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建筑幕墻工程技術規(guī)范_第1頁
天津市建筑幕墻工程技術規(guī)范_第2頁
天津市建筑幕墻工程技術規(guī)范_第3頁
天津市建筑幕墻工程技術規(guī)范_第4頁
天津市建筑幕墻工程技術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天津市工程建設標準DB建筑幕墻工程技術規(guī)范Technicalcodeforbu2013-12-26發(fā)布2014-04-01實施天津市城鄉(xiāng)建設和交通委員會發(fā)布2014天津建筑幕墻工程技術規(guī)范實施日期:2014年04月01日市建設系統(tǒng)第一批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編制計劃的通知》(建科經我委組織專家審定,現(xiàn)批準《建筑幕墻工程技術規(guī)范》(DB29-221-2013)為我市地方工程建設標準,自2014年4月1日2013年12月26日本規(guī)范根據天津市城鄉(xiāng)建設和交通委員會《關于下達2011年墻結構設計;8.單元式幕墻結構設計;9.點支承玻璃幕墻結構設本規(guī)范由天津市城鄉(xiāng)建設和交通委員會負責管理和對強制性勘測設計院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執(zhí)行過程中如有意見或建天津市建筑工程質量檢測中心(天津市本標準主要審查人員:雷立爭邱建輝王德勤劉忠偉 2術語和符號 22.1術語 2 9 3.1一般規(guī)定 3.2鋁合金型材 3.5金屬面板 3.7人造板材 3.8建筑密封和粘接材料 3.9防火材料 3.10光伏玻璃幕墻材料 273.11其他材料 4幕墻建筑設計 4.1一般規(guī)定 4.2性能設計 4.3構造設計 4.4幕墻光反射 4.5幕墻熱工設計 4.6幕墻開啟窗設計 4.7防火設計 4.8防雷設計 5結構設計的基本規(guī)定 5.1一般規(guī)定 5.2材料力學性能 5.3荷載和地震作用 6面板設計 6.1一般規(guī)定 6.2玻璃面板 6.3金屬面板 6.7人造板材 7構件式幕墻結構設計 7.1一般規(guī)定 7.2橫梁設計 7.3立柱設計 8單元式幕墻結構設計 8.1一般規(guī)定 8.2構造設計 8.3結構設計 9點支承玻璃幕墻結構設計 9.2支承裝置 9.3支承結構 10全玻幕墻結構設計 10.1一般規(guī)定 11雙層幕墻結構設計 12采光頂與金屬屋面 12.1一般規(guī)定 12.3構造設計 13光伏幕墻 13.1一般規(guī)定 13.2構造設計 13.3運行與維護 14.1一般規(guī)定 14.2鋁合金型材 14.3鋼構件 14.5金屬面板 14.7人造板材 14.8明框玻璃幕墻組件 14.11雙層幕墻組件 14.12開啟窗組裝 14.13幕墻構件檢驗 15.2安裝施工準備 15.3構件式幕墻 15.4單元式幕墻 15.5全玻幕墻 15.6點支承玻璃幕墻 16工程驗收 17保養(yǎng)與維修 附錄A真空玻璃支撐物拉應力取值和熱工計算 附錄B彈性板的彎矩系數(shù)和撓度系數(shù) 附錄C交叉肋的彎矩系數(shù)和剪力系數(shù) 附錄D建筑幕墻性能分級 204附錄E槽式埋件設計 本規(guī)范用詞說明 本規(guī)范引用標準名錄 222 2 9 20 4ArchitechturalDesignofBuilding 4.2PerformanceDesign 4.3DetailingDesign 4.4DaylightReflect 354.6OpenableWindowsD 4.7FireProtectionDesign 4.8LightningProtectionDesign 5BasicRequirementsofStr 41 5.2MechanicalPropertiesofMaterial 5.6DesignofStruc 6.1GeneralRequ 6.4StonePanelConne 7Structural 7.1GeneralRequ 8StructuralDesi 97 11.3Performanc 12TransparentRoofandMetalRoof 14.13InspectionofStructural 15.9TransparentRoofandMet 16AcceptanceofConstrcti AppendixDPerformanceClassificationofBuildingCurtainWall AppendixEAnchorCh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 221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tio 13建筑高度不大于60m的人造板材幕墻工程。計使用年限不宜小于50年。22.1.6斜幕墻inclinedbuildingcurtainwall3玻璃周邊通過硅酮結構密封膠粘接于金屬框架外側面的構件玻璃和金屬框架之間通過鑲嵌及硅酮結構密封膠粘接兩種方r進出風口設于內層幕墻,由通風設備使室內空氣進入空氣間4以瓷板(吸水率平均值E≤0.5%干壓陶瓷板)為面板的建筑幕2.1.21陶板幕墻terra-cottapanelcurtainwall以陶板(吸水率平均值3%<E≤6%和6%<E≤10%擠壓陶瓷52.1.26半鋼化玻璃heat-strengthenedglass真空玻璃與單片玻璃通過夾膠或者中空等方式組合起來的玻6一定組分的玻璃顆粒經燒結和晶化制成微晶相和玻璃相均勻2.1.34玻璃纖維增強水泥外墻板glassfiberreinforcedcementex-2.1.37鋁塑復合板aluminum-plasticcompositepanel7用于幕墻構造中防火封堵部位的硅酮類密封材料,又稱防火密2.1.42雙面膠帶double-facedadhesivetape幕墻中用于控制硅酮結構密封膠位置和截面尺寸的雙面涂膠2.1.43雙金屬腐蝕bimetalliccorrosion由不同的金屬或其他電子導體作為電極而形成的電偶腐蝕。在鋁材或鋁合金型材表面以電化學方法形成一層具有一定厚度和硬度的氧化鋁膜層。2.1.45電泳涂漆electrophoreticcoating在鋁材或鋁合金型材表面以電化學方法涂裝一層具有一定厚度和硬度的漆膜。2.1.46粉末噴涂powdercoating在鋁材或鋁合金型材表面以噴涂工藝形成一層具有一定厚度2.1.47氟碳噴涂PVDFcoating以氟化碳樹脂為基材的涂料,噴涂于金屬板材或型材表面,經2.1.48熱漫鍍鋅hot-dipgalvanizing以熔融鋅與鐵基體反應的工藝過程,生成與基體相結合的具有82.1.56索結構cablestructure由拉索作為主要受力構件而形成的預應力結構體系。拉索是2.1.57索桁架cabletruss由在同一豎向平面內兩根曲率方向相反的索以及兩索之間的92.1.58懸索結構cable-suspendedstruc由一系列作為主要承重構件的懸掛拉索按一定規(guī)律布置而組在雙層幕墻的內、外層幕墻之間設置的供維修、清潔人員在上面走動和具有通風孔隙的通道。