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固定資產折舊的會計與稅務處理差異_第1頁
淺析固定資產折舊的會計與稅務處理差異_第2頁
淺析固定資產折舊的會計與稅務處理差異_第3頁
淺析固定資產折舊的會計與稅務處理差異_第4頁
淺析固定資產折舊的會計與稅務處理差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引言當今社會,無論是制造業(yè)企業(yè)、或是商業(yè)企業(yè)、或是服務業(yè)企業(yè),各行各業(yè)的企業(yè)都擁有一定數量的固定資產。在一個企業(yè)中,固定資產相當于造血工廠,沒有了固定資產,企業(yè)就仿佛失去了能量彈。所以,鉆研固定資產折舊對企業(yè)的運轉和管理的影響,有利于滲透了解企業(yè)的投資經營狀況與預測未來發(fā)展方向。選取什么樣的方法對固定資產進行折舊,每個企業(yè)都會根據企業(yè)自身發(fā)展的需求等進行分析,最終選取最適合企業(yè)該項固定資產的計提方法。同一企業(yè)會運用不同的計提方法對不同類型的固定資產計提折舊。而稅務處理的折舊方法一定程度上是區(qū)別于會計核算上的。例如:雙倍余額遞減法是會計理論與應用上的一種加速折舊方法,企業(yè)可以自行抉擇是否應用;而在稅務的處理上,稅法硬性明確了可以運用加速折舊辦法的范圍。理清固定資產的會稅差異,有助于企業(yè)準確地確定應納所得稅額,使企業(yè)利潤額等計算結果更為精確,從而得出固定資產折舊方面的會計與稅法間差異會使企業(yè)對固定資產管理產生什么樣的影響。二、固定資產折舊的相關理論概述(一)固定資產折舊的概述使用有效期限內,某項固定資產因耗損等原因,對其的原始價值進行合理地分攤,攤銷到費用及成本中的耗損成本,便可確認為固定資產折舊。想要確定折舊,第一步便是明確折舊范圍。折舊范圍囊括了融資租入、企業(yè)自用、經營租出的機器設備及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方法多種多樣,通??煞譃閮纱箢悾孩僦本€法;②加速折舊法。(二)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的概述已經有確切的折舊總額與折舊年限的固定資產,在使用的初期依照某項公式或某些規(guī)律去多計提其折舊額,后期相應的減少計提其折舊額,使得該項固定資產的歷史成本能在較前的使用期效內回收大部分,確保在用固定資產的特定損耗盡早得以補償,從而得以相對加速,這便是固定資產加計折舊。,在第一次工業(yè)革命之前,就已有學者提出了固定資產折舊的基礎概念;而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的基礎概念則出現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所以,由時間與理論的推斷得出,固定資產折舊經過發(fā)展,引申出了固定資產加速折舊。三、固定資產折舊在會計與稅務處理上的差異分析(一)折舊范圍的會計與稅務處理差異1.折舊范圍的會計規(guī)定企業(yè)的日常管理中,固定資產哪些需測算其折舊額,哪些不予測算其折舊額,這便推論出了固定資產的折舊范圍。除已經全部折舊了卻還在繼續(xù)應用的固定資產、獨自估價入賬且作為固定資產的土地外,對于公司對持有的所有的固定資產都應當采取適當的折舊方法來測算其折舊額。但,應留意的是:①所有權在企業(yè)的固定資產因轉入在建工程或進行更新改造而暫時無法使用的,暫不應計提折舊,應待該固定資產完工后或可供使用后再重新列入固定資產折舊范圍。②由于大修理等緣由,而暫時無法繼續(xù)應用的固定資產,應根據“誰使用,誰負擔”的原理計提折舊且計入其相應的成本費用當中。