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六中2025屆高考歷史必刷試卷含解析_第1頁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六中2025屆高考歷史必刷試卷含解析_第2頁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六中2025屆高考歷史必刷試卷含解析_第3頁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六中2025屆高考歷史必刷試卷含解析_第4頁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六中2025屆高考歷史必刷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六中2025屆高考歷史必刷試卷考生須知:1.全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全部在答題紙上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的答案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2.請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在“答題紙”上先填寫姓名和準考證號。3.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孫中山指出:“庚子、辛丑以后,中國人的脾氣,被帝國主義者認識清楚了些。知道一味的強硬手段,還不濟事;必須用些柔和方法,才能將愛和平講禮貌的中國人壓伏得住。”材料表明A.“庚子賠款”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 B.孫中山主張“以和為貴”的外交理念C.《辛丑條約》禁止中國人民反帝斗爭 D.義和團運動顯示了中國人民偉大力量2.《左傳僖公四年》記載魯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齊國攻打楚國的理由,“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征。”意思是楚人沒有及時貢奉用來縮酒的茅草,害的周天子無法祭祀祖宗。上述材料反映的本質問題A.禮樂制度在齊國得到較好保存 B.周天子“天下共主”的權威尚存C.諸侯與天子之間存在義務關系 D.社會秩序面臨沖擊與重新構建3.有學者認為,當今世界的“縮小”使得不同民族和文化的相互接觸,從沒有如此接近。世界的和平與繁榮要求樹立一種新的全球共識,接受多元化,努力適應單一的全球社會中一律平等的多元文化。該學者意在說明A.政治多極化與全球化并存 B.全球化推動了文明的多元化C.全球化需要文明的多元化 D.世界和平造就了文明多元化4.延安時期和改革開放以來,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兩個扭轉乾坤的“黃金時代”,拓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的新局面。這兩階段理論成就分別是A.農村包圍城市革命道路和“依法治國”方略確立B.毛澤東思想成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形成C.毛澤東思想形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提出D.毛澤東思想萌發(fā)和經濟建設為中心指導思想確立5.著名學者任鴻雋在1915年創(chuàng)刊的《科學》發(fā)刊詞中指出:“世界強國,其民權國力之發(fā)展,必與其學術思想之進步為平行線,而學術荒蕪之國無幸焉。”據此可知,任鴻雋認為A.新文化運動方向已轉移 B.科學對民主有奠基作用C.科學革命成為當務之急 D.民主須與科學相互結合6.大連是一座歷史悠久,充滿活力的城市。下列項中對其表述正確的是①秦朝歸遼東郡管轄②甲午戰(zhàn)爭期間遭受日軍侵略③日軍設立滿洲731部隊實施細菌戰(zhàn)和毒氣戰(zhàn)④設立中國第一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大博弈:全球政治覺醒對美國的挑戰(zhàn)》一書認為,北約關注阿富汗戰(zhàn)爭打擊所謂的“恐怖主義”,但北約不是為阿富汗這樣的國家而設計的;并進而認定“我們面對一個新世界,用的卻是并非為這個世界而設的體制。”上述觀點旨在反思A.兩極格局B.國際恐怖主義C.國際政治舊秩序D.北大西洋公約組織8.下面是中國同盟會成立后的武裝起義(部分)及國內形勢表。由此可推知,此時期年份事件1906年萍鄉(xiāng)煤礦工人、瀏陽會黨醴陵士兵發(fā)動大規(guī)模武裝起義,得到群眾的積極響應,起義隊伍迅速發(fā)展到3萬人1907年同盟會在廣東惠州七女湖聯合一部分會黨力量發(fā)動起義1908年黃興先后在廣東欽州、廉州、云南河口起義1910年趙聲、倪映典組織廣州新軍舉行起義1911年黃興、趙聲聯絡廣州新軍、防營、警察、民軍舉行起義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fā),湖北軍政府成立A.資產階級革命派積小勝成就大勝B.清政府的封建專制統(tǒng)治已土崩瓦解C.暴力革命是制度變遷的唯一方式D.民主革命的爆發(fā)具備一定社會基礎9.春秋戰(zhàn)國時期,儒家學者認為“禮”是“國之干”,堅持以“禮”作為對歷史人物的評判依據。這里的“禮”主要是指A.風俗B.貢賦C.秩序D.禮儀10.