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虛詞(一)而1.連詞:(1)轉折關系。(但、卻)例:青出于藍而勝于藍。?(2)修飾關系。(位于狀語和謂語之間)例:吾嘗跂而望矣。(3)假設關系。(假如、如果,主謂之間)例:死而有知。(4)并列關系。(又、而且)例:蟹六跪而二螯。(5)承接關系。(于是、就)例:撞而破之。?(6)遞進關系。(并且、而且)例: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7)因果關系。(因而、因此)例: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8)目的關系。(來、用來)例:縵立遠視,而望幸焉。(一)而2.代詞:第二人稱代詞,譯為“你的”。例:某所,而母立于茲。?偶爾也做主語,譯為“你”。?通“如”,譯為“好像、如同”。(1)而已:放在句末,相當于“罷了”。(2)而后:才、方才。?(3)既而:不久、一會兒?!⒁猓号袛唷靶揎楆P系”和“承接關系”時,看前后兩個動作發(fā)生的時間是否一致。動作同?時進行為修飾關系,董卓有先后為承接關系。3.通假字:4.固定結構:1.而兵者,危道也,須戮力同心。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也,而況(2)戰(zhàn)乎?故馮婉貞曰:“諸君而(3)有意,瞻予馬首可也?!蓖褙?,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藍而(5)青于藍。婉貞博學而(6)日參省乎己,非特效書生終日而(5)思也。眾應之。既而(8),婉貞率諸少年結束而(9)出,果大捷。眾皆嘆:婉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幗英杰而(11)。(1)連詞,表并列。(2)復音詞,即“何況”,用反問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3)連詞,表假設。(4)代詞,通“爾”。你,你的。(50)連詞,表轉折。(6)連詞,表遞進。(7)連詞,表修飾。(8)復音詞,不久,一會兒。(9)連詞,表承接。(10)復音詞,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語氣助詞,相當于“罷了”。(11)語氣助詞,表肯定語氣。(二)何
1.疑問代詞:(1)作賓語,“什么、哪里”。何+動詞/介詞構成動詞/介詞的賓語后置。例:大王來何操?
(2)作謂語,“為什么”。后常與“哉、者、也”等連用,用于詢問原因。例:余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為之,何哉。(3)作定語,“什么”。何+名詞。例:何人?何物?何時?何地?何事?
(4)做主語,“什么”。例:何謂閣子也?(二)何
2.副詞:(1)程度副詞,“多么”。何+形容詞。例:開國何茫然?
(2)疑問副詞,“怎么、為什么、何必”。何+動詞,位于句首。例:何不按兵束甲。(1)何如:“怎么樣、怎樣”,等同于“奈何、若何”。?(2)無何:不久、沒多久。?(3)何以:即“以何”介賓短語,“拿什么、憑借什么”。?(4)何乃:怎能。?(5)何之:等于“之何”,譯為“到什么地方”,此處“之”作動詞“到”。3.固定結構:2.何“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也?其所據(jù)何(3)為?原其理,乃愛之深也。嗟乎,情之誤,何(4)其大也!然何(5)人能忘情耶?何以(6)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1)副詞,用在動詞前,表疑問,怎么。(2)疑問代詞,表原因,后面常帶語氣助詞“哉”“也”;相當于“為什么”、“什么”、“什么原因”。(3)代詞,做賓語,什么。(4)用在形容詞前,表示程度深,相當于“多么”。(5)代詞,做定語,相當于“什么”。(6)即“以何”,介賓短語,用在疑問句中作狀語,相當于“拿什么”、“憑什么”。(7)即“如何”,表示疑問或反問,相當于“怎么樣”、“怎么辦”。(1)表疑問語氣,譯為“嗎、呢”。例:壯士,能復飲乎??(2)反問語氣,答案明確在句中,譯為“嗎、呢”。例: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猜測語氣,譯為“吧”。例:其皆出于此乎??(4)感嘆語氣,譯為“啊、呀”【形容詞+乎】?例: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宜:適宜的,正確的。)?(5)作詞尾,譯為“地、……的樣子”?!竞?形容詞/副詞】例:浩浩乎如憑虛御風。(6)在句中的停頓,不譯。例:于是乎書。(對于這本書。)(三)乎
