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森林火災調查-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31/21/wKhkGWbepluAagMkAACLsWwrxQU747.jpg)
![第11章 森林火災調查-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31/21/wKhkGWbepluAagMkAACLsWwrxQU7472.jpg)
![第11章 森林火災調查-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31/21/wKhkGWbepluAagMkAACLsWwrxQU7473.jpg)
![第11章 森林火災調查-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31/21/wKhkGWbepluAagMkAACLsWwrxQU7474.jpg)
![第11章 森林火災調查-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31/21/wKhkGWbepluAagMkAACLsWwrxQU747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十一章
森林火災調查西南林業(yè)大學西南林業(yè)大學王秋華1CONTENTS本章內容第一節(jié)森林火災的特點森林火災痕跡特征森林火災起火點的查找方法和步驟森林火災原因認定第二節(jié)第三節(jié)第四節(jié)第五節(jié)雷擊火的調查2Part森林火災的特點1.1
我國森林火災發(fā)生主要原因1.2森林燃燒的特點1.3森林火災的分類1.4森林火災的影響因素1.5特殊火行為現象第一節(jié)31.1我國森林火災發(fā)生主要原因森林火災發(fā)生原因:森林火災發(fā)生原因簡稱火因,用森林火源標示。起火原因和火災成因構成了整個火災原因。起火原因揭示火災是怎么發(fā)生的,火災成因解決火災時如何發(fā)展蔓延成災這個問題。起火原因是明確森林火災責任的重要依據;火災成因是判斷指揮、撲救、阻隔、清理等措施采取是否得當與有效的重要依據。森林火源:森林火源分為人為火、自然火和外來火三大類,各大類又包含若干森林火源種類,見表ll-1火災成因的提出,是火災調查理論的跨越發(fā)展,對開展火災調查工作,提高人們與火災作斗爭的能力有重要意義。41.1我國森林火災發(fā)生主要原因生產用火非生產用火自然火外來火燒荒燒灰煉山造林燒牧場燒隔離帶火車甩瓦機車噴火其他生產用火野外吸煙取暖做飯祭祀用火燒山驅獸小孩玩火癡呆弄火家火上山電線引起其他非生產性用火放火外省燒入雷擊火可燃物自燃其他自燃火表11-1森林火災發(fā)生原因一覽表51.1我國森林火災發(fā)生主要原因表11-1說明:1.燒荒燒灰。指農墾燒荒、燒灰積肥、燒田壇草、燒秸稈等引起的森林火災。2.
火車甩瓦。指火車閘瓦脫落引起的森林火災。3.機車噴火。指汽車、拖拉機等機動車輛噴火引起的森林火災。4.祭祀用火。指燒紙錢、焚香、燃放鞭炮、燃蠟燭等引起的森林火災。61.1我國森林火災發(fā)生主要原因表11-1說明:5.放火。指除小孩玩火和癡呆弄火之外,行為人為了達到一定的違法犯罪目的,在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fā)生火災的情況下,希望或放任火災發(fā)生的行為。6.外省燒入。其他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燒入本省、自冶區(qū)、直轄市的森林火災。7.外來火。指由國境外燒入我國境內的森林火災。71.2森林燃燒的特點森林燃燒是在開放性的生態(tài)系統中的自由燃燒,不受氧氣的限制,因為森林里到處都有空氣供氧。森林燃燒是一種固體燃燒。固體燃燒過程與液體、氣體燃燒過程不同,可分為有焰燃燒和無焰燃燒。森林燃燒能量變化很大。森林可燃物的種類千差萬別,森林燃燒在不同的森林群落中各具特點,表現很不一致。森林燃燒的地域變化也很大,其可燃物在地域分布上差別明顯,或多或少,或均勻或密集,或連續(xù)或斷續(xù)。8森林燃燒時釋放出大量的能量(見圖11-1)。森林火災其實就是把森林植物固定的太陽能在短時間內以熱能、光能的形式釋放出來,這種方式會對森林、環(huán)境造成巨大的影響。圖11-1森林火災林火作為一個生態(tài)因子,對森林生態(tài)系統的影響具有兩重性,既有毀滅作用,也有促進作用。雙重性的關鍵是燃燒強度,高強度的火往往帶來破壞性的一面,而控制性的低強度的火則帶來有利的一面。1.2森林燃燒的特點91.3森林火災的分類1.3.1根據火災損失分類
修訂后的《森林防火條例》(2009年1月1日起施行),按照受害森林面積和傷亡人數,森林火災分為一般森林火災、較大森林火災、重大森林火災和特別重大森林火災:1)一般森林火災:受害森林面積在1公頃以下或者其他林地起火的,或者死亡1人以上3人以下的,或者重傷1人以上10人以下的。2)較大森林火災:受害森林面積在1公頃以上100公頃以下的,或者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的,或者重傷10人以上50人以下的。101.3.1根據火災損失分類3)重大森林火災:受害森林面積在100公頃以上1000公頃以下的,或者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的,或者重傷50人以上100人以下的。4)特別重大森林火災:受害森林面積在1000公頃以上的,或者死亡30人以上的,或者重傷100人以上的。1.3森林火災的分類111.3.2根據火勢蔓延部位分類
