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2 文言文句式(教案)-2022年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之文言文句式寶鑒_第1頁
專題2 文言文句式(教案)-2022年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之文言文句式寶鑒_第2頁
專題2 文言文句式(教案)-2022年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之文言文句式寶鑒_第3頁
專題2 文言文句式(教案)-2022年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之文言文句式寶鑒_第4頁
專題2 文言文句式(教案)-2022年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之文言文句式寶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課題課題:《文言文句式》教案班級授課(完成)時間教師(學(xué)生)學(xué)習(xí)目標(biāo)知識與技能1.掌握文言文的不同句式(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狀語后置、定語后置以及主謂倒裝、省略句和文言固定結(jié)構(gòu))特征及運用規(guī)律。2.準確理解并運用每種特殊句式靈活翻譯。3.依據(jù)信達雅的原則,運用留、換、調(diào)、刪、補、變的方法,準確翻譯。過程與方法通過課堂知識講解、課后練習(xí)識記并理解相關(guān)知識點的特征,掌握規(guī)律。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古今漢語的演變,掌握語言的發(fā)展趨勢,合理運用語言,體悟古文的博大精深。重點難點文言基礎(chǔ)知識及古文今譯的方法教學(xué)過程【考點突破】一、《考綱》:理解B(1)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2)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常見文言虛詞: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3)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4)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二、《考綱》解讀(1)文言實詞不再單獨考查,而是融入翻譯中考查。涉及到的知識點為: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通假字等。(2)文言虛詞也不再單獨考查,而是融入翻譯或斷句中考查。涉及到的知識點為:詞性,副介連助嘆。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句式的結(jié)構(gòu)和變化。上下文的銜接和順暢。(有些詞語既是實詞又是虛詞)(3)不同的句式: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固定結(jié)構(gòu)、成分省略。詞類活用牽涉到名詞、動詞、形容詞、數(shù)詞等,具體常考查的用法:名詞用作狀語、形容詞用作動詞、意動用法、使動用法等。(4)文言翻譯三字訣:信達雅。六關(guān)注:留、換、調(diào)、刪、補、變。三、命題趨勢及備考指向1.近年來高考對文言文翻譯考查有什么特點?(1)從考查形式上看,絕大部分地區(qū)高考卷采用的是主觀題的形式,包含2~3個小題。僅有個別地區(qū)高考卷采用客觀選擇題的形式,給出四個句子及各句的翻譯,要求考生選擇不符合文意的一項。(2)從考查內(nèi)容上看,文言文翻譯集中考查實詞、虛詞、詞類活用及特殊句式等方面的知識,具體涉及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偏義復(fù)詞以及判斷句、省略句、被動句、倒裝句(定語后置句、主謂倒置句、介賓短語后置句、賓語前置句)等。2.考生在文言文翻譯題上的失分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失分的原因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沒有采分點(動詞、形容詞;詞類活用;一詞多義;通假字;古今異義等)意識,即翻譯語句的時候忽略了對一些關(guān)鍵詞語的翻譯,從而丟失了本該得到的分數(shù);二是忽略對相關(guān)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譯,沒有對翻譯后的句子按照現(xiàn)代漢語語序進行調(diào)整等。三是省略的成分沒有用括號的形式補充出來,造成上下文不順暢。3.針對失分情況,應(yīng)該如何復(fù)習(xí)文言文翻譯?(1)文言翻譯要求“字字落實”,要認真推敲語句中的每一個詞語的含義,堅持直譯為主但絕不忽略意譯的原則。(2)要認真把握文言句式的特點,保證翻譯的內(nèi)容在語法上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習(xí)慣?!菊n前高考精練】(2021年高考全國1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戴胄忠清公直擢為大理少卿上以選人多訴冒資蔭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幾有詐冒空營者上欲殺之胄奏據(jù)法應(yīng)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對曰:“敕者出于一時之喜怒,法者國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選人之多詐,故欲殺之,而既知其不可,復(fù)斷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鄙显唬骸扒淠軋?zhí)法,朕復(fù)何憂?”胄前后犯顏執(zhí)法,言如涌泉,上皆從之,天下無冤獄。百司斷獄,唯據(jù)律文,雖情在可矜,而不敢違法,其間豈能盡無冤乎?丁亥,制:“決死因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諸州者三覆奏。行刑之日,尚食勿進酒肉,內(nèi)教坊及太常不舉樂。皆今門下覆視,有據(jù)法當(dāng)死而情可矜者,錄狀以聞?!庇墒侨钌醣?。其五覆奏者以決前一二日,至決日又三覆奏。惟犯惡逆者一覆奏而已。(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而既知其不可,復(fù)斷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2)皆今門下覆視,有據(jù)法當(dāng)死而情可矜者,錄狀以聞。【答案】(1)然而皇上已經(jīng)知道不能這樣,再交由法律裁決,這正是忍耐小的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評分細則:既:已經(jīng);“復(fù)斷之以法”狀語后置;斷:裁決,決斷,審判;忿:憤怒各1分,全句句意1分)(2)(這些規(guī)定)都由門下省督察。有依據(jù)法律判處死刑而情理上有值得同情的,記下情況上報朝廷。(評分細則:覆視:督察;審查;矜:同情;錄狀:記錄下情況。“錄狀以聞”省略句各1分,聞:使動用法。全句句意1分)【譯文】:皇上(唐太宗)認為兵部郎中戴胄忠誠清廉公正耿直,提拔他做大理寺少卿。皇上認為舉薦入選的官吏中,多有偽造資歷者,下令這些人坦白自首,不自首的就處死。不久,有個偽造資歷而未自首的人(被發(fā)現(xiàn)了),皇上要處死他。戴胄上奏說:“依照法律,(這個人)應(yīng)當(dāng)被流放?!被噬洗笈骸澳阒还茏袷胤桑瑓s讓我失信于天下嗎?”戴胄回答道:“皇上的命令多出于一時的喜怒,而法律則是國家用來公布于眾,取大信于民眾的根據(jù)?;噬贤春捱x拔的人當(dāng)中有偽造資歷的行為,所以要殺他們。皇上已經(jīng)知道不能這樣,再交由法律裁決,這正是忍耐小的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皇上說:“你擅于依法辦事,我還有什么值得擔(dān)憂的呢?”魏胄前后多次冒犯皇上嚴格執(zhí)法,爭辯的言論如泉水涌出一般,皇上都依照他的決斷,天下就沒有了冤案。百官斷案,只依據(jù)法律條文,即使情理上有值得同情的,也不敢違法,這當(dāng)中怎能完全沒有冤枉的呢?”(貞觀五年十二月)丁亥日,皇上下詔:“判決死刑犯,二天之內(nèi)要五次回奏;行刑的日子,主管膳食的不許上酒肉,內(nèi)教坊和太常寺不許奏樂。(這些規(guī)定)都由門下省督察。有依據(jù)法律應(yīng)當(dāng)處死而情理上有值得同情的,記下情況上報朝廷。”因此而保全性命的(死囚)很多。五次回奏,是指處決前一二天(兩次回奏),到處決當(dāng)天還要三次回奏。只有犯惡逆罪(惡逆是十惡之一)的,只要一次回奏就行了。【教材聯(lián)想】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答案】(1)太子和知道這件事的賓客,都穿著白衣戴著白帽來給荊軻送行,到了易水邊上,祭過路神,就要上路?!窘馕觥勘绢}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1)句中關(guān)鍵詞:“白衣冠”“祖”。特殊句式:定語后置。全句大意。