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第四中學2025屆高三(最后沖刺)生物試卷含解析_第1頁
福建省福州市第四中學2025屆高三(最后沖刺)生物試卷含解析_第2頁
福建省福州市第四中學2025屆高三(最后沖刺)生物試卷含解析_第3頁
福建省福州市第四中學2025屆高三(最后沖刺)生物試卷含解析_第4頁
福建省福州市第四中學2025屆高三(最后沖刺)生物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福建省福州市第四中學2025屆高三(最后沖刺)生物試卷考生須知:1.全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全部在答題紙上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的答案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2.請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在“答題紙”上先填寫姓名和準考證號。3.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某自然保護區(qū)內共同生活著兩種鼠科動物:社鼠和中華姬鼠,它們均主要以嫩葉及種子為食,在春季還輔以部分土壤昆蟲為食。林中的普通鵟會捕食鼠類,社鼠與中華姬鼠的種群數量變化如圖1所示,圖2為該地區(qū)小型地棲鼠豐富度沿海拔的變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兩種鼠之間為競爭關系,兩者的K值在2016—2019年間均逐年降低B.在夏秋季,如果普通鵟體重增加1kg,則最多需要消耗100kg植物C.中華姬鼠的種群數量達到K值時,種內斗爭最激烈,種群的增長速率也最大D.該地區(qū)小型地棲鼠豐富度隨海拔的升高而逐漸增大,中度海拔種群密度一定大于低海拔2.研究發(fā)現,原癌基因myc等持續(xù)處于活躍狀態(tài)或抑癌基因p53等處于關閉狀態(tài)時,會導致細胞異常分化成為癌細胞。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癌細胞內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數量都多于正常細胞B.細胞免疫時,癌細胞作為靶細胞發(fā)生裂解,該情況屬于細胞凋亡C.癌細胞具有異常增殖能力,該能力受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D.正常細胞可能轉化為癌細胞,癌細胞也可能逆轉為正常細胞3.有關“低溫誘導大蒜根尖細胞染色體加倍”的實驗,正確的敘述是()A.可能出現三倍體細胞B.多倍體細胞形成的比例常達100%C.多倍體細胞形成過程無完整的細胞周期D.多倍體形成過程增加了非同源染色體重組的機會4.如圖為某人工魚塘的主要能量流動圖解,其中a、b、c、d為相關魚的能量同化量。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A.用標志重捕法調査魚種甲的種群密度時,網眼太大常使調査值偏大B.魚種乙中不同個體在魚塘不同水層覓食不能體現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合理利用資源C.若除去魚種乙和增加投放飼料,則魚種甲會在魚塘中呈現“J”型數量增長D.據圖分析魚種甲和魚種乙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b+d)/(a+c)5.為研究R型肺炎雙球菌轉化為S型的轉化因子是DNA還是蛋白質,進行了下圖所示的轉化實驗。對本實驗作出的分析,不.正.確.的是A.本實驗通過酶解去除單一成分進行研究B.甲、乙組培養(yǎng)基中只有S型菌落出現C.蛋白酶處理結果顯示提取物仍有轉化活性D.本實驗結果表明DNA使R型菌發(fā)生轉化6.下列關于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的說法正確的是()A.二者的合成場所是細胞核B.二者的結合位點都在DNA上C.二者不會在真核細胞的細胞質中發(fā)揮作用D.二者均能催化游離的脫氧核苷酸形成核苷酸鏈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7.(9分)類病斑突變體是一類在沒有外界病原菌侵染情況下,局部組織自發(fā)形成壞死斑的突變體,壞死斑的產生基本不影響植株生長,反而會增強植株對病原菌抗性。(1)將某野生型粳稻品種用甲基磺酸乙酯(EMS)___________________獲得類病斑突變體,收獲突變體種子,在溫室內種植,隨著葉片發(fā)育逐漸出現病斑直至布滿葉片,收獲種子,連續(xù)多年種植,其葉片均產生類病斑,表明該類病斑表型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2)突變體與野生型植株___________________產生的F1植株表型均一致,且F2中野生型和突變型植株的比例符合3∶1。