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六年級科學上下冊教學設計_第1頁
大象版六年級科學上下冊教學設計_第2頁
大象版六年級科學上下冊教學設計_第3頁
大象版六年級科學上下冊教學設計_第4頁
大象版六年級科學上下冊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大象版六年級科學上下冊教學設計

大象版六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大象版科學主要以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教材的主線,根據(jù)探究過程依次分

為“觀察與提問”、“猜想與假設”、“計劃與組織"、''事實與證據(jù)”、“分析

與結論”、“表達與交流”等六組,稱為“探究過程能力”,在強調(diào)培養(yǎng)能力的同

時,也加強了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在探究活動的選擇上,注意活動的趣

味性,促使學生動手動腦、親身實踐;強調(diào)科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

逐漸養(yǎng)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開設“問題銀行”,使學生保持和發(fā)展對周

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培養(yǎng)學生大膽想象的科學品質(zhì);配

有“小科學家記錄本”,培養(yǎng)學生尊重證據(jù)的科學態(tài)度;在表現(xiàn)形式上,充分考慮

小學生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規(guī)律,利用游戲、卡通、故事、童話、謎語、詩歌、連環(huán)

畫、科幻作品等小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科學探究的熱情。特別

是重視滲透環(huán)境教育的思想,使學生從小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善待周

圍環(huán)境中的自然事物,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六年級上冊包括五個單元的學習

內(nèi)容。第一單元:植物角里的科學;第二單元:讓生活充滿陽光;第三單元:大家

動手做樂器;第四單元:登上健康快車;第五單元:我們所經(jīng)歷的科學探究過程。

二、教學目標

以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

動,培養(yǎng)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展他們對科學本質(zhì)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

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1、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

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zhuǎn)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yǎng)成

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

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

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xù)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

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shù)據(jù),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

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fā)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jù)、敢

于質(zhì)疑的科學態(tài)度和愛科學、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huán)境的保護,關心現(xiàn)代

科技的發(fā)展。

三、教學重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學習運用

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

數(shù)據(jù),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驗證自己的假設。

四、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我所任教的六年級學生整體學習習慣較差,第一節(jié)課便主

動坦言從來都不喜歡科學。他們普遍習慣于死學硬記,習慣于被老師牽著走,很少

主動去觀察身邊的一節(jié)并去產(chǎn)生疑問并思考或?qū)嶒瀼亩@取知識更不用說在生活中

靈活運用了。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

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jīng)驗:學生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

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于語、數(shù)、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

會接觸大自然,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diào)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fā)

展能力、培養(yǎng)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nèi)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

活,強調(diào)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xiàn)出濃厚

的興趣。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jié)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jù)進行驗證,經(jīng)過思

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并把自己的認識用于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xiàn)代教育技術;

10、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六、教學進度

第一單元植物角里的科學

植物角里的科科學問題2課時

在實驗中探秘2課時

研究仍在繼續(xù)2課時

機動課時2課時

第二單元讓生活充滿陽光

讓生活充滿陽光2課時

探尋光的路線2課時

把光請進來2課時

我的“陽光小屋2課時

機動課時2課時

第三單元大家動手做樂器

奇思妙想一一設計篇2課時

心靈手巧---制作篇2課時

精彩紛呈一一展示篇2課時

機動課時2課時

第四單元登上健康快車

我給健康下“定義”2課時

登上健康快車2課時

健康大本營2課時

機動課時2課時

第五單元我們所經(jīng)歷的科學探究過程

案例分析:對蚯蚓的探究2課時

難忘的科學探究過程2課時

機動課時2課時

總復習2課時

《植物角里的科學》教案

學生分析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發(fā)現(xiàn)植物角花草的身子都探向窗外這一現(xiàn)象后,先根據(jù)自己的

經(jīng)驗對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條件、過程進行猜想;然后通過查閱資料,借助他人的研

究成果,作出更全面的猜想。最后通過實地觀察、訪問、分析等方法,排除明顯不

合理的猜想后,從中選出可能成立的假設、科學的問題,準備進一步的研究。

學生已經(jīng)在以前的科學課和語文課等的學習中知道植物生長需要陽光和水進

行光合作用,知道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和養(yǎng)分的作用,知道莖有運送養(yǎng)分和水分的

作用,知道肥料也是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知道風、雨、蟲害等多種因素都會對植物

產(chǎn)生影響。六年級的學生會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查閱資料”學生具有一定的對某一現(xiàn)象的原

因、條件、結果進行猜想的能力。沒有借助資料進行更全面的猜想,提出一個科學

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還不足。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對現(xiàn)象的原因、條件、過程和結果進行大膽的猜想。

能借助資料完善自己的猜想。

會從眾多的問題中選出科學問題。

過程與方法

能通過查閱資料豐富自己的猜想。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樂于接受他人的觀點,學會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進行學習。

教學重點

1、借助他人的資料豐富自己的猜想,但又不迷信權威。

2、通過各種方法選出科學問題。

教學難點

選出科學問題。

教具準備

幾盆身子傾斜的花草,資料卡,圖片,關于植物的書籍,聯(lián)網(wǎng)電腦,準備好的

資料文件夾。

教學過程

一、觀察與提問

在每組桌子上放置一盆傾斜的鳳仙花,斜向南方。

師:不知道什么時候,窗臺邊上的鳳仙花,都悄悄的把頭探向了窗外。它們傾

斜著身子,好像被窗外的某種力量所吸引。有標記的這里向著南方。你們能找到答

案嗎?

學生思索,可以有少部分的學生回答。

師: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現(xiàn)象?比如路邊的哪棵樹、盆景、向日葵(教

師出示照片)。對于這些現(xiàn)象,我們有哪些認識和疑惑?請同學們交流。

二、猜想與假設

師:誰有這么大的魅力,讓花草為之傾倒?請同學對這種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條

件、過程進行猜想。

學生討論后交流。教師記錄學生的猜想。

師:要找到真正的答案,我們很有必要要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幫助我們作出

更全面的猜想。比如科學家的研究、學者的報告,書上的資料等。(請同學們打開

電腦,從老師的資料庫中查閱相關資料。)請同學們查閱資料,并把可能成立的原

因記錄下來,有利于交流。

學生交流資料內(nèi)容。教師記錄學生的猜想。

三、分析與總結

師:哈哈,這么多猜想,究竟真正的答案是什么呢?

學生迷茫。

師: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方法,分析大家作出的各種猜想,對于明顯不符合實際

的猜想,我們應及時排除,以確保更具有價值的假設能得以研究。這樣獲得的問題,

才更可能是一個科學問題。(板書《植物角里的科學問題》)

師:哪個假設最不可能成立呢?說說理由。

請同學說出判斷的方法和結果。

比如,“不可能是風刮斜的。因為這幾天沒有大風;另外,窗戶晚上還關著,

沒有北風吹過來。”我們可以通過報紙查天氣預報,還可以實地觀察。

記錄學生最后留下的科學問題。

師:我們不能對所有的猜想都進行探究,因為時間、能力、條件等都是有限的,

怎么辦呢?我們常常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來幫助我們作出更全面的猜想;同時又要

對這些猜想進行選擇,可以用觀察、訪問、分析等方法選出可能成立的假設,選出

科學的問題后,再進行進一步的探究。

四、計劃與組織

如果時間充足,詳細進行這個環(huán)節(jié)。否則,布置成作業(yè)。

師:你準備研究哪個問題呢?研究第一個問題的同學請舉手,你們可以坐在一

起,第二個問題的同學坐一組?,F(xiàn)在就可以分組了。

師:實驗是驗證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我們怎么進行實驗呢?請同學們討論你

們所選問題的實驗思路。

學生討論,教師巡視。

交流。重點是思路的調(diào)整和肯定,材料的準備。

師:根據(jù)同學們的實驗思路,我們可以在這節(jié)課后準備好我們的實驗材料。

為下節(jié)課的實驗做好準備。

下課。

材料

植物么因素?