《論語·子路》記載了這樣一段對話:楚國令尹葉公對孔子說:“我的鄰里有個名叫躬的正直人,他的父親偷了羊,他就去告發(fā)?!笨鬃诱f:“我的鄰里的正直人與此不同,父親替兒子隱瞞,兒子替父親隱瞞,正直就在其中了?!边@表明孔子A.反對法家的法治主張 B.強調家庭倫理的重要C.認為法治存在地域性 D.主張以仁政代替法治11.下圖為經濟學家劉逖對清代人均GDP的詳細測算,測算結果顯示:“有清一代,人均收入也在其經濟恢復后即開始下降,并在乾隆盛世時一度跌至最低點?!睂Υ撕侠斫忉屖茿.封建經濟持續(xù)衰落B.自然災害的頻發(fā)C.封建賦稅盤剝沉重D.人口爆炸式增長12.如圖為1975年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中的優(yōu)秀作品《支農列車到山村》。該作品A.說明了經濟形式全面好轉 B.以政治思想宣傳作為主題C.反映了國家工業(yè)化的發(fā)展 D.表明當時文藝方針已轉變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二戰(zhàn)后,國際關系經歷了由冷戰(zhàn)對峙向多極化發(fā)展的歷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問題一:北風與太陽喬治·凱南說:“……大家都會想起《伊索寓言》里太陽和北風比賽誰能使旅行者脫掉大衣的故事。這個旅行者就像是蘇聯勢力。大衣就是它在東歐和其它用以掩蓋它腹臟的極權和勢力地區(qū)。使得那個頑固的旅行者最后脫去大衣的,不是北風的直接脅迫,而是太陽的間接的溫和辦法?!辈牧隙栴}二撼動與挑戰(zhàn)有學者指出:“二戰(zhàn)后以美蘇為兩極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續(xù),代表著戰(zhàn)后力量均勢的出現和保持。在這種力量均勢被打破之前,兩極格局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但是它又因國際力量對比的不斷變化而受到撼動,并且受到逐步壯大起來的其它力量中心的挑戰(zhàn)。”材料三問題三聯合與曲折幾個世紀以來,“歐洲合眾國”一直是歐洲人魂牽夢繞的向往,……2009年11月19日首位“歐盟總統(tǒng)”和“歐盟外長”的誕生,歐洲一體化發(fā)展到一個新高度,實現了歐洲歷史乃至人類政治文明的一個飛躍。(1)材料一中“北風的直接脅迫”的含義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寫出美國采取的“太陽的間接的溫和辦法”。(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兩極格局在相對穩(wěn)定之下受到“撼動”和“挑戰(zhàn)”的具體因素。(3)有人說“歐盟總統(tǒng)和歐盟外長的誕生只不過是歐洲政治家所進行的一場政治游戲”。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的觀點并說明理由。14.(20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山西一地在明代276年間曾37次出現災疫,且多在成化十八年(1482年)之后,尤以萬歷、崇禎兩朝為甚。疫災常常與水、旱、地震等自然災害同時發(fā)生,尤與饑荒并發(fā)的頻率最高。戰(zhàn)禍一起,瘡痰滿目,疫癘叢生。面對頻發(fā)的災疫,朝廷常常發(fā)布詔令減免稅糧田租,也常發(fā)帑賑濟直接救濟災民,減緩災情。在疫病流行時期,軍營將士會食用特定草藥預防疫病,并將染病患者與健康士兵隔離開來,以免擴大傳染。地方官府常常采取施醫(yī)送藥的救療手段,擴大救療面。明朝時對疫病發(fā)生雖已有較為科學的認識,但仍然存在以天命解釋災難和疫病發(fā)生的情況,認為天意不可違,因而一些地方官也常采用齋戒祈禱的方法驅避疫氣。一些深懷濟世思想的醫(yī)生不避疫氣,不辭勞苦,施醫(yī)送藥。深受儒家愛民思想影響的知識分子和有識之士也主動出資出力,救助于民?!幾詮堺惙摇睹鞔轿饕邽奶攸c及救療措施述略》材料二14至17世紀中期,倫敦先后爆發(fā)過20多次大小瘟疫。西對最初的黑死病疫情,教皇親自設計彌撇驅逐瘟疫,教會則通過教堂擔負起醫(yī)療救治的責任。政府規(guī)定嚴禁暴尸街頭,死者必須深埋。許多地方當局還規(guī)定有傳染嫌疑的房屋及家具要通風烹蒸、曝曬消毒,并向民眾普及醫(yī)學和公共衛(wèi)生知識。英王對疫病重災區(qū)免除征稅,同時發(fā)布公告嚴控倫敦城內的屬牢活動,禁止污血流入街道或泰晤士河。隨著疫病的擴散,政府進一步制定衛(wèi)生法規(guī),管制醫(yī)藥行業(yè),推進醫(yī)療的正規(guī)化進程,并新建或重建多家醫(yī)院。城市也開始設置清道夫清掃街道。到了16世紀,關注公共健康成了歐洲各大城市普遍的現象。這些醫(yī)學上的變化被稱為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衛(wèi)生革命”。——摘編自魏晨光《從黑死病反觀14一17世紀英國的社會生活和醫(yī)療狀況》等(1)根據材料一二,比較1417世紀中英兩國面對疫情采取的措施有何異同。(2)根據材料一、二,結合相關時代背景,說明中英疫情防控的影響。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過程中,義和團顯示中國人民抗爭精神,粉碎列強瓜分中國夢想,D項正確;孫中山的言論強調的是列強在侵華過程中因受到中國人民抵抗而轉變了對華殖民策略,“庚子賠款”加重中國百姓負擔與孫中山強調的內容不一致,排除A;孫中山顯然認為面對侵略,中國人的抵抗是有重大意義的,排除B;《辛丑條約》禁止中國人民反帝與題干中孫中山強調的方向不一致,排除C。2、D【解析】

