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FORMTEXT65.150FORMTEXTB52FORMTEXT?????DBFORMTEXT32DBFORMTEXT32/FORMTEXTTXXX—FORMTEXT2023FORMTEXT?????FORMTEXT大水面生態(tài)漁業(yè)資源監(jiān)測與資源量評估技術規(guī)范湖泊與水庫FORMTEXT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monitoringandassessmentoffisheryresourcesinlargewaterbodies:LakesandReservoirsFORMTEXTFORMDROPDOWNFORMTEXT?????FORMTEXT2024-FORMTEXTXX-FORMTEXTXX發(fā)布FORMTEXT2024-FORMTEXTXX-FORMTEXTXX實施FORMTEXT江蘇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DB32/TXXX—XXXX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起草。本文件由江蘇省農業(yè)農村廳提出。本文件由江蘇省漁業(y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yè)研究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谷先坤、劉燕山、殷稼雯、任瀧、唐晟凱、凡迎春、李大命、劉小維、朱凜、蔣琦辰。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大水面生態(tài)漁業(yè)資源監(jiān)測與資源量評估技術規(guī)范湖泊與水庫1范圍本文件規(guī)定了大水面生態(tài)漁業(yè)資源監(jiān)測與資源量評估的監(jiān)測內容、監(jiān)測指標與調查方法、點位布設、監(jiān)測頻次,以及評估內容與方法等的具體要求。本文件適用于湖泊、水庫等內陸大水面水體生態(tài)漁業(yè)資源監(jiān)測與評估。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3838-2002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T8588漁業(yè)資源基本術語GB/T14581水質湖泊和水庫采樣技術指導SL196-2015水文調查規(guī)范SC/T1149-2020大水面增養(yǎng)殖容量計算方法SC/T9402-2020淡水浮游生物調查技術規(guī)范HJ710.12-2016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水生維管植物SC/T9102.4漁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監(jiān)測規(guī)范第4部分:資料處理與報告編制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3.1大水面largewaterbodies湖泊、水庫等內陸水體的統稱(SC/T1149-2020)。3.2餌料生物foodorganism水域中生活的各種可供水產動物食用的浮游生物、底棲動物(水蚯蚓、搖蚊幼蟲及螺貝等)、著生生物及水生植物等。3.3生態(tài)承載力Carringcapacity在保持生態(tài)系統健康、兼顧經濟效益的前提下,大水面依靠自然資源的生產力所能產出的單位最大魚類等水生經濟動物生物量,包括自然增殖和人工放流增殖的水生經濟動物的生物量。3.4營養(yǎng)生態(tài)類型nutritionalecologicaltype在自然水生態(tài)系統中,依據攝食方式和食性將水生動物區(qū)分的分類方式。3.5漁業(yè)資源fisheryresources天然水域中具有漁業(yè)開發(fā)利用價值的生物資源(GB/T8588)。3.6年輪annualring魚類生長過程中在鱗片、耳石、脊椎骨等硬組織上形成的規(guī)律排列的年周期輪紋(GB/T8588)。3.7拐點年齡ageatinflectionpoint絕對生長速度達到最大時的年齡(GB/T8588)。3.8漁業(yè)資源評估fisheryresourcesassessment對捕撈和環(huán)境因素給予漁業(yè)資源種群數量和質量影響程度的考察和評定(GB/T8588)。