生物無論生活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中,都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拿小麥來說,它的生長發(fā)育不

僅受到陽光、溫度、水、月蝌、空氣等生物因素的影響,還也颯蟲、蝗蟲、鼠、鳥類等生物因

素的景勿向。

為什么植物也會動?

高等植物不能象動物一樣自由移動整體的位置,但植物體的器官(根、莖、葉、花)在空間

可以產(chǎn)生移動,以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這就是植物的運動。高等植物的謝主要有兩種蟀:向性

運動和感'蜓動

運動方向與剌擻的方向有關。凡溺方向朝向刺慵L方的為正向性,背向刺慵L方的為負向

性。多發(fā)生在根尋嘍部。向性運動的種類與刺擻的種類有關。光、重力、水分和化學物質(zhì)均可引

起向性運動,分別稱作向光性、向重力性、向水性和向化性。筠喇激的T則與另T則的生長速

度不同而發(fā)生彎曲,所以向性運動只發(fā)生在正在生長的區(qū)域。切去生長區(qū)土殿停止生長的部位都

不會有向性運動。

洪么含羞草也IW會后上?

感f鋌動的定義:植物體我懷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運動,稱為感生渤。如含羞

草筠阱界刺激后葉片閉合,許多花朵和復葉解r晝夜周期性開閉的現(xiàn)象等。含羞草普遍生長在

經(jīng)常有暴雨的熱帶,每當大雨來臨時,最初落至懵株上的幾滴雨點,就能夠使小口上合攏、葉柄下

垂,這樣,當雨水猛烈下降時,可以使整個植株免遭傷害;

為什么向日葵的花會隨太陽雌師^1?

植物隨光的方向而彎曲的能力稱為向光性,向光性使植物的莖、葉處f最適宜利用光能的位

置,有利于接受充足的陽光而進行光合作用。植物感受光的位置主要有莖尖、根尖、胚芽鞘尖端、

葉片或生長中的莖。有的器官向著光的方向生長;有的器官背向光的方向生長;有的器官與射來

的光成垂直方向生長。由于植物的莖有向光性的特點,所以葉子能盡量處于最適宜利用光的位置。

翹植物的生長1璘的葉子對陽〉彷向腔的頗很快,它們靜卻逍著太陽的潮而鬧;,例如

向日葵和棉花等。

棉花、向日葵和花生等植物頂端(最h面的新長出來的部位,不僅僅是花)在一日中隨陽

光而轉(zhuǎn)動,即所謂的太陽追蹤,叫片與光垂直。向日葵的向陽朔是一t復雜的過程。葵花白天

隨太陽由東而西轉(zhuǎn)動,正午時分朝南而轉(zhuǎn)向西方,到掖間八點半鐘左右由西而東轉(zhuǎn),至于夜葵花

已朝向東方而并m班第2天太陽初卅I寸才從西而轉(zhuǎn)向東方的??ǖ倪\動機制尚無深入的研究。

植物的根為什么都向下生長?

地求t蝴a物在勒影響下,保―定方向生長的特1軌就是向重力性。如莖向上生長,和

豎直向下的重力方向相反,是負向重力性的表現(xiàn);根向下生長,和重力方向相同,是正向重力性。

向重力性使植物的根向土壤深處生長,這樣,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從土壤中吸收水和

無機鹽。在無重力作用的外層空間,將植物由直立改為水平放置,則植物繼續(xù)徑直生長,不會出

現(xiàn)彎曲現(xiàn)象。

當這些植物的莖橫放或植株便欣時,開始呈負向重力性反應,下彳則積累較多的生長素、赤霉

素和乙烯,生長快,節(jié)間向上彎曲生長。仔細觀察,會發(fā)現(xiàn):買來的小蔥,平放在家里。過兩天,

蔥的新葉向上翹起的現(xiàn)象,這就是負向重力性。還有傾倒了的植物,莖葉會向上生長。

為什么花的莖會韓樹枝轉(zhuǎn)?

達爾文在觀察西番蓮卷須向支柱快速彎曲運動時發(fā)現(xiàn),彩耐末梢接觸^支柱后,在20~

30秒內(nèi)就能激發(fā)出明顯的彎曲來。他認為這樣快速的運動不是向光性生長的極里所能解釋的,

并大膽提出:卷須的向觸I加動是靠電波傳遞和原生腳娣來實現(xiàn)的。牽?;ǖ那o也是這樣,黃

瓜、絲瓜的須能自己小竹竿也是這個原因。

為什么養(yǎng)睡施肥?

月粥是是植物生長所必須的。適合的肥料能t曾力爆直物的光合作用的效果,促進植物的生長。

月蝌中的化學物質(zhì)在植物周圍分布不均勻而引起的生長變ft稱為植物的向化性,如作物根部朝向

月明?較多的土壤生長。

為什么布腰澆水?

水分不只是植物光合作用所必須的(1%)。植物中的養(yǎng)分的傳輸也需要水分,就像人體的

血液。同時植物體內(nèi)的水分還有調(diào)節(jié)體溫的作用,在盛夏的^節(jié),植物的葉子大量的蒸發(fā)水分,

就降低了自身的溫度。植物主要靠根吸收水分。土壤中水分分布不均勻時I植物根趨向較濕地方

生長的特f懶植物的向水性。由于根系吸水,根系附近水分減少,而水在土壤中的移動速度很慢,

所以根從土壤中獲得水分主要是通過根系不斷生長。根的向水性有利于木艮系不斷占據(jù)土壤中較濕

的區(qū)域。土壤中水分過多,以致土壤通風不良時,常??粗裂巯蛳喾吹姆较蛏L。這是因為高等

植物白wwm顯著的正向性。所以,弱mo。

光創(chuàng)乍用與哪些條件有關?

光合作用就是植物吸收的水分、二氧化碳、徜蜃元素在綠葉里通過陽光照射,產(chǎn)生動物

需要的氧氣和植物生長需要的養(yǎng)分,這些養(yǎng)分就長成了新的葉子、花朵、種子、長粗長高了莖和

根。>飴作用方t物的生長制蠟了必須的養(yǎng)分。

光是光合作用的能凰所以光是光創(chuàng)乍用必需的。

根據(jù)對光照強度需要的不同,可把植物分為陽生植物和陰生植物兩類。陽生植物要求充分直

射日光,才能生長或生長良好,如馬尾松和白樺。陰生植物是適宜于生長在蔭胞不境中,例如胡

椒和酢漿草,它6施完全日照下反而生長不蛔壞能生長。陽生植物和陰生植物所以適應不同的

光照,是與它們的生理特性和形態(tài)特征的不I司有關。

農(nóng)作物雖然沒有陰生植物和陽生植物之分,但不同作物對光照強度的要求是不同的。

二M化碳,陸生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蝴,主要是空氣中的二a化碳,二a化碳主要是通

過葉片氣孑LiS入葉孔浸沒在水中的綠色植物,其光合作用的堿褪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碳酸

