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黃岡市武穴鄂東中學2022年高一語文月考試題含解析_第1頁
湖北省黃岡市武穴鄂東中學2022年高一語文月考試題含解析_第2頁
湖北省黃岡市武穴鄂東中學2022年高一語文月考試題含解析_第3頁
湖北省黃岡市武穴鄂東中學2022年高一語文月考試題含解析_第4頁
湖北省黃岡市武穴鄂東中學2022年高一語文月考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北省黃岡市武穴鄂東中學2022年高一語文月考試題含解析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當前,中國詩歌進入了缺乏創(chuàng)新激情的貧乏狀態(tài),擺脫不了平庸的糾纏,那些曾經讓讀者心動不已的追尋民族獨特體驗和表達人類普遍情感的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藝術精品似乎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漸行漸遠,中國詩歌正難以避免地進入了缺乏藝術杰作的窘境。造成當前中國詩歌創(chuàng)作難盡人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關鍵的因素則是整個社會的文學審美意識的普遍弱化導致詩歌評價標準的缺失。那么,究竟什么樣的詩歌是好詩歌?好詩歌是對一個時代的現(xiàn)實生活狀況的深度把握和對一個民族的內在精神追求的審美洞察,是從詩人的心靈深處自然流淌出來的真誠關愛。詩人把握現(xiàn)實生活既不是對當下生活時尚的浮光掠影式的涉獵,也不是對自我生活趣味的低吟淺唱式的回味,而是要深入到普通民眾的具體生活中,挖掘隱藏在日常生活表象下的精神潛流。現(xiàn)實生活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原點,詩人絕不是為了創(chuàng)作的目的才走進普通民眾的生活里去,而是要以普通民眾的生活作為出發(fā)點,深入到普通民眾生活的底層。如同秘魯作家馬里奧·略薩所說,作家的責任就是“要用想象力穿透生活”,用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造去“結構生活現(xiàn)實”。一個時代的現(xiàn)實生活形態(tài)是復雜多樣而又千差萬別的,詩人對現(xiàn)實生活狀況的把握絕不是在詩歌中表現(xiàn)瑣碎的生活細節(jié),而是要在涌動的生活潮流中追尋一個民族的內在精神走向,探求一個普通民眾在日常生活中呈現(xiàn)出來的內在情緒。好詩歌是對超越國界的人類精神的合理張揚和對跨越時空的人類永恒價值的詩意追問,是從詩人的精神底層逐漸升華出來的人性思索。文學是一個民族特定時代里的精神產物,理所當然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社會性,打上了無法替代的特定民族的烙印。然而,一切偉大的文學作品之所以能夠超越國界和跨越時空,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對人類共同追尋的普遍精神的表達。因此,好詩歌就不能將目光僅僅停留在一個時代的民族現(xiàn)實生活狀況的展現(xiàn)上,而是要以此為出發(fā)點,善于發(fā)現(xiàn)隱藏在自己民族精神底層的具有人類普遍性的共同價值,諸如對真的肯定,對善的弘揚,對美的向往,對理想的追尋,對自我的超越,對個人自由的肯定,對人格尊嚴的尊重等等。詩人的責任就在于融入普通民眾的現(xiàn)實生活中,在積淀了一個民族的歷史記憶的日常生活中去追尋人類的終極價值。好詩歌是對日常生活語言的審美升華?!拔逅摹毙挛幕\動以后,白話成為文學創(chuàng)作的主要工具,口語化成為詩歌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趨向。然而,詩歌創(chuàng)作的口語化并不意味著語言的平庸化。日常生活中的口語可以成為詩歌創(chuàng)作的語言,但是它必須是經過詩人的審美加工的。詩歌語言的口語化不僅是詩歌語言的藝術化,而且更是詩人以詩意化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生活情感的審美化。(選自郭國昌《詩歌價值如何認定》,有刪改)1.下列各項中,對詩歌的分析不符合本文所論“好詩歌”標準的一項是A.“金黃的稻束站在/割過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無數(shù)個疲倦的母親……沒有一個雕像能比這更靜默?!?《金黃的稻束》)詩人表現(xiàn)了一個民族的“堅韌”和“靜默”的精神內涵。B.“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告訴你吧/世界/我——不——相——信!”(《回答》)詩人以清醒的眼光審視十年浩劫,憤怒而又不失理性,強烈渴望重新確立人類的基本價值。C.“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斷章》)詩人通過日常生活語言和意象的排列組合,表達了常人司空見慣卻又難以言說的人生體驗。D.“我是空心菜愛好者/所有的土地都種上空心菜/沒有人知道這是為什么/沒有為什么/我就是個空心菜愛好者。”(《空心菜》)詩歌自然地流露出詩人對自我生活趣味的欣賞,形式自由,不落窠臼。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當前中國詩歌創(chuàng)新激情缺乏,出現(xiàn)了平庸化的狀態(tài),藝術精品越來越少,缺乏真正追尋民族獨特體驗和表達人類普遍情感的藝術杰作。B.造成中國詩歌現(xiàn)狀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因素是詩歌評價標準的缺失,而造成這一標準缺失的原因則是整個社會的文學審美意識的普遍弱化。C.好的詩歌不應該有詩人自己的影子,而應深度把握現(xiàn)實生活,作者要深入到普通民眾生活的底層,表現(xiàn)隱藏在民眾日常生活表象下的精神追求。D.好的詩歌應該能夠跨越國界、跨越時空,合理張揚人類共同的精神追求,詩意追問人類永恒的價值取向,是詩人對整個人類的人性的思索。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學具有鮮明的民族性,世界首先是民族的,如果詩人在創(chuàng)作時抓住了積淀了一個民族的歷史記憶的日常生活,就能反映人類共同的價值。B.詩人把握現(xiàn)實生活,不是表現(xiàn)瑣碎的生活細節(jié),也不是輕描淡寫的反映當下生活的新時尚,而是應該把握涌動的生活潮流中的內在民族精神。C.好的詩歌絕對不是離開一個民族的現(xiàn)實生活狀況而去反映人類共有的普遍價值,人類共有的普遍價值體現(xiàn)在各個民族具體的現(xiàn)實生活中。D.白話詩歌是現(xiàn)當代詩歌的主流,但白話不等同日??谡Z,好的白話詩,其語言必經詩人的審美加工,是以詩意化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生活情感。參考答案:1.D

