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認定考試初級中學生物真題2019年上半年_第1頁
教師資格認定考試初級中學生物真題2019年上半年_第2頁
教師資格認定考試初級中學生物真題2019年上半年_第3頁
教師資格認定考試初級中學生物真題2019年上半年_第4頁
教師資格認定考試初級中學生物真題2019年上半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師資格認定考試初級中學生物真題2019年上半年一、單項選擇題1.

電子顯微鏡下,在支原體、肺炎雙球菌和骨骼肌細胞中都能觀察到的結構是______A.核糖體B.內質網C.葉綠體D.細胞核參考(江南博哥)答案:A[解析]支原體、肺炎雙球菌屬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細胞中無成形的細胞核,有擬核;無線粒體、葉綠體、內質網等復雜的細胞器,有核糖體。骨骼肌細胞屬于真核細胞,真核細胞中有成形的細胞核,有多種復雜的細胞器。三者都有的細胞結構是核糖體,故本題選A。

2.

在生物體內,下列生理活動只能單向進行的是______。A.質壁分離過程中水分子的擴散B.生長素在胚芽鞘中的極性運輸C.肝細胞中糖原與葡萄糖的轉化D.活細胞內ATP與ADP的轉化正確答案:B[解析]水分子出人細胞的方式更多的是借助細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進行協(xié)助擴散,水分子的擴散是雙向的。質壁分離過程中,水分子不斷進出細胞,但由于外界溶液濃度高,從細胞中出去的水分子多于進入細胞的水分子,A項錯誤。生長素在胚芽鞘尖端中的極性運輸指生長素只能從植物形態(tài)學的上端運輸?shù)较露?,屬于單向運輸,B項正確。當血液中的血糖濃度偏高時,機體通過調節(jié)促進葡萄糖合成肝糖原;當血液中血糖濃度偏低吋,胰高血糖素能促進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從而使機體血糖濃度升高。所以,肝細胞中糖原與葡萄糖的轉化是雙向的,C項錯誤。當細胞內有耗能反應發(fā)生時,會發(fā)生ATP水解產生ADP、Pi并釋放能量的反應;當細胞內發(fā)生儲能反應時,會發(fā)生將ADP、Pi與能量合成為ATP的反應。所以,活細胞內ATP與ADP的轉化是雙向的,D項錯誤。

3.

異體器官移植時會發(fā)生組織器官的排斥,該排斥反應依靠細胞的識別功能。與這種功能直接相關的物質是______。A.組成細胞膜的糖蛋白B.組成細胞膜的磷脂分子C.組成細胞膜的氨基酸分子D.組成細胞膜的膽固醇分子正確答案:A[解析]細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和脂質,還有少量的糖類。磷脂雙分子層是細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質的主要作用是運輸物質和傳遞信息。細胞膜外側有的蛋白質與多糖結合形成糖蛋白,又叫糖被,其主要作用是識別。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細胞的糖蛋白有保護和潤滑作用。細胞膜的成分中有少量膽固醇,其作用是穩(wěn)定細胞膜的結構。綜上所述,與細胞的識別功能直接相關的物質是糖蛋白,故本題選A。

4.

用差速離心法分離出某動物細胞的三種細胞器:甲、乙、丙。經測定,三種細胞器中蛋白質、脂質和核酸的含量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

A.細胞器甲可能是線粒體B.細胞器乙可能是核糖體C.細胞器丙可能是內質網D.葉綠體的成分與乙相似正確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信息,實驗材料為動物細胞,而動物細胞內含有的細胞器有線粒體、內質網、核糖體、高爾基體等。線粒體是細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雙層膜結構,含有少量DNA和RNA。其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的化學本質為蛋白質;生物膜的主要組成成分是蛋白質和脂質;DNA和RNA屬于核酸,故線粒體所含成分與細胞器甲相符,A項正確。核糖體是合成蛋白質的場所,無膜結構,組成成分是蛋白質和rRNA。rRNA屬于核酸。據圖可知,細胞器乙不含核酸,不可能是核糖體,B項錯誤。內質網是蛋白質加工以及脂質合成的場所,是單層膜結構,主要組成成分是蛋白質和脂質。細胞器丙不含脂質,不可能是內質網,C項錯誤。葉綠體是植物細胞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含有少量DNA和RNA,其組成成分與線粒體(即甲)相似,D項錯誤。

5.