可劃分為地表火、樹冠火和地下火。1)地下火:在泥炭層或腐殖質層燃燒蔓延的林火。多發(fā)生在長期干旱有腐殖質層或泥炭層的林中。這種火在地表看不見火焰,只有煙,蔓延速度十分緩慢,溫度高,持續(xù)時間長,很難撲救,破壞力極強。2)地表火:地表火也稱為地面火,沿地表蔓延,火焰高度在樹冠以下,燒毀地被物,危害幼樹、灌木、下木,燒傷大樹干基和露出地面的樹根。3)樹冠火:地表火遇到強風或針葉幼樹群、枯立木、風倒木、低垂樹枝時,火就燒到樹冠,并沿樹冠蔓延和擴展,稱為樹冠火。1.3森林火災的分類12131.4森林火災的影響因素影響森林燃燒的因素很多,影響機制很復雜。隨著對森林火災機理認識的加深,影響因素逐漸集中到可燃物、地形、氣象等方面。1.4.1可燃物
可燃物(圖11-2)是森林燃燒的物質基礎條件,影響著林火蔓延速度和強度。實時并快捷掌握不同林型的可燃物狀態(tài),可為有效地開展森林火災的防范工作提供依據??扇嘉锏奈锢?、化學性質影響著森林火行為。圖11-2森林可燃物141.4森林火災的影響因素1.可燃物類型
可燃物類型指在一定的面積內,種類、特征相同的可燃物,并其他區(qū)域中的可燃物有明顯的區(qū)別。它表示不同可燃物的分布位置,是一個區(qū)域火險大小的標志。首先,燃料本身被細分為兩部分:地面燃料和空中燃料。地面燃料包括所有位于地面上的可燃物或者直接長在地面上的可燃物。這些物質包括腐爛的落葉堆、含泥煤的土壤、樹根、落葉、松球堆、草、死樹、樹樁、大的枝干、低矮的樹枝及小樹苗等??罩腥剂习ㄉ种懈邔铀械木G色植物和枯死的植物,主要的空間燃料是樹枝、樹冠、殘桿、苔蘇和一些高的灌木叢。151.4森林火災的影響因素可燃物類型不同,燃燒性也各異。其特征包括負荷量、密實度、堆密度或容積密度數、水平連續(xù)性、垂直分布、水分含量、化學成分等。按照種類的不同,將森林可燃物分為以下7種:①地衣。是一種容易燃燒的可燃物,著火溫度低,是森林中的引火物。地衣濕度變化較大,在降雨后,很快失去水分而易燃。在降雨時,地衣濕度可達272.2%,雨后第二天為40%-50%,再經5-7天,濕度降低到7.3%。地衣與死地被物混合燃燒時,火焰溫度可達250-500℃,火焰高度可達20-40厘米。附在樹枝條的長松蘿和節(jié)松蘿,容易引起樹冠火。1.可燃物類型161.4森林火災的影響因素②苔蘚。苔蘚多生長在陰濕的密林下,吸濕性強,不易著火,只有在連續(xù)干旱的年代才能燃燒。苔蘚的燃燒性隨著立地條件不同而異,生長在沼澤地上的泥炭蘚,一般不易燃。生長在樹皮、樹枝上的蘚類,較干燥,也易燃,如樹毛和平蘚,有引起樹干火和樹冠火的危險。相較于地衣雜草,蘚類燃燒持續(xù)時間長,蔓延速慢,特別是著生在樹根和樹干附近的苔蘚,一旦著火,對樹根、樹干的危害較大。苔蘚燃燒火焰高度不超過50cm,溫度在300℃左右。1.可燃物類型171.4森林火災的影響因素③草本植物。在生長季節(jié),體內含水量高,一般不易燃。在非生長季節(jié),干枯易燃。在我國東北林區(qū),在春季雪融后,新草尚未萌發(fā),遺留的干枯雜草,是最容易引起森林火災的。生長在不同立地條件下的雜草,易燃程度不同。生長在無林地或疏林地的雜草,大多為陽性雜草,植株高大,生長密集,體內含纖維多,如禾本科,莎草科和菊科,枯黃后非常易燃。即使生長在沼澤地地雜草,枯死后也極易燃。生長在肥沃潮濕的林地的雜草,植株矮小,葉多為肉質,含水分少,如酢漿草科,虎耳草科,百合科等植物,枯死后仍不易干燥,不易燃。1.可燃物類型181.4森林火災的影響因素
④蕨類。蕨類是我國南方森林主要地被。一般,一年生蕨類易燃,多年生不易燃。陽性蕨類易燃;陰性蕨類不易燃。我國南方常見易燃的蕨類是蕨和鐵芒萁。1.可燃物類型191.4森林火災的影響因素
⑤灌木。為多年生木本植物,體內含水量較多,不易燃燒。常綠灌木更不易燃。有些灌木落葉后,上部枝條??菟?,如胡枝子,這類灌木易燃。有些灌木枯葉不落,如柞樹,這類灌木易燃。還有些針葉灌木,體內含有大量樹脂和揮發(fā)性油類,如興安檜含脂量達23.45%,高山檜達49.16%,這些灌木非常易燃。灌木的生長狀態(tài)和分布不同,影響燃燒狀況。通常叢狀灌木比單株散生灌木更利于林火蔓延。與雜草混生灌木林燃燒更強烈。1.可燃物類型201.4森林火災的影響因素
⑥藤本植物。藤本植物是熱帶雨林中重要組成部分,一般不易燃,但在特別干旱的季節(jié)里,常常引燃樹冠火。
⑦喬木。喬木植物種類是最不易燃的種類。以上植物易燃性的順序(從易到難)是:地衣、苔蘚、草本、灌木、藤本和喬木。喬木的燃燒性與年齡、郁閉度、林分組成和林分層次等有關。1.可燃物類型211.4森林火災的影響因素
可燃物載量指單位面積上可燃物的烘干質量,包括所有活的、死的有機物,其大小影響森林火災的燃燒強度,載量越大,火強度越大,產生的熱量也就越高??扇嘉镙d量是估測潛在能量釋放大小的參數。不同可燃物類型的潛在能量不是固定不變的。在確定氣象和環(huán)境的條件下,載量的大小明顯影響著森林火災的發(fā)生、發(fā)展,可以據此建立林火行為量化模型,計算潛在火行為,達到森林火險預報、林火發(fā)生規(guī)律預報、林火行為預報和地表可燃物管理的目的。2.可燃物載量221.4森林火災的影響因素含水量影響可燃物燃燒的容易程度和劇烈程度,對林火蔓延速度、有效輻射率均有重大影響,含水量的變化直接影響發(fā)熱量的大小??扇嘉锏姆植紝α只鹦袨橐灿泻艽蟮挠绊?。疏松分布的可燃物比緊密分布的可燃物更有利于燃燒;而緊密分布的可燃物則相反,由于緊密可燃物面積小,因此熱輻射的作用也小。通過改變可燃物的分布,特別是梯形可燃物的結構,能夠改變林火行為,降低地表火和潛在的樹冠火。3.可燃物含水量4.可燃物分布231.4森林火災的影響因素
可燃物的年齡是一個很重要的影響林火行為的因素??扇嘉锏哪挲g一般可分為幼齡、中齡和老齡。老齡(20年以上)可燃物燃燒時溫度高,蔓延速度較快,釋放的熱量大,常常會超過人員和設備所能忍受的程度??扇嘉锏亩逊e是由于植被長期的生長發(fā)育過程,造成生長著的及枯死的生物的大量堆聚。可以通過采伐、清理采伐現場,或其他土地管理活動來減少可燃物的數量,如計劃燒除或施用化學除草劑等方法。具有空間結構的可燃物,如枯立木是導致樹冠火及飛火的根源。5.可燃物的年齡6.可燃物的堆積241.4森林火災的影響因素1.4.2地形
