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東省平原縣第一中學2025屆高考適應性考試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qū)。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1921年3月頒布《關于以實物稅代替余糧收集制》法令,規(guī)定農民交納糧食稅后,剩余的糧食等農產品可以到市場交換物品。1922年《土地法令大綱》允許農民自由使用土地。蘇聯(lián)這一調整A.促進了蘇維埃的成立 B.有利于向社會主義過渡C.推動民主革命的深入 D.瓦解了臨時政府的基礎2.鴉片戰(zhàn)爭期間一些民眾向英軍出售糧食、畜禽、淡水,以圖獲利,另一些民眾為他們充當苦力,從事運輸以求工值。至于英軍在行進甚至開戰(zhàn)之時,成群的民眾躲在遠處觀看這難得一見的“西洋景“,更是在英方文獻中屢見不鮮。材料反映了A.民眾的民族國家意識尚未形成 B.英國的利誘政策非常有效C.英方記載有違基本的事實 D.民眾對清朝封建統(tǒng)治嚴重不滿3.蔡元培、胡適理想的新文化運動是中國的“文藝復興”。新文化運動批評、揚棄了傳統(tǒng)文化的正統(tǒng)東西,同時又選擇了古典小說、戲曲,研究先秦諸子,發(fā)掘墨子的思想價值等。材料反映了新文化運動中A.中西文化融合日益加強B.全盤否定中國傳統(tǒng)文化C.從崇拜西學到回歸傳統(tǒng)D.對傳統(tǒng)文化有選擇的繼承4.造紙術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發(fā)明。如圖是甘肅天水放馬灘西漢墓出土的紙質地圖,這是迄今為止唯一經過科學考古發(fā)掘出土于古墓葬的西漢紙。據(jù)此判斷A.造紙術最早出現(xiàn)于西漢時期B.秦漢時期,紙成為主要書寫材料C.放馬灘地圖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地圖D.“西漢紙”是研究造紙起源、工藝的重要資料5.在一些地方出土的一些反映漢代孔子與道門關系的漢畫中,大部分是孔子見老子,孔子居右執(zhí)贄處從位,左向對著老子,單向鞠躬行鞠躬禮.這反映了漢代A.道家的黃老無為學說處于正統(tǒng)地位 B.孔子的政治地位比較低下C.尊儒政策對基層思想意識影響有限 D.三綱五常未被統(tǒng)治者采納6.明內閣與以往的三省和中書省不同,內閣大學士只對皇帝負責,只同皇帝發(fā)生工作關系。而不與六部、督察院等其他行政權力機關直接溝通和聯(lián)絡。這說明明朝A.剝奪了六部與督察院的權力 B.強化了皇權為中心的專制體系C.提升了內閣官員地位與權威 D.使內閣成為全國行政運作的中樞7.霍元甲是中華武術的杰出代表,他最具代表性的拳術叫七十二式練手拳,施展開來出神入化、變幻莫測,讓人無法看清,下列寫作風格與霍元甲的拳法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A.《巴熒圣母院》 B.《大衛(wèi)科波菲爾》C.《戰(zhàn)爭與和平》 D.《百年孤獨》8.陳旭麓在《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中提到:“孫中山割辮子于廣州起義失敗之后,顯示了一個革命先行者同王朝的決裂;黎元洪割辮于武昌起義的槍口逼迫之下,顯示了一個舊官僚在推拽之下的政治轉折;袁世凱割辮于就任民國大總統(tǒng)前夕,顯示了一個名義上是共和主義者,但內心卻是專制君主的人舍魚而取熊掌的權衡?!睂Υ死斫庹_的是()A.孫中山割辮表明了堅持改良主義的立場B.黎元洪割辮體現(xiàn)了其人堅持革命的傾向C.袁世凱割辮反映了民主科學已深入人心D.三人割辮折射了近代民主革命成為潮流9.下圖是根據(jù)我國歷年政府工作報告對外政策部分中“革命”“和平”“斗爭”三個詞匯出現(xiàn)的頻率而制作。對圖中現(xiàn)象理解正確的是A.新中國成立初期外交被動 B.國內外形勢影響外交戰(zhàn)略C.外交領域的意識形態(tài)增強 D.我國在國際事務中貢獻大10.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人普遍主張,人就應該公開地滿足自己的各種欲望,只要能實現(xiàn)幸福的目標,采取什么樣的手段都無所謂。這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A.人文主義成為社會主流B.是歐洲人文主義的中心C.肯定了人的價值和欲望D.促進了理性主義的傳播11.“專制、愚昧、黑暗、落后……十月革命借助戰(zhàn)爭完成了一次歷史性轉換:俄國不再是西歐資本主義的仿效者,而是世界歷史的引領者?!边@旨在說明十月革命的意義是A.否定了西方資本主義現(xiàn)代化模式B.促進了俄國社會轉型的迅速完成C.借鑒了資本主義的民主制D.開創(chuàng)了人類文明的新道路12.毛澤東在給江西省蘇維埃政府的指示信中,要求各地各級政府發(fā)布命令。規(guī)定“過去分好了的田,即算分定,這田由分得田的人私有,別人不得侵犯……田中出產,除交土地稅于政府外,均歸農民所有;吃不完的,任憑自由買賣”。這一指示A.為大革命贏得了農民的廣泛支持B.沿襲了太平天國的土地分配制度C.保護了農民自由支配土地的權利D.使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迅速確立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中國邊疆政策與民族政策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撫馭遠人,全在恩威并用,令其感而知畏,方為良法。