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魯迅駁論文
1997年7月1日,香港在淪亡百年之后于回到祖國的懷抱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午夜,英國旗徐徐降下
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澳門兒童手拿區(qū)旗與國旗,迎接回歸中國國旗在會場揚起來
2001年7月13日,薩馬蘭奇在莫斯科宣布北京獲得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2001年11月10日,世界貿易組織(WTO)作出決定,接納中國加入WTO,歷經15年的奮爭與期待,中國終昂首跨入WTO大門!
2002年,中國上海市獲得了2010年世界博覽會舉辦權。這將是世博會第一次在發(fā)展中國家舉行。上海市民在南京東路步行街歡慶申博成功。
2003年,從春到夏,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迅速蔓延到全國大部分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全黨全國人民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防治非典斗爭取得階段性重大勝利。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fā)射,并于16日安全返回地面。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航天員楊利偉成為中國首位航天英雄。
雅典奧運上,中國代表團以32金的驕人成績,躋身亞軍,直逼美國霸主地位。中國人體現了“更快、更高、更強”的奧運精神,中國人整體的精神風貌體現了改革開放中的國家的蓬勃朝氣。中國女排獲得雅典奧運金牌再創(chuàng)輝煌劉翔獲得的男子110米欄金牌是中國男選手在奧運會上奪得的第一枚田徑金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宣布南博會開幕
2004年11月3日上午,首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廣西南寧開幕,來自中國及東盟十國的二萬多名賓客參加這一盛會。
有人說,新世紀的第一年——2001年是“中國年”,申奧成功、加入WTO、國足出線等等,喜事不斷,中國人感到從未有過的幸福、自豪;然而,70多年前的中國是怎樣的面貌呢?那時的中國人又是怎樣的精神狀態(tài)呢?當時,有一位思想的巨人、頑強的戰(zhàn)士,以犀利的目光洞悉著這一切,一次次振臂吶喊、一次次沖鋒陷陣——他,就是魯迅先生。
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一篇雜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看看我們能從中得到什么新的啟發(fā),學到怎樣的做人、作文的方法。
教學目的
⒈學習本文抓住“突破口”進行批駁的方法。⒉學習本文通過駁論證來反駁論點的方法。⒊學習本文直接反駁和間接反駁相結合的方法。⒋體會本文精辟含蓄的語言特點。作者簡介
魯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我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華蓋集》、《南腔北調集》、《墳》、《熱風》等十五部。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本文選自《且介亭雜文》魯迅是他1918年為《新青年》寫稿時開始使用的筆名。
民族英雄,愛國戰(zhàn)士
自嘲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統(tǒng),管它冬夏與春秋。魯迅像魯迅像(青年時期)魯迅像(1930)魯迅像(1933)魯迅像(1936)全家福(1933)給下列畫線的字注音,并解釋詞語??畤@()玄虛()渺茫誆騙()懷古傷今為民請命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現在的事而悲傷。用使人迷惑的形式來掩蓋真相的欺騙手段。哄騙。本課是因沒有把握而難以預期。有所感觸而嘆息。kǎixuánkuānɡ為人民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①懷古傷今:追念古代的事情,感傷今天的現實。如“現在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國聯,改為一味求神拜佛,懷古傷念今了——卻也是事實?!雹诳畤@:感慨嘆息。如“于是有人慨嘆曰: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雹壅E(kūāng)騙:欺騙。如:“要論中國人,必須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誆騙,卻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④渺茫:沒有什么希望。⑤他信力:相信和依靠外來的力量。如“假使這也算一種‘信’,那也只能說中國人曾經有過‘他信力’,自從對國聯失望之后,便把這他信力都失掉了”。⑥為民請命:代表人民的利益,替人民說話。⑦省悟:醒悟,覺醒。如“信‘地’和‘物’,還是切實的東西,國聯就渺茫,不過這還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信賴它的不可靠?!雹嘈撝粒盒羁仗摰搅藰O點。玄虛,空虛,不真實。如“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虛之至了”。⑨自欺力:即自我欺騙的本事。如“中國人現在是在發(fā)展著‘自欺力’”。時代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突然向沈陽進攻,蔣介石下令不許抵抗,國民黨軍隊不戰(zhàn)而逃,不到半年,日本帝國主義就占領了我東北三省。而“南京政府束手無策”,“單會去哀求國聯”,“國聯”即“國際聯盟”的簡稱,是英法等帝國主義國家瓜分世界和調節(jié)相互矛盾于1920年成立的國際組織。“九一八”事變后,國民黨政府多次向國聯申訴,要求制止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但國聯采取了袒護日本的立場,哀求國聯無效后,一些國民黨官僚和“社會名流”,以祈禱“解救國難”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舉辦“時輪金剛法會”,求神拜佛,懷古傷今。有些甚至散布對抗日前途的悲觀論調,指責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針對上述情況,魯迅為了批駁這種錯誤論調,鼓舞民族的自信心,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變三周年后寫下了這樣一篇文章——寫作背景1、日本占領我東三省,國民黨采取不抵抗政策。2、悲觀失望的情緒籠罩國統(tǒng)區(qū)上層。3、中共領導工農紅軍開始二萬五千里長征,播撒抗日火種。
