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高考語文復習:文言文四種特殊句式詳解_第1頁
2025屆高考語文復習:文言文四種特殊句式詳解_第2頁
2025屆高考語文復習:文言文四種特殊句式詳解_第3頁
2025屆高考語文復習:文言文四種特殊句式詳解_第4頁
2025屆高考語文復習:文言文四種特殊句式詳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2025屆高考語文復習:文言文四種特殊句式詳解在文言文學習中,文言句式是重點也是難點,尤其在中高考中,文言文句式是必考項,本篇內容將對文言文四種特殊句式細致梳理講解歸納。文言文句式,也叫特殊句式,在中學階段,包括初中和高中,主要分:省略句、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前三種句式相對簡單,后一種倒裝句比較難,這一系列就從簡到難做一個分析講解。判斷句一、以“者”“也”為標志的判斷句主語后面用代詞“者”復指主語,謂語后面用語氣詞“也”加強判斷語氣。有以下四種形式:1.“……者,……”表示判斷例一:天下者,高祖天下?!段浩湮浒埠盍袀鳌贩g:天下是高祖的天下。例二: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痘搓幒盍袀鳌贩g:達到象韓信這樣的,就是天下無雙的國士了。例三: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缎∈队洝贩g:同游的人,有……(略)例四: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队伟U山記》翻譯:這四個人,分別是……(略)2.“……,……也”表示判斷例一:夫戰(zhàn),勇氣也?!恫軇フ搼?zhàn)》翻譯:作戰(zhàn),靠的是氣勢。例二: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廉頗藺相如列傳》翻譯:和氏璧,是天下公認的寶物。例三:我,子瑜友也?!冻啾谥畱?zhàn)》翻譯:我是子瑜(諸葛瑾)的朋友。例四:周公,弟也,管叔,兄也?!睹献印す珜O丑下》翻譯:周公(姬旦、周公旦)是弟弟,管叔(姬鮮)是哥哥。3.“……者,……也”表示判斷例一:陳勝者,陽城人也?!蛾惿媸兰摇贩g:陳勝是陽城人。例二: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稁熣f》翻譯:老師,就是傳授道理、教授學業(yè)、解釋疑難問題的人。例三: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读H藺相如列傳》翻譯:廉頗是趙國優(yōu)秀的將領。例四: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读H藺相如列傳》翻譯: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對趙國用兵,就是因為有我們兩人在呀。4.“……,……者也”表示判斷例一: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愛蓮說》翻譯: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例二: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多u忌諷齊王納諫》翻譯: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最美的男子。例三:晏嬰,齊之習辭者也?!蛾套邮钩贩g:晏嬰,是齊國善于辭令的人。二、用動詞“為”或“是”表示判斷1.“為”表示判斷例一: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而欓T宴》翻譯:現在別人是切肉的刀和砧板,而我們是魚和肉。2.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后患?!冻啾谥畱?zhàn)》翻譯:馬超和韓遂這兩位將領仍然在函谷關以西的地方,?他們是曹操的后患。3.此為何若人?——《公輸》翻譯:這是一個什么樣的人?2.“是”表示判斷例一: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短一ㄔ从洝贩g:問漁人現在是什么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兩朝了。例二:而欲投吳巨,巨是凡人?!冻啾谥畱?zhàn)》翻譯:(但是您)卻打算投奔吳巨,吳巨是個平庸的人。例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赌咎m詩》例四: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琵琶行》例五: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顿u炭翁》三、用副詞表示肯定判斷

