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二路道路工程(一標段)-道路工程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1頁
縱二路道路工程(一標段)-道路工程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2頁
縱二路道路工程(一標段)-道路工程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3頁
縱二路道路工程(一標段)-道路工程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4頁
縱二路道路工程(一標段)-道路工程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縱二路道路工程(一標段)道路工程施工圖設計說明工程概述項目背景本次道路項目所在片區(qū)為渝北國家農業(yè)高新技術產業(yè)示范區(qū)核心區(qū)。根據(jù)規(guī)劃總體要求,建成成渝現(xiàn)代高效特色農業(yè)產業(yè)示范帶、現(xiàn)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yè)樣板區(qū)、鄉(xiāng)村振興先行示范區(qū)。園區(qū)規(guī)劃用地以M1一類工業(yè)用地、M2二類工業(yè)工地為主,配套部分商業(yè)用地及公共設施用地,同時也規(guī)劃有部分公園綠地及防護綠地。項目片區(qū)臨近210國道,依托南北大道能快速銜接重慶主城區(qū),本次路網(wǎng)的建設可以促進片區(qū)地塊的開發(fā)建設,推動片區(qū)經濟發(fā)展。項目區(qū)位本次設計項目位于農高區(qū)食品加工產業(yè)園北區(qū),隨著北區(qū)基礎設施啟動建設,受建設單位委托,我院開展片區(qū)路網(wǎng)設計,共包括10條道路,其中3條主干路,2條次干路,5條支路,均為新建道路。本次實施范圍為:農高區(qū)縱二路道路工程(一標段)。項目區(qū)位圖工程規(guī)??v二路為南北走向,南起橫二路,北止于縱二路,道路全長2704.759m。道路等級為城市次干路,設計車速40km/h,道路標準路幅26m,雙向4車道。經與業(yè)主溝通,結合片區(qū)建設時序需要,本次農高區(qū)縱二路道路工程(一標段)施工圖實施范圍為:K0+640~K2+260,全長1620m。工程設計范圍及主要建設內容設計范圍本次施工圖設計范圍為縱二路(一標段):K0+640~K2+260段,南北走向,起點樁號KO+640(X=105867.785,Y=78650.919),終點樁號K2+260(X=107294.204,Y=79226.996),道路等級為城市次干路,設計車速為40km/h,本次設計范圍全長1620m。為雙向4車道,標準路幅寬度26m。根據(jù)建設單位要求,本次縱二路道路工程僅實施左半幅路基,路面采用級配碎石路面,作為污水處理廠的臨時進出道路。主要建設內容本工程建設內容包含:道路工程、交通工程、管網(wǎng)工程、邊坡結構工程。景觀綠化工程不在本次設計范圍。本項目共包含三冊,分別是第一冊《道路工程》、第二冊《管網(wǎng)工程》、第三冊《交通工程》,本冊為第一冊《道路工程》。設計依據(jù)及采用標準規(guī)范設計依據(jù)我院與建設單位簽定的工程設計合同;建設單位提供的《重慶渝北國家農業(yè)科技園區(qū)(一期)控制性詳細規(guī)劃》(重慶都市空間城市規(guī)劃設計有限公司,2022年);建設單位提供的《重慶臨空都市農業(yè)開發(fā)建設有限公司重慶渝北國家農業(yè)科技園區(qū)(一期)1:500現(xiàn)狀地形管線測量復測》(重慶市勘測院,2022年2月);建設單位提供的《巴渝鄉(xiāng)愁項目地塊工程1:500地形圖》(重慶市勘測院,2020年12月);建設單位提供的《農高區(qū)北八路北段道路工程施工圖設計》(重慶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2023年2月);建設單位提供的《農高區(qū)北二路道路工程施工圖設計》(貴州省交通科學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1月);建設單位提供的《農高區(qū)北二路道路工程方案設計》(貴州省交通科學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1月);建設單位提供的《農高區(qū)北一路道路工程方案設計》(重慶渝宏建筑規(guī)劃設計有限公司,2023年5月);建設單位提供的《農高區(qū)北區(qū)污水處理廠及管網(wǎng)項目施工圖》(中鐵城際規(guī)劃建設有限公司,2022年11月);建設單位提供的《渝北農高區(qū)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yè)孵化園及配套基礎設施項目-土石方工程(二期)施工圖》(重慶陸洋工程設計有限公司,2022年7月);建設單位提供的片區(qū)“三區(qū)三線”資料;建設單位提供的其他與本項目相關的資料;渝北區(qū)政府專題會議紀要《關于新龍灣互通立交相關匝道加減速車道委托養(yǎng)護等事宜的紀要》(渝北區(qū)人民政府辦公室,2023年7月);建設單位提供的《渝北農高區(qū)食品加工產業(yè)園北區(qū)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縱2路、橫2路、北3路、北5路工程巖土工程勘察報告》(重慶市勘測院,2023年9月);《渝北農高區(qū)食品加工產業(yè)園北區(qū)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0條道路工程勘察、設計(農高區(qū)縱二路道路工程(一標段K1+220~K1+300、K1+960~K2+080))邊坡支護方案設計安全專項論證專家意見》;《渝北農高區(qū)食品加工產業(yè)園北區(qū)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0條道路工程勘察、設計(農高區(qū)縱二路道路工程(一標段K1+220~K1+300、K1+960~K2+080))邊坡支護方案設計可行性評估報告》(重慶市鵬越工程技術咨詢有限責任公司,2023年9月);國家現(xiàn)行相關規(guī)范及技術標準。采用標準規(guī)范(1)國家規(guī)范《城市道路交叉口規(guī)劃規(guī)范》(GB50647-2011)《無障礙設計規(guī)范》(GB50763-2012)《建筑與市政工程無障礙通用規(guī)范》(GB55019-2021)《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330-2013)《城市防洪工程設計規(guī)范》(GB/T50805-2012)《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項目》(GB55011-2021)《城市道路交通設施設計規(guī)范(GB50688-2011)》(2019年版)(2)交通部規(guī)范《公路路線設計規(guī)范》(JTGD20-2017)《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T3610-2019)《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guī)范》(JTG D50-2017)《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40-2004)《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細則》(JTG-T-F20-2015)《公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JTGD30-2015)《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guī)范》(JTG