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農業(yè)氣象觀測規(guī)范_第1頁
辣椒農業(yè)氣象觀測規(guī)范_第2頁
辣椒農業(yè)氣象觀測規(guī)范_第3頁
辣椒農業(yè)氣象觀測規(guī)范_第4頁
辣椒農業(yè)氣象觀測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

CCS點擊此處添加CCS號

□B

地方標準

DBXX/TXXXX—XXXX

辣椒農業(yè)氣象觀測規(guī)范

Specificationforagrometeorologicalobservationsofchilies

(征求意見稿)

(本草案完成時間:2022年1月7日)

在提交反饋意見時,請將您知道的相關專利連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XXXX-XX-XX發(fā)布XXXX-XX-XX實施

貴州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

DBXX/TXXXX—XXXX

目次

前言.....................................................................................Ill

引言......................................................................................IV

1范圍....................................................................................1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41平行觀測parallelobservation.........................................1

3一2植株密度plantdensity...............................................1

3.3生育期developmentstage.............................................1

3.4植株高度plantheight................................................1

3.5莖粗stemdiameter..................................................1

4觀測基本要求............................................................................1

4.1平行觀測...........................................................................1

4.2點面結合...........................................................................2

5觀測地段觀測點植株選擇...............................................................2

5.1觀測地段選擇......................................................................2

2觀測點選擇.........................................................................2

5.3植株選擇..........................................................................2

6生育期觀測..............................................................................2

6J生育期標準.........................................................................2

6.2生育期百分率計算...................................................................2

6一3始期、普遍期、末期規(guī)定.............................................................3

6.4觀測次數(shù)及時間....................................................................3

6一5特殊情況處理.......................................................................3

7生長狀況觀測...........................................................................3

7.1測定項目和測定時間................................................................3

7.2生長高度測量.......................................................................4

7.3植株密度測定.......................................................................4

7.4莖粗測定...........................................................................4

8農田自動氣象觀測.......................................................................4

a1選址................................................................................4

82氣象觀測項目......................................................................4

8一3自動氣象觀測儀器...................................................................5

9氣象災害和病蟲害觀測與調查.............................................................5

9.1范圍和重點......................................................................5

9一2觀測時間和地點.....................................................................5

9.3調查時間與地點.....................................................................5

I

DBXX/TXXXX—XXXX

9.4調查項目和記載方法...............................................................5

10產量分析...............................................................................6

101理論產量..........................................................................6

1(1.2地段產量..........................................................................7

11田間工作記載..........................................................................7

11.1記載時間..........................................................................7

11.2記載要求..........................................................................7

附錄A(規(guī)范性)辣椒生育狀況觀測記錄簿封面格式及觀測記錄表................................8

附錄B(資料性)辣椒觀測記錄年報表編制和格式...........................................19

B.1表B.2編制要求..................................................................19

參考文獻..................................................................................22

II

DBXX/TXXXX—XXXX

.>/.—i—

刖5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

起草。

本文件由貴州省氣象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提出并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貴州省山地環(huán)境氣候研究所、銅仁市氣象局、遵義市氣象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胡家敏、于飛、付瑞湮、陳芳、劉宇鵬、姚熠。

III

DBXX/TXXXX—XXXX

引言

貴州辣椒食用記載已有400多年歷史。1721年編成的《思州府志》載“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

代鹽”,思州屬今貴州沿河縣、鳳岡縣、務川縣等地,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食用辣椒記裁。乾隆年間《黔

南識略》載“海椒,俗名辣子,土人用以佐食”。史料證實貴州是辣椒食用的起點,貴州辣椒歷史悠久。

近年來貴州辣椒種植規(guī)模不斷擴大、產業(yè)鏈條不斷完善,產銷規(guī)模全國第一,“小辣椒”漸成“大氣候”,

辣椒產業(yè)已成為農業(yè)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yè)。但是目前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生育期觀測標準,不利

于開展辣椒氣象研究和氣象服務,一定程度制約了我省辣椒產業(yè)發(fā)展壯大。為了增強實際觀測工作的可

操作性,提高觀測資料的可用性,特制定本文件。

IV

DBXX/TXXXX—XXXX

辣椒農業(yè)氣象觀測規(guī)范

1范圍

本文件規(guī)定了辣椒農業(yè)氣象觀測的觀測基本要求,觀測地段、觀測點、觀測植株選擇,生育期觀測、

生長狀況觀測、農田自動氣象觀測、氣象災害和病蟲害觀測與調查、產量分析和田間工作記載。

本文件適用于開展辣椒農業(yè)氣象觀測的業(yè)務、服務和科研。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T35237-2017地面氣象觀測規(guī)范自動觀測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平行觀測paralleiobservation

