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職業(yè)資格主觀題試卷(物權法)模擬試卷1(共100題)_第1頁
法律職業(yè)資格主觀題試卷(物權法)模擬試卷1(共100題)_第2頁
法律職業(yè)資格主觀題試卷(物權法)模擬試卷1(共100題)_第3頁
法律職業(yè)資格主觀題試卷(物權法)模擬試卷1(共100題)_第4頁
法律職業(yè)資格主觀題試卷(物權法)模擬試卷1(共100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法律職業(yè)資格主觀題試卷(物權法)模擬試卷1(共4套)(共100題)法律職業(yè)資格主觀題試卷(物權法)模擬試卷第1套一、分析題(本題共6題,每題1.0分,共6分。)王某與林某為鄰居。王某全家遷往外地,因不知以后是否回來,遂將其四間房屋借給林某使用,并托林某妥為管理。林某自王某離去后,即使用該房屋。林某因兒子結婚需要住房,即將王某的房子整修了一下,并在王某房屋占用的院內新蓋廂房三間,共花費1500元左右。之后王某因年齡已大,即回老家居住,讓林某騰還房屋。于是,林某將王某的原四間房屋還給林某,自己仍住在三間廂房。王某讓林某歸還廂房,林某稱廂房是自己建的,應歸其所有,如王某愿意要可以賣給王某。而王某則認為,廂房雖然是林某蓋的,但在自己院內,故應歸自己所有。何況林某住在自己院內多年也未付過房租,而對房屋的修繕費用他已還給林某。雙方爭執(zhí)不下,王某就訴至法院,請求法院判令林某搬出廂房,歸還給他。試問:1、試分析本案主要涉及的法律問題。標準答案:本案爭議的焦點就在于添附物的所有權歸屬問題。所謂添附,是指不同所有人的物結合在一起而形成不可分離的物或具有新物性質的物。由于因添附形成的財產要恢復原狀在事實上不可能或者在經濟上不合理,因而需要立法確定添附物的歸屬,以期定分止爭。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2、試運用民法原理對該問題進行分析。標準答案:添附是動產所有權取得的一項重要方式,是羅馬法以來所公認的原則。其立法理由在于:兩個以上的物結合為一體,若要使之分離,必然要毀損或減少物的價值,支付不必要的費用,更何況在添附的情況下,要想恢復原狀往往已經不可能,因此,從增進財富、充分發(fā)揮物的效用的原則出發(fā),須承認添附可以取得所有權。我國司法實踐也將添附作為取得所有權的一種方法。依據民法理論,添附一般包括附合、混合和加工三種。添附的主要特點是:第一,不同所有人的物結合在一起而成為不可分離的物。第二,添附必須是數(shù)個物的結合而形成了單獨的所有權。第三,添附的主要法律效果是一方取得了他人的所有權,或者一方取得添附后的新的物的所有權。在添附物的所有權歸屬上,《民法典》第322條作了如下規(guī)定:“因加工、附合、混合而產生的物的歸屬,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依照法律規(guī)定;法律沒有規(guī)定的,按照充分發(fā)揮物的效用以及保護無過錯當事人的原則確定。因一方當事人的過錯或者確定物的歸屬造成另一方當事人損害的,應當給予賠償或者補償?!比绻麤]有約定而又可以拆除的就進行拆除,經濟上不一定合理。所以,在添附的情況下,應考慮的是,如果添附物不容易拆開或拆開在經濟上不合理,就應保持其結合狀態(tài),而不應強行拆除。添附的結果是,一方所有權有所擴大,而另一方所有權喪失。在當事人方面看,對于喪失所有權的一方,必須加以救濟,才能公平。因此,從公平的原則出發(fā),因添附而受到損失的一方當事人得要求獲得利益的一方返還其所得的利益。從本案來看,林某是在王某的宅基地范圍內建造房屋的,宅基地的使用權和房屋的所有權是一致的,只能為一人所有,因而林某是不能取得房屋的所有權的。所以,在這種于他人宅基地上建筑房屋的情況下,廂房應當由王某取得所有權。然而,在添附中,取得所有權的一方并沒有取得利益的根據,其對因此而造成的他人的損失應當于所得利益范圍內返還。所以,王某應當向林某返還其所得的不當利益。返還范圍為林某建房的費用及相關的勞務報酬。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張三與李四是同村相鄰的鄰居關系,張三居西,李四居東。該村幾戶村民協(xié)商在村內一街道上建造房屋,王五首先從街道最東頭開始建造5間瓦房,然后由張三在其西邊建造房屋,其他村民按順序向西建造。按本村建房的習慣,最東頭一家擁有東山墻和西山墻,其他住戶均是有西山墻無東山墻。由于建造煙囪等取暖做飯設備需要依附山墻,而張三的鄰居已經要求在張三家的西山墻建煙囪,因此在建房過程中,張三與王五商量在王五的西山墻內建造一煙道由張三使用,王五表示同意,由張三出資在山墻上建了煙囪等。煙囪建成后一直由張三使用。王五剛建成房屋就將該房屋以2萬元的價格賣給了在外打工的李四,雙方簽訂了買賣房屋的契約,房屋并未過戶,王五和李四均未使用該房。幾年后,李四準備不再出去打工,遂修繕房屋。因為該地天氣寒冷,村民每家每戶都有建造煙囪的習慣,李四遂在西間房屋建造了一鋪火炕,也要使用該煙囪,故要求張三停止使用該煙囪。張三家人多勢眾,不僅予以拒絕,還砍壞了李四家長過雙方院墻的棗樹,雙方因此釀成糾紛。李四無奈,又在東山墻建了新的煙囪使用,但心里一直憤憤不平,咽不下這口氣。隨后,李四以該煙囪歸其所有為由訴到法院,要求張三停止使用該煙囪。審理中,張三辯稱該煙囪應歸其所有,其應該擁有使用的權利,并向法庭提供了多名鄰居的證言以及自己一直在使用煙囪的證據。李四則提供了房屋和東、西山墻為自己所有的房產證明,房產證明上的所有人仍標注為王五。試根據民法理論和相關法律分析:3、煙囪應歸誰所有?由誰使用?標準答案:煙囪應歸王五所有,由張三使用。根據物權的公示原則和相關法律的規(guī)定,不動產的所有權的移轉是要式行為,必須經過登記才能移轉。因此本案中,雖然王五和李四訂立了房屋買賣契約,但是由于沒有辦理過戶登記,所以房屋的所有權仍歸屬于王五,而煙囪屬于房屋的附屬物,東、西山墻以及煙囪也屬于王五。王五與張三有約定,建造煙囪讓張三使用。這是所有人對自己財產的合法處分,且不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是有效的,而且此約定也一直沒有終止,因此該煙囪應當由張三使用。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4、設若房屋已經辦理了過戶登記,張三能否要求使用西山墻的煙囪?其法律依據是什么?標準答案:能。本案涉及相鄰關系的處理問題。相鄰關系,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毗鄰的不動產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不動產的所有權或使用權時,因相鄰各方應當給予便利和接受限制而發(fā)生的權利義務關系。簡單地講,即不動產的相鄰各方因行使所有權或使用權而發(fā)生的權利義務關系。相鄰關系的設立旨在維護正常的生產和生活,對相鄰的另一方提出的是提供便利的最低要求。本案中張三和李四是相互毗鄰的鄰居,如果房屋已經辦理了過戶登記,那么房屋和東、西山墻以及煙囪的所有權應當歸屬于李四。根據案情,當?shù)靥鞖夂?,建造煙囪取暖是當?shù)卮迕竦牧晳T,也就是說,建造煙囪取暖使用是基本的生活需要,李四已經在東邊的山墻上建了一個煙囪使用,而張三使用西山墻上的煙囪并不會給李四的權利造成損害,符合相鄰關系的要件。因此,應當允許張三使用西山墻的煙囪。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5、張三應承擔什么樣的責任?標準答案:張三應當賠償砍樹給李四造成的損失。張三砍壞李四棗樹的行為損害了李四的合法權益,根據《民法典》第1165條的規(guī)定,應當賠償相應的損失。張三在使用煙囪的過程中,應當注意合理的限度,給李四造成損失的,應當進行賠償。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6、甲、乙二人系夫妻,均在A市做生意,2人共同擁有住房1幢、店面3間。二人婚后感情不和,經常鬧離婚。因生意不佳,二人將店面租給丙使用,約定租期3年,每年租金10萬元。一日,二人因瑣事產生爭執(zhí),甲一氣之下前往外地做生意去了。租房合同到期后,丙找到乙,希望能夠續(xù)簽合同。乙考慮到自己夫妻感情不和,遲早要離婚,遂表示可以,并建議丙也可買下此房,丙詢問是否需要經過甲的同意,乙謊稱甲早有出賣房屋的意思。于是,二人簽訂了房屋買賣合同,丙當即支付房款,雙方辦理了房屋過戶手續(xù)。甲回到A市后,向丙討還房屋,這時才得知乙已經將房屋賣給了丙。乙為了獨吞房款,趁甲出門不辭而別。試分析下列問題:乙的行為性質如何?并試分析買賣前后房屋所有權的歸屬關系。乙對甲是否應承擔責任?標準答案:房屋是夫妻共有財產,甲、乙對房屋是夫妻共同共有關系。在我國的實際生活中,共同共有一般包括夫妻共有財產、家庭共有財產、繼承共有財產三種形式。本案涉及夫妻共有財產這種形式。我國《民法典》第300條規(guī)定:“共有人按照約定管理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各共有人都有管理的權利和義務?!绷硗?,《民法典》第301條規(guī)定:“處分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以及對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作重大修繕、變更性質或者用途的,應當經占份額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或全體共同共有人同意,但是共有人之間另有約定的除外?!币虼耍餐灿腥嗽趯ν饣顒又?,應當作為一個整體參加民事活動,對共有物的處分應當經過全體共有人的一致同意,處分行為才能夠對外發(fā)生效力,如果部分共有人擅自處分共有財產,而沒有征得其他共有人的同意,處分行為應當認定為無效。