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博愛英才學校2025屆高三歷史上學期第三次考試試題_第1頁
河南省博愛英才學校2025屆高三歷史上學期第三次考試試題_第2頁
河南省博愛英才學校2025屆高三歷史上學期第三次考試試題_第3頁
河南省博愛英才學校2025屆高三歷史上學期第三次考試試題_第4頁
河南省博愛英才學校2025屆高三歷史上學期第三次考試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河南省博愛英才學校2025屆高三歷史上學期第三次考試試題

一、單選題(30*2分=60分)1.戰(zhàn)國《荀子·解蔽》記載:“農精于田而不行以為田師,賈精于市而不行以為賈(市)師、工精于器而不行以為器師:有人也,不能此三技而可使治三官。曰:‘精于道者也,非精于物者也。’”這一記載折射出戰(zhàn)國時期()A.工商食官制度不利于經濟發(fā)展 B.處于農耕時代農業(yè)的地位高C.道家思想被用于經濟管理之中 D.政府注意對農工商業(yè)的管理2.東漢后期以來國家選拔人才的標準主要是德才,尤其重德。然而世道頹廢,名士們都“刻情修容,依倚道藝,以就其身價"。這反映了東漢末期()A人才名與實相背離問題突出 B.道家思想受到大族重視C儒家思想影響地方官員選拔 D.貴族階層普遍崇尚技藝3.在中國古代傳聞中,麒模性溫善,不覆生蟲,不折生草,頭上有腳,腳上有肉,設武備而不用,具有仁厚君子的謙謙風度。麒麟崇拜在發(fā)展傳承中被廣闊民眾和統(tǒng)治階級所接受。這主要是由于麒麟()A.在民間傳聞中是祥瑞和華蜜的象征 B.代表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C.促使中國傳統(tǒng)繪畫出現了新的類型 D.所具品質符合傳統(tǒng)禮教和儒家風度4.明內閣與以往的三省和中書省不同,內閣高校士只對皇帝負責,只同皇帝發(fā)生工作關系。而不與六部、督察院等其他行政權力機關干脆溝通和聯絡。這說明明朝()A.剝奪了六部與督察院的權力 B.強化了皇權為中心的專制體系C.提升了內閣官員地位與權威 D.使內閣成為全國行政運作的中樞5.1895年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在給丁汝昌的勸降中寫道:“當此之時。我國實以急去舊治,更張新政,以為國可存立之一一大要圖。今貴國亦不行不以去舊謀新為當務之急,亟從更張.則國可相安;不然,豈能免于敗亡之數乎?"這封勸降書客觀上反映了中國戰(zhàn)敗的緣由是()A.清政府改革力度不及日本 B.清政府部分官員臨時變節(jié)C.日本為發(fā)動斗爭蓄謀已久 D.中國將領對時局相識不清6.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我國茂新和福新公司生產的"兵船牌"面粉不僅暢銷國內,還遠銷英、法、南洋的新加坡、呂宋等地,每年出口量達五、六百萬包。這表明當時()A.中國對外貿易逆差得到逆轉 B.國內面粉生產技術不斷創(chuàng)新C.政府激勵企業(yè)開拓海外市場 D.民族企業(yè)發(fā)展空間得到擴展7.愛潑斯坦在《突破封鎖訪延安》中寫道:(陜甘寧邊區(qū))政府和常委會都由本地區(qū)最高權力機構人民代表會議選舉產生,這些委員中只有八名是共產黨,其他人中一名是國民黨,一名是救國會,兩名是“無黨派人士”。這說明邊區(qū)的選舉()A.減弱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地位 B.遵循了國民政府的有關規(guī)定C.服務于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 D.體現了社會主義革命的原則8.下表為1958~1963年中國產業(yè)結構變動狀況,其中20世紀60年頭初數據變更表明當時()年份占GDP比重(%)第一產業(yè)其次產業(yè)第三產業(yè)195834.137.028.9195926.142.830.5196023.444.532.1196136.231.931.9196239.431.329.3196340.333.026.7A.國民經濟“八字”調整方針的卓有成效 B.向現代化工業(yè)社會的轉型已基本完成C.以工業(yè)化為中心的指導思想得以貫徹 D.中蘇關系裂開導致中國工業(yè)發(fā)展停滯9.蘇格拉底在嚷嚷的公民大會中被處死,極大地刺激了柏拉圖。為此,柏拉圖在《國家篇》中竭力提倡專家治國.把學問和權力融為體,并堅信“少敷”道德和學問精英統(tǒng)治的合理性、正義性。這說明柏拉圖()A.起先萌生現代民主模式的思索 B.主見根本變更城邦政治的模式C.尋求規(guī)避干脆民主弊端的途徑 D.堅決維護貴族階層的政治特權10.16世紀至17世紀早期,歐洲很多國家物價飛漲,出現了所謂的“價格革命”。