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3637-2022車用壓縮氫氣鋁內(nèi)膽碳纖維全纏繞氣瓶定期檢驗與評定_第1頁
DB21T 3637-2022車用壓縮氫氣鋁內(nèi)膽碳纖維全纏繞氣瓶定期檢驗與評定_第2頁
DB21T 3637-2022車用壓縮氫氣鋁內(nèi)膽碳纖維全纏繞氣瓶定期檢驗與評定_第3頁
DB21T 3637-2022車用壓縮氫氣鋁內(nèi)膽碳纖維全纏繞氣瓶定期檢驗與評定_第4頁
DB21T 3637-2022車用壓縮氫氣鋁內(nèi)膽碳纖維全纏繞氣瓶定期檢驗與評定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23.020.30

CCSJ74

DB21

遼寧省地方標準

DB21/T3637—2022

車用壓縮氫氣鋁內(nèi)膽碳纖維全纏繞氣瓶

定期檢驗與評定

Periodicinspectionandevaluationoffullywrappedfibrereinforcedgascylinderswith

analuminumlinerofcompressedhydrogenforautomotivevehicles

2022-09-30發(fā)布2022-10-30實施

遼寧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

DB21/T3637—2022

目次

前言............................................................................II

1范圍...............................................................................1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4技術要求...........................................................................2

5檢驗準備...........................................................................4

6外觀檢查與評定......................................................................5

7內(nèi)部檢查與評定......................................................................7

8瓶口螺紋檢查與評定..................................................................7

9水壓試驗............................................................................8

10內(nèi)部干燥...........................................................................8

11瓶閥檢查與裝配.....................................................................8

12氣密性試驗.........................................................................9

13檢驗后的工作.......................................................................9

附錄A(資料性)氣瓶復位安裝檢查.....................................................10

附錄B(資料性)氣瓶的卸壓...........................................................12

附錄C(資料性)氣瓶典型損傷、測量及修復圖例.........................................13

附錄D(資料性)氣瓶定期檢驗報告.....................................................20

I

DB21/T3637—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jié)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

起草。

本文件由遼寧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提出并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大連鍋爐壓力容器檢驗檢測研究院有限公司、佛吉亞斯林達安全科技(沈陽)

有限公司、大連理工大學、遼陽市鍋爐壓力容器檢驗研究所、沈陽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韓冰、楊樹軍、戴行濤、劉培啟、張輝、郝延平、李豐。

本文件發(fā)布實施后,任何單位和個人如有問題和意見建議,均可以通過來電和來函等方式進行反

饋,我們將及時答復并認真處理,根據(jù)實際情況依法進行評估及復審。

遼寧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沈陽市皇姑區(qū)崇山中路55號,024-96315-3215。

大連鍋爐壓力容器檢驗檢測研究院有限公司:大連市西崗區(qū)新河街20號

II

DB21/T3637—2022

車用壓縮氫氣鋁內(nèi)膽碳纖維全纏繞氣瓶定期檢驗與評定

1范圍

本文件規(guī)定了車用壓縮氫氣鋁內(nèi)膽碳纖維全纏繞氣瓶(以下簡稱“氣瓶”)定期檢驗與評定的基本

方法和技術要求。

本文件適用于按照GB/T35544設計、制造的氣瓶,其公稱工作壓力不超過70MPa、公稱水容積不大

于450L、貯存介質(zhì)為壓縮氫氣、工作溫度不低于-40℃且不高于85℃。

按照經(jīng)備案的企業(yè)標準制造的車用壓縮氫氣鋁內(nèi)膽碳纖維全纏繞氣瓶也應按照本文件執(zhí)行。其他

用途的氫燃料電池儲氫氣瓶的定期檢驗可參照本文件。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nèi)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

