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案錦集_第1頁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案錦集_第2頁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案錦集_第3頁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案錦集_第4頁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案錦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8年級《桃花源記》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熟讀并背誦課文。

2、掌握、積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詞語,了解古今異義現(xiàn)象。

3、把握文章的線索,體味簡潔而豐富的語言。

4、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會理想。

教學重點:

1、把握文章的線索,體味簡潔而豐富的語言。

2、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會理想。

教學難點:

1.把握作品虛景實寫、實中有虛的寫法。

2、正確認識和評價課文所描繪的理想境界。

課前準備:收集課文相關材料

教學方法:朗誦法、討論法、情景設計法

課時劃分: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了解作者和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

2、掌握一詞多義及省略句的用法。

3、流暢的朗讀課文,利用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

一、導入:

有位英國文學家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

時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巴瑢W們往往也有這種體驗:當你遇事不順時,當你

心煩意亂時。當你郁悶低沉時,你會去想象一些開心的東西,你會去幻想著一切

都變得美好順利歡暢的一剎,你會去遐想成功帶來的無盡的歡暢生活在東

晉的著名詩人陶淵明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的生活充滿坎坷磨難,但他把希望寄托

在美好的憧憬之中。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桃花源記》就表達了他對人生理想的追

求和渴望。

二、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相關資料

1、關于作者

陶淵明,名潛,字元亮。東晉著名詩人、文學家,世稱靖節(jié)先生,別號五柳

先生。生于東晉末期,出身于沒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

任性不羈。當時社會動亂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過幾任小官,由于不滿官場丑

惡,41歲時棄官回鄉(xiāng),歸隱田園,留下了“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傳世美談。他

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田園詩人,其詩自然質樸,意味雋永。代表作有《歸去來

兮辭》、《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等。

2、關于作品

《桃花源記》選自《陶淵明集》,是陶淵明所作的《桃花源詩并記》中的“記”。

此文包括“記”和“詩”兩個部分。“記”是“詩”的序言,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

“詩”是對所記的桃源世界的歌頌和贊美,并對桃花源社會作了一些補充。兩者

相互配合,共同構成了一個與現(xiàn)實世界相對立的為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社會。

3、關于寫作背景

本文寫于公元421年,當時政治黑暗,軍閥割據(jù),戰(zhàn)亂頻繁,生靈涂炭。當

時陶淵明已歸隱多年,對于戰(zhàn)亂造成的苦難,有著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無法改

變現(xiàn)狀,也不愿干預這種現(xiàn)狀,只好借助創(chuàng)作來抒寫情懷,塑造一個與污濁黑暗

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與美好情趣?!短一ㄔ从洝肪褪?/p>

在這樣的背景下產(chǎn)生的。

三、預習

豁然開朗(hub)屋舍儼然(ydn)阡陌交通(qian)

黃發(fā)垂髯(tiao)便要還家(yao)土地平曠(kudng)

互[互]劉子驥詣太守(yi

(jian)

四,讀課文,疏通文意

1、第一段翻譯,重點字詞的歸納。

晉太原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漁為生。

注意太原是年號,該句交代了時間,主人公,以及他的職業(yè)。)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一天)他順著溪水劃船,忘記了路程的遠近。緣:沿

著。之:的)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長在溪的兩岸數(shù)量很

繁多。注意:百步其實是一個大致的數(shù)量詞,表示估計而已。)

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中間沒有別的樹,花草鮮嫩而美麗,花兒紛

紛都落下來。古今異義:鮮美:鮮艷美麗。今:味道好。雜:別的;繽紛:繁多

的樣子。)

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漁人非常詫異,繼續(xù)往前走,想走到林

子的盡頭。甚:很;異:感到奇怪;之:語氣助詞;復:繼續(xù);前:向前;欲:

想要;窮:形容詞-動詞走完;其:指示代詞,這,那)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桃林的盡頭正是溪水的發(fā)源地,便出現(xiàn)一座山。盡:

到頭)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山上有個小洞口,洞里仿佛有點光亮。仿佛:隱

隱約約。)

便舍船,從口入。(漁人于是下了船,從洞口進去。省略句。舍:舍棄)

初極狹,才通人。(起初,洞口很狹窄,只容一個人通過。省略句。才:僅僅)

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敞亮了。復:繼續(xù)。

豁然開朗:形容由狹窄幽暗忽然變得寬闊明亮的樣子。然:…的樣子,豁(hub)

然開朗)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呈現(xiàn)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

排整齊的房舍。然:…的樣子。儼然:整齊的樣子。儼(ydn)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

屬:類。)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田間小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村落間)雞鳴狗

叫之聲都處處可以聽到。阡陌:田間的小路。交通:交錯相通。今:運輸和郵

電事業(yè)的總稱,阡(qian)陌)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人們在田野里來來往往,耕種勞作,

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樣。其:這,那。悉:都)

黃發(fā)垂髯,并怡然自樂。(老人和孩子們個個都安閑快樂。黃發(fā):指老人。垂髯

(tido):指兒童。髯,古代小孩的垂發(fā)。(指代),垂髯(tido))

2、字詞翻譯:

緣:沿著。繽紛:繁多的樣子。

甚:很。復:繼續(xù)。欲:想要。

盡:到頭。仿佛:隱隱約約。

才:僅僅?;砣婚_朗:形容由狹窄幽暗忽然變得寬闊明亮的樣子。

儼然:整齊的樣子。屬:類。

阡陌:田間的小路。黃發(fā):指老人。

垂髯(tido):指兒童。髯,古代小孩的垂發(fā)。(指代)

3、古今詞義。

鮮美(古義:鮮艷美麗芳草鮮美今義:(味道)新鮮)

交通(古義:交錯相通阡陌交通今義:運輸和郵電事業(yè)的總稱)

妻子(古義:妻子兒女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今義:指男方的配偶)

