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父母教養(yǎng)方式、攻擊方式與道德推脫水平的關系實證研究目錄TOC\o"1-3"\h\u11053 125084引言 315497一、問題提出 324769(一)關于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研究 31901(二)關于攻擊行為傾向的研究 421132(三)關于道德推脫水平的研究 43069二、問卷處理(一)研究工具 #摘要學生是每個國家與社會的未來,他們作為國家和社會寄予厚望的接班人,其道德行為一直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墒巧鐣项l頻傳出小中高學生打架、斗毆、霸凌乃至殺人犯罪等事件,種種駭人聽聞的校園實例不絕于耳,這一系列的校園事件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引發(fā)了有關于學生攻擊行為由何產生、如何減少的熱烈討論。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攻擊行為的關系這一話題由來已久,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矚目,心理學家們也都將研究焦點放在學生的攻擊行為上。本文以學生為研究對象,運用量化研究的方式,客觀描述父母教養(yǎng)方式、攻擊行為與道德推脫水平之間的關系,通過探討不同維度因素之間的作用影響,嘗試為有效預防和控制學生攻擊行為提供理論支持和實際解決辦法,望切實減少各類惡性社會事件。關鍵詞:父母教養(yǎng)方式;道德推脫水平;攻擊行為引言父母是子女的首任導師,父母對子女方方面面的影響是深刻而長久的。進入學校,離開了父母,獨立卻不成熟的他們面臨著諸多的困擾。從在校表現(xiàn)來看,偷竊,欺負弱小,欺騙,說謊,冷漠等明知不道德卻又理直氣壯的現(xiàn)象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社會事件讓我切身的體會到家庭教育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本文通過問卷調查,探討適合個體的父母教養(yǎng)方式,考察道德推脫水平,研究攻擊行為。同時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興許可以為構建風清氣正,低犯罪率的學校和社會提供一些設想,為德育教育提供一些靈感。一、關于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研究(一)關于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研究隨著家庭教育學與心理學等學科知識的傳播普及,關注家庭教育的人越來越多,“原生家庭”這個詞也變成了互聯(lián)網(wǎng)上提及頻率很高的詞匯??茖W術語應是父母教養(yǎng)方式,權威定義是達林和斯騰伯格,1993年對父母教養(yǎng)方式進行了定義,父母教養(yǎng)方式是父母的教育觀念,是一種教育行為,不隨外部客觀條件的變遷而變遷。家長通過語言教學,傳授社會價值觀、行為道德等,對孩子的生活經歷、社會知識、行為規(guī)范和情感體驗起主導作用。教養(yǎng)方式分為拒絕、情感溫暖和過度保護三種類型。拒絕型的父母對孩子抱持否定態(tài)度,常批評和指責孩子;過度保護型的父母又想干涉和了解孩子的方方面面,不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孩子獨立自主的精神;情感溫暖型的雙親可以賦予幼兒情感上的理解與支持,尊重意愿。孩子感知到的教養(yǎng)方式可能更發(fā)巧著對其行為的直接影響,因此本研究采用這個教養(yǎng)方式的的分類方法,從拒絕、情感溫曖和過度保護三個維度來考察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關于攻擊行為傾向的研究攻擊行為的概述關于攻擊行為的概念,社會心理學者各抒己見,聚訟不己,學術界始終沒有一個具有說服力的統(tǒng)一定義。學生的攻擊沖突行為仍然是全星球文明教育系統(tǒng)中最易于出現(xiàn)的問題。攻擊行為可極早追溯查詢來源于對動物的研究,緩慢演變推衍研究對特定人群的攻擊性特點。自歷史誕生起起,攻擊和侵略就常伴人身。攻擊被廣泛定義為“一種生物向另一生物傳遞有害刺激的反應”。