(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敬鸢浮?2)如果您放棄攻打鄭國,而把鄭國作為秦國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秦國的)外交使者經(jīng)過鄭國,(鄭國可以)供給他們所缺少(的東西),對于您也沒有什么害處。【解析】(2)句中關(guān)鍵詞:“行李”“東道主”“共”。特殊句式:省略句。全句大意。【課堂知識點撥】考點一:常見文言句式考綱: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古代漢語與現(xiàn)代漢語的句法大致相同,但也存在著不少差異。這些與現(xiàn)代漢語存在較大差異的句式,就叫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包含以下內(nèi)容: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倒裝句(賓語前置句、定語后置句、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主謂倒置句)和固定句式?!安煌木涫健敝饕袛嗑?、被動句、倒裝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在高考命題中,句式往往是以選擇題的形式單獨命題或隱含在文言文翻譯題中,從命題的技術(shù)處理層面來講,后一種的可能性更大。設(shè)題的方式:①判斷省略成分的正誤;②選出與題干有相同的句式特點的選項;③選出句式特點相同的選項;④判斷句式的相同與不同;⑤通過翻譯句子或斷句考查對文言句式的理解;等等。“不同的用法”主要指詞類活用。詞類活用是指某些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臨時具有某種新的語法功能。詞類活用主要有名詞的活用、形容詞的活用和動詞的活用。高考命題主要通過選擇題(實詞、虛詞、理解題)和翻譯題的方式考查詞類活用。高考對文言文翻譯的考查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對文言句式的考查,這就要求考生熟練掌握七大文言句式,迅速準確翻譯句子。本考點將細致講解各種句式以及翻譯方法和技巧,并借助課文中熟悉的例句幫助理解和掌握,為解答翻譯題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一)判斷句:判斷句是對事物的性質(zhì)、情況、事物之間的關(guān)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斷的句子。文言文判斷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斷詞“是”來表示,而往往讓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直接充當(dāng)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判斷句應(yīng)滿足以下三個條件:1.涉及事物的性質(zhì)、情況或事物之間關(guān)系。2.要作出判斷(判斷語氣)。3.是個句子(表肯定或否定)。請判斷:下列句子哪些屬于判斷句?(2、3、4、6、8、9)1.臣之壯也,猶不如人?!?.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過去藉著別人的幫助才有今天的成果,現(xiàn)在卻反過來攻打他,是不符合仁德的。)3.陳勝者,陽城人也。4.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5.臣誠知不如徐公美?!?.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7.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9.劉備,天下梟雄。(直接構(gòu)成判斷)第一.“......者,......也。”這是文言判斷句最常見的形式。主語后用“者”,表示提頓,有舒緩語氣的作用,謂語后用“也”結(jié)句,對主語加以肯定的判斷或解說。如:“陳涉者,陽城人也?!保ā妒酚洠惿媸兰摇罚┅ぉり惿媸顷柍侨恕!皫熣?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韓愈《師說》)第二.“......,......也?!迸袛嗑渲?,有時“者”和“也”不一定同時出現(xiàn),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斷。如:“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保ā顿Y治通鑒》)“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三.“......者,......。”有的判斷句,只在主語后用“者”表示提頓,這種情況不常見。如:“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王安石《游褒禪山記》)第四.“......,......者也?!痹诰淠┻B用語氣詞“者也”,表示加強肯定語氣,這時的“者”不表示提頓,只起稱代作用。這種判斷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較常見。如:“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保ā稇?zhàn)國策.齊策》)──城北徐公是齊國的美麗的人。第五.無標(biāo)志判斷句。文言文中的判斷句有的沒有任何標(biāo)志,既不用判斷詞,也不用語氣詞,通過語意直接表示判斷。如:“劉備天下梟雄。”(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劉豫州王室之胃。”(同上)“且相如素賤人(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翩翩兩騎來者誰?”(《賣炭翁》)第六.在文言文中有時為了加強判斷的語氣,往往在動詞謂語處加副詞“乃、必、亦、即、誠、皆、則、耳”等表判斷。這種形式也較為多見。例如:①“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dāng)立,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保ㄋ抉R遷《陳涉世家》)譯作:我聽說二世是小兒子,不應(yīng)該立為皇帝,應(yīng)該立為皇帝的是公子扶蘇。②“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保ǚ吨傺汀对狸枠怯洝罚邸按苏\危急存亡之秋也。”(諸葛亮《出師表》)④“即今之傫然(聚集的樣子)在墓者也。”(張溥《五人墓碑記》)⑤“夫六國與秦皆諸侯?!保ㄌK洵《六國論》)第七.用動詞“為”“是”表判斷。需要注意的是,判斷句中謂語前出現(xiàn)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斷詞,而是指示代詞,作判斷句的主語,而有些判斷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斷,“是”在先秦古漢語中少作判斷詞,在漢以后作判斷詞則多起來,要注意和用作代詞的“是”的區(qū)別。例如:①“故今之墓中全乎為五人也。”(張溥《五人墓碑記》)②“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司馬遷《鴻門宴》)③“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陶淵明《桃花源記》)④“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zhàn)之功?!保ā读H藺相如列傳》)⑤“巨(吳巨)是凡人,偏在遠郡,行將為人所并(吞并)。”(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⑥“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保ㄌK軾《石鐘山記》)(是,代詞,這樣。)⑦“是寡人之過也?!?《燭之武退秦師》)(是,代詞,這。)第八.用否定副詞“非”、“莫”、“無”等表示否定的判斷。例如:①予本非文人畫士,甘受詬厲,辟病梅館以貯之。(龔自珍《病梅館記》)譯文:我本來不是文人畫士,甘心情愿受到辱罵,設(shè)立一個病梅館來貯存它們。②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蘇洵《六國論》)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譯文:城墻并不是不高啊,護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裝備也并不是不精良,④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蘇軾《赤壁賦》)【對點練習(xí)】(一)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宋陳諫議家有劣馬,性暴,不可馭,蹄嚙傷人多矣。一日,諫議入廄,不見是馬,因詰仆:“彼馬何以不見?”仆言為陳堯咨售之賈人矣。堯咨者,陳諫議之子也。諫議遽召子,曰:“汝為貴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賈人安能蓄之?是移禍于人也!”急命人追賈人取馬,而償其直。戒仆養(yǎng)之終老。時人稱陳諫議有古仁人之風(fēng)。(1)仆言為陳堯咨售之賈人矣。堯咨者,陳諫議之子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仆人說馬被陳堯咨賣給商人了。陳堯咨是陳諫議的兒子。(“……者,……也”表判斷,是判斷句。)(2)汝為貴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賈人安能蓄之?