4大水面生態(tài)漁業(yè)監(jiān)測4.1監(jiān)測內容及指標圍繞漁業(yè)資源管理目標,對監(jiān)測水體范圍內能夠反映漁業(yè)資源及漁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變化情況的水環(huán)境因子,水文,餌料生物物種組成、密度及生物量,監(jiān)測水體中魚類群落結構、分布特征及資源量、漁業(yè)對象生長特征等各項特征指標定期進行動態(tài)跟蹤。具體指標見表1。表1主要監(jiān)測指標序號調查項目指標1水質水溫、透明度、濁度、pH、溶解氧、葉綠素a、CODMn、BOD5、氨氮、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總氮、總磷、可溶性磷酸鹽2水文水面形態(tài)、面積、水深、水量、水交換率3有機碎屑有機碎屑有機碳含量4浮游植物種類組成、密度、生物量5浮游動物種類組成、密度、生物量6底棲動物種類組成、密度、生物量7著生生物種類組成、密度、生物量8水生維管束植物種類組成、生物量、蓋度9魚類種類組成、魚類種群結構、漁獲量、資源量、體長(全長)、體重、數量、年齡結構、捕撈量10其他水生動物蝦、蟹、螺、貝等生物的種類組成、密度、生物量4.1.1水文及水質指標水面形態(tài)、面積、水量、水交換率等資料、數據,通??蓮暮粗饕芾聿块T和當地水利、農業(yè)、水文等部門取得。如有必要,亦可通過實地調研和野外觀測等方式取得(按照SL196-2015中規(guī)定進行)。水深(WH)可采用便攜式水深儀進行測定。測定水質參數時,可采用多參數水質分析測量儀、濁度儀、透明度盤等儀器設備現場測定溶解氧(DO)、酸堿度(pH)、水溫(WT)、濁度(Tur)、透明度(SD)等6項指標。葉綠素a、CODMn、BOD5、氨氮(NH3-N)、硝酸鹽氮(NO3-N)、亞硝酸鹽氮(NO2-N)、總氮(DTN)、總磷(TP)、可溶性磷酸鹽(PO4-P)等9項指標,在實驗室按照GB3838-2002的相關規(guī)定執(zhí)行。每個采樣點用采水器采集水樣2.5L;水樣采集需按表2要求操作。分層采樣時,需將各層水樣等量混合后取2.5L。具體采樣方法按照GB/T14581規(guī)定執(zhí)行。表2水樣采集操作方法序號水深(m)取樣位置1≤3距離水表面0.5m左右的表層23~6①距離水表面0.5m左右的表層;②距水底0.5m處的水深層36~10①距離水表面0.5m左右的表層;②中層;③距水底0.5m處的水深層5≥10①距離水表面0.5m左右的表層;②水深5m處;③水深10m處;④距水底0.5m處的水深層4.1.2有機碎屑4.1.2.1樣品采集水樣與浮游生物樣品同時采集,采樣方法按照SC/T9402-2020的規(guī)定進行。4.1.2.2樣品處理保存采集得到的水樣中加入濃鹽酸,充分攪拌均勻,使其pH至1~2。4.1.2.3樣品檢測及計算樣品檢測及計算方法主要按照SC/T1149-2020的規(guī)定進行。4.1.3浮游植物4.1.3.1樣品采集1)定量樣品采集:用有機玻璃采水器采取水樣1000mL,分層采樣時,可將各層水樣等量混合后取1000mL;2)定性樣品采集:用25#浮游生物網在水下0.5m處繞“∞”緩慢拖曳采集。4.1.3.2樣品處理保存1)樣品固定:采得的樣品應立即加入水樣體積1.0%~1.5%的魯哥氏液固定。如需較長時間保存,則應再加入水樣體積4%的40%的甲醛溶液(體積分數);2)樣品沉淀及濃縮:已固定的樣品在實驗室避光靜置24~36小時。充分沉淀后對樣品進行濃縮,利用虹吸管吸除上清液,管口始終低于水面,流速和流量不易過大,避免擾動下層沉淀。吸至澄清液1/3時,減緩流速,直至留下含沉淀物的水樣20~25mL,移入50mL定量樣品瓶中。用少量蒸餾水沖洗水樣瓶2~3次,一并移入樣品瓶中,定容至50mL。沉淀、虹吸的過程中應避免擾動水樣,如水樣擾動,應重新沉淀。4.1.3.3樣品鑒定計數1)樣品鑒定:優(yōu)勢種類鑒定到種,其他種類至少鑒定到屬;2)樣品計數:充分搖勻定量樣品,隨即吸取0.1mL樣品滴入浮游生物計數框中。小心地將樣品填滿計數室,蓋上蓋玻片,計數框內無氣泡,無水樣溢出。觀察視野數目100~300個,保證計數到的浮游植物總數達到100個以上;每個樣品計數兩片,取其平均值做最終結果。若兩片計數結果相差15%以上,則進行第三片計數,取其中個數相近的兩片的平均值。對部分納入視野個體,出現在視野上半圈者計數,出現在下半圈者不計數。計數單位用細胞個數表示,對于不容易用細胞個數表示的群體或絲狀體,求出平均細胞數;3)生物密度計算:浮游植物生物密度按式=1\*GB3①進行計算。N=CbFsFn式中:N:1L水樣中浮游植物的數量,單位為cells/L;Cb:計數框面積,單位為mm2;Fs:視野面積,單位為mm2;Fn:視野數;單位為個V:1L水樣經過濃縮后體積,單位為mL;v:計數框容積,單位為mL;Pn:在Fn個視野中,所計數到的浮游植物個數,單位為ind.。4)生物量計算浮游植物生物量一般按體積來換算,細胞體積毫升數相當于細胞重量的克數。每種藻類至少隨機測量20個以上,求出這種藻類個體種的平均值,一般都制成附表供查找。此平均值乘上一升水種該種藻類的數量,即得到一升水中這種藻類的生物量(mg/L)。