重點包括用“即、乃、則、本、誠、素”等副詞表示肯定判斷例一:梁父即楚將項燕?!俄椨鸨炯o》翻譯:項梁的父親是楚國的將領項燕。例二:吾乃常山趙子龍。——《三國演義》翻譯:我是常山趙子龍。例三: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冻啾谥畱?zhàn)》翻譯:如果事情不能成功,這是天意啊。例四:當立者乃公子扶蘇?!蛾惿媸兰摇贩g:應該立為國君的是太子扶蘇。例五: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翻譯: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例六:此則寡人之罪也。——《勾踐滅吳》翻譯:這是我的罪過。例七: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出師表》翻譯:我本來是平民百姓,在南陽務農親耕。例八:問其人,本長安倡女?!杜眯小贩g:向那人詢問,才知道她本來是長安的歌女。例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冻鰩煴怼贩g:這確實是危急存亡的時刻啊。例十:且相如素賤人?!读H藺相如列傳》翻譯:況且藺相如本來就出身卑賤。四、用“非”表示否定判斷例一: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秋水》翻譯: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樂?例二: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睹献印す珜O丑下》翻譯:城墻并不是不高,護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裝備不是不精良,糧食不是不多。例三: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读鶉摗贩g:六國滅亡,并非因為武器不鋒利,也并非因為作戰(zhàn)不得法,而是因為用土地賄賂?秦國。例四:此物故非西產。——《促織》翻譯:這東西本來不是陜西出產的。五、無標志判斷句例一:劉備天下梟雄?!冻啾谥畱?zhàn)》例二:荀卿,趙人?!妒酚洝っ献榆髑淞袀鳌防恨r,天下之本。——《史記·孝文本紀》翻譯:略省略句

一、主語省略

主語即動作發(fā)起者,在文言文中,省略主語的情況比較常見,主要包括承前省略、蒙后省略、自述省略和對話省略。1.承前省略一是動作主體前后一致,前面的一個主語可以涵蓋后面的主語,所以后面的省略;二是后句主語已在前句最后出現,為了承接順暢,后面的主語省略。原句: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為趙將,(廉頗)伐齊,大破之。(《廉頗藺相如列傳》)翻譯:廉頗為趙國將軍,(廉頗/他)率領趙軍征討齊國,大敗齊軍。原句: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御之者。(柳宗元《捕蛇者說》)加上省略的主語:永州之野產異蛇,(蛇)黑質而白章;(蛇)觸草木,(草木)盡死;(蛇)以嚙人,(人)無御之者。(柳宗元《捕蛇者說》)翻譯:永州的野外出產一種奇異的蛇,(蛇/它)有著黑色的質地白色的花紋,(如果這種蛇)碰到草木,(草木)就會全都干枯而死;(如果蛇)咬了人,(人們)沒有能夠抵擋蛇毒的辦法。2.蒙后省略原先應該有兩個主語,后面一個主語出現了,那么前面一個主語就省略了。原句:沛公謂張良曰:“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度我至軍中,公乃入?!保ㄋ抉R遷《鴻門宴》)加上省略的主語:沛公謂張良曰:“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公)度我至軍中,公乃入。”(司馬遷《鴻門宴》)翻譯:劉邦對張良說:“從這條路到我們軍營,不過二十里罷了,(你)估計我回到軍營里了,你再進去?!?.自述省略一般出現在第一人稱文章中。原句:愛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絕者家焉。(柳宗元《愚溪詩自序》)加上省略的主語:(予)愛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絕者家焉。(柳宗元《愚溪詩自序》)

翻譯:(我)喜愛這條溪水,沿著它走了二三里,發(fā)現一個風景絕佳的地方,就在這里安家。4.對話省略一般出現在對話體文章中。原句: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曰:“不若與人?!奔由鲜÷缘闹髡Z:(孟子)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王)曰:“不若與人?!狈g:(孟子)說:“獨自一個人聽音樂的樂趣,和與別人一起聽音樂的樂趣,哪一種更快樂些?”(齊宣王)回答:“不如與他人一起聽音樂更快樂?!倍?、謂語省略

