條件的地區(qū)最好薄層放置在花篩上,以便上下透氣,避免發(fā)熱變質(zhì)。在運往工廠途中,應按鮮花運送規(guī)定進行。到工廠后也要薄層放置在花篩上或花架上,并立即組織生產(chǎn)。一般薄層放置的厚度以不超3朵花重疊的厚度為宜。正常的花朵是潔白、飽滿,花瓣微開,香氣清雅而濃郁,所以在采收、貯運和保存過程中,必須防止花朵變黃和香氣中帶有發(fā)酵味。2.采收葉
采收白蘭花葉,也是在生長旺盛季節(jié),這時不但葉子多,而且芳香油的含量也較高。(二)加工
1.藥用加工采收初開放花,曬干。2.精油加工(1)葉的精油加工
花葉可以用常壓水蒸氣蒸餾法,約蒸5h,得白蘭花葉油。白蘭花油率為0.2%~0.28%,淺黃色至淺棕黃色,具有白蘭花正常氣息,透明無雜質(zhì)。
2.精油加工(2)花的精油加工
采用石油醚室溫間歇浸提,加工設(shè)備目前采用鼓式轉(zhuǎn)動浸花機,一次浸提與二次洗滌,時間分為180min、60min,浸液濃縮成膏,二次洗液循環(huán)使用?;ㄅc溶劑比例為1:3~3.5(重量/體積)。在浸提過程中,由于從花中游離出來的水分較多,注意中途放水,一般要放2~3次,以保證浸提效率和產(chǎn)品質(zhì)量。經(jīng)過浸提、洗滌和回收花渣中石油醚后,將花渣從浸花機中放出,放入蒸餾鍋中,用常壓直接蒸汽蒸餾約5h。可得白蘭花蕊油。如果采用低溫浸提法,所得產(chǎn)品質(zhì)量較接近鮮花香氣,而且色澤較淺。也可采用水中蒸餾方法,約蒸5~6h得白蘭花油。白蘭花浸膏得取率一般為0.22%~0.25%,棕紅色至深棕紅色,具有白蘭花香;白蘭花蕊油得取率為0.1%左右,棕黃色率為0.22%~0.26%,黃色至棕黃色,具有白蘭花香味,略帶花蕊氣息,透明無雜質(zhì)。白蘭的功效
白蘭性溫,芳香化濕、止咳化痰、利尿化濁。主治癰瘍腫痛、慢性支氣管炎、前列腺炎、婦女白帶、泌尿系統(tǒng)感染等癥。入藥后性質(zhì)溫和味苦,辛,可以入肺經(jīng)和胃經(jīng),止咳化濁是它的主要功效。
包裝與貯藏袋裝、套紙箱或木箱。陰涼、干燥處貯藏。
金鑲白玉紅嘴綠鸚鴿鑲白玉麻燉豬白玉彩美白玉豆腐丸謝謝欣賞中藥國粹丁香目錄第壹小節(jié)丁香介紹第貳小節(jié)種植技術(shù)第叁小節(jié)病蟲害防治第肆小節(jié)采收與加工丁香故事
相傳,古時京中有一顯官,常辱罵自己的家廚。家廚特苦悶,告訴鄰里秀才。秀才乘顯官辦唇宴時,教廚師出一個上聯(lián),在席間讓其官對下聯(lián)。宴席間,家廚為官斟了一杯酒。官罵道:“為什么酒是冰冷的?”廚師說:“小人借此作上聯(lián),請大人對,以顯大人文才,且可為賓客助興?!闭f罷便跪地說:“冰冷酒,一點二點三點,點點在心。”眾人稱好,官無言以答。眾解圍。廚師說:“我等大人對后才敢站起來?!惫偈孀樱鷼獯?。次年春,官墳上長出一棵丁香,開白花。眾圍觀之,秀才也去了。見之曰:“他死后,可以對下聯(lián)了。丁香花,百頭千頭萬頭頭頭是道”。第壹小節(jié)丁香介紹(一)概述
丁香(Eugeniacaryophyllata)為桃金娘科蒲桃屬植物,以花蕾入藥,又名雞舌香、公丁香。主產(chǎn)于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坦桑尼亞、印度、斯里蘭卡等國。20世紀50年代引入我國,現(xiàn)廣東、廣西、海南、云南等省區(qū)已栽培成功。(二)形態(tài)特征
常綠喬木,高10~12m。樹皮灰白而光滑;葉對生,葉片革質(zhì),卵狀長橢圓形,全緣.密布油腺點,葉柄明顯。葉芽頂尖,紅色或粉紅色;花3朵1組,圓錐花序,花瓣4片,白色而現(xiàn)微紫色,花萼呈筒狀,頂端4裂,裂片呈三角形,鮮紅色,雄蕊多數(shù),子房下位;漿果卵圓形,紅色或深紫色,內(nèi)有種子1枚,呈橢圓形?;ㄆ?~2月,果期6~7月。
(三)生物學特性1.生長發(fā)育習性
幼齡樹生長緩慢,喜陰不耐暴曬,5齡后生長加快,并進入開花階段。丁香種植后5~6年開花,有大小年,10~15年為初產(chǎn)期,株產(chǎn)2~3kg花蕾。2.生態(tài)環(huán)境條件
丁香喜高溫,是屬熱帶低地潮濕森林樹種,年平均氣溫23~24℃,最高月平均氣溫26~27℃,最低月平均氣溫16~19℃,生長良好。引種到我國南方尚有一定忍受低溫的能力,當冬季1~2月,月平均氣溫19~20℃,絕對最低氣溫9℃~10℃時,生長發(fā)育正常,仍能抽技吐葉,當氣溫0℃時,植株死亡;丁香不耐干旱,要求年降雨量為1800~2500mm。苗期以及1~3年生幼樹,喜陰,不宜烈日暴曬,成齡樹喜光,需要充足的陽光才能開花結(jié)果。喜上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黃壤和紅壤。
第貳小節(jié)種植技術(shù)(一)選地與整地選擇溫和濕潤、靜風環(huán)境、溫濕變化平緩、坡向最好為東南坡的地區(qū),并選擇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上栽培。土壤以疏松的砂壤土為宜。深翻土壤,打碎土塊,施腐熟的干豬牛糞、火燒土作基肥,施肥量37500~45000kg/hm2。平整后,做寬1~1.3m、高25~30cm的畦。如果在平原種植,地下水位要低,至少在3m以下。有條件先營造防護林帶,防止臺風為害。種植前挖穴,植穴規(guī)格為60×60×50cm,穴內(nèi)施腐熟廄肥15~25kg,摻天然磷礦粉0.05~0.1kg,與表土混勻填滿植穴,讓其自然下沉后待植。
(二)育苗與移栽繁殖方法主要用種子繁殖。果實7~8月陸續(xù)成熟。鮮果肉質(zhì)堅實,每千克鮮果有600~700粒。開溝點播,溝深2cm,株行距則隨育苗方式不同而異。苗床育苗,株行距10×15cm;營養(yǎng)磚育苗,株行距4×6cm。播種后蓋上一層細土,以不見種子為度,切不要蓋上太厚。在播前搭好前棚,保持60%~70%的郁閉度。播后19~20d即可發(fā)芽。3個月后具3對真葉時,把幼苗帶土移入裝有腐殖土的塑料薄膜袋或竹籮內(nèi),每袋(籮)移苗四株,置于自然林下或人工前棚下繼續(xù)培育。定植后5~6年開花結(jié)果。(三)田間管理1.蔭蔽
1~3年生的幼樹特別需要蔭蔽,由于植距較寬,可在行間間種高稈作物,如玉米、木薯等,既可遮蔭,又可作防護作用,還能增加收益,達到以短養(yǎng)長的目的。2.除草、覆蓋
每年分別在7、9、10月,在丁香植株周圍除草,并用草覆蓋植株,但不要用鋤頭翻上以傷害了香根,林地上其它地方的雜草被割除作地面覆蓋,還可作綠肥,代替天然植被覆蓋地面。除草工作直至樹冠郁閉而能抑制雜草的生長為止。
3.補苗
丁香在幼齡期的致死因素較多,如發(fā)現(xiàn)缺苗,應及時補種同齡植株。
4.排灌
幼齡丁香,根系纖弱,不耐旱,三年生以下的丁香樹,干旱季節(jié)需要淋水,否則幼樹干枯。開花結(jié)果期在干旱季節(jié)易引起落花落果,也要淋水,雨季前流通排水溝,以防積水。
5.施肥
定植后,一般每年施肥2~3次:第一次在2~3月,每株施稀人糞尿10~15kg或尿素、硫酸鈣和氯化鉀各0.05~0.1kg;第二次在7~8月,除施氮肥外,每株加施0.1kg過磷酸鈣或適量堆肥和火燒土,但不宜過量和緊靠根際,以免引起灼根造成腐爛;第三次在10~12月施以廄肥或堆肥,摻適量過磷酸鈣和草木灰。
6.培土
丁香樹是淺根系,表土上層的細報必須避免受傷,同時這些細根不應露在土面,若露出要用肥沃松土培土2~5cm。
7.修枝。丁香樹木需要大量修枝,但為了便于采花,可將主干上離地面50~70cm內(nèi)的分枝修去;若有幾個分叉主干,應去弱留強,去斜留直,保留1個。上部枝葉不要隨便修剪,以免造成空缺,影響圓錐形樹冠的形成。
8.防風。防護林的設(shè)置是確保丁香園完整的一項重要措施。此外,幼齡期在臺風來臨前要做好防風工作,可用繩子和竹子固定丁香植株樹干,以減輕臺風對丁香植株的搖動,從而減少危害。
第叁小節(jié)病蟲害防治
(一)病害防治1.褐斑病。危害枝葉、果實,幼苗和成齡樹都有發(fā)生,在高溫高濕季節(jié)易發(fā)病。