在生活中,常常聽到一些不正確的說法,需要我們寫文章批駁,幫助澄清思想,端正認識。
以反駁為主的議論文通常叫做駁論文。駁論是跟立論緊密聯系著的,因為反駁對方的錯誤論點,往往要針鋒相對地提出自己的正確論點,以便徹底駁倒錯誤論點。
學習駁論文,首先要看作者怎樣抓住批駁的“突破口”,要學會識別謬論,能夠看出它錯在哪里,為什么會錯。還要學習反駁謬論,是直接駁論點,還是通過駁論據、論證來駁倒論點。此外,還要注意駁論文語言的特點,體會設問、反問等修辭手法對于加強駁論效果的作用。文學體裁:文體形式:三要素小說、詩歌、散文、戲劇
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論點、論據、論證論據:事實論據、理論論據論證方法擺事實、講道理對比論證、比喻論證論證方式立論、駁論駁論:用正確的觀點披露或駁斥錯誤的觀點,從而進一步闡明和確立正確的觀點。一般結構和形式:1、指出錯誤論點、論據或論證(樹靶子)2、批駁錯誤論點、論據或論證3、指明錯誤的實質或危害(打倒靶子)雜文:不像一般的議論文那樣地說理,而是用文藝性的筆調,形象化手法來議論說理。兼有政論、文藝兩種因素。特點:1、篇幅短小,取材廣泛。2、敏銳迅速,潑辣犀利,戰(zhàn)斗性強。(像匕首、投槍,能和讀者一同殺出一條血路)3、冷嘲熱諷、幽默風趣。4、說理生動、議論生動。議論文包括立論和駁論兩種。議論文的常識
駁論是先指出對方錯誤的實質,直接批駁或間接批駁,繼而提出自己的觀點并加以論證的議論文。駁論駁論點(直接批駁)駁論據(間接批駁)駁論證(間接批駁)作者寫作思路
樹靶子
打靶子
擺論敵論點
駁論敵論證
立觀點
證明自己觀點1、對方的錯誤觀點是什么?2、對方的錯誤觀點是根據什么得出的?3、作者為什么認為它是錯誤的?文章如何駁論證的?4、作者正面提出的觀點是什么?5、作者提出觀點的依據是什么?6、作者最后得出什么結論?
整體感知閱讀思考1.對方的錯誤觀點是什么?2節(jié)明確:對方的錯誤觀點是:“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2.作者為什么認為它是錯誤的?3節(jié)明確:信“地”信“物”信“國聯”討論從來沒相信過自己現在:求神拜佛——自欺—他信力從公開的文字看起來:兩年以前,我們總自夸著“地大物博”,是事實;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著過臉,也是事實;現在是既不自夸,也不信過臉,改為一味求神拜佛,懷古傷今了——卻也是事實。于是有人慨嘆曰: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1節(jié)含義?暗示國民黨反動派還有許多不愿或不敢公開的見不得人的事情。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者及其御用文人所有的中國人失掉了他信力,就會疑,一個轉身,也許能夠只相信自己,倒是一條心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漸玄虛起來了。信“地”和“物”,還是切實的東西,國聯就渺茫,不過這還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賴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虛之至了,有意或是有害,伊始就找不出分明的結果來,它可以令人更長久的麻醉著自己。4節(jié)“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前仆后繼”的戰(zhàn)斗的路信國聯是切實的東西,對國聯是否有益結果很快就會讓人看到,不能長久的進行欺騙,,求神拜佛、玄虛之至,是益是害,找不出分明的結果?!?.如何找批駁的“突破口”1-3節(jié)自夸“地大物博”希望國聯求神拜佛悲觀論者早就失掉了自信力,只有“他信力”,現在是在發(fā)展著“自欺力”。論據不能證明其論點(駁論證)突破口是信“地”信“物”信國聯是“他信”是“自欺”是事實也是事實卻也是事實☆4.思考敵論論點與論據中論述對象有什么變化?說說敵論證過程中的錯誤在哪兒?敵論點中:“中國人”指全體中國人民,范圍大。敵論據中:所述“我們”僅是國民黨反動派等一小部分中國人,范圍小。偷換概念以偏概全
提問:文章如何駁論證的?(1)自夸“地大物博”是信“地”信“物”并非“自信”。
(2)希望國聯是“他信”不是“自信”。
(3)求神拜佛是“自欺”。論據論點:兩年前:不久:現在:自夸“地大物博”希望國聯求神拜佛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直接反駁失掉的是“他信力”發(fā)展著“自欺力”文章結構內容(1—2)(3—5)敵論據論點偷換概念間接反駁己論點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己論據古今埋頭苦干的人有確信,不自欺拼命硬干的人為民請命的人前仆后繼的戰(zhàn)斗舍身求法的人結論: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不足為據,看地底下脊梁(6—8)(9)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敵論點:以偏概全
這是駁論的一種方式,由真實存在的依據推導出錯誤的結論,從而證明對方的觀點是錯誤的。指出對方論據證明論點的過程不成立,這是駁論證。它欲擒故縱,先“抬”后“貶”,好像抖包袱,吊起讀者的胃口,達到諷刺的效果。
要駁論證,關鍵要能透過現象看本質,因為對方或因為己方利益或因為認識上的局限,往往用事實掩蓋了真相,這就需要作者能撥亂反正。因此駁論證比駁論點、駁論據更能體現智慧的力量。
