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橋拆除重建工程施工圖設計【總說明書】_第1頁
XX橋拆除重建工程施工圖設計【總說明書】_第2頁
XX橋拆除重建工程施工圖設計【總說明書】_第3頁
XX橋拆除重建工程施工圖設計【總說明書】_第4頁
XX橋拆除重建工程施工圖設計【總說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永壽橋拆除重建工程施工圖設計【總說明書】S1-21-一、概述1.1項目背景G542是2013年國務院批準的《國家公路網(wǎng)規(guī)劃(2013年—2030年)》新增的四川廣元至重慶萬州的一條重要連接通道,根據(jù)《開州區(qū)交通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本項目是“三年行動計劃”交通規(guī)劃的國省道改造重點項目。開州區(qū)G542南雅開江界至鐵橋段是G542重慶段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接四川開江縣的出口通道。項目地理位置永壽橋橋梁編碼為X514500234L0010:位于開開州區(qū)G542南雅開江界至鐵橋段距南雅高速互通僅600米處,該建設年限久遠,實測橋梁全長34.0m,橋面全寬為7.6m,橫向布置:1.5m(人行道)+4.6m(車行道)+1.5m(人行道)。橋梁為3-7.0m實腹式圬工拱橋,主拱圈凈矢高3.5m,矢跨比1/2,拱圈厚0.5m;主拱圈采用漿砌塊石。下部結構采用重力式圬工橋臺,明挖擴大基礎。橋面為水泥混凝土橋面,由于年代久遠,并無詳細工程資料可供查詢(估計為清朝年間建設),經(jīng)過多次加固、維修。根據(jù)歷年檢測報告反應“永壽橋進行全橋結構技術綜合評分,永橋Dr值為68.50,主要部件(主拱圈)技術狀況等級為4類,綜合評定永壽橋橋梁技術狀況等級為4類,橋梁主要構件有大的缺損,嚴重影響橋梁適用功能;或影響承載能力,不能保證正常使用?!?.1.3設計依據(jù)及基礎資料(1)與業(yè)主簽訂的公路設計合同;(2)中華人民共和國《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公路工程部分);(3)交通部部頒《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B01—2014);(4)交通部部頒《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規(guī)范》(JTGD40—2011);(5)交通部部頒《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細則》(JTG/TF20-2015);(6)交通部部頒《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細則》(JTG/TF30-2014)(7)GB5768—2009《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8)JTGC20-2011《公路工程地質(zhì)勘察規(guī)范》;(9)JTGC10-2007《公路勘測規(guī)范》;(10)JTGC30-2015《公路工程水文勘測設計規(guī)范》;(11)JTGD60-2015《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guī)范》;(12)JTGD61-2005《公路圬工橋涵設計規(guī)范》;(13)JTG3362-2018《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guī)范》;(14)JTG3363-2019《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guī)范》;(15)JTGB02-2013《公路工程抗震規(guī)范》;(16)現(xiàn)行其他相關規(guī)范。二、測設經(jīng)過該項目由于任務緊張,我公司在接到委托任務后立即成立項目組開展工作,組織相關專業(yè)人員進行現(xiàn)場踏勘,就項目建設方案與業(yè)主方主要負責人達成一致意見:本項目為開州區(qū)G542南雅開江界至鐵橋段是G542重慶段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受資金的影響,本次設計主要解決永壽橋通行問題且兼顧項目后期改善提升功能,橋梁采用二級公路標準,橋梁寬度采用12m;橋頭接線采用四級公路標準臨時接線處理、設計車速為20km/m,路基寬度采用7.5m,瀝青砼路面。經(jīng)詳細的測量、細致的資料搜集、調(diào)查,外業(yè)勘測資料精度達到勘察測量規(guī)范規(guī)定的要求。隨后項目組全面展開內(nèi)業(yè)設計,內(nèi)業(yè)設計工作中,工程技術人員嚴格把關,對項目通過認真、細致的設計,在確保結構物安全、穩(wěn)定的前提下盡量做到優(yōu)化設計,使設計方案更加經(jīng)濟、合理,可行。2.1原橋情況及新建的必要性永壽橋位于G542南雅開江界至鐵橋段上且南雅互通連接線距離600m處的楊家河上,橋位處河面寬度約26-51m,楊家河是南河支流,汛期水位高,詢問當?shù)厝罕?,此橋修建至今至少?0年,1998年最大洪水時洪水位與橋面平齊。楊家河橋為3×10m實腹式石拱橋,橋全長40m。橋面寬7.6m=1.5m(人行道)+4.6m(車行道)+1.5m(人行道)。主拱圈寬5.6m,厚0.5m。橋墩高1.5m,底部寬2.0m,橋墩基礎采用擴大基礎,橋臺為砌體重力式橋臺。拱圈、側墻、橋墩、橋臺均采用條石。懸臂橫梁為鋼筋混凝土結構。人行道欄桿采用鐵質(zhì)欄桿,錨固于懸臂梁端。橋面為混凝土路面,已經(jīng)多次翻修,該橋經(jīng)養(yǎng)護單位鑒定為四類橋,現(xiàn)限載13噸。圖永壽橋該橋設計荷載等級低,不滿足公路-I級荷載等級要求;橋?qū)?.6m,行車道凈寬4.6m,不滿足本項目橋?qū)?m和橋面凈寬8m要求;橋梁兩端彎道半徑較小,不能滿足行車要求;橋梁兩側房屋密集,拆遷工程量大;且項目加固方案不能起到交通提升作用,安全隱患不能得到全面排除。經(jīng)多個相關部門與我單位人員多次現(xiàn)場研討;確定本項目采用新建橋梁?,F(xiàn)場照片三、技術標準根據(jù)本項目在路網(wǎng)中的地位、功能、遠景交通量以及工程投資成本,本項目橋梁臨時接線技術標準采用20km/h、路基寬度7.5m的四級公路技術標準,橋梁采用技術標準采用30km/h、寬度12.0m的二級公路技術標準。其余指標均按現(xiàn)行部頒《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B01-2014)及有關設計規(guī)范執(zhí)行,本項目主要技術指標見表1-1。表1-1主要技術指標表序號指標名稱單位規(guī)范值采用值備注1地形類別山嶺重丘2公路等級四級公路四級公路3路線長度Km/0.4134設計速度Km/h20205路基寬度m6.57.56行車道寬度m2×3.002×3.257停車視距m20208平曲線最小半徑m15159最大縱坡%92.510最小坡長m6016311凸形豎曲線最小半徑m100120012凹形豎曲線最小半徑m100/13豎曲線最小長度m2053.24514設計荷載公路II級公路II級橋梁采用I級15路面結構類型/瀝青砼16橋梁寬度m/12參照二級公路標準17橋涵及路基設計洪水頻率大、中橋1/50小橋、涵洞、路基1/25大、中橋1/50小橋、涵洞、路基1/2518地震烈度/VI度四、路線起訖點、控制點、全長、沿線主要城鎮(zhèn)、河流、公路及鐵路等及技術標準、工程概況4.1路線起訖點、中間控制點、全長本項目路線較短,起終點與原老路接順,受楊家河上永壽橋橋位控制,全長0.413公里。路線走向五、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批復意見執(zhí)行情況本項目為一階段施工圖設計。本設計遵照工可批復意見和業(yè)主的要求執(zhí)行。施工圖設計在以下方面進行了進一步優(yōu)化:(1)

路線總體走向與工可推薦線方案一致,同時結合地形、地質(zhì)、水文條件,考慮城鎮(zhèn)規(guī)劃和投資因素,強化地形、地質(zhì)復雜路段路線局部比選,深化路線方案。(2)

項目跨越楊家河的永壽橋橋梁結構采用3-20m預制預應力小箱梁,橋面寬度采用12.0m(2.0m人行道+8.0m車行道+2.0m人行道)。(3)

主線采用的設計標準與工可一致,設計速度為20km/h,路基寬度7.5m,行車道寬度為6.5m,本次施工圖設計路面采用瀝青混凝土路面。(4)按照交通部《關于在公路建設中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的若干意見》的要求,對高填、深挖路段進行重點優(yōu)化,節(jié)約用地、更好地保護自然環(huán)境。(5)