下列關于細胞分裂的敘述,正確的是______。A.有絲分裂的核質分裂過程長于物質準備的過程B.細胞分裂都有染色體的復制、聯(lián)會和均分行為C.真核生物能夠通過減數(shù)分裂形成有性生殖細胞D.原核生物的細胞分裂有遺傳物質的復制和紡錘體的形成正確答案:C[解析]細胞的有絲分裂分為分裂間期和分裂期兩個階段。其中,分裂間期是物質準備過程;分裂期為核質分裂過程,這一時期又可分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個階段。分裂間期要經過復雜的物質準備過程,所需時間是分裂期的數(shù)倍,A項錯誤。真核細胞分裂方式包括有絲分裂、無絲分裂、減數(shù)分裂等類型,其中,只有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會發(fā)生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B項錯誤。真核生物能夠通過減數(shù)分裂形成有性生殖細胞,C項正確。原核生物的細胞分裂方式為二分裂,且原核細胞沒有中心體等復雜細胞器,不會有紡錘體的形成,D項錯誤。

6.

顯微鏡下葉片結構如下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______。

A.①是表皮細胞,富含葉綠體B.②是柵欄組織細胞,主要起支持作用C.由③可知,該葉片可能是黑藻的D.結構⑤的開關與④的水勢有關正確答案:D[解析]圖中①為上表皮細胞,②為葉肉細胞,③為葉脈,④為保衛(wèi)細胞,⑤為氣孔。表皮細胞通常不含葉綠體,外有角質層,可防止水分散失并起保護作用,A項錯誤。葉肉由柵欄組織和海綿組織構成,其細胞內含有大量的葉綠體,主要功能是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拷媳砥?,細胞呈圓柱狀,排列緊密的是柵欄組織,含大量葉綠體;靠近下表皮,細胞排列疏松且不規(guī)則的是海綿組織,含少量葉綠體。圖中②所指上半部分為柵欄組織細胞,下半部分為海綿組織細胞,B項錯誤。葉脈內有導管和篩管,主要起支持和輸導作用。黑藻是一種常見的單子葉多年生沉水植物。多年生沉水植物的葉肉組織中沒有明顯的柵欄組織和海綿組織的分化,同時葉脈中沒有明顯的機械組織和導管的發(fā)育與分化。該圖中③為葉脈,其含有機械組織以及導管,故該葉片不是黑藻的,C項錯誤。保衛(wèi)細胞的外壁厚(靠近氣孔的一側)、內壁薄(背氣孔的一側),細胞吸水后較薄的壁膨脹較多,于是細胞弓起來,氣孔張開;細胞失水時,細胞失去膨脹狀態(tài),氣孔關閉。故氣孔的開關與保衛(wèi)細胞的水勢相關,D項正確。

7.

下列屬于細胞分化、衰老和癌變的共同表現(xiàn)的是______。A.遺傳物質發(fā)生改變B.細胞核的大小始終不變C.細胞的新陳代謝速度減慢D.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發(fā)生改變正確答案:D[解析]細胞分化指細胞在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fā)生穩(wěn)定性差異的過程,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遺傳物質沒有發(fā)生改變。細胞衰老指細胞在執(zhí)行生命活動的過程中,細胞增殖與分化能力和生理功能逐漸發(fā)生衰退的變化過程。細胞衰老的表現(xiàn)有細胞萎縮、新陳代謝速率減慢、細胞核體積增大、細胞膜通透性改變等。細胞癌變指細胞受致癌因子的作用,遺傳物質發(fā)生變化,變成不受機體控制的、連續(xù)進行分裂的惡性增殖細胞的過程3癌細胞的主要特點有形態(tài)結構發(fā)生明顯變化、細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質減少等。綜上所述,細胞分化、衰老、癌變的共同表現(xiàn)是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發(fā)生改變,故本題選D。

8.

在完全顯性條件下,AaBbcc與aaBbCC的個體雜交(無連鎖),其子代中表現(xiàn)型不同于雙親的個體占全部子代的比例是______。A.1/8B.1/4C.3/8D.5/8正確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信息與基因的分離和組合定律,AaXaa所得子代的基因型與比例為1/2Aa、1/2aa;BbXBb所得子代的基因型與比例為3/4B_、1/4bb;ccXCC所得子代的基因型全部為Cc。子代中與親本AaBbcc表現(xiàn)型相同的個體所占比例為,與親本aaBbCC表現(xiàn)型相同的個體所占比例為,故子代中表現(xiàn)型不同于雙親的個體占全部子代的比例是。

9.