若如明季漢官,當外藩恭順,則藐忽而虐侮之,或且勒索滋弊,及其有事,則又畏懼而調停之,往往激變,率由于此?!瓪v觀往代,中國籌邊所以釀釁,未有不由邊吏凌傲姑息,綏馭失宜者,此實綏靖邊隅、撫馭外人之要務?!肚甯咦趯嶄洝罚?)閱讀材料一,概括清政府對邊疆民族上層人士所采取的政策及其理由。結合所學,從“大一統(tǒng)”的角度,分析清朝邊疆政策的積極意義。材料二1850年,林則徐因病回到福建原籍。他根據(jù)自己在新疆的親身經歷,結合當時沙俄多次脅迫清廷開放伊犁、塔城的現(xiàn)實,發(fā)出了“終為中國患者,其俄羅斯乎!吾老矣,君等當見之”的預言。——馬大正《中國邊疆經略史》(2)根據(jù)材料二,結合所學,列舉晚清時期能佐證林則徐“預言”的主要史實,并簡述晚清政府為加強控制新疆地區(qū)而采取的措施。材料三中華民族作為一個自覺的民族實體,是近百年來中國和西方列強對抗中出現(xiàn)的,但作為一個自在的民族實體則是幾千年的歷史過程所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許許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單位,經過接觸、混雜、聯(lián)結和融合,同時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個你來我去、我來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個性的多元統(tǒng)一體?!M孝通《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3)綜合上述三則材料,結合所學,關于“中華民族多元一體”論有兩點認識可供選擇討論:①中華民族的形成是在多民族互動交融中凝聚的。試以布達拉宮為例,從歷史與建筑風格兩個角度,指出它是漢藏文化交融的瑰寶的理由。②“多元”與“一體”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多元”是個性,“一體”是共性。試從國家處理民族關系的角度,分析總結從孫中山到中國共產黨人,處理“多元”與“一體”關系的思考與實踐。14.(2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04年2月,日本未經宣戰(zhàn)突然襲擊在旅順口和仁川的俄國艦隊,日俄戰(zhàn)爭正式開始。這是一場爭奪中國東北和朝鮮的戰(zhàn)爭,清政府卻表示“局外中立”。由于俄國在陸戰(zhàn)和海戰(zhàn)中都遭到失敗,引起了國內革命形勢高漲,沙皇政府十分恐慌。日軍雖然屢戰(zhàn)屢勝,但日本政府卻出人意料地率先求和,由于戰(zhàn)爭損失慘重和戰(zhàn)線拉長,日本兵力枯竭,財政來源和作戰(zhàn)物資已山窮水盡,因此日本需要結束戰(zhàn)爭以鞏固戰(zhàn)果。以美國為首的歐美列強既不希望沙皇政府垮臺,又急欲插手日俄和談以便向中國東北擴張其勢力。在此情況下,由美國總統(tǒng)西奧多·羅斯福出面調停,日俄雙方經過激烈的討價還價,最后簽訂了《樸茨茅斯和約》。根據(jù)和約規(guī)定,俄國承認日本吞并朝鮮,并將旅順、關東省、庫頁島南部以及中東鐵路.的一段原來俄國的利益讓給日本?!幾浴缎戮幨澜畿娛率贰罚?)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樸茨茅斯和約》簽訂的原因。(2)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樸茨茅斯和約》的性質及其影響。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
材料中的措施“允許農民自由使用土地”有助于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進而提高糧食產量,為蘇聯(lián)向社會主義過渡提供物質基礎。B正確;1917年蘇維埃政府已經成立,時間不符,A錯誤;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封建統(tǒng)治,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十月革命已經推翻了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C錯誤;1917年十月革命臨時政府已經被推翻,D錯誤。故選B。2、A【解析】
據(jù)材料“鴉片戰(zhàn)爭期間一些民眾向英軍出售糧食、畜禽、淡水,以圖獲利,另一些民眾為他們充當苦力,從事運輸以求工值。至于英軍在行進甚至開戰(zhàn)之時,成群的民眾躲在遠處觀看這難得一見的‘西洋景’……”可知,鴉片戰(zhàn)爭期間民眾的表現(xiàn)可知當時中國民眾的觀念尚未形成民族國家意識,許多人還看不到民族利益、國家利益的存在,沒有意識到英國軍隊的侵略性,A符合題意;民眾主動為英軍服務,并非英軍利誘,故B錯誤;據(jù)材料“英方文獻中屢見不鮮”可知,材料有一定的可信性,C說法錯誤;材料中只反映的是中國“民眾”和“英軍”的關系,沒有涉及“民眾對清朝封建統(tǒng)治嚴重不滿”,D錯誤。3、D【解析】
