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廣東省廣州市六區(qū)高一上學期期末聯考語文試題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2/27/35/wKhkGGao1IeAKF5gAAMO_I8uwzs040.jpg)
![2021-2022學年廣東省廣州市六區(qū)高一上學期期末聯考語文試題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2/27/35/wKhkGGao1IeAKF5gAAMO_I8uwzs0402.jpg)
![2021-2022學年廣東省廣州市六區(qū)高一上學期期末聯考語文試題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2/27/35/wKhkGGao1IeAKF5gAAMO_I8uwzs0403.jpg)
![2021-2022學年廣東省廣州市六區(qū)高一上學期期末聯考語文試題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2/27/35/wKhkGGao1IeAKF5gAAMO_I8uwzs0404.jpg)
![2021-2022學年廣東省廣州市六區(qū)高一上學期期末聯考語文試題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2/27/35/wKhkGGao1IeAKF5gAAMO_I8uwzs040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州市六區(qū)2021學年第一學期期末教學質量監(jiān)測高一語文試題本試卷共8頁,滿分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禮治社會并不是指文質彬彬,像《鏡花緣》里所描寫的君子國一般的社會。禮并不帶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見了人點個頭”、不窮兇極惡的意思。禮也可以殺人,可以很“野蠻”。壁如在緬甸有些地方,一個人成年時,一定要去殺幾個人頭回來,才能完成為成年禮而舉行的儀式。我們在舊小說里也常讀到殺了人來祭旗,那是軍禮?!Y的內容以現代標準看去,可能是很殘酷的。殘酷與否并非合禮與否的問題。禮是社會公認合式的行為規(guī)范。合于禮的就是說這些行為是做得對的,對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單從行為規(guī)范一點說,本和法律無異,法律也是一種行為規(guī)范。禮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維持規(guī)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國家的權力來推行的?!皣摇笔侵刚蔚臋嗔Γ诂F代國家沒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權力。而禮卻不需要這有形的權力機構來維持。維持禮這種規(guī)范的是傳統。禮并不是靠一個外在的權力來推行的,而是從教化中養(yǎng)成了個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禮是主動的。禮是可以為人所好的,所謂“富而好禮”。這顯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謂道德。法律是從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罰是由特定的權力所加之于個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網,逃得脫還可以驕傲、得意。道德是社會輿論所維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見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棄,是恥。禮則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禮,不但不好,而且不對、不合、不成。這是個人習慣所維持的。十目所視,十手所指的,即使在沒有人的地方也會不能自已。曾子易簣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禮是合式的路子,是經教化過程而成為主動性的服膺于傳統的習慣。禮治從表面看去好像是人們行為不受規(guī)律拘束而自動形成的秩序。其實自動的說法是不準確的,只是主動地服于成規(guī)罷了。孔子一再地用“克”字、用“約”字來形容禮的養(yǎng)成,可見禮治并不是離開社會,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構成的秩序了。禮治的可能必須以傳統可以有效地應付生活問題為前提。鄉(xiāng)土社會滿足了這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用禮來維持。在一個變遷很快的社會,傳統的效力是無法保證的。不管一種生活的方法在過去是怎樣有效,如果環(huán)境一改變,誰也不能再依著老法子去應付新的問題了,所應付的問題如果要由團體合作的時候,就得大家接受個同意的辦法,要保證大家在規(guī)定的辦法下合作應付共同問題,就得有個力量來控制各個人了。這其實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謂“法治”。