用于本文件。

GB/T3464.1機用和手用絲錐第1部分:通用柄機用和手用絲錐

GB/T3864工業(yè)氮

GB/T3934普通螺紋量規(guī)技術條件

GB4962氫氣使用安全技術規(guī)程

GB/T9251氣瓶水壓試驗方法

GB/T12137氣瓶氣密性試驗方法

GB/T13005氣瓶術語

GB/T35544車用壓縮氫氣鋁內(nèi)膽碳纖維全纏繞氣瓶

GB50516汽車加油加氣加氫站技術標準

TSG23氣瓶安全技術規(guī)程

3術語和定義

GB/T13005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磨損abrasion

因刮、磨或振動導致材料發(fā)生摩擦而引起氣瓶的損傷。

3.2

龜裂crazing

樹脂紋狀開裂,呈不透明、霜狀。

1

DB21/T3637—2022

3.3

劃傷cut

由尖銳物體接觸或進入氣瓶表面而導致的損傷。

3.4

分層delamination

在纏繞層之間發(fā)生分離的損傷。分層通常是由于過大的載荷垂直纏繞層而引起的內(nèi)部損傷。

3.5

應力腐蝕裂紋stresscorrosioncracking

由載荷和惡劣環(huán)境共同作用造成的材料開裂或斷裂。

3.6

一級損傷level1damage

在正常使用中發(fā)生的微小損傷,這種損傷對氣瓶的安全沒有構成有害的影響,可繼續(xù)使用。

注:在纏繞層表面有較小損傷,但沒有纖維破損的現(xiàn)象可判定為此類損傷。

3.7

二級損傷level2damage

損傷程度比一級損傷嚴重,但可以進行修復或者咨詢氣瓶制造廠的處理建議。

3.8

三級損傷level3damage

三級損傷的氣瓶不能再繼續(xù)使用,也不能進行修復。

3.9

修復repair

修理氣瓶使其復原或達到一級損傷的程度。

3.10

樹脂resin

用于粘接纖維和傳遞載荷的材料。通常是熱塑性或熱固性樹脂。

3.11

TPRD端塞TPRDendplug

安裝在兩端收口結(jié)構氣瓶的另一端,裝有溫度驅(qū)動安全泄壓裝置(TPRD),并具備盲堵功能的端

塞。

3.12

極限彈性膨脹量rejectionelasticexpansion(REE)

在每種規(guī)格型號氣瓶設計定型階段,由制造單位規(guī)定的氣瓶彈性膨脹量的許用上限值,單位為毫

升。該數(shù)值小于等于設計定型批相同規(guī)格型號氣瓶在水壓試驗壓力下彈性膨脹量平均值的1.1倍。

4技術要求

2

DB21/T3637—2022

4.1檢驗機構

檢驗機構應根據(jù)氣瓶制造單位提供的有關安全使用和檢驗要求等文件資料,制定檢驗作業(yè)指導文

件,并對檢驗人員進行專業(yè)培訓。

4.2檢驗工具、裝置

檢驗機構應具備下列工具和裝置,內(nèi)容包括但不限于:

a)防爆燈:用于檢查氣瓶內(nèi)外表面及其附件表面,電壓應不超過12V,且滿足GB4962中防爆等

級II類,C級,T1組要求;

b)檢驗鏡以及具有存儲功能的高清晰度彩色內(nèi)窺鏡,用于檢查由安裝造成部分被遮住的氣瓶表面

和氣瓶內(nèi)表面(包括頸部內(nèi)表面);

c)力矩扳手等專用工具:用于氣瓶、瓶閥或TPRD端塞的拆卸和安裝;

d)深度規(guī):用于測定劃傷、凹陷和磨損等損傷深度;

e)長度測量工具(包括直尺、直角尺和卷尺):用于測定損傷長度;

f)衡器:用于測定氣瓶的重量和容積;

g)水壓試驗裝置:用于氣瓶水壓試驗;

h)氣密性試驗裝置:用于氣瓶氣密性試驗;

i)氫氣放空/回收裝置:用于氫氣的排放或回收;

j)清潔裝置:用于氣瓶內(nèi)外表面污垢、腐蝕產(chǎn)物和沾染物等的清潔;

k)便攜式氫氣檢測儀:用于檢測氫氣濃度;

l)螺紋量規(guī)、絲錐和牙型檢查尺:用于瓶口螺紋的檢查和修復。

4.3檢驗周期

4.3.1氣瓶的定期檢驗周期應符合TSG23的有關規(guī)定。

4.3.2在使用過程中,如遇到下列情況,應提前進行檢驗:

a)氣瓶或車輛發(fā)生火災;

b)氣瓶因其他原因暴露于過熱環(huán)境;

c)氣瓶受到?jīng)_擊或安裝期間發(fā)生跌落;

d)車輛遭受碰撞;

e)確信氣瓶已受到某種方式的損傷;

f)氣瓶內(nèi)氫氣壓力異常下降;

g)使用中出現(xiàn)異常的尖銳響聲;

注:氣瓶在加壓和卸壓時,復合材料一些輕微的噪音是常見和正常的。

h)用戶反應使用中出現(xiàn)異常的味道;

i)氣瓶接觸化學品;

j)檢驗人員認為有必要提前檢驗的。

4.3.3庫存或停用時間超過一個檢驗周期的氣瓶,啟用前應進行檢驗。

4.4檢驗項目

4.4.1氣瓶定期檢驗項目包括外觀檢查、內(nèi)部檢查、瓶口螺紋檢查、水壓試驗、瓶閥檢查與裝配、氣

密性試驗。

3

DB21/T3637—2022

4.4.2對首次檢驗的氣瓶,檢驗機構應根據(jù)氣瓶的使用狀況以及氣瓶和撬裝系統(tǒng)外觀檢查和氫泄漏檢

測結(jié)果確定是否進行拆卸檢驗。若經(jīng)外觀檢查和氫泄漏檢測(見附錄A表A.5.3)未發(fā)現(xiàn)下述情況的,

檢驗機構可不拆卸氣瓶完成檢驗:

a)氣瓶外表面有可見損傷;

b)撬裝框架、固定支架或緊固帶損壞、變形或松動;

c)緊固帶與氣瓶接觸部位有磨損;

d)氣瓶、瓶閥及連接管路有損壞或泄漏;

e)車輛運行過程中出現(xiàn)異常情況導致氣瓶安全狀況無法判定的。

若出現(xiàn)上述情況或需更換瓶閥的,則應將氣瓶拆卸后,進行全部項目檢驗。對GB/T35544中規(guī)定

的A類氣瓶,第二次、第四次及之后的檢驗時應對氣瓶進行全部項目檢驗,第三次檢驗可采用同首次

檢驗相同的方式。對GB/T35544中規(guī)定的B類氣瓶,第二次及之后的檢驗應對氣瓶進行全部項目的

檢驗。

5檢驗準備

5.1資料查閱和記錄

5.1.1在開始檢驗前,應查閱如下資料:

a)氣瓶制造單位提供的相關資料,包括氣瓶監(jiān)督檢驗證書、使用說明書和合格證等;

b)車輛制造單位(當車載供氫系統(tǒng)由車輛制造單位安裝時)和車載供氫系統(tǒng)集成單位(當車載供

氫系統(tǒng)由車輛制造單位以外的單位安裝時)所提供的相關資料;

c)車用氣瓶使用登記證;

d)歷次檢驗報告;

e)上次檢驗后氣瓶的充裝記錄、日常維護保養(yǎng)記錄、事故情況或者異常情況所采取的應急措施

和處理情況記錄等。

5.1.2逐只檢查記錄氣瓶制造標志和檢驗標志。記錄內(nèi)容應包括國別、制造單位許可證號或單位代碼、

氣瓶制造標準、氣瓶編號、制造年月、公稱工作壓力、水壓試驗壓力、公稱水容積、REE(若有)、瓶

閥和TPRD端塞(若有)的制造單位和型號、上次檢驗日期。

5.1.3對未取得特種設備制造許可的制造單位生產(chǎn)的氣瓶、制造標志模糊不清或項目不全又無據(jù)可查

的氣瓶、特種設備安全技術規(guī)范規(guī)定不準再用的氣瓶,登記后不予檢驗,應判廢。

5.1.4自氣瓶制造之日起,使用年限超過設計使用年限的氣瓶,登記后應判廢。

5.2氣瓶拆卸前檢查和瓶內(nèi)介質(zhì)處理

5.2.1氣瓶拆卸前,檢驗機構應在自有的或公交場站、物流公司等氫燃料電池汽車產(chǎn)權單位指定的、

符合安全要求的場地對車載供氫系統(tǒng)進行初步外觀檢查(見附錄B表B.2),并按照附錄A表A.5.3

進行氫泄漏檢測。

5.2.2氣瓶的卸壓和氣瓶內(nèi)氫氣的排出應按照附錄B.3進行。

5.2.3氣瓶應由氣瓶制造單位、檢驗機構、車輛制造單位或其授權的車載供氫系統(tǒng)集成單位負責拆卸。

5.3氣瓶、瓶閥拆卸與表面清理

5.3.1拆卸撬裝架、緊固帶等結(jié)構件時應避免損壞氣瓶表面。

4

DB21/T3637—2022

5.3.2確認氮氣置換處理后的瓶內(nèi)氫氣體積濃度滿足附錄B表B.3.4的規(guī)定,拆下瓶閥和TPRD端塞。

拆卸瓶閥應使用專用工具和工裝,避免損壞瓶閥和瓶頸部位;應使用合適的工裝固定瓶體或瓶頸部位,

按照正確的方向旋下瓶閥。

5.3.3對于瓶閥無法開啟或拆下的氣瓶,應與待檢瓶分別存放以待另行妥善處理。

5.3.4用不損傷瓶體和纏繞層的適當方法,將氣瓶內(nèi)外表面的污垢、腐蝕產(chǎn)物、沾染物等有礙外觀檢

查的雜物以及外表面的疏松涂敷物清除干凈。

6外觀檢查與評定

6.1損傷類型

目視檢查是確定氣瓶外觀損傷的主要方式。損傷的類型包括:腐蝕、劃傷、擦傷、鑿傷、磨損、

纖維暴露、凹陷、凸起、纖維斷裂、材料損失、分層、龜裂、氣瓶表面褪色(積碳、碳化、化學品侵蝕

等)、暴露于熱環(huán)境的痕跡、沖擊、表面材料的劣化等。

6.2損傷級別

根據(jù)損傷的程度,將損傷分為一級損傷、二級損傷和三級損傷。一級損傷不要求修復,可繼續(xù)使

用;二級損傷可修復或咨詢制造廠處理建議或判廢;三級損傷不能修復,氣瓶應判廢。氣瓶外表面發(fā)

