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哈爾濱市物理初二上學期復習試卷及解答_第1頁
黑龍江哈爾濱市物理初二上學期復習試卷及解答_第2頁
黑龍江哈爾濱市物理初二上學期復習試卷及解答_第3頁
黑龍江哈爾濱市物理初二上學期復習試卷及解答_第4頁
黑龍江哈爾濱市物理初二上學期復習試卷及解答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黑龍江哈爾濱市物理初二上學期復習試卷及解答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1、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實驗最好在較暗的環(huán)境中進行B.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的位置,光屏上有像出現C.將蠟燭向玻璃板靠近時像會變大D.物體靠近玻璃板時,像會遠離玻璃板【答案】A【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A選項:實驗時點燃的蠟燭亮度大,較暗的環(huán)境中燭焰和環(huán)境的對比度大,成像更清晰,所以實驗最好在較暗的環(huán)境中進行,故A正確。B選項:平面鏡成的是虛像,是由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的,不能呈現在光屏上,所以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的位置,光屏上不會有像出現,故B錯誤。C選項:平面鏡成的是等大的像,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無關,所以將蠟燭向玻璃板靠近時像的大小不變,故C錯誤。D選項: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所以物體靠近玻璃板時,像也會靠近玻璃板,故D錯誤。綜上所述,正確答案是A。2、下列現象中,屬于用熱傳遞的方式改變物體內能的是()A.反復彎折鐵絲,鐵絲發(fā)熱B.汽車急剎車時,輪胎發(fā)熱C.冬天人們常用雙手互相摩擦取暖D.在爐子上燒水,水的溫度升高【答案】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式:做功和熱傳遞。A選項:反復彎折鐵絲時,對鐵絲做功,鐵絲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這是通過做功的方式改變物體的內能,故A錯誤;B選項:汽車急剎車時,輪胎與地面摩擦,克服摩擦做功,輪胎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這是通過做功的方式改變物體的內能,故B錯誤;C選項:冬天人們常用雙手互相摩擦取暖,雙手摩擦時,克服摩擦做功,雙手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這是通過做功的方式改變物體的內能,故C錯誤;D選項:在爐子上燒水時,水從爐火中吸收熱量,內能增加,溫度升高,這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物體的內能,故D正確。綜上所述,正確答案是D。3、關于家庭電路和安全用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家庭電路中,開關一定要接在零線上B.使用測電筆辨別火線時,手一定要接觸筆尾金屬體C.家中保險絲燒斷了,一定是發(fā)生了短路D.使用有金屬外殼的用電器時,一定要將外殼接地答案:B;D解析:A選項:家庭電路中,開關一定要接在火線上,這樣在斷開開關時,用電器與火線斷開連接,防止人接觸用電器時發(fā)生觸電事故。故A錯誤。B選項:使用測電筆辨別火線時,手一定要接觸筆尾金屬體,這樣測電筆中的氖管才能通過人體與大地形成通路,若接觸的是火線,氖管會發(fā)光。故B正確。C選項:保險絲燒斷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發(fā)生了短路,二是用電器的總功率過大。故C錯誤。D選項:對于金屬外殼的用電器,其外殼容易導電,如果外殼漏電,人接觸時會發(fā)生觸電事故,所以使用有金屬外殼的用電器時,一定要將外殼接地,以防外殼帶電時發(fā)生觸電事故。故D正確。4、下列現象中,能說明分子間存在引力的是()A.兩塊表面光滑的鉛塊相互緊壓后會黏在一起B(yǎng).固體和液體很難被壓縮C.美味佳肴的香氣撲鼻D.酒精和水混合后總體積變小答案:A解析:A選項:兩塊表面光滑的鉛塊相互緊壓后,由于分子間存在引力,兩塊鉛塊會黏在一起,這說明了分子間存在引力。故A正確。B選項:固體和液體很難被壓縮,是因為分子間存在斥力,當分子間距離過小時,斥力會增大,使得固體和液體難以被壓縮。故B錯誤。C選項:美味佳肴的香氣撲鼻,是擴散現象,說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故C錯誤。D選項:酒精和水混合后總體積變小,是因為分子間存在間隙,當酒精分子和水分子混合時,它們會相互填充對方的間隙,使得總體積變小。故D錯誤。5、關于力和運動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就運動B.沒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就靜止C.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一定發(fā)生改變D.