絕境(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來此絕境今義:沒有出路的地方)

無論(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無論魏晉今義;不管(連詞)關聯(lián)詞語)

如此(古義:像這樣說如此今義:這樣)

緣(古義:沿緣溪行今義:緣故,緣分)

延(古義: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今義:延長.延伸)

津(古義:渡口這里問津指探訪。后遂無問津者今義:口液)

遂與外人間隔:間隔:隔絕,不通音信;現(xiàn)代:隔開。

皆嘆惋:嘆惋:驚嘆,惋=驚;現(xiàn)代:驚嘆惋惜。

尋病終:尋:頃刻,不久;現(xiàn)代:找。

4、詞類活用:

才通人通:使動用法使人通過

欲窮其林窮:形容詞-動詞走完

漁人甚異之異: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對...感到奇怪

復前行前:名詞-狀語向前

一詞多義:

之:忘路之遠近:的

漁人甚異之:語氣助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指示代詞,這.

舍:①舍棄“便舍船”②房舍“屋舍儼然”

尋:①尋找“尋向所志”②不久“尋病終”

志:①做標記“處處志之”②標記“尋向所志”

向:①以前“尋向所志”②對著“眈眈相向”

?I期為:①w6i作為,動詞?!耙圆遏~為業(yè)”②w6i對,向。介詞?!按巳艘灰?/p>

為具言所聞”“不足為外人道也”

乃:①于是,就“見漁人,乃大驚"②竟然“乃不知有漢,無

論魏晉”

復:①又“復前行”②再“不復出焉”

遂:①遂與外人間隔(于是,就);②遂迷(最終,終于);

武陵人捕魚為業(yè):即以捕魚為業(yè),靠捕魚作為職業(yè)。有個武陵人靠捕魚為生。為:

作為。

緣溪行:沿著小溪往前行。緣:沿著,順著。

忘路之遠近:忘記了路程的遠近。遠近:偏義復詞,文中僅指遠。

落英繽紛:地上的落花雜亂繁多。落英:落花,一說剛開的花。繽紛:雜亂繁多

的樣子。

漁人甚異之:捕魚的人對此感到非常驚異。漁:捕魚。異之:以之為異。之:指

見到的景象。

復前行,欲窮其林:(漁人)又繼續(xù)向前劃去,想走到林子的盡頭。復:又,

繼續(xù)。前:向前(方位名詞作狀語)窮:窮盡。

林盡水源:盡:消失。

便得一山:得:發(fā)現(xiàn),看見。

才通人:僅僅容一個人通過。才:副詞,只,僅僅。通:使……通過。

豁然開朗:豁然:開闊敞亮的樣子。然:……的樣子。

土地平曠:曠:空闊,開闊。

屋舍儼然:儼然:整齊的樣子。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之屬:這一類。

阡陌交通:阡陌:田間小路,南北的叫阡,東西的叫陌。交通:交錯相通。

雞犬相聞:(村落間)能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

其中往來種作:往來:名詞,代往來的人。種作:名詞,代種作的人。

悉如外人:悉:全,都。外人:桃花源外的世人。

黃發(fā)垂髯:黃發(fā):借代老人,舊說長壽的象征。垂髯:借代小孩。

怡然自樂:怡然:快樂的樣子。

乃大驚:乃:竟然。

問所從來:所從來:從何處來,所,處所,地方。

具答之:具:同“俱”,完全,詳盡。之:指代桃花源中人所問的問題。

便要還家:要:通“邀”,邀請。

咸來問訊:咸:副詞,都。問訊:訊=問,打聽,詢問。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云:說。先世:先輩。舌L:戰(zhàn)亂。

率妻子邑人:率:帶領。妻子:“妻”與“子女”。邑人:同鄉(xiāng)人,鄉(xiāng)鄰。

來此絕境:絕境:與世人隔絕的地方。

遂與外人間隔:遂:于是,就。外人:桃花源外的人。間隔:隔絕,不通音信。

乃不知有漢:乃:副詞,竟。

無論魏、晉:無論:不用說,更不必說。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此人:漁人。為:給。具:同“俱”詳細。所聞:所知道

的世事。

皆嘆惋:皆:都。嘆惋:驚嘆,惋=驚。

余人各復延至其家:延:邀請。其:他們的。

停數(shù)日,辭去:停:居住。辭:告別。去:離開。

此中人語云:語:告訴。

不足為外人道也:足:值得。為:對。道:說。也:語氣詞。

既出:既:副詞,已經(jīng),以后。

得其船:得:找到。其:自己的

便扶向路:便:就。扶:沿,順著。向:原來的,先前的。

處處志之:志:做標志。

及郡下,詣太守:及:至U。詣:拜見。

說如此:如此:自己在桃花源中的所見所聞。

太守即遣人隨其往:遣:派

尋向所志:尋:尋找。向:原來。所志:所做的標志。

遂迷不復得路:遂:結果。

聞之,欣然規(guī)往:聞:聽。之:漁人去過桃花源一事。欣然:高興的樣子。規(guī)往:

計劃前去。

未果,尋病終:果:動詞,實現(xiàn),成為事實。尋:頃刻,不久。

后遂無問津者:遂:就。問津:問路,尋訪。者:……的人。

三、作業(yè)

1.反復朗讀課文,做到熟讀成誦。

2、收集文中出現(xiàn)的古今異義詞以及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的成語。

2.概括每個自然段段意,體會全文的思路。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清文章結構,把握語言的具體內(nèi)涵;

2、能力目標:感悟作者透過文字所表現(xiàn)的思想情感和理想;

3、情感目標:領會文章的美學特點和審美價值;

教學重點:語言內(nèi)涵的把握和領會文字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理想;

教學難點:文章寫做特點的把握;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上堂課我們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并且初步了解了桃花源是一個怎樣的

世界,今天我們再來具體地了解作者透過這些文字想要表達什么內(nèi)容。

指名說出課后收集的文中古今異義的詞以及與文章內(nèi)容相關的成語

明確:

芳草鮮美古義:鮮艷美麗今義:(味道)新鮮

阡陌交通古義:交錯相通今義:交通運輸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妻子古義:妻子兒女今義: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絕境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今義:沒有出路的地方

無論魏晉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今義;不管(連詞)

說如此古義:像這樣今義:這樣

成語:世外桃源落英繽紛雞犬相聞怡然自樂

黃發(fā)垂髯豁然開朗無人問津

二、回顧內(nèi)容,梳理結構:

1、請大家再讀課文,并思考:課文以什么為線索?

