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03生物實驗探究(原卷版+解析)_第1頁
專題03生物實驗探究(原卷版+解析)_第2頁
專題03生物實驗探究(原卷版+解析)_第3頁
專題03生物實驗探究(原卷版+解析)_第4頁
專題03生物實驗探究(原卷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3生物實驗探究【解題技巧】一、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①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需要對自然現(xiàn)象和事物進行各種觀察,而且需要提出具有科學意義的問題,要有一定的價值,并能通過實驗或收集資料給予答案的②建立假設:針對提出的問題構想的一個假設。不能憑空亂想。制定計劃、設計實驗方案③收集事實與證據(jù):利用計劃和方案得到相應的事實與證據(jù),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并對這些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④檢驗與評價⑤合作與交流二、生物探究題:中考科學中的生物實驗題常考有酶活性的探究,種子萌發(fā)的條件探究,臨時裝片制作與觀察,光合作用的影響因素……等等實驗,這些內容要一一突破。【例題精析】一.科學探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1.以下資料是關于酶的發(fā)現(xiàn)史:斯帕蘭札尼實驗:以前人們認為人和動物只能對食物進行物理性消化,即只使食物的形狀顆粒大小發(fā)生變化,而不能進行化學性消化。1773年,意大利科學家斯帕蘭札尼設計了一個實驗:將肉塊放入小巧的金屬籠內,然后讓鷹把小籠子吞下去,而胃液可以流入籠內。過一段時間后,他把小籠子取出來,發(fā)現(xiàn)籠內的肉塊消失了。于是,他推斷胃液中一定含有對肉塊進行化學性消化的物質。施旺實驗:1836年德國博物學家施旺進行了實驗:他把氯化汞加到胃液里,沉淀出一種白色粉末。除去粉末中的汞化合物,把剩下的粉末溶解,得到了一種濃度非常高的消化液,他把這粉末叫作“胃蛋白酶”。他利用制得的胃蛋白酶進行了如表實驗,讓食物在體外消化成為可能.容器加入物質實驗結果1胃蛋白酶+肉糜+清水肉糜分解很少2胃蛋白酶+肉糜+鹽酸肉糜大部分分解3胃蛋白酶+肉糜+氫氧化鈉肉糜分解很少(1)斯帕蘭札尼實驗的巧妙之處是排除了性消化對實驗的干擾。(2)施旺所進行的表格中的實驗說明了胃蛋白酶的活性受的影響。(3)上表中的實驗想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應該把溫度控制在攝氏度左右。(4)有同學對施旺實驗提出質疑:認為對肉糜起分解作用的可能是鹽酸。為了檢驗他的猜想正確與否可再增設一容器,并在其中加入物質:,觀察肉糜的分解情況。2.疫苗接種被認為是醫(yī)學科學最偉大的成就之一。疫苗研發(fā)的主要階段包括:分離獲得毒株→制成疫苗→動物實驗→臨床試驗→審批上市。那么如何評價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呢?【探究目的】探究疫苗X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緞游飳嶒灐浚?)實驗方案:(圖1)實驗過程中,B組注射的是。(2)實驗結果:僅A組小鼠的血清中檢測到相應的特異性抗體,兩組小鼠的其余生理和生化指標,說明疫苗X對小鼠是安全有效的。(3)交流反思:有研究者認為,通過小鼠實驗篩選出的疫苗,還需要用靈長類動物(如猴)實驗評估疫苗,進一步確認安全有效后,方可進行臨床試驗。從進化角度分析,支持用靈長類動物實驗評估疫苗的理由是?!九R床試驗】疫苗X的生產(chǎn)上市還需要經(jīng)過三期的臨床試驗。(圖2)分組志愿者患病數(shù)疫苗組10000人8人安慰劑組10000人160人結果分析:Ⅲ期臨床試驗在疫區(qū)招募了20000志愿者,試驗結果如表所示,則該疫苗保護率是。注:疫苗保護率=(安慰劑組患病率﹣疫苗組患病率)÷安慰劑組患病率。【社會參與】接種疫苗是對抗新冠疫情最有效的防范措施。當接種疫苗達到一定比率后就可以建立起免疫屏障,阻斷疫情蔓延,因此接種疫苗不僅是為了個人的健康,更是為了全社會的健康。我們每個公民都應盡打快打疫苗。3.科學家探索光合作用過程和本質經(jīng)歷了漫長的歷程。我們知道綠色植物利用太陽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并釋放氧氣。H2O和CO2均含有O,那么O2中的O是來源于什么物質呢?資料一:19世紀末,科學家普遍認為:CO2在光的作用下被分解為CO和O2。資料二:范?尼爾通過實驗得出紫硫細菌合成有機物的反應式,與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反應式進行比較研究后,建立了猜想。紫硫細菌:CO2+2H2S→光(CH2O)(糖類)+2S+H2高等植物:CO2+2H2O→光(CH2O)(糖類)+O2+H2資料三:英國化學家希爾在一個密閉的裝置中加入含葉綠體的懸浮液和高鐵鹽(作氧化劑,不產(chǎn)生氧氣),并除去裝置內的CO2,在光照下發(fā)現(xiàn)密閉裝置中產(chǎn)生了O2。資料四:美國科學家魯賓、卡門給三組小球藻提供含有一定比例18O的水和碳酸氫鹽(釋放二氧化碳,其他條件均相同),光照相同時間后,分別檢測小球藻釋放氧氣中18O的比例,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18O是表示中子數(shù)為10的氧原子,可作為示蹤原子)組別水中18O的比例(%)碳酸氫鹽中18O的比例(%)釋放的氧氣中18O的比例(%)10.850.410.8420.850.550.8530.850.610.85(1)通過資料二中的比較分析,可以作出的猜想是。(2)希爾實驗能否證明光合作用產(chǎn)生的O2全部來源于H2O?請作出判斷并說明理由。(3)分析魯賓、卡門的實驗結果,可得出的結論及相應的依據(jù)分別是。4.春暖花開、燕雁北飛,秋寒葉落、燕雁南歸。人們通常認為候鳥的遷徙與氣溫變化有關。據(jù)加拿大洛文教授14年的觀察記錄,有一種候鳥黃腳鷸,每年長途跋涉1.6萬公里來往于北美洲的加拿大和南美洲之間,總是固定于5月26~29日在加拿大首次產(chǎn)蛋。