從材料中的“批評、揚棄了傳統(tǒng)文化的正統(tǒng)東西,同時又選擇了古典小說、戲曲,研究先秦諸子,發(fā)掘墨子的思想價值等”等信息可以看出,新文化運動對待傳統(tǒng)文化的態(tài)度是有選擇的繼承。故答案為D項。材料只反映新文化運動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態(tài)度,排除A項;從材料信息來看,新文化運動對于傳統(tǒng)文化是有選擇地繼承,排除B項;材料沒有反映由崇拜西學到回歸傳統(tǒng)的轉變,排除C項。4、D【解析】
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甘肅天水放馬灘西漢墓出土的紙質地圖是研究造紙起源、工藝和地理的重要資料,故D正確;材料信息無法得出造紙術最早出現(xiàn)于西漢時期,故A錯誤;魏晉以后,紙成為主要書寫材料,故B錯誤;材料信息也無法得出放馬灘地圖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地圖,故C錯誤。5、C【解析】
地方出土的漢畫中,大部分是孔子謙恭拜見老子情形。這反映出漢代政府的尊儒政策對地方影響有限,故C正確;材料信息不能得出道家的地位,故A錯誤;材料不是強調孔子的政治地位,故B錯誤;材料信息未涉及三綱五常,故D錯誤。6、B【解析】
本題以明朝內閣制度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明代內閣“只對皇帝負責,只同皇帝發(fā)生工作關系”,是皇帝的秘書班子,參預機務,“不與六部、都察院等其他行政權力機關直接溝通和聯(lián)絡”,說明內閣大學土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執(zhí)政大臣,沒有行政實權,這是明初君權強化的產物,B項正確;“不與六部、都察院等其他行政權力機關直接溝通”目的是限制內閣的權力,而不是提升其地位,也不是剝奪六部與都察院的權力,A、C兩項錯誤;從材料看內閣不是上傳下達的權力中樞,D項錯誤。7、D【解析】
“施展開來出神入化、變幻莫測,讓人無法看清”體現(xiàn)了魔幻色彩。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魔幻現(xiàn)實主義色彩的《百年孤獨》與霍元甲的拳法有異曲同工之妙,故D正確;《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義色彩,故A錯誤;《大衛(wèi)科波菲爾》和《戰(zhàn)爭與和平》是現(xiàn)實主義作品,故BC錯誤。8、D【解析】
辛亥革命時期的割辮體現(xiàn)出的是革命的精神,不管是哪種形式的割辮都折射了近代民主革命成為潮流,D正確;孫中山割辮表明了革命的立場,A錯誤;黎元洪屬于舊官僚,顯然不傾向于革命,割鞭子顯然是處于無奈,B錯誤;民主科學是新文化運動時期口號,袁世凱割辮是欺騙革命的需要,C錯誤。9、B【解析】
據(jù)圖表信息可知,“斗爭”、“革命”一詞在新中國成立至文革時期出現(xiàn)頻率很高,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逐漸走低,這是因為新中國成立后,面臨著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封鎖,為鞏固政權、恢復發(fā)展經濟,此時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階級矛盾;文革時期把階級斗爭作為主要矛盾來抓;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和平與發(fā)展”成為時代的主題,故此時“和平”一詞出現(xiàn)頻率走高,B符合題意;A片面;據(jù)所學可知,改革開放后的外交應該是重國家利益的外交,而不是強調意識形態(tài),C違背史實;D與題意無關。【點睛】新中國的外交由重意識形態(tài)的革命性外交到重國家利益的國家外交。10、C【解析】
“人就應該公開地滿足自己的各種欲望”說明文藝復興時期對人的價值和欲望的肯定,故C項正確;材料體現(xiàn)不出人文主義成為整個社會的主流,故A項錯誤;意大利是文藝復興的中心,但這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項錯誤;文藝復興的核心是人文主義,故D項錯誤。11、D【解析】據(jù)材料“俄國不再是西歐資本主義的仿效者,而是世界歷史的引領者”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開創(chuàng)了人類文明的新道路,故被稱為“世界歷史的引領者”,故D項正確;西方資本主義現(xiàn)代化模式沒有被否定,也是人類文明的構成部分,故A項錯誤;材料主旨不是說明俄國社會轉型的迅速完成,故B項錯誤;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沒有借鑒資本主義的民主制,故C項錯誤。故選D。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緊扣材料關鍵信息“不再是西歐資本主義的仿效者,而是世界歷史的引領者”,學生應該從世界的角度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得出“開創(chuàng)人類文明的新道路”的結論。12、C【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對農民土地所有權和產品支配權的肯定,保護了革命根據(jù)地農民的利益。