進一步核實沿線的涵洞、通道設置,優(yōu)化縱斷面,減少工程量。工可方案路線走向圖六、沿線地形、地質(zhì)、水文、氣候條件6.1地理位置項目區(qū)在重慶市開州區(qū)(原開縣)境內(nèi)西南部。開州區(qū)位于重慶市東北部,地處長江之北,在大巴山南坡與重慶平行嶺谷結合地帶。處于北緯30°49′30″-31°41′30″、東經(jīng)107°55′48″-108°54′之間,總面積3959平方公里。西鄰四川省開江縣,北接城口縣和四川省宣漢縣,東毗云陽縣和巫溪縣,南鄰萬州區(qū)。路線起始于開州區(qū)南雅鎮(zhèn)雙和村北部與四川省開江縣講治鎮(zhèn)交界處,路線途徑南雅鎮(zhèn),終點位于開州區(qū)鐵橋鎮(zhèn)鎮(zhèn)區(qū)。6.2地形開州區(qū)在造山運動及水流的侵蝕切割下,形成山地、丘陵、平原三種地貌類型、七個地貌單元、八級地形面。山地占63%、丘陵占31%、平原占6%,大體是“六山三丘一分壩”,地勢又東北向西南逐漸降低。北部屬大巴山南坡的深丘中山山地,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最高處白泉鄉(xiāng)一字梁橫豬槽主峰,海拔2626米。三里河谷沿岸海拔較低,最低處為南部渠口鎮(zhèn)崇福村,海拔134米。沿河零星塊狀平壩,地勢開闊,土層深厚。開州區(qū)的山脈主要有觀面山脈、南山山脈、鐵峰山脈。觀面山脈為大巴山支脈,北東南西走向;南山山脈從梁平縣明月山分支,南西北東走向;鐵峰山脈從忠縣精華山延伸,南西北東走向。南山、鐵峰山脈為川東平行嶺谷的隔擋式褶皺帶構成,背斜緊湊,形成低山;向斜寬敞,多成丘陵谷地或平原。6.3氣象根據(jù)開州區(qū)氣象局提供的資料,勘查區(qū)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春早、夏熱、秋雨綿綿、冬暖多霧,無霜期長,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氣溫18.3℃,最高氣溫42.5℃(2004年8月16日),最低氣溫-4.2℃(1978年1月25日)。歷年最大降雨量1789.2mm(1998年),歷年最小降雨量896mm(1986年),多年年平均降雨量1181.40mm,其中5~9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0%,日最大降雨量297mm(2004年9月4日),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為134.7mm,占全年降雨量的11.4%。6.4水文開州區(qū)境內(nèi)河流屬長江支流小江水系。項目區(qū)位于小江在開州區(qū)境內(nèi)的支流南河以北,與南河的北部支流河溝局部有交叉。流域全長15km。集水面積57Km2。本橋位于以山地丘陵為地段,地形平坦開闊,河道寬18~60m,兩側岸坎高2.0~3.0m。河道內(nèi)有植被,沖溝彎曲,測量時溝內(nèi)水深約2-5m。6.5地形地貌擬建場地地勢總體呈兩端高中間低,場地地形起伏較大、高差明顯,地形坡角一般為5~15°,局部為陡坎,地形坡度大于45°。擬建場地范圍內(nèi),最低點位于河流內(nèi),高程約228.19m;最高點位于南東側土中,高程約248.60m,相對高差約20.41m。6.6地層巖性擬建場地揭露地層有第四系全新統(tǒng)砂土(Q4al+pl)、粉質(zhì)粘土(Q4el+dl),侏羅系中統(tǒng)沙溪廟組砂巖(J2S-ss)。6.6.1土層砂土(Q4al+pl):黃褐色、灰褐色、飽和、松散~稍密狀,為河流沖積形成,主要由石英、長石、云母組成,含少量巖石顆粒,搖震反應明顯。該層主要分布于河流附近的鉆孔中,鉆探揭露厚度為2.1(ZK8)~2.5m(ZK5)。粉質(zhì)粘土(Q4el+dl):黃褐色、灰褐色,稍濕,可塑狀;主要由粉粒和粘粒組成,局部含少量巖石顆粒,粘性中等、韌性中等、干強度中等,小刀切面較光滑,無搖振反應。該層分布場地的大部分地段,鉆探揭露厚度為1.6(ZK12)~3.2m(ZK4)。6.6.2巖石泥巖(J2S-ms):紫紅色、紫褐色,泥質(zhì)結構,薄~中厚層狀構造,泥質(zhì)膠結,主要粘土礦物組成,含少量灰綠色斑狀物和灰黑色銹斑,局部砂質(zhì)含量較高。強風化層,巖心破碎,呈塊狀或顆粒狀,個別呈短柱狀,中風化層,巖芯較完整,主要呈柱狀或短柱狀,節(jié)長約為12~30cm。經(jīng)現(xiàn)場鉆探該巖層鉆孔揭露厚度約為17.7m(ZK9)~23.4m(ZK10)。6.7基巖面及基巖風化帶特征擬建場地基巖界面跟場地地形相近,場地整體基巖面坡度角約為5°~15°。根據(jù)《公路工程地質(zhì)勘察規(guī)范》(JTGC20-2016)結合重慶地區(qū)經(jīng)驗,將鉆探揭露范圍內(nèi)的基巖劃分為強風化帶和中等風化帶。強風化帶:裂隙發(fā)育,巖芯破碎,多呈碎塊狀,個別呈短柱狀,巖質(zhì)軟手掰易斷。各孔均有揭露,根據(jù)現(xiàn)場鉆探,強等風化帶厚度約為1.5(ZK1)~1.8m(ZK9)。中等風化帶:裂隙較發(fā)育,巖芯較完整,主要呈柱狀或短柱狀,巖質(zhì)較軟,鉆探揭露深度約為16.2~21.7m(ZK10)。各孔地層情況見勘探點數(shù)據(jù)一覽表。6.8地質(zhì)構造擬建工程位于明月峽背斜南東翼,巖層呈單斜互層狀產(chǎn)出,巖層傾向約為150°,傾角約為32°。層間結構面較發(fā)育,結構面結合很差,屬軟弱結構面。根據(jù)對擬建場地現(xiàn)場及周邊調(diào)查,橋位區(qū)附近主要有兩組裂隙發(fā)育,主要特征敘述如下:裂隙L1:傾向320°,傾角約65°,該裂隙呈張開狀,有少量粘土填充,裂面平直、光滑,裂隙間距0.5~1.5m,延伸長度2~5m,裂隙結合很差,屬軟弱結構面。裂隙L2:傾向230°,傾角約75°,該裂隙多呈張開狀,有少量粘土充填,裂面較平直、光滑,裂隙間距0.5~2.0m,延伸長度2~5m,裂隙結合很差,屬軟弱結構面。七、沿線筑路材料、水、電等建設條件及與公路建設的關系1、塊石、片石公路沿線主要出露砂巖、粉砂巖、砂泥巖;起點段砂巖層厚度大,巖體完整性好,巖石弱~微風化狀態(tài),巖石較堅硬,強度較高,用作路基圬工砌體材料。2、路基填料本項目路基填方所需填料可就近利用挖方路基來填筑路堤,挖方中以粉砂質(zhì)泥巖和粉砂巖為主,其次為粉質(zhì)粘土。其中粉砂巖采用常規(guī)爆破方式挖出的石方,其規(guī)格一般不滿足規(guī)范要求,需對其進行加工破碎,使其粒徑大小規(guī)格應符合規(guī)范要求,才能保證施工壓實度。3、水泥、鋼材項目所需水泥、鋼材、水泥砼可直接在開州區(qū)等市購買。4、施工用水項目沿線溪溝、堰塘眾多,水源豐富,水質(zhì)較好,對混凝土不具腐蝕性,可就近取用,但需與權屬單位聯(lián)系。八、與周圍環(huán)境和自然景觀相協(xié)調(diào)情況1、路基土石廢方為了保護環(huán)境和確保路基填筑質(zhì)量,同時也為了部分消化路基施工開挖出的廢方,公路路基開挖出的表層耕植土、腐質(zhì)土等不能用作填料,全部集中堆放用于路基邊坡綠化或棄土場的復耕或綠化。并根據(jù)實際地形,在合適的位置設置棄土場,所有廢方須集中堆放于棄土場。2、水土保持措施、土地利用、美化綠化公路施工過程中難免不破壞植被和原地表,造成水土流失。設計過程中,確定合理的路基邊坡坡度,并對高邊坡采取必要的措施支護,對保護路塹邊坡、確保路容整齊美觀有很好的作用。施工(尤其是雨季施工)過程中,必須做好排水工作,避免水流直接沖刷路基邊坡。施工完畢后,應因地制宜作好邊坡的綠化和植被恢復。在挖方邊坡外側設置截水溝,避免地表水直接沖刷路塹邊坡,引起挖方邊坡的水土流失。施工中必須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盡量不砍伐樹木,對公路侵占的樹木可采取移栽等方式加以保護。必須重視對棄土場的治理,為減少公路建設對土地的占用,有條件的棄土場應復耕,同時為減少水土流失,應搞好棄土場的排水和坡面、坡腳等的防護措施。3、施工過程中的污染控制施工過程中產(chǎn)生的固體垃圾、廢水、廢氣、噪音等對周圍環(huán)境及沿線居民生活將產(chǎn)生一定影響。對于固體垃圾,應集中后統(tǒng)一運到垃圾場處理。施工過程中產(chǎn)生的廢水,必須經(jīng)過處理達到排放標準后才能排入河流。為使施工中產(chǎn)生的噪音不致于影響沿線居民的生活,工程應盡量安排在白天施工。隨時保持施工場地路面的濕潤,盡量少的產(chǎn)生揚塵。4、施工爆破對環(huán)境的影響土石挖方中石方占有一定比例,石方開挖過程中一定要采取先進的爆破技術、嚴格控制爆破的強度,使爆破對環(huán)境的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爆破前一定要做好爆破設計,使爆破即降低施工成本又不至于嚴重影響環(huán)境。施工期間須做到及時對危巖進行清除,并在安全距離外增設警告標志。5、施工對車輛通行的影響施工期應作好充份的宣傳工作。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九、山區(qū)公路復雜路段局部路線方案的優(yōu)化及比選情況結合地形、地物,綜合考慮工程安全、造價及施工條件等因素,結合地方政府及業(yè)主的意見,在初設方案基礎上進行紙上移線,優(yōu)化路線平縱線形、確定合理拓寬方案,控制路基土石方、防護工程及占用用地,減少拆遷,形成施工圖設計方案。