③已經確認可使用的固定資產,但企業(yè)還未對其辦理完工結算的,應按該項固定資產的預計估價辦理暫估入賬手續(xù),且應開始測算其折舊額,等到企業(yè)對其辦理了完工結算手續(xù)后,再根據實際的入賬成本對原來的預計估價額進行相應的調整。④當某項固定資產的原始發(fā)生額等于折舊額時,對該項固定資產,企業(yè)不予再繼續(xù)測算其折舊額。⑤未進行使用的固定資產,企業(yè)也應測算其折舊額并在當期損益中沖減。2.折舊范圍的稅法規(guī)定稅法有關條例規(guī)定,在統計應納稅所得額的過程中,可以減除固定資產折舊額。但折舊中不符合規(guī)定的部分不可以進行減除,應當增加應納稅所得額。固定資產據規(guī)定不能進行折舊扣除的有:①除建筑物、房屋之外,企業(yè)其他未開始進行運用的固定資產。②土地作為固定資產獨自估價入賬的。③不是運用于的經營活動或開展生產的固定資產。④經營租入或融資租出等實際產權不在企業(yè)手上的固定資產。⑤已對其進行全額折舊的固定資產。⑥不得扣除折舊的其余固定資產。3.會計與稅法處理上兩者間的差異分析相較于稅法的規(guī)定,會計上所規(guī)定的折舊范圍更為廣泛。而稅法上不得進行折舊扣除計算的范圍比會計上的多了以下部分:①企業(yè)中,不是用來生產運營的固定資產,稅法規(guī)定不應進行折舊處理,而在會計處理方面上卻是可以的,如員工宿舍等,均需計提折舊。②在一個企業(yè)中,房屋建筑物除外,尚未進行生產經營而使用的固定資產,稅法規(guī)定不應做折舊處理,但其卻列入了會計處理上的折舊范圍。③不得扣除折舊的其余固定資產,如未取得合法發(fā)票的外購固定資產,會計處理上則應合理的計算其應計提的折舊額,但在稅務處理方面,該項固定資產的折舊額不允許用于納稅目的扣除。(二)折舊方法的會計與稅務處理差異1.折舊方法的會計規(guī)定各行各業(yè)的企業(yè)都應當根據自身的生產、經營、管理等因素,確定該企業(yè)與各項固定資產相關的預期流入經濟利益模式,進而篩選得出適用于此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可供會計核算的折舊方法,一般囊括了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年限平均法等。運用不同的方法測算每月折舊額,得出的結果可能會有些許差異,所以,企業(yè)在測算固定資產的折舊額時應充分綜合考慮每個折舊方法的適用范圍與固定資產自身的特性,然后對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進行篩選,從中篩選出該項固定資產的適用方法,最后測算出其折舊額。2.折舊方法的稅法規(guī)定一般來說,關于固定資產,運用年限平均法測算出來的折舊額,可以在納稅前扣除。另外,由于科技發(fā)展等緣由使產品更新替換過快,或因常處于高腐蝕或強震動的狀態(tài)下而易產生功能性貶值或實體性貶值的固定資產,可以選用加速折舊法或縮短年限法測算其折舊額。但,應用縮短年限法的固定資產,其最低折舊年限必須等于或高于稅法明文聲明的折舊年限的百分之六十。由于某些固定資產成本費用的價值量較小,運用折舊方法會過于繁瑣,對于單位價值小于5000元的固定資產,稅法容許各個企業(yè)對其稅前一次扣除,即在該項固定資產增加的當期一次性計入當期賬面損益進行稅前扣除,不再分期抵扣。3.會計與稅法處理上兩者間的差異分析例:經過股東大會討論后,A公司對該公司生產部門生產類的機床運用雙倍余額遞減法測算其折舊額。經查驗,該公司生產類的機床有20臺,且都是2017年12月31日統一購入,且于當日投入生產使用的,每臺價格為100000元,預計可使用年限為15年,沒有凈余值,則2018年因該項固定資產需調增的數是多少?(價格為不含稅價格)答:會計處理為:由題可得,該類固定資產應用雙倍余額遞減法測算折舊額。2018年折舊率=2/15*100%=13%2018年年折舊額=20*100000*13%=260000(元)則,在2018年,會計處理上,年折舊額為26萬元。