2.C

3.A【1題詳解】試題分析:B項,符合第二個標準中的“對跨越時空的人類永恒價值的詩意追問”;C項,符合第三個標準中的“好詩歌是對日常生活語言的審美升華”;D項,符合第一個標準中的“對一個民族的內在精神追求的審美洞察”;A項,文章最后一段“詩歌創(chuàng)作的口語化并不意味著語言的平庸化。日常生活中的口語可以成為詩歌創(chuàng)作的語言,但是它必須是經過詩人的審美加工的”顯然,這首詩并不符合此標準?!?題詳解】試題分析:“不應該有詩人自己的影子”錯,文章第3段中有‘要用想象力穿透生活’,用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造去‘結構生活現(xiàn)實’,并沒說“絕對不應該有……影子”。點睛:這是一道篩選并整合信息的題目,篩選整合信息的題目側重于對文中佐證觀點的現(xiàn)象、材料運用的準確性進行考核,主要的錯誤類型是強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無中生有、混淆范圍、偷換概念等等。此題選項D混淆范圍。【3題詳解】試題分析:見第3段,文章說“詩人的責任就在于融入普通民眾的現(xiàn)實生活中,在積淀了一個民族的歷史記憶的日常生活中去追尋人類的終極價值”,“在創(chuàng)作時抓住了積淀了一個民族的歷史記憶的日常生活”并不一定就能“反映人類共同的價值”,選項把必要條件改成了充分條件。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提筆忘字:科技進步導致文化衰退?日前美國《洛杉磯時報》的一則報道一石激起千層浪:“由于使用拼音發(fā)手機短信及電腦打字正在取代擁有數(shù)千年傳統(tǒng)的一筆一畫漢字書寫,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不記得如何用筆書寫漢字?!憋@然“提筆忘字”不是個別現(xiàn)象,否則也不會吸引國內諸多媒體紛紛發(fā)表報道和評論。雖然現(xiàn)在用得著手寫的地方越來越少,但在偶爾出現(xiàn)需要的時候,如寫個便條,填個表格,答個試卷等等,“提筆忘字”卻并非偶爾。此時,人們的解決之道頗為典型:不再去翻新華字典,而是掏出手機按幾個按鍵,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鍵盤依賴癥”,就是這樣活靈活現(xiàn)。其實自從選擇了現(xiàn)代化發(fā)展之路,漢字手寫被更為高效和標準的鍵盤輸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結果。御牛耕地,燒火做飯,這些中國人千百年來賴以糊口吃飯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漸退出歷史舞臺。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lián)Q代,是人類文明逐漸進步的伴隨現(xiàn)象,這是生產力不斷上升的結果,是歷史的必然。然而,對于漢字書寫的淡忘,卻絕對是中華文化──至少是傳統(tǒng)文化的衰退。相對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漢字書寫還擔負著重要的文化傳承作用,因為中國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漢字字形和書寫漢字的手腦配合之中。這是漢字區(qū)別于其他字母類文字的地方,也是臺灣地區(qū)力主要把繁體漢字申報為世界遺產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國人都不再會手書漢字,將是以漢字為基礎的中國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遺失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之精髓與漢字原形,我們成了數(shù)典忘祖的新文盲?!笨墒?,避免成為“新文盲”的目標絕不是一紙政令或者法律法規(guī)所能達成的。今天的人們雖然偶爾還會發(fā)出“原來你寫的一手好字啊”這樣的驚嘆,但基本上人們已經淡忘雋秀字體所帶來的榮光。因為,寫一手好字已經失去了當年的實際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對象;因為,寫一手好字并不能與現(xiàn)在的辦公自動化“無縫銜接”,這是實用主義的選擇。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們從高效低碳的無紙化自動辦公環(huán)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們在打字更高效的場合必須使用手寫。就像曾經的清朝,每年的木蘭秋闈可以保證八旗子弟不忘騎射,但是卻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軍隊戰(zhàn)斗力。所以,要想阻止“提筆忘字”現(xiàn)象的繼續(xù)惡化,僅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兩條無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夠的,必須讓能寫一手好字重新成為實用追求,甚至讓手書漢字不僅成為一項技能,更加成為一種普遍認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現(xiàn)代社會節(jié)奏再快,也擋不住大家停下來喝杯茶的興致。而我們知道,咖啡和可樂的入侵并沒有讓中國人遺忘飄蕩千年的茶香。也許,拿起筆享受書寫,比將其看作宏圖重任更加輕松,更加實際。1.下列對“提筆忘字”的相關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提筆忘字”反映的是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不再一筆一劃書寫漢字,而是在使用手機或電腦時用拼音進行交流的現(xiàn)象。B.“提筆忘字”時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機用拼音打出忘記的字,這種解決問題的辦法,在人們生活中普遍存在。C.“提筆忘字”如果成為在大部分中國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將給以漢字為基礎的中華文化帶來一定程度的損失。D.“提筆忘字”現(xiàn)象可以不再惡化,但必須讓能夠寫一手好字重新成為實用追求,更加成為一種對美的享受。2.下列對漢字書寫的表述,不準確的一項是(