并且本項目投資有限,路線布設時結合業(yè)主意見,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個別困難地段采用降低參數(shù)指標進行設計。十、分期修建工程分期實施設計的說明和對工程實施的建議本項目建設里程短,路基防護、橋涵工程規(guī)模小,根據(jù)項目工程規(guī)模及特點,全線路基、路面、橋涵及交通工程作為一個合同段組織實施。建議工期十二個月。十一、各項工程施工的總體實施步驟的建議及有關工序銜接等技術問題的說明以及注意事項公路在施工過程中,應嚴格按照國家及地方最新的公路安全生產(chǎn)許可達標標準、國家安全生產(chǎn)強制性條例規(guī)范實施手冊中的相關規(guī)定進行操作,同時在其運營過程中應加強管理,對危險路段應加強防護,確保在建設和運營過程中的安全。本項目主體工程根據(jù)本合同段的具體情況,對工程實施步驟提出以下建議。(1)施工準備:正式開工前做好設計、招標工作;基本完成征地、拆遷、場地平整、臨時設施等各項準備工作,因具體工程的影響,不能按時完成的零星工作,應該在主體工程開工前完成或隨主體工程同步進行、同時各道工序施工準備伴隨著施工的全過程;(2)認真做好各項工程施工組織計劃,應充分考慮當?shù)丶竟?jié)性氣候?qū)κ┕すに嚭凸て诘挠绊?,盡量避免在雨季施工土方工程和在汛期施工跨河橋梁基礎工程。抓住有利季節(jié)進行路基處理和路基填筑、開挖,首先對不良地質(zhì)路段進行地基處理,包括清淤、清表處理,為公路建設贏得時間,保證工期。(3)盡早修筑施工便道等臨時設施,接通臨時電力、電訊線路,保證施工設備順利進場,按時開工。(5)便橋等線外工程宜先期實施,以保證主體工程施工時,地方交通的暢通,并宜選擇在不妨礙或少影響農(nóng)事之季進行。(6)進行清表等處理工作,對清表耕植土應集中堆放,便于今后恢復地表植被時予以利用。(7)首先應注意合理安排橋梁施工,并要抓住施工有利季節(jié)集中進行,以確保工程質(zhì)量和進度,隨后相繼施工涵洞等小型構造物,確保后續(xù)工程不受影響。(8)路基防護和排水系統(tǒng)的施工應和主線土石方工程同步。邊填挖土方,邊做好防護及排水工程,以保證路基邊坡盡量不受雨水沖蝕。(9)路面施工宜待路基與橋梁上部結構施工完成,路基處理穩(wěn)定后進行。(10)加強管理,充分發(fā)揮監(jiān)理工程師的作用,嚴把質(zhì)量關,確保工程質(zhì)量,爭創(chuàng)優(yōu)質(zhì)工程。十二、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的采用等情況1、應用GPS技術建立首級控制網(wǎng),為后續(xù)的測量工作建立起高等級的閉合條件。2、運用公路勘察設計一體化程序,實現(xiàn)路線平、縱、橫互動設計,為路線方案的優(yōu)化設計創(chuàng)造了條件。3、本項目全部采用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出圖率100%。十三、與有關部門協(xié)商情況定測及施工圖設計期間,就定測路線方案多向地方政府溝通匯報、對重點比較路段,在初步設計方案基礎上,根據(jù)外業(yè)測量資料進行優(yōu)化調(diào)整,征求地方政府意見。根據(jù)現(xiàn)場調(diào)查,棄土場的選址向地方政府征求意見,取得回復意見后開展相關測量工作。十四、其它本項目施工圖設計文件按交通部2007年7月3日發(fā)布的《公路工程基本建設項目設計文件編制辦法》(交公路發(fā)〔2007〕358號)規(guī)定的組成內(nèi)容編制,按業(yè)主要求,除施工圖預算匯總編制外,其余施工圖文件按施工合同段進行編制。施工圖設計文件組成如下表。十五、設計原則及內(nèi)容依據(jù)現(xiàn)行《公路路線設計規(guī)范》和選線基本原則,本項目路線方案方案擬定遵循以下原則:路線布設應服從重慶市、開州區(qū)總體路網(wǎng)規(guī)劃布局;應滿足集鎮(zhèn)區(qū)域發(fā)展規(guī)劃的要求;應結合地形選線、地質(zhì)選線、環(huán)保選線,并考慮項目沿線的水利資源、旅游資源、天然氣資源等因素,以利于其經(jīng)濟發(fā)展,鄉(xiāng)鎮(zhèn)附近線位采取“離而不遠,近而不進”的原則;要結合地形、地貌特征,少占耕地,在滿足工程可行性的前提下達到“路線順直、走向合理、距離最短、投資較省”的目的;結合沿線地質(zhì)情況,布設線位時要盡量避開不良地質(zhì)地段;要充分考慮利用老路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合理確定路線方案;路線依據(jù)原開州區(qū)G542南雅開江界至鐵橋段升級改造工程及方案論證選取最優(yōu)路線。十六、路線16.1路線平面路線設計按交通部部頒《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B01—2014)、部頒《公路路線設計規(guī)范》(JTGD20-2017)、中華人民共和國《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公路工程部分)的規(guī)定執(zhí)行,結合地形、地質(zhì)、工程量、拆遷賠償、環(huán)境保護等具體問題進行路線平縱面布設。本路段平面線形要素的組合較多。路線縱坡設計時盡可能結合地形使填挖方相對合理,減少構造物。平縱組合均滿足路線設計規(guī)范中“組合得當”的要求,平縱面線形設計滿足視覺連續(xù)、協(xié)調(diào)、行車安全順適的要求。16.2路基、路面及排水工程16.2.1橫斷面設計橫斷面組成該公路按雙車道四級公路設計,設計道路路基寬度:7.5m。路幅分配為:0.5m路肩+6.5m行車道+0.5m路肩。橋梁段采用2.0m人行道+8.0m車行道+2.0m行人道。K0+055~K0+075、K0+145~K0+165段為橋頭左右段側漸變段;設計標高路基設計標高為行車道中線標高。路拱橫坡行車道采用雙向橫坡,行車道橫坡采用2.0%,路肩與行車道同坡。超高加寬方式超高方式為繞路中線旋轉(zhuǎn)。以路中線為超高旋轉(zhuǎn)軸,超高過渡采用線性漸變。考慮到公路接近村鎮(zhèn)且混合交通量較大,車速可能受到限制,所以根據(jù)規(guī)范要求,本次設計最大超高值取8%,局部靠近居民聚集地且困難路段適當降低標準。路基路面設計.1技術標準設計荷載:公路-II級。設計洪水頻率:參照1/25。.2一般路基設計路基的土石方數(shù)量扣除了路面結構部分的體積。①填方路基(1)一般路基填方邊坡設計由于本項目為沿原路改建工程,其填方高度均小于8米,填方邊坡坡率均采用1:1.5;路基的填方首先采用路基挖方中的土、石(I類土除外),路堤填料不得采用有機土。當采用風化嚴重的軟石、粉土作填料時,應采用土質(zhì)改良措施,低填處要考慮地下水和毛細水的作用,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證路基穩(wěn)定。1)性質(zhì)不同的填料,應水平分層、分段填筑,分層壓實。同一水平層路基的全寬應采用同一種填料,不得混合填筑。每種填料的填筑層壓實后的連續(xù)厚度不宜小于500mm。填筑路床頂最后一層時,壓實后的厚度應不小于100mm。2)對潮濕或凍融敏感性小的填料應填筑在路基上層。強度較小的填料應填筑在下層。在有地下水的路段或臨水路基范圍內(nèi),宜填筑透水性好的填料。3)在透水性不好的壓實層上填筑透水性較好的填料前,應在其表面設2~4%的雙向橫坡,并采取相應的防水措施。不得在由透水性較好的填料所填筑的路堤邊坡上覆蓋透水性不好的填料。4)每種填料的松鋪厚度應通過試驗確定。5)每一填筑層壓實后的寬度不得小于設計寬度。6)填方分幾個作業(yè)段施工時,接頭部位如不能交替填筑,則先填路段,應按1:2坡度分層留臺階;如能交替填筑,則應分層相互交替搭接,搭接長度不小于2m。(2)陡坡路基陡坡路堤設計結合地形、地質(zhì)條件、邊坡高度等進行綜合考慮。斜坡地段,當?shù)乇頇M坡為1:5~1:2.5時,應清除表土,并在基巖面挖成向內(nèi)傾2%~4%的臺階,臺階寬度不小于2米,施工時嚴禁挖倒坡,以保證填料和地基結合緊密,以利填方穩(wěn)定。地表橫坡陡于1:2.5時,應按《公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要求進行路堤穩(wěn)定性檢算,根據(jù)計算結果確定是否采取支擋措施。(3)壓實度及填料要求對于較大粒徑的填料必須采用較為大型的壓實機具,通過碾壓試驗證明可行,并確定施工工藝和檢測辦法后方可采用,否則較大的石料必須改小才可作填料。對于擋土墻等構造物的臺背(墻背)填料應優(yōu)先選用內(nèi)摩擦角值較大的礫(角礫)類土,砂類土,回填由近至遠應分別采用人工夯實,小型至中型和大型壓實機具作業(yè),既不能對構造物產(chǎn)生不利影響,又必須達到壓實度的要求。路基采用重型擊實標準,路基壓實度及填料強度要求如下表:路基壓實度及填料強度要求表項目分類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壓實度(%)填料最小強度(CBR)(%)填料最大粒徑(cm)上路床0~0.3≥94510下路床0.3~0.8≥94310零填及挖方0~0.3≥945100.3~0.8≥94310上路堤0.8~1.5≥93315下路堤1.5以下≥90215填方路基與構造物銜接處,路基壓實度不小于94%。②挖方路基設計路塹開挖采用機械開挖,根據(jù)本路段實際情況,挖方邊坡坡比按下表所列數(shù)值采用。