我國史學界大多認為價格革命是新大陸金銀的流人所致;后來有探討者認為社會需求的大量增加,供求的失衡也是造成價格上漲的重要緣由。據此可知,關于歐洲“價格革命"緣由的相識()A.只能有一一種正確合理的觀點 B.隨著探討的深人而趨于全面C.缺少權威人士支持均不合理 D.后期的探討比主流觀點可信11.1932年英國聯合執(zhí)政的保守黨、自由黨在關稅問題上產生分歧,在內閣委員會提出一項總體關稅報告之后,四名內閣成員就遞交了他們的辭呈。但是,新首相麥克唐納發(fā)表聲明:允許持有異議的議員通過演講和投票公開表達他們的看法,并勸告他們收回辭呈。麥克唐納這一做法()A.有利于英國內閣行政效率的提高 B.造成英國內閣集體負責制的失效C.有效地維護了英國政府內部團結 D.給內閣集體負責制運行帶來挑戰(zhàn)12.下表為在國際體系、利益相關度和力氣對比影響下霸權國與非霸權國實行的關系類型。據此可推知,在國際關系中影響因素關系類型力氣對比國際體系利益相關度制衡追隨不介人懸殊單極強√√中√√弱√√兩極強√√中√√弱√一般多極強√√√中√√√弱√√√A.追隨霸權國是永恒不變的主題 B.多極化的確有利于制約世界霸權C.追隨和不介人戰(zhàn)略居次要地位 D.兩極格局避開了世界大戰(zhàn)的發(fā)生13.宋金對峙時期,北人大量南遷,他們與南方人民一起,共同促成經濟重心南移的最終完成。最能支撐宋金時期經濟重心南移完成這一一歷史結論的是()A.“蘇湖熟,天下足”,蘇湖一帶成為天下糧倉B.中唐時揚州-派繁華景象,成為全國經濟中心C.景德鎮(zhèn)是瓷都,質量和工藝水平在全國名列前茅D.臨安人口達到150萬人,是南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4.中國古代的宰相制度終結于明太祖。廢除宰相制度后,明代設立內閣,奉旨辦事。雍正七年,因對西北用兵起先設立軍機處,慢慢取代了內閣。高校士成為了名譽職務,軍機大臣更有實權。結合所學學問可以推斷()A.內閣其實就是明代決策機構 B.軍機處是清代中心一級政府C.宰相制廢除后相權隨之消逝 D.廢除宰相制后相權弱而未亡15.公元1895年4月簽訂的中日《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之后最為嚴峻的不同等條約。能為這一歷史結論供應依據的是()A.割讓遼東、臺澎腹心膏腴地給日本,面積不是最大但對中國危害很大B.賠償日本軍費二億兩白銀,超過《南京條約》簽訂以來近百年賠款之和C.日本輪船可上溯長江到達重慶府,使日本侵略勢力獨人中國西南腹地D.日本可在中國通商口岸投資設廠,導致列強起先對中國進行資本輸出16.年頭不清的報紙上有這么一-段文字:一、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為中國今日之必需。本黨愿為其徹底的實現而奮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國民黨政權的暴動政策及赤化運動。停止以暴力沒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現在的蘇維埃政府,實行民權政治,以期全國政權之統(tǒng)-。四、取消紅軍名義及番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統(tǒng)轄。這段文字表明,此時中國共產黨將()A.與時俱進,變更二大奮斗目標 B.捐棄前嫌,與國民黨聯合執(zhí)政C.停止反封建,與地主階級合作 D.大局為重,與國民黨黨內合作17.下圖是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報》頭版照片圖樣,最醒目的是“麻城建國社出現天下第一田早稻畝產三萬六千九百多斤”的報道。對此報道相識正確的是()A.可以實證當時浮夸風盛行,有史料價值B.早稻高產量純屬虛夸浮報,無史料價值C.可證明當時出現早稻高產,有史料價值D.探討農耕技術第一手材料,有史料價值18.下表是1952—1978年間各部門占國民收入份額的變更(%)年份195219571965197019751978農業(yè)57.746.846.240.437.832.8工業(yè)19.528.336.441.046.049.4其他產業(yè)22.824.517.418.616.217.8資料國家統(tǒng)計局,《中國統(tǒng)計年鑒(1992)》這一國民收入份額的變更,表明我國這一歷史時期()A.工業(yè)化進程較快速 B.農業(yè)生產嚴峻萎縮C.工業(yè)產值翻了一番 D.第三產業(yè)不斷倒退19.作為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淵源,古代羅馬法在理念上閃爍著人性的光輝。聞名法學家西塞羅指出:“公正的基礎是信誠,亦即對承諾和契約的遵行和守信?!