5.作者正面提出的觀點是什么?6節(jié)
明確:作者正面提出的觀點是:“中國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埋頭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為民請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正面立論,間接反駁敵論點。這一類人們堅持抗戰(zhàn)和民族解放。6.作者是怎么證明正面論點的?6-8節(jié)間接反駁勞動人民,包括知識分子,如畢升,李時珍反對剝削階級和外來侵略者的革命志士,民族英雄同情人民,杜甫,白居易英勇獻身,追求真理7.你還能舉出一些具體事例來證明作者的觀點嗎?“九、一八”事變后,中共于9月20日和22日連續(xù)發(fā)表宣言,提出“組織群眾的反帝運動,發(fā)動群眾斗爭,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的戰(zhàn)斗口號。在黨的號召和領導下,全國掀起聲勢浩大的抗日運動,堅決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1931年9月至12月,曾發(fā)生三次規(guī)模很大的學生請愿運動。8.作者提出觀點的依據是什么?7-8節(jié)明確:有過去和現在的事實為證研讀賞析9.為徹底駁倒敵論,作者還從正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用哪些論據證明自己的觀點?從古以來現在都有“脊梁”研讀賞析10.“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請你根據自己的了解為第7段中“……的人”注解舉例。指默默無聞、努力工作的廣大勞動人民。如畢升、祖沖之、李時珍、詹天佑等人指那些不怕犧牲、不計得失、忠于祖國的人。如岳飛、文天祥、戚繼光、林則徐等人指同情人民,為人民鳴不平、伸張正義的人。如屈原、關漢卿、海瑞等人指歷盡艱辛、英勇獻身、追求真理的人。如商鞅、譚嗣同、玄奘、法顯等人“埋頭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為民請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11.提問:文中“他信力”“自欺力”加引號起什么作用3、5節(jié)起諷刺否定的作用。
12.提問:“失掉了他信力,就會疑,一個轉身,也許能夠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條新生路?!边@里的“新生路”指什么?4節(jié)新生路指相信自己的力量,號召全國民眾團結起來抗日救亡。
13.提問:作者指出“求神拜佛”的危害性是什么?4節(jié)危害性是有益或是有害,一時就找不出分明的結果來,它可以令人更長久的麻醉著自己。14.提問:第6段作者提出“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這對批駁敵論點起什么作用?作者從正面樹立自己的論點是為間接反駁敵論點。
提問:作者怎么證明正面論點的?7
作者歷數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作為事實論據證明他們都是沒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
“埋頭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為民請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各指什么樣的人?你能說出幾個嗎?“埋頭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為民請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
主要指廣大勞動人民,也指歷史上那些科學家、文學家等。
如:李時珍、畢升、蔡倫、祖沖之、徐霞客、司馬遷、曹雪芹、蒲松齡、華羅庚、袁隆平……
指歷史上起義反封建統(tǒng)治和抵御外侮的英雄人物。如:
陳勝、吳廣、岳飛、文天祥、辛棄疾、李自成洪秀全、關天培、鄧世昌、戚繼光、……指為人民疾苦而呼告的人
如:杜甫、范仲淹、白居易、王安石、柳宗元、包拯、康有為、梁啟超、李大釗、魯迅、……指歷盡艱險,探求佛法教理的人
如:玄奘、鑒真、……15.作者“這一類的人們”指的是誰?8節(jié)指堅持抗戰(zhàn)和民族解放的人們。
16.提問:“說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則可,倘若加于全體,那簡直是誣蔑?!边@句話批駁敵論證的什么毛???8節(jié)批駁敵論證以偏概全的毛病。
16.作者指出“說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則可,倘若加于全體,那簡直是誣蔑”如何理解?
8節(jié)
明確:這句中的“一部分”和“全體”可知,“中國人”只指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及其御用文人,而不是所有中國人。指出了本文批駁的突破口,是論敵在論證上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及論據不能證明論點。17.提問:作者為什么贊揚他們“這就是中國的脊梁”?7節(jié)這是比喻的說法。這些沒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是中國的主流,是中國的希望。
18.提問:這一類沒有失掉自信心的人現狀如何?8(l)從人數上看:何嘗少呢?
(2)從特征上看:有確信,不自欺,前仆后繼地戰(zhàn)斗。
(3)從處境上看:總在被摧殘,被抹殺,消滅于黑暗中,不能為大家所知道。18.提問:課文最后一段如何總結的?9第一句先論論點的前半部分,“中國人”不能看“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卻要看“他的筋骨和脊梁”。不能以偏概全。第二句再論論點的后半部分,“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為據的”要拿出自己的眼光來看地底下不能為大家所知道的事實。
19.經過論證,關于“自信力”作者得出了怎樣的結論?