鹽和重碳酸鹽,這些物質(zhì)可通過表皮細a眥入葉子中去。

在實驗中探秘

教材分析:學生通過上節(jié)課的分析,選取了“花草的傾斜方向同陽光的照射方向有

關”和“花草的傾斜方向同長期只在一側澆水有關”兩個科學問題。這節(jié)課重點通

過學生設計、借鑒、修改完善對比實驗的方案,按計劃組裝實驗裝置,為進一步的

搜集事實與證據(jù)做好準備工作。重點提高學生的計劃與組織能力。

學生分析:學生對上節(jié)課選取的問題已經(jīng)有所準備,對對比實驗也有所了解。部分

同學的設計方案的可行性不高,需要反復的推敲和完善;實驗裝置的設計也是一個

難點。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進一步的提高計劃與組織能力。認識植物的生長學要陽光、水。

過程與方法:再次體驗設計對比實驗的方法和過程。提高獨立設計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增強學生實驗前的周密設計和組織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

態(tài)度。

教學重點:對實驗方案的周密設計。

教學難點:方案的完善、實驗裝置的設計。

教具準備:一次性水杯若干、錐子、土壤、種子(浸泡過,測試過發(fā)芽率)、長勢

均勻的小綠豆苗、黃豆苗、向日葵苗,長方形花盆,紙箱、大小一樣的盒子、色卡

紙、膠帶、剪刀、小鏟子、水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通過自己的猜想、查閱資料,并認真分析各種可能,選取了兩個科

學問題:1、“花草的傾斜方向同陽光的照射方向有關”和2、“花草的傾斜方向同

長期只在一側澆水有關”。你準備研究哪個問題呢?研究第一個問題的同學坐在左

邊,組成4人小組;研究第二個問題的小組坐在右邊,組成4人小組。

二、計劃與組織

集體制定思路(上節(jié)課如果進行了這個環(huán)節(jié),這里重點進行回顧,明確思路。)

實驗是驗證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我們怎樣進行實驗研究呢?請同學們討論,

先制定實驗的大致思路。(同時出示活動提示:1、這個實驗的目的是什么?

2、這個實驗涉及的因素有哪些?

3、怎樣控制這些因素的變化?

4、把實驗方案寫下來,進行推敲和修改。)

匯報交流

注意指導學生:這個實驗的目的是什么?相同的條件是什么?控制變量是什

么?我們猜想的結果可能是什么樣的?觀察記錄什么現(xiàn)象?如:陽光小組實驗的目

的是通過控制陽光的照射方向,觀察鳳仙花的生長狀態(tài)是否向有陽光的一側傾斜

控制變量是陽光的照射方向不同?;ㄅ璧拇笮?,澆水的多少、位置,花的長勢大小

相同;都放置在噴泉的南邊,那里陽光充足……

分組制定詳細計劃

每個小組按照你們實驗的思路,制定出你們詳細的書面計劃。力爭做到:你的

計劃讓別人拿走就能完成你的實驗。

教師巡視,傾聽。不時的提一些建議或疑惑。

相同小組間討論、借鑒課本方法、修改完善方案。

小組討論修改自己的方案,尋找自己計劃的漏洞和不足,盡量是自己的設計

方案周密,可行性高。當然,你們可以借鑒課本第5頁的方案。使自己小組的方案

更兀害。

能結合教室里的材料設計方案更好。

教師巡視,傾聽。不時的提一些建議或疑惑。

教師注意:陽光小組的方向的盒子之間不能有影響,形式可以是多樣的;應放

在陽光能直射的地方,不能放在窗臺上;洞口的高度、大小對實驗的效果有影響。

水組的實驗,可以只進行方向研究,但是怎么控制水的“長期一側”澆水而另一側

水較少,是一個難題,應促使學生動手動腦。

三、實驗開始

如果你們的計劃修改完善后,認為可以進行實驗了,就可以讓老師檢查,領取

材料進行實驗。

你們的實驗過程,一般情況必須按照計劃進行,如需要改動,應通過小組的同

意后進行改動。

設計好的小組開始進行實驗裝置的設計和整理。教師重點指導有困難的小組進

行計劃的設計;關注實驗小組執(zhí)行中出現(xiàn)的明顯的錯誤。

下課。

研究仍在繼續(xù)

【教學重點】

新的問題仍在發(fā)現(xiàn)中,研究仍在繼續(xù)中,本課將主要引導學生研究植物根的向

水性。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意識到科學就是在不斷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的過程中得以延續(xù)和進步的。

(2)讓學生再一次經(jīng)歷從問題發(fā)現(xiàn)到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準備】

油菜種子、不透光的紙盒四個,剪刀、膠帶、花盆四個

【教學過程】

(1)反思與提問

從前面的研究中,我們期望學生能夠提出新的問題。比如,關于植物的根部為

什么會偏向有水的一邊……這些問題都將可以作為他們進一步研究的主題。

如果學生提出來的問題比較多,那么我們可以引導他們羅列這些問題,并從中

選擇合適的問題準備進一步研究。

教材選取“植物的根為什么會偏向有水的一邊?”“植物是通過根來吸收水分

的嗎?”這兩個問題來作為例子進行展開原因之一是為了完成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科學

知識點,原因之二是這兩個問題內(nèi)在聯(lián)系的緊密性。假如學生能提出更有價值且適

宜他們研究的問題,教學完全可以突破教材的選題內(nèi)容的限制。

(2)猜想原因,設計實驗

如果按照教材選擇的問題進行研究,可以引導學生完成以下兩個實驗。

第一個實驗:“研究根吸水的實驗”主要目的是探究和證實植物是通過根來吸

收水分的。具體方法見教材。實驗中,還可以在瓶中的水里加入『2滴紅墨水,這

樣將有助于觀察。

第二個實驗“探究根的向水生長實驗”,是觀察大豆或稻子等種子發(fā)芽后根的

生長方向來說明根具有向水生長的性質(zhì)。

(3)分析與總結

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引導學生分析所觀察到的實驗結果,并做出結論。

課文中的“知識鏈接”是對學生本單元探究學習的知識補充和綜述,教學中可

以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和討論。

(4)表達與交流

這是在學生經(jīng)歷了兩輪探究活動之后,引導學生采用適當?shù)男问竭M行成果交流

并試圖將所探究的成果應用到實踐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運用五年級重點培養(yǎng)的“模型與解釋”的能力和方

法,指導學生的采用自己擅長的表達方式來向其他同學交流自己的研究結果。

(5)回顧與反思

本單元是本冊教材的第一單元,是能力訓練單元,因此,教材設計了本環(huán)節(jié),

旨在引導學生回顧自己的研究過程,加深對探究一般過程的認識。

【應變參考】

油菜籽,小麥等也可以作為“探究根的向水生長實驗”中的種子。

單元教學反思

本冊教材探究過程能力訓練的一級目標是“怎樣做科學”。本單元是本冊教材

的能力訓練單元,重點承擔著“整體了解和經(jīng)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進一步認識各個

探究環(huán)節(jié)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意義”的目標。因此,教學過程應側重于讓學生體驗