根據(jù)上述現(xiàn)象,洛文教授認為氣溫不是引起候鳥遷徙的原因。他在1924年9月捕獲了若干只某種候鳥,分兩組進行實驗,實驗的過程與結果如表。所捕候鳥的處理3個月后放飛的所捕候鳥情況第一組置于日照時間逐漸縮短的自然環(huán)境中留在原地第二組置于日光燈下,用燈光模擬日照,并一天天延長光照時間多數(shù)往相同方向飛(1)洛文教授根據(jù)黃腳鷸的首次產(chǎn)蛋日期都是在每年的5月26~29日,推測氣溫不是引起候鳥遷徙的原因,因為每年同期的氣溫是。(2)根據(jù)洛文教授的實驗設計,你認為他的猜想是。(3)若洛文教授根據(jù)此實驗就對候鳥的遷徙原因下結論,這種做法是否合理,并說明理由。。5.酶是生物體內各種化學反應的催化劑,它的活性會受到多種外界因素的影響。在探究了溫度對酶催化作用的影響實驗后,科學興趣小組在課后對其他環(huán)境因素進行了探究?!緦嶒炘O計】①將若干同樣大小的濾紙片浸入肝臟研磨液,使過氧化氫酶附著在濾紙片上,取出后晾干;②在四只燒杯中盛入體積分數(shù)為2%,pH分別為5、7、9、11的H2O2溶液(溫度相同且適宜);③將濾紙片分別放入燒杯中,濾紙片上的過氧化氫酶催化H2O2分解產(chǎn)生O2,氧氣泡會附著在濾紙片上。隨著反應的進行,濾紙片先下沉再逐漸上浮,直至浮出液面(如圖甲),記錄的時間。由上述實驗設計可知,該興趣小組建立的假設是?!緦嶒灲Y果】同學們通過實驗,獲得如圖乙所示的結果?!镜贸鼋Y論】pH對酶的催化作用有影響,pH在5﹣11的范圍內,隨著pH的升高,過氧化氫酶的活性變化規(guī)律為?!就卣固岣摺拷Y合課堂與課后的探究結果,有小組同學提出,在不同溫度條件下,pH對酶活性的影響是否相同。為此他們將H2O2溶液分成份,并設計如表所示的方案做了進一步探究。組別pH57911溫度(℃)10A1B1C1D120A2B2C2D230A3B3C3D340A4B4C4D46.資料表明,果膠酶可破除果肉細胞的細胞壁(內含果膠),果膠酶只能對果膠的分解起催化作用。這為果汁生產(chǎn)廠家提高出汁率提供了科學依據(jù)。某科學興趣為此設計如下實驗,探究“影響果膠酶活性的因素”。①分別取一定量果膠酶和蘋果泥分裝于兩支相同的試管中,在10℃同一水浴中恒溫處理10分鐘,如圖A;②將果膠酶與蘋果泥充分混合,再次在10℃水溶液中恒溫處理10分鐘,如圖B;③將步驟②處理后的混合物過濾,收集濾液,測出果汁量(體積),如圖C;④再取等量的果膠酶與蘋果泥,在不同溫度條件下重復以上實驗,記錄果汁量如表:溫度/℃1020304050607080果汁量/mL81216251511106請回答下列問題:(1)步驟①的目的是。(2)“果膠酶只能對果膠的分解起催化作用”體現(xiàn)了酶的性。(3)實驗結果顯示,當溫度為℃左右時,果膠酶的活性較高。二.探究種子萌發(fā)的條件7.為了研究不同顏色的光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進行了如下的實驗:取甲、乙、丙、丁4個培養(yǎng)皿中有潮濕的濾紙,各放入100粒萵苣種子,然后分別給予不同的光照,數(shù)天后結果如下表。甲乙丙丁光照條件用黑紙遮光照橘紅光(λ=660μm)先照橘紅光再照遠紅光(λ=735μm)先照橘紅光再照遠紅光最后再照橘紅光數(shù)天后的萌發(fā)的種子數(shù)(粒)0994098根據(jù)上述實驗數(shù)據(jù),作為最恰當?shù)慕Y論是()A.只要有光照,萵苣種子就能發(fā)芽 B.不照光,萵苣種子不能發(fā)芽;遠紅光也能抑制其發(fā)芽 C.橘紅光可促進萵苣種子發(fā)芽,遠紅光可抑制其發(fā)芽 D.橘紅光可促進萵苣種子發(fā)芽,但遠紅光可抵消橘紅光的作用8.幼苗的出土率是否與種子種植的深度有關?為研究這一問題,小科展開了相關的探究。組別甲乙丙丁種植深度6cm11cm18cm25cm出土幼苗數(shù)量29棵30棵26棵20棵未出土幼苗生長情況1棵種子未萌發(fā)/幼苗略有萎縮現(xiàn)象幼苗萎縮現(xiàn)象較明顯幼苗子葉大小較大較小只有痕跡只有痕跡將相似的120粒綠豆種子平均分成4組,在相同砂土中按不同深度種植,放置在相同且適宜萌發(fā)和生長的條件下。連續(xù)觀察15天,發(fā)現(xiàn)只有三組有幼苗先后出土,如圖所示。在第15天對所有幼苗進一步觀察發(fā)現(xiàn),除幼苗胚軸的長度不同外,各組幼苗的出土數(shù)量、未出土幼苗生長狀況、子葉大小等也有差異,如表所示。(1)分析實驗結果可以得出的實驗結論:①;②當綠豆種子種植深度超過11cm后,隨著種植深度的增加,幼苗的出土率將會,得出此結論的依據(jù)是;(2)第15天,取甲、乙、丙三組幼苗各10棵,分別測定各組有機物總含量,則組的有機物含量最高,根本原因是。9.小徐為了探究“煙草浸出液對黃豆種子萌發(fā)和幼苗生長的影響”,進行了如下實驗:①用煙草、蒸餾水配制得到濃度為40%的煙草原浸液,再通過稀釋原浸液得到濃度為20%、15%、10%的浸出液;②取4個同規(guī)格的培養(yǎng)皿,編號為A、B、C、D,并在里面鋪上等量的干棉花;③在每個培養(yǎng)皿中放20粒黃豆種子,蓋上蓋子;④通過量筒量取,每天定時向各培養(yǎng)皿中噴灑、濃度不同的浸出液,并記錄數(shù)據(jù)。其中第5天的數(shù)據(jù)如表,回答問題:編號噴灑的浸出液濃度第5天的平均芽長和萌發(fā)率平均芽長/cm萌發(fā)率A0%10100%B10%495%C15%1.265%D20%0.535%(1)請你填寫完整步驟④,以便控制好無關變量。(2)該實驗通過來判斷煙草浸出液對黃豆幼苗生長的影響。(3)本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10.在探究“種子萌發(fā)的環(huán)境條件”時,小金設計了如下實驗:①取4個罐頭瓶,編號1﹣4,每一瓶底放6層餐巾紙,每一瓶中放入10粒大豆種子于餐巾紙上。②將1﹣4號瓶做了如表所示不同的處理,5天后取出觀察到如表所示的實驗現(xiàn)象。編號處理方法實驗現(xiàn)象1不做處理蓋上瓶蓋放入25℃的培養(yǎng)箱中不萌發(fā)2不做處理蓋上瓶蓋放入5℃的培養(yǎng)箱中不萌發(fā)3向瓶中加水至餐巾紙濕潤蓋上瓶蓋放入5℃的培養(yǎng)箱中不萌發(fā)4向瓶中加水至餐巾紙濕潤蓋上瓶蓋放入25℃的培養(yǎng)箱中萌發(fā)請回答:(1)1號瓶與號瓶組合,可以形成一組對照實驗,探究的是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2)比較分析3號瓶和4號瓶的實驗結果,能得出的結論是。(3)1號瓶和2號瓶可以形成一組對照實驗嗎?。