為減少工作量,對微型種類只要鑒別到門,再按大、中、小三級的平均質量計算即可(mg/104細胞)。極小的(<5μm,如藍藻門的一些單細胞個體)為0.0001;中等的(5~10μm,如綠藻目的一些種類)為0.002:較大的(10~20μm,如許多單細胞硅藻)為0.005。4.1.4浮游動物4.1.4.1樣品采集1)定量樣品采集:采取水樣20L,分層采樣時,可將各層水樣等量混合后取20L。用25#浮游生物網過濾濃縮,過濾網潤洗3次,濃縮后的過濾物及潤洗所得過濾物合并置于標本瓶內;2)定性樣品采集:枝角類和橈足類用13#浮游生物網在水下0.5m處繞“∞”緩慢拖曳采集;原生動物、輪蟲和無節(jié)幼體定性樣品用25#浮游生物網在水下0.5m處繞“∞”緩慢拖曳采集。3)定量與定性樣品采集所使用過濾網盡可能區(qū)分,在不得已情況下,應先采集定量樣品,再采集定性樣品。再次過濾樣品時,應反復洗盡后方可使用。4.1.4.2樣品處理保存1)樣品固定:枝角動物、橈足動物定量樣品為采得的濃縮水樣加入體積4%的40%的甲醛溶液(體積分數)固定,原生動物、輪蟲和無節(jié)幼體定量可以用濃縮后的浮游植物定量樣品,實驗室內鏡檢分析。;2)樣品濃縮、定容至50mL。4.1.4.3樣品鑒定計數1)樣品鑒定:優(yōu)勢種類鑒定到種,其他種類至少鑒定到屬;2)樣品計數:充分搖勻定量樣品,隨即吸取一定量樣品滴入浮游生物計數框中。小心地將樣品填滿計數室,蓋上蓋玻片,計數框內無氣泡,無水樣溢出。每個樣品計數兩片,取其平均值做最終結果。若兩片計數結果相差15%以上,則進行第三片計數,取其中個數相近的兩片的平均值。對部分納入視野個體,出現在視野上半圈者計數,出現在下半圈者不計數。計數單位用個數表示;不同類群具體計數方法如下:——原生動物:吸取0.1mL浮游植物定量樣品注入0.1mL的計數框中;全片計數,每個樣品計數兩片;——輪蟲:吸取1mL浮游植物定量樣品注入1mL計數框中;全片計數,每個樣品計數兩片;——枝角類、橈足類:吸取5mL定量樣品注入5mL計數框中,將樣品分若干次全部計數;若樣品中個體數量太多,可吸取5mL定量樣品稀釋至30mL,充分混勻后,取5mL稀釋樣品注入5mL計數框全片計數,每個樣品計數兩片;3)生物密度計算:浮游動物生物密度按式=2\*GB3②進行計算。N=vnVC···················································=2\*GB3②式中:N:水樣中浮游動物的數量,單位為ind./L;V:采樣體積,單位為L;v:水樣經過濃縮后體積,單位為mLC:計數框容積,單位為mL;n:所計數到的浮游動物個數(兩片平均數),單位為ind.。4)生物量計算浮游動物大小相差懸殊,生物量測定方法主要有體積法、沉淀體積法和直接稱重法。原生動物及輪蟲:可使用體積法或直接稱重法。體積法:測量個體長寬厚,按求積公式獲得生物體積,假定比重為1,得到體重。直接稱重法:某種原生動物或輪蟲在種群中出現高峰時,可在解剖鏡下用滴管將個體逐個吸出,放在濾膜上吸除水分,將載有蟲體的濾膜70℃恒溫干燥烘干24小時,用解剖針將個體逐個挑取,轉移到已稱重的鉑片上,用電子天平迅速稱重,可獲得每個蟲體的重量。枝角、橈足類:可使用排水容積法或直接稱重法。沉淀體積法:將撈取的浮游動物樣品置于有刻度的滴定管中,沉淀24小時,讀取沉淀體積,假定比重為1,得到體重。直接稱重法:用不同孔徑的銅篩對樣品做初篩,根據體型大小分組,體型相近的歸為一組。挑取個體,用濾紙吸干至沒有水痕,迅速用電子天平稱取濕重,70℃恒溫干燥烘干24小時后稱取干重,應用統計方法推算出相應的體長體重回歸方程。對懷卵個體,可量出卵的平均直徑,用球體公式計算卵的體積,按比重1.05求出卵的重量。4.1.5底棲動物4.1.5.1樣品采集1)定量樣品采集:每個采樣點用改良彼得生采泥器采集2個平行樣,每個樣品采樣面積0.1m2;2)定性樣品采集:除使用采泥器以外,還可用D型網、手抄網、三角拖網等在淺水區(qū)及岸邊采集,在水草茂密區(qū)域可刮取水草根部附著動物,并挑取躲避在腐木中的底棲動物。4.1.5.2樣品處理保存1)用改良彼得生采泥器采集泥樣后,將泥樣裝入60目尼龍篩袋或者金屬篩網篩洗后,置白瓷盤活體挑出底棲動物;2)以5%(體積分數)福爾馬林溶液固定或以70%酒精溶液固定保存留待后續(xù)分子實驗。4.1.5.3樣品鑒定計數1)在顯微鏡和解剖鏡下分類并計數,用電子天平稱重。2)按照不同種類準確統計每個樣點所采得的底棲動物個體數;損壞的標本一般只統計頭部;3)按照不同種類準確稱重每個采樣點所得的底棲動物。稱重的樣品需固定10天以上,且沒有附著淤泥雜質。用吸水紙吸干表面水分后稱重;4)生物密度計算:底棲動物生物密度按式=3\*GB3③進行計算。D=T/0.1·············································=3\*GB3③式中:D:個體密度,單位為ind./m2;T:重復采樣的個體平均數,單位為ind.;5)生物量計算:總生物量按式=4\*GB3④進行計算。