D60—2015)《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guī)范》(JTG3362-2018)(3)建設部規(guī)范《城市道路路線設計規(guī)范CJJ193-2012》《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guī)范》(CJJ37-2012,2016版)《城鎮(zhèn)道路路面設計規(guī)范》(CJJ169-2012)《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站、場、廠工程設計規(guī)范》(CJJ/T15-2011)《城市道路交叉口設計規(guī)程》(CJJ152-2010)《城鎮(zhèn)道路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guī)范》(CJJ1-2008)《市政公用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guī)定》(建設部2013版)(4)地方規(guī)范《重慶市城市道路交通規(guī)劃及路線設計標準》(DBJ50/T-064-2022)《重慶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DBJ50/T-078-2016)《城市道路橡膠瀝青路面技術規(guī)程》(DBJ50/T-237-2016)《城鎮(zhèn)人行道設計指南》(DBJ/T50-131-2011)(5)地方法規(guī)、條例及其它《重慶市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重慶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33號《重慶市建設委員會關于規(guī)范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文件簽章和證書使用的通知》渝建發(fā)(2006)76號《重慶市建設領域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術通告》《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市高切坡、深基坑和高填方項目勘察設計管理的意見》渝建發(fā)(2010)166號《重慶市城市規(guī)劃管理技術規(guī)定》渝府令第259號)《關于建設節(jié)約型城市園林綠化的意見》建城(2007)215號《重慶市城市園林綠化條例》重人發(fā)(1997)17號《重慶市市政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編制技術規(guī)定》(2017年版)對規(guī)范強制性條文執(zhí)行情況本項目未違反規(guī)范強制性條文。上階段審查意見及執(zhí)行情況初步設計階段審查意見及執(zhí)行情況暫無初步設計階段審查意見。高邊坡審查意見及執(zhí)行情況2023年9月29日,重慶臨空都市農業(yè)開發(fā)建設有限公司組織專家(名單附后),召開“渝北農高區(qū)食品加工產業(yè)園北區(qū)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0條道路工程勘察、設計(農高區(qū)縱二路道路工程(一標段K1+220~K1+300、K1+960~K2+080))邊坡支護方案設計”安全專項論證會,經討論,形成論證意見如下:1、進一步復核巖土界面參數(shù)取值,復核土體沿界面下滑的穩(wěn)定性(如2Z31-2Z31’剖面)。回復:按專家意見完善,本次地勘參數(shù)根據(jù)《渝北農高區(qū)食品加工產業(yè)園北區(qū)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縱2路、橫2路、北3路、北5路工程勘察巖土工程勘察報告(詳細勘察)》(2023.09)選取,并根據(jù)地勘參數(shù)復核2Z31-2Z31’剖面沿界面下滑的穩(wěn)定性,詳見計算書。2、完善填方材料、分層厚度、壓實系數(shù)、檢測要求、界面粗糙度處理措施?;貜停喊磳<乙庖娡晟?,邊坡土石方工程明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不得含雜草、樹根等雜物,粒徑超過10cm的土塊應打碎。應選用級配較好的粗粒土為填料,且應優(yōu)先選用礫類土、砂類土,且在最佳含水量時壓實。填土分層厚度不大于30cm?;靥顣r應分層夯實,邊坡范圍(坡頂1倍坡高范圍內)壓實系數(shù)不小于0.93,道路范圍壓實系數(shù)同道路壓實度。填方材料壓實后的綜合內摩擦角30°。對土巖界面或新老填土界面設置開挖臺階填土,臺階寬度約2~4米,呈4%反坡,然后再回填,必要時,需增設土工柵格。填方施工為從下往上分層碾壓填土施工。詳見說明第4.1節(jié)。3、完善邊坡設計圖面及說明表達;協(xié)調邊坡超用地紅線關系;完善邊坡截排水設計、坡頂安全防護措施內容;完善邊坡施工順序、方法和工藝;明確禁止爆破施工;強調執(zhí)行“動態(tài)設計、信息化施工”原則,加強邊坡監(jiān)測和信息反饋。回復:按專家意見完善,完善邊坡設計圖面及說明表達;經與業(yè)主溝通,道路右側為北區(qū)污水處理廠,先于本項目實施,實施完成后與道路基本接平;左側均為待開發(fā)地塊,無用地紅線要求,詳見說明第1.1節(jié);坡頂設置人行欄桿。坡腳設置護腳墻及排水溝,詳見說明第3.2、3.3節(jié);完善邊坡施工順序、方法和工藝,詳見說明第4章;明確挖方邊坡土石方挖方從上往下進行,采用人工或機械開挖,邊坡范圍內嚴禁爆破開挖,詳見說明第4.1節(jié)。強調本邊坡防護遵循“動態(tài)設計、逆作法、信息法施工”原則,詳見說明第5.(6)節(jié)。完善邊坡監(jiān)測工程,詳見說明第7章。4、明確危大工程范圍,要求施工單位按建辦質[2021]48號文及渝建質安[2022]110號文的要求,編制安全專項施工方案,并組織專家論證。回復:按專家意見完善,補充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清單;明確施工單位按建辦質[2021]48號文及渝建質安[2022]110號文的要求,編制安全專項施工方案,并組織專家論證,詳見說明第5.(7)節(jié)。可行性評估報告意見回復1、完善方案設計圖說,增加方案比選?;貜停喊磳彶橐庖娡晟疲晟品桨冈O計圖說,邊坡增加比選方案,采用坡率法放坡+網(wǎng)格植草護坡放坡。詳見方案設計說明第3.3節(jié)。2、校核邊坡支護穩(wěn)定性計算及各段邊坡支護地勘參數(shù)選取。回復:按審查意見復核,本次地勘參數(shù)根據(jù)《渝北農高區(qū)食品加工產業(yè)園北區(qū)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縱2路、橫2路、北3路、北5路工程勘察巖土工程勘察報告(詳細勘察)》(2023.09)選取,并根據(jù)地勘參數(shù)復核邊坡穩(wěn)定性計算,詳見計算書。3、進一步完善坡頂坡腳安全防護措施及截排水方案?;貜停喊磳彶橐庖娡晟?,坡頂設置防護網(wǎng)和截水溝。坡腳利用市政排水系統(tǒng),詳見說明第3.2節(jié)。4、完善邊坡施工步序、工藝、方法要求;完善監(jiān)測設計,進一步強調“動態(tài)設計、信息法施工”的要求?;貜停喊磳彶橐庖娡晟疲a充邊坡施工步序、工藝、方法要求,詳見說明第4章;完善邊坡監(jiān)測工程,詳見說明第7章;強調本邊坡防護遵循“動態(tài)設計、逆作法、信息法施工”原則,詳見說明第5.(6)節(jié)。建設條件(本章節(jié)摘自《渝北農高區(qū)食品加工產業(yè)園北區(qū)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縱2路、橫2路、北3路、北5路工程巖土工程勘察報告》,以下簡稱“地勘報告”)自然地理位置及交通本項目位于渝北區(qū)農高區(qū)食品加工產業(yè)園北區(qū);勘察區(qū)緊鄰渝北區(qū)興隆鎮(zhèn);場地內有鄉(xiāng)村公路及國道;交通條件較便利。氣象特征擬建場地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qū)內的氣象特征具有空氣濕潤,春早夏長、冬暖多霧、秋雨連綿的特點,年無霜期349天左右。秋季多綿雨的氣候特征,冬季流域受偏北氣流控制,氣溫低,雨量偏少。入春以后,降水天氣系統(tǒng)逐漸加強,太平洋副高北躍西伸,副高南部的西南氣流,導致孟加拉國灣,南海的水汽不斷輸入本區(qū),當與高空低槽和地面冷鋒相配合,或受副高與西藏高壓之間的低壓系統(tǒng)控制并持續(xù)時,低壓系統(tǒng)中的上升運動結合局地對流運動的發(fā)展,在本區(qū)形成暴雨或大暴雨。每年7月~8月,會出現(xiàn)持續(xù)高溫,形成盛夏伏旱天氣。9月以后,太平洋副高南撤,流域內降雨又顯著增加,但一般雨強較弱,形成綿綿細雨。1、氣溫工程區(qū)多年平均氣溫、平均最高氣溫、平均最低氣溫分別偏高1.3℃、1.7℃、1.6℃;近年月平均最高氣溫和日極端最高氣溫極值分別是38℃和43℃。2、降水量、蒸發(fā)量根據(jù)臨近氣象站近20年(2002-2021年)年最大降雨量約1452.1mm(2014年),年最小降雨量約837.8mm(2011年),多年平均降雨量約1180mm,日最大降雨量約271.0mm(2007年)。從多年平均降雨量的月際分布來看,降雨集中時段為4-10月,最大降雨量出現(xiàn)在6月,其次是7月、5月、9月,8月、4月、10月也相對較多。4~10月、5~9月、6~8月累積降雨量站占全年總降雨量分別約85%、68%、43%。3、濕度根據(jù)臨近氣象站近20年(2002-2021年)年平均濕度為76.5%,平均水汽壓為17.6hPa,最熱月份相對濕度最小值出現(xiàn)在2006年,低于50%;最冷月份相對濕度最大值出現(xiàn)在2010年約88.3%。4、風根據(jù)臨近氣象站近20年的年平均風速在1.4~2.7m/s之間變化,多年平均約2.1m/s;年最大風速在8.5~15.4m/s之間變化,約5-7級;年極大風速在15.3~29.8m/s之間變化,約7~11級。全年主導風向和夏季主導風向均以西北風及其臨近方位(NW、NNW、WNW)為主。5、霧日全年平均霧天日數(shù)30~40天,最大年霧天日數(shù)148天。水文特征經調查,區(qū)內及周邊未見對擬建工程產生影響的地表水體。