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 齊桓晉文之事 導學案_第1頁
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 齊桓晉文之事 導學案_第2頁
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 齊桓晉文之事 導學案_第3頁
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 齊桓晉文之事 導學案_第4頁
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 齊桓晉文之事 導學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中華文明之光

齊桓晉文之事

【課前熱身,背誦檢查】

補寫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為打消弟子在談?wù)搨€人志

向時的疑慮,說:","o

(2)《論語?先進》中,子路表示,對于一個夾在大國之間又“,

”的“千乘之國”,自己只要三年就可以使百姓變得勇敢并懂規(guī)

矩。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冉有表示,治理一個小國,他

用三年時間,“;至于禮樂教化則“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曾皙在談自己的志向時,描繪

了一幅美好的圖景:暮春時節(jié),穿著春服,五六個成人,六七個童子,

“,,唱著歌回去。

(5)(2020年新高考全國卷)《論語先進》中寫到孔子的四個弟子侍坐時

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時間治理一個飽經(jīng)憂患的千乘之國,

“,,

【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學習任務(wù)1:孟子與《孟子》二I書

孟子謂齊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則凍餒

其妻子,則如之何?”

王曰:“棄之。”

曰:“士師不能治士,則如之何?”

王曰:“已之?!?/p>

日:“四境之內(nèi)不治,則如之何?”

王顧左右而言他。

(《梁惠王下》)

1

■《孟子》成書

《孟子》七篇主要記錄了孟子的談話,由孟子和其弟子共同著作。該書反映

了孟子對的繼承和發(fā)展,表達了孟子的思想和理論,塑造了大

思想家的鮮活形象。書中主要的政治主張為“

■縝密純熟的論辯技巧

先秦說理文的論辯術(shù),由開始,逐步走向成熟。《孟子》的論辯文,

在邏輯上也許不如《墨子》嚴謹,但更具有藝術(shù)的表現(xiàn)力,具有文學散文的性質(zhì)。

《孟子》中的論辯文,巧妙靈活地運用了邏輯推理的方法,往往是欲擒故縱,

反復詰難,迂回曲折地把對方引入自己預(yù)設(shè)的結(jié)論中。

?“''

在論辯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體生動的形象表現(xiàn)出來。

學習任務(wù)2:初讀感知

《孟子》一書具有縝密純熟的論辯技巧?!洱R桓晉文之事》中,孟子能夠?qū)⒉?/p>

以為然的齊宣王游說到心悅誠服。他使用了哪些論證技巧呢?完成下表。

論證段落主要內(nèi)容論證方法例句

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

第1—14段樹立信心一可為比喻論證

心力而為之,后必有災(zāi)。

小結(jié):說理論證o

學習任務(wù)3:疏通文本

2

1.重點實詞

(1)愛

藜爰愛

小篆隸書繁體楷書簡體楷書

“愛”繁體字寫作“愛”,形聲字,據(jù)《說文解字》和小篆字形,從攵部,(ai)

聲。本來是行走的意思,后來假借來表示仁愛、給人以恩惠的意思。

義項例句

①齊國雖褊小,吾何零一牛

[解釋加點字]楚人琴()其子,雖零()錢財,于其子

之求而無不應(yīng)。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風,獨萃()菊,眾人奉()

其高潔,稱之。

(2)若

若若

甲骨文小篆隸書楷書

"若''是象形字,甲骨文像一個跪著的人舉著雙手在梳理自己蓬亂的頭發(fā)。表示

順,后借用作“像,假如”等義。

義項例句

①其者是,孰能御之

②以考所為,求若所欲

③王君隱其無罪而就死地

[解釋加點字]韓愈見李蟠苓()自己年少之時,收為弟子,對其

兄曰:“若()雖年長,聞道未必先汝弟,汝弟雖幼,未必不考()

汝等。汝者()勤學不輟,則可智明也?!?/p>

(3)徒

徒徒

小篆隸書楷書

3

徒''是形聲字,小篆從“走”部(即1),土聲(聲母、韻母相同),表示步行。

義項例句

①仲尼之俅無道桓文之事者

[解釋加點字]陳涉本是氓隸之人,其能不及蒙恬之,()。而與士

卒同甘苦,戰(zhàn)時常舍車而俅()。得天下后,邀其幼時之友至,卒不見,

其友俅()見欺,曰:“涉俅()有帝王之名,而吾心中俅

()記舊時之誼也?!?/p>

(4)宜

宜宜

甲骨文小篆隸書楷書

“宜”是會意字,甲骨文外邊是“且”字(像古代一種祭祀禮器),里邊上下都是

“肉”字,合起來指祭祀時盛放祭品的禮器。表示古代的祭祀禮器,后引申為“合

適、適宜''義。

義項例句

①富乎百姓之謂我愛也

/生于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因淮南之地宜

[解釋加點字]