(4)4號瓶中有1粒種子沒有萌發(fā),可能原因是。三.探究發(fā)生在口腔內的化學消化11.根據(jù)實驗目的和實驗原理選擇恰當?shù)膶嶒炂鞑模ㄔ噭潜WC實驗獲得可靠結果的關鍵因素之一。下列實驗器材(試劑)的選用錯誤的是()A.探究溫度對唾液淀粉酶的影響,用碘液檢驗淀粉是否存在 B.選用花生仁、大米、牛肉干來探究不同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 C.選用尾鰭色素深的小魚進行“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流動”的實驗 D.選用低倍顯微鏡觀察小魚尾鰭內的血液流動12.為了探究某種淀粉酶的最適宜溫度,某同學進行了如圖實驗操作。請分析回答:(1)【實驗設計】步驟1:取10支試管,分為五組。每組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1mL某種淀粉酶溶液和2mL濃度為5%的淀粉溶液。步驟2:將每組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振蕩。步驟3:將裝有混合溶液的五支試管(編號1、2、3、4、5)分別置于15℃、25℃、35℃、45℃、55℃水浴中。反應過程中,每隔1分鐘從各支試管中取出一滴反應液滴在多孔瓷板上,加1滴碘液顯色。①該實驗的變量是;②此實驗設計存在一個明顯的錯誤,即步驟2前應保溫一段時間后再混合;③該實驗中每組只加入1mL某淀粉酶溶液,不能過多,主要是為了避免。(2)【實驗操作】糾正該實驗錯誤步驟后,進行正確操作。一段時間后,當?shù)?組試管中的反應物與碘液混合物開始呈棕黃色時,各組實驗現(xiàn)象如表(“+”表示藍色程度):組別12345處理溫度/℃1525354555結果+++棕黃色+++①試管中取出的反應物滴加碘液后,呈棕黃色,說明。②分析上述實驗結果,可以得出該淀粉酶的最適溫度在之間。③為進一步確定最適宜溫度,需要(簡述后續(xù)實驗操作)。四.探究光合作用的條件、場所、原料和產(chǎn)物13.如圖所示的“人工樹葉”是一種模擬電化學實驗裝置,該裝置模擬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太陽能將水和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和燃料丙醇(C3H8O)。則下列不屬于“人工樹葉”作用的是()A.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 B.有利于減緩溫室效應 C.為人類提供能源 D.為人類提供食物14.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可以用單位面積、單位時間內制造的有機物質量來表示。某同學按下列步驟測量樟樹葉光合作用速率:①選取n張對稱性良好的樟樹葉片,將每張葉片標記為如圖的A、B兩部分;②將葉片的A部分作遮光處理,B部分不作處理;③光照t小時后,在所選的每張葉片A、B的對應部位各截取面積為S的小方片,分別烘干,稱得A部分小方片總質量為mA,B部分小方片總質量mB;④計算出樟樹葉光合作用速率;(1)為了使實驗結果更準確,步驟①中選取的樟樹葉片在數(shù)量上有什么要求?。(2)另一同學認為,上述方法在測量時沒有考慮光合作用產(chǎn)物會運出葉片,這樣會使測量結果存在較大的偏差。為了減小偏差。在步驟②之前對葉片最好的處理方法是。A.摘下葉片以切斷葉柄B.環(huán)剝葉柄以切斷篩管C.破壞葉柄木質部以切斷導管(3)樟樹葉光合作用速率可表示為。(用字母表示)15.生物小組用黑藻探究光合作用是否以二氧化碳作為原料。BTB(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顏色變化可反映出水中二氧化碳含量變化,原理如圖1所示。依據(jù)這一原理,同學們進行實驗,處理及結果如圖2所示。(1)甲乙兩組實驗在黑暗中一段時間后,BTB水溶液都變成黃色的原因是。(2)比較甲、乙組實驗結果,可以得出結論。(3)有同學質疑,光照是否會引起B(yǎng)TB水溶液中二氧化碳含量減少。為繼續(xù)探究這個問題,小科增加了實驗,制得與甲、乙兩組相同的黃色BTB水溶液后,接下來的實驗操作是。五.探究環(huán)境因素對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16.為探究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因素,將同一品種玉米苗置于25℃條件下培養(yǎng),實驗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該實驗中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因素:光照強度和土壤含水量 B.D點比E點CO2吸收量大的原因是光照強度大 C.與B點相比較,制約A點時光合作用強度的因素主要是土壤含水量 D.實驗結果表明,在20%~40%土壤含水量的條件下,施肥效果明顯17.某興趣小組利用如圖裝置,在透明密閉小室內放置一新鮮葉片和二氫化碳緩沖液(可使用小室內CO2的量保持恒定)進行了有關實驗。在不同強度光照條件下,根據(jù)毛細管內水柱的移動測得小室內氣體體積變化如表所示。請分析回答:光照強度/Klx0510203040氣體體積變化量/μL/(cm2?min)﹣0.25+0.5+1.2+1.7+1.7+1.7(1)該小組為了探究光照強度對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實驗過程要改變光照強度,可進行的操作是。(2)實驗中,光照可能會引起小室內氣體的膨脹或收縮而造成誤差,必須設置對照實驗,對照組的小室內應放置和二氧化碳緩沖液。比較兩組實驗結果,進行矯正,矯正后結果如表,分析其中數(shù)據(jù)可得,光照強度與光合作用強度的關系是。(3)若用此裝置測定葉片呼吸作用的強度,則需對裝置做哪兩處改進?。六.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18.科學興趣小組探究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時,發(fā)現(xiàn)溫度會影響菠菜呼吸作用的強度。于是他們對“菠菜在哪一溫度下呼吸作用最強”進行實驗探究。(1)選擇下列器材,寫出本實驗的步驟。