地表水體主要為紅衛(wèi)水庫、魚塘、農田及低洼沖溝等。紅衛(wèi)水庫:為?。?)水庫,位于場地外南側,水庫距線路最近水平距離約200m。壩址以上流域面積0.71km2;正常蓄水水位約為518.4m,設計洪水位519.34m,設計洪水流量5632m3/s,總庫容45.02萬m3。躍進水庫:位于北三路與北五路起點間,水庫距線路最近水平距離約200m。壩址以上流域面積0.15km2;正常蓄水水位約為554.6m。魚塘:擬建場地周邊魚塘主要為周邊人工修建養(yǎng)殖魚塘,水深約1~5m。2.2 地形地貌現(xiàn)狀主要為構造剝蝕丘陵地貌,縱二路局部為施工區(qū),原始為構造剝蝕丘陵地貌地貌;地面高程490m~584m,相對高差94m,整體呈西高東低、北高南低;總體地形坡度5~15°。局部發(fā)育有陡崖或陡坡,坡度30~53°,高度3~26m;北3路起點K0+050~k0+150發(fā)育有深溝(或溝谷),溝谷走向約98°,兩側坡度30~40°,溝深約21m,北3路終點K0+800~k0+913.674發(fā)育有深溝(或溝谷),溝谷走向約75~116°,兩側坡度30~45°,溝深約25m,北5路起點K0+120~k0+260發(fā)育有深溝(或溝谷),溝谷走向約140°,兩側坡度30~40°,溝深約28m,北5路K0+640~k0+680發(fā)育有深溝(或溝谷),溝谷走向約180°,兩側坡度30~40°,溝深約32m,北5路K0+890~k0+930發(fā)育有深溝(或溝谷),溝谷走向約216°,兩側坡度20~35°,溝深約30m,橫2路起點K0+080~K0+120發(fā)育有深溝(或溝谷),溝谷走向約230°,兩側坡度45~55°,溝深約33m。縱2路K0+560~K0+580發(fā)育有深溝(或溝谷),溝谷走向約115°,兩側坡度25~35°,溝深約33m,縱2路K1+170~K1+210發(fā)育有深溝(或溝谷),溝谷走向約110°,兩側坡度45~55°,溝深約20m,縱2路K1+310~K1+520發(fā)育有深溝(或溝谷),溝谷走向分別約103°、192°,兩側坡度30~35°,溝深約21m,縱2路K1+720~K1+800發(fā)育有深溝(或溝谷),溝谷走向約106°,兩側坡度30~40°,溝深約12m,縱2路K1+850~K1+900發(fā)育有深溝(或溝谷),溝谷走向約135°,兩側坡度15~35°,溝深約9m,縱2路K1+980~K2+060發(fā)育有深溝(或溝谷),溝谷走向約100°,兩側坡度25~40°,溝深約21m。場地內Z2路大里程段約K1+700~K2+350勘察過程中正在進行平場施工,地形地貌處于不斷變化過程中,建議道路施工前對地形地貌進行復核。地質構造工程位于川東南孤形地帶,華鎣山帚狀褶皺束東南部,構造骨架形成于燕山期晚期褶皺運動。擬建工程位于重慶-沙坪向斜北西翼翼,構造條件簡單,巖層呈單斜產出,地質構造綱要見下圖。地質構造綱要圖段巖層傾向120°~140°,傾角13°~20°,結合較差,屬軟弱結構面,主要呈中~厚狀;主要發(fā)育2組構造裂隙:裂隙J1:傾向220~240°,傾角70°~80°,局部倒傾,裂隙面較平直,結構面張開度1~3mmm,無充填物,裂隙間距0.5~1.0m,走向方向延伸大于10m,結合很差,為軟弱結構面;裂隙J2:傾向305~330°,傾角65°~75°,局部倒傾,裂隙面一般平直光滑局部為弧面,結構面張開度2~20mm,無充填物,裂隙間距1~3m,走向方向延伸5~20m,結合很差,為軟弱結構面。巖層巖性巖土層特征場內上覆土層有第四系全新統(tǒng)人工填土(Q4ml)、第四系殘坡積(Q4el+dl)黏土、粉質黏土,第四系湖積(Q4l)淤泥;下伏基巖為侏羅系中統(tǒng)沙溪廟組(J2s)。各地層巖性特征依新老順序簡述如下:表場地巖土特征一覽表編號地層代號巖土名稱厚度(m)描述1-0Q4l淤泥1~4灰黑色、褐灰色,有臭味,含未完全分解的動植物殘骸,手觸有彈性和海綿感,具有一定的流動性;主要分布在魚塘區(qū)域。2-0Q4ml素填土0.5~2雜色,主要由砂泥巖塊碎石、黏性土等組成,偶見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采用拋填或碾壓方式進行堆填;堆填時間約5~10年,縱2路施工區(qū)部分為新近填土。稍濕,密實程度為松散~中密,,均勻性差,塊石含量45~65%,粒徑20~200mm,最大可達500mm;主要分布在縱2路K1+800~終點及民房區(qū)域,呈團塊狀零星分布在場地其它區(qū)域;該區(qū)域原始地貌為構造剝蝕丘陵地貌。在覆蓋層與基巖接觸帶(基巖面附近),受地下水頻繁活動的影響,常形成以軟~可塑狀粘性土為主、厚度0.1~0.3m(局部可達0.5m以上)的軟弱薄層。3-1Q4el+dl粉質黏土0.3~7紫褐色,以黏土礦物為主,含少量的角礫,絮狀結構;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稍有光澤,無搖震反應,可塑塑狀;廣泛分布在于場地。在覆蓋層與基巖接觸帶(基巖面附近),受地下水頻繁活動的影響,常形成以軟~可塑狀粘性土為主、厚度0.10~0.30m(局部可達0.5m以上)的軟弱薄層。7-0J2s-Sm砂質泥巖紅色、紫紅色為主,局部含青灰色團塊;主要礦物成分為粘土礦物,粉砂泥質結構,中厚層狀構造,主要礦物成份為粘土礦物;強風化帶厚0.8~2m,強風化巖芯呈碎塊狀,風化裂隙發(fā)育。中風化巖芯呈柱狀、中柱狀,節(jié)長3~51cm,巖體較破碎~較完整,巖質軟。7-1J2s-Ss砂巖&&色,細~中粒結構,厚層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石英、長石,含少量云母及粘土礦物。強風化帶厚0.8~2m,強風化巖芯呈碎塊狀,風化裂隙發(fā)育。巖芯呈柱狀、中柱狀,節(jié)長3~71cm,巖體較完整,多為鈣質膠結,局部為泥質膠結,巖質較硬?;鶐r面起伏情況及基巖風化帶特征擬建場地的基巖面及基巖風化帶具有起伏變化的特征,其起伏變化情況受地層巖性、地質構造、原始地貌起伏特征及城市建設對原始地貌的改造等影響。根據(jù)本次勘察結果并結合老地形圖分析,基巖面埋深0~8m,場地整體的基巖面隨原始地形起伏,傾角5~15°,原始地貌為斜坡溝谷地帶,基巖面起伏較大,傾角30~55°。場地基巖強風化帶隨基巖面起伏變化,厚度一般0.8~2.0m;但在局部地形較陡的地段,基巖由于側向風化的影響,強風化帶厚度相對較大,最大可達3m以上?;鶐r強風化帶巖體破碎,風化裂隙發(fā)育。中風化巖體較完整,裂隙欠發(fā)育,均勻性較好。水文地質條件地表水特征本項目場地內水庫、河流、魚塘等特征詳見4.1.3節(jié)。地下水特征根據(jù)地下水的賦存條件、水理性質及水力特征,場地地下水可劃分為第四系松散層孔隙水和基巖裂隙水。1、第四系松散層孔隙水第四系松散層孔隙水主要賦存于粉質黏土和人工填土層,以上層滯水、潛水形式存在。上層滯水主要分布在人工填土中,水位水量有明顯季節(jié)變化,無穩(wěn)定水位。潛水主要位于粉質黏土之上的人工填土中。2、基巖裂隙水基巖裂隙水包括風化裂隙水和構造裂隙水。風化裂隙水分布在淺表層基巖強風化基巖中,為局部上層滯水或小區(qū)域潛水,水量小,受季節(jié)性影響大。構造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厚層塊狀砂巖層中,以層間裂隙水或脈狀裂隙水形式儲存,泥巖相對隔水;水量稍大,動態(tài)稍穩(wěn)定,綜合沿線相鄰場地勘察成果及地區(qū)經驗,孔隙裂隙水一般為區(qū)域性潛水或局部承壓水。3、地下水動態(tài)特征根據(jù)已有的以往的資料和本次勘察,場地內地下水動態(tài)與降雨量關系密切,呈同步化特點;地下水位變動幅度2m~5m。地下水補徑排特征第四系松散層孔隙水主要接受降雨、地表水體、地下管網(wǎng)滲漏補給,下滲至巖土界面沿原始地貌溝谷向下排泄,匯入溪溝中。基巖裂隙水主要接受上層孔隙水及溪溝、水庫等地表水體補給;主要沿貫通性結構面向低洼露頭排泄,整體循環(huán)較緩慢。水文地質單元劃分本次水文地質單元分區(qū)的原則主要考慮水文地質條件,如含水巖組與地下水類型,地貌類型,地下水的分布,埋藏與出露特征,以及地下水補給,徑流,排泄條件的差異等因素,同時應盡量考慮水文地質單元的完整性。本項目場地都屬于同一個水文地質單元,主要接受大氣降雨補給,向東南側低洼處排泄。不良地質現(xiàn)象通過本次勘察,場地及周邊不良地質現(xiàn)象主要有滑坡、危巖和崩塌、泥石流、采空區(qū)、地面沉降、巖溶、活動斷裂;未發(fā)現(xiàn)滑坡、危巖和崩塌、泥石流、采空區(qū)、地面沉降、巖溶、活動斷裂等不良地質現(xiàn)象。特殊性巖土及有毒有害氣體場地內特殊巖土有:素填土,風化巖及殘積土。上述特殊巖土的特征、分布范圍、厚度等詳見2.4節(jié)。沿線巖土主要為人工填土、粉質黏土、砂巖、砂質泥巖,無煤層,未發(fā)現(xiàn)有毒有害氣體,相關評價詳見第4.6.4節(jié)。