1.句末語氣助詞相當于“于”,多位于句中,譯為“在、比、對、對于、于”【乎+名詞/代詞】?例: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三)乎
2.介詞3.乎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1)。然吾曾見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多人死乎(2)是,而操此業(yè)不輟,問其故,曰:“可塞賦斂也?!编岛酰?),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4)!而王胡為乎(5)好樂甚?若王專于理事,必恢恢乎(6)而有余,則王之所為其勝乎(7)好樂者也。臣之駑頓,所言者謬,王能諒之乎(8)?(1)句末語氣助詞,表揣測,相當于“吧”。(2)介詞,相當于“于”,“在”。(3)(4)句末語氣助詞,表感嘆,相當于“啊”“呀”。(5)句中語氣助詞,表停頓。(6)形容詞詞尾,相當于“……的樣子”、“……地”。(7)介詞,表比較,相當于“比”。(8)句末語氣助詞,表疑問。2.代詞:(1)承接關系,“就、于是、才”。例:度我入軍中,公乃入。(2)轉折關系,“卻、竟然、反而”。例: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3)表限制,“僅、只”。例: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4)表判斷,“是、就是”。例: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1)第二人稱代詞,常作定語,“你的”;也做主語,“你”。不作賓語。?例:家祭無忘告乃翁。?(2)指示代詞,“這樣”。例: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四)乃
1.副詞:(1)無乃:表猜測,“恐怕……”例:無乃爾是過與。?(2)乃爾:譯為“這樣”。例:長嘆空房中,作計乃爾立。(四)乃
3.固定結構:4.乃嘗聞放翁志節(jié),畢現(xiàn)《示兒》,乃(1)讀之。至“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2)翁”一句,大為感佩,乃(3)忠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齒,乃(4)曰:“此徒沽名耳?!北娙速|之以理,其辭窮,乃(5)不得已而謝。原其言,炒作乃爾(6),無乃(7)自高耳。(1)副詞,表承接,于是。(2)代詞,用作第二人稱,“你”、“你的”。(3)副詞,表判斷,相當于“為”、“是”、“就是”。(4)副詞,表轉折,相當于“竟然”、“卻”。(5)副詞,表條件,相當于“才”。(6)復音虛詞,相當于“樣子”。(7)復音虛詞,表猜測,相當于“恐怕……吧”。(五)其
1.代詞(1)第三人稱代詞a.領屬關系,作定語,譯為“他的、它的、他們的”?!酒?名詞】?例: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b.一般代指人,作主謂短語中的小主語,譯為“他、他們”?!酒?動詞/形容詞】?例:其聞道也亦先乎吾。?(2)第一人稱代詞,可作定語或主語,譯為“我(的)、自己(的)”。?例: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3)指示代詞a.遠指,作定語,譯為“那、那些”?!酒?名詞】例:則或咎其欲出者。?b.近指,作定語,譯為“其中的、其中、這些”?!酒?數(shù)詞】?例:與亂石中擇其一二扣之。(五)其
2.語氣副詞(1)反問語氣,譯為“怎么、難道”。例:其孰能譏之乎??(2)猜測語氣,譯為“恐怕、或許、大概、可能”。例:其皆出于此乎??(3)祈使語氣,表示委婉、期望、命令或商量,譯為“可(要)、還是、一定(要)”。?例:汝其勿悲。(你一定不要悲傷。)(五)其