當代對它的定義是指有目的實施對他人的身心損害的行為,過程中往往伴隨如憤怒敵意等情緒狀態(tài)或內部心理狀態(tài)。關于道德推脫水平的研究道德是人類理解和世界把握的一種方法。功能為定典和持衡社會人族的行為,對文明具有非比尋常的意義。但是,僅僅靠道德的決策來管理道德行為是不夠的。在文明社會化的過程中,人們形成了系列有序的判斷善惡的指標。被稱為道德基準。一旦成立,這些標準將成為個人行徑舉止的指導和指向,是保證個人生命的連續(xù)性和社會健康發(fā)展的強力保障,個人將根據(jù)行為結果的影響調整自己的行為。因此,個人行為將不違反道德。否則這種行為會招致自我譴責。當社會千千萬萬數(shù)不勝數(shù)的個體面對情景抉擇的時候,他們做不道德的行為,易感到內疚自責。因此,預期的自我譴責會使個人保持符合內部道德規(guī)范的行為。這種情況下,道德行為不斷受到自我影響的勉勵和獎賞。既然有了上述道德的推斷,可是無數(shù)經受過基本教育的人們還是會選擇做出不道德乃至攻擊行為,并且為自己對旁人的傷害不以為意,一些不道德情景在他們眼里,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每發(fā)生讓人扼腕嘆息的社會事件時,加害者的態(tài)度令大眾深受震撼,比如勞榮枝案,背負無數(shù)人命的勞榮枝,在逃脫追鋪多年后被捉拿歸案,她對著鏡頭笑的坦然無畏,令無數(shù)網(wǎng)友毛骨悚然,憤怒無比,勞榮枝這類人基本道德的缺失必然有著相應的源頭和答案,回答這些問題,就要提到道德推脫水平,在道德自我的社會認知理論的研究中,如果道德規(guī)范偏離了最初的方向,攻擊者就能從預期的自我譴責中解放出來。消極的自我處罰很少會因為認知重建和個人意識的否定而被活化。事實證明,道德推脫更高,越不容易感到內疚,越易消除有害行為造成的損害。根據(jù)班杜拉的交互決定論,道德是自己和受到外界影響的人格的產物,也是社會化過程中定會形成的行動規(guī)范。從個人觀點來看,道德判斷、道德認同、移情、內部和外部控制傾向等認知因素都會影響道德解放。道德認同與道德觀念密切相連,反映了個人身份的道德特性,引導特定的道德標準。因此,具有高度道德認同感的個人,有著更高的道德判斷和更嚴格的道德要求。在這種情況下,道德解放的幾率減少。有著內部控制傾向和有著外部控制的傾向對每個社會上千千萬萬數(shù)不勝數(shù)的個人來說歸屬是主因。有著外在世界控制的個人傾向于認為外界情景具有支配力。成長過程中,他們受到外界系統(tǒng)不同程度的影響。在父母、社區(qū)、大眾傳媒全體中也發(fā)揮著孩子成長的典型作用。所以如果青少年通過幼兒期的觀察和模仿得到道德上的判斷,那么就很容易形成不正確的道德觀念和判斷標準,出現(xiàn)道德推脫行為。問卷處理本研究的數(shù)據(jù)運用SPSS21.32位進行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與處理。研究工具1.研究對象。將網(wǎng)絡問卷鏈接發(fā)給被試,被試完成問卷題目。333名大學生參與本次研究。剔除無效問卷后(未回答題目,或答題存在嚴重邏輯矛盾,或重復選擇某個選項),共收集有效問卷225份。頻率百分比性別男11651.6女10948.4年齡1483.5153415.1163917.3173214.2183013.319167.0202712.021229.722125.32352.2表1被試選取基本情況表2.1被試描述統(tǒng)計量N全距極小值極大值均值標準差拒絕22527.0012.0039.0025.27537.52162情感溫暖22539.0014.0053.0036.82286.30698過度保護22538.0016.0054.0037.54757.00845道德推脫水平225105.0032.00137.0085.297517.99101攻擊行為22586.0029.00115.0081.946214.40459有效的N(列表狀態(tài))225維度性別個案數(shù)平均值標準差拒絕男11627.147.11女10922.927.37情感溫暖男11634.185.73女10939.626.89過度保護男11635.726.55女10936.077.30道德推脫水平男11673.3914.53女10969.4519.96攻擊行為男11688.8812.51女10973.5316.15表2.2被試描述統(tǒng)計量從表2中可知:學生女性被試中父母的情感溫暖這個維度高于男性被試水平,過度保護、拒絕這兩個維度男性得分顯著高于女性。