2.1.60防蟲(鳥)網insect(bird)screen在幕墻的進、出風口處設置的防止雜物、昆蟲和飛鳥等進入的2.2.1材料力學性能C20———表示立方體強度標準值為20N/mm2的混凝土強度等E——材料彈性模量;E,——硅酮結構密封膠彈性模量;f——材料強度設計值;f.——鋁合金強度設計值;f,"—石材面板抗彎強度設計值;f"——石材面板抗剪強度設計值;fm——石材面板抗彎強度試驗平均值;G——重力荷載標準值;S——風荷載效應標準值;T?——結構初始溫度值;V——剪力設計值;w——風荷載設計值;w?——基本風壓;T——剪應力荷載值。2.2.3幾何參數(shù)a——矩形板材短邊邊長;A——構件截面面積或毛截面面積;幕墻平b——矩形面板的長邊邊長;t——面板厚度;型材截面厚度;tg——硅酮結構密封膠粘接厚度;W,——繞y軸的凈截面模量。2.2.4系數(shù)K——圍護結構傳熱系數(shù);YRE———2.2.5其他3.1一般規(guī)定3.1.2建筑幕墻應選用耐氣候性的材料。金屬材料除不銹鋼外,3.2鋁合金型材膜層級別(涂層種類)厚度t平均膜厚局部膜厚陽極氧化不低于AA15電泳涂漆陽極氧化膜A(有光或亞光透明漆)復合膜陽極氧化膜B(有光或亞光透明漆)復合膜陽極氧化膜S(有光或亞光有色漆)復合膜粉末噴涂氟碳噴涂二涂三涂四涂3.2.3鋁合金隔熱型材質量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鋁行標準《鋁合金建筑型材用輔助材料第1部分:聚酰胺隔熱條》GB/T23615.2的規(guī)定。3.2.4與幕墻配套用鋁合金門窗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鋁合金門3.3.1幕墻用碳素結構鋼和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的鋼種、牌號和3.3.2幕墻用不銹鋼宜采用奧氏體不銹鋼材料且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體不銹鋼的鉻、鎳總含量不宜低于25%,其中鎳含量不應低于8%。3.3.3幕墻用耐候鋼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耐候結構鋼》1采用熱浸鍍鋅進行表面處理,鋅膜質量和厚度應符合現(xiàn)行1鋼絞線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標準《預應力混凝土用鋼絞線》鋼絞線》YB/T5004的規(guī)定;鋅-5%鋁-混合稀土合金鍍層鋼絞線的要求可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鋅-5%鋁-混合稀土合金鍍層鋼絲、鋼3.3.6點支承玻璃幕墻用錨具的技術要求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標準 JG/T201的規(guī)定。3.4.1幕墻玻璃的外觀質量和性能應符合下列國家現(xiàn)行標準的規(guī)3.4.3離線法生產的鍍膜玻璃應采用真空磁控陰極濺射法生產工2中空玻璃應采用雙道密封。第一道密封應采用丁基熱熔密片玻璃厚度的5倍。3.4.5幕墻玻璃應進行機械磨邊處理,磨輪的目數(shù)應在180目以聚乙烯醇縮丁醛(PVB)膠片或聚乙烯甲基丙烯酸酯膠片(離子性膠3.5金屬面板《鋁幕墻板第2部分:有機聚合物噴涂鋁單板》YS/T429.2;3.5.2鋁單板表面處理層的厚度要求應符合表3.5.2的規(guī)定。采最小局部膜厚氟碳涂層輥涂二涂噴涂三涂二涂三涂四涂陶瓷陽極氧化不低于AA153.5.3單層鋁板的板基應符合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鋁幕墻板板基》元素鈦Ti鋁Al含量(%)余留部分且含鋅量不低于99.9953.5.10鋁塑復合板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行測試,其平均值不應小于50N·mm/mm,其最小值不應小于數(shù)不應小于0.8,吸水率不應大于0.6%。小于10.0N/mm2,抗彎強度標準值f不應小于8.0N/mm2;幕墻高度超過100m時,花崗石面板的抗彎強度試驗平均值fm不應小于值fk不應小于4.0N/mm2。石材種類花崗石抗彎強度標準值JA(N/mm2)3.7人造板材3.7.2微晶玻璃板公稱厚度不應小于20mm,應符合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和墨水滲透法檢查無裂紋的要求。3.7.3瓷板不包括背紋的實測厚度不應小于12mm,單片面積不宜大于1.5m2,瓷板的性能應符合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建筑幕墻用瓷板》3.7.5玻璃纖維增強水泥外墻板(GRC)力學性能應符合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玻璃纖維增強水泥外墻板》JC/T1玻璃纖維增強水泥外墻板應邊緣整齊,外觀面不應有掉角。側邊防水縫部位不應有孔洞,其他部位孔洞長度不應大于2玻璃纖維增強水泥外墻板結構層的物理力學性能應按現(xiàn)行板厚度宜為3mm~5mm;面板石材為粗面時,面板厚度宜為5mm~8mm?;◢徥姘鍛犀F(xiàn)行國家標準《天然花崗石建筑板材》2背板宜采用鋁合金板或鍍鋁鋅鋼板。鋁合金板厚度不3鋁蜂窩芯材厚度不宜小于14mm,芯格邊長不宜大于6mm,壁厚不宜小于0.07mm;3.8建筑密封和粘接材料3.8.5幕墻用中性硅酮結構密封膠及酸性硅酮結構密封膠的性3.9.2幕墻的層間防火、防煙封堵襯板材料應采用厚度不小于身安全的有毒氣體,并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防火封堵材料》3.10光伏玻璃幕墻材料3.10.1太陽能光伏組件的外觀質量和性能應符合下列現(xiàn)行國家3.10.4太陽能電池可選用硅系太陽能電池或多元化合物薄膜太3.10.6絕緣條應選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或其他絕緣性3.11其他材料3.11.1與單組份硅酮結構密封膠配合使用的低發(fā)泡間隔雙面膠3.11.2幕墻宜采用聚乙烯泡沫棒作填充材料,其密度不應大于3.11.3玻璃支承墊塊宜采用邵氏硬度為85±5的氯丁橡膠等材3.11.5石材表面防護劑可采用有機硅或有機氟防護材料。表面4.1.5幕墻建筑周邊宜設置安全隔離墻組件接受更多的太陽能創(chuàng)造條件,并應滿足組件所在幕墻的防單塊花崗石石材面板的面積不宜大于1.5m2;其他石材面板的面積不宜大于1.0m2。4.1.10建筑采用玻璃幕墻時應考慮幕墻玻璃對周圍環(huán)境產生的4.2性能設計指標值應符合本規(guī)范附錄D及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幕墻》GB/T21086的規(guī)定。間位移角限值的3倍。設計標準》DB29-153和《天津市居住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4.2.11對于應用高度不超過24m,且總面積不超過300m2的建筑工藝實施。由于設計或材料缺陷導致幕墻性能檢測未能達到規(guī)定4.3構造設計幕墻硅酮建筑密封膠的施工厚度不應小于5mm;石材幕墻硅酮建筑密封膠的施工厚度不應小于4mm。