但是,夫妻共有財產和其他共有形式是存在一定區(qū)別的?!睹穹ǖ洹返?062條規(guī)定:夫妻對共同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第28條第1款規(guī)定:“一方未經另一方同意出售夫妻共同所有的房屋,第三人善意購買、支付合理對價并已辦理不動產登記,另一方主張追回該房屋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痹诒景钢校住⒁译m感情不和,但是在法律上依然具有婚姻關系,甲、乙對其共有的財產都有平等的處分權。在乙出賣房屋的時候,其謊稱甲已經同意的行為雖然并不道德,但是作為第三人的丙是沒有理由懷疑的,況且丙善意地給付了房款,也進行了房屋的過戶登記。房屋的所有權應當歸屬于丙。因此,在房屋過戶登記之前,房屋的所有權歸甲、乙共有,過戶之后歸丙所有。我國《民法典》第1092條規(guī)定:“夫妻一方隱藏、轉移、變賣、毀損、揮霍夫妻共同財產,或者偽造夫妻共同債務企圖侵占另一方財產的,在離婚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對該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離婚后,另一方發(fā)現(xiàn)有上述行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財產?!蓖瑫r,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第28條第2款規(guī)定:“夫妻一方擅自處分共同所有的房屋造成另一方損失,離婚時另一方請求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币疑米猿鲑u房屋并且為了獨吞房款不辭而別,符合前述規(guī)定,因此在離婚時,甲有權要求多分財產,并有權向乙要求賠償。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二、論述題(本題共1題,每題1.0分,共1分。)7、占有保護請求權包括哪些內容?標準答案:占有保護請求權,又稱占有人的物上請求權、占有人的請求權、占有物上請求權、基于占有而發(fā)生的請求權,包括占有物返還請求權、排除妨害請求權、消除危險請求權三種,其中后兩者被合稱為占有保全權。(1)占有物返還請求權,是指占有人在占有物被他人侵奪后,可依法請求侵占人返還占有物的權利。其構成要件如下。第一,必須存在侵奪占有物的事實。所謂侵奪,是指占有人對占有物的控制被他人非法奪取,占有人喪失對物的控制和支配。第二,請求權人必須為占有人,包括直接占有人和間接占有人,但占有輔助人一般不得行使該請求權。第三,必須針對侵占占有物的行為人提出該項請求。(2)排除妨害請求權,是指占有人在其占有受到他人妨害時,有權請求他人除去妨害。其構成要件如下。第一,必須存在妨害行為。妨害是指采用侵占以外的方法而妨礙占有人對占有物的控制和支配,通常妨害行為都發(fā)生于不動產之上。第二,請求權人必須是占有人。第三,必須向妨害人提出請求。不管是對直接實施妨害的人,還是對間接造成他人占有妨害的人,占有人均可以對其提出請求。占有人請求妨害人排除妨害時,也有權請求侵害人負擔排除妨害的費用。(3)消除危險請求權,是指占有人的占有有可能遭受他人的妨害時,占有人有權請求他人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防止發(fā)生妨害占有的后果。占有人可否行使該項請求權,必須根據一般社會觀念和當時的周圍環(huán)境加以判斷,而不能根據占有人的主觀臆斷決定。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三、名詞解釋(本題共9題,每題1.0分,共9分。)8、物權的優(yōu)先效力標準答案:物權的優(yōu)先效力,又稱物權的優(yōu)先性,包括如下內容。第一,對外的優(yōu)先效力,即當在同一標的物上同時存在物權和債權時,物權優(yōu)先。第二,對內的優(yōu)先效力,又稱物權的對內效力,它是指物權相互之間的效力。同一物上多項其他物權并存時,應當根據法律規(guī)定和物權設立的時間先后確立優(yōu)先的效力,如《民法典》第414條。需要指出的是,在某些情況下,法律基于社會公共利益等因素的考慮,可以規(guī)定某些發(fā)生在后的物權有優(yōu)先于發(fā)生在先的某些物權的效力,我國《民法典》第456條規(guī)定:“同一動產上已經設立抵押權或者質權,該動產又被留置的,留置權人優(yōu)先受償?!贝朔N規(guī)定可以說是“先來后到”規(guī)則的例外。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9、更正登記標準答案:所謂更正登記,是指權利人、利害關系人認為不動產登記簿所記載的事項有誤時,經其申請,經過權利人書面同意或者有證據證明登記確有錯誤的,登記機關對錯誤事項進行更正的登記。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10、孳息標準答案:孳息是指由原物所生的物或收益,換言之,是指民事主體通過合法途徑而取得的物質利益,包括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孳息是與原物相對應的概念,原物是指產生孳息的物。孳息分為兩種:(1)天然孳息,是指原物因自然規(guī)律產生的,或者按照物的用法而收獲的物。(2)法定孳息,是指根據法律的規(guī)定,由法律關系所產生的收益,是由他人使用原物產生的?!睹穹ǖ洹返?21條規(guī)定:“天然孳息,由所有權人取得;既有所有權人又有用益物權人的,由用益物權人取得。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法定孳息,當事人有約定的,按照約定取得;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交易習慣取得。”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11、業(yè)主的建筑物區(qū)分所有權標準答案:業(yè)主的建筑物區(qū)分所有權,簡稱為區(qū)分所有權,是在對建筑物內的不動產進行區(qū)分的基礎上,業(yè)主享有的由專有部分所有權、共有權、管理權相結合而組成的一種特殊物權。建筑物區(qū)分所有權是權利的集合體,三種權利是緊密結合成為一個整體的,且不可分割,權利人不能對建筑物區(qū)分所有權中的不同權利進行分割行使、轉讓、抵押、繼承或拋棄。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12、準共有標準答案:準共有,是指兩個以上組織、個人共同享有用益物權、擔保物權等權利。《民法典》第310條規(guī)定:“兩個以上組織、個人共同享有用益物權、擔保物權的,參照適用本章的有關規(guī)定。”準共有與一般共有不同,其特點如下。第一,準共有是所有權之外的共有。第二,準共有的客體主要包括各種他物權。第三,準共有的有關規(guī)則,應當參照法律關于共有的規(guī)定。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13、海域使用權標準答案:海域使用權,是指依法經批準取得的,對國家所有的某一特定海域在一定期限內排他性持續(xù)使用并享受其利益的權利。根據我國《海域使用管理法》的規(guī)定,海域具體包括我國內水、領海的水面、水體、海床和底土,屬于國家所有,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海域所有權。單位和個人使用海域,必須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權。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14、居住權標準答案:居住權是《民法典》物權編新增的用益物權的種類。居住權是指權利人為了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按照合同約定或遺囑,在他人享有所有權的住宅之上設立的占有、使用該住宅的權利?!睹穹ǖ洹返?66條規(guī)定:“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對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權,以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15、購買價金擔保權超優(yōu)先順位規(guī)則標準答案:《民法典》第416條規(guī)定:“動產抵押擔保的主債權是抵押物的價款,標的物交付后十日內辦理抵押登記的,該抵押權人優(yōu)先于抵押物買受人的其他擔保物權人受償,但是留置權人除外?!边@是《民法典》中新增的購買價金擔保權超優(yōu)先順位規(guī)則,其立法意旨在于,針對交易實踐中普遍存在的借款人借款購買貨物,同時將該貨物抵押給貸款人作為價款的擔保的情形,賦予該抵押權優(yōu)先效力,以保護融資人的權利,促進融資。作為《民法典》第414條所確立的“先登記者優(yōu)先規(guī)則”的例外,第416條奉行“后登記者優(yōu)先規(guī)則”,正是基于此,這一優(yōu)先順位的例外規(guī)則多被稱為“超優(yōu)先順位規(guī)則”或“超級優(yōu)先順位規(guī)則”。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16、自主占有與他主占有標準答案:根據占有人是否以所有的意思對占有物加以占有,可以將占有分為自主占有與他主占有。所謂“所有的意思”,是指只要具有認為其是自己的物而排斥他人占有的意思即可,無須是依據法律行為取得所有權意思表示的意思。