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12+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 高一上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1頁
訓練12+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 高一上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2頁
訓練12+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 高一上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3頁
訓練12+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 高一上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4頁
訓練12+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 高一上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訓練12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1.(2023·山東名校聯(lián)盟高一上期中)明初繼承元制,在中央設置中書省,但是宰相數(shù)量大為減少,中書省相關僚屬數(shù)量大為減少;后來朱元璋更是下旨:“諸司奏事不必關白(稟告、告知)中書省。”這些做法()A.相關措施加強了中央集權B.為中央制度變革創(chuàng)造條件C.否定元制彰顯統(tǒng)治合法性D.表明宰相已威脅皇帝權力2.(2023·杭州重點中學高一上期中)《明神宗實錄》記載內閣大學士葉向高的奏疏:“我朝閣臣,只備論思顧問之職,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權勢稍重者,皆上竊君上之威靈,下侵六曹之職掌,終以賈禍?!边@一奏疏強調()A.秘書機構是內閣的常規(guī)狀態(tài)B.內閣強化了皇帝對官僚的控制C.內閣有代理皇帝批紅的權力D.內閣制度有利于杜絕貪污腐化3.(2024·麗水高一上期末)明朝中后期,作為皇室仆人的宦官,獲得了協(xié)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紅的權力,還負責提督東廠,控制錦衣衛(wèi)。這本質上反映了()A.宦官能力出眾 B.君主專制的強化C.宰相權力削弱 D.出現(xiàn)宦官專權局面4.(2023·江西部分學校高一上期中)爪哇國發(fā)生內亂后,分裂為東、西兩王。永樂五年(1407),鄭和遣人至東王境內互市交易時,被西王殺死一百七十人。后鄭和出兵討伐,西王遣使至中國謝罪,并以黃金六萬兩賠償死者。由此可見,當時明朝()A.禁絕朝貢貿易 B.國際影響力擴大C.鼓勵海外貿易 D.致力于統(tǒng)一進程5.(2024·湖北四地七校高一聯(lián)考)1453年,日本向明政府進貢時,使者攜帶的附進物數(shù)量相比于1433年大幅度增加,明政府委派“牙人”(中間商)居間估計其價值,此后立即調整收購政策,將貢物的給價大幅削減。這表明當時()A.對外貿易急劇擴大B.朝貢使明政府獲利豐厚C.抑商政策逐漸瓦解D.朝貢貿易已有市場意識6.(2024·衢州高一階段練習)有“江南長城”之譽的臺州府城墻歷史悠久,建筑兼具御敵、防洪雙重功能。明朝大將戚繼光曾在此取得九戰(zhàn)九捷,大敗()A.倭寇B.韃靼C.瓦剌D.女真7.(2024·駐馬店高一調研)16世紀,東南沿海地區(qū)的一些海盜、奸商等與倭寇勾結,進行走私活動,出沒沿海,燒殺搶掠,造成巨大破壞;葡萄牙人以晾曬貨物為由,賄賂香山縣地方官獲得了在濠鏡澳的租住權;稍晚東來的荷蘭和西班牙,分別占據(jù)了臺灣島南部和北部。這反映出()A.明朝海防出現(xiàn)新問題B.明朝政府主權意識淡薄C.中外經濟聯(lián)系的加強D.東南沿海商品經濟發(fā)展8.(2023·恩施高一下期末)明朝中后期,北部邊疆形勢日益嚴峻,蒙古騎兵時常襲擾劫掠邊地。