防治方法:(1)可在發(fā)病前或發(fā)病初期用1:1:100倍的波爾多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2)清潔田園,消滅病殘株,集中燒毀。
2.煤煙病。主要是由黑刺粉虱、蚧類、蚜蟲等害蟲的分泌物引起真菌寄生而引起的。
防治方法:(1)發(fā)現(xiàn)上述害蟲為害時用殺蟲劑噴殺;(2)發(fā)病后用1:1:100倍的波爾多液噴灑;(3)適當修剪,以利通風透光,增強樹勢,減輕發(fā)病。
3.根結(jié)線蟲病。由一種線蟲引起,為害根部。
防治方法:可用3%克百威顆粒劑穴施或撤施于根區(qū)。(二)蟲害防治1.螨類。危害葉片。
防治方法:用0.2~0.3波美度石硫合劑噴殺。每5~7d噴1次,連續(xù)2~3次。
2.介殼蟲為害枝葉
防治方法:冬季可用50%馬拉硫磷1000~1500倍液噴殺,每隔7~15d噴1次,連續(xù)2~3次。
3.大頭蟋蟀為害小枝、葉、幼干。
防治方法:采用毒餌誘殺。先將麥麩炒香,然后用90%晶體敵百蟲30倍液,拌濕麥麩,傍晚放畦周圍。第肆小節(jié)采收與初加工(一)采收
丁香定植5~6年后開花,25~30年為盛產(chǎn)期。在我國海南省引種區(qū),6~7月花芽開始分化,明顯看見花蕾,當花蕾由淡綠色變?yōu)榘导t色時,或偶有1~2朵開放時,即把花序從基部摘下,勿傷枝葉,這樣可提高公丁香產(chǎn)量,又可減少了香樹養(yǎng)分的消耗。如果讓花蕾繼續(xù)生長,翌年3月為盛花期,4~6月座果,并逐漸長成幼果,采收未成熟果實,即為母丁香。從花芽分化到果實成熟需經(jīng)三年時間。采收后的丁香花蕾,揀凈雜物于陽光下曬,若天氣晴朗一般曬3~4d即可,為了充分干燥,花蕾不可堆得太厚,而且要定時翻動,曬至干脆易斷即為商品丁香。
藥用部位:干燥花蕾藥用價值
性溫,味辛。具有溫中降逆、溫腎助陽的功效。主要用于脾胃虛寒、呃逆嘔吐、食少吐瀉、心腹冷痛、腎虛陽痿等癥。(二)包裝與貯藏袋裝、套紙箱或木箱。丁香易散氣走油,應置陰涼、干燥處。丁香茶健脾養(yǎng)胃、抗菌消炎、去除口臭、溫補腎陽。黨參燉雞麻燉豬黨參羊肉湯謝謝欣賞中藥國粹番紅花目錄第壹小節(jié)番紅花介紹第貳小節(jié)種植技術(shù)第叁小節(jié)病蟲害防治第肆小節(jié)采收與加工第壹小節(jié)番紅花介紹(一)概述
番紅花(Crocussativus)又名藏紅花、西紅花,為鳶尾科多年生草本球莖植物。主產(chǎn)于西班牙,意大利、德國、法國、美國、奧地利、伊朗、印度、日本等國亦產(chǎn),以西班牙產(chǎn)量最大。明朝時番紅花由印度傳入我國的西藏,《本草綱目》將它列入藥物之類,我國西藏、新疆、浙江、江蘇、上海等地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引種,80年代大面積栽培,但產(chǎn)量不大,主要為進口。(二)形態(tài)特征
球莖扁圓球形,直徑約3cm,外有黃褐色的膜質(zhì)包被。葉基生,9~15枚,條形,灰綠色,長15~20cm,寬2~3mm,邊緣反卷;葉叢基部包有4~5片膜質(zhì)的鞘狀葉?;ㄇo甚短,不伸出地面;花1~2朵,淡藍色、紅紫色或白色,有香味,直徑2.5~3cm;花被裂片6,2輪排列,內(nèi)、外輪花被裂片皆為倒卵形,頂端鈍,長4~5cm;雄蕊直立,長2.5cm,花藥黃色,頂端尖,略彎曲;花柱橙紅色,長約4cm,上部3分枝,分枝彎曲而下垂,柱頭略扁,頂端楔形,有淺齒,較雄蕊長,子房狹紡錘形。蒴果橢圓形,長約3cm。完整的柱頭呈線形,先端較寬大,向下漸細呈尾狀,先端邊緣具不整齊的齒狀,下端為殘留的黃色花枝。長約2.5cm,直徑約1.5mm。紫紅色或暗紅棕色,微有光澤。
(三)生物學特性1.生長發(fā)育習性
番紅花不結(jié)種子,靠球莖繁殖。球莖秋播后從根帶上生出大量營養(yǎng)根,葉芽花芽隨后迅速伸長,在葉鞘保護下伸出土面。展葉開花后于秋、冬、春季進行營養(yǎng)生長。12月貯藏根生出,3~4月新球莖迅速膨大,貯藏根逐漸萎縮,5月地上部分枯萎,球莖停止生長進入夏休眠,5~9月是新球莖上葉芽和花芽的形成期,一般葉4~7月分化,花6~8月分化。夏休眠結(jié)束后可秋播,進入下一個生活周期。2.生態(tài)環(huán)境習性
番紅花生長發(fā)育喜冬暖夏涼的地中海型氣候。秋播后需經(jīng)高-低-高的變溫過程開花并進行營養(yǎng)生長,變溫范圍5℃~15℃。夏休眠后需經(jīng)低-高-低的變溫過程進行生殖生長,變溫范圍15℃~27℃。此外,在營養(yǎng)生長期需要肥沃、透氣性好的土壤和充足的光照,生殖生長需要80%左右的空氣相對濕度。第貳小節(jié)種植技術(shù)(一)選地與整地選擇冬季溫暖濕潤地區(qū)的向陽、排水良好、肥沃輕質(zhì)壤土,pH6~7。腐熟有機肥于種前20d翻耕入土。切忌使用未腐熟的肥料。(二)繁殖方法
番紅花采用球莖繁殖。母球于5月后夏休眠時已形成新的子球,一般控制增殖率3倍左右。具體方法是在頭年秋播母球時除去側(cè)芽,只留3個較大的主芽,則第二年可得3個較大的子球。1.越年栽培9~10月栽種,一般種植行距為16cm,株距則根據(jù)種球大小而定,30g以上種球株距16cm,15~30g為13cm,15g以下為10cm,栽后覆土6~10cm,再蓋一層草,保持畦土濕潤,要求栽在凍土層以下。當冬季氣溫低于5℃時,可在夜間使用草簾等物,保持畦內(nèi)溫度在5℃~15℃,白天撤掉覆蓋物,使陽光射入。第二年4月下旬,在陽畦上設(shè)簾遮蔭,延長生長期以利于球莖膨大。
2.室內(nèi)栽培
選擇寬敞明亮的栽培室,室內(nèi)設(shè)高140~170cm的匾架,每層間隔30cm,5~6層,底層離地15cm,匾架上放長90cm、寬60cm的匾框,將球莖排列放于匾框上,保持室內(nèi)空氣相對濕度80%左右,溫度24℃~27℃,避免30℃以上的持續(xù)高溫。10月底至11月中下旬開花,花期約持續(xù)20d。(三)田間管理
1.澆水。栽植后要澆透水,有利于球莖發(fā)根和植株生長。第二年春季,要保持田間濕潤,以促進球莖膨大。雨季要及時排除地內(nèi)積水,防治球莖腐爛。
2.追肥追肥主要在冬季。栽后1月中旬至2月上旬,可結(jié)合澆水,施稀薄人糞2次。2月下旬開始,用0.2%磷酸二氫鉀750kg/hm2根外追肥,每10d一次,連續(xù)施肥2至3次。
3.除草。栽后至第二年3月前松土除草1~2次,4月以后不再除草,雜草可為球莖遮蔭。
第叁小節(jié)病蟲害防治
(一)病害防治
1.腐爛病球莖發(fā)黑腐爛。
防治方法:排水防澇;除去爛球,防止擴散;種前用1500kg/hm2的石灰粉翻入土中消毒。2.腐敗病球莖主芽黃色或棕褐色,球莖褐色。
防治方法:拔出病株,撒石灰粉消毒;種前用5%石灰水浸種20min;苗期噴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3.病毒病葉片卷曲,球莖退化。
防治方法:選用優(yōu)良種球;建立無病毒種球繁殖基地;選用抗病品種;防治蚜蟲防止病毒傳播。(二)蟲害防治蚜蟲春季發(fā)生,危害葉片,呈黃色。
防治方法:用4%魚藤酮1000~1500倍液噴灑,或40%樂果乳油1000倍液。第肆小節(jié)采收與初加工
于11月份花期時,每天隨開隨采。摘下整朵花,運回。將花瓣剝離,至基部花冠筒處撕開,摘取雌蕊的紅色花柱及柱頭,于50℃~60℃下烘干。采收包裝與貯藏
用鐵盒、玻璃瓶或紙盒裝。置通風陰涼干燥處,避光、密閉貯藏。藥用部位:干燥柱頭藥用價值性平,味甘。具有活血化瘀,涼血解毒,解郁安神的功效。主要用于經(jīng)閉癥瘕、產(chǎn)后瘀阻、溫毒發(fā)斑、憂郁痞悶、驚悸發(fā)狂。番紅花茶番紅花茶可補腎生精、健脾益氣、養(yǎng)血活絡,主治腎虛血虧、頭暈腰疼、食少神疲、失眠、女子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黨參燉雞麻燉豬番番紅花燉飯紅花茶番紅花燉飯謝謝欣賞中藥國粹桂花目錄第壹小節(jié)桂花介紹第貳小節(jié)種植技術(shù)第叁小節(jié)病蟲害防治第肆小節(jié)采收與加工第壹小節(jié)桂花介紹(一)概述