封閉式注膠板縫的寬度和所用密封膠的性能應能適應幕墻本身及建筑物在各種作用下產生的變玻璃面板之間板縫及鋁板間板縫寬度均不宜小于10mm,幕墻玻璃周邊與相鄰的主體建筑裝飾物之間的所有縫隙的寬度不宜小施。玻璃面板后的保溫材料與面板內表面的間隙不宜小于50mm,幕墻的立柱與橫梁采用螺栓連接時,可設置柔性墊片,或者預留4.4幕墻光反射4.4.1建筑幕墻設計應考慮光反射對周圍環(huán)境的生的二次光反射應進行預測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幕墻玻璃的可見見光反射比不大于0.25的玻璃面板。非玻璃材料宜采用低反射亞4.4.2外立面內凹的弧形玻璃幕墻應防止反4.4.3建筑幕墻宜采用玻璃與其他面板材料構成的組合幕墻形4.5幕墻熱工設計4.5.1幕墻的熱工性能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標準《公共建筑節(jié)能4.5.2幕墻每個朝向的窗(包括透明幕墻)墻面積比均不應大于比不應小于0.40。部件的相應數(shù)值按面積進行加權平均計算。非透明多層面板的傳施的型材。隔熱材料的性能應符合國家和行業(yè)現(xiàn)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4.6幕墻開啟窗設計位置。開啟扇的單扇面積不宜大于1.5m2,開啟角度4.6.27層以上建筑不應采用外平開窗及外倒下懸窗。4.6.7開啟扇面積大于1.5m2、滑撐長度小于所在邊框長度的1/24.6.8上懸窗采用懸掛式連接時,應設置防止脫鉤的有效措施。4.6.9開啟窗面積大于1.0m2時應設置多點鎖。多點鎖應符合現(xiàn)1采用巖棉或礦棉封堵時,應填充密實,填充厚度100mm;樓層之間的水平防煙帶應采用熱鍍鋅鋼板或其他防火板材2樓層間水平防火封堵構造宜沿窗檻墻或防火裙墻的上部和3巖棉或礦棉纖維方向應與樓板邊緣平行,密度不宜小于4.7.10有抗爆設計要求的玻璃幕墻,面板應選用防爆炸復合玻幕墻框架系統(tǒng)在相應的空氣沖擊波或貼面爆轟作用下不應出現(xiàn)裂4.7.11雙層幕墻強制通風的管道系統(tǒng)應符合現(xiàn)行防火設計規(guī)范電的可能性和后果確定系統(tǒng)防雷的類型,并選用相應的防雷措施。4.8.4金屬幕墻的外露金屬面板或金屬部件應與支1幕墻應采取相應的防直擊雷和側擊雷措施,并進行正確的2幕墻光伏系統(tǒng)宜采用共用接地方式,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5新建建筑的光伏幕墻采用組合型光伏組件時,其防雷和接5.1一般規(guī)定構支承體系和預埋件的設計使用年限宜按主體結構的設計使用年5.1.2幕墻的主要構件應懸掛在主體結構上,幕墻結構設計應考2抗震設計狀況時,應計算重力荷載、風荷載和地震作用效5.1.5幕墻結構在施工階段和正常使用階段的作用效應可按彈性5.2材料力學性能5.2.1短期荷載作用下,玻璃的強度設計值應按表5.2.1-1的規(guī)定采用;長期荷載作用下玻璃的強度設計值應按表5.2.1-2的規(guī)定厚度(mm)中部強度(N/mm2)邊緣強度(N/mm2)端面強度(N/mm2)平板玻璃半鋼化玻璃厚度(mm)中部強度(N/mm2)邊緣強度(N/mm2)端面強度(N/mm2)平板玻璃976765654半鋼化玻璃注:1夾層玻璃和中空玻璃的強度設計值可按所采用的玻璃種類確定;2鋼化玻璃的強度標準值達不到平板玻璃強度標準值的3倍時,表中數(shù)值應根據實測結果予以調整;3半鋼化玻璃的強度標準值達不到平板玻璃強度標準值的2倍時,表中數(shù)值應根據實測結果予以調整;4端面指玻璃切割后的斷面,寬度為玻璃厚度;邊緣指玻璃大面上與端面邊緣1倍玻璃厚度范圍內的區(qū)域。5.2.2鋁合金型材的強度設計值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鋁合金結鋁合金牌號狀態(tài)壁厚強度設計值f.(N/mm2)局部承壓不區(qū)分不區(qū)分不區(qū)分不區(qū)分按表5.2.3-1和表5.2.3-2的規(guī)定采用。表5.2.3-1熱軋鋼材的強度設計值f鋼材牌號厚度或直徑d抗拉、抗壓和抗彎f'(N/mm2)抗剪f.表5.2.3-2冷成型薄壁型鋼的強度設計值f,(N/mm2)鋼材牌號5.2.4單層鋁合金板抗拉強度標準值f可取其屈服強度。單層鋁合金板抗拉強度設計值f1可按其抗拉強度標準值fu除以系數(shù)1.21.73后采用。單層鋁合金板的強度設計值也可按表5.2.4的規(guī)定采用。單層錯合金板牌號合企狀態(tài)屈服強度單層鋁合金板牌號合金狀態(tài)屈服強度抗拉強度f5.2.5鋁塑復合板的強度設計值可按表5.2.5-1的規(guī)定采用,鋁蜂窩板的強度設計值可按表5.2.5-2的規(guī)定采用。表5.2.5-1鋁塑復合板的強度設計值f厚度t(mm)抗拉強度f?'(N/mm2)抗剪強度fo"(N/mm2)4表5.2.5-2鋁蜂窩板的強度設計值fs厚度t(mm)抗拉強度f?'(N/mm2)抗剪強度f?'(N/mm2)5.2.6鋁塑復合板的等效截面模量和等效彎曲剛度應根況通過計算或試驗確定。鋁塑復合板的面板和背板厚度符合本規(guī)按表5.2.6的規(guī)定采用。厚度t(mm)45.2.7鋁蜂窩板的等效截面模量和等效彎曲剛度應根據實際情況通過計算或試驗確定。鋁蜂窩板的面板和背板厚度符合本規(guī)范第3.5.11條的規(guī)定時,其等效截面模量W.和等效彎曲剛度D.可按表5.2.7的規(guī)定采用。厚度t(mm)5.2.8不銹鋼抗拉、抗壓強度設計值f.可取其屈服強度標準值除以系數(shù)1.15采用,其抗剪強度設計值f可按其抗拉強度設計值f的0.58倍采用。不銹鋼型材和棒材的強度設計值f也可按表5.2.8-1的規(guī)定采用,不銹鋼板的強度設計值f?也可按表5.2.8-2牌號屈服強度抗拉強度f'局部承壓強度f牌號屈服強度抗拉強度fa'抗剪強度f?端面承壓強度f?C1不銹鋼拉桿的抗拉強度設計值應按其屈服強度標準值除以系數(shù)1.4采用;2高強鋼絞線或不銹鋼絞線的抗拉強度設計值應按其極限抗拉承載力標準值除以系數(shù)2.0采用;3鋼拉桿的抗拉強度設計值應按其極限抗拉承載力標準值除以系數(shù)1.7采用。5.2.10彩鋼板抗拉強度設計值可按其屈服強度除以系數(shù)1.15采5.2.11天然石板的抗彎強度標準值fk應按公式(5.2.11-1)計和(5.2.11-5)計算:fb=fkb/γ.f"=0.5fbn3456789kk——置信相關系數(shù),按表5.2.11確定;f"——石材面板抗剪強度設計值(N/mm2);fb——石材面板抗彎強度設計值(N/mm2);石材面板類型花崗石大理石或砂巖石板抗彎強度標準值fkb(N/mm2)5.2.14幕墻材料的物理力學性能指標可按表5.2.14的規(guī)定采彈性模量E(N/mm2)泊松比v線膨脹系數(shù)α(1/℃)玻璃鋁合金、單層鋁合金板彈性模量E(N/mm2)泊松比v線膨脹系數(shù)α(1/℃)不銹鋼不銹鋼絞線1.20×10?~1.50×10?消除應力的高強鋼絲高強鋼絞線0.80×10?~1.00×10?鋁蜂窩板鋁塑復合板單體復合花崗石板玻璃纖維增強水泥外墻板5.3.1建筑幕墻材料的重力密度標準值可按表5.3.1-1的規(guī)定確定。