沒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將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答案: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A選項: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不一定會運動,因為還需要考慮這個力與物體運動方向的關系。如果這個力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反,且力的大小小于物體所受的摩擦力,那么物體將會做減速運動,但并不會停止運動;如果這個力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反,且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所受的摩擦力,那么物體會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如果這個力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同,那么物體會做加速運動。所以A選項錯誤。B選項:沒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并不一定靜止。根據牛頓第一定律,沒有力作用在物體上時,物體會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不變。如果物體原來是運動的,那么它會以原來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B選項錯誤。C選項: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不一定會發(fā)生改變。如果物體受到的是平衡力(即合力為零的力),那么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將不會發(fā)生改變。所以C選項錯誤。D選項:沒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將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這是牛頓第一定律的直接表述,所以D選項正確。6、關于重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重力就是地球對物體的吸引力B.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彈簧秤來測量C.重力的方向總是垂直向下的D.物體的重心一定在物體上答案:B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對重力的理解。A選項:重力是由于地球對物體的吸引而產生的力,但重力并不等同于地球對物體的吸引力。因為地球對物體的吸引力還要提供物體隨地球自轉所需的向心力,所以重力只是地球吸引力的一部分。因此,A選項錯誤。B選項: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彈簧秤來測量。當我們把物體掛在彈簧秤下時,彈簧秤的示數就等于物體所受的重力大小。所以B選項正確。C選項: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而不是垂直向下的。豎直向下是指與水平面垂直的方向,而垂直向下則可能與水平面不垂直(例如,在斜面上時)。因此,C選項錯誤。D選項:物體的重心是物體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點,但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例如,一個空心的球殼,其重心就在球心上,而球心并不在物體上。所以D選項錯誤。綜上所述,正確答案是B。7、小明發(fā)現自家電能表在10min內轉盤轉過了250轉,電能表的參數為“2500r/kW?h”,則這段時間內他家用電器消耗的電能是()A.0.1kW?hB.0.2kW?hC.1kW?hD.10kW?h答案:A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電能表參數的理解和電能計算公式的應用。電能表是用來測量消耗電能多少的儀表,且電能表表盤上的示數是以kW電能表上的參數“2500r/kW?已知轉盤在10min內轉過了250W解這個等式,我們得到:W所以,這段時間內他家用電器消耗的電能是0.1k8、以下四個實驗都是我們所做過的實驗,其中采用科學研究方法相同的是()①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②探究影響液體內部壓強的因素;③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④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科學研究方法的識別和應用。①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此實驗采用了控制變量法。在實驗中,我們保持壓力大小不變,改變受力面積,觀察壓力作用效果的變化;接著保持受力面積不變,改變壓力大小,再觀察壓力作用效果的變化。從而得出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的關系。②探究影響液體內部壓強的因素:此實驗同樣采用了控制變量法。我們保持液體的密度和深度中的一個量不變,改變另一個量,觀察液體內部壓強的變化。從而得出液體內部壓強與液體密度和深度的關系。