巖土物理力學特征巖土物理力學性質指標巖土名稱參數(shù)填土粉質粘土砂巖砂質泥巖裂隙面巖土界面巖層面強風化中風化強風化中風化天然重度(kN/m3)20*19.5*25.2*25.6*飽和重度(kN/m3)21*20.5*飽和抗壓強度標準值(MPa)14.53.9天然抗壓強度標準值(MPa)21.36.6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52632396天然內摩擦角φ(°)25*32*39.930*33.618*12*12*天然內聚力C(kPa)8*3102106550*18*25*飽和內摩擦角φ(°)22*38.231.89*飽和內聚力C(kPa)3*273376815*與錨固體極限粘結強度標準值(KPa)900380巖體水平抗力系數(shù)(MN/m3)31070水平抗力比例系數(shù)(MN/m4)1215120100抗拉強度標準值(kPa)擋墻基底摩擦系數(shù)0.300.250.500.40注:帶“*”的參數(shù)為重慶地區(qū)經驗參數(shù),當填方由砂巖碎、塊石組成,級配良好,壓實度≥0.93時,在清除地表土層和經粗糙處理后,填方與基巖面的內聚力,天然工況下可取25°,暴雨工況下可取20°,填方與基巖面內摩擦角天然工況下可取12°,暴雨工況下可取10°。巖體基本質量等級根據(jù)室內試驗、現(xiàn)場測試的統(tǒng)計結果,依據(jù)《市政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DBJ50-174-2014)第3.1.7條,本項目中風巖體基本質量等級如下表所示。巖體基本質量等級匯總表地質年代巖體名稱堅硬程度完整程度基本質量等級侏羅系中統(tǒng)沙溪廟組砂質泥巖軟巖較完整Ⅳ侏羅系中統(tǒng)沙溪廟組砂巖較軟巖較完整Ⅳ土、石可挖性分類根據(jù)室內試驗、現(xiàn)場測試的統(tǒng)計結果,依據(jù)《市政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DBJ50-174-2014)的附錄A,場地內土、石可挖性分類如下表所示巖體基本質量等級匯總表土、石等級土、石類別土、巖名稱I松土軟~可塑狀的黏性土、稍密粉土、淤泥、淤泥質粉質黏土、泥炭土、松散填土II普通土硬塑狀黏性土、中密~密實粉土、稍密~中密填土、含塊石較少的碎石土III堅硬土基巖強風化層、堅硬狀黏性土、密實填土IV軟石中風化的頁巖、砂質泥巖、泥巖、粉砂巖、泥灰?guī)r,塊石土、漂石土V次堅石中風化砂巖、白云巖、石灰?guī)rVI堅石中~微風化的石灰?guī)r、白云巖、硅質膠結砂巖巖土工程分析評價現(xiàn)狀邊坡穩(wěn)定性評價擬建場地均為原始地貌,僅在場地內國道、縣道、鄉(xiāng)道兩側及民房四周有少量邊坡存在,高度小,已進行坡率法放坡,現(xiàn)狀穩(wěn)定。場地地震效應評價(1)場地地震根據(jù)《中國地震動參數(shù)區(qū)劃圖》(GB18306-2015),本建場地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05g。(2)巖土地震穩(wěn)定性評價1、地震液化本場地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依據(jù)《公路工程抗震設計規(guī)范》(JTGB02-2013)、《公路橋梁抗震設計細則》(JTGB02-01-2008))第4.3.1條,可不進行液化判別和處理。2、隱伏斷裂場地范圍內勘察未發(fā)現(xiàn)在隱伏斷裂。地下水和地表水作用評價根據(jù)勘察,擬建場地的地下水主要為松散層孔隙水和基巖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氣降水、地表水、管網(wǎng)滲漏等補給。在雨季,大氣降水易于下滲至松散土層中形成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對工程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場地內地下水以上層滯水、潛水為主,水位變動較大。(2)局部基巖中的裂隙水具承壓性,建議在邊坡支護設計上考慮水壓力的影響;邊坡在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局部涌水現(xiàn)象,建議在坡頂及坡腳設置相應的截、排水設施,并對坡面及坡頂后緣影響范圍及時封閉,同時加強邊坡監(jiān)測工作。水土腐蝕性評價1、環(huán)境類別根據(jù)場地特征,參照《公路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JTGC20-2011)附錄K,場地環(huán)境類別為II類。2、腐蝕性判斷根據(jù)附近工程水的室內試驗成果結合地區(qū)經驗,參照《公路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JTGC20-2011)附錄K:場地內水對混凝土結構腐蝕性等級為微腐蝕,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腐蝕性等級為微腐蝕。特殊巖土及有毒有害氣體評價(1)填土評價場地內的填土均勻性差,壓縮性中,密實程度為松散~稍密;具有輕微濕陷性,底面坡度小于20%,整體穩(wěn)定性好。填土局部含有工業(yè)廢料、生活垃圾,不宜作為路基填料,建議清除外運。填土直接作為路基持力層易導致路面沉降量過大、差異沉降、路面開裂,甚至支擋結構失穩(wěn);建議采取翻挖換填、強夯或其他處理方式進行處理。(2)軟土評價場地內軟土主要為:淤泥、淤泥質土,欠固結,靈敏度中~高。直接作為地基沉降量大、穩(wěn)定性差;故軟土不應作為路基持力層,也不宜作為路基填料;建議清除換填。(3)風化巖及殘積土評價1、殘積土殘積土場地中主要為粉質黏土,力學性質差,厚薄較不均勻,力學性質隨含水率增加下降較明顯;遇水浸泡易出現(xiàn)彈簧土現(xiàn)象,不利于路基穩(wěn)定;承載力差時不宜選作建構組物的持力層。土層薄時建議換填,土層厚度較大時建議可采用堆載預壓或調整路基形式。2、風化巖強風化:力學性質較差,厚薄較不均勻,不宜選作基礎持力層。中風化:力學性質較好,均勻性較好,宜選作路基基礎持力層。(4)有毒有害氣體評價根據(jù)本次勘察結合已建相鄰項目的施工情況,結合場地各地層巖性條件和地區(qū)經驗,場地巖土層中本身無有毒有害氣體源,勘察時亦未發(fā)現(xiàn)有毒有害氣體。但深厚填土層,成分復雜,在地下水或滲漏的污水帶動下,可能會產生有毒有害氣體,施工期間應進一步檢查。分段地質評價依據(jù)《公路自然區(qū)劃標準》(JTJ003-86)本工程所處的自然區(qū)劃為V2區(qū)。依據(jù)《城市道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CJJ194-2013)附錄A,本場地路基臨界高度見下表。路基臨界高度表臨界深度(m)黏質土粉質土紫色土黃壤土、現(xiàn)代沖擊土H12.0~2.21.7~1.92.3~2.5H20.9~1.10.7~0.91.4~1.6H30.4~0.60.3~0.50.5~0.7根據(jù)場地地質、水文條件和設計,按《城市道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CJJ194-2013)4.2.1條:本項目路基干濕類型情況如下表所示。干濕類型劃分表序號里程范圍土組路基相對高度(m)路基干濕類型1橫2路粉質土7~18干燥2北3路粉質土9~28干燥3北5路粉質土6~24干燥4縱2路粉質土10~26干燥路基分段工程地質評價表序號里程道路類型對應剖面工程地質評價縱2路K0+000~K0+347填方道路2Z1-2Z1’~2Z4-2Z4’本段線路現(xiàn)地面標高501~519m,屬構造剝蝕丘陵地貌,上覆土層主要為粉質粘土,土層厚度約1~2m,下伏基巖為沙溪廟組(J2s)砂巖、砂質泥巖,地下水類型主要為基巖裂隙水,勘察期間地下水無統(tǒng)一地下水水位。本段設計路面標高518~522m,填方高度>2m,屬于填方道路段。線路長度約347m,線路走向29o,與構造線走向(254°)呈大角度相交。根據(jù)平面圖、橫剖面及縱剖面:巖土分界面較陡,覆蓋層穩(wěn)定性較差,穩(wěn)定性計算詳見附件1。該段場地大部分為農田、林地,局部為水田、魚塘,回填前建議清除表層耕植土、樹根、草皮,清除水田及魚塘中軟弱地基,填方邊坡按1:1.75坡率分級放坡;回填應分階錯臺、分層碾壓夯實,填料、壓實度等參數(shù)應滿足設計及相關規(guī)范規(guī)定??v2路K0+347~K0+500挖方道路(巖質)2Z5-2Z5’~2Z6-2Z6‘’本段線路現(xiàn)地面標高518~533m,屬構造剝蝕丘陵地貌,上覆土層主要為素填土,土層厚度約0~2m,下伏基巖為沙溪廟組(J2s)砂巖、砂質泥巖,地下水類型主要為基巖裂隙水,勘察期間地下水無統(tǒng)一地下水水位。本段設計路面標高約518m,巖質挖方大于5m,為挖方道路段。線路長度153m,線路走向29°,與構造線走向(254°)呈大角度相交。根據(jù)平面圖、橫剖面及縱剖面:按設計標高進行開挖后均是基巖出露,承載力較高,均勻性好,可直接作為路基持力層。根據(jù)設計方案,道路兩側將形成高0~15m的巖質邊坡,由于坡頂土層厚度小,建議直接清除。根據(jù)赤平投影(見圖4.6-6)分析,左側邊坡為順向坡,主要受層面控制,建議對上部土層清除處理,對巖質邊坡中風化巖層順層邊坡設計擬采用1:3.5坡率放坡可行。邊坡安全等級為一級,中風化巖體破裂角取16°,中風化巖體類型為Ⅲ類,等效內摩擦角取55°。右側邊坡為切向坡,主要受J2裂隙控制,對上部土層建議清除處理土層厚度小于5m的部分結合強風化可按1:1.5的坡率進行放坡處理,對巖質邊坡中風化巖層按1:0.75坡率分級放坡處理。強風化按1:1.5坡率放坡處理。