(摘編自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禮治秩序》)材料二:先輩們不斷試錯,積累了大量的經驗與傳統,形成了一套行為模式,后輩們只需要服從就可以生活下去,不深究其中的道理。這些“經驗”和“傳統”構成了鄉(xiāng)土社會的“禮”。“禮并不是靠一個外在的權力來推行的,而是從教化中養(yǎng)成了個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禮是主動的。禮是可以為人所好的,所謂‘富而好禮’?!睆倪@個角度來說,鄉(xiāng)土社會其實是“禮治”社會。用今天的話來說,鄉(xiāng)土社會中解決民間糾紛并不主要依靠法律或公權力,而要依靠當時、當地的“傳統”;一旦需要法律的介入,那么多數會涉及到比較嚴重的刑事犯罪。時至今日,“打官司”在很多人心目中仍是貶義詞,因此,我們在推行法治建設時,需要考慮到鄉(xiāng)土社會的轉型與過渡,以及人們對于新模式的理解和接受程度。而鄉(xiāng)土社會“法”是外在的,它的約束力來自外部強制力;違反“法”會受到外在的懲罰,如限制人身自由甚至剝奪生命。而違背了“禮”,行為者會受到內在與外在的雙重譴責。運用“禮”懲罰違反者時,既要考慮到行為者內心的悔悟,又要考慮當事人之間的人際關系,還要考慮外在的輿論環(huán)境。可以說“禮”更為嚴苛。“差序格局”的鄉(xiāng)土社會排斥訴訟,即費孝通先生說的“無訟”。但這里的“無訟”并不是完全排斥訴訟這種解決問題的模式。鄉(xiāng)土社會中,人們遇到的問題大概率是先輩們已經遇到過并且解決過的,因此只需沿用“傳統”即可,不需要訴諸法律。同時,“差序格局”中的人際關系像是無數“水波紋”交織在一起,十分龐雜,因此要想通過法律來明確權利與義務就變得困難。這種模式下,要維護社會的穩(wěn)定,就要依靠行為者“克己復禮”以及長輩的教化去解決現實中的糾紛。但這種“無訟”的環(huán)境,也不是在營造虛假的和諧,而是需要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并非所有爭端都要走司法途徑才能得以解決,一些并不復雜的矛盾糾紛不需要動用國家司法資源,若是能在鄉(xiāng)土社會中自行解決,當事人在事后仍能維持正常的人際往來,何樂而不為呢?這種觀念與“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zhèn),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的“楓橋經驗”不謀而合。這樣的矛盾化解模式就是立足于我國的實際國情,既考慮到社會原本的狀態(tài),又結合時代的發(fā)展,在真切解決糾紛的基礎上節(jié)約司法資源,達成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摘編自蔡欣雨《在鄉(xiāng)土社會中推進法治中國建設》)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禮是社會公認合式的行為規(guī)范,并不帶有“文明”“慈善”的意思,以現代標準去看,禮的內容是很殘酷的。B.禮是從教化中養(yǎng)成了個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禮是由社會輿論所維持的,不需要靠一個外在的權力來推行。C.鄉(xiāng)土社會某種程度上是“禮治”社會,解決民間糾紛并不是依靠法律或公權力,而是依靠當時、當地的“傳統”。D.在鄉(xiāng)土社會中,違背了“禮”,行為者會受到雙重譴貴,因此,運用“禮”懲罰違反者時,要考慮多重因素。2.下列對材料一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對于“禮治”一詞,文章先否定了人們對“禮”的表面認知,然后進行了深入的闡述。B.文章引用《論語·學而》中的“富而好禮”,論證“禮”是可以為人所好的,人服禮是主動的。C.文章引用曾子易簣的例子,意在佐證“禮”有慎獨克己的力量,與法律和道德有所不同。D.文章要論證的中心是禮治和法治的不同,為了論證這一中心,文章多處運用對比論證法。3.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只要符合社會公認合式的行為規(guī)范,就算是殘酷的行為或做法,也是符合禮治秩序。B.法律是靠國家的權力來推行的一種行為規(guī)范,在現代國家沒有形成之前不存在法律。C.“楓橋經驗”是基層社會治理的中國方案,既節(jié)約了司法資源,又解決了民間糾紛。D.當今需兼顧禮治與法治,因為中國從鄉(xiāng)土社會而來,又處在變遷迅速的世界環(huán)境中。4.材料二說:“‘差序格局’中的人際關系像是無數‘水波紋’交織在一起。”請結合材料和《鄉(xiāng)土中國》整本書的閱讀,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5.閱讀以下材料,聯系材料二中“禮”與“法”的關系,以及《鄉(xiāng)土中國》中相關知識,解釋這一糾紛的解決過程。隨著社會發(fā)展,寵物在現代人的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寵物狗傷人事件也時有發(fā)生。在花都某小區(qū)就發(fā)生了這樣一起事件:小明飼養(yǎng)的哈士奇咬傷散步老人,引發(fā)糾紛;路人紛紛譴責小明,并試圖進行調解;調解無果,二人又請來物業(yè)公司從中調解;而后小區(qū)業(yè)委會牽頭,制定了小區(qū)文明養(yǎng)犬公約,規(guī)范養(yǎng)犬。然而,小明依然選擇在遛狗時放養(yǎng),他的哈士奇再度咬傷路人,小區(qū)居民無奈之下,將小明告上法庭,請求法律介入,法院判決要求小明予以賠償?!敬鸢浮?.D2.D3.B4.所謂“差序格局”,就是每個人以自我為中心,同他人發(fā)生關遠近不同的關系。作者將其比喻水中投出一粒石子蕩出的一圈一圈同心圓波紋。