稅法處理為:由題可得,稅務處理上,加速折舊法不適用于該項固定資產,可以選用年限平均法來測算其折舊額。2018年折舊額=(20*100000-0)/15=133333.33(元)得,該項固定資產2019年需調增的應納稅所得額=260000-133333.33=126666.67(元)。由上題可知,在會計上來說,企業(yè)能夠依據自身需求自主挑選合理的折舊方法對某項固定資產進行折舊,更為靈活。而在稅務處理方面,最為主要且常用的折舊方法是年限平均法,如要選擇加速折舊法則必須符合稅法規(guī)定使用該項加速折舊法的條件與范圍,否則,不予進行稅前扣除。(三)折舊年限的會計與稅務處理差異1.折舊年限的會計規(guī)定企業(yè)應從固定資產因磨損等有形損耗引起的實體性貶值與因技術更新進步等無形損耗引起的功能性貶值、預期預計的生產能力或實際產量、法律法規(guī)或者各類規(guī)定對固定資產使用年限的約束與限制等因素和實際使用情況來綜合考慮,合理地確定各項固定資產的應折舊年限。2.折舊年限的稅法規(guī)定依稅法得,電子類的設備折舊年限必須是等于或大于3年,建筑物類及房屋類的折舊年限必須是等于或大于20年,與生產運營開展相關的工具類、家具類以及器具類等的折舊年限必須是等于或大于5年,船舶、火車以及飛機類的交通工具、機器、機械生產設備類及其他生產設備類的折舊年限必須是等于或大于10年,而船舶、火車以及飛機類以外的交通工具的折舊年限必須是等于或大于4年;。法律法規(guī)另有規(guī)定最低折舊年限的,從其規(guī)定。另外,稅法容許采取加速折舊政策的各類固定資產,其最低折舊年限要高于或等于稅法規(guī)定的該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的百分之六十。符合規(guī)定的特殊固定資產,可以加以適用一次性扣除政策,選用一次扣除法的固定資產可以在發(fā)生當期就進行扣除。3.會計與稅法處理上兩者間的差異分析會計上來說,并沒有確切的明文條款規(guī)定哪些固定資產必須采用的折舊年限為幾年,僅需企業(yè)綜合考慮,視自身情況而定,合理確定即可。而在稅務方面,已對各類固定資產的最低折舊年限,均做出了相應的明文規(guī)定。例:B企業(yè)于2017年12月31日新購入一棟Q辦公樓并投入開始運用,經專家測定,由該辦公樓的成新程度得出,該辦公樓的預計使用年限為16年,則在2018年年底,其測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是否可以按折舊年限為16年計提折舊額進行抵扣?答:依稅法可得,房屋類資產的折舊年限必須等于或高于20年。即2018年,Q辦公樓至少應按折舊年限為20年測算折舊額進行抵扣。最為特殊的是,在會計處理上,并沒有與稅法規(guī)定上的一次扣除法或者縮短年限法相對應或相類似的方法。但稅法實施一次扣除政策和加速折舊政策,使得企業(yè)可使用的現時資金流得以增加,減輕了企業(yè)肩上的包袱,對企業(yè)當前的治理、長遠的發(fā)展都起著積極的影響作用。除此之外,若由采取加速折舊政策導致固定資產折舊額產生會稅差異的,企業(yè)會計人員應做份備查登記記錄等,并逐年對應納稅所得額進行調整。(四)折舊起止時間的會計與稅務處理差異1.折舊起止時間的會計規(guī)定由會計準則知,企業(yè)當月新添的固定資產不可以在當月測算其折舊額,應當在下一個月才開始測算其折舊額;企業(yè)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在當月應該繼續(xù)測算其折舊額,下一個月不可以再測算其折舊額。此外,已完全折舊的固定資產,應終止測算其折舊額;已完工且可使用的固定資產,無論是否已辦理完工結算手續(xù),都應開始測算其折舊額。2.