9
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為據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要點勾勒
全文可以分為四個部分。第①②兩段為第一部分,擺出敵方的論點和論據,樹立批駁的“箭靶”,作者將揭露的矛頭直指國民黨反動政府。
第③至⑤段為第二部分,是“破”。針對論敵的論據,運用直接反駁的方法,層層剝繭,揭露“中國人失去自信心”言論的欺騙性。
第⑥至⑧段為第三部分,是“立”。另立一個與論敵論點完全對立的論點: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文章熱情歌頌從古以來前赴后繼的中國人民的“脊梁”,熱情歌頌“現在”正在進行不屈不撓斗爭的革命者,從而推翻誣蔑“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的無恥讕言。這一層舉事實證明中國人沒有失掉自信力,從而駁倒對方,這叫間接反駁,或叫反證法。
第⑨段為第四部分,啟示人們擦亮眼睛,識別敵人的偽裝,從本質上看問題,指出真正有自信力的是中國的革命人民。20.作者是怎樣批駁對方論點的?第1—2段,擺出對方論點論據,樹立“箭靶”。第3—5段,揭露“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言論的欺騙性。 雖然論據是事實,但只是他們中的一部分人的事實,而不是全體中國人。他們把自己這一部分中國人當作了全體“中國人”。實際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指出其論據不能證明論點,即通過駁論證來駁倒對方的論點。)第6—8段,確立自己的觀點:我們有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并列舉了實事論據,從而否定了誣蔑“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的無恥讕言。閱讀課文,按要求答題㈠揭示對方的論點和論據(1-2)
(1)對方論據:
①
②
③
(2)對方論點:
兩年前:自夸“地大物博”不久:只希望“國聯”現在:一味求神拜佛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二)反駁
(3)直接反駁(3-5)
①失掉的是②發(fā)展著
(4)間接反駁(6-8)
①論點:②論據
A、古
B、今
(三)結論:“他信力”“自欺力”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a埋頭苦干的人b拼命硬干的人
c為民請命的人
d舍身求法的人脊梁a有確信
b不自欺
c前仆后繼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不足為據,要看地底下結構剖析對方論據:1、兩年前,自夸“地大物博”
2、不久,只希望“國聯”
3、現在,一味“求神拜佛”閱讀課文1、2自然段,思考:1、2自然段作者擺出了對方什么論點和論據?
對方論點: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直接反駁批駁對方的論證過程不合邏輯閱讀3—5自然段,思考:1、找出這一部分的關鍵句,作者是怎樣分析的?2、本段采用了怎樣的論證方法?關鍵句:“自信其實是早就失掉了的”分析:1、信“地”、信“物”、信“國聯”——失掉的是“他信力”
2、“求神拜佛”—發(fā)展著“自欺力”間接反駁閱讀6--8自然段,思考:1、作者的論點?提出哪些論據來加以論證的?2、采用怎樣的論證方法?論點:“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論據:從古至今都有滿懷自信的“中國的脊梁”針鋒相對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并列舉事實證明,從而徹底駁倒對方.結論閱讀最后一段,思考:1、本文的結論是什么?2、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結論: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不足為據,要看地底下(要從本質上看問題,指出真正有自信力的是中國的革命人民)作用:照應題目,作出回答駁論文知識1、駁論方法
(1)、駁論點法直接駁間接駁獨立證明法歸謬法(2)、駁論據法(3)、駁論證法2、批駁方式先破后立、邊破邊立、先立后破作者寫作思路
樹靶子
打靶子
擺論敵論點
駁論敵論證
立觀點
證明自己觀點(一)論敵的論點論據論據論點兩年前:不久:現在:自夸“地大物博”希望國聯求神拜佛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二)反駁直接反駁失掉的是“他信力”發(fā)展著“自欺力”間接反駁
論點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論據古今埋頭苦干的人有確信,不自欺拼命硬干的人為民請命的人前仆后繼的戰(zhàn)斗舍身求法的人文章結構內容(三)結論:
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不足為據,看地底下脊梁(1—2)(3—5)(6—8)(9)逐層推進的邏輯順序反駁兩年前總自夸“地大物博”不久不自夸只希望國聯現在求神拜佛懷古傷今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
失掉了“他信力”發(fā)展著“自欺力”
以偏
概全
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從古至今有“脊梁”
敵論點己論點敵論據己論據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不足為據,看地底下駁敵論證正面立論結論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埋頭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為民請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正面立論,間接反駁敵論點。這一類人們堅持抗戰(zhàn)和民族解放?!钭髡呤窃趺醋C明正面論點的?7-8間接反駁文章層次一、(1-2)擺出被反駁的論點和論據。二、(3-5)從對方的論據出發(fā),論述中國人有過他信力,在發(fā)展著“自欺力”。三、(6-9)論證有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駁論證駁論點論證結構提出對方的論據、論點(1、2):論據:兩年前不久現在論點: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直接反駁(3-5)(駁論證):失掉的是“他信力”;發(fā)展著“自欺力”。間接反駁(6-8)(駁論點):論點: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論據:從古至今滿懷自信的“中國的脊梁”。結論(9):自信力的有無,……要看地底下。
文章論證特點一
敵論據
敵論點由駁論證入手駁倒論點
論證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
中國人失掉他信力
中國人發(fā)展自欺力文章論證特點二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
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