那么這些不斷向外延展的同心圓必然有相交的時候,這就產生了新的人際關系。5.首先是長輩依靠傳統“禮”制來進行調解,然后通過具有社會權威的力量進行調解,并出臺相應的規(guī)則。在上述方式都失敗后,才采取訴訟的形式來解決矛盾。(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江南的冬景郁達夫凡在北國過過冬天的人,大都知道圍爐煮茗,或吃涮羊肉,剝花生米,飲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爐、暖炕等設備的人家,不管它門外面是雪深幾尺,或風大若雷,躲在屋里的兩三個月的生活,卻是一年之中最有勁的一段蟄居異境;老年人不必說,就是頂喜歡活動的小孩子們,總也是個個在懷戀的,因為這中間,有的是蘿卜、雅兒梨等水果的閑食,還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熱鬧的節(jié)期。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過后,大江以南的樹葉,也不至于脫盡。寒風——西北風——間或吹來,至多也不過冷了一日兩日。到得灰云掃盡,落葉滿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臉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陽一上屋檐,鳥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氣來,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門前的隙地里去坐著曝背談天,營屋外的生涯了、這一種江南的冬景,豈不也可愛得很么?我生長在江南,兒時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銘刻特深;雖則漸入中年,又愛上了晚秋,以為秋天正是讀讀書、寫寫字的人的最惠季節(jié),但對于江南的冬景,總覺得有可以抵得過北方夏夜的一種特殊情調,說得摩登些,便是一種明朗的情調。我也曾到過閩粵,在那里過冬天,和暖原極和暖,有時候到了陰歷的年邊,說不定還不得不拿出紗衫來著;走過野人的籬落,更還看得見許多雜七雜八的秋花!一番陣雨雷鳴過后,涼冷一點,至多也只換上一件夾衣,在閩粵之間,皮袍棉襖是絕對用不著的;這一種極南的氣候異狀,并不是我所說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國的長春,是春或秋的延長。江南的地質豐腴而潤澤,所以含得住熱氣,養(yǎng)得住植物;因而長江一帶,蘆花可以到冬至而不敗,紅葉時亦有時候會保持住三個月以上的生命。像錢塘江兩岸的烏柏樹,紅葉落后,還有雪白的桕子著在枝頭,一點一叢,用照相機照將出來,可以亂梅花之真。草色頂多成了赭色,根邊總帶點綠意,非但野火燒不盡,就是寒風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風和日暖的午后,你一個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則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歲時的肅殺,而且還可以飽覺著一種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氣;“若是冬天來了,春天也總馬上會來”的詩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體會得出。說起了寒郊的散步,實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給與江南居住者的一種特異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長的人,是終他的一生,也決不會有享受這一種清福的機會的。我不知道德國的冬天,比起我們江浙來如何,但從許多作家喜歡以散步一詞做他們的創(chuàng)作題目看來,大約是德國南部四季的變遷,總也和我們的江南差不多。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瀕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氣里時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時也會下著微雨,而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種說不出的悠閑境界。你試想想,秋收過后,河流邊三五人家會聚在一個小村子里,門對長橋,窗臨遠阜,這中間又多是樹枝槎椏的雜木樹林;在這一幅冬日農村的圖上,再灑上一層細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層淡得幾不成墨的背景,你說還夠不夠悠閑?若再要點些景致進去,則門前可以泊一只烏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幾個喧嘩的酒客,天垂暮了,還可以加一味紅黃,在茅屋窗中畫上一圈暗示著燈光的月暈。人到了這一個境界,自然會胸襟灑脫起來,終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問了;我們總該還記得唐朝那位詩人做的“幕雨瀟瀟江上村”的一首絕句罷?詩人到此,連對綠林豪客都客氣起來了,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巴韥硖煊?,能飲一杯無?”