全文以武陵漁人進出桃源的行蹤為線索,把發(fā)現(xiàn)桃源的經(jīng)過,在桃源的所

見所聞所歷,離開桃源后再尋桃源的情形,都貫串起來了。

2、試著給課文劃分段落:

第一部分(①):漁人發(fā)現(xiàn)桃花林的經(jīng)過;

第二部分(②):漁人進入桃花源及其所見所聞;

第三部分(③):漁人離開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訪桃源未果的情形;

三、結合內(nèi)容,把握內(nèi)涵:(接下去我們就按照文章的層次去一同揭開桃花源的

真面目)

1、漁人怎么發(fā)現(xiàn)桃花源的?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人。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

開朗。(好奇心)

2、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討論并歸納: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奇麗美景)

3、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源的生活環(huán)境的?

土地平曠,屋舍產(ch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

作。

(平靜的社會生活和勤勞和平的人們)

4、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源人一看到漁人是怎樣的表現(xiàn)?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

酒食。

(桃花源人熱情好客的淳樸風尚,人與人之間友好和睦的關系)

5、桃源人見漁人為什么“乃大驚”?

寫出桃源人對陌生人的驚異,顯示桃源與世隔絕的久遠。

6、漁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桃源人為什么“皆嘆惋”?

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動亂,黑暗而嘆惋,為桃源外的人沒有過上安定和平的生活

而嘆惋。

(表現(xiàn)桃花源人們對戰(zhàn)爭的厭惡和對沒有壓迫、沒有剝削的理想社會的追

求)

7、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不希望外人來打擾這里的生活。也為下文再尋桃源不得埋下伏筆。

8、漁人出桃源時,“處處志之”,為什么再往時,“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

路”?

這樣寫的目的是使人覺得桃源是一個似有而無、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虛

構的。

四、發(fā)表感慨,加深內(nèi)涵把握:

我記得上堂課叫大家有三個詞語概括文中的桃花源,接下去我們按照一種句式來

回答:

“桃花源是一個的世界,那是因

為”!

”A

、

、:環(huán)境幽雅;風景秀美;資源豐富;和諧安寧;

”A

\

":平等和睦;安定;豐衣足食;民風淳樸;

2>世

”VA

JAr、

.

3>、:景物和奇特;人和奇特;蹤跡和奇特;

五、概括小結:

我們一概如何來看待作者筆下的桃源世界?

1、這是作者虛構的世外桃源,是與作者所處的現(xiàn)實社會相對照的,表現(xiàn)了作者

不滿黑暗社會現(xiàn)實,對理想社會的憧憬和追求。

2、這個社會:景色優(yōu)美,資源豐富。沒有壓迫,沒有戰(zhàn)亂沒有剝削,社會平等

和平,人人各得其所,生活得幸福安康。是當時乃至整個封建社會人民理想的世

界。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愿望,但在當時的條件下是不可能實

現(xiàn)的,因而它只是一種空想。

六、再讀課文,感受桃源世界:

七、作業(yè):1.基訓

《滿井游記》

教學目標

1、品味課文清新自然、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體會作者如何通過景物描寫抒發(fā)游覽

時歡愉的心情,熟讀成誦,從而得到美的熏陶。

2、學習細致的觀察生活,準確生動的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

欣賞本文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設想

1、課堂教學力求“激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生動、

活潑、有效地學習。

2、這是自讀課文,作為寫景小品,它精短饒有趣味,宜讓學生反復涵詠,力爭

在課內(nèi)熟讀成誦,然后討論仿寫。

3、教具準備:多媒體電教平臺、《滿井游記》教學軟件。

4、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人課文

1、作者簡介。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一字無學,號石公,公安(今湖北省公

安縣)人。萬歷進土,曾任空部郎中等職。明代著名文學家,與兄宗道、弟中道

均有才名,時稱“三袁”。宏道詩主妙悟,提倡“獨抒性靈,不拘俗套”,反對

仿古,追求自然;重視通俗小說和里巷民謠,作品以小品成就最高,內(nèi)容多寫

身邊瑣事和自然景物。有《珂雪齋集》二十四卷傳世,后人輯為《袁中郎全集》,

因宏道兄弟詩文風格相近,時人稱之為“公安派”,稱他們的詩文為“公安

體”。

―白速理解

1、、學生朗讀課文,力求理解文意。

2、檢查學生理解能力,自學能力。教師讀課文,學生口譯。

3、學生再次朗讀課文,感受文章清新自然的語言。

三、自讀欣賞

1、播放有關《滿井游記》的風光片段。要求學生結合課文內(nèi)容認真觀看,用心

體味。

2、教師指導,學生根據(jù)閱讀提示②:“這是一篇清新的寫景小品。生動的表達

了一個‘城居者‘一冬都'局促一室之內(nèi)',而今返回自然'若脫籠之鴿’的歡

快心情。寫景層次分明,比喻貼切。”在理解、熟悉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進行欣賞。

學生邊議邊讀邊背,教師歸納。

(盡量由學生講,教師只作必要引導)