自主占有包括三種情況:占有人確實是物的所有人;占有人誤信自己為物的所有人;占有人將他人之物據為己有。區(qū)分自主占有與他主占有的意義在于,時效取得或者先占取得所有權時,均以自主占有為成立要件。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四、簡答題(本題共9題,每題1.0分,共9分。)17、簡述非基于法律行為物權變動的情形。標準答案:非基于法律行為的物權變動,是指因為法律規(guī)定的原因,如繼承、法院生效判決等事實導致物權的產生、變更和消滅。非基于法律行為的物權變動是一種例外的現(xiàn)象,因此需要法律作出特別規(guī)定。我國《民法典》在物權編的通則部分對非基于法律行為的物權變動做了專門規(guī)定。非基于法律行為的物權變動主要有如下幾種情況。第一,基于人民法院、仲裁機構生效法律文書的物權變動。《民法典》第229條規(guī)定:“因人民法院、仲裁機構的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決定等,導致物權設立、變更、轉讓或者消滅的,自法律文書或者征收決定等生效時發(fā)生效力?!钡诙魇?。所謂征收是指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在依法作出補償?shù)那疤嵯?,利用公權力強制性地將集體或私人所有的財產征歸國有的行為。征收行為生效也可以發(fā)生物權變動?!睹穹ǖ洹返?29條所說的生效具有其特定的含義,也就是說,在征收補償完成之后,被征收人對征收決定未提起行政復議或訴訟,或者提起了行政復議或訴訟后原征收決定被維持的,才能認為征收令發(fā)生了效力。第三,基于繼承取得物權。《民法典》第230條規(guī)定:“因繼承取得物權的,自繼承開始時發(fā)生效力?!币罁撘?guī)定,法定繼承開始后,就會發(fā)生物權變動的效力,即繼承人取得繼承財產的所有權和其他物權,成為新的物權人。第四,基于合法建造房屋、拆除住房、添附等事實行為的物權變動?!睹穹ǖ洹返?31條規(guī)定:“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實行為設立或者消滅物權的,自事實行為成就時發(fā)生效力?!薄睹穹ǖ洹返?22條規(guī)定:“因加工、附合、混合而產生的物的歸屬,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依照法律規(guī)定;法律沒有規(guī)定的,按照充分發(fā)揮物的效用以及保護無過錯當事人的原則確定?!彼^事實行為是指不以行為人的意思表示為要素,由于法律的規(guī)定,會產生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行為。需要指出的是,非基于法律行為所發(fā)生的物權變動,在辦理登記之前,已經變動的物權仍然不是完全的物權。《民法典》第232條規(guī)定:“處分依照本節(jié)規(guī)定享有的不動產物權,依照法律規(guī)定需要辦理登記的,未經登記,不發(fā)生物權效力?!边@就是說,如果在處分該物權的時候,依法需要辦理登記而沒有辦理登記,則權利人不能處分財產,即使處分,也不能發(fā)生物權變動的效力。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18、簡述非基于法律行為的物權變動的類型。標準答案:所謂非基于法律行為的物權變動,是指因為法律規(guī)定的原因,如繼承、法院生效判決、征收等事實,導致物權的產生、變更和消滅。第一,法院、仲裁機構的生效法律文書。根據《民法典》第229條的規(guī)定,法院、仲裁機構的生效法律文書導致物權變動,必須符合如下條件:首先,必須是人民法院的生效判決或仲裁委員會的生效裁決。其次,必須是針對物權變動作出的判決和裁定。最后,必須是針對特定的動產和不動產而作出的決定。第二,繼承取得物權。《民法典》第230條規(guī)定:“因繼承取得物權的,自繼承開始時發(fā)生效力?!币罁撘?guī)定,法定繼承開始后,就會發(fā)生物權變動的效力,即繼承人取得繼承財產的所有權和其他物權,成為新的物權人。第三,合法建造房屋、拆除房屋、添附等事實行為。只要建造房屋的行為完成,或者房屋已經被拆除,即使沒有辦理登記,也可以事實上發(fā)生物權的變動。第四,征收。此即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在依法作出補償?shù)那疤嵯?,利用公權力強制性地將集體或私人所有的財產征歸國有的行為。征收行為生效也可以發(fā)生物權變動。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19、簡述財產所有權的權能。標準答案: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相應地,其包含以下四種權能。第一,占有和占有權。占有是主體對于物基于占有的意思而進行控制的事實狀態(tài)。占有是對物的事實上的控制。占有人必須具有占有的意圖,必須事實上控制或管領了某物。第二,使用權。使用是指民事主體按照財產的性能對其加以利用,以滿足生產和生活的各種需要。不管是所有人還是非所有人,他們占有財產,最終是為了對財產有效的利用或從中獲得經濟上的利益。這種利用財產的權利,就是使用權。第三,收益權。收益,是民事主體通過合法途徑獲取基于財產而產生的物質利益。收益權是指從財產上獲取一定的經濟利益的權利。民法上的收益主要是指孳息。第四,處分權。處分權就是所有人對財產進行消費和轉讓的權利,包括事實上的處分和法律上的處分。對財產的消費屬于事實上的處分,對財產的轉讓屬于法律上的處分,兩者都會導致所有權的絕對或者相對消滅。處分權決定了財產的歸屬,它是所有權區(qū)別于他物權的重要特征。總之,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構成了完整的所有權的四項權能。財產所有權人可以將這四項權能集于一身統(tǒng)一行使,也有權將這四項權能中的若干權能交給他人行使,即財產所有權的四項權能與所有權人相分離。但是這種分離并不會造成喪失所有權的結果,而是所有權人行使其權利的有效形式。正是通過這種方式,來實現(xiàn)生產和生活的特定目的。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20、簡述法定共有的范圍。標準答案:法定共有,是指依照法律規(guī)定由全體業(yè)主對于共有部分享有的共有權。法定共有的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綠地?!睹穹ǖ洹返?74條規(guī)定:“建筑區(qū)劃內的綠地,屬于業(yè)主共有,但是屬于城鎮(zhèn)公共綠地或者明示屬于個人的除外?!备鶕摋l規(guī)定,除屬于城鎮(zhèn)公共綠地或者明示屬于個人的以外,業(yè)主對小區(qū)內的綠地享有共有權。綠地應當作為共有財產屬于全體業(yè)主共有,不能由建設單位保留所有權,因為業(yè)主在購買房屋時,小區(qū)內的綠地面積是重要的考慮因素,其甚至可能將綠地的有無以及面積的大小作為決定自己是否購買房屋的決定性條件。第二,道路。道路是指小區(qū)內沒有經過市政規(guī)劃的用于通行的道路?!睹穹ǖ洹返?74條規(guī)定:“建筑區(qū)劃內的道路,屬于業(yè)主共有,但是屬于城鎮(zhèn)公共道路的除外。”凡是規(guī)劃確定的市政道路,任何人都有權使用,業(yè)主不得妨礙他人通行。城鎮(zhèn)公共道路之外的道路,則應由業(yè)主共有。第三,物業(yè)管理用房。物業(yè)管理用房是指物業(yè)管理公司為管理整個小區(qū)內的物業(yè)而使用的房屋?!睹穹ǖ洹返?74條規(guī)定,物業(yè)服務用房應當規(guī)定為全體業(yè)主共有。因為物業(yè)服務用房是向小區(qū)提供物業(yè)服務所必需的。沒有物業(yè)服務用房,物業(yè)服務企業(yè)等就無法為業(yè)主提供必要的物業(yè)服務。第四,維修資金。維修資金,是指由業(yè)主支付的專門用于住宅共有部分、共用設施和設備維修所需的資金。《民法典》針對維修資金的規(guī)定涉及如下內容:一是明確了維修資金的歸屬。依據《民法典》第281條的規(guī)定,“建筑物及其附屬設施的維修資金,屬于業(yè)主共有”,由于維修資金是向業(yè)主籌集的資金,業(yè)主按照繳納比例對維修資金享有權利,維修資金歸全體業(yè)主共有,任何人未依據法律規(guī)定和法定程序擅自使用維修資金的,均構成對業(yè)主共有權的侵害。二是明確了維修資金的用途。依據《民法典》第281條的規(guī)定,維修資金必須用于共有部分的修繕,如電梯、物業(yè)外墻等物業(yè)設施,也可以用于物業(yè)服務用房的修繕。三是明確了維修資金的使用規(guī)則。依據《民法典》第278條第2款的規(guī)定,維修資金的使用必須要業(yè)主共同決定,且必須同時滿足“參會比例”和“表決比例”的要求:一方面,在“參會比例”的問題上,不要求全體業(yè)主共同參與,而只要參與的業(yè)主在人數(shù)上占到全體業(yè)主的2/3以上,同時參會業(yè)主所占專有部分面積達到2/3以上即可。四是規(guī)定了緊急情況下維修資金的使用規(guī)則,即《民法典》第281條第2款。第五,建筑區(qū)劃內的其他公共場所和公用設施。這是指除綠地、道路之外的公共場所和公用設施?!睹穹ǖ洹返?74條規(guī)定:“建筑區(qū)劃內的其他公共場所、公用設施和物業(yè)服務用房,屬于業(yè)主共有?!敝R點解析:暫無解析21、簡述相鄰關系的種類。標準答案:相鄰關系主要有以下幾種:(1)因用水、排水而產生的相鄰關系。(2)因通行而產生的相鄰關系。(3)因建造、修繕建筑物及鋪設管線而產生的相鄰關系。(4)因通風、采光而產生的相鄰關系。(5)因保護環(huán)境而產生的相鄰關系。(6)因挖掘土地、建造建筑物等發(fā)生的相鄰關系。