辈槭慷∧崽岢?“法律的基;本原則是:為人誠懇,不損害他人,賜予每個人他應得的部分?!标P于羅馬法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確的是()A.蘊含了啟蒙運動的契約精神 B.確定法律是道德的集中體現C.明確了法律所要追求的目標 D.強調法律面前人人同等理念20.英國學者霍布斯鮑姆曾說:“歐洲不僅是支配和變更世界的資本主義發(fā)展核心,同時也是世界經濟和資本主義社會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标P于英國歷史發(fā)展的下列相識,最符合材料觀點的是()A.頒布《航海條例》,愛護海外貿易利益 B.頒布《權利法案》,建立了君主立憲制C.領先工業(yè)革命,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 D.建立廣闊海外殖民地,成為日不落帝國21.夏商周祭祀時,不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而且都自認為是黃帝族的后裔;戰(zhàn)國時期的楚人也認為自己是實帝后人顓項的一脈;漢代匈奴也自認為是夏的分支。這一現象()A.反映了以華夏為核心的文化認同 B.促進了漢代邊地區(qū)的長期穩(wěn)定C.表明白華夏文化由祭祀發(fā)展而來 D.體現了戰(zhàn)國時期楚人大一統(tǒng)觀念22.如表反映的是漢代貨幣發(fā)行的狀況(1兩=24銖)。由此可知()發(fā)行時間名稱重量幣面文字是否壟斷發(fā)行漢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四銖錢四銖半兩否漢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三銖錢三銖三銖不準私鑄漢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上林三官五銖五銖五銖由中心壟斷A.案朝半兩錢在漢代始終通行 B.漢代經濟管控實力漸漸增加C.漢代貨幣、幣值始終一樣 D.漢代不存在通貨膨脹的現象23.唐代改事堂下發(fā)政令的文書,稱為“堂帖”。宋代皇帝認為“前代中書以堂帖指揮,其勢重于敕命”,遞用“札子”代替"堂帖",三省長官都可用。這說明()A.君主專制的不斷加強 B.三省長官權力漸漸趨同C.政事堂丟失議政功能 D.中書門下機構尚未設置24.清朝嘉慶年間,番椒(辣椒)傳入四川,,在烹調中與當地特產的花椒有機結合,形成麻辣兼?zhèn)涞母窬?從而促進了川菜的最終成熟定型。這表明清代中期的四川()A.農副產品大量進入市場 B.閉關鎖國政策被徹底廢棄C.長途販運貿易蓬勃發(fā)展 D.經濟文化呈現兼容性特征25.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失敗使國十月革命的成功,促使中國人進一步思索從晚清到民國初年中國的歷史發(fā)展道路。這一思索()A.說明發(fā)展社會生義成為歷史趨勢 B.有利于國人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C.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莫定了基礎 D.表明資本主義道路失敗的必定性26.毛澤東在《湖南農夫運動考察報告》中寫道:“孫中山先生的那篇遺囑,鄉(xiāng)下農夫也有些曉得念了。他們從那篇遺囑里取出了‘自由同等”三民主義"'不同等條約'這些名詞,頗生硬地應用在他們的生活上。一個紳士模樣的人在路上碰了一個農夫,那紳士擺格不愿讓路,那農夫便憤然說:'土豪劣紳!曉得三民主義嗎?’”該文描述的這一現象表明()A.三民主義符合民眾需求 B.民眾思想深受時代影響C.土地革命已經逐步綻開 D.國民革命缺乏群眾基礎27.1935年,南京國民政府實行法幣改革期間,為了維持與英鎊間匯價,將大量白銀作為打算金運往倫敦。同時,應中國要求,英國匯豐銀行調動大量資金,幫助中國穩(wěn)定金融市場。這些措施()A.推動民族工業(yè)進入”黃金時期" B.滋生了官僚資本C.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減緩了白銀外流28.據統(tǒng)計,1978年,中國離婚數為28.5萬對,離婚寨為0.30%。到1999年,離婚數增長為120.2萬對,離婚率升至0.96%。這一變更的主要緣由是()A.反右派斗爭要劃清界限 B.上山下鄉(xiāng)的知青返城C.物質匱乏導致勞燕分飛 D.商品經濟發(fā)展觀念轉變29.在古代雅典,觀看戲劇是一項重要的公民活動。察集于同一劇場的公民觀看同樣的表演,經驗同樣的感受,這樣相同的經驗使他們意識到他們之間滋生了一種共同的情感。這說明古代雅典戲劇(

