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xué)第三單元測試_第1頁
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xué)第三單元測試_第2頁
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xué)第三單元測試_第3頁
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xué)第三單元測試_第4頁
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xué)第三單元測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測試本試卷共100分,考試時間70分鐘。注意事項:1、答第=1\*ROMANI卷前,考生務(wù)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試科目用鉛筆涂寫在答題卡上。2、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yīng)題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選擇題(本題共14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正確的)LISTNUMOutlineDefault\l3對于“月亮在白蓮花般的云朵里穿行”以及“騰云駕霧”“列車里的旅客一動不動”三種運動現(xiàn)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三種運動現(xiàn)象所選取的參照物分別是地球、云和列車或列車里的人B.三種運動現(xiàn)象所選取的參照物分別是云、云和列車或列車里的人C.三種運動現(xiàn)象所選取的參照物分別是地球、地球和列車或列車里的人D.三種運動現(xiàn)象所選取的參照物分別是云、地球和列車外的樹木LISTNUMOutlineDefault\l3重為490牛的物體可能是()A.一輛汽車 B.一架飛機 C.一杯水 D.一個中學(xué)生LISTNUMOutlineDefault\l3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過程中,有如下操作:①調(diào)整彈簧測力計的指針位置;②輕輕來回拉動兩次掛鉤;③待指針穩(wěn)定后讀數(shù);④把待測力加在掛鉤上;⑤觀察彈簧測力計的量程,認清每個小格表示多少牛。上述操作正確的順序是()A.⑤①②④③ B.②①⑤④③ C.④①②⑤③ D.①②④⑤③LISTNUMOutlineDefault\l3下列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沒有發(fā)生變化的是()A.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小球B.在盤山公路上勻速行駛的汽車C.騰空而起的火箭D.在平直公路上做勻速運動的小車LISTNUMOutlineDefault\l3如圖所示為運動員從蹦床上彈起到最高點時的情景,符合此時運動員受力示意圖的是()A. B. C. D.LISTNUMOutlineDefault\l3在學(xué)習(xí)牛頓第一定律的時候,做了如圖三次實驗(假設(shè)斜面光滑)。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三次實驗的小車質(zhì)量可以不相等B.實驗需要比較相同時間內(nèi)通過的距離C.小車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運動狀態(tài)改變的就越慢D.運動的小車最終停下來是因為沒有受到力的作用.LISTNUMOutlineDefault\l3如圖所示,物塊A靜止在固定的斜面上。此時物塊的重力產(chǎn)生兩方面的作用效果:一是使物塊壓緊斜面,二是使物塊有沿斜面向下滑動的趨勢。因而可將物塊的重力沿斜面方向和垂直斜面的方向進行分解。實際解決問題時,就可以用這兩個方向上的分力來等效替代物塊的重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物塊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和物塊的重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B.物塊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和物塊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C.物塊受到斜面的摩擦力和物塊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是一對平衡力D.物塊受到斜面的摩擦力和物塊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LISTNUMOutlineDefault\l3研究二力平衡的條件時,小明用剪刀將圖中靜止的薄塑料片從中間剪斷,他要研究的是這兩個力是否()A.大小相等 B.作用在同一物體上C.方向相反 D.作用在同一直線上LISTNUMOutlineDefault\l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成年人正常步行速度是3.6千米/分鐘B.雞蛋碰石頭時,往往雞蛋會被磕破,但雞蛋對石頭的作用力大小等于石頭對雞蛋的作用力,這個兩個力是同時產(chǎn)生的,作用在同一物體上C.物體的重心可以在物體上,也可以在物體外D.豎直向上拋出一物體,當(dāng)物體運動到最高點時,物體速度為零,此時物體受到平衡力的作用LISTNUMOutlineDefault\l3摩擦力在生活和生產(chǎn)實際中應(yīng)用廣泛,如圖實例中為了減小摩擦的是()A.鞋底上的花紋B.防滑墊上的凸起C.早冰鞋的滑輪D.自行車的車閘LISTNUMOutlineDefault\l3中國羽毛球隊曾在蘇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團體賽決賽中實現(xiàn)六連冠,為國爭得了榮譽.有關(guān)羽毛球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在空中運動的羽毛球不受重力作用B.擊球時只有球拍發(fā)生了形變C.運動員的鞋底有花紋是為了減少摩擦D.運動員揮拍將羽毛球擊出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LISTNUMOutlineDefault\l3下列四個實例中,屬于增大壓強的是()A.滑雪板的面積較大 B.書包的背帶較寬C.切果器的刀片很薄 D.