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皮膚科中醫(yī)診療方案_第1頁
2022年皮膚科中醫(yī)診療方案_第2頁
2022年皮膚科中醫(yī)診療方案_第3頁
2022年皮膚科中醫(yī)診療方案_第4頁
2022年皮膚科中醫(yī)診療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皮膚科優(yōu)勢病種診療方案

(2023版)

泰市中醫(yī)醫(yī)院皮膚科

2023年1月1日

目錄

白尼〔尋常性銀屑病〕診療方案

粉刺〔尋常性座瘡〕診療方案

蛇串瘡〔帶狀皰疹〕診療方案

白瘡(尋常性銀屑?。┰\療方案

一、概述:銀屑病是一種以皮膚斑,外表掩蓋多層銀白色鱗

屑為特征的慢性皮膚病。本病屬中醫(yī)“白花”范疇,古代文獻又有

“干廨”之稱。

二、診斷

(一)疾病診斷

1.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中

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ZY/T001.2-94)o

(1)皮損初為針尖至扁豆大的炎性紅色丘疹,常呈點滴狀

分布,快速增大,外表掩蓋銀白色多層性鱗屑,狀如云母。鱗屑剝

離后,可見薄膜現(xiàn)象及篩狀出血,基底浸潤,可有同形反響。陳

舊皮疹可呈錢幣狀、盤狀、地圖狀等。

(2)好發(fā)于頭皮、四肢伸側,以肘關節(jié)面多見,常泛發(fā)全

身。

(3)局部病人可見指甲病變,輕者呈點狀凹陷,重者甲板

增厚,光澤消逝?;蚩梢娪诳谇?、陰部粘膜。發(fā)于頭皮者可見束

狀毛發(fā)。

(4)起病緩慢,易于復發(fā)。有明顯季節(jié)性,一般冬重夏輕。

(5)可有家族史。

(6)組織病理檢查示表皮角化過度、角化不全。角層內(nèi)有

中性多形核白細胞積存,棘層增厚。表皮突呈規(guī)章性向下延長,

真皮乳頭水腫呈棒狀,乳頭內(nèi)血管擴張,血管四周有炎性細胞浸潤。

2.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臨床診療指南一皮膚病與性病分冊》

(中華醫(yī)學會編著,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23年)。

(1)多青壯年發(fā)病。局部發(fā)病或加重常由扁桃體炎或上呼

吸道感染誘發(fā)。

(2)好發(fā)于頭皮、軀干和四肢伸側,常對稱分布,亦有僅

局限與某一部位者。

(3)典型皮疹為粟粒至綠豆大紅色丘疹、斑丘疹或斑塊,

可融合成片,邊界清楚,四周有炎性紅暈,浸潤顯著,外表掩蓋厚

積的銀白色鱗屑。輕輕刮除鱗屑,可見一層淡紅色半透亮薄膜

(薄膜現(xiàn)象);刮除薄膜后消滅點狀出血(Auspitz征)。白色鱗

屑、薄膜現(xiàn)象和點狀出血是本病的臨床特征。皮疹形態(tài)多樣,可為

點滴狀、錢幣狀、地圖狀、蠣殼狀等。

(4)發(fā)生于頭皮者,發(fā)成束狀??捎兄福ㄖ海┘资芾?,黏

膜損害。

(5)臨床分為三期:進展期、靜止期、消退期。

(6)慢性病程,甚至終生遷延不愈。常冬季復發(fā)或加重,

春夏減輕或消逝,亦有與此相反者。

(7)組織病理.:表皮改突消滅較早,主要為角化不全,有

時角質層內(nèi)或其下方可見Munro微膿腫。顆粒層變薄或消逝。

棘層肥厚,表皮崎延長。真皮乳頭部血管扭曲擴張,輕度增厚。

乳頭上方表皮變薄。真皮上部有輕度至中度炎細胞浸潤。