)

A.消弭了公民間的差別 B.踐行了干脆民主的原則

C.增加了城邦的凝合力 D.培育了公民的責隨意識30.1832年至1868年,英國內閣共更換了10次,其中8次是因為內閣在議會活動中失敗而自動辭職。1868年至1918年,內閣也更換了10次,其中6次皆因執(zhí)政黨在議會大選中失敗而被迫讓位。這一變更說明,英國()A.憲政的民主程度提升 B.議會對內閣的限制力增加C.責任內閣制正式確立 D.政黨政治不利于政局穩(wěn)定二、材料題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材料:美國學者門德爾斯1969年首次提出原始工業(yè)化理論,1972年將其擴展為“主要分布在農村中的工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它伴隨著鄉(xiāng)村經濟的空間組織的變更”。中國明清江南工業(yè)是“超輕結構”,紡織業(yè)是明清江南工業(yè)中最大的部門,在對整個江南地區(qū)棉布產量的估算中,“明后期江南的棉布產量為5000萬匹,清中期為10000萬匹”。斜身式花機的出現大大改進了織機的性能,提高了產品的質量,增加了工人操作的精確度,發(fā)展了紋絡花樣等工藝,此外棉布的染色技術也有提高。在棉紡織業(yè)中最重要的分工為織和紡兩大工序的分別,手工業(yè)生產與農業(yè)的分別,家庭內部的分工。江南的松江、蘇州、無錫發(fā)展為棉紡織基地?!幾岳畈氐摹督系慕?1)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江南早期工業(yè)化的特點并分析其緣由。(7分)(2)結合所學學問,分析中國江南早期工業(yè)化沒有促成社會轉型的緣由(4分)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1500年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從那個時候起先,人類的歷史才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史。五百年來,在人類現代化進程的大舞臺上,相繼出現了九個世界性強國,它們是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和美國?!洞髧绕稹方庹f詞材料二19世紀末世界科技經濟中心漸漸從英國向美國轉移。據統(tǒng)計,該工業(yè)大國(指美國)在1870年至1900年,小學生人數由690萬增加到1500萬。1900年,每一萬人口中平均有高校生31.4人,把其他主要國家遠遠甩到后面。依據同一比例,德國有8.3人,法國有7.6人,英國只有6人。其次次工業(yè)革命,英國雖然也有一些重要的獨創(chuàng),但內燃機、柴油機、發(fā)電機、電動機等的獨創(chuàng)和改進,大部分卻是德國人干的;而環(huán)錠紡織機、縫紉機、打字機、白熱絲燈和電話,以及“泰羅制”的科學化生產管理方式,則是由該工業(yè)大國獨創(chuàng)的。據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及劉宗緒《世界近代史》整理材料三19世紀后期是美國移民數量急劇增長的時期,涌入美國的各國人民形成了連綿不斷的移民洪流。這些移民來自歐洲、亞洲、非洲和拉美等地,其中絕大多數來自歐洲他們不僅為美國工業(yè)化和西部開發(fā)供應了大量的勞動力和先進技術,從而大大加速了美國工業(yè)化和西部開發(fā)的進程,而且豐富了美國的精神生活,促進了美利堅民族思想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摘自丁則民主編《美國通史》第三卷第五章依據上述材料,概括其中的三個論點,隨意選擇-個論點并加以闡釋。(要求觀點明確,持論有據,論證充分,邏輯嚴密)33.[歷史一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一個對社會產生巨大影響的思想家,是不行能無視社會現實的。理論的現實價值應當是在社會現實中體現。董仲舒雖然張口閉口談天說地,他的眼睛卻緊盯著社會現實。他針對社會存在的現實問題,聯系歷史事實加以探討,提出一套解決問題的理論、方針、政策和具體方法,并用天意、圣言或陰陽五行等加以裝飾、論證,形成了有時代特色的思想體系一董學,它是反映時代精神的精華。摘自周桂鈿《秦漢思想探討》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1)概括董仲舒思想與先秦儒家思想相比所具有的特色,指出董學的主動作用。(6分)(2)請從中心集權、君主專制和人倫道德三方面簡述董仲舒思想是“反映時代精神的精華”。(9分)34.【歷史一選修3:20世紀的斗爭與和平】(15分)材料一“冷戰(zhàn)”這個名詞是一名美國記者在二戰(zhàn)以后采訪歐洲的時候提出來的,說現在是一種冷戰(zhàn)局面,沒打起來,但相互是特別敵對的,從1946年起先,美國跟蘇聯,就變成了兩個超級大國,各自帶領盟國相互斗爭。這個斗爭很困難,有時是談判,有時是相互挖墻腳。但是有一個界線,誰也不越過在雅爾塔會議上劃定的勢力范圍,只有在邊界不清晰的地方才爭奪。這點雙方無形中似有默契。摘自資中筠《美國十講》材料二赫魯曉夫在回憶錄中談到古巴導彈危機時說:“盡管我們的階級對抗是不行調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軍事沖突的問題上,卻找到了共同的立場和共同的語言。”摘自赫魯曉夫《赫魯曉夫回憶錄》材料三戈爾巴喬夫在1987年寫道:在我們這個時代,運用核武器就是自殺。