邊坡安全等級為一級,中風化巖體破裂角取60°,中風化巖體類型為Ⅲ類,等效內摩擦角取55°表4.6-6赤平投影圖縱2路K0+500~K0+914填方道路2Z7-2Z7’~2Z12-2Z12’本段線路現(xiàn)地面標高494~530m,屬構造剝蝕丘陵地貌,上覆土層主要為粉質粘土,土層厚度約0~2m,下伏基巖為沙溪廟組(J2s)砂巖、砂質泥巖,地下水類型主要為基巖裂隙水,勘察期間地下水無統(tǒng)一地下水水位。本段設計路面標高518~530m,填方高度>2m,屬于填方道路段。線路長度約414m,線路走向26o,與構造線走向(254°)呈大角度相交。根據(jù)平面圖、橫剖面及縱剖面:巖土分界面較緩,覆蓋層整體穩(wěn)定。該段場地大部分為農田、林地,局部為水田、魚塘,回填前建議清除表層耕植土、樹根、草皮,清除水田及魚塘中軟弱地基,填方邊坡按1:1.75坡率分級放坡;回填應分階錯臺、分層碾壓夯實,填料、壓實度等參數(shù)應滿足設計及相關規(guī)范規(guī)定??v2路K0+914~K1+168挖方道路(巖質)2Z13-2Z13’~2Z17-2Z17’本段線路現(xiàn)地面標高539~548m,屬構造剝蝕丘陵地貌,上覆土層主要為粉質粘土,土層厚度約1~2.5m,下伏基巖為沙溪廟組(J2s)砂巖、砂質泥巖,地下水類型主要為基巖裂隙水,勘察期間地下水無統(tǒng)一地下水水位。本段設計路面標高530~534m,巖質挖方大于5m,為挖方道路段。線路長度254m,線路走向29°,與構造線走向(254°)呈大角度相交。根據(jù)平面圖、橫剖面及縱剖面:按設計標高進行開挖后均是基巖出露,承載力較高,均勻性好,可直接作為路基持力層。根據(jù)設計方案,道路兩側將形成高0~15m的巖質邊坡,由于坡頂土層厚度小,建議直接清除。根據(jù)赤平投影(見圖4.6-6)分析,左側邊坡為順向坡,主要受層面控制,建議對上部土層清除處理,對巖質邊坡中風化巖層順層邊坡設計擬采用1:3.5坡率放坡可行。邊坡安全等級為一級,中風化巖體破裂角取16°,中風化巖體類型為Ⅲ類,等效內摩擦角取55°。右側邊坡為切向坡,主要受J2裂隙控制,對上部土層建議清除處理土層厚度小于5m的部分結合強風化可按1:1.5的坡率進行放坡處理,對巖質邊坡中風化巖層按1:0.75坡率分級放坡處理。強風化按1:1.5坡率放坡處理。邊坡安全等級為一級,中風化巖體破裂角取60°,中風化巖體類型為Ⅲ類,等效內摩擦角取55°縱2路K1+168~K1+208填方道路2Z18-2Z18’本段線路現(xiàn)地面標高530~534m,屬構造剝蝕丘陵地貌,上覆土層主要為粉質粘土,土層厚度約1~7m,下伏基巖為沙溪廟組(J2s)砂巖、砂質泥巖,地下水類型主要為基巖裂隙水,勘察期間地下水無統(tǒng)一地下水水位。本段設計路面標高533~534m,填方高度>2m,屬于填方道路段。線路長度約40m,線路走向29o,與構造線走向(254°)呈大角度相交。根據(jù)平面圖、橫剖面及縱剖面:巖土分界面較緩,覆蓋層整體穩(wěn)定。該段場地大部分為農田、林地,局部為水田、魚塘,回填前建議清除表層耕植土、樹根、草皮,清除水田及魚塘中軟弱地基,填方邊坡按1:1.75坡率分級放坡;回填應分階錯臺、分層碾壓夯實,填料、壓實度等參數(shù)應滿足設計及相關規(guī)范規(guī)定??v2路K1+208~K1+306挖方道路(巖質)2Z19-2Z19’本段線路現(xiàn)地面標高535~547m,屬構造剝蝕丘陵地貌,上覆土層主要為粉質粘土,土層厚度約0~1m,下伏基巖為沙溪廟組(J2s)砂巖、砂質泥巖,地下水類型主要為基巖裂隙水,勘察期間地下水無統(tǒng)一地下水水位。本段設計路面標高約534m,巖質挖方大于5m,為挖方道路段。線路長度98m,線路走向29°,與構造線走向(254°)呈大角度相交。根據(jù)平面圖、橫剖面及縱剖面:按設計標高進行開挖后均是基巖出露,承載力較高,均勻性好,可直接作為路基持力層。根據(jù)設計方案,道路兩側將形成高0~14m的巖質邊坡,由于坡頂土層厚度小,建議直接清除。根據(jù)赤平投影(見圖4.6-6)分析,左側邊坡為順向坡,主要受層面控制,建議對上部土層清除處理,對巖質邊坡中風化巖層順層邊坡設計擬采用1:3.5坡率放坡可行。邊坡安全等級為一級,中風化巖體破裂角取16°,中風化巖體類型為Ⅲ類,等效內摩擦角取55°。右側邊坡為切向坡,主要受J2裂隙控制,對上部土層建議清除處理土層厚度小于5m的部分結合強風化可按1:1.5的坡率進行放坡處理,對巖質邊坡中風化巖層按1:0.75坡率分級放坡處理。強風化按1:1.5坡率放坡處理。邊坡安全等級為一級,中風化巖體破裂角取60°,中風化巖體類型為Ⅲ類,等效內摩擦角取55°縱2路K1+306~K1+530填方道路2Z20-2Z20’~2Z22-2Z22’本段線路現(xiàn)地面標高530~534m,屬構造剝蝕丘陵地貌,上覆土層主要為粉質粘土,土層厚度約1~7m,下伏基巖為沙溪廟組(J2s)砂巖、砂質泥巖,地下水類型主要為基巖裂隙水,勘察期間地下水無統(tǒng)一地下水水位。本段設計路面標高534~536m,填方高度>2m,屬于填方道路段。線路長度約204m,線路走向29o,與構造線走向(254°)呈大角度相交。根據(jù)平面圖、橫剖面及縱剖面:巖土分界面較緩,覆蓋層整體穩(wěn)定。該段場地大部分為農田、林地,局部為水田、魚塘,回填前建議清除表層耕植土、樹根、草皮,清除水田及魚塘中軟弱地基,填方邊坡按1:1.75坡率分級放坡;回填應分階錯臺、分層碾壓夯實,填料、壓實度等參數(shù)應滿足設計及相關規(guī)范規(guī)定??v2路K1+530~K1+708挖方道路(巖質)2Z23-2Z23’~2Z26-2Z2’本段線路現(xiàn)地面標高537~553m,屬構造剝蝕丘陵地貌,上覆土層主要為粉質粘土,土層厚度約0~1m,下伏基巖為沙溪廟組(J2s)砂巖、砂質泥巖,地下水類型主要為基巖裂隙水,勘察期間地下水無統(tǒng)一地下水水位。本段設計路面標高約536~539m,巖質挖方大于5m,為挖方道路段。線路長度178m,線路走向29°,與構造線走向(254°)呈大角度相交。根據(jù)平面圖、橫剖面及縱剖面:按設計標高進行開挖后均是基巖出露,承載力較高,均勻性好,可直接作為路基持力層。根據(jù)設計方案,道路兩側將形成高0~14m的巖質邊坡,由于坡頂土層厚度小,建議直接清除。根據(jù)赤平投影(見圖4.6-6)分析,左側邊坡為順向坡,主要受層面控制,建議對上部土層清除處理,對巖質邊坡中風化巖層順層邊坡設計擬采用1:3.5坡率放坡可行。邊坡安全等級為一級,中風化巖體破裂角取16°,中風化巖體類型為Ⅲ類,等效內摩擦角取55°。右側邊坡為切向坡,主要受J2裂隙控制,對上部土層建議清除處理土層厚度小于5m的部分結合強風化可按1:1.5的坡率進行放坡處理,對巖質邊坡中風化巖層按1:0.75坡率分級放坡處理。強風化按1:1.5坡率放坡處理。邊坡安全等級為一級,中風化巖體破裂角取60°,中風化巖體類型為Ⅲ類,等效內摩擦角取55°縱2路K1+708~K1+952一般道路2Z27-2Z27’~2Z29-2Z29’本段線路現(xiàn)地面標高539~548m,屬構造剝蝕丘陵地貌,上覆土層主要為粉質粘土,土層厚度約0~2m,沙溪廟組(J2s)砂巖、砂質泥巖,地下水類型主要為基巖裂隙水,勘察期間地下水無統(tǒng)一地下水水位。本段設計路面標高540~543m;填方高度≤2m(局部>2m),土質挖方高度≤2m,巖質挖方高度≤5m;屬于一般路道路段。線路長度244m,線路走向35o,與構造線走向(254°)呈大角度相交。根據(jù)平面圖、橫剖面及縱剖面:巖土分界面較緩,路基開挖后巖土體整體穩(wěn)定,建議土質邊坡按1:1.5坡率,巖質邊坡按1:0.75坡率放坡。建議路基填筑前清除表層耕植土;回填應分階錯臺、分層碾壓夯實,填料、壓實度等參數(shù)應滿足設計及相關規(guī)范規(guī)定。??v2路K1+952~K2+090填方道路2Z20-2Z20’~2Z22-2Z22’本段線路現(xiàn)地面標高527~539m,屬構造剝蝕丘陵地貌,上覆土層主要為素填土、粉質粘土,土層厚度約1~7m,下伏基巖為沙溪廟組(J2s)砂巖、砂質泥巖,地下水類型主要為松散裂隙水、基巖裂隙水,勘察期間地下水無統(tǒng)一地下水水位。本段設計路面標高542~543m,填方高度>2m,屬于填方道路段。線路長度約138m,線路走向35~354o,與構造線走向(254°)呈大角度相交。根據(jù)平面圖、橫剖面及縱剖面:巖土分界面較緩,覆蓋層整體穩(wěn)定。該段場地大部分為農田、林地,局部為水田、魚塘,回填前建議清除表層耕植土、樹根、草皮,清除水田及魚塘中軟弱地基,填方邊坡按1:1.75坡率分級放坡;回填應分階錯臺、分層碾壓夯實,填料、壓實度等參數(shù)應滿足設計及相關規(guī)范規(guī)定??v2路K2+090~K2+419一般道路2Z27-2Z27’~2Z29-2Z29’本段線路現(xiàn)地面標高538~545m,屬構造剝蝕丘陵地貌,上覆土層主要為粉質粘土,土層厚度約0~2m,沙溪廟組(J2s)砂巖、砂質泥巖,地下水類型主要為基巖裂隙水,勘察期間地下水無統(tǒng)一地下水水位。本段設計路面標高540~542m;填方高度≤2m,土質挖方高度≤2m,巖質挖方高度≤5m;屬于一般路道路段。線路長度244m,線路走向354~305o,與構造線走向(254°)呈大角度相交。根據(jù)平面圖、橫剖面及縱剖面:巖土分界面較緩,路基開挖后巖土體整體穩(wěn)定,建議土質邊坡按1:1.5坡率,巖質邊坡按1:0.75坡率放坡。建議路基填筑前清除表層耕植土;回填應分階錯臺、分層碾壓夯實,填料、壓實度等參數(shù)應滿足設計及相關規(guī)范規(guī)定??v2路K2+419~K2+503半挖半填道路2Z36-2Z36’~2Z37-2Z37’本段線路現(xiàn)地面標高534~540m,屬構造剝蝕丘陵地貌,上覆土層主要為素填土、粉質粘土,土層厚度約0~2m,下伏基巖為沙溪廟組(J2s)砂巖、砂質泥巖,地下水類型主要為基巖裂隙水,勘察期間地下水無統(tǒng)一地下水水位。