表明突變體的類病斑表型受常染色體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3)對F2群體中148個隱性單株和___________________進行序列分析,發(fā)現1號染色體上A基因的非模板鏈發(fā)生了單堿基突變,如下圖所示,據此推測突變體出現類病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用到的密碼子:AUG:起始密碼子;CAA:谷氨酰胺;GAA:谷氨酸;CUU:亮氨酸;UAA:終止密碼子;AUU:異亮氨酸)(4)進一步實驗發(fā)現,與野生型相比,類病斑突變體對稻瘟病和白葉枯病的抗性均有所提高。提取細胞中的總RNA,在___________酶的作用下合成cDNA,然后以防御反應相關基因P1、P2、P3的特有序列作___________進行定量PCR,檢測這三種基因的表達量,結果如下圖所示。推測突變體抗性提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8.(10分)在氣候條件適宜的情況下,閑置數年后的草莓農田被柳等木本植物覆蓋,成片的草莓不見了。請回答:(1)草莓農田閑置后基本保留了原有的_____________,進而發(fā)生次生演替。(2)演替過程中,草莓被柳樹林代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群落的豐富度將_______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保持不變”)。(3)若氣候條件比較干旱,則閑置的草莓農田可能發(fā)展至_____________階段。9.(10分)某實驗基地水庫中放養(yǎng)了一批羅非魚?之后有人在該水庫中放生了一種大型肉食性魚,一段時間后,羅非魚種群數量達到了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K0是沒釋放大型肉食性魚前的理想環(huán)境容納量?請回答下列問題:(1)水庫中的所有羅非魚形成一個_____________,其特征包括數量特征?____________等,調查羅非魚的數量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2)據圖判斷,羅非魚在a~c段大致呈___________型增長,大型肉食性魚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時間點放入水庫的,判斷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捕食等壓力下,羅非魚種群的環(huán)境容納量更接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假設某植物的果皮顏色由A/a、B/b兩對基因控制,其中基因A使果皮呈紅色,基因a使果皮呈綠色,基因B能使同時攜帶A、a基因的個體果皮呈粉色,而對其他相關基因型的性狀表現無影響。現讓紅色果皮植株與綠色果皮植株雜交,所得F1全部表現為粉色果皮,F1自交所得F2的表現型及比例為紅色果皮∶粉色果皮∶綠色果皮=6∶6∶4。回答下列問題:(1)親本的基因型組合為_______??刂圃撝参锕ゎ伾膬蓪Φ任换虻倪z傳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2)讓F2中所有粉色果皮植株自交,后代出現紅色果皮植株的概率為___________(3)現僅以F2中紅色果皮植株為材料,如何通過實驗分辨出兩種雜合紅色果皮植株?___________。(簡要寫出區(qū)分過程)(4)研究者將題述親本引種到環(huán)境不同的異地重復雜交實驗,結果發(fā)現F1全部表現為紅色果皮,F2的表現型及比例為紅色果皮∶粉色果皮∶綠色果皮=10∶2∶4。經檢測植株沒有發(fā)生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這說明生物的性狀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果皮顏色出現差異的基因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蘋果酒風味清爽,且具有保健養(yǎng)生的功效。用新鮮蘋果榨取果汁并制作果酒的簡要流程如下:(1)過程②分離酵母菌應采用________(選擇/鑒別)培養(yǎng)基,配制好的培養(yǎng)基滅菌方法為________。擴大培養(yǎng)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過程③獲得固定化酵母細胞常采用________法,選擇此方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如果反應物是大分子,應采用________技術。(3)工業(yè)生產中,制備固定化酵母細胞的實驗步驟是:酵母細胞的活化→配制CaCl2溶液→配制海藻酸鈉溶液→海藻酸鈉溶液與酵母細胞混合→固定化酵母細胞。Ⅰ:影響實驗成敗的關鍵步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該實驗中CaCl2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B【解析】