下圖為某種高等動物生殖器官內一個正在進行減數(shù)分裂的細胞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______。

A.該生物可能是雌雄個體B.該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C.經過此次分裂,子細胞中遺傳信息彼此相同D.經過此次分裂,兩個子細胞中DNA數(shù)量相等正確答案:D[解析]如圖所示,細胞中同源染色體分離而姐妹染色單體沒有發(fā)生分離,說明該細胞正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此過程發(fā)生時,細胞質為均等分裂,說明該生物是雄性個體。經過此次分裂后,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分離,兩個子細胞中DNA的數(shù)量相等。因為等位基因的顯隱性不一定相同,所以經過此次分裂,子細胞中的遺傳信息不一定相同。綜上所述,A、B、C三項敘述錯誤,D項敘述正確。

10.

基因分離定律是遺傳學三大定律之一,它由孟德爾經豌豆雜交實驗發(fā)現(xiàn)。后來的細胞學研究揭示出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是______。A.子代出現(xiàn)性狀分離現(xiàn)象B.子代表現(xiàn)型數(shù)量比為3:1C.產生配子時,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彼此分離D.產生配子時,控制同一性狀不同表現(xiàn)型的基因彼此分離正確答案:D[解析]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是經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控制同一性狀不同表現(xiàn)型的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離而彼此分離。分離的結果是產生兩種配子,比例為1:1。

11.

下圖表示人體基因Y表達合成促甲狀腺激素的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______

A.①在細胞核中進行,需要4種游離的核糖核苷酸B.②在細胞質中進行,需要RNA酶的催化作用C.③在甲狀腺細胞中進行,需要核糖體參與D.④在內質網和高爾基體中進行,不需要ATP參與正確答案:A[解析]圖中①表示轉錄過程,在細胞核中進行,需要4種游離的核糖核苷酸,正確。②表示mRNA修飾加工過程,需要RNA酶的催化,此過程發(fā)生在細胞核,錯誤。③表示翻譯過程,此過程需要核糖體的參與,因得到的產物是促甲狀腺激素,發(fā)生該過程的細胞應是垂體,錯誤。④表示蛋白質的加工過程,此過程中需要內質網和高爾基體的參與,消耗ATP,錯誤。

12.

生物的生命活動會因環(huán)境的改變而發(fā)生改變。將三組生理狀態(tài)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別培養(yǎng)在含有相同培養(yǎng)液的密閉培養(yǎng)瓶中,一段時間后,測定根吸收某一礦質元素離子的量,培養(yǎng)條件及實驗結果見下表。下列分析正確的是______。

A.該植物幼根對離子的吸收與氧氣無關B.3℃時該植物幼根細胞吸收離子不消耗ATPC.①與②相比,說明空氣環(huán)境更有利于該植物幼根對離子的吸收D.②與③相比,說明低溫環(huán)境更有利于該植物幼根對離子的吸收正確答案:C[解析]該實驗設置了兩組對照,分別是①與②、①與③。①與②相比,唯一變量是培養(yǎng)瓶中氣體的種類。實驗結果表明,在空氣環(huán)境下,離子的相對吸收量遠高于在氮氣中的吸收量。空氣與氮氣相比,多了約21%的氧氣和少量二氧化碳、水蒸氣等。這說明植物幼根對離子的吸收與氧氣有關,幼根需要氧氣進行有氧呼吸為離子吸收提供能量。故A項錯誤,C項正確。①與③相比,唯一變量為溫度。在低溫條件下,離子相對吸收量較少,說明低溫不利于離子的吸收。但表中數(shù)據顯示,植物幼根吸收了離子,而吸收離子需要消耗ATP,故B項錯誤。對照實驗應遵循單一變量原則,②與③相比,有兩個不同變量,故不能將其結果進行直接比較,D項錯誤。

13.