1571年,明朝與韃靼首領俺答汗終于達成和議,冊封俺答汗等,恢復通貢關系,并同意蒙古人在大同、宣府等邊鎮(zhèn)與漢族互市貿易,聽邊民自相貿易。此后,“邊境休息……數(shù)千里軍民樂業(yè),不用兵戈”。這可用于說明()A.經濟交流是蒙漢關系和諧的重要基礎B.明朝邊患問題得到妥善解決C.蒙古草原地帶首次納入中原王朝版圖D.明朝樹立起中央政府的權威9.“東北”一詞,最早出自《周禮》“東北曰幽州,其山鎮(zhèn)曰醫(yī)巫閭”。下列選項中,朝代與東北地區(qū)設置的管轄機構或官職對應正確的是()A.漢朝—西域都護府 B.唐朝—安西都護府C.元朝—宣政院 D.明朝—奴兒干都司10.在浙江海鹽縣,隆慶時人錢薇說:“邑城南境人以錢為租,地每歲八百,肥者千?!痹谒山貐^(qū),嘉靖、隆慶年間,大學士徐階在華亭縣歲租銀九千八百余兩。這反映出,當時江南()A.政治黑暗民不聊生 B.農民人身依附松弛C.地方收入逐漸增加 D.土地兼并問題嚴重11.(2021·天津卷,4)明初“立中書省以總天下之文治”,胡惟庸任丞相時,“生殺黜陟,或不奏徑行”。朱元璋以“擅權植黨”罪名誅殺胡惟庸,取消中書省。造成丞相“擅權”的根本原因是()A.丞相個人貪權攬政 B.制度導致權力失衡C.中央集權受到削弱 D.君主專制逐步強化12.(2023·十堰高一下期末)明正德十四年(1519),寧王朱宸濠發(fā)動叛亂,在寵臣江彬的唆使下,明武宗自封“鎮(zhèn)國公”,以平亂為由,下詔南巡,遭到朝廷官員的集體反對,最終以一百余位官員受刑或貶遷,明武宗收回成命而告終。這一事件反映出明朝()A.君主專制制度加強 B.官員結黨營私成風C.政治危機逐漸加深 D.皇權受到一定制約13.(2024·如皋高一月考)衛(wèi)所制是明代的軍事制度,衛(wèi)是衛(wèi)所制下最高的軍事戰(zhàn)術單位。下表是明朝初年部分地區(qū)設置衛(wèi)所的情況。這些衛(wèi)所的設立主要是為了()衛(wèi)的數(shù)量駐地11衛(wèi)山東沿海14衛(wèi)浙江沿海9衛(wèi)福建沿海8衛(wèi)廣東沿海A.配合鄭成功收復臺灣B.防范蒙古人南下C.抵御英國的殖民擴張D.抗擊倭寇的騷擾14.(2023·湖南湖湘教育高一上期中)洪武十五年(1382),明朝軍隊平定云南時,朱元璋發(fā)下榜文,在土官地區(qū)建立地方儒學,“大行教化”;洪武二十六年(1393),明朝開始實行“金牌信符制”,確定邊疆地區(qū)與中原王朝的納馬予茶關系;明朝還部分延續(xù)了元朝的土司制度,“以土官治土民”;對東北女真等民族,明政府采取招撫、羈縻等政策。材料綜合反映明朝經營管理民族事務的主要特點是()A.因俗而治 B.分而治之C.方式多樣 D.戰(zhàn)和不定15.下圖所示是1636-1644年中國商品輸入日本的相關數(shù)據(jù)。對此解讀最準確的是()A.中國是絲銀貿易受損的一方B.德川幕府取消了鎖國政策C.政局變化影響中國外貿發(fā)展D.西方殖民者主導絲銀貿易16.(2023·湖北高一下聯(lián)考)(12分)中共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所謂的中國式現(xiàn)代化,其中一個重要內涵是走和平發(fā)展道路的現(xiàn)代化。這一重要論斷,根植于歷史與現(xiàn)實,明朝時期的鄭和下西洋正是其明證。請結合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鄭和下西洋路線圖材料二作為明朝的外交使節(jié)和貿易代表,鄭和始終奉行“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處,共享太平”的準則,和沿途國家相互尊重,友好相待。英國學者李約瑟博士評價說:“東方的航海家中國人從容溫順,不記前仇,慷慨大方,從不威脅他人的生存……他們全副武裝,卻從不征服異族,也不建立要塞?!痹谫Q易活動中,采取議價成交方式和厚往薄來的做法,以絲綢、瓷器等中國特產與當?shù)厝似降冉灰?。同時,鄭和船隊還把中國的一些生產技術、生產工具、醫(yī)學等帶到了沿途國家,推動了當?shù)亟洕臀幕陌l(fā)展與進步,贏得了沿途各國人民的歡迎和贊揚。直到今天,索馬里和坦桑尼亞仍然把當?shù)爻鐾恋拿鞔善饕暈楹椭袊鴤鹘y(tǒng)友誼的象征。