第一段內(nèi)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一一城中飛沙走礫,為下文正面記游

作準備,有對比的作用。

第二段逐句讀來,怎樣表達記游的次序?一一第一句“廿二日……至滿井”:點

明所游之地。第二句"高柳……脫籠之鵠”:以堤柳、潤土、曠野襯托心胸的舒

暢。“若脫籠之鵠”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第三句"于時……出于匣也”;寫春

水?!熬Ь弧弊鞅扔鳎娝拿鞒?。第四句"山巒……之始掠也”:寫

春山,細致地寫山被雪洗之美,用“如倩女……始掠也”作比喻,形象化地描寫

春山的形色兩美。第五句寫春柳、春苗兩景,筆墨不多,既顯示燕地春色,又見

觀察之細。第六、七句,寫游人,男男女女,有動有靜,聲色兼?zhèn)洌螒B(tài)各異。

第八句,運用了借代寫魚鳥,描繪出神態(tài)。第九句,議論句,強調燕郊“未始無

春”,與第一段對照。

3、出示篇章結構圖(出示幻燈軟件)。

4、學生朗讀第二段,體會作者當時歡愉的心情。

5、再次播放有關《滿井游記》的風光片段,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6、學生嘗試背誦第二段。

四、自讀深化

1、教師指導學生看閱讀提示③:“學習細致的觀察生活、準確生動的描寫景物

的方法”。

2、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朱自清的《春》,引出“繪春圖”,與“滿井早春圖”作

比較。(出示幻燈軟件)

若脫籠之鵠山水太陽

春水春草

春山春花

滿井早春圖春柳春鳳

春苗春雨

游人、魚鳥迎春

未始無春頌春

教師小結:同樣是寫春,雖然所寫的景物不同,但寫時都注意到了抓住事物特征,

用優(yōu)美的語言進行景物描寫,有靜有動,有聲有色,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3、仿寫練習:《校園的早晨》。

(1)仿照兩篇文章的結構,出示《校園的早晨》結構提示圖:(出示幻燈軟件)

總寫

早晨的---------

早晨的---------

校園的早晨分寫早晨的---------

早晨的---------

早晨的---------

總寫

(2)學生根據(jù)結構提示圖,分組討論。

(3)請幾名學生談談作文的思路,寫法。

五、布置作業(yè)

課外練筆,寫一篇寫景短文《校園的早晨》。

教學反思

在這節(jié)課上,我也有不滿意的地方就是在“議”的這個環(huán)節(jié)當中,我對學生的引

導不夠深入,結果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不能夠透徹,生成的問題不多,而且所提的

問題相對來說較簡單。還有在課前三分鐘的名言分析,學生做了分析以后,我的

點評不夠深入,不夠具體。“目標應是正確的目標,夢想、理想均可成為目標。

但是夢想距離目標較遠,有的夢想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有的甚至是一種幻想。”而

我沒有給學生點出這點來。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會注意這些細節(jié)的,繼續(xù)努力

探索教學方法,使自己做得更好。

《愛蓮說》

教學目標:

1.托物言志的寫法。

2.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能夠很好地生活在世上,是因為大自然為我們創(chuàng)設了一個美好的生

活空間,它用神異之筆為我們渲染了一個清新的綠色世界,還不忘用萬紫千紅的

花來點綴它。正因為有花,這個世界才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所以,人們都非常愛

花,并寫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比如大家熟悉的描寫梅花的詩句“墻角數(shù)枝

梅,凌寒獨自開”,描寫牡丹的詩句“天下無雙艷,人間第一香”,描寫杏花的

詩句“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可以說,描寫花的詩句比比皆是。

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卻百花不愛,偏偏對蓮花情有獨鐘,并為它寫下了一篇傳

世佳作。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愛蓮說》(板書課題:愛蓮說)

—整體護根咸知語言

1/教師范讀:苒時要求學生給生字注音,并標出難句。

2.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大意。

3.任抽兩名學生朗讀課文,同時讓其余學生注意糾正錯誤的字音、語氣、語調、

節(jié)奏等。

4.全班齊讀課文,并結合注解,疏通文意(字面意思)。

三、品味語言,領悟語感

思考:我們把課文讀好了,理解課文就容易多了。作者如此愛蓮,那么,蓮花的

可愛之處表現(xiàn)在哪里呢?

[明確]①從生長環(huán)境方面,寫出了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高潔、

質樸;②從體態(tài)香氣方面寫出了蓮“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遠益清”

的芳香;③從風度方面寫出了蓮“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清高。

思考:作者如此深情地為蓮花高唱贊歌,文章是不是僅僅寫蓮花呢?

[明確]作者借蓮花來寫人。①在社會大環(huán)境中,作者自喻自己像“出

淤泥而不染”的蓮花一樣高潔質樸;②作者自喻不與俗人為伍,以蓮花的正直芳

香的形象比擬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③把蓮花人格化,自喻自己

剛直、莊重,大有如屈原所說“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的高貴

品質。

思考:作者借蓮花來寫人,而又直接在文中點出來,那這種寫法叫什么?(明確:

托物喻人)想一想,周敦頤身上具有哪些“蓮花”的品格?

提示:學生活動,教師小結。

小結:大家說得棒極了。作者之所以能寫出“出淤泥而不染”這樣的千古名句,

是和他所處的時代、環(huán)境息息相關,更和他在這一特定的環(huán)境中保持的自身特性

息息相關。周敦頤那筆筆傳神、句句融情的文筆是不是給了我們一個啟示:要寫

出有分量、有深度、有新意的文章,就不僅要貼近生活,有真實的經(jīng)歷,還要體

現(xiàn)自身價值的鮮明的獨特的個性。

思考:剛才,同學們已經(jīng)把周敦頤為什么要借蓮花來抒發(fā)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

好的操守、情感的原因闡述清楚了。下面同學們回顧一下,看看還有什么不懂的,

提出來,請同學幫助解決。

學生可能會提出以下幾個問題:

(1)篇文章的主體寫的蓮,為什么要寫菊和牡丹?