在省略句中,謂語可以理解成“做什么”。主要包括承前省略和蒙后省略。1.承上文謂語省略原句: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鴻門宴》)加上省略的謂語: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為樂)。(《鴻門宴》)翻譯:軍中沒有什么可以娛樂的,請允許我用舞劍(助興)。原句: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加上省略的謂語: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翻譯:選擇他們好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原句: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曹劌論戰(zhàn)》)加上省略的謂語: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劌論戰(zhàn)》)翻譯:作戰(zhàn),靠的是士氣。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士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開始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耗盡了2.蒙下文謂語省略原句: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堅追之。(《列子·歧路亡羊》)加上省略的謂語: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追之),又請楊子之堅追之。(《列子·歧路亡羊》)翻譯:楊子的鄰居跑丟了一只羊,一邊率領他的家人(追尋羊),一邊來請楊子的仆人追尋羊。三、賓語省略

在賓語省略句中,一般來說省略的都是“之”類型的代詞。1.省略動作后的賓語原句: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鴻門宴》)加上省略的賓語: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之)以事。(《鴻門宴》)翻譯:項伯就連夜騎馬跑到劉邦的軍營,私下會見張良,把事情詳細地告訴了(他)。注意:這是一句倒裝句,根據翻譯的結構應該是——詳細地告訴了(他)這件事。原句: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廉頗藺相如列傳》加上省略的賓語:以相如功大,拜(相如)為上卿。(《廉頗藺相如列傳》翻譯:因為藺相如功勞大,任命(他)做上卿。2.省略介詞后的賓語原句:成視,龐然修偉,自增慚怍,不敢與較。(《促織》)加上省略的賓語:成視,龐然修偉,自增慚怍,不敢與(之)較。(《促織》)翻譯:成名一看對方的那只蟋蟀,又長又大,自己越發(fā)慚愧,不敢跟(對方的)較量。原句: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廉頗藺相如列傳》)加上省略的賓語: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歸趙。(《廉頗藺相如列傳》)翻譯:不如趁機好好款待他,讓(他)回到趙國。原句: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過秦論》)加上省略的賓語:南取百越之地,以(之)為桂林、象郡(《過秦論》)翻譯:秦始皇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百越之地)劃為桂林郡和象郡。原句:為金人十二。(《過秦論》)加上省略的賓語:為(之)金人十二。(《過秦論》)翻譯:用它鑄造成十二個銅人。四、介詞省略

介詞省略主要出現在句中有介賓短語的時候,當句中的介賓短語作為補語(一般在句后),短語中的介詞會被省略。介詞的省略可以重點關注“于”“以”兩個詞。1.省略介詞“于”原句: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司馬遷《鴻門宴》)加上省略的介詞: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zhàn)(于)河北,臣戰(zhàn)(于)河南。(司馬遷《鴻門宴》)翻譯:我和將軍合力攻打秦國,將軍您(在)黃河以北作戰(zhàn),我(在)黃河以南作戰(zhàn)。原句:遂與秦王會澠池。(《廉頗藺相如列傳》)加上省略的介詞:遂與秦王會(于)澠池。(《廉頗藺相如列傳》)翻譯:于是就和秦王(在)澠池相會。