自己去看地底下文章論證特點三破得有力,立得牢固小組朗讀比賽,同時思考并填寫下表:部分號段號在論證中所起的作用所揭示的要旨一12二345三678四9擺出對方論點論據暗示對方的論證以偏概全作出結論:自信力的有無……
揭示對方論點以偏概全,以表面概實質。駁斥對方的論證——論據不能充分證明論點①失掉的是“他信力”②發(fā)展著“自欺力”直接反駁(提出自己論點及論據)間接反駁論點: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論據:古今的“中國的脊梁”結構圖示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㈠論敵的論點、論據①論據兩年前:自夸“地大物博”不久:只希望“國聯”現在:一味求神拜佛②論點: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㈡直接反駁失掉的是“他信力”發(fā)展著“自欺力”㈢間接反駁論點: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論據古埋頭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為民請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今有確信,不自欺前赴后繼的戰(zhàn)斗脊梁㈣結論: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不足為據,要看地底下論證語言
本文語言尖銳犀利,富于戰(zhàn)斗性,帶有嘲諷意味。在文章開頭,“總自夸著‘地大物博’”“只希望著國聯”“一味求神拜佛,懷古傷今了”,充滿著嘲諷意味。“總”,一副自我炫耀、夜郎自大的樣子;“只”,一副仰人鼻息、抓救命稻草的形象;“一味”,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頑固不化的樣子。這些尖銳潑辣的語言,栩栩如生地漫畫式地畫出了悲觀論者的臉譜,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作者巧妙地運用了比喻、排比、反問、仿擬等修辭方法,大大增強了語言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尤其是仿擬,仿照“自信力”,造出“他信力”“自欺力”,顯出了作者高超的語言藝術。僅僅改動一個字,就將反動當局仰人鼻息、自欺欺人的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令人難忘。
本文抓住敵論據不能證明敵論點為“突破口”,以反駁對方的論證為武器,一舉擊中其要害。反駁強勁有力。
小結
21.說出下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脂粉:筋骨和脊梁:狀元宰相:地底下:美化、偽裝精神、品質、人格、操守國民黨反動政客及御用文人人民群眾的生活和斗爭,暗指當時還處于地下斗爭的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革命力量
22.提問:文中反復承認“是事實”“也是事實”“卻也是事實”,與后文的批判有什么關系?先確認敵論據的真實性,但這真實的論據不能證明其論點,為后文的駁論證勢定基礎。23.“中國的脊梁”指什么人?為什么他們的犧牲不能為“大家”所知道?明確:指腳踏實地為民族進步而奮斗的人們,他們是使中華民族挺立起來的“脊梁”,他們來自下層,代表著廣大人民的利益。明確:1、不能(無權)知道
2、不愿知道(“看客”)24.聯系全文,辨析下列句子中“中國人”的含義,說明“狀元宰相”“地底下”指的是什么。要論中國人,必須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誆騙,卻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為據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然而,在這籠罩之下,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中國人現在是在發(fā)展著“自欺力”。于是有人慨嘆曰: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假使這也算一種“信”,那也只能說中國人曾經有過“他信力”,自從對國聯失望之后,便把這他信力都失掉了。指極少數頑固分子以外的中國人民;指廣大人民;指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者及其御用文人;指所有的中國人;指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者及其御用文人。五個句子中“中國人”的含義,依次是:“狀元宰相”指當時國民黨反動政客及其御用文人?!暗氐紫隆敝府敃r還處于地下斗爭狀態(tài)的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革命力量。
文中的中國人有三個含義:A、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者及其御用文人;B、大部分愛國的人民;C、所有中國人。找出文中含“中國人”的句子,指出其具體含義。1、于是有人慨嘆: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C2、假使這也算一種“信”,那也只能說中國人曾經有過“他信力”。()A3、說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則可。()BC4、然而,在這籠罩之下,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5、中國人現在是在發(fā)展著“自欺力”。()A6、要論中國人,必須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誆騙。()C本文的主旨:本文的主旨在于揭露國民黨反動政府賣國投降、腐敗無能的本質,批判“中國人失掉自信力”的悲觀論調,歌頌自古以來有充分自信力的優(yōu)秀中華兒女,特別是當時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為解救國難而浴血奮戰(zhàn)的革命人民。精讀1-21、文章1、2段,哪些語句最富于諷刺意味?最富于諷刺意味的文字是:“改為一味求神拜佛,懷古傷今了”國難當頭,國民黨政府官僚和“社會名流”不是號召人民奮起反抗,而是以祈禱“解救國難”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舉辦“時輪金剛法會”等。請菩薩來“解救國難”,多么荒誕,多么愚昧??!2.文中反復承認“是事實”“也是事實”“卻也是事實”,與后文的批判有什么關系?先確認敵論據的真實性,但這真實的論據不能證明其論點,為后文的駁論證勢定基礎。
精讀3-51.“如果單據這一點現象而論,自信其實是早就失掉了的。”如果刪去前半句行不行?為什么?不行。因為作者批判敵論證是就敵論據不能證明敵論點而言,如果刪去就會變得以偏概全。2.作者指出“求神拜佛”的危害性是什么?有何作用?第四段的加點字
文中有加黑點的兩段文字,這是作品發(fā)表時被國民黨檢查官刪掉的。想想為什么被刪去?這兩段文字諷刺了當時一些國民黨官僚和“社會名流”,以祈禱“解救國難”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舉辦“時輪金剛法會”等行徑,指出求神拜佛的危害性。揭示了他們掩蓋自己悲觀失望、喪失信心的心態(tài)。4、文中“他信力”“自欺力”加引號起什么作用?“他信力”、“自欺力”是指什么?