下列關于神經興奮的敘述,正確的是______。A.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和神經纖維上的傳導都是單向的B.突觸前膜釋放神經遞質,實現(xiàn)了由化學信號到電信號的轉變C.神經元細胞膜內外Na+、K+分布的改變是形成動作電位的基礎D.神經遞質與突觸后膜上的受體結合,總是引起下一神經元的興奮正確答案:C[解析]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是單向的,只能從一個神經元的軸突傳遞到下一個神經元的細胞體或樹突;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是雙向的,A項錯誤。當神經末梢有神經沖動傳來時,突觸前膜內的突觸小泡受到刺激,會釋放神經遞質。突觸前膜接收到的為電信號,釋放遞質時將電信號轉化為了化學信號,B項錯誤。當神經元處于靜息狀態(tài)時,K+外流,膜外陽離子濃度高于膜內(外正內負);當其受到刺激時,細胞膜對Na+的通透性增加,Na+內流,使興奮部位膜內側陽離子濃度高于膜外側(內正外負),興奮部位與相鄰部位產生電位差,即形成動作電位,C項正確。神經遞質分為興奮型遞質(如乙酰膽堿)和抑制型遞質(如去甲腎上腺素)。當抑制型遞質傳遞到突觸后膜,不會引起下一神經元的興奮,D項錯誤。

14.

從極地植物細胞內分離出抗寒基因,并成功導入水稻體內,從而使水稻的抗寒能力增強。下列分析正確的是______。A.只要導入抗寒基因,水稻的抗寒性就能增強B.該事例可說明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狀的功能單位C.構建表達載體所用的酶是限制酶和DNA聚合酶D.轉基因植物性狀的定向改變是染色體變異的結果正確答案:B[解析]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進行的,又叫DNA重組技術,其原理是基因重組?;蚬こ痰某晒\用,說明了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狀的功能單位?;蚬こ痰幕静僮鞒绦虬康幕虻墨@取、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目的基因的檢測和表達。在獲取目的基因和構建表達載體時,要用到的酶是限制性核酸內切酶(限制酶)、DNA連接酶,常用的載體是質粒??购虮粚胨倔w內后,還要經過順利表達才能使水稻的抗寒性增強,A項錯誤。DNA聚合酶用于DNA復制,C項錯誤。轉基因植物性狀的定向改變是基因重組的結果,D項錯誤。

15.

家蠅對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產生抗性,原因是神經細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個亮氨酸替換為苯丙氨酸。下表是對某市不同地區(qū)家蠅種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頻率調查分析的結果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______。A.甲地區(qū)家蠅種群中抗性基因頻率為22%B.丙地區(qū)敏感性基因頻率高是自然選擇的結果C.產生的抗性基因是基因堿基對缺失的結果D.比較三地區(qū)抗性基因頻率可知,乙地區(qū)抗性基因突變率最高正確答案:B[解析]甲地區(qū)抗性基因頻率=2%+1/2×20%=12%,A項錯誤。根據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基因頻率的變化是自然選擇的結果,B項正確。由“一個亮氨酸替換為苯丙氨酸”可知,基因中核苷酸數(shù)目沒變,抗性基因的產生是由于堿基對的替換引起了基因突變,C項錯誤。乙地區(qū)抗性基因頻率=4%+1/2×32%=20%,丙地區(qū)抗性基因頻率=1%+1/2×l5%=8.5%。三個地區(qū)中,乙地區(qū)抗性基因頻率最高??剐曰蝾l率與自然選擇有關,而與基因突變率無直接關系,D項錯誤。

16.

有研究者研究生長素對棉花生長的影響,下圖是不同品種的棉花開花天數(shù)與生長素含量關系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______。

A.無纖維棉花不產生生長素B.普通棉花開花后,生長素含量持續(xù)上升C.棉花纖維的長度和品質與生長素含量負相關D.與其他品種相比,優(yōu)質棉花開花后的生長素含量較高正確答案:D[解析]由圖中信息可知,無纖維棉花可以產生少量生長素,且開花后生長素含量有上升趨勢;普通棉花產生的生長素較無纖維棉花多,開花后生長素含量持續(xù)下降;優(yōu)質棉花產生的生長素最多,開花后生長素含量下降,但與其他品種相比,其生長素含量仍最高。綜上所述,棉花纖維的長度和品質越好,其生長素的含量越高,兩者呈正相關。故A、B、C三項錯誤,D項正確。

17.