和經(jīng)歷一個相對完整的探究過程。加之本單元所選擇的內(nèi)容所持續(xù)的時間相對較長,

建議在教學中,教師多采用積極性評價,鼓勵他們參與探究,堅持完成各項研究。

教學材料

植物的向性運動

向性運動(tropicmovement)植物對單方向環(huán)境因素的刺激所引起的定向生長

運動。多發(fā)生在輻射對稱的器官如根和莖。由于單方向的環(huán)境因素刺激,如光照、

重力等,使得受刺激的一側與另一側的生長速度不同,而發(fā)生彎曲。所以只有正在

生長的部位才能發(fā)生。反應的方向朝向刺激來源一方(即受刺激一側的生長速度較另

一側為慢)稱正向性,反之,稱負向性。由于刺激因素不同又分為向光性、向重力性

及向觸性運動。

植物的向光性

植物隨光的方向而彎曲的能力叫做向光性。植物各器官的向光性有正向光性、

負向光性和橫向光性之分。正向光性指器官向著光的方向生長,負向光性指器官背

著光的方向生長,橫向光性指器官與射來的光成垂直方向生長。向光性在植物生活

中具有很大的意義,由于植物莖具有向光性的特點,所以葉子能盡量處于最適宜利

用光能的位置。某些植物的生長旺盛的葉子對陽光方向改變的反應很快,他們竟能

隨著太陽的運動而轉(zhuǎn)動,例如向日葵和棉花等。

向重力性(gravitropism)是由于重力的刺激引起的向性運動。順應重力方向為

正向重力性,背離重力方向為負向重力性。正常情況下,根表現(xiàn)為前者,莖表現(xiàn)為

后者。在無重力作用的外層空間,將植物由直立改為水平放置。則植物將繼續(xù)徑直

生長,不會出現(xiàn)彎曲現(xiàn)象。在地球上,表現(xiàn)向重力性,這表明向重力性是由重力加

速度引起的反應。

根的向水性

又叫向濕性。當土壤水分分布不均勻時,根趨向較濕的地方生長的特性。絕大

多數(shù)高等植物的根都是正向水性。由于根系吸水,根系附近水分減少,而水在土壤

中的移動是緩慢的,所以根從土壤中獲得水分主要是通過根系不斷生長。根的向水

性有助于根系不斷占據(jù)土壤中較濕的區(qū)域。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利用向水性,通過控制水分

條件來影響根系的生長。例如蹲苗措施是通過暫停澆水或進行深中耕散墻,適當限

制土壤上層水分供應,使根系向縱深發(fā)展,以擴大根系吸收水分和養(yǎng)料的面積。當

土壤水分過多,以致使土壤通氣情況不良時,常可看到根朝相反方向生長。這是因

為高等植物的根對氧具有顯著的正向性。在土壤缺氧條件下,向氧性(向化性的一

種)引起了根生長方向的改變,結果使根系入土不深,有時甚至發(fā)生蹺根,即部分

根系生出地面。

試驗報告范例

植物的向水性實驗報告

第三探究小組XXXXXXXXX時間:X月X日

實驗目的觀察植物的根是否具有向水生長的特性

實驗器材油菜種子、不透光的紙盒四個,剪刀、膠帶、花盆四個。

實驗設計與原在植物的單側制作一個人工水源,觀察植物的根系是否具有向水

理生長的特性。

1.取適量的脫脂棉吸足水分,放在盤子中間,用玻璃皿蓋住,

防止水分過快蒸發(fā)。

步驟與過程2.取適量飽滿油菜籽,圍繞著玻璃皿零散擺放在盤子周圍。

3.取深色棉布覆蓋在盤子上,等待油菜籽發(fā)芽。

4.觀察大豆發(fā)芽后根的生長方向。

一周后,我們發(fā)現(xiàn)油菜籽發(fā)芽生根,根都伸向盤子中間有水的地

實驗現(xiàn)象

方。

以上的實驗現(xiàn)象證實:植物的根具有向水生長的特性。我們認為

實驗結果與分

植物根的向水生長的特征有利于植物吸收到更足的水分。

有些植物喜干,它們也具有向水性嗎?

其他思考

讓生活充滿陽光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并激發(fā)解決問題的興趣以及活動整體構思意識的培養(yǎng)。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進行一項大的活動(事情)首先要從整體上進行計劃和組織。

2.過程與方法:分析討論他人的經(jīng)驗

3.情感與態(tài)度價值觀:嚴禁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

【學生分析】

學生知道用電燈、聲光控燈、各種壁燈、地燈、熒光壁紙、白墻、手電筒、蠟燭、

太陽能、玻璃天窗、打開窗戶等等很多方法使那里亮起來。但是沒有從活動的整體

上進行構思,確保設計質(zhì)量意識。

【教學過程】

(1)閱讀奇奇的科學日記,提出生活中的采光不足的問題,

教材中的科學日記一方面作為提出問題的材料,要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回憶,激發(fā)學生探

索的興趣;另一方面這篇日記也是學生科學日記的樣張,教學中,應對學生滲透關

注生活,并對生活中的科學現(xiàn)象進行科學思索的教育。

(2)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遇到的采光問題。

生活中采光不足的現(xiàn)象很多,大多數(shù)學生都會有所經(jīng)歷。教材通過人物語言暗示這

里應該讓學生展開討論,并把討論的內(nèi)容進行梳理和記錄,為后面的研究作內(nèi)容上

的鋪墊。

(3)激發(fā)學生探索的興趣,動員參加采光設計邀請賽。

積累了一系列的關于采光不足的問題,教師可以因勢利導,發(fā)動學生開展一次采光

設計邀請賽。

比賽規(guī)則可以參照教材中的內(nèi)容,也可以由學生自己商量決定。

(4)制定研究計劃

計劃考慮得越周到,研究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引導學生制定合理可行的研

究方案是研究取得成功的關鍵。

首先應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研究載體并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重新

分組。

然后引導各小組必須明確研究的目的,清楚自己將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驟,

明白下一步即將去做什么。

【課后反思】

考慮到學生獨立研究能力是有限的,建議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來完成探究學習任

務。分組的方式可以多樣化,既可以按研究內(nèi)容分,也可以按照自愿結合的方式,

教師還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個性和特長進行適當調(diào)節(jié)。

探尋光的路線

學生分析:學生能想到安裝電燈、點蠟燭等增加光源的方法解決問題。但是形不成

“光源”的概念。不容易發(fā)現(xiàn)光的路線是直線這樣的問題。

教材分析:學生通過模擬實驗,認真的觀察,找到問題的原因。選擇發(fā)現(xiàn)的問題,

進行研究并得出結論。

教學目標:?逐步形成主動積極收集資料、依據(jù)計劃進行研究的探究習慣。?能對

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新的探究。?能和小組同學合作探究部分建筑物采光不

足的原因,知道光是沿著直線傳播的。?能對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進行分析,

獲取科學的結論。?探究光的反射原理,了解平面鏡的反光作用。?知道物體反光

能力的強弱與物體表面粗糙程度有關。?能運用文字、圖畫或圖文結合的方式表達

設計思路。?感受探究成功的喜悅。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關于光的傳播教學課件;鏡子,鋁板,紙板,凸透鏡等。

2、小組準備:模擬建筑物(紙箱),電筒,彎管吸管;鏡子,鋁板,紙板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實驗探究

一、模擬實驗:建筑物采光問題的原因是什么。

1、談話:醫(yī)院的長通道為什么會出現(xiàn)采光問題?

教學說明:再次提出研究問題,喚起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和猜想。學生可能提出:因為

醫(yī)院的通道不能通過陽光;建筑物擋住了光線等。

2、實驗探究光傳播的路線

(1)演示實驗:我們需要哪些材料來做模擬實驗?

教學說明:師生共同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紙箱做建筑物,手電筒做光源,探究部分

建筑物內(nèi)部采光不足的原因。

(2)思考:光是怎樣傳播的?為什么光照不到建筑物的內(nèi)部?為什么會出現(xiàn)影子?

