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5970-2024 腦卒中后遺癥期醫(yī)養(yǎng)結合康復訓練服務規(guī)范_第1頁
DB13-T 5970-2024 腦卒中后遺癥期醫(yī)養(yǎng)結合康復訓練服務規(guī)范_第2頁
DB13-T 5970-2024 腦卒中后遺癥期醫(yī)養(yǎng)結合康復訓練服務規(guī)范_第3頁
DB13-T 5970-2024 腦卒中后遺癥期醫(yī)養(yǎng)結合康復訓練服務規(guī)范_第4頁
DB13-T 5970-2024 腦卒中后遺癥期醫(yī)養(yǎng)結合康復訓練服務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11.020CCSC0513DB13/T5970—2024I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河北省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提出。本文件由河北省衛(wèi)生健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HeB/TC25)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河北省人民醫(yī)院、河北億昇商務服務有限公司、河北省標準化研究院、石家莊市裕華區(qū)志愿者協會、石家莊市人民醫(yī)院、北京清華長庚醫(yī)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孫素娟、汪曉寧、趙雪平、楊凱悅、賈迎新、閆彥寧、尹昱、孫增鑫、葉繼仁、路源、馬鳳華、李小兵。DB13/T5970—20242本文件規(guī)定了腦卒中后遺癥期醫(yī)養(yǎng)結合康復訓練服務的基本要求,服務人員、服務崗位、質量管理、安全管理和持續(xù)改進。本文件適用于具有康復訓練培訓、操作指導功能的醫(yī)院,街道、社區(qū)服務中心,義工、志愿者組織機構、服務中心。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沒有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腦卒中stroke各種原因引起的腦血管疾病急性發(fā)作,包括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3.2腦卒中后遺癥期strokesequelaperiod腦卒中發(fā)病6個月以上為后遺癥期,遺留不同程度的肢體、吞咽、言語等一系列癥狀,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4總體要求4.1服務機構應具有從事康復訓練服務的相應營業(yè)執(zhí)照和經營資質。4.2具有與業(yè)務范圍相適應的固定工作場所,配備必要的辦公設備。4.3服務機構應具有服務人員培訓大綱,專業(yè)培訓教師及相應訓練場所。4.4訓練場地面積應不少于200平方米。4.5具有與業(yè)務范圍相適應的服務人員和管理人員。4.6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勞動紀律、服務標準、操作流程、個性化康復訓練服務檔案。4.7過程中使用的各種器械、用品應符合國家相關標準。應建立與服務相配套的組織結構。并按國家、地方以及行業(yè)的相關標準建立各級、各類服務質量管理體系,形成文件,加以實施和保持,并持續(xù)改進其有效性。4.8服務機構應制定應急預案,并進行演練。4.9服務人員應統一服裝,規(guī)范語言、行為和操作流程。5服務人員5.1通用要求5.1.1崗位服務人員應定期接受必要的專業(yè)服務培訓,具有康復訓練服務操作能力。5.1.2培訓應有文字記錄并保存,具體包括培訓計劃、培訓內容、完成日期、培訓老師、培訓簽到和培訓考核。5.1.3應保持服務人員教育、培訓、技能和經驗的適當記錄,建立服務人員檔案,包括員工信息、培訓記錄、服務內容、服務時間、獎懲記錄等。