現(xiàn)的損傷應按照表1進行檢查與評定。附錄C提供了氣瓶典型損傷、測量及修復圖例。

被判定為一級損傷和二級損傷經(jīng)修復的氣瓶應進行下一步檢驗;被判定為三級損傷和二級損傷無

法修復的氣瓶應判廢。

表1氣瓶外表面損傷檢查與評定

評定

損傷類型損傷描述備注

一級損傷二級損傷三級損傷

由尖銳物體接深度≥0.25mm且無碳如果氣瓶的碳

深度<0.25mm,無碳

劃傷、擦觸或進入氣瓶纖維暴露、割斷和分離深度達到碳纖維層使碳纖纖維沒有割斷

纖維暴露、割斷和

傷、鑿傷表面而導致的的現(xiàn)象,可根據(jù)制造廠維暴露、割斷和分離?;蚍蛛x,是可

分離的現(xiàn)象。

損傷。的要求進行修復。以修復的。

因刮、磨或振深度≥0.25mm且無碳如果氣瓶的碳

深度<0.25mm,無纖

動導致材料發(fā)纖維暴露、割斷和分離深度達到碳纖維層使碳纖纖維沒有割斷

磨損維暴露、割斷和分

生摩擦而引起的現(xiàn)象,可根據(jù)制造廠維暴露、割斷和分離?;蚍蛛x,是可

離。

的損傷。的要求進行修復。以修復的。

材料在應力的

作用下,與化

應力腐蝕無垂直于纖維的裂有垂直于纖維的裂紋或裂

學物質(zhì)接觸,—

裂紋紋或裂紋群。紋群。

纖維可能發(fā)生

開裂或斷裂。

沿纖維方向的開裂沿纖維方向的開裂寬度

樹脂紋狀開

龜裂寬度<2.0mm,且開—≥2.0mm或開裂處有異

裂。

裂處無異物。物。

纏繞層永久變色、有斑

能清洗掉、沒有殘

氣瓶受到能引點、起泡、軟化、樹脂脫

留物或影響,并且

起材料分解或落、纖維松散或斷裂;確

化學腐蝕能夠確認該化學品—

破壞的化學品認化學品對氣瓶材料有影

對瓶體材料沒有損

的作用。響;或不能確認材料是否

害。

已受影響。

5

DB21/T3637—2022

確認氣瓶受到了過熱或者

火燒。纏繞層出現(xiàn)如下現(xiàn)

象之一:

燒傷和過因火燒或過熱引①纏繞層燒焦、脫色、熏

沒有或能清洗掉?!?/p>

熱損傷起的損傷。黑、碳化;②樹脂材料缺

損或是纏繞層纖維松散;

③玻璃纖維保護層和標簽

因被火燒,變色或變黑。

只氣瓶表面受影響而對

太陽紫外光線的纖維材料無影響,可以纖維松散、斷裂;樹脂粉

老化失去少量的光澤。

影響。修復或咨詢制造廠處理化。

建議。

氣瓶受到?jīng)_擊;損傷不明顯,表面有永

霜狀/損傷區(qū)域面積≥1

在樹脂上出現(xiàn)損傷區(qū)面積<1久變形、凹陷但內(nèi)壁無

cm2,纏繞層材料分層、裂

沖擊損傷“霜狀”狀態(tài)cm2,并且沒有其它損傷;表面有劃傷等缺

紋無法修復,或深度達碳

和“擊碎”狀的損傷。陷,可以修復或咨詢制

纖維層;內(nèi)膽永久變形。

態(tài)。造廠處理建議。

6.3損傷檢查與評定

6.3.1劃傷、擦傷、鑿傷和磨損

磨損可能是由于氣瓶和緊固帶等其他部件接觸并反復摩擦而形成的,在輕微的載荷下,受磨損的

表面一般較為光滑,在重載荷下,受磨損的表面會出現(xiàn)一系列平行的凹槽或劃傷,對于受到重載荷而

導致的磨損也應按照沖擊損傷進行檢查(見6.3.7)。

對于劃傷、擦傷、鑿傷和磨損,不論其長度、數(shù)量或方向,深度小于0.25mm的損傷均判定為一

級損傷;深度大于或等于0.25mm且無碳纖維暴露、割斷或分離現(xiàn)象的損傷判定為二級或三級損傷;