假如一方舍命增加核武庫的數量,而另一方則不為所動,這樣一來,加強核武庫就根本無助于改善局面,這樣做就像狗追著自己的尾巴轉圈,毫無好處。摘自梅爾文萊夫勒《冷戰(zhàn)如何走向終結》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1)概括冷戰(zhàn)的含義及赫魯曉夫和戈爾巴喬夫各自的主要觀點。(6分)(2)分析冷戰(zhàn)結束的主要緣由及對世界格局的主要影響。(9分)35.【歷史一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15分)材料共和國不會遺忘|屠呦呦:“中國神草”挽救數百萬瘧疾患者的生命屠呦呦,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中國本土科學家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她60多年致力于中醫(yī)藥探討實踐,帶領團隊攻堅克難,探討發(fā)覺了青蒿素,攻克了一個世界性的健康難題,挽救了數百萬瘧疾患者的生命,讓來自中藥青蒿的青蒿素成為中國送給世界的一個禮物。20世紀60年頭初,全球瘧疾疫情難以限制。屠呦呦接受了國家“523”抗瘧藥物探討的艱難任務,被任命為中醫(yī)探討院中藥抗瘧科研組組長。屠呦呦從文獻探討入手,編撰了載有640種藥物的《瘧疾單秘驗方集》,并先后進行300余次篩選試驗,確定了以中藥青蒿為主的探討方向。功夫不負有心人,項目組最終得到了對瘧疾抑制率達到100%的青萵乙醚中性提取物,這是青蒿素發(fā)覺史中最為關鍵的一步。為了能盡快把乙醚中性提取物拿到當時國內的瘧疾疫區(qū)試用,屠呦呦和探討組的成員甚至在北京充當了第一批志愿者“以身試藥”。一心撲在“青蒿”探討上的屠呦呦,對于家庭卻是充溢了愧疚。大女兒4歲的時候就被送到托兒所全托,尚在襁褓中的小女兒則被干脆送回了寧波老家。這位已經譽滿全球的科學家,沒有停下攀登的腳步。直到今日,年近九旬的屠呦呦還在抗瘧領域攻堅克難央視新聞客戶端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1)概括屠呦呦的主要科學貢獻和獲得的主要榮譽。(6分)(2)分析屠呦呦能夠取得重大科研成就的主要緣由。(9分)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30*2分=60分)1.答案:D解析:本題以戰(zhàn)國典籍《荀子·解蔽》中的記載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獲得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學問的實力。材料表明:農夫、商人、工匠雖分別精通農業(yè)種植、商業(yè)經營、器物制造的技巧,但是并不擅長管理而有的人雖不完全精通這三種技藝,但卻具有較強的管理實力,這反映出戰(zhàn)國時期注意利用精于管理之道的人才對農業(yè)、工商業(yè)進行有效管理,D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工商食官制度,A項錯誤;材料并不能說明農業(yè)地位高,B項錯誤;“精于道者”中的“道”是管理之道,不是指道家思想,C項錯誤。2.答案:A解析:本題以古代選官制度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獲得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學問的實力。東漢后期以來選拔人才的標準是德才,但“重德”竟最終演繹成重視虛偽與無用的道德行為,這說明漢末名士們名與實相悖問題突出,A項正確?!暗浪嚒辈⒎鞘侵傅兰宜枷?B.項錯誤;材料中的選才并非限于地方官員的選拔,且材料沒有體現儒家思想影響,C項錯誤;D項與材料主旨不符。3.答案:D解析:本題以中國的麒麟崇拜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獲得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學問的能.力。由材料中“性溫善”“設武備而不用”“仁厚君子的謙謙風度”等可知,麒麟的這種品質符合古代中國的禮教和儒家風范,D項正確。A項與材料主旨無關;材料與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無關,B.項錯誤;材料強調的重點與繪畫無關,C項錯誤。4.答案:B解析:本題以明朝內閣制度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獲得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學問的實力。明代內閣“只對皇帝負責,只同皇帝發(fā)生工作關系”,是皇帝的秘書班子,參預機務,“不與六部、都察院等其他行政權力機關干脆溝通和聯絡”,說明內閣高校土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執(zhí)政大臣,沒有行政實權,這是明初君權強化的產物.B.項正確。“不與六部、都察院等其他行政權力機關干脆溝通”目的是限制內閣的權力,不是利奪六部與都察院的權力,A、C兩項錯誤;從.材料看內閣不是上傳下達的權力中樞,D項錯誤。5.答案:A解析:本題以甲午斗爭中國戰(zhàn)敗的緣由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獲得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實力。