是移禍于人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你是朝中重臣,家里尚且沒有一個人能制服這匹馬,商人又怎么能養(yǎng)它呢?這是把禍害轉(zhuǎn)嫁給別人啊!(“……為……”“……也”表判斷,是判斷句;“制”后面省略了賓語“之”;“安能蓄之”是反問句)【譯文】宋朝陳諫議(“諫議”為官職名)家里有一匹劣馬,性情暴躁,不能被人駕馭,踢傷咬傷人很多次了。一天,陳諫議進入馬廄,沒看到這匹馬,于是責(zé)問仆人:“那匹馬為什么不見了?”仆人說馬被陳堯咨賣給商人了。陳堯咨是陳諫議的兒子。陳諫議馬上叫來兒子,說:“你是朝中重臣,家里尚且沒有一個人能制服這匹馬,商人又怎么能養(yǎng)它呢?這是把禍害轉(zhuǎn)嫁給別人啊!”(陳諫議)趕緊命人去追趕商人,牽回馬,并把買馬的錢退給商人。(他)告誡仆人要把那匹馬養(yǎng)到老死。(因此)當(dāng)時的人們稱贊陳諫議有古仁人的品質(zhì)。(二)、(2015·湖南卷,改編)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禁家人侵漁張養(yǎng)浩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中既不給,其勢必當(dāng)取于人?;驙I利以侵民,或因訟而納賄,或名假貸,或托姻屬,宴饋征逐,通室無禁,以致動相掣肘,威無所施。己雖日昌,民則日瘁;己雖日歡,民則日怨。由是而坐敗辱者,蓋駢首纚(現(xiàn)在多寫作“”,編者注)踵也。嗚呼!使為妻妾而為之,則妻妾不能我救也;使為子孫而為之,則子孫不能我救也;使為朋友而為之,則朋友不能我救也。妻妾、子孫、朋友皆不能我救也,曷若廉勤乃職而自為之為愈也哉!蓋自為雖闔門恒淡泊,而安榮及子孫;為人雖歡然如可樂,而禍患生幾席也。二者之間,非真知深悟者,未易與言。有官君子,其審擇焉。(節(jié)選自《三事忠告》,文淵閣《四庫全書》本)(3)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有的人)擔(dān)任官職不能保持清廉的原因,大都是由于(他的)家人喜好奢侈才這樣的。(“所以……者,……也”是固定句式,可理解為“……原因,是……”)(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4)使為子孫而為之,則子孫不能我救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如果為了子孫來做這些事,那么子孫是救不了我的。(使,表假設(shè);第一個“為”,介詞,“為了”;第二個“為”,動詞,做。)(5)蓋自為雖闔門恒淡泊,而安榮及子孫;為人雖歡然如可樂,而禍患生幾席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自己做自己喜歡的,雖然關(guān)門閉戶長久淡泊,卻能夠使子孫安康榮耀;做人雖然歡樂無比,但是禍患就會發(fā)生在身邊。(“蓋”表推測,可理解為“大概”;“闔門”,指“關(guān)門閉戶”;“幾席”指“幾案與坐席”,引申為“身邊”。)【譯文】(有的人)擔(dān)任官職不能保持清廉的原因,大都是由于(他的)家人喜好奢侈才這樣的。朝廷(的俸祿)既然不能滿足家人的欲望,(他們)必然要向他人索取。有的謀取利益侵擾百姓,有的趁著打官司收受賄賂,有的名義上借貸,有的請托親戚,宴請、饋贈、索取、競爭,整個家族沒人禁止,以至于在做事時動輒互相從旁牽制,威嚴沒法施行。自己雖然一天比一天過得好,百姓卻一天比一天勞苦;自己雖然一天比一天快樂,百姓卻一天比一天抱怨。因為這而犯罪進監(jiān)獄受羞辱的,多得比肩接踵。唉,如果為了妻妾來做這些事,那么妻妾是救不了我的;如果為了子孫來做這些事,那么子孫是救不了我的;如果為了朋友來做這些事,那么朋友是救不了我的。妻妾、子孫、朋友都不能救我,哪比上在自己的本職崗位上廉潔勤政,并自己做自己喜歡的更好呢?自己做自己喜歡的,雖然關(guān)門閉戶長久淡泊,卻能夠使子孫安康榮耀;做人雖然歡樂無比,但是禍患就會發(fā)生在身邊。(對于)這兩種情況,不是真切地知道,深刻地體悟的人,不容易與之交流。做官的君子,應(yīng)該仔細思考選擇啊。(二)被動句所謂被動,是指主語與謂語之間的關(guān)系是被動關(guān)系,也就是說,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的被動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動者、施事者。在古代漢語中,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行為的被動者的句式叫被動句。被動句主要有兩大類型:一是有標(biāo)志的被動句,即借助一些被動詞來表示被動;二是無標(biāo)志的被動句,又叫意念被動句。(1)用“為”或“為……所……”表被動①“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賈誼《過秦論》)②“(巨)偏在遠郡,行將為人所并,豈足托乎!”(蘇軾《赤壁之戰(zhàn)》)譯文:如果要投吳巨,吳巨是個平庸的人,又在偏僻的遠郡,很快就會被別人吞并,怎么能夠托身呢?③“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蘇洵《六國論》)譯文:有這樣的有利形勢,卻被秦國積久的威勢所脅迫。治理國家的人,(千萬)不要使自己為別人的積蓄的威力所挾制啊!④“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司馬遷《鴻門宴》)(2)用“被”表被動結(jié)構(gòu):被+(名詞)+動詞①“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司馬遷的《史記·屈原列傳》)譯文:誠信而被懷疑,忠心卻被別人誹謗,能不怨恨嗎?②“舞榭歌臺,風(fēng)流總被雨打風(fēng)吹去。”(《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③“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張溥《五人墓碑記》)譯文:我還記得周先生被逮捕,是在丁卯年三月十五日。④“曲罷常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保ò拙右住杜眯小罚┳?并不是所有帶“被”字的都為被動句,如“秦王復(fù)擊軻,被(遭受)八創(chuàng)”中的“被”譯為“遭受”;“未幾,成歸,聞妻言,如被(覆蓋)冰雪。怒索兒,兒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為悲,搶呼欲絕?!保ㄆ阉升g《》促織)(不多時,成名回來了,聽了妻子的話,全身好像蓋上冰雪一樣。怒氣沖沖地去找兒子,兒子無影無蹤不知到哪里去了。不久在井里找到他的尸體,于是怒氣立刻化為悲痛,呼天喊地,悲痛欲絕。)都并不是被動句。被:動詞(pī)被+名詞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屈原《國殤》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宋濂《送東陽馬生序》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論語·憲問第十四》(管仲作了齊桓公的相國,使其稱霸于諸侯,天下的人都聽命于他,"現(xiàn)在的人們都能得到他的恩賜.如果沒有管仲,我們中原人都要變成披發(fā)與左扣衣襟的夷狄了)(3)用“見”或“見……于……”表被動①“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廉頗藺相如列傳》)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廉頗藺相如列傳》)(……白白地被欺騙)特別提示“見”有一種特殊用法和表被動的“見”的形式很相近,如“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司馬光字君實),(所以現(xiàn)在詳細地說出我所以這樣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許能夠?qū)捤∥野?。)但這里的“見”不表被動,它是放在動詞前,表示動作行為偏指一方,“對自己怎么樣”的客氣說法,像現(xiàn)代漢語中的“見諒”等都是此種用法。(4)用“于”或“受……于……”表被動①“不能容于遠近?!?張溥《五人墓碑記》譯文:不能被鄰居左右所容納。遠近指的是身邊的人或鄰居的意思。②“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陳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譯文:我不能讓整個吳國的土地和人民,被別人所操縱!③“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保ㄋ抉R遷《廉頗藺相如列傳》)譯文:趙國強而燕國弱,而您又受到趙王重用,所以燕王想和您交朋友。幸,寵幸或?qū)檺鄣囊馑??!熬庸延麆t不役于物”(5)無標(biāo)志被動句這種情況是指沒有被動詞的被動句,又叫意念被動句??梢愿鶕?jù)上下文的意思補出?!扒G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非心服也?!?《資治通鑒》)這里的“逼兵勢”是“被兵勢所逼”的意思。譯文:歸順曹操的荊州民眾,是被曹強大的軍隊所逼,不是心甘情愿的。②“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赤壁之戰(zhàn)》)③“而劉夙嬰疾病?!?《陳情表》)【對點練習(xí)】: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郭勸,字仲褒,鄆州須城人。