桂花(Osmanthusfragrans)又名木犀、巖桂,系木犀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桂花的花、果、根均可入藥?;ǎ何缎?,性溫。散寒破結(jié),化痰止咳。用于牙痛,咳喘痰多,經(jīng)閉腹痛。果:味辛、甘,性溫。暖胃,平肝,散寒。用于虛寒胃痛。根:味甘、微澀,性平。祛風濕,散寒。用于風濕筋骨疼痛,腰痛,腎虛牙痛。(二)形態(tài)特征
桂花高3~15m,樹皮粗糙,灰褐色或灰白。葉對生,革質(zhì),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6~12cm,寬2~4.5cm,全緣。花3~5朵,花簇生于葉腋,花淡黃白色,4裂,香氣極濃。核果橢圓形,熟時紫黑色。
(三)生物學特性1.生長發(fā)育習性
桂花喜溫暖環(huán)境,宜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肥沃、富含腐殖質(zhì)的偏酸性砂質(zhì)土壤中生長。不耐干旱,在淺薄板結(jié)貧瘠的土壤上,生長特別緩慢,枝葉稀少,葉片瘦小,葉色黃化,不開花或很少開花,甚至有周期性的枯頂現(xiàn)象,嚴重時桂花整株死亡;它喜陽光,但有一定的耐陰能力。幼樹時需要有一定的蔽蔭,成年后要求要有相對充足的光照,才能保證桂花的正常生長。桂花喜歡潔凈通風的環(huán)境,不耐煙塵危害,受害后往往不能開花。不很耐寒,北方需盆栽。2.生態(tài)環(huán)境條件
桂花種植地區(qū)平均氣溫14℃~28℃,7月平均氣溫24℃~28℃,1月平均氣溫0℃以上,能耐最低氣溫-13℃,最適生長氣溫是15℃~28℃。濕度對桂花生長發(fā)育極為重要,要求年平均濕度75%~85%,年降水量1000mm左右,特別是幼齡期和成年樹開花時需要水分較多,若遇到干旱會影響開花。第貳小節(jié)種植技術(shù)(一)選地與整地1.選地
選擇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通透性強、排灌方便的微酸性沙性壤土作培植圃地。同時保證桂花苗在這里能有足夠的光照,強光照也不行。2.整地
在種植桂花苗的上年秋、冬季,先將圃地全墾一次。桂花小苗移植前,必須對移植地深耕細耙,要求達到“三耕三耙”。深耕細耙可以改良土壤的物理性質(zhì),使土壤疏松,增強透氣性和保水能力,有利于好氣性細菌的活動,促進有機肥的分解,同時給苗木根系營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將土壤打松、打碎、整平,切忌邊翻地,邊做床,邊育苗。為了讓桂花苗更好生長,無病蟲害,在種植前可以用藥水對土壤進行殺蟲消毒,可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灑土壤,消毒后過一個星期再種植。
翻耕殺蟲后,以寬1.5m左右、高20~25cm左右壘起一廂苗床,苗床間的步行道,底寬30cm左右,兩邊稍低,中央略高,以利于排水。根據(jù)桂花苗的數(shù)量,計算好種植面積和行距。如果是種植時間短,比如1~3年就再移植或者出售,可種植39000株/hm2,行距在50cm左右。1年苗的栽植穴在0.2×0.2×0.2m左右;2年苗的栽植穴在0.3×0.3×0.3m左右;3年苗的栽植穴規(guī)格為0.4×0.4×0.4m左右。具體還要看情況而定。在栽植之前挖好穴晾幾天更好。晾曬可以通過陽光給土壤殺菌,而且通過晾曬,底部土壤的含氧量會明顯增加,利于根系的恢復與生長。(二)繁殖方法可用播種、壓條、嫁接和扦插等方法繁殖。1.播種法
當果實變?yōu)樗{紫色時采收,將采集的果實堆漚3d左右,待果皮軟化后,浸水搓洗去果皮和果肉,并漂浮去空癟的種粒,得出凈種,陰干,即混潤沙貯藏。于當年秋播或第二年春播。播后蓋草保濕并搭設(shè)蔭棚。播種繁殖時,始花期較晚,不易保持原種優(yōu)良性狀,目前很少采用這種方法繁殖。2.壓條法
可分低壓和高壓兩種。低壓桂花必須選用低分枝或叢生狀的母株。時間是春季到初夏,選比較粗壯的低干母樹,將其下部1~2年生的枝條,選易彎曲部位用利刀切割或環(huán)剝,深達木質(zhì)部,然后壓入3~5cm深的條溝內(nèi),并用木條固定被壓枝條,僅留梢端和葉片在外面。高壓法是春季從母樹選1~2年生粗壯枝條,同低壓法切割一圈或環(huán)剝,或者從其下側(cè)切口,長6~9cm,然后將傷口用培養(yǎng)基質(zhì)涂抹,上下用塑料袋扎緊,培養(yǎng)過程中,始終保持基質(zhì)濕潤,到秋季發(fā)根后,剪離母株養(yǎng)護。3.嫁接法嫁接砧木多用女貞、小葉女貞和流蘇等作砧木。大量繁殖苗木時,北方多用小葉女貞,在春季發(fā)芽之前,自地面以上5cm處剪斷砧木;剪取桂花1~2年生粗壯枝條長10~12cm,基部一側(cè)削成長2~3cm的削面,對側(cè)削成一個45度的小斜面;在砧木一側(cè)約1/3處縱切一刀,深約2~3cm;將接穗插入切口內(nèi),使形成層對齊,用塑料袋綁緊,然后埋土培養(yǎng)。用小葉女貞作砧木成活率高,嫁接苗生長快,壽命短,易形成“上粗下細”的“小腳”現(xiàn)象。盆栽桂花多行靠接法,用流蘇作砧木,靠接宜在生長季節(jié)進行,不宜在雨季或伏天靠接??拷訒r選二者枝條粗細相近的接穗和砧木,在接穗適當部位削成梭形切口,深達木質(zhì)部,長約3~4cm,在砧木同等高度削成與接穗大小一致的切口,然后將兩切口靠在一起,使二者形成層密結(jié),用塑料條扎緊,愈合后,剪斷接口上面的砧木和下面的接穗。
4.扦插法
在春季發(fā)芽以前,用一年生發(fā)育充實的枝條,短截成5~10cm長,剪去下部葉片,上部留2~3片綠葉,插于河沙或黃土苗床,插后及時灌水,并遮蔭,立秋后即可生根。(三)田間管理1.澆水
桂花的澆水主要在新種植后的一個月內(nèi)和種植當年的夏季。新種植的桂花一定要澆透水,有條件的應對植株的樹冠噴水,以保持一定的空氣濕度。桂花不耐澇,及時排澇或移植受澇害植株,并加入一定量的沙子種植,可促進新根生長。2.施肥
合理施肥施肥應以薄肥勤施為原則,以速效氮肥為主,中大苗全年施肥三四次。早春期間在樹盤內(nèi)施有機肥,促進春梢生長。入冬前期需施無機肥或垃圾雜肥。其間可根據(jù)桂花生長情況,施肥一兩次。新移植的桂花,追肥不宜太早。移植坑穴的基肥應與土壤拌勻再覆土。3.松土深度為2~3cm。一般宜淺不宜深,以防傷根。4.除草
以人工除草為主,力求做到除早、除小和除了。溝邊、步道和田埂的雜草也要除凈,以清潔圃地,消滅病蟲害滋生場所。5.修剪
一般在秋季開花后,進行第一次修剪,根據(jù)樹勢剪去過密枝和徒長枝,使每個側(cè)枝上均勻留下粗壯的短枝;第二次修剪要在早春植株萌芽之前進行,剪除枯枝、細弱枝、病蟲枝,以利通風透光,促使孕育更多的花芽。對樹勢上強下弱者,可將上部枝條短截1/3,使整體樹勢強健,同時在修剪口涂抹愈傷防腐膜保護傷口。第叁小節(jié)病蟲害防治
(一)病害防治褐斑病。危害葉片,出現(xiàn)圓形或近圓形黑褐色病斑,嚴重時造成大量焦葉。防治方法:1.加強水肥管理,注意通風透光,提高植株抗病能力;2.發(fā)病初期噴灑50%多菌靈600倍液或75%百菌清700倍液。(二)蟲害防治黑刺粉虱。成蟲和幼蟲群集葉背刺吸汁液,形成黃斑。防治方法:噴灑2.5%溴氰菊酯或20%氰戊菊酯2000~2500倍液,每5~6d噴一次,連續(xù)進行3~4次。第肆小節(jié)采收與初加工
1.花9~10月開花時采收,陰干。
2.果實4~5月果實將成熟時采收,用溫水浸泡后曬干。
3.根9~10月挖取老樹的根,用溫水浸泡后曬干。藥用部位:干燥花藥用價值溫肺化飲,散寒止痛之功效。用于痰飲咳喘,脘腹冷痛,腸風血痢,經(jīng)閉痛經(jīng),寒疝腹痛,牙痛,口臭。包裝與貯藏用鐵盒、玻璃瓶或紙盒裝。置通風陰涼干燥處,避光、密閉貯藏。桂花茶桂花糕麻燉豬桂花水晶藕桂花糖水止咳化痰、生律、養(yǎng)胃、舒肝謝謝欣賞中藥國粹紅花目錄第壹小節(jié)紅花介紹第貳小節(jié)種植技術(shù)第叁小節(jié)病蟲害防治第肆小節(jié)采收與加工紅花故事