5、“失掉了他信力,就會疑,一個轉身,也許能夠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條新生路?!边@里的“新生路”指什么?
新生路指相信自己的力量,號召全國民眾團結起來抗日救亡。
起諷刺否定的作用?!八帕Α保盒拧暗亍毙拧拔铩毙拧皣摗薄白云哿Α保阂晃肚笊癜葩?,懷古傷今精讀6-81、第6段作者提出“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這對批駁敵論點起什么作用?
2、中國的脊梁”指誰?魯迅為什么反復強調“中國的脊梁”?作者從正面樹立自己的論點是為間接反駁敵論點。
“中國的脊梁”這是比喻的說法。指古今志士仁人,指腳踏實地為民族進步而奮斗的人們,他們是使中華民族挺立起來的“脊梁”,他們來自下層,代表著廣大人民的利益。高度贊揚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救亡、民族解放的斗爭,認為這是中國人的主流,是中國未來的希望。這些人充滿民族自信力,一生為人民為事業(yè)作出了偉大的貢獻。他們的存在是無可置疑的,他們的作為和精神是可歌可泣的,與當時的國民黨政客和社會“名流”們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具有強大的批判力量。這些鐵的事實對敵論論點是一個有力的反證。.“中國的脊梁”在當時有什么意義?
明確:當時國民黨到處散布悲觀論調,廣大民眾也因“中國的脊梁”的總被摧殘、被抹殺而看不到光明。魯迅反復贊揚“中國的脊梁”,可以鼓舞斗志,增強中國人的自信力。
第9自然段,概括全文,指出要論中國人自信力的有無,“要自己去看地底下”?!爸邸敝附y(tǒng)治階級的欺騙性宣傳。“狀元宰相的文章”指國民黨反動政客和御用文人的言論?!暗氐紫隆卑抵柑幱诘叵露窢幍闹袊伯a黨及其領導下的革命力量。運用了比喻修辭法?!爸袊募沽骸泵珴蓶|彭德懷董存瑞雷鋒夏明翰劉胡蘭郭光允1.本文的結論在全文中的作用?精讀92.研討與練習二作用:照應題目,作出回答分析鑒賞
⒈體會本文結構嚴謹、論證嚴密的特色
本文結構嚴謹、論證嚴密。文章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引論,第二、三部分為本論,第四部分為結論,層次極為清楚,重點極為突出。部分與部分之間,段與段之間,作者很講究銜接,過渡得自然緊湊。
如第二部分開頭用“如果單據這一點現象而論”一句緊掛第一部分對方的事實論據,然后進行分析批駁。第二部分中批駁謬誤與第三部分正面論證己見之間安排一個承上啟下的過渡段(第6段)。從揭露一小撮不但失掉“自信力”而且在發(fā)展“自欺力”的中國人轉向歌頌“并不失掉自信力”的廣大中國人民。
本文結構的謹嚴不僅表現在段落的銜接上,也表現在句子詞語之間的照應上。題目是“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結尾便回答說:“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為據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肮_的文字”與“地底下”的事實;“自信力”與”自欺力”這相互呼應的詞語的運用都大大增強了文章的邏輯力量。
⒉領會本文嘲諷語和隱晦語所包含的深層含義
例如在文章的第9段作者用了一連串的比喻,形象地指出了看問題的立場和方法?!爸邸庇髅阑窝b;“筋骨和脊梁”喻氣節(jié)、操守、人格、品質;“狀元宰相”喻當時能“公開的”國民黨反動政客及其御用文人的言論;“地底下”喻當時還處于地下斗爭的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革命力量。這些語言的運用,正是為了適應當時戰(zhàn)斗的需要,字里行間,充分表明魯迅先生立場堅定、愛憎分明。3.本文語言上有什么特色?
辛辣的諷刺是本文語言上的特色。如“他信力”“自欺力”等。比喻、排比、反問、仿擬小結2、反駁的方法和技巧3、駁論文的語言特色反駁論點、反駁論據、反駁論證(1)魯迅的語言特色:尖銳、潑辣,富有戰(zhàn)斗性和嘲諷意味。(2)駁論文中常用排比、設問、反問等修辭方法,加強駁論效果。1、感悟魯迅的民族自豪感,樹立自己正確的民族自信力①揣摩第1段話,三個副詞“總”、“只”、“一味”能否互換位置?為什么?
不能。“總”讓人看到國民黨政府夸耀“地大物博”時的洋洋自得,同時“總”又寫出夸耀者的底氣不足,因為,夸來夸去只能夸這一樣,且惟恐別人不知,這也暗接“只求國聯”的必然性;“只”是抓救命稻草時的“執(zhí)著”,仰人鼻息之狀躍然紙上;“一味”則是深陷而不能自拔,沉迷于其中的滋味因而也不愿自拔。這三個副詞準確地寫出了國民黨政府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的“事實”,極富諷刺意味。②揣摩下列加橫線字詞的表達效果:
“……不過一面總在被摧殘,被抹殺,……那簡直是誣蔑?!?/p>
“總”寫出當時社會的黑暗程度,并間接謳歌“中國的脊梁”屢挫屢戰(zhàn)的精神?!昂喼薄北磉_了作者的激憤之情。玄奘
在新的形勢下,作為一個中國人,你認為怎樣才能增強我們的民族自信力?