地形起伏變化,不僅影響植被分布和可燃物的類型,而且影響生態(tài)因子的重新分配,使火災環(huán)境有明顯的差異,從而影響到熱量的傳播和林火蔓延。由于地形不同,可燃物的種類、數量,立地條件和生態(tài)因子等均不一樣。高山與沼澤地,陰坡與陽坡,火災行為都不一樣。高山的陽坡,火災的蔓延速度、火強度等要比陰坡快而且高得多,但火一旦蔓延到沼澤地就會熄滅。尤其在山脊的陡坡,往往會形成高強度的火。高能量的火可直接由此山頭跳躍到另一個山頭,例如高海拔(2400?3000m)森林樹冠火,飛火很普遍。251.4森林火災的影響因素1.4.2地形
坡度是影響林火蔓延的主要因素之一?;饎菅厣狡孪蛏下优c順風蔓延的情況相似,上坡火火焰隨坡度的變化呈現為小坡度的緩慢燃燒、隨坡度增加的火焰的抖動以及大坡度時的貼壁劇烈燃燒,而沿山坡向下蔓延的情況則與逆風相似。林地坡度的變化使林火蔓延過程呈現出突變形態(tài)。當火強度很大時,火場會產生與火蔓延方向相反的風,因而又會減緩火的蔓延。盡管山地森林火災存在很多不確定的致災因素,但充分掌握火場的狀態(tài)和趨勢,了解地形和山地條件下的林火形態(tài)特點,特別是林地坡度變化對林火發(fā)生發(fā)展過程的影響,能夠有效指導林火管理。261.4森林火災的影響因素1.4.2地形
峽谷或山脊地形發(fā)生的森林火災容易造成大量的傷亡(見圖11-3),如1994年美國科羅拉多州西部南大峽谷森林火災,14名消防隊員死亡;2019年我國木里森林火災31名森林火災處置人員死亡。圖11-3峽谷森林火災271.4森林火災的影響因素1.4.2地形
火引起的對流因地形曲率和火的加速而得到加強,伴隨著峽谷火,會引起火爆(由于高強度森林火災向其前部未燃可燃物通過輻射或對流,輸送大量的熱能,使得某一空間積聚大量的可燃混合氣,當這些可燃混合氣體達到一定的溫度時,就會形成類似于建筑火災中的轟燃,產生爆炸式的燃燒)。由于煙囪效應,火勢蔓延速度持續(xù)增加。281.4森林火災的影響因素1.4.3氣象因素
氣象因素是變化的因子,如氣溫、相對濕度、風速和降水等,對林火行為有很大的影響。氣溫高,風大,相對濕度小,天氣干燥,可燃物的含水量就小,易燃、蔓延快,火強度大;相反,則火強度小。如果空氣的相對濕度較高,那么植物就會吸收其中的水分而不易點燃,或者說空氣中的水分可以減緩火災進程中的火勢蔓延速率。長期干旱的大風天,很容易爆發(fā)高強度的森林大火。在森林燃燒過程中,氣象因素隨時在變化,很難掌控,應及時進行觀測,全程為森林火災撲救提供技術參數,以免造成傷亡事故。291.4森林火災的影響因素1.4.3氣象因素
風對森林火災的擴展和蔓延起決定作用,不僅決定蔓延速度,而且決定蔓延面積和方向(圖11-4)。風不僅加快可燃物的水分蒸發(fā),使其變干、易燃,同時不斷補充氧氣,增加燃燒區(qū)的助燃條件,加速燃燒過程,而且還能改變熱對流的狀態(tài)和高度,增加熱平流,加速火的蔓延。另外,風越大,大氣湍流越強,常有飛火產生。圖11-4風對森林火災的影響301.4森林火災的影響因素1.4.3其他因素
人為因素是影響森林燃燒的因素之一,特別是對于中小面積的火災,人為撲救對于火災的蔓延會起重要作用。人為的各種處置措施,如人工開設的防火線、防火隔離帶、道路、人工經營的生物防火林帶等,對阻止森林火災的蔓延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可燃物的處理,包括機械處理、計劃燒除和計劃燒除后的機械措施,已成為降低火險的常用措施。311.4森林火災的影響因素1.4.3其他因素
如1987年大興安嶺“5?6”大火的東部火場南界表現出與其他自然火場邊界顯著不同的特征,火場發(fā)展很不充分。一方面由于東部火場的南界有鐵路線作為依托,便于實施撲火措施(主要是打防火隔離帶或點逆風火),人類影響易于見效;此外,南部分布較多的重要城鎮(zhèn)。除東部火場南界撲火效果明顯外,其余地域火場基本按其自然規(guī)律擴展,撲火沒有起到多大作用。321.5特殊火行為現象在實際的撲火過程中,一些特殊的火行為往往導致人員的傷亡,特殊火行為的產生依賴于特殊的火環(huán)境及天氣過程,如何結合可燃物的實際狀況,分析特殊火行為的發(fā)生與發(fā)展,便于森林火災起火點查找與調查。1.5.1對流柱
森林燃燒時產生熱空氣垂直向上運動,四周空氣補充產生熱對流,在燃燒區(qū)的上方形成一個對流柱。331.5特殊火行為現象1.5.1對流柱由于對流柱產生一種空氣幕圍繞它本身,更有利于對流柱的發(fā)展。對流柱類似煙囪,使林火更激烈。由于林火產生對流柱,因此林火具有三維結構。少數火災可以人工將其直接撲滅,其火頭前沿釋放出來熱量較少,在火焰上空熱氣形成的是煙云,對流僅在火焰邊緣起作用。有些火由于溫度太高,熱氣流輻射和氣流湍動使火焰上空形成一個濃煙滾滾的活性對流柱直沖云霄。產生對流柱的火向環(huán)境中釋放能量,使環(huán)境發(fā)生了重大變化,造成自己的小氣候,波及數百米或數千米之廣,形成特有的特征。341.5特殊火行為現象1.5.1對流柱
美國物理學家勃蘭姆(Byram)研究了對流柱的形成過程。他認為對流柱的形成過程是熱能轉化為動能的過程。森林大火一般都有強大的對流柱,在不同的天氣狀況下形成不同形狀的對流柱。當高空氣溫較暖時,對流柱的上升受到限制,對流柱上部形成彌散區(qū);當高空氣溫較低時,對流柱可以伸向更高的高空。在大火中對流柱的發(fā)展迅速,由于浮力的作用,常常攜帶大量正在燃燒著的可燃物,它們被帶到火焰前方未燃的可燃物中,引起飛火。當同時產生多處飛火時即可產生火爆?;鸨F象一旦形成就可能產生火旋,即高速旋轉的熱氣流,轉速可達每分鐘上萬轉之多,水平風速可達10m/s以上。351.5特殊火行為現象1.5.2飛火
飛火是由于上升氣流將正在燃燒的燃燒物帶到空中,而后飄散到其他地區(qū)的一種火源。燃燒著的物質所攜帶能量愈多,飛火愈多,則預示火行為愈猛烈。飛火現象在各國火災史記錄上是經常出現的。飛火飄移的距離可達數十米、數百米,甚至數千米、十幾千米或更遠。在旋風的作用下,還出現大量飛散的小火星,大多數吹落在火頭前方數十米以至數百米處,可引燃細小可燃物,這種現象稱之為火星雨。飛火是將燃盡的可燃物余燼攜帶的熱量傳播到火頭前方,有人把它看成是第四種熱量傳遞的方式。它在森林火災中是使火災蔓延的一種重要途徑。361.5特殊火行為現象1.5.2飛火