③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此實驗也采用了控制變量法。我們保持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中的一個量不變,改變另一個量,觀察滑動摩擦力大小的變化。從而得出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和壓力的關系。④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此實驗同樣采用了控制變量法。我們保持電阻不變,改變電壓,觀察電流的變化;接著保持電壓不變,改變電阻,再觀察電流的變化。從而得出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綜上所述,四個實驗都采用了控制變量法來探究多個量之間的關系。因此,選項D(①②③④)是正確的。9、用托盤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時,下列做法會造成測量結果偏小的是()A.調節(jié)橫梁平衡時,指針偏向分度盤中央刻度線的右側便停止調節(jié)B.調節(jié)天平平衡時,忘了把游碼放在左端的零刻度線處C.使用磨損的砝碼D.讀數時,實驗者頭部偏右,會造成視線與游碼左側的標尺不垂直本題主要考查了天平的使用方法及誤差分析,要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這是解本題的關鍵。A選項:如果指針偏向分度盤中央刻度線的右側,那么測量時,左側需要放更多的物體才能使天平平衡,而讀數時我們仍按砝碼質量加游碼對應的刻度來讀數,沒有考慮橫梁不平衡,所以測量結果會偏大。因此A選項錯誤。B選項:游碼沒有回零,就相當于在右盤放了一個物體,在測量時,若想使得天平平衡,應該加更多的砝碼,將造成測量結果偏大。因此B選項錯誤。C選項:磨損的砝碼的實際質量要小于其上面標注的數值,如一個標有50g的砝碼的實際質量可能是49g,而讀數時仍按D選項:讀數時,視線要與游碼左側的刻度線垂直,如果實驗者頭部偏右,視線與游碼左側的標尺不垂直,那么讀數會偏大,因為游碼左側標尺的示數表示的是游碼右側的質量,所以游碼對應的示數會偏大,那么測量的結果就會偏小。因此D選項正確。綜上所述,本題答案為:D。10、用刻度尺測量物理課本的長,以下哪個是產生誤差原因()A.刻度尺沒有跟課本的長邊平行B.觀察刻度尺時,視線沒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C.刻度尺沒有緊貼課本D.讀數時,分度值的下一位數值估計不準確本題主要考查我們對誤差和錯誤的理解。誤差是在測量過程中產生的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這種差異不同于錯誤,它是在測量方法正確的情況下產生的,只可以減小,卻不能避免。A選項:如果刻度尺沒有跟課本的長邊平行,那么測量時就不是測量課本的真實長度了,這會產生錯誤,而不是誤差。所以A選項錯誤。B選項:觀察刻度尺時,視線沒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這同樣會導致我們讀出的數值不是刻度尺上真實的示數,產生的是錯誤,不是誤差。所以B選項錯誤。C選項:如果刻度尺沒有緊貼課本,那么刻度尺與課本之間會有空隙,這同樣會導致我們測量出的不是課本的真實長度,產生的是錯誤。所以C選項錯誤。D選項:讀數時,分度值的下一位數值估計不準確,這是我們在測量過程中無法完全避免的,因為我們無法精確地讀出分度值下一位的數值,只能進行估計,這就會產生誤差。所以D選項正確。綜上所述,正確答案是D。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有2小題,每小題3分,共6分)1、下列關于分子和原子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分子、原子都在不斷運動B.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C.分子的質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質量D.分子是保持物質性質的一種微粒答案:A解析:A選項,分子和原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微粒,它們都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這是分子動理論的基本內容之一,所以A選項正確。B選項,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但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在化學變化中不能再分,但這并不意味著原子在所有情況下都不可分。在核反應等物理變化中,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所以B選項錯誤。C選項,分子和原子都有各自的質量和體積,但分子和原子之間不能直接比較大小,因為有的分子比有的原子大,有的原子比有的分子大,所以C選項錯誤。D選項,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而不是保持物質性質的一種微粒。因為物質的性質包括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而分子只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不能保持物理性質,所以D選項錯誤。2、關于聲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B.聲音的傳播速度與介質的種類和溫度都有關C.