)A.漢字書寫不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還寄托著中國文化之精髓,擔負著重要的文化傳承作用。B.無紙化自動辦公比手寫漢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們在一切場合使用手寫。C.如今寫一手好字已經不再令人驚嘆,也失去了以此能夠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對象的功用。D.解決“提筆忘字”問題的最實際方案是拿起筆來享受書寫,正如中國人停下來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樣。3.下列表述與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項是(

)A.美國媒體率先發(fā)現(xiàn)了中國存在“提筆忘字”的現(xiàn)象,這一報道引起了國內媒體的紛紛報道和評論。B.用鍵盤輸入替代漢字手寫是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必然選擇,但淡忘了漢字書寫卻表現(xiàn)出傳統(tǒng)文化的衰退。C.臺灣地區(qū)力主要把繁體漢字申報為世界遺產,其原因之一是漢字字形和書寫漢字中寄托了中國文化精髓。D.行政指令或法律無法避免出現(xiàn)數(shù)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蘭秋闈無法提升哪怕是保持軍隊戰(zhàn)斗力。參考答案:1.A

2.C

3.A【1題詳解】試題分析:此題考核理解文中概念的能力,答題時要仔細對讀選項和原文,重點注意選項的表述和文中對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的闡釋的細微差別,題中A項,選項給出的是“提筆忘字”的原因,不是表現(xiàn),“提筆忘字”的表現(xiàn)應文中的“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不記得如何用筆書寫漢字”。點睛:考核概念的題目的命題點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內涵、外延,注意的錯誤主要是范圍不當、偷換概念、無中生有、強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問等類型。命題的方式經常是對文中相關概念的要點進行組合,或對文中的句子進行轉換,或是改變文中句子之間的關系?!?題詳解】試題分析:此題考核篩選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題時要仔細對讀選項和原文,重點注意選項的表述和文中內容的整合或轉述的差別。題中C項,原文“們雖然偶爾還會發(fā)出‘原來你寫的一手好字啊’這樣的驚嘆,但基本上人們已經淡忘雋秀字體所帶來的榮光。因為,寫一手好字已經失去了當年的實際作用”,選項因果倒置?!?題詳解】試題分析:此題考核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側重考核文中觀點的概括。重點注意選項的表述和文中內容的整合或轉述以及句子之間的關系的細微差別。顯然“提筆忘字”不是個別現(xiàn)象,否則也不會吸引國內諸多媒體紛紛發(fā)表報道和評論。題中A項,原文“顯然‘提筆忘字’不是個別現(xiàn)象,否則也不會吸引國內諸多媒體紛紛發(fā)表報道和評論”,媒體紛紛發(fā)表報道和評論的對象是“提筆忘字現(xiàn)象”,不是“這一報道”,張冠李戴。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每題3分,共9分)藝術實踐證明,要塑造出具有較高審美價值的典型人物,就必須深刻揭示人物性格的內在矛盾性。如果不能把握和揭示人物靈魂深處的真實和社會歷史的真實,不能把人物性格的內在矛盾性成功地揭示出來,就沒有活生生的真實的人,就沒有真正深刻的典型。巴金曾經指出:“為了應付新的需要,有人注意到了優(yōu)點和缺點,于是在正面人物身上加入一些缺點,在動搖人物身上加入一些優(yōu)點,總之使得每個人甚至反面人物都帶有‘人情味’。但是作品里面的那些人仍然沒有血色,不像真人。為什么呢?我想有一個原因是,除了優(yōu)點和缺點以外,活人的身上還有別的東西。”人類復雜的內心圖景,不是用幾筆鮮明的色彩可以描畫清楚的,不是“優(yōu)點”“缺點”這種具有確定范圍的概念性語言可以概括的。事實上,人的性格世界有很大的模糊性特征,了解人物形象的模糊性,對作家塑造人物性格,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性格元素模糊性主要包括兩層意思。一是構成性格整體的各種性格元素之間往往是不同向的,甚至是彼此矛盾對立的:一部分性格元素表現(xiàn)為肯定性方向,表現(xiàn)為善,表現(xiàn)為美,表現(xiàn)為真,表現(xiàn)為圣潔;另一部分性格元素表現(xiàn)為否定性方向,表現(xiàn)為惡,表現(xiàn)為丑,表現(xiàn)為偽,表現(xiàn)為鄙俗。這種雙向性,使一個人的性格表象變得紛紜復雜,使一個人有時像他自己,有時又不像他自己;有時忠于他自己,有時又背叛他自己。這就是說,構成性格整體的各種元素往往不能按照同一確定的方向運動,而正是這種非同向發(fā)展的各種性格因素,才形成人物性格的模糊性。例如構成阿Q性格整體的元素是非常復雜的,而這些雜多的性格元素,又表現(xiàn)為雙向性:質樸愚昧又狡黠圓滑,率真任性又正統(tǒng)衛(wèi)道,自尊自大又自輕自賤,爭強好勝又忍辱屈從……這些元素在自身運動的過程中,互相碰撞,互相交叉,形成復雜的性格表象。性格元素模糊性的另一層意思,則是每一個性格元素內部都帶有二重性,肯定中包含著否定,否定中包含著肯定。因此,性格元素自身的性質不可能完全確定,它在不同的情境中總是顯示出不同的內容和形式,不斷變化。例如,當一個人在追求真理時,“倔強”的性格元素就表現(xiàn)為肯定性質的“韌性”,而當真理不復存在時還要硬去碰撞,“倔強”元素就轉化為否定性質的“固執(zhí)”。一個人的勇敢,在某種情況下可表現(xiàn)為見義勇為的善,在某種情況下則又可能表現(xiàn)為不義亦為的惡。李逵的勇猛有時表現(xiàn)為非??蓯鄣膽?zhàn)斗精神,有時則表現(xiàn)為“排頭砍去”的魯莽。此外,性格元素的本質往往不是直接袒露的,它會被假象包裹著,從而顯現(xiàn)出表里矛盾、似是而非的情狀,使人們感到難以捉摸。狄德羅曾說:“說人是一種力量與軟弱、光明與盲目、渺小與偉大的復合物,這并不是責難人,而是為人下定義?!币虼?,要寫出鮮活的人物形象,確實值得寫作者多下一番功夫!