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22、簡述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概念和特征。標準答案:土地承包經營權,是指承包農戶以從事農業(yè)生產為目的,對集體所有或國家所有的由農民集體使用的土地進行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睹穹ǖ洹返?31條規(guī)定:“土地承包經營權人依法對其承包經營的耕地、林地、草地等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有權從事種植業(yè)、林業(yè)、畜牧業(yè)等農業(yè)生產?!边@里“從事種植業(yè)、林業(yè)、畜牧業(yè)等農業(yè)生產”,體現(xiàn)著用途管制的基本思想。在土地利用過程中,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應當維持土地的農業(yè)用途,不得用于非農建設,禁止占用耕地建窯、建墳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礦、取土等,禁止占用基本農田發(fā)展林果業(yè)和挖塘養(yǎng)魚。其具有以下法律特征。第一,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主體是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承包農戶。第二,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客體是集體所有或國家所有、由農民集體使用的農用地。第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目的是在他人土地上從事農業(yè)生產。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23、簡述地役權的概念和特征。標準答案:地役權是指不動產的權利人如所有權或使用權人,為自己使用不動產的便利或提高自己不動產的效益而利用他人不動產的權利,如通行權、取水權、采光權、眺望權。地役權的特征如下。第一,地役權的主體包括不動產的所有權人和使用權人。第二,地役權的內容是利用他人不動產,并對他人的權利加以限制。第三,地役權的客體是他人不動產。第四,地役權的設立目的是為供自己使用不動產之便利或效益之提高。第五,地役權是否有償及存續(xù)期限依當事人約定。第六,地役權具有從屬性。地役權的從屬性意味著地役權不得脫離需役地而存在,不得單獨處分,必須與需役地的所有權或使用權一同轉移。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24、簡述最高額抵押與一般抵押的不同。標準答案:最高額抵押,是指抵押人與抵押權人協(xié)議,在最高債權限額內,以抵押物對一定期間內連續(xù)發(fā)生的債權做擔保。最高額抵押與一般抵押一樣,都是以一定的財產在不移轉占有的情況下,作為債權的擔保。在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有權依法以該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財產的價款優(yōu)先受償。但最高額抵押又不同于一般抵押,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第一,最高額抵押是為將來發(fā)生的債權做擔保。一般抵押中,必須先有債權的存在,然后才能設定抵押權,即抵押權的設定是以債權的存在為前提的,抵押權是為擔保已經存在的債權而存在的,這就是抵押權在發(fā)生上的從屬性。而最高額抵押的設定,則不以債權的已經存在為前提,而是對將來發(fā)生的債權做擔保。第二,擔保債權的不特定性。一般抵押擔保的債權是特定的。而最高額抵押擔保的債權則是不特定的,即將來的債權是否發(fā)生、債權類型是什么、債權額多少,均是不確定的。只有在決算以后,最高額抵押擔保的債權才由不特定轉變?yōu)樘囟?。第三,最高額抵押擔保的債權具有最高限額。由于最高額抵押在設定時擔保的債權并不確定,而抵押物卻是確定的,如果抵押人以價值有限的抵押物擔保將來發(fā)生的無限的債權,那么將會給債權人造成損害。正是因為此,需要對最高額抵押的未來債權設定最高限額。只有在此限額內,抵押權人才能優(yōu)先受償。第四,最高額抵押是對一定期限內連續(xù)發(fā)生的債權做擔保。一般抵押所擔保的通常是獨立的債權,而最高額抵押則是對一定期限內連續(xù)發(fā)生的債權做擔保。第五,只有合同中特別規(guī)定設定的是最高額抵押,否則只能認為雙方設立的是一般抵押。正是由于以上特點,因而最高額抵押具有不同于一般抵押的優(yōu)越性,抵押人一次性辦妥抵押登記后,可以在規(guī)定的債權最高額內多次貸款、逐筆清償,而每次借款和還款不必辦理登記手續(xù),亦即可以隨借隨還,從而簡化了設定抵押的程序,加快了資金融通速度,為當事人之間連續(xù)發(fā)生的債權做擔保,也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鞏固和加強主體之間長期、穩(wěn)定的業(yè)務關系。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25、簡述應收賬款質權的實現(xiàn)。標準答案:應收賬款質權是以應收賬款為標的而設定的質權。所謂應收賬款,是指權利人因提供一定的貨物、服務或設施而獲得的要求義務人付款的權利以及依法享有的其他付款請求權,包括現(xiàn)有的和未來的金錢債權,但不包括因票據或其他有價證券而產生的付款請求權,以及法律、行政法規(guī)禁止轉讓的付款請求權。根據《民法典》的規(guī)定,在應收賬款的清償期和質權所擔保債權的清償期同時到期的情況下,質權人可以直接向應收賬款債務人請求給付。此時質權人行使直接收取權并非以出質人名義而是以自己的名義。在應收賬款的清償期先于質權所擔保債權的清償期到期的情況下,質權人的債權僅為一種期待權,主債務人是否履行債務不得而知。因此,質權人既不能要求應收賬款債務人提前履行其債務,又不得直接實現(xiàn)質權。此時,質權人和出質人可以協(xié)商以出質人所收取的款項提前清償被擔保的主債權。如果出質人不同意提前清償,質權人有權請求將收取的款項提存。在應收賬款的清償期晚于質權所擔保債權的清償期到期的情況下,如應收賬款債務人主動履行債務,則應收賬款質權消滅;如應收賬款債務人不主動履行債務,則應收賬款質權仍然存在,但因應收賬款未屆清償期,應收賬款債務人享有期限利益,質權人不得強迫其放棄期限利益而提前清償債務。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法律職業(yè)資格主觀題試卷(物權法)模擬試卷第2套一、分析題(本題共4題,每題1.0分,共4分。)被告榮華房地產開發(fā)公司在與原告新華印刷廠相鄰30余米處建造一座大廈。在基礎工程建設期間,因施工大量抽排地下水,使原告印刷廠地面下沉,廠房墻體處開裂。原告向被告提出停止抽排地下水,被告予以拒絕。后來發(fā)現(xiàn)墻體開裂更嚴重,并導致印刷機的基礎移位,機器轉筒紙膠印機出現(xiàn)異常,印刷質量下降。經有關單位鑒定,原告廠房和廠內印刷機受損的直接原因,是被告基礎工程施工大量抽排地下水造成的。原告因此直接損失達14萬余元。原告請求被告賠償,一直未能得到解決,遂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停止侵害,賠償損失。試問:1、被告應依何種法律規(guī)定承擔法律責任?標準答案:本案在性質上屬于相鄰關系的糾紛。被告建造的大廈與原告廠房相鄰,被告建造大廈時,未充分考慮鄰人建筑物的安全,由此造成原告的損害,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權益,應當依照相鄰關系的規(guī)定承擔賠償責任。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2、試分析比較本案原告所享有的請求權種類。標準答案:結合本案可以看出,原告在其物權受到侵害的情況下,可以享有兩項請求權:物權請求權和基于侵權所產生的請求權。物權請求權是指權利人為恢復物權的圓滿狀態(tài)或者防止侵害的發(fā)生,請求義務人為一定行為或者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作為一種重要的物權保護手段,物權請求權在物權立法過程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然而關于物權請求權的性質、形態(tài)等問題,學者一直存有爭議。當前各國物權請求權立法例主要有兩種:一為以法國為代表的立法例,在民法典不直接規(guī)定物權請求權,將物權的保護制度視為訴權制度,物權請求權視為訴權,在民事訴訟法中加以規(guī)定。另一為德國式,民法典直接規(guī)定物權的請求權,以所有權的請求權為中心,他物權或準用所有權的請求權的規(guī)定。我國《民法典》在物權編第一分編通則部分的第三章專門規(guī)定了物權的保護,明確在物權受到侵害時,當事人可以行使的物權請求權有:返還原物請求權、排除妨害請求權、消除危險請求權、恢復原狀請求權。事實上,物權請求權和侵權請求權這兩種權利保護方法之間存在很多差別,無法相互取代,具體表現(xiàn)如下。第一,物權請求權與侵權請求權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目的。物權請求權的目的是排除物權受到侵害的事實或者可能,恢復或者保障物權的圓滿狀態(tài);侵權請求權的目的是填補物權人無法通過行使物權請求權而得以彌補的損失。一般而言,當物權受到侵害時,首先應適用物權請求權,以盡可能地恢復物權的圓滿狀態(tài)。