〔二)證候診斷

1.血熱證:出皮疹不斷增多,快速擴大;皮損潮紅,銀白鱗

屑,有篩狀出血,瘙癢,可伴有尿黃,便干。舌質紅,舌苔薄黃

或白;脈弦滑或數(shù)。

2.血燥證:皮損淡紅,枯燥脫屑,可伴有皴裂,口干咽燥。

舌質淡,舌苔少或薄白,脈緩或沉細。

3.血瘀證:皮損肥厚浸潤,經(jīng)久不退,顏色暗紅,鱗屑附著

嚴密,女性可有痛經(jīng)。舌質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脈澀或細緩。

三、治療方案

(一)辨證選擇口服中藥湯劑、中成藥

1.血熱證

治法:涼血解毒。

推舉方藥:犀角地黃湯加減,水牛角、丹皮、土茯苓、生槐

花、紫草、草河車、生地,白鮮皮,赤芍。

加減:夾風者,選加荊芥、防風、羌活、獨活、威靈仙、全

蝎、娛蚣、烏蛇等;夾瘀者,選加丹參、雞血藤等;熱重者,選加

白茅根、大青葉;夾濕者,加苦參:夾毒者,選加忍冬藤、銀花、

地丁、板藍根、生甘草等;咽痛者,加北山豆根。

中成藥:可選用消銀顆粒、復方青黛膠囊、清開靈口服液1顆粒)

等。

2』[L燥證

治法:養(yǎng)血解毒。

推舉方藥:當歸飲子加減。丹參、當歸、生地、麥冬、元參、雞

血藤。

加減:熱重者,選加銀花、赤芍、紫草、天花粉;夾毒者,

選加草河車、土茯苓、峰房、大青葉、白花蛇舌草、甘草;夾瘀

者,選加桃仁、紅花、川芭;燥甚者、選加麻仁、天冬;夾風者,選

加荊芥、防風、白鮮皮、烏蛇、威靈仙、全蝎、娛蚣等;陽虛者,

選加細辛、附子等;脾虛者,選加黃黃、白術、茯苓、蒼術等。

中成藥:可選用四物合劑、六味地黃丸等。

3.血瘀證

治法:活血解毒。

推舉方藥:桃紅四物湯加減,白花蛇舌草、莪術、鬼箭羽、

紅花、雞血藤、桃仁、丹參、當歸、川苜。

加減:熱重者,選加大青葉、紫草;夾瘀者,選加赤芍、三

棱;夾燥者,選加生地、麻仁、元參;咽痛者,選加北豆根;夾

濕者、選加苦參、虎杖、陳皮。夾風者,選加荊芥、防風、白鮮

皮、烏蛇、威靈仙、全蝎、娛蚣等;氣虛者,加黃芭等;陽虛者,選

加細辛、附子等:脾虛者,選加黃茂、白術、茯苓、蒼術等。

中成藥:可選用大黃蟄蟲丸(膠囊〕、血府逐瘀丸1膠囊)

等。

(二)外治法

1.中藥濕敷:適用于血熱證,皮損色紅者。選取清熱涼血、

燥濕解毒中藥按3%?10%比例加水煎湯待涼,以8層紗布浸濕

后貼敷患處,每次20?40分鐘,每日1~2次。

2?中藥浸?。哼m用于血燥證、血瘀證,皮損色暗或淡,靜止

或趨于消退者。

依據(jù)病情選用養(yǎng)血活血潤燥止癢藥物,煎湯浸浴或熏蒸,每次

20?4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

或可依據(jù)病情選用礦泉浴治療。

可依據(jù)病情選用腿浴治療器、智能型中藥熏蒸汽自控治療

儀、熏蒸床〔坐式)醫(yī)用智能汽療儀等中醫(yī)診療設備。

3.中藥軟膏:依據(jù)病情選用清熱解毒、潤膚止癢等中藥軟膏

外涂患處,以安撫為主,避開刺激,每日2次。肥厚皮損可使用

封包方法。

(三)針灸療法

1,體針:取大椎、曲池、合谷、血海、三陰交、陶道、肩胛

風、肝俞、脾俞等穴位,承受瀉法。留針20?30分鐘,每日或隔

日1次?;蜓ㄎ蛔⑸?,每日或隔日1次。進展期禁用,使用時

留意有無同形反響。

2,拔罐:進展期禁月。適用于肌膚豐厚處,皮損肥厚、頑固

經(jīng)久不退者??沙惺茏吖薤煼?,拔罐時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膚或罐口