原句:威振四海。(《過秦論》)加上省略的介詞:威振(于)四海。(《過秦論》)翻譯:威勢震懾(在)四海。原句: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赤壁之戰(zhàn)》)加上省略的介詞:荊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勢耳。(《赤壁之戰(zhàn)》)翻譯:荊州依附曹操的百姓,只是(被)兵勢所逼罷了。2.省略介詞“以”原句:試與他蟲斗,蟲盡靡;又試之雞,果如成言。(《促織》)加上省略的介詞:試與他蟲斗,蟲盡靡;又試之(以)雞,果如成言。(《促織》)翻譯:著讓它與其他蟋蟀爭斗,結果那些蟋蟀都失敗了;又(用)雞來同它搏斗,果真像成名說的那樣。原句: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戰(zhàn)國策.千金市馬》)加上省略的介詞:死馬且買之(以)五百金,況生馬乎?(《戰(zhàn)國策.千金市馬》)翻譯:即使是一匹死馬,?尚且愿意(花費)五百金去買,?更何況是一匹活馬呢?五、分句省略原句: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王安石《游褒禪山記》)加上省略的分句: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王安石《游褒禪山記》)翻譯:可是,力量足以達到目的(而未能達到),在別人看來是可以譏笑的,在自己來說也是有所悔恨的。原句: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荀子《勸學》)加上省略的分句: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亦可至遠),功在不舍(荀子《勸學》)翻譯:千里馬跨躍一下,也不會超過十步的路程;劣馬雖然走得慢,連走十天(也可以到達很遠的地方),這是由于它能持之以恒。被動句一、用“于”來表示被動關系例一:舜發(fā)于畎畝之中?!睹献印じ孀酉隆贩g:舜從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例二:不能容于遠近?!段迦四贡洝贩g:不能被遠近各地所容納。例三: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读H藺相如列傳》翻譯:趙國強,燕國弱,而您被趙王寵幸。例四:故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肚袀鳌贩g:所以在內被鄭袖所迷惑,在外被張儀所欺騙。二、用“見”或“見…于…”來表示被動關系例一: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廉頗藺相如列傳》翻譯:秦國的城池恐怕不可能得到,我們白白地被欺騙。例二: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肚袀鳌贩g:眾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例三: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读H藺相如列傳》翻譯:我實在是害怕被大王(秦王)欺騙而對不起趙王。三、用“為”“為所”“為…所”來表示被動例一: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蛾惿媸兰摇贩g:吳廣向來愛護士兵,士兵大多愿意被他差遣。例二: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屈原列傳》翻譯:自己被扣留死在秦國,被天下人恥笑。例三: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冻啾谥畱?zhàn)》翻譯:現在不趕快前往,恐怕被曹操搶在前頭。例四: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翻譯:否則,你們都將被他俘虜。例五: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稘M井游記》翻譯:山巒被晴天融化的積雪洗過,美好的樣子,好像被擦過一樣。四、用“被”來表示被動關系例一: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原列傳》翻譯:誠信而被懷疑,盡忠卻被誹謗,能沒有怨憤嗎?例二: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段迦四贡洝贩g:我還記得周公被逮捕,是在丁卯年三月十五日。例三: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杜眯小贩g:每曲彈罷都令藝術大師們嘆服,每次化完妝都被同行歌妓們嫉妒。