當深度達到碳纖維層使碳纖維暴露、割斷或分離,應判定為三級損傷。

注:損傷深度指玻璃纖維保護層的損傷深度。

二級損傷可以在制造廠的指導下進行修復。

6.3.2應力腐蝕裂紋

氣瓶的應力腐蝕裂紋可能由環(huán)境引起的侵蝕導致的(如:碳酸或從車輛元件泄漏的酸)。

纏繞層上的應力腐蝕裂紋呈現(xiàn)垂直于纖維方向的裂紋或裂紋群。有垂直于纖維方向的裂紋或裂紋

群的應判定為三級損傷。

6.3.3龜裂

龜裂一般呈線性,通常產(chǎn)生在沿纖維方向上的開裂,或在纏繞層表面的樹脂沿多方向開裂。它在

氣瓶經(jīng)歷幾次加壓后就可能產(chǎn)生。

樹脂表面的開裂寬度小于2.0mm,且在開裂處無異物,龜裂方向可能螺旋纏繞或環(huán)向纏繞方向交

叉(特別是封頭區(qū)域),只要沒有纖維斷裂,應判定為一級損傷;樹脂表面開裂寬度大于等于2.0mm,

或在開裂處有異物應判定為三級損傷。

6.3.4化學腐蝕

化學品侵蝕造成氣瓶表面的損傷。這種損傷可能表現(xiàn)為腐蝕、變色、蝕點、凹點、斑點、起泡、軟化、

應力腐蝕裂紋和樹脂脫落。嚴重時,氣瓶會出現(xiàn)纖維斷裂或者松散。

6

DB21/T3637—2022

當確認氣瓶所沾染的已知化學品不會對氣瓶造成損害時,應判定為一級損傷;由化學品侵蝕氣瓶

所引起的斑點、起泡、軟化、樹脂脫落、纖維松散或斷裂,應判定為三級損傷;當不能確定化學品,或

者不能確認對氣瓶材料的影響時,也應判定為三級損傷。

6.3.5燒傷和過熱損傷

氣瓶因火燒或者過熱(如氣瓶的安裝位置過于靠近車輛的排氣系統(tǒng))引起的損傷會使其外表面出

現(xiàn)燒焦、脫色、熏黑、碳化等現(xiàn)象,甚至會導致纖維松散或造成瓶頸部位燒熔或變形。

熏黑可能是污垢或附著污染物,如可以清洗掉,應判定為一級損傷;因火燒或過熱引起損傷的氣

瓶應判定為三級損傷。

6.3.6老化

氣瓶長時間暴露在陽光、雨水和大氣環(huán)境下,玻璃纖維保護層會老化,其結(jié)果會引起表面材料的

變色或退化。若未發(fā)生纏繞層纖維斷裂、潰散,應判定為一級或二級損傷;若發(fā)生纖維松散或斷裂應

判定為三級損傷。

6.3.7沖擊損傷

沖擊損傷是由于氣瓶表面受到強烈地撞擊而導致的,沖擊損傷可能引起纖維斷裂及纏繞層分層。

與沖擊損傷有關的表面損傷有凹陷、劃傷、凹槽、刮傷、擦傷、剝落、刺穿、纖維松散或斷裂、樹脂開裂、

變色或瓶體變形等。存在上述損傷時應對氣瓶表面進行仔細檢查,可用敲擊來測試氣瓶所受到的沖擊

損傷。如使用小金屬錘輕輕敲擊纏繞層表面來測試受沖擊損傷部位,有沖擊損傷部位發(fā)出的聲音與沒

有損傷部位發(fā)出的聲音會有明顯不同。同時應重點關注以下方面:

a)內(nèi)壁損傷:應對已知的受沖擊區(qū)域、表面損傷的區(qū)域以及氣瓶內(nèi)壁進行檢查,以確定內(nèi)壁是否

受到損傷。沖擊損傷可能造成氣瓶表面的永久變形、凹陷等。氣瓶表面有永久變形或凹陷但內(nèi)壁無損

傷,應判定為二級損傷;無法修復外表面損傷以及內(nèi)壁有任何向內(nèi)凸起,應判定為三級損傷。

b)氣瓶顏色:受到?jīng)_擊的氣瓶表面可能出現(xiàn)顏色局部變化。這種變化是由于纏繞層材料的分層、

裂紋或開裂以及外表面的擦傷等所導致的。外表面的劃傷、擦傷等缺陷應判定為二級損傷;纏繞層材

料分層、裂紋或開裂應判定為三級損傷。

c)表面開裂:受到?jīng)_擊的氣瓶可能會在纏繞層材料表面出現(xiàn)圓形、橢圓形或線形的局部表面開裂。

這種開裂也會導致顏色變化。局部表面開裂可修復應判定為二級損傷;無法修復或開裂深度達碳纖維

層的應判定為三級損傷。

7內(nèi)部檢查與評定

應逐只用內(nèi)窺鏡對氣瓶內(nèi)部進行檢查,發(fā)現(xiàn)有以下缺陷的,應判廢:

a)內(nèi)表面有裂紋;

b)內(nèi)部有明顯劃痕等缺陷;

c)內(nèi)部有腐蝕;