紅花有活血化瘀之功效。宋代顧文薦的《船窗夜話》及元代仇遠的《稗史》中均記載了一件奇事:宋代醫(yī)家浙江奉化人陸釅醫(yī)術(shù)精湛,極負盛名。新昌有一位徐姓婦女,產(chǎn)后昏暈厥,不遠二百里去請陸嚴,陸嚴到時,見產(chǎn)婦昏死過去,只有胸膈尚溫。陸說:“快買紅花數(shù)十斤,人可救活。”紅花買來后,用大鍋煮藥,湯沸,把產(chǎn)婦擱置在倒有藥水的桶上,以藥氣熏蒸,湯稍冷再加一桶。不一會兒產(chǎn)婦手微動,半日蘇醒。紅花具有興奮心臟、降血壓與膽固醇、促進支氣管平滑肌的收縮和促進子宮收縮的作用,用量3~9克,過多則血行不止。紅花是婦科血藥,張仲景《金匱要略》云:“婦人六十二種風及腹中血氣刺痛,紅藍花酒主之?!钡谝夹」?jié)紅花介紹(一)概述
紅花(Carthamustinctorius)又名草紅花,為菊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主產(chǎn)河南、山東、四川、新疆等省,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可種植。紅花,性溫,味辛。具有活血通經(jīng)、散瘀止痛的作用。主要用于經(jīng)閉、痛經(jīng)、惡露不行、癥瘕痞塊、跌撲損傷、瘡瘍腫痛等。還是現(xiàn)今用途較廣泛的天然色素和染料。其采收紅花藥材后所產(chǎn)的種子含油率達30%以上,所加工的紅花籽油又是重要的工業(yè)原料。(二)形態(tài)特征
株高1m左右,全株光滑無毛,莖直立,基部木質(zhì)化,上部多分枝。葉互生,質(zhì)硬,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尖,有刺或無刺,基部抱莖,上部葉漸變小,成苞片狀,圍繞頭狀花序?;ㄐ虼?,頂生,花托扁平,管狀花多數(shù),橘紅色,花期5~7月。
(三)生物學特性1.生長發(fā)育習性
紅花可分為有刺和無刺兩大類型。有刺紅花抗病力強,鮮花產(chǎn)量高且穩(wěn)定,多為花用型;無刺紅花開花較晚,花期短,抗病性稍差,鮮花產(chǎn)量稍低,折干率高。我國栽培的主要品種有:川紅1號:有刺,花色橘紅,產(chǎn)量可達300kg/hm2。杜紅華:刺多,花頭30~60個,花瓣長,金黃色,品質(zhì)佳。大紅袍:無刺,花鮮紅色,產(chǎn)量高。2.生態(tài)環(huán)境條件
適宜溫和、較干燥氣候,以地勢高、排水良好、土層深厚、中等肥沃土質(zhì)為佳;較耐寒、耐旱,但怕澇,濕度過大,會導致病蟲害的發(fā)生。生長后期需較長日照。第貳小節(jié)種植技術(shù)(一)選地與整地以土層深厚肥沃的中性沙壤土或粘壤土為好。有機肥作底肥,施入量為3萬~4.5萬kg/hm2,耕細耙平。北方作畦,南方和多雨水地區(qū)作20~25cm高畦。畦的寬度根據(jù)是否需要灌溉確定。如需要澆水,可做畦寬1.2~1.5m;如不需澆水,可做畦寬1.5~2m。(二)播種以春播為主。3~4月份,當?shù)販卦?℃以上時,開始播種。行距40cm,株距25cm挖穴,穴深8cm,然后每穴放2~3粒種子,踩實,摟平澆水。播種量為30~45kg/hm2。(三)田間管理1.間苗補苗當幼苗長有3片真葉時,每隔10cm留壯苗1株;當苗長到8cm高時,每隔15~20cm留苗一株,穴播的每穴留壯苗2棵。缺苗的地方用間下的壯苗進行補齊。2.澆水在幼苗期及孕蕾期需水量較大,適時注意澆水,可使花蕾增多,花序增大,產(chǎn)量提高?;ㄆ谶^后即停止?jié)菜?。雨季及每次灌大水后注意及時疏溝排除余水,以防爛根。3.中耕除草生長前期進行淺耕1~2次,以破除板結(jié),疏松土壤,提高地溫。結(jié)合中耕,進行適當培土,防止倒伏。待植株封壟后,就不必中耕。4.施肥去頂早春定苗后,施入尿素150kg/hm2,植株抽莖分枝后封行前追施氮肥750kg/hm2,磷鉀肥各375kg/hm2。同時進行打頂,以促進多分枝、多現(xiàn)蕾,提高產(chǎn)量。第叁小節(jié)病蟲害防治
紅花病蟲害較多,要采取綜合防治方法。綜合防治措施為:選地勢高、排水良好的地塊種植,不能連作,前茬作物以豆科或禾本科作物為好;田間發(fā)現(xiàn)病株要及時拔出,集中燒毀;播前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0倍液浸種。1.銹病。危害葉片和苞葉,以葉背面發(fā)生較多。苗期染病子葉、下胚軸及根部密生黃色病斑,成株葉片染病葉背散生栗褐色至銹褐色或暗褐色稍隆起的小皰狀物。防治方法:采花后拾凈殘株病葉燒毀;進行輪作,以防治土壤中的病原菌為害。藥劑防治可噴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隔10d一次,連續(xù)2~3次即可。第肆小節(jié)采收與初加工(三)采收
5月的中下旬,紅花開始陸續(xù)開放,兩天后進入盛花期,于早晨至上午10點前,待紅花的花冠頂端有黃變紅時進行采收,持續(xù)15~20d,可收完。采收的鮮紅花,平、薄鋪放在葦席上,放在通風處陰干或上蓋報紙在陽光下曬干,也可在40℃~50℃條件下烘干,但注意在干燥過程中不可翻動。紅花采完20d后,莖葉枯萎時,可收割植株,脫粒種子。包裝與貯藏
通常用細麻袋或布袋包裝。在盛紅花的布袋中視數(shù)量多少放入木炭包或小石灰包,以利保持干燥,起防潮作用。只有搞好防潮才能保持紅花顏色鮮艷。置通風陰涼、干燥處,防潮,防蛀。傳統(tǒng)貯藏方法:將凈紅花用紙分包(每包500~1000g),貯藏于石灰箱內(nèi),以保持紅花鮮艷的色澤。如發(fā)現(xiàn)紅花受潮、生蟲,可以用火烘,但切忌用硫黃熏,也不得用烈日曬,否則紅花易褪色。紅花貯藏的安全水分為10%~13%,在相對濕度75%以下貯藏時不至發(fā)霉,紅花的含水量如超過20%,10d后即可發(fā)霉。
藥用部位:干燥花藥用價值活血通經(jīng),散瘀止痛之功效。用于經(jīng)閉,痛經(jīng),惡露不行,癥瘕痞塊,胸痹心痛,瘀滯腹痛,胸脅刺痛,跌撲損傷,瘡瘍腫痛。景天三紅茶養(yǎng)血化瘀,有助血液循環(huán)紅花雪梨湯麻燉豬四紅湯紅花糯米粥謝謝欣賞中藥國粹金銀花目錄第壹小節(jié)金銀花介紹第貳小節(jié)種植技術(shù)第叁小節(jié)病蟲害防治第肆小節(jié)采收與加工金花故事
從前有對夫妻生了一對可愛的雙胞胎女兒,給她們?nèi)∶鸹?、銀花。金花和銀花一天天長大,兩人感情好得不得了。天天一起吃,一起玩,晚上睡一起,白天父母分配活兒給她們,她們也愿意一起干,總是形影不離。姐妹倆手很巧,繡得一手好刺繡,聰明伶俐,人見人愛。到了十八歲,她們出落得像花兒一樣美麗。上門提親的從未間斷過,可是姐妹倆都不想嫁人,因為她們誰也不愿離開誰。她們說:“我們既然一起出生,死后也要葬在一塊兒?!边@樣過了一些日子,姐姐金花忽然生病了。姐姐發(fā)高燒,全身發(fā)燙,起紅疹、不能下床。憂心忡忡的父母立刻請大夫來看病。大夫診后說,小姐得了熱病,這種病沒有藥可以救。銀金花故事銀花每天都與姐姐在一起,一步也不肯離開姐姐身邊,她的眼睛也哭腫了,不久,銀花也染了病?!拔覀兯篮螅M軌蜃兂煽梢灾螣岵〉牟菟?,這樣以后得熱病的人就不會一籌莫展地等死了……”姐妹倆對前來看望她們的人說道。沒過多久,姐妹倆死了,死后葬在了一起。一年過后,墳上長出一種蔓藤植物,不久,這種植物開出銀白色花,又漸漸變成金黃色,黃白相間,芳香而美麗,花兒很快爬滿一大片。村人想起金花銀花姐妹倆的遺言,就把花煎成汁。得了發(fā)熱、紅疹、瘡毒、腫瘍等熱病的人喝后,熱病真的很快就好起來了。從此以后,這種植物就被叫做金銀花。銀第壹小節(jié)金銀花介紹(一)概述
金銀花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japonica)的干燥花蕾或帶初開的花。又名銀花、雙花、二寶花。性寒,味甘。歸肺、心、胃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用于癰腫疔瘡,喉痹,丹毒,熱毒血痢,風熱感冒,溫病發(fā)熱。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產(chǎn),以河南新密市的密銀花和山東平邑、費縣的東銀花最著名。(二)形態(tài)特征