所有高能量火都產生飛火。強大的對流柱,是形成飛火的良好條件。如果對流柱傾斜,被對流氣流券揚起來的燃燒物,在風力和重力的作用下,作拋物線運動。根據昌特萊爾等人的意見,當火線強度超過300~500kW/m時,就會產生飛火。飛火是熱量傳遞帶著大量燃燒著物質飛越到未燃可燃物區(qū),引起新的燃燒區(qū)。371.5特殊火行為現象1.5.2飛火所以,飛火的飛越距離與燃燒物質攜帶的能量和周圍風場的情況有關,而前者直接與火燒強度密切相關,后者與風速大小有關。被卷揚起來的燃燒物移動的距離能否成為飛火,直接取決于風速和燃燒物的重量和燃燒物燃燒的持續(xù)時間。只有那些重量較輕,而燃燒持續(xù)時間很長的燃燒物,才是形成飛火的危險可燃物,如鳥窩、蟻窩、松球果等。381.5特殊火行為現象1.5.3火旋風由于同一平面氣流的流速不一致而產生的水平渦流,稱為旋風。旋風一般是受地形變化的影響和受熱的影響而生成的。由森林燃燒造成熱的不平衡產生的旋風,稱為火旋風?;鹦L是高能量火的主要特征之一,它直接危及撲火人員的安全。實際上,火旋風是飛火嚴重發(fā)展的直接結果。火旋風的大小不一,小的直徑僅有50cm左右,大的直徑有100m多,或更大些。由火旋風而形成的旋轉火苗或火柱,稱為火旋。在森林火災中,常常遇到類似的火旋。391.5特殊火行為現象1.5.3火旋風常見的火旋風有地形火旋風、林火初始期的火旋風和林火熄滅期的火旋風。林火越過山頭,在山的背坡會產生地形火旋風?;鹦L加速了林火的蔓延,特別是熄滅期的火旋風,可使死火復燃造成新的災害?;鹦L波及的面積和強度的變化范圍較廣,有直徑小于1m的小火旋風,也有大到面積和強度與小型龍卷風相似(地面直徑達數百米)的大火旋風。火旋風能量很大,就是小火旋風也有高速旋轉運動和上升氣流,足以抬升一定質量的可燃物。401.5特殊火行為現象1.5.4火爆火爆是由于高強度林火向其前部未燃可燃物,通過輻射或對流輸送大量的熱能,使得某一空間積聚大量的可燃混合氣,當這些可燃混合氣達到一定的溫度時,會出現爆炸式燃燒,形成類似于建筑火災中的轟燃現象。其火焰類型,屬于預混火焰,其實質是預混合氣體的燃燒。當兩個火頭或多個火頭相遇,地形條件合適時,由于輻射與對流的作用,會在火頭所包圍的局部空間形成大量的預混可燃混合氣,從而引起爆炸式燃燒。由于能量釋放過速,產生強大的抬升力,使燃燒著的可燃物碎片四處飛濺。411.5特殊火行為現象1.5.4火爆火爆是高強度火的重要特征之一?;鸨c移動的火頭不同,前者相對后者是靜止的,但是它的燃燒速度極快,在一個較大空間范圍內形成一個強烈的內吸氣流的巨浪,能席卷起重型可燃物,并進行強烈燃燒。1987年大興安嶺的特大森林火災中,曾發(fā)現空中升起的大大小小的火團,就是火爆現象。421.5特殊火行為現象1.5.5高溫熱流大面積燃燒發(fā)生時,火頭會互相影響,它們可以極快的速度燒成一片,形成高溫區(qū),幾百畝地在幾分鐘內被大火燒毀是很普通的。在陡峭的峽谷或盆狀峽谷中,這種燃燒更可能發(fā)生。高溫熱流是大面積的林火在風力作用下形成的。這種高溫熱流,看不到火光,但卻可以感覺到高溫,它可以灼傷動植物和人體,甚至可以引燃可燃物,使其全面燃燒。Part森林火災痕跡特征2.1
地表可燃物的燃燒程度2.2樹干受火作用痕跡2.3山地樹干基部的火疤2.4樹冠被燒(焦)痕跡2.5灌木、幼樹枝條的傾斜方向,倒木、樹樁過火痕跡2.6雜草倒伏的方向、雜草叢、灌木叢被燒痕跡2.7巖石被熏黑痕跡、其他殘留物痕跡第二節(jié)43442.1特殊火行為現象對于同一種類的森林可燃物而言,可以假設局部區(qū)域的燃燒環(huán)境條件基本一致。在這種假設前提下,地表可燃物的燃燒程度大小,或者說地表可燃物消耗量的多少,主要取決于森林火災的停留時間,即森林火災在此處持續(xù)燃燒的時間(簡稱林火延燒時間
)。452.1特殊火行為現象森林火災在某一區(qū)域延燒時間越長,地表可燃物燃燒就越徹底,消耗量就越大,燃燒的程度越重;如果森林火災的蔓延速度很快,僅僅是一掃而過(延燒時間很短),過火區(qū)域的地表可燃物可能僅僅是最上層的一小部分細小可燃物被燒掉,甚至會出現較高的“花臉率”(指未過火面積同整個火場面積的比例)。所以,通??梢酝ㄟ^勘驗地表可燃物的燃燒程度,特別是同相鄰區(qū)域地表可燃物燃燒程度的比較,來分析、判斷、推測森林火災經過某一區(qū)域時的情況。462.1特殊火行為現象2.1.1蔓延速度與燃燒程度通常,蔓延速度的大小順序是:火頭>火翼>火尾;順風火>側風火>逆風火;上山火>下山火。同等條件下,地表可燃物的燒損程度、“花臉率”與蔓延速度的排序相反,即:火頭
<火翼<火尾;順風火<側風火<逆風火;上山火<下山火。472.1特殊火行為現象2.1.2地形與燃燒程度地形主要通過坡度、坡向、坡位以及地形風對林火蔓延產生影響,進而影響燃燒程度。
坡度主要從影響地表可燃物積存的數量、可燃物含水量以及林火蔓延過程中熱量的再分配等方面影響林火蔓延,進而影響燃燒程度。482.1特殊火行為現象2.1.2地形與燃燒程度坡度越陡,土壤越干燥、瘠薄,植被生長越差,地表可燃物積存的數量就越少,枯枝落葉層中細小可燃物所占的比例越高,地表植被特別是地被物就越難以吸附水分,地表可燃物的含水率就越低,因此也就越容易燃燒。更重要的是,坡度越陡,熱對流和熱輻射會沿著坡面平行的方向形成復合向前的熱流,上山風加速了熱流的傳播,使火頭前方的可燃物迅速被烘干或直接被點燃。492.1特殊火行為現象2.1.2地形與燃燒程度隨著坡度的增加,上山火速度加快,但火對樹木的損害程度則逐漸降低。表11-2為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在四川林區(qū)的調查材料中有關火災后不同坡度林木死亡率的統計。坡度/(°)15253545林木死亡率(%)46.431.4154.2表11-2火災后不同坡度林木死亡率統計502.1特殊火行為現象2.1.2地形與燃燒程度