d)內(nèi)膽出現(xiàn)向內(nèi)凸起等永久變形。

8瓶口螺紋檢查與評定

7

DB21/T3637—2022

8.1目測或用低倍放大鏡逐只檢查螺紋以及瓶口密封圈接觸面有無裂紋、變形、腐蝕或其他機械損傷。

8.2用符合GB/T3934標準或相應標準的量規(guī)逐只檢查瓶口螺紋,檢查結(jié)果不符合要求時,該氣瓶應

判廢。

8.3對A類氣瓶,瓶口螺紋不應有裂紋性缺陷,但允許瓶口螺紋有不影響使用的輕微損傷,即允許有

不超過2牙的缺口,且缺口長度不超過圓周的1/6,缺口深度不超過牙高的1/3。

8.4對A類氣瓶瓶口螺紋的輕度腐蝕、磨損或其他損傷可用符合GB/T3464.1或相應標準的絲錐進行

修復,修復后用符合GB/T3934標準或相應標準的量規(guī)檢查,檢查結(jié)果不符合要求時,該氣瓶應判廢。

8.5對B類氣瓶,瓶口螺紋發(fā)現(xiàn)有裂紋性缺陷或損傷的,該氣瓶應判廢。

8.6對A類和B類氣瓶,瓶口密封圈接觸面發(fā)現(xiàn)有裂紋性缺陷或損傷的,該氣瓶應判廢。

9水壓試驗

9.1應逐只按照GB/T9251進行外測法水壓試驗。

9.2試驗壓力為水壓試驗壓力。

9.3氣瓶在水壓試驗壓力下的保壓時間應不少于2min。

9.4水壓試驗時,纏繞層缺陷擴展、瓶體出現(xiàn)滲漏、明顯變形或保壓期間壓力有回降現(xiàn)象(非因試驗裝

置或瓶口泄漏引起)的氣瓶應判廢。

9.5水壓試驗時,應同時測定彈性膨脹量和容積殘余變形率。彈性膨脹量超過REE或容積殘余變形率

超過5%的氣瓶應判廢。

9.6水壓試驗過程中,當壓力升至試驗壓力的90%以上時,如因故無法繼續(xù)進行試驗,再次試驗時應

將試驗壓力提高0.7MPa,但只能重試一次。此時氣瓶彈性膨脹量和容積殘余變形率的計算,應按照提

高后的壓力進行計算。

10內(nèi)部干燥

10.1干燥方法與要求

10.1.1經(jīng)水壓試驗合格的氣瓶,應逐只進行內(nèi)部干燥。

10.1.2將瓶口朝下倒立一段時間,待瓶內(nèi)殘留的水瀝凈,然后采用無油干燥空氣吹掃、內(nèi)部加溫或其

他適當?shù)姆椒ㄟM行內(nèi)部干燥。

10.1.3內(nèi)部干燥時,溫度應不超過65℃;時間應足夠長以保證瓶內(nèi)完全干燥。

10.2干燥狀況檢查

借助內(nèi)窺鏡等觀察瓶內(nèi)干燥狀況和潔凈度。氣瓶內(nèi)部應無任何可見的顆粒、金屬屑和其它雜質(zhì)。

11瓶閥檢查與裝配

11.1應逐只對瓶閥和TPRD端塞進行外觀檢查。

11.2瓶閥的各個部件,包括TPRD、自動截止閥、手動截止閥等,以及TPRD端塞應完整,不應出現(xiàn)

變形、損傷、腐蝕或部件松動等現(xiàn)象,否則應更換。螺紋檢查應按照第8章的規(guī)定。

11.3瓶閥和TPRD端塞裝配前,瓶口端面、瓶閥密封面、螺紋牙根處不能有目視可見的顆粒、金屬屑

和其它雜質(zhì)。對采用O型密封圈密封結(jié)構的瓶閥和TPRD端塞,應更換新的且型號相同的O型密封圈。

11.4瓶閥和TPRD端塞應裝配牢固,安裝力矩應符合瓶閥制造單位或氣瓶制造單位的規(guī)定。

8

DB21/T3637—2022

11.5當瓶閥或TPRD端塞不滿足11.2條的規(guī)定,或不能保證安全使用到下一檢驗周期,應根據(jù)損壞情

況選擇更換新的瓶閥和TPRD端塞,或更換瓶閥和TPRD端塞內(nèi)部密封件等易損部件。所裝配的瓶閥

和TPRD端塞均應通過型式試驗。若更換新的瓶閥或TPRD端塞,應選用與原瓶閥和TPRD端塞相同

制造單位、相同型號;或向氣瓶制造單位確認,選用已與該型號氣瓶一起通過型式試驗(火燒試驗)

的瓶閥和TPRD端塞。若更換易損部件,應由瓶閥制造單位進行,并應經(jīng)氣密性試驗合格。

12氣密性試驗

12.1水壓試驗合格后,應逐只按照GB/T12137規(guī)定采用氮氣進行氣密性試驗,試驗壓力為氣瓶公稱工

作壓力,保壓至少1min,瓶體、瓶閥/TPRD端塞及其與瓶體連接處均不應泄漏。

12.2試驗過程中若因試驗裝置或瓶閥產(chǎn)生泄漏,應立即停止試驗,待查明原因并排除后,再重新進行

試驗。

12.3氣密性試驗過程中瓶體出現(xiàn)泄漏的氣瓶應判廢;瓶閥/TPRD端塞及其與瓶體連接處出現(xiàn)泄漏時,

應查明泄漏原因,若是由于瓶閥/TPRD端塞損壞引起的泄漏,應更換新的瓶閥/TPRD端塞重新進行氣

密性試驗。

12.4試驗后,應至少充放三次壓力為0.1MPa~0.2MPa(表壓,以下同),并符合GB/T3864《工業(yè)氮》

的純凈氮氣進行置換,置換用氮氣中氧氣的體積濃度不應超過0.5%。置換后氣瓶充入0.1MPa

~0.2MPa的純凈氮氣進行保護。

12.5氣密性試驗裝置應采取可靠的安全防護措施,以保證試驗時操作人員和設備的安全。

注:試驗時對瓶閥通電排放試驗氣體時,需要確認瓶閥所采用的電源參數(shù)是否正確,以免因電壓錯誤損壞瓶閥。

13檢驗后的工作

13.1凡經(jīng)檢驗合格的氣瓶,應按照TSG23的規(guī)定做好定期檢驗標志。

13.2發(fā)現(xiàn)氣瓶損傷時,檢驗機構應調(diào)查造成損傷的原因。當氣瓶的損傷是由安裝或使用不當引起時,

檢驗機構應告知氣瓶所有者采取糾正措施,以避免氣瓶再受損傷。

13.3對于判廢的氣瓶應在氣瓶醒目位置做出“報廢”標識,報廢氣瓶應進行消除使用功能處理。

13.4檢驗結(jié)束后檢驗人員應按照TSG23的規(guī)定對檢驗合格和報廢氣瓶及時出具檢驗報告(見附錄D),

檢驗報告中應包括安裝檢查的內(nèi)容。同時應按照有關特種設備安全技術規(guī)范的要求,及時向氣瓶質(zhì)量

安全追溯信息平臺上傳有關檢驗信息。

13.5檢驗合格的氣瓶應由氣瓶產(chǎn)權單位協(xié)調(diào)檢驗機構、氣瓶制造單位、車輛制造單位或其授權的車載

供氫系統(tǒng)集成單位安裝復位。對個人用戶車輛,應由檢驗機構負責完成或協(xié)調(diào)上述單位完成氣瓶安裝

復位。檢驗機構應按照附錄A對與氣瓶相關的車載供氫系統(tǒng)進行復位安裝檢查。

9

DB21/T3637—2022

附錄A

(資料性)

