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學生版)-初中語文課內(nèi)古詩詞全解全練(部編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10/3D/wKhkGWbi28eAcfBzAAHiglkzB2c141.jpg)
![七年級下冊(學生版)-初中語文課內(nèi)古詩詞全解全練(部編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10/3D/wKhkGWbi28eAcfBzAAHiglkzB2c1412.jpg)
![七年級下冊(學生版)-初中語文課內(nèi)古詩詞全解全練(部編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10/3D/wKhkGWbi28eAcfBzAAHiglkzB2c1413.jpg)
![七年級下冊(學生版)-初中語文課內(nèi)古詩詞全解全練(部編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10/3D/wKhkGWbi28eAcfBzAAHiglkzB2c1414.jpg)
![七年級下冊(學生版)-初中語文課內(nèi)古詩詞全解全練(部編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10/3D/wKhkGWbi28eAcfBzAAHiglkzB2c141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部編版初中語文古詩詞全解全練
七年級下冊(14首)
木蘭詩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
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精,南市買繆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
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珊箚査咎m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
送兒還故鄉(xiāng)。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
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燮,對銃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
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譯文】
唧唧唧唧,木蘭對著門在織布。聽不到織布的聲音,只聽見姑娘的嘆息聲。
問木蘭在思念什么,在回想什么呢?(木蘭回答道)木蘭沒有思念什么,也沒有回想什么。昨夜我看
見軍中的文告,知道皇上在大規(guī)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冊很多卷,上面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大兒子,
木蘭沒有兄長,愿意為此去買鞍馬,從此替代父親去應征。
在市集里四處去購買駿馬、鞍葬、轡頭和長鞭。早上辭別父母上路,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
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黃河的流水聲。早上辭別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頭,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
聲音,只能聽到燕山胡人的戰(zhàn)馬啾啾的鳴叫聲。
不怕萬里征程的遙遠,奔赴戰(zhàn)場,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氣傳送著
打更的聲音,清冷的月光映照著戰(zhàn)士們的鐵甲戰(zhàn)袍。征戰(zhàn)多年,經(jīng)歷很多戰(zhàn)斗,許多將士戰(zhàn)死沙場,木蘭
等幸存者勝利歸來。
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論功行賞)。木蘭被記了很大的功勞,賞賜了很多財物。天子問
木蘭想要什么,木蘭不愿做官,只希望騎上一匹千里馬,返回故鄉(xiāng)。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到外城來迎接木蘭;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著門戶梳妝打扮起來;
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忙著霍霍地磨刀準備殺豬宰羊。(木蘭回到家里)打開東邊的閣樓門,坐在西邊內(nèi)房
的床揭,脫去我打仗時穿的戰(zhàn)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對著窗子整理像云一樣柔美的鬢發(fā),對著鏡
子在額上貼好頭上的金片。出門去見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們都很吃驚地說:我們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
木蘭是姑娘。
把兔子耳朵拎起時,雄兔的兩只前腳時時動彈,雌兔的兩只眼睛時常瞇著。雄雌兩兔一起并排著跑,
怎能分辨得出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
【賞析】
《木蘭詩》是中國南北朝時期的一首北朝民歌,選自宋代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在中國文學史上與
南朝的《孔雀東南飛》合稱為“樂府雙璧二《木蘭詩》講述了一個叫木蘭的女孩,女扮男裝,替父從軍,
在戰(zhàn)場上建立功勛,回朝后不愿作官,但求回家團聚的故事,熱情贊揚了這位奇女子勤勞善良的品質(zhì)、保
家衛(wèi)國的熱情和英勇戰(zhàn)斗的精神。
開頭兩段,寫木蘭決定代父從軍。詩以“唧唧復唧唧”的織機聲開篇,展現(xiàn)“木蘭當戶織”的情景。
然后寫木蘭停機嘆息,無心織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問一答,道出木蘭的心事。木蘭之所以“嘆息”,
是因為天子征兵,父親在被征之列,父親既已年老,家中又無長男,于是決定代父從軍。
第三段,寫木蘭準備出征和奔赴戰(zhàn)場。“東市買駿馬……”四句排比,寫木蘭緊張地購買戰(zhàn)馬和乘馬用
具;“旦辭爺娘去……”八句以重復的句式,寫木蘭踏上征途,馬不停蹄,E行夜宿,離家越遠思親越切。
這里寫木蘭從家中出發(fā)經(jīng)黃河到達戰(zhàn)地,只用了兩天就走完了,夸張地表現(xiàn)了木蘭行進的神速、軍情的緊
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緊張的戰(zhàn)爭氛圍。其中寫“黃河流水鳴濺濺”“燕山胡騎鳴啾啾”之聲,還襯托
了木蘭的思親之情。
第四段,概寫木蘭十來年的征戰(zhàn)生活?!叭f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概話上文“旦辭……”八句的內(nèi)
容,夸張地描寫了木蘭身跨戰(zhàn)馬,力里迢迢,奔往戰(zhàn)場,e越一道道關口,一座座高山。,'朔氣傳金析,塞
光照鐵衣”,描寫木蘭在邊塞軍營的艱苦戰(zhàn)斗生活的一個畫面:在夜晚,凜冽的朔風傳送著刁斗的打更聲,
寒光映照著身上冰冷的鎧甲?!皩④姲賾?zhàn)死,壯士十年歸”,概述戰(zhàn)爭曠日持久,戰(zhàn)斗激烈悲壯。將士們十
年征戰(zhàn),歷經(jīng)一次次殘酷的戰(zhàn)斗,有的械死,有的歸來。而英勇善戰(zhàn)的木蘭,則是有幸生存、勝利歸來的
將士中的一個。
第五段,寫木蘭還朝辭官。先寫木蘭朝見天子,然后寫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再說到木蘭辭
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鄉(xiāng)?!澳咎m不用尚書郎”而愿“還故鄉(xiāng)”,固然是她對家園生活的眷念,但也自
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兒身。天子不知底里,木蘭不便明言,頗有戲劇意味。
第六段,寫木蘭還鄉(xiāng)與親人團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別、年齡的舉動,描寫家中的歡樂
氣氛;再以木蘭一連串的行動,寫她對故居的親切感受和對女兒妝的喜愛,一副天然的女兒情態(tài),表現(xiàn)她
歸來后情不自禁的喜悅;最后作為故事的結局和全詩的高潮,是恢復女兒裝束的木蘭與伙伴相見的喜劇場
面。
第七段,用比喻作結。以雙兔在一起奔跑,難辨雌雄的隱喻,對木蘭女方男裝、代父從軍十二年未被
發(fā)現(xiàn)的奧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橫生而又令人回味。
這首詩塑造了木蘭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傳奇色彩,而又真切動人。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
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上又是嬌美的女兒。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zhì)樸又
機敏活潑,熱愛親人乂報效國家,不慕高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一千多年來,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在我
國家喻戶曉,木蘭的形象一直深受人們喜愛。
這首詩具有濃郁的民歌特色。全詩以“木蘭是女郎”來構思木蘭的傳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簡安
排極具匠心,雖然寫的是戰(zhàn)爭題材,但著墨較多的卻是生活場景和兒女情態(tài),富有生活氣息。詩中以人物
問答來刻畫人物心理,生動細致:以眾多的鋪陳排比來描述行為情態(tài),神氣躍然:以風趣的比喻來收束全
詩,令人回味。這就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練習】
1.開篇寫“惟聞女嘆息”的作用是什么?從下文看,木蘭嘆息的是什么?