Bb=wiDi···········································式中:Bb:底棲動物總生物量,單位為g/m2;wi:第i個物種的平均體重,單位為g;Di:第i個物種的平均密度,單位為ind./m2。4.1.7著生生物4.1.7.1樣品采集樣品采集主要分為人工基質采樣和天然基質采樣:1)人工基質采樣:人工基質有聚氨酯泡沫塑料(polyuzcthanefoam,孔徑為100~150μm,簡稱PFU)法、硅藻計-載玻片法和聚酯薄膜等。PFU塊為50mm×75mm×65mm的泡沫塑料,用來采集微型生物群落。硅藻計采樣器可用有機玻璃或木材制作,包括一個用以固定載玻片26mm×76mm的固定架,漂浮裝置(可用泡沫塑料或漁網用的浮子、木塊等),固定裝置(可用繩索綁在其他物體上或用重物固定,或用棍棒插入水底),在湖庫進出水口處中使用,前端設擋水板,以分開或疏導水流和阻擋雜物。聚酯薄膜采樣器用0.25mm厚的透明、無毒的聚酯薄膜作基質,規(guī)格為4cm×40cm,一端打孔,固定在釣魚用的浮子上,浮子下端縛上重物作重錘。此采樣器輕便,且不易丟失。PFU、載玻片和聚酯薄膜放置于采樣點時.必須固定好,須避開急流處。采樣器的深度一般為水面下5~10cm,便于得到合適的光照,利于著生藻類生長。放置的時間為14d,或根據測定目的確定;2)天然基質采樣:水中的動物、植物、石塊、木塊都可作為天然基質,從表面可采到大量的著生生物。采樣時可用窄紙條覆蓋基質,通過紙條面積換算出采樣面積,作好記錄。4.1.7.2樣品處理與保存1)樣品固定定量樣品:將基質上著生的肉眼明顯可區(qū)分個體的生物,如小型甲殼類、線蟲、水蚯蚓、水生昆蟲幼蟲、軟體動物,甚至螺、魚卵、小蝦、幼魚等取下,蒸餾水沖洗后,裝入標本瓶,用70%酒精固定保存。用毛刷或硬膠皮將基質上所著生的其他生物(人工基質取玻片三片或聚酯薄膜4cm?15cm),如著生藻類、原生動物、輪蟲等,全部刮到盛有蒸餾水的標本瓶中,并用少量蒸餾水多次沖洗基質,將沖洗液與刮取的樣品合并,用魯哥氏液固定,貼上標簽,帶回實驗室。取樣時,如時間不允許,可在野外將天然基質、玻片或聚酯薄膜放入帶水的標本瓶中,帶回實驗室內刮取,并固定和保存。定性樣品:仍按定量樣品處理方法,將獲得的基質上的全部著生生物裝入標本瓶固定,帶回實驗室作種類鑒定。觀察鑒定后如需較長時間保存,則應再加入水樣體積4%的40%的甲醛溶液(體積分數)。2)樣品沉淀及濃縮:刮取的含有著生藻類、原生動物、輪蟲等樣品的混合液經24h沉淀,吸除上清液,將剩余沉淀物定容至30mL備用。4.1.7.3樣品鑒定與計數1)對于基質上著生的肉眼明顯可見的生物,如小型甲殼類、線蟲、水蚯蚓、水生昆蟲幼蟲、軟體動物,甚至螺、魚卵、小蝦、幼魚等,鑒定計數方法可按照4.1.5.3底棲動物樣品鑒定與計數進行。2)對于著生藻類、原生動物、輪蟲等生物,可將定量樣品充分搖勻,吸取0.1mL放入0.1mL計數框內,置顯微鏡下觀察計數。計數面積的確定,應使優(yōu)勢種類個體數達100以上。3)著生藻類計數可按式=5\*GB3⑤進行計算。N=C1LbRnC2HS式中:N——單位面積某種藻類的個體數,單位為ind./cm2;C1——樣品定容體積,單位為mL;C2——實際計數的樣品體積,單位為mL;Lb——計數框的邊長,單位為μm;H——視野中平行線的間距,單位為μm;R——計數的行數,單位為行;n——實際計得某種藻類的個體數,單位為ind.;S——刮取基質的總面積,單位為cm2。4.1.8水生維管束植物4.1.8.1樣品采集根據生活型的不同,水生維管束植物可分為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主要采集方法分為踏查法、樣線法和樣方法:——踏查法主要針對中小型湖泊,為順著湖泊近岸,盡可能調查全部物種組成,最終匯總成水生維管束植物分布名錄。如因水位變化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陸生植物大量分布,并且已經對區(qū)域生態(tài)過程造成影響,則該陸生植物也應記錄;——樣線法主要針對大型、特大型湖泊。樣線設置方法按照HJ710.12-2016中5.2規(guī)定執(zhí)行。——樣方法主要為在沿岸挺水區(qū)典型生境設置樣方,進行挺水植物調查,樣方大小為1m2,統計樣方內所有物種組成和群落組成,并收割稱重,測量生物量組成。沉水植物、浮葉植物和漂浮植物通過斷面設置進行調查,沿斷面調查,在典型水生維管植物分布區(qū)調查群落組成,一般用水草定量夾采集,當沉水植物和浮葉植物密度過大,定量夾已盛不下水草時,用0.25m2采樣方框采集。每個采樣點至少采集三個平行樣品。4.1.8.2樣品處理與保存采集的樣品洗凈后裝入已編號的樣品袋內,帶回實驗室。4.1.8.3樣品鑒定與計數1)在室內取出袋內植物,去除根、枯枝、敗葉和其它雜質,去除植物體多余的水分,鑒定種類,分種稱取濕重。2)每種植物的鮮重樣品取10~15%個體,烘干24小時至恒重,稱取干重。3)水生維管束植物生物量(干重)可按式=6\*GB3⑥計算。