金銀花屬多年生半常綠纏繞及匍匐莖的灌木。小枝細長,中空,藤為褐色至赤褐色。卵形葉子對生,枝葉均密生柔毛和腺毛。夏季開花,苞片葉狀,唇形花有淡香,外面有柔毛和腺毛,雄蕊和花柱均伸出花冠,花成對生于葉腋,花色初為白色,漸變?yōu)辄S色,黃白相映,球形漿果,熟時黑色?;ɡ俪拾魻?,上粗下細。外面黃白色或淡綠色,密生短柔毛?;ㄝ嗉毿。S綠色,先端5裂,裂片邊緣有毛。開放花朵筒狀,先端二唇形,雄蕊5,附于筒壁,黃色,雌蕊1,子房無毛。
(三)生物學特性1.生長發(fā)育習性
根系發(fā)達,細根很多,生根力強。10年生植株,根冠分布的直徑可達300~500cm,根深150~200cm,主要根系分布在10~50cm深的表土層。須根則多在50~30cm的表土層中生長。只要有一定濕度,氣溫不低于5℃,便可發(fā)芽,春季芽萌發(fā)最多。幼枝綠色,密生短毛,老枝毛脫落,樹皮呈棕色。2.生態(tài)環(huán)境條件
金銀花生長喜溫和的氣候,生長適宜溫度為20~30℃,喜濕潤的環(huán)境,以空氣濕度大、透氣性強為好。喜長日照,應種植在光照充足的地塊,不宜和林木間作。第貳小節(jié)種植技術(shù)(一)選地與整地金銀花對土壤要求不嚴,以濕潤、肥沃的深厚沙質(zhì)壤上生長最佳。(二)繁殖方法
1.種子繁殖
以每年的10~11月果實成熟呈黑色時采收。可將種子籽粒洗凈隨播或晾干待來年2~3月用濕沙催芽播種。2.扦插育苗。一年四季除嚴冬外均可進行。選肥沃、濕潤、灌溉方便沙壤土,以土雜肥作基肥,翻耕整平耙細作苗床。按行距25~30cm開溝,溝深15~20cm,將截好的插條均勻地排列在溝中,插條之間有空隙即可。填上踏實,地上露出5cm左右,立即澆透水,若氣溫在20℃以上,保持土壤濕潤,半個月左右,即能生根發(fā)芽。秋冬季節(jié)育的苗,因處于休眠期,年前不生根,但也不能缺水,否則會干枯致死。扦插育苗的應在其生出粗壯的不定根后移栽。金銀花移栽應選在春季3月上中旬,秋季8月上旬至10月上旬。選擇土層疏松,排水良好,靠近水源的肥沃土壤,施入廄肥45000kg/hm2,深翻30cm以上,整成平畦,按行株距1.5m×1.5m,挖穴;穴深寬視苗子大小而定,穴底施肥土拌勻,半年至1年的幼苗每穴5~8株分散穴內(nèi),按圓形栽種;2年左右大苗每穴1~3株分散穴內(nèi),按半月形栽種,填土壓實澆水。此外,溝旁、田埂,荒地,房前屋后的空地均可種植。(三)田間管理1.山區(qū)栽培管理。山區(qū)土壤瘠薄,水利條件差,金銀花長勢相對弱,因此,管理上新栽植株以輕剪、定形、促生長為主,投產(chǎn)植株以輕剪促穩(wěn)產(chǎn)、高產(chǎn)為主。移栽生長1年的植株冬季或春季萌動前,將枝條上部剪去,留30~40cm培養(yǎng)做主干,以后每年春季注意將新發(fā)的基生枝條及時除去,留好側(cè)枝,通過多年修剪,使之主干明顯,枝條分布均勻,生長旺盛,呈傘形。投產(chǎn)植株采花后,剪去花枝節(jié)上部,剪后以枝條能直立為度,同時剪去枯老枝,過密枝,以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通過剪枝,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及植株內(nèi)部的營養(yǎng)分配,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山區(qū)剪枝較不剪的增產(chǎn)20%~30%。冬季封凍前培土,防止根部受凍害。春初,距植株30cm處開環(huán)形溝,深15cm,溝內(nèi)施肥,然后覆土。施肥量視花墩大小而定,一般5年以上花墩每株施土雜肥5kg或碳酸氫銨50g。如長勢旺盛,土質(zhì)肥沃,不宜施氮肥。施肥后將植株整成魚鱗坑式,以保持水分。
2.平原栽培管理。平原土層肥沃深厚,水利條件好,管理上以剪枝定型為主,選節(jié)間短,直立性強、開花多的品種,保證穩(wěn)產(chǎn)、高產(chǎn)。平原栽金銀花,通過4年的整形修剪,主干高30~40cm,直徑6~8cm,主干以上有數(shù)條粗壯的側(cè)干,側(cè)干上密生花枝,整個植株呈圓錐形,株高1.5~1.7m,枝條分布均勻。具體作法是:第一、第二年培養(yǎng)主干及選留二級干枝。冬季在主干上30~40cm處留4~7個強壯枝條,枝條間保持適當角度,其余枝條全部剪去,保留5~7對芽,然后再剪去枝條上部,使二級干枝固定下來,第三年除補定、調(diào)整二級枝外,主要是選留三級干枝,在每個二級干枝上,本著去弱留強的原則,留3~5個健壯枝作為三級干枝,整株選留三級干枝20~30個。每條三級干枝選留4~6個飽滿芽,上部枝條全部剪去,以固定三級干枝,整個株型也基本培養(yǎng)好。
第四年開始進入正常產(chǎn)花樹齡,修剪時除調(diào)整三級骨干枝外,主要是選留花枝母枝及花枝上的飽滿芽數(shù)。本著留強去弱的原則,每個三級干枝留花條母枝4~6個,整株花條母枝控制在100條左右,選留下來的花條母枝除留下4~6對飽滿芽外,其余全部剪去,以利抽出花芽,為豐收奠定基礎(chǔ)。第五年,進入豐產(chǎn)期,修剪時除繼續(xù)調(diào)整三級干枝外,主要是留花條母枝,做到每年更換,保留強枝、旺枝,以利抽出花枝。每次花后,修剪花枝,以剪枝后枝條能直立為度。通過剪枝,再結(jié)合澆水、施肥,促使側(cè)芽形成旺盛、整齊的新花枝,同時開花時間相對集中。這樣一年可收4次。剪枝時間:冬剪于冬季至翌春萌動前,結(jié)合整形進行。夏、秋剪一般于每次花后,除選留適當花枝外,及時剪去交叉枝、纏繞枝、重疊枝、細弱枝、徒長枝及枯老枝,以緩和樹勢,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掌握冬剪宜重、夏剪宜輕,短截促進開花,控制冠幅的原則。第叁小節(jié)病蟲害防治(一)病害及其防治(一)病害防治忍冬褐斑病。葉片上病斑呈圓形或受葉脈所限呈多角形,黃褐色,潮濕時背面生有灰色霉狀物。7~8月發(fā)病重。防治方法:清除病枝落葉,減少病菌來源;加強栽培管理,增施有機肥料,增強抗病力;用3%井岡霉素50mg/kg液或1:1.5:200的波爾多液在發(fā)病初期噴霧,隔7~10d1次,連續(xù)2~3次。(二)蟲害防治1.中華忍冬圓尾蚜和胡蘿卜微管蚜
以成蟲、若蟲刺吸葉片汁液,使葉片卷縮發(fā)黃,花蕾期被害,花蕾畸形;為害過程中分泌蜜露,導致煤煙病發(fā)生,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胡蘿卜微管蚜于10月從第一寄主傘形科植物上遷飛到金銀花上雌雄交配產(chǎn)卵越冬,5月上中旬為害最烈,嚴重影響金銀花的產(chǎn)量和質(zhì)量,6月遷回至第一寄主上。
防治方法:用40%樂果乳劑1000倍液噴霧,每隔7~10d1次,連續(xù)2~3次,最后一次用藥須在采摘金銀花前10~15d進行,以免農(nóng)藥殘留而影響金銀花質(zhì)量。2.咖啡虎天牛是金銀花的重要蛀莖性害蟲。
初孵幼蟲先在木質(zhì)部表面蛀食,當幼蟲長到3mm后向木質(zhì)部縱向蛀食,形成迂回曲折的蟲道。蛀孔內(nèi)充滿木屑和蟲糞,十分堅硬,且枝干表面無排糞孔,因此不但難以發(fā)現(xiàn),且此時藥劑防治也不奏效。
防治方法:于4~5月份在成蟲發(fā)生期和幼蟲初孵期用80%敵敵畏乳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成蟲和初孵幼蟲有一定的效果。近年來,在田間釋放天牛腫腿蜂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放蜂時間在7~8月,氣溫在25℃以上的晴天為好。3.豹紋木蠹蛾