2,文中的“不聞一一但聞一一”采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連續(xù)用兩次有什么作用?文中連用“旦辭”“暮
宿(至)”表明了什么?
3.“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意在表達什么?
4.從遣詞造句角度賞析“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5.品味“開”“坐”“脫”“著”“理”“帖”這6個動詞的表達作用。
6.成語“撲朔迷離”源于本詩中的“,”一句詩文。該成語的意
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結尾是吟唱者的贊詞,有何作用?
8.本文在寫作上一個突出的特點是剪裁得當,重點突出。說說詩中詳寫和略寫了哪些內(nèi)容?為什么這
么安排?
9.對詩句品味有誤的一項是()
A.“萬里赴戎機”:“萬里”極言征程之遠,“赴”表現(xiàn)動作之迅速、果敢。
B.“關山度若飛”:躇越關和山,像飛一樣,展現(xiàn)了木蘭的矯健雄姿。
C“朔氣傳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聲音在寒氣中傳送,表現(xiàn)軍旅生活的單調(diào)、無聊。
D.“寒光照鐵衣”:用寒光和鐵衣,展示邊關將士的英武風采。
竹里館
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譯文】
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邊彈著牽一邊又長嘯。
深深的山林中無人知曉,皎潔的月亮從空中映照。
【賞析】
全詩總共四句,表面看來,平淡無奇。詩中寫景,只有六字:“幽篁”“深林”“明月”?!坝摹薄吧睢薄懊鳌?/p>
三個形容詞,也普通尋常,亳無新意巧思可言,仿佛只是隨手寫了眼前景物,沒費什么工夫去刻畫、涂飾。
詩中寫人,也只有六字:“獨坐”“彈琴”“長嘯”。既未繪其漫彈舒嘯之狀,也不見其喜怒哀樂之情,對琴
音與哨聲,亦沒花任何筆墨來描狀。
然而,這首小詩卻歷來受人推許。它的妙處在于,營造了一種令人自然而然心向神往的意境。詩中的
月夜深林之景,如此清幽;彈琴長嘯之人.如此超然??梢韵胍?,詩人是在忘卻世情、心靈澄凈的狀態(tài)下,
與本就清幽澄凈的竹林和明月悠然相會,而后命筆成篇的。詩人寫這首詩,全是景之所至,情之所至,物
與心會,意與景和。
從全詩的組合看,詩人以彈琴長嘯反襯竹林的靜寂,以明月的光影反襯深林的幽暗。似乎信手拈來,
隨意寫去,卻是靜中有動,寂中有聲,明暗映襯,獨得其妙。
自然、平淡的語言風格,與此詩清幽絕俗的意境相輔相成,可謂從自然中見至味,從平淡中見高韻。
【練習】
1.蘇軾評王維的詩是“詩中有畫”,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詩中所展現(xiàn)的畫面。
2.請對詩的三、四句作一點賞析。
3.詩歌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能體現(xiàn)詩人思想感情的詞語有哪些?
4.試分析這首詩主要運用了什么藝術手法。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譯文】
防陣悠揚的笛聲,是從誰家中飄出的?隨著春風飄揚,傳遍洛陽全城。
就在今夜,聽到哀傷的《折楊柳》,桂能不勾起思鄉(xiāng)之情呢?