[提示]對比、襯托(正襯、反襯)

(2)為什么作者在第一段連用兩個“獨”字?

[提示]第一、說明周敦頤和陶淵明一樣,決不隨波逐流的態(tài)度;第二、作者贊

同陶淵明倚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態(tài)度,但不贊同陶淵明的隱居、逃避現(xiàn)實。

連用兩個“獨”字,非常鮮明地闡述了自己還有不同于陶淵明的生活態(tài)度。

(3)課文第一段和第二段前半部分均按“菊一一牡丹一一蓮”的順序寫的,

為什么文末卻按“菊一一蓮一一牡丹”的順序呢?

[提示]前半部分按“菊一一牡丹-一一蓮”的順序,是為了突出作者對蓮的喜

愛;后文按“菊一一蓮一一牡丹”的順序寫,是從褒貶的角度,說明凡是超凡脫

俗的事物,欣賞的人就少,而趨勢媚俗的事物,欣賞的人就多。把正面放在前寫,

最后用反面的反襯一下,更有獨到之處;三句分別用陳述句、疑問句和感嘆句表

述,特別是最后寫牡丹時用了感嘆號,更表達了作者復雜的思想感情。

四、實踐語言,習得語感

1.讀了《愛蓮說》,我們仿照作者用蓮花來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

用“我特喜歡……”句式說一段話,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樹木。但要注意兩點:

第一,要注意內(nèi)在聯(lián)系;第二,要有新意。

(學生活動,教師適時點評)

2.在改革開放的今天,社會上出現(xiàn)了一些不正之風(比如說“央視”20XX年4

月20日晚播出的《內(nèi)江城管透視》),我們作為中學生該怎么對待這些問題呢?

(學生討論,老師適時引導點評)

五、背誦積累,積淀語感

1.延伸積累,師生補充有關描寫“蓮花”的詩句。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六、結束語

課上,同學們想到了人、事、物、名言,如果稍加整理,就可成為一篇很有說服

力的文章,為了使這篇課文進一步得到深化和運用,今天回家的作業(yè)就是寫一篇

托物言志的小散文。希望同學們在欣賞蓮花的“亭亭凈植”同時,別忘了“出淤

泥而不染”所帶給我們的深刻的啟示。

七、作業(yè):

流利地背誦兩文,準備默寫。

《小石潭記》

教學目標:

1、正確翻譯課文,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

2、學習抓住特點描寫景物,借景抒情的寫法。

教學重點:

通曉文意并背誦課文,理解作者借游記寄托的思想感情,體會文章寫景抒情的方

法。

教學難點:

怎樣理解文中的樂?

教學設想:

本文短小精悍,語言簡潔豐富,細致生動,多用短句形成強烈的節(jié)奏感,讀起來

悅耳動聽,字里行間蘊涵著作者豐富的情感。文章以游覽為序寫景,條理清楚,

引導學生理清思路,把握題旨。緊緊扣住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好文中的樂(難

點)。詞語、生字結合預習當堂解決,個別晦澀語句、文言活用現(xiàn)象,只要能大

體把握即可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與《馬說》的作者韓愈倡導了唐代古文運動,成為

了“唐宋八大家”之一,這位作家是誰?(生答:柳宗元)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柳

宗元的《小石潭記》。

二、了解作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東人,世稱“柳河東”,著名文學家,“唐

宋八大家”之一,他曾經(jīng)被貶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馬。在此期間,他寫下了一組著

名的有連續(xù)性的山水游記,合稱《永州八記》。他的山水游記常常把自己的身世

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風景的描繪中,借被遺棄于荒遠地區(qū)的美好景物,寄

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傾注怨憤抑郁的心情。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

三、走進文本

(一)讀一讀

1、學生齊讀

2、師生評議后教師范讀

(二)譯一譯

學生口頭翻譯課文,教師注意糾錯和補充,強調重點詞語、句子。

(三)議一議

1、第一段描寫了哪些景物?作者是怎樣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作者寫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經(jīng)

過,用了哪些準確的動詞?這一段寫景用了什么寫法?

篁竹一水聲一小潭一青樹一翠蔓

隔一聞一伐一取一見(動詞準確)

移步換景的寫法,從音、形、色三方面入手。

2、第2段寫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寫法?潭水有什么特點?作者是怎樣描寫

的?

作者是怎樣寫魚的?這段描寫滲透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明確:描寫了潭水、游魚,用的是特寫鏡頭。

潭水特點:清澈。作者從游魚、陽光、影子等角度寫潭水。

寫法:動靜結合

心情:愉快

寫魚,動靜結合,側面襯托水的清冽。

3、文中寫景有什么特點?

討論,明確:抓住了事物特征。

(1)突出了“石”。

“全石以為底”、"卷石底以出''、"影布石上''這些句子寫了“石(明寫)“聞水聲,

如鳴佩環(huán)”(暗寫)。文中描繪的景物無不浸透著“石”的氣息?!叭缘住薄ⅰ熬?/p>

石底以出”說明這個“潭'’的確是個“石潭"如鳴佩環(huán)''形容聲音噫亮,說明“石潭”

的不一般?!扒鄻浯渎山j搖綴,參差披拂''寫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優(yōu)美形態(tài)。

“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魚影表現(xiàn)水的清澈透明。(后面還有“犬牙差互”、“凄神

寒骨”。)

(2)緊扣“清冽”寫潭(水)。

4、理解人物的“樂”

(1)小石潭的景色如此美,讓人為之陶醉,如果你身處其中,會產(chǎn)生什么感受

呢?

(2)引導結論:樂

(3)討論:小石潭到底有哪些樂趣呢?

