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草稿)_第1頁
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草稿)_第2頁
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草稿)_第3頁
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草稿)_第4頁
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草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草稿)

王姝

閱讀能力是學生學好英語的必備能力之一,那么教師應采取怎樣的教學法才

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呢?首先,閱讀需要長期堅持,需要讀夠一定量,經常

讀:其次,閱讀過程中應盡量避免不必要的中斷,不要一碰到生詞就查字典,而

應逐漸培養(yǎng)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的能力,以求連貫她、快速地、大量地閱讀。該

篇文章總結了幾種閱讀教學法供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從而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

讀習慣。

1.學會利用信號詞is,are,call,/forexample,suchas,thatis,/put

itinanotherway還有由破折號、括弧等標點所引出的解釋性的詞語

等.(2)定語從句:它的作用是對其所修飾的名詞進行解釋,根據這個特

性來猜詞義。(3)找反義詞:有些句子會給出某個生詞的反義詞,通過反

義詞,我們來推斷出生詞的詞義。這樣的詞有:uniike,but,aIt

hough,whiIe,instead,however,incomparison

with,comparedwith,ontheotherhand,ratherthan等。例如:

Itisagooduniversity,butitsarchitecturedoesn,tcompare

withthebuiIdingoftheolderinstitutions,ij里architecture是

生詞,但根據comparewith可以猜出是建筑的意思。4)上下文及常識:

有些詞表示的概念概括性較大,他們可以包括許多表示范圍較小的詞,由

此構成上下義關系,我們可以根據下義詞猜出上義詞,或通過上義詞猜出

下義詞;注意日常生活的常識也有助于猜出詞義。例如:Wehavetwo

dogs:adachshundnamedWiIIy,andbassetnamedFido.我彳門不次口道

這兩個詞的意思,但根據上文我們能猜出他們是狗就行了。

圖式理論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實證性研究

參考文獻:

[1]BartIet,tF.C.Remembering:AStudyinExperimentaIandSociaI

PsychoIogy[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32.

[2]Smith,F.UnderstandingReading[M](5thed.),HiIIsdaIe,NJ:Lawrence

ErIbaum,1994.

[3]CarreI,ID.&D.E.Eskey.InteractiveApproachestoSecondLanguageReading

[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8.651.

[4]CarreI,IG.Pharis&J.C.Liberto.MetacognitiveStrategyTrainingfor

ESLReading[J].TESOLQuarterly,1989,23(4):647-78.

[6]朱中都.場獨立性與場依賴性風格對外語學習的影響[J].外語與外語

教學,2002,(4):28-31.

[5]戴運財.場獨立/依靠的認知方式和第二語言習得[J].外語教學與研

究,2002,(3):204-208.

[7]圖式結構在英語話語理解中的應用安昌光外語教學與研究

[8]王德杰從英語文章的體裁到對文章的通篇理解《社科縱橫》2003年04期

[9]英文文章結構與賞析溫偉力

1齊宗一;英語寫作中的錯誤分析[J];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1998年02期

2朱卡德;英語中的歧義現(xiàn)象[J];韶關大學學報;1997年03期

3陳桂斌,許海萍;也談英漢翻譯中的正反表達[J];鐵道師院學報;1998年02期

4劉辰誕,陳君;情景組合理論與譯品風格和結構評價[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學院學

報);2000年06期

5楊金菊,楊大平;英漢縮略語比較研究[J]:山東外語教學;2001年03期

6陳家剛;英譯漢中容易誤解的句型和結構[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6

7王軍;當代英語結構與功能的變化趨勢[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8牛小玲;淺析英語成對詞的結構和功能[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9王娟;論英漢文體特征的差異[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10王振興,劉峰;英語語言的結構體系[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11.英漢語言在句型結構方面的一些主要差異:《大學英語》1984年第03期作者:田秀峰

(http://wuxizazhi.cnki.net/Search/DXYY198403036.html)

?從東西方思維方式上解析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閱讀理解句型結構的難點《中國農業(yè)銀行

武漢培訓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論語言事件句型中心《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英漢句型結構蘊涵的思維模式差異《貴州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5期

?英漢句型及轉換《上??萍挤g》2003年03期

?基于原型化技術的英語“句型結構”課件建構《哈爾濱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翻譯中長句型的處理《外語研究》1987年01期

?句型練習:為舊習慣提供一個新模式《國外外語教學》1989年03期

?也談《英語中一種特殊句型的反譯》《內江師范學悅學報》1994年01期

?瑣談therebe句型《中學英語園地(初三版)》2009年12期

1.英漢語言在句型結構方面的一些主要差異《考試周刊》2011年13期

?英漢語句型結構的差異及其對寫作教學的指導意義《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年S1期

.電報英語句型結構淺析《外語與外語教學》1998年05期

?從句型練習到交際《浙江師大學報》1998年02期

?漢語常見詞“因為”英譯法探微《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S1期

?談現(xiàn)代俄語句型研究與教學應用《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高三14—16單元重點句型及長難句解析《中學生英語(高中版)》2007年36期

?英語和法語句型結構比較《教學與管理》2002年24期

英譯漢中容易誤解的句型和結構《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科技俄語中的若干常見句型及翻譯《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10年02期