觀測辣椒發(fā)育進程、生長狀況和產量形成的情況,同時觀測辣椒生長所處的環(huán)境要素。

37植株密度pIantdensity

單位土地面積上辣椒植株的數(shù)量。

3.3生育期deveIopmentstage

辣椒從播種到果實采收結束期間其形態(tài)和生理上發(fā)生顯著變化的各生長發(fā)育周期。

3一4植株高度plantheight

辣椒植株在自然狀態(tài)下,其最高點至地面的垂直距離。

3.5莖粗stemdiameter

辣椒植株在自然狀態(tài)下,莖基部位直徑大小。

4觀測基本要求

41平行觀測

觀測辣椒的發(fā)育進程、生長狀況和產量的同時,觀測辣椒生長環(huán)境的物理要素(包括氣象要素和環(huán)

境要素等)。

DBXX/TXXXX—XXXX

47點面結合

應在相對固定的觀測地段進行系統(tǒng)的觀測;在辣椒生長的關鍵時期以及當農業(yè)氣象災害、辣椒病蟲

害發(fā)生時,應進行較大范圍的農業(yè)氣象調查,增強觀測的代表性。

5觀測地段觀測點植株選擇

5.1觀測地段選擇

a)觀測地段具有代表性,代表當?shù)氐匦巍⒌貏?、氣候、土壤、耕作制度及產量水平。

b)觀測地段面積不小于0.lhm)

c)地段距林緣、建筑群、道路(公路和鐵路)等應在20m以上,應遠離河流、水庫等大型水體,

盡量減少地下水位及小氣候的影響。

d)觀測地段盡可能保持相對穩(wěn)定,為使觀測資料具有連續(xù)性,可對選定若干觀測地段進行編號,

每年在這些地段上進行觀測。確需調整應選擇鄰近農田,并進行記載。具體要求見附錄A表A.2。

5.7觀測點選擇

a)將觀測地段按其田塊形狀等分4個區(qū),作為4個重復,各項觀測在4個區(qū)內分別進行。

b)測點位于觀測地段4個區(qū)內,各選有代表性的一個點,作上標記,并按區(qū)編號,發(fā)育期觀測在

此進行。

c)測點之間應保持一定距離,位置交錯排列,使之縱橫都不在同一個行上。測點距田地邊緣最近

距離不能小于2米,以避免邊際影響,避免選在地頭、道路旁和入、排水口處。

5.3植株選擇

a)育苗期植株不固定,順延苗床方向隨機選擇4個代表點,每個代表點面積不小于0.25m2,

代表點內任意選取10株,4個點共40株進行觀測。

b)大田栽培期固定植株觀測,每個測點連續(xù)選取10株并標記,分兩行交錯排列,4個點共40株進

行觀測。

c)當植株因折斷、損傷或死亡2株或2株以下時,應就近補選;3株或3株以上時,則該測點植株應

全部另選,并在備注欄注明。

6生育期觀測

61生育期標準

辣椒生育周期可分為出苗期、幼苗期、現(xiàn)蕾期、開花期、結果期。

出苗期:從種子發(fā)芽到第一片子葉出現(xiàn)(破心)。

幼苗期:從第一片子葉出現(xiàn)至門椒開始現(xiàn)蕾前。

現(xiàn)蕾期:主莖第一分枝叉點或枝梢頂端葉腋間出現(xiàn)花蕾。

開花期:第一花枝(主莖或第一層分枝)上花朵綻放。

結果期:從第一個果實坐果到采收結束。

6.2生育期百分率計算

2

DBXX/TXXXX—XXXX

在觀測范圍內,對每一個生育期的測算,均應先行統(tǒng)計觀測總株數(shù),再統(tǒng)計進入生育期的株數(shù),以

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測算生育期百分率,測算結果取整數(shù),小數(shù)四舍五入,測算方法見下式:

f=-x100%.................................................................................(1)

p

式中:

f——生育期百分率(%);