器材:如圖所示的恒溫箱(溫度可調節(jié))、裝置甲(塑料袋有透明和不透明兩種),電子天平,若干新鮮菠菜。(2)植物呼吸作用會消耗有機物。因此小明認為上述實驗中,也可以通過比較實驗前后菠菜質量減小的快慢來判斷呼吸作用的強弱。你是否贊同他的觀點并說明理由:。專題03生物實驗探究【解題技巧】一、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①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需要對自然現(xiàn)象和事物進行各種觀察,而且需要提出具有科學意義的問題,要有一定的價值,并能通過實驗或收集資料給予答案的②建立假設:針對提出的問題構想的一個假設。不能憑空亂想。制定計劃、設計實驗方案③收集事實與證據(jù):利用計劃和方案得到相應的事實與證據(jù),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并對這些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④檢驗與評價⑤合作與交流二、生物探究題:中考科學中的生物實驗題常考有酶活性的探究,種子萌發(fā)的條件探究,臨時裝片制作與觀察,光合作用的影響因素……等等實驗,這些內容要一一突破。【例題精析】一.科學探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1.以下資料是關于酶的發(fā)現(xiàn)史:斯帕蘭札尼實驗:以前人們認為人和動物只能對食物進行物理性消化,即只使食物的形狀顆粒大小發(fā)生變化,而不能進行化學性消化。1773年,意大利科學家斯帕蘭札尼設計了一個實驗:將肉塊放入小巧的金屬籠內,然后讓鷹把小籠子吞下去,而胃液可以流入籠內。過一段時間后,他把小籠子取出來,發(fā)現(xiàn)籠內的肉塊消失了。于是,他推斷胃液中一定含有對肉塊進行化學性消化的物質。施旺實驗:1836年德國博物學家施旺進行了實驗:他把氯化汞加到胃液里,沉淀出一種白色粉末。除去粉末中的汞化合物,把剩下的粉末溶解,得到了一種濃度非常高的消化液,他把這粉末叫作“胃蛋白酶”。他利用制得的胃蛋白酶進行了如表實驗,讓食物在體外消化成為可能.容器加入物質實驗結果1胃蛋白酶+肉糜+清水肉糜分解很少2胃蛋白酶+肉糜+鹽酸肉糜大部分分解3胃蛋白酶+肉糜+氫氧化鈉肉糜分解很少(1)斯帕蘭札尼實驗的巧妙之處是排除了物理性消化對實驗的干擾。(2)施旺所進行的表格中的實驗說明了胃蛋白酶的活性受PH度的影響。(3)上表中的實驗想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應該把溫度控制在37攝氏度左右。(4)有同學對施旺實驗提出質疑:認為對肉糜起分解作用的可能是鹽酸。為了檢驗他的猜想正確與否可再增設一容器,并在其中加入物質:肉糜和鹽酸,觀察肉糜的分解情況?!窘獯稹拷猓海?)斯帕蘭札尼實驗的巧妙之處是排除了物理性消化對實驗的干擾。(2)施旺所進行的表格中的實驗說明了胃蛋白酶的活性受PH度的影響。(3)上表中的實驗想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應該把溫度控制在37攝氏度左右。(4)有同學對施旺實驗提出質疑:認為對肉糜起分解作用的可能是鹽酸。為了檢驗他的猜想正確與否可再增設一容器,并在其中加入物質:肉糜和鹽酸,觀察肉糜的分解情況。故答案為:(1)物理(2)PH度(3)37(4)肉糜和鹽酸2.疫苗接種被認為是醫(yī)學科學最偉大的成就之一。疫苗研發(fā)的主要階段包括:分離獲得毒株→制成疫苗→動物實驗→臨床試驗→審批上市。那么如何評價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呢?【探究目的】探究疫苗X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緞游飳嶒灐浚?)實驗方案:(圖1)實驗過程中,B組注射的是等量的生理鹽水。(2)實驗結果:僅A組小鼠的血清中檢測到相應的特異性抗體,兩組小鼠的其余生理和生化指標無明顯差異,說明疫苗X對小鼠是安全有效的。(3)交流反思:有研究者認為,通過小鼠實驗篩選出的疫苗,還需要用靈長類動物(如猴)實驗評估疫苗,進一步確認安全有效后,方可進行臨床試驗。從進化角度分析,支持用靈長類動物實驗評估疫苗的理由是親緣關系近。【臨床試驗】疫苗X的生產(chǎn)上市還需要經(jīng)過三期的臨床試驗。(圖2)分組志愿者患病數(shù)疫苗組10000人8人安慰劑組10000人160人結果分析:Ⅲ期臨床試驗在疫區(qū)招募了20000志愿者,試驗結果如表所示,則該疫苗保護率是95%。注:疫苗保護率=(安慰劑組患病率﹣疫苗組患病率)÷安慰劑組患病率?!旧鐣⑴c】接種疫苗是對抗新冠疫情最有效的防范措施。當接種疫苗達到一定比率后就可以建立起免疫屏障,阻斷疫情蔓延,因此接種疫苗不僅是為了個人的健康,更是為了全社會的健康。我們每個公民都應盡打快打疫苗?!窘獯稹拷猓海?)實驗為探究疫苗X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為作對照實驗,而A組注射的是X疫苗,因此B組注射的是等量的生理鹽水。(2)實驗結果:僅A組小鼠的血清中檢測到相應的特異性抗體,兩組小鼠的其余生理和生化指標無明顯差異,說明疫苗X對小鼠是安全有效的。(3)交流反思;有研究者認為,通過小鼠實驗篩選出的疫苗,還需要用靈長類動物(如猴)實驗評估疫苗,進一步確認安全有效后,方可進行臨床試驗。從進化角度分析,支持用靈長類動物實驗評估疫苗的理由是親緣關系近。(4)疫苗保護率=(安慰劑組患病率﹣疫苗組患病率)÷安慰劑組患病率×100%;安慰劑組患病率=16010000×疫苗保護率=1.6%?0.08%結果分析:Ⅲ期臨床試驗在疫區(qū)招募了20000志愿者,試驗結果如表所示,則該疫苗保護率是95%。故答案為:(1)等量的生理鹽水;(2)無明顯差異;(3)親緣關系近;(4)95%。3.科學家探索光合作用過程和本質經(jīng)歷了漫長的歷程。我們知道綠色植物利用太陽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并釋放氧氣。H2O和CO2均含有O,那么O2中的O是來源于什么物質呢?資料一:19世紀末,科學家普遍認為:CO2在光的作用下被分解為CO和O2。資料二:范?尼爾通過實驗得出紫硫細菌合成有機物的反應式,與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反應式進行比較研究后,建立了猜想。