土質(zhì)路塹邊坡坡率表土的類別邊坡坡率粘土、粉質(zhì)粘土、塑性指數(shù)大于3的粉土1:1中密以上的中砂、粗砂、礫砂1:1.5卵石土、碎石土、圓礫土、角礫土膠結和密實1:0.75中密1:1巖質(zhì)路塹邊坡坡率表邊坡巖體類型風化程度邊坡坡率H<15m15m≤H<20m灰?guī)r、裂隙發(fā)育較少砂、頁巖邊坡未風化、微風化1:0.1~1:0.31:0.1~1:0.3弱風化1:0.1~1:0.31:0.3~1:0.5灰?guī)r、裂縫較少的砂、頁巖及泥巖未風化、微風化1:0.1~1:0.31:0.3~1:0.5弱風化1:0.3~1:0.51:0.5~1:0.75巖體較完整、裂縫較多的灰?guī)r、砂頁巖及泥巖未風化、微風化1:0.3~1:0.5弱風化1:0.5~1:0.75巖體較不完整,裂縫較多的巖質(zhì)邊坡弱風化1:0.5~1:1弱風化1:0.75~1:1沿挖方邊坡高度每隔8~10米設置一道平臺,平臺寬度不小于2.0米。③路基清表填筑前應清除地表及植物根莖(清基過程當中及路基填筑時注意對沿線行道樹根系的保護及路基回填的壓實)。路基挖方中清除的地表耕植土、淤泥質(zhì)土、腐質(zhì)土等除部分用作平交填土綠化或取棄土場還林、還耕外,其余均集中堆放,以利于環(huán)保綠化施工單位利用。全線路堤填方利用挖方中的塊石土、坡積碎石土、漂卵石土等符合要求的材料填筑,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數(shù)大于26的土以及含水量超過規(guī)定要求的土不得用作路基填料。清表厚度為0.3m,清除路基表層腐植土等不能使用的土,提高路基穩(wěn)定性,同時路基清表后,路基基底壓實度(重型)達到85%。④低填淺挖段設計由于本路段為新建工程,填土大部分在原路面上填筑,而原路絕大部分填料均為灰?guī)r和泥灰?guī)r填筑,經(jīng)過多年的使用,其路基穩(wěn)定,無變形,其壓實度已能滿足《公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對路床壓實度的要求,故對低填路基無需換填,對原路由于排水不暢或無碎石路面導致的坑槽、泥漿段落采用透水性材料換填后再進行填筑。對土質(zhì)路塹不能滿足壓實度不能要求的應采用巖石碎屑換填,或摻拌石灰及其它穩(wěn)定性材料進行處治,換填處治后壓實度不小于94%。⑤特殊路基處理項目沿線的主要特殊路基為水塘及軟土路基,采用換填處治。換填材料選用挖方路段片塊石,換填石料強度等級不小于MU30。軟基換填過程:施工準備→測量放樣→原地面收方→挖除淤泥(或非適用性材料)→基坑驗收(基底收方)→回填碎石土(或透水性好的材料)→碾壓(回填頂面收方)清除淤泥前把水田的水排干、抽干;水田的兩邊挖好排水溝,放好開挖邊線;回填材料:回填材料的規(guī)格要符合施工規(guī)范及設計要求?;靥顣r應分層填筑,壓實。碾壓時遵循“先邊后中、先內(nèi)后外、先輕后重”的原則。軟基的壓實在填土層的松鋪厚度、含水量及平整度符合要求后,采用重型壓路機。碾壓時遵循“先邊后中、先內(nèi)后外、先輕后重”的原則,檢測壓實度等合格并經(jīng)監(jiān)理工程師批準后方可進行下一層的填筑。碎石土回填每層厚度不應超過30cm,平整后振壓密實,并采用沉降差進行控制,沉降差不得大于5mm,碾壓無漏壓、無死角確保壓實均勻,壓至沒有產(chǎn)生明顯的沉降為止,且滿足設計與規(guī)范要求。16.3路基防護16.3.1擋墻防護擋墻設計參數(shù)設計荷載:公路—II級;擋墻基底摩擦系數(shù)f=0.3~0.5(根據(jù)巖土類型決定);墻背填料計算內(nèi)摩擦角φ=32°,填料容重γ1=21KN/m3;墻身圬工容重γ2=24KN/m3;擋墻穩(wěn)定系數(shù):抗滑穩(wěn)定系數(shù)Kc≥1.3;抗傾覆穩(wěn)定系數(shù)Ko≥1.5。擋墻構造和材料要求(1)路肩墻:墻身高度原則上不大于10米。墻身高度≤8米時,墻身材料采用M7.5漿砌塊(片)石;墻身高度>8米時,采用C15片石混凝土,其中片石含量不得大于20%。所用片石應勻質(zhì)、不易風化、無裂隙且強度等級不得低于MU30,石料規(guī)格應符合相關技術要求。(2)路堤墻:在路基填筑高度較大或陡坡路堤修筑路堤墻,墻身材料同路肩墻一致。(3)修筑在斜坡地面上的擋土墻,基礎前趾埋入地面的深度和距地表的水平距離,應符合下表規(guī)定?;A前趾埋入地面的深度和距地表的水平距離土層類別最小埋入深度H(m)距地表水平距離L(m)示意圖硬質(zhì)巖層0.601.50軟質(zhì)巖層1.002.00土層≥1.002.5016.4排水設計16.4.1排水設計原則全線路基主要采用邊溝、排水溝、涵洞等綜合排水,邊溝、排水溝、涵洞及自然溝渠共同形成完整的排水體系。邊溝、排水溝縱坡應不小于0.3%。路面采用2.0%路拱橫坡自然排水。邊溝:全段根據(jù)實際情況設置完善的排水邊溝,路面水及部分挖方邊坡雨水排入路基邊溝,通過邊溝就近排入天然溝渠或涵洞,其余地表水體排入自然溝渠。涵洞:路線跨越溝谷、水渠或必要的農(nóng)田灌溉時,根據(jù)計算匯水流量,設置跨徑不同的涵洞。保證公路體系排水暢通(詳見涵洞設計)。16.4.2排水設計材料根據(jù)項目特性,路基邊溝主要采用M7.5漿砌片石矩形邊溝排水,排水溝采用臨時土邊溝。16.4.3取、棄土設計方案,環(huán)保及節(jié)約用地措施1、取土、棄土本著節(jié)約用地、不占好地、良田的原則,盡量利用路塹挖方作為路基填料。2、公路用地界:路堤排水溝外2.0米,挖方地段為塹頂外2.0米,塹頂設截水溝的為截水溝外2.0米。路肩擋土墻、路堤墻墻址外2.0米。16.4.4路基施工①填方路基施工本項目路基填料,主要為碎石土。填筑工藝應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guī)范》4.2.2的有關規(guī)定。1)施工機械:推土機、鏟運機、平地機、壓路機、挖掘機、裝卸機等2)填筑工藝流程及操作要點填筑工藝流程為批準開工報告→測量放樣→基底處理→卸料→攤鋪整平→灑水→碾壓夯實→檢查驗收卸料、鋪料采用汽車倒推卸料,推土機在料堆上平整,這樣料物不易產(chǎn)生分離現(xiàn)象。壓實是路基填筑的關鍵。推薦采用進退錯距法進行振蕩碾壓,在填料壓實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a、嚴格控制填筑的碾壓的參數(shù),碾壓參數(shù)根據(jù)實驗路段或參照本地區(qū)過往相同項目確定,不得隨意改變。b、路基各部分應交替同步填筑升高,搞好各區(qū)填筑的聯(lián)系施工,使路基填筑面保持同一高程,不要形成臺階。C、確保規(guī)定的碾壓便數(shù),防止漏壓、欠壓。當遇有超顆粒塊石,應用機械夯擊碎,以保證震動壓實效果。碾壓過程中應經(jīng)常檢查震動碾壓的工況特性。如不符合要求,應及時檢修處理。4)、碾壓工藝準備下承層→運料→堆料→攤鋪→大粒徑料破碎→推土機推平、穩(wěn)壓→找平→碾壓→壓實度檢測→大不大要求的路段采取措施重新碾壓→下一層施工5)碾壓工藝碾壓后路基外觀質(zhì)量標準為:路基表面無明顯空洞;大粒徑顆粒不松動,鐵鍬挖動困難;中硬、硬質(zhì)石料土石路基邊坡碼砌筑緊貼、密實,無明顯空洞、松動,特別注意路基邊角部分要碾壓充實。一般碎石土路基,檢測時一般采用灌砂法,灌水(水袋)法檢測壓實度,取土樣的底面位置為每一層實層底部;用壞刀法試驗時,環(huán)刀中部處于壓實層厚的1/2深度;用核子儀試驗時,應根據(jù)其類型,按說明書要求辦理,每層的壓實度應符合要求。②新老路基銜接、陡坡路堤及填挖交接1)新老路基銜接、陡坡路堤本項目為改建工程,設計時對舊路線性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優(yōu)化,所以新老路基拼接情況較多。在拓寬原有路堤時,在原有路堤坡面開挖4%的向內(nèi)傾斜臺階,臺階寬度≥1m;當拼接寬度<0.75m時,需翻挖原有路基,增加拼接寬度,以消減新老路堤拼接拓寬的差異變形。2)縱向填挖交界路段在縱向填挖交界路段,挖成寬不小于2m,向內(nèi)傾的4%的臺階,在路床地面及路床頂面30cm各鋪設一層雙向土工格柵,以加強路基填挖交界處的整體性。土工格柵采用每延米極限抗壓強度≥80kn/m,縱、橫向標準抗壓強度下的伸長率≤10%,糙度大,且滿足規(guī)范對路堤筋強度要求的雙向土工格柵。③挖方路基設計與施工一般挖方路段,邊坡設計是根據(jù)沿線地形、水文地質(zhì)及工程地質(zhì)、路塹邊坡高度、土石方填挖平衡和該地區(qū)其他已建公路挖方邊坡坡率及形式等因素綜合考慮,以安全為原則,在盡量不增加特殊加固措施的前提下,減少對自然邊坡植被的破壞。1)恢復定線,放出邊線樁,對不同路段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2)路基開工前,應考慮排水系統(tǒng)的布設,防止在施工中線路外的水流入線內(nèi),將線路內(nèi)的水迅速排出路基,保證施工順利進行。3)對設計中擬定縱橫向排水系統(tǒng),要隨著路基的開挖,隨時組織施工,保證雨季不積水,并及時安排邊溝、邊坡的修整和防護,確保邊坡穩(wěn)定。④橋涵路基為減少路堤段在構造物兩側產(chǎn)生不均勻沉降而導致路面不平整,減少跳車現(xiàn)象,提高公路車輛行駛的舒適性。對涵洞兩側路基填筑進行了特殊處理,處理范圍:涵洞底部為2米,上部1.5x(H-1)+2,H為涵洞的高度。填料要求:橋涵臺背路基要求采用開山石碴、碎石土等組顆粒填筑。