只有在遭受的侵害無法通過物權請求權加以彌補時,才得以行使侵權請求權,要求加害人給予損害賠償。第二,物權請求權與侵權請求權要求相對人承擔責任的條件不同。首先,兩者的歸責基礎不同。根據我國現(xiàn)行法律的規(guī)定,除法律特別規(guī)定的侵權行為以外,一般侵權行為的受害人要行使基于侵權行為的請求權必須適用過錯責任原則。但是如果適用物權請求權,權利人只需要證明損害的存在而不必證明行為人是否具有過錯。如果以侵權請求權代替物權請求權,事實上加重了物權人的舉證負擔,這對物權保護極為不利。其次,從危害后果上看,行使侵權請求權的前提是存在損害賠償之債,這意味著加害人造成了受害人財產的損失才承擔賠償責任,沒有損失就沒有賠償。但是物權請求權行使的前提是物權遭受侵害或者有遭受侵害的可能,而不以造成財產損失為前提。如果以侵權請求權代替物權請求權,也加重了受害人的舉證負擔。況且,對物權造成的危險或者妨害本身,往往難以準確地用貨幣衡量,如果允許不論物權人遭受的價值上的損失如何,都可以行使物權請求權,對物權人的保護是更合理的。最后,從抗辯事由來看,物權請求權的抗辯事由比較簡單,但在侵權請求權中,權利人具有較多的抗辯事由。第三,法律對兩種請求權保護的期限不同。我國《民法典》規(guī)定了侵權請求權適用的訴訟時效。但是對于物權請求權來說,一方面對于排除妨害、消除危險等物權請求權而言,很難確定訴訟時效的起算點。因為物權的請求權通常適用于各種繼續(xù)性的侵權行為,這種侵權行為通常是持續(xù)不斷進行的。另一方面,對于諸如返還原物的請求權而言適用三年或兩年的訴訟時效將不利于保護所有人的利益。第四,物權請求權和侵權請求權對物權保護的效力不同。物權請求權源于物權,是物權效力的內容,而侵權請求權則源于債權,是債權的內容。由于物權的效力優(yōu)先于債權,因此物權請求權的效力應當優(yōu)先于債權請求權。如果以侵權請求權代替物權請求權,則損害了物權應當具有的優(yōu)先效力,在理論上與物權的性質不符,在實踐中也不利于對物權的保護??傊?,當物權人的權利遭到損害后,物權人應當首先行使物權請求權,只有當物權請求權不足以保護時,才考慮行使侵權請求權。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某年8月,郭某為了籌集資金,向其朋友孫某借款50萬元,并許諾將自己剛剛買下的一套價值40萬元的房屋抵押給孫某,孫某考慮到房價一直在上漲,遂答應借款。不料,兩人開車去辦理抵押登記時,汽車發(fā)動機失靈,郭某對孫某說:“看來今天辦不了了。改天抽空再辦吧,你還信不過我?”因為兩人關系一直不錯,孫某看郭某很誠懇,就同意了。9月,有消息說該地被劃人開發(fā)區(qū),房價大漲,郭某的房子又臨大路,位置很好,因此價格上漲了20萬元。孫某一直催郭某趕緊辦理抵押登記,郭某說:“現(xiàn)在房價上漲了,我正好還缺一筆資金,你能不能再借我10萬元?”并許諾錢到手后立即辦理抵押登記。孫某擔心若不借錢,郭某就不給辦理登記,于是又借給了郭某10萬元。兩人共同去辦理了登記。試分析:3、假如在辦理登記后,郭某又背著孫某將房子轉讓給趙某并辦理了過戶手續(xù),那么孫某是否還享有對房子的抵押權?趙某能否取得該房的所有權?標準答案:《民法典》第406條規(guī)定:“抵押期間,抵押人可以轉讓抵押財產。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抵押財產轉讓的,抵押權不受影響。抵押人轉讓抵押財產的,應當及時通知抵押權人。抵押權人能夠證明抵押財產轉讓可能損害抵押權的,可以請求抵押人將轉讓所得的價款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轉讓的價款超過債權數(shù)額的部分歸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备鶕擁椧?guī)定,首先,房屋轉讓不影響抵押權,即孫某還享有對房子的抵押權。同樣,根據該條規(guī)定可知,抵押期間,郭某可以將作為抵押財產的房屋轉讓給趙某。其次,依據《民法典》第209條的規(guī)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fā)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fā)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故趙某能取得該房屋的所有權。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4、假如該地并未被劃入開發(fā)區(qū),房價又降至35萬元。那么郭某是否有義務應孫某要求提供25萬元擔保以進行補充?標準答案:本案涉及抵押權的不可分性。所謂不可分性,就是指擔保物的各個部分應該擔保債權的全部,享有擔保物權的債權人有權就擔保物的全部行使擔保物權,擔保物是否被分割或產生部分的毀損滅失,或擔保物權所擔保的債權是否已經部分履行,都對擔保物權的存在不產生影響?!睹穹ǖ洹返?08條規(guī)定:“抵押人的行為足以使抵押財產價值減少的,抵押權人有權請求抵押人停止其行為;抵押財產價值減少的,抵押權人有權請求恢復抵押財產的價值,或者提供與減少的價值相應的擔保。抵押人不恢復抵押財產的價值,也不提供擔保的,抵押權人有權請求債務人提前清償債務?!倍景钢?,房價上漲并未導致抵押財產價值減少,并且房價的變動與郭某的行為無關,因此,郭某無須再提供補充擔保。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二、論述題(本題共1題,每題1.0分,共1分。)5、試述善意取得制度的要件。標準答案:(1)善意取得的概念。善意取得,又稱即時取得,是指無處分權人將動產或不動產轉讓給受讓人,如果受讓人取得該動產或不動產時出于善意,則受讓人將依法取得對該動產或不動產的所有權或其他物權??梢?,善意取得包括了所有權的取得與其他物權的取得兩方面的內容?!睹穹ǖ洹返?11條規(guī)定了善意取得制度,該制度的主要功能在于:一方面,有利于維護交易安全,促進市場經濟的有序發(fā)展。在市場經濟社會,保護交易當事人的信賴利益實際上是保護交易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廣泛的市場交易活動中,從事交易的當事人往往并不知道對方是否有權處分財產,也很難對其在市場上出售的商品逐一調查。善意取得制度雖然削弱了對原財產所有權人所有權的保護,但其對整個社會經濟秩序的穩(wěn)定是有利的。另一方面,有利于鼓勵交易,促進財產的流轉。善意取得制度保護了善意的買受人,只要其有合理的理由信賴不動產登記,或者信賴動產的占有人有處分權,就不必支付大量的調查成本來審查轉讓人是否享有處分權,這就極大地降低了交易費用,有利于鼓勵交易。(2)善意取得構成要件。依據《民法典》第311條第1款規(guī)定,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包括以下5項。1)無處分權人處分他人財產。所謂無權處分,是指沒有處分權而處分他人的財產。所謂處分,從最廣義上來理解,包括事實上的處分與法律上的處分。無權處分中的“處分”是指法律上的處分,即通過買賣、贈與、抵押等使所有權發(fā)生轉讓或權能發(fā)生分離的情形。在實踐中,無權處分行為主要包括四種情況:一是無所有權而處分財產的情形。例如,承租人、保管人對承租或保管的財產并不享有所有權,而將該財產轉讓給他人。二是所有權受到限制而處分財產的情形。例如,某一共有人未經其他共有人的同意而處分共有財產。三是雖有所有權但無處分權,卻處分了財產的情形。例如,在附條件買賣中,當事人約定在價金未完全清償前,出賣人仍然保留所有權,買受人只享有期待權,在合同有效期間,出賣人不能再次轉讓該標的物,否則將構成無權處分。四是代理人擅自處分被代理人的財產。上述四種情況都會發(fā)生無權處分的效果。不動產的無權處分通常表現(xiàn)為因登記錯誤而發(fā)生的登記名義人的無權處分。例如,某人的房屋因登記錯誤而記載在他人名下,后登記權利人將房產出售給他人,此時,是否可以稱為無權處分?筆者認為,在不動產交易中,如果出現(xiàn)登記錯誤,則登記的權利人并非該不動產真正的權利人,其對該不動產的處分也將構成無權處分,至于該登記權利人在實施相關行為時是否明知其為無權處分,并不影響無權處分的認定。2)受讓人取得財產時出于善意。依據《民法典》第311條的規(guī)定,適用善意取得制度必須“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善意取得制度的核心在于保護受讓人的合理信賴,因而其核心要件就是受讓人在取得財產時必須是善意的。如果讓與人為善意,而受讓人為惡意,則不適用這一制度。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物權編的解釋(一)》第14條規(guī)定:“受讓人受讓不動產或者動產時,不知道轉讓人無處分權,且無重大過失的,應當認定受讓人為善意?!钡谝?,受讓人不知道轉讓人無處分權。善意是相對于惡意而言的,善意是指不知情,即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不知或不應知道讓與人轉讓財產時沒有處分該項財產的權限。依據《民法典》第311條的規(guī)定,判斷受讓人善意的時間點為“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這就是說,必須以受讓財產的時間確定,即取得人必須在最后取得行為那一刻是善意的。至于受讓人取得財產以后是否為善意,則不影響善意取得的構成。如果受讓人在這一時點以前出于惡意,亦可認定其在交付時及以后為惡意。