坡向不同,接受陽光的照射不同,溫度、濕度以及土壤和植被都有差異,直接影響火災的蔓延速度。一般是南坡的溫度高于北坡,西坡高于東坡,西南坡高于東北坡。尤以西南坡接受陽光的時間長,溫度最高,濕度最低,土壤和植被較干燥,容易發(fā)生火災,并在火災發(fā)生后蔓延速度較快。512.1特殊火行為現象2.1.2地形與燃燒程度白天,單位體積空氣吸收的熱量多,升溫快,山頂上空氣與四周大氣的熱交換較暢通,所以,山谷和山坡上的氣溫比山頂低。夜間,尤以山谷的輻射冷卻快,加上山頂和山坡上冷空氣的下沉,使山谷成為“冷潮”;山頂由于有大氣的熱量補充,所以溫度下降不多,氣溫比山谷高;山坡中部,冷空氣不易堆積,絕大部分都下沉到山谷,又有周圍大氣的熱量補充,因此,山坡中部夜間氣溫比山頂、山谷都高,成為山地的“暖帶”。522.1特殊火行為現象2.1.2地形與燃燒程度坡位對火蔓延速度的影響,還不能完全按照上述溫度分布特點進行分析,因為不同坡位上的可燃物類型、載量、含水率等因素的影響不同,特別是風向、風速的影響更大。例如,白天發(fā)生在山頂的火,主要向山下蔓延形成下山火(逆風火);發(fā)生在半山腰的火可分為上、下兩個方向蔓延,既有上山火(順風火),也有下山火(逆風火);發(fā)生在山腳的火,主要是上山火(順風火)。它們各自的燃燒特征又可分別參考上山火和下山火的特征。532.1特殊火行為現象2.1.2地形與燃燒程度依據植被類型的不同、林火的蔓延速度不同,地表可燃物的燃燒程度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見表11-3。地表火(蔓延速度)燃燒程度備注輕中重快→慢草地灌木林喬木林灌木叢除外快→慢稀疏喬木林中密度喬木林喬木密林快→慢落葉闊葉林針闊混交林常綠針葉林快→慢未郁閉喬木幼林過熟喬木林成熟喬木林表11-3不同植被類型與地表可燃物的燃燒程度542.1特殊火行為現象2.1.2地形與燃燒程度除了植被類型不同、林火的蔓延速度不同、燃燒程度不同外,植被的分布格局也會影響森林火災的燃燒程度。植被的分布格局包括植被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植被的水平分布分連續(xù)和間斷兩大類型。連續(xù)狀況有同類型植被的連續(xù)和不同類型植被的連續(xù)。在不同植被類型的林地,森林火災蔓延的速度有快有慢,燃燒的程度受植物的燃燒性、含水量等因素影響較大。552.1特殊火行為現象2.1.2地形與燃燒程度例如在初春,同樣是地表可燃物,有早春植物分布的區(qū)域地表可燃物不易燃燒,“花臉率”高;沒有早春植物分布的區(qū)域以死地被物為主,易燃燒,火強度可能較大;在秋末冬初,耐寒植物分布的區(qū)域地表火的燒損率較低。水平植被間斷又分大面積的間斷和小面積的間斷。大面積的間斷,可使火蔓延中斷,阻火帶利用的就是人為隔斷可燃物的分布。小面積的間斷是造成較高“花臉率”的主要原因之一。562.1特殊火行為現象2.1.2地形與燃燒程度
植被的垂直分布是森林火災能否形成樹冠火的關鍵因素。如果中幼林的枝條與地被物相隔很近或幾乎相接,就很容易形成樹冠火。如果成過熟林樹干下部枯枝很多,樹干及下部枯枝上有很多地衣、苔蘚、蕨類、藤本等附生物、寄生物,也容易形成樹干火和樹冠火。如果草本植物層、灌木層、地上的倒木等雜亂物和喬木層很完整,雖然不容易發(fā)生森林火災,但是,一旦火蔓延到這類林分中不能很快控制住的話,則很容易轉變成樹冠火,燒損率就很高。572.1特殊火行為現象2.1.3森林可燃物的自燃自燃又有自熱自燃和受熱自燃兩種。1.自熱自燃
引起可燃物燃燒的熱量是森林可燃物自身的熱效應,所以又稱為自熱自燃。例如,當森林枯枝落葉層堆積過厚時,由于其中的微生物在呼吸繁殖過程中會不斷產生熱量,加上過分堆積的可燃物散熱性很差,熱量的不斷積累使得可燃物達到自燃點而自行燃燒,這就是典型的自熱自燃。自熱自燃的特點是從可燃物的內部向外燃燒,最初向四周蔓延的速度差不多,通常表現為地下火(暗火,陰燃,無焰燃燒)。582.1特殊火行為現象2.1.3森林可燃物的自燃1.自熱自燃實踐中,有些地表火轉變?yōu)榈叵禄鸩荒芊Q為可燃物自燃,兩者所留下的痕跡也是有區(qū)別的。真正的可燃物自燃引起的地下火,地表上層可燃物的燒損程度看似不很明顯,黑色的燃燒痕跡不如明火(有焰燃燒)高,從地表上層向下,燃燒痕跡越來越明顯;而由地表火轉變成的地下火,自上而下燃燒的痕跡則是越來越輕。自熱自燃通常不會表現出明顯的“點”狀起火點,只有當一定面積的可燃物堆積到一定的厚度時,這種自身的熱效應才能產生燃燒現象。592.1特殊火行為現象2.1.3森林可燃物的自燃2.受熱自燃
這是由于外界熱源的引入使得可燃物溫度升高至燃點而發(fā)生自行燃燒的現象,這是使森林著火最普遍的一種方式。受熱自燃與自熱自燃相比較,兩者被引燃過程中有兩點不同。一是自熱自燃將自身釋放出的熱量積聚在四周以使自身達到燃點,受熱自燃則要從外部吸收熱量使自身達到燃點;二是自熱自燃從一開始就是從內向外蔓延,而受熱自燃最初是從可燃物的外部向內燃燒,自身被引燃后所釋放的多余的熱量才供給四周的可燃物,開始由內向外蔓延。602.1特殊火行為現象2.1.3森林可燃物的自燃2.受熱自燃受熱自燃的熱源差異較大,但最常見的是隨手丟棄的煙頭、火柴梗,野外用火中飛落到草叢中的火星,篝火的余燼,燃著的香,隱藏著暗火的鞭炮、導火索殘屑,火山爆發(fā),山坡滾石碰撞產生的火花,刮風引起樹枝摩擦發(fā)熱,射擊、爆破所產生的高溫物體等,都會成為自燃火源。612.1特殊火行為現象2.1.3森林可燃物的自燃2.受熱自燃
受熱自燃最初受熱源體(火源)的影響較大,如果熱源體提供的熱量較多,可燃物吸熱快,引起燃燒的時間短,很快便能看到明火;相反,如果熱源體提供給可燃物的熱量少,引起燃燒的時間長,甚至不能引起燃燒,有時即使局部已經燃燒,若還沒有出現明火,此時外部熱源體的熱量又已經耗盡,剛剛燃燒的可燃物也有可能自行熄滅。所以,受熱自燃最初的可燃物燃燒并不徹底,煙色濃,周圍的樹木、巖石等物體上留有明顯的煙跡,但以起火點為中心常能形成一個較小范圍的炭化區(qū)。622.1特殊火行為現象2.1.3森林可燃物的自燃
自熱自燃和受熱自燃的共同特點是起火慢,受熱自燃有的長達幾個小時后才能看到明火,自熱自燃很多情況下根本就看不到明火,只在地下燃燒。引燃就是可燃物與火焰(火源)直接接觸而燃燒,并且在火源移去后仍然能保持燃燒的現象,也稱為明火起火。