這說明,子女的性別會影響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究其緣由可能一方面是相比較于女孩子,是受到性別認同的影響,父母會對兒女有不同的角色期待,有許多耳熟能詳?shù)挠齼航涷?,“男孩子皮一定要多收拾他”,“女孩子都是小公主要呵護溫柔的對待”等常見性別偏見傳統(tǒng)認識,男孩角色認知通常為,頑皮,活潑,外向,所以父母對男生的懲罰會更嚴格,有較多的拒絕和過度保護。而女生相對來說角色期待多為弱勢群體形象,更易博得同情憐愛,所以父母的情感溫暖與理解在女性上的得分比男性高。不同性別的學生在道德推脫總分存在顯著差異,在整體上,道德推脫水平處于中等偏低水平(各項分數(shù)小于3)。說明學生道德認識是積極健康的,男性的得分在道德推脫水平的分數(shù)上明顯高于女性。這可能是因為男性和女性行為差異,由社會期許,社會評價,教育模式不同,造成男女差異,可視化為道德觀念和行為不敏感。在社會交往中,男性同伴的紛爭往往會歸咎于不夠“大方爽朗”、“男子氣概”,當審視內心世界,做出相應舉動時,得到的社會評價通常為“小家子氣”、“娘炮”等負面信息,從而導致男性關心外部世界并采取行動時不道德的行為,更傾向于以某種方式為自己的不道德行為辯護(責備他人、為自己辯護等)。而女性在社會化過程中,更容易被“溫柔細膩、體貼可人”等共情更高的社會期許所包圍,女人往往更內疚和反思自己的錯處,內心往往比男人更敏感纖細,更受到同情心,同理心的影響。經此已久,男性的道德推脫水平會低于女性。不同性別的學生在攻擊行為存在顯著差異,在整體上,攻擊行為總分處于中等偏低水平(各項分數(shù)小于3)。男生得分顯著高于女生。出現(xiàn)這一結果,究其原因可能是在社會上,更默許男性的性格和生理特點造成了他們習慣于用武力解決問題,所以具有較多的身體攻擊;而女性較安靜順從,出現(xiàn)打架斗毆這樣的攻擊行為更引人注意,使她們更壓抑自己的攻擊傾向。2.問卷采用。(1)父母教養(yǎng)方式問卷(S-EMBU-C)。(2)Buss和Perry(1992)編制的攻擊行為問卷,(3)王興超等修訂的公民道德推脫問卷,(一)信度檢驗本問卷采用同質性系數(shù)來進行信度檢驗。根據(jù)心理測量學的要求,α系數(shù)處于0.67-0.70之間可以被接受,處于0.70-0.80之間比較好,處于0.80-0.90之間很好。表3被試問卷的同質性系數(shù)維度克隆巴赫Alpha項數(shù)拒絕0.8212情感溫暖0.6914過度保護0.7116道德推脫水平0.8432攻擊行為0.7929由表3可知,父母教養(yǎng)方式中的拒絕、情感溫暖、過度保護克隆巴赫系數(shù)分別為0.81、0.69、0.71,均大于0.6,問卷總體信度很好可以進行效度檢驗。道德推脫水平問卷的克隆巴赫系數(shù)為0.84,攻擊行為問卷的克隆巴赫系數(shù)為0.79,均大于0.6,問卷總體信度很好可以進行效度檢驗。(三)相關性檢驗表3被試問卷各個維度之間存在的相關關系拒絕情感溫暖過度保護道德推脫水平攻擊行為拒絕Pearson相關性1顯著性(雙側)N225情感溫暖Pearson相關性-0.361顯著性(雙側)0.41N225225225過度保護Pearson相關性0.53-0.141顯著性(雙側)0.340.36N225225225道德推脫水平Pearson相關性0.533**-0.327**0.339**1顯著性(雙側)N225225225225攻擊行為Pearson相關性0.0307**-0.236**0.222**0.614**1顯著性(雙側)N225225225225225**.在0.01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在0.05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從表3可以得出,拒絕與道德推脫水平顯著正相關,過度保護與道德推脫水平顯著正相關,情感溫暖與道德推脫水平顯著負相關。拒絕與攻擊行為傾向顯著正相關,過度保護與攻擊行為傾向顯著正相關,情感溫暖與攻擊行為顯著負相關。道德推脫水平與攻擊行為顯著正相關。消極的育兒方式可能會導致孩子的高攻擊性,不合理的養(yǎng)育方式,如懲罰、嚴厲,會損傷孩子對父母的依戀,激增孩子在外部環(huán)境中的無助感,懲罰也是孩子學習的攻擊性模式,他們可以模仿雙親的方式,通過拒絕、回避或攻擊來應對外界應激事件。情感溫暖和對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學生的攻擊性呈負相關。