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則雪月梅的冬宵三友,會合在一道,在調戲酒姑娘了;“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靜后的景況;“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樣喜歡弄雪的村童來報告村景了。詩人的詩句,也許不盡是在江南所寫,而做這幾句詩的詩人,也許不盡是江南人,但借了這幾句詩來描寫江南的雪景,豈不直截了當,比我這一枝愚劣的筆所寫的散文更美麗得多?窗外的天氣晴朗得象晚秋一樣;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誘得使你在房間里坐不住??昭圆蝗鐚嵺`,這一種無聊的雜文,我也不再想寫下去了,還是拿起手杖,擱下紙筆,去湖上散散步罷!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選自《郁達夫文集》,有刪改)6.下列對這篇散文相關內容理解與概括,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不喜歡北方沒有特殊情調的冬天,而對江南的冬天“銘刻特深”,之所以寫北國冬天的蟄居生活是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特殊”和“明朗”。B.江南豐腴潤澤的土地上,蘆花、紅葉、桕子、草匯合成江南冬景的底色,在青天碧落之下泛出生氣,與詩人的名句相連接,別有一番情趣。C.本文選取了寒郊的散步、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江南的雪景和江南的旱冬四幅畫面,全面深刻地體現了江南冬天的特色,充滿詩情畫意,令人心馳神往。D.相比百無聊賴、無所事事地在房間里寫文章,作者更愿意擱下紙筆,去湖上散步,因為再美的回憶都不如眼前窗外誘人的冬景更有吸引力。7.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藝術特色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刻畫了不同時間、不同場合、不同天氣下的江南的冬景,表達了作者對江南冬景的鐘愛。B.具有奇暖溫潤、可愛明朗情調的江南冬景在郁達夫筆下,既是一種意境,也是一種情境。C.同是寫雪景,與《濟南的冬天》比較,《江南的冬景》在寫法上更多的是在進行直接的描寫。D.全文語調舒緩,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閑;語言清新純樸,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8.在《故都的秋》中,作者寫北方的秋時將江南的秋拿來作比較,突顯了北國之秋的濃烈、酣暢。本文在寫江南的冬景時,也采用了類似的寫法。請從文本中找出兩例說明該寫法的運用及其效果。9.文章中恰當引用古詩詞,可以激活語言表達、彰顯文章底蘊,使文章散發(fā)出濃濃的書卷氣和文化氣。郁達夫既是一位游記大師,也是一位天才詩人,他的游記恰到好處地嵌入不少古今中外的詩詞。請就文中第8段他引用的古詩分析其妙處?!敬鸢浮?.B7.C8.(1)本文以北國之冬的寒冷有勁,反襯江南之冬的溫和可愛,渲染北國冬天所不能提供的屋外曝背談天的樂趣。(2)以閩粵之冬的極和暖來反襯江南冬景的恰到好處。(3)以德國散步正襯江南散步,進而側面描寫江南冬景宜人;以擱筆去散步,側面描寫冬景誘人。通過這些比較,作者寫出了江南冬天晴暖、溫和、可愛、明朗、溫潤的特征,表現了作者對江南冬景深深的熱愛和眷戀之情。9.(1)作者按照時間順序安排詩句,既寫出了江南雪景不同時段的美麗,又表現了從日暮到清晨的江南雪景的整體意境之美。(2)通過引用,作者以虛寫實,觸發(fā)了人們對江南雪景的聯想,增添了文章的情趣,吸引了讀者的閱讀興趣,也增強了文章語言的詩意。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釃L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蠟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節(jié)選自《荀子·勸學》)文本二: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戏接续B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fā),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浙之脩,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xiāng),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節(jié)選自《荀子·勸學》)10.下列對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非能水也,而絕江河絕:橫渡。 B.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駕:拉車。C.風至苕折,卵破子死折:折斷。 D.君子不近,庶人不服服:佩帶。11.下列加點虛詞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①登高而招②則群聚而笑之 B.①鍥而舍之②小學而大遺C.①生而同聲②如是而己 D.①長而異俗②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本一中,“學不可以已”這句話包含兩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說學習的意義非常重要,所以不能停止;另一方面是說對待學習應該采取的態(tài)度和方法,那就是不能停止。