分析圖1,社鼠與中華姬鼠之間存在著“此消彼長”的競爭關系。分析圖2:小型地棲鼠類豐富度隨海拔的升高,逐漸增大,在中度海拔達到最大,海拔進一步升高,豐富度又逐漸降低?!驹斀狻緼、據圖分析可知,兩種鼠之間為競爭關系,在2016—2019年間社鼠的K值逐年降低,中華姬鼠的K值保持穩(wěn)定,A錯誤;B、在夏秋季植物→鼠→普通鵟這條食物鏈中,如果普通鵟體重增加1Kg,最多消耗植物能量傳遞效率按10%計算,故最多需要消耗植物=1÷10%÷10%=100Kg,B正確;C、中華姬鼠的種群數量達到K值時,種內斗爭最激烈,種群的增長速率為0,C錯誤;D、分析圖2可知小型地棲鼠類豐富度隨海拔的升高逐漸增大,在中度海拔達到最大,海拔進一步升高豐富度逐漸降低,且圖中只能得知豐富度的大小,不能判斷種群密度大小,D錯誤。故選B。2、A【解析】

基因突變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生物界現象,它的特點可有以下幾種:1.基因突變的有害性和有利性大多數基因的突變,對生物的生長與發(fā)育往往是有害的。2.基因突變的普遍性和稀有性基因突變在生物界具有普遍性,無論是低等生物還是高等生物,都有可能發(fā)生基因突變。但是在自然狀態(tài)下,基因突變的頻率是低的。3.基因突變的隨機性和不定向性4.基因突變具有可逆性基因突變的可逆性,基因突變的發(fā)生方向是可逆的。【詳解】A、正常細胞內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變導致細胞癌變,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數量并未增加,A錯誤;B、細胞免疫時,癌細胞作為靶細胞受到細胞毒性T細胞的接觸而發(fā)生裂解,此時癌細胞的死亡屬于細胞凋亡,B正確;C、在適宜條件下癌細胞才具有異常增殖能力,故可知該能力受環(huán)境的影響,C正確;D、由分析可知,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正常細胞可能轉化為癌細胞,癌細胞也可能逆轉為正常細胞,D正確。故選A。3、C【解析】

低溫誘導大蒜根尖細胞染色體加倍誘導株為四倍體,A錯誤;不能使所有細胞染色體數目都加倍,B錯誤;多倍體細胞形成的原理是抑制紡錘體的形成阻止細胞的分裂,所以細胞周期是不完整的,C正確;根尖細胞的分裂為有絲分裂,而非同源染色體重組發(fā)生在減數分裂過程中,不能增加重組機會,D錯誤。4、B【解析】

1、群落的垂直結構: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層現象。2、種群增長的“S”型曲線:原因:自然界的資源和空間是有限的,當種群密度增大時,種內競爭就會加劇,以該種群為食的捕食者數量也會增加。3、能量傳遞效率是指相鄰兩個營養(yǎng)級之間的同化量的比值?!驹斀狻緼、用標志重捕法調査魚種甲的種群密度時,網眼太大常使小魚不能被捕撈,進而導致調査值偏小,A錯誤;B、魚種乙中不同個體在魚塘不同水層覓食,屬于種群的空間特征,不能體現群落的垂直結構,B正確;C、若除去魚種乙和增加投放飼料,則魚種甲的食物非常充足,但是生存空間是有限的,因此魚種甲在魚塘中將呈現“S”型數量增長,C錯誤;D、據圖分析,魚種甲和魚種乙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b/(a+c),D錯誤。故選B。5、B【解析】

格里菲斯的實驗證明,在S型細菌中存在某種轉化因子,但是不知道轉化因子是什么。在艾弗里證明遺傳物質是DNA的實驗中,艾弗里將S型細菌的DNA、蛋白質、糖類等物質分離開,單獨的、直接的觀察它們各自的作用。另外還增加了一組對照實驗,即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與R型菌混合培養(yǎng)?!驹斀狻緼、本實驗通過加蛋白酶和DNA酶解去相應的物質,將DNA、蛋白質分開,用單一成分進行研究,A正確;B、甲組是混合培養(yǎng),乙組是出去蛋白質后再混合培養(yǎng),均能發(fā)生轉化,但轉化率低,培養(yǎng)皿中有R型及S型菌落,B錯誤;C、乙組實驗中加蛋白酶處理后,培養(yǎng)皿中有S型菌落,則說明提取物仍有轉化活性,C正確;D、丙組實驗中加入DNA酶后,沒有S型菌落,說明DNA的結構被破壞了,若是結構完整,則有S型菌落,進一步對照說明DNA使R型菌發(fā)生轉化,D正確;故選B。6、B【解析】