(節(jié)選自劉再復《性格組合論》,有刪改)1下列對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文學作品中一個個活生生的真實的人物形象,其性格充滿著內在的矛盾中,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B.多向的性格構成,雜多的性格元素,相互影響,相互交叉,使人物性格表象紛紜復雜,不斷變化。C.性格元素之間的非同向和每一個性格元素內部的二重性,是構成性格元素模糊性的兩層主要意思。D.性格元素模糊性對塑造人物形象有重要作用,要刻畫鮮明的人物,離不開對人物性格模糊性的體察。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有人將人物的“優(yōu)點”“缺點”機械疊加,以寫出“人情味”,但這樣還體現(xiàn)不出人物性格的模糊性。B.一個人追求真理時的堅定和自以為是時的固執(zhí),顯示了倔強這一性格元素在不同情境中的不同表現(xiàn)。C.要解讀人物性格元素的本質,不能僅僅看他外在的言談舉止,更要努力深入他的內心和靈魂。D人物性格具有模糊性,這要求創(chuàng)作者塑造人物不能從表象入手,以避免人物形象的明確化和概念化。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所有的人,正像我一樣,都是黑白相間的花斑馬——好壞相同,好好壞壞,亦好亦壞?!边@句話道出了人的性格模糊性特征。B.魯迅在《祝福》中通過“我”的敘述,來展現(xiàn)祥林嫂性格元素的模糊性,而“我”自身性格元素的模糊性是缺失的。C.曹禺在《雷雨》中塑造的周樸園這一人物,既偽善霸道,又對侍萍懷有某種真摯的情感,具有很強的性格元素模糊性。D某作家說自己的寫作經歷過“把好人當壞人寫,把壞人當好人寫,把自己當罪人寫”三個階段,這體現(xiàn)了他對人物性格模糊性的重視。參考答案:1.D