鋁塑復合板和鋁蜂窩板的自重標準值可按表5.3.1-2的規(guī)玻璃陶板礦棉鋁合金玻璃棉花崗石巖棉砂巖微晶玻璃板石灰?guī)r瓷板大理巖玻璃纖維增強水泥外墻板類型鋁塑復合板鋁蜂窩板厚度(mm)4βg——陣風系數(shù),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5.3.4幕墻支承結構的地震作用宜采用振型分解反應譜法或時程分析方法確定。對幕墻面板、構件式幕墻中的橫梁和立柱、全玻幕墻中的玻璃肋,垂直于幕墻平面的分布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也可按垂直于建筑幕墻平面的分布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αm——水平地震影響系數(shù)最大值,應按表5.3.4的規(guī)定采用;G——建筑幕墻構件(包括面板和框架)的重力荷載標準值A——建筑幕墻平面面積(m2)??拐鹪O防烈度7度8度9度對水平倒掛幕墻及其支承結構,計算豎向地震作用時,豎向地震影響系數(shù)最大值可按水平地震影響系數(shù)最大值的65%采用。5.3.5平行于建筑幕墻平面的集中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可按下式平行于建筑幕墻平面的集中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ψ—溫度作用的組合值系數(shù)。5.4.2進行幕墻構件的承載力設計時,作用分項系大于1.0。1非抗震設計狀況且風荷載效應起控制作用時,風荷載組合值系數(shù)ψ,應取1.0,溫度作用組合值系數(shù)ψr應取0.6;2非抗震設計狀況且溫度作用效應起控制作用時,風荷載組3非抗震設計狀況且永久荷載效應起控制作用時,風荷載組合值系數(shù)ψ和溫度作用組合值系數(shù)ψ均應取0.6;系數(shù)yr和張拉桿索結構中的預應力分項系數(shù),均應取1.05.5連接設計連接件與主體結構的錨固承載力設計值應大于連接件本身的承載鋼板厚度不宜小于6mm;采用螺栓連接時,螺栓直徑不宜小于10mm,螺栓數(shù)量不應少于2個。5.5.4幕墻立柱與混凝土主體結構應通過預埋件連接,預埋5.5.6槽式埋件的錨筋中心線離混凝土構件邊緣不應小于75mm,最小壁厚不應小于4mm。槽式埋件的錨筋有效錨固深度不應低于90mm,兩個錨筋間的最小間距不應小于100mm,最大間距不應大于3后置埋件用錨栓可選用膨脹型錨栓、擴底型錨栓和化學錨4錨栓直徑和數(shù)量應經計算確定。錨栓直徑不應小于12mm,每個后置埋件上不得少于2個錨栓;5在與化學錨栓接觸的連接件上進行焊縫焊接操作時,應充分考慮焊接對錨栓承載力和錨固性能的影響,必要時增加錨栓數(shù)7錨栓墊圈應使用直徑不小于2.5倍錨栓直徑的墊圈或邊長5.5.8幕墻與砌體結構連接時,應在連接部位的主體結構上增設鋼筋混凝土或鋼結構梁、柱。輕質填充墻不得作為幕墻的支承結5.5.9連接件與所接觸材料可能產生雙金屬腐蝕時,應采用絕緣5.6硅酮結構密封膠設計5.6.1硅酮結構密封膠的粘接寬度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5.6.3條或第5.6.4條的規(guī)定,且不應小于7mm;其粘接厚度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5.6.5條的規(guī)定,并不應小于6mm,且不宜大于12mm。硅酮結構密宜大于粘接厚度的2倍。5.6.2硅酮結構密封膠應根據不同的受力情況進行承載力極限狀的拉應力或剪應力設計值不應大于其強度設計值f,f應取設計值不應大于其強度設計值f?f?應取0.01N/mm2。取0.2N/mm2。5.6.5硅酮結構密封膠的粘接厚度t(圖5.6.5)應按下列公式計力為0.14N/mm2時的伸長率。5.6.6玻璃幕墻的每塊玻璃下端應設置兩個鋁合金或不銹鋼托自重直接傳遞到橫梁截面的主要受力部分。托條應能承受該分格玻璃的重力荷載設計值,其長度不應小于100mm、厚度不應小于5.6.7隱框、半隱框和點支承玻璃幕墻中空玻璃的二道硅酮結構寬度應按本規(guī)范第5.6.3條或第5.6.4條的原則計算確定,且不應小于7mm。計算公式中qc應僅考慮中空玻璃內部硅酮結構密封膠6.1一般規(guī)定6.1.4玻璃面板支承孔邊與板邊的距離不宜小于70mm,且不宜小于4倍板厚。6.1.5明框玻璃的外壓板應能承受玻璃面板的荷載和地震作用,截面受力部分的厚度不應小于2.0mm,且不宜小于壓板寬度的6.1.7全玻幕墻面板玻璃的厚度不應小于10mm,夾層玻璃單片厚度不應小于6mm。蜂窩板折邊時應嚴格控制開槽的深度。鋁塑復合板和鋁蜂窩板芯1掛件設計應與結構計算模型相吻合。不應通過3不銹鋼掛件的截面厚度不應小于3mm,其材質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3.3.2條的規(guī)定;4鋁合金掛件截面厚度不應小于4mm,其材質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5.2.2條的規(guī)定;6.1.12附加于石材面板表面的石材裝飾條宜采用金屬連接件與6.2玻璃面板小于5mm;聚乙烯甲基丙烯酸酯膠片(離子性膠片)夾層玻璃的單片片厚度不應小于5mm;中空玻璃和夾層玻璃的單片玻璃厚度差不宜大于3mm。6.2.2幕墻用開孔玻璃面板應選用鋼化超白浮法玻璃、均質鋼化6.2.5在風荷載標準值作用下,通過膠縫與玻璃肋連接的玻璃面E——玻璃的彈性模量(N/mm2);t——玻璃的厚度(mm);6.2.7四邊支承的單片玻璃在垂直于幕墻平面的風荷載、地震作1最大應力標準值和最大撓度宜按考慮幾何非線性的有限元σm、OEk——分別為風荷載、地震作用下玻璃截面的最大應力標準分別為垂直于幕墻平面的風荷載、地震作用標準值d?——在風荷載標準值作用下?lián)隙茸畲笾?mm);a——矩形玻璃板材短邊邊長(mm);t——玻璃的厚度(mm);E——玻璃的彈性模量(N/mm2);m——四邊支承玻璃板的彎矩系數(shù),可由玻璃板短邊與長邊邊長之比a/b按表6.2.7-1的規(guī)定采用;η——折減系數(shù),可由參數(shù)θ按表6.2.7-2的規(guī)定采用;μ——四邊支承玻璃板的撓度系數(shù),可由玻璃板短邊與長邊邊長之比a/b按表6.2.7-3的規(guī)定采用;D——玻璃面板的剛度,可按本規(guī)范公式(6.2.6)計算mm0ηθ7μμμ2最大應力設計值應按本規(guī)范第5.4.1條的規(guī)定進行組合;3最大應力設計值不應超過玻璃大面強度設計值f;4在風荷載標準值作用下,四邊支承玻璃的最大撓度不應大于其短邊邊長的1/60。6.2.8四點支承的單片玻璃面板在垂直于幕墻平面的風荷載、地1最大應力標準值和最大撓度可按考慮幾何非線性的有限元標準值(N/mm2);d?——在風荷載標準值作用下?lián)隙茸畲笾?