?英語常用詞策和句型結構的語體區(qū)分《外語教學與研究》1965年01期

基于圖式理論的大學英語閱讀教學實例分析

圖式最早是由哲學家Kant提出來的,后來Bartlett把圖式應用于心理學研究,他認為圖

式指的是語義記憶里的一個結構,它能對一群信息的常規(guī)或預期排列做出規(guī)定[1]。圖式理

論建立在理解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與主體對外在世界的認知密切相關的基礎上。[2]之后的語言學

家又將圖式理論引入語言研究,尤其是在閱讀教學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根據圖式閱讀理

論,閱讀理解的成功與否,不僅取決于讀者的語言知識,還主要取決于讀者頭腦中是否存有

相關圖式,以及其激活程度。可以說,讀者對于文本的理解其實是一個交互過程,它結和了

文本信息與讀者賦予文本的信息。1勾

[1]BartIett,FredericC.Remembering[M].Cambridge,EngIand:CUP,1932.

[2]Anderson,Pearson"ASchema-TheoreticViewofBasicProcessesinReadingComprehension",

inDavidW.CarrolI.PsychologyofLanguage[J].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

Press.1999.

[3]Grabe,W.ReassessingtheTerm**Interactive"[M].Cambridge:CUP,1988.

現(xiàn)以5新視野大學英語6第三冊第七單元SectionAARoseIsaRose為例,嘗試以圖式

理論為依托幫助學生分析理解篇章內容。

(一)激活已有圖式

在對ARoseIsaRose這篇文章進行講解時,教師不妨首先向學生呈現(xiàn)相關文化背景知識,

包括/aroseisaroseO這一表達的來歷,以及rose本身所傳達的意義.對于本篇文章

而言,rose本身所具有的意象幾乎所有學生都已在頭腦中形成相關圖式,所以學生在僅閱

讀了標題后會很自然地推理該文章內容可能以/愛情?;?美0為主題,學生的思路及對本

文的閱讀預期都將會圍繞這兩個主題展開。這時教師可讓同學圍繞/whatwiIIfirstcome

intoyourmindwheneverpeoplementionarose?進行頭腦風暴練習。

(二)建立新的圖式

教師可引導學生注意第一段的內容,其中多次出現(xiàn)roseindustry,rosegrowers,those

whodistributeroses,rosesellers、profit等詞匯。這一系列的詞匯不難證明這篇文

章似乎與/愛0無關,而恰恰是在討論rose和money。根據皮亞杰的觀點,人頭腦中的圖

式是在生活的各種經歷中通過同化和順應兩種方式形成的,同化在感知到的事件與現(xiàn)存的圖

式相吻合時發(fā)生。如果現(xiàn)存圖式與新的情況不吻合,我們要么創(chuàng)造新的圖式去解釋,要么改

變現(xiàn)有圖式,使新的情況能與之相符。也就是說,新信息/moneyO的輸入引發(fā)了對rose

相關圖式的內部加工,最終使money這一信息通過順應過程納入到已有圖式,原有圖式實

現(xiàn)了重構,也就標志著新圖式的確立。而關于rose和money這一主題又可能有多個角度,

是從消費者這一角度payingmoneyforro-ses,還是從商家的角度makingmoneyfrom

roseso而對于rosegrowers^rosesellers、profit等詞匯的關注則能使學生意識到,

(三)總結

經過以上幾個步驟,學生對本文已有了最基本的把握;然而,對這一篇文章的加工并不能就

此結束,更重要的是要鼓勵學生進行總結??删臀恼碌闹黝}、寫作手法、思路等與之前學過

的相關文章進行比較,進而發(fā)現(xiàn)本文的特點,尤其是其行文的邏輯,探討本文與之前所學文

章之間的關系,進而鼓勵學生在已有知識和新知識間建立橋梁。有效的閱讀理解過程,正是

這樣不斷激活讀者頭腦中已有的相關圖式,加以充實,形成新圖式,并使原有知識框架得以

重構的認知過程。

二、應用圖式理論時應注意的問題

(一)內容圖式與語言圖式

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中,語言圖式是基礎,內容圖式和結構圖式是上層,因此語

言教師要幫助學生形成、發(fā)展、激活和應用各種圖式。但一直以來,在國內學術期刊中發(fā)表

的有關圖式理論與閱讀的文章中,絕大多數(shù)都集中在內容圖式在閱讀中的應用上,大有將圖

式等同于內容圖式的超勢,同時也很少提及內容圖式的負面作用。內容圖式指的是文章的內

容范疇,是文章的主題,因此內容圖式又稱為主題圖式。Aebersold說,/對于閱讀那些接

近自身語言能力上限的學習者來說,如果話題趣出其經驗和知識之外,他們則仿佛在海面上

隨波逐流。0聞這說明讀者對一篇文章的背景知識的熟悉程度是影響其閱讀理解的關鍵因素之

-o閱讀文章時,學生已有的相關內容圖式激活了,就會感覺困難少,理解容易;而當頭腦

中缺少相應圖式時,讀者傾向于降低閱讀速度,逐字逐句地閱讀,或是通過猜測來完成。⑸可

見內容圖式對于閱讀理解的實現(xiàn)有著重要意義。但同時卻不能片面理解圖式理論,簡單地將

/圖式0等同于/內容圖式0,因為內容圖式對閱讀理解的影響可以是積極的,也可以是消

極的。語言圖式指的是讀者頭腦中已儲存的關于語音、詞匯和語法等方面的語言知識,即一

定數(shù)量的詞

匯和句法知識,是一切閱讀理解發(fā)生的前提。同時,語言圖式在外語或二語閱讀中的作用比

在母語閱讀中的作用更為重要。語言能力是理解文章的基礎,沒有掌握相應的語言圖式,讀