某沙漠自然群落中,有一種以種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隨著生長進程會發(fā)生改變:幼小的植株呈集群分布,中等植株呈隨機分布,大型植株呈均勻分布。下列敘述正確的是______。A.這種改變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結果B.該沙漠中的所有灌木構成了一個種群C.均勻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互利共生D.集群分布主要是種子沒有遠離母株所致正確答案:D[解析]演替是隨時間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群落指同一時間內聚集在一定區(qū)域中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物種組成是區(qū)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題干所述為某種灌木空間分布上的變化,這種變化不是演替所致,而是該灌木種群內的種內斗爭、種子的傳播等因素引起的,A項錯誤。種群指在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內的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該沙漠中的所有灌木包括多種植物,應是多個種群,B項錯誤?;ダ采竷煞N生物相互依賴、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開,則雙方或者一方不能獨立生存,如大豆和根瘤菌。題干中,大型植物屬于同種生物,其均勻分布的形成原因是種內斗爭,因為一個種群種內斗爭加劇,不利于集群分布,而均勻分布能降低種內斗爭,C項錯誤。植物通過風、動物攜帶等方式傳播種子,如果種子傳播能力弱,不能遠離母株,則易造成集群分布,D項正確。

18.

下列有關顯微鏡的使用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______。A.觀察質壁分離時不一定使用高倍鏡,因為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較大B.觀察切片時,先低倍鏡后高倍鏡是因為低倍鏡下易找到要觀察的目標C.低倍鏡視野中右上角有一待觀察目標,應向左下方移動裝片進行觀察D.換用高倍鏡后視野將變暗,為提高亮度,可用大光圈或換用凹面鏡采光正確答案:C[解析]在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時,用低倍鏡觀察要比用高倍鏡觀察的效果好,原因是洋蔥鱗片葉的外表皮細胞比較大,低倍鏡放大倍數(shù)適中,便于觀察,A項正確。在用顯微鏡觀察切片時,先用低倍鏡再換用高倍鏡的主要原因是低倍鏡下觀察視野大,易找到所要觀察的目標。若直接用高倍鏡,會因視野小而不易找到目標,B項正確。顯微鏡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虛像,即與實物相比,上下左右均是顛倒的。目標在顯微鏡下的像偏右上方,實際該目標位于載玻片的左下方,要將其移至視野中央,應將載玻片向右上方移動,C項錯誤。將低倍鏡換成高倍鏡后,視野將變暗,為提高亮度,可用換大光圈或將反光鏡由平面換成凹面以增加反射光,D項正確。

19.

艾滋病是由于感染艾滋病病毒而引起的傳染病。下列行為可能傳播艾滋病的是______。A.與艾滋病患者擁抱B.與艾滋病患者共用注射器C.與艾滋病患者共用抽水馬桶D.觸摸艾滋病患者摸過的門把手正確答案:B[解析]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HIV是一種RNA病毒,HIV進入人體后,主要攻擊人體的T細胞,導致患者幾乎喪失免疫功能。艾滋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是性接觸傳播、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握手、擁抱、游泳等日常接觸不會傳播。選項中,A、C、D三項屬于日常接觸,B項屬于血液傳播。

20.

《朱砂魚譜》是我國最早的一本論述金魚生態(tài)習性和飼養(yǎng)方法的書籍。書中總結金魚選種的經驗時寫道:“須每年夏間市取數(shù)千頭,分數(shù)十缸飼養(yǎng),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兩三缸蓄之,加意愛養(yǎng)自然奇品悉具?!蔽闹小爸鹑杖テ洳患颜摺钡淖饔檬莀_____。A.自然選擇B.人工選擇C.生殖隔離D.地理隔離正確答案:B[解析]達爾文把選擇分為兩種:一是自然選擇,指自然環(huán)境中緩慢發(fā)生著的生物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演化過程;二是人工選擇,指通過人工方法保存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和淘汰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以改良生物的性狀和培育新品種的過程,即培養(yǎng)適合人類需要的生物品種或性狀。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隔離分為兩種:一是生殖隔離,指不同種群的個體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產生不可育后代的現(xiàn)象;二是地理隔離,指同一種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礙而分成不同的種群,使得種群間不能發(fā)生基因交流的現(xiàn)象。題干中,“逐日去其不佳者”的意思是飼養(yǎng)者每天把生活狀況不良的金魚拿出魚缸,只留下狀態(tài)良好的金魚,其作用是人工選擇。

21.