()橘生長也,是故,情宜)植于淮南。

2.文化常識

■謹房了之教

庠序:古代的,后泛指學校或教育事業(yè)《史記儒林列傳》:“聞

三代之道,鄉(xiāng)里有教,夏日校,殷曰序,周日庠?!薄稘h書?董仲舒?zhèn)鳌罚骸傲⒋髮W

以教于國,設(shè)庠序以化于邑?!?/p>

學習任務(wù)4:主旨探究

■齊宣王會接受并踐行孟子的主張嗎?為什么?

4

■孟子提出的“王道”思想有什么進步意義?

【拓展延伸,綜合運用】

■對比《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與《齊桓晉文之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即有先“足民”后“禮樂”的提法,但孟

子將這種思想闡述得更為細致、具體,勾畫出了一幅美好的政治藍圖:

■《孟子》的浩然之氣

(公孫丑問曰:)“敢問夫子惡乎長?

曰:“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敢問何謂浩然之氣?

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

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愫于心,

則餒矣。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

長也。無若宋人然。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握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日:‘今日

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

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堰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這種修養(yǎng)升華出一種至大至剛、充塞于天地之間的“浩然之氣”。這是《孟子》

氣勢充沛的根本原因。

5

【小結(jié)反思,課堂測評】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

孟子之少也,既學而歸,孟母方績,問曰:“學何所至矣?"孟子曰:“自

若也?!泵夏敢缘稊嗥淇棥C献討侄鴨柶涔?。孟母曰:“子之原學,若吾斷斯織

也。夫君子學以立名,問則廣知,是以居則安寧,動則遠害。今而廢之,是不免

于斯役,而無以離于禍患也。何以異于織績而食中道廢而不為寧能衣其夫子而長

不乏糧食哉女則廢其所食,男則墮于修德,不為竊盜,則為虜役矣?!泵献討?

旦夕勤學不昌,師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節(jié)選自《列女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何以異于織績/而食中道廢而不為/寧能衣其夫子/而長不乏糧食哉/

B.何以異于織績而食/中道廢而不為/寧能衣其夫子/而長不乏糧食哉/

C.何以異于織績而食/中道廢而不為/寧能衣其夫/子而長不乏糧食哉/

D.何以異于織績而食/中道廢而不為/寧能衣其夫子而長/不乏糧食哉/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孟母方績”與“方其破荊州,下江陵”(《赤壁賦》)兩句中的“方”字含義不

同。

B.“子之廢學”與“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禮運》)兩句中的

“廢”字含義不同。

C.“無以"指沒有(辦法),與“無以至千里”(《勸學》)中的“無以”含義相同。

D."旦夕勤學不息”與“夜夜不得息”(《孔雀東南飛》)兩句中的“息”字含義

相同。

【參考答案】

背誦檢查:

(1)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2)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僮

(3)可使足民以俟君子

(4)浴乎沂風乎舞零

6

(5)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學習任務(wù)1:

儒家學說行王道、施仁政

《墨子》“長于論辯”“長于譬喻”

學習任務(wù)2:

論證段落主要內(nèi)容論證方法例句

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

第1—14段樹立信心一可為比喻論證

心力而為之,后必有災(zāi)。

解決矛盾一為與挾太山以超北?!遣?/p>

第15—20段對比論證

不為能也。

反面論證不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

第21—33段類比論證

為的危害用恩焉。

正面論證如

第34—35段

何為

層層推進、步步深入具體詳實、生動形象

學習任務(wù)3:

1.

(1)①吝惜,舍不得

[解釋加點字]寵愛吝惜喜愛愛慕

(2)①像②如此③如果

[解釋加點字]像你們比得上如果

(3)①門徒,弟子

[解釋加點字]這些人步行白白地空只

7

(4)①應(yīng)該,理所當然

[解釋加點字]適合應(yīng)當

2.地方學校

|學習任務(wù)4:|

1.孟子勾畫出了一幅美好的政治藍圖。但是當時的諸侯醉心于征戰(zhàn)殺伐、武

力兼并,盡管他們愿意讓孟子陳述自己的主張,但是不會有統(tǒng)治者真正愿意踐行。

孟子的主張在當時也是難以實現(xiàn)的。孟子的思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