聲音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最大D.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一定是340答案:A;B解析:A選項,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這是聲音產生的基本原理,所以A選項正確。B選項,聲音的傳播速度與介質的種類和溫度都有關。一般來說,聲音在固體中傳播速度最快,液體中次之,氣體中最慢。同時,同種介質中,溫度越高,聲音的傳播速度越快。所以B選項正確。C選項,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所以聲音在真空中無法傳播,速度為零,而不是最大。所以C選項錯誤。D選項,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受溫度影響。在15°C的空氣中,聲音的傳播速度才是綜上所述,正確答案是A和B。三、填空題(本大題有5小題,每小題4分,共20分)1、一個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它在前2s內的速度是6m/s,則它在前5s內的速度是____m/s,前10s內通過的路程是____m本題主要考查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以及速度、路程和時間之間的關系。勻速直線運動是指物體在一條直線上運動,且在任意相等的時間間隔內通過的路程都相等。這意味著物體的速度在整個運動過程中是保持不變的。首先,根據題目,物體在前2s內的速度是6m/s,由于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它在前接著,我們需要計算物體在前10s內通過的路程。根據速度的定義,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時間,所以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時間。因此,前10s=最后,題目中提到物體通過下一段路程用了3s,但并未給出這3s內的具體運動情況。然而,由于物體做的是勻速直線運動,所以它的速度在整個運動過程中都是不變的。因此,這3s綜上所述,本題答案為:6;60;6。2、物理學中,把物體在一段時間內通過的路程與通過這段路程所用時間的比叫做物體在這段路程上的____,速度的計算公式是v=,速度的國際單位是____。本題主要考查速度的定義、計算公式以及國際單位。速度是用來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根據速度的定義,我們可以知道速度等于物體在一段時間內通過的路程與通過這段路程所用時間的比,即v=在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由路程的單位和時間的單位組合而成的。在物理學中,路程通常用米(m)作為單位,時間通常用秒(s)作為單位。因此,速度的國際單位就是米每秒(m/綜上所述,本題答案為:速度;m/3、在物理學中,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做____。判斷物體是否運動,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____。答案:機械運動;參照物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機械運動和參照物的概念。在物理學中,為了描述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我們引入了機械運動的概念。機械運動是指物體位置隨時間發(fā)生的變化,也就是說,只要物體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我們就可以說這個物體在做機械運動。當我們判斷一個物體是否運動時,我們需要選擇一個物體作為標準,這個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就被稱為參照物。參照物的選擇是任意的,但選擇不同的參照物,對于同一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的描述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坐在行駛的汽車上的人,如果以路邊的樹木為參照物,那么他會感到自己在向前運動;但如果以車上的座椅為參照物,他會感到自己是靜止的。4、一列長200m的火車以10m/s的速度勻速通過一座長1.8答案:200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速度公式的應用,要注意明確火車全部通過大橋的路程等于火車長度與橋長之和?;疖囘^橋的路程s=由v=t=故答案為:200。5、如果m^2+m-1=0,那么代數式m^3+2m^2+2020的值為_______.答案:2021解析:首先,由已知條件m2+m接下來,我們要求代數式m3為了利用已知的m2+mm3+2m2+=m×1+m2=1+2020=2021四、計算題(本大題有2小題,每小題7分,共14分)第一題題目:一輛汽車以72km/h的速度勻速行駛,司機突然發(fā)現前方有緊急情況,經過0.5s汽車從發(fā)現情況到完全停止的這段時間內汽車通過的路程是多少?