2.D

3.B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題。(劉)仁贍字守惠,彭城人也。仁贍為將,輕財重士,法令嚴肅。事南唐。李璟使掌親軍,以為武昌軍節(jié)度使。周師征淮,先遣李榖攻自壽春,璟遣將劉彥貞拒周兵,以仁贍為清淮軍節(jié)度使,鎮(zhèn)壽州。李榖退守正陽浮橋,彥貞見周兵之卻,意其怯,急追之。仁贍以為不可,彥貞不聽,仁贍獨按兵城守。彥貞果敗于正陽。世宗攻壽州,圍之數(shù)重,以方舟載炮,自淝河中流擊其城;又束巨竹數(shù)十萬竿,上施版屋,號為“竹龍”,載甲士以攻之;又決其水砦入于淝河。攻之百端,自正月至于四月不能下,而歲大暑,霖雨彌旬,周兵營寨水深數(shù)尺,淮、淝暴漲,炮舟竹龍皆飄南岸,為璟兵所焚,周兵多死。世宗東趨濠梁,以李重進為廬、壽都招討使。璟亦遣其元帥齊王璟達等列砦紫金山下,為夾道以屬城中。而重進與張永德兩軍相疑不協(xié),仁贍屢請出戰(zhàn),璟達不許,由是憤惋成疾。明年正月,世宗復至淮上,盡破紫金山砦,壞其夾道,璟兵大敗,諸將往往見擒,而璟之守將,或走或降,皆不能守,雖璟君臣亦皆震懾,奉表稱臣,而仁贍獨堅守,不可下。世宗使璟所遣使者孫晟等至城下示之,仁贍子崇諫幸其父病,謀與諸將出降,仁贍立命斬之,監(jiān)軍使周廷構哭于中門救之,不得,于是士卒皆感泣,愿以死守。三月,仁贍病甚,已不知人,其副使孫羽詐為仁贍書,以城降。世宗命舁仁贍至帳前,嘆嗟久之,賜以玉帶、御馬,復使入城養(yǎng)疾,是日卒。制曰:“劉仁贍盡忠所事,抗節(jié)無虧,前代名臣,幾人可比!”乃拜仁贍檢校太尉兼中書令、天平軍節(jié)度使。世宗遣使吊祭,追封彭城郡王。李璟聞仁贍卒,亦贈太師。壽州故治壽春,世宗以其難克,遂徙城下蔡,而復其軍曰忠正軍,曰:“吾以旌仁贍之節(jié)也?!?選自《新五代史·死節(jié)傳》,有刪改)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璟遣將劉彥貞拒周兵拒:抵御。B.為夾道以屬城中

屬:交付。C.世宗使璟所遣使者孫晟等至城下示之

示:告知。D.吾以旌仁贍之節(jié)也

旌:表彰。1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彥貞果敗于正陽

而君幸于趙王B.謀與諸將出降

孰與君少長C.彥貞見周兵之卻

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D.世宗以其難克,遂徙城下蔡

雖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1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現(xiàn)劉仁贍的“忠誠節(jié)操”的一組是(

) ①仁贍為將,輕財重士,法令嚴肅

②彥貞不聽,仁贍獨按兵城守③重進與張永德兩軍相疑不協(xié),仁贍屢請出戰(zhàn) ④仁贍獨堅守,不可下⑤謀與諸將出降,仁贍立命斬之

⑥劉仁贍盡忠所事,抗節(jié)無虧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1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周世宗攻打壽州時,雖采用了“炮舟”“竹龍”等新穎的戰(zhàn)法,但由于劉仁贍指揮軍隊誓死守城,加之天氣炎熱,連日多雨,河水暴漲,最終只得奔赴濠梁。B.李重進和張永德兩軍互相猜疑,不和,正是徹底打敗周的軍隊的有利時機,但李璟達一再不許出戰(zhàn),致使南唐錯失了良機,劉仁贍因憤恨而生病。C.“世亂識忠臣”,劉仁贍能殺子明“節(jié)”,就絕不可能臨死變節(jié),所以他的副使孫羽偽造他的信件投降,李璟不但不信,還給予了他“抗節(jié)無虧”的好評。D.劉仁贍雖是南唐之臣,但他堅守節(jié)操為國而死,也贏得了周世宗的敬重。周世宗不僅派人吊祭他,還追封他為彭城郡王。15.翻譯下列句子(12分)①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4分)②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4分)③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4分)參考答案:11.B(B.