【賞析】
這首詩寫鄉(xiāng)思,題作《春夜洛城聞笛》,明示詩因聞笛聲而感發(fā)。題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
點出季節(jié)及具體時間。
起句即從笛聲落筆。已經(jīng)是深夜,詩人難于成寐,忽而傳來幾縷斷續(xù)的笛聲,這笛聲立刻觸動詩人的
羈旅情懷。詩人不說聞笛,而說笛聲“暗飛”,變客體為主體?!鞍怠弊譃橐痪潢P鍵。這里“暗”字有多重
意蘊,主要是說笛聲暗送,似乎專意飛來給在外做客的人聽,以動其離愁別。此外,“暗”也有斷續(xù)、隱約
之意,這與詩的情境是一致的。“誰家”,意即不知誰家,“誰”與“暗”照應。第二句著意渲染笛聲,說它
“散入春風”,“滿洛城”,仿佛無處不在,無處不聞。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觀感覺的極度夸張。“散”字用
得妙,“散”是均勻、遍布。笛聲“散入春風”,隨著春風傳到各處,無東無西,無南無北。“滿”字從“散”
字引繹而出,二者密合無間。
為什么詩人聞笛聲會觸動鄉(xiāng)思呢?第三句點出《折柳》曲。古人送別時折柳,盼望親人來歸也折柳。
據(jù)說“柳”諧“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別情。所以,詩人聽到這《折柳》曲,便引起客愁鄉(xiāng)思。一般說,
久居他鄉(xiāng)的人,白天還沒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鄉(xiāng)。在春秋季節(jié),人們也常是多愁善
感?!墩哿窞槿婞c睛,亦即“聞笛”的題義所在。三、四兩句寫詩人自己情,懷,卻從他人反說。強調(diào)“此
夜”,是面對所有客居洛陽城的人講話,為結句“何人不起故園情”作勢。這是主觀情感的推衍,不言“我”,
卻更見“我”感觸之深,鄉(xiāng)思之切。
【練習】
1.這首詩是從寫—入手,詩意是由轉,以襯。
2.詩中能揭示主旨的詩句是,。它表達了詩人聽到《折柳曲》后
的思想感情。
3.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曾說,“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詩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
鍵”之說?為什么?
4,古人寫詩非常講究煉字,常有一字傳神的妙處。請賞析詩中“暗”“飛”“散”和“滿”的表達效果。
5.第二句和第四句的藝術手法分別是什么?它們的表達效果又是什么?
6.本詩與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都寫夜間“聞笛”,都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但寫法上有所不同,請結合
詩句加以分析。
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名,憑君傳語報平安。
【譯文】
回頭東望故園千里,路途遙遠迷漫;滿面龍鐘兩袖淋漓,涕淚依然不干。
途中與君馬上邂逅,寫信卻無紙筆;唯有托你捎個口信,回家報個平安。
【賞析】
這首詩是寫詩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長安的東行使者,勾起了詩人無限的思鄉(xiāng)情緒,也表達了詩人
欲建功立業(yè)而開闊豪邁、樂觀放達的胸襟,旅途的顛沛流離,思鄉(xiāng)的肝腸寸斷,在詩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故園東望路漫漫”,寫的是眼前的實際感受。詩人已經(jīng)離開“故園”多日,正行進在去西域的途中,
回望東邊的家鄉(xiāng)長安城當然是漫漫長路,思念之情不免襲上心頭,鄉(xiāng)愁難收?!肮蕡@”,指的是在長安的家。
“東望”是點明長安的位置。
“雙袖龍鐘淚不干”,意思是說思鄉(xiāng)之淚怎么也擦不干,以致于把兩只袖子都擦濕了,可眼淚就是止不
住。這句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表現(xiàn)思念親人之情,也為下文捎書信回家“報平安”做了一個很好的鋪
墊。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這兩句是寫遇到入京使者時欲捎書信回家報平安又苦于沒有紙
筆的情形,完全是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氣,寫得十分傳神。走馬相逢,又無紙筆,也顧不上寫信了,只
好托故人帶個口信,“憑君傳語報平安”吧。最后一句詩,處理得很簡單,收束得干凈利落,但簡凈之中寄
寓著詩人的一片深情,頗有韻味。岑參此行是抱著“功名只向馬上取”的雄心的,此時,心情是復雜的。
他一方面有對帝京、故園相思眷戀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現(xiàn)了詩人開闊豪邁的胸襟。
這首詩語言樸素自然,充滿了濃郁的邊塞生活氣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清新明快,余味深
長,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摯。
【練習】
L岑參是代詩人,其詩與齊名,并稱“高岑”。
2.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描繪一下前兩句所展現(xiàn)的畫面。
3.一、二句“龍鐘”、“淚不干”的濃重色彩與三、四句“憑君傳語報平安”的輕描淡寫似乎有些矛盾,
你是怎樣理解的?
4,“憑君傳語報平安”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理?
5.試分析此詩所蘊含的感情。
6.請分析此詩的藝術特色。
晚春
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英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譯文】
花草樹木知道春天即將歸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腳步,競相爭妍斗艷。
就連那沒有俏麗色彩的楊花和榆錢也不甘寂寞,隨風起舞,化作漫天飛雪。
【賞析】
這是一首描繪暮春景色的七絕。乍看來,只是寫百卉千花爭奇斗艷的常景,但進一步品味便不難發(fā)現(xiàn),
詩寫得工巧奇特,別開生面。詩人不寫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卻寫草木留春而呈萬紫千紅的動人情景:花
草樹木探得春將歸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渾身解數(shù),吐艷爭芳,色彩繽紛,繁花似錦,就連那本來乏色
少香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隨風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詩人體物入微,發(fā)前人未得之
秘,反一般詩人晚春遲暮之感,摹花草燦爛之情狀,展晚春滿目之風采。寥寥幾筆,便給人以滿眼風光、
耳目一新的印象。
說這首詩平中翻新,頗富奇趣,還在于詩中擬人化手法的奇妙運用,糅人與花于一體?!安輼洹北緦?/p>
無情物,竟然不僅能“知”能“解”還能“斗”,而且還有“才思”高下有無之分。想象之奇,實為詩中
所罕見。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讀者大可根據(jù)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行亳無羈絆的大膽想象,使人思之無窮,
味之不盡。
【練習】
L請說出“百般紅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辭手法,并簡析其妙處。
2,請發(fā)揮想象,用自己的話描繪“揚花”“漫天作雪飛”的情景。
3,花褪殘紅的暮春,在古代詩歌中一般帶有凋零感傷的特點,但本詩所描繪的暮春之景,卻是“生氣
勃勃”。請結合全詩的內(nèi)容和表現(xiàn)手法,簡析本詩是怎樣描繪這一景象的?