舉進士,累遷太常博士,特遷尚書屯田員外郎,以母老固辭,復(fù)為通判萊州。州民霍亮為仇人誣罪死,吏受賕傅致之,勸為辨理得免。時宋綬出知應(yīng)天府,杜衍在荊南,勸言:“綬有辭學(xué),衍清直,不宜處外?!庇盅?“武勝軍節(jié)度使錢惟演遷延不赴陳州,覬望相位;弟惟濟任定州總管,自請就遷留后;胡則以罪罷三司使,乃遷工部侍郎。請趣惟演上道,罷惟濟兵權(quán),追則除命?!庇终搫牡逻z奏恩濫,貶太常博士、監(jiān)濰州稅。改祠部員外郎、知萊州。(1)州民霍亮為仇人誣罪死,吏受賕傅致之,勸為辨理得免。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州民霍亮被仇人誣陷應(yīng)處死,差役們從中收受財物而附會并強加罪名于他,郭勸替他辨析審理案件,使他得以免罪。(2)胡則以罪罷三司使,乃遷工部侍郎。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胡則因罪被免除三司使(一職),卻又升任工部侍郎。(3)又論劉從德遺奏恩濫,貶太常博士、監(jiān)濰州稅。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郭勸)又對劉從德遺奏中的恩典太過進行批評,被貶為太常博士、監(jiān)濰州稅。【譯文】郭勸,字仲褒,是鄆州須城人??贾羞M士,屢經(jīng)升遷至太常博士,破格晉升為尚書屯田員外郎,因為母親年老而堅決推辭,又任萊州通判。州民霍亮被仇人誣陷應(yīng)處死,差役們從中收受財物而附會并強加罪名于他,郭勸替他辨析審理案件,使他得以免罪。當(dāng)時宋綬出京任應(yīng)天府知府,杜衍在荊南任職,郭勸說:“宋綬有文才學(xué)問,杜衍清廉正直,不應(yīng)在地方(任職)?!庇终f:“武勝軍節(jié)度使錢惟演在京拖延不去陳州,覬覦宰相之位;其弟錢惟濟現(xiàn)任定州總管,自己申請改派留后;胡則因罪被免除三司使(一職),卻又升任工部侍郎。請催促錢惟演立即返回任所,罷免錢惟濟的兵權(quán),追回對胡則的任命?!?郭勸)又對劉從德遺奏中的恩典太過進行批評,被貶為太常博士、監(jiān)濰州稅。(郭勸)改任祠部員外郎、萊州知州。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暉剛于為吏,見忌于上,所在多被劾。自去臨淮,屏居野澤,布衣蔬食,不與邑里通,鄉(xiāng)黨譏其介。建初中,南陽大饑,米石千余,暉盡散其家資,以分宗里故舊之貧羸者,鄉(xiāng)族皆歸焉。后遷為尚書令,以老病乞身。《后漢書·朱暉傳》(4).暉剛于為吏,見忌于上,所在多被劾?!敬鸢浮恐鞎熢谧龉贂r很剛正,被上司忌恨,在任職之處,他都被人彈劾。譯文:朱暉做官很剛直,被上司所忌,多次被彈劾。自從去臨淮后,屏居野澤,布衣蔬食,不與邑里交往,鄉(xiāng)黨譏諷他不與眾同。建初年間,南陽大饑荒,米每石值錢千余,朱暉全部分散家資,分給宗里故舊中的貧弱之人,鄉(xiāng)族都歸附他。后來朱暉升為尚書令,朱以老病請求退休。把下列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觀吳王困于姑蘇之上,而求哀請命于勾踐,勾踐欲赦之,彼范蠡者獨以為不可,援桴進兵,卒刎其頸。項籍之解而東,高帝亦欲罷兵歸國,留侯諫曰:“此天亡也,急擊勿失?!贝硕苏?,以為區(qū)區(qū)之仁義,不足以易吾之大計也。(5).吳王困于姑蘇之上,面求哀請命于勾踐。【答案】吳王被困在姑蘇城上,當(dāng)面向勾踐哀求饒他性命。譯文:看看吳王夫差被困在姑蘇城上,而向越王勾踐哀求保全性命,勾踐曾經(jīng)想赦免他,當(dāng)時只有那范蠡認為不可以,然后擊鼓進兵攻打姑蘇城,并最終殺死吳王。(楚漢相爭的時候),項籍突破重圍向東敗逃時,高祖也曾想罷兵西歸,可是張良上諫說:“這是上天要讓項羽滅亡,趕快追擊,莫失良機?!边@兩個歷史人物,都認為小小的仁義,不足以改變我們的軍國大計。(三)倒裝句現(xiàn)代漢語的句子成分的順序,一般為“主─謂─賓”、“定(狀)─中心詞”,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條件下,句子成分的順序會發(fā)生變化的,這就是古漢語中的所謂倒裝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順序出現(xiàn)了前后顛倒的情況。倒裝句有主謂倒裝、定語后置、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狀語后置)、賓語前置等四類。1.主謂倒裝古漢語中,謂語的位置也和現(xiàn)代漢語中一樣,一般放在主語之后,但有時為了強調(diào)和突出謂語的意義,在一些疑問句或感嘆句中,就把謂語提前到主語前面。(1)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譯文:“你太不聰明了!”)(2)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竊符救趙》)(譯文:“公子能為別人困難而急的地方在哪里呢?”)【對點練習(xí)】1.下列句子中,屬于主謂倒置句的一項是 ()A.久矣吾不復(fù)夢見周公B.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C.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D.非我也,歲也【答案】A【解析】B.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C.被動句;D.判斷句。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趙簡子①問子貢曰:“孔子為人何如?”子貢對曰:“賜②不能識也?!焙喿硬徽f曰:“夫子事孔子數(shù)十年,終業(yè)而去之,寡人問子,子曰‘不能識’,何也?”子貢曰:“賜譬渴者之飲江海,知足而已??鬃营q江海也,賜則奚足以識之?”簡子曰:“善哉,子貢之言也!”[注]①趙簡子:名鞅,他是春秋時期晉國大夫,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改革家。②賜:子貢復(fù)姓端木,名賜,字子貢。2.子貢曰:“賜譬渴者之飲江海,知足而已??鬃营q江海也,賜則奚足以識之?”簡子曰:“善哉,子貢之言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子貢說:“我好像饑渴的人在江海邊喝水一樣,只知道滿足罷了??鬃泳拖窠R粯?我又怎么能夠充分了解他呢?”趙簡子說:“子貢的話(說得)很好!”[要點:“渴者之飲江?!笔恰翱收咧?于)江海”的省略,屬于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渴者(于)江海飲”。“奚”是“為何,怎么”的意思?!吧圃?子貢之言也”是主謂倒置句]【譯文】趙簡子問子貢:“孔子這個人怎么樣?”子貢回答說:“我不了解他?!壁w簡子不高興地說:“您跟隨孔子學(xué)習(xí)了幾十年,完成學(xué)業(yè)后才離開他,我問您(孔子這個人怎么樣),您(卻)說‘不了解’,為什么呢?”子貢說:“我好像饑渴的人在江海邊喝水一樣,只知道滿足罷了??鬃泳拖窠R粯?我又怎么能夠充分了解他呢?”趙簡子說:“子貢的話(說得)很好!”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昔者文王侵盂、克莒、舉酆,三舉事而紂惡之。文王乃懼,請入洛西之地、赤壤之國方千里,以請解炮烙之刑。天下皆說。仲尼聞之,曰:“仁哉,文王!輕千里之國而請解炮烙之刑。智哉,文王!出千里之地而得天下之心。”(節(jié)選自《韓非子·難二》)3.仁哉,文王!輕千里之國而請解炮烙之刑。智哉,文王!出千里之地而得天下之心。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文王真仁慈啊!不看重方圓千里的土地而請求廢除炮烙的刑罰。文王真聰明啊!獻出方圓千里的土地而得到天下人的心?!盵要點:“仁哉,文王”“智哉,文王”是主謂倒置句]【譯文】從前周文王侵占盂地、攻克莒地、奪取酆地,做過這三件事后,引起了紂王的厭惡。文王于是很害怕,請求進獻給紂王洛水西邊、赤壤之地方圓千里的土地,用來請求廢除炮烙這種酷刑。天下人都很高興??鬃勇牭竭@件事后說:“文王真仁慈啊!不看重方圓千里的土地而請求廢除炮烙的刑罰。文王真聰明啊!獻出方圓千里的土地而得到天下人的心?!?.定語后置在現(xiàn)代漢語中,定語是修飾和限制主語或賓語的形容詞、名詞、代詞等,一般放在中心詞前。文言文中,定語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詞前邊,但有時為了突出中心詞的地位,強調(diào)定語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或使語氣流暢,往往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并用“者”結(jié)句,形成“中心詞+后置定語+者”、“中心詞+之+后置定語+者”或“中心詞+之+形容詞”等的形式?!爸焙汀罢摺本鶠榻Y(jié)構(gòu)助詞,不譯。(1)格式:中心詞+定語+者①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廉頗藺相如列傳》)(譯文:“尋找可以出使秦國回來復(fù)命的人?!保诔擞猩娼摺?《刻舟求劍》)(譯文:“楚國有個渡江的人。”)③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非心服也。。(《赤壁之戰(zhàn)》)(譯文:“荊州依附曹操的老百姓,是被曹強大的軍隊所逼,不是心甘情愿的?!保芩姆街縼碚?,必廟禮之。(《勾踐滅吳》)(譯文:“到越國來的各方有名人士,一定要在廟堂上接見?!保荽逯猩倌旰檬抡?。(《黔之驢》)(譯文:“村中的一個喜歡多事的年輕人?!保?2)格式:中心詞+之+定語+者①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譯文:“千里馬,一頓飯有時要吃一石糧食。”)