“屬”應解釋為“連接”。)12.B(A.介詞,在/介詞,被;B.介詞,跟,和;C.取獨/代詞,這;D.連詞,因為/介詞,用。)13.D(①表現(xiàn)的是劉仁贍治軍的才德,②表現(xiàn)的是劉仁贍軍事上的洞察力,③表現(xiàn)的是劉仁贍善于抓住戰(zhàn)機,這三句均與劉仁贍的“忠誠節(jié)操”無關。)14.C(C.根據(jù)文本信息,給予劉仁贍“抗節(jié)無虧”的評價的不是“李璟”,而是“周世宗”,此外,李璟“不信”于文無據(jù)。)15.①晉國已經向東使鄭國成為它的疆界,又想擴張它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損秦國,將要從哪里取得土地呢?②秦王有虎狼一樣的心腸,殺人惟恐不能殺盡,懲罰人惟恐不能用盡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了他。③他們這種可恥的人格,卑賤的行為,比起這五個人的死來,輕重之別(或輕重的意義)到底怎么樣呢?【參考譯文】劉仁贍字守惠,是彭城人。劉仁贍擔任將領,輕視財物,看重將士,法令嚴明。在南唐做官。李璟讓他掌管親軍,任命他為武昌軍節(jié)度使。周的軍隊出征淮河地區(qū),先派李榖從壽春進攻,李璟派將領劉彥貞抵御周的軍隊,任命劉仁贍為清淮軍節(jié)度使,鎮(zhèn)守壽州。李榖退守正陽浮橋,劉彥貞看見周的軍隊退兵,猜測他們害怕了,就緊追他們。劉仁贍認為不可這樣做,但劉彥貞不聽,劉仁贍獨自帶領軍隊守城。劉彥貞果然在正陽戰(zhàn)敗。周世宗進攻壽州,把它重重包圍住,用相并的兩船裝著投石機,從淝河中游攻擊壽州城;又把幾十萬根大竹子捆扎在一起,在上面蓋起木板房,號稱“竹龍”,裝上身穿鎧甲的兵士去攻城;又打開缺口,讓水寨的水排入淝河。用各種方法攻城,從正月到四月都沒能攻下,而這年天氣非常炎熱,雨下了十多天也沒停下來,周軍的營寨里,水深數(shù)尺,淮河、淝河里的水暴漲,炮舟、竹龍都漂到南岸,被李璟的軍隊焚燒,周軍的士兵死了很多。周世宗向東奔到濠梁,任命李重進為廬、壽二州都招討使。李璟也派他的元帥齊王李璟達等人在紫金山下扎寨,修建夾道來連接城中。而李重進與張永德兩軍相互猜疑,不知,劉仁贍多次請求出戰(zhàn),李璟達不允許,由此劉仁贍因憤恨而生病。第二年正月,周世宗又到淮河邊,將紫金山下的營寨全部攻破,毀壞了那里的夾道,李璟的軍隊大敗,將領們大多被俘獲,而李璟的守將,有的逃跑,有的投降,都不能堅守,即使李璟及他的臣子也都震驚畏懼,上表稱臣,而劉仁贍獨自堅守,不能攻下。周世宗讓李璟派來的使者孫晟等人到城下告知劉仁贍,劉仁贍的兒子劉崇諫趁著他父親患病,圖謀跟將領們出城投降,劉仁贍立即下令將他斬首,監(jiān)軍使周廷構在中門哭泣挽救他,但沒有救下,于是士兵們都感動得哭起來,愿意以死來守城。三月,劉仁贍病情更重,已經不省人事,他的副使孫羽偽造劉仁贍的信,獻城投降。周世宗下令把劉仁贍抬到營帳前,感嘆很久,把玉帶、御馬賞賜給他,又讓他進城養(yǎng)病,這一天劉仁贍死去。周世宗的詔書中寫道:“劉仁贍對他侍奉的人竭盡忠心,堅守節(jié)操,沒有欠缺,前代的名臣,有幾人能與他相比!”于是授予劉仁贍檢校太尉兼中書令、天平軍節(jié)度使的職位。周世宗派使臣吊祭劉仁贍,追封他為彭城郡王。李璟聽說劉仁贍死去,也追封他為太師。壽州原來的州治是壽春,周世宗因為它難以攻克,于是將城遷到下蔡,并且恢復其軍隊,稱其為忠正軍,說:“我用它來表彰劉仁贍忠誠的節(jié)操。”5.閱讀下面的語段,回答11-15。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仆人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shù)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是歲,元和四年也。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11.下列加點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趣:同“趨”