氣瓶復位安裝檢查

A.1基本要求

定期檢驗合格的氣瓶復位安裝時應進行安裝檢查。安裝前應檢查瓶組撬裝系統(tǒng)和單個氣瓶裝置的

氫氣管線和閥門等是否有松動,部件之間有無磨損,固定支架或緊固帶是否完好等。氣瓶安裝后,應

對氫氣管線及閥門接頭、固定支架/緊固帶與氣瓶之間或固定支架/緊固帶與汽車安裝部位進行檢查。

A.2氫氣管線檢查

應對氫氣管線的任何松動和磨損部位進行仔細檢查,確定是否發(fā)生損傷。若氫氣管線發(fā)生磨損,

使材料性能低于安全使用標準,應進行更換。氫氣管線應牢固地固定在瓶組撬裝框架或汽車上。檢查

氫氣管線及閥門各連接處的連接是否緊固,如有松動應緊固。清除排放系統(tǒng)的任何積聚污染物和水。

A.3撬裝框架、固定支架和緊固帶檢查

A.3.1撬裝框架、固定支架和緊固帶是專門設計用于防止氣瓶發(fā)生損傷或適應由于內(nèi)部壓力變化引起

的氣瓶膨脹。氣瓶與固定支架/緊固帶間的接觸處應墊有橡膠墊,以使氣瓶不發(fā)生位移。應仔細檢查撬

裝框架、固定支架/緊固帶與氣瓶之間或撬裝框架、固定支架/緊固帶與汽車安裝部位有無松動。

A.3.2應仔細對撬裝框架、固定支架或緊固帶以及橡膠墊進行下列檢查和確認:

a)固定支架和車輛間的連接是否牢固;瓶組撬裝系統(tǒng)或單個氣瓶裝置應牢固地固定在汽車上,不

應晃動或松動,避免瓶組撬裝系統(tǒng)與汽車構件產(chǎn)生摩擦;

b)緊固帶是否松動,緊固螺釘是否完全擰緊。

c)固定支架/緊固帶和氣瓶間的橡膠墊是否完好,橡膠墊有無磨損或老化。

d)固定支架/緊固帶是否受到嚴重腐蝕,撬裝框架有無開裂或嚴重變形;

若發(fā)現(xiàn)原有的橡膠墊摩損或老化、固定支架/緊固帶腐蝕嚴重、撬裝框架開裂或嚴重變形,應進行

更換后再將氣瓶復位。

A.4防護裝置檢查

檢查汽車上的砂石防護罩或氣瓶防護罩是否完好,有無嚴重變形。確認氣瓶與防護罩之間有規(guī)定

的間隙。若發(fā)現(xiàn)防護罩損壞,應由經(jīng)培訓的專業(yè)人員進行處理。

A.5氫泄漏檢測

A.5.1氣瓶或撬裝系統(tǒng)重新安裝復位后應由負責復位的單位按照車輛制造單位的要求進行充氫檢測,

檢測壓力為60%~100%公稱工作壓力。可由公交場站、物流公司等氫燃料電池汽車使用單位或個人用

戶車輛在加氫站充氫后,由檢驗機構按A.5.2和A.5.3要求進行氫泄漏檢測。若發(fā)現(xiàn)氫泄漏,應按照附

錄B卸壓后重新安裝,并再次進行氫泄漏檢測。

A.5.2應逐只對氣瓶、瓶閥/TPRD端塞及氣瓶撬裝系統(tǒng)上的連接管路可能出現(xiàn)泄漏的部位進行檢測。

A.5.3應使用便攜式氫氣檢測儀進行檢測,氫氣檢測儀的最小檢測濃度應不高于100ppm。在氫氣檢測

10

DB21/T3637—2022

儀上安裝探測頭,探測頭的端部密封形式和側(cè)面開氣孔示意圖見圖A.1。將探測頭的端部輕輕接觸受試

氣瓶的待查部位,檢測持續(xù)時間不少于10s,讀取氫氣濃度。經(jīng)檢測發(fā)現(xiàn)有泄漏的部位,實測氫氣濃度

不得大于900ppm。

圖A.1探測頭示意圖

A.6檢查記錄

復位安裝檢查應形成檢查記錄,并將檢查結(jié)果記入氣瓶定期檢驗報告。

11

DB21/T3637—2022

附錄B

(資料性)