值(N/mm2);b——點支承間玻璃面板長邊邊長(mm);t——玻璃的厚度(mm);m——四點支承玻璃板的彎矩系數(shù),可由支承點間玻璃板短邊與長邊邊長之比a/b按表6.2.8-1的規(guī)μ——四點支承玻璃板的撓度系數(shù),可由支承點間玻璃板短邊與長邊邊長之比a/b按表6.2.8-2的規(guī)η——折減系數(shù),可由參數(shù)θ按本規(guī)范表6.2.7-2的表6.2.8-1四點支承玻璃板的彎矩系數(shù)mmm表6.2.8-2四點支承玻璃板的撓度系數(shù)μμμ2玻璃面板最大應力設計值應按本規(guī)范第5.4.1條的規(guī)定計3在風荷載標準值作用下,點支承玻璃面板的最大撓度不應1利用等效厚度計算夾層玻璃的應力和撓度時,荷載均應取夾層玻璃承受的全部風荷載;夾層玻璃的等效厚度可通過試驗確2夾層玻璃的撓度可按本規(guī)范第6.2.7條、第6.2.8條的規(guī)定3夾層玻璃夾膠層兩側單片玻璃的應力可按本規(guī)范第6.2.7條、第6.2.8條單片玻璃的規(guī)定進行計算,各自的等效厚度t,c、2o,c也可按下列公式計算:式中:F———夾層玻璃中間層膠片的剪力傳乙烯醇縮丁醛膠片(PVB膠片)時可取0;剪切模量(N/mm2);層膠片的厚度(mm);6.2.10中空玻璃的最大應力和最大撓度可按下列規(guī)定進行計算:1作用于中空玻璃上的風荷載標準值可按下列公式分配到兩1)直接承受風荷載作用的單片玻璃:2)不直接承受風荷載作用的單片玻璃:2作用于中空玻璃上的地震作用標準值qEk、qEk,可根據各單片玻璃的自重,按照本規(guī)范第5.3.4條的規(guī)定計算;3兩片玻璃可分別按本規(guī)范第6.2.7條、第6.2.8條的規(guī)定進4中空玻璃的撓度可按本規(guī)范第6.2.7條、第6.2.8條的規(guī)定5隱框、半隱框和點支承玻璃幕墻中空玻璃二道密封膠的寬度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5.6.7條的規(guī)定。6.2.11中空玻璃采用夾層玻璃作為前后玻璃時,先分別按本規(guī)范第6.2.9條的規(guī)定計算其等效厚度t等效為單片玻璃,再按本規(guī)范第6.2.10條的規(guī)定進行計算。6.2.12真空玻璃的最大應力和最大撓度可按下列規(guī)定進行計算:1作用于真空玻璃上的風荷載和地震作用可按下列公式分配qE?9EL分別為分配到各單片玻璃的地震作用標準值6.3金屬面板6.3.1單層金屬面板和鋁塑復合板宜四周折邊或設置邊肋,折邊高度不宜小于20mm。鋁蜂窩板可折邊或將面板彎折后包封板邊。芯厚度不應小于0.3mm;鋁蜂窩板背板開槽后剩余的鋁板厚度不應小6.3.2金屬面板的計算應符合下列要求:支承線可按固定邊考慮;2在垂直于面板的均布荷載作用下,面板的最大應力宜采用考慮幾何非線性的有限元方法計算,矩形區(qū)格金屬面板在風荷載、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彎曲應力標準值也可分別按下列公式計算;1)單層金屬板2)鋁塑復合板和鋁蜂窩板0——垂直于面板的風荷載標準值(N/mm2);l——金屬板區(qū)格的短邊邊長(mm);m——金屬面板的彎矩系數(shù),可根據其邊界條件按本規(guī)E———金屬面板的彈性模量(N/mm2),可按本規(guī)范表可取0.6t;(mm3/mm),可分別按本規(guī)范表5.2.6、表5.2.7(N·mm),可分別按本規(guī)范表5.2.6、表5.2.7的η——折減系數(shù),可由參數(shù)θ按表6.3.2θ57θ73中肋支承線上的彎曲應力標準值,可取其兩側板格固端彎矩計算結果的平均值;4金屬面板中由各種荷載或作用產生的最大應力標準值,應按本規(guī)范第5.4.1條的規(guī)定進行組合,組合后的應力值不應超過金屬面板的強度設計值。6.3.3在垂直于面板的風荷載作用下,金屬面板的撓度應符合下1單層金屬面板每個矩形區(qū)格的跨中撓度宜采用考慮幾何非μ——撓度系數(shù),可由區(qū)格邊長比和區(qū)格邊界條件按本規(guī)范l——金屬板區(qū)格的短邊邊長(mm);D——面板的彎曲剛度(N·mm);v——泊松比,可按本規(guī)范表5.2.14的規(guī)定取值。2鋁塑復合板和鋁蜂窩板的跨中撓度可按考慮幾何非線性的式中:De——鋁塑復合板或鋁蜂窩板的等效彎曲剛度(N·mm),可分別按本規(guī)范表5.2.6、表5.2.7的規(guī)定取值。邊長l的1/60。6.3.4金屬面板沿周邊可采用螺釘、壓塊或掛鉤固定于橫梁和立心間距不應大于300mm。螺釘或螺栓的直徑不應小于4mm,掛鉤宜設置防噪音墊片和防脫鉤措施。6.3.5金屬面板上作用的荷載可按三角形或梯形分布傳遞到板肋上(圖6.3.5)。6.3.6金屬面板的邊肋截面尺寸可按構造要求設計;多跨交叉中肋可采用結構計算軟件進行分析,也可按本規(guī)范附錄C的規(guī)定進行6.3.7在風荷載標準值作用下,面板加強肋的撓度限值d,im宜取其支承點距離的1/120。6.4短槽連接的石材面板6.4.1短槽連接的石材面板,掛件長度不應小于50mm。槽口有效部分長度不宜比掛件長度長10mm以上;槽口深度宜比掛件入槽深度大5mm;槽口端部與石板對應端部的距離不宜小于板厚的3倍且不宜小于85mm,也不宜大于180mm;槽口寬度不宜小于6mm,且不宜大于8mm。6.4.2連接掛件宜采用L形掛件,掛件入槽深度不宜小于15mm,也不宜大于20mm。不宜采用同一方向的上斜式掛件。6.4.3短槽連接的矩形石材面板的抗彎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1最大彎曲應力標準值可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計算,也可按式中:0、Or——分別為垂直于面板的風荷載、地震作用下產生的最大彎曲應力標準值(N/mm2);wk、qEk——分別為垂直于面板的風荷載、地震作用標準值l——四角點支承板的長邊計算邊長(mm),可取長邊掛m——四角點支承板在均布荷載作用下的最大彎矩系2由各種作用產生的最大彎曲應力標準值,應按本規(guī)范第1在垂直于面板的風荷載或地震作用下,掛件承受的剪應力qx——垂直于面板的風荷載或地震作用標準值(N/mm2),即468β2由各種作用產生的剪應力標準值,應按本規(guī)范第5.4.1條的規(guī)定進行組合,組合后的剪應力設計值不應超過掛件的抗剪強度設計值f?;騠。1在垂直于面板的風荷載或地震作用下,掛件在石板槽口邊產生的剪應力標準值r、可按下列公式計算:對邊開槽四邊開槽式中:qx——垂直于面板的風荷載或地震作用標準值(N/mm2),即t——面板厚度(mm);s——槽口剪切面總邊長(mm),可取掛件長度加上入槽深度的2倍。2由各種作用產生的剪應力標準值,應按本規(guī)范第5.4.1條的規(guī)定進行組合,組合后的剪應力設計值不應超過石材面板的抗剪強度設計值S,'。6.4.6短槽連接的矩形石材面板,其槽口處的抗彎設計應符合下1在垂直于面板的風荷載或地震作用下,石板槽口處產生的對邊開槽四邊開槽h——槽口受力一側的深度(mm);qk——垂直于面板的風荷載或地震作用標準值(N/mm2),即n——一個連接邊上掛件的數(shù)量。四側連接時,為一個長邊b,——掛件的長度(mm);β——應力調整系數(shù),可按本規(guī)范表6.4.4的規(guī)定取值。2由各種作用產生的彎曲應力標準值,應按本規(guī)范第5.4.1條的規(guī)定進行組合,組合后的彎曲應力設計值不應超過石材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fb。6.5通槽連接的石材面板6.5.1通槽連接的石材面板,其槽口深度可為20mm~25mm,槽口寬度可為6mm~8mm。