3.連詞(1)表示選擇關系,譯為“是……,還是……?”?例: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2)表示假設關系,譯為“如果、假設”。例:其若是,孰能御之?4.音節(jié)助詞起調節(jié)音節(jié)的作用,可不譯。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5.固定結構【何其】譯為“多么”。例: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5.其狐謂狼曰:“羊肉其(1)鮮乎!君其(2)有意,叼其(3)一而啖之,得飽其(4)口福?!崩窃唬骸捌洌?)如猛犬何?”狐間于犬曰:“羊數(shù)詈言,其(6)言不堪入耳,君乃無所怒,其(7)無聞邪,其(8)畏主人邪?及其(9)嬉逐,愿為一雪其(10)恥。君其(11)許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12)無辭乎?”犬乃悟狐之野心,知路曼曼其(13)修遠矣,護羊愈謹。狐與狼遂去。(1)副詞,表揣測語氣,大概、或許。(2)連詞,表假設,如果。(3)指示代詞,其中的。(4)第一人稱代詞,自己的。(5)副詞,加強反問語氣,又。(6)第三人稱代詞,他的。(7)(8)連詞,連用,表選擇,是……還是……。(9)第三人稱代詞,它們。(10)指示代詞,那種。(11)副詞,加強祈使語氣,表希望、要求,相當于“一定”、“還是”。(12)副詞,表反問語氣,難道、怎么。(13)音節(jié)助詞,起調節(jié)音節(jié)作用,不譯。(六)且1.連詞(1)遞進關系,譯為“而且、并且、況且、再說”。?例:a.且立石于其墓之門。(而且)b.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況且)?(2)讓步關系,譯為“尚且、還”。(先讓步,再推進一步)?例: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3)并列關系。標志:?a.“形容詞+且+形容詞”譯為“而且;又……又……”?例:“清且淺。”譯為“又清又淺。”b.“動詞+且+動詞”譯為“而且;一邊……一邊……”?例:“笑且入?!弊g為“邊笑邊入?!保┣?.副詞。標志:主語+且+謂語。(1)表動作行為的暫時,譯為“暫且、姑且”。(且+動詞)?例:且偷生。且放白鹿青崖間。?(2)表動作行動或情況在不久以后,譯為“將要、將”。(且+動詞)?例:不出,火且盡。?(3)表示數(shù)目接近,譯為“將近、幾近”。(且+數(shù)詞)?例:年且九十。(六)且3.固定結構(1)且夫:句首發(fā)語詞,下文是進一步議論,譯為“況且、再說”。?例: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2)且如:譯為“就像”。例: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6.且“存者且(1)偷生,死者長已矣”,此豈石壕一地,中晚唐王朝盡然耳。若此,帝尚每日笙歌,且(2)委政不佞之人,則李唐且(3)亡,必矣。且夫(4)志士且如(5)河水清且(6)漣矣,于斯世則無進身之途??v有“死且(7)不避,卮酒安足辭”之豪氣,無用武之地,亦何用?(1)副詞,暫且、姑且。(2)連詞,表遞進,而且、并且。(3)副詞,將要。(4)復音詞,用在句首,表示下文要進一步議論,況且,再說。(5)復音詞,就像。(6)連詞,表并列關系,又。(7)連詞,表讓步關系,尚且、還。(七)若第二人稱代詞,譯為“你、你的、你們、你們的”。例: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1)表假設,譯為“如果、假如”。例:若據(jù)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2)表選擇,譯為“或、或者”。例:以一萬若一郡降者,封萬戶。1.代詞2.連詞3.助詞若+形容詞/副詞,譯為“……的樣子;的;地”。(不常見的用法)(七)若(1)譯為“像、好像”。例:天涯若比鄰。?(2)譯為“及、比”。例:徐公無若君之美也。4.動詞5.固定結構(1)若夫:用于段首,另起話題。譯為“要說那、像那;如果說到”。?例: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2)若何:譯為“怎么樣”。例:以閑敝邑,若何??(3)若干:約數(shù)之詞,相當于“幾許、多少”。?(4)若定:心中有數(shù),從容不迫。例:指揮若定。7.若“若(1)為化得身千億(化為萬縷清風),散向峰頭望故鄉(xiāng)?!逼嬖眨∪簦?)人之思,若(3)天驚石破,花開鐵樹,非若(4)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治彷叺盀槠漪~之一鱗,若(5)龍之一爪也。若夫(6)常人思鄉(xiāng),常望月懷遠,登高作賦,若(7)柳子厚則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難抑之情,絕矣。(1)連詞,表假設,如果。(2)指示代詞,此,這個。(3)副詞,表推測,好像。(4)第二人稱代詞,你。(5)連詞,相當于“或”。(6)和“夫”連用,構成復音虛詞。句首語氣詞,用在一段或一層意思開頭,表示轉換,有“再說”、“至于”的意思。(7)連詞,表示另提一件事,相當于“至”、“至于”。