依據材料中“我國實以急去舊治,更張新政,以為國可存立之一大要圖”“今貴國亦不行不以去舊謀新為當務之急,亟從更張,則國可相安”可知,在日本聯合艦隊司令看來,日本因新政而自強,中國只有從根本上改革才能免于敗亡,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中國清政府部分官員是否變節(jié),B.項錯誤;C項與材料主旨無關;材料未涉及中國將領對時局的相識問題,D項錯誤。6.答案:D解析:本題以一戰(zhàn)期間我國面粉業(yè)的發(fā)展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獲得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學問的實力。材料表明,一戰(zhàn)期間,民族資本主義企業(yè)生產的面粉不僅暢銷國內。并且遠銷國外,說明民族企業(yè)發(fā)展的市場空間得到拓展.D項正確;材料現象雖有利于變更對外貿易的.狀況,但不能說明得到逆轉,A.項錯誤;材料體現的是市場擴展面不是技術創(chuàng)新,B.項錯誤;材料并未涉及政府的看法,C項錯誤。7.答案:C解析:本題以愛波斯坦《突破封訪延安》中的記載為背景,旨在考查考生獲得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學問的實力。材料中邊區(qū)政府和常委會的構成反映了其民主聯合政府的性質,說明其屬于抗日民主政權。體現了邊區(qū)選舉服務于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須要的特點.C項正確。材料中的選舉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建立民主聯合政府的決心和誠意,此舉更有利于鞏固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地位,A.項錯誤;邊區(qū)選舉是依據中國共產黨的規(guī)定來執(zhí)行的,而不是國民政府的規(guī)定,B.項錯誤;材料中的選舉具有民主聯合性,這是新民主主義原則的體現,而不是社會主義原則,D項錯誤。8.答案:A解析:本題以20世紀60年頭國民經濟“八字”調整方針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獲得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學問的實力。表中20世紀60年頭初數據顯示第一產業(yè)比重快速增加,而第.二產業(yè)比重相對下降。這是由于落實國家經濟政策調整“八字”方針,解決“大躍進”以來工、農業(yè)比例嚴峻失調問題,A.項正確,C項錯誤;60年頭中國工業(yè)化轉型并沒有完成,B.項錯誤;60年頭其次產業(yè)比重有所下降,但工業(yè)發(fā)展并非停滯,D項錯誤。9.答案:C解析:本題以古希臘干脆民主的弊端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獲得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學問的實力。柏拉圖提倡專家、精英治國。把學問和權力融為一體。這是基于對蘇格拉底死于多數人對少數人的暴政的反思。雅典干脆民主下,公民團體由于缺乏應有的特地學問和政治素養(yǎng),再加上少數人的蠱惑煽動。往往難以形成理智、客觀、公正的裁斷,因此柏拉圖提倡精英政治。目的是規(guī)避干脆民主的弊端,C項正確。現代民主最大的特點是代議制,材料未涉.及,A.項錯誤;B.項中“根本變更”表述錯誤;提倡精英統(tǒng)治不能說明維護貴族階層的政治,D項錯誤。10.答案:B解析:本題以歐洲“價格革命”的緣由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獲得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學問的實力。材料反映了史學界對歐洲“價格革命”出現的緣由這一問題相識的不斷發(fā)展,從外部條件到內部條件,思索視角不斷拓展而趨于全面,B.項正確。11.答案:D解析:本題以英國內閣集體負責制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獲得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學問的實力。結合所學學問可知,英國責任內閭制下,內閣成員集體負責,必需在大政方針.上保持一樣,與首相共進退。材料中四名內閣成員因為與首相持異議而遞交了辭呈,這種做法符合“內閣集體負責制”的原則,而新首相發(fā)表的聲明是對不同看法的“破例”,這給內閣集體負責制的運行帶來挑戰(zhàn),D項正確。新首相對內閣內部不同看法的容忍,可能會導致內部看法分歧加劇,A.、C兩項錯誤;B.項夸大了其影響。12.答案:B解析:本題以國際關系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獲得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學問的實力。從表中內容看,多極體系與單極和兩極體系下的國際關系相比,多極體系更有利于形成對世界霸權的制約,B.項正確。A.項說法過于確定;從材料看不出三種關系類型的主次關系,C項錯誤;D項與材料無關。13.答案:A解析:經濟重心南移,是中國古代經濟史上的重大歷史現象。要證明宋金時期經濟重心南移完成,關鍵在于是否具備南方經濟超過北方的事實。