n——進入生育期的株數(shù);

p——觀測總株數(shù)。

測算結果記入附錄A表A.3。

6.3始期、普遍期、末期規(guī)定

進入某一生育期的株數(shù)第一次大于或等于10%為發(fā)育始期,大于或等于50%為發(fā)育普遍期,大于或等

于80%為發(fā)育末期。

6.4觀測次數(shù)及時間

a)生育期觀測一般兩天觀測一次,隔日或雙日進行,但旬末應進行巡視觀測。

b)若當日觀測到進入生育期的植株接近10%或50%時,第2天仍應進行觀測;在播種至出苗期、移

栽至現(xiàn)蕾期、開花期至采收期所間隔的時間較長,在不漏測的前提下,可逢5和旬末巡視觀測,臨近生

育期則恢復隔日觀測。

c)觀測應在上午9:00-10:00進行觀測。

d)開花期應觀測到生育期末,其他生育期觀測到生育期普遍期為止。

6.5特殊情況處理

觀測中遇到以下特殊情況應分別按相應要求進行處理,并記入附錄A表A.3備注欄:

a)受氣候影響,有明顯跡象表明被觀測植株已進入某一生育期,但到達該生育期的植株顯著低于

10%或50%時,觀測延續(xù)到進入該生育期的植株數(shù)連續(xù)3次總增長量不超過5%為止;

b)受栽培措施等原因影響,沒有可供觀測的明顯的生育期跡象或生育期出現(xiàn)異常,且無條件進行

觀測統(tǒng)計時,可對該生育期的情況進行大致估算;

c)固定觀測植株如失去代表性,應在測點內重新固定觀測植株,當測點內觀測植株有3株或以上

失去代表性時,應另選植株;

d)在規(guī)定觀測時間遇有妨礙田間觀測的天氣(如強降水、大風等)可推遲觀測,并應在有觀測條

件時及時進行補測。補測時,如出現(xiàn)進入某一生育期植株的百分率超過10%或50%,則將本次觀測日期作

為進入相應生育期始期或普遍期。

7生長狀況觀測

71測定項目和測定時間

測定項目和測定時間見表1

表1植株生長狀況觀測項目表

3

DBXX/TXXXX—XXXX

測定項目測定時間

高度(cm)移栽期、開花普遍期進行測定。

密度(株數(shù))開花普遍期進行測定。

莖粗(cm)現(xiàn)蕾普遍期進行測定。

72生長高度測量

對所有固定植株順序從土壤表面至主莖頂端(包括花序)測量;將分別測得的單株高度之總和除以

被測植株總數(shù),得出生長高度數(shù)的算術平均值。以厘米為單位,小數(shù)四舍五入,取整數(shù)記載,測量數(shù)據(jù)

及結果記入附錄A表A.4。

73植株密度測定

以每平方米株數(shù)表示,密度計算初始值及計算結果均取二位小數(shù),測量內容記入附錄A表A.5。具體

測定方法為:

a)1m內平均行數(shù):分別連續(xù)量出4個觀測點中每個觀測點10個行距(1T1行中間距或壟溝間距)

的寬度,四者相加得到總寬度(以m為單位,取2位小數(shù)),再用40(4個觀測點的行數(shù)之和)除以總寬

度,即為1m內的平均行數(shù);

b)1m內平均株數(shù):分別連續(xù)量出4個觀測點中每個觀測點10個株距(1T1株芯間距)的長度,四

者相加得到總長度(以m為單位,取2位小數(shù)),再用40(4個觀測點株數(shù)之和)除以總長度,即為平均1

m內平均株數(shù);

1m2株數(shù):等于1m內平均行數(shù)與1m內平均株數(shù)之積,計算公式見式(2)

L=MxP.............................................................................(2)

式中:

L——1m?株數(shù),單位為株/平方米(株/m?);

M——1m內平均行數(shù),單位為株/米(株/m);