折舊起止時間的稅法規(guī)定在稅法中,企業(yè)的固定資產自它開始使用的下一月份開始測算折舊額,自它停止使用的下一月份停止測算折舊額。企業(yè)對未付款或者未取得發(fā)票的工程類固定資產,可以按照工程合同載明的價格作為該固定資產的原始價值測算其折舊額,等到獲得全部發(fā)票后再進行調整,但調整時間應當在其應用后的十二個月內進行。3.會計與稅法處理上兩者間的差異分析一方面,依據會計準則規(guī)定,只要新添了該項固定資產,該固定資產就應開始折舊。而稅務規(guī)定,只有當該項固定資產開始使用了,才容許開始折舊,所以,若僅是購入了該項固定資產,卻沒有投入使用,稅務處理上是不允許進行稅前折舊扣除的;同理可得,若僅是停止使用該項固定資產,卻沒有因報廢、出售等緣由核銷該固定資產,即沒有減少該項固定資產,稅法處理上也應中止對該項固定資產折舊,而在會計處理層面上來說,該項固定資產必須繼續(xù)折舊。例:2018年12月,甲工廠因發(fā)電機的市場價格優(yōu)惠,購入了7臺發(fā)電機,并對這7臺發(fā)電機做了入賬處理且開始測算它們的折舊額,但因暫不需投入使用便擱置于倉庫,試問,這7臺發(fā)電機能不能進行稅前折舊扣除?答:不能。由于這7臺發(fā)電機暫未開始進行使用,稅法上明確規(guī)定未開始進行應用的固定資產都不應進行稅前折舊扣除。另一方面,會計規(guī)定并未對固定資產入賬的暫估折舊額的調整有時間限制,且也未規(guī)定必須調整已經計提的暫估折舊額;但稅法已明確規(guī)定投入使用的固定資產計提的暫估折舊額必須在十二個月內進行調整,并且在收齊全額發(fā)票后,對其的暫估折舊額據實調整。相較于會計處理,稅法在此方面的處理更為嚴謹。(五)折舊基數的會計與稅務處理差異1.折舊基數的會計規(guī)定會計準則規(guī)定,固定資產的歷史成本減除掉會計上估計的凈余值,如若存在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的,那么還應該減去其相應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由此得出的結果就是固定資產折舊的折舊基數。2.折舊基數的稅法規(guī)定稅務方面,固定資產折舊基數等于固定資產歷史成本減去余值后的應納稅基數。此外,稅法規(guī)定,固定資產的預期凈余值在合理的范圍內便可扣除。3.會計與稅法處理上兩者間的差異分析固定資產的歷史成本與稅法上固定資產的計稅基礎并不一定相等,如若二者存在差異,則該固定資產會計與稅法上的折舊基數必存留差額。固定資產歷史成本與稅法上固定資產計稅基礎相等的情況下,如若該固定資產在會計操作上,已經計提了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則其折舊基數肯定會存在著會稅差異。因為在會計核算上,固定資產折舊基數的計算,是應減除其已計提的減值準備,而稅務處理方面,是不容許減除其已存在的減值準備。(六)折舊因素變更的會計與稅務處理差異1.折舊因素變更的會計規(guī)定由會計準則可得,一旦固定資產的預計凈余值及可使用年限經過確認,便不得再輕易改變。但是,如若在年末,企業(yè)通過自查及復核,得出某項固定資產的凈余值或可使用年限與原估值存在著差異,企業(yè)則應合理地再次確定其相應的預計凈余值或預計可使用年限,然后進行適當的調整。另外,若該項固定資產的預期收益模式存在著重大改變的,如本是生產用的打印機變更為辦公用,則該項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也應相應地重新選擇且確認。折舊方法、預計凈余值、預計可使用年限的變換,都應視為會計估計變更處理。當會計人員估算的某項固定資產未來現金流量現值較低,小于現時賬面價值時,需對其進行減值測試,合理的測算出其相應的減值金額,并計提減值準備。2.折舊因素變更的稅法規(guī)定一方面,固定資產凈余值核經確定后,一般不能再作進一步變動。