②國之孺子之游者,無不哺也。(《勾踐滅吳》)(譯文:“(勾踐)對越國出游的年輕人,沒有不供給飲食的”)③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鐘名,何哉?。(《石鐘山記》(譯文:“敲擊后能發(fā)出聲響的石頭,到處都這樣,可唯獨這座山用鐘來命名,這是為什么呢?。”④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為學(xué)》)(譯文:“富有的僧人要去都不可能了.而貧窮缺盤纏的僧人卻到達了?!保?3)格式:中心詞+之+定語(形容詞)①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xué)》)(譯文:“蚯蚓沒有尖利的爪牙和強健的筋骨?!保诰訌R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岳陽樓記》)譯文:“在朝廷做官(或居在高高的廟堂),就要憂慮老百姓的疾苦,退隱江湖遠離朝廷(或身處遙遠的江湖),就要為國君擔(dān)憂?!?4)格式:中心詞+而+定語+者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與?(《五人墓碑記》)(譯文:“能夠不改變自己志向的官員,普天之下,有幾個人呢?”)(5)格式:中心詞+數(shù)量定語,數(shù)量詞做定語多放在中心詞后面。①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譯文:“吃東西有時能吃完一石糧食?!保诒戎陵?,車六七百乘,騎千余,卒數(shù)萬人。(《陳涉世家》)(譯文:“等到了陳這個地方,有六七百輛車,千多名騎兵,數(shù)萬名士兵”)③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過秦論》(譯文:盡收天下的兵器,聚集到咸陽,摘下鋒刃鏃頭(金屬部分)銷毀,鑄成十二個金屬人像,以消弱天下老百姓反抗的念頭。)【對點練習(xí)】1.下列各句中,屬于定語后置句的一項是 ()A.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B.樂夫天命復(fù)奚疑C.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D.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答案】A【解析】B.賓語前置句;C.被動句;D.判斷句。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备徽咴?“吾數(shù)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2.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西邊的蜀地距離南海不知道有幾千里遠,富和尚不能到,窮和尚卻可以到達。人們樹立志向,難道還不如蜀地邊遠地方的那個窮和尚嗎?(要點:“西蜀之去南?!敝械摹叭ァ笔恰熬嚯x”的意思;“僧之富者”是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富之僧者”;“顧”是“難道”的意思;“蜀鄙”中的“鄙”的意思是“邊遠的地方”)【譯文】四川邊遠的地方,住著兩個和尚,其中一個貧窮,另一個富有。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去南海,你覺得怎么樣?”富和尚說:“你憑借什么去南海呀?”(窮和尚)說:“我有一個盛水的瓶子和一個吃飯的碗就足夠了。”富和尚說:“我多年來想雇船順流而下到南海,還沒能去成呢。你憑借著什么去呢?”到了第二年,窮和尚從南?;貋?把情況告訴了富和尚,富和尚臉上露出了慚愧的表情。西邊的蜀地距離南海不知道有幾千里遠,富和尚不能到,窮和尚卻可以到達。人們樹立志向,難道還不如蜀地邊遠地方的那個窮和尚嗎?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河北發(fā)民浚河,調(diào)及它路,齊當(dāng)給夫二萬??h初按籍三丁出夫一,鞏括其隱漏,至于九而取一,省費數(shù)倍。知洪州。會江西歲大疫,鞏命縣鎮(zhèn)亭傳,悉儲藥待求,軍民不能自養(yǎng)者,來食息官舍,資其食飲衣衾之具,分醫(yī)視診,書其全失、多寡為殿最。師征安南,所過州為萬人備。他吏暴誅亟斂,民不堪。鞏先期區(qū)處猝集,師去,市里不知。加直龍圖閣、知福州。《宋史·曾鞏傳》3.河北發(fā)民浚河,調(diào)及它路,齊當(dāng)給夫二萬??h初按籍三丁出夫一,鞏括其隱漏,至于九而取一,省費數(shù)倍?!咀g文】河北發(fā)派百姓疏通黃河,從其他各路征調(diào)民力,齊州應(yīng)當(dāng)出民夫兩萬人。各縣起初按照戶籍,讓三個男丁出一個夫役,曾鞏搜括了隱瞞和遺漏的戶口,使之達到了九人派出一個,從而節(jié)省了好幾倍的費用。4.軍民不能自養(yǎng)者,來食息官舍,資其食飲衣衾之具【譯文】生活困難不能養(yǎng)活自己的士兵和百姓,就招來住在官舍,供應(yīng)給他們飲食衣被等用品。河北發(fā)派百姓疏通黃河,從其他各路征調(diào)民力,齊州應(yīng)當(dāng)出民夫兩萬人。各縣起初按照戶籍,讓三個男丁出一個夫役,曾鞏搜括了隱瞞和遺漏的戶口,使之達到了九人派出一個,從而節(jié)省了好幾倍的費用。調(diào)到洪州。適逢江西當(dāng)年瘟疫大流行,曾鞏命令各縣鎮(zhèn)、驛站,都儲存藥物以備需求,生活困難不能養(yǎng)活自己的士兵和百姓,就招來住在官舍,供應(yīng)給他們飲食衣被等用品,分派醫(yī)生給他們治病,把他們醫(yī)治的效果記載下來,以多寡分出成績的優(yōu)劣。朝廷的軍隊征討安南,所經(jīng)過的州要準備上萬人所需的物資。其他的官吏(借此機會)橫征暴斂(急于斂財),百姓難以忍受。曾鞏則事先(提前)籌劃安排(分別處理)部隊突然聚集時的吃住問題,軍隊離開,城鄉(xiāng)的百姓都不知道。加直龍圖閣、任福州知州。3.狀語后置(介賓短語后置)在現(xiàn)代漢語中,介詞結(jié)構(gòu)經(jīng)常放在謂語或主語之前,做句中或句前狀語;若置于謂語之后便是補語。但在文言文中,處于補語的成分往往要以狀語來理解,即翻譯時大多數(shù)時候要提到謂語前面去翻譯。(1)格式:動+以(用、把)+賓①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張衡傳》)(譯文:“用小篆寫的字和山龜鳥獸的形狀來裝飾?!保谏曛孕┲x。(《齊桓晉文之事》)(譯文:“把孝敬父母敬重兄弟的事向他們反復(fù)講述?!保鄹仓哉啤?《促織》)(譯文:“用手掌覆蓋蟋蟀?!保芊狡湎笛喔缸右越M,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伶官傳序》)(譯文:“當(dāng)莊宗用繩索捆綁燕王父子,,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2)格式:動+于(或:乎,相當(dāng)“于”)(在、向、從)+賓①使歸就求救于孫將軍。(《赤壁之戰(zhàn)》)(譯文:“讓他回去向?qū)O將軍求救?!保谀苤r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鄒忌諷齊王納諫》)(譯文:“能夠在集市上指出我的過錯,并傳到我耳朵里的人,給予下等獎賞?!保矍伊⑹谄淠怪T。(《五人墓碑記》)(譯文:“并且在他們的墓門前建立石碑?!保苌跷崆埃渎劦酪补滔群跷?吾從而師之。(《師說》)(譯文:“在我的前面出生,他懂得的道理本來就比我早,我跟從他,拜他為老師。?!保菰∮谝?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譯文:“在沂水里沐浴,到舞雩臺上吹風(fēng),然后唱著歌兒回家.”)(yú:古代為求雨而舉行的一種祭祀,出雨消災(zāi))(3)格式:形+于(介詞:比較)+賓①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于臣。"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鴻門宴》)(譯文:“劉邦說:"他(項伯)和你年齡誰大誰小?"張良說:"比我大。"劉邦說:"你替我請他進來,我要像對待兄長一樣對待他。"”)②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張衡傳》)(譯文:“雖然才能比世人高,但卻沒有驕傲的情緒?!保矍?,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勸學(xué)》)(譯文:青,是從藍草里提取出來的,卻比藍草更青)【對點練習(xí)】1.下列句子中,不是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的一項是 ()A.嘗學(xué)琵琶于穆、曹二善才B.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C.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D.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答案】C【解析】C.以:連詞,表目的。按現(xiàn)代漢語用法,A、B、D三項語序分別為:A.嘗于穆、曹二善才學(xué)琵琶;B.后之覽者,亦將于斯文有感;D.農(nóng)人以春及告余(農(nóng)民把春天到來這件事告訴我)。2.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曹操自江陵將順江東下。諸葛亮謂劉備曰:“事急矣,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遂與魯肅俱詣孫權(quán)。