材料反映齊國以“尊王攘夷”的口號攻打楚國,而“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實質反映傳統(tǒng)的分封統(tǒng)治秩序走向解體,故D符合題意;材料的主旨不是齊國保存好禮樂制度,A不符合題意;可以反映此時“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周王室衰微,失去天下共主的權威,B不符合題意;C只是材料的表象不符合本質,C不符合題意。故選D。3、C【解析】

依據材料中“要求樹立一種新的全球共識”、“接受多元化”、“適應……多元文化”等信息可知,該學者意在說明全球化需要文明的多元化,這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繁榮,因此C選項正確;材料并未涉及政治多極化的內容,A選項錯誤;材料不能體現“推動”和“造就”的信息,B、D選項錯誤。故選C。4、B【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延安時期和改革開放以來,理論成就分別是毛澤東思想的成熟和鄧小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形成,所以正確答案是B項;A項中的農村包圍城市是在井岡山時期開辟的中國革命道路;C項中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是在1992年明確的;D項中毛澤東思想的萌發(fā)是在大革命時期,所以其它三項錯誤。5、D【解析】

材料“世界強國,其民權國力之發(fā)展,必與其學術思想之進步為平行線,而學術荒蕪之國無幸焉”表明任鴻雋主張民主制度發(fā)展必須與科學思想進步相結合,故D正確;新文化運動的核心內容為民主與科學,材料政治強調的是民主與科學的關系,沒有偏離方向,故A不正確;材料強調的是科學與民主的關系,沒有突出科學是民主的基礎作用,故B不正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目的是要解放人們的思想,宣傳民主與科學,故C不正確。6、B【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秦朝時在東北設立遼東郡,大連包括在內;甲午戰(zhàn)爭期間日軍進行了旅順口大屠殺,位于大連;1984年,中國在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的大連市建立了第一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故①②④正確,B項符合題意;日軍設立滿洲731部隊實施細菌戰(zhàn)和毒氣戰(zhàn)位于今哈爾濱平房區(qū),并非大連,故③錯誤,ACD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7、C【解析】

由材料“我們面對一個新世界,用的卻是并非為這個世界而設的體制”可知,作者認為北約是國際政治舊秩序下的產物,已經不能適應世界發(fā)展的新形勢,故選C。阿富汗戰(zhàn)爭發(fā)生于21世紀,兩極格局已經瓦解,排除A;材料并未提及恐怖主義產生的原因,其主體在對北約的論述分析,故B項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在以北約為例說明新世界全球政治覺醒對美國的挑戰(zhàn),北約本身不是其反思的焦點,排除D。8、D【解析】

根據材料“1906年,萍鄉(xiāng)煤礦工人、瀏陽會黨醴陵士兵發(fā)動大規(guī)模武裝起義,得到群眾的積極響應,起義隊伍迅速發(fā)展到3萬人”“1911年黃興、趙聲聯絡廣州新軍、防營、警察、民軍舉行起義”結合所學可知同盟會成立以后的各地武裝起義不但有新軍士兵,還有警察、民軍和群眾,表明辛亥革命的爆發(fā)具備了一定的社會基礎,故傳D;根據所學可知同盟會組織的武裝起義只有在武昌起義中獲得勝利,A錯誤;B是在武昌起義后,排除;C說法絕對,排除。9、C【解析】