5.2服務機構管理人員5.2.1應具有相關專業(yè)大專以上學歷。DB13/T5970—202435.2.2應熟知康復訓練各系統服務崗位的工作內容及要求。5.2.3應具有醫(yī)院或街道、社區(qū)、志愿者工作等相應的管理經驗。5.2.4應根據腦卒中后遺癥期康復訓練需求的服務規(guī)模,設置相應的多種類型的康復訓練服務崗位。5.3康復服務人員5.3.1服務人員應取得相應的專業(yè)技術證書、職業(yè)技能資格證書,或經過國家統一組織的專業(yè)培訓5.3.2服務人員應身體健康,應有健康證或近期體檢合格表。6服務內容6.1運動障礙康復訓練6.1.1基本運動功能障礙評估用Brunnstrom分級標準、肌張力的分級標準,腦卒中后遺癥期常見的運動功能并發(fā)癥評估方法6.1.2運動障礙康復訓練目標6.1.2.1BrunnstromI~II級訓練目標:維持關節(jié)活動范圍,避免出現關節(jié)僵硬、疼痛等并發(fā)癥;6.1.2.2BrunnstromIII級訓練目標:加強患者功能性運動,防止關節(jié)出現攣縮。6.1.2.3BrunnstromIV級~V級訓練目標:以增加服務對象運動耐力訓練,增加肢體運動實用性訓練為主,包括上肢和手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和下肢實用步行能力的訓練。6.1.2.4BrunnstromVI級訓練目標:加強服務對象肢體協調性和速度。6.1.2.5根據服務對象運動功能障礙水平分級等綜合分析,確定康復目標、并制定康復訓練計劃。6.1.3運動障礙康復訓練流程及要求6.1.3.1意識障礙者對于意識障礙者的康復訓練應以預防并發(fā)癥為主,如堅持進行肢體的被動活動,防止關節(jié)活動受限以及深靜脈血栓形成;床上體位變換,防止壓瘡、墜積性肺炎的發(fā)生等。6.1.3.2意識清醒者6.1.3.2.1上肢和手6.1.3.2.1.1體位管理:根據不同臥位姿勢采取正確的上肢良肢位設置。6.1.3.2.1.2關節(jié)活動范圍訓練:進行上肢和手各關節(jié)活動度訓練,包括:肩關節(jié)前屈、后伸、內收、外展、內旋、外旋;肘關節(jié)屈伸、前臂旋前、旋后;腕關節(jié)屈伸、環(huán)轉、尺側偏、橈側偏;手指6.1.3.2.1.3根據上肢的功能水平選擇康復訓練方法:a)BrunnstromI~II級:指導進行由健側輔助患側肢體的活動;雙手交叉,健側帶動患側進行自主上肢運動,如,肩前屈、肘屈伸、前臂旋轉、腕背伸等動作。健手擊拍患肢,健手抓住患手模仿環(huán)繞、洗臉等。b)BrunnstromIII級訓練:上肢訓練:加強患側負重運動,防止肘關節(jié)、腕關節(jié)出現攣縮;加強患側主動運動,以具體任務為導向進行肩關節(jié)、肘關節(jié)、腕關節(jié)運動等;手功能訓練:加強手指關節(jié)伸展訓練,防止手指屈曲攣縮。進行球狀、柱狀物品的抓握訓練等。c)BrunnstromIV~V級訓練:增加肢體運動實用性訓練,與日常生活活動相結合設計符合患者需求的功能性運動。例如,上肢訓練:肩、肘控制訓練、抗阻伸肘運動、肩外展、患手拍對側膝、梳頭、洗臉;手的訓練:對指對掌、翻書、拾放物品、擰瓶蓋、握筆、打字練習、寫字畫畫練習、使用筷子夾物練習等。d)BrunnstromVI級:可加強上肢和手的精細、協調性運動訓練,指導在各種日常生活活動中DB13/T5970—202446.1.3.2.2下肢6.1.3.2.2.1體位管理:根據不同臥位姿勢采取正確的下肢良肢位設置。6.1.3.2.2.2關節(jié)活動范圍訓練:進行下肢各關節(jié)活動度訓練,包括:髖關節(jié)屈曲、伸展、內旋、外旋、內收、外展;膝關節(jié)屈伸;踝關節(jié)背伸、跖屈等。6.1.3.2.2.3根據下肢的功能水平選擇康復訓練方法:a)BrunnstromI~II級:在服務人員指導和輔助下進行訓練,如,雙橋運動、健腿托患腿作直腿抬高、手膝相觸、抗阻夾腿、屈伸膝、屈伸踝背等。b)BrunnstromIII級訓練:下肢訓練:左右擺髖、雙膝屈伸夾腿、單橋運動、坐站轉移、雙手抱膝、起坐訓練、站位平衡訓練等;軀干功能訓練:患者坐位雙手交叉上肢置于桌面(前屈后伸擦桌子、上肢畫圈擦桌子)、坐位向左向右取物、坐位下雙手交叉觸地等。