P----1m內平均株數(shù),單位為株/米(株/m)。

74莖粗測定

用游標卡尺測量莖基部直徑。莖粗測量以毫米為單位,小數(shù)四舍五入,取整數(shù)記載,測量數(shù)據(jù)及結

果記入附錄A表A.6o

8農田自動氣象觀測

8.1選址

當?shù)貒覛庀笈_、站的基本氣候觀測,一般可作為平行觀測的氣象環(huán)境要素部分。若當?shù)貒覛?/p>

象站的基本氣象條件與辣椒觀測地段的氣象條件不能保持一致時,應進行選址。選址要求為:觀測場應

在符合本標準第5章所列條件選定的觀測地段上選擇,并注意避免局部地形的影響,面積不應小于4m

(東西向)X8m(南北向)。

87氣象觀測項目

4

DBXX/TXXXX—XXXX

觀測項目主要包括:氣溫、空氣相對濕度、降水、日照時數(shù)、風向、風速、地面溫度、土壤水分(測

定深度為OTOcm、10-20cm>20-30cm、30-40cm);有條件的地區(qū)可增加太陽輻射、CO2濃度等。

&3自動氣象觀測儀器

觀測儀器應選用具有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業(yè)務主管部門頒發(fā)的使用許可證,或經國務院氣象主管機

構業(yè)務主管部門審批同意用于觀測業(yè)務的儀器。儀器布設宜采取自動站布設,有關儀器安裝、數(shù)據(jù)傳輸、

維護和檢定等,按照GB/T35237-2017地面氣象觀測規(guī)范自動觀測執(zhí)行。

9氣象災害和病蟲害觀測與調查

91范圍和重點

9.1.1氣象災害

對辣椒生產危害大、涉及范圍廣、發(fā)生頻率高的主要氣象災害,重點是干旱、洪澇、冰雹、暴雨以

及苗期和后期的低溫陰雨、開花結果期高溫。

9.1.2病蟲害

對發(fā)生范圍廣,危害嚴重的主要病蟲害,重點是辣椒疫病、猝倒病、病毒病、煙青蟲、蠣蟲、茶黃

螭等。

92觀測時間和地點

9.2.1時間

發(fā)生當即進行觀測記載,隔天觀測一次,直至辣椒受害癥狀不再加重為止。

9.2.2地點

在辣椒觀測地段進行,遇重大災害、病蟲害大發(fā)生時,應在觀測點所在區(qū)域(市、縣、區(qū))內進行

觀測調查。

9.3調查時間與地點

調查在災情有代表性的田塊上進行。采用實際調查與訪問調查相結合的方法,調查時間應在災害發(fā)

生的當天(或第二天)及受害程度不再變化時各進行一次。

94調查項目和記載方法

應按下列要求將農業(yè)氣象災害及病蟲害情況同步記入附錄A表A.9和表A.10。

9.4.1氣象災害

災害發(fā)生后,應及時在辣椒生育狀況觀測地段上,對辣椒受害情況進行觀測,觀測時間從辣椒受害

開始至受害癥狀不再加重為止。發(fā)生重大災害時,還應適當擴大觀測范圍,必要時在災害發(fā)生轄區(qū)全部

種植范圍內開展調查。

應按下列要求對災害情況進行記載(格式見附錄A表A.9和表A.10):

5

DBXX/TXXXX—XXXX

a)受害期:災害開始發(fā)生,辣椒出現(xiàn)受害癥狀時記為災害開始期,災害解除或辣椒受害部位癥狀

不再發(fā)展時記為終止期,受害期內災害如有加重需對相關情況進行記載。洪澇、冰雹、風災等突發(fā)性災

害記載辣椒受害的開始和終止日期;

b)天氣氣候情況:應簡要描述發(fā)生災害時的天氣情況。干旱應記錄最長連續(xù)無降水日數(shù),干旱期

間的降水量和天數(shù);洪澇應記錄連續(xù)降水日數(shù),過程降水量、日最大降水量及日期;冰雹災應記錄最大

冰雹直徑和持續(xù)降雹時間;

c)預計對產量的影響:應估計減產成數(shù)。

10產量分析

10.1理論產量

10.1.1取樣

辣椒生長進入采收期,每區(qū)連續(xù)固定10株共40株,分批采收、烘烤或晾曬、稱量,并記入附錄A表

A.7。

10.1.2分析項目

理論鮮椒產量和理論干椒產量二個項目,并將分析記錄填入附錄A表A.8

10.1.3儀器

分辨率為0.1g的電子天平一臺和分辨率為0.1cm的卷尺一套。

10.1.4分析方法和步驟

第一步,將采收的鮮椒密封帶到實驗室,分別稱量株鮮重(單位為g)計算平均單株產量

必,才算公示見式(3):