紫硫細菌:CO2+2H2S→光(CH2O)(糖類)+2S+H2高等植物:CO2+2H2O→光(CH2O)(糖類)+O2+H2資料三:英國化學家希爾在一個密閉的裝置中加入含葉綠體的懸浮液和高鐵鹽(作氧化劑,不產(chǎn)生氧氣),并除去裝置內的CO2,在光照下發(fā)現(xiàn)密閉裝置中產(chǎn)生了O2。資料四:美國科學家魯賓、卡門給三組小球藻提供含有一定比例18O的水和碳酸氫鹽(釋放二氧化碳,其他條件均相同),光照相同時間后,分別檢測小球藻釋放氧氣中18O的比例,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18O是表示中子數(shù)為10的氧原子,可作為示蹤原子)組別水中18O的比例(%)碳酸氫鹽中18O的比例(%)釋放的氧氣中18O的比例(%)10.850.410.8420.850.550.8530.850.610.85(1)通過資料二中的比較分析,可以作出的猜想是光合作用產(chǎn)生的氧氣中的氧元素來源于水。(2)希爾實驗能否證明光合作用產(chǎn)生的O2全部來源于H2O?請作出判斷并說明理由不能;該實驗只能證明O2有來自H2O,但沒有證明O2是否來源于CO2。(3)分析魯賓、卡門的實驗結果,可得出的結論及相應的依據(jù)分別是植物光合作用產(chǎn)生的氧氣中的氧元素來源于水(H2O);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18O的比例與水中18O的比例接近,而未受碳酸氫鹽中18O比例的影響。【解答】解:(1)通過資料二中的比較分析,可以作出的猜想是光合作用產(chǎn)生的氧氣中的氧元素來源于水。(2)希爾實驗不能證明光合作用產(chǎn)生的O2全部來源于H2O,該實驗只能證明O2有來自H2O,但沒有證明O2是否來源于CO2。(3)1941年,魯賓和卡門用同位素標記法追蹤光合作用中O2的來源。①魯賓和卡門用H218O和普通的CO2進行小球藻光合作用實驗,由此可知產(chǎn)生的氧氣中的氧原子是18O.②魯賓和卡門用C18O2和普通的H2O進行小球藻光合作用實驗,由此可知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18O的比例與水中18O的比例接近,而未受碳酸氫鹽中18O比例的影響。③綜合實驗以上,結論是植物光合作用產(chǎn)生的氧氣中的氧元素來源于水(H2O)。故答案為:(1)水;(2)不能;該實驗只能證明O2有來自H2O,但沒有證明O2是否來源于CO2(3)植物光合作用產(chǎn)生的氧氣中的氧元素來源于水(H2O);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18O的比例與水中18O的比例接近,而未受碳酸氫鹽中18O比例的影響4.春暖花開、燕雁北飛,秋寒葉落、燕雁南歸。人們通常認為候鳥的遷徙與氣溫變化有關。據(jù)加拿大洛文教授14年的觀察記錄,有一種候鳥黃腳鷸,每年長途跋涉1.6萬公里來往于北美洲的加拿大和南美洲之間,總是固定于5月26~29日在加拿大首次產(chǎn)蛋。根據(jù)上述現(xiàn)象,洛文教授認為氣溫不是引起候鳥遷徙的原因。他在1924年9月捕獲了若干只某種候鳥,分兩組進行實驗,實驗的過程與結果如表。所捕候鳥的處理3個月后放飛的所捕候鳥情況第一組置于日照時間逐漸縮短的自然環(huán)境中留在原地第二組置于日光燈下,用燈光模擬日照,并一天天延長光照時間多數(shù)往相同方向飛(1)洛文教授根據(jù)黃腳鷸的首次產(chǎn)蛋日期都是在每年的5月26~29日,推測氣溫不是引起候鳥遷徙的原因,因為每年同期的氣溫是變化的(或“不固定的”等意思相近均可)。(2)根據(jù)洛文教授的實驗設計,你認為他的猜想是日照時間的長短變化是引起候鳥遷徙的原因。(3)若洛文教授根據(jù)此實驗就對候鳥的遷徙原因下結論,這種做法是否合理,并說明理由。不合理,只進行了一種候鳥的研究,不具有普遍意義?!窘獯稹拷猓海?)洛文教授根據(jù)黃腳鷸的首次產(chǎn)蛋日期都是在每年的5月26~29日,推測氣溫不是引起候鳥遷徙的原因,因為每年同期的氣溫是變化的(或“不固定的”等意思相近均可)。(2)根據(jù)圖中洛文教授的實驗設計可知,他的猜想是日照時間的長短變化是引起候鳥遷徙的原因。(3)若洛文教授根據(jù)此實驗就對候鳥的遷徙原因下結論,這種做法是不合理的,原因是只進行了一種候鳥的研究,不具有普遍意義。故答案為:(1)變化的(或“不固定的”等意思相近均可)(2)日照時間的長短變化是引起候鳥遷徙的原因;(3)不合理,只進行了一種候鳥的研究,不具有普遍意義。5.酶是生物體內各種化學反應的催化劑,它的活性會受到多種外界因素的影響。在探究了溫度對酶催化作用的影響實驗后,科學興趣小組在課后對其他環(huán)境因素進行了探究?!緦嶒炘O計】①將若干同樣大小的濾紙片浸入肝臟研磨液,使過氧化氫酶附著在濾紙片上,取出后晾干;②在四只燒杯中盛入體積分數(shù)為2%,pH分別為5、7、9、11的H2O2溶液(溫度相同且適宜);③將濾紙片分別放入燒杯中,濾紙片上的過氧化氫酶催化H2O2分解產(chǎn)生O2,氧氣泡會附著在濾紙片上。隨著反應的進行,濾紙片先下沉再逐漸上浮,直至浮出液面(如圖甲),記錄濾紙片從放入至浮出液面的時間。由上述實驗設計可知,該興趣小組建立的假設是pH會影響氧化氫酶的催化作用,pH過高或過低都會降低氧化氫酶的活性?!緦嶒灲Y果】同學們通過實驗,獲得如圖乙所示的結果?!镜贸鼋Y論】pH對酶的催化作用有影響,pH在5﹣11的范圍內,隨著pH的升高,過氧化氫酶的活性變化規(guī)律為先增大后減小?!就卣固岣摺拷Y合課堂與課后的探究結果,有小組同學提出,在不同溫度條件下,pH對酶活性的影響是否相同。為此他們將H2O2溶液分成16份,并設計如表所示的方案做了進一步探究。組別pH57911溫度(℃)10A1B1C1D120A2B2C2D230A3B3C3D340A4B4C4D4【解答】解:【實驗設計】③將濾紙片分別放入燒杯中,濾紙片上的過氧化氫酶催化H2O2分解產(chǎn)生O2,氧氣泡會附著在濾紙片上。隨著反應的進行,濾紙片先下沉再逐漸上浮。直至浮出液面(如圖甲)記錄濾紙片從放入至浮出液面的時間。根據(jù)實驗設計可知該興趣小組建立的假設是pH會影響氧化氫酶的催化作用,pH過高或過低都會降低過氧化氫酶的活性?!镜贸鼋Y論】pH對酶的催化作用有影響,pH在5﹣11的范圍內,隨著pH的升高,過氧化氫酶的活性變化規(guī)律為先增大后減小。【拓展提高】根據(jù)表格中的組別和pH值,可以看出他們將H2O2溶液分成16份。故答案為:③濾紙片從放入至浮出液面;pH會影響氧化氫酶的催化作用,pH過高或過低都會降低過氧化氫酶的活性【得出結論】先增大后減小【拓展提高】166.