坦克的履帶很寬大LISTNUMOutlineDefault\l3鉛球被運動員拋出,在空中運動軌跡如圖。若忽略空氣阻力,鉛球運動過程中受到的力F或速度v隨時間t變化的曲線最接近的是()A. B.C. D.LISTNUMOutlineDefault\l3高度、材料相同的實心長方體A和B放在水平桌面上,它們的大小如圖所示。它們對桌面的壓力分別為FA.FB,壓強分別為pA.pB。關(guān)于它們的大小關(guān)系,正確的是()A.FA<FB,pA<pB B.FA>FB,pA=pBC.FA>FB,pA>pB D.FA>FB,pA<pB、填空題(30分)把答案填在題中的橫線上或按題目要求作答LISTNUMOutlineDefault\l3跳傘表演時,甲、乙兩個跳傘員手拉手從飛機上一起跳下,在下降時,如果以飛機為參照物,他們是的;以地面為參照物,甲運動員是的;以乙運動員為參照物,甲運動員是的。LISTNUMOutlineDefault\l3小華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判斷重力的方向,球A所受重力的施力物體是,緩慢改變木板的傾角α,可觀察到懸線OA的方向(填“改變”或“不變”)。LISTNUMOutlineDefault\l3根據(jù)圖中汽車中乘客的反應(yīng)可以判斷,這輛汽車現(xiàn)在的運動狀態(tài)時(選填“突然開動”或“突然剎車”或“勻速行駛”),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乘客具有,導(dǎo)致身體向前傾.LISTNUMOutlineDefault\l3下列事例中,為了增大摩擦力的是,為了減小摩擦力的是。①補衣服時,把針在頭發(fā)上擦一下②輪胎上刻有花紋③自行車車軸上要經(jīng)常上油④剎車時用力捏緊剎車⑤扳手的把手上刻有花紋⑥舉重運動員舉杠鈴之前,在手上擦一些鎂粉LISTNUMOutlineDefault\l3如圖甲所示,木塊A下面是一長木板B,小明將彈簧測力計一端固定,另一端鉤住長方體木塊A,實驗時拉著長木板B沿水平地面向左運動,讀出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即可測出木塊A所受摩擦力大小。(不計彈簧測力計的自重)(1)在長木板B運動的過程中,木塊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為牛。拉動速度變大,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2)若木塊A和長木板B的底面積之比為1:4,重力之比為1:1,如圖乙所示,先將木塊A放在水平地面上,再將長木板B疊放在木塊A的正上方,則B對A的壓強與A對水平地面的壓強之比為。、實驗探究題(14分)把答案填在題中的橫線上或按題目要求作答LISTNUMOutlineDefault\l3如圖甲所示是小明同學(xué)探究二力平衡條件時的實驗情景。(1)假如小明在左右支架上裝配兩個滑輪時沒有安裝成相同高度,你認為能否用小明的裝置進行實驗(選填“能”或“不能”)。(2)為了探究二力平衡是否要作用于同一直線,小明接下來的操作是。(3)為探究同一問題,小強設(shè)計了乙圖的實驗方案。實驗中,當(dāng)他在左邊掛1個鉤碼,右邊掛2個鉤碼時,木塊可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如果原有鉤碼都不變,使木塊最終可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方案是:在左邊再加個鉤碼。(4)請你對小強的實驗裝置提出改進建議。LISTNUMOutlineDefault\l3在“探究力和運動的關(guān)系”的實驗中,讓木塊由靜止開始沿斜面滑下,木塊在三種不同水平面上運動一段距離后分別停留在如圖所示的位置.(1)實驗需要木塊進入不同的水平面有相同的初速度,則木塊應(yīng)從同一斜面開始下滑.(2)木塊進入水平面后,在運動過程中受到的一對平衡力是.(3)實驗結(jié)論:平面越光滑,木塊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4)推論:如果木塊在水平面受到的阻力為零,木塊將.(5)探究過程中主要采用了科學(xué)推理法和兩種研究方法.(6)在此實驗所給器材基礎(chǔ)上,添加一個小鐵球,運用這些器材一定可探究的是()A.物體動能大小與質(zhì)量是否有關(guān)B.物體動能大小與速度是否有關(guān)C.A.B都可探究LISTNUMOutlineDefault\l3在游泳時,小科發(fā)現(xiàn)越往深水區(qū)走,越感到胸悶,由此猜想液體內(nèi)部壓強可能與液體的深度有關(guān)。于是用液體壓強計對此進行了探究。步驟一:觀察壓強計的結(jié)構(gòu),并用大拇指輕壓壓強計金屬a盒上的橡皮膜;步驟二:將金屬盒放入水中深度5厘米處,觀察現(xiàn)象如圖A所示;步驟三:將金屬盒放入水中深度10厘米處,觀察現(xiàn)象如圖B所示。請回答:(1)步驟一中,輕壓橡皮膜,當(dāng)∪型管兩邊液面出現(xiàn)時,說明壓強計可以使用:(2)該實驗?zāi)艿贸龅慕Y(jié)論是;(3)小科反思。只進行兩次實驗就得出結(jié)論,結(jié)論是不可靠的,還需改變深度、更換不同液體進行多次實驗,其目的是。、解答題(14分)解答應(yīng)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shù)值計算的題,答案中必須明確寫出數(shù)值和單位。LISTNUMOutlineDefault\l3(1)如圖,隨自動扶梯勻速上行的人重力為500N,畫出人所受重力的示意圖;(2)如圖,請畫出反射光線。LISTNUMOutlineDefault\l32022年1月8日,杭紹臺高鐵全線建成通車,我縣進入全省“一小時交通圈”,極大便利了我縣群眾出行。(1)以正在行駛的列車為參照物,站臺是(填“靜止”或“運動”)的。.(2)“大佛龍井號”動車組(如圖)從嵊州新昌站駛出,用時約40分鐘抵達杭州東站,已知嵊州新昌站到杭州東站的路程約為200千米,則動車組運營速度約為多少千米/小時?(3)某動車的總重力是8×106牛頓,在平直鐵軌上勻速行駛時受到的阻力約為重力的0.1倍,求動車的動力大小。LISTNUMOutlineDefault\l32021年5月15日,中國火星探測“天問一號”成功著陸火星表面,一次性實現(xiàn)火星繞、落、行三步,屬世界首次?;鹦翘綔y器分為環(huán)繞器與著陸器,環(huán)繞器將繞火星飛行,著陸器著陸火星表面后,釋放出火星車“祝融號”攜帶科學(xué)儀器開展探測工作。(1)圖甲中環(huán)繞器繞火星飛行時,環(huán)繞器受到的火星重力方向為。(填圖中字母)(2)圖乙為著陸器著陸過程中各階段示意圖,著陸器受平衡力作用的階段是。(3)圖丙為火星車“祝融號”巡航模式圖,“祝融號”總質(zhì)量240千克,與火星接觸總面積約為0.02米2若火星車停在火星某水平面探測時,計算火星車對火星表面的壓強。(已知1千克物體在不同星球上的重力如下表)星球月球金星地球火星重力(牛)1.628.509.803.76