教學說明:這一環(huán)節(jié)希望學生能根據(jù)模擬實驗,觀察到光傳播的路線,思考影子形

成的原理。

(3)學生實驗:我們用彎管吸管能看見日光燈嗎?為什么?

教學說明:師生共同利用彎管吸管觀察日光燈,通過這一小實驗探究光的傳播路線。

3、閱讀資料

(1)談話:通過彎管不能看見日光燈,說明了光傳播的路線是怎樣的?

教學說明:日光燈不能透過彎管進入我們的眼睛,說明了光是沿著直線傳播的。

(2)知識鏈接:閱讀課文第17頁;課件演示: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影子的形成、

小孔成像等。

教學說明:教師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利用課件直觀地演示光直線的傳播的現(xiàn)象,

了解古人怎樣研究和利用光直線傳播原理的。

二、問題解決

1、談話:光是直線傳播的,能不能讓光改變方向?怎樣才能解決采光問題?

教學說明:學生應該有使用鏡子改變光的傳播路線的經(jīng)驗,但是可能沒有思考過光

的傳播這個問題。提出改變光的傳播方向,就是喚醒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

2、實驗探究:我們能利用手中的鏡子,讓手電筒的光照射到任意一個地方嗎?利用

其他材料能不能呢?

教學說明:師生共同利用鏡子做改變光傳播路線的實驗,教師可以指定某一個方位,

讓每一組學生利用鏡子把手電筒的光照射到指定的地方。在使用鏡子之后,再利用

文具盒等身邊常見的材料再次實驗。

3、拓展研究:各種材料反光性能有什么不同?

教學說明:師生利用材料超市里提供的各種粗糙程度不同、顏色不同的材料,依次

進行反光實驗,通過實驗了解各種材料的反光特點。通過實驗學生會發(fā)現(xiàn):材料越

光滑,反光能力越強;材料顏色越淺,反光能力越強;什么顏色的材料反射什么顏

色的光;

4、小結: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有哪些發(fā)現(xiàn)?把我們的發(fā)現(xiàn)記錄到記錄本上。

教學說明: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實驗中的發(fā)現(xiàn),并記錄到記錄本上,是科學探究學習

中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三、拓展學習

1、提問:生活中有哪些光的反射現(xiàn)象?

教學說明:在獲得結論之后,需要引導學生把獲得的知識進行遷移和運用,交流生

活中的光反射現(xiàn)象,將本節(jié)課學習到的光的反射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反映了

我們科學學習的成果。

2、作業(yè):請課后收集和查閱有關光傳播的資料。

教學說明:收集查閱資料是科學探究能力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在自主查閱資料的

過程中,不僅有知識的獲得,有過程的體驗,更有方法的習練。

第二課時閱讀與交流

一、交流收集的資料

1、談話:同學們收集到哪些關于光傳播的資料?誰愿意和大家一起共享你的成果?

2、學生交流收集的資料。

教學說明:相信學生巨大的能量,也許比我們想象的更好,收集的更多。

3、教師課件展示:光導纖維、放大鏡匯聚光線等。

教學說明:運用課件把生活中難以見到的光導纖維等高科技,以直觀的圖片或視頻

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改變光傳播路線的新方法。

二、設計方案

1、談話:我們剛才交流了這么多改變光傳播路線的資料?,我們怎樣解決采光不足的

問題呢?請各小組利用文字、圖畫或者圖結合的方式,分組設計解決方案。

教學說明:將學習到的知識進行應用,并采用圖文結合的方式,更好地表達我們的

設計方案。

2、交流展示:我們的方案設計好了,請各小組向大家展示你們的設計,其他小組同

學注意傾聽,提出好的建議。

教學說明:很多時候,我們設計的方案是不完善的,需要改進的,只有相互之間的

交流才能促進我們不斷改進;注意傾聽,才可能對別的小組的方案提出建議;注意

傾聽,才可能對自己的方案進行反思和改進。

3、閱讀:自主閱讀P28/29頁的科學自助餐。

教學說明:科學教科書為我們提供了拓展性的閱讀資料,教師要利用這些資料幫助

我們的教學。閱讀科學自助餐的資料,能幫助學生進一步思考本組的采光方案,結

合同學們的建議,對本組的方案進行進一步的修訂。

4、改進方案:請各小組根據(jù)剛才同學們的建議,結合科學自助餐里的啟示,對自己

的方案進行進一步的完善。

三、拓展

談話:請大家準備材料,下節(jié)課按照我們的方案進行實驗,看我們的方案能否成功。

把光請進來

【教學重點】

實驗驗證自己設計方案的可行性,并試圖改進自己的設計方案。

【教學目標】

(1)能通過實驗來驗證自己的設計方案,并能分析、評價、并試圖改進自己的設計

方案。

(2)能在研究過程中提出新的問題。

【探究過程】

(1)實驗與驗證:制作模型,驗證自己的設計方案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生提出的改進方案到底是否能夠成功呢?這就需要

用實踐去檢驗一下。而大多數(shù)科學研究都是先在實驗室里進行模擬實驗來進行檢驗

的。這個環(huán)節(jié)就是要讓學生體驗到模擬實驗這個科學研究過程。

這個過程可以讓學生繼續(xù)利用第二課時用來觀察采光不足現(xiàn)象時制作的模型,把自

己的改進方案在模型中進行實驗觀察。

教材中的實驗圖分別是設想了兩組同學分別在做自己的模擬實驗,兩幅圖沒有必然

的聯(lián)系。教師在教學時應注意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設計做不同的模擬實驗,而不能

教條的要求學生按教材圖示進行實驗。

(2)整理與分析:分析實驗結果,提出評估和改進,并進行反復實驗驗證

證實和證偽都是科學研究本質(zhì)屬性。因此,我們應當正視學生模擬實驗的成與敗,

引導學生在實驗中分析實驗信息,尋找新的問題。

教材中的分析樣表旨在給學生一種分析研究思路上的參考,不是教學的必然

內(nèi)容。教學中不要把它作為科學知識內(nèi)容去傳授。

(3)反思與總結:根據(jù)新的問題,完善自己的設計方案

這個環(huán)節(jié)是科學研究不斷延續(xù)和進步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教材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為了培

養(yǎng)學生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并不懈探索的科學研究精神。因為考慮到小學生能力和知識是

有限,他們并沒有能力把自己的很多美好的想法都變成現(xiàn)實。因此,教學時,我們

應把握好“度”,對學生要求不要太高。應該大膽鼓勵學生能提出一些大膽的改進

想法,而不必要求每一個學生都把自己的想法變成現(xiàn)實。

我的“陽光小屋”

教學目標:

?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大膽想象,和小組同學合作設計一個“陽光小屋”。

?自覺收集關于光的資料,并能利用相關的資料,對本小組“陽光小屋”的設計

進行創(chuàng)新。

?通過實驗制造人工彩虹,知道太陽光是由七種色光組成的,了解物體的顏色是由

物體所反射的光的顏色所決定的。

?能對本小組的設計進行改進和完善,對其他小組的設計提出合理的建議。

?在實驗過程中能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產(chǎn)生新的問題。

?樂于展示小組成果,體會到科學探究的樂趣。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各種顏色的紙片、玻璃紙;三棱鏡,水棱鏡;光的分解課件等。

2、學生準備:各種顏色的紙片、玻璃紙;三棱鏡;記錄本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設計陽光小屋

一、引入學習:

1、談話:設計采光方案中大家有什么收獲?