⒈體會下列各句的語言特點(綜合)A.準確性B.諷刺性C.幽默感D.形象性①假使這也算一種“信”,那也只能說中國人曾經有過“他信力”。()②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虛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時就找不出分明的結果來。()③在這籠罩之下,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④要論中國人,必須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誆騙,卻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DBCA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中“舍身求法”的法,指的是佛法。
B.“正史”指的是清高宗詔定的從《史記》到《清史》共24部紀傳體史書,即二十四史。
C.本文中加黑點的詞語,是最初發(fā)表在《太白》月刊上時被國民黨書報檢查機關刪去的,可見當時文網之烈。
D.文中“國聯”是國際聯盟的簡稱,“國聯”對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采取了默認和縱容的態(tài)度。B⒊對下面這段文字的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要論中國人,必須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誆騙,卻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為據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A.“脂粉”比喻那些美化、偽裝的言行。
B.“筋骨和脊梁”指的是“古往今來的仁人志士”。
C.“狀元宰相”指的是國民黨反動派的高級官員。
D.“地底下”指的是“被壓迫的勞動人民”和“當時還處于地下斗爭中的革命力量”。C
⒋如果將下列句子中的“中國人”分成“全體中國人”“沒有覺悟的中國人”“中國人中的優(yōu)秀分子”“某些反動的御用文人”四類,歸類正確的一項是()。①于是有人慨嘆曰: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②中國人現在是在發(fā)展著“自欺力”。③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④要論中國人,必須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誆騙。A.①④/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D.①/②/③/④A
⒌對文中的隱晦語和嘲諷語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脂粉”指論敵自欺欺人的偽裝。
B.“筋骨和脊梁”指中國人民的優(yōu)秀代表人物。
C.“狀元宰相”是指國民黨反動政客及其御用文人。
D.“地底下”指當時處于地下斗爭的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革命力量。B
⒍第⑨段與整個課文前面文字的關系,選出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不被”和“卻看看”分別是對前文直接反駁和間接反駁的總結;“狀元宰相的文章”與前文中間相呼應。
B.“不被”和“卻看看”是對全文的總結;“狀元宰相”與課文開頭“公開的文字”相呼應。
C.“不被”和“卻看看”分別是對全文直接反駁和間接反駁的總結。“狀元宰相的文章”與課文開頭的“公開的文字”相呼應。
D.全段是對全文的總結和對開頭的照應。C⒎選出文中畫線四種人所代表人物正確的一項是()。
A.①康有為②洪秀全③鄭成功④關漢卿
B.①李時珍②孫中山③康有為④譚嗣同
C.①杜甫②白居易③關漢卿④康有為
D.①畢升②李自成③杜甫④法顯D閱讀下文,回答問題強盜的自供現在有些不了解歷史的人,錯誤地說中國的貧窮落后,都是人民起來鬧革命鬧的。照他們看來,似乎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應該不抵抗,當順民,把中國歸入帝國主義國家的版圖,今天中國人的生活,也就會達到歐美發(fā)達國家的水平了。這種錯誤的觀點,簡直是白日做夢,說胡話。帝國主義為什么要侵略中國?難道是來幫助中國富強的?當然不是。他們來,是為了吃我們的肉,吸我們的血,搶奪我們的財富。當時八國聯軍的統(tǒng)帥,德國人瓦德西,于1900年10月23日給德國皇帝寫了一份報告。這份報告可以說是這個強盜頭子的自供狀??匆豢催@個自供狀,對于認識這些帝國主義者的面目,是大有好處的。瓦德西先說了一個總的印象:“所有的市區(qū),多被毀壞?!彼f:“聯軍占領北京之后,曾特許軍隊公開搶劫3日。”瓦德西在這里寫了一個旁注:“正式特許搶劫3日,系自8月16日至18日為止?!睋尳俣劣凇肮_”,而且又是“正式”“特許”的搶劫,聽起來好像是奇聞,但又確是事實。這樣的軍隊,不叫它們強盜,還能叫什么呢?