另一方面,除法律法規(guī)另行規(guī)定外,不能因各項固定資產發(fā)生了減值準備,進而調整該項固定資產的計稅基礎,更不能以此為理由去變更稅法上所規(guī)定的該項固定資產應使用的折舊方法。3.會計與稅法處理上兩者間的差異分析固定資產的可使用年限及凈余值,在會計上只強調了“不得輕意變更”,但每年年末應對其再次進行審查或核定,如若確需變更,則應及時的調整其可使用年限或凈余值。而稅法對此卻著重強調“不得變更”,即除法律法規(guī)另行規(guī)定外,絕不容許企業(yè)擅自對固定資產的凈余值或可使用年限做出變更。稅法是不允許企業(yè)因某項固定資產發(fā)生減值而對該項固定資產計提減值準備的,會計準則卻是允許的。(七)加速折舊新政實施的會計與稅務處理差異1.加速折舊的會計規(guī)定在會計核算上,加速折舊方法囊括了雙倍余額遞減法與年數總和法。是否運用加速折舊方法,企業(yè)能夠自行篩選使用。2.加速折舊的稅法規(guī)定在稅收方面,通過加速折舊法、一次性扣除法和縮短年限法等辦法,對固定資產加以適用加速折舊政策。應用縮短年限法,必須等于或高于稅法規(guī)定該固定資產最低折舊年限的百分之六十。加速折舊政策,只是一種間接的稅收優(yōu)惠政策,從長期上來講,并不會影響企業(yè)的課稅金額,但會促使企業(yè)在使用該固定資產前期幾年稅收得以減輕,從而為企業(yè)的生產運營等方面爭取更多的資金流,一定程度上減輕企業(yè)的負擔。3.會計與稅法處理上兩者間的差異分析一方面,稅法上的加速折舊方法相較于會計處理來說,更為多樣化。最為特殊的是,會計在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的核算上,并沒有縮短年限法、一次扣除法等,而稅務處理上卻有。另一方面,從稅法處理層面上來說,固定資產使用加速折舊法都必須符合相應的范圍與要求,否則不予進行稅前扣除;而會計核算上,只需符合“合理確定”的要求,即可運用加速折舊法。四、固定資產折舊會計與稅務處理的差異對企業(yè)的影響(一)折舊的會計與稅務處理差異對企業(yè)固定資產管理的影響1.折舊的會計與稅務處理差異可能會致使企業(yè)產生額外的稅收負擔例如,某商場2018年年末購入一批臺空調,用于職工集體飯?zhí)谩?020年初,該商場財務人員將該批空調計提的折舊額計入了2019年應納稅所得額的扣除項目,并在網上電子稅務局進行了納稅申報。據稅法規(guī)定,該批空調是用于職工集體福利的,不得列支在企業(yè)所得稅稅前,該商場財務人員違反了稅法規(guī)定,并已進行了納稅申報。一經稅務機關查明,該項稅前列支扣除項目違反了稅法的規(guī)定,該商場就會受到補交稅款、加收稅收滯納金以及罰款等處罰。由此可知,一旦企業(yè)對固定資產的管理方面不夠謹慎,沒有根據二者間的差異對課稅金額進行應有的調整,企業(yè)將承擔附加納稅義務。2.折舊的會計與稅務處理差異可能會致使企業(yè)會計人員工作量過大稅法規(guī)定,固定資產折舊所涵蓋的會計與稅務處理差異,都應對其做出企業(yè)所得稅稅前的納稅調整。這就要求企業(yè)的會計人員在申報企業(yè)所得稅的課稅金額前,均需對該企業(yè)所有固定資產折舊的基數、方法、范圍、預計使用年限、起止時間等都進行檢查,找出各項固定資產折舊的會計與稅務處理的不同之處,并進行納稅調整。這對企業(yè)的會計人員來說,無疑是一項具有龐大工作量的工程。(二)折舊的會計與稅務處理差異對企業(yè)利潤的影響例如,R公司(一般納稅人)在20X9年,經統計得出利潤總額為700萬元。若因固定資產折舊的會稅處理有所不同,應納稅所得額需調增20萬元。那么20X9年,R公司應納企業(yè)所得稅稅額為180萬元,稅后凈利潤為520萬元。若R公司20X9年的固定資產折舊會稅處理無差異,則R公司應納企業(yè)所得稅稅額為175萬元,稅后凈利潤為525萬元。