臺背路基要求從填方基底至路床頂面壓實度均不小于96%。粒徑小于0.075mm的細粒料含量應小于5%。當路橋的施工順序要求采用先填筑路基后施工橋、涵臺時,其壓實機具要求同一般路基;當施工順序采用先施工構造物后填筑路基時,對大型機具難以壓實的地方,應采用小型的手扶振動夯或手扶振動壓路機薄層碾壓,對涵頂50cm以內(nèi)填土盡量采用輕型靜載壓路機壓實,以達到規(guī)定的壓實度標準。⑤路基防護施工1)施工前做好地貌排水和安全生產(chǎn)的準備工作。2)基坑開挖后,若發(fā)現(xiàn)地基與設計情況有出入,應按實際情況調(diào)整設計。3)擋土墻需待圬工強度達到70%以上時,方可回填背墻填料,分層填筑夯實,不允許向著背墻斜坡填筑,夯實時應注意勿使墻身受到較大沖擊。4)在擋墻路段不可使用振動壓路機,同時在距擋土墻2米范圍內(nèi),只能使用小于8t的壓路機,為達到壓實度要求,必須根據(jù)實際情況增加碾壓次數(shù)。5)路塹墻開挖基坑時,不能整段開挖,應采用跳槽隔開分段開挖,保證施工安全。(6)施工注意事項1)路基應按照設計要求施工,不得隨意變更設計,如遇現(xiàn)場實際情況與設計不符,應及時通知我公司,以便及時處理。2)路基施工中應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盡量少破壞原有植被及地貌。清除的雜物,必須予以妥善處理,不得傾棄于河水流域中。3)路基施工前應清除占地范圍內(nèi)的植被、耕植土、含有機質(zhì)等不適宜作填料的土層、水田、水塘地段的淤泥。在填筑期間,應加強地表及地下排水,特別是防護工程施工時,應先作好排水措施,以防地表水流入施工現(xiàn)場。4)路堤應在清理場地后,必須達到壓實度要求后方可進行填筑。5)路基填土的壓實度必須達到《公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JTGD30-2015)要求。6)排水溝溝底置于填土上時,排水溝以下的填土壓實度不得低于路基壓實標準,以防排水溝開裂滲水。7)半挖半填路基和挖方路塹與填方路基交界處,均要挖臺階,設置過度段,保證路基強度均勻變化。8)未盡事宜,按現(xiàn)行有效的《公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公路路基施工規(guī)范》及有關技術規(guī)范要求執(zhí)行16.5路面設計16.5.1設計標準1)、設計標準軸載:BZZ-100;2)、面層類型:瀝青混凝土路面設計年限:6年;3)、自然區(qū)劃:本路段經(jīng)過地區(qū)屬公路自然區(qū)劃V2區(qū)。16.5.2路面結構組合設計1)、設計依據(jù)及原則依據(jù)勘察設計《合同書》、業(yè)主專家意見、有關公路設計《規(guī)范》以及業(yè)主的相關會議紀要的要求,并結合沿線水文、地質(zhì)、氣候以及筑路材料的情況,以安全、適用舒適、環(huán)保經(jīng)濟、和諧美觀為原則,進行路面結構組合設計及路面結構厚度計算。2)、設計試驗根據(jù)外業(yè)實地調(diào)查結果,針對地方材料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材料,做了相關的物理、化學、力學的常規(guī)試驗,以及各種配合比試驗,以提供滿足設計要求的試驗資料,并為施工提供參考資料。3)、路面結構組合設計:瀝青砼路面設計使用年限為8年依照設計依據(jù)及設計原則,結合沿線水文、地質(zhì)、氣候以及筑路材料的情況,參考國內(nèi)外瀝青路面的研究成果,結合目前施工技術與施工工藝,進行了路面結構組合設計,采用雙圓垂直荷載均布作用下的多層彈性連續(xù)體系理論,以設計彎沉值為路面整體剛度的設計指標,利用電算程序進行路面結構厚度計算和層底拉應力的驗算。經(jīng)計算,并兼顧到各相關細部設計的和諧統(tǒng)一,本合同段路面結構及其厚度采用結果如下:結構名稱厚度(cm)(粘性土、中濕以上)瀝青混凝土AC-134中粒式瀝青混凝土AC-1655%水泥穩(wěn)定碎石基層204%水泥穩(wěn)定碎石底基層20總厚度49注:各瀝青砼面層間設置乳化瀝青粘層。4)、路面結構設計參數(shù)瀝青路面設計指標如下表:瀝青路面設計指標路面設計彎沉值(0.01mm)一個車道上的彎沉設計累計軸次34.9375萬次(中型交通)計算采用材料設計參數(shù)如下表:材料設計參數(shù)材料名稱20℃抗壓回彈模量(Mpa)劈裂強度(Mpa)備注瀝青混凝AC-1314001.4中粒式瀝青混凝土AC-1612001.05%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15000.64%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14000.6土基40各結構層頂面彎沉值施工檢驗值分別為:瀝青混凝土AC-13上面層:27.9×10-2mm;中粒式瀝青混凝土AC-16下面層:30.5×10-2mm;5%水泥穩(wěn)定碎石基層:35.1×10-2mm;4%水泥穩(wěn)定碎石底基層:90.5×10-2mm;土基頂面竣工驗收彎沉值為:211.7×10-2mm。采用路面結構形式:結構名稱厚度(cm)(粘性土、中濕以上)瀝青混凝土AC-134中粒式瀝青混凝土AC-1655%水泥穩(wěn)定碎石基層204%水泥穩(wěn)定碎石底基層20總厚度4916.5.3路面材料要求底基層材料(4%水泥穩(wěn)定碎石底基層)⑴材料要求a.水泥水泥可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宜選用初凝時間大于等于3小時,終凝時間6小時以上,強度等級32.5的水泥。水泥質(zhì)量應符合國家標準。b.集料碎石的粒徑不得大于37.5mm,壓碎值不大于30%。集料的級配范圍應符合下表的要求。底基層集料的級配的顆粒組成范圍層位通過下列篩孔(mm)的質(zhì)量百分率(%)37.531.526.5191652.30.150.075底基層100100~9094~8183~6778~6173~5464~4550~3036~1926~1219~814~510~37~2c.水施工用水符合一般飲用水即可,遇有可疑水源時,應進行實驗鑒定。⑵混合料組成水泥穩(wěn)定碎石底基層的壓實度(按重型擊實標準)應不小于97%,7天齡期的無側限抗壓強度應滿足3.5Mpa,水泥穩(wěn)定碎石底基層的水泥劑量采用4%。參見《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guī)范》(JTGD50-2006)表6.1.5。其配合比應通過試驗確定?;鶎硬牧?5%水泥穩(wěn)定碎石基層)⑴材料要求a.水泥水泥可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宜選用初凝時間大于等于3小時,終凝時間6小時以上,強度等級32.5的水泥。水泥質(zhì)量應符合國家標準。b.集料碎石的粒徑不得大于26.5mm,壓碎值不大于30%。集料的級配范圍應符合下表的要求?;鶎蛹系募壟涞念w粒組成范圍層位通過下列篩孔(mm)的質(zhì)量百分率(%)37.531.526.5191652.30.150.075基層100100~9092~7983~6771~5250~3036~1926~1519~814~510~37~2c.水施工用水符合一般飲用水即可,遇有可疑水源時,應進行實驗鑒定。⑵混合料組成水泥穩(wěn)定碎石基層的壓實度(按重型擊實標準)應不小于98%,7天齡期的無側限飽水抗壓強度應滿足4.5Mpa,水泥穩(wěn)定碎石基層的水泥劑量采用5%。參見《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guī)范》(JTGD50-2006)表6.1.5。其配合比應通過試驗確定。瀝青粘油層及瀝青透油層⑴材料要求a.瀝青材料透層瀝青采用乳化石油瀝青PA-2,粘層瀝青采用乳化石油瀝青PA-3其質(zhì)量標準應符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40-2004)“表4.3.2道路用乳化石油瀝青質(zhì)量要求”的規(guī)定,見下表。道路用乳化瀝青質(zhì)量要求項目PA-2PA-3篩上剩余量(%)0.10.1破乳速度試驗慢裂快裂或中裂粘度瀝青標準粘度計C25.38~208~20恩格拉度E251~61~6蒸發(fā)殘留物含量(%)≥50≥50蒸發(fā)殘留物性質(zhì)針入度(100g,25℃,5s)(0.1mm)50~30045~150延度(15℃)(%)≥40≥40溶解度(三氯乙烯)(%)≥97.5≥97.5常溫貯存穩(wěn)定性5d(%)≤5≤51d(%)≤1≤1與礦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積2/32/3b.水施工用水符合一般飲用水即可,遇有可疑水源時,應進行實驗鑒定。瀝青混凝土面層(AC-13、AC-16)(1)瀝青材料要求本項目上面層為SBS改性瀝青混凝土AC-13,下面層瀝青混凝土AC-16的瀝青采用70號A級道路石油瀝青,其質(zhì)量標準應分別符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40-2004)表4.2.1-2“道路石油瀝青技術要求”及表4.6.2“聚合物改性瀝青技術要求”的要求。根據(jù)本項目區(qū)氣象資料,查表A.4.5,本項目區(qū)屬于1-4氣候區(qū)。