上,涂一層凡士林等潤滑劑,再將罐拔住。然后醫(yī)者用右手握

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來回推動,至所拔部

位的皮膚紅潤、沖血,甚或瘀血時,將罐起下。每日或隔日1次。

(四)其他療法:依據(jù)病情選擇窄譜UVB、PUVA、高能紫

外光照耀、準分子激光、低頻治療儀、中頻治療儀、光電治療儀、數(shù)

碼經(jīng)絡導平治療儀等進展治療。

(五)護理

1.飲食:一般賜予普食,少食油膩食物,忌食酒類、辛辣

刺激性發(fā)動風之品。

2.心情調理:勤與患者溝通,可承受傾聽、勸慰病人的方

法,避開急躁擔憂心情,忌怒,心情舒適,保持良好心情。

3.安康指導:向患者講解本病特點、治療過程、用藥常識、

預防復發(fā)措施及留意事項。指導患者生活規(guī)律,起居有常,合理

調配飲食,戒煙戒酒,避開外傷和濫用藥物,以防本病復發(fā)。

四、留意事項

1、并發(fā)癥處理

(1)尋常型白泥假設伴有繼發(fā)感染,宜予以抗生素抗感染治

療,進展期白瘧除中藥外,可賜予維甲酸制劑。

(2)特別型白泥全身泛發(fā)膿皰型、紅皮病型,應中西醫(yī)結

合治療。

(3)關節(jié)型白泥因伴有骨質破壞,故需早期應用慢作用藥,

如甲氨喋吟,磺胺硫氮毗陡等。

2、飲食忌辛辣食物、牛、羊肉和酒。

3、急性進展期患者局部皮損避開應用刺激性強的外用藥。

4、留意冷暖調攝,加強熬煉,提高機體免疫力,防止感冒。

五、難點分析及解題思路

(一)中醫(yī)治療難點分析

靜止期白瘧(銀屑?。╊B固難愈,仍是其中醫(yī)治療的難點。

進展期的點滴型白泥,由于不斷有發(fā)皮疹消滅,面積廣泛,

外用藥使用不便;阿維A、甲氨蝶吟等口服西藥副作用大,不適

合大多數(shù)患者使用;因此口服中藥是其治療首選,并且起效較快,療

效牢靠。

但是對于靜止期的斑塊型白瘡,單純口服中藥治療,療效較進

展期的點滴型明顯下降,還存在以下問題:

(1)起效緩慢,療程普遍較長,患者依從性顯著降低;

(2)在治療過程中,常常因外感等誘發(fā)因素消滅病情反復,

導致前期治療失?。?/p>

(3)服用藥物周期過長,也會加大藥物副反響發(fā)生的風險。

[二)解決難點的思路與措施

1、總體思路:

(1)進一步探討靜止期白疤的中醫(yī)辨證分型及兼挾因素,

以便更好的指導臨床選方用藥。

(2)加強中醫(yī)外治法的應用,提高療效。

(3)實行聯(lián)合療法,協(xié)同起效,縮短病程,削減各種治療

方法的副反響。

2、具體措施:

(1)進展白尼的中醫(yī)診療標準爭論,提高辨證準確性,增

強療效。

(2)進展中藥藥浴治療靜止期白瘧的臨床實踐和臨床爭論。

(3)聯(lián)合窄譜UVB治療,增加療效,削減副反響。

(4)進展中藥軟膏治療靜止期白瘧的臨床觀看。

六、療效評價

〔一〕評價標準

1.以皮損嚴峻程度在治療前后的積分變化來推斷療效,分4

級判定。

計算公式:〔尼莫地平法〕為:療效指數(shù)5〕=[〔治療前

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X100%

臨床痊愈:皮損根本消退,臨床病癥消逝,n>95%0

顯效:皮損大局部消退,臨床病癥明顯減輕,95%>n>7O%o

有效:皮損局部消退,臨床病癥有所改善,7O%>n>5O%o無

效:皮損消退不明顯,臨床病癥未減輕或反而惡化,

n<5O%o

2.以皮損癥候評分在治療前后的積分變化來推斷療效,分

4級判定。

計算公式:〔尼莫地平法〕為:療效指數(shù)5〕=[〔治療前

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X100%。

臨床痊愈:皮損全部消退,臨床病癥消逝,證候積分削減

95%e

顯效:皮損大局部消退,臨床病癥明顯減輕,95%〉證候積

分削減270%。

有效:皮損局部消退,臨床病癥有所改善,70%>證候積分削

減250%。

無效:皮損消退不明顯,臨床病癥未減輕或反而惡化,證候積

分削減缺乏50%。

〔二〕評價方法

1.皮損嚴峻程度評分——PASI評分〔表1〕

表1:PASI評分表

鱗屑(D)浸潤⑴紅斑(E)皮損面積(%)

0無外表無鱗屑可見皮損與正常皮膚平齊無紅斑可見0

局部皮損外表上覆有鱗屑,皮損略微高于正常皮膚呈淡紅色

1輕度<10

以微小的鱗屑為主外表

大多數(shù)皮損外表完全或不完中等度隆起,斑塊的邊紅色

2中等度10?29

全覆有鱗屑,鱗屑呈片狀緣為圓或斜坡形

幾乎全部皮損外表覆有鱗i1損肥厚,隆起明顯深紅色

3重度30?49

屑,鱗屑較厚呈層

全部皮損外表均覆有鱗屑,皮損高度增厚,隆起極紅色極深

4極重度50?69

鱗屑很厚積存為明顯

570?89

690?100

PASI評分二頭部面積分x頭部嚴峻程度分[D+I+E〕xO.l

+上肢面積分x上肢嚴峻程度分[D+I+E〕X0.2

+軀十面枳分x軀十嚴峻程度分[D+I+E〕x0.3

+下肢面積分x下肢嚴峻程度分[D+I+E〕xo.4

2.中醫(yī)證候的改善,承受中醫(yī)主要臨床病癥評估量表[表2]

評價

參照《中藥藥臨床爭論指導原則》〔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

2023年〕制定。

表2.主要臨床病癥評估量表

中醫(yī)主要

證型0分3分5分7分

臨床病癥

皮疹顏色無紅斑可見呈淡紅色紅色深紅色

自覺局部灼熱難

熱皮疹灼熱感無灼熱感自覺輕度灼熱感自覺灼熱感較著

瘙癢程度無瘙癢輕度瘙癢瘙癢輕,少量搔瘙癢嚴峻,多數(shù)

抓但不影響睡眠搔抓影響睡眠

心煩易怒常有發(fā)生,易緩常有發(fā)生,不易

無病癥偶有發(fā)生

程度解緩解

大多數(shù)皮損外表

局部皮損外表上幾乎全部皮損表

完全或不完全覆

鱗屑程度外表無鱗屑可見覆有鱗屑,以細面覆有鱗屑,鱗

有鱗屑,鱗屑呈

血微的鱗屑為主屑較厚呈層

片狀

瘙癢輕,少量搔瘙癢嚴峻,多數(shù)

證瘙癢程度無瘙癢輕度瘙癢

抓但不影響睡眠搔抓影響睡眠

口干舌燥程常有發(fā)生,易緩常有發(fā)生,不易

無病癥輕度口干

度解緩解

皮疹顏色無紅斑可見呈淡紅色深紅色暗紅色

中等度隆起,斑

皮疹皮損與正常皮膚皮損略微高于正皮損高度增厚,

而塊的邊緣為圓或

浸潤程度平齊常皮膚外表。隆起極為明顯

瘀斜坡形

證瘙癢輕,少量搔瘙癢嚴峻,多數(shù)