必建.................................⑶

式中:

Wf——株鮮重,單位為克/株(g/株);

M鮮椒重,單位為克(g);

N---樣本數(shù)量。

將所有批次采收的辣椒鮮重加起來求和再平均得到平均株鮮重,記為叼,讀數(shù)取一位小數(shù);

第二步,計算理論鮮椒產量:鮮椒產量等于平均單株鮮重與密度之積,計算公式見式(4):

Yf=WfxL....................................(4)

式中:

Yf——理論鮮椒產量,單位為克/平方米(g/m2);

Wf——平均株鮮重,單位為克/株(g/株);

L——1株數(shù),單位為株/平方米(株/m2)(測量方法詳見7.3)。

6

DBXX/TXXXX—XXXX

第三步,計算理論干椒產量:將每次采收的鮮椒帶到實驗室,隨機稱取100克鮮椒,經105℃烘干8

小時候后稱取干重,直到兩次干重的誤差小于2%,認為水分已經烘干了,最后一次稱得的重量G即為干

重,計算干鮮系數(shù)K,計算公式見式(5):

式中:

G——100克鮮椒干重,單位為克(g);

K——干鮮系數(shù),無量綱。

將所有批次計算的干鮮系數(shù)求平均得到平均干鮮系數(shù)仁理論干椒產量Yd等于平均株鮮重與平均干

鮮系數(shù)之積,計算公式見式(6)

Yd=?xK......................................(6)

式中:

丫1——理論干椒產量,單位為克/平方米(g/m2)

Yf——理論鮮椒產量,單位為克/平方米(g/m2);

K——平均干鮮系數(shù),無量綱。

10.7地段產量

地段鮮椒產量:取觀測地段其中30平方米的實際收獲產量,取一位小數(shù)。

地段干椒產量:地段干椒產量為地段鮮椒產量與平均干鮮系數(shù)之積。計算公式見式(7)。

Ad=A/xK.....................................(7)

式中:

Ad——地段干椒產量,單位為千克/畝(kg/a)

Af——地段鮮椒產量,單位為千克/畝(kg/a);

K——平均干鮮系數(shù),無量綱。

11田間工作記載

111記載時間

在生育期觀測的同時,應詳細記載觀測地段上辣椒從播種前的各項準備到辣椒成熟采收期間所采用

的各項農業(yè)技術措施和實施的栽培管理項目的主要內容、起止日期、方法步驟、工具數(shù)量等。觀測人員

到達觀測地段時,如果田間操作已經結束,應立即向操作人員詳細了解,并結合觀測地段內辣椒生長狀

況的變化及時補充記錄。

112記載要求

按田間工作的時間順序及要求,記錄下列事項(詳見附錄A表A.11):

a)育苗:記載育苗場地整理和消毒方法、播種日期、數(shù)量,播種方式,播后采取的措施;

b)整地:記載大田觀測地段各次耕地的起止日期、耕地深度、耕地方式等;

c)移栽:移栽日期,株行距,移栽方法等。

d)田間管理:記載間苗、補苗日期及方法、中耕日期、方法、培土高度、中耕深度;施肥、灌溉

和排水時間及方式;病蟲害名稱、施用農藥日期、用量及防御措施、農業(yè)氣象災害名稱及防御措施等。

7

DBXX/TXXXX—XXXX

附錄A

(規(guī)范性)

辣椒生育狀況觀測記錄簿封面格式及觀測記錄表

表A.1給出了辣椒生育狀況觀測記錄簿封面的記錄格式。

填表時省、市(州)、縣(區(qū))、鄉(xiāng)(鎮(zhèn)、街道)名稱應填寫辣椒氣象要素觀測場所在的省、市(州)、

縣(區(qū))、鄉(xiāng)(鎮(zhèn)、街道)。

表A.1辣椒生育狀況觀測記錄簿(封面)

辣椒生育狀況觀測記錄空

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市(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縣(市、區(qū))________________

鄉(xiāng)(鎮(zhèn)、街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種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種類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栽培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年

8

DBXX/TXXXX—XXXX

表A.2辣椒觀測地段情況記錄表

序號項目填寫內容

2所屬單位名稱或個人姓名

地形(山地、丘陵等)壩區(qū)口山地口丘陵口

3類型及大小地勢坡向坡度

面積(hm2)