A級道路石油瀝青70#瀝青技術要求指標單位瀝青標號70號A級試驗方法①針入度(25℃,5s,100g)0.1㎜60~80T0604針入度指數(shù)PI/-1.5~+1.0T0604軟化點(R&B),不小于℃46T060660℃動力粘度,不小于Pa.s180T062010℃延度,不小于㎝20T060515℃延度,不小于㎝100T0605蠟含量(蒸餾法),不大于%2.0T0615閃點,不小于℃260T0611溶解度,不小于%99.5T0607密度(15℃)g/㎝3實測記錄T0603TFOT(或RTFOT)后②T0610或T0609質(zhì)量變化,不大于%±0.8殘留針入度比,不小于%61T0604SBS改性瀝青技術指標要求指標單位技術要求試驗方法針入度(25℃,5s,100g)0.1mm40~60T0604針入度指數(shù)PI,不小于——0T0604延度5℃,5cm/min不小于cm20T0605軟化點TR&B,不小于℃70T0606運動粘度135℃,不大于Pa·s3T0625T0619閃點,不小于℃230T0611溶解度,不小于%99T0607彈性恢復25℃,不小于%85T0662貯存穩(wěn)定性離析,48h軟化點差,不大于℃2.5T0661氧指數(shù)[1]不小于——24氧指數(shù)法,GB10707-89TFOT(或RTFOT)后殘留物質(zhì)量變化,不大于%±1.0T0610和T0609針入度25℃,不小于%65T0604延度5℃不小于cm15T0605①粗集料為保證瀝青混合料表面的抗滑能力和混合料中骨料的嵌擠,根據(jù)開州區(qū)路面材料的實際情況,選用優(yōu)質(zhì)碎石作為下層瀝青混凝土所用石料,選用花崗巖石料作為表面層SBS改性瀝青混凝土AC-13所用石料,其粒徑規(guī)格應符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40-2004)表“瀝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規(guī)格”,見下表瀝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規(guī)格規(guī)格通過下列篩孔(mm)的質(zhì)量百分比(%)26.5195---S10-10090~1000~150~5---用于SMA的粗集料應采用質(zhì)地堅硬,表面粗糙,形狀接近立方體,有良好的嵌擠能力的破碎集料,在細破作業(yè)時不得采用顎式破碎機加工,其質(zhì)量應符合《公路瀝青瑪蹄脂碎石路面技術指南》(SHCF40-01-2002)表3.1.1的技術要求。SMA表面層用粗集料質(zhì)量技術要求指標要求試驗方法石料壓碎值(%)≤25T0316洛杉磯磨耗損失(%)≤28T0317視密度(t/m3)≥2.6T0304吸水率(%)≤2.0T0304堅固性(%)≤12T0314與瀝青的粘附性(級)≥4T0616針片狀顆粒含量(%)≤15T0312水洗法<0.075mm顆粒含量(%)≤1T0310軟石含量(%)≤1T0320石料磨光值(BPN)≥42T0321用于AC-16瀝青混合料的粗集料應潔凈、干燥、無風化、無雜質(zhì)、表面粗糙,具有足夠的強度、耐磨耗性,其質(zhì)量應符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40-2004)表4.8.2“瀝青混合料用粗集料技術要求”,見下表瀝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質(zhì)量技術要求指標要求試驗方法石料壓碎值(%)≤30T0316洛杉磯磨耗損失(%)≤35T0317表觀相對密度≥2.45T0304吸水率(%)≤3.0T0304堅固性(%)-針片狀顆粒含量(混合料)(%)其中粒徑大于9.5mm其中粒徑小于9.5mm≤20--T0312水洗法<0.075mm顆粒含量(%)≤1T0310軟石含量(%)≤5T0320②細集料用于SMA的細集料宜采用專用的細料破碎機(制砂機)生產(chǎn)的機制砂。當采用普通石屑代替時,宜采用與瀝青粘附性好的石灰?guī)r石屑,且不得含有泥土、雜物。與天然砂混用時,天然砂的用量不宜超過機制砂或石屑的用量。細集料的質(zhì)量應符合《公路瀝青瑪蹄脂碎石路面技術指南》(SHCF40-01-2002)表3.2.1的技術要求。天然砂中水洗法小于0.075mm顆粒含量不得大于5%。SMA面層用細集料質(zhì)量技術要求項目要求試驗方法視密度(t/m3)≥2.50T0329堅固性(%)≤12T0340砂當量(%)≥55T0334用于AC-16瀝青混合料的細集料采用機制砂及石屑,其規(guī)格應分別符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40-2004)表4.9.4“瀝青混合料用機制砂或石屑規(guī)格”的要求,見下表瀝青混合料用機制砂或石屑規(guī)格規(guī)格公稱粒徑(mm)水洗法通過各篩孔的質(zhì)量百分率(%)9.54.752.30.150.075S150~510090~10060~9040~7520~557~402~200~10S160~310080~10050~8025~608~450~250~15用于AC-16瀝青混合料的細集料還應潔凈、干燥、無風化、無雜質(zhì),并有適當?shù)念w粒級配,其質(zhì)量應符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40-2004)表4.9.2的技術要求,見下表瀝青混合料用細集料質(zhì)量要求項目要求試驗方法表觀密度≥2.45T0328堅固性(>0.3mm部分)(%)-含泥量(小于0.075mm含量)(%)<5T0333砂當量(%)≥50T0334亞甲藍值(g/kg)-棱角性(流動時間)(s)-③礦粉瀝青混合料的礦粉必須采用石灰?guī)r或巖漿巖中的強基性巖石等憎水性石料經(jīng)磨細得到的礦粉。其質(zhì)量應符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40-2004)表4.10.1的技術要求,AC-13瀝青混合料的填料,除滿足上述技術規(guī)范的前提下,還應滿足《公路瀝青瑪蹄脂碎石路面技術指南》(SHCF40-01-2002)的技術要求。瀝青混合料用礦粉質(zhì)量要求項目單位要求試驗要求表觀密度t/m3≥2.45T0352含水量%≤1T0103烘干法粒度范圍<0.6mm%100T0351<0.15mm%90~100<0.075mm%70~100親水系數(shù)T0353塑性指數(shù)T0354加熱安定性T0355④抗剝落劑為保證瀝青混合料中石料與瀝青的粘附性,在石料與瀝青的粘附達不到5級的條件下,需添加質(zhì)量優(yōu)良,長期抗剝落性能好的抗剝落劑,或者采取摻加一定量的消石灰代替礦粉的方法來提高石料與瀝青的粘附能力。⑤纖維穩(wěn)定劑在瀝青混合料中摻加的纖維穩(wěn)定劑宜選用木質(zhì)素纖維。木質(zhì)素纖維的質(zhì)量應符合《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40-2004)及《公路瀝青瑪蹄脂碎石路面技術指南》(SHCF40-01-2002)的技術要求,見下表項目單位技術指標試驗方法纖維長度,不大于mm6水溶液用顯微鏡觀測灰分含量%18±5高溫590~600℃燃燒后測定殘留物pH值—7.5±1.0水溶液用pH試紙或pH計測定吸油率,不小于—纖維質(zhì)量的5倍用煤油浸泡后放在篩上經(jīng)振敲后稱重含水率(以質(zhì)量計),不大于%5105℃烘箱烘2h后冷卻稱重⑥瀝青混凝土的級配與性能①瀝青混合料的級配要求瀝青混合料的級配范圍應滿足下表要求:瀝青混合料AC-13級配要求篩孔(mm)16.052.30.150.075通過率(%)10010~169~158~12瀝青混合料AC-16級配要求篩孔(mm)26.519.016.052.30.150.075通過率(%)②瀝青混合料的性能要求瀝青混合料的性能要求如下表所示:瀝青混合料性能要求技術指標AC-13AC-16試驗方法馬歇爾穩(wěn)定度(KN)≥6.0≥8.0T0709-2000流值(mm)—1.5~4T0709-2000空隙率VV%3~44~6T0705-2000礦料間隙率VMA%≥17.0≥13.0T0705-2000瀝青飽和度VFA%75~8565~75T0705-2000馬歇爾殘留穩(wěn)定度%≥80≥85T0709-2000凍融劈裂試驗殘留強度比%≥80≥80T0729-200060℃動穩(wěn)定度DS次/mm≥3000≥2800T0719-2000滲水系數(shù)ml/min≤80≤120T0730-2000低溫彎曲應變-10℃≥2500≥2500T0715-2000謝倫堡瀝青析漏試驗的結合料損失%≤0.1—T0732-2000肯塔堡飛散試驗的混合料損失或浸水飛散試驗%≤15—T0733-2000擊實次數(shù)次兩面各50兩面各75T0702-2000路面的施工注意事項路面施工必須按照設計要求,嚴格執(zhí)行《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細則》(JTG/TF20-2015)、《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40-2004)、《公路瀝青瑪蹄脂碎石路面技術指南》(SHCF40-01-2002)等規(guī)范,質(zhì)量檢查標準應符合《公路工程質(zhì)量檢驗評定標準》(JTGF80/1-2004)的規(guī)定。