農耕社會最主要的產業(yè)是農業(yè),而農業(yè)最主要的農作物又是糧食作物。江南蘇湖地區(qū)農業(yè)發(fā)達,成為天下糧倉,足見經濟重心已在南方.A項正確。B項是中唐時事,由于滄海桑田。時代變遷,不能作為南宋時期經濟旺盛的證據。C項反映的是瓷器手工業(yè)生產狀況,雖然謂之“瓷都”“名列前茅”,但與A項的天下糧倉地位相比,稍顯遜色。D項只表明臨安是南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并沒有涉及南北經濟的對比。B.C.D三項均錯誤。故選A.14.答案:D解析:宰相是百官之長,是輔佐君主總理全國政務的最高執(zhí)政官的泛稱。宰相制是宰相輔佐君主總理國家政務的制度。相權與君權是沖突對立統(tǒng)一體,共存共亡。二者只有強弱之變更,而不行能會有存亡之關系,C項錯誤,D項正確。明代內閣奉旨辦事,參預機務有票擬之權,而無決策之權。軍機處實際是皇帝的內廷秘書班子面非中心一級政府。A.B兩項錯誤,故選D.15.答案:A解析:B、C、D三項把《馬關條約)有關內容與此前的不同等條約相關內容進行了逐一比較,為“最”供應了支撐依據,但都是前半句正確,后半句錯誤?!恶R關條約》的賠款數不如《辛丑條約》多,“和”不成立;日船可抵達重慶,其他列強憑借片面最惠國待遇也可抵達,不是獨入;自《南京條約》簽訂后,外商就接連在通商口岸私自設廠。換言之,《南京條約)簽訂后列強對華資本輸出就起先了。而《馬關條約)的簽訂,其后果是列強爭相向中國資本輸出,而不是起先向中國資本輸出。故選A.16.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紅軍改編”等內容推斷.該段文字反映的是1937年《中共中心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中的一些內容。中共取消蘇維埃政府,將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旨在抗日,但仍堅持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并未完全變更二大反帝反封建的奮斗目標,此前此后亦未與國民黨組成過聯合政府。這次合作,既沒有固定的組織形式,也沒有成文的共同綱領,實行的是黨外合作的形式,而非黨內合作形式。所以.A、B、D三項均錯誤。國民黨是大地主大資產階級政黨,國民政府是大地主大資產階級政權,與國民黨合作,接受國民政府統(tǒng)轄,實質就是與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合作.C項正確。故選C.17.答案:A解析:在人民日報早稻高產的報道中,“高產”純屬虛夸浮報,的確沒有史料價值。換言之,這篇報道既不能作為當年高產的證據.對農耕技術探討也沒有意義。B.C.D三項均錯誤。不過,對當年全國上下“虛奪浮報”成風面言,作為史料卻大有證明價值,A項正確。故選A。18.答案:A解析:表格中的數據是國民收入份額的百分比,而不是不同產業(yè)的產量數據。各部門占國民收入份額的變更與產業(yè)的發(fā)展或萎縮不能等同。農業(yè)份額的不斷削減,與農業(yè)生產嚴峻萎縮不是同一概念。工業(yè)份額的不斷增長乃至遠遠超過農業(yè)份額,與產量翻一番也不是一回事。其他產業(yè)主要指服務性產業(yè),包括建筑、運輸、通信、商業(yè)、金融、職業(yè)性服務等第三產業(yè)。第三產業(yè)的份額.20多年的時間里少了5%,但不等于第三產業(yè)總值的削減,且有起有伏,更不是不斷倒退。所以,B.C,D三項均錯誤。而工業(yè)化通常被定義為工業(yè)產值(或收入)在國民生產總值(或國民收入)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表格中工業(yè)在國民收入中份額由1952年的19.5%上升到1978年的49.4%,不僅符合這確定義,且說明這一歷史時期工業(yè)化進程較為快速。故選A。19.答案:B解析:道德是約定俗成的行為規(guī)范和倫理教化。主要以善惡評價的方式調整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只是一種自律工具,沒有義務,也不具有強制性。因此,法律絕不行能是道德的集中體現,材料也不包含這個信息。B項錯誤。符合題意。契約精神不是單方面的霸王條款,而是各方在自由同等基礎上的守信精神。材料強調“公正”和“對承諾和契約的遵行和守信”,原則是“賜予每個人他應得的部分”,這就不僅說明法律所追.求的目標,且明確表達了契約精神和同等理念。A.B、D三項均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20.答案:D解析:霍布斯鮑姆說的是歐洲與世界兩者的關系,即歐洲支配和變更世界,是世界經濟和資本主義社會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對英國歷史發(fā)展的理解也應循著這個思路進行。A.B.C三項均是英國自已對自己,并未涉及英國與外部世界“支配和變更”的關系,與“最”也缺乏聯系。D項反映的是英國通過殖民擴張。在世界廣闊地區(qū)建立殖民統(tǒng)治。在宗主國與殖民地之間,英國作為宗主國不僅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且“支配和變更”著殖民地廣闊地區(qū)。故選D。21.答案:A解析:從材料中的“夏商周……都自認為是黃帝族的后裔”“楚人也認為自己是黃帝后人”“匈奴也自認為是夏的分支”等信息可以看出,從三代到漢朝,從中原邦國到周邊族群,多具有以華夏為核心的文化認同感,故A正確。