(八)所1.助詞(1)【所+動詞】構成名詞性的“所”字結構,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的”字結構,可不譯。?例:我所欲也。師之所存也。?(2)與“為”相呼應,構成“為……所”的格式,表被動。?例:若屬為所虜。為仲卿母所遣。(3)“所”和動詞結合,后面再有名詞性結構,則所字結構起定語的作用。
例:夜則以兵圍所寓舍。(《〈指南錄〉后序》)2.名詞譯為“處所、地方”。例:某所,而母立于茲。——這個地方,你母親曾經(jīng)站過。3.【數(shù)詞+所】表約數(shù),譯為“上下、左右”。例:前未到匈奴陳二里所。(八)所4.固定結構(1)所以:a.表憑借,“用來……的”。例: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b.表原因,“……的原因”。例:所以遣將守關者。?(2)所謂:譯為“所說的”。例: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3)所在:a.譯為“到處”。例:所在皆是也。b.譯為“所在之處”。8.所“吾所以(1)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藺相如此言,足使之為天下所(2)欽。以其所(3)居位,能如此,豈他人可及?察其言,觀其行,知其非所以(4)沽名釣譽矣。與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眾人廣坐之中,不宜有所(5)過之時,前訪朱亥,其度豈常人哉?此二人皆所(6)以教人向上者也。(1)助詞,與“以”構成固定復音虛詞“所以”,表原因,相當于“……的原因(緣故)”。(2)助詞,與“為”構成固定結構“為……所……”,表被動。(3)(5)助詞,“所+動詞”構成名詞性的所字結構,表示“……的人(事物、地方、情況)等”。(4)(6)助詞,與“以”構成固定復音虛詞“所以”,可譯為用來……,……的方法(途徑、手段)。(九)【為】①讀wéi(第二聲)時1.動詞(1)根據(jù)上下文翻譯為各種動詞??勺g為“做、擔任、成為、認為、創(chuàng)作、寫……”?
(2)作判斷動詞,譯為“是”。例:人為刀俎,我為魚肉。?(3)表動作行為的時間動詞,譯為“等到、當”。例:為其來也。2.介詞表被動,譯為“被”。例:吾屬今為之虜矣。3.語氣助詞放在疑問句的末尾,表反詰語氣,譯為“呢、嗎”?例:奚以九萬里而南為?何辭為?【標志:帶有“何……為?”或“奚……為?”的句子】(九)【為】②讀wèi(第四聲)時,只作【介詞】1.介詞(1)表動作、受益的對象。譯為“給、替”。?(2)表動作、行為的對象。譯為“向、對、同、跟”。例:為公子泣。?(3)表動作、行為的原因。譯為“因為、由于”。例: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9.為“天行有常,不為(1)堯存,不為(2)桀亡。”此為(3)至理,當為(4)世人言之,切勿使之為(5)巫所惑。巫者,以詭為(6)業(yè),其所為(7)皆為(8)利也。故為(9)其來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為(10)天下除殘去穢,乃吾輩本分,何辭為(11)?(1)(2)介詞,表動作、行為的原因,相當于“因為”。(3)非虛詞用法,動詞,是。(4)介詞,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相當于“對”。(5)介詞,與“所”構成固定結構“為……所……”,表被動,相當于“被”。(6)(7)動詞,作為,做。(8)介詞,表動作、行為的原因,相當于“為了”。(9)介詞,表示動作、行為的時間,相當于“當”、“等到”。(10)介詞,表示動作、行為的替代,相當于“給”、“替”。(11)句末語氣助詞,表示疑問或反詰,相當于“呢”。(十)焉1.語氣助詞(句子成分完整)(1)句末語氣詞表示陳述、疑問、反詰、感嘆語氣譯為“了、啊、呢”?