1、路面基層施工前路基質(zhì)量檢查

基層鋪筑前,應對路基的高程、中線、寬度、橫坡度和平整度等外形進行全面檢查,使路基能滿足設計的要求。

2、水泥穩(wěn)定類基層、底基層施工

在雨季施工時,應采取措施,保護集料,特別是細集料應有覆蓋,防止雨淋。水泥穩(wěn)定碎石采用水泥混凝土攤鋪機或穩(wěn)定土攤鋪機進行攤鋪。底基層、基層鋪筑完成后,必須進行養(yǎng)生和交通管制。施工中注意上、下兩層之間應連續(xù)施工。

3、瀝青透層的施工

基層養(yǎng)生完畢后即可進行瀝青透層施工,透層施工宜采用瀝青撒布車噴灑。噴灑透層前應清掃路面,遮擋防護路緣石及人工構造物避免污染,瀝青撒布車噴灑瀝青時應保持穩(wěn)定速度和噴灑量,并保持整個噴灑寬度噴灑均勻。撒布設備的噴嘴要適用于瀝青的稠度,能確保成霧狀,與撒油管成15°~25°的夾角,撒油管的高度應使用同一地點接受2~3個噴油嘴噴灑瀝青,不得出現(xiàn)花白條。若有花白遺漏應人工補撒,噴灑過量的應立即撒布石屑或砂吸油,必要時做適當碾壓。透層撒布后不得在表面形成能被運料車和攤鋪機粘在一起的油皮,透油層達不到滲透深度5mm要求時,應更換透層油稠度或品種。4、瀝青粘層的施工粘層油宜采用瀝青灑布車噴灑,并選擇適宜的噴嘴,灑布速度和噴灑量保持穩(wěn)定。氣溫低于l0℃時不得噴灑粘層油,寒冷季節(jié)施工不得不噴灑時,可以分成兩次噴灑。路面潮濕時不得噴灑粘層油,用水洗刷后需待表面干燥后噴灑。噴灑的粘層油必須成均勻霧狀,在路面全寬度內(nèi)均勻分布成一薄層,不得有灑花漏空或成條狀,也不得有堆積。噴灑不足的要補灑,噴灑過量處應予刮除。噴灑粘層油后,嚴禁運料車外的其他車輛和行人通過。粘層油宜在當天灑布,待乳化瀝青破乳、水分蒸發(fā)完成,或稀釋瀝青中的稀釋劑基本揮發(fā)完成后,緊跟著鋪筑瀝青層,確保粘層不受污染。5、瀝青面層的施工

瀝青路面施工必須符合國家環(huán)境和生態(tài)保護的規(guī)定;瀝青路面施工必須有施工組織設計,并保證合理的施工工期;瀝青路面不得在氣溫低于15℃,以及雨天、路面潮濕的情況下施工;瀝青面層宜連續(xù)施工,避免與可能污染瀝青層的其他工序交叉干擾,以杜絕施工和運輸污染;瀝青路面施工應有良好的勞動保護,確保安全,瀝青拌和廠應具備防護設施,配制和使用液體石油瀝青的全過程嚴禁煙火,使用煤瀝青時應采取措施防止工作人員吸入煤瀝青或避免皮膚直接接觸煤瀝青造成身體傷害。施工采用的間歇式拌和機必須配備計算機設備,逐盤采集在拌和過程中由各個傳感器測定的材料用量和瀝青混合料拌和量、拌和溫度等各種參數(shù)。

瀝青混合料的拌制、運輸、攤鋪、壓實及接縫等技術要求按《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40-2004)第5.4、5.5、5.6、5.7、5.8節(jié)的規(guī)定執(zhí)行,瀝青瑪蹄脂面層SMA的拌制、運輸、攤鋪、壓實及接縫等技術要求還應參照《公路瀝青瑪蹄脂碎石路面技術指南》(SHCF40-01-2002)的要求。且應采用機械化施工,瀝青混合料路面工程正式開工前,必須鋪筑100m~200m試驗路段,進行瀝青混合料的試拌、試鋪和試壓試驗,并據(jù)此制訂完善的施工工藝和判斷配合比設計的合理性。

瀝青面層施工前應對基層進行檢查,基層質(zhì)量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鋪筑瀝青面層;半剛性基層與瀝青層宜在同一年內(nèi)施工,以減少路面開裂。對于橋梁、明通道、明涵洞的砼鋪裝及搭板上的水泥混凝土應鑿毛并清潔后澆灑粘層瀝青后,再鋪筑瀝青混凝土橋面鋪裝層。

普通瀝青結合料的施工溫度宜通過在135℃及175℃條件下測定的粘度-溫度曲線按(JTG

F40-2004)表5.2.2-1的規(guī)定確定。缺乏粘溫曲線數(shù)據(jù)時,可參照表5.2.2-2的范圍選擇,并根據(jù)實際情況確定使用高值或低值。

聚合物瀝青混合料的施工溫度根據(jù)實踐經(jīng)驗并參照(JTGF40-2004)表5.2.2-3選擇;通常較普通瀝青混合料施工溫度提高10℃~20℃,對采用冷態(tài)膠乳直接噴入法制作的瀝青混合料,集料烘干溫度應進一步提高。

(1)施工準備

①集料

(a)應按設計要求準備各種不同規(guī)格的集料,對不同料場、批次的材料應進行篩析驗收。

(b)集料應堆放于清潔、干燥、地基穩(wěn)定、排水良好、有硬質(zhì)鋪面的場地上,不同規(guī)格的集料應分開堆放。

②結合料

(a)瀝青宜貯存在可加熱與保溫的貯藏罐中,根據(jù)不同瀝青類型和等級采用不同的貯存溫度,使用前應加熱到適宜的加工溫度。

(b)瀝青應按規(guī)定的技術要求進行生產(chǎn),宜隨配隨用,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c)對購置的成品瀝青,在使用前應按表7.6的技術要求進行質(zhì)量檢驗,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③正式施工前應準備好需用的瀝青混合料生產(chǎn)、運輸、攤鋪、壓實等設備,并進行必要的校驗工作。

④鋪筑瀝青混合料前,應檢查其下層的質(zhì)量,按規(guī)定噴灑粘層油。

⑤噴灑粘層油時,宜采用瀝青灑布機,噴油管宜與路表面形成約30°角,并有適當高度,以使路面上噴灑的透層油或粘層油形成重疊。

(2)瀝青混合料生產(chǎn)生產(chǎn)瀝青混合料時,應按該類瀝青所要求的工藝條件和生產(chǎn)方法進行。當需要改變生產(chǎn)條件或生產(chǎn)方法時,應通過試驗研究確定。

(3)瀝青混合料運輸

①瀝青混合料應采用自卸車輛運輸,車輛的數(shù)量應與攤鋪機的數(shù)量、攤鋪能力、運輸距離相適應,在攤鋪機前應形成一個不間斷的供料車流。

②為便于卸料,瀝青混合料運輸車的車廂底板和側板應抹一層隔離劑,并排除可見游離余液。使用油水混合液作隔離劑時,應嚴格控制油與水的比例,嚴禁使用純石油制品。

③運料車裝料時,應通過前后移動運料車來消除粗細料的離析現(xiàn)象。一車料最少應分三次裝載,對于大型運料車,可分多次裝載。

④雨季施工時,瀝青混合料在運輸過程中應采用防水的篷布遮蓋,防水苫布應覆蓋整個運料車。

(4)瀝青混合料攤鋪

①鋪筑瀝青混合料前,應檢查確認基層的質(zhì)量。當基層質(zhì)量不符合要求,或未按規(guī)定灑透層、粘層、鋪筑封層時,不得鋪筑瀝青面層。且應徹底清楚表面的污染物及松散顆粒。

②在噴灑有粘層油的路面上鋪筑瀝青混合料時,宜使用履帶式攤鋪機。③用于鋪筑瀝青混合料攤鋪機應符合下列要求:

(a)具有自動找平方式調(diào)節(jié)攤鋪厚度及找平的裝置。

(b)具有足夠數(shù)量的受料斗,在運料車換車時能連續(xù)攤鋪,并有足夠的功率推動運料車。

(c)具有可加熱的振動熨平板或振動夯等初步壓實裝置。

(d)攤鋪機寬度可以調(diào)整。

④當公路施工氣溫低于15℃時,不宜攤鋪熱拌瀝青混合料。

⑤瀝青混合料的松鋪系數(shù)應根據(jù)實際的混合料類型、施工機械和施工工藝等,由試鋪試壓確定。

⑥瀝青混合料必須緩慢、均勻、連續(xù)不間斷地攤鋪。攤鋪過程中不得隨意變換速度或中途停頓。

⑦用機械攤鋪的混合料,不宜用人工反復修整。當不得不由人工作局部找補或更換混合料時,需仔細進行,特別嚴重的缺陷應整層鏟除。

⑧在路面狹窄部分、平曲線半徑過小的匝道或加寬部分,以及小規(guī)模工程不能采用攤鋪機鋪筑時可用人工攤鋪混合料。

⑨在雨季鋪筑瀝青路面時,應加強與氣象臺(站)的聯(lián)系,已攤鋪的瀝青層因遇雨未行壓實的應予鏟除。

(5)瀝青混合料壓實

①瀝青混合料的壓實應根據(jù)路面寬度、厚度,瀝青與混合料類型,混合料溫度,氣溫,拌和、運輸、攤鋪能力等條件綜合確定壓路機數(shù)量、質(zhì)量、類型以及壓路機的組合、編隊等。