LISTNUMOutlineDefault\l3\s0第三單元測試答案解析本試卷共100分,考試時間70分鐘。注意事項:1、答第=1\*ROMANI卷前,考生務(wù)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試科目用鉛筆涂寫在答題卡上。2、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yīng)題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選擇題(本題共14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正確的)LISTNUMOutlineDefault\l3B【解析】如果物體是運動的,那么它相對參照物的位置不斷變化;如果物體是靜止的,那么它相對參照物的位置保持不變,據(jù)此分析判斷?!窘獯稹俊霸铝猎诎咨徎ò愕脑贫淅锎┬小?,運動的物體是月亮,因為月亮相對云朵的位置不斷改變,因此參照物是云?!膀v云駕霧”,運動的物體是人,因為人相對云的位置不斷改變,因此參照物是云?!傲熊嚴锏穆每鸵粍硬粍印?,靜止的是旅客,因為旅客相對列車的位置保持不變,因此參照物是列車,故B正確,而A.C、D錯誤。

故選B。LISTNUMOutlineDefault\l3D【解析】首先根據(jù)m=G該物體的質(zhì)量為:m=Gg=490N10N/kg=49kgLISTNUMOutlineDefault\l3A【解析】根據(jù)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分析解答。【解答】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過程中,有如下操作:

⑤觀察彈簧測力計的量程,認清每個小格表示多少牛。

①調(diào)整彈簧測力計的指針位置;

②輕輕來回拉動兩次掛鉤;

④把待測力加在掛鉤上;

③待指針穩(wěn)定后讀數(shù)。

那么正確順序為⑤①②④③。

???????故選A.LISTNUMOutlineDefault\l3D【解析】運動狀態(tài)不變包括:靜止和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據(jù)此分析判斷。

【解答】A.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小球,它的運動方向不斷改變,即運動狀態(tài)改變,故A不合題意;

B.在盤山公路上勻速行駛的汽車,它的運動方向不斷改變,即運動狀態(tài)改變,故B不合題意;

C.騰空而起的火箭,它的運動速度不斷改變,即運動狀態(tài)改變,故C不合題意;

D.在平直公路上做勻速運動的小車,做勻速直線運動,因此運動狀態(tài)不變,故D符合題意。

故選D。LISTNUMOutlineDefault\l3B【解析】對運動員進行受力分析即可。運動員離開蹦床后,它不再受到蹦床的彈力,只受豎直向下的重力,故B正確,而A.C、D錯誤。LISTNUMOutlineDefault\l3C【解析】牛頓第一定律也叫慣性定律。牛頓第一定律內(nèi)容: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fàn)顟B(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牛頓第一定律也叫慣性定律。A.三次實驗的小車質(zhì)量必須相等,A錯誤;B.實驗不需要比較相同時間內(nèi)通過的距離,通過比較的是小車停止時所在的位置,B錯誤;C.小車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運動狀態(tài)改變的就越慢,C正確;D.運動的小車最終停下來是因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D錯誤;LISTNUMOutlineDefault\l3C【解析】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相同點: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不同點: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在兩個物體上的,據(jù)此判斷即可。A.斜面的支持力與斜面垂直且向上,物體的重力豎直向下,二者不在同一直線上,因此不是相互作用力,故A錯誤;

B.物塊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和物塊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線上和同一物體上,它們是平衡力,故B錯誤;

C.物塊受到斜面的摩擦力和物塊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線上和同一物體上,它們是平衡力,故C正確;

D.據(jù)上所述,故D錯誤。

故選C。LISTNUMOutlineDefault\l3B【解析】根據(jù)描述分析二力平衡的哪個因素發(fā)生改變即可。研究二力平衡的條件時,小明用剪刀將圖中靜止的薄塑料片從中間剪斷,則一個塑料片變成兩個塑料片,即這兩個拉力作用在兩個物體上,而不是一個物體上,那么探究兩個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體上。

故選B。LISTNUMOutlineDefault\l3C【解析】(1)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約1m/s;

(2)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和兩個物體上;

(3)一般物體的重心在物體上,但圓環(huán),鈍角三角形的重心就在它們的外面;

(4)當(dāng)物體保持靜止?fàn)顟B(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時,它受到平衡力。

A.成年人正常步行速度是1m/s,合60m/min,3.6km/min太大了,故A錯誤;