c)BrunnstromIV~V訓練:增加肢體運動實用性訓練,與日常生活活動相結合設計符合患者需求的功能性運動;下肢控制訓練:原地邁步訓練、單腿站立、上下臺階訓練等。軀干控制訓練:立位重心轉移或接物、立位下軀干向左向右旋轉等。d)BrunnstromVI級:加強協調性運動,進行實用步行能力訓練,如直線行走、側向行走、倒6.2吞咽障礙康復訓練6.2.1基本吞咽障礙評估可采用洼田飲水試驗評估方法、反復唾液吞咽試驗評估方法進行評估。6.2.2吞咽障礙康復訓練流程及要求6.2.2.1基礎吞咽訓練6.2.2.1.1吞咽器官的運動訓練:通過增強嘴唇、下巴、舌頭和聲帶閉合的運動控制,從而提升吞咽相關肌肉的力量和協調性,進一步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主要包括唇、下頜、面頰部和舌的運動訓練。呼吸訓練和舌骨的運動及喉部上抬練習等。6.2.2.1.2吞咽器官的感覺刺激訓練:通過溫度、觸覺、味覺等感覺刺激方式以提升吞咽器官的感覺和運動能力,讓口腔和咽喉更好地處理食物,提高吞咽系統的運作效率,從而增強患者的吞咽能力。主要包括冰刺激、嗅覺刺激、味覺刺激等。6.2.2.2攝食訓練6.2.2.2.1姿勢:盡量選擇患者感覺舒適的姿勢吃飯,能取坐位的患者可以坐著吃,頭稍微往前傾;臥位的患者采用床頭搖高30°以上,并在其頭下放一個枕頭,使頭往前傾。6.2.2.2.2吞咽技巧訓練:教會患者吞咽的技巧,如交互吞咽、轉頭吞咽和點頭式吞咽等方法,降低食物誤進氣管或留在口腔里的風險。6.2.2.2.3進食速度:剛開始時小口慢慢吃,然后逐漸加快進食的速度。在患者吃飯時要密切觀察吞咽情況,防止吃太快導致誤吸。6.2.2.2.4口腔護理:保持口腔衛(wèi)生,預防口腔感染和潰瘍。6.2.2.2.5挑選適合的食物質地:比如糊狀、泥狀或質地較軟的固體食物。避免太硬、太黏或太油6.3構音障礙康復訓練6.3.1構音障礙評估采用改良的Frenchary構音障礙評估方法進行評估。6.3.2構音障礙康復訓練流程6.3.2.1應以構音器官評定中所發(fā)現的異常部位為構音運動訓練的出發(fā)點,按呼吸、喉、腭和腭咽區(qū)、舌體、舌尖、唇、下頜運動的順序,對各構音器官的運動逐個進行訓練。6.3.2.2呼吸訓練:呼吸較差的重度構音障礙患者,呼吸訓練應作為首選項目。DB13/T5970—202456.3.2.3構音器官訓練:運動訓練,如唇的張開、閉合、前突、后縮;舌的前伸、后縮、上舉、向兩側運動;張口、閉口、下頜側方運動;鼓腮、叩齒、咬唇等動作。感覺刺激訓練,如使用冰塊摩擦及壓力刺激軟腭、舌部等;牽拉或抵抗活動刺激面部肌肉等。6.3.2.4發(fā)音訓練:語音訓練,如按照元音、輔音、元音+輔音、元音+輔音+元音、單詞、句子的順序,循序漸進,進行發(fā)音訓練等;克服鼻音化的訓練,如吹蠟燭、喇叭、哨子等,引導氣流通過口腔,減少鼻漏氣等。音量控制訓練,如在復述練習等訓練中使用最大音量,然后音量從大到小進6.3.2.5代償方式訓練:重度構音障礙進行替代方法的訓練,如手勢語、圖片板、詞板等,訓練患者通過多種途徑進行交流。6.4失語癥康復訓練6.4.1失語癥評估采用西方失語癥評定(WAB法)進行評估。6.4.2失語癥康復訓練流程6.4.2.1聽理解訓練:如詞圖匹配訓練等。6.4.2.2口語表達訓練:如命名訓練、復述訓練、自發(fā)口語訓練、唱歌訓練、朗讀訓練等。6.4.2.3閱讀理解訓練:如文字-圖片匹配、聲音-文字匹配、語句-圖畫匹配等。6.4.2.4書寫訓練:如抄寫、聽寫、描寫、記日記和寫信等。6.4.2.5代償手段訓練:正確使用姿勢語言(如手勢、點頭、搖頭等)、根據患者病情及實際需要設計交流板(包括畫圖板、詞板、句子板、復合板等)。6.5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6.5.1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估可采用Barthel指數、改良Barthel指數評價方法、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量表的評價方法進行評6.5.2日常生活活動訓練6.5.2.1根據服務對象日常生活活動依賴水平指導其進行康復訓練。