R公司20X9年因固定資產折舊在處理方法上的不同使得凈利潤有5萬元差額。綜上可知,固定資產折舊的會稅差異對企業(yè)的稅后利潤來說,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五、固定資產折舊會計與稅務處理差異的應對措施(一)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新政實施下會計與稅務處理差異的應對措施企業(yè)的會計人員應及時關注且熟知國務院及稅務機關等頒布的各項與稅務方面息息相關的新政策。若企業(yè)的會計人員熟知了解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的各項政策,就能及時判斷出每類固定資產適用哪項規(guī)定。例如,Q物流有限公司于2019年11月新購入一臺價值4800元的手提電腦,用于對物流登記等經營管理方面。Q公司的會計人員深諳加速折舊上國家發(fā)布的各項政策,知該手提電腦在稅法上可采用一次扣除法進行稅前扣除。所以,Q企業(yè)的會計人員能夠在適用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的登記簿上及早的對手提電腦進行登記。這樣,2019年年末,該會計人員就可以通過查找登記簿等,得悉本公司有哪些固定資產在會計核算上會區(qū)別于稅務的處理,然后根據這些固定資產折舊的會稅差異進行納稅調整,從而大大的減少了年末會計人員的工作量。(二)固定資產折舊其他方面會計與稅務處理差異的應對措施1.企業(yè)的會計人員應及時做好固定資產折舊的會計與稅務處理差異登記企業(yè)的會計人員應具備良好的會計職業(yè)道德與責任心,不應貪圖一時的空閑而不設置固定資產納稅調整臺賬或折舊登記簿來記錄會稅處理的差異。沒有固定資產折舊的會稅差異登記簿或納稅調整臺賬等,企業(yè)的會計人員年末的工作量將會大大的增加;甚至會因為企業(yè)的會計人員離職,導致下任會計人員對該企業(yè)固定資產折舊的會稅差異查證困難。所以,企業(yè)應積極鼓勵會計人員對各類固定資產折舊的會計核算和稅務處理進行差異登記。2.企業(yè)的會計人員應積極參加繼續(xù)教育等,做到全面了解各項會計信息隨著國家各種財政政策的出臺,各種稅收政策也開始源源不斷的在做改進,例如,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新政的應用,對企業(yè)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的計提與應納稅額的繳納都存在著一定的影響。所以,會計人員應多參與會計輔導培訓,擴充自己的專業(yè)知識,使自己能夠實時更新知識儲備,知悉各項固定資產折舊在稅務上是如何規(guī)定的,在會計實操上又是怎樣處理的,掌握二者間的不同之處,并實時關注且了解新頒發(fā)的各項財政政策,相應地完成會計、稅收等方面的繼續(xù)教育,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會計知識與技能,做一個“不拖后腿”、符合社會發(fā)展的會計人才。六、結論如果將企業(yè)視為一個細胞,則固定資產相當于細胞器,沒有了細胞器,細胞則無法進行正常工作、運轉,同理,一個企業(yè)若沒有了固定資產,則其則形同軀殼,不能夠開展生產及運營等活動。從企業(yè)的生產開展和運營開始,各種固定資產的折舊也相繼開始。由上述得,不同的固定資產,其稅法上采用的折舊方法等并不一定與會計核算方面相一致,這就意味著,其會計賬簿上登記的金額不一定與其稅務規(guī)定可以稅前進行扣除的折舊額相一致了,因而,其折舊可以作為成本,列支在企業(yè)利潤中扣除,又或按稅務規(guī)定對不能稅前進行扣除的折舊額進行納稅調整。由此可知,在固定資產折舊層面來說,會計與稅務的不同處理,會對企業(yè)所得稅課稅金額及稅后的利潤額,皆產生一定的影響。因而,研究固定資產折舊會計核算與稅務處理的區(qū)別,是企業(yè)持續(xù)經營、快速發(fā)展的焦點之一。