瘙癢程度無瘙癢輕度瘙癢

抓但不影響睡眠搔抓影響睡眠

舌下絡脈不明顯曲張,青紫偶見曲張,青紫較著曲張粗脹,紫黑

粉刺〔尋常性座瘡〕診療方案

一、概述:粉刺是一種發(fā)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多發(fā)生

于青年男女。.皮損丘疹如刺,可擠出白色粹米樣粉汁,故稱

之。相當于西醫(yī)的“瘞瘡”,俗稱“青春痘”。

二、診斷

(一)疾病診斷

I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

《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ZY/T00L8-94)。

⑴主要病癥:初期在毛囊口,呈現(xiàn)大米粒大小紅色丘疹,

亦可演化成為膿皰。此后可形成硬結樣白頭粉刺或黑頭粉刺,嚴重

病例可形成硬結性囊腫。

⑵次要病癥:多發(fā)于男女青春期之面部及胸背部,常伴有

皮脂溢出。

⑶病程較長,青春期過后,多數(shù)可自然減輕。

具備主癥,1個次癥,結合病程即可確診

2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臨床診療指南■皮膚病與性病分冊》

(中華醫(yī)學會編著,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23年)。

⑴一般青春期開頭發(fā)病,呈慢性經(jīng)過。

⑵發(fā)于面部、上胸及背部等皮脂腺興盛部位。皮損為白頭

黑頭粉刺、毛囊性紅丘疹、膿皰、結節(jié)、囊腫和疤痕,常伴有皮

脂溢出。

(二)證候診斷

1.肺經(jīng)風熱證:黑頭或白頭粉刺,紅色丘疹,可伴少量小

膿皰,或有癢痛??砂橛锌诟?、便秘。舌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

2.脾胃濕熱證:皮膚油膩,以苦痛性丘疹和膿皰為主,或

有結節(jié)。可伴有口臭,便秘、尿赤。舌質紅,苔黃或黃膩,脈滑。

3.痰瘀互結證:皮損主要為結節(jié)及囊腫,反復發(fā)作,簡潔

形成疤痕??砂橛写蟊愀山Y。舌質暗,或有瘀斑或瘀點,苔膩,

脈弦滑。

4,沖任不調證:女性患者,月經(jīng)前皮疹加重,皮疹多發(fā)于口

周或下頜,或伴月經(jīng)前后不定期,經(jīng)前乳房、小腹脹痛,舌紅,

脈細或弦。

三、治療方案

(一)辨證選擇口服中藥湯劑、中成藥

1.肺經(jīng)風熱證

治法:疏風清肺。

方藥:枇杷清肺飲加減。枇杷葉、桑白皮、黃苓、赤芍、焦

桅子、蒲公英、野菊花、雙花等。

加減:便秘加牛勞子,皮膚油膩加側柏葉、生山楂、荷葉、

白疾藜等,皮疹瞅紅加凌霄花、生地、丹皮、紫草等。

中成藥:桅子金花丸等。

2.脾胃濕熱證

治法;清熱利濕。

方藥:茵陳蒿湯合瀉黃散加減。茵陳、石膏、桅子、蕾香、

防風、赤芍、蒼術、黃苓、黃連、生四仁、生甘草等。

加減:皮疹苦痛明顯加蒲公英、地丁,膿皰較多加紫花地丁

10g、敗醬草15g;便秘加大黃,皮膚油膩加側柏葉,生山楂、

澤瀉等,瘙癢加苦參、白鮮皮、地膚子等。

中成藥:連翹敗毒丸、金花消瘞丸等。

3,痰瘀互結證

治法:化瘀散結。

方藥:海藻玉壺湯合桃紅四物湯加減。夏枯草、半夏、陳皮、

海藻、生段:仁、連翹、浙貝母、黃苓、桃仁、赤芍、皂角刺等。

加減:皮疹苦痛加蒲公英、地丁等,膿皰較多者加紫花地丁、

敗醬草等,伴囊腫成膿難消者加玄參等。

中成藥:大黃蟄蟲丸、小金丸、丹參酮膠囊等。