五、無標志的被動句(意念被動)例一:帝感其誠?!队薰粕健贩g: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例二: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肚袀鳌贩g:軍隊被挫敗,土地被削減,失去了六個郡。例三:洎牧以讒誅?!读鶉摗贩g:等到李牧因為讒言被殺害。例四:戍卒叫,函谷舉?!栋⒎繉m賦》翻譯:戍卒大呼而起,函谷關被攻下。倒裝句一、主謂倒裝句主謂倒裝句是一種特殊的句式,其中謂語(動詞)被置于主語之前,以強調謂語的意義。主謂倒裝句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強調謂語,增強語氣,或者在某些情況下,是為了適應特定的語法結構或表達習慣。1、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分析:“甚矣”表示“太、十分”的意思,“汝之不惠”這個短語整體上作為一個主語,正常語序應該是“汝之不惠甚矣”,其中“汝之不惠”是主語,“甚矣”是謂語。翻譯:“你太不聰明了!”2、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竊符救趙》)分析:“安在”表示“在哪里”的意思,“公子能急人之困”整體上作為主語,正常語序應該是“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同時,“安”是賓語,表示“哪里”,正常語序應該是“在安”,所以“安在”兩字又是一個賓語前置的用法。譯文:“公子能為別人困難而急的地方在哪里呢?”3、賢哉回也!(《論語七則》)

分析:“賢哉”表示“多么有賢德啊”的意思,“回”是主語,正常語序應該是“回也賢哉”。翻譯:“顏回很賢德啊!”4、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ā洱R桓晉文之事》)分析:“宜乎”表示“應該的”的意思,“百姓之謂我愛”是主語,正常語序應該是“百姓之謂我愛宜乎也”譯文:“百姓認為我舍不得是應該的啊!”二、賓語前置句賓語,又稱受詞,指一個動作(動詞)的接受者。賓語前置可以理解為:前面的詞受后面的詞支配。現代漢語里句子的主干是主謂賓,賓語應放在謂語后面,但是在文言中賓語卻可以放于謂語動詞之前。

賓語前置的判斷一般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分析。一、否定句中的賓語前置情況一:否定句中,動詞的賓語如果是代詞,這個代詞賓語一般要放在動詞的前面(舉例:時不我待→時不待我,這是否定詞/句,賓語“我”是第一人稱代詞,放在動詞“待”前面),這是古漢語特有的用法。情況二:動詞前面有“不”“未”“弗”“無”等否定副詞的否定句。在這種否定句里,動詞的賓語如果是代詞,一般放在動詞的前面。(舉例: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鐘山記》),這句話是否定句,動詞“欺”前面有否定詞“不”和代詞(賓語)“余”,也就是說,這兩個詞都放在動詞“欺”前面,其正確的翻譯語序是→“古之人不欺余也”(古人沒欺騙我啊。)(舉例:忌不自信。(《鄒忌諷齊王納諫》),這句話也是否定句,動詞“信”前面有否定詞“不”和代詞(賓語)“自”,這兩個詞都放在動詞“信”前面,其正確的翻譯語序是→“忌不信自”(鄒忌不相信自己。)情況三:以否定性無定代詞作主語的否定句。在這類否定句中,動詞的賓語如果是代詞一般也要放在動詞的前面。(舉例:三歲貫汝,莫我肯顧。(《碩鼠》)這是否定句。它的主語是“莫”,“莫”是否定性無定代詞,可譯為“沒有人”。賓語“我”也是代詞放在動詞“顧”的前面,正確句序是“莫肯顧我”(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卻對我不照顧。)注意要點:關于“否定性無定代詞”,我在這里簡單介紹。否定性無定代詞是指那些在句子中表示某人、某事不存在的代詞,但并不具體指明是誰或是什么。在句子中通常作為主語,其意義可以根據上下文的不同而有所變化,例如指稱人時表示“沒有誰”,指稱事物時表示“沒有什么”等。如上句“莫我肯顧”中的“莫”,單獨翻譯是“沒有人/沒有誰”,而放到整個句子中,根據上下文的翻譯,翻譯成“你”。二、疑問句疑問代詞賓語前置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放在動詞謂語前。在古代漢語里,使用頻率大的疑問代詞是“何”字,其他的還有“誰、孰、惡、安、焉、胡、奚、曷”等,它們作賓語時,也放在動詞謂語前面。(舉例:良問曰:“大王來何操?”(《鴻門宴》)這是疑問句?!昂巍笔且蓡柎~,它充當動詞“操”(攜帶)的賓語,前置到“操”的前面。正確語序是“大王來操何?”(“大王來的時候帶了什么?”)(舉例:沛公安在?(《鴻門宴》)這是疑問句,“安”譯作“哪里”,是疑問代詞,它是動詞“在”的賓語,前置到“在“的前面。正確語序是是“沛公在安?”(沛公在哪里?)