距離氣象觀測場的直線距離

4所處位置方位

與氣象觀測場的海拔高度差

環(huán)境條件(與周邊房屋、樹林、水體、道路等的方位和

5

距離)

種植制度

6耕作制度

前茬作物

7灌溉條件較好口一般口差口

8地下水位埋深大于0.5nl口小于0.5m□

質地砂土口壤土口粘土口砂壤土口

9土壤狀況酸堿度酸性因中性R堿性口

肥力上口中口下口

上(高于當?shù)亟?年平均產量的20%)□

中上(高于當?shù)亟?年平均產量的10%?20%)□

10產量水平(kg/hnO中(當?shù)亟?年平均產量的一10%?10%)□

中下(低于當?shù)亟?年平均產量的10%-20%)□

下(低于當?shù)亟?年平均產量的20%)□

填表人(簽名)

9

DBXX/TXXXX—XXXX

表A.3辣椒生育期觀測記錄表

觀測進入生育期株數(shù)

觀測觀測人校對人

日期生育期

總株數(shù)(簽名)(簽名)

測點1測點2測點3測點4合計平均

(月-日)

觀測人員(簽名)校對人員(簽名)

10

DBXX/TXXXX—XXXX

表A.4辣椒植株生長高度測量記錄表

測量月日月日

日期

生育期

株號測點1測點2測點3測點4測點1測點2測點3測點4

1

2

3

4

5

6

7

8

9

10

合計

總和

平均

備注

觀測人員(簽名)

校對人員(簽名)

11

DBXX/TXXXX—XXXX

表A.5辣椒植株密度測定記錄表

生測定測點1m內平1m內平

測定項目總株數(shù)觀測人校對人

育過程均行數(shù)均株數(shù)

(月-日)1234和(株/Ui')(簽名)(簽名)

期項目(行/m)(株/m)

觀測人員(簽名)校對人員(簽名)

12

DBXX/TXXXX—XXXX

表A.6辣椒植株莖粗測定記錄表

測定日期莖粗平均莖觀測人校對人

(月-日)測點1測點2測點3測點4合計粗(cm)(簽名)(簽名)

備注

觀測人員(簽名)校對人員(簽名)

13

DBXX/TXXXX—XXXX

表A.7辣椒產量結構分析單項記錄表

鮮重

采收日期平均重量觀測人校對人

(月-日)(g)(簽名)(簽名)

測點1測點2測點3測點4合計

備注

觀測人員(簽名)校對人員(簽名)

14

DBXX/TXXXX—XXXX

表A.8辣椒產量結構分析記錄表

項目單位分析計算步驟分析結果

地段實收單位面積鮮椒產

鮮椒總產量量

地段實收面積(kg)(kg/a)

(m2)地段實收單位面積干椒產

干椒總產量量

(kg)(kg/a)

分析人員(簽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對人員(簽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DBXX/TXXXX—XXXX

表A.9觀測地段辣椒氣象災害和病蟲害觀測記錄表

觀測日期預計對產量的觀測人校對人

災害名稱受害百分率天氣氣候情況

(月-日)影響(簽名)(簽名)

觀測人員(簽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對人員(簽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DBXX/TXXXX—XXXX

表A.10氣象災害和病蟲害調查記錄表

此種災害類在縣內

調查日期(月?日)分布及受災害的主

要鄉(xiāng)、街道

縣內成災面積和比

災害名稱

調查點名稱(鄉(xiāng)、街

受害期道),位于氣象觀測

場方向、距離

播種期及

受害程度?。?/p>

前茬作物

品種類型、

成災面積和比例

栽培方式

減產趨勢土壤狀況(質地、酸

(%)堿度)

調查人員(簽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對人員(簽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DBXX/TXXXX—XXXX

表A.11田間工作記錄表

項目日期方法和工具記錄人(簽名)校對人(簽名)

記錄人員(簽名)

校對人員(簽名)_____----------------------

18

DBXX/TXXXX—XXXX

附錄B

(資料性)

辣椒觀測記錄年報表編制和格式

B.1表B.2編制要求

B.1.1生育期:摘抄自附錄A表A.3。按照生育期出現(xiàn)的先后次序錄入生育期名稱,并錄入普遍期

的日期。播種到采收期天數(shù),從播種的第二天算起至最后一次采收當天的天數(sh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