4.沖仟不調型

治法:調理沖任。

方藥:二仙湯合知柏地黃丸加減,黃柏、知母、丹皮、生地、澤

瀉、仙茅、仙靈脾、香附、郁金、白花蛇舌草等。

加減:膿皰較多加紫花地丁、敗醬草,皮膚油膩加側柏葉、

生山楂、澤瀉等,口干舌燥加二至丸,失眠多夢加柏子仁、合歡皮,

伴結節(jié)囊腫加三棱、莪術、夏枯草、浙貝、皂刺等。

(二)外治法

1.中藥面膜:辨證選取清熱解毒、化瘀散結類中藥研細末,

用水調成糊狀涂于面部。

2.中藥外洗:辨證選取清熱解毒、化瘀散結類中藥適量煎水

外洗。

3.中藥外搽:顛倒散或如意金黃散或賽金化毒散用水或花露

調成糊狀外用。

4.中藥熏蒸:辨證選取清熱解毒、化瘀散結類中藥熏蒸,可

選用智能型中藥熏蒸汽自控治療儀進展治療。

5.剔座清瘡:常規(guī)消毒結節(jié)囊腫后,去除外表或囊腫內(nèi)膿分

泌物。

6.中藥離子導入。取適量清熱解毒類中藥研細末,承受超聲

波離子導入局部。

〔三)針灸治療:體針、耳針、刺絡拔罐、火針等。

可選用尋常座瘡的圍刺結合耳穴貼壓治療技術、火針治療結節(jié)

性囊腫性座瘡技術。

(四〕其他療法

1.自血療法:適用于病程長,皮疹重,藥物治療欠佳者。

可選足三里、曲池、三陰交、血海等穴位注射,每穴注射1ml

左右,每周1次。

可選用自血穴位注射協(xié)作放血療法治療瘞瘡技術。

2.物理治療:可選用紅光、藍光、光動力療法、強脈沖激

光、點陣激光、CO2激光、E光治療、Clear—Touch光子治療、

射頻等治療。

3.微晶磨削、藥物離子導入法、超聲霧化、皮損內(nèi)注射等。

四、留意事項

1、每日1—2次用溫水、硫磺肥皂洗臉。

2、制止用手擠壓皮疹,以防繼發(fā)感染及瘢痕形成。

3、不食或少食油膩、辛辣之品及甜食,多吃穎蔬菜及水

果。

4、保持大便通暢。

5、并發(fā)癥處理

(1)臨床表現(xiàn)以感染為主,尤以面部皮損伴有膿腫形成者,

應加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療。

(2)顏面皮脂分泌多而皮損伴有結節(jié)、囊腫者,宜中西醫(yī)

結合治療。

(3)嚴峻病例,伴有月經(jīng)不調的女性患者,可承受性激素

類藥物治療。

五、難點分析及解題思路

瘞瘡的診斷不困難,在治療上的難點主要有座瘡的復發(fā)和女病

人月經(jīng)前皮疹增多加重以及重癥座瘡的治療。

難點之一:座瘡的復發(fā)

瘞瘡是主要由性腺齒分泌功能失調所致的皮膚病。而內(nèi)分泌的

失調又與人的心情、精神狀態(tài)、飲食不節(jié)、工作學習過于緊急等因

素有關。所以要防止瘞瘡的復發(fā),除了用藥治療以外,還必須格外

留意精神心情、飲食生活的調理。大局部女性病人座瘡的復發(fā)又跟

月經(jīng)不調有關一所以女性病人有月經(jīng)不調者.更應在月經(jīng)前后服藥

調理,連續(xù)3個月至半年,以到達座瘡不復發(fā)或削減復發(fā)目的。假

設是已婚女性瘞瘡伴有月經(jīng)不調者,亦可選擇西藥達英?35進展治

療,可以起到既調整月經(jīng)又治療座瘡的作用。

難點之二:重癥座瘡的治療

所謂重癥座瘡是指以結節(jié)、囊腫、膿皰、瘢痕疙瘩為主要皮

損的瘞瘡,又稱聚合性座瘡,處理得不好,可嚴峻影響面部的美

觀,給患者的精神心理營來很大的創(chuàng)傷。對這類病人首先要做必要

的檢查,排解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的器質性病變。治療上應以中醫(yī)為主,中西