本段設計路面標高約540m,左側填方高度>于2m,右側挖方高度大于5m,屬于半挖半填道路。本段線路長度84m,線路走向305°,與構造線走向(254°)呈大角度相交。根據(jù)平面圖、橫剖面及縱剖面:挖方區(qū)按設計標高進行開挖后基巖出露,基巖承載力較高,均勻性好,可直接作為路基持力層。填方區(qū)建議填筑前清除表層耕植土;回填應分階錯臺、分層碾壓夯實,填料、壓實度等參數(shù)應滿足設計及相關規(guī)范規(guī)定。左側填方邊坡根據(jù)平面圖、橫剖面及縱剖面:巖土分界面較緩,覆蓋層穩(wěn)定性較好。該段場地大部分為農田、林地,局部為水田、魚塘,回填前建議清除表層耕植土、樹根、草皮,清除水田及魚塘中軟弱地基,填方邊坡按1:1.75坡率分級放坡;回填應分階錯臺、分層碾壓夯實,填料、壓實度等參數(shù)應滿足設計及相關規(guī)范規(guī)定。右側挖方邊坡為切向坡,根據(jù)赤平投影(見圖4.6-7)分析,主要受J1裂隙控制,建議對上部土層清除處理或按1:1.75坡率放坡處理,土層厚度小于5m的部分結合強風化可按1:1.5的坡率進行放坡處理,對巖質邊坡中風化巖層按1:0.75坡率分級放坡處理。強風化按1:1.5坡率放坡處理。邊坡安全等級為一級,中風化巖體破裂角取60°,中風化巖體類型為Ⅲ類,等效內摩擦角取55°。表4.6-7赤平投影圖縱2路K2+503~K2+585一般道路2Z38-2Z38’本段線路現(xiàn)地面標高約540m,屬構造剝蝕丘陵地貌,上覆土層主要為素填土、粉質粘土,土層厚度約0~2m,下伏基巖為沙溪廟組(J2s)砂巖、砂質泥巖,地下水類型主要為基巖裂隙水,勘察期間地下水無統(tǒng)一地下水水位。本段設計路面標高540~541m;填方高度≤2m,土質挖方高度≤2m,巖質挖方高度≤5m;屬于一般路道路段。線路長度82m,線路走向305o,與構造線走向(254°)呈大角度相交。根據(jù)平面圖、橫剖面及縱剖面:巖土分界面較緩,路基開挖后巖土體整體穩(wěn)定,建議土質邊坡按1:1.5坡率,巖質邊坡按1:0.75坡率放坡。建議路基填筑前清除表層耕植土;回填應分階錯臺、分層碾壓夯實,填料、壓實度等參數(shù)應滿足設計及相關規(guī)范規(guī)定??v2路K2+585~K2+704.759填方道路2Z38-2Z38’~2Z39-2Z39’本段線路現(xiàn)地面標高538~539m,屬構造剝蝕丘陵地貌,上覆土層主要為素填土、粉質粘土、淤泥質土,土層厚度約1~4m,下伏基巖為沙溪廟組(J2s)砂巖、砂質泥巖,地下水類型主要為松散裂隙水、基巖裂隙水,勘察期間地下水水位約539m。本段設計路面標高約541m,填方高度>2m,屬于填方道路段。線路長度約119m,線路走向305o,與構造線走向(254°)呈大角度相交。根據(jù)平面圖、橫剖面及縱剖面:巖土分界面較緩,覆蓋層整體穩(wěn)定。該段場地大部分為農田、林地,局部為水田、魚塘,回填前建議清除表層耕植土、樹根、草皮,清除水田及魚塘中軟弱地基,填方邊坡按1:1.75坡率分級放坡;回填應分階錯臺、分層碾壓夯實,填料、壓實度等參數(shù)應滿足設計及相關規(guī)范規(guī)定。地基基礎評價及建議地基均勻性平場后,場地地基主要由素填土、粉質粘土、砂巖、砂質泥巖組成。(1)現(xiàn)狀填土在場地內廣泛分布。填土多為自然拋填,均勻性差。(2)強風化基巖,厚度變化較小,不同巖性間均勻性差。(3)中等風化基巖,巖性為砂巖、砂質泥巖,巖體較完整、連續(xù),變異性低~中等,同一巖性均勻性較好,不同巖性間均勻性差。(4)本場地覆蓋層厚度0~7m,巖土界面平緩~較陡,巖層傾角較緩。基礎形式及持力層建議一般路基段根據(jù)設計方案平場后,基巖出露區(qū)段可直接作為路基;填土出露段路基影響范圍的土層進行分層壓實(碾壓或夯實)處理,壓實度達到相關規(guī)范及設計要求后方可作路基。擋墻:根據(jù)高度差異和基底土層厚度差異,可采用壓實填土或基巖作為持力層。相鄰建(構)筑物影響評價擬建線路沿線分布有較多市政管線,主要有給水、排水、電信、電力及燃氣等管線,其埋深一般小于3m,詳見本項目業(yè)主提供的管線成果資料,項目施工對其存在影響,建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其進行遷改或保護。根據(jù)調查搜集,擬建線路沿線主要的建(構)筑物見表4.13-1。對存在較大影響建構筑物的評價詳見4.7節(jié)~4.11節(jié)。本項目在勘察后施工前,局部地段可能存在新建、遷改的管線、建構筑物等,施工前應進行周邊環(huán)境核查確認。相鄰建(構)筑物影響評價匯總表序號名稱與擬建工程關系基本特征影響程度1DN159燃氣縱二路K2+400~K2+704從上方通過,橫二路K0+200~K0+250從上方通過,北三路K0+200~K0+250從上方通過,北五路K0+100~K0+150從上方通過路面下方大2光纜縱二路K2+700~K2+704從上方通過,橫二路K0+50~K0+100從上方通過,北三路K0+80~K0+120從上方通過,北五路K0+50~K0+100從上方通過路面下方大3渝興預制廠線路縱二路K2+400~K2+500從上方通過,現(xiàn)狀廠房標高約530m,擬建線路設計標高約540m,廠房東北角位于擬建道路范圍內。大地質條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風險分析根據(jù)《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的通知》建辦質【2017】39號文“勘察單位應當針對工程實際,在勘察文件中說明地質條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風險”的要求,本工程地質條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風險主要有:1、由于巖體自身的不均勻性、開挖工法、雨水浸泡、試驗誤差等因素導致地基強度不滿足設計要求。2、根據(jù)地下管網(wǎng)圖反映,場區(qū)內存在電力、電信、排水、給水等管網(wǎng),主要沿現(xiàn)狀市政道路展布,地下管網(wǎng)一般埋深小于3m,施工前應協(xié)調處理好相關管線的產權單位,做好場地內管網(wǎng)遷改工作,保證其正常運營,確保周邊居民的正常生活不受影響。3、邊坡垮塌,屬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為防止邊坡垮塌,建議邊坡施工過程中加強監(jiān)測,當邊坡變形過大,變形速率過快,立即采取應急措施,確保安全。邊坡施工應加強觀測,及時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盡快向勘察和設計等單位反饋信息,調整支護措施和施工方案。按渝建發(fā)[2014]16號文的要求對該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專項施工方案進行管理。根據(jù)渝建發(fā)[2010]166號文,該項目存在超限邊坡,建議組織專家對支護方案進行安全專項論證。4、不均勻沉降,勘察區(qū)原始地形為構造剝蝕丘陵地貌,丘包與溝槽相間分布,填方區(qū)地段,土層厚度差異大,受回填土的質量及地下水的影響,特別是與基巖交界地段,將會差生路基的沉降。建議對路基影響范圍內的現(xiàn)有填土進行翻挖夯實處理,填料及壓實度滿足設計及規(guī)范要求,對填土與基巖交界處進行處理,減小不均勻沉降。5、地下水不利影響,場地原始地貌溝谷地段覆蓋層厚度較大,低洼地段富存地下水,對建、構筑物施工存在一定影響,主要表現(xiàn)為軟化基底巖石,影響地基承載力。6、特殊性巖土對工程的影響,根據(jù)本次勘察和地質調查資料,場地特殊性巖土主要為人工填土、強風化基巖、淤泥質土和粘性土,對工程存在不利影響的主要表現(xiàn)在地面沉降及邊坡失穩(wěn)等。7、軟土地基本場地沿線有多處魚塘、水田,其表層為淤泥質土或軟塑粉質粘土,力學性質差,回填后易沉降變形,影響邊坡安全,因此建議回填前,對沿線進行清表,清除表層耕植土、魚塘與水田底部淤泥質土及軟塑粉質粘土,斜坡地段清表厚度一般厚0.5m,竹林區(qū)域清表厚度可達1.0~3.0m。清淤厚度一般水田厚度0.5~1.0m,局部魚塘水田處一般厚1.5~3.0m。同時對超限高填方邊坡坡腳進行拋石擠淤或反壓坡腳,避免坡腳粉質粘土軟化沉降影響邊坡安全。工程建設對環(huán)境的影響評價擬建工程施工對環(huán)境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對道路的影響以及對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兩個方面,現(xiàn)分述如下:1、施工開挖對道路的影響評價擬建場地內存在多條鄉(xiāng)村道路,施工開挖將封閉該段道路,施工前應做好交通改線的準備和相應的預案措施;施工時加強邊坡的支護工作,并做好地面的監(jiān)測工作。2、施工開挖對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評價施工時應嚴格按照國家及重慶市有關環(huán)保及衛(wèi)生方面的規(guī)定,禁止廢碴、廢水等隨意排放,控制施工噪音等,通過合理的施工組織安排,盡量減少對周圍環(huán)境的干擾,并應注意交通安全。