6.5.2掛件入槽深度不宜小于15mm,承托石板處宜設置彈性墊6.5.3通槽連接的矩形石材面板的抗彎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分別為垂直于面板的風荷載、地震作用下產生的最大彎曲應力標準值(N/mm2);wk、qEk——分別為垂直于面板的風荷載、地震作用標準值2由各種作用產生的最大彎曲應力標準值,應按本規(guī)范第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f?。6.5.4通槽連接的矩形石材面板的掛件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1在垂直于面板的風荷載或地震作用下,掛件的剪應力標準值應按下式計算:4k垂直于面板的風荷載或地震作用標準值(N/mm2),即2由各種作用產生的剪應力標準值,應按本規(guī)范第5.4.1條的規(guī)定進行組合,組合后的剪應力設計值不應大于掛件材料的抗剪強6.5.5通槽連接的矩形石材面板,其槽口處的抗剪設計應符合下1在垂直于面板的風荷載或地震作用下,槽口處產生的剪應9x——垂直于面板的風荷載或地震作用標準值(N/mm2),即l——面板的跨度,即支承邊的距離(mm);2由各種作用產生的剪應力標準值,應按本規(guī)范第5.4.1條的規(guī)定進行組合,組合后的剪應力設計值不應大于石材面板的抗剪強度設計值fj。6.5.6通槽連接的矩形石材面板,其槽口處的抗彎設計應符合下曲應力標準值σ可按下式計算:c——槽口寬度(mm);h——槽口受力一側的深度(mm);l——面板的跨度,即支承邊的距離(mm);2通槽支承的石板槽口處最大彎曲應力設計值σ應按下式計f?——石板抗彎強度設計值(N/mm2),可按本規(guī)范第5.2.113由各種作用產生的彎曲應力標準值,應按本規(guī)范第5.4.1條的規(guī)定進行組合,組合后的應力設計值不應超過石材面板的抗彎強6.5.7石材板邊開通槽而采用短掛件連接時,面板及掛件應按本規(guī)范第6.4節(jié)的規(guī)定進行設計,通槽尺寸應按本節(jié)的規(guī)定進行設計。6.6背栓連接的石材面板6.6.1采用背栓連接的石材面板,鏡面板和細面板厚度不應小于30mm,粗面板厚度應比鏡面板和細面板厚3mm。6.6.2連接石材面板的背栓性能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緊固件機不應小于6mm。6.6.3背栓孔中心線離石材面板邊緣的距離不宜小于50mm,且不宜大于其支承邊長的0.25倍,背栓之間的距離不宜大于1200mm。l——四角點支承板的長邊計算邊長(mm),可取兩個方2由各種作用產生的最大彎曲應力標準值,應按本規(guī)范第式中:N、N——分別為垂直于面板的風荷載、水平地震作用下產生的單個背栓的拉力標準值(N);wk、qEk——分別為垂直于面板的風荷載、水平地震作用標準l——四角點支承板的長邊計算邊長(mm),可取兩個方向上背栓中心距離的較大值;2計算的拉力標準值應按本規(guī)范第5.4.1條的規(guī)定進行組合,組合后的拉力設計值不應超過背栓的受拉承載力設計值。6.6.7背栓的抗剪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1單個背栓的剪力設計值可按下式計算:n——承受石材面板重力作用的連接點數(shù)。2剪力設計值不應大于材料的抗剪承載力設計值。6.6.8計算地震作用下的連接件承載力時,應根據實際支承情況確定參與承載的連接件個數(shù)。6.7人造板材1瓷板:表面平整時,按公稱厚度(總厚度6.7.4微晶玻璃板厚度不應小于20mm,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2微晶玻璃板用不銹鋼掛件的截面厚度不應小于3mm,鋁合不應小于50mm;5微晶玻璃板掛件插入槽口的深度不宜小于10mm,且不宜大6掛件與面板間的空隙應填充膠粘劑,膠粘劑應具有高機械8背栓支承的鋁合金型材連接件截面厚度不應小于2.5mm,并滿足強度和剛度要求。背栓中心與面板端部的距離不應小于小于2.5mm,表面應進行陽極氧化處理;不銹鋼掛件的截面厚度不宜小于2.0mm;定位彈簧片的截面厚度不宜小于1.2mm;3陶板長度不宜大于1.5m。采用側面連接時,陶板長度不宜大于0.9m;4陶板掛件插入槽口的深度不宜小于6mm,搭接寬度不宜小于50mm;2瓷板用不銹鋼掛件和鋁合金掛件的截面厚度均不應小于2.0mm,掛件的長度不應小于50mm,每個掛件宜有2個螺栓固定。不應小于50mm;5瓷板掛件插入槽口的深度不宜小于8mm,也不宜大于6掛件與面板間的空隙應填充膠粘劑,膠粘劑應具有高機械8背栓支承應有防脫落措施。連接處瓷板有效厚度不應小于15mm,背栓孔底與板面的凈距離不小于5mm;背栓的數(shù)量應根據面端部的距離不應小于50mm,也不應大于邊長的0.2倍。采用2個背6.7.7玻璃纖維增強水泥外墻板(GRC板)的連接和固定構造應符2固定系統(tǒng)能夠進行充分調整以適應結構誤差與預期的變3連接件應保證外力能夠有效傳遞到整個面板,且其尺寸應7.1一般規(guī)定鋁合金型材的焊接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鋁合金結構設計規(guī)l?——矩形玻璃板塊橫向邊長(mm);7.1.7明框玻璃幕墻的壓板應能承受玻璃1截面自由挑出部位(圖7.2.1a)和雙側加勁部位(圖7.2.1b)的寬厚比b?/t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7.2.2應根據板材在橫梁上的支承狀況決定橫梁的荷載,距不宜大于9m,以滿足幕墻的變形要求。伸縮調節(jié)量不應小于7.3立柱設計1鋁合金型材截面開口部位的厚度不應小于3.0mm,閉口部部位的壁厚不應小于4mm;熱軋鋼型材截面有效受力部位的厚度不應小于3.0mm。采用螺紋2立柱的支承點可能產生較大位移時,應采用與該位移相適3每段立柱的長度不宜大于12m。多層、高層建筑中,通長跨層布置立柱時,每層與主體結構的連接支承點不宜少于一個。主體1上、下立柱之間應通過芯柱緊密連接,芯柱長度不應小于隙處宜采用硅酮建筑密封膠密封;3芯柱一端應與立柱固定連接,另一端的連接方式不應限制立柱的軸向位移。7.3.4立柱的結構力學計算模型應符合其實際支承條件、連接方式。A?!⒅膬艚孛婷娣e(mm2);y——截面塑性發(fā)展系數(shù),鋁合金型材和冷成型薄壁型鋼可取1.0,熱軋型鋼可取1.05;7.3.6承受軸向壓力和彎矩作用的立柱,其在彎矩作用方向的穩(wěn)定性應按下列公式計算:式中:N——軸力設計值(N),此處為壓力;φ———彎矩作用平面內的軸心受壓的穩(wěn)定系數(shù),可按表7.3.6的規(guī)定采用;β——參數(shù),鋼構件取1.1,鋁合金構件取1.2;η?——-—鋼構件取0.8,T6狀態(tài)鋁合金構件取0.75,其他狀態(tài)鋁合金構件取0.9;W——在彎矩作用方向上較大受壓邊的毛截面模量(mm3);γ——截面塑性發(fā)展系數(shù),鋁合金型材和冷成型薄壁型鋼可取1.0,熱軋型鋼可取1.05;長細比入熱軋冷成型薄壁型鋼7.3.7承受軸向壓力和彎矩作用的立柱,其長細比λ不宜大于3鋼鋁組合截面應保證在荷載作用下共同受力;4鋼鋁組合截面尺寸應按結構強度計算確定,共同工作的組合截面強度應按本規(guī)范第7.3.10條的規(guī)定計算。