幼蟲孵化后即自枝叉或新梢處蛀入,3~5d后被害新梢枯萎,幼蟲長至3~5mm后從蛀入孔排出蟲糞,易發(fā)現(xiàn)。幼蟲在木質(zhì)部和韌皮部之間咬一圈,使枝條遇風易折斷,被害枝的一側(cè)往往有幾個排糞孔,蟲糞長圓柱形,淡黃色,不易碎,9~10月花墩出現(xiàn)枯株。該蟲有轉(zhuǎn)株為害的習性。防治方法:及時清理花墩,收二茬花后,一定要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結(jié)合修剪,剪掉有蟲枝,如修剪太遲,幼蟲蛀入下部粗枝再截枝對花墩生長勢有影響;7月中下旬為幼蟲孵化盛期,這是藥劑防治的適期,用40%氧化樂果乳油1500倍液,加入0.3%~0.5%的煤油,促進藥液向莖內(nèi)滲透。該方法效果較好。4.柳干木蠹蛾
幼蟲孵化后先群居于金銀花老皮下為害,生長到10~15mm后逐步擴散,但當年幼蟲常數(shù)頭由主干中部和根際蛀入韌皮部和淺木質(zhì)部危害,形成廣闊的蟲道,排出大量的蟲糞和木屑,嚴重破壞植株的生理機能,阻礙植株養(yǎng)分和水分的輸導,致使金銀花葉片變黃,脫落,8~9月花枝干枯。
防治方法:①農(nóng)業(yè)防治:加強田間管理,柳干木蠹蛾幼蟲喜為害衰弱的花墩,幼蟲大多從舊孔蛀入,因此,加強撫育管理,適時施肥、澆水,促使金銀花生長健壯,提高抗蟲力;②藥劑防治:幼蟲孵化盛期,用40%氧化樂果1000倍加0.5%煤油,噴于枝干,或在收花后用40%氧化樂果乳油按藥:水=1:1的比例配成藥液澆灌根部,即先在花墩周圍挖一穴,深10~15cm,每墩灌20mL左右,視花墩大小適當增減,然后覆土壓實,由于藥液濃度高,使用時要注意安全。5.金銀花尺蠖。金銀花重要的食葉害蟲。大發(fā)生時葉片被吃光,只存枝干。
防治方法:清潔田園減少越冬蟲源;可在幼齡期用80%敵敵畏乳油1000~1500倍液噴霧防治。第肆小節(jié)采收與初加工(一)采收適時采摘是提高金銀花產(chǎn)量和質(zhì)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按現(xiàn)在的栽培技術(shù),每年可以采摘四次金銀花。但第一、第二次花較多,以后兩次較少。一般在5月中、下旬采摘第一次花,6月中、下旬采摘第二次,7月和8月分別采摘第三次和第四次。在生產(chǎn)中根據(jù)金銀花開花的規(guī)律,掌握好采摘的時期和標準。金銀花從幼蕾到花開放,大體可以分為幼蕾(綠色,花蕾約1cm)、三青(綠色,花蕾約2.2~2.4cm)、二白(淡綠白色,花蕾約3~3.9cm)、大白(白色,花約3.8~4.6cm)、銀花(剛開放,白色花約4.2~4.8cm)、金花(花瓣黃色,約4~4.5cm)、凋花(棕黃色)七個階段。藥材以大白、二白和三青為佳,銀花、金花次之?;ǖ木G原酸含量從幼蕾到花開放,綠原酸含量呈下降趨勢。每天采集的時間為上午,最好是在露水未于之前。金銀花開放時間集中,必須抓緊時機采摘。對達到采摘標準的花蕾,先外后內(nèi),自下而上進行采摘,注意不要折斷樹枝。(二)加工金銀花采下后立即晾干或烘干。將花蕾放在曬盤內(nèi),攤在干凈的石頭、水泥地面或席上,厚度以2cm為宜,以當天晾干為原則。曬時不要翻動,以防花蕾變黑。最好用筐或曬盤曬,遇雨天或當天不能曬干,可以及時收起堆放。曬干法簡單易行,成本較低,為產(chǎn)區(qū)普遍采用。遇陰雨天氣則應采用烘干法。烘干時采用變溫法,初烘時溫度不宜過高,一般30~35℃,烘2h后,溫度可升至40℃左右,鮮花排出水氣,經(jīng)5~10h后室內(nèi)保持45~50℃。烘10h后鮮花水分大部分排出,再把溫度升至55℃,使花迅速干燥。一般烘12~20h可全部烘干,烘干時不能用手或其他東西翻動,否則易變黑,未干時不能停烘,停烘發(fā)熱變質(zhì)。烘干法是金銀花生產(chǎn)中提高產(chǎn)品質(zhì)量的一項有效措施。藥用部位:干燥花蕾藥用價值清熱解毒,消炎退腫。外感風熱或溫病發(fā)熱,中暑,熱毒血痢,癰腫疔瘡,喉痹,多種感染性疾病。包裝與貯藏
木箱、紙箱或袋裝,置陰涼、干燥處,防潮,防蛀。金銀花蜂蜜水金銀花茶味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作用。參金冬瓜湯銀菊露銀花湯謝謝欣賞中藥國粹菊花目錄第壹小節(jié)菊花介紹第貳小節(jié)種植技術(shù)第叁小節(jié)病蟲害防治第肆小節(jié)采收與加工菊花故事
早在兩千多年前,漢代的應劭在《風俗通義》里說:河南南陽酈縣(今內(nèi)鄉(xiāng)縣)有個叫甘谷的村莊。谷中水甜美,山上長著許多很大的菊花。一股山泉從山上菊花叢中流過,花瓣散落水中,使水含有菊花的清香。村上三十多戶人家都飲用這山泉水。一般都活到130歲左右,最低的也有七八十歲。漢武帝時,皇宮中每到重陽節(jié)都要飲菊花酒,說是“令人長壽”。第壹小節(jié)菊花介紹(一)概述
菊花(Chrysanthemummorifolium)又名白菊花、黃白菊、真菊,為菊科多年生草本。以干燥頭狀花序入藥。菊花性微寒,味甘、苦。歸肺、肝經(jīng)。具有散風清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的功效。用于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眼目昏花,瘡癰腫毒。全國各地均有栽培,主產(chǎn)于安徽、河南、浙江、四川等省。(二)形態(tài)特征
株高50~150cm,莖直立,多分支,全株被白色短柔毛。單葉互生,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邊緣通常羽狀深裂,有柄,莖基部稍木質(zhì)化。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總苞半球形,苞片3~4層,綠色,被毛。舌狀花雌性,位于邊緣,舌片線狀長圓形,白色、黃色、淡紅色或淡紫色。由于品種和加工方法不同,菊花性狀也不盡相同:1.亳菊。呈圓盤或扁扇形,松散。黃白色或土黃色,少數(shù)淡紫紅色?;^大小約2.1×3.4cm。質(zhì)輕,每10g約100朵花。舌狀花瓣直伸,不卷曲,無典型管狀花,每花基部有1枚膜質(zhì)鱗片。香氣淡,具干草樣氣味。2.滁菊。呈扁球形或長扁圓形。白色或灰白色,中心略見黃色?;^大小約0.8×2.4cm。質(zhì)較重,每10g約60朵花。舌狀花瓣常向花心卷曲,或互相扭曲,基部無膜質(zhì)鱗片;管狀花約外露,或被舌狀花蔽蓋。香氣濃,具艾蒿樣氣。
3.貢菊。呈扁圓形,中厚周薄。四周白色,中心黃色,花頭大小約0.7×2.2cm。每10g約95朵花。舌狀花平展,由內(nèi)至外層層疊壓,基部無膜質(zhì)鱗片,或偶有膜質(zhì)鱗片;管狀花或缺如,或花冠外露,氣清香。
4.杭菊。呈碟形或扁球形壓縮狀。朵大瓣闊,白色或黃白色,中心深黃色?;^大小約2.4×3.5cm。每10g約65朵花。舌狀花平展或微折疊,彼此粘連,管狀花多,外露。氣清香。
5.懷菊。呈圓盤或扁扇形,直徑約1.5~2cm,瓣小多緊密,花白色或淺紫色,舌狀花長約1cm,寬約3mm。花序中央為短小的淺黃色管狀花,氣清香、味淡微苦。
(三)生物學特性1.生長發(fā)育習性
菊花以宿根越冬,開春后在根際周圍發(fā)生許多孽芽,隨著莖節(jié)的伸長,基部密生須根。2.生態(tài)環(huán)境條件
菊花喜溫和涼爽氣候和向陽、稍干燥的環(huán)境。能耐寒,怕水澇。在蔭蔽的環(huán)境里生長不良。生長期要求土壤稍濕潤,過于干旱,植株抽枝少,發(fā)育緩慢,產(chǎn)量低,尤其是近花期,不能缺水,否則使花蕾數(shù)大為減少。但水分過多,則易造成爛根死苗。菊花喜肥,在疏松肥沃、含腐殖質(zhì)豐富、排水良好的夾沙土中生長良好,花多產(chǎn)量高。土壤以中性至微酸性或微堿性為適宜。凡土壤黏重、地勢低洼、排水不良、鹽堿性大的地塊不宜栽培。忌連作,連年在同一塊土地上種植,病蟲害多,產(chǎn)量和質(zhì)量大幅度下降。菊花屬短日照植物,對日照長短反應敏感,要求每天不超過10~11h的光照,才能現(xiàn)蕾開花。第貳小節(jié)種植技術(shù)(一)選地與整地菊花為淺根性植物。對土壤要求不嚴,以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砂糖兔、粘壤土為好。于頭年秋冬季深翻土地,使其風化疏松。在翌年春季進行扦插繁殖前,再結(jié)合整地施足基肥,淺耕一遍。然后做成寬1.5m,長視地形而定的插床,四周開好大小排水溝,以利排水。于前作收獲后,翻耕土壤25cm左右,結(jié)合整地施入腐熟廄肥或堆肥2500kg/hm2,翻入土內(nèi)作基肥。然后整細耙平做成寬1.5m的高畦,開畦溝寬40cm,四周挖好大小排水溝,以利排水。(二)繁殖方法以分根和扦插繁殖最為常見。