儒家認為確立禮是國家的軀干,是評價歷史人物標準。禮在中國古代是社會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規(guī)范。那么對于一國而言,“禮”即是國家的統(tǒng)治秩序,故C項正確。風俗屬于民俗方面,不符合材料主旨,故A項錯誤。貢賦是諸侯國向天子繳納的賦稅,故B項錯誤。禮儀屬于行為規(guī)范,不是材料中“禮”的主要含義,故D項錯誤。【點睛】儒家認為確立禮是國家的軀干,認為殺害有禮者,就是在戕害國家軀體,制造禍端。那么對于一國而言,“禮”即是國家的統(tǒng)治秩序。禮在中國古代是社會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規(guī)范。作為典章制度,它是社會政治制度的體現,是維護上層建筑以及與之相適應的人與人交往中的禮節(jié)儀式。在封建時代,禮維持社會、政治秩序,鞏固等級制度,調整人與人之間的各種社會關系和權利義務的規(guī)范和準則。禮既是中國古代法律的淵源之一,也是古代法律的重要組成部分。10、B【解析】

材料“我的鄰里的正直人與此不同,父親替兒子隱瞞,兒子替父親隱瞞,正直就在其中了”表明孔子強調家庭內部的倫理有序,子不能去告父,否則就有違倫理,故B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到法家的思想,而是在講儒家的理論,排除A項;材料并沒有體現法的地域差別,排除C項;仁政是孟子的主張,不會出現在《論語》里,排除D項。11、D【解析】

在康雍乾時期,國家政局穩(wěn)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更名田”“攤丁入畝”等政策的頒行,清代人口從五千萬左右爆增至四個億,人口爆增的同時生產力并未有大的提升,人均GDP下降,故D項正確。封建經濟并未衰落,甚至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故A項錯誤。自然災害在古代發(fā)生頻率是比較平衡,對歷朝歷代的影響差不多,不能作為清代人均GDP下降的原因,故B項錯誤。人均GDP未涉及賦稅,故C項錯誤。所以選D。12、C【解析】

《支農列車到山村》中描繪的國家為農村建設提供了各種機械和物資,反映了國家工業(yè)化的發(fā)展,故選C項;1975年處于“文革”時期,國家經濟形勢并未“全面”好轉,A項錯誤;圖片中沒有鮮明地政治口號和標語,B項錯誤;文藝方針的轉變是在十一屆三中以后,D項錯誤。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戰(zhàn)爭。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北大西洋公約組織。(2)歐洲的聯合、日本的崛起、中國實力的增強、不結盟運動的興起和美蘇自身實力的削弱等。(答對其中三點即給分)(3)觀點一:同意。在歐洲一體化的過程中歐盟各國的分歧和矛盾仍然存在,“歐洲合眾國”的形成仍然任重道遠。觀點二:不同意。歐洲一體化的趨勢不可逆轉,“歐盟總統(tǒng)”和“歐盟外長”雖然還不能起到支配整個歐盟的作用,但是他們的產生無疑加速了歐洲一體化的進程。觀點三:辯證看待。理由綜合觀點一、二。【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

(1)美國認為蘇聯是對自己“北風的直接脅迫”,因此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采取了一系列的對抗措施;

(2)兩極格局之下一系列的“撼動”和“挑戰(zhàn)”具體表現為歐洲的聯合、日本的崛起、中國實力的增強、不結盟運動的興起和美蘇自身實力的削弱等,這些因素共同促進世界多極化的趨勢的形成和加強;

(3)歐洲一體化的趨勢有發(fā)展也有缺陷,我們應該辯證而全面你地看待這一現象??键c: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美蘇兩極對峙;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fā)展·多極化趨勢的表現、對歐洲一體化的評價;【詳解】14、(1)相同點:都對疫病重災區(qū)減免稅收;都采取了防止疫病擴散的舉措;政府都發(fā)揮主導作用;都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不同點:參與者—中國是有識之士與民眾積極參與;西方是教會勢力參與其中。救助手段—中國通過發(fā)放錢糧,施醫(yī)送藥等手段,直接救濟災民;西方是向民眾普及醫(yī)學衛(wèi)生知識,關注公共健康。防擴散的手段—中國采取隔離手段防止傳染;西方制定法規(guī),新建醫(yī)院,強化城市清潔力度,防止擴散。(2)中國:明末社會矛盾尖銳、戰(zhàn)亂頻繁、自然災害頻發(fā),政府防控措施一定程度上緩和社會矛盾,鞏固統(tǒng)治;體現儒學濟世愛民的思想,擴大儒學的影響。西方:文藝復興宗教改革促進思想解放、近代自然科學的興起;政府防控措施提高公民的衛(wèi)生意識;推動近代醫(yī)療體系的建立;擴大世俗政權的影響?!窘馕觥?/p>

(1)相同點:依據材料“面對頻發(fā)的災疫,朝廷常常發(fā)布詔令減免稅糧田租”“英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