《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的一項內容標準為“概述血液循環(huán)”。下列關于該內容知識目標的描述,與課程標準要求一致的是______。A.說出血液循環(huán)的路徑B.闡明血液循環(huán)的基本過程C.描述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的大致過程D.分析皮下注射的藥物到達肺部的路徑正確答案:B[解析]知識目標分為三個學習水平:了解、理解和應用。了解水平指學生能再認或回憶,識別、辨認事實或證據,舉出例子,描述對象的基本特征等。表述了解水平目標常用的行為動詞有描述、簡述、說出、列舉等。理解水平指學生能把握知識的內在邏輯聯(lián)系,能進行解釋、推斷、區(qū)分、擴展,收集、整理信息等。表述理解水平目標常用的行為動詞有概述、闡明、比較、解釋、查找等。應用水平指學生能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則,進行總結、推廣,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聯(lián)系等。表述應用水平目標常用的行為動詞有分析、評價、總結、得出、擬定等。題干中,“概述血液循環(huán)”屬于理解水平的知識目標。選項中,A、C兩項屬于了解水平的知識目標,B項屬于理解水平的知識目標,D項屬于應用水平的知識目標。

22.

科學探究包括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等環(huán)節(ji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A.提出問題包括描述已知科學知識與發(fā)現(xiàn)問題的沖突所在B.實施計劃不包括評價證據、數(shù)據的可靠性C.得出結論就是應用已有知識對問題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設想D.學生在每一次科學探究活動中一定要親歷上述的所有環(huán)節(jié)正確答案:A[解析]《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提出了科學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提出問題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幾點:①嘗試從日常生活、生產實際或學習中發(fā)現(xiàn)與生物學相關的問題;②嘗試書面或口頭表述這些問題;③描述已知科學知識與所發(fā)現(xiàn)問題的沖突所在。做出假設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幾點:①應用已有知識,對問題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設想;②估計假設的可檢驗性。制訂計劃的基本要求包括擬訂探究計劃、列出所需要的材料與用具、選出控制變量、設計對照實驗。實施計劃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幾點:①進行觀察、實驗;②實施計劃收集證據、數(shù)據;③嘗試評價證據、數(shù)據的可靠性。得出結論的基本要求包括描述現(xiàn)象,分析和判斷證據、數(shù)據,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的基本要求包括寫出探究報告、交流探究過程和結論。綜上所述,A項正確,B、C兩項錯誤。學生在每一次科學探究活動中不一定要親歷上述的所有環(huán)節(jié),如提出問題可以由教師完成,D項錯誤。

23.

某教師在講授“光合作用”一節(jié)內容時,首先介紹了17世紀以前人們對植物生長所需物質來源的看法,“植物是從土壤中獲得生長所需要的特殊物質”,然后依次介紹了海爾蒙特的柳樹實驗、普利斯特利的小鼠實驗和英格豪斯的實驗,最終幫助學生形成關于光合作用過程的概念。從科學本質的角度看,這一教學設計的主要教育價值包括______。

①幫助學生掌握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

②幫助學生理解科學知識是不斷變化和發(fā)展的

③幫助學生理解科學的發(fā)展與當時的社會文化有關

④幫助學生理解科學研究是眾多科學家多年工作的積累A.①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正確答案:B[解析]科學的本質包括以下幾點:①定量化,指科學依賴于定量化的工作、精確的測量;②觀察與實驗,指科學家研究過程中要進行實驗和嚴格細致的觀察;③人們在研究自然界的過程中對預期的要求,而預期常常是根據假設做出的,要經得住實驗的檢驗;④在自我更正的過程中積累,即科學研究結果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被修改或糾正;⑤科學過程,即科學家們的不懈努力,以及他們在思考和解決問題過程中所運用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題干中,該教師的教學設計講述了光合作用的研究過程及研究結果,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科學知識是不斷發(fā)展和變化的,認識到科學研究是眾多科學家多年工作的積累,②④正確。教學設計中的幾個實驗都涉及實驗設計的對照原則,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①正確??茖W本質未涉及科學發(fā)展與當時社會文化的關系,該教學設計也未體現(xiàn)這一特點,③錯誤。故本題選B。

24.