1.分根繁殖(1)分根摘花前,選留株壯、花大的優(yōu)良植株,做好標記。于11月收獲菊花后,將地上莖枝齊地面割除,將菊花全棵挖起,集中移栽到一塊肥沃的地塊上,用腐熟廄肥或土雜肥覆蓋保暖越冬。翌年3~4月,扒開土糞等覆蓋物,澆施1次稀薄人畜糞水,促其萌發(fā)生長。4~5月,當菊苗高15cm左右時,挖出根蔸,選取種根粗壯、須根發(fā)達、無病蟲害的作種苗,立即栽入大田。(2)栽植栽前,將苗根用50%多菌靈600倍液浸漬12h,可預防葉枯病等病。栽時,在整好的栽植地上按行株距40×30cm挖穴,每穴栽入種苗1~2株。栽后用手壓緊苗根并澆水濕潤。
2.扦插繁殖于每年4~5月或6~8月,在菊花打頂時,選擇發(fā)育充實、健壯無病蟲害的莖枝作插條。去掉嫩莖,將其截成10~15cm長的小段,下端近節(jié)處,削成馬耳形斜面。先用水浸濕,快速在1.5~3g/kg吲哚乙酸溶液中浸蘸一下,取出晾干后立即進行扦插。插時,在整好的插床上,按行株距10×8cm劃線打孔,將插條斜插入孔內(nèi)。插條入土深度為穗長的1/2~2/3。插后用手壓實并澆水濕潤。插條最適宜生根溫度15~18℃。插條生根萌發(fā)后,若遇高濕天氣,應給予搭棚遮陰,增加澆水次數(shù);發(fā)現(xiàn)床面有雜草,要及時拔除。當苗高20cm左右時,即可出圃栽植。栽植密度以60000~75000/hm2株為宜。(三)田間管理1.中耕除草
菊苗栽植成活后至現(xiàn)蕾前要中耕除草4~5次;第1次在立夏后,宜淺松土,勿傷根系,除凈雜草,避免草荒;第2次在芒種前后,此時雜草滋生,應及時除凈,以免與藥菊爭奪養(yǎng)分;第3次在立秋前后;第4次在白露前;第5次在秋分前后進行。前2次宜淺不宜深,后3次宜深不宜淺。在后2次中耕除草后,應進行培土,防止植株倒伏。
2.追肥
菊花為喜肥作物,前期氮肥不宜多,合理增施磷肥,可使菊花結(jié)蕾多、產(chǎn)量高。除施足基肥外,在生長期還應追肥3次:第1次于移栽后半個月左右,當菊苗成活開始生長時,追施稀薄人畜糞水15000kg/hm2,或尿素120~150kg對水澆施,以促進菊苗生長;第2次在植株開始分枝時,施入稍濃的人畜糞水22500kg/hm2,或腐熟餅肥750kg對水澆施,以促多分枝;第3次在孕蕾前,追施較濃的人畜糞水30000kg/hm2,或尿素150kg加過磷酸鈣375kg對水澆施,以促多孕蕾開花。大量的速效肥料應在7月中旬至8月中、下旬施入,有利增產(chǎn)。此外,在孕蕾期噴施0.2%磷酸二氫鉀,能促進開花整齊,提高菊花產(chǎn)量和質(zhì)量。3.打頂
打頂可促進菊花多分枝、多孕蕾開花和主干生長粗壯。應于小滿前后、當苗株高20cm左右時進行第1次,即選晴天摘去頂心1~2cm。以后每隔半月1次,共3次。在大暑后必須停止,否則分枝過多,營養(yǎng)生長過旺,營養(yǎng)跟不上,則花頭變得細小,反而影響菊花產(chǎn)量和質(zhì)量。第叁小節(jié)病蟲害防治(一)病害及其防治1.霜霉病。菊花霜霉病為害葉片和嫩莖,春、秋兩季均能發(fā)病。春季發(fā)病,使幼苗葉片褪綠,微向上卷曲,葉背和幼長滿白色霉層,隨著幼苗的生長,葉片自下而上變?yōu)楹稚詈蟾煽荻?。秋季發(fā)病,使葉片、嫩莖、花蕾全部布滿白色霉層,葉片呈現(xiàn)灰綠色,微顯萎蔫,最后植株逐漸枯死。霜霉病是菊花的毀滅性病害。防治方法:選育抗病品種。實行與禾谷類作物3年以上的輪作期,或選擇未曾發(fā)生過霜霉病的地塊栽植。移栽前,幼苗用90%三乙膦酸鋁500~600倍液浸種苗5~10min,或用50%多菌靈600倍液浸泡12h,晾干藥液后栽植。春季發(fā)病噴灑90%三乙膦酸鋁500~600倍液,每隔7~10d1次,連噴2次;秋季發(fā)病,于9月上旬發(fā)病前和發(fā)病初期,噴灑50%多菌靈800~1000倍液,或90%三乙膦酸鋁500~600倍液,或48%甲霜·錳鋅400~600倍液,每隔10d1次,上述農(nóng)藥交替使用,連噴5次,效果顯著。2.褐斑病。又名葉枯病、斑枯病。為害葉片,由下至上蔓延。發(fā)病初期,葉片上出現(xiàn)圓形的黃色至紫褐色病斑。后期病斑中心變?yōu)榛液稚粱液谏?,并生有許多小黑點。嚴重時幾個病斑連接成大斑,使葉片干枯,但不脫落,懸垂在莖上。在雨水過多,濕度過大的年份,葉片枯死率可達90%以上,是菊花嚴重的病害之一。防治方法:增施磷鉀肥,如噴施磷酸二氫鉀,可增強植株抗病力。在雨季注意排水,降低田間濕度,可減輕發(fā)病。發(fā)病初期,噴灑50%多菌靈800~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在陰雨季節(jié)來臨時,噴灑1次1:1:100波爾多液;在9月上旬和中旬再各噴1次。3.花葉病。又名病毒病。為害葉片,被害植株的葉片有的變?yōu)榛揖G色,具灰白色不規(guī)則微隆起的線狀條紋,有的葉脈綠色,葉肉出現(xiàn)色澤不同、形狀不規(guī)則的斑紋;有的葉片變小變厚,葉尖短而鈍圓,葉緣內(nèi)卷,正面暗綠色,背面沿葉緣變?yōu)樽霞t色。病株生長衰弱,葉片自下而上枯萎而死。防治方法:選健壯植株作為分株或扦插繁殖的母株。增施磷鉀肥,增強植株抗病力。及時防治傳毒害蟲如蚜蟲、紅蜘蛛等,可減少病毒病的發(fā)生。4.菊花葉枯線蟲病。危害葉片,也為害花芽。由于線蟲侵染葉片組織,使葉片變黃,后逐慚變?yōu)楹稚?。葉片上的病斑逐漸擴大成為三角形的褐色枯斑,或因受葉脈的限制而成為角狀枯死斑。發(fā)病嚴重時全株葉片枯死,但不脫落,懸垂在莖上。花芽由線蟲浸染,使其干枯或退化不能形成花蕾,或使花器變畸形。防治方法:建立無病留種田,不到病區(qū)引種菊花苗。發(fā)現(xiàn)病株及時銷毀并深埋,防止擴大蔓延。進行扦插育苗時,將插穗用50℃溫水浸泡10min,以殺死線蟲,然后進行扦插。(二)主要蟲害及其防治1.菊蚜4~5月間,菊蚜蟲密集在嫩梢、葉片背面或花蕾上吸取汁液,使葉片變黃、皺縮、枯萎,嚴重影響菊花產(chǎn)量和質(zhì)量,還能傳播病害。防治方法:噴施20%氰戊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滅殺。2.菊天牛。又名菊虎、蛀心蟲。其成蟲和幼蟲咬食莖梢以至根部。成蟲為小天牛,黑色。于5月發(fā)生,咬食莖頂嫩梢,使嫩梢枯死。成蟲產(chǎn)卵于莖中,孵化后的幼蟲蛀入莖的髓部,并向下取食直至根部,使莖稈折斷。防治方法:在6~7月的清晨露水未干前捕殺成蟲。大量發(fā)生時,噴40%樂果1000倍液。結(jié)合打頂或摘心,從斷莖處以下4cm,摘除枯莖,集中燒毀。在4~5月菊花進行分株繁殖時,注意檢查越冬成蟲,進行人工捕殺。第肆小節(jié)采收與初加工(一)釆收
霜降至立冬為采收適期。一般以管狀花(即花心)散開2/3時采收為宜。采菊花宜在晴天露水干后采收,不采露水花,否則容易腐爛、變質(zhì),加工后色遜,質(zhì)量差。一般產(chǎn)量干品為1500kg~2250kg/hm2。