資料表明,果膠酶可破除果肉細胞的細胞壁(內含果膠),果膠酶只能對果膠的分解起催化作用。這為果汁生產(chǎn)廠家提高出汁率提供了科學依據(jù)。某科學興趣為此設計如下實驗,探究“影響果膠酶活性的因素”。①分別取一定量果膠酶和蘋果泥分裝于兩支相同的試管中,在10℃同一水浴中恒溫處理10分鐘,如圖A;②將果膠酶與蘋果泥充分混合,再次在10℃水溶液中恒溫處理10分鐘,如圖B;③將步驟②處理后的混合物過濾,收集濾液,測出果汁量(體積),如圖C;④再取等量的果膠酶與蘋果泥,在不同溫度條件下重復以上實驗,記錄果汁量如表:溫度/℃1020304050607080果汁量/mL81216251511106請回答下列問題:(1)步驟①的目的是使果膠酶和蘋果泥達到相同的溫度,避免因二者溫度不同導致混合后溫度發(fā)生變化,從而導致實驗結果不準確。(2)“果膠酶只能對果膠的分解起催化作用”體現(xiàn)了酶的專一性。(3)實驗結果顯示,當溫度為40℃左右時,果膠酶的活性較高?!窘獯稹拷猓海?)進行實驗①的目的是保證實驗溫度的準確性,因為如果果膠酶與蘋果泥溫度不同,二者混合后溫度會發(fā)生變化,從而導致實驗結果不準確。(2)酶是生物催化劑,具有催化效率高、專一性強、作用條件溫和等特點;果膠酶只能對果膠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體現(xiàn)了酶的專一性。(3)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當溫度在40℃左右時,果膠酶的活性較高。故答案為:(1)使果膠酶和蘋果泥達到相同的溫度,避免因二者溫度不同導致混合后溫度發(fā)生變化,從而導致實驗結果不準確;(2)專一;(3)40。二.探究種子萌發(fā)的條件7.為了研究不同顏色的光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進行了如下的實驗:取甲、乙、丙、丁4個培養(yǎng)皿中有潮濕的濾紙,各放入100粒萵苣種子,然后分別給予不同的光照,數(shù)天后結果如下表。甲乙丙丁光照條件用黑紙遮光照橘紅光(λ=660μm)先照橘紅光再照遠紅光(λ=735μm)先照橘紅光再照遠紅光最后再照橘紅光數(shù)天后的萌發(fā)的種子數(shù)(粒)0994098根據(jù)上述實驗數(shù)據(jù),作為最恰當?shù)慕Y論是()A.只要有光照,萵苣種子就能發(fā)芽 B.不照光,萵苣種子不能發(fā)芽;遠紅光也能抑制其發(fā)芽 C.橘紅光可促進萵苣種子發(fā)芽,遠紅光可抑制其發(fā)芽 D.橘紅光可促進萵苣種子發(fā)芽,但遠紅光可抵消橘紅光的作用【解答】解:從表格中可知:甲用黑紙遮光,數(shù)天后萌發(fā)的種子數(shù)0,表明沒有光萵苣種子就不能發(fā)芽;乙照橘紅光,數(shù)天后萌發(fā)的種子數(shù)99粒;表明橘紅光可促進萵苣種子發(fā);丙先照橘紅光再照遠紅光,數(shù)天后萌發(fā)的種子數(shù)40粒;表明遠紅光可部分抵消橘紅光的作用;丁先照橘紅光,再照遠紅光最后再橘紅光,數(shù)天后萌發(fā)的種子數(shù)98粒,表明橘紅光可促進萵苣種子發(fā)。因此“根據(jù)上述實驗數(shù)據(jù)”,最恰當?shù)囊粋€結論是“橘紅光可促進萵苣種子發(fā)芽,但遠紅光可部分抵消橘紅光的作用”。故選:D。8.幼苗的出土率是否與種子種植的深度有關?為研究這一問題,小科展開了相關的探究。組別甲乙丙丁種植深度6cm11cm18cm25cm出土幼苗數(shù)量29棵30棵26棵20棵未出土幼苗生長情況1棵種子未萌發(fā)/幼苗略有萎縮現(xiàn)象幼苗萎縮現(xiàn)象較明顯幼苗子葉大小較大較小只有痕跡只有痕跡將相似的120粒綠豆種子平均分成4組,在相同砂土中按不同深度種植,放置在相同且適宜萌發(fā)和生長的條件下。連續(xù)觀察15天,發(fā)現(xiàn)只有三組有幼苗先后出土,如圖所示。在第15天對所有幼苗進一步觀察發(fā)現(xiàn),除幼苗胚軸的長度不同外,各組幼苗的出土數(shù)量、未出土幼苗生長狀況、子葉大小等也有差異,如表所示。(1)分析實驗結果可以得出的實驗結論:①幼苗的出土率與種子的種植深度有關;②當綠豆種子種植深度超過11cm后,隨著種植深度的增加,幼苗的出土率將會下降,得出此結論的依據(jù)是子葉中的營養(yǎng)物質不足供給幼苗出土所需;(2)第15天,取甲、乙、丙三組幼苗各10棵,分別測定各組有機物總含量,則甲組的有機物含量最高,根本原因是甲組幼苗出土后仍有較充足的營養(yǎng)可以利用來促使幼苗的發(fā)育,幼苗可以更早的長出新葉,進行光合作用,積累有機物?!窘獯稹拷猓海?)分析實驗結果:種植深度為6cm;11cm;18cm;25cm的出土幼苗數(shù)量分別為:29棵;30棵;26棵;20棵,分析實驗結果可以得出的實驗結論可知,①當綠豆種子種植深度為11cm時,綠豆的出土率最高,幼苗的出土率與種子的種植深度有關;②當綠豆種子種植深度超過11cm后,隨著種植深度的增加,幼苗的出土率將會下降,原因是幼苗出土需要充足的營養(yǎng)物質,如果種植深度過大子葉中的營養(yǎng)物質不足以供給幼苗出土所需;(2)分析實驗結果甲、乙、丙、丁四組幼苗出圖后幼苗葉子大小分別為:較大;較?。恢挥泻圹E;只有痕跡,這樣看甲組幼苗出土后仍有較充足的營養(yǎng)可以利用來促使幼苗的發(fā)育,幼苗可以更早的長出新葉,進行光合作用,積累有機物。所以,第15天,取甲、乙、丙、丁四組幼苗各10棵,分別測定各組有機物含量,則甲組的有機物含量最高。故答案為:(1)幼苗的出土率與種子的種植深度有關;下降;子葉中的營養(yǎng)物質不足以供給幼苗出土所需;(2)甲;甲組幼苗出土后仍有較充足的營養(yǎng)可以利用來促使幼苗的發(fā)育,幼苗可以更早的長出新葉,進行光合作用,積累有機物。9.小徐為了探究“煙草浸出液對黃豆種子萌發(fā)和幼苗生長的影響”,進行了如下實驗:①用煙草、蒸餾水配制得到濃度為40%的煙草原浸液,再通過稀釋原浸液得到濃度為20%、15%、10%的浸出液;②取4個同規(guī)格的培養(yǎng)皿,編號為A、B、C、D,并在里面鋪上等量的干棉花;③在每個培養(yǎng)皿中放20粒黃豆種子,蓋上蓋子;④通過量筒量取,每天定時向各培養(yǎng)皿中噴灑等量、濃度不同的浸出液,并記錄數(shù)據(jù)。其中第5天的數(shù)據(jù)如表,回答問題:編號噴灑的浸出液濃度第5天的平均芽長和萌發(fā)率平均芽長/cm萌發(fā)率A0%10100%B10%495%C15%1.265%D20%0.535%(1)請你填寫完整步驟④,以便控制好無關變量。