⒈文中“強盜”指的是()A.瓦德西B.德國人
C。德國皇帝D.八國聯軍
⒉把“這樣的軍隊,不叫它們強盜,還能叫什么呢”這個句子換成陳述句。D
這樣的軍隊,只能叫它們強盜,不能叫別的。⒊瓦德西對搶劫總的印象是⒋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目的是所有的市區(qū),多被破壞。
吃我們的肉,吸我們的血,搶奪我們的財富。
⒌文中“這種錯誤的觀點”究竟錯在哪里?(多項選擇)()A.不了解中國革命的歷史,沒有認識到中國人民革命運動的重大歷史意義。
B.這是白日做夢,說胡話。
C.在抵抗外來侵略這個問題上,奉行不抵抗政策,甘當“亡國奴”。
D.沒有認清帝國主義侵略的真正目的和強盜本性。ADC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問題。①一位詩人曾說:“虛榮的人只是注視著自己的名字,光榮的人卻注視著祖國的事業(yè)?!雹谄鋵?,如果把自己的名字與事業(yè)緊緊聯系在一起,倒也不妨注視一下。③但說到底,應該注視的是事業(yè)。④古往今來的真正名人,是靠自己實實在在的成就和影響立足于世的。⑤像瓦特和蒸汽機、馬克思和《資本論》。⑥這些偉大的名人自己并不曾謀求“大名垂宇宙”,不曾用一毫的心思去乞求官方或人們的賞識。⑦他們只是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甚至是為時人所不理解、不能容忍的奇思異想,為人類開辟了新的天地,他們的名字也就自然不朽了。⑧所以要想當名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小寫”自己的名字,“大寫’自己該做的事業(yè)。⒈上文作者的論點是(用簡要的語言加以概括,不超過10個字)⒉本文運用的論證方法是()A.道理論證、比喻論證B.舉例論證、對比論證C.對比論證、比喻論證D.舉例論證、道理論證D應該注視的是事業(yè)⒊對這段文字層次劃分正確的一項是()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⒋解釋第③句中“小寫”和“大寫的含義(1)小寫:(2)大寫:看輕、看小看重、看大A比較閱讀
閱讀下列一段文字,說說它和本文所表達的思想內容有什么異同。
多有“不恥最后”的人的民族,無論什么事,怕總不會一下子就“土崩瓦解”的,我每年運動會時,常常這樣想:優(yōu)勝者固然可敬,但那雖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終點不止的競技者,和見了這樣競技者而肅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國將來的脊梁。比較閱讀
1934年,國民黨北平市長下令禁止男女同學,男女同泳,以免肌膚相碰,有礙男女大防。魯迅先生聽到這件事,對幾個青年朋友說:“男女生活在同一天地間,一同呼吸空氣。空氣從這個男人鼻孔出,被那個女人吸進去,淆亂乾坤,豈非比同學同泳更嚴重!要徹底劃清界限,不如索性再下一道命令,今后男女出門,各戴一個防毒面具。既免空氣流通,又不拋頭露面?!盇.請找出敵論點、論據。B.魯迅先生是怎樣駁斥的?
欣賞品味
1.揣摩第1段話,三個副詞“總”、“只”、“一味”能否互換位置?為什么?
不能。“總”讓人看到國民黨政府夸耀“地大物博”時的洋洋自得,同時“總”又寫出夸耀者的底氣不足,因為,夸來夸去只能夸這一樣,且惟恐別人不知,這也暗接“只求國聯”的必然性:“只”是抓救命稻草時的“執(zhí)著”,仰人鼻息之狀躍然紙上;“一味”則是深陷而不能自拔,沉迷于其中的滋味因而也不愿自拔。這三個副詞準確地寫出了國民黨政府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的“事實”,極富諷刺意味。
2.揣摩下列加點字詞的表達效果:不過一面總在被摧殘,被抹殺,……那簡直就是誣蔑。
明確:“總”寫出當時社會的黑暗程度,并間接謳歌“中國的脊梁”屢挫屢戰(zhàn)的精神?!昂喼薄北磉_了作者的激憤之情。
.“中國的脊梁”在當時有什么意義?
明確:當時國民黨到處散布悲觀論調,廣大民眾也因“中國的脊梁”的總被摧殘、被抹殺而看不到光明。魯迅反復贊揚“中國的脊梁”,可以鼓舞斗志,增強中國人的自信力。
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問題。從公開的文字上看起來:兩年以前,我們總自夸著“地大物博”,是事實;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著國聯,也是事實;現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國聯,改為一味求神拜佛,懷古傷今了——卻也是事實。于是有人慨嘆: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如果單據這一點現象而論,自信其實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來信“國聯”,都沒有相信過“自己”。假使這也算一種“信”,那也只能說中國人曾經有過“他信力”,自從對國聯失望之后,便把這他信力都失掉了。失掉了他信力,就會疑,一個轉身,也許能夠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條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漸玄虛起來了。信“地”和“物”,還是切實的東西,國聯就渺茫,不過這還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賴它的不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租賃鋼板安全使用培訓合同
- 2025年度臍橙種植保險合同書復合風險管理版
- 2025年度路邊廣告牌廣告資源托管及推廣服務合同
- 2025年度茶葉產業(yè)鏈金融服務合同電子版
- 2025年度門面轉讓及商業(yè)運營管理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員工勞動合同解除協議書范本
- 2025年醫(yī)療服務合同履行協議
- 2025年家庭用水電燃氣合同
- 2024年注冊會計師(公司戰(zhàn)略與風險管理)能力知識考試題庫與答案
- 2025年中國婚紗行業(yè)發(fā)展前景預測及投資戰(zhàn)略咨詢報告
- 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課程體系
- 包裝品質彩盒外箱知識課件
- 神經外科課件:神經外科急重癥
- 頸復康腰痛寧產品知識課件
- 2024年低壓電工證理論考試題庫及答案
- 微電網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民航服務溝通技巧》教案第14課民航服務人員上行溝通的技巧
- MT/T 538-1996煤鉆桿
- 小學六年級語文閱讀理解100篇(及答案)
- CB/T 467-1995法蘭青銅閘閥
- 氣功修煉十奧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