下面題目所考查的知識屬性和認知水平分別是______

A.概念性知識,識記B.程序性知識,識記C.概念性知識,理解D.程序性知識,理解正確答案:B[解析]概念性知識即抽象知識,指一個整體結構中基本要素之間的關系,表明某一個學科領域的知識是如何加以組織的,如何發(fā)生內在聯(lián)系的,如何體現(xiàn)出系統(tǒng)一致的方式,包括抽象的概念、原理、法則、規(guī)律等,如細胞呼吸作用的原理、遺傳的中心法則等。程序性知識也叫操作性知識,主要用來解決“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問題。認知的識記水平指對具體事物和普遍原理的回憶,對方法和過程的回憶,或者對一種模式、結構或框架的回憶。認知的理解水平指以一種語言或一種交流形式被譯述或轉化成另一種語言或另一種交流形式時的嚴謹性和準確性為依據,對材料進行初步重新整理與排列,指出材料包含的意義和趨勢。題中所示題目考查的知識為實驗操作方法,屬于程序性知識;該題目只要求回憶起葉片橫切的方法,認知水平屬于識記,故本題選B。

25.

某師范生擬通過訪談法開展“初中生物學課程內容適切性”的研究。他首先確定了內容及結構的合理性、內容的多少、內容的難易度、內容的銜接性4個維度,然后再據此設計8個具體的訪談問題。確定上述4個維度的首要依據是______。A.關于課程內容的文獻研究結果B.針對一線教師和學生的嘗試性訪談結果C.“初中生物學課程內容適切性”的問卷調查結果D.關于不同國家初中生物學課程標準框架的比較研究結果正確答案:A[解析]用訪談法開展教育研究,需要進行的主要準備工作之一是確定訪談提綱。訪談提綱一般是列出研究者想要了解的主要問題。訪談問題是在研究問題的基礎上轉換而成的,是為了回答研究問題而設計的。該師范生擬通過訪談法開展“初中生物學課程內容適切性”的研究,并確定了訪談問題的維度,說明他不僅選定了要研究的課題,還進行了相關研究內容的學習。文獻是進行教育科學研究的基礎,該師范生所設計的問題維度,都是圍繞課程內容設置的,其首要依據是關于課程內容的文獻研究結果。故本題選A。

二、簡答題熱帶雨林中的某種昆蟲翅色受一對常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紅翅(M)對黑翅(m)為顯性。科學家對該種昆蟲進行了35年的跟蹤研究,記錄了M基因頻率的變化。結果如下圖所示。

1.

依據圖可推斷,該昆蟲種群的紅翅(M)和黑翅(m)基因在______(填“Ⅰ”“Ⅱ”或“Ⅲ”)時期符合“哈迪-溫伯格定律”。正確答案:Ⅰ和Ⅲ[解析]“哈迪-溫伯格定律”(又譯為“哈代-溫伯格定律”)是指在理想狀態(tài)下,各等位基因的頻率和等位基因的基因型頻率在遺傳中是穩(wěn)定不變的,即保持著基因平衡。圖中,Ⅰ和Ⅲ時期,M基因頻率穩(wěn)定不變,說明這兩個時期內基因符合“哈迪-溫伯格定律”。

2.

在1980年,黑翅昆蟲占______%,有______%的昆蟲是雜合子。正確答案:49;42[解析]1980年在Ⅰ時期,基因符合“哈迪-溫伯格定律”,此時M基因頻率為0.3,則m基因頻率為0.7,基因型MM(紅翅)的頻率為0.3×0.3=0.09,基因型Mm(紅翅)的頻率為2×0.7×0.3=0.42,基因型mm(黑翅)的頻率為0.7×0.7=0.49。所以,黑翅昆蟲占49%,有42%的昆蟲是雜合子。

3.

1985—2000年期間,M基因頻率急劇上升,據此推測越來越容易發(fā)現(xiàn)并捕獲______翅昆蟲。從影響基因頻率因素的角度推測,發(fā)生這種變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__。正確答案:黑;自然選擇[解析]1985—2000年期間,M基因頻率急劇上升,則m基因頻率在急劇下降,說明基因型為mm(黑翅)的個體在急劇減少,黑翅變成了不利于生存的性狀,也就是說黑翅昆蟲越來越容易被發(fā)現(xiàn)并捕獲。根據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種群的基因頻率會發(fā)生定向改變,導致生物朝著一定的方向不斷進化。圖中M基因頻率逐漸上升,最終趨于穩(wěn)定,說明起作用的是自然選擇。

腎小管上皮細胞主要利用細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重吸收原尿中的水分。下圖表示抗利尿激素促進腎小管細胞重吸收水分的調節(jié)機制(A表示某種體液,Ⅰ、Ⅱ表示過程)。

4.