1、DNA分子的復制是指DNA雙鏈在細胞分裂以前進行的復制過程,復制的結果是一條雙鏈變成兩條一樣的雙鏈,每條雙鏈都與原來的雙鏈一樣。DNA復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復制,特點是邊解旋邊復制,場所主要是細胞核。2、轉錄以DNA一條鏈為模板,以游離的核糖核苷酸為原料,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合成RNA的過程。【詳解】A、二者都屬于蛋白質,合成場所是核糖體,A錯誤;B、DNA聚合酶是催化DNA復制,以DNA兩條鏈為模板,RNA聚合酶是催化轉錄過程,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故二者的結合位點都在DNA上,B正確;C、真核細胞的細胞質中的線粒體和葉綠體也有少量DNA,也會發(fā)生DNA復制和轉錄過程,即也需要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發(fā)揮作用,C錯誤;D、DNA聚合酶是催化DNA復制,即催化游離的脫氧核苷酸形成脫氧核苷酸鏈,RNA聚合酶是催化轉錄過程,即催化游離的核糖核苷酸形成核糖核苷酸鏈,D錯誤。故選B。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7、誘變穩(wěn)定遺傳正、反交1對隱性基因野生型植株非模板鏈的G變?yōu)門,使密碼子由GAA變?yōu)閁AA,翻譯提前終止,合成的多肽鏈變短逆轉錄引物A基因的突變提高了防御基因的表達【解析】

突變體與野生型植株正、反交產生的F1植株表型均一致,且F2中野生型和突變型植株的比例符合3∶1,說明野生型為顯性,突變型為隱性?;虮磉_是指將來自基因的遺傳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產物的過程,基因表達產物通常是蛋白質?;虮磉_包括轉錄和翻譯。轉錄過程由RNA聚合酶進行,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按照堿基互補配對的原則,合成相對應的RNA分子。翻譯過程是以信使RNA(mRNA)為模板,指導合成蛋白質的過程。【詳解】(1)誘變可以提高突變的頻率,將某野生型粳稻品種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誘變獲得類病斑突變體,收獲突變體種子。連續(xù)多年種植,其葉片均產生類病斑,沒有出現性狀分離,表明該類病斑表型可以穩(wěn)定遺傳。(2)若突變體的類病斑表型受常染色體上的1對隱性基因控制,與性別無關,因此突變體與野生型植株正、反交產生的F1植株表型均一致,且F2中野生型和突變型植株的比例符合3∶1。(3)圖中的序列為野生型和突變體的序列,因此是對F2群體中148個隱性單株(突變體)和野生型植株進行序列分析,發(fā)現1號染色體上A基因的非模板鏈發(fā)生了單堿基突變,如題圖所示,據此推測突變體出現類病斑的原因是:非模板鏈的G變?yōu)門,使密碼子由GAA(谷氨酸)變?yōu)閁AA(終止密碼子),翻譯提前終止,合成的多肽鏈變短。(4)RNA在逆轉錄酶的作用下合成cDNA。然后以防御反應相關基因P1、P2、P3的特有序列作引物進行定量PCR,檢測這三種基因的表達量。從圖中可知,突變體的P1、P2、P3表達量均明顯提高,推測突變體抗性提高的原因是A基因的突變提高了防御基因的表達?!军c睛】本題以圖形和文字信息的形式考查學生對基因突變及基因表達的理解和應用,學生要有一定的文字信息處理能力。8、土壤條件(或土壤中的植物種子、其他繁殖體)柳樹與草莓在爭奪陽光、空間等資源的競爭中處于優(yōu)勢增大草本植物或(稀疏的)灌木【解析】