——摘編自石濤《海外華文教育教材:中國歷史》(1)根據(jù)兩則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鄭和下西洋的特點。(4分)(2)根據(jù)兩則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鄭和下西洋的認識。(8分)答案精析1.B[據(jù)材料信息可知,明初繼承元朝中書省,但是宰相數(shù)量、僚屬數(shù)量大為減少,并強調各部門奏事不必經中書省,這些做法為中央制度變革創(chuàng)造條件,故選B項;材料屬于君主專制范疇,排除A項;明承元制,承認元朝統(tǒng)治的合法性,排除C項;明初大大削減宰相數(shù)量和中書省僚屬數(shù)量,說明明朝宰相并未威脅皇權,排除D項。]2.A[據(jù)材料可知,明代的內閣是常設的輔佐皇帝處理政務的秘書機構,不能正式統(tǒng)率六部百司,故選A項;材料只涉及內閣的職能,“強化皇帝對官僚的控制”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項;司禮監(jiān)有代理皇帝批紅的權力,不是內閣,排除C項;“杜絕貪污腐化”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D項。]3.B[據(jù)材料可知,明朝中后期,宦官得到皇帝的信任,才能夠獲得相當大的權力,反映了君主專制的強化,故選B項;宦官專權是由于皇帝的信任,而非能力出眾,排除A項;明太祖就已廢宰相,此時不存在宰相,排除C項;宦官專權局面是材料表象,而非本質,排除D項。]4.B[據(jù)材料可知,鄭和下西洋積極開展對外交往,對西爪哇的挑釁實施軍事震懾,迫使其“謝罪”“賠償”,表明明朝擴大了在東南亞地區(qū)的影響,故選B項;明朝并未禁絕朝貢貿易,排除A項;明朝實行海禁政策,并不鼓勵海外貿易,排除C項;材料涉及明朝與外國的交往,與國內統(tǒng)一進程沒有關系,排除D項。]5.D[根據(jù)材料可知,明政府依據(jù)價值規(guī)律調節(jié)附進物的收購價格,這體現(xiàn)了當時官方已有市場意識,D項正確。當時實行“海禁”政策,“急劇”一詞說法錯誤,排除A項;由材料看不出明政府獲利豐厚,排除B項;當時抑商政策并未瓦解,排除C項。]6.A[戚繼光是抗倭名將,他在浙江臺州取得九戰(zhàn)九捷,大敗了倭寇,故選A項;韃靼、瓦剌是北方蒙古族的兩大集團,與題目主旨和區(qū)域不符,排除B、C項;明朝女真族是東北地區(qū)的民族,排除D項。]7.A8.A9.D[據(jù)所學可知,明朝時期,政府在東北地區(qū)設置奴兒干都司,管理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及庫頁島地區(qū)的軍政事務,故選D項。]10.D[材料反映明朝后期,海鹽、松江等地剝削佃農的大地主,貨幣地租收入十分可觀,反映出當時江南的土地兼并問題嚴重,D項正確;材料中并未體現(xiàn)政治黑暗民不聊生,排除A項;農民人身依附松弛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項;材料體現(xiàn)的是個人地租而非地方財政收入逐漸增加,排除C項。]11.B12.D[據(jù)材料分析可知,明武宗下詔南巡,遭到朝廷官員的集體反對,說明在明朝時期,皇權受到一定的制約,故選D項,排除A項;材料中朝廷官員集體反對明武宗下詔南巡,不是為了個人私利,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皇權受到一定制約,而非政治危機加深,排除C項。]13.D[據(jù)材料可知,明朝初年在沿海地區(qū)設置衛(wèi)所這種軍事戰(zhàn)術單位,是為了抗擊倭寇的騷擾,保衛(wèi)國家安全,故選D項;鄭成功收復臺灣在明朝滅亡后,時間不符,排除A項;蒙古人在北方草原,排除B項;明朝初年,新航路尚未開辟,英國還沒有進行殖民擴張,排除C項。]14.C[據(jù)材料可知,明朝對少數(shù)民族的管理方式多樣,有武力征服(平定云南)、“大行教化”、經貿往來(納馬予茶)、設置機構(延續(xù)了元朝的土司制度)、招撫羈縻等,故選C項;“因俗而治”以偏概全,排除A項;“分而治之”以偏概全,與材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