3、開挖對周圍建筑物的影響道路施工,不可避免地破壞地層原有的平衡狀態(tài),引起附近地層變形,如變形量超過允許范圍,則周邊地區(qū)引發(fā)地面沉降,進而導致臨近建(構)筑物嚴重傾斜、倒塌、地面裂縫等嚴重后果。在開挖施工中,易造成給排水管的變形而滲漏甚至水管爆裂,引起地面塌陷,基坑失穩(wěn)等事故。因此在施工過程中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測工作,必要時對地下管線進行加固處理,以保證相關地下設施的安全及工程的順利施工。為保證施工場地毗鄰建(構)筑物及公共設施的安全,分析、判斷、預測施工中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為周圍環(huán)境進行及時、有效的保護提供反饋信息,應建立一套完善健全的地面沉降監(jiān)測機制。提前預測施工對周圍環(huán)境可能造成的不利影響,并應對既有建(構)筑物,地下管線等制定相應的保護措施。4、對交通的影響施工將對部分建成道路進行封閉和臨時改道,易導致交通擁堵。建議施工前對道路的臨時改道、封閉等方案;盡量減少施工對交通的不利影響。場地穩(wěn)定性和適宜性評價綜上:擬建場地現(xiàn)狀巖土體整體穩(wěn)定;工程建設可能產生的工程地質問題主要為邊坡穩(wěn)定性、地基穩(wěn)定性問題,在合理的設計、施工下可保證其穩(wěn)定,基本適宜項目建設。結論及建議結論1、擬建場地現(xiàn)狀巖土體整體穩(wěn)定2、合理的設計、施工條件場地基本適宜項目建設。3、本建場地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05g;場地可不考慮地震液化問題,場地內不良地質在地震作用下的穩(wěn)定狀態(tài)為穩(wěn)定,未發(fā)現(xiàn)隱伏斷裂;場地類別為有利地段~不利的地段,無危險地段。4、場地內水對混凝土結構腐蝕性等級為微腐蝕,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腐蝕性等級為微腐蝕。場地內土對混凝土結構腐蝕性等級為微腐蝕,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腐蝕性等級為微腐蝕,對鋼結構腐蝕性等級為微腐蝕。5、場地內無不良地質現(xiàn)象,不良的地質對工程建設無影響。6、特殊路基分布在魚塘、水田段;橫2路K0+375~K0+505、橫2路K0+580~K0+915.274、北5路K0+395~K0+774、縱2路K0+000~K0+347段路基穩(wěn)定性差。7、本項目建設對DN159燃氣、光纜等管線、渝興預制場及部分民房影響大。對其他建構筑物影響小。建議1、挖方路基段基底揭露基巖強風化帶和中風化帶的部分,可直接作為路基持力層;挖方路基段基底揭露土層的部分或填方路基段,應在清除表層耕植土、建筑垃圾、工業(yè)垃圾、生活垃圾及淤泥后,對路基主要持力層范圍內的既有土層作翻挖換填,建議回填土區(qū)換填深度按0~2m控制,坡地、旱田區(qū)換填深度按按1~2m控制,溝谷、水塘、水田區(qū)換填深度按按1~3m控制,基底宜設成逆坡,經夯實處理后,再進行分層碾壓回填,填料及壓實度達到相關規(guī)范及設計要求后方可作路基。2、土質邊坡建議放坡坡率不宜陡于1:1.75,土層厚度小于5m的部分結合強風化建議放坡坡率不宜陡于1:1.5的坡率進行放坡處理,強風化巖質邊坡坡率不宜陡于1:1.5,中風化基巖非順向邊坡建議坡率不宜陡于1:0.75,順層建議按層面放坡;邊坡應完善截排水措施。3、由地下管網(wǎng)圖反映,場區(qū)內地下管網(wǎng)一般埋深小于3m,其對挖方路基段、高架橋匝道的影響較大;建議施工前應協(xié)調處理好相關管線的產權單位,做好場地內管網(wǎng)遷改工作,保證其正常運營,確保周邊居民的正常生活不受影響。同時根據(jù)我院測量專業(yè)提供的現(xiàn)狀地形管網(wǎng)圖對現(xiàn)場核實。4、本次勘察鉆孔取樣的抗壓強度試驗結果按規(guī)范要求、分巖性統(tǒng)計而得,而巖土體不是均質的,存在變異性,且場地巖層傾角較陡,其物理力學性質必然存在一定差異,在施工時,可能會出現(xiàn)巖石強度或低或高的情況,應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調整,特提請設計、施工注意,建議在施工時加強持力層取樣工作對其進行校核或現(xiàn)場載荷試驗確定樁基承載力。5、巖層面、裂隙面的產狀是通過地表基巖露頭測得,一般存在波狀起伏或斜層理等情況、構造核部巖層面、裂隙面構造變化快,施工階段應注重地質查驗、校核驗證工作。6、據(jù)重慶市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文件渝建發(fā)〔2010〕166號《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市高切坡、深基坑和高填方項目勘察設計管理的意見》的要求。線路沿線超限邊坡應進行高邊坡支護方案設計的安全專項論證。7、本項目臨近已建成的道路等設施眾多,建議施工前根據(jù)施工工藝、施工組織分別判斷對既有建構筑物的影響程度。8、施工中加強驗槽工作,若開挖中發(fā)現(xiàn)軟弱夾層、巖體破碎等異常情況請及時通知地質人員現(xiàn)場處理。設計原則和技術標準 設計原則(1)以道路所在片區(qū)控制性詳細規(guī)劃為指南,按照規(guī)劃條件,結合路網(wǎng)的現(xiàn)狀條件與未來發(fā)展,區(qū)域內土地利用與開發(fā)情況,適度地控制交叉口的規(guī)模,力求使交叉口與路段的通行能力相協(xié)調。(2)滿足道路的交通功能。(3)結合規(guī)劃,服務于片區(qū)的土地開發(fā)與利用。(4)道路安全機動車、行人各行其道,盡量減少安全隱患。(5)以人為本、無障礙設計道路標志、標線醒目,設有專門的盲道和殘疾人通道。(6)因地制宜、經濟節(jié)約既要實現(xiàn)道路的各項功能,又要經濟、節(jié)約,該項目中道路平面設計基本依據(jù)規(guī)劃及業(yè)主要求,用較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果。主要技術標準表本次設計縱二路定位為城市次干路,下表為道路技術標準與設計參數(shù):道路主要技術標準表(縱二路一標段:K0+640-K2+260)項目規(guī)范技術指標設計技術指標道路等級次干路縱二路設計速度(km/h)4040最小圓曲線半徑(m)70255緩和曲線最小長度(m)3535平曲線最小長度(m)70114.9圓曲線最小長度(m)3544.9豎曲線限最小半徑(m)凸曲線4001200凹曲線4501200最大縱坡(%)76坡段最小長度(m)110150.153停車視距(m)≥40≥40交通量飽和設計年限(年)1515瀝青混凝土路面設計使用年限(年)1515路面設計標準軸載BZZ-100BZZ-100抗震設防標準基本地震烈度VI度基本地震度VI度道路凈空4.5米4.5米人群荷載4.5kpa4.5kpa抗震設防烈度-6度注:本道路所采用技術指標均滿足《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guī)范(2016年版)》(CJJ37-2012)。道路工程設計平面設計根據(jù)建設單位建設計劃,本次縱二路僅實施北區(qū)污水處理廠至D2地塊段。實施左幅車行道和人行道路基,路面僅實施級配碎石路面。人行道僅實施路基,人行道鋪裝及綠化不在本次設計范圍。(1)控制因素1、本次實施起點(KO+640~KO+740)左側,農高區(qū)北區(qū)污水處理廠及管網(wǎng)項目待建,目前已完成施工圖設計。K0+685處,污水處理廠設置出入口,本次縱二路平面與污水處理廠銜接,預留出入口;2、K0+758.272處與北五路相交,北五路已完成施工圖設計;3、K1+518.492處與北三路相交,北三路目前正進行施工圖設計;4、K1+716.369處與北二路相交,北二路已完成施工圖設計;5、K1+920~K2+260左側,D2地塊正在進行場平,現(xiàn)狀地貌已發(fā)生改變;6、縱二路右側分布有基本農田,本次道路平面及邊坡未進入基本農田。(2)道路平面設計內容本次施工圖設計范圍為縱二路(一標段):K0+640~K2+260段,南北走向,起點樁號KO+640(X=105867.785,Y=78650.919),終點樁號K2+260(X=107294.204,Y=79226.996),道路等級為城市次干路,設計車速為40km/h,本次設計范圍全長1620m??v二路規(guī)劃為雙向4車道,標準路幅寬度26m。根據(jù)建設單位要求,本次縱二路道路工程僅實施左半幅路基,路面采用級配碎石路面,作為污水處理廠的臨時進出道路。本次實施段,標準路幅寬度13.5m=5m人行道+8m人行道+0.5m加寬路基。項目實施范圍內道路平面指標如下:本次施工圖設計縱二路(一標段):K0+640~K2+260段。全線共設置4處圓曲線,圓曲線半徑分別為800m、2500m、700m、255m,緩和曲線長度為35m,平面各項指標均滿足規(guī)范要求。縱斷面設計(1)設計原則1)參照業(yè)主提供的片區(qū)控制性詳細規(guī)劃;2)施工圖設計縱斷面與方案設計一致;3)與已設計北區(qū)污水處理廠、北五路、北三路、北二路、D2地塊場平標高豎向銜接;4)片區(qū)道路土石方盡量平衡;5)片區(qū)建成后的雨污水系統(tǒng)更為科學合理;6)為提高行車安全性和舒適性,道路交叉口范圍縱坡盡可能控制在3%以內。