亮見權(quán)于柴桑,說權(quán)曰:“海內(nèi)大亂,將軍起兵江東,劉豫州收眾漢南,與曹操并爭天下。今操芟夷大難,略已平矣,遂破荊州,威震四海。英雄無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將軍量力而處之?!?1)事急矣,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事情很危急了,請允許我奉命向?qū)O將軍求救。要點:第(1)句中“奉命求救于孫將軍”是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2)亮見權(quán)于柴桑,說權(quán)曰。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諸葛亮在柴桑見到了孫權(quán),勸孫權(quán)說。第(2)句中“亮見權(quán)于柴?!笔墙樵~結(jié)構(gòu)后置句,“說”的意思是“勸說”]【譯文】曹操將要從江陵順江東下。諸葛亮對劉備說:“事情很危急了,請允許我奉命向?qū)O將軍求救?!庇谑桥c魯肅一起去拜見孫權(quán)。諸葛亮在柴桑見到了孫權(quán),勸孫權(quán)說:“天下大亂,將軍您在江東起兵,劉豫州在漢南招收兵馬,與曹操共同爭奪天下。現(xiàn)在曹操平定大亂,大致已穩(wěn)定局面,于是攻破荊州,威勢震動天下。英雄沒有了施展本領(lǐng)的地方,所以劉豫州逃遁到這里,希望將軍估量自己的實力來處理這個局面?!?.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曾子衣敝衣以耕,魯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請以此修衣?!痹硬皇堋7?,復(fù)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則獻之,奚為不受?”曾子曰:“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縱子有賜不我驕也,我能勿畏乎?”終不受??鬃勇勚唬骸皡⒅?,足以全其節(jié)也?!薄对鴧⒉皇荇斁亍罚?)先生非求于人,人則獻之,奚為不受?譯文: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別人獻給你的,你為什么不接受?【譯文】:曾子穿著很破舊的衣服在耕田,魯國的國君派人要封送給他一大片土地,說:“請先生用封地內(nèi)的財富來買一些好衣服吧?!痹訄詻Q不受。那人回去,又再送來,曾子還是不接受。使者說:“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別人獻給你的,你為什么不接受?”曾子說:“我聽說,接受別人饋贈的人就會害怕得罪饋贈者;給了人家東西的人,就會對受東西的人顯露驕色。那么,國君賞賜了我土地,而不對我顯露一點驕色,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嗎?”曾子最終還是沒有接受??鬃又懒诉@件事,就說:“曾參的話,是足以保全他的節(jié)操的。”4.賓語前置(1)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格式:主+否定詞(不、未、無、莫、毋、弗)+賓(余、吾、爾、自、之、是)+動①時人莫之許(《隆中對》)(譯文:“可當(dāng)時的人并不贊許他(這么看)”)②秦人不暇自哀(《過秦論》)(譯文:“秦人來不及哀嘆自己”)③忌不自信,而復(fù)問其妾。(《鄒忌諷齊王納諫》)(譯文:“鄒忌不相信自己”)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齊桓晉文之事》)(譯文:“這樣還不能稱王天下,沒有這樣的事”)⑤我無爾詐,爾無我虞(譯文:“我不欺騙你,你不欺騙我”)⑥聞道百,以為莫己若也。(《秋水》)(譯文:聽了很多道理就認為沒有人比得上自己)⑦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洱R桓晉文之事》〈孟子〉譯文:“愛護百姓,行王道統(tǒng)一天下,沒有誰能夠抵御他”⑧“三歲貫汝,莫我肯顧。”《碩鼠》譯文: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卻對我不照顧。從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否定句中賓語代詞前置,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第一,賓語必須是代詞。第二,全句必須是否定句,即必須有否定副詞“不、未、毋(無)”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詞“莫”。代詞賓語要放在動詞之前/否定詞之后。(2)疑問句中疑問代詞賓語前置①賓語放在動詞前面格式:主十賓【誰、奚、胡、何、曷、安、惡、焉】十動?①良問曰:“大王來何操?”《鴻門宴》(譯文:“張良問公道:‘大王來的時候拿了什么?’”)②問女何所思?(《木蘭辭》)(譯文:“問女兒在思考什么?”)③王見之曰:“牛何之?”(《晏子使楚》)(譯文:“大王看見了問道:‘把牛牽到哪里?’”)④何傷乎?(《齊桓晉文之事》)(譯文:“妨礙什么呢(有什么妨礙呢)?”)⑤王曰:“縛者曷為者也?”(《晏子使楚》)(譯文:“大王問:‘綁著的人是干什么的?’”)⑥吾誰敢怨?(《捕蛇者說》)(譯文:“我敢埋怨誰呢?”)⑦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譯文:“況且把土石放置在哪里?”)②賓語放在介詞前面格式:主十賓【誰、奚、胡、何、曷、安、惡、焉】十介十動?①不然,籍何以至此?(《鴻門宴》)譯文:“不這樣,我(項羽)憑什么到這個地步呢?”②誰為哀者?(《五人墓碑記》)譯文:“(你們在)替誰哀哭呢?”③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觸龍說趙太后》)譯文:“長安君憑什么在趙國站住腳呢?”④國胡以相恤?(《論積貯疏》)譯文:“國家用什么來救濟老百性呢?”⑤臆!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譯文:“哦!除了這樣的人,我能同誰在一起呢?”⑥雖生,何面目以歸漢?(《蘇武傳》)譯文:“即使活著,(我)憑什么臉面回漢朝去呢?”(3)陳述句中介詞賓語前置格式:賓十介十動①鉤以寫龍,鑿以寫龍(《葉公好龍》)譯文:“用鉤子來畫龍,用鑿子來雕刻龍”②余是以記之(《游褒禪山記》)譯文:“我因此記下了這件事”③一言以蔽之譯文:用一句話來概括它④楚戰(zhàn)士無不一以當(dāng)十(《勾踐滅吳》)譯文:楚國的戰(zhàn)士沒有誰不用一個抵擋十個來拼命的作戰(zhàn)的。⑤夜以繼日(譯:用夜晚來接著白天)⑥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論語·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譯文:孔子說:"你們不要因為我的年齡比你們長一些就受拘束而不敢說話。(你們)平時常說:'沒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們,那么(你們)打算怎么做呢?"(4)用“之”、“是”作標(biāo)志的賓語前置格式:主十賓十之(是)十動①夫晉,何罪之有?(《燭之武退秦師》)譯文:“晉國,有什么罪過呢?”②唯弈秋之為聽(《弈秋》)譯文:“只聽弈秋的教導(dǎo)”(“唯”譯為“只”,下同)③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師說》)譯文:“不了解句讀,不能解答疑惑”④唯陳言之務(wù)去(《答李翊書》)譯文:“只是務(wù)必除去那些陳舊的話”⑤父母唯其疾之憂譯文:“父母只憂慮他的疾病”⑥唯馬首是瞻(《馮婉貞》)譯文:“只看我的馬頭行事”⑦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憂。譯文:“我們的國君(晉惠公)不憐恤自己流亡在外,卻憂慮著我們?nèi)撼肌背烧Z:唯利是圖(譯:“只圖有利的”)唯賢是用/唯才是舉(譯:“只任用有才的人”)(5)“相”字解釋為“動作行為偏指一方”時,可譯為“我,你,他(她)”,這時“相”是作賓語放在動詞謂語之前,翻譯時放在動詞謂語的后面。①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孔雀東南飛并序》)譯文:“我已經(jīng)對她沒有情義了,決不會答應(yīng)你。”②勤心養(yǎng)公姥,好自相扶將。(《孔雀東南飛并序》)譯文:“盡心侍奉婆婆,好好服侍她?!雹蹆和嘁姴幌嘧R。(《回鄉(xiāng)偶書》)譯文:“小孩子看見了我卻不認識我。”(6)“見”字解釋為“動作行為偏指一方”時,可解釋為“我”,這時“見”是作賓語放在動詞謂語之前,翻譯時放在動詞謂語的后面。①府吏見丁寧。(《孔雀東南飛并序》)譯文:“(我回來時)府吏叮囑我。”②生孩六月,慈父見背。(《陳情表》)譯文:“(我)生下來才六個月,慈愛的父親就背棄了我(意思是父親就去逝了)?!边@種情況在現(xiàn)代漢語里也有保留,如:望見恕、見諒(希望你寬恕、原諒我);有何見教(有什么指教我的);讓你見笑了(讓你笑話我了)(7)方位詞、時間詞作賓語時,有時也前置。①亞父南向坐。(《鴻門宴》)譯文:“亞父范增面向南坐著?!雹谥劣诒焙#瑬|面而視,不見水端。(《秋水》)譯文:“到達北海,向東看去,看不到水的盡頭。”【對點練習(xí)】1.下列屬于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的一項是 ()A.宋何罪之有B.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C.世與我而相違,復(fù)駕言兮焉求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答案】B【解析】A.