父母的情感溫暖和孩子的理解和接受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情感支持,從而增加了積極的情緒,減少了焦慮和敵意,有效地減少了應激事件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減輕兒童的攻擊性,促進兒童健康成長。父母的拒絕削弱了孩子的歸屬感和照顧需要,使孩子更具防御性,情緒波動,自卑,從而將攻擊內化為保護自己的手段,通過攻擊達到目的,從而獲得安全感,但過度保護和偏愛,也有可能由于對孩子的過度寵溺和縱容。無法且掩耳盜鈴孩子的不當行徑,默許孩子的侵略侵犯行徑,無法建立正確行為邊界。父母教育不足和監(jiān)督孩子行動的能力不足。因此父母應該理解和尊重他們的孩子,給他們情感上的溫暖和支持,為他們的成長創(chuàng)造一個健康的家庭環(huán)境,使孩子獲得良好的自我認識和評價,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綜上所述,學校校園惡性暴力犯罪的發(fā)生率逐年上升,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家長應采取科學的育兒方式。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防止兒童的攻擊行為,甚至極端的犯罪行為,學生攻擊行為的預防和干預應在社會、學校、家庭、媒體等方面進行等,以獲得較優(yōu)成效。隨著兒童和家庭道德觀念和道德情感的發(fā)展,父母作為家庭的榜樣,直接影響著兒童的發(fā)展。兒童的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父母的言行。父母的溫暖和理解在為孩子制定積極的應對策略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但是,當父母采取嚴厲懲罰和否認的形式時,孩子的應對策略被被動所取代,這也表明積極的父母模式降低了孩子的道德推脫水平程度。個人攻擊行為的發(fā)生頻率和嚴重程度與他們的道德推脫水平掛鉤,班杜拉的道德推脫理論認為,當人們違反自己的內在道德規(guī)范時,他們可以利用道德推脫機制逃避內心的折磨。因此,道德推脫的最高水平是人們做出違反道德規(guī)范行為的最大可能性。道德推脫相對較高的人攻擊那些也不會產生內在痛苦和不安的人,會自動使用道德調整方法,如認為其他人不值得責備和不值得為他們的行為辯護;當把一個人在行為中的主動作用歸于其他人以減輕一個人的責任。作為兒童的啟蒙教師,父母對他們的成長方式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發(fā)現(xiàn),父母的成長方式對兒童早期的成長經歷有著巨大的影響。在兒童期長期遭受父母虐待的兒童,在其成長過程中更可能出現(xiàn)攻擊性行為,情緒溫暖,理解關心可以科學干預兒童的敵意攻擊。行為主義發(fā)現(xiàn),不良的反應方式也會導致他們孩子的不同類型的攻擊行為。溺愛型的父母對他們的孩子極為關注,對他們的要求給予太多的承認和自由,這種過度保護的方式阻礙了他的獨立發(fā)展,父母過度保護與兒童焦慮和抑郁等心理問題之間存在聯(lián)系,忽視型父母很少關注孩子的情感狀態(tài),與孩子的互動不多,很少花時間和精力來調節(jié)孩子,這兩種養(yǎng)育方式都是由于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溝通太少。父母的拒絕阻礙了與孩子建立依戀關系的過程,從而導致孩子對自己的行為和情緒的控制力較弱,被父母忽視和拒絕的孩子的安全感較低,對自己的行為缺乏控制,學習興趣低,注重學習,缺乏社會責任感,敵對情緒很高,傾向于攻擊性行為。父母教養(yǎng)方式是個體道德推脫認知傾向的影響因素,也是影響個體攻擊行為的重要因素。育兒方式可以干預兒童的攻擊行為和道德推送水平,消極的養(yǎng)育方式很容易導致子女的不良行為。父母對兒女的態(tài)度慣常惡劣,幼兒很容易形成不耐煩的心緒和性格,為成年后的攻擊性行為的產生鋪平道路。因此,父母在養(yǎng)育兒女時,要注意自己的育兒方式,不能輕視子女,給予子女更多的溫暖和理解,父母不僅要關心子女的生活,而且要通過不斷的學習發(fā)展自己積極的教育理念,因此,為指導他們的孩子建立良性社會關系,培養(yǎng)孩子積極健康的道德品質,以減少攻擊性行為的發(fā)生。