具體的判斷可以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物權編的解釋(一)》第15條:“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不動產受讓人知道轉讓人無處分權:(一)登記簿上存在有效的異議登記;(二)預告登記有效期內,未經預告登記的權利人同意;(三)登記簿上已經記載司法機關或者行政機關依法裁定、決定查封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不動產權利的有關事項;(四)受讓人知道登記簿上記載的權利主體錯誤;(五)受讓人知道他人已經依法享有不動產物權。真實權利人有證據證明不動產受讓人應當知道轉讓人無處分權的,應當認定受讓人具有重大過失?!钡诙茏屓藢ζ洳恢闊o重大過失。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物權編的解釋(一)》第16條規(guī)定:“受讓人受讓動產時,交易的對象、場所或者時機等不符合交易習慣的,應當認定受讓人具有重大過失?!?)以合理的價格有償轉讓。依據《民法典》第311條的規(guī)定,善意取得制度的另一個構成要件是財產必須“以合理的價格轉讓”。這就是說,善意取得必須適用于有償?shù)慕灰?。我國《民法典》強調善意取得必須適用于有償交易,主要有以下理由:首先,如果是無償?shù)霓D讓,受讓人取得財產沒有支付任何對價,此時不適用善意取得,要求受讓人返還財產,受讓人并沒有因此而遭受損失。其次,從學理上講,善意取得是為了實現(xiàn)交易安全而設計的法律制度,只適用于交易行為。盡管從廣義上講,交易包括有償和無償?shù)呢敭a轉讓,但從狹義上理解,交易只是指支付了對價的交易,而無償轉讓顯然不是交易。最后,在許多情況下,無償轉讓財產本身就表明財產的來源可能是不正當?shù)?,而一個誠實的、不貪圖便宜的受讓人在無償受讓財產時,應當查明財產的來源,如果不經調查就無償受讓財產,則本身是非善意的,或者說是有過失的。所以,受讓人在取得財產時,必須以相應的財產或金錢支付給出讓人。無償取得財產時,不適用善意取得。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物權編的解釋(一)》第18條規(guī)定:“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條第一款第二項所稱‘合理的價格’,應當根據轉讓標的物的性質、數(shù)量以及付款方式等具體情況,參考轉讓時交易地市場價格以及交易習慣等因素綜合認定。”4)完成了法定的公示方法?!睹穹ǖ洹返?11條規(guī)定完成公示是善意取得的要件之一,即“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照法律規(guī)定應當?shù)怯浀囊呀浀怯洠恍枰怯浀囊呀浗桓督o受讓人”。這就意味著善意取得的構成必須以公示方法的完成為要件。第一,需要登記的必須已經辦理登記。依據《民法典》第311條的規(guī)定,依照法律規(guī)定應當?shù)怯浀囊呀浀怯?,才能適用善意取得。在我國,城市的房屋依法應當辦理登記。因此,房屋的買賣只有在受讓人與轉讓人辦理登記之日起才能適用善意取得,僅僅發(fā)生交付,并不能夠產生善意取得的后果。之所以要以辦理完畢登記過戶作為不動產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一方面,是因為只有在完成物權登記手續(xù)之后,買受人才能夠真正取得完整的物權,這與我國《民法典》原則上采納的登記要件主義完全吻合。依據不動產登記要件主義,不動產物權以登記為公示要件,必須辦理了登記之后,才能發(fā)生所有權的移轉,而交付不是不動產物權的公示要件。另一方面,如果以辦理登記為不動產物權善意取得的時間點,則在轉讓人辦理登記將不動產記載于自己的名下之后,真正權利人完全可以通過異議登記來及時阻礙轉讓人的無權處分行為。因為受讓人必須辦理登記才能受到善意取得制度的保護,而在存在異議登記的情況下,受讓人就很難被認為是善意的,并據此取得不動產所有權。第二,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動產原則上不需要登記,但適用動產善意取得制度,必須發(fā)生占有的移轉,亦即轉讓人向受讓人實際交付了財產,受讓人實際占有了該財產。一方面,只有通過交付,才能發(fā)生所有權的移轉。如果雙方僅僅只是達成了合意,而并沒有發(fā)生標的物占有的移轉,則不能發(fā)生善意取得的效果,雙方當事人仍然只是一種債的關系。由于買受人享有的還是債權,還不能通過物權法對之加以保護。另一方面,對善意受讓人來說,一旦發(fā)生交付,其占有了出讓人的財產,從而形成了享有物權的外觀,也可能引發(fā)社會公眾對其權利的信賴。特別是在他占有該財產之后,他可以基于對物享有所有權的信心,來對其進行實際的利用、加工和改良,從而提高對物的使用效率,增加物的價值。如果在對物進行重大修繕之后,再進行返還,可能不利于物盡其用,造成對物的損失浪費。所以,即使買受人主觀上是善意的,但如果沒有通過交付實際占有財產,還不能說他就形成了完整的權利外觀,因而也不能使他取得所有權。5)轉讓合同有效善意取得必須以轉讓人與受讓人之間的轉讓合同合法有效為基本前提。如果轉讓人與受讓人之間所從事的買賣、互易、贈與等行為是無效的或可以撤銷的行為,則不能產生善意取得的效果。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物權編的解釋(一)》第20條規(guī)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受讓人主張依據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條規(guī)定取得所有權的,不予支持:(一)轉讓合同被認定無效;(二)轉讓合同被撤銷?!币罁摋l規(guī)定,在當事人之間的基礎合同被撤銷或者被認定無效的情形下,則排除善意取得的適用。也就是說,善意取得的成立以轉讓人和受讓人之間的合同有效為前提,如果該合同因為違反法律或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或違反公序良俗而被宣告無效,則無法發(fā)生善意取得的法律效果。(3)善意取得的效果。善意取得主要產生如下法律效力。第一,物權的變動。善意取得是原始取得,這就是說,只要符合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原權利人與受讓人之間將發(fā)生一種物權的變動,即受讓人因為出于善意將即時取得標的物的所有權,而原權利人的所有權將因此消滅。原權利人不得向善意的受讓人主張返還原物,而只能要求轉讓人賠償損失或者承擔其他法律責任。第二,動產上的原有權利原則上消滅?!睹穹ǖ洹返?13條規(guī)定:“善意受讓人取得動產后,該動產上的原有權利消滅。但是,善意受讓人在受讓時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權利的除外?!睋?,只有具備以下兩個條件,善意取得才能導致動產上原有權利的消滅:一是其適用范圍限于動產。因為不動產上的權利都要經過登記,對外予以公示,所以,受讓人在受讓不動產時就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不動產上的物權負擔,如果不動產上的物權負擔已經登記,而受讓人仍然受讓該不動產,其就應當承受此種物權負擔。如果物上的負擔已經登記,權利人沒有查閱,則其應當承擔因沒有查閱可能形成的風險。二是善意受讓人在受讓時不知道或者不應當知道動產上存在著該權利。這就是說,即使因為善意取得而導致動產上其他權利消滅,也必須要求受讓人是善意的。所謂善意,是針對動產上存在的其他權利而言,受讓人是不知情的。如果受讓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權利的存在,就表明其不是善意的,因此,即便受讓人善意取得了所有權,其也應當承受動產上的其他權利負擔。例如,甲在動產上設定了抵押,未辦理登記,然后將該動產轉讓,而受讓人乙在受讓動產時,如果事先知道在動產之上設定了抵押,是惡意的,那么,即使符合善意取得的條件,可以發(fā)生善意取得的效果,但因為他對動產抵押權的設立是知情的,所以當?shù)盅簷嗳俗芳霸搫赢a時,基于善意取得的所有權不能對抗抵押權。但如果受讓人在受讓該動產時,確實不知道其上有抵押權,其在取得動產以后,該動產之上的抵押權消滅。第三,無權轉讓人的法律責任。原權利人因善意取得使其標的物的所有權消滅,而又不能請求受讓人返還財產,法律上對原權利人提供了一種債權上的救濟,即權利人可以基于債權上的請求權要求轉讓人承擔合同責任、侵權責任或不當?shù)美姆颠€責任,但不能向受讓人和其他權利人追及標的物。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三、名詞解釋(本題共13題,每題1.0分,共13分。)6、物權的追及效力標準答案:物權的追及效力,是指物權的標的物不管輾轉流入什么人手中,物權人都可以依法向物的不法占有人索取,請求其返還原物。任何人都負有不得妨礙權利人行使權利的義務,無論何人非法取得所有人的財產,都有義務返還,否則,就是侵犯了所有人的權利。不僅所有權,而且擔保物權的標的物,不論輾轉到何人之手,都不影響這些權利的存在。但是,物權的追及效力并不是絕對的,因為法律上確立善意取得制度之后,物權的追及效力應當受到善意取得適用的限制。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7、交付標準答案:交付是動產物權變動法定的公示方法,交付不是一種約定的義務,而是一種法定的義務,在發(fā)生物權變動時,當事人不能通過合同隨意免除交付的義務,也不能擅自約定交付的方式和交付的效力。交付分為現(xiàn)實的交付和觀念的交付兩種情況。所謂現(xiàn)實的交付,是指動產物權的出讓人將動產的占有實際地移轉給受讓人,由受讓人直接占有該動產。所謂觀念的交付,是指在特殊情況下,法律允許當事人通過特別的約定,并不現(xiàn)實的交付動產,而采用一種變通的交付方法,來代替實際交付。