三、“之”“是”作標志的賓語前置在常見的成語中,會出現這種賓語前置的情況,如:唯才是舉→唯舉才,在這里“是”沒意義,僅作為賓語(才)前置的標志。同類的還有:惟命是從、唯利是圖、唯你是問、唯才是舉、馬首是瞻、唯力是視等。情況一:用“之”把賓語提到動詞前,以加重語氣。(舉例: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韓愈《師說》)句中的“句讀”,“惑”都是要強調的賓語,動詞是“知”、“解”?!熬渥x”、“惑”前置到動詞前面“之”是標志。正確語序是“不知句讀,不解惑”(不知句子如何停頓,向老師請教,有的疑惑卻不向老師學習。)情況二:用“是”把賓語提到動詞前,以加重語氣。(舉例: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憂,惠之至也。(《左傳僖公十五年》)句中“亡”,“群臣”分別是“恤”,“憂”的賓語,“是”“之”都是賓語前置的標志。正確的語序是:君不恤亡,而憂群臣,惠之至也。譯文:“君王不憂慮自己流亡在外,卻擔心臣子們,真是仁惠到極點。”)(舉例: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無乃,固定搭配,一種推測語氣“恐怕……吧”。句中“爾”作“過”的賓語,借“是”把賓語前置,以示強調,即“過爾”,“過”在這里是“指責,責備”的意思。譯文:“恐怕得責備你們吧?”四、介詞賓語提前文言文中,常見的介詞有“于、以、為、與、從、自、向”等,它們往往與后面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結合,組成介詞結構。這些在介詞后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叫介詞賓語。正常語序下,介詞賓語一般放在介詞之后,在文言文中,常放在介詞之前。如“用嚴格的法律要求自己”可以表述成“以嚴律己”,這是介詞結構,在文言文中,寫成“嚴以律己”,同樣的,“寬以待人”也是這個道理。情況一:疑問代詞作賓語,一般放在介詞之前。(舉例:王問:“何以知之?”《廉頗藺相如列傳》,“何”是疑問代詞,放在介詞“以”之前,正常語序是“以何知之”,譯文為:趙王問:“你是怎么知道他可以出使的?”)(舉例:微斯人,吾誰與歸?范仲淹《岳陽樓記》,“誰”是疑問代詞,放在介詞“與”之前,正常語序是“吾與誰歸?”譯文為:如果沒有這種人,我與誰一道歸去呢?)情況二:介詞賓語不是疑問代詞,但是為了強調它,也放在介詞的前面,這種情況最常見的是“以”的賓語前置。(舉例: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蘇軾《石鐘山記》)“以”是介詞“因此”“是”是賓語,“是”提到“以”的前面。正常語序是:余以是記之,譯文為:我因此將此事記錄下來。)情況三:介詞賓語是方位詞,也放在介詞的前面。(舉例,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而欓T宴》?!皷|”“南”“北”“西”都是方位詞,都充當介詞“向”的賓語,放在前面,以示強調。翻譯成現代漢語應是“向東”“向南”“向北”“向西”。)情況四:“自”字解釋為“自己”時,也常常放在動詞謂語前(舉例:現代漢語的“自制、自殺、自刎、自救、自信、自焚、自律”等詞語,可以說都是古代漢語結構遺留在現代漢語里的合成詞。又如前文所提《鄒忌諷齊王納諫》:“忌不自信?!敝小白孕拧睉斫鉃椤靶抛浴?。)

三、定語后置句定語是用來修飾、限定、說明名詞或代詞的品質與特征的。主要由形容詞、名詞、代詞、數詞、介詞短語、動詞不定式(短語)、分詞、定語從句等相當于形容詞的詞、短語或句子來充當。漢語中常用“……的”表示,現代漢語定語多前置,但是文言文中有時為了突出中心詞,或者是出于強調定語,使語氣流暢等等目的,有時就將定語放在了中心詞后面。

在文言文中,定語后置一般有四種情況。一、中心詞+后置定語+者(“者”是標志)1.人馬燒溺死者甚眾?!冻啾谥畱?zhàn)》中心詞是‘人馬’,‘燒溺死’是限制修飾‘人馬’的定語。正常語序:燒溺死者人馬甚眾。燒:燒死。溺:溺死。人馬:人和馬。甚眾:很多。翻譯:(曹軍)被燒死和溺死的人和馬很多。2.今戰(zhàn)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

《赤壁之戰(zhàn)》中心詞是‘戰(zhàn)士’,‘還’是限制修飾‘戰(zhàn)士’的定語。正常語序:今還者戰(zhàn)士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今:現在。還:歸隊的。翻譯:現在歸隊的士兵加上關羽率領的精銳水兵還有一萬人。3.客有吹洞簫者?!独顟{箜篌引》中心詞是‘客’,‘吹洞簫’是限制修飾‘客’的定語。正常語序:有吹洞簫者客。翻譯:有吹洞簫的客人。4.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荊軻刺秦王》中心詞是‘賓客’,‘知其事’是限制修飾‘賓客’的定語。正常語序:太子及知其事者賓客,皆白衣冠以送之。及:和。知:知道。白衣冠:穿白衣,戴白帽。以:順接,來。