B.雞蛋碰石頭時,往往雞蛋會被磕破,但雞蛋對石頭的作用力大小等于石頭對雞蛋的作用力,這個兩個力是同時產(chǎn)生的,作用在兩個物體上而不是一個物體上,故B錯誤;

C.物體的重心可以在物體上,也可以在物體外,故C正確;

D.豎直向上拋出一物體,當(dāng)物體運動到最高點時,物體速度為零,但是接下來就做加速運動,不能保持靜止?fàn)顟B(tài),所以此時物體不受平衡力的作用,故D錯誤。

故選C。LISTNUMOutlineDefault\l3C【解析】減小摩擦的方法:①減小壓力;②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③改變接觸面;④注入潤滑油;⑤變滑動為滾動,據(jù)此分析判斷。

鞋底上的花紋、防滑墊上的凸起,都是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故A.B不合題意;

早冰鞋的滑輪,變滑動為滾動,可以減小摩擦力,故C符合題意;

自行車的車閘,通過增大壓力的方式增大摩擦力,故D不合題意。LISTNUMOutlineDefault\l3D【解析】解:A.地面附近的一切物體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在空中運動的羽毛球也受重力作用,故A錯誤;B、擊球時只有球拍和球都會發(fā)生形變,故B錯誤;C、運動員的鞋底有花紋是為了在壓力一定時,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以增大摩擦,故C錯誤;D、運動員揮拍將羽毛球擊出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故D正確.LISTNUMOutlineDefault\l3C【解析】增大壓強的方法:①增大壓力;②減小受力面積。

滑雪板的面積較大、書包的背帶較寬、坦克的履帶很寬大,都是通過增大受力面積的方式減小壓強,故A.B、D不合題意;

切果器的刀片很薄,是通過減小受力面積的方式增大壓強,故C符合題意。

故選C。LISTNUMOutlineDefault\l3A【解析】從水平和豎直兩個方向?qū)︺U球運動的速度進行分析判斷。拋出的鉛球,在空中的運動可以分解為豎直方向上的自由落體運動和水平方向上的勻速直線運動。在上升階段,由于重力的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所以做減速運動,當(dāng)?shù)竭_最高點時,它在豎直方向上的速度為零,但是水平方向上速度不變,因此合速度不為零。在下降階段,重力的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同,做加速運動,即速度越來越大,故A正確,而B、C、D錯誤。LISTNUMOutlineDefault\l3B【解析】(1)同種材料的均勻柱體對水平面的壓強為:p=FS實心長方體A和B對水平桌面的壓強可用公式計算,因為密度和高度相同,所以它們對桌面的壓強相等,即pA=pB;

根據(jù)公式F=Ps可知,因為pA=pB,且SA>SB,所以FA>FB。

故選B。、填空題(30分)把答案填在題中的橫線上或按題目要求作答LISTNUMOutlineDefault\l3運動;運動;靜止判斷一個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要看這個物體與所選參照物之間是否有位置變化,若位置有變化,則物體相對于參照物是運動的;若位置沒有變化,則物體相對于參照物是靜止的?!窘獯稹考住⒁覂蓚€跳傘員手拉手從飛機上一起跳下,在下降時,如果以飛機為參照物,他們與飛機之間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他們是運動的;以地面為參照物,甲運動員與地面之間的位置不斷發(fā)生變化,甲運動員是運動的;以乙運動員為參照物,甲乙之間的位置不變,則甲運動員是靜止的。

故答案為:運動運動靜止?LISTNUMOutlineDefault\l3地球;不變【解析】根據(jù)重力產(chǎn)生的原因和方向的知識分析解答。(1)球A受到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產(chǎn)生的,因此施力物體是地球;