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8、所有權標準答案:所有權,是指所有權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它是最為重要的物權形式。《民法典》第240條規(guī)定:“所有權人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逼浞商卣鞅憩F(xiàn)如下。第一,所有權是法定的財產權。第二,所有權的主體為所有權人。第三,所有權的客體僅限于有體物、特定物。第四,所有權是獨占的支配權。第五,所有權是無期限限制的權利。第六,所有權是完全物權。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9、私人所有權標準答案:所謂私人所有權,就是指自然人個人依法對其所有的動產或者不動產享有的權利,以及私人投資者投資到各類企業(yè)中所依法享有的出資分得的權益。私人所有權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自然人個人依法對其動產和不動產所享有的權利;二是指私人投資者就其投資、收益所享有的各種權利。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10、相鄰權標準答案:相鄰關系從權利角度來講又稱為相鄰權,它是為調節(jié)在行使不動產所有權中的權益沖突而產生的一種權利。它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毗鄰的不動產所有人或使用人之間,一方行使所有權或使用權時,享有要求另一方提供便利或接受限制的權利。但是相鄰關系與相鄰權并不能畫等號,相鄰權的稱謂,僅從相鄰關系中權利得到保障的一方著眼,而未涉及權利受到法律限制的一方。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11、共同共有標準答案:共同共有是共有的一種形式,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自然人或法人,根據某種共同關系而對某項財產不分份額地共同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共同共有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共同共有根據共同關系而產生,以共同關系的存在為前提。第二,在共同共有中,共有財產不分份額。第三,在共同共有中,各共有人平等地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12、空間利用權標準答案:所謂空間利用權,是指自然人或者法人對于地上和地下的一定范圍的空間依法進行利用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權利。在傳統(tǒng)民法中,并不存在獨立的空間利用權的概念,空間利用權一直是屬于土地所有權的內容。羅馬法一直存在“誰擁有土地便擁有土地無限上空”的主張。隨著社會工業(yè)化的發(fā)展,土地的利用成為可能和必要,從而使利用與地表相接的空中和地下的情況日益廣泛,空間利用權在現(xiàn)代社會也逐漸成為一項財產權。關于空間利用權的內容、性質以及如何在法律中得以體現(xiàn)的問題,如今尚存有爭論。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13、宅基地使用權標準答案:宅基地使用權,是指在農村居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上建造住宅及其附屬設施的用益物權。宅基地使用權的權利主體限于集體經濟組織內的成員,具有一定的福利性質。宅基地使用權權利人有權在宅基地上建造房屋和其他附屬物,也有權處分宅基地使用權,但宅基地使用權的流轉受到法律的嚴格限制。其具有如下特點。第一,權利主體的特定性。從現(xiàn)行立法來看,主體原則上限于農村村民或者說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第二,權利客體的特定性,限于集體所有的土地。第三,土地用途的特定性?,F(xiàn)行法規(guī)定其只能用于農村村民住宅及附屬設施建設。第四,初始取得上的無償性。第五,宅基地使用權沒有期限限制。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14、地役權標準答案:所謂地役權,是指利用他人土地以便有效地使用或經營自己土地的權利。地役權的發(fā)生必須有兩個不同歸屬的土地的存在,凡是為他人土地利用提供便利的土地稱為供役地,而享有地役權的土地稱為需役地。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15、流質契約標準答案:流質契約又稱絕押契約,是指當事人雙方在設立抵押或者質押時,在擔保合同中規(guī)定,債務履行期滿而擔保權人尚未受清償時,擔保物的所有權移轉為債權人所有。流質契約主要在約定擔保物權的方式中采用。我國《民法典》第401條規(guī)定:“抵押權人在債務履行期限屆滿前,與抵押人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抵押財產歸債權人所有的,只能依法就抵押財產優(yōu)先受償?!钡?28條規(guī)定:“質權人在債務履行期限屆滿前,與出質人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質押財產歸債權人所有的,只能依法就質押財產優(yōu)先受償?!毕噍^于之前的法律規(guī)定,流質契約實現(xiàn)了從絕對禁止到相對禁止的變遷,原因在于流質契約能夠降低擔保物權的實行成本,最大限度地保障債權人實現(xiàn)債權,有助于滿足實踐的需求和發(fā)展。作為擔保物權實行方法的約定,流質契約是當事人意思自治的體現(xiàn),法律不應過多干涉。但為實現(xiàn)當事人之間的給付均衡,需要對擔保物權人課以強制性的清算義務。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16、共同抵押權標準答案:共同抵押權又稱為“總括抵押權”或“聚合抵押權”,是指為擔保同一個債權而在數(shù)項不動產、動產或權利上設定的抵押權。其具有累積交換價值之義,具有分散風險從而更有效地保證債權實現(xiàn)的功能。共同抵押權與一般抵押權最大的不同在于,共同抵押權的標的物是數(shù)項財產而不是一項財產,但這數(shù)項財產并非集合物而是各自獨立的財產。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17、權利質權標準答案:權利質權,是指以可轉讓的權利為標的物的質權。動產所有權以外的可以讓與的財產權,因其具有交換價值,所以也可以作為擔保物權的標的。以權利作為物權客體,使傳統(tǒng)物權的客體僅限于有體物的規(guī)則得以逐漸改變,物權的客體范圍也得以拓寬。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18、有權占有和無權占有標準答案:根據占有人是否具有本權,可以將占有分為有權占有和無權占有。有權占有是指有本權的占有,無權占有是指無本權的占有。所謂本權,是指占有人所享有的可以占有某物的權利。區(qū)分有權占有和無權占有的意義在于:第一,有權占有除受到占有制度保護外,還受其他法律制度的保護;無權占有只能根據其占有事實和狀態(tài)受占有制度保護。第二,在有權占有中,占有人可以拒絕他人為本權的行使,不返還占有之標的物;在無權占有中,如遇本權人行使返還請求權,則占有人應當返還占有標的物。第三,作為留置權的成立要件的占有必須是有權占有。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四、簡答題(本題共7題,每題1.0分,共7分。)19、簡述物權與債權的區(qū)別。標準答案:物權和債權是相對應的民事權利,它們共同構成民法中最基本的權利形式。物權和債權構成了市場經濟社會最基本的財產權利。物權與債權的聯(lián)系十分密切,但物權作為一項獨立的民事權利,和債權比較,具有自身的特點,具體表現(xiàn)如下。第一,物權的權利主體是特定的,而義務主體是不特定的,是絕對權和對世權。而債權的主體是特定的債權人和債務人,是相對權和對人權。第二,物權的內容是直接支配一定的物,并排斥他人干涉,是支配權。債權內容與物權相反,債權人一般不是直接支配一定的物,債權也沒有排他性的效力,是請求權。第三,物權的設定必須公示,物權的種類和基本內容由法律規(guī)定。而債權的設定無須公示,債權主要由當事人自由確定。第四,物權的客體主要是有體物,而債權主要以行為為客體。第五,物權中的所有權具有永久性和長期性,債權都是有期限限制的權利。第六,物權具有追及效力和優(yōu)先效力,而債權原則上不具有追及效力和優(yōu)先效力。第七,對物權進行保護可以適用物權請求權,而在債權受到損害時,要使債權人的損失得到補救和恢復,一般只宜采用損害賠償?shù)姆绞健VR點解析:暫無解析20、簡述觀念交付的三種方式。標準答案:交付是動產物權變動法定的公示方法,分為現(xiàn)實的交付和觀念的交付兩種情況。觀念的交付又分為三種方式。第一,簡易交付。所謂簡易交付是指動產物權設立和轉讓前,如果權利人已經依法占有了該動產,就無須再實際交付,從法律行為發(fā)生效力時起直接發(fā)生物權變動的效力。構成簡易交付的要件是:首先,動產物權設立和轉讓前,權利人已經依法占有了該動產。其次,雙方實施了某種法律行為,并且已經生效。第二,指示交付。所謂指示交付是指當事人在動產物權設立和轉讓前,如果該動產已經由第三人占有,負有交付義務的人可以將其對第三人的返還請求權轉讓給新的權利人,以代替物的實際交付。構成指示交付必須具備如下條件:首先,必須要在物權設立和轉讓前第三人依法占有該動產。其次,轉讓人應對第三人享有返還原物請求權。再次,雙方當事人達成了轉讓返還原物請求權的協(xié)議。最后,從雙方約定生效時,請求權發(fā)生轉讓并代替交付。