Bp=WiBi0Wi0A··············································式中:Bp——每平方米內各種大型水生植物的干重,單位為g/m2;Wi——第i種水生維管束植物的鮮重,單位為g;Wi0—第i種水生維管束植物中10~15%個體的鮮重,單位為g;Bi0——第i種水生維管束植物中10~15%個體的干重,單位為g;A——采樣面積,單位為m2;4.1.9魚類及其他水生動物4.1.9.1樣品采集針對調查對象分別采用圓錐網、三層復合刺網、定置串聯籠壺、飛機網、拖刺網、劃耙等采集漁獲物,使用方法見表3。表3調查網具信息網具名稱網具規(guī)格網目尺寸調查對象使用方法圓錐網網長1.2m,網口直徑50cm0.45mm魚卵、仔魚在魚類繁殖期(3-8月)調查魚卵和仔魚時,每個監(jiān)測點安排工作人員駕駛科研調查船走航拖捕魚卵和仔魚。三層復合刺網每種網目網長各50m,總長200m,網高2m2、6、10和14cm成魚、蟹每個季度采樣1次;均于當日下午18:00前將網具下至指定監(jiān)測點位,次日06:00前收網,每個采樣點各布設3張網具。定置串聯籠壺長10m,寬45cm,高33cm0.8cm底層小型魚類和蝦、蟹類飛機網網寬3.5m,網高為1.5m1.8cm銀魚等游泳速度緩慢的小型魚類每個季度監(jiān)測1次;監(jiān)測日安排工作人員駕駛科研調查船至監(jiān)測位置,按照計劃的拖捕線路進行拖捕。劃耙在底質中前行20m。拖刺網網高2-2.2m,長7-8m,網兜長度6-7m網口網目8-10cm,網兜網目5-7cm大型中上層且游泳能力較強的魚類劃耙耙刺寬0.7m齒間距0.6cm河蜆、蚌、螺等淡水貝類定量調查和定性調查方法如下:——定量調查:對漁獲物進行分類、并統計漁獲重量和尾數,記錄單網產量,并對每個品種進行生物學測定(體長、體重、成幼體等);——定性調查:根據水域特點,選擇合適捕撈網具進行捕撈,對漁獲物進行種類鑒定,同時進行市場調查,向當地漁民了解一些物種的地方名、分布、數量及在當地被利用情況。4.1.9.2樣品鑒定與計數1)魚類將采集到的樣品鑒定到種,測定魚類基本生物學指標,全長、體長、體重等。圖1魚類測量示意圖2)蝦類測定采集到的蝦類基本生物學指標,頭胸甲長、體長、體重等。圖2蝦類測量示意圖3)蟹類測定采集到的蟹類基本生物學指標,頭胸甲寬,頭胸甲高,體重等。圖3蟹類測量示意圖4)螺、貝類測定采集到的螺類的殼高、殼寬、體重,貝類的殼高、殼寬、體重等基本生物學指標。圖4螺類、貝類測量示意圖4.1.9.3樣品處理與保存采集到的漁獲物樣品應盡快測量,漁獲物活體在鑒定、測量完生物學指標后盡快放歸;需進行分子實驗的組織樣品用無水乙醇保存;需保存為標本的樣本放入標本瓶(箱),立即用10%甲醛溶液固定、保存。如漁獲物規(guī)格較大,應往腹腔內均勻注射10%甲醛溶液后固定、保存。容易掉鱗的魚、稀有種類和小規(guī)格種類要用紗布包起來再放入固定液中。標本瓶(箱)上應注明水體名稱、采集日期。4.1.9.4魚類樣品年齡鑒定1)魚齡鑒定材料常用于魚齡鑒定的材料有鱗片、鰭條、耳石、脊椎骨、鰓蓋骨等。有鱗魚類以鱗片為主,其它魚齡材料作對照,無鱗或鱗片細小魚類以鰭條為魚齡材料。2)魚鱗獲取及鑒定方法魚齡從背鰭下方、側線上方的部位取,魚體左右兩側各取5片~10片。取下的鱗片裝入鱗片袋內,在鱗片袋上記錄被取鱗魚的體長、體重、性別、取樣日期、地點。待鑒定的魚鱗在溫水中浸泡后,刷洗干凈,去除表面的粘液、皮膚、色素后洗凈,吸干水分,夾于兩載玻片之間于顯微鏡下觀察。3)骨質魚齡材料鑒定方法鰭條等骨質魚齡材料經水煮10分鐘后,洗凈晾干。制作成0.3mm厚的骨磨片,經過脫水,透明,固定于載玻片上,用顯微鏡觀察形態(tài)特征。4)樣品年齡劃分數出完整的年輪數,再加上1,即為該魚體的年齡組。年輪正在形成中,未形成完整的年輪不計數。未形成年輪的歸入1齡魚組。4.2監(jiān)測點位布設對于湖泊、水庫等水體,參考《湖泊調查技術規(guī)程》(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2015),根據水體面積、形態(tài)、生境特征、工作條件等因素設置監(jiān)測點位。監(jiān)測點位設置方法見表4。表4湖泊、水庫監(jiān)測點位設置方法序號面積范圍采樣點位數量(個)點位設置區(qū)域110~100km22進水口、出水口2100~500km23~5水域的中心區(qū)、進水口、出水口3500~1000km2≥5(每100km2至少設置1個采樣點位)按照生境代表性,將水域分為不同的小區(qū)域,在水域的中心區(qū)、進水口、出水口附近分散選設。在形態(tài)、生境特征較為復雜的水域,需在大的湖灣中心區(qū)、沿岸淺水區(qū)(有水草區(qū)和無水草區(qū))等每個小區(qū)域內增設有代表性的監(jiān)測點位。4≥1000km2≥5(每100~200km2至少設置1個采樣點位)4.3監(jiān)測頻次原則上,表1中調查項目每年監(jiān)測不少于3個頻次。一般按季度進行,對于水位波動較大的大水面水體,可分別選擇在豐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進行。