2、在前一節(jié)課的學習中,大家還有什么問題?

教學說明:通過交流采光方案的設計,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提出新的研究問題。

二、表達與交流:我的“陽光小屋”是什么樣的?

1、思考:我心目中的“陽光小屋”是什么樣的?

2、交流:誰愿意把自己的創(chuàng)意與同學們分享?

教學說明: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后,根據(jù)所學的知識,充分發(fā)揮想象,想象自己的“陽

光小屋”的樣子,并把自己的設想與全班同學共享。

三、計劃與組織:設計我的“陽光小屋”。

1、談話:同學們的想象獨特而豐富,如何把我們的創(chuàng)意變?yōu)楝F(xiàn)實呢?我們需要做哪

些工作?

教學說明:想象歸想象,學生的想象中必然包含有很多不合理、不確定的因素。要

讓創(chuàng)意變成現(xiàn)實,首先應該制定研究計劃。對于不合理的因素,教師可以引導學生

思考,并摒棄不合理因素;對于不確定的因素,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進一步的探究。

2、制定計?劃:怎樣實現(xiàn)我們的設想?我們小組的陽光小屋是什么樣的?我們打算怎

么研究?

教學說明:制定計劃,必須確定研究主題,研究方法,研究步驟。教師指導各小組

同學群策群力,合作協(xié)作,共同完成,用圖文結合的方式來表現(xiàn)本組的研究計劃。

3、交流:請各小組交流修訂計劃。

教學說明:交流是課堂教學中學生分享學習經(jīng)驗的重要途徑,通過交流,學生可以

學習他人的長處,反思和改進自己的不足。

第二課時:做一個“彩虹小屋”。

一、收集和閱讀資料。

1、談話:同學們的“陽光小屋”設計的各具特色,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希望自

己的“陽光小屋”美麗明亮。怎樣才能使我們的小屋更漂亮?

2、閱讀資料:請同學們閱讀P25頁資料卡,了解更多關于光的知識。

教學說明:通過閱讀資料?,交流觀點,學生會獲取更多關于光和色彩的關系。

二、制作“人工彩虹”。

1、提問:“彩虹小屋”的設計很美,我們能不那制造人工彩虹呢?

教學說明:“彩虹小屋”的設計也許有學生提出,也可能沒有學生設計到“彩虹小

屋”,這里教師可以把“彩虹小屋”作為一個特例來研究,期望通過研究讓學生發(fā)

現(xiàn)光不是一種單純的物質(zhì)。

2、談話:怎樣制造“彩虹小屋”?

教學說明:制造“彩虹小屋”,必須先研究彩虹的形成,這里不必讓學生討論實驗

方案,教師可以直接告訴學生如何制造彩虹。

3、實驗:用手電筒將一束光線通過紙板的縫隙,透過三棱鏡投射到紙屏上,觀察紙

屏上有哪些顏色?

教學說明:通過光的色散實驗,希望學生能知道光是由七種色光組成的,按照紅、

橙、黃、綠、青、藍、紫的序列排列。

4、實驗:將人造彩虹投射到不同顏色的紙板上,紙板會呈現(xiàn)什么顏色?

教學說明:希望學生思考,人造彩虹照射到不同顏色的紙板上會出現(xiàn)什么顏色,進

而研究不同顏色的物體反射不同的色光,由此對制造''陽光小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

題得到更多的了解。

三、制作“彩虹小屋”。

1、試一試:“彩虹小屋”能看見彩虹嗎?

教學說明:通過嘗試制作“彩虹小屋”發(fā)現(xiàn)問題,總結經(jīng)驗。

2、交流:我們的“彩虹小屋”有什么成功的經(jīng)驗?

教學說明:交流制作“彩虹小屋”中的問題和經(jīng)驗,反思改設計。

第三課時:分析與總結

一、交流“陽光小屋”的設計。

1、討論:經(jīng)過本單元的學習,我們對自己的設計有哪些新的想法?怎樣改進我們的

設計?

教學說明:本單元學習了光的傳播、光的反射、光的色散等知識,對學生設計陽光

小屋又添加了新的創(chuàng)新因子,修改設計應該是在情理之中。

2、學生交流。

二、提出新的問題

1、談話: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我們又有什么新的問題?

2、思考:對這些問題,我們打算怎么研究?

教學說明:學生在探究學習中,會不斷地遇到新的問題,然后不斷地解決新的問題,

在產(chǎn)生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展探究能力,獲得情感體驗,習得過程與方法。

3、記錄:請同學們把這些問題存入問題銀行中,找合適的機會我們再研究。

三、單元教學評價

1、思考:如何評價我們本單元的學習?從哪幾個方面評價我們黨學習?

教學說明:讓學生參與到學習評價中來,自己制定評價的內(nèi)容和依據(jù),充分發(fā)揮學

生的主體作用。

2、自我評價:我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

3、小組評價:我們小組的同學表現(xiàn)有哪些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4、班級互評:其他小組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單元教學反思

教學說明:多元化的評價,是評價的發(fā)展起勢,而激勵性的評價,則是評

價學生促進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手段。期望通過評價,正面強化學生的學習行為,全面

發(fā)展學生的科學忠度和科學精神。

大家動手做樂器

【教材及學生分析】

本內(nèi)容選自大象版六上第三單元。

六年級的學生經(jīng)歷了三年科學課的專門教育,對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比較熟悉,初

步掌握了探究的基本技能。到了六年級上學期,要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培養(yǎng)自主探

究意識、鞏固探究技能。

本單元以制作樂器為教學平臺,突出技術特色。教師將引導學生確定制作項目,對

制作中的困難及效果進行預測,有針對性地展開深入的研討,排除知識和技能上的

障礙,最終實現(xiàn)制作、演奏樂器的目標,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搜集資料、動手實踐能

力。

【教學目標】

L會搜集和整理資料,能預測結果并進行驗證;

2.會動手制作、改進并演奏簡單樂器;

3.知道有關聲音的基礎知識;

4.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用具】

1.信息來源:錄像(交響樂合奏、自制樂器演奏)、書籍、聯(lián)網(wǎng)電腦

2.制作材料:橡皮筋、吸管、樹葉、尼龍線、金屬管、金屬片、玻璃杯、易拉罐等

3.制作工具:剪刀、膠水、細線

4.實驗材料:直尺、橡皮筋、隊鼓、鑼、釵、三角鈴、口琴、塑料泡沫顆粒

5.醫(yī)療用品:創(chuàng)可貼、紅藥水、碘酒

【教學用時】五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主要任務:確定目標,制訂計劃

一、揭示主題

?設計說明

利用多媒體再現(xiàn)優(yōu)美的合奏場景和旋律,幫助學生感知樂器的類型及其不同的音效,

激發(fā)學習興趣,揭示“大家動手做樂器”的單元教學主題。

?模擬課堂

(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交響樂團的合奏錄像。)

師:羨慕這些演奏者嗎?我們也用自制的樂器來辦個音樂會,好不好?

生:好!

(教師板書課題)

二、確定目標

?設計說明

由于平時較少接觸此類資訊,學生不知道自己可以制作的樂器有哪些。教師此時向

他們提供一些自制樂器的品種,供他們參考、選用,從而確定制作目標。同學們可

以模仿已有的樂器,也可以自己發(fā)明一種樂器。

?模擬課堂

1.拓展視野

師:自己做的樂器肯定比不上專業(yè)樂器精良,但一樣能發(fā)出優(yōu)美動人的樂音。請大

家欣賞一段演奏各種自制小樂器的錄像。(教師播放錄像,包括:業(yè)余音樂愛好者

吹樹葉、拉鋸琴、彈橡皮筋、敲玻璃杯等自制樂器的情景。)

師:大家欣賞之后有什么感受?