B.文本一中,在荀子看來,要想學習獲得成功,一是要逐步積累,二是要堅持不懈。從積累到堅持,既是學習的方法,又是學習應該持有的態(tài)度,進一步深化了對“學不可以已”的認識。C.文本二中,在荀子看來,君子想要防止自己受到邪惡乖僻之人的影響而逐漸接近正直的人,居處時就一定要選擇好鄉(xiāng)鄰,出游時也一定要接近品學兼優(yōu)的人。D.文本一和文本二在寫作上的最主要特色是,善于于運用比喻闡述道理,設喻貼近生活,形式靈活多樣,內容各有側重,句式也富于變化,明白易懂,毫無板滯之感。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2)生于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14.以上兩段文字均選自《荀子·勸學》,都是在談論學習。文本一和文本二共同論述的學習的作用是什么?【答案】10.B11.A12.B13.(1)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這是由于它用心專一。(2)生長在高山之上,只有四寸高,卻能俯瞰百里之遙,不是草能長高,而是因為它長在了高山之巔。14.用比喻論證論述學習的作用為可以取長補短。參考譯文:文本一:君子說: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以浾焖妓?,卻不如片刻學到的知識多;我曾經踮起腳遠望,卻不如登到高處看得廣闊。登到高處招手,胳膊沒有加長,可是別人在遠處也能看見;順著風呼叫,聲音沒有變得洪亮,可是聽的人在遠處也能聽得很清楚。借助車馬的人,并不是腳走得快,卻可以達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卻可以橫渡江河。君子的資質秉性跟一般人沒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罷了。堆積土石成了高山,風雨從這里興起;匯積水流成為深淵,蛟龍從這兒產生;積累善行養(yǎng)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備。所以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里之遠;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駿馬一跨躍,也不足十步遠;劣馬連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幾下就停下來了,那么腐朽的木頭也刻不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這是由于它用心專一。螃蟹有六條腿,兩個蟹鉗,但是沒有蛇、鱔的洞穴它就無處藏身,這是因為它用心浮躁。文本二: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臨深澗,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遺教,就不知道學問的博大。干、越、夷、貉的孩子,剛生下來啼哭的聲音是一樣的,而長大后風俗習性卻不相同,這是教育使之如此。……南方有一種叫“蒙鳩”的鳥,用羽毛作窩,還用毛發(fā)把窩編結起來,把窩系在嫩蘆葦的花穗上,風一吹葦穗折斷,鳥窩就墜落了,鳥蛋全部摔爛。不是窩沒編好,而是不該系在蘆葦上面。西方有種叫“射干”的草,生長在高山之上,只有四寸高,卻能俯瞰百里之遙,不是草能長高,而是因為它長在了高山之巔。蓬草長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進了黑土里,就再不能變白了,蘭槐的根叫香艾,一旦浸入臭水里,君子下人都會避之不及,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所以君子居住要選擇好的環(huán)境,出游要接近有學問道德的人,才能夠防微杜漸保其中庸正直。(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琵琶行并序(節(jié)選)白居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歌。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夜箏白居易紫袖紅弦明月中,自彈自感暗低容。弦凝指咽聲停處,別有深情一萬重。15.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琵琶行并序》中的“嘈嘈”“切切”分別形容樂聲的清脆圓潤和輕細急促,強化了聽覺效果,令人“耳”不暇接。B.《琵琶行并序》中的“幽咽泉流”“冰泉冷澀”描寫了樂聲愈來愈低沉,以至停頓,感情也轉為凄楚難言,以至無聲。C.《夜箏》首句中的“紫袖”“紅弦”分別是彈箏人與箏的代稱,暗示出彈箏者修飾的美好,女子彈箏的形象宛如畫出;“明月”點照應了題目中的“夜”。D.《夜箏》三、四句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表達的是相近意思;而“一萬重”的深情,也相當精妙地影射了彈琴者心中的“憂愁暗恨”。16.有人認為,若要把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裁剪為四句一首的絕句,實在叫人無從下手:但是,《琵琶行并序》作者的這一首《夜箏》詩,無疑提供了一個很精妙的縮本。請簡要分析這兩首詩在寫法上的不同之處?!敬鸢浮?5.A16.①《琵琶行并序》運用大量筆墨對琵琶樂本身進行鋪陳描寫,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運用大量比喻修辭等;②《夜箏》則從側面落筆,以聽者的感受襯托箏樂。