“之”起提賓的作用;C、D兩項均為疑問句,疑問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2.下列屬于疑問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的一項是 ()A.夫晉,何厭之有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D.微斯人,吾誰與歸【答案】D【解析】A.“之”起提賓的作用;B.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C.“之”起提賓的作用。3.下列不屬于賓語前置的一項是 ()A.之二蟲又何知B.求人可使報秦者C.惟兄嫂是依 D.不然,籍何以至此【答案】B【解析】B項是定語后置句。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劉秀至郾、定陵,悉發(fā)諸營兵。諸將貪惜財物,欲分兵守之。秀曰:“今若破敵,珍寶萬倍,大功可成;如為所敗,首領(lǐng)無馀,何財物之有!”秀與諸營俱進,自將步騎千馀為前鋒,去大軍四五里而陳。王尋、王邑亦遣兵數(shù)千合戰(zhàn)。秀奔之,斬首數(shù)十級。諸將喜曰:“劉將軍平生見小敵怯,今見大敵勇,甚可怪也!且復(fù)居前,請助將軍!”(選自《資治通鑒·卷第三十九》,有刪改)4.如為所敗,首領(lǐng)無馀,何財物之有!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如果被敵人打敗,連腦袋都留不住,還擁有什么財物!”(要點:“為所”表被動,“首領(lǐng)”的意思是“頭”,“之”是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譯文】劉秀到了郾縣、定陵等地,調(diào)動各營的全部軍隊。各位將領(lǐng)都貪吝財物,想要分出一部分士兵留守。劉秀說:“現(xiàn)在如果打敗敵人,就會擁有萬倍的珍寶,可建立大功業(yè);如果被敵人打敗,連腦袋都留不住,還擁有什么財物!”劉秀和各營部隊一同出發(fā),親自帶領(lǐng)一千多名步兵和騎兵充當(dāng)前鋒,在距離(王莽)大軍四五里遠的地方擺開陣勢。王尋、王邑也派幾千人出來迎戰(zhàn)。劉秀帶兵沖了過去,斬了幾十人的首級。各位將領(lǐng)高興地說:“劉將軍平時看到弱小的敵軍都膽怯,現(xiàn)在見到強敵反而變得很英勇,太奇怪了!還是我們在前面吧,請允許我們協(xié)助將軍!”(四)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一詞語或某種成分的現(xiàn)象,是古今共有的。不過,文言文里這種現(xiàn)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現(xiàn)代漢語里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經(jīng)常被省略。1、省主語。(有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qū)υ捴幸渤3J÷裕兕H為趙將,(廉頗)伐齊,(廉頗)大破之。承前?、谂婀^張良曰:“……(公)度我至軍中,公乃入?!泵珊笫、勖考俳栌诓貢?,(余)手自筆錄,(余)計日以還……(余)錄畢,(余)走送之。自述省④(孟子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王)曰:“不若與人?!睂υ捠、莘畤堅唬骸敖袢罩氯绾危俊绷荚唬骸埃ń袢罩拢┥跫??!睂υ捠?、省謂語動詞(無論是古代還是現(xiàn)代,省略謂語的現(xiàn)象還是比較少的)。(1)承上文謂語而省略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為樂)。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2)蒙下文謂語而省略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追之),又請楊子之豎追之。(3)共喻省略,即根據(jù)上下文一看便會明白省略的是什么及左公下廠獄,史朝夕(候)獄門外。后公改(任)兩廣,太監(jiān)泣別,贈大珠四枚。3、省略動詞或介詞的賓語。(賓語常見的是代詞“之”)(1)省略動詞后的賓語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眲t與(之)斗卮酒。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之)以事。有志者,不隨(之)以止也。將獻(之)公堂,惴惴恐不當(dāng)意。(2)省略介詞后的賓語豎子不足與(之)謀。欲呼張良與(之)俱去。4、省兼語。(“使”“命”“令”這類動詞的賓語常兼作后邊一個主謂詞組的主語,這個詞就稱作兼語?,F(xiàn)代漢語的兼語一般不能省略,文言里的兼語卻往往被省略,所省多是代詞“之”。)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歸趙。杞子自鄭使(人)告于秦曰鄭穆公使(人)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君之惠,不以累臣釁鼓,使(我等)歸就戮于秦。5、省介詞。(較常見的是省“于”“以”,這些介詞與后面的賓語組成介賓結(jié)構(gòu),這個介詞常常被省掉。)將軍戰(zhàn)(于)河南,臣戰(zhàn)(于)河北。今以鐘磬置(于)水中,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激昂(于)大義,蹈死不顧。又試之(以)雞,果如成言?!百e客辯士說王(以)萬端翻譯文言省略句時,省略的詞語,特別是在現(xiàn)代漢語中不能省略的部分,要補充翻譯出來?!緦c練習(xí)】1.下列各句括號中補寫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確的一項是()A.騏驥一躍,不能(躍)十步B.商人重利輕別離,……(商人)去來(于)江口守空船C.常惠請其守者與(之)俱(去),得夜見漢使D.寓形(于)宇內(nèi)復(fù)幾時【答案】B【解析】依語境可知,“守空船”的是琵琶女,即“(商人)去來(我)(于)江口守空船”。閱讀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周)厲王虐,國人謗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wèi)巫,使監(jiān)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2.王怒,得衛(wèi)巫,使監(jiān)謗者,以告,則殺之譯文:【答案】周厲王勃然大怒,找到衛(wèi)國的巫者,派他暗中監(jiān)視指責(zé)、批評自己的人。(巫者)向(周厲王)舉報(指責(zé)、批評周厲王的人),(周厲王)就殺掉那些人。[要點:省略句“王怒,(王)得衛(wèi)巫,(王)使(衛(wèi)巫)監(jiān)謗者,(衛(wèi)巫)以(之)告(王),(王)則殺之”]【譯文】周厲王殘暴無道,老百姓紛紛指責(zé)他。邵公對(周厲王)說:“老百姓已經(jīng)不能忍受您的政令了!”周厲王勃然大怒,找到衛(wèi)國的巫者,派他暗中監(jiān)視指責(zé)、批評自己的人。(巫者)向(周厲王)舉報(指責(zé)、批評周厲王的人),(周厲王)就殺掉那些人。于是人們都不敢隨便說話,在路上相遇,也只能以眼神示意。(五)固定結(jié)構(gòu)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結(jié)構(gòu)或凝固結(jié)構(gòu)。它的語法特點就是由一些不同詞性的詞凝結(jié)在一起,固定成為一種句法格式,表達一種新的語法意義,約定俗成,經(jīng)久不變。熟練地掌握這些句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快速、正確地進行文言文翻譯非常有幫助。按表達的語氣可將其分為六類:類型示例表陳述語氣有以(有用來……的)、無以(沒有用來……的)、有所(有……的)、無所(沒有……的)、比及(等到……的時候)、為……所(被……)表疑問語氣奈何(怎么辦)、何如(怎么樣)、如……何(把……怎么樣)、得無……耶(莫不是,該不會)表感嘆語氣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唯(惟)……是[強調(diào)語氣。如:唯利是圖?!笆恰逼鹛豳e作用,無意義,“唯(惟)”表示對象的唯一性等]表反問語氣無乃……乎(難道不、恐怕、只怕……吧)、得無……乎(難道……嗎)、何……之(有什么……)、不亦……乎(不也……嗎)表假設(shè)關(guān)系誠……則……(如果……,那么……)、然則(既然這樣,那么……;如果這樣,那么……)表選擇關(guān)系與其……孰若……(與其……,不如……)、其……耶(邪),其……耶(邪)?(是……呢,還是……呢?)1.何所表疑問的固定結(jié)構(gòu)。是“所……者為何”的移位和壓縮??勺g為“……的(人、事、物)是什么”。①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木蘭詩》)譯文:問姑娘想的是什么,問姑娘思念的是什么。②賣炭得錢何所營?(白居易《賣炭翁》)譯文:賣炭得來的錢謀求的是什么?2.何如代詞性固定結(jié)構(gòu)。常用于詢問動作行為的方式或事物的性狀??勺g為“怎么樣”。①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司馬遷《鴻門宴》)譯文:樊噲說:“今天的情況怎么樣?”②軻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何如?”——《戰(zhàn)國策?荊軻刺秦王》譯文:荊軻說:“現(xiàn)在有一個建議,可以用來解除燕國的憂患,報將軍的深仇大恨,怎么樣?”表示比較的固定結(jié)構(gòu)??