4.本詩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
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譯文】
見不到往昔招賢的英王,
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歷史上的那些事無限邈遠,我深感人生無奈,
獨自憑吊,我的眼淚縱橫,凄惻悲愁!
【賞析】
《登幽州臺歌》是唐代詩人陳子昂所作的最為著名的古體詩。這是一首吊古傷今的生命悲歌。此詩通
過描寫登樓遠眺、憑今吊古所引起的無限感慨,抒發(fā)了作者抑郁已久的悲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
中那些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遭受壓抑的境遇,表達了他們在理想破滅時孤寂郁悶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
社會意義。
這首詩沒有對幽州臺做一字描寫,而只是寫登臺的感慨,卻成為千古名篇。詩篇風格明朗剛健,是具
有“漢魏風骨”的唐代詩歌的先驅(qū)之作,對掃除齊梁浮艷纖弱的形式主義詩風具有拓疆開路之功。在藝術
上,其意境雄渾,視野開闊,使得詩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鮮亮感人。全詩語言奔放,富有感染力,雖然只有
短短四句,卻在人們面前展現(xiàn)了一幅境界雄渾、浩瀚空曠的藝術畫面。詩的前三句粗筆勾勒,以浩茫寬廣
的宇宙天地和滄桑易變的古今人事作為深邃、壯美的背景加以襯托。第四句飽蘸感情,凌空一筆,使抒情
主人公一一詩人慷慨悲壯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畫面的主位上,畫面頓時神韻飛動,光彩照人。
從結構脈絡上說,前兩句是俯仰古今,寫出時間的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空間的遼闊無限;第四
句寫詩人孤單悲苦的心緒。這樣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動人。
同時,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長短參錯的楚辭體句法.上兩句每句五字,三個停頓,其式為:前/不見/
古人,后/不見/來者;后兩句每句六字,四個停頓,其式為: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前兩句音節(jié)比較急促,傳達了詩人生不逢時、抑郁不平之氣;后兩句各增加了一個虛字(“之”和“而"),
多了一個停頓,音節(jié)就比較舒徐流暢,表現(xiàn)了他無可奈何、曼聲長嘆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長短不齊,音
節(jié)抑揚變化,互相配合,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練習】
1.這是一首吊古傷今,吟詠嘆惋的生命悲歌。詩人通過書寫
的感慨,抒發(fā)了的思想感情。
2.這首詩是詩人登幽州臺有感于燕昭王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史事而作。詩中,作者通過撫今追昔的
感慨,深刻表達了詩人。同時由于它是在平定契丹叛亂時所寫,其中肯定也包含
的愛國情感。
3,“古人”指的是;“來者”指的是?!蔼殹弊直憩F(xiàn)了
作者的心境。整首詩通過采用的表現(xiàn)手法,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
具有的感情基調(diào)。
4,詩人登上幽州臺遠眺,產(chǎn)生了怎樣的聯(lián)想?由此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5.“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眱删湓姞I造了一種極其特殊的意境。請簡要談談
你對這兩句詩的理解。
6.請描繪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這個畫面。
7.本詩塑造了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形象?
8?這首詩在遣詞造句上沒有什么特殊之處,千百年來卻一直不減它動人的力量。試談談你對這首詩的
理解,并分析它在藝術表現(xiàn)上的特色。
9,對這首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詩前兩句俯仰古今,寫出時間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出空間遼闊;第四句描繪了詩人夢想施
展自己政治抱負的慷慨激昂的情緒。
B,這首詩體式的古樸、文辭的凝重與情調(diào)的慷慨悲憤、意境的雄渾深遠相得益彰,具有很高的審美價
值。
C.這首詩純以氣勢取勝,詩里有一股郁勃回蕩之氣,這股氣挾著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博大的歷史情懷,
以不可阻遏之勢噴放出來,震撼著讀者的心靈。
D.讀這首詩,我們會深刻地感受到一種蒼涼悲壯的氣氛,面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蒼茫廣闊的
圖景,而在這個圖景面前,兀立著一位胸懷大志卻因報國無門而感到孤獨悲歷的詩人形象,因而深深為之
激動。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人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譯文】
五岳之首的泰山啊,怎么樣?那一脈蒼莽的青色橫亙在齊魯無盡無了。天地間的神奇峻秀啊,都在這
泰山凝結聚繞,那山北山南一邊暗一邊明,判若黃昏和晨曉??捶鍘n層云迭起,胸中一陣陣蕩滌波濤,睜
裂雙眼目送那漸入山林的點點將鳥。將來我一定要登上峰巔站得高高,俯首一覽,眾山匍伏在山腳下是那
么渺小。
【賞析】
杜甫《望岳》詩,共有三首,分詠東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華山)。這一首是望東岳泰山,
是現(xiàn)存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間洋溢著青年杜甫那種蓬勃向上的朝氣。
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向岳而望。距離是自遠而近,時間是從朝至暮,并由望岳懸想將來
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寫乍一望見泰山時,高興得不知怎樣形容才好的那種揣摩勁和驚嘆仰慕之情,非
常傳神?!褒R魯青未了”,是經(jīng)過一番揣摩后得出的答案,真是驚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說泰山高,也不
是像謝靈運《泰山吟》那樣用“崔軍刺云天”這類一般化的語言來形容,而是別出心裁地寫出自己的體驗
—在古代齊魯兩大國的國境外還能望見遠遠橫亙在那里的泰山,以距離之遠來烘托出泰山之高。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兩句,寫近望中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哦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
了”的注腳?!扮姟弊?,將大自然寫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為“陽”,山后背日的一面為“陰”,由于山高,
天色的一昏一曉判割于山的陰、陽面,所以說“割昏曉”?!案睢北臼莻€普通字,但用在這里,確是“奇險”。
由此可見詩人杜甫那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chuàng)作作風,在他的青年時期就已養(yǎng)成。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兩句,是寫細望。見山中云氣層出不窮,故心胸亦為之蕩漾;因長時間
目不轉睛地望著,故感到眼眶有似決裂?!皻w鳥”是投林還巢的鳥,可知時已薄暮,詩人還在望。不言而喻,
其中蘊藏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寫由望岳而產(chǎn)生的登岳的意愿。從這兩句富有啟發(fā)性和象征意義的詩中,
可以看到詩人杜甫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練習】
1.詩中的"陰"''陽”分別指、。
2.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向岳而望。但望的角度不同。首聯(lián)是,頷聯(lián)是,頸
聯(lián)是,尾聯(lián)是.距離是自—而時間是從—至—,并由望岳聯(lián)想到將來登岳。
3.“齊魯青未了”一句表現(xiàn)了泰山的;"造化鐘神秀”一句描寫了泰山的,是
寫;“陰陽割昏曉”一句描寫泰山的。是寫。“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寫的是
景,用描寫,表達了o
4.品讀全詩,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話,描繪“齊魯青未了”所展現(xiàn)的畫面。
5.“造化鐘神秀”的“鐘”字用得好,歷來被人稱道,試分析其好在何處。
6.“陰陽割昏曉”的“割”字使用精當,試分析其表達的作用。
7.“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這一名言。其蘊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表達了詩人怎樣的精神氣概?