者就不能識別文章的詞、短語和句子,也不能利用文章提供的信息來調用相應的內容圖式和

形式圖式,當然也就談不上對文章的了解了。因此,

二)閱讀前的導入與閱讀后的總結

依據圖式閱讀理論,閱讀前的準備活動可以激活讀者頭腦中的相關內容圖式。在關于圖式與

閱讀教學的相關文章中,絕大多數(shù)都在論證閱讀前文化導入活動的意義與具體實施方法,包

括提問、關鍵信息聯(lián)想、頭腦風暴、語義地圖討論等等,而對于閱讀后總結活動的意義及具

體操作卻很少有人關注。Anderson認為,圖式在閱讀理解中作用如下:為同化新信息提供信

息框架,便于選擇、注意和記憶重要信息,有利于讀者推導未明確表達的信息,使讀者便于

記憶和回憶。ri每個讀者頭腦中的圖式結構都是確定的,有限的,而可能閱讀到的文章和文

章的

話題內容卻是無限的。這就意味著,在閱讀教學中運用圖式理論的重點應放在如何使學生具

有圖式觀念,具有通過閱讀總結而重構頭腦中已有圖式結構的能力,而不是在有限的課堂時

間內多知道幾個具體的圖式,拿到以后的閱讀中去套用。圖式是強大的認知工具,理解的實

現(xiàn)并非作者對讀者的單向作用過程,而是一個復雜的作者的語言和讀者頭腦中圖式相互作用

的過程。大學英語教師應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潛移默化地使學生形成圖式意識,建立類比、推

理、反思的良好思維習慣,而不僅僅是了解熟悉某些具體圖式。應將圖式理論融入英語閱讀

策略教學,鼓勵學生增加閱讀量

[4]Aebersold,J.A.andField,M.L.FromReadertoReadingTeacher[M].Cambridge:CU

P,1997.

[5]Carre11,P.,J.DevineandD.Eskey,InteractiveApproachestoSecondLanguageReading[M].

Cambridge:CUP,1988.

[6]Anderson,R.EffectsofVocabularyDifficulty,TextCohesion,andSchemaAvailability

onReadingComprehension[J].ReadingResearchQuarterly,1983(3).

高中英語閱讀課導入例談綿陽南山中學外語組沅敏(網絡雜談)

一堂好的英語閱讀課是由很多的環(huán)節(jié)組成的。課文導入無疑是其中最基本也是非常關鍵的一環(huán)。

課文導入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能否充分地被調動起來,學生能在多大

程度上參與并享受課文學習以及學生能否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我們應運用多種導入手段,

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能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為整篇課文的閱讀作好鋪墊。

成功的課文導入應具備三個基本要素:趣味性,針對性和新穎性。從心理學角度講,

興趣是認識事物過程中產生的良好情緒。這種心理狀況會促使學生積極尋求認識和了解事物的途

徑和方法,并表現(xiàn)出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梢姡绻n堂導入充滿趣味性,學

生便會把學習看作是一種精神享受,因而能更加自覺積極地學習。課文導入時還要注意針對性,

因為任何一種課文導入都不是“放之四海皆準”的,不同的課堂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

象,確定不同的導入方式,才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同時課堂導入的材料要新穎?,F(xiàn)在的高中學

生,很容易吸收新事物和新信息。新穎的富有時代性的信息,能更加引起學生們的興趣。材料越

新穎,越是大家關心的事,越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參與的興趣就越濃,效果也就會越好。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本人根據英語學科本身的特點,新大綱的要求,教學具體內容,學生的情況

以及具備的教學條件,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靈活把握課文導入三要素,在課文導入方面

做了一些嘗試,歸納整理如下:

一、課文插圖導入

新編高中英語教材中圖片信息非常豐富,幾乎每一篇閱讀課文均配有與該材料有密切聯(lián)系

的插圖。通過對插圖的描述、問答和教師言簡意賅、提綱挈領的導語,逐步引入本課的話題,讓

學生適度了解話題的內容,易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使課堂氣氛活躍。如在高中英語第一冊

(下)UNIT17閱讀文章AloneinAntarctica一篇課文的學習中,插圖是企鵝。由此可提問學

生:

1、DoyouknowtheseIoveIybirds?

2、Wherecanweseethem?OrwheredotheyIive?

學生的回答就會提到南極(Antarctica)。由南極這個關鍵詞延伸開來于是又可提問:

1、DoyouknowwhatdoesAntarcticaIookIike?

2、HaveyoueverconsideredgoingtoAntarctica?

3,WhatdoyouthinkwiIIhappentoonewhenheorsheisaloneinAntarctica?