(注:對于長江中下游地區(qū),一般以3月~5月為春季,6月~8月為夏季,9月~11月為秋季,12月~翌年2月為冬季。)5大水面生態(tài)漁業(yè)資源評估5.1生態(tài)承載力評估根據監(jiān)測調查水域內有機碎屑、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底棲動物、著生生物、水生維管束植物、魚類、其他水生經濟動物(蝦、蟹、螺、貝等)以及水質狀況的數據結果,依據生態(tài)能量學模型計算各營養(yǎng)生態(tài)類型的生態(tài)承載力。評估方法主要參照SC/T1149-2020執(zhí)行(詳見附錄A-1)。5.2漁業(yè)資源現存量估算及評估利用拖網、圍網、水聲學資源評估以及漁業(yè)資源評估模型等方法調查估算及評估本水域內漁業(yè)資源現存量。估算方法主要有拖網試捕估算、網圍試捕估算、剩余產量模型估算、水聲學資源評估等。5.2.1拖網試捕估算設置漁業(yè)資源采樣點,利用單船拖網或雙船拖網進行漁業(yè)資源試捕。囊網網眼≥1cm,每采樣點拖曳時間0.5~1h。拖網試捕估算資源量主要參照海洋漁業(yè)資源量估算中的掃海面積法進行。詳細計算方法見附錄A-2.1。5.2.2圍網試捕估算設置漁業(yè)資源采樣點,利用圍網進行漁業(yè)資源試捕。在水深較淺的湖泊中,圍網可以捕獲整個水層,在計算資源量時不需要考慮垂直方向的逃逸,只考慮水平方向的逃逸,可以用可捕系數q進行修正。總資源量計算公式詳見附錄A-2.2。5.2.3剩余產量模型估算通過某種類的資源密度或資源量,結合漁獲物調查中獲得的魚類組成相對比例估算全湖漁業(yè)資源現存量、特定種類或類群的現存量。而某種類資源密度或資源量的確定可以采用通過剩余產量模型進行估算。剩余產量模型中應用較為廣泛的便是Schaefer模型。根據漁業(yè)統計資料數據(包括船舶馬力、船舶功率、總噸位和禁漁天數等),結合漁業(yè)資源監(jiān)測的魚類體長、體重、漁獲數量、漁獲重量、年齡結構和繁殖特性等指標。然后利用Schaefer模型與貝葉斯統計方法,對某水域中某種群(如湖鱭)資源量進行評估,計算其最大可持續(xù)產量(MSY)。Schaefer生物模型詳見附錄A-2.3。5.2.4水聲學資源評估用聲吶探測系統進行走航式探測。平均水深≤3米的較淺水域,水聲學調查方法采用探頭水平走航調查。水域面積≥500km2的水域:劃分樣方,樣方點位與資源監(jiān)測點位相結合,樣方面積10~100km2。在選定樣方內走航調查,定線方式選擇為平行定線方式,當不能進行平行定線時可以把鋸齒形定線作為替代方案。面積小于500km2的水域:全水域覆蓋走航;平行定線,航線間距500m。采用回波積分法可以對魚類資源進行聲學評估,并分析其分布特征和時空差異。根據魚類單體檢測結果,獲得積分單元中魚類的目標強度TS均值,將Sv回波映像數據以積分單元方式導出,獲得積分單元中的聲學積分值(areabackscatteringcoefficient,ABC,m2/m2),根據公式即可計算出魚類總體的資源密度(尾/m2);上述分析方法由聲吶探測系統自帶分析軟件得出魚類資源密度,魚類總資源量即可根據資源密度和水域面積計算得出。目標強度理論定義公式、魚類資源密度及總資源量計算方法詳見附錄A-2.4。5.2.5資源量評估方法選擇與驗證因準確地測定種群數量尚有許多困難,在目前難以直接計數的情況下,只能用間接的方法推算漁業(yè)資源量,因此每種方法估算的資源量都有一定的誤差。為減少誤差,可以綜合上述2~3種方法的結果進行比較和驗證。5.3可捕量評估根據增殖容量、漁業(yè)資源現存量、魚類組成比例,結合魚類生長特點,評估特定種類的可捕量。5.3.1起捕規(guī)格確定魚類生長拐點年齡,一般是魚類生長率由快速增長變?yōu)榫徛鲩L甚至趨于停滯的轉折點,在漁業(yè)上常用于確定起捕規(guī)格時的參考。因此,可以通過評估特定魚類的生長拐點年齡時體重確定起捕規(guī)格。可以利用Keys公式確定體長與體重間的關系,詳見附錄A-3.1。根據拐點年齡和生長公式,得出拐點年齡時體重,即起捕規(guī)格。5.3.2可捕量確定根據《大水面增養(yǎng)殖容量計算方法》(SC/T1149-2020),人工放流增殖的魚類(如鰱鳙)等水生經濟動物的捕撈強度不超過總生物量的40%。根據前述魚類資源監(jiān)測中獲得的達拐點年齡以上的群體重量在漁獲物中的比例,結合評估所得的特定魚類群體資源量、全湖漁業(yè)資源現存量以及增殖容量確定捕撈上限。6報告編寫和資料歸檔6.1報告編寫資源監(jiān)測與資源量評估報告主要內容包括任務來源及目標、水域狀況、監(jiān)測目的、監(jiān)測方法、監(jiān)測結果、資源量評估結果等。具體內容及編寫格式見附錄B報告應符合下列要求:1)規(guī)范性:報告需按照任務書或合同書、調查計劃和SC/T9102.4的相關規(guī)定編寫;2)專業(yè)性:應結合調查獲得的資料和數據及調查水域及周邊地區(qū)已有資料和文獻資料,內容全面、重點突出、論據充分、文字精練,配有相應佐證材料,如照片、附圖、附表等;3)及時性:按照規(guī)定時限按時完成。