8.選擇題。
U)下面是對詩的理解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A.這首詩是現(xiàn)存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間洋溢著杜甫青年蓬蓬勃勃的朝氣。
B.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向岳而望。
C.頷聯(lián)寫近望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詩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工夫,后兩句是詩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2)對《望岳》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詩人由實望泰山而產(chǎn)生登臨意愿,于是想象登臨泰山絕頂?shù)木跋蠛托睦砀惺堋?/p>
B.詩的第二句,作者沒有用筆墨去勾畫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寫泰山占池多么廣大,以距離廣遠襯托
山勢高峻,用筆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運氣、福氣的意思,這句是說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實為泰山的運氣。
D,全詩格調(diào)高亢,尤其是七、八兩句表現(xiàn)了詩人勇攀高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讀來催人奮進。
:3)對本詩分析不確切的一項是()
A.“齊魯青未了”是說泰山廣大,青青之色,綿延不絕,齊魯大地都能望見。
B.“造化鐘神秀”中的“造化”指大自然、天地,“鐘”是聚集的意思。
C.“陰陽割昏曉”中的“陰陽”指山的南面和北面,這句是說泰山高大,使山南山北景色有別,判若
昏曉。
D.這首詩首聯(lián)寫遠望,頷聯(lián)寫近觀,頸聯(lián)從小處著筆細看,尾聯(lián)寫望岳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
登飛來峰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譯文】
飛來峰頂有座高聳入云的塔,
聽說雞鳴時分可以看見旭日升起。
不怕層層浮云遮住我那遠眺的視野,
只因為我站在飛來峰頂,登高望遠心胸寬廣。
【賞析】
這首詩的第一句,詩人用“千尋”這一夸張的詞語,借寫峰上古塔之高,寫出自己的立足點之高。詩
的第二句,巧妙地虛寫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東升的輝煌景象,表現(xiàn)了詩人朝氣蓬勃、胸懷大志、對前途
充滿信心的形象,成為全詩感情色彩的基調(diào)。
詩的后兩句承接前兩句寫景議論抒情,使詩歌既有生動的形象乂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
邪臣蔽賢的憂慮,而詩人卻加上“不畏”二字,表現(xiàn)了詩人在政治上高瞻遠矚,不畏奸邪的勇氣和決心。
這兩句是全詩的精華,蘊含著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為眼前的利益,應該放眼大局和長遠。
這首詩與一般的登高詩不同。這首詩沒有過多地寫眼前之景,只寫了塔高,重點是寫自己登臨高處的
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遠”的哲理。這與王之渙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相似。前者表現(xiàn)一
個政治變革家撥云見日、高瞻遠矚的思想境界和豪邁氣概,后者表現(xiàn)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績,需要更加努力
的互勉或自勵之意。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與蘇軾“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一脈相承,表現(xiàn)
技法極為相似。王詩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確的觀點和方法,認一只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
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zhì),就不會被事物的假象迷惑二而蘇軾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們之所以被事物的假
象所迷惑,是因為沒有全面、客觀、正確地觀察事物,認識事物二兩者都極具哲理性,常被用作座右銘。
【練習】
1.這首詩中,“浮云”一詞的寓意是什么?