林火蔓延就是火頭前方森林可燃物依次連續(xù)被點燃的過程,各類野外用火不慎跑火均屬此類。其特點是火勢來得猛烈,突然就起火,煙色不濃,蔓延快,(起火處)可燃物燒得徹底,起火點的炭化區(qū)范圍小而且不明顯,蔓延痕跡十分明顯。632.1特殊火行為現象2.1.3森林可燃物的自燃不論是自熱自燃還是受熱自燃,燃燒剛一開始都會留下與周圍物體明顯不同的燃燒痕跡和燃燒特征。但是等到轉變成明火之后,特別是隨著蔓延速度的加快,局部區(qū)域與四周的燃燒痕跡和燃燒特征將越來越模糊。所以,研究森林火災最初的蔓延特征是很必要的。642.2樹干受火作用痕跡在燃燒床上做燃燒試驗,可以明顯地看到順風蔓延的火災木柱的背風面形成旗狀上升火苗,這種現象稱為“片面燃燒”。這是因為木柱拉伸了蔓延的火焰,并在木樁的背風面形成火旋,使木柱背風面受熱加強,在上升氣流的作用下,形成這樣一種燃燒現象。這種現象不僅在森林火災中產生,在城鎮(zhèn)的建筑火災中木柱燃燒時也是這樣。對于正在燃燒的木柱而言,當風向與火災蔓延方向相反時,木柱的背風面也會產生片面燃燒。順風所產生的片面燃燒與逆風所產生的片面燃燒兩者相比較,后者燒損的程度要比前者嚴重得多。652.2樹干受火作用痕跡由于片面燃燒,過火林地樹木的背風面的燒黑高度總是高于迎風(火)面,據此可以判斷森林火災的蔓延方向,見圖11-8。應該注意的是,如果沒有發(fā)生片面燃燒,地表火的火焰會引燃迎火面樹干基部的樹皮或附生物,留下燒黑或燒焦痕跡,這種情況下,樹干下燒黑痕跡明顯的一側指示的則是來火方向(迎火面)。圖11-8上山火樹干熏痕662.2樹干受火作用痕跡所以,在根據樹干上的燒黑痕跡判斷林火蔓延方向時,一定要注意區(qū)別是片面燃燒的燒黑痕跡,還是地表火造成的燒黑痕跡。在森林火災調査中,樹干上的痕跡有兩種描述指標,即熏黑高度和燒黑高度。熏黑高度是指森林可燃物燃燒所釋放的煙霧顆粒附著在樹干上的高度;燒黑高度則是指地表可燃物燃燒的火焰致使樹干上的附生物及樹皮等燃燒后,留下的痕跡所達到的高度。絕大多數情況下,熏黑高度比燒黑高度要高。672.2樹干受火作用痕跡調査中,常出現根據熏黑痕跡和燒黑痕跡判斷的林火蔓延方向不一致的情況。這是因為煙熏痕跡很容易受旋風或火的渦旋影響,而樹干燃燒的痕跡則相對穩(wěn)定。因此,以大多數樹干的燒黑痕跡來判斷林火的蔓延方向更為準確。682.3山地樹干基部的火疤在山坡上生長的樹木,特別是較粗的樹干與坡面形成的夾角通??梢宰铚^多的枯枝落葉,當地表火由下向上蔓延時(上山火),火焰受到樹干的阻擋,會繞到大樹的樹干背火面形成“渦旋”,加上此處枯枝落葉較厚且含水量低,“渦旋”很快就變成了“火渦”,并在樹干背火面形成痕跡明顯的“火疤”,嚴重者甚至可以燒出一個黑洞,如圖11-9所示。圖11-9樹干基部的火燒特征692.4樹冠被燒(焦)痕跡當地表火焰高度較高或者地表火開始上樹,且有轉變?yōu)闃涔诨鸬内厔輹r,最初(即來火方向一側)的樹冠被燒(焦)高度較低,可能只有過火一側下部的部分樹冠枝葉被燒(或烤焦),隨著火的蔓延和發(fā)展,蔓延方向上的樹冠被燒高度逐漸增高,如圖11-10所示。圖11-10樹冠的火燒特征702.5灌木、幼樹枝條的傾斜方向,倒木、樹樁過火痕跡灌木和幼樹過火后,沒有被燒斷的枝條朝著火災蔓延方向傾斜、彎曲。這是因為這些彎曲的枝條本身并未蔓延著火,而是枝條上的葉子在燃燒的同時受到風的作用,驅使枝條朝著順風方向彎曲,火燒過后,彎曲的枝條內部水分很少、表皮干裂,失去了恢復“伸直”的拉力(大樹樹冠被燒后留下的許多枝條也如此),如圖11-11所示。11-11幼樹枝條朝著火災蔓延方向傾斜712.5灌木、幼樹枝條的傾斜方向,倒木、樹樁過火痕跡倒木或樹樁過火后,通常只有一側被燒,留下“魚鱗疤”。被燒的一側指示來火的方向。這一點和樹干“片面燃燒”痕跡以及樹干基部的火疤指示的方向剛好相反。11-11幼樹枝條朝著火災蔓延方向傾斜722.6雜草倒伏的方向、雜草叢、灌木叢被燒痕跡雜草過火后,絕大部分被燒斷,如果沒有全部被燒毀的話,被燒斷的草梗大多朝著來火的方向倒伏,見圖11-12。如果火強度低,叢狀分布的雜草和灌木通常不會全部被燒毀,一般只能燒毀一簇雜草或灌木叢的一側,而留下另一側,被燒毀殘留的雜草、灌木茬形成斜錐狀,斜面朝向來火的方向,通常被燒毀的一側便是來火的方向。圖11-12草梗朝來火方向倒伏732.7巖石被熏黑痕跡、其他殘留物痕跡孤立的、露出地面的巖石(但不是一面石崖或石壁)過火后,通常有一側會被煙熏黑。熏黑的一側指示的是來火方向(類似于伐根)。火燒跡地內殘留的煙盒、包裝袋、罐頭瓶子及其他玻璃制品等物,或多或少,或輕或重,都會留下火燒的痕跡。通常,來火方向的一面被燒程度重于其他面。例如,玻璃制品朝向來火方向的一側,被火燒烤后會產生棕色的斑點火斑痕。Part森林火災起火點的查找方法和步驟3.1
初步確定起火范圍3.2確定起火點3.3分析火災蔓延特征3.4起火點查找應重點觀察的對象第三節(jié)74753.1初步確定起火范圍將起火點縮小到一定范圍,有助于找到起火點,確定的范圍越小,越有利于起火點的查找。如果火災發(fā)現早,起火點的范圍就更容易確定。如果火災發(fā)生后很長時間才發(fā)現,起火點的范圍查找難度就會很大,特別是在偏遠的山區(qū)更是如此。如何盡可能縮小起火點的查找范圍,其關鍵在于即時性。763.1初步確定起火范圍