等量(2)該實驗通過第5天的平均芽長和萌發(fā)率來判斷煙草浸出液對黃豆幼苗生長的影響。(3)本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煙草浸出液的濃度越大,對黃豆種子和幼苗的生長抑制作用越明顯?!窘獯稹拷猓海?)對照實驗又叫單一變量實驗,只有一個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實驗。步驟④通過量筒量取,每天定時向各培養(yǎng)皿中噴灑等量、濃度不同的浸出液,并記錄數(shù)據(jù)。(2)、(3)該實驗通過第五天的平均芽長和萌發(fā)率,來判斷煙草浸出液對黃豆幼苗生長的影響。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煙草浸出液的濃度越大,對黃豆種子和幼苗的生長抑制作用越明顯(或煙草浸出液對黃豆種子萌發(fā)和幼苗的生長)。故答案為:(1)等量;(2)第5天的平均芽長和萌發(fā)率;(3)煙草浸出液的濃度越大,對黃豆種子和幼苗的生長抑制作用越明顯(或煙草浸出液對黃豆種子萌發(fā)和幼苗的生長)。10.在探究“種子萌發(fā)的環(huán)境條件”時,小金設計了如下實驗:①取4個罐頭瓶,編號1﹣4,每一瓶底放6層餐巾紙,每一瓶中放入10粒大豆種子于餐巾紙上。②將1﹣4號瓶做了如表所示不同的處理,5天后取出觀察到如表所示的實驗現(xiàn)象。編號處理方法實驗現(xiàn)象1不做處理蓋上瓶蓋放入25℃的培養(yǎng)箱中不萌發(fā)2不做處理蓋上瓶蓋放入5℃的培養(yǎng)箱中不萌發(fā)3向瓶中加水至餐巾紙濕潤蓋上瓶蓋放入5℃的培養(yǎng)箱中不萌發(fā)4向瓶中加水至餐巾紙濕潤蓋上瓶蓋放入25℃的培養(yǎng)箱中萌發(fā)請回答:(1)1號瓶與4號瓶組合,可以形成一組對照實驗,探究的是水分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2)比較分析3號瓶和4號瓶的實驗結果,能得出的結論是種子的萌發(fā)需要適宜的溫度。(3)1號瓶和2號瓶可以形成一組對照實驗嗎?不能。(4)4號瓶中有1粒種子沒有萌發(fā),可能原因是種子的胚已死(或種子處于休眠期)?!窘獯稹拷猓海?)1和4以形成一組對照實驗,實驗變量是水分,可以探究水分對種子的萌發(fā)有影響。(2)3和4變量是溫度,比較分析3號瓶和4號瓶的實驗結果,能得出的結論是種子的萌發(fā)需要適宜的溫度。(3)1號和2號盡管有1個變量溫度,但是均缺少水分,實驗結果種子均不萌發(fā),不能形成一組對照實驗。(4)種子的萌發(fā)同時還需要自身條件,有1粒種子沒有萌發(fā),最可能的原因是種子的胚已死(或胚不完整、種子處于休眠期)。故答案為:(1)4;水分(2)種子的萌發(fā)需要適宜的溫度(3)不能(4)種子的胚已死(或胚不完整、種子處于休眠期)。三.探究發(fā)生在口腔內的化學消化11.根據(jù)實驗目的和實驗原理選擇恰當?shù)膶嶒炂鞑模ㄔ噭潜WC實驗獲得可靠結果的關鍵因素之一。下列實驗器材(試劑)的選用錯誤的是()A.探究溫度對唾液淀粉酶的影響,用碘液檢驗淀粉是否存在 B.選用花生仁、大米、牛肉干來探究不同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 C.選用尾鰭色素深的小魚進行“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流動”的實驗 D.選用低倍顯微鏡觀察小魚尾鰭內的血液流動【解答】解:A、淀粉的特性是淀粉遇碘液變藍色,因此可以用碘液檢驗是否含有淀粉。若被檢驗者變藍色,表明有淀粉,若不變藍色表明淀粉含量極少或沒有,A正確;B、用花生仁、大米、牛肉干來研究不同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是用燃燒的方法進行,B正確;C、進行“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流動”的實驗,應該選用尾鰭色素淺的小魚來進行實驗,因為重點是看血管,C錯誤;D、小魚尾鰭內含色素,顏色深,視野較暗,因此觀察小魚尾鰭內的血液流動應該用低倍的顯微鏡,低倍鏡比高倍鏡的視野亮,D正確。故選:C。12.為了探究某種淀粉酶的最適宜溫度,某同學進行了如圖實驗操作。請分析回答:(1)【實驗設計】步驟1:取10支試管,分為五組。每組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1mL某種淀粉酶溶液和2mL濃度為5%的淀粉溶液。步驟2:將每組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振蕩。步驟3:將裝有混合溶液的五支試管(編號1、2、3、4、5)分別置于15℃、25℃、35℃、45℃、55℃水浴中。反應過程中,每隔1分鐘從各支試管中取出一滴反應液滴在多孔瓷板上,加1滴碘液顯色。①該實驗的變量是溫度;②此實驗設計存在一個明顯的錯誤,即步驟2前應先將五組試管分別在15℃、25℃、35℃、45℃、55℃的水浴中保溫一段時間保溫一段時間后再混合;③該實驗中每組只加入1mL某淀粉酶溶液,不能過多,主要是為了避免酶的含量過高導致反應速率太快,無法比較不同溫度下酶活性的差別。。(2)【實驗操作】糾正該實驗錯誤步驟后,進行正確操作。一段時間后,當?shù)?組試管中的反應物與碘液混合物開始呈棕黃色時,各組實驗現(xiàn)象如表(“+”表示藍色程度):組別12345處理溫度/℃1525354555結果+++棕黃色+++①試管中取出的反應物滴加碘液后,呈棕黃色,說明淀粉完全水解。②分析上述實驗結果,可以得出該淀粉酶的最適溫度在25℃?45℃之間。③為進一步確定最適宜溫度,需要25℃?45℃之間設置更精確的溫度梯度重復上述實驗(簡述后續(xù)實驗操作)?!窘獯稹拷猓海?)①該實驗的變量是溫度。②根據(jù)實驗目的和步驟③,步驟②前先要用不同溫度處理酶液,然后才能混合。即先將五組試管分別在15℃、25℃、35℃、45℃、55℃的水浴中保溫一段時間。③該實驗中每組只加入1mL某淀粉酶溶液,不能過多,主要是為了避免酶的含量過高導致反應速率太快,無法比較不同溫度下酶活性的差別。(2)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①試管中取出的反應物滴加碘液后,呈棕黃色,說明淀粉完全水解。②淀粉酶的最適溫度介于25℃和45℃之間。③為進一步確定最適溫度,需要在25℃?45℃之間設置更精確的溫度梯度重復上述實驗。