生:自己做的樂器發(fā)出的聲音也很優(yōu)美。

生:自制樂器的材料簡單,我們也做得出來。

生:我也很想做一件樂器。

師:我這里還有一些自制樂器的圖片。(圖片展示:吸管風琴、鐵管編鐘、土琵琶、

柳笛等。)

2.確定目標

師:同學們中間有會演奏樂器的嗎?

生:...

師:本單元,我們將自制一種簡單的樂器,并用它來演奏一首樂曲。請大家討論,

準備做哪一種樂器呢?

生:(小組討論,將確定的樂器名稱寫在“科學記錄本”上。)

師:請各組匯報自己的樂器名稱。

三、可行性分析

?設計說明

在這個階段的教學過程中,預計學生可能會遇到以下幾個學習障礙一

1.知識欠缺。對樂器與樂理知之不多,缺少知識儲備。

2.技能低下。由于以前缺少動手實踐的機會,學生在技術領域的意識和操作水平難

以支持他們制作出一個理想的作品。

3.經(jīng)驗不足。對自身條件及可利用資料了解不充分,盲目確定制作目標,以至于逐

漸發(fā)現(xiàn)自己無法完成任務。

針對以上障礙,教師設計了“現(xiàn)狀分析”這一環(huán)節(jié),意圖幫助學生拓展視野、盤點

資源、正視困難、修訂目標。

?模擬課堂

師:制作樂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具備很多條件,否則,是不會成功的。想

一想,我們到底需要哪些條件?寫在“科學記錄本”上。

生1:小組討論后我們認為,制作“可樂音樂罐”這件樂器,需要這些條件(教師

幫助歸類、板書):

①樣版:別人做過這種樂器沒有?我們可以參考的品種有哪些?

②工具和材料:鋁易拉罐、吸管、直尺、小刀、剪刀、膠布

③知識: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怎樣調(diào)整聲音的大小和高低?

④技術:會在易拉罐上挖孔

⑤經(jīng)濟:買七個易拉罐飲料

生2:……

師:還有一個方面,也決定了制作的成功與失敗一一小組怎樣合作才能成功?

生:團結一致、分工合理。

師:想一想,制作自己的樂器,我們已經(jīng)具備了哪些條件?需要解決的困難有哪些?

生:(討論、匯報)

師:如果有些困難是無法解決的,那恐怕得重新確定制作目標了。預測一下,制作

過程中存在著不可解決的困難嗎?

生:(討論、交流。如果經(jīng)過師生共同分析,確實存在不可解決的困難,則督促他

們修訂目標。)

四、制訂計劃

?設計說明

指導學生以“路線圖”的形式描述小組行動步驟,繪制樂器結構圖、確定制作工具

與材料,明確組員的責任分工。教師在各組計劃的基礎上擬定班級行動步驟。

?模擬課堂

1.畫小組路線圖

師:在動手制作之前,我們要做哪些事?請用“路線圖”的形式把小組的工作步驟

畫出來。(如果同學們沒有接觸過“路線圖”,則教師要呈現(xiàn)下圖,供學生參考借

鑒)

“可樂音樂罐”制作小組行動路線圖

(為便于相互觀摩、評價,要求學生將路線圖用彩筆畫在兩開左右的大白紙上。)

生:(討論、繪圖,然后集中展示各組的路線圖。)

2.畫班級路線圖

師:請同學們歸納一下,各組有哪些相同的步驟?

生:都想知道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

生:還有怎樣調(diào)整樂器的音調(diào)。

生:都需要進行小組成員分工。

師:有些步驟是共性的,如解決這幾個知識點的疑惑;有的步驟是具有個性的,各

組之間不一樣,如組員的分工、準備的工具與材料等。對于共性的步驟,為了節(jié)約

時間,我們?nèi)嘁黄饋斫鉀Q;個性的步驟,由各組分頭行動。(教師一邊講述,一

邊板書下圖)

全班行動路線圖

3.繪制樂器結構圖

師:請同學們將準備制作的樂器畫出結構圖,要在圖上標明所需要工具、材料及數(shù)

量。(教師在銀幕上呈現(xiàn)一幅樂器結構的樣版圖)

(學生合作繪畫,教師巡回指導)

師:下一節(jié)課我們首先解決同學們普遍存在的知識上的疑惑,希望大家課后也搜集

這方面的資料。

第二、三課時

主要目

標:通過實驗,解決知識上的疑惑

一、回顧

?模擬課堂:

師:上一節(jié)課我們確定了幾個必須解決的知識障礙,同學們還記得是什么問題嗎?

生:(略)

二、活動1:探究“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

?設計說明

指導學生通過觀察、假設、驗證,探究“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這個問題。限于時間

的關系,這里主要采用“引導式探究”,避免過度開放而花費太多時間,導致學生

的整體目標感逐漸淡化、轉(zhuǎn)移。需要運用的思維方法包括“不完全歸納法”和“反

證法”。

?模擬課堂

1.不完全歸納

師:我們首先來研究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研究這個問題,不妨先觀察一些正在發(fā)出

聲音的物體,看看它們哪些相同之處。

師:我們把直尺的一頭緊按在桌邊,一頭露出桌外,怎樣讓它發(fā)出聲音?

生(試驗后):我把直尺向下壓,再松手,直尺就發(fā)出聲音了。

師:當它發(fā)出聲音的時候,你發(fā)現(xiàn)直尺有什么現(xiàn)象?

生:它在上下振動。

(這時,教師有必要將學生表述里的“震動、上下運動、擺動”等詞匯,轉(zhuǎn)換成“振

動”這一科學概念,并告訴學生“振動”的特點是:在平衡位置附近的往復運動。)

師:我們再將橡皮筋套在拇指和食指之上,怎樣使橡皮筋發(fā)出聲音?

生(試驗后):我用手指撥橡皮筋,橡皮筋就能發(fā)出聲音。

師:當它發(fā)出聲音的時候,你發(fā)現(xiàn)橡皮筋有什么現(xiàn)象?

生:它在振動。

師:我們知道人的喉嚨也能發(fā)聲,把手放在喉頭處觀察,發(fā)聲時,能感受到什么?

生(試驗后):當喉嚨發(fā)聲時,它也在振動。

師:這時,我們似乎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物體發(fā)聲時,它們都在一

生:振動。

師:同學們的答案只是一個假設而已,僅僅三個例子,是不能說明問題的。請同學

們再觀察一下鼓、鑼、釵、三角鈴等樂器,看看是否能證實我們的假設?

(為了避免學生隨意地轉(zhuǎn)移探究目標、任性地敲擊,教師有必要先提醒學生:不要

比誰敲得響、不要連續(xù)敲擊、注意觀察發(fā)聲物體。)

生(試驗后):我們發(fā)現(xiàn),它們在發(fā)出聲音的時候都在振動。

師:通過以上實驗,我們是否可以得出結論:物體發(fā)聲都與它的什么有關?

生:振動!

2.反證

師:僅僅七、八樣物體的實驗,還是不可能讓所有的人信服。我們能找出一個反面

的例子嗎?即物體發(fā)聲了,但它卻沒有振動的。

預計學生大致會說出以下幾類“發(fā)聲卻不振動”或者“振動卻不發(fā)聲”的例子,教

師一一予以反駁一一

生:敲擊桌子(以及其他體積大的固體)時,桌子沒有振動。

師:將一些泡沫塑料顆粒(或者一盆水)放在桌子上,可以幫助觀察到它們發(fā)聲時

是否在振動。

生:當我們朝筆筒吹氣時,是筆筒振動產(chǎn)生的聲音嗎?