2,請筒要分析第二句在全詩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最后兩句運
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揭示了怎樣的人生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寫出與“不畏
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詩句意思相同或相似的詩句(或格言、
成語)。
5.選擇題。
CD對這首詩分析不當?shù)囊豁棧ǎ?/p>
A.首句緊扣詩題下筆,點明了地點,并用“千尋”二字言其高。
B.第二句通過聽說雞鳴時,在塔上可見到旭日東升的具體描寫,進一步突出飛來山上“千尋塔”之高。
C.在前兩句鋪墊的基礎上,詩人自然地流露出,不怕浮云遮住了遠望的眼光,只是因為身在最高層的
深刻哲理。
D,這是一首哲理詩,詩人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從抽象的情境中自然提煉出深奧的哲理。
:2)對詩歌賞析有誤的是()
A,這是一首七言絕句,前兩句寫出了飛來峰塔之高,后兩句寫登飛來峰塔的感想。
B.這首詩前兩句的意思是:我登上飛來峰頂尋找高高的塔,聽說每天黎明雞叫的時候,在那里可以看
到日出。
C.這首詩的后兩句表面看是寫自然現(xiàn)象,實際暗指社會現(xiàn)象。這里表示芻己站得高,看得遠,不怕阻
撓。
D.作者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體形象中,借景抒懷,表明自己不畏艱難,對前途充滿信心。
:3)對這首詩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不畏”顯示出作者的自信,表達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惡勢力阻撓的豪情壯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難、障礙,比喻阻撓變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礙歷史前進的勢力。
C詩人登高遠望,似覺天地萬物皆可盡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與杜甫的“會
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有異曲同工之妙。
D,這首詩借景說理,語意雙關,既抒發(fā)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壯志,又表現(xiàn)出作者歸隱山野的矛盾心
理。
游山西村
陸游
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譯文】
不要笑農(nóng)家臘月里釀的酒濁而又渾,在豐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豐繁
山巒重登水流曲折正擔心無路可走,柳綠花艷忽然眼前又出現(xiàn)一個山村
吹著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經(jīng)接近,村民們衣冠簡樸古代風氣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還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閑游,我一定拄著拐杖隨時來敲你的家門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蟄居山陰老家農(nóng)村時所作,生動地描畫出一幅色彩明麗的農(nóng)村風光圖,表達了詩人沉醉
于淳樸的農(nóng)村生活以及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和戀戀不舍的情感。
首聯(lián)渲染出豐收之年農(nóng)村一片寧靜、歡悅的氣象。臘酒,指上年臘月釀制的米酒。豚,是小豬。足雞
豚,意謂雞豚足。這兩句是說農(nóng)家酒味雖薄,而待客情意卻十分深厚。一個“足”字,表達了農(nóng)家款客盡
其所有的盛情?!澳Α倍郑莱隽嗽娙藢r(nóng)村淳樸民風的贊賞。
次聯(lián)寫山間水畔的景色,寫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來廣泛被人引用。讀了如此流暢絢麗、開朗明快的
詩句,仿佛可以看到詩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巒間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見濃茂,
蜿蜒的山徑也愈益依稀難認。正在迷惘之際,突然看見前面花明柳暗,幾間農(nóng)家茅舍,隱現(xiàn)于花木扶疏之
間,詩人頓覺豁然開朗。其喜形于色的興奮之狀,可以想見。人們在探討學問、研究問題時,往往會有這
樣的情況:山回路轉、撲朔迷離,出路何在?于是頓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鍥而不舍,繼續(xù)前行,忽然間
眼前出現(xiàn)一線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開朗,發(fā)現(xiàn)了一個前所未見的新天地。這就是此聯(lián)給人們的啟發(fā),
也是宋詩特有的理趣。人們讀后,都會感到,在人生某種境遇中,與詩句所寫有著驚人的契合之處,因而
更覺親切。這里描寫的是詩人置身山陰道上,信步而行,疑若無路,忽又開朗的情景,不僅反映了詩人對
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間事物消長變化的哲理。于是這兩句詩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寫的范圍,而具
有很強的藝術生命力。
次聯(lián)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圖:下一聯(lián)則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農(nóng)村風俗畫卷。讀者
不難體味出詩人所要表達的熱愛傳統(tǒng)文化的深情?!吧纭睘橥恋厣?。春社,在立春后第五個戊日。農(nóng)家祭
社祈年,滿含著豐收的期待。陸游在這里更以“衣冠簡樸古風存”,贊美著這個古老的鄉(xiāng)土風俗,顯示出
他對吾土吾民之愛。
前三聯(lián)寫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詩人似乎意猶未足,故而筆鋒一轉:“從今若許閑
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無時,隨時。詩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時明月高懸,整個大地籠罩在一片淡
淡的消光中,給春社過后的村莊也染上了一層靜謐的色彩,別有一番情趣。于是這兩句從胸中自然流出:
但愿而今而后,能不時拄杖乘月,輕叩柴扉,與老農(nóng)親切絮語,此情此景,不亦樂乎!一個熱愛家鄉(xiāng),與農(nóng)
民親密無間的詩人形象躍然紙上。
陸游七律最工。這首七律結構嚴謹,主線突出,全詩八句無一“游”字,而處處切“游”字,游興十
足,游意不盡。又層次分明。尤其中間兩聯(lián),對仗工整,善寫難狀之景,如洙落玉盤,圓潤流轉,達到了
很高的藝術水平。
【練習】
1.請概括詩人游山西村時的所見所聞。
2.古典詩詞講究煉字,首聯(lián)中的“足”字用得好,請你說說好在哪里。
3.頷聯(lián)描寫了怎樣的情景?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何意義?