水聲動聽,環(huán)境優(yōu)美,游魚逗樂。

(四)比一比

當堂背誦,比比誰背得最快。

五、課堂小結:

六、布置作業(yè)

大家已經(jīng)學過不少描寫景物的古代詩文,試著把其中描寫山水的名句摘錄下來,

并選擇一兩則加以分析。

《關雎》

【教學目的】

1、理解《關雎》所表現(xiàn)的青年男子對美麗善良女子的熱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摯

美好的愛情生活。

2、了解作品所運用的反復和賦、比、興手法

【教學重點】

詩歌的反復吟唱所表現(xiàn)出的情感

【教學難點】

比興手法的運用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我們已經(jīng)學過一首《詩經(jīng)》中的古詩,還記得嗎?《采薇》(引導學生背誦:“昔

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

知我哀。")那么《詩經(jīng)》是一部什么樣的書呢?

二、作品簡介

《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時代大約五百年間

的三百零五篇詩歌。原本只稱《詩》,漢代以后,儒家奉它為經(jīng)典,始稱《詩經(jīng)》。

《詩經(jīng)》包括“風、雅、頌”三部分。“風”共有十五國風。共一百六十篇,其

中大部分是各地的民間歌謠;“雅”是“大雅”和“小雅”的總稱,共一百零五

篇。其中大部分是王室貴族所作;“頌”包括“周頌”、“魯頌”和“商頌”共

四十篇,是統(tǒng)治者祭祀天地宗廟的祭禮歌辭。

表現(xiàn)手法有賦、比、興。賦為陳述;比為比喻;興為先方他物后引出所詠之詞。

《詩經(jīng)》中的詩歌多以四言為主,多為隔行用韻,但不拘泥,章節(jié)常反復,多用

疊字。

三、課文朗讀:播放《關雎》動畫,學生朗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讀準生

字詞。

1、字音:

雎(何):用于古人名,如范雎。雎鳩:古書上說的一種鳥。

窈(河。):深遠。窕(tido):與“窈”組成合成詞。窈窕:美好的樣子。

參:1.(c?n):參差,參錯。本文取此義。2.(can):①進見,謁見。如:參拜。②

封建時代指彈劾。如:參劾。3.(sh?n):人參。如:參須。

差:1.(chd):①減法運算中,一個數(shù)減去另一個數(shù)所得的數(shù)。如:差數(shù)。②稍微,

較。如:天氣差暖。2.(chd)①不相同,不相合。如:差得遠。②錯誤。如:說

差了。③缺欠。如:差點兒。3.(chdi):①派遣。如:鬼使神差。②被派遣去做

的事。如:公差。4.(cl):等級,等次?!皡⒉睢睘楹铣稍~,“長短不齊”的意

思。本文取此義。

寤(wCi):睡醒。寐(mGi):睡。如:假寐。筆(mdo):選擇。

2、詞語識記

關關雎鳩:雎鳩鳥在彼此和鳴。關關:雌雄二鳥相互應和的叫聲。

洲:水中的陸地。

窈窕淑女:美麗善良的姑娘。淑女:賢良美好的女子。

君子好逑:君子的好配偶。君子:對統(tǒng)治者和貴族男子的通稱。

逑:配偶。參差:長短不齊。流:尋求,擇取。

思服:思念。服,想。悠:思念。反:覆身而臥。

輾:轉動。側:側身而臥。友:親愛。

四、賞析:

1、第一章(第一節(jié)):起興,先寫互相唱和的水鳥,再寫文靜美麗的姑娘。(一見

專中,青)

2、第二章(第二、三節(jié)):從長短不一的薦菜寫起,再寫美麗的女子。同樣用“興”,

這一節(jié)寫了小伙子追求心上人未得的憂思,日夜思念,難以入眠。

3、第三章(第四、五節(jié)):由現(xiàn)實轉而到夢中,與心中的姑娘一同彈琴、鼓瑟、

敲鐘、打鼓。十分歡喜。

4、這首詩在表現(xiàn)手法上,主要用“興”和“重章疊句”。這雖是一首愛情詩,

卻也表現(xiàn)了小伙子對心上人的尊重,雖追求不上而異常痛苦,卻也不超越世俗,

違背道德。

五、學生再次朗讀課文。

六、主題歸納,給學生進行必要的教育警示。

這首詩表現(xiàn)了古代勞動人民內(nèi)心的樸實愿望,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

露,所歌唱的是他們生活中真實感受到的,具有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和生活情趣。抒

發(fā)的感情熱誠真摯、純潔樸實,全無庸俗虛偽之態(tài),有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純真之

美。

七、課堂作業(yè):完成單頁練習,進行“雙基練習”。

八、課后作業(yè)

1、背誦全詩(記)2、翻譯全詩(寫)

《兼葭》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把握全詩感情基調的基礎上,準確、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誦全詩。

2、品味與賞析詩歌美的語言、美的意境。

3、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fā)他們創(chuàng)造美的動力。

【教學重點】:

1、背誦詩歌,領會詩的情感。

2、掌握起興的手法及重章疊唱的結構特點。

【教學難點】:

品味與賞析詩歌美的語言、美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朗讀欣營

1、聽錄音贏:要求學生:找出韻腳字;給生字注音

2、教師指導

3、配樂,讓學生朗讀:要求學生體會詩的感情,讀出詩的感情。

4、生字詞

兼(jidn):荻,像蘆葦。葭(jia):蘆葦。

溯(sii):l.逆著水流的方向走。如:溯流而上。本文取此義。2.往上推求或回想。

如:回溯。

晞(xl):1.干,干燥。如:晨露未晞。本文取此義。2.破曉,天亮。如:東方未

In怖不0

湄(m@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指岸邊。

躋(ji):升高。

旗(si):水邊。

讓(zhi):水中小塊陸地。

蒼蒼:茂盛的樣子。

二、詩意理解

1、教師講解疏通詩中重點詞語。

白露為霜:白色的露水結成了霜。

所謂:所說的。伊人:那人。

溯徊從之:沿著河道走向上游去尋找她。從:追,追求。

溯澗:逆流而上。阻:險阻,難走。游:流,指直流的水道。

宛:仿佛。凄凄:茂盛的樣子。采采:茂盛鮮明的樣子。

已:止,這里意思是“干,變干?!?/p>

右:向右拐彎,這里是(道路)彎曲的意思。

讓:水中小塊陸地。

2、學生再讀詩歌

三、分析詩歌

1、問題1:剛才我們聽了課文錄音,并且又配樂朗讀了這首詩,應該對詩歌有

了初步的理解和把握。哪位同學談談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怎樣的?