要求學生對上述問題進行討論,在學生討論結束時教師說道:So,wecanseethatonemaymeet

manyunexpecteddifficultieswhenoneisinAntarctica.Today,wearegoingtoreadthe

storyaboutabravewoman,whoovercamealotofdifficultiesandwenttoAntarctica

attheageof60.由學生的討論順勢導入,教師便可根據學生的回答轉入課文。

二、結合單元內其他部分導入

英語新教材中將每一個單元的學習內容分成了幾個固定的部分。如:warmingup,

Iisterling,speaking等。有些單元這些部分的內容其實就是很好的導入材料。在教學這些單元

時,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對單元內容的教學順序重新安排,從而讓教學內容形成一個有機整

體。如高中英語第二冊(下)UNIT14Freedomfighters的閱讀部分IHaveADream與本單元

listening是緊密聯(lián)系的,教師可把這部分放在閱讀前作為導入,這樣,學生通過有聲的音像和

無聲的文字兩種途徑進入閱讀材料,用更多的感官感受文章介紹的人物MatinLutherKingJr.,

學生心目中的人物形象自然而然變得立體,豐滿起來,閱讀時學生就會更加專著和熱情,對人物

及其為之奮斗的事業(yè)的理解會更深刻,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文化背景導入

英語語言的學習和英語文化的了解是魚和水的關系。任何時候學習英語語言都不能脫離英

語文化的大背景,否則我們學習的英語語言就是沒有生命力和任何現(xiàn)實意義的。英語文化背景至

關重要,同時我們的學生也對此充滿了好奇和興趣。在課文導入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對這方

面知識的渴望和興趣,達到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豐富了學生文化背景知識的雙重目的,

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我們都知道音樂是文化的一種載體,高中學生已經在不同程度上了

解了各種主題的英語歌曲,教師也可以選擇和所教內容匹配的英語歌曲進行課文導入,如教學高

中英語第一冊(下)UNIT14Festivals,教師可在導?入時播放或唱上一首與節(jié)日有關的歌曲,如

SilentNight于是可就歌曲提問:

1、Doyouknowthissong?

2、Whatisthesongabout?

3、BesidesChristmas,whatotherfestivalsdoyouknow?Whatdoyouknowaboutthose

festivaIs?

根據學生的回答,然后教師便可說到:youseemtoknowaIotoffestivaIs.Nowwearegoing

toIearnsomethingaboutaninterestingAfricanfestivaI----Kwanzaa.'口此■讓學生在學習

語言的同時也可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語言的音律美,從而更主動地學習。

四、活動導入

教師可組織一些與課文相關的活動讓學生進行或師生互動。使學生在身體力行的參與中提高

興趣和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思考。如高中英語第一冊(下)UNIT16中的閱讀

文章Franklin'sfamouskiteexperiment?課文中大量的內容是關于風箏的制作。因此,教

師可在課前準備一個拆散的實物風箏,在課文導入時教師可以請一位同學到講臺前來用備好的材

料制作一支風箏,并用英語同步解釋制作步驟。教師從旁總結出要點并按順序列在黑板上。最后

讓所有的學生對黑板上的要點做出判斷,那些是正確必要的,那些又是錯誤或不必要的。活動中,

每一位學生都參與了進來,興趣被激發(fā)了起來,同時又對課文中的內容進行了預熱,降低了科普

文閱讀的難度,讓學生更樂于并易于接受?;顒幼詈蠼處煴憧烧f到,Manyyearsago,afamous

scientist----FrankIin-----aIsomadeakite.Doyouwanttoknowhowhemadeit?Andwhat

hedidwithhiskite?Ok,Iet'sreadthepassageandIearn.這樣,學生的興趣和注意

力自然的就被導入進入課文。

五、復習導入

英語語言內容龐雜,很多學生在學習英語時都會遇到學了新知識,忘了舊知識的問題。如何

讓學生的知識隨著學習的進行真正的豐富起來,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者只有結合自己原

有的經驗體系來學習探索新知識,將所學知識的不同部分聯(lián)系起來,將新知識與原有的知識經驗

聯(lián)系起來,才能形成良好的、統(tǒng)一的知識結構。在課文導入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回憶所學知識,

使學生能更好地學習新知識,增長能力。如在高中英語第一冊(下)UNIT14課文WeAreWhatWe

Eat的教學中用頭腦風暴游戲鼓勵學生找和“food”有聯(lián)系的字詞,教師在黑板上寫下學生想

到的詞,進一步,教師可要求學生對已知的食物進行分類,如,蔬菜類,肉類,水果類,飲料類

等,在此基礎上教師可適時補充新詞匯。分類以后,學生會發(fā)現(xiàn),黑板上原來雜亂無序的詞匯變

的有條理了,更易于記憶,這樣就會引導學生在鞏固舊知識方面,多動腦,多想辦法,尋找規(guī)律,

從而培養(yǎng)起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掌握更多的學習技巧。這個過程中由于提取的是自己原有的知

識,學生會有一種滿足感和成就感,參與就會更深,更廣。

五、多媒體演示導入

多媒體作為連接課堂和廣大外部世界的紐帶,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顯著。教師可以用音像導入

