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T 1265.3-2024 老姆登茶 第3部分:病蟲草害防控_第1頁
DB53T 1265.3-2024 老姆登茶 第3部分:病蟲草害防控_第2頁
DB53T 1265.3-2024 老姆登茶 第3部分:病蟲草害防控_第3頁
DB53T 1265.3-2024 老姆登茶 第3部分:病蟲草害防控_第4頁
DB53T 1265.3-2024 老姆登茶 第3部分:病蟲草害防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老姆登茶第3部分:病蟲草害防控——第1部分:品種(系);工——第1部分:品種(系)規(guī)定了老姆登茶品種(系)的選擇原則、選擇要求等技術要求。1老姆登茶第3部分:病蟲草害防控GB/T8321(所有部分)農(nóng)藥合理使用準則NY/T393綠色食品農(nóng)藥使用準則DB53/T1265.1老姆登茶第1部分:品種(系)DB53/T1265.2老姆登茶第2部分:栽培管理4.1防治原則類(茶小卷葉蛾、茶細蛾)等,發(fā)生特點見附錄A。25.2選用抗病、蟲的品種品種選育應符合DB53/T1265.1的規(guī)定。5.3間作套種采用林茶、果茶間作,或間作套種綠肥。按照DB53/T1265.2的規(guī)定執(zhí)行。5.5翻耕培土春季淺耕;秋末深耕、施基肥;結合茶園夏、秋季除草進行培土。5.6采摘、修剪及封園5.6.1螨類、薊馬等危害較重的茶園,通過春茶采摘結束后及時剪去樹冠表層3cm~5cm的枝葉。5.6.2分批采摘。5.6.3秋茶結束后以剪除“雞爪枝”為原則,剪去樹冠表層10cm~15cm的枝葉,并使用45%石硫合劑120倍液封園。6物理防控6.1殺蟲燈誘殺m,于4月~10月間開燈誘蟲,并及時填埋已誘捕的昆蟲。6.2粘蟲板誘殺6.2.1黃色或者黃紅雙色板6.2.1.1選用黃色或者黃紅雙色板誘殺茶小綠葉蟬、黑刺粉虱、蚜蟲等。6.2.1.220張/667m2~25張/667m2。6.2.1.3色板下邊緣高出茶樹茶蓬10cm~15em,宜于5月中旬懸掛。6.2.1.4適時更換粘蟲板。6.2.2.1選用藍板誘殺薊馬。6.2.2.220張/667m2~25張/667m2。6.2.2.3色板下邊緣高出茶樹茶蓬10cm~15cm。6.2.2.4適時更換粘蟲板。7生物防控7.1飼養(yǎng)家禽宜在茶園內飼養(yǎng)家雞、鵝等家禽。37.2利用天敵7.2.1保護和利用茶園內自然天敵。7.2.2根據(jù)主要防治對象釋放天敵,如釋放30萬頭/667m2胡瓜頓綏螨,用以捕食咖啡小爪螨。7.3性信息素誘殺懸掛性信息素誘殺茶小卷葉蛾、茶細蛾等鱗翅目昆蟲。3套/667m2~4套/667m2,誘芯距離茶蓬25cm~40cm,40d更換誘芯1次。7.4.1利用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防治茶餅病、炭疽病等病害。7.4.2利用植物源農(nóng)藥茶皂素水劑、魚藤酮乳油等防控小綠葉蟬、薊馬等。7.4.3利用蘇云金桿菌可濕性粉劑、短穩(wěn)桿菌懸浮劑等防治卷葉蛾等。8化學防控8.1防控原則堅持“防早-治小”原則進行防控,應按照Dβ53/T1265.2的規(guī)定執(zhí)行,老姆登茶園(I類)應符合文件中4.1.3的規(guī)定,老姆登茶園(Ⅱ類)應符合文件中4.2,5的規(guī)定,常規(guī)茶園應符合文件中4.3.4的規(guī)定?;瘜W防控不適宜老姆登茶園(I類)生產(chǎn)管理使用。藥劑選擇應具體查詢中國農(nóng)藥信息網(wǎng)上登記信息,并按GB/I8321、NY/T393、NY/T1276的要求使用。8.3防控指標當達到以下防控指標時,可以進行化學防控:——茶小綠葉蟬于低齡若蟲期,第一峰百葉蟲口達6頭以上,第二峰百葉蟲口達12頭以上時;——茶薊馬于若蟲期蟲口達100頭/百芽梢;——黑刺粉虱第一代重點掌握在卵孵化盛末期,其它代蟲口達4頭/葉~7頭/葉以上時;——螨類達葉片蟲口達3頭/m2~4頭/m2時;——茶蚜為有蚜梢率達5%以上時,芽下2葉有蚜,葉上平均蟲口達20頭/葉時;——茶小卷葉蛾幼蟲蟲口達8頭/m2茶蓬以上時;——茶細蛾蟲口達7頭/百芽梢以上時;——茶餅病芽梢罹病率達35%以上時;——茶炭疽病成老葉罹病率達45%以上時;——茶白星病葉罹病率達6%以上。1)該技術不適宜老姆登茶園(I類)使用。4(資料性)發(fā)生特點茶餅病明小點,而后逐漸擴大為直徑0.6cm~1.2cm的圓形病斑,周圍有一黃綠色暈區(qū)和一個暗綠色帶,病健或粉紅粉末。炭疽病白星病主要發(fā)生在茶樹嫩葉、幼莖上,其中芽葉和嫩葉危害較嚴重漸漸擴大成圓形病斑,直徑約在0.3mm~2.0小粒點。一片病葉上病斑數(shù)少則幾個,多則達數(shù)百個,或病云紋葉枯病成葉和老葉感病初期在葉尖、葉緣產(chǎn)生黃褐色小斑,水漬狀茶黃薊馬以成蟲、若蟲銼吸茶樹嫩葉或嫩梢汁液,受害葉在葉背主脈兩側呈現(xiàn)2條或多條縱向內凹的紅褐色條痕,以成蟲、若蟲刺吸茶樹嫩梢汁液,消耗養(yǎng)分與水分。此外,影響產(chǎn)量,同時還影響成茶品質,使得碎片多、有焦末和澀可導致夏茶無收。幼齡茶園、重修剪或臺刈后萌縮。且茶蚜排泄的蜜露可招致霉菌寄生,常誘發(fā)茶煤煙病,造成光合作用受阻。黑刺粉虱發(fā)。5發(fā)生特點黑刺粉虱發(fā)??Х刃∽︱L及茶葉產(chǎn)量。時造成落葉,樹勢衰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