醫(yī)結合;內(nèi)治為主,內(nèi)外結合;治本為主,標本兼顧。中醫(yī)治療

應重在化瘀清熱,消痰散結。常用藥如桃仁、紅花、牡丹皮、丹參、

蒲公英、連翹、郁金、浙貝母、玄參、海藻、昆布等。外敷四黃

膏、金黃膏等。亦可用丹參注射液穴位注射或靜脈滴注。

西醫(yī)治療可主要選用抗生素如紅霉素、四環(huán)素、克林霉素。滅滴

靈和安體舒通、維生素B6聯(lián)合應用對治療聚合性瘞瘡有較好療

效。一般宜連續(xù)服1個月。以后視狀況減量再服1~2個月。

六、療效評價

(一)評價標準

參照《中藥藥臨床爭論指導原則》(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

2023年)。

1.疾病療效判定標準

按尼莫地平法計算,以皮疹消退率作為疾病療效判定標準。

皮疹消退率二(治療前皮疹總評分.治療后皮疹總評分)/治

療前皮疹總評分。

痊愈:皮疹消退率三95%

顯效:95%>皮疹消退率270%,或疾病嚴峻程度減低2度

以上

好轉:70%>皮疹消退率230%,或疾病嚴峻程度減低1度

以上

無效:皮疹消退率<30%,或皮疹反見增多

2.中醫(yī)證候療效判定標準〔皮損加其他病癥)

按尼莫地平法計算,以皮疹加其他病癥評分的總降低率作為

中醫(yī)證候療效判定標準

痊愈:總評分降低率295%。

顯效:95%>總評分降低率270%

好轉:70%>總評分降低率230%

無效:總評分降低率<30%

(二)評價方法

1.皮疹評分方法:

(1)皮疹類型

0分:無;

2分:僅見粉刺

4分:粉刺、丘疹、膿皰并見

6分:粉刺、丘疹、結節(jié)并見

8分:粉刺、丘疹、結節(jié)、囊腫并見

(2)皮疹數(shù)量

0分:無;

2分:<30個

4分:31?50個

6分:>50個

8分:>100個

2.其他病癥評分方法:

(1)皮疹癢痛

0分:無

1分:有

(2)顏面色紅

0分:無

1分:有

(3)口渴喜飲

0分:無

1分:有

(4)尿黃

0分:無

1分:有

(5)便秘

0分:無

1分:有

蛇串瘡(帶狀皰疹〕診療方案

一、概述:蛇串瘡相當于現(xiàn)代醫(yī)學中的帶狀皰疹,是由病毒

感染所引起的一種急性皰疹性皮膚病??砂l(fā)生任何部位。多見于

腹部。常沿確定的神經(jīng)部位分布。

二、診斷

(一)疾病診斷

L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中

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ZY/T00L2-94)。

(1)皮損多為綠豆大小的水皰,簇集成群,皰壁較緊急,

基底色紅,常單側分布,排列成帶狀。嚴峻者,皮損可表現(xiàn)為出血

性,或可見壞疽性損害。皮損發(fā)于頭面部者,病情往往較重。

(2)皮疹消滅前,常先有皮膚刺痛或灼熱感,可伴有周身

輕度不適、發(fā)熱。

(3)自覺苦痛明顯,可有難以忍受的劇痛或皮疹消退后遺

苦痛。

2.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臨床診療指南一皮膚病與性病分冊》

(中華醫(yī)學會編著,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23年)。

(1)發(fā)疹前可有疲乏、低熱、全身不適、食欲不振等前驅

病癥。

(2)患處有神經(jīng)痛,皮膚感覺過敏。

(3)好發(fā)部位是肋間神經(jīng)、三叉神經(jīng)、臂叢神經(jīng)及坐骨神

經(jīng)支配區(qū)域的皮膚。

(4)皮疹為紅斑上簇集性粟粒至綠豆大水皰,皰液常澄清。

(5)皮疹常單側分布,一般不超過軀體中線。

(6)病程有自限性,約2?3周,愈后可留色素轉變,發(fā)生

壞死潰瘍者可留瘢痕。

(7)頭面部帶狀皰疹可累及眼耳部,引起皰疹性角膜結膜

炎或面癱等。

(二)證候診斷

1.肝經(jīng)郁熱證:常見于本病的急性期。皮損鮮紅,皰壁緊急,灼

熱刺痛,口苦咽干,煩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黃。舌質紅,舌苔

薄黃或黃厚,脈弦滑數(shù)。

2.脾虛濕蘊證:皮損顏色較淡,皰壁松弛,伴苦痛,口不渴,食

少腹脹,大便時澹。舌質淡,舌苔白或白膩,脈沉緩或滑。

3.氣滯血瘀證:常見于后遺神經(jīng)痛期。皮疹消退后局部苦痛

不止。舌質暗有瘀斑,苔白,脈弦細。

三、治療方案

〔一)辨證選擇口服中藥湯劑或中成藥

1,肝經(jīng)郁熱證

治法:清利濕熱,解毒止痛。

推舉方藥:龍膽瀉肝湯加減,炒龍膽草、桅子、黃苓、生地、大

青葉、生甘草、澤瀉、延胡索、車前子、柴胡、當歸等。

中成藥:龍膽瀉肝丸、清開靈口服液(顆粒)、板藍根顆粒

等。

2.脾虛濕蘊證

治法:健脾利濕,佐以解毒。

推舉方藥:除濕胃苓湯加減,白術、厚樸、炒菽仁、陳皮、

茯苓、板藍根、延胡索、車前子、澤瀉、生甘草等。

以上二型加減:發(fā)于頭面部者,可選加荊芥、防風、薄荷、

連翹、大青葉等;發(fā)于上肢者,可加片姜黃;發(fā)于胸部者,可加

瓜簍;發(fā)于腹部者,可加陳皮、厚樸;發(fā)于下腹部者,可加川楝

子;發(fā)于下肢者,可加牛膝;水皰呈血性者,可加丹皮、白茅根;繼

發(fā)感染者,可加金銀花、蒲公英;大便秘結者,可加川大黃;年

老體虛者,可加黃茂。

3,氣滯血瘀證

治法:行氣活血,消解余毒。

推舉方藥:活血散瘀湯加減,雞血藤、鬼箭羽、紅花、桃仁、延

胡索、川楝子、木香、陳皮、絲瓜絡、忍冬藤等。

加減:余毒未清的加黃苓、板藍根;體實者加大黃破瘀;年

老體弱者加黃芭、太子參以扶助正氣;陰虛者加元參、麥冬、龜

板、白芍、當歸;睡眠欠安者,賜予生牡蠣、首烏藤;苦痛甚者,加

全蝎、地龍。

中成藥:血府逐瘀丸(膠囊)、元胡止痛膠囊、大黃蟄蟲丸、

西黃丸、活血痛脈膠囊等。

(二)夕卜治法

1,清創(chuàng):水皰、大皰賜予抽吸皰液,膿皰賜予清創(chuàng)處理。

2.中藥濕敷:紅斑、水皰、滲出皮疹賜予清熱解毒中藥煎水

濕敷。

3,中藥散劑:水皰、糜爛、滲出皮損處外用清熱解毒之中藥

散劑直接外涂,或以中藥油調敷,或外用潮濕燒傷膏。

4.中藥油劑或軟膏:枯燥皮損外用中藥油或潮濕燒傷膏。

(三)針灸治療

1.刺絡拔罐:發(fā)病初期,用三棱針在至陽穴或阿是穴或龍頭、龍

尾點刺放血,當即用玻璃火罐承受閃火法將其置于皮疹處,隔日1

次,連續(xù)治療3?5次。

2.循經(jīng)取穴:用于帶狀皰疹后期及后遺神經(jīng)痛。常規(guī)消毒后,在

皮損發(fā)病部位相應經(jīng)絡取穴針刺,針刺入后留針半小時,每日

1次。

3.火針療法:取局部阿是穴。局部酒精常規(guī)消毒,將中粗火

針燒紅燒透后,速刺法,點刺皰疹的頭、中、尾部。不留針,深度

2-3分?;蚩蓞⑴c火罐以去除淤血。較大水皰可用火針點破,使

液體流出。復以干棉球擦拭。每周2?3次,5次為一療程。

4.至陽穴埋元利針法:適用于帶狀皰疹急性期苦痛的患者,

證候屬于肝經(jīng)郁熱證;苦痛為中度痛、持續(xù)1小時以上;皰疹及

苦痛發(fā)生在頸項、軀干及四肢者。承受元利針于脊柱呈現(xiàn)15。角

向下平刺刺入至陽穴,而后于脊柱平行向下送針至針柄處止,再

用橡皮膏固定針柄以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