(2)球A受到重力的方向始終是豎直向下的,因此無論木板的傾角怎樣改變,懸線總是沿豎直方向,即懸線OA的方向不變。LISTNUMOutlineDefault\l3突然剎車;慣性【解析】解:人坐在行駛的汽車里,當(dāng)汽車突然減速或剎車時,人的下身隨汽車一起速度減小,但上身由于慣性,仍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繼續(xù)向前運動,所以身體會突然向前傾倒.故答案為:突然剎車;慣性.物體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zhì)叫慣性,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乘客身體向前傾,是由于慣性的作用,那么需要考慮兩種情況:①由動到靜或由快到慢;②由靜到動或由慢到快;然后根據(jù)汽車行駛方向和乘客的傾斜方向進行判斷.LISTNUMOutlineDefault\l3②④⑤⑥;①③【解析】有益摩擦要增大,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大壓力、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害的摩擦要減小,減小摩擦的方法:減小壓力、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觸面脫離、用滾動代替滑動。①補衣服時,把針在頭發(fā)上擦一下,頭發(fā)上的油,使接觸面脫離,可減小摩擦;②輪胎上刻有花紋,是在壓力不變時,增大了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可增大摩擦;③自行車車軸上要經(jīng)常上油,使接觸面脫離,可減小摩擦;④剎車時用力捏緊剎車,是在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增大壓力的方法,增大了摩擦;⑤扳手的把手上刻有花紋,是在壓力不變時,增大了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可增大摩擦;⑥舉重運動員舉杠鈴之前,在手上擦一些鎂粉,是在壓力不變時,增大了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可增大摩擦。

故答案為:②④⑤⑥;①③。LISTNUMOutlineDefault\l3(1)2.4;不變(2)1:2【解析】(1)對物體A進行受力分析,根據(jù)二力平衡的知識計算A受到的摩擦力?;瑒幽Σ亮Φ拇笮≈慌c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與運動速度無關(guān)。

(2)在壓強公式中,受力面積就是兩個物體接觸時共有的面積,而水平面上的壓力等于上面所有物體的重力之和,據(jù)此計算壓強然后左邊即可。

(1)在長木板B運動的過程中,木塊A始終處于靜止?fàn)顟B(tài),那么它受到的測力計的拉力與B對A的摩擦力相互平衡,即摩擦力f=F=2.4N。拉動速度變大時,由于A對B的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因此二者之間摩擦力的大小不變,那么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不變。

(2)B對A的壓強:pB=FBSA=、實驗探究題(14分)把答案填在題中的橫線上或按題目要求作答LISTNUMOutlineDefault\l3(1)能(2)將卡片旋轉(zhuǎn)一個角度,松手后觀察是否平衡(3)2(4)將木塊換成小車【解析】(1)定滑輪可以改變力的方向,不能改變力的大小,因此兩個滑輪沒有在同一高度時,也不會影響實驗效果;

(2)只要將紙片旋轉(zhuǎn)一個角度,這時兩根繩子不在同一直線上,觀察松手后紙片的狀態(tài)即可;

(3)根據(jù)二力平衡的條件計算;

(4)木塊與桌面直接的摩擦力較大,因此當(dāng)它平衡時,是三個力的平衡,而不是兩個力的平衡。如果將它換成小車,那么與桌面之間的摩擦力就會很小,可以忽略。LISTNUMOutlineDefault\l3(1)同一高度(2)重力和支持力(3)慢(4)做勻速直線運動(5)控制變量法(6)B【解析】解:(1)要研究木塊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必須控制變量,即控制控制木塊的初速度相同,即讓木塊從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2)木塊在水平面上運動時,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3)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木塊受到的阻力不同,因為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所以木塊運動的距離不同,由此得出結(jié)論:平面越光滑,木塊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慢;(4)由題干中圖可知:木塊在粗糙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越大,前進的距離越近,在光滑平面上受到的阻力越小,前進的距離越遠.由此可以推理:當(dāng)木塊不受阻力時,應(yīng)該沿著光滑的水平面永遠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5)探究過程中主要采用了科學(xué)推理法和控制變量法;(6)在此實驗所給器材基礎(chǔ)上,添加一個小鐵球,運用小鐵球在斜面的不同高度處滾下,獲得不同的速度,撞擊木塊,比較木塊被撞擊的距離,可以探究動能大小與速度的關(guān)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