B、C、D對材料信息分析片面,且與材料主旨不符,均解除。

故選:A。22.答案:B解析:由貨幣“否”到“不準私鑄”再到“由中心壟斷”結合漢代經濟政策可知漢代經濟管控實力漸漸增加,故B正確;

表格內容僅反映了漢代貨幣,不能說明秦朝半兩錢在漢代始終通行,A錯誤;

據表格內容可知,從“四銖錢”到“三銖錢”再到“五銖錢”,說明貨幣、幣值沒有保持一樣,故C錯誤;

D材料不能體現,解除。

故選:B。23.答案:A解析:通過材料“前代中書以堂帖指揮,其勢重于敕命”“札子……三省長官都可用”可以看出宋朝時期三省官吏都可以向皇帝上書,這有利于加強專制皇權,故A正確;

B三省長官權力趨同的說法錯誤,解除;

C說法錯誤解除;

宋朝時期中書門下已經設置,解除D。

故選:A。24.答案:D解析:通過材料“辣椒傳入四川之后與花椒有機結合,促進了川菜的最終成熟”結合所學學問可以看出經濟文化發(fā)展兼容出現新的發(fā)展趨勢,故D正確;

A不符合材料信息解除;

B說法錯誤解除;

C材料信息并未涉及到長途販運,解除。

故選:D。25.答案:B解析:依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受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中國漸漸接受并學習馬克思主義思想,故B正確;

A太過確定,解除;

CD材料未體現,解除。

故選:B。26.答案:B解析:材料體現的是當時農村民眾受到三民主義及西方民主思想的影響,這和當時國民大革命的推動有關,說明民眾思想深受時代影響,B正確;

當時農村民眾的主要需求是土地,A解除;

當時處于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土地革命尚未綻開,C解除;

國民革命具有群眾基礎,D解除。

故選:B。27.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可知,反映了國民政府實行法幣改革期間將大量白銀運往倫敦,而英國將英鎊調入中國,這就導致大量白銀外流,加緊英國對中國資本輸出,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故C項正確。

民族工業(yè)進入黃金時期是在一戰(zhàn)時期,與題干時間不符,解除A。

官僚資本早在國民政府成立之時就已經形成,而且材料沒有涉及官僚資本信息,故B項錯誤。

材料現象導致白銀外流,故D項錯誤。

故選:C。28.答案:D解析:從材料中可以看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離婚人數和離婚率大幅度上升,這體現了人們思想觀念的解放。依據所學學問可知,改革開放以來商品經濟發(fā)展推動了思想解放,故D正確。

反右派斗爭是在1957年,與材料中的時間不符,故解除A。

上山下鄉(xiāng)的知青返城發(fā)生在20世紀70年頭末,與材料中的“1999年”不符,故解除B。

物質匱乏是在1978年改革開放以前,故解除C。

故選:D。29.答案:C

解析:“于同一劇場的公民觀看同樣的表演,經驗同樣的感受,這樣相同的經驗使他們意識到他們之間滋生了一種共同的情感”表明古代雅典戲劇增加了城邦的凝合力,故C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