B.緣染溪 緣:沿著C.到則披草而坐 披:撥開

D.外與天際 際:天邊12.下列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則凡數(shù)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凌萬頃之茫然B.其高下之勢 其可怪也歟C.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吾嘗終日而思矣D.是歲,元和四年也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13.下面加點詞語用法不一致的是

)A.望西山,始指異之 而恥學于師

B.日與其徒上高山 順流而東也C.縈青繚白 不如登高之博見

D.窮山之高而止 不知東方之既白14.下列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A.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钊霕淞郑叩交叵谋M頭,凡是有幽泉怪石的地方,沒有遠而不到的。B.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叽缰匕饲Ю锏木拔?,各種景物聚攏緊縮,層層堆疊,盡收眼底。C.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皆我有也,——認為所有州的有點奇異形態(tài)的山水,都為我所享有的。D.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然后知道我以前未曾游玩,游玩于是真正開始。15.下列對文章內容分析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段中“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可見游覽的漫無目的,也使人感覺到作者被貶官之后縱情山水、隨遇而安的心態(tài)。B.第二段文字在描寫“西山”的景物時,對形容詞和動詞的選擇運用簡約而精當、準確而傳神,將西山形象逼真、色彩鮮明地刻畫出來,富于動態(tài)美。C.“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表明西山之游給作者帶來了心靈的啟迪,讓作者感到了超脫曠達,忘卻了自我,忘卻了煩憂,獲得了精神慰藉。D.作者對西山特立之貌描寫賦予了自己卓爾不群的人格和恢弘遠大的志向,西山即我,我即西山,達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參考答案:11.選D?!半H”意為“交會”。12.選C?!岸北硎拘揎棥之:的/定語后置的標志。B其:代詞,它/語氣副詞,表感嘆。D也:判斷句的標志/句中表停頓。13.選B。日:名詞作狀語,每天。東:名詞作動詞,向東行。A異、恥:意動用法,以……為異,以……為恥。B青、高:形容詞作名詞,青山,高處。D窮、白:形容詞作動詞,窮盡,變亮。14.選B。A“回”應為“迂回曲折”意。C“凡是”應為“所有這個”意。D“然后”應為“這樣以后”,“于是”應為“從這時”。15.選A?!笆┦薄奥迸c兩個“則”表現(xiàn)的是作者被貶官后“恒惴栗”,精神苦悶而無所排遣的狀態(tài)。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題。盧柔字子剛。少孤,為叔母所養(yǎng),撫視甚于其子。柔盡心溫清,亦同己親。宗族嘆重之。性聰敏,好學,未弱冠,解屬文。司徒、臨淮王或見而器之,以女妻焉。及魏孝武與齊神武有隙,詔賀拔勝出牧荊州,柔謂因此可著功績,遂從勝之荊州。以柔為大行臺郎中,掌書記。軍中機務,柔多預之。及勝為太保,以柔為掾,加冠軍將軍。孝武后召勝引兵赴洛勝以問柔曰高歡托晉陽之甲意實難知公宜席卷赴都與決勝負存沒以之此忠之上策也。若北阻魯陽,南并舊楚,東連袞、豫,西接關中,帶甲十萬,觀釁而動,亦中策也。舉三荊之地,通款梁國,可以身免,功名去矣。策之下者?!眲佥p柔年少,笑而不應。及孝武西遷,東魏遣侯景襲穰。勝敗,遂南奔梁。柔亦從之。勝頻表梁求歸,武帝覽表,嘉其辭彩。既知柔所制,因遣舍人勞問,并遺縑錦。后與勝俱還,行至襄陽,齊神武懼勝西入,遣侯景以輕騎邀之。勝及柔懼,乃棄船山行,贏糧冒險,經數(shù)百里。時屬秋霖,徒侶凍餒,死者太半。至豐陽界,柔迷失道,獨宿僵木之下,寒雨衣濕,殆至于死。大統(tǒng)二年,至長安。封容城縣男,邑二百戶。太祖重其才,引為行臺郎中,加平東將軍,除從事中郎,與蘇綽對掌機密。時沙苑之后,大軍屢捷,汝、潁之間,多舉義來附。書翰往反,日百余牒。柔隨機報答,皆合事宜。進爵為子,增邑三百戶,除中書舍人。遷司農少卿,轉郎,兼著作,撰起居注。后拜黃門侍郎。文帝知其貧,解衣賜之。魏廢帝元年,加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中書監(jiān)。孝閔帝踐阼,拜小內史,遷內史大夫,進位開府。卒于位。所作詩頌碑銘檄表啟行于世者數(shù)十篇。(節(jié)選自《周書·盧柔傳》)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孝武后召勝引兵/赴洛勝以問柔/曰/高歡托晉陽/之甲意實難知/公宜席卷赴都/與決勝負/存沒以之/此忠之上策也/B.孝武后召勝引兵/赴洛勝以問柔/曰/高歡托晉陽之甲/意實難知/公宜席卷赴都/與決勝負/存沒以之/此忠之上策也/C.孝武后召勝引兵赴洛/勝以問柔/曰/高歡托晉陽/之甲意實難知/公宜席卷赴都/與決勝負/存沒以之/此忠之上策也/D.孝武后召勝引兵赴洛/勝以問柔/曰/高歡托晉陽之甲/意實難知/公宜席卷赴都/與決勝負/存沒以之/此忠之上策也/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表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特殊文體,專門用于官吏向上級或者向帝王陳述請求或建議。B.爵即爵位,是古代君主對貴戚功臣的封賜,春秋時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C.踐阼,指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廟東階以主祭,也指帝王即位。D.古代對一些特殊地位的人的死常用專用詞來表示,如天子死叫“崩”,大夫死叫“卒”。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盧柔出身孤苦,卻不乏家庭溫暖。他幼年被叔母收養(yǎng),叔母待他很好,他也將叔母視為自己的母親,盡心孝順,被宗族看重。B.盧柔參與軍務,善于出謀劃策。他在賀拔勝手下?lián)喂俾?,參與了很多軍事機密;他勸說賀拔勝按兵不動,私下與梁國通好。C.盧柔擅長寫作,文筆出眾。他替賀拔勝撰寫的奏表富有文采,得到梁武帝的贊許;他所作的幾十篇詩頌碑銘檄表啟在世間流傳。D.盧柔盡職盡責,受到重用。沙苑之戰(zhàn)后,他每天處理一百多件文書,都非常得體;他得到太祖賞識,并在多個重要崗位上任職。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性聰敏,好學,未弱冠,解屬文。(2)后與勝俱還,行至襄陽,齊神武懼勝西入,遣侯景以輕騎邀之。參考答案:10.D