送:送行。之:荊軻。翻譯:太子和那些知情的賓客,都穿著白衣,戴著白帽給他送行。注:荊軻是‘死士’,送他的人穿白衣冠,是在‘出殯’,一種尊重。5.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蹲砦掏び洝分行脑~是‘亭’,‘翼然臨于泉上’是限制修飾‘亭’的定語。正常語序:有翼然臨于泉上者亭,醉翁亭也。翼然:像鳥展開翅膀一樣。臨:靠近。于:在。翻譯:有一座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靠近在泉水旁的,就是醉翁亭。6.荊州之民附操者?!冻啾谥畱?zhàn)》中心詞是‘荊州之民’,‘附操’是限制修飾‘荊州之民’的定語。正常語序:附操者荊州之民。附:歸附。操:曹操。歸附曹操的荊州百姓。二、中心詞+之+后置定語(“之”是標志)1.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秳駥W》中心詞是‘爪牙’和‘筋骨’,‘利’是限制修飾‘爪牙’的定語,‘強’是限制修飾‘筋骨’的定語。正常語序:蚓無利之爪牙,強之筋骨。利:鋒利的。強:強健的。翻譯:蚯蚓沒有鋒利的爪子和牙齒,沒有強健的筋骨。2.仰視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短m亭集序》中心詞是‘宇宙’和‘品類’,‘大’是限制修飾‘宇宙’的定語,‘盛’是限制修飾‘品類’的定語。正常語序:仰視大之宇宙,俯察盛之品類。大:浩大的。盛:眾多的。翻譯:仰首觀覽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觀察大地上眾多的萬物。3.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对狸枠怯洝分行脑~是‘廟堂’和‘江湖’,‘高’是限制修飾‘廟堂’的定語,‘遠’是限制修飾‘江湖’的定語。正常語序:居高之廟堂則憂其民,處遠之江湖則憂其君。居:處在。處:處在。高:高高的。遠:遠遠的。翻譯:在高高的朝廷上做官時,就為百姓擔憂;處在僻遠的江湖中間時,就為國君憂慮。4.茍以天下之大?!读鶉摗分行脑~是‘天下’,‘大’是限制修飾‘天下’的定語。正常語序:茍以大之天下。茍:如果。以:憑借。大:強大的。翻譯:如果憑著強大的天下(大國)。三、中心詞+之(而)+后置定語+者1.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恶R說》中心詞是‘馬’,‘千里’是限制修飾‘馬’的定語。正常語序:千里之馬,一食盡粟一石。千里:(日行)千里的。一食:一頓。盡:吃完。粟:糧食的泛稱。石: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翻譯:(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能吃完一石糧食。2.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妒娚接洝分行脑~是‘石’,‘鏗然有聲’是限制修飾‘石’的定語。正常語序:鏗然有聲之石,所在皆是也。鏗然:敲擊金石后發(fā)出的響亮聲音。是:這樣。翻譯:敲擊后能發(fā)出聲響的石頭,到處都這樣。3.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睹献印ち夯萃跸隆分行脑~‘窮民’,‘無告’是限制修飾‘窮民’的定語。正常語序:此四者,天下之無告之窮民。告:同‘靠’,依靠。翻譯:這四種人,是天下無依無靠,走投無路的老百姓。四、中心詞+數量定語(后置定語)1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余,卒數萬人?!蛾惿媸兰摇分行脑~是‘車’,‘騎’,‘卒’;‘六七百乘’是限制修飾‘車’的定語;‘千余’是限制修飾‘騎’的定語;‘數萬人’是限制修飾‘卒’的定語。正常語序:比至陳,六七百乘車,千余騎,數萬人卒。比:等。至:到達。乘:輛,車的單位。騎:騎兵。卒:士兵(步兵)。翻譯:等到了陳這個地方,有六七百輛車,一千多名騎兵,數萬名士兵。2.嘗遺余核舟一?!逗酥塾洝分行脑~‘核舟’,‘一’是限制修飾‘核舟’的定語。正常語序:嘗遺余一核舟。嘗:曾經。遺:贈送。余:我。核舟:核桃雕刻的小船。他曾經贈給我一個用桃核雕刻的小船。3.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蹲髠?崤之戰(zhàn)》中心詞‘?!窍拗菩揎棥!亩ㄕZ。正常語序:先以乘韋,十二牛犒師。乘:四。古代一乘車是由四匹馬拉著,所以乘有四的意思。韋:熟獸皮革。翻譯:先送秦軍四張熟牛皮作引禮,再送十二頭牛犒勞軍隊。4.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而欓T宴》中心詞‘白璧’,‘玉斗’,第一個‘一雙’是限制修飾‘白璧’的定語;第二個‘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