4.尾聯(lián)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5.本詩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6.選擇題。
:1)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詩歌朗讀的節(jié)奏可以按音節(jié)兼顧意義來劃分,例:“衣冠/簡樸/古風/存”。
[工“豐年留客足雞豚”一句寫出了農(nóng)民熱情好客、淳樸厚道的性格。
C.全詩生動地描繪了優(yōu)美的農(nóng)村風光,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
D,全詩都是寫實,按時間推移展開敘述,層次清晰。
:2)對這首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這首詩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被黜官退居山鄉(xiāng)所寫,詩中贊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動人情
景。
B.頷聯(lián)寫出山西村優(yōu)美的環(huán)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點,后成為充滿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頸聯(lián)寫鄉(xiāng)俗民事,從村民的服飾、言行和習俗的描寫中,展現(xiàn)村民勤勞儉樸的品質(zhì)以及宣揚迷信、
拜神求佛保佑的陋習。作者于贊美中含蓄地表達批判之意。
D,全詩寫景、敘事、抒情有機結合,充滿生活氣息,語言自然質(zhì)樸,意境清新。
己亥雜詩(其五)
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印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譯文】
浩浩蕩蕩的離別愁緒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馬鞭向東舉起,這一起身,從此就是天涯海角了。我
辭官歸鄉(xiāng),猶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泥土,還要報效國家,為國家盡自
己的一份心力。
【賞析】
這首詩是《己亥雜詩》的第五首,寫詩人離京的感受。雖然載著“浩蕩離愁”,詩人卻表示仍然要為國
為民盡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詩的前兩句抒情敘事,在無限感慨中表現(xiàn)出豪放灑脫的氣概。一方面,離別是憂傷的,畢竟自己寓居
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煙;另一方面,離別是輕松愉快的,畢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籠,可以
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為。這樣,離別的愁緒就和回歸的喜悅交織在一起,既有“浩蕩離愁”,又有
“吟鞭東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廣闊天涯。這兩個畫面相反相成,互為映襯,是詩人當日心境的真實寫
照。
詩的后兩句詩人筆鋒一轉,由抒發(fā)離別之情轉入抒發(fā)報國之志。以落花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
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議論。落紅,本指脫離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沒有感情的東西,即使化作春
泥,也甘愿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不為獨香,而為護花。表現(xiàn)詩人雖然脫離官場,但依然關心著國家的前
途和命運,不忘報國之志,充分體現(xiàn)詩人的壯懷,成為傳世名句。
這首小詩將政治抱負和個人志向融為一體,將抒情和議論有機結合,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復雜的情感。
【練習】
1.這首詩前兩句中的“”這一詞語直接描寫了詩人的心境。
2,這首詩抒寫了詩人辭官告別寓居多年的京城、回歸故里時的復雜心情:既有,也有回歸
的喜悅,更有。
3.詩句“浩蕩離愁白日斜”是怎樣寫“離愁”的?
4,請用第一人稱描述“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所呈現(xiàn)的內(nèi)容。
5,“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中“落紅”指什么?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這兩句詩。
6.孟浩然《春曉》中“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與本詩“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都
寫到了落花。請簡要說明兩位詩人分別借“落花”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7.選擇題。
U)選出這首詩詞句理解不當?shù)囊豁棧ǎ?/p>
X“浩蕩離愁”,指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蕩:無限。
B.“吟鞭”指詩人馬鞭?!皷|指”指東方故里。“天涯”指離京都遙遠。
C.“落紅”指落花。此句暗喻自己是有愛國情懷的志士。
D.“更護花”的“花”喻青少年,此句表明作者要為培養(yǎng)下一代做出犧牲。
(2)對這首詩的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頭兩句抒發(fā)作者辭官離京時的無限感慨,表現(xiàn)了詩人拋弁離愁后的興奮心情。
B.后兩句以落花化成肥料滋養(yǎng)鮮花生長之事,比喻自己即使落魄不得重用,也愿為國效力。
C.“落紅”含義有三:①花是落了,但它“不是無情物”,它是非分明:②花成泥滓,成為滋養(yǎng)萬物
的春泥;③春泥雖為人瞧不起,但它能使花茁壯生長,繼續(xù)為人類造福。
D.這首詩反映了詩人辭官后不甘消極,決心繼續(xù)為變革社會而努力的精神。
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譯文】
迷蒙的煙霧、銀包的月光籠罩著寒江、白沙,
夜晚我停泊在秦淮河岸,正臨近酒家的地方。
正在唱歌的歌女不知道什么是亡國之恨,
依然在對岸吟唱《玉樹后庭花》。
【賞析】
這是一首政治諷刺詩。全詩寫詩人夜泊秦淮的所見所聞,想到南朝統(tǒng)治者醉生夢死的生活以及陳朝的
滅亡,反映了詩人對晚唐達官顯貴只顧個人享樂、不顧國家存亡這一現(xiàn)狀的不滿與憤恨。
詩的前兩句描寫夜晚秦淮河上煙月迷蒙的景象,表達了詩人深沉的憂慮之情。后兩句寫現(xiàn)實中達官顯
貴飲酒作樂、荒淫無度的生活,表達出詩人的憂國憂民之情。
全詩語言凝練、含蓄。將歷史與現(xiàn)實巧妙結合,兩個“籠”字寫景生動形象,情感深沉。
【練習】
L“煙籠寒水月籠沙”兩個“籠”字用得好,試作簡要賞析。
2.第?句詩所描寫的景色有什么特點?有什么作用?
3其止“不知亡國恨”的是什么人?全詩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4.“隔江猶唱后庭花”中的“猶”字意味深長,蘊含了哪些豐富的內(nèi)容?