演替是指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所代替的過程,可以分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其中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雖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它繁殖體的地方發(fā)生的演替?!驹斀狻浚?)草莓農田閑置后其土壤條件(或土壤中的植物種子、其他繁殖體)依然保留,因此發(fā)生的屬于次生演替;(2)演替過程中優(yōu)勢物種的替換發(fā)生的原因是柳樹林在陽光、空間等資源的競爭中處于優(yōu)勢,草莓在競爭中處于劣勢;次生演替過程中由于環(huán)境較為適宜,演替的方向是向著物種多樣化發(fā)展,因此豐富度將增大;(3)由于氣候條件比較干旱,可能不利于植被的生長,群落可能向著草本植物或(稀疏的)灌木演替?!军c睛】該題主要重點考察了演替的相關知識,演替的方向主要取決于自然環(huán)境和人為因素的影響,一般環(huán)境適宜時,演替的方向一般會向著物種多樣化、結構復雜化和功能完善化發(fā)展,但當環(huán)境不適宜時,反而會向著簡單結構演替。9、種群空間特征標志重捕法“J”cc時間點之后羅非魚種群的環(huán)境阻力增大,增長速率變慢使種群數量的最高點沒有達到K0K2【解析】

據圖分析,a~b種群數量呈“J”型增長:此時食物、空間充足,無天敵,生物無限增長;c-d種群數量增加緩慢;e以后種群數量處于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驹斀狻浚?)所有羅非魚形成一個種群;種群的特征包括數量特征和空間特征;魚類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廣,所以采用標志重捕法調查種群密度。(2)羅非魚在a~c段大致呈“J”型增長,c時間點之后羅非魚種群的環(huán)境阻力增大,增長速率變慢,使種群數量的最高點沒有達到K0,所以推測在c點放入了大型肉食性魚。(3)羅非魚種群數量在K2附近波動,所以推測羅非魚種群的環(huán)境容納量更接近K2?!军c睛】本題考查種群數量的數量變化的相關知識,難點是(2)題需要考生分析曲線的斜率,從而得出增長速率降低的結論。10、AABB×aabb或AAbb×aaBB遵循1/3先讓F2中紅色果皮植株自交,根據后代是否發(fā)生性狀分離,可區(qū)分出基因型為Aabb的雜合子;再用上步得到的基因型為aabb的植株與后代沒有發(fā)生性狀分離的植株分別雜交,若后代出現紅色果皮∶粉色果皮=1∶1,則可區(qū)分出基因型為AABb的雜合子基因和環(huán)境條件的共同影響(或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AaBb【解析】

由題意知,A_bb、AAB_表現為紅色果皮,aabb、aaB_呈綠色果皮,AaB_呈粉色果皮;由表格信息可知,綠色果皮與紅色果皮雜交得子一代,子一代自交,得到子二代的組合方式是16種,且表現型符合9∶3∶3∶1的變式,因此兩對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組合定律,親本基因型是AABB×abb或AAbb×aaBB?!驹斀狻浚?)由分析可知,F2代的表現型及比例為紅色果皮∶粉色果皮∶綠色果皮=6∶6∶4,表現型符合9∶3∶3∶1的變式,因此兩對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組合定律,親本基因型是AABB×abb或AAbb×aaBB。(2)由題目分析,F2中粉色果皮植株的基因型可表示為:AaB_其中BB占,Bb占,讓F2中所有粉色果皮植株自交,應用分離定律解自由組合定律的思想,后代出現紅色果皮植株的概率為:A_bb()()=。(3)F2中紅色果皮植株的基因型為:A_bb和AAB_,若要區(qū)分出其中的雜合子,先讓F2中紅色果皮植株自交,根據后代是否發(fā)生性狀分離,可區(qū)分出基因型為Aabb的雜合子;再用上步得到的基因型為aabb(綠色果皮)的植株與后代沒有發(fā)生性狀分離的植株分別雜交,若后代出現紅色果皮∶粉色果皮=1∶1,則可區(qū)分出基因型為AABb的雜合子。(4)根據題述,未引種前F2的性狀分離比為:紅色果皮∶粉色果皮∶綠色果皮=6∶6∶4,而引種后F2的性狀分離比為:紅色果皮∶粉色果皮∶綠色果皮=10∶2∶4,二者相比較,由于植株沒有發(fā)生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這說明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