本次設計在滿足相應道路規(guī)范的前提下,盡可能與現(xiàn)狀地形相結合,避免起伏過多,以增加行車安全性和舒適度。(2)控制因素1、北區(qū)污水處理廠出入口設計高程,H施工圖=521.70m;2、與北五路交叉口設計高程H施工圖=522.70m、與北三路交叉口設計高程H施工圖=536m、與北二路交叉口設計高程H施工圖=540m。3、D2場平高程,H施工圖=543.50m~H施工圖=540m。(3)縱段面設計施工圖設計縱斷面與上階段設計一致。本次設計縱二路(一標段)南側起點樁號KO+640設計高程520.807m,東側樁號K2+260設計高程541.069m。本次實施單位共設置5段縱坡,起終點與范圍線外縱坡順接。道路坡度/坡長為1.6%/309m、6%/150.513m、0.64%/613.787m、2.4%/306m、-0.65%/573.908m,縱斷面各項技術指標均滿足相關規(guī)范規(guī)定。橫斷面設計結合道路的功能、兩側地塊用地性質,選擇適當?shù)臋M斷面布置方式。(1)規(guī)劃橫斷面縱二路規(guī)劃橫斷面:26m路幅分配如下:標準路幅寬度26m,路幅分配為:26m=5m(人行道)+8m(車行道)+8m(車行道)+5m(人行道)。(2)本次實施一標段橫斷面因農高區(qū)北區(qū)污水處理廠及管網(wǎng)項目即將實施,根據(jù)建設單位建設計劃,本次左側人行道實施路基。車行道僅實施左半幅,右半幅車行道及人行道暫不實施??v二路(一標段)橫斷面:標準路幅寬度13.5m,路幅分配為:13.5m=5m(人行道)+8m(車行道)+0.5m(加寬路基,設置護欄)。對K0+640~K1+880左側填方段,因人行道本次與車行道齊平,為保證后續(xù)人行道填方穩(wěn)定性,左側加寬路基0.5m;K0+900~K1+320左側,因污水管網(wǎng)埋深較深,且左側挖方為順層邊坡。為保證管網(wǎng)開挖空間,路基拓寬20m。道路橫坡:為便于排水,車行道及人行道橫坡均采用向外1.5%。超高加寬設計:超高設計:本次設計縱二路(一標段)最大超高為2%。加寬設計:本次設計縱二路(一標段)段圓曲線半徑均大于250m,不設置加寬。交叉口設計結合用地及道路網(wǎng)結構、路段交通量的分析,對交叉口按照功能分級,對每級交叉口的形式及交通組織提出要求,結合交叉口流向流量預測的結果,指導下一步的交通設計。平面交叉口分類本次縱二路(一標段)僅實施半幅路基,根據(jù)規(guī)劃方案,路基實施時對交叉口一并加寬。交叉口類型序號相交道路道路等級交叉口形式備注1縱二路/北五路次干路/支路平B2類停車讓行2橫一路/縱二路主干路/次干路平A1類信號燈控/進口道展寬3縱二路/北四路次干路/支路平B2類停車讓行4縱二路/北三路次干路/支路平B2類停車讓行5縱二路/北二路次干路/次干路平A1類信號燈控/進口道展寬6縱二路/北一路次干路/支路平B2類停車讓行交叉口交通設計道路交叉口采用平交形式,交叉口統(tǒng)一進行渠化設計,人行過街總體采用人行橫道線的形式,遠期采用信號燈指導交通,有效引導交通流向,方便行人過街,同時投資少,占地少。結合道路等級和交通需求,交叉口按規(guī)范進行渠化展寬設計,進口道、出口道展寬一個車道,展寬寬度為3.5m,展寬段、漸變段長度詳見平面設計圖。次干路:進出口展寬段長度為50m,漸變段長度為25m;漸變段采用三次拋物線形式進行過渡,三次拋物線漸變段公式為:(其中ZHx樁號的位置系數(shù):)如下圖所示:(備注:變化段起點樁號為ZH0,寬度為B0;變化段終點樁號為ZH1,寬度為B1;計算樁號ZHX處的寬度BX,其中ZHX∈[ZH0,ZH1]。)路緣石半徑,與主干路相交:25m;次干路相交:20m;支路相交:18m。與規(guī)劃一致。路基設計一般路基設計1)地表處理①地面橫坡緩于1:5時,應清除草皮、耕植土及松軟浮土等;地面橫坡陡于1:5時,原地面應挖臺階、臺階寬不小于2.0米,當覆蓋土層較薄時,應先清除覆蓋層再挖臺階。②當?shù)叵滤绊懧返痰姆€(wěn)定性時,采用攔截引排地下水或在路堤低部填筑滲水性好的材料。③地基表層應碾壓密實,碾壓后的壓實度應滿足相應路基高度的壓實度要求。④道路經過水(魚)塘地段的路堤,應采取排水、清淤換填、重壓片石擠淤等方式進行處理。2)一般路基設計路基設計嚴格遵照《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guī)范》CJJ37-2012(2016版)和《城市道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CJJ194-2013)的有關規(guī)定進行。填方邊坡上部8m為一級,設計對本段填方邊坡小于8m按1:1.5、大于8m部分按1:1.75、大于16m的部分按1:2的坡率進行分階放坡處理,每8m高設置邊坡分級平臺,平臺寬2m。填方邊坡坡腳有雨水集聚時,在坡腳外2m設置排水溝,順地勢引出邊坡。根據(jù)地勘,挖方土質邊坡按照1:1.5m放坡,挖方巖質邊坡按照1:1放坡。挖方邊坡坡頂外有雨水向路基范圍匯集時,在坡頂外2m占地紅線內,靠占地線一側設置截水溝,順地勢通過跌水或急流槽接入涵洞,排出路基范圍。3)路基清表本次設計道路路基清表暫按0.3m厚度統(tǒng)計。4)路基填料壓實度(重型)要求路基填料可采用砂性土、砂礫土或碎石土,滿足相應規(guī)范要求。填方路段:路槽底0-80cm壓實度,次干路為95%;路槽底80-150cm壓實度,次干路為94%;路槽底150cm以下壓實度次干路為92%,填筑路基前應注意填前夯實。挖方路段:路槽底0-30cm壓實度次干路為95%,挖方路段路基應現(xiàn)場土質實際情況,若不能滿足設計要求,則應通知設計單位酌情處理后方可修筑路面。填筑路基前應注意填前夯實,挖方路段路基應現(xiàn)場土質實際情況,若不能滿足設計要求,則應通知設計單位酌情處理后方可修筑路面。5)基底處理對本次設計道路范圍內場平高填方區(qū)域需進行現(xiàn)場檢測,逐層碾壓,達到設計壓實度標準。6)順層段路基設計根據(jù)地勘報告,縱二路左側存在順層邊坡,挖方邊坡設計坡率采用1:3.5。零填零挖路基對于不填不挖路基的處理,由于土質成分含水量較大,直接碾壓壓實度達不到設計要求,應采用換填或翻挖晾曬后摻5%(干土質量的百分比)的生石灰后再碾壓,換填或碾壓厚度為路床以下30~80cm。半填半挖路基對原地面坡度不陡于1:5的橫(縱)向半填半挖路段,將翻松原地面表土后分層填筑;地面坡度陡于1:5不陡于1:2.5時,應將原地面挖成不小于2.0m的臺階,臺階2%~4%的內傾斜坡,再分層填筑。半填半挖路基填料應綜合設計,土質挖方時優(yōu)先選用滲水性好的材料填筑,并對挖方路床80cm范圍內土體進行超挖回填碾壓,并在填挖交界處路床范圍內設置兩層土工格室;石質挖方時也可采用填石路堤。設置完整的地下排水系統(tǒng),除邊溝下設置縱向滲溝外,應在填挖之間設置縱或橫向滲溝。施工時嚴禁直接利用爆破崩塌填筑路基,應開挖臺階分層碾壓,做到填挖交界處的拼接密實無拼痕,可采用沖擊碾壓或強夯進行增強補壓,以消除路基填挖間的差異變形。陡坡路基地面縱坡陡于1:2.5時,為陡坡路段,應將原地面挖成不小于2.0m的臺階,臺階做成向內傾斜2%的反坡,并根據(jù)地形、地質條件、邊坡高度等進行綜合考慮,并進行穩(wěn)定性計算,以確定加固處理措施。對穩(wěn)定性不滿足設計要求的,主要有兩大措施,一是改善基底條件采用土工材料加固處理,二是設置支擋結構物漿(干)砌擋墻等。對地基承載力不滿足設計要求的,根據(jù)基底地質情況采用開挖回填碾壓或滿夯處理。特殊路基設計按國家、部頒規(guī)范,路基工程堅持“不破壞就是最大的保護”的原則,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安全經濟、造型美觀、順應自然、與環(huán)境景觀協(xié)調的原則,采取有效的防治路基病害荷保證路基的穩(wěn)定。路基設計因地制宜,充分考慮地形、地質、氣象、水文等自然條件,做到與地形、周圍環(huán)境相協(xié)調,充分考慮不良地質及特殊路段路基不均勻沉降對路基的影響。路基要與路面成為一體,且路基作為路面的基礎工程,應嚴格掌握路基填挖料的特性,并提出經濟合理的填挖方案,確保路基的強度和密實度。路基穿越斜坡路段時,應做好防滑措施,如開挖防滑平臺等。零填零挖路段應加強處理,確保路基強度,做好排水設施。特殊路基包括特殊土(巖)路基、不良地質路基和特殊條件下路基。特殊路基設計應考慮地質和環(huán)境等因素對路基的影響,以及這些因素的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路基病害整治應遵循一次根治,不留后患,安全與經濟并重,兼顧景觀原則,通過綜合技術經濟比較,因地制宜,采取合理的整治方案和有效的工程措施。在特殊地質地基上修建路堤,應進行穩(wěn)定驗算和沉降計算。當穩(wěn)定安全系數(shù)和容許工后沉降小于設計規(guī)范要求時,均應進行地基處理設計。對于道路沿線部分路基坡腳處在池塘河流路段、地基長期被水浸泡,形成大量淤泥,影響地基的強度,進而影響路基邊坡的穩(wěn)定;部分道路坡腳位于低凹路段,排水不暢導致坡腳被水浸泡,較為軟弱。對于上述路基,需要采取必要的技術處理才能確保路基穩(wěn)定。采取的主要技術處理措施如下:拋填路基處理在KO+920~K2+260段,D2地塊場平現(xiàn)狀正在實施,道路路基范圍內進行了拋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