7.3.10鋼鋁共同工作的組合截面強度計算,可按剛度分配原理,9a——組合截面上鋁材承受的荷載值(N/mm);E?——鋁材的彈性模量(N/mm2);E?——鋼材的彈性模量(N/mm2);Yr——調整系數(shù)1.05。98.1一般規(guī)定且單元板塊設計高度宜等同于建筑層間高度。單元式幕墻適用于8.1.2單元式幕墻結構應能適應主體結構的位移要求,同一單元8.1.4單元式幕墻的單元板塊及相配套的部件應在工廠內加工并8.1.5單元框架的豎向和橫向構件應有足夠的剛度并連接可靠,8.1.7單元式幕墻的橫梁與立柱等構件可按本規(guī)范第7章的規(guī)定8.2構造設計8.2.1單元式幕墻構造應滿足防塵性能、水密性2單元板塊間的連接可采用插接形式或對接形式。采用插接于12mm;采用對接形式的單元板塊間密封膠條的可壓縮量應能適3幕墻采用橫滑型封口板時,橫滑型封口板應鑲嵌在相鄰單2單元式幕墻的排水孔宜采用透水材料封堵。排水孔宜采用8.2.4明框玻璃幕墻單元板塊固定玻璃時,玻璃四周與框之間應設置柔性墊塊,墊塊長度不應小于100mm,厚度不應小于5mm,每邊不少于2塊。墊塊與框之間應有可靠的固定連接。8.2.5單元板塊與主體結構的連接部位,應有防止板塊滑落和脫落的措施。各連接件或轉接件的連接設計均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5.5節(jié)8.3結構設計8.3.1單元間采用對接式組合構件時,對接處橫梁與立柱應分別按其所承受的荷載和作用計算。8.3.2采用插接式組合構件設計時,插接處頂、底橫梁各自承擔的荷載及作用應按下列公式分別計算:8.3.3采用插接式組合構件設計時,插接處左、右立柱各自承擔的荷載及作用可按本規(guī)范第8.3.2條進行計算。8.3.4單元式幕墻橫梁與立柱應采用不銹鋼螺釘連接,并采取密封措施。連接螺釘?shù)闹睆讲粦∮?.5mm,螺釘數(shù)量應經計算確定,且每個連接點不少于3個。螺釘與型材的連接長度應經過計算8.3.5單元板塊與主體結構連接的組件應可三維調節(jié),三個方向的調節(jié)量均應滿足因建筑物層間位移、溫差和地震作用等因素引起8.3.6單元式幕墻掛件及連接件應經計算確定。8.3.7單元板塊間的橫滑型封口板應計算上下左右單元的應力傳9.1一般規(guī)定9.1.4拉索幕墻的連續(xù)索交叉節(jié)點處的索體在夾具中不應滑移,1跨度大于25m的平面索網結構或跨度大于60m的其他類型9.2支承裝置9.2.1支承裝置應符合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建筑玻璃點支承裝置》9.2.2駁接頭的鋼材與玻璃之間應設置彈性材料的襯墊或襯套,9.2.3除承受玻璃面板所傳遞的荷載或作用外,支承裝置不應兼9.3支承結構應兼做支承結構的一部分。復雜的支承結構宜采用有限元方法進9.3.2玻璃肋可按本規(guī)范第10.2節(jié)的規(guī)定進行設計。9.3.3支承結構的設計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標準《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2豎向構件宜按偏心受壓構件或偏心受拉構件設計;水平構3受壓桿件的長細比λ不應大于150;1可采用型鋼或鋼管作為桿件。采用鋼管時宜在節(jié)點處直接2鋼管外直徑不宜大于壁厚的50倍,支管外直徑不宜小于主管外直徑的0.3倍。鋼管壁厚不宜小于4mm,主管壁厚不應小于支3桁架桿件不宜偏心連接。弦桿與腹桿、腹桿與腹桿之間的4焊接鋼管桁架宜按剛接體系計算,焊接鋼管空腹桁架應按5軸心受壓或偏心受壓的桁架桿件,長細比λ不應大于150;6桁架或空腹桁架平面外不動支承點相距較遠時,應設置正取其跨度的1/250。計算時,懸臂桁架的跨度應取其懸挑長度的21應在正、反兩個方向上形成承受風荷載或地震作用的穩(wěn)定結構體系。在主要受力方向的正交方向,必要時應設置穩(wěn)定性拉于10mm;自平衡體系的受壓桿件可采用碳素結構鋼。拉索宜采用不銹鋼絞線、鋅-5%鋁-混合稀土合金鍍層高強鋼絞線,也可采用鋁包鋼絞線或其他具有防腐性能的鋼絞線。不銹鋼絞線的鋼絲直徑不宜小于1.2mm,鋼絞線直徑不宜小于8mm;3索結構的受壓桿件的長細比λ不應大于150;5鋼絞線拉索折線處可設置錨具或連續(xù)穿孔,連續(xù)穿孔處應3應考慮縱橫索相交節(jié)點處索體不平衡力對索夾設計的影4單層索網幕墻玻璃面板計算應考慮極限荷載狀態(tài)下,索結10.1一般規(guī)定10.1.1玻璃高度大于表10.1.1限值的全玻幕墻應采用懸掛在主玻璃厚度(mm)最大高度(m)45610.1.2全玻幕墻的周邊收口槽壁與玻璃面板或玻璃肋的空隙均不宜小于8mm,吊掛玻璃下端與下槽底的空隙尚應滿足支承結構變形和玻璃伸長變形的要求;玻璃與下槽底應采用不少于2塊的彈性墊塊支承或填塞,墊塊長度不宜小于100mm,厚度不宜小于10mm;槽壁與玻璃間應采用硅酮建筑密封膠密封。10.1.3吊掛式全玻幕墻的吊夾與主體結構間應設置剛性水平傳10.1.4玻璃自重不應由硅酮結構密封膠縫單獨承受。10.1.5吊掛全玻幕墻的主體結構或結構構件應有足夠的剛度,采用鋼桁架或鋼梁作為受力構件時,其撓度限值d,i應取其跨度的10.1.6全玻幕墻的面板及玻璃肋不得與其他剛性材料直接接觸。面板與裝修面或結構面之間的空隙不應小于8mm,且應采用硅酮建139的有關規(guī)定。10.1.8面板玻璃通過膠縫與玻璃肋連接時,面板可作為支承于玻璃肋的單向簡支板設計。面板玻璃的厚度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6.1.6條的要求;應力與撓度可按本規(guī)范第6.2.7條的規(guī)定計算,公式中的a值應取為玻璃面板的跨度,系數(shù)m和μ可分別取0.125和0.013。面板為夾層玻璃或中空玻璃時,可分別按本規(guī)范第6.2.9~6.2.1010.2玻璃肋10.2.1全玻幕墻玻璃肋的截面厚度不應小于12mm,截面高度不應小于100mm。10.2.2全玻幕墻玻璃肋的截面高度h(圖10.2.2)可按下列公式單肋)(10.2.2-1)雙肋)(10.2.2-2)q——風荷載和地震作用組合設計值(N/mm2);fg——玻璃側面強度設計值(N/mm2);t——玻璃肋截面厚度(mm);10.2.3全玻幕墻玻璃肋在風荷載標準值作用下的撓度d,可按下雙肋)(10.2.3-2)10.2.8高度大于8m的玻璃肋宜考慮平面外的穩(wěn)定驗算;高度大10.3.1全玻幕墻的傳力膠縫必須采用硅酮結構密封膠。式中:q——垂直于玻璃面板的分布荷載設計值(N/mm2),抗震設l——兩肋之間的玻璃面板跨度(mm);f?——硅酮結構密封膠在風荷載或地震作用下的強度設計3膠縫厚度不應小于6mm。10.3.3膠縫寬度不滿足本規(guī)范第10.3.2條第1、2款的要求時,可11.1.2雙層幕墻熱工設計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4.5節(jié)的規(guī)定。11.1.3雙層幕墻防火設計、防雷設計應分別符合本規(guī)范第4.711.1.6雙層幕墻應綜合考慮舒適性要求和節(jié)能要求。