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不能太多地保護孩子免受挫折,更能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學會傾聽孩子的思想,給予正確的指導,幫助學生發(fā)展正確的道德認知和合理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因此,道德審視轉變的關鍵是讓孩子們明白,無論出于何種目的,哪怕是為了榮譽和尊嚴等積極詞匯都不能成為傷害行為的借口,學校和家長可以通過采取適當?shù)拇胧﹣斫档蛯W生道德推脫水平的下降。在性別方面,男性比女性更容易道德推脫,因此,要打破性別偏見,可以給予男性更多的關注和教育,以正確引導其道德意識。因此,父母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要注意自己的撫養(yǎng)方式,不能對子女漠不關心,可以給孩子更多的溫暖與理解,作為父母不僅僅要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還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培養(yǎng)自己積極的教育理念,從而引導子女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培養(yǎng)孩子積極健康的道德品質,以減少攻擊行為的發(fā)生。父母在教育子女時不能因擔心子女受到挫折而給予過多的保護,多與孩子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并給予正確引導,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認知和合理解決人際關系的能力。結語目前校園欺凌在小學及中學發(fā)生的概率都很高,預防青少年的攻擊行為是一項緊迫的任務。大量研究表明:個體童年時期的攻擊性可以顯著預測長大后的攻擊性,因此預防兒童早期的攻擊行為對減少青少年的攻擊行為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父母教養(yǎng)方式、攻擊行為、道德推脫水平之間關系的探究,及對道德推脫在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個體的攻擊行為發(fā)生影響的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的探究和分析,主要得出下結論:父母親的消極教養(yǎng)方式與道德推脫水平、攻擊行為與顯著正相關。父母親的積極教養(yǎng)方式與道德推脫水平、攻擊行為與顯著負相關。道德推脫水平與攻擊行為顯著正相關。通過研究的總結,關于積極的父母教育方式可以從以下方式入手。從社會環(huán)境的角度來看,政府建立更多親子學習平臺,讓父母掌握良好的親子關系和積極的教育方式,堅決阻止不道德的社會倫理,重視道德觀念的傳播,協(xié)調家庭學校的社會教育,營造風清氣正的道德氛圍。我們共同建議孩子積極成長,降低攻擊行為的發(fā)生率。學校教育可以從學生道德推脫的影響因素著手,制定對象性教育內容。例如,通過討論有爭議的道德行為事例和受害者情景角色的交換,讓學生學習是否符合道德規(guī)范,這也是為了提高他們的認知度,減少道德推脫的認知傾向,減少攻擊頻率,首先尋求父母的尊重和理解,建議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使用諷刺、諷刺、毆打等溝通手段。通過感情的溫暖和理解,建立了親密溫暖的親子關系,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體貼不放縱、嚴酷不獨斷專行的教育原則,關注著兒童的心理能量生長。及時給予適當?shù)谋碚煤凸膭?,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素質、正確的道德知識和合理解決人際關系的能力。參考文獻[1]劉湍麗,趙宇飛.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大學生攻擊行為的影響:道德推脫的中介作用[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0(02):75-81.[2]胡婷婷.大學生道德推脫與責任心、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研究[D].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18.[3]張麗.