圖中A是指內環(huán)境成分中的______正確答案:血漿[解析]本題考査水平衡的激素調節(jié)過程。水分調節(jié)過程:飲水過少、食物過咸等4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接受刺激---垂體釋放抗利尿激素---腎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作用增強---細胞外液滲透下降、尿量減少。

(1)內環(huán)境包括血漿、組織液和淋巴。下丘腦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儲存在垂體中,在適宜的刺激下,由垂體釋放人血,抗利尿激素參與血液循環(huán)。當血液流經腎小管周圍的毛細血管時,抗利尿激素與腎小管上皮細胞的特異性受體結合,發(fā)揮作用。根據圖中的組織關系,可判斷A為血漿。

(2)原尿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尿素、尿酸、無機鹽。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會吸收原尿中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無機鹽,尿素、尿酸不會被重吸收。所以,原尿流經腎小管后,濃度肯定會上升的物質是尿素、尿酸。

(3)食物過咸時,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機體會增強對水的重吸收作用,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會增多,即過程Ⅱ會加強。

(4)據圖可知,原尿中水的重吸收依賴于腎小管上皮細胞表面的水通道蛋白。腎小管上皮細胞膜上的受體與抗利尿激素結合后,作用于酶,這些酶有兩方面的“+”作用(即促進作用):一方面作用于細胞核,促進細胞核內的遺傳物質指導水通道蛋白的合成;另一方面作用于儲存水通道蛋白的囊泡,促進其與細胞膜的融合,從而增加細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數(shù)量。

5.

原尿流經腎小管后,濃度肯定會上升的物質是______正確答案:尿素、尿酸

6.

食物過咸時,過程Ⅱ會______(填“加強”或“減弱”)。正確答案:加強

7.

據圖分析,抗利尿激素促進腎小管細胞對水的重吸收的機制:改變細胞中某些酶的活性,一方面促進______另一方面促進儲存水通道蛋白的囊泡與細胞膜融合,從而增加細胞膜上______。正確答案:水通道蛋白的合成;水通道蛋白的數(shù)量

三、材料分析題材料:

某教師在備課時,設計并制作了如下概念結構圖。

注:A、B、C是《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的重要概念

1~4是教科書中用黑體字呈現(xiàn)的概念

①~⑧是該教師根據教科書內容提煉的概念1.

根據上述材料,簡要分析教師設計該概念結構圖的主要步驟。正確答案:繪制概念結構圖的主要步驟:

①確定本節(jié)內容所要用到的概念。該教師圍繞微生物相關領域,依據課程標準及本節(jié)教材,確定了概念結構圖中所要用到的概念,包括《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與本節(jié)內容相關的重要概念,教科書上的重點概念以及教師自己提煉的概念。

②根據概念的概括性關系排列概念。該教師將概念A確定為最上位的概念,以此類推,根據這些概念的概括性,對這些概念進行上下位置的大致排列。

③畫出概念圖的草圖,并對草圖進行修正。在步驟②的基礎上,對概念的排列順序以及關系進行修正。

④尋找交叉連接。該教師將概念①~⑧按照邏輯關系與概念1~4、概念C建立了交叉聯(lián)系,反映出了各知識點之間的相互關系。

⑤對概念圖進行修正和裝飾,最終優(yōu)化概念間的關系。

2.

簡要分析教師在教學中應如何用該概念結構圖幫助學生形成重要概念。正確答案:教師在教學中可通過如下方式用該概念結構圖幫助學生形成重要概念,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yǎng)。

①向學生提供各種豐富的、有代表性的事實來為學生的概念形成提供支撐。教師可向學生提供常見的、有代表性的病毒、真菌、細菌的結構組成與分布特點資料,為學生提供概念支撐。

②通過對事實的抽象和概括,幫助學生建立生物學概念,并以此來建構合理的知識框架,為學生能夠在新情境下解決相關問題奠定基礎。用材料中的概念結構圖進行教學,教師需要先對微生物的相關事實進行抽象和概括,如形態(tài)特征、生活方式、分布、與人類生活的關系等,幫助學生建立微生物相關下位概念,進而找出各下位概念間的關系,最終理解上位概念。

③通過幫助學生消除錯誤概念,建立科學概念。本節(jié)內容中,學生可能會有“細菌都是有害的”“微生物就是細菌”等錯誤觀念,教師可通過微生物用于生產實踐的實例,幫助學生糾正錯誤概念,進而幫助學生理解“微生物是生物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