勺g為“比……怎么樣”。同義結(jié)構(gòu)還有“何若”、“奚如”、“胡如”、“奚若”等。③王以為何如其父?(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譯文:大王認為(趙括)比他的父親怎么樣?3.然則連詞性固定結(jié)構(gòu)。“然”承接上文,“則”表示推斷??勺g為“既然這樣,那么”。①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范仲淹《岳陽樓記》)譯文:入朝為官要擔(dān)憂,退處江湖也要擔(dān)憂,既然這樣,那么什么時候才能快樂呢?②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K洵《六國論》譯文:既然這樣,那么諸侯的土地有限,強暴的秦國的貪心永遠沒有滿足。4.是以(以是)表示結(jié)果的固定結(jié)構(gòu)??勺g為“因此”。同義結(jié)構(gòu)還有“以此”、“是故”、“以故”。①此皆良實,智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諸葛亮《出師表》)譯文:這些都是善良誠實、意志忠貞純正的人,因此先帝選拔出來留給陛下。②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復(fù)返也。(司馬遷《信陵君竊符救趙》)譯文:公子前往而我竟沒有相送,因此知道公子會因為感到遺憾而再回來的。③是故圣益圣,愚益愚?!n愈《師說》④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n愈《師說》“是故”相當(dāng)于“因此”。⑤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王安石《游褒禪山記》“以故”相當(dāng)于“因為這個原因”、“因此”。5.有所……、無所……這是兩個意義相反的固定結(jié)構(gòu)?!坝小薄ⅰ盁o”是動詞,“所……”是“所”字短語作“有”或“無”的賓語??煞謩e譯為“有……的(人、事、物)”、“沒有……的(人、事、物)”①將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國家。(司馬遷《信陵君竊符救趙》)譯文:將軍在外(作戰(zhàn)),國君的命令(也)有不接受的,以求便利國家。②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司馬遷《鴻門宴》)譯文:財物沒有拿取的,婦女沒有寵幸的?!緦c練習(xí)】:翻譯畫線句子凡兵上義,不義,雖利勿動。非一動之為害,而他日將有所不措手足也。夫惟義可以怒士,士以義怒,可與百戰(zhàn)?!咀g文】:大凡用兵,應(yīng)當(dāng)崇尚正義,如果不義,即使于我有好處,也不輕易舉動。并不是一動就會造成失敗,而是怕將來會有讓人措手不及的事情發(fā)生。只有正義才能激怒士卒,當(dāng)士卒激起義憤時,就可驅(qū)使他們百戰(zhàn)而不殆。6.有以……、無以……這是兩個意義相反的固定結(jié)構(gòu)。它們用在謂語動詞前,相當(dāng)于助動詞的作用??煞謩e譯為“有用來……的(方法、人、事、物)”、“沒有用來……的(方法、人、事、物)”。①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李密《陳情表》譯文:(如果)我李密(幼年)沒有祖母的照顧,不會存活至今。祖母(在晚年如果)失去了我的贍養(yǎng)、照料,就不能夠安享晚。②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xué)》)譯文:所以不積累小步,就沒有用來到達千里的(辦法);步匯聚細流,就沒有用來成為江海的(辦法)。③臣乃得有以報太子。(《荊軻刺秦王》)譯文:我才能夠有用來報答太子的(機會)。④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齊桓晉文之事》譯文:所以推行恩德就可能保有四海疆土,不推廣恩澤就不能保護自己的老婆孩子?!緦c練習(xí)】:翻譯畫線句子君子之學(xué)必好問。問與學(xué),相輔而行者也,非學(xué)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咀g文】:不學(xué)習(xí)就不能發(fā)現(xiàn)疑問,不求教就不能增長知識。7.“…孰與(若)…”“無如”“何…于…”表示比較和選擇取舍的固定結(jié)構(gòu)。只表示比較時可譯為“與……相比,誰(哪一樣)……”。①吾孰與城北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譯文:我與城北的徐公相比,誰漂亮?②沛公曰:“孰與君少長?”——司馬遷《鴻門宴》③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孰與”相當(dāng)于“跟…相比誰更…”④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睹献?寡人之于國也》“無如”相當(dāng)于“沒有像…”⑤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孟子?寡人之于國也》“何…于…”相當(dāng)于“跟…比…”。8.…之謂也表示總結(jié)性判斷得固定結(jié)構(gòu)。其中“之”時標(biāo)志賓語前置的結(jié)構(gòu)助詞;“謂”是動詞,“說”的意思;“也”是表判斷的語氣助詞??勺g為“說的就是……”。①詩云:“他人有心,子忖度之?!薄蜃又^也。(孟子《齊桓晉文之事》)譯文:《詩》里面講過:“別人有想法,我能猜中它?!薄ㄟ@話)說的就是您這樣的人。如果“之謂”位于句中,賓語在“謂”的后邊,這是另一種固定結(jié)構(gòu)。可譯為“……叫作……”、“……稱作……”。②此之謂失其本心。(孟子《魚我所欲也》)譯文:這叫作失去了他的羞恥之心。9.如…何、若…何、奈…何都是表示怎樣對待或處置某人或某事的固定結(jié)構(gòu)。其中“如”、“若”、“奈”是動詞,含有“對付”、處置”、“辦理”一類意思;“何”是補語,作“怎么”、“怎樣”講;中間插入的成分作“如”、“若”、“奈”的賓語??勺g為“把……怎么樣”、“對……怎么辦”。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譯文:憑你的力量,并不能削平魁父這座小山,(又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山)怎么樣?②虞兮虞兮奈若何?(司馬遷《項羽本紀》)譯文:虞姬啊虞姬,對你怎么辦?③沛公曰:“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司馬遷《鴻門宴》10.何…為(wéi)、何以…為(wéi)都是表示詢問或反問的固定結(jié)構(gòu)。其中“何”是疑問代詞,可用“安”、“奚”、“曷”等詞來代替;“以”是動詞,“用”的意思;“為”是表示疑問的語氣詞。前者可譯為“為什么(要)……呢”、“怎么……呢”,后者可譯為“哪里用得著……呢”、“要……干什么呢”。①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司馬遷《鴻門宴》)譯文:現(xiàn)在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們是魚肉,為什么要告辭呢?②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莊子《逍遙游》)譯文:哪里用得著高飛九萬里往南去呢?③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蘇軾《赤壁賦》“何為”是賓語前置句式,也就是“為何”,相當(dāng)于“為什么…”。(“為”是介詞)(譯文:蘇軾的神色也愁慘起來,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同伴問道:“簫聲為什么這樣哀怨呢?”)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季氏將伐顓臾》——何(以)…為,表反問的句式,為什么要…呢11.唯(惟)…之(是)…表示賓語前置得固定結(jié)構(gòu)。含強調(diào)意義。其中“唯(惟)”是限定范圍得副詞,可譯為“只”;“之(是)”是標(biāo)志賓語前置得結(jié)構(gòu)助詞??勺g為“只+謂語動詞+前置賓語”。①唯余馬首是瞻。(《左傳?襄公十四年》)譯文:只看我的馬頭(行動)。(意譯:只聽從我的指揮)②惟弈秋之為聽。(《孟子?告子上》)譯文:只聽從弈秋的教導(dǎo)。(唯命是從)12.何……之有表示賓語前置的固定結(jié)構(gòu)。含反問語氣。其中“何……”是賓語,“之”是標(biāo)志賓語前置的結(jié)構(gòu)助詞,“有”是謂語動詞??勺g為“有什么……”。①夫晉,何厭之有?(《燭之武退秦師》)譯文:晉國,有什么滿足(的時候)?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②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銘》)注:孔子云:“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原文的意思:孔子想要住在偏遠的地方,有人說:“那里很簡陋,怎么辦呢?”孔子說:“有德行的人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簡陋的呢.表現(xiàn)出一個人無論身處何地,都能有種出淤泥不染的君子氣節(jié),也泛指這個人的品德高尚,高風(fēng)亮節(jié)等。劉禹錫引用而已。13.不亦…乎…表示反問的固定結(jié)構(gòu)。其中“亦”沒有實在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