5.找出有關解讀中說法不妥當?shù)囊豁棧ǎ?/p>
A.第一句互文見義,“煙”和“月”既“籠寒水”又“籠沙”,兩個“籠”字連用,將四種景物融為一
體,貼切傳神地勾畫出秦淮河兩岸朦朧冷清的景象。
B.從第二句中“夜”字可知時間,“泊”字告知詩人是乘船而來停在此處,“秦淮”“近酒家”五字曉知
秦淮河畔為燈紅酒綠之地。
C第三句批評歌女縱情聲色,醉生夢死,沉溺于歌舞升平,不知國之將亡而唱亡國之音,詩人耳聞目
睹,心中激起無限的憂憤。
D.第四句里一個“猶”字意味極其深長,令人生發(fā)歷史的聯(lián)想,表現(xiàn)出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憂慮,
也蘊含著對世道的憤慨。
賈生
李商隱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diào)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譯文】
漢文帝在宣室求問被貶謫的賢臣,賈誼的才華和格調(diào)更是無可比倫。
談至深夜?jié)h文帝挪動雙膝靠近他,可惜他不關心百姓只是關心鬼神。
【賞析】
《賈生》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一首借古諷今的詠史詩,意在借賈誼的遭遇,抒寫詩人懷才不遇的感慨。
其著眼點不在個人的窮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統(tǒng)治者不能真正重視人才,使其在政治上發(fā)揮作用。詩中
選取漢文帝宣室召見賈誼,夜半傾談的情節(jié),寫文帝不能識賢、任賢?!安粏柹n生問鬼神”則揭露了晚唐
皇帝服藥求仙,荒于政事,不顧民生的昏庸特性。此詩寓慨于諷,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對賈誼懷才不遇的
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備受排擠、壯志難酬的感傷。
詩的前兩句從正面著筆,絲毫不露貶意。首句特標“求”“訪”,仿佛熱烈頌揚文帝求賢意愿之切、
之殷,待賢態(tài)度之誠、之謙?!扒筚t”而至“訪逐臣”,更可見其網(wǎng)羅賢才已達到“野無遺賢”的程度。
次句隱括漢文帝對賈誼的推服贊嘆之詞?!安耪{(diào)”,兼包才能風調(diào),與“更無倫”的贊嘆配合,側面烘托
出賈誼少年才俊、議論風發(fā)、華采照人的精神風貌,詩的形象感和詠嘆的情調(diào)也就自然地顯示出來。這兩
句,由“求”而“訪”而贊,層層遞進,表現(xiàn)了文帝對賈誼的推服器重。如果不看下文,幾乎會誤認為這
是一篇圣主求賢頌。其實,這正是作者故弄狡膾之處。
第三句承轉交錯,是全詩樞紐。承,即所謂“夜半前席”,把漢文帝當時那種虛心垂詢、凝神傾聽,
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狀描繪得惟妙惟肖,使歷史陳跡變成了充滿生活氣息、鮮明可觸的畫面。
通過這個生動的細節(jié)的渲染,才把由“求”而“訪”而贊的那架“重賢”的云梯升到了最高處;而轉,也
就在這高潮中開始。不過,它并不露筋突骨,硬轉逆折,而是用詠嘆之筆輕輕撥轉一一在“夜半虛前席”
前加上“可憐”兩字,使讀者對漢文帝“夜半前席”的重賢姿態(tài)從根本上產(chǎn)生了懷疑,可謂舉重而若輕。
詩人引而不發(fā),并未點出其原因,給讀者留卜了懸念,詩也就顯出跌宕波折的情致,而不是一瀉無余。這
一句承轉交錯的藝術處理,精煉自然,渾然無跡。
末句方引滿而發(fā),緊承“可憐”與“煽”,一語中的——“不問蒼生問鬼神”。鄭重求賢,虛心垂詢,
推重嘆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為了詢求治國安民之道,卻是為了“問鬼神”的本原問題。詩人仍只
點破而不說盡一一通過“問”與“不問”的對照,讓讀者自己對此得出應有的結論。詩人同時抓住“虛前
席”“問鬼神”這兩處細節(jié),借題發(fā)揮,在議論中把諷刺君王昏麟棄賢和傷嘆賢士懷才不遇兩方面的意蘊
融于一篇,足見其思想深刻、構思新穎。
【練習】
1.“可憐”?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這首詩在行文結構方面有什么特點?請作簡要的賞析。
2.作者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慨?
3,這首詩用了先揚后抑的寫作手法,試作分析。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
【譯文】
不要說從山嶺上下來就沒有困難,
這句話騙得前來爬山的人白白地歡喜一場。
當你進入崇山峻嶺的圈子里以后,
你剛攀過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將你阻攔。
【賞析】
本詩樸實平易,生動形象,表現(xiàn)力強,一個“空”字突出表現(xiàn)了“行人”被“賺”后的失落神態(tài)?!胺拧?/p>
“攔”等詞語的運用,賦予“萬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萬山活了起來。
第一句當頭喝起,“莫言下嶺便無難”,這是一個富于包蘊的詩句,它包含了下嶺前艱難攀登的整個上
山過程,以及對所經(jīng)歷困難的種種感受。正因為上山艱難,人們便往往把下山看得容易和輕松。開頭一句,
正像是對這種普遍心理所發(fā)的棒喝?!澳浴倍?,像是自誡,又像是提醒別人,耐人尋味。
第二句補足首句,“賺得行人空喜歡",“賺”字富于幽默風趣。行人心目中下嶺的容易,與它實際上的
艱難形成鮮明對比,因此說“賺”一一行人是被自己對.卜嶺的主觀想象騙了。詩人在這里點出而不說破,
給讀者留下懸念,使下兩句的出現(xiàn)更引人注目。
三、四兩句承接“空喜歡”,對第二句留下的懸念進行解釋。本來,上山過程中要攀登多少道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工程策劃廉潔責任協(xié)議書
- 2025年企業(yè)轎車租賃合同標準文本
- 2025年會議組織服務合同
- 2025年供應鏈供貨與交付義務合同
- 2025年住宅建筑合同范文
- 2025年光纖網(wǎng)絡語音通信服務費收繳合同
- 2025年份咖啡店管理承包合同樣式
- 2025年古遺址保護工程造價評估協(xié)議
- 2025年上海居住區(qū)消防設施維護合同
- 2025年專業(yè)印刷合作項目協(xié)議
- “高中英語閱讀課件-閱讀策略與技巧”
- 透明質(zhì)酸注射美容記錄
- GB/T 25922-2023封閉管道中流體流量的測量用安裝在充滿流體的圓形截面管道中的渦街流量計測量流量
- 培訓-責任心課件
- 播音主持外部技巧:停連重音語氣節(jié)奏課件講義
- 安徽杭富固廢環(huán)保有限公司10萬噸工業(yè)廢物(無機類)資源化利用及無害化處置項目環(huán)境影響報告書
- 商業(yè)綜合體市場調(diào)研報告
- GB/T 42096-2022飛機耐火電纜性能要求
- 2022年版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學習培訓解讀課件筆記
- 優(yōu)秀分包商評選評分標準
- PEP小學英語三至六年級英語單詞匯總表(分類)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