明確:渺遠迷茫,憂郁纏綿,悵惘感傷。

2、追問:詩人為什么迷茫憂郁感傷呢?

明確:渴慕傾心于伊人,執(zhí)著地追求,不怕道路的艱險,然而伊人卻宛在水中央,

如鏡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求而不得,故苦悶感傷憂郁。

3、問題2:詩歌中哪一些詩句表現(xiàn)了詩人渴慕伊人,歷經(jīng)艱險,執(zhí)著追求,然

而卻求而不得的苦悶感傷情懷?

明確:“溯澗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溯澗從之,道阻且躋。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抵。溯澗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扯。”這

一些詩句都表現(xiàn)了詩人渴慕伊人,歷經(jīng)艱險,執(zhí)著追求,然而卻求而不得的苦

悶感傷情懷。

“道阻且長”、“道阻且躋”、“道阻且右”說明愛的道路上困難重重,道路曲

折艱險。然而盡管道路曲折艱險,詩人卻仍然“溯澗從之”、“溯游從之”,

為了伊人,上下求索追尋,表達了詩人追求所愛的堅強意志?!巴鹪谒醒搿薄?/p>

“宛在水中土氐”、“宛在水中讓”表達伊人在望,然而卻可望而不可即的無限悵

惘憂郁苦悶情懷。

4、問題3:詩歌中哪一些詩句描寫了景物?所寫景物有怎樣的特點?寫景有什

么作用?

明確:首章的“蒼蒼”,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把深秋凄涼的氣氛

渲染得越來越濃,烘托出詩人當時所在的環(huán)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露“為

霜”、“未晞”、“未己”的變換,描繪出朝露成霜而又融為秋水的漸變情狀與

過程,形象地畫出了時間發(fā)展的軌跡,說明詩人天剛放亮就來到河濱,直呆到太

陽東升。試想,他獨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寞的曠野,面對茫茫秋水,等人不

見,尋人不著,其心情該是何等焦急和惆悵!

總之,”兼葭蒼蒼,白露為霜”,描寫了一幅秋葦蒼蒼、白露茫茫、寒霜濃重的

清涼景色,造成了一種渺遠迷茫的意境。渲染了氣氛,烘托了人物憂郁感傷的情

懷。

5、追問:本詩要歌詠的是渴慕伊人,求而不得的感傷情懷,然而卻先先言它物,

先寫景,以景襯情,這屬于《詩經(jīng)》的哪一種表現(xiàn)手法?

明確:起興手法。和“關關雎鳩,在河之州”一樣,都是寫景起興。

6、問題4:這首詩一共三節(jié),大家比較一下這三節(jié)詩,看能不能發(fā)現(xiàn)什么特點?

明確:二三節(jié)詩是第一節(jié)詩的反復,只在押韻的地方換了幾個字而已。這是一種

重章疊唱的方法?!对娊?jīng)》善于運用重章疊唱的方法來抒發(fā)感情,我們現(xiàn)在的詩

歌也常常采用這種方法。

7、追問:采用重章疊唱的方法有什么好處?

明確:回旋反復,可以增強詩歌的音樂感和節(jié)奏感,更充分地抒發(fā)情感?!都孑纭?/p>

全篇3章12句,只變動了十幾個字,不但寫出了蘆葦茂盛的狀態(tài),愛情道路的

曲折綿長,伊人雖近在咫尺,但又遙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過不斷重復的旋

律,表現(xiàn)出詩人對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似乎有一種合唱、輪唱的味道。

四、對照板書,學生背誦詩歌

五、比較閱讀《上邪》與《兼葭》

上邪①

漢樂府民歌

上邪?、谖矣c君相知,③長命無絕衰。④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與君絕?、?/p>

【注釋】

①這一首是情詩。指天為誓,表示愛情的堅固和永久。②上:指天。上邪:猶

言“天啊”。這句是指天為誓。③相知:相親。④命:令,使。從“長命”

句以下是說不但要“與君相知”,還要使這種相知永遠不絕不衰。⑤除非高山

變平地、江水流干、冬雷、夏雪、天地合并,一切不可能發(fā)生的事都發(fā)生了,我

才會和你斷絕。

【比較分析】

同:都是情詩,都表達了主人公對愛情堅定執(zhí)著的追求。

異:《上邪》是一位癡情女子對愛人的熱烈表白,感情熾烈而率直

《兼葭》寫一位男子渴慕伊人,執(zhí)著追求,卻求而不得,感情含蓄纏綿感傷。

六、音樂欣賞,體會意境:讓學生欣賞《在水一方》,進一步體會詩的意境。

七、練習

1、積累下列出自《詩經(jīng)》的名句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2、把課文改寫成一篇散文

第3、4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反復誦讀并熟練的背誦詩歌。

2、品味語言,體會詩中的意境。

3、了解詩詞的有關知識。

4、啟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對詩歌的意象和語言表達上的理解。

【教學難點】

了解古代格律詩及詞在創(chuàng)作和表現(xiàn)形式上的一些主要特點。

【教學過程】

一、學習《黃鶴樓》

1、誦讀。

2、作者:崔景頁,盛唐詩人,早期詩歌流于浮艷,如“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

舊笑春風?!蓖砟暌蚪?jīng)歷邊塞。詩歌風格變?yōu)樾蹨啽挤拧?/p>

3、聽錄音示范朗讀。

4^品味:

⑴、析句:

去:離開悠悠:閑靜的樣子。晴川:指白日照耀下的漢江。

歷歷:清晰可數(shù)。鄉(xiāng)關:故鄉(xiāng)。煙波:煙靄籠罩江面。

⑵、品句:七言律詩

首聯(lián):借用傳說。詩人滿懷對黃鶴樓的美好憧憬慕名前來,可仙人駕鶴杳無蹤跡,

眼前就是一座尋??梢姷慕瓨恰C篮勉裤脚c尋常江樓的落差,在詩人心中布上了

一層悵然若失的底色。為鄉(xiāng)愁情緒的抒發(fā)作了潛在的鋪墊,而巧妙地用典,使這

種底色多了些神秘渺茫飄忽的色彩,少了些哀怨的成分。

頷聯(lián):樓頭遠眺,江天相接的自然畫面因“白云”的襯托顯得宏麗闊大,受此景

象的感染,詩人的心境漸漸開朗,胸中的情思也隨之插上了縱橫馳騁的翅膀:黃

鶴樓久遠的歷史和美麗的傳說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終歸物在人非,鶴去樓空。

人們留下什么才能經(jīng)得起歲月的考驗?不是別的,正是任地老天荒、??菔癄€也

割舍不斷的綿綿鄉(xiāng)戀,悠悠鄉(xiāng)情。

頸聯(lián):登樓所見,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詩人不禁浮想聯(lián)翩。艷陽高照,澄空流

碧,恍惚中,漢水北岸的樹木化作久久思念的親愛之人,宛如眼前。和煦的陽光,

給人家的溫暖。美好的憧憬與動情的追憶,使得“晴川”、“芳草”二句極富人

情味。詩作的思想品味了因此跨進更為高遠的境地。

尾聯(lián):日暮后面是夜晚,鳥要歸巢,船要歸航,游子要歸鄉(xiāng)??墒撬F江煙,一

片迷蒙,問鄉(xiāng)鄉(xiāng)不語,思鄉(xiāng)不見鄉(xiāng)。面對此情此景,誰人不生鄉(xiāng)愁。

⑶、小結:這是一首膾炙人口,傳誦千古的吊古懷鄉(xiāng)之作。傳說,詩仙李白登上

此樓原本想寫詩。目睹此詩,大為折服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顛題詩在上頭”。

5、遷移閱讀

⑴、古人詩中的“黃鶴樓”(學生交流)

⑵、仿作: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

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倿楦≡颇鼙稳?,長安不見使人愁。(李

白《登金陵鳳凰臺》)

二、學習《錢唐湖春行》

1、作者:白居易,唐代杰出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主張“文章合為時而

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留下詩作近三千首。

2、誦讀

3、品味:七言律詩。

⑴、問:詩人是騎馬游西湖,所以詩里提到了“游蹤”,但詩里寫游蹤跟散文不

一樣,是用不著作細致交代的,要仔細想想才看得出來。試誦讀全詩兩遍,然后

說說詩人的游蹤。

明確:從孤山的北面到湖東的白堤。

⑵、問:“春行”可見寫的是春天的景色了,那是春天的哪個階段呢?是從哪

些地方看出來的呢?

明確:寫的是早春。從“早鶯、新燕、亂花、淺草”看出。

⑶、問:“湖面初平”寫的是怎樣的景象?(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與堤平。)

為什么說“云腳低”?(“云腳”,指下垂的云,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顯得

低了,這是早春景象。)講:杜甫有句云“日腳下平地”,形容太陽落山;李賀

有句云“露腳斜飛濕寒兔”,形容露水下落之狀。腳,有下垂義。

(4)、問:“幾處早鶯”有什么含義?(鶯不多;如多,當為“處處”。)為什么“爭

暖樹”。(余寒猶在,鳥兒也想曬太陽。)鶯不多,燕子多不多呢?(“誰家”猶言

某家,“銜新泥”者,始筑巢也,可見也不多。)鶯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

信使,鶯燕不多,故為早春。這兩句專寫鳥兒。

⑸、問:第五、六句寫了什么?(花草)為什么說“亂花迷眼?(詩人在馬上觀花,

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婉紫嫣紅,便有迷亂之感。)這樣寫,跟詩題有關嗎?(暗切

題中‘'行"字)淺草有什么用意?(草初生,故,“淺”,也是早春景象;“沒蹄”,

也是暗切題中“行”字。)

⑹、問:最后兩句是怎么結住全詩的?(用抒情方式)這兩句頗有韻味,能品味出

來嗎?詩人最喜愛的是什么?(在白沙堤的綠楊陰里按轡徐行,可是開頭只指出方

位,“湖東”,面積太大了,為什么詩人“最愛”呢?到最后才點出白沙堤和它

的景物特征,這就耐人尋味了。)

4、總結。

這首詩的題意主要在一個“行”字上,“行”字寫得好,才能見出騎馬

游春的樂趣。但西湖面積太大,行程太長,所以詩人只截取其中一段來寫一一從

孤山寺的北面寫起,至白沙堤止。開頭寫“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見之景;中間

寫游程中所見;最后用“綠楊陰里”寫白沙堤之景,這樣,讀這首詩,我們自然

就有了隨著詩人飽覽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覺。

5、知識遷移:寫西湖有句子。

水光激潮晴方好,山色空濠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讹嫼铣蹙笥辍诽K軾

三、學習《相見歡》

1、作者:李煜(937-978),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鐘隱,南唐中主第六子。

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稱李后主。他嗣位

的時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茍安于江南一隅。宋開寶七年(974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