故答案為:(1)①溫度;②先將五組試管分別在15℃、25℃、35℃、45℃、55℃的水浴中保溫一段時間;③酶的含量過高導致反應速率太快,無法比較不同溫度下酶活性的差別。(2)①淀粉完全水解;②25℃?45℃;③25℃?45℃之間設置更精確的溫度梯度重復上述實驗。四.探究光合作用的條件、場所、原料和產(chǎn)物13.如圖所示的“人工樹葉”是一種模擬電化學實驗裝置,該裝置模擬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太陽能將水和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和燃料丙醇(C3H8O)。則下列不屬于“人工樹葉”作用的是()A.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 B.有利于減緩溫室效應 C.為人類提供能源 D.為人類提供食物【解答】解:在陽光的作用下,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氧氣和C3H8O,方程式為6CO2+8H2O→葉綠體光能2C3H8O+9O2,此反應將太陽能轉化為了化學能,消耗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減輕了溫室效應,丙醇(C3H故選:D。14.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可以用單位面積、單位時間內制造的有機物質量來表示。某同學按下列步驟測量樟樹葉光合作用速率:①選取n張對稱性良好的樟樹葉片,將每張葉片標記為如圖的A、B兩部分;②將葉片的A部分作遮光處理,B部分不作處理;③光照t小時后,在所選的每張葉片A、B的對應部位各截取面積為S的小方片,分別烘干,稱得A部分小方片總質量為mA,B部分小方片總質量mB;④計算出樟樹葉光合作用速率;(1)為了使實驗結果更準確,步驟①中選取的樟樹葉片在數(shù)量上有什么要求?盡可能多。(2)另一同學認為,上述方法在測量時沒有考慮光合作用產(chǎn)物會運出葉片,這樣會使測量結果存在較大的偏差。為了減小偏差。在步驟②之前對葉片最好的處理方法是B。A.摘下葉片以切斷葉柄B.環(huán)剝葉柄以切斷篩管C.破壞葉柄木質部以切斷導管(3)樟樹葉光合作用速率可表示為mb﹣ma/nSt。(用字母表示)【解答】解:(1)為了使實驗結果更準確,步驟①中選取的樟樹葉片在數(shù)量上盡可能多,避免出現(xiàn)偶然性。(2)為了減小偏差。在步驟②之前對葉片最好的處理方法是破壞葉柄韌皮部以切斷篩管,防止有機物運走B(3)樟樹葉光合作用速率可表示為mb﹣ma/nSt。故答案為:(1)盡可能多(2)B(3)mb﹣ma/nSt15.生物小組用黑藻探究光合作用是否以二氧化碳作為原料。BTB(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顏色變化可反映出水中二氧化碳含量變化,原理如圖1所示。依據(jù)這一原理,同學們進行實驗,處理及結果如圖2所示。(1)甲乙兩組實驗在黑暗中一段時間后,BTB水溶液都變成黃色的原因是黑暗環(huán)境下植物不進行光合作用,進行呼吸作用,生成二氧化碳,因此溶液變黃。(2)比較甲、乙組實驗結果,可以得出結論黑藻光合作用利用了水中的二氧化碳。(3)有同學質疑,光照是否會引起B(yǎng)TB水溶液中二氧化碳含量減少。為繼續(xù)探究這個問題,小科增加了實驗,制得與甲、乙兩組相同的黃色BTB水溶液后,接下來的實驗操作是不加黑藻,置于光照下靜置相同時間,若溶液仍為黃色,則證明光照不引起B(yǎng)TB溶液中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化。【解答】解:(1)某生物興趣小組用黑藻探究光合作用是否以二氧化碳作為原料時,根據(jù)二氧化碳能使BTB水溶液變?yōu)辄S色的特性可知,甲、乙兩組實驗在黑暗中一段時間后,BTB水溶液都變成黃色的原因是黑藻進行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2)甲組黑藻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減少使BTB水溶液變?yōu)樗{綠色;乙組黑藻在黑暗環(huán)境中進行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增加使BTB水溶液變?yōu)辄S色,因此比較甲、乙組實驗結果,說明黑藻光合作用利用了水中的二氧化碳。(3)“光照是否會引起B(yǎng)TB水溶液中二氧化碳含量減少”實驗唯一不同的變量是光照。因此“為回應這一質疑,應在上述實驗基礎上補充一組實驗”和甲形成對照試驗。實驗方案是:向BTB水溶液中吹入氣體至溶液顏色變?yōu)辄S色,不加入黑藻,置于光照條件下一段時間,觀察溶液顏色變化。若BTB水溶液顏色呈現(xiàn)黃色,“則證明光照不引起B(yǎng)TB水溶液中二氧化碳含量減少”。故答案為:(1)黑暗環(huán)境下植物不進行光合作用,進行呼吸作用,生成二氧化碳,因此溶液變黃。(2)黑藻光合作用利用了水中的二氧化碳。(3)不加黑藻,置于光照下靜置相同時間,若溶液仍為黃色,則證明光照不引起B(yǎng)TB溶液中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化。五.探究環(huán)境因素對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16.為探究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因素,將同一品種玉米苗置于25℃條件下培養(yǎng),實驗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該實驗中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因素:光照強度和土壤含水量 B.D點比E點CO2吸收量大的原因是光照強度大 C.與B點相比較,制約A點時光合作用強度的因素主要是土壤含水量 D.實驗結果表明,在20%~40%土壤含水量的條件下,施肥效果明顯【解答】解:A、該實驗中具有三個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光照強度、無機鹽和含水量,A錯誤;B、B與E點相比含水量相同和光照強度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