這段時間內汽車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答案:(1)74(2)14.8m/解析:計算反應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首先,將汽車的速度從km/h轉換為m/s,即v=計算剎車后通過的路程:題目已給出剎車后通過的路程為s2計算總路程:汽車從發(fā)現情況到完全停止的總路程為s=s1+s2=10+計算平均速度:汽車從發(fā)現情況到完全停止的總時間為t=t1+t2=0.5+4=4.5s平均速度為總路程除以總時間,即v平均=st=744.5≈16.44m/s第二題題目:一輛汽車以72km/h的速度勻速行駛,司機突然發(fā)現前方有緊急情況,經過0.5s(1)汽車從發(fā)現情況到完全停止的這段時間內汽車通過的路程是多少?(2)這段時間內汽車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答案:(1)74m(2)14.8m/s解析:(1)首先,我們需要計算汽車在反應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已知汽車的速度為v=72km/根據速度公式s=s反=vt因此,汽車從發(fā)現情況到完全停止的總路程為:s總=s反+s剎=(2)要求這段時間內汽車的平均速度,我們需要知道總路程和總時間??偮烦桃言谏弦徊角蟪觯ūM管有爭議,但按題目要求使用74mt總=t反v―=744.5v―≈16.4×3.6≈59.1km/h然而,原始答案給出的是14.8注意:在實際應用中,應仔細檢查原始數據和計算過程,以確保答案的準確性。此處的解析基于題目給出的數據和要求,但指出了原始答案中可能存在的錯誤。五、綜合題(本大題有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第一題題目:某同學在做“用天平測物體的質量”的實驗時,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但忘了把游碼移到標尺左端的零刻度處,而是在0.2g處,他調節(jié)平衡螺母,使橫梁平衡了。左盤放入被測物體,右盤放砝碼,當放上10g和5g的砝碼時,天平橫梁恰好平衡。那么被測物體的質量是()A.15.2gB.14.8gC.15gD.無法判斷答案: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天平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天平測量物體質量時,物體放在天平的左盤,砝碼放在天平的右盤,物體的質量等于砝碼的質量加游碼對應的刻度值。首先,這位同學在使用天平前,沒有將游碼移到標尺左端的零刻度處,而是在0.2g的位置。他隨后調節(jié)平衡螺母使橫梁平衡,這意味著在測量之前,天平已經“預加”了0.2g的質量。然后,在左盤放入被測物體,右盤放入10g和5g的砝碼后,天平橫梁恰好平衡。按照天平的測量原理,此時被測物體的質量應該等于右盤砝碼的總質量,即10g然而,由于游碼初始位置不在零刻度處,這實際上是一個“誤差”或“偏移”。但在這個特定的問題中,由于我們在測量前已經通過調節(jié)平衡螺母“抵消”了這個偏移(盡管是無意識的),因此在測量過程中,這個偏移并沒有對結果產生影響。換句話說,我們測量的是被測物體與游碼初始偏移量“相對”的質量,而由于兩者都被“抵消”了,所以最終得到的質量就是被測物體的真實質量。因此,被測物體的質量應為15g,選項C正確。選項A(15.2g)是考慮了游碼初始位置但未考慮平衡調節(jié)的結果,選項B(14.8g)和D(無法判斷)都是錯誤的。綜上所述,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第二題題目:小明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所用器材有:杠桿、支架、刻度尺、細線、質量相同的鉤碼若干。(1)實驗前,將杠桿中點置于支架上,調節(jié)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好處是便于測量_____和_____,同時避免杠桿自重對實驗造成影響。(2)實驗過程中,小明改變鉤碼的個數和位置,共做了三次實驗,每次實驗都把鉤碼掛在杠桿上,且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他記錄的數據如下表:實驗次數動力F?/N動力臂L?/cm阻力F?/N阻力臂L?/cm11102522151.52033535在這三次實驗中,第_____次實驗的數據肯定是錯誤的。經檢查,發(fā)現是測量動力臂時讀錯了,實際應為_____cm。(3)小明通過實驗得出的結論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F?L?=F?L?),這個結論就是杠桿的平衡條件。答案:(1)力臂;力的大??;(2)3;10;(3)見詳解。解析:(1)在“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將杠桿中點置于支架上,調節(jié)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好處是便于測量力臂(因為力臂是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力臂就是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和力的大?。梢酝ㄟ^懸掛的鉤碼數量來直接讀?。?。同時,由于杠桿的重心在支點上,所以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可以避免杠桿自重對實驗造成影響。(2)觀察表格中的數據,我們可以發(fā)現,在實驗次數3中,雖然動力F?、動力臂L?、阻力F?和阻力臂L?都給出了數值,但是按照杠桿的平衡條件F?L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