大學生道德推脫、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攻擊行為的關系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6.[4]姜維.中職生父母教養(yǎng)方式、道德推脫和心理韌性的關系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8.[5]張梅樂.云南邊疆少數(shù)民族中學生父母教養(yǎng)方式、道德推脫和攻擊行為的現(xiàn)狀及其關系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7.[6]田艷梅.中職生父母教養(yǎng)方式、道德推脫和人際關系的相關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5.[7]胡云翔.父母教養(yǎng)方式、觀點采擇對高中生攻擊行為的影響:道德推脫的中介作用[D].陜西師范大學,2015.[8]胡陽.初中生父母教養(yǎng)方式、道德脫離與網(wǎng)絡欺負行為的關系[D].華中師范大學,2014.[9]楊潔強.初中生冷漠無情特質對攻擊行為的影響:道德推脫、同伴關系的作用[D].山西大學,2019.[10]雁.初中生學校道德氛圍、道德推脫與攻擊行為的關系[D].天津師范大學,2014.[11]劉曉敏.初中生自愛現(xiàn)狀及其與親社會行為、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9.[12]謝望舒.大學生道德推脫與良心、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6.[13]楊楠.大學生攻擊行為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個人防御方式及相關因素研究[D].山東大學,2013.[14]孫新貞.大學生攻擊態(tài)度和信念的結構及其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和攻擊行為的關系[D].河南大學,2015.[15]方力.大學生家庭教養(yǎng)方式、道德推脫和親社會行為的關系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16]馬德森,劉巍.道德推脫對運動員球場攻擊行為的影響:有調節(jié)的中介模型[A].中國體育科學學會(ChinaSport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技能拓展培訓合同(2篇)
- 抵押變更合同(2篇)
- 承包的合同范本(2篇)
- 2025版農場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tǒng)建設合同4篇
- 2025年度智能建筑項目搭建委托合同4篇
- 2025年度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戀愛雙方知識產權共創(chuàng)共享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農業(yè)產業(yè)投資基金合作合同4篇
- 2025年度旅行社旅游目的地推廣合作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LED路燈租賃與節(jié)能改造合同4篇
- 慈溪高一期末數(shù)學試卷
- 天津市武清區(qū)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期末物理試卷(含解析)
- 《徐霞客傳正版》課件
- 江西硅博化工有限公司年產5000噸硅樹脂項目環(huán)境影響評價
- 高端民用航空復材智能制造交付中心項目環(huán)評資料環(huán)境影響
- 貴州省黔東南州2024年七年級上學期數(shù)學期末考試試卷【附答案】
- 量子醫(yī)學成像學行業(yè)研究報告
- DB22T 3268-2021 糧食收儲企業(yè)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定規(guī)范
- 辦事居間協(xié)議合同范例
- 正念減壓療法詳解課件
- 學校校本課程《英文電影鑒賞》文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