C正確;這一指示是在土地革命期間發(fā)出的,時間不符,A排除;中共的土地革命不同于太平天國的絕對平均分配方式,B排除;1956年底三大改造結束,中國才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D排除。故選C。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政策:恩威并用。理由:中國自古以來邊疆危機都是由管理邊疆的官吏欺壓邊地少數(shù)民族而引發(fā)的。積極意義:較好地處理了各民族之間的關系;鞏固了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基本奠定了近代中國的版圖。(2)史實: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及戰(zhàn)后,俄國侵占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百五十萬平方公里;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亞地區(qū)浩罕國軍事頭目入侵新疆,得到了俄國的支持;1871年,俄國直接出兵強占了中國的伊犁地區(qū)。措施: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最終收復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3)選擇討論①。歷史:公元7世紀,松贊干布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而修建了紅山宮,是布達拉宮的前身;清朝康熙皇帝特派114名漢、滿工匠進藏協(xié)助修建,形成現(xiàn)在的規(guī)模。建筑風格:整個建筑呈現(xiàn)藏漢合璧風格。布達拉宮采用了藏族的碉樓建筑形式,木石混合結構。宮墻全部用花崗石砌筑,墻上開有藏式黑邊方窗;其殿頂飛檐翹角,殿內的木結構也多采用中原殿堂的梁架、斗拱、藻井等形式,具有漢族的建筑特色。選擇討論②。孫中山先后提出“五族共和”和“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思想;中華民國宣布成立時,采用五色旗為國旗,象征五族共和。中國共產黨提出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觀念,在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地區(qū)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1954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正式確認民族區(qū)域自治是新中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窘馕觥?/p>
(1)政策:根據(jù)材料“中國撫馭遠人,全在恩威并用”可歸納出恩威并用。理由:根據(jù)材料“……歷觀往代,中國籌邊所以釀釁,未有不由邊吏凌傲姑息,綏馭失宜者,此實綏靖邊隅、撫馭外人之要務”可歸納出中國自古以來邊疆危機都是由管理邊疆的官吏欺壓邊地少數(shù)民族而引發(fā)的。意義:關于清朝民族政策的影響可從處理各民族之間的關系、鞏固了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和基本奠定了近代中國的版圖等方面進行分析即可。(2)史實:根據(jù)材料“終為中國患者,其俄羅斯乎!吾老矣,君等當見之”可歸納出林則徐認為俄羅斯是中國的一大禍患,其中的史實可從沙俄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強占中國領土、扶持傀儡政權及出兵強占伊犁等史實進行分析即可。措施: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晚清在新疆地區(qū)的主要措施有派遣左宗棠收復新疆及在新疆設省管理。(3)本題為開放性試題,答案圍繞題干要求言之成理作答即可,如選擇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跨國公司員工背景審查保密及合作合同
- 美團酒店線上新媒體營銷及用戶互動協(xié)議
- 校招英語面試題目及答案
- 校招項目運營崗面試題目及答案
- 校招入職測試題庫及答案
- 新質生產力產業(yè)發(fā)展
- 高端電動汽車品牌F銷售與品牌形象維護合同
- 基于水凝膠納米結構的動態(tài)光學調控及其應用研究
- 大學生假期實習總結模版
- HIIT、RT、RT+NMES運動對久坐人群體成分、肌力和運動能力的影響研究
- 專升本機構合同協(xié)議模板
- 置換合同模板
- DL-T5190.1-2022電力建設施工技術規(guī)范第1部分:土建結構工程
- 怎樣申請公開物業(yè)前期合同
- 教務管理系統(tǒng)調研報告
- 2024年上海市中考英語口語復習-交際應答
- 畢業(yè)論文-絞肉機的設計
- 2024年西安交通大學少年班初試數(shù)學試題真題(答案詳解)
- 新人教版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期末測試卷及答案【全面】
- 武漢市2024屆高中畢業(yè)生四月調研考試(四調)政治試卷(含答案)
- 第七章-瀝青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