氣瓶的卸壓

B.1卸壓場地要求

準備卸壓的車輛應停放在遠離建筑、符合相關氫安全規(guī)范要求的空曠的安全區(qū)內(nèi)。應考慮到可能

會影響卸壓的天氣情況(如風向和風力等),準備好滅火器等設施。只允許一輛車在安全區(qū)內(nèi),禁止

一切非操作人員進入安全線以內(nèi)。確認安全線附近無火源隱患(包括無線電對講機、電話和計算機

等)。

B.2卸壓前檢查

氣瓶卸壓前,在確認車載供氫系統(tǒng)已經(jīng)斷電后,應進行初步外觀檢查,內(nèi)容包括但不限于:

a)檢查氣瓶固定支架或緊固帶是否完好,有無變形、松動等;

b)檢查瓶組撬裝系統(tǒng)和單個氣瓶裝置的氫氣管線和閥門等是否有松動,有無明顯漏氣跡象;

c)檢查氣瓶、瓶閥等表面有無異常;

d)檢查瓶組撬裝系統(tǒng)各零部件有無磨損、損壞。

檢查之后按照附錄A.5進行氫泄漏檢測。

如發(fā)現(xiàn)問題,檢驗人員應謹慎處理。

B.3氣瓶卸壓

B.3.1在整個卸壓過程中,至少配備兩名人員負責安全警戒。安全線內(nèi)的操作人員應穿戴安全頭盔、

具備防靜電功能的安全服、手套和安全鞋等。

B.3.2氣瓶卸壓應逐只進行,卸壓時應關閉除待卸壓氣瓶以外的其它氣瓶閥門,并從燃料系統(tǒng)中隔離

待卸壓氣瓶,移去排氣口帽。

B.3.3應采用符合GB50516等相關氫安全規(guī)范要求的放空管對瓶內(nèi)的氫氣進行放空處理或回收。放空

管出口的離地高度不應低于5m。若配置回收系統(tǒng),應采用連接管路將氣瓶排氣口與回收系統(tǒng)接口連接,

緩慢將瓶內(nèi)氣體逐步排放至回收系統(tǒng)內(nèi),直至兩端壓力平衡,無法繼續(xù)回收時,關閉回收系統(tǒng)進口閥

門,然后將瓶內(nèi)剩余的少量氣體排空,直至瓶內(nèi)壓力與大氣壓力一致。如沒有回收系統(tǒng),也應將瓶內(nèi)

氣體直接排空。

B.3.4瓶內(nèi)氫氣排放結(jié)束后應至少充放三次壓力為0.1MPa~0.2MPa的純凈氮氣進行置換,置換用氮氣

中氧氣的體積濃度不得超過0.5%。置換后應進行氣體取樣分析,氫氣的體積濃度不應超過0.4%。嚴禁

用空氣置換。

B.3.5當氣瓶放置在大型車輛的固定支架上時,氮氣置換可在車輛頂部完成。如果卸壓場地不具備置

換條件,也可將已卸壓的氣瓶拆卸后在氣瓶檢驗機構進行氮氣置換。

B.3.6在排氣過程中,所有人員都應位于安全區(qū)的上風口。

12

DB21/T3637—2022

附錄C

(資料性)

氣瓶典型損傷、測量及修復圖例

C.1氣瓶典型損傷圖例見圖C.1~C.14。

圖C.1一級劃傷(允許)

圖C.2二級劃傷(可修復)

圖C.3三級劃傷、鑿傷(判廢)

13

DB21/T3637—2022

圖C.4一級磨損(允許)

圖C.5二級磨損(可修復)

圖C.6三級磨損(判廢)

14

DB21/T3637—2022

圖C.7化學品腐蝕(判廢)

圖C.8一級熱損傷(允許)

圖C.9三級熱損傷(判廢)

15

DB21/T3637—2022

圖C.10一級沖擊損傷(允許)

圖C.11二級沖擊損傷(咨詢制造廠處理建議)

圖C.12三級沖擊損傷(判廢)

16

DB21/T3637—2022

圖C.13撬裝框架結(jié)構損傷圖

圖C.14管路損傷

C.2氣瓶典型損傷測量圖例見圖C.15和C.16。

圖C.15長度測量圖

17

DB21/T3637—2022

圖C.16深度測量

C.3氣瓶典型損傷修復圖例見圖C.17~C.20。

圖C.17表面打磨

圖C.18樹脂混合

18

DB21/T3637—2022

圖C.19樹脂修復

圖C.20修復結(jié)束

19

DB21/T3637—2022

附錄D

(資料性)

氣瓶定期檢驗報告

報告編號:

車用壓縮氫氣鋁內(nèi)膽碳纖維全纏繞氣瓶

定期檢驗報告

送檢單位:

出廠編號:

檢驗日期:

檢驗機構名稱

20

DB21/T3637—2022

注意事項

1.本報告書為在用氣瓶進行檢驗的結(jié)論報告。

2.報告書應當由計算機打印輸出,或用鋼筆、簽字筆填寫,字跡要工整,涂改無效。

3.本報告書無檢驗、審核、批準人員簽字和檢驗機構的核準證號、檢驗專用章或者

公章無效。

4.本報告書一式二份,由檢驗機構和使用單位分別保存。

5.受檢單位對本報告結(jié)論如有異議,請在收到報告書之日起15日內(nèi),向檢驗機構

提出書面意見。

機構地址:

郵政編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