我國95%以上的森林火災都是人為火?;馂膭偘l(fā)生時群眾義憤大,知情人沒有顧慮,肯直言,信息也易傳播,便于了解真實情況。有時肇事者也在撲火行列中,因為肇事者和知情者基本上都是本村人、親友、熟人等,知情人易產生顧慮,回避不說,肇事者有可能回避、出逃、外出打工,甚至多年不歸。另外,如果不及時査找,若下雨或清理現場時容易破壞現場,難以取得第一手資料。所以,邊撲救邊派人查找起火點,是快速、高效的辦法。當然,注重知情人反映的情況的同時,更要注重現場勘査,不可圖省事,僅憑知情人的指認、肇事者口供為依據的做法是不可取的。773.2確定起火點詢問最先發(fā)現起火的人,由其指明最初的起火點,査出最先出現火焰的地點或火從此向別處蔓延的地點,根據起火時的風向、風力査找起火點。森林火災是順風蔓延的,應當從逆風方向查找起火點。根據火災現場周圍環(huán)境査找起火點。燒荒燒炭引起的森林火災一般在農耕地附近;燒牧場引起的森林火災一般在經常放牧的地方;上墳燒紙引起的森林火災應在墳地附近;烤火、煮飯、吸煙引起的森林火災一般在野外生產作業(yè)的地方和林道兩旁及人們歇腳的地方。783.2確定起火點森林火災剛剛燃燒的時候,由于所釋放的熱量有限,從起火點向外各個方向蔓延的燃燒痕跡、殘留物特征都比較明顯。而林火蔓延方向的改變,是某一個方向或少數幾個方向熱量分配的突然加強,由非火頭變成了火頭,并非各個方向上都出現了熱量的突然加強、蔓延速度的突然加快,這種個別方向上的變化所留下的燃燒痕跡、殘留物特征,與原來蔓延方向上所留下的痕跡和特征是有傳承性的?;蛘哒f,以“起火點”為中心,可以找到向四周發(fā)散的林火蔓延痕跡和殘留物特征,根據林木燒傷情況査找起火點。793.2確定起火點森林火災有一個明顯的跡象,就是樹干向起火點一面燒焦的高度明顯高于樹干背向起火點的一面。發(fā)現四周樹干燒焦較高的一面向著一個點時,這里很可能就是起火點。應當仔細勘査、拍照、分析、驗證,確定起火點。
初步確定的起火范圍因發(fā)現火情的早晚而異,有些可能很明確,比如上墳燒紙、焚香、放鞭炮引發(fā)的森林火災(可以落實到某個墳頭上)。也有些初步確定的起火范圍較廣,比如一面山坡、一條溝、一個山坳等,這時就需要調査人員采用適當的方法進一步確認、縮小起火范圍。803.3分析火災蔓延特征盡管在森林火災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中風向、火行為是多變的,但是,在火燒跡地上火蔓延痕跡會被真實地“記錄”下來。不要被復雜的表面現象迷惑、難倒,要認真觀察、分析任何一個可疑點,反復比較。分析林火蔓延特征要緊緊抓住林火蔓延速度和燃燒程度兩個方面的辯證關系,因為查找起火點最關鍵的一環(huán)是確定林火的蔓延方向及變化,只有準確地判斷林火蔓延速度,才能推斷出森林火災在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的蔓延方向及變化。813.3分析火災蔓延特征在火場中,受地貌、植被、風向、風力等因素影響,森林火災向四周蔓延的速度不同,據此可以把火的蔓延區(qū)分為順風火、側風火和逆風火,把一個完整的火場區(qū)分為火頭、火尾和火翼幾個特征各異的部分。確定林火蔓延速度不是目的,還要把它與燃燒程度聯系起來進行判斷、分析。表面上看燃燒程度難以區(qū)分,也難以和蔓延速度聯系起來,但實際上,在假定除了蔓延速度在變化而其他條件都不變的情況下,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蔓延速度越快,燃燒程度越輕;蔓延速度越慢,燃燒程度越重。823.3分析火災蔓延特征森林火災向四周蔓延是漸進的過程,人們看到的火燒跡地則是這個漸進過程的總結果,從總結果中是難以區(qū)分出漸進過程所表現出的差異的。所以,如果把整個火燒跡地區(qū)分成許多小的區(qū)域,這些區(qū)域分得越細,這些細小區(qū)域上的可燃物狀況、火環(huán)境條件差異就越小,可以近似看做是一致的。因此,在這些小區(qū)域上的火蔓延速度和燃燒程度的關系就可以解析出來,而后把這些小區(qū)域進行放大或者相互疊加,林火蔓延及其變化過程也就不難“復原”了。833.4起火點查找應重點觀察的對象査找起火點時,除了重點觀察燃燒痕跡和殘留物特征外,還要注意觀察火燒跡地周圍的地物、環(huán)境等,特別是要重點査看以下對象:1)火場附近是否有寺廟,是否是墳墓區(qū),是否有墳頭,以判斷森林火災是否是由燒香或燃放鞭炮引起的。2)查看火場附近是否有道路,以便判斷起火點是否在路邊,是否是機動車輛噴火漏火,是否是某些人員在路邊點火。3)查看火場附近是否有農田、果園、牧場等,以便判斷起火地點是否在地邊或果園,是否是燒田埂、燒秸稈或燒牧場等引起的。843.4起火點查找應重點觀察的對象4)查看火場附近是否有工礦作業(yè)點,如燒炭、燒窯、采石場等,判斷起火地點是否在工礦作業(yè)區(qū)。5)查看火場附近是否有新鮮的罐頭盒、飲料瓶、篝火堆等野炊活動痕跡,以便判斷起火地點是否在野炊點。6)查看火場附近是否有高壓線,判斷起火地點是否在高壓線斷開點或是否是高壓線短路引起的森林火災。7)查看火場附近是否有樹干或樹枝被劈裂,結合天氣狀況,判斷是否是雷擊引起森林火災。853.4起火點查找應重點觀察的對象確定起火點,查找火源證據。通過反復比較和排查,確定一個最小的起火范圍,保護好這個區(qū)域,禁止任何人盲目進入該區(qū)域,然后在這個最新范圍中查找火源證據??傊?,火燒跡地周圍的地物、環(huán)境、人的活動情況或殘棄物等都要作為重點勘査的對象,以便迅速找出起火原因。Part森林火災原因認定4.1
火源證據的查找與鑒別4.2物證的提取第四節(jié)86874.1火源證據的查找與鑒別起火點的最小范圍確定后,關鍵是找出火源的證據。森林火災不同于城市火災,它發(fā)生在一個開放的森林生態(tài)系統中,一旦起火就會向外蔓延,一般不會駐留在同一個地方燃燒,并且森林火災都有滯后時間,撲救時對起火點的影響較小,許多情況下談不上破壞。所以,大多數起火點的地表面或多或少都會留下未燃盡的引火物,有些引火物即使已經被燒盡,其灰燼也可能以其獨特的特征完好地保留在起火點的地表面上。例如,未燃盡的紙堆、鋸末堆,燃盡的煙頭、篝火堆、爆竹等。884.1火源證據的查找與鑒別比較嚴謹的查找方法步驟是:1)在確定起火點的最小范圍后,選擇1個“起點”,并劃定査找路線;2)使用2塊木板、膠合板等可以承載1個人重量的硬板(規(guī)格為0.5~1.5m2,長方形或正方形),大小適中,既便于攜帶又便于在林下移動、擺放。3)首先仔細搜尋“起點”,若沒有發(fā)現引火物遺留的痕跡,將硬板鋪在搜尋過的“起點”上,人蹲在硬板上仔細搜尋硬板前方,看有沒有所需要的證據,若沒有,將第2塊硬板緊貼第1塊硬板平鋪下去,人隨后蹲上去繼續(xù)尋找,之后再把第1塊硬板移至第2塊硬板前,依此類推,直到找到第一個證據為止。