6.2資料歸檔監(jiān)測完成后應根據檔案法及有關規(guī)定進行資料的匯交歸檔。歸檔資料包括但不限于項目任務書、合同書、實施方案、監(jiān)測原始紙質記錄、電子數據、影像資料、實驗室分析測試報告、數據統計分析報告、有保存價值的樣品及標本、監(jiān)測報告最終原稿及印刷稿等項目實施過程中產生的資料。資料歸檔應符合相關文件要求。1)質量檢查:歸檔前按照SC/T9102.4的相關規(guī)定對資料的正確性、代表性和完整性進行系統檢查,糾正錯誤,刪除可疑,填補空缺,完善手續(xù),以保證檔案質量;2)及時歸檔:可在項目實施主要階段進行階段性歸檔,項目結束后將全部資料進行總結性歸檔,以保證檔案及時、完整;3)注意保密:按照相關部門要求執(zhí)行保密規(guī)定,嚴禁泄密。附錄A大水面生態(tài)漁業(yè)資源評估計算方法1生態(tài)承載力評估根據水生動物的食性可將其分為6個營養(yǎng)生態(tài)類型,見附表1。附表1水生動物的營養(yǎng)生態(tài)類型營養(yǎng)生態(tài)類型主要攝食類群濾食性主要以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為食的水生動物類群草食性主要以水生維管束植物為食的水生動物類群底棲動物食性主要以底棲動物為食的水生動物類群著生生物食性主要以著生藻類和著生原生動物為食的水生動物類群碎屑食性主要以有機碎屑為食的水生動物類群魚食性主要以小型魚類和蝦類為食的水生動物類群濾食性、草食性、底棲動物食性、著生生物食性、碎屑食性和魚食性魚類等水生經濟動物的增殖容量分別按式=1\*GB3①~式=6\*GB3⑥計算。FL=100·ak[BP·(P/B)+BZ1·(P/B)]·V·········································=1\*GB3①FC=akPC····························································=2\*GB3②FD=akBD·(P/B)·S························································=3\*GB3③FZ=akBZ2·(P/B)·S························································=4\*GB3④FS=CS·V·(19.56%Q1+22.60%Q2)×3900000/(3560Q1+3350Q2)······················=5\*GB3⑤FY=akBY·(P/B)·S························································=6\*GB3⑥式中:FL——濾食性魚類等水生經濟動物的增殖容量,單位為噸(t);FC——草食性魚類等水生經濟動物的增殖容量,單位為噸(t);FD——底棲動物食性魚類等水生經濟動物的增殖容量,單位為噸(t);FZ——著生生物食性魚類等水生經濟動物的增殖容量.單位為噸(t);FS——碎屑食性魚類等水生經濟動物的增殖容量,單位為噸(t);FY——魚食性魚類等水生經濟動物的增殖容量,單位為噸(t);BP——浮游植物年平均生物量,單位為毫克每升(mg/L);BZ1——浮游動物年平均生物量,單位為毫克每升(mg/L);PC——水生維管束植物年凈生產量,單位為噸(t);BD——底棲動物年平均生物量,單位為克每平方米(g/m2);BZ2——著生生物年平均生物量,單位為克每平方米(g/m2);Cs——有機碎屑有機碳年平均含量,單位為毫克每升(mg/L);BY——小型魚類和蝦類年平均生物量,單位為克每平方米(g/m2);P/B——餌料生物年生產量與年平均生物量之比,不同區(qū)域湖泊和水庫不同餌料生物的P/B系數可按表3確定;a——魚類等水生經濟動物對該類餌料生物允許的最大利用率;不同營養(yǎng)生態(tài)類型魚類對不同餌料生物的最大利用率參考附表3;k——魚類等水生經濟動物對該類餌料生物的餌料系數,不同營養(yǎng)生態(tài)類型魚類對不同餌料生物的餌料系數可按表4確定;S——湖泊或水庫面積,單位為平方千米(km2);V——表層20m以內的大水面容積,不足20m的按實際容積計算,單位為億立方米(108m2);Q1——水體中鰱占鰱、鳙的數量比例,單位為百分號(%);Q2——水體中鳙占鰱、鳙的數量比例,單位為百分號(%)。附表2湖泊和水庫不同餌料生物的P/B系數P/B系數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底棲動物著生生物小型魚類和蝦類12532.54.51002.3附表3不同營養(yǎng)生態(tài)類型魚類對不同餌料生物的最大利用率和餌料系數餌料類型允許的最大利用率,%餌料系數碎屑50200浮游植物4080浮游動物3010水生維管束植物25100底棲動物256著生生物20100小型餌料魚類204各營養(yǎng)生態(tài)類型魚類等水生經濟動物的增殖總容量按式=7\*GB3⑦計算。