(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登高》中,國難當頭,仕途坎坷,面對眼前所見所聞,無限悲涼之意自然襲上心頭,杜甫發(f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慨嘆之音。(2)韓愈在《師說》中除了提出地位和年齡不作要求的標準外,更重要的是推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結論,直指士大夫階層的門弟觀念,為下文針砭時弊張本。(3)在《赤壁賦》中,蘇軾“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詩中景與眼中景圓滿契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生動地描繪出柔和的月光似對游人極為依戀。【答案】①.艱難苦恨繁霜鬢②.潦倒新停濁酒杯③.道之所存④.師之所存也⑤.月出于東山之上
⑥.徘徊于斗牛之間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如果說動人的故事、鮮明的人物特色,是《長津湖》打動人的重要原因,那良好的特效技術、出色的視覺呈現,則同樣是______的關鍵因素。身臨其境的鏡頭跟拍、豐富逼真的視覺特效、對戰(zhàn)斗場面的生動還原,讓故事不僅有了更好的呈現,也增加了電影的藝術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今天,中國電影工業(yè)化整體水準在不斷提升,這既對主旋律電影創(chuàng)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______。主旋律電影要傳得開、叫得響,______要有好題材,更要有好講法。不斷提升講故事的能力和技巧,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制作方法、豐富技術手段,才能讓主旋律電影獲得更好的呈現效果。從《紅海行動》到《我和我的祖國》,從《革命者》到《長津湖》,一批主旋律電影的“走紅”,______出觀眾對優(yōu)秀主旋律作品的熱切期待,也恰恰說明,“正能量”完全能獲得“大流量”。這些作品內容不同、情節(jié)多樣,卻有著鮮明的共性——扎實生動的故事題材,赤誠鮮明的家國情懷,豐富出色的視覺效果。而這些故事的底本、情懷的來源、畫面的重現,就是可歌可泣的革命歷史,恢弘壯闊的當代實踐。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部恰當的一項是()A.彌足珍貴機會不只反映 B.不可或缺契機不只折射C.不可或缺機會不止折射 D.彌足珍貴契機不止反映1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號和文中“卻有著鮮明的共性——扎實生動的故事題材,赤誠鮮明的家國情懷,豐富出色的視覺效果”的破折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A.通訊員在戰(zhàn)斗時,除了送信,還干什么——我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問這些沒意思的問題。(茹志鵑《百合花》) B.前些年一家有影響的報紙在頭版刊登了一篇貶斥雜交稻的文章,說雜交稻是“三不稻”——“米不養(yǎng)人,糠不養(yǎng)豬,草不養(yǎng)?!薄#ㄉ蛴⒓住断部吹据那е乩恕罚〤.“唉,天可真涼了——”(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長。)(郁達夫《故都的秋》) D.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樣想著,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朱自清《荷塘月色》)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指出其語病類型并進行修改。【答案】18.B19.B20.(1)關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北京出境合同范例
- 辦理抵押賒銷合同范例
- 2025年度新型金融產品合同擔保期限規(guī)定及風險管理細則
- 2025年度區(qū)塊鏈技術應用合同-@-1
- 年產10萬噸調味料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建議書
- 醫(yī)療物資購銷合同范例
- 農民承包煤礦合同范本
- 儀器維保服務合同范例
- 代理全轉讓合同范例
- 公租房贈與合同范例
- 《簡易方程》集體備課
- (完整文本版)小學英語音標測試100題
- 醫(yī)院電梯安全操作培訓記錄
- 《統計分析與SPSS的應用(第7版)》課件全套 第1-12章 SPSS統計分析軟件概述
-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數學試題(含答案)
-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及揚塵治理檢查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小學生數學提問能力培養(yǎng)策略研究國內外文獻綜述》3600字
- 中專數學(基礎模塊)上冊課件
- 智慧農業(yè)整體解決方案
- 總經理權責授權書
- 家具廠規(guī)章制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