參考文獻[1]楊文娟.淺析固定資產折舊的會計與稅務處理差異[J].納稅,2019,13(22):5-6+9.[2]趙青宣.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運用的會計和稅務處理[J].納稅,2019,13(26):29.[3]徐秀珍.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新政下稅收與會計處理差異探討[J].中國集體經濟,2019(31):130-131.[4]包若琪.企業(yè)固定資產折舊得會計與稅務處理差異[J].中外企業(yè)家,2019(33):53.[5]董德平.固定資產后續(xù)支出會計與稅務處理差異分析[J].中國商論,2018(17):106-107.[6]唐曉兵.淺析固定資產折舊會計與稅收處理的差異[J].財經界(學術版),2015(09):349.[7]楊倩.關于固定資產折舊對企業(yè)納稅的影響分析[J].中外企業(yè)家,2019(26):45.[8]李偉.企業(yè)固定資產折舊問題研究[J].營銷界,2019(35):271-272.

致謝本文是在羅靜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完成的。論文從選題到完成的整個過程中,得到了羅老師的熱情幫助和精心指導。羅老師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淵博的專業(yè)知識、敏銳的學術眼光、精益求精的精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對我的學習和工作產生極大地促進作用。在論文完成之際,我要感謝羅老師對我畢業(yè)論文的指導與教誨,特向羅老師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謝!本文在寫作過程中參考了大量的文獻資料,主要文獻資料已開列出來,在此向所有的作者表示深深的感謝!

論文的綜合研究法介紹1.什么是綜合研究法所謂綜合研究法就是綜合運用相關學科知識進行研究的方法。姜亮夫說:"最近,我寫《楚辭通故自序》說到了一-些治學方法,我綜合了一切社會科學來寫'屈原賦,頗有游刃自如之樂。綜合研究,不正是現代科學成就的主要方法嗎?社會科學也得綜合研究。"其實我們寫學術論文,哪怕是分析一首詩,往往都需要采用綜合研究的方法。譬如唐人張繼的《楓橋夜泊》,此詩的詩題與詩句均有異文,這就涉及文獻學知識。此詩中的"烏"與"江楓"作何解釋,這就涉及語言學乃至生物學知識。此詩中的"楓橋""寒山寺"等地名,顯然涉及地理學知識。此詩之所以成為寫愁的代表作,顯然與作者生平和時代背景密切相關,這就涉及史學知識。這首詩好在什么地方,要說出個道理來,顯然需要掌握文藝理論知識。[6991所以我們在寫學術論文時,應當自覺地運用綜合研究方法。2.為什么要進行綜合研究傅衣凌說:"我一向以為史學研究是各種知識的總和,章學誠的"六經皆史'論,是有一定道理的。"1700其實哲學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的研究工作,都要涉及各種知識,我們在第四講"怎樣讀書"中"泛讀"一節(jié),已經討論過這個問題,主要因為文學研究不可避免地要同其他學科發(fā)生這樣或那樣的關系。我國向有文史哲不分的傳統。隨著學術研究的深入發(fā)展,以及人類認識能力的局限性,原來的綜合性學問被細分為文學、史學、哲學、語言學等等。如前所說,我們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