的方式,即讓學生在觀賞影片片段的過程中,激發(fā)濃厚的興趣,從而有效地激活課堂氣氛。教授

課文AreWeEndangered時,本人選擇給學生播放前不久才放映過的大片TheDayAfterTomorrow

的片段,很多同學已看過該片,當他們看完影片片段,還沉浸在緊張的畫面中時,教師可適時的

提問:whatcausesthedisaster?WhatshouIdourhumansdotopreventsuchthingsfrom

happeninginthefuture?由于影片畫面的刺激,學生對于環(huán)保會產生更清晰的認識,也就有

更多的看法,自然氣氛就熱烈起來。

六、生活經歷導入

高中學生在學習和生活方面都有了較為豐富經歷,課堂上結合學生的生活感受的導入方法最能引

起學生的共鳴,激起他們參與的熱情。如教學高中英語第二冊(上)UNIT7LivingWithDisease

時,讓學生講述自己或自己的親人生病的經歷及這種經歷帶來的感受,由己及彼,學生在閱讀一

位病人的文章時就會有更準確的理解。

總之,課文導入的方法很多,課文導入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課文導入的方法

因時,因地,因人而異。導入的方式可以單獨使用也可綜合運用。導入是否得法關鍵在于一個

“巧”字?!斑\用之妙,存乎一心”。導得“巧”,整個課堂就活了。因此,英語教師應多方面

提高教學素質,熟練使用各種課堂導入法,同時我們也需切記,導入必須為課堂的主體部分服務,

不可喧賓奪主,更好地完善整個英語課堂才是我們最終的目標和最高的追求。

淺析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西方文化導入(網絡雜談)

淺析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西方文化導入: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在閱讀、視聽說、詞

匯和語法等教學活動中適當?shù)丶尤胗⒄Z詞匯文化知識。通過詞匯教學,引入一些必要的文化現(xiàn)象

和文化內涵,以使學生能夠全面地理解英語詞語,從而在跨文化交際中準確無誤地使用目的語詞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鏡子;文化制約著語言形式,是語言表現(xiàn)的基本內

容。而詞匯是文化的載體,它與文化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詞匯教學就是文化教學。長

期以來,我國英語教學只是著眼于聽、說、讀、寫等語言基本技能的教授和切I練.而忽視了對

詞匯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的教學。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所說的英語,如果僅從語法的角度來看,

也還算得上是“正確”、“流利”,但他們所說的內容及表達方式卻常常缺乏適切性。這種語言

學習過程中目的文化性的缺失。既延緩了他們掌握英語的進程.又妨礙了他們正確理解西方文化。

那么,怎樣使大學莢語教學真正貫徹教學大綱的指導思想.符合英語語言習得的規(guī)律,滿

足社會對跨文化交際能力人才的需求呢?現(xiàn)代外語教學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在大學英語教

學實踐中.應該讓學生更多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提高他們的英語語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際

能力。本文擬以具體詞匯為例,從介紹英漢詞匯的語義文化差異這一角度來給我們的英語詞匯教

學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文化中的詞匯空缺

在目前英語課堂教學中,詞匯教學方法和內容都相對比較簡單。基本程序大都是先讀單詞。

掌握單詞的讀音,然后教師再有重點地講幾個重點詞匯的搭配和用法,給出幾個例句。有許多

單詞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容,如果不掌握了解這些文化內涵,就不能完全掌握一個詞所承載的

全部語言信息。由于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歷史地理、風俗習慣、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差異,表達

同一概念的詞,在各自獨特的文化傳統(tǒng)作用下必然會產生附加在詞匯本身概念之上的不同的內涵

意義,形成不同的詞匯系統(tǒng),而不同的詞匯系統(tǒng)必然使得英漢詞語和意義難以相對應.從而產生

詞匯或某一詞義的文化“空缺”現(xiàn)象。而這種文化空缺在詞語的使用上表現(xiàn)為詞語所承載的文化

信息在本族語中沒有“對等語”

二、詞匯文化內涵的教學內容

英國學者GeoffreyLeech提出,詞義可以分為七種主要類型,即概念意義、內涵意義、

風格意義、感情意義、聯(lián)想意義、搭配意義及主題意義。概念意義是言語交際中表達得最基本

的意義。沒有概念意義無法進行言語交際。所謂內涵意義。是指通過語言所指稱的事物所傳遞的

那一部分隱含或附加的聯(lián)想意義,即詞的“所指”內容所具有的某種交際價值。不同的民族由于

其在地理、民俗、宗教及價值觀念等方面存在著差異。所以表達同一概念的詞。必然會產生附加

在該詞匯本身概念之上的不同的內涵意義。由于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有共性的方面,故而一些詞匯