6.5.2.2床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如,向健側翻身、向患側翻身、床上坐位、臥位到坐位的轉換、坐位到臥位的的轉換訓練等。6.5.2.3床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如,床邊坐位平衡;修飾訓練,如洗臉、刷牙;穿脫衣訓練、如穿脫開衫、套頭衫、褲子、襪子等;轉移訓練,如輪椅到床、床到輪椅、輪椅到座便器等。6.5.2.4家庭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如,如廁;上下樓梯;洗漱間內修飾訓練;家務勞動,如疊被子、擦地、擦桌子、做飯等。6.5.2.5社區(qū)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如,社區(qū)內步行、乘坐交通工具、購物等。6.5.3輔助設備6.5.3.1根據服務對象運動障礙的不同程度選擇:a)輔助器具:輪椅、助行器、手杖等;b)肢體訓練用矯形器:手夾板、肩托、足踝矯形器、足托等;c)生活輔助器具:如長柄勺子、粗把勺子、特殊杯口的杯子、帶吸盤的碗、萬能袖帶、系扣器、穿襪器等。6.5.3.2輔助設備應用應制定:a)輪椅使用的正規(guī)操作流程和康復訓練技術;b)助行器使用的指導訓練技術;c)握力器的正確使用和康復訓練操作流程。6.6心理支持DB13/T5970—20246腦卒中患者可能會感到焦慮、害怕,家人和醫(yī)護人員要給予關心和支持,幫助其建立信心,積7服務崗位7.1通則7.1.1具體康復訓練服務崗位的設立應滿足顧客的康復訓練需求??砂凑栈颊卟煌到y功能障礙分別設置運動功能、吞咽功能、言語功能等服務崗位。7.1.2應明確各崗位的工作目標、崗位職責和崗位工作標準,規(guī)范作業(yè)流程。7.2運動功能訓練崗位根據肢體運動功能喪失程度不同,設置上肢和手以及下肢訓練的服務崗位。7.3吞咽功能訓練崗位根據吞咽、咀嚼功能喪失程度,設置基礎吞咽訓練和攝食練服務崗位。7.4言語功能訓練崗位根據言語功能喪失程度不同,設置構音障礙、失語癥的訓練服務崗位。7.5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崗位根據日常生活活動依賴水平,設置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訓練服務崗位。7.6康復訓練輔助設備使用培訓崗位輪椅、助行器、握力器等設備的正確使用。8質量管理8.1服務組織應建立、實施質量管理體系,并持續(xù)改進其有效性。8.2應制定質量方針、質量目標,編制質量手冊和其他必備的相關管理文件。8.3應按康復訓練服務的類型制定相應崗位職責和工作范疇、操作流程。8.4應根據需求制定培訓計劃、崗位職責、操作流程、獎懲制度等。8.5應定期根據各種需求調整服務目標、方案。9安全管理9.1應對康復訓練服務進行安全風險的等級評估,制定服務安全策略。9.2應采取必要的措施確保安全策略的有效實施,建立規(guī)避風險防范機制和控制措施。9.3應制定并實施事故管理程序,明確安全事故記錄和報告要求,以確??梢哉{查所有的安全事故并采取管理措施。9.4應建立處理突發(fā)事件預案,減少額外的、臨時性的意外傷害概率。10持續(xù)改進10.1應按計劃的時間間隔進行服務管理評審,以確保持續(xù)服務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10.2應建立書面的服務糾正措施。對評審和被服務患者滿意調查中發(fā)現的問題,及時改進完善。10.3持續(xù)改進程序至少包括:處理發(fā)現的問題及完成的時間表地改進措施的記錄、對每項改進措施完成的實際時間表地記錄。10.4確定的問題,可以參照以下類別處理:a)修改康復訓練管理類別;b)修改約定的服務范疇;DB13/T5970—2024710.5堅持持續(xù)的服務改進和提高的措施包括: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