894.1火源證據的查找與鑒別4)對找到的證據進行提取、拍照。5)以第一個證據發(fā)現處為新的起點,重復上述過程直至在劃定的最新范圍內找出所有證據為止。如果第一個證據附近還有其他能互相印證的證據,可以以這個新起點為中心,進一步縮小搜索范圍。904.1火源證據的查找與鑒別火源的證據有些可能是清晰的,有些則是模糊的。因為森林火災的火源證據大部分是引火物的殘留物,有些殘留物還保留著部分的引火物原有特征,有些殘留物的辨認特征和引火物的原有特征已經毫不相干。這就要求在找到的殘留物痕跡被作為火源證據之前,使用排除法進行仔細鑒別,確定這些痕跡是哪類火因,是哪類火源才能產生的痕跡。起火點確定后,應精心收集能夠證明起火原因的物證,如火柴梗、打火機、香煙頭、篝火余燼、機車甩出的瓦片、爐渣以及汽油瓶、煤油瓶、山草、廢紙、刨花等引火物及其灰燼。肇事者遺失在火災現場的物品是重要的證據,也要仔細收集。914.2物證的提取4.2.1物證提取常備工具物證提取常備用具、器械包括:地形圖、林相圖、照相機、攝像機、錄音設備、羅盤儀、指南針、皮尺、小袋子、盒子、小瓶子、小鏟刀、刀具、筆記本、筆錄紙、筆、繪圖用具、成形劑或固形劑等。提取火源證據要細心,盡量保持原狀,切莫再損壞、變形,如果需要長期保存,可以使用成形劑或固形劑等。924.2物證的提取4.2.2繪制現場圖起火點的現場圖一般采用平面示意圖,野外可以制作草圖。制圖時應標明起火點位置、方位,周圍環(huán)境,火燒痕跡特征,殘留物名稱、種類、數量,注意殘留物之間的距離、相互間的位置與聯系等。多個起火點還應注明相互間的位置、距離與聯系。934.2物證的提取4.2.3充分利用證人證言起火點火源證據并不是孤立的,除了起火點現場收集到的證據外,還應注意收集與此相關的物證和人證的調査詢問。調査詢問是査明森林起火基本情況,發(fā)現線索,取得證人證言,甄別當事人陳述及其他證據真?zhèn)蔚闹匾胧?。要做到及時、全面、細致。調査詢問的主要對象是:火災發(fā)現人,報案人,知情人,當事人,護林員和附近群眾。通過調查,弄清起火時間、地點,起火前后人為活動情況,從中找出起火原因的重要線索。944.2物證的提取4.2.3充分利用證人證言同時弄清發(fā)現火災時間、報警時間、出動撲火時間、撲火人員到達火場的時間,以及撲滅火災的時間等森林火災全過程,這些對于確定起火原因和總結經驗教訓都是極為重要的資料。兩者的調查可以同時進行,物證的采集與起火點火源證據的采集相類似,人證的取得主要依靠個別訪問。954.2物證的提取4.2.3充分利用證人證言
個別訪問要特別注意訪談、調查對象的選擇,例如:1)若發(fā)現火燒跡地附近有被遺棄的煙紙、煙頭、火柴桿之類,森林火災極有可能是路人吸煙所引起的。這些遺留物除了可以采集來用作實物旁證外,還要重點向知情人調査起火前誰從此路過、停留,以便取得人證。2)若起火點發(fā)現有余柴、灰炭、引火物、罐頭盒、食品盒(袋)、垃圾、篝火堆、腳印、車跡等,有可能是路人、拾柴、割草、打獵者所致,走后余火未熄,遇風燃起。3)若森林火災現場發(fā)現有新鮮的牛羊糞便等,要重點調査放牧人。964.2物證的提取4.2.3充分利用證人證言4)若起火點靠近墓地墳塋,現場留有香灰、殘香、鞭炮皮、供品等,特別是清明、寒食(陰歷十月初一)前后以及亡者祭日,就有可能是上墳人焚香、燒紙引起的。這些證言的取得方法和火源直接證據的取得方法是一致的。但在調査人為放火時應注意區(qū)分兒童玩火、癡呆、精神病人點火與犯罪嫌疑人放火的區(qū)別。若起火地點比較偏僻,起火原因莫名其妙,就要考慮是否有對社會不滿者放火,更要注意少數以報復、泄憤為目的嫁禍于人的放火的取證。Part雷擊火的調查5.1
雷擊火的概念5.2雷擊火的痕跡特征第五節(jié)97985.1雷擊火的概念
雷擊火是由雷暴形成的“連續(xù)電流”接觸地面具備燃燒條件的可燃物而引發(fā)的森林火災。干旱、干雷暴、地表枯死可燃物和地下可燃物豐富等是有利于雷擊火發(fā)生的火環(huán)境條件。大興安嶺是我國雷擊火集中分布區(qū),呼中林業(yè)局是雷擊火發(fā)生最多的林業(yè)局之一。雷擊火主要發(fā)生在夏季的6-8月,其中6月是雷擊火發(fā)生最多的月份,如2022年6月15日黑龍江大興安嶺阿木爾林業(yè)局雷擊火就引發(fā)了地下火。995.1雷擊火的概念雷擊火發(fā)生時的特殊火環(huán)境,如降水少、長期干旱、腐殖質層和泥炭層深厚且含水率低等,也都為雷擊火引發(fā)地下火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夏季的3個月中,6月降水最少,空氣相對濕度最低。大興安嶺常年凍土表層融化,露出地表下干燥的腐殖質層,因此夏季雷擊火發(fā)生概率最大,引發(fā)地下火的概率也最大,所以在夏季雷擊火的調查中,一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策劃聯合設立子公司合同范本2025年度
- 2025年高空作業(yè)平臺租賃策劃協議書模板
- 2025年合作方權責明確協議
- 2025年企業(yè)合作項目策劃與勞動合同
- 2025年農村危房拆除安全生產合作協議
- 2025年初創(chuàng)企業(yè)合作策劃協議
- 2025年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股權激勵協議
- 2025年會議接待中心租賃協議
- 2025年供需伙伴關系合同指南(權威編寫)
- 2025年農資產品采購協議樣本
- 10000中國普通人名大全
- 導數常見函數圖像
- 許曉峰版電機拖動電子教案(全)課件
- 塑膠件噴油作業(yè)指導書
- 人員安全行為觀察管理制度
- Pt催化劑ECSA計算方法
- 汽車運行材料ppt課件(完整版)
- 我國油菜生產機械化技術(-119)
- 2022《化工裝置安全試車工作規(guī)范》精選ppt課件
- 吞咽障礙篩查表
- 汽車系統動力學-輪胎動力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