例:萬鐘于我何加焉!?(2)句中語氣詞,表停頓,不譯。例: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3)作句尾,相當于“然”譯為“……的樣子”【形容詞/副詞+焉】?例:盤盤焉,囷(qūn)囷焉。(十)焉2.代詞(1)作第三人稱代詞,相當于“之”譯為“他、他們、它們”【及物動詞+焉】?例:猶且從師而問焉。?(2)疑問代詞,譯為“哪里、怎么”。【焉+動詞】例:且焉置土石。3.兼詞等同于“于之、于此、于彼、于是”(在其中、從這里、在那里、從這里)?【位于句末或不及物動詞后面,可將“焉”提前作狀語】?例:風雨興焉?===?風雨焉興?(風雨從那里興起)10.焉秦軍過崤山間,見峭峭焉(1),狹狹焉(2),未料有伏焉(3),將士雖全力以搏,無奈進退不能,少焉(4),死之殆盡,故致大敗。于是余有嘆焉(5),驕而輕敵若此,焉(6)能不敗?萬軍于之何加焉(7)?但以其傲,斥焉(8),則必無顏世上矣。(1)(2)形容詞詞尾,約同于“然”,相當于“……的樣子”。(3)兼詞,相當于“于彼”,在那里。(4)句中語氣助詞,表示停頓。(5)語氣助詞,不譯。(6)疑問代詞,怎么,哪里。(7)句末語氣助詞,相當于“呢”。(8)代詞,相當于“之”,他們。(1)表示判斷語氣。例: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2)表示陳述或解釋語氣。例:雷霆乍驚,宮車過也。?(3)表示肯定或感嘆的語氣,有時也用在句中。例:古之人不欺余也。?(4)表示疑問或反詰語氣。例: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5)表示祈使語氣。例: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此處“其、也”均表祈使語氣)(十一)也
1.句末語氣詞2.句中語氣詞用于句中,表示語氣停頓。例:其聞道也亦先乎吾。
11.也“師道之不傳也(1)久矣,汝何以能復之也(2)?”“吾將勸勉督責以行之也(3)。”“汝之言,金玉也(4)。汝之心胸,吾輩何能及也哉(5)!”(1)句中語氣助詞,表停頓,舒緩語氣,引起下文。(2)句末語氣助詞,表疑問或反詰語氣。(3)句末語氣助詞,表肯定語氣。(4)句末語氣助詞,表判斷語氣。(5)句末語氣助詞,與“哉”連用,表感嘆語氣(1)表并列或遞進,“而、又、而且、并且”。例:夫夷以近,則游者眾。?(2)表承接關系,譯為“而”或者不譯。例:側盾以撞。?(3)表目的關系,“而、用來、來”。例: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4)表因果關系,“因為”。例: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5)表修飾關系,譯為“而”或不譯。例:擁火以入。(動詞+以+動詞)?2.連詞(用法與“而”基本相同,但不表轉折)(1)表工具,“拿,用”。例:愿以十五城請易壁。?(2)表所處置的對象,“把”。例:操當以肅還付鄉(xiāng)黨。?(3)表憑借,“憑,靠”。例:久之,能以足音辨認。?(4)表原因,“因為、由于”。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5)表時間或處所,“于、在、從”。例:以八月十三斬于市。?(6)表方式,“按照、依照、根據(jù)”。例:余船以次俱進。1.介詞(十二)以?(1)以為:a.認為;b.把……當作、把……作為。例:虎視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2)以是/是以,“因此”。例:余是以記之。?(3)“有以”和“無以”,譯為“有什么辦法用來……”和“沒什么辦法用來……”?7.固定結構3.助詞(十二)以?5.副詞4.動詞6.名詞作語氣助詞,起調節(jié)音節(jié)的作用。例:固以怪之。“任用、認為”。例:皆以(之)美于徐公。“已經(jīng)”(時間副詞)。例:日以盡矣。“緣由,原因”。例:良有以也。關于“以”字介詞和連詞的判斷方法1.作介詞。標志:“以”+名詞/代詞/數(shù)詞。?2.作連詞?!耙浴蔽挥趦蓚€動詞或動詞短語/形容詞或形容詞短語之間,或者位于兩個表示因果關系的兩個分句之間。例:擁火以入。夫夷以近。12.以“秉燭夜游,良有以(1)也。”若以(2)己美于潘安,則出無傷;否則,以(3)吾之容現(xiàn)于當衢,則恐驚人。故自當以(4)書卷為伴,棄險以(5)遠則不敢至之怯,慕“擁火以(6)入深穴”之勇,醉“木欣欣以(7)向榮,泉涓涓而始流”之美……
暢游書海以(8)極夫天地之樂,