第三,所謂占有改定,也稱為繼續(xù)占有,是指在動產物權轉讓時,如果轉讓人希望繼續(xù)占有該動產,當事人雙方可以訂立合同,特別約定由轉讓人繼續(xù)占有該動產,而受讓人因此取得對標的物的間接占有以代替標的物的實際交付。占有改定的構成要件是:(1)必須是在占有改定之前,轉讓人已經占有并且希望繼續(xù)占有標的物。(2)必須雙方達成物權變動的合意。(3)必須要通過約定由轉讓人繼續(xù)占有標的物。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21、業(yè)主的建筑物區(qū)分所有權的特征。標準答案:業(yè)主的建筑物區(qū)分所有權,簡稱為區(qū)分所有權,是在對建筑物內的不動產進行區(qū)分的基礎上,業(yè)主享有的由專有部分所有權、共有權、管理權相結合而組成的一種特殊物權。建筑物區(qū)分所有權是權利的集合體,三種權利是緊密結合成為一個整體的,且不可分割,權利人不能對建筑物區(qū)分所有權中的不同權利進行分割行使、轉讓、抵押、繼承或拋棄。建筑物區(qū)分所有權具有如下法律特征。(1)區(qū)分所有權是在對建筑物進行區(qū)分的基礎上產生的。建筑物區(qū)分所有權不同于傳統(tǒng)的獨門獨院、一家一戶的傳統(tǒng)所有權,就在于它是在對建筑物進行區(qū)分的基礎上形成的產權。(2)區(qū)分所有權的權利主體是業(yè)主。所謂業(yè)主。通常是指買房置業(yè)的人或者說不動產的所有權人,在區(qū)分所有的情況下,業(yè)主即建筑物區(qū)分所有權人。因為業(yè)主取得了對專有部分的所有權,才能享有對建筑物及其小區(qū)附屬共有財產的共有權以及管理權。業(yè)主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或非法人組織。(3)區(qū)分所有權的內容是由三項權利構成的。區(qū)分所有權不同于傳統(tǒng)獨門獨院的房屋所有權,后者的產權是單一的,即只存在專有部分的使用權和所有權,而不存在共有權和管理權的問題,但區(qū)分所有權是由專有權、共有權和管理權構成的。依據《民法典》第271條的規(guī)定,建筑物區(qū)分所有權的內容包括三個方面,即專有部分的所有權、共有權和管理權??梢姡睹穹ǖ洹返?71條采納的是三要素說。(4)區(qū)分所有權的客體主要是建筑物,但也不限于建筑物。由于建筑物區(qū)分所有是承認建筑物本身的權利,因而區(qū)分所有權只有在建筑物與土地權利相分離的情況下,才可能產生。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22、簡述共同共有人的權利和義務。標準答案:我國《民法典》第299條規(guī)定:“共同共有人對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共同享有所有權?!薄睹穹ǖ洹返?00條規(guī)定:“共有人按照約定管理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各共有人都有管理的權利和義務?!痹诠餐灿兄?,對共有之物的權利并沒有份額之分,各共有人的權利和義務都是平等的。由于共同共有關系主要是依照法律的規(guī)定或合同的約定而產生的,共同共有人相互間的權利義務也應依法律規(guī)定或合同約定而確定。其具體內容如下。(1)共同共有人的權利。共同共有人對財產享有平等的占有、使用權,對共有財產的收益,不是按比例分配,而是共同享用;對共有財產的處分,必須經過全體共有人的同意,未經全體共有人的同意而處分其財產,在法律上是無效的。根據法律的規(guī)定或各共有人之間的約定,某個共有人有權代表或者代理全體共有人處分共有財產時,則該共有人依法或依協(xié)議作出的處分財產的行為是有效的。無權代表或者代理共有的共有人擅自處分共有財產時,其他共有人明知而不提出異議的,視為同意。(2)共同共有人的義務。共同共有人在對財產享有權利的同時也承擔共同的義務。因對共有財產進行維護、保管、改良等所支付的費用由各共有人平均分擔。各共有人因對外經營共有事業(yè)或者造成第三人的損害,要由全體共有人共同承擔連帶責任。在共同共有關系存續(xù)期間,各共有人無權請求分割共有財產。由于共同共有不分份額,各共有人也不能像按份共有人那樣轉讓其份額或者主張共有財產的優(yōu)先購買權。共同共有關系主要因共同關系的解除而解除,同時也可以因其他原因而消失。共同關系終止時,對共有財產的分割,有協(xié)議的,按協(xié)議處理;沒有協(xié)議的,一般可以根據均等原則,并考慮各共有人對共有財產的貢獻大小以及各共有人的生產、生活的實際情況等處理。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23、簡述準物權的概念和特征。標準答案:準物權,也被稱為特別法上的物權、特許物權,是指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組織依法享有的對特定空間內的自然資源進行開發(fā)和利用的權利,包括海域使用權、礦業(yè)權、取水權等。與普通的用益物權相比,準物權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權利標的不同。普通用益物權的標的為不動產、動產,其中以不動產為常態(tài),在法律上視為不可消耗物。準物權的標的為特定空間范圍內的自然資源,這些標的物在法律上視為可消耗物。第二,權利行使方式不同。普通的用益物權中,權利人直接支配不動產的使用價值,對他人的不動產加以占有、使用、收益。而準物權的行使不是長期對土地實施實際占有,而是在土地上進行有目的的、可間斷的攝取、開發(fā)和檢測行為。第三,權利取得方式不同。普通用益物權的設立一般無須行政許可,由當事人自主決定。而準物權依相應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的行政許可而設立,未經許可,權利人不得享有準物權。第四,權利行使上不同。就普通用益物權而言,法律對權利行使的限制比較少。而準物權由于通常涉及自然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其行使具有較高的危險性,因此對權利人的資質以及權利的行使方式,法律往往加以強制性規(guī)定。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24、簡述留置權與質權的區(qū)別。標準答案:留置權,是指在依法可留置的合同中,債權人按照合同的約定占有債務人的動產,債務人不按照合同約定履行債務的,債權人有權依法留置該財產,并可以以留置的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所得的價款優(yōu)先受償。留置權是一種法定的擔保物權,必須符合法定的條件才能夠成立。質權,又稱質押。它是指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將其動產移交債權人占有,將該動產作為債的擔保,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有權依法以該動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動產的價款而優(yōu)先受償。質權同樣是擔保物權的一種。留置權與質權同樣以占有標的物為權利的成立要件,都可以以動產為標的物,但兩者存在著很多差別。具體體現(xiàn)如下。(1)兩者的性質和功能不同。留置權是法定的擔保物權,而質權是約定的擔保物權。留置權的功能僅在于擔保債權的清償,而質權不僅具有擔保債權實現(xiàn)的功能,還有融通資金的功能。(2)兩者的標的物不同。留置權的標的通常是動產,而質權的標的不僅包括動產也包括權利。(3)兩者設立的條件不同。由于留置權是法定的擔保物權,其發(fā)生是由法律明確規(guī)定的,只要符合法定的條件即可。而質權的發(fā)生是基于雙方當事人所訂立的質押合同。(4)行使權利的程序不同。留置權的行使存在法定的催告期,留置權人必須給債務人一個不少于法定履行期限的期限,逾期仍不履行的,才得以行使留置權。而質權的行使以債務已屆清償期而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為條件,不必給債務人一個催告期。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25、簡述占有的權利推定效力。標準答案:占有的權利推定效力,是指基于占有之背后真實權利存在的蓋然性,為保護占有人的權益,實現(xiàn)占有制度的立法宗旨,法律所作的占有人基于其占有而產生的各種權利外象具有真實的權利基礎的推定。也就是說,占有人于占有物上行使之權利,推定其合法享有此權利。占有的權利推定效力,是占有的最主要的效力。關于占有的權利推定效力,應當說明如下。第一,受權利推定的占有人,免負舉證責任,對其有無實質權利發(fā)生爭議時,占有人可直接援用這一規(guī)定加以對抗。但若對方提出反證,占有人應承擔推翻反證的舉證責任。第二,對于權利的推定,不僅占有人自己可以援用,第三人也可以援用。第三,權利的推定,一般是為占有人的利益而設,但是當對其產生不利益時,第三人也可以援用。第四,占有的權利推定效力是消極性的,占有人不得利用這種推定作為其取得權利的積極證明。換言之,占有的權利推定效力在于表彰權利的存在,而不具有使占有人確實地取得某項權利的作用。知識點解析:暫無解析法律職業(yè)資格主觀題試卷(物權法)模擬試卷第3套一、分析題(本題共8題,每題1.0分,共8分。)甲因為要調往外地工作,欲將家里的財產變賣,甲的朋友乙知道后同甲商量,要求甲把彩電賣給他。雙方協(xié)定的價格是1500元。6月1日,乙將錢交給甲以后,乙將電視裝上車欲將電視拉走。甲想起自己還有一個月才走,就問乙能否借用一個月,乙同意。7月1日,乙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