11.A

12.B

13.(1)他天性聰明機敏,喜愛學習,不到二十歲,懂得撰寫文章。(2)后來盧柔與賀拔勝一起返回,走到襄陽,齊神武帝害怕賀拔勝從西進入,派遣侯景率領輕銳的騎兵攔截他。10.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做斷句題應首先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理解需要斷句部分的大致意思,其次要先易后難,尋找標志性詞語、虛詞,固定句式等。還應根據(jù)句子成分進行斷句,確保斷后句子的完整性。“引兵赴洛”意為“領兵奔赴洛地”,不應斷開。而且“勝”做下一句的主語,應位于句首,據(jù)此可排除A.B兩項。句中“之”是結構助詞“的”的意思,不能放在句首。“晉陽之甲”才是意思完整的短語,可排除C項。綜上選擇D項?!究键c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炯记牲c撥】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常用的斷句方法有:①根據(jù)文意斷句。②利用對話標志斷句,對話常以“曰”、“云”、“言”為標志,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寫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③借助文言虛詞斷句,夫、蓋、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話的開頭,在它們的前面一般要斷開;也、矣、焉、耳等經常用于陳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斷開;疑問語氣詞: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詞或固定結構之后,一般可構成疑問句,只要貫通上下文意,就可斷句。④借助對比、對偶、排比、頂真等修辭斷句。11.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皩iT用于官吏向上級……”說法錯誤,“表”只能用于官吏向皇帝上書陳述請求或建議。【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名師點睛】這是一道文化常識的考核的題目,在大綱卷中出現(xiàn)后一直是課標中的必考題。重點突出對古代文化的理解,合乎當今國學熱的趨勢,以后還會堅持。文言的選文是人物傳記,那主要的常識是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宮殿的名稱、年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jié)、朝廷的一些機構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這類題目一般錯誤都比較明顯。12.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項,“他勸說賀拔勝按兵不動,私下與梁國通好”錯,根據(jù)原文“柔曰……此忠之上策,……亦中策也?!咧抡摺保R柔只是給賀拔勝提出上、中、下三種計策,并沒有勸說賀拔勝具體這樣去做。【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名師點睛】本題考查歸納文章內容要點,把握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重點在文意的理解,一般沒有賞析的內容。解答時要找出文段中與選項解釋相對應語句,一一對應。選項的敘述或分析的錯誤一般只在某一小點,主要有:個別實(虛)詞故意譯錯;人物的事跡張冠李戴;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和地點錯位;人物性格陳述不恰當;憑空添加,無中生有;強加因果關系。答題時注意“人物”“事件”“時間”“地點”的差別和重點詞語的翻譯,還要注意上下文之間的關系。一般文言中經常省略主語,所以注意辨析省略主語,區(qū)分“人物”,總體關照段首的“時間”、“地點”,區(qū)分“事件”表述是否錯誤等。13.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重點考查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翻譯。解答時需注意下列重點詞語:(1)弱冠:男子二十歲。解:懂得。屬文:寫文章。(2)還:返回。遣:派遣。邀:攔截。【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炯记牲c撥】本題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留”“刪”“調”“換”“補”。對古今異義的詞語、古代是單音節(jié)詞語現(xiàn)代是雙音節(jié)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地名、人名、器物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刪”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刪”,對省略的內容要補出。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參考譯文】盧柔字子剛。幼年時父母去世,被叔母收養(yǎng),叔母撫養(yǎng)看待他比親生兒子還好。盧柔盡心孝順叔母,也同自己的母親一樣。宗族的人都感嘆看重他。他性格聰明機敏,喜愛學習,不到二十歲,懂得撰寫文章。司徒、臨淮王無或見到他而器重他,把女兒嫁給他。等到魏孝武與齊神武有嫌怨,下詔令賀拔勝擔任荊州刺史,盧柔認為可趁此建立功業(yè),于是跟隨賀拔勝到荊州去。讓盧柔任大行臺郎中,掌書記。軍中機密事務,盧柔很多都參與了。等到賀拔勝任太保,以盧柔為屬官,加授冠軍將軍。孝武帝后來召賀拔勝領兵赴洛,賀拔勝詢問盧柔的意見。盧柔說:“高歡依托晉陽的軍隊,心思實在難以知道。你應該席卷軍力奔赴京都,與他一決勝負,不顧存亡,這是忠的上策。如果北面阻擋魯陽,南面并吞舊時楚地,東面連接袞、豫,西面連接關中,領兵十萬,伺機而動,也是中策。拿三荊的土地,與梁國通好,可以自身免于禍難,但是功名就不存在了,這是下策?!辟R拔勝輕視盧柔年輕,笑著不回答他。到了孝武帝往西遷移,東魏派遣侯景襲擊穰城。賀拔勝被打敗了,就往南投奔梁。盧柔也跟隨他。賀拔勝多次上表請求回去,梁武帝看了奏表,稱贊他的言辭文采。后來知道是盧柔所撰寫,就派遣舍人慰勞存問,并送給絲綢錦緞。后來盧柔與賀拔勝一起返回,走到襄陽,齊神武帝害怕賀拔勝從西進入,派遣侯景率領輕銳的騎兵攔截他。賀拔勝和盧柔很恐懼,就舍棄船只,爬山而走,帶著干糧,冒著危險,行走數(shù)百里。當時適逢秋雨連綿,同行之入又凍又餓,死了一大半。到豐陽地界,盧柔迷失道路,獨自在枯樹之下過夜,寒雨打濕了衣服,幾乎要凍死。大統(tǒng)二年,到了長安。封為容城縣男,食邑二百戶。太祖重視他的才能,推舉他為行臺郎中,加授平東將軍,任從事中郎,與蘇綽一起掌管機密事務。當時沙苑之戰(zhàn)后,大軍屢傳捷報,汝、潁之間,很多人起義來歸附。文書往返,每日一百多件。盧柔根據(jù)情況答復,都符合事宜。晉升為子爵,增加食邑三百戶,授任中書舍人。升司農少卿,轉為郎,兼任著作,修撰起居注。后任黃門侍郎。文帝知道他很貧困,脫下外衣賞賜給他。魏廢帝元年,加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