(二)加工菊花品種繁多、各地加工方法不一,現(xiàn)介紹3種傳統(tǒng)加工方法。1.亳菊。在花盛開齊放、花瓣普遍潔白時連莖稈一起割取,然后扎成小把,倒掛在通風干燥處晾干。不能曝曬,否則香氣差。當晾到八成干時,即可將花摘下,置薰房內(nèi)用硫黃薰蒸至白色。取出再薄攤晾曬一天,即可干燥。2.滁菊。采后陰干。再用硫黃薰白,取出曬至六成干時,用竹篩將花頭篩成圓球形,曬至全干即成。曬時切忌用手翻動,只能用竹筷等輕輕翻曬。3.貢菊。先將菊花薄攤于竹床上,置烘房內(nèi)用無煙煤或木炭作燃料烘焙干燥。初烘時溫度控制在40~50℃之間。當?shù)?輪菊花烘至九成干時,再轉(zhuǎn)入溫度30~40℃,烘第2輪。當花色烘至象牙白時,即可將其從烘房內(nèi)取出,置通風干燥處晾至全干即成商品。此法加工菊花,清香而又甘甜?;ㄉr艷而又潔白,且揮發(fā)油損失甚少,較曬、熏、蒸等法加工質(zhì)量好,沒有硫化物污染,深受港澳及海外藥商和消費者的歡迎。藥用部位:干燥頭狀花序藥用價值散風清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風熱感冒,溫病初起。肝陽眩暈,肝風實證。目赤昏花。瘡癰腫毒包裝與貯藏
亳菊和滁菊,干后裝入木箱,內(nèi)襯牛皮紙防潮,一層菊花一層白紙相間壓實貯藏。貢菊花包裝:每0.5kg壓成寬15cm、長20cm、厚6cm的長方形“菊花磚”。再用幾層牛皮紙防潮包裝,裝入木箱或竹蔞內(nèi)。清新菊花茶降血壓、明目、提神。菊花茄子麻燉豬菊花撻菊花酥謝謝欣賞中藥國粹玫瑰目錄第壹小節(jié)玫瑰介紹第貳小節(jié)種植技術(shù)第叁小節(jié)病蟲害防治第肆小節(jié)采收與加工玫瑰故事
從前在森林的深處有一個湖,湖中住著一個仙女。傳說有心愿的人把自己的心愿寫在紙上折成小船放進湖中,如果小船能夠不沉而且漂的湖中心的話,仙女就會達成愿望。有個女孩一直很喜歡一個男孩,可是有一天男孩離開了去尋找紅玫瑰。那時,世界上還沒有紅玫瑰,花的顏色都是很單調(diào)的白色。女孩就在湖邊把寫著自己心愿的小紙船放進湖中,小船漂到了中心,仙女出現(xiàn)了。給女孩一粒種子并說要用自己的眼淚去灌溉。女孩就在湖邊種下了這粒種子,并且每天用淚水澆灌它。種子每天喝足了淚水就猛勁的長,后來它發(fā)現(xiàn)女孩的淚水已經(jīng)沒有了咸味,她的眼睛瞎了。女孩就用自己的血去澆灌種子,終于有一天女孩倒下了,玫瑰花也開了,并且是世界上最美麗的紅玫瑰。男孩也出現(xiàn)了,看到了紅玫瑰,卻發(fā)現(xiàn)紅玫瑰再美也遠遠沒有女孩重要。可是女孩卻再也不能看到他以及紅玫瑰了。男孩也憂傷過度,無法振作,碌碌一生。第壹小節(jié)玫瑰介紹(一)概述
玫瑰(Rosarugosa),薔薇科植物。(二)形態(tài)特征
玫瑰為直立灌木,株高為1~2m。莖叢生,有莖刺。單數(shù)羽狀復葉互生,玫瑰小葉5~9片,連葉柄5~13cm,橢圓形或橢圓形狀倒卵形,長1.5~4.5cm,寬1~2.5cm,先端急尖或圓鈍。基部圓形或?qū)捫ㄐ?,邊緣有尖銳鋸齒,上面無毛,深綠色,葉脈下陷,多皺,下面有柔毛和腺體,葉柄和葉軸有絨毛,疏生小莖刺和刺毛;托葉大部附著于葉柄,邊緣有有腺點;葉柄基部的刺常成對著生?;▎紊谌~腋或數(shù)朵聚生,苞片卵形,邊緣有腺毛,花梗長5~25mm密被絨毛和腺毛,花直徑4~5.5cm,上有稀疏柔毛,下密被腺毛和柔毛;花冠鮮艷,紫紅色,芳香;花梗有絨毛和腺體。
(三)生物學特性1.生長發(fā)育習性
玫瑰的花芽和萌動要求平均氣溫7℃以上。玫瑰花期最忌干熱風和土壤干旱,有水利條件的田塊可進行一次蕾期灌水。玫瑰在生產(chǎn)發(fā)育的過程中有兩次停止生長期(一般在6~7月稱夏眠;11~12月稱冬眠),此時不發(fā)枝,枝條不伸長。2.生態(tài)環(huán)境條件玫瑰應栽植在通風向陽及澆灌、排水條件好的田間、地邊的肥沃壤土中。玫瑰忌低洼易澇地,遇澇時下部葉片變黃脫落乃至全株死亡。第貳小節(jié)種植技術(shù)(一)選地與整地
1.育苗地應該選擇疏松、肥沃的沙質(zhì)土和有水源的地方。深翻后,施入土雜肥或火土灰37500kg/hm2作為基肥。整平耙平作成1.3m的高畦,畦長以5~8m為好。再開畦溝寬40cm,四周挖好排水溝。2.栽植地應該選擇地勢高燥、陽光充足、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塊。在冬季深翻土地,讓其風化熟化。于栽前施足基肥,整平耙細作寬1.3m的高畦種植。(二)移栽定植栽種密度以67500~75000/hm2株為準,最多可以種植105000~120000株,采取每墑種兩行,行距40cm,每行距墑邊35cm,株距12~14cm。定植深度與苗扦插時深度相符,太淺成活率低,太深則容易感染莖桿類疾病。移栽后澆透水一次,使土與根密貼,以后澆水就看情況而定,一般等表土稍干才能進行。栽后及時澆足定根水,噴施好生靈或殺毒礬等殺菌劑;采用60%遮陽網(wǎng)覆蓋15~20d,緩苗后移去。緩苗期,一定要做好秧苗的保濕,如果濕度太低,葉片有脫水現(xiàn)象,采用噴霧方式對植株補充水分。小苗成活后,待嫩葉泛綠時,方可施肥。用農(nóng)家肥與生物菌肥混合肥覆蓋在小苗間,不僅可以保證土壤的通透性,減少水分散失,還蓋住草籽使雜草難以生長。(三)田間管理1.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的目的一是養(yǎng)壯植株;二是培養(yǎng)株型;三是更新主枝;四是決定花期。其中養(yǎng)壯植株主要疏枝疏蕾。培養(yǎng)株型應在幼苗時苗基選三根主枝為第一層,第一層每根主枝長出兩根為第二層,再引導第二層長出第三層。主枝更新主要利用基部以上3~5cm抽發(fā)的強壯枝。決定花期主要借助于修剪的時期和部位。從修剪至開花之間溫度越高,間隔的時間就越短。另外,修剪時所留芽位越低,開花也就會越遲,大約會有幾天的差異。修剪要將主干剪至距地面50~60cm處,保留一年生健壯新技3~5枝,每枝上留2~3片葉,留芽要向外側(cè)。
2.澆水
玫瑰較耐旱而不耐濕,澆水時掌握見干見濕,澆則澆透的原則。旱季注意灌溉,干旱會減少花的產(chǎn)量,降低花的質(zhì)量。雨季要防澇排水,避免爛根。春夏秋三季如果天晴可以隔天澆水。3.中耕除草
幼苗期雜草用手拔除,中耕宜淺,勿傷及根。生長期應保持地內(nèi)無雜草。在玫瑰生長期進行,每年進行中耕4~5遍,中耕深度一般為10~15cm,結(jié)合中耕,及時地清除雜草,特別是多年生宿根雜草和蔓生攀援植物。4.追肥
一般從小苗壓枝后開始,一般每10~15d追施1次,以薄肥勤施為原則,追肥可用腐熟的稀人糞尿、餅肥水及各種無機肥配制成的營養(yǎng)液。在幾個特殊階段要追肥,小苗期用225~300kg/hm2的氮肥催苗,催肥過程中對容易產(chǎn)生畸形花的品種田塊上要注意補充硫酸鋅和硼砂等;在營養(yǎng)生長期每周施尿素300kg/hm2,結(jié)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解析自主學習
- 湘教版數(shù)學八年級下冊《2.5.1矩形的性質(zhì)》聽評課記錄
- 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下冊第十章《極地地區(qū)》(第2課時)聽課評課記錄
- 一年級下冊數(shù)學聽評課記錄《看一看(一)》2 北師大版
- 2025年度生物科技股權(quán)投資協(xié)議書
- 分糖果(說課稿)-2024-2025學年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北師大版
- 數(shù)學科學聽評課記錄
- 華師大版數(shù)學八年級下冊17.3《一次函數(shù)》(第2課時)聽評課記錄
- 四川樂山歷年中考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真題37篇(截至2024年)
- 電力設(shè)施的遠程監(jiān)控與安全維護
- 車輛年審委托書下載
- 高考語文閱讀兒童視角的作用專項訓練(含答案)
- 繼承人股權(quán)轉(zhuǎn)讓協(xié)議書
- 保障性住房配套公建工程項目可研報告
- 【基于杜邦分析的雅戈爾盈利能力分析9900字】
- 服務人員隊伍穩(wěn)定措施
- 橋面系小型構(gòu)件遮板等預制場施工方案
- 高二語文早讀材料積累(1-20周)課件159張
- 規(guī)劃收費標準
- 支氣管鏡護理測試題
- 大連理工大學信封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