FT=FL+FC+FD+FZ+FS+FY···················································=7\*GB3⑦式中:FT——各營養(yǎng)生態(tài)類型增殖總容量,單位為噸(t)。2漁業(yè)資源現存量估算2.1拖網試捕估算總資源量計算公式為:B=CAi?q式中:B——漁業(yè)資源總資源量,單位為kg;——平均每小時拖網漁獲量,單位為kg/(網·h);Ai——每小時拖網取樣面積,單位為m2/(網·h);q——可捕系數,通常取0~1,綜合考慮魚類種類的多樣性,q可捕系數通常取0.5;A——湖泊水域面積,單位為m2。2.2圍網試捕估算總資源量計算公式為:B=CAi?qA式中:B——漁業(yè)資源總資源量,單位為kg;——平均每網次圍網漁獲量,單位為kg/網Ai——每網次圍網取樣面積,單位為m2/網;q——可捕系數,通常取0~1,綜合考慮魚類種類的多樣性,q可捕系數通常取0.5;A——水域面積,單位為m2。2.3剩余產量模型估算Schaefer生物模型如下:Y=qfK(1-qf/r),其中a=qK,b=q2K/r·····················eq\o\ac(○,10)Y/f=a-bf····························································eq\o\ac(○,11)MSY=a2/4b·······················································eq\o\ac(○,12)fMSY=a/2b··························································eq\o\ac(○,13)式中:Y為漁獲產量,f為捕撈努力量,q為可捕系數,r為種群內稟自然增長率,K為環(huán)境負載容量。利用vonBertalanffy生長方程對生長參數進行計算,最終得出L∞、W∞、kc和tWt=W∞[1-Lt=L∞[1-式中:Lt為t齡魚體長;Wt為t齡魚體重;L∞是t無窮大時,魚的漸近體長;W∞是t無窮大時,魚的漸近體重;kc為生長曲線的曲率參數總死亡系數Z,包括自然死亡系數M和捕撈死亡系數F,即Z=M+F。依據Beverton-Holt法計算出總死亡系數Z:Z=(L∞-L)式中,L∞為漸進體長;L為漁獲物平均體長;Kg為生長系數;Lc自然死亡系數(M)采用經典的\o"Pauly,1980#748"ADDINEN.CITE<EndNote><CiteAuthorYear="1"><Author>Pauly</Author><Year>1980</Year><RecNum>748</RecNum><DisplayText>Pauly<stylefont="System">(</style>1980<stylefont="System">)</style></DisplayText><record><rec-number>748</rec-number><foreign-keys><keyapp="EN"db-id="pddw9arpfas2raees5ype2dbtxd5e9d2der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VB考試連連看試題及答案
- 編程項目管理的基本原則與方法試題及答案
- 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安全的理論研究試題及答案
- 代碼設計中的用戶體驗考慮試題及答案
- 高考作文自我反省的試題及答案
- 網絡故障案例分析試題與答案
- 軟件設計師考試團隊項目管理技能試題及答案
- 移動設備開發(fā)試題及答案
- 跨國公司與全球經濟的聯系試題及答案
- 網絡管理員考試復習全攻略試題及答案
- 21CJ103-1玻璃纖維增強聚酯(FRP)板材應用構造(一) 采光帶、通風、消防排煙天窗及防腐板
- MOOC 國際交流學術英文寫作-湖南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JJG(皖)112-2021 失重秤檢定規(guī)程
- 焊接機器人操作工職業(yè)技能競賽考試題庫(濃縮500題)
- (2024年)醫(yī)療法律法規(guī)知識培訓課件
- 2023年江蘇省鎮(zhèn)江市中考化學真題含解析
- 《簡易呼吸器》課件
- 2024屆江蘇省徐州市、南通市等2地高三第二次調研測試語文試題
- 糧食購銷合同樣本.文檔
- 2023中考數學練習 08 圓與幾何綜合問題(學生版+解析版)
- 讀后續(xù)寫:三大出彩收尾設計(解析版)2023年新高考英語讀后續(xù)寫練習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