②瀝青混合料壓實應在攤鋪以后緊接著進行,不得等混合料冷卻以后碾壓。在初壓和復壓過程中,宜采用同類壓路機并列成梯隊壓實,不宜采用首尾相接的縱列方式。

③采用振動壓路機壓實瀝青混合料路面時,壓路機輪跡的重疊寬度不應超過20cm,但采用靜載鋼輪壓路機時,壓路機輪跡的重疊寬度不應少于20cm。

④壓路機碾壓速度的選擇應根據(jù)壓路機本身的能力、壓實厚度、在壓路機隊列中的位置等確定。壓路機的碾壓速度可按<<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40-2004)中的規(guī)定執(zhí)行。

⑤采用振動壓路機時,壓路機的振動頻率、振幅大小應與路面鋪筑厚度協(xié)調(diào),厚度較薄時宜采用高頻低振幅,終壓時不得振動。瀝青路面的壓實度≮98%。

⑥在低溫條件下進行碾壓施工時,應根據(jù)混合料的溫度和降溫速率掌握好碾壓時間,應在混合料溫度降到120℃前結束碾壓作業(yè)。

⑦在有超高的路段施工時,應先從低的一邊開始碾壓,逐步向高的一邊碾壓。

⑧當瀝青混合料路面由于在碾壓過程中操作不當而造成損壞,或達不到要求時,應予鏟除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糾正。

(6)接縫施工

①當采用兩臺攤鋪機成并列梯隊方式進行攤鋪作業(yè)時,縱向接縫應采用熱接縫,兩臺攤鋪機相距宜為15~30m,整平板設置在同一水平。當不得不采用冷接時宜采用平接縫,也可采用自然縫。

(a)平接縫:施工時采用擋板或施工后用切割機切齊可形成平接縫。

(b)自然縫:在施工中自然形成的縫,若具有較整齊的邊時可以不切割直接采用,但應清除松散的混合料,若混合料未受污染可以不涂粘層油。自然縫宜通過試驗段試驗確定施工方法,并嚴格控制搭接材料的數(shù)量。

(c)攤鋪前切縫應涂上粘層油;攤鋪時,搭接寬度不應大于10cm;新鋪層的厚度應通過松鋪系數(shù)計算獲得。

(d)當攤鋪搭接寬度合適時,可將搭接部分新攤鋪的熱混合料回推,在縫邊形成一小的凸脊形。如果搭接材料過多,則應直接用平頭鏟沿縫邊刮齊,刮掉的多余混合料應廢棄,不得拋撒于尚未壓實的熱混合料上。

②橫向縫

(a)瀝青混合料路面鋪筑期間,當需要暫停施工時,中、下面層可采用平接或斜接縫;上面層應采用平接縫,宜在當天施工結束后切割、清掃、成縫。

(b)接續(xù)攤鋪前應先用直尺檢查接縫處已壓實的路面,如果不平整、厚度不符合要求時,應切除后再攤鋪新的混合料。

(c)橫向縫接續(xù)施工前應涂刷粘層油井用熨平板預熱。

(d)重新開始攤鋪前,應在攤鋪機的整平板下放置起始墊板;墊板的厚度應等于混合料松鋪厚度與已壓實路面厚度之差,其長度應超過整平板的前后邊距。

(e)橫向接縫處攤鋪混合料后應先清縫,然后檢查新攤鋪的混合料松鋪厚度是否合適。清縫時不得向新鋪混合料方向過分推刮。

(f)橫向接縫碾壓時宜按垂直車道方向沿接縫進行,并應在路面縱向邊處放置支承木板,其長度應足夠壓路機駛離碾壓區(qū)。如果因為施工現(xiàn)場限制或相鄰車道不能中斷交通時,也可沿縱向碾壓,但應在攤鋪機駛離接縫后盡快進行,且不得在接縫處轉(zhuǎn)向。

(7)開放交通及其他

①熱拌瀝青混合料路面應待攤鋪層完全自然冷卻,混合料表面溫度低于50℃后,方可開放交通。

②鋪筑好的瀝青層應嚴格控制交通,做好保護,保持整潔,不得造成污染,嚴禁在瀝青層上堆放產(chǎn)生的土或雜物,嚴禁在已鋪瀝青層上制作水泥砂漿。16.5.4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項①、要注意在結合部位不要出現(xiàn)填筑路堤的壓實薄弱段,不允許路基各部幾何尺寸錯位,邊坡七拱八翹,同時,還應注意路基與橋涵構造物間的順適銜接。②、全路用作上路床的填料,必須通過試驗進行選擇,以滿足路基填料最小強度(CBR)的要求。③、零填路基及土質(zhì)路塹,路床范圍(0~80厘米)必須按《規(guī)范》及設計要求精心施工,認真處理,處理后的壓實度必須達到94%。④、路基填筑前,應先清理地表,清除地表耕作土和腐殖土。施工單位應先臨時租用土地,集中堆放挖方和填方地段的耕作土和腐殖土,留待施工后期作路基和棄土場表層綠化用土。⑤、路線經(jīng)過村落、場鎮(zhèn)時,路基路面排水工程改造應以不影響原有居民建筑物為原則進行適當?shù)母脑?,平縱可適當調(diào)整,但應注意線形順暢,排水通暢。⑥、為確保新老路基的銜接,原路邊坡必須開挖成向內(nèi)傾斜的反向臺階,臺階寬度不得小于2米。⑦、公路沿線電纜電線,大部分位于原路左右兩側路基邊緣。對不需拆遷的電纜電線,施工單位在施工前應制定好保護措施,避免施工時破壞。⑧、擋土墻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項詳見《擋土墻通用圖》。⑨、未盡事宜除請參見有關設計圖外,應嚴格按照《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10-2006及《公路工程質(zhì)量檢驗評定標準》JTGF80/1-2004等相關規(guī)范執(zhí)行。16.6橋梁工程16.6.1橋梁工程概況永壽橋橋梁編碼為X514500234L0010:位于開開州區(qū)G542南雅開江界至鐵橋段距南雅高速互通僅600米處,該建設年限久遠,實測橋梁全長34.0m,橋面全寬為7.6m,橫向布置:1.5m(人行道)+4.6m(車行道)+1.5m(人行道)。橋梁為3-7.0m實腹式圬工拱橋,主拱圈凈矢高3.5m,矢跨比1/2,拱圈厚0.5m;主拱圈采用漿砌塊石。根據(jù)歷年檢測報告反應“永壽橋進行全橋結構技術綜合評分,永橋Dr值為68.50,主要部件(主拱圈)技術狀況等級為4類,綜合評定永壽橋橋梁技術狀況等級為4類,橋梁主要構件有大的缺損,嚴重影響橋梁適用功能;或影響承載能力,不能保證正常使用?!苯?jīng)交通局多個相關部門與我單位人員多次現(xiàn)場研討、項目加固方案不能起到交通提升作用,安全隱患不能得到全面排除;初步確定為改線新建橋梁,新建路線采用二級公路標準,設計時速30km/h,荷載等級為公路—I級。設計依據(jù)1)與業(yè)主簽訂的公路設計合同2)《永壽橋地質(zhì)勘察報告》3)實測1:500地形圖;4)現(xiàn)行國家、建設部、重慶市有關工程建設標準、規(guī)范、規(guī)程。16.6.2技術標準及引用的規(guī)范主要設計技術指標1)結構設計基準期:100年2)橋梁設計使用年限:主體結構50年;可更換部件:15年3)荷載等級:公路—I級,人群:3.5KN/m24)橋梁最大縱坡:2.5%;5)橋梁橫坡:2%。6)地震基本烈度:橋址區(qū)地震峰值加速度值為0.05g,抗震設防基本烈度6度,按Ⅶ度構造設防。7)結構設計安全等級:一級,結構重要系數(shù)1.1。8)環(huán)境類別:I類;9)橋梁標準橫斷面:2.0m(人行道)+8.0m(行車道)+2.0m(人行道)=12.0m;主要設計參數(shù)1)結構自重各類材料,鋼、鋼筋混凝土、瀝青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值分別為78.5、26.0、24.0kN/m3。2)二期恒載結構體系在形成后實施的橋面鋪裝、人行道等荷載為二期恒載,作用在成橋體系中。3)收縮徐變結構的收縮徐變:按照《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guī)范》(JTG3362-2018)取用混凝土名義收縮系數(shù)εcs0=0.310×10-3,混凝土的名義徐變系數(shù)Φ0按照規(guī)范附表C-2取值,計算至成后橋10年。4)基礎沉降主橋均按嵌巖樁設計,各墩考慮5mm沉降,沉降按最不利效應組合。5)車輛荷載整體計算中按照公路—I級車道荷載設計。計算彎矩用均布荷載:qK=10.5kN/m;集中荷載標準值:PK=280kN(L≤5m),PK=360kN(L≥50m),PK=采用內(nèi)插求得(5m<L<50m)。計算剪力效應時,上述集中荷載標準值PK應乘以1.2的系數(shù)。按單車道計算設計,車道位置選在結構能產(chǎn)生最不利的荷載效應處。移動荷載加載位置按影響線加載。沖擊系數(shù)按《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guī)范》(JTGD60-2014)第4.3.2條規(guī)定計算。6)溫度作用系統(tǒng)溫度:預應力箱梁、鋼筋混凝土箱梁按整體溫度:±20℃混凝土溫度梯度,日照正溫差采用14℃-5.5℃-0℃折線形計算圖式,負溫差按正溫差的-0.5計算。7)抗震設計根據(jù)現(xiàn)行版《橋梁抗震設計規(guī)范》,橋位區(qū)地震基本烈度為6度,橋梁抗震按7度設防采用抗震措施,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05g。設計主要規(guī)范及參考規(guī)范《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_B01-2014)《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guī)范》(JTGD60—2015)《公路圬工橋涵設計規(guī)范》(JTJD61-2005)《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guī)范》(JTG3362—2018)《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guī)范》(JTG3363—2019)《公路橋涵施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