內循環(huán)雙11.1.7雙層幕墻遮陽系統(tǒng)設計應結合地理氣候條件及熱工性能中空玻璃或真空玻璃;外循環(huán)雙層幕墻的內層幕墻宜采用隔熱型11.2.3雙層幕墻空氣間層或其他可能滲入雨水和形成冷凝水的11.2.5雙層幕墻同一通風單元,不應跨越建筑物的兩個防火分11.2.6雙層幕墻的通風量計算和熱工計算應符合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11.3性能和檢測要求1)外循環(huán)雙層幕墻應分別檢測其在風口打開和關閉狀態(tài)時扇,試驗的檢測值不應小于外層幕墻上作用的風荷載標準2)內循環(huán)雙層幕墻抗風壓性能檢測時應關閉內層幕墻的開3氣密性能11.3.4雙層幕墻的隔聲性能應根據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環(huán)境條11.4.1外循環(huán)雙層幕墻結構型式可選用內外兩層均為獨立幕墻墻的懸挑構件以及連接內層幕墻與主體結構的連接件進行承載力11.4.3雙層幕墻采用單元式幕墻時,應按下列規(guī)定進行結構設2單元式幕墻立柱可采用有限元結構計算軟件分析,也可按本規(guī)范第8.3節(jié)的相關規(guī)定進行計算;12.1一般規(guī)定12.1.3人流密集的公共建筑不宜采用玻璃肋做支承結構的玻璃12.1.7采光頂與金屬屋面應按照建筑物防雷分類采取相應的防12.1.8玻璃面板面積不宜大于2.5m2,長邊邊長不宜大于2.0m。1風荷載標準值w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標準值wk,風荷載負壓標準值不應小于1.0kN/m2,正壓標準值不應小于0.5kN/m2;與水平面夾角小于30°的玻璃,在玻璃板最不利點直徑3金屬屋面應能在300mm×300mm的區(qū)域內承受1.0kN的活4在最不利荷載標準值的作用下,采光頂與金屬屋面支承構支承構件或面板最大相對撓度(L為跨距)支承構件單根支承金屬構件玻璃面板(包括光伏玻璃)簡支矩形短邊/60簡支三角形長邊對應的高/60點支承矩形點支承三角形長邊對應的高/60獨立安裝的光伏玻璃簡支矩形短邊/60點支承矩形長邊/60金屬面板鋁合金板鋼板,坡度≤1/20金屬平板金屬平板中肋重力流屋面雨水排水工程與溢流設施的總排水能力不應小于10年12.2.5采光頂應進行防結露設計。封閉式金屬屋面應設置防潮12.2.6采光頂與金屬屋面的抗雪荷載和施工檢修荷載應按現(xiàn)行12.2.7采光頂采光設計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采光設計標封膠和密封膠條等防水材料進行密封。防水系統(tǒng)應能夠適應結構12.3.7采光頂和金屬屋面邊界封修所使用的防水卷材應符合現(xiàn)12.3.8采光頂和金屬屋面的排水坡度不應小于3%,并應防止由于單塊面板及其支承構件在長期荷載作用下產生的撓度變形而導12.3.11金屬屋面應采用帶防水墊圈的螺栓、螺釘固定屋面板。12.3.13采用硅酮建筑密封膠作為密封材料時,應進行粘結性試13.1.4光伏組件應具有帶電警告標識及相應的電氣安全防護措13.1.5光伏幕墻組件面板坡度宜按光伏系統(tǒng)全年日照最多的傾13.1.6光伏幕墻的防雷性能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4.8節(jié)和建筑主體13.1.9光伏幕墻系統(tǒng)的設計應貫徹節(jié)能降損的原則,所選的組13.2構造設計13.2.3光伏幕墻應考慮風壓變化對光伏組件及其支架的影響。13.2.4光伏幕墻材料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3.10節(jié)的相關規(guī)定。13.2.5光伏幕墻組件或方陣與建筑面層之間應留有安裝空間和13.3運行與維護到要求的部件應及時維修或更換。主要部件周圍不得堆積易燃易14.1.1幕墻構件在加工制作前應將幕墻施工圖與建筑施工圖進14.1.5采用硅酮結構密封膠粘接固定的玻璃面板必須經靜置養(yǎng)14.2鋁合金型材為-15′~0(圖14.2.1-1、圖14.2.1-2);4孔位允許偏差為±0.5mm,孔距的允許偏差為±0.5mm,累5鉚釘?shù)耐壮叽缙顟犀F(xiàn)行國家標準《緊固件鉚釘用6沉頭螺釘?shù)某量壮叽缙顟犀F(xiàn)行國家標準《緊固件沉1鋁合金構件槽口尺寸(圖14.2.2-1)允許偏差應符合表14.2.2-1的規(guī)定;QbC允許偏差圖14.2.2-1槽口示意圖2鋁合金構件豁口尺寸(圖14.2.2-2)允許偏差應符合表14.2.2-2的規(guī)定;abC允許偏差圖14.2.2-2豁口示意圖3鋁合金構件榫頭尺寸(圖14.2.2-3)允許偏差應符合表14.2.2-3的規(guī)定。abC允許偏差圖14.2.2-3榫頭示意圖1錨板及錨筋的材質應符合設計要求。平板型預埋件應使用2一般錨筋長度的允許偏差為0~+10mm,兩面為整塊錨板的穿透式預埋件的錨筋長度的允許偏差為-5mm~0;4錨筋與錨板面的垂直度允許偏差為l./30(l,為錨固鋼筋長1埋件長度、寬度和厚度允許偏差分別為0~+10mm、2槽口的允許偏差為0~+1.5mm,不允許負偏差;3錨筋長度允許偏差為0~+5mm,不允許負偏差;2連接件、支承件加工尺寸(圖14.3.4)允許偏差應符合表允許偏差允許偏差邊距e連接件長b壁厚孔距c彎曲角度α4構件長度、拼裝單元長度的允許正、負偏差均可取長度的支管壁厚的2倍;強度標準值的55%,持荷時間不應少于1h,預張拉次數(shù)不應少于214.3.8雙層幕墻馬道用穿孔板鋼制馬道尺寸允許偏差應符合表尺寸允許偏差邊長邊長不大于2000邊長大于2000對角線差長邊不大于2000長邊大于2000網格分格邊長網格分格邊長不大于100網格分格邊長大于100厚度厚度不大于50厚度大于5014.3.9馬道用穿孔鋼板加工除應符合本規(guī)范表14.3.8的規(guī)定2孔中心線水平偏差不應大于2mm;1支承梁高度允許偏差為±2mm,厚度允許偏差為±0.5mm,2支承梁孔徑允許偏差為0~+2mm;孔中心線水平允許偏差14.4.1幕墻的單片玻璃、夾層玻璃、中空玻璃的加工精度應符合1單片玻璃的尺寸允許偏差應符合表14.4.1-1的規(guī)定;玻璃厚度玻璃邊長L>2000邊長對角線差2夾層玻璃的尺寸允許偏差應符合表14.4.1-2的規(guī)定;允許偏差對角線差疊差3中空玻璃的尺寸允許偏差應符合表14.4.1-3的規(guī)定。表14.4.1-3中空玻璃的尺寸允許偏差(mm)允許偏差對角線差厚度疊差14.4.2玻璃彎加工后,其每米弦長內拱高的允許偏差為應超過0.5%,波形時不應超過0.3%。2采用鉆孔安裝時,孔邊緣應進行倒角處理,并不應出現(xiàn)崩1玻璃面板及其孔洞邊緣均應倒棱和磨邊,倒棱寬度不宜小于1mm,磨邊宜細磨;3玻璃加工的允許偏差應符合表14.4.4的規(guī)定;邊長尺寸對角線差孔距孔軸與玻璃平面垂直度允許偏差14.5.2金屬板材加工允許偏差應符合表14.5.2的規(guī)定。允許偏差對邊長度差邊長≤2000邊長>2000對角線長度差長度≤2000長度>2000折彎高度平面度孔的中心距3金屬面板的固定耳板應符合設計要求,固定耳板可采用焊表14.6.2天然石材正面的外觀質量要求規(guī)定內容缺棱長度不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