師:這主要是由于空氣振動發(fā)出的聲音。用一張小紙片或羽毛放在筆筒口,就能看

到空氣的振動。

生:液體振動時,也能發(fā)聲嗎?

師:是的,浪花飛濺時的聲音我們都聽到過。

生:那為什么有的波浪沒有聲音呢?

師:有些物體發(fā)出的聲音,屬于超聲波或次聲波,人的耳朵聽不見。但有些動物的

聽覺比人靈敏,它們卻能聽見,比如蝙蝠、海豚等。東南亞海嘯時,大象就聽到遠

處海浪發(fā)出的次聲波,而提前逃跑了。這些知識與制作樂器無關,就不詳細介紹了。

3.結論

師:從以上實驗和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一一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我

們制作樂器,就是讓物體振動,發(fā)出不同的聲音。

三、活動2:怎樣調(diào)整音調(diào)

?設計說明

樂曲是由不同音調(diào)的聲音組合而成的,調(diào)整音調(diào)是制作、演奏樂器的基本功。

簡諧振動的原理告訴我們,物體的質(zhì)量越大,其振動頻率越低,發(fā)出的音調(diào)也越低。

音樂簡譜中的1、2、3等就是一些有規(guī)律的音調(diào)。

由于學生制作的樂器基本可以分為固體振動發(fā)聲(如用橡皮筋、尼龍線制作的弦樂

器和用金屬、木頭等制作的打擊樂器)和氣體振動發(fā)聲(如用吸管、玻璃杯制作的

管樂器)兩大類,教師重點引導學生探究這兩種情況的音調(diào)變化原理,使他們懂得

如何調(diào)整音調(diào)。

?模擬課堂

1.認識音調(diào)

師:一首樂曲是由不同的音調(diào)組成的。(教師出示學生熟悉的《兩只老虎》部分小

節(jié)的簡譜:1231|1231|345-|345-|,請同學們唱一遍。)音調(diào)是高低不同的,

它們組合成了優(yōu)美的旋律。如果音調(diào)相同的話,則聽起來是

1111|1111I111-I111-|,一點也不好聽,是吧。

師:下面我們做個聽覺測試,我用口琴吹不同的音調(diào),同學們用手掌的高低表示音

的高低。

生:(用耳朵辨聲音,用抬高或降低手掌表示音調(diào)的高低變化。)

師:樂器基本上可以分為固體發(fā)聲和氣體發(fā)聲兩類,液體雖然也可以發(fā)聲,但不適

合制作樂器。下面我們分別研究這兩類樂器的音調(diào)變化。

2.調(diào)整固體發(fā)聲的音調(diào)

師:你能用直尺發(fā)出高低不同的音調(diào)嗎?

生:(試驗后)當直尺露出得多時,音調(diào)低;當直尺露出得少時,音調(diào)高。

(如果有學生認為用不同的力度敲擊桌面會產(chǎn)生音調(diào)的差異,教師要指出其兩點錯

誤:一是這種情況下,聲音并不完全是由直尺發(fā)出,而主要是桌子發(fā)出的;二是敲

擊力度的不同只是改變了聲音的大小,對音調(diào)的改變不大?!耙粽{(diào)”是指聲音的高

低,而不是聲音的大小。)

師:其他固體呢?怎樣改變它們發(fā)出的音調(diào)?

(學生領取橡皮筋、鐵棒、尼龍線、釵、三角鈴、幾個裝水的玻璃杯等器材,每組

只能領取一類材料;教師用投影演示,強調(diào)用“敲”或“撥”的技法,不要“吹”。)

生1:(試驗后)橡皮筋繃得越緊,音調(diào)越高;繃得越松,音調(diào)越低。

生2:鐵棒越短,敲起來音調(diào)越高;鐵棒越長,敲起來音調(diào)越低。

生3:尼龍線繃得越緊,音調(diào)越高;繃得越松,音調(diào)越低。

生4:釵越小,音調(diào)越高;釵越大,音調(diào)越低。

生5:玻璃杯里裝的水越少,敲起來音調(diào)越高;裝的水越多,音調(diào)越低。

師:像實驗中的釵、鐵棒、玻璃杯、直尺等都類似于打擊樂器,橡皮筋、尼龍線類

似于弦樂器。根據(jù)以上現(xiàn)象,同學們可以總結出什么規(guī)律?

生1(小結):打擊樂器越小,發(fā)出的音調(diào)越高;打擊樂器越大,發(fā)出的音調(diào)越低。

生2(小結):弦樂器(的弦)繃得越緊,音調(diào)越高;繃得越松,音調(diào)越低。

師:對這兩位同學總結的實驗結論,大家有沒有不同意見?

(可能學生會對“裝水的玻璃杯”這個實驗的理解有困難。教師要告訴學生:敲擊

時,主要是玻璃杯與水振動發(fā)出的聲音。裝的水越多,可以認為玻璃杯與水組成的

樂器越“大”,所以音調(diào)越低;反之,可以認為樂器越“小”,所以音調(diào)越高。其

實驗結果與其他打擊樂器是一致的。)

3.調(diào)整氣體發(fā)聲的音調(diào)

師:用裝水的玻璃杯也可以研究氣體發(fā)聲的音調(diào)。

(在兩個玻璃杯中裝高低不同的水,教師演示吹玻璃杯發(fā)聲。)

師:音調(diào)有什么不同?

生:玻璃杯里裝的水越多,吹起來音調(diào)越高;裝的水越多,音調(diào)越低。

師:為什么與剛才敲擊玻璃杯的音調(diào)正好相反?

生:因為現(xiàn)在是氣體振動發(fā)聲。

師:如果我在另一個玻璃杯中,添加的水位于前兩者之間,預測一下,會吹出怎樣

的聲音?

生:也位于兩者之間。

(教師按順序吹這三個玻璃杯,證實同學們的預測。)

師:看來,氣體發(fā)聲的音調(diào)有什么特點?

生:氣體越短,音調(diào)越高。

師:我們再做幾個實驗,看看能否證實我們的這個假設性解釋。

(教師指導學生做幾個氣體發(fā)聲的實驗:

吸管水哨:取一根吸管,在距端口4cm處深深地剪一刀(但不要剪斷),折成直角,

將長的一截豎直插入水中,短的一截含入口中,輕輕吹氣,能聽到豎直吸管發(fā)出的

哨聲。調(diào)整吸管插入水中的深度,能發(fā)出高低不同音調(diào)的聲音。

吸管排簫:將吸管剪成不同長度的幾根,排成一列,上端平齊,用膠帶粘在直尺上。

用嘴順著吹吸管,它們會有規(guī)律地發(fā)出音調(diào)不同的聲音。

活塞笛子:取一根約25cHi長的圓管,材質(zhì)為金屬、玻璃、塑料或竹筒均可,將筷子

的一頭纏上布條或固定住一個軟木塞,插進圓管下端做活塞,在圓管上端吹氣,同

時抽動活塞,可產(chǎn)生不同音調(diào)的聲音。)

師:通過以上幾個實驗,我們能得出什么結論?

生:氣體越短,發(fā)出的音調(diào)越高;氣體越長,發(fā)出的音調(diào)越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