有相近或相似的文化內涵.不同的民族存在方方面面的差異.同一概念的詞會在詞匯可能會有不

同的內涵意義,這些詞匯的文化內涵的差異正是我們教學的重點。具有特定文化內涵的詞語可概

括為以下幾類:1.概念意義相同.內涵意義不同或截然不同的訶匯:2.概念意義相同,內涵意

義部分相同的詞匯:3.概念意義相同,內涵意義缺失;4.具有文化背景的習語。

(一)概念意義相同,內涵意義不同或截然不同的詞匯

在不同的語言和文化中.同一事物可引起完全不同的聯(lián)想。在英漢兩種語言中,概念意義

相同,內涵意義相異的詞語可謂比比皆是。例如,黃色在中國古代是皇帝專用的顏色,象征著王

權的高貴和尊嚴。像“以黃為貴”、“黃袍”、“腰上黃”及”“黃榜”。而英語中黃邑和妒忌

懦怯、敗壞、背叛、邪惡、卑鄙、病態(tài)、憂郁有關聯(lián)。在基督教藝術作品中.出賣耶穌的猶大總

是穿黃色的衣服,所以黃色便有背叛和邪惡的聯(lián)想。

(二)概念意義相同,內涵意義部分相同的詞匯

在兩種不同的文化中,有些詞在某些方面引起不同民族的共同聯(lián)想,而在其他方面卻會引

起不同的聯(lián)想.即不同民族的文化存在著共性,也存在著個性的差異。

(三)概念意義相同,內涵意義缺失

由于受民族文化的影響,一個普通的詞在一種語言中常具有極其豐富的內涵意義,而在另

一種語言中可能僅僅只是一個語言符號。這類詞往往會導致理解上的障礙。所以在英語詞匯教學

中必須加以注意。

(四)具有文化背景的習語

習語,如成語、諺語、歌后語、慣用法等,同典故一樣,蘊涵著豐富的民族文化。

三、英語詞匯教學文化導入的方法

(一)英語教師要轉變觀念,樹立文化意識。文化知識包羅萬象,它包括所學語言國家知識

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地理、宗教、習俗、藝術、心理、道德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英

語教師要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身文化素養(yǎng),一個英語教師只有掌握了豐富的英語國家的文化知

識,才能把英語教好。

(二)改進現(xiàn)有的教學方法,注重文化知識的傳授.如結合教材,隨機講解。對詞匯中包含

文化背景內容直接加以注釋進行講解,或指明其文化意義,或指明其運用的文化規(guī)約,把詞匯的

文化內容與指稱意義相互融合:加強中西文化差異的比較,將中西文化差異自覺自然地滲透到英

語教學等方法輸入英美文化,進行中西文化差異的對照,排除母語的干擾,實現(xiàn)文化的融合。

(三)利用多種渠道、多種手段,吸收和體驗異國文化,加強中西文化滲透。如運用英語電

影、電視、幻燈、錄象、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向學生推薦一些介紹西方文化的英語讀物及其他

學習資料和相關網站的地址,供他們閱讀或上網瀏覽;還可以開展各項活動如專題報告、英語角、

英語晚會,以及采取談話、表演、競賽、唱歌、游戲及多種形式,創(chuàng)設形式多樣的語言環(huán)境,增

進學生對英語文化的了解,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及積極性,提高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使他們掌握

語言與文化知識。

四、結論

教育的實質就是對文化進行價值判斷和選擇。語言影響著人們的思維和世界觀乃至整個文

化:人們使用語言在很大程度上受其所處社會文化背景的影響。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語言是文

化的載體,是一種交際與文化傳遞的工具。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也緊密相聯(lián)。學習語言就必然要

學習文化。因此外語詞匯教學不能只是教會學生發(fā)音、拼寫、了解相關詞匯的字面意義和語法規(guī)

則.而是要采用相應的教學策略給學生講解詞匯豐富的文化內涵.并通過對英漢兩種詞匯的語義

文化差異的比較,讓其掌握詞匯所包含的文化內涵,從而減少學生語言實際運用中的文化盲點,

提高其對目的語文化的理解力和適應性.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跨文化交際。文化差異是詞匯教學內

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yǎng)外語學習者的文化能力是外語教育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把文化教學融

人語言教學是語言教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時代發(fā)展對語言教學的要求。在外語語言教學中必

須融合和綜合文化教學,進行外語教學法的改革。從內容方面在語言教學中通過各種學習活動滲

透文化教學,使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有機融合,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并進而提升學生的文化

水平,繼而提升學生的外語素養(yǎng)。提高外語教育質量。這是擺在我國廣大外語教育研究者和外語

教師面前的一項緊急課題。

英文電影片段與大學英語綜合課課堂導入(網絡雜談)

英文電影片段與大學英語綜合課課堂導入:大學課堂中導入環(huán)節(jié)作為課堂教學動中的“熱

身活動”,在整個課堂教學,特別是在以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譯的綜合能力的大學英語的主干課上

尤其重要。本文提出了利用多媒體播放電影片段導入大學英語綜合課這一方法,以期對提高綜合

英語課堂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

綜合英語在高校英語課程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具有開設時間最長,學時量最大,教學

作用最強的特點。然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常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上綜合課時學生不積極配

合。課堂氣氛沉悶,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學本身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學生動不起來,就

無法達到教學的目的。所以教師就應該在“想方設法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上下功夫。尤其在

導人環(huán)節(jié)。而眾所周知,電影片段呈現(xiàn)的情景真實生動,形式活潑多樣,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

性。國內外有學者對利用英文電影學英語作過一些研究。按照大學英語教學的特點,目前國內的

相關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1)英語影視與大學英語聽說;(2)英語影視與大學英語詞匯學

習;(3)英語影視與大學英語讀寫。而本文提出把電影片段用到綜合英語課導人階段,符合導人

在整個課堂活動中的主要功能。

一、理論基礎——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情境教學

隨著英語教學課常模式的不斷轉變和多媒體教學的不斷普及,電影出現(xiàn)在課堂上成為可能。

而作為多媒體軸助教學的理論基礎,建構主義理論(constructivism)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關注。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

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把創(chuàng)設情境看做是“意義構建”的必要前提和教學設

計最重要的內容之一,認為學習總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聯(lián)系的。學生只有在真實世

界的情境中,借助社會性交互作用才能積極有效地重組原有知識和構建知識。情境教學法要求教

師在教學過程巾,要善于從社會生活中選取一些與教學相關,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生動形象的

實例,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使柚象的知識具體化.將情境作為“活性因子”激活學生

運用語言的能力,從情境引入到生活.使學生喚起已有的體驗。而英文電影片段來源于生活.內

容生動豐富??梢詫W生迅速帶入所學語言的背景和使用環(huán)境,為學生創(chuàng)造調動感官及大腦對語

言信息綜合反應和自然吸納的環(huán)境,可以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自觀效果。

二、導入在大學英語綜合課上的重要性

英同教育學家羅素說過:“一切學科本質七應該從心智啟迪開始,教學語言應當是引火線、

沖擊波、興奮劑,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維的功效?!毙抡n導人是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一個小小環(huán)

節(jié),其重要性有時不為人們所重視。但新課導人是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中的“熱身活動”,能夠有

效地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臉,并把他們的注意力引導到將要學習的內容上來,從而在新舊知

識之間建立一種聯(lián)系。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AgoodbeginningishaIfthebattle)。

課堂的導入是讓教師順利進入課堂內容教學。起到承上肩下、自然過渡的作用。如果一堂課有良

好的導入的話,往往能使學生興趣倍增,老師也能找到講課的感覺。相反,一堂課如果沒有導入

或者導入欠佳的話,學生一開始就會覺得這節(jié)課沒意思,整節(jié)課的效果呵想而知。正如I:面所

說,大學英語綜合課任務重,學生常常很難進入狀態(tài)。那么,如何在I:課開始幾分種內吸引學

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如何使新舊知識有機結合起來。并融入導入活動中?

三、英語片段播放

在大學英語綜合課上導入階段的優(yōu)勢英文電影片段的播放能夠在短短的時間內吸引學生的

注意力,將學生帶入特定場景,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英語電影片段播放具有其他方法無法比擬的

優(yōu)勢:與一般單純的音頻材料與和純粹的課上導入語言相比,其豐富多彩的畫面.給學生提供了

一定的場景與語境并將學生迅速帶入其中。影片中的信息通過視覺、聽覺、話語的一連串的運作。

傳輸給大腦中樞,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眼、耳、口、大腦等感官功能甚至整個身心,建立起信號聯(lián)

系。那些在觀賞中定格在記憶里的電影對白.一旦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某一生活場景相吻合,就會誘

發(fā)大腦迅速作出同應。外語教學的一個有效途徑就是將學牛置于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情景的直觀

性可使學生快速進入聯(lián)想狀態(tài),極大地刺激學生的求知欲單和學習興趣。大學生們更愿意在和諧

自然,比較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中習得第二語言。同時也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當然,教師如果在課堂j:播放整部影片的話,會持續(xù)很長時間,并不適合在相對有限的課

世時間內放.也不符合導入階段為整個課堂服務的功能。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剪輯電影片段或者制

成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播放。

四、電影片段用于綜合英語課導入應遵循的原則

(一)明確教學目的

選擇的電影片段要明確針對并服務于即將開始的教學內容。一般情況下,可以依托對課文及

單元主題的理解,選擇與課本單元主題、文化背景知識聯(lián)系較緊密相似的影片片段,為學生提供

自由討論的空間。例如《全新版大學英語綜合教程11)第五單元主題“代溝”;《新世紀大學英I》

第五單元主題為“父母和子女”。教師可以放映奧斯卡最佳影片TermsofEnde柵em(《母女情

深》)孀居的中年婦女羅托干涉女兒艾瑪生活的經典的那段或者女兒艾瑪I臨終前那段,使學生

立刻融入影片片段感人肺腑的情節(jié)之中,并積極地投入到對本單元主題話題“代溝”的討論中。

當然.可以選憚整部電影的主題和教學主題相關的,也可以從其他主題的電影中選擇符合教學主

題的電影片段,但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引導者”的作用。巧妙自然地引入課文主題。例如.《新世

紀大學英語II》第二單元主題為“人生價值”,本單元的精讀課文為海倫?凱勒的著名美文Days

toSee(《假如給我i天光明》),教師町以選擇為反應海倫生平的經典奧斯卡獲獎電影《奇跡創(chuàng)

造者》(Themiracleworker)的經典片段,把學生帶入海倫?凱勒的思想中,也可以為學生更好

地理解DaystoSee奠定基礎?;蛘呖梢苑庞场哆z愿清單》的大結局部分,學生在看完電影片段,

教師提問后,學生陷入到對單元主題“人生價值”沉思中.并積極地投入到討論中。教師可以這

樣引入:“人生就是南一個義一個遺憾累加組合而成的,當你最終即將面對死亡的時候。就會發(fā)

現(xiàn)這一生中有太多值得嘗試的東兩卻被錯過了,所以.我們要珍惜時間,珍惜生命,這也是接下

來要學的課文告訴我們的?!边@樣,教師自然引入課文的學習,學生也真正成了信息的加T者和

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或被灌輸?shù)膶ο蟆?/p>

(二)導人要有啟發(fā)性

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引起質疑。激發(fā)學習興趣,從而產生學習動機。那螳讓人看過笑過但什

么東兩都沒有留下的電影片段起不到導人的作用。當然.教師也要引導性地去幫助學生,比如,

在看完每個電影片段之后.教師可以引導性地fHI學生類似這樣的問題:Whereisitfrom?(電

影片段來自哪部電影)WhatisitmainIyabout?(片段主要是關于什么的?)WhatcaIIyouIearn

fromit?(你可以從中學到什么?)Whatdoyousayaboutit?(自己有什么感想嗎?)。等等。

(三)盡量與舊知識聯(lián)系

盡最選擇學生比較熟悉的內容,讓學乍從影片片段播放中產牛共鳴。因為導入階段的主要同

的是讓學生進入狀態(tài)。熟悉的電影片段更容易讓學生克服焦慮緊張.輕松自然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

進入到主要課程的學習中,讓學生在最矩的R寸1百1內進入課堂學習的最佳狀態(tài)。因為順應學

生原先的思路導入新課。要遠比強迫他們的思維“改道”省勁兒。比如《令新版大學英語綜合教

程I》第二單元主題是“友誼”,關于友誼的感人的片段有很多。但如果選擇學生比較生疏的,

他們會多花費一些精力在電影片段本身,正如f:面所說,導人階段的主要目的是為即將開始的

講課內容服務的.否則,“喧賓奪主”的后果勢必影響到主要課程的教學。像關于“友誼”的電

影片段,教師就可以從大家都很熟悉的《阿甘正傳》中截取阿甘在作戰(zhàn)中背受傷戰(zhàn)友跑的片段。

感人肺腑,讓人產生共鳴,一看即通。

再比如,《全新版大學英語綜合教程I》第五單元的主題是“愛情”(romance),有很多與愛

情有關的電影及電影片段,教師選擇大家比較熟悉的,比如可以選擇《僵尸新娘》中的結婚誓言

的那段,特別是片段中這樣的句子"victor,withthishand,1wiIIIiftyoursorrows.Your

cupwiIInoverempty,for1willbeyourwine...WiththiscandIe,1wiIIIightyourway

indarkness.Withthisring,Iaskyoutobemine.”誰不為這么美妙的語言所動?而結婚

誓言,在任何人一生中都是難以忘記的最美好的時刻,特別容易將自己置身于這樣的場景,吸引

住大家,產生共鳴,在教師引導下,順著思路,自然進入到這一單元主要課程的學習。

(四)電影內容委健康,貼近生活

不宜選擇內容涉及暴力、色情等的電影。語言方面,盡可能規(guī)范。

(五)技術方面

用于教學的電影片段應答網像清晰。作精良。

(六)電影片段導入絕對不是獨立的。

容的需要與其他導入方法交叉運用音響效果好,制可以根據課程內

總之,用電影片段進行大學英語綜合課的課堂導人,能在極短時間內把學生注意力比較容易

地帶到課程主要內容上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能把電影片段在課堂上利用好、利用巧的

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整節(jié)英語課及整個英語教學和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圖式理論由英國格式塔心理學家Bartlett于1932年首先引入心理學領域。

閱讀理論家認為,圖式理論是一個/框架0,通過把信息置于正確/槽位

0來組織記憶中的知識,在此/框架0下,每一個/槽位0的知識都有相

關性。目前,在閱讀理解中普遍認為圖式理論起著重要的作用。根據圖式

理論的描述,讀者已有的知識對于其語言的學習有著直接的影響,而閱讀是

語言學習中需要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因此,對于英語教師來說,如何

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理解能力至關重要。盡管許多教師已經就如何找到一條有

效的方法教授閱讀理解做了很多的努力,但是結果卻不盡如人意。這其中的

原因或許是他們缺少對閱讀實質的理解。在過去幾十年,為了尋找一種令人

滿意的閱讀模式,專家們做了很多關于閱讀過程的研究。這些研究與早期認

為閱讀是一個讀者被動地接受作者傳達的信息的過程之研究形成了鮮明的對

比。本文采用實驗與問卷相結合的定量研究方法,試圖二、圖式理論與閱讀

過程

一般來說,閱讀過程分為3種模式:/自下而上0、/自上而下0和/交

互式0閱讀。這3種模式在閱讀理解過程中同時發(fā)揮作用。

/自下而上0的模式認為,閱讀僅僅是一個把文字解碼成思想的簡單過程,

讀者在第二外語學習當中則被看作是解碼者。/自上而下0的模式則認為,

讀者在閱讀理解過程中通過主動運用其背景知識,扮演積極的角色,并調動

大腦中已有的知識來猜測文章中他們不懂的知識。/交互式0閱讀模式將

上述兩種模式結合在一起,讀者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吸收文章中的新內容或

者根據新內容來調整和改進已有的知識,即同化和順化的過程,然后理解并

通過閱讀更多的信息來驗證或否定先前的預測。閱讀理論學家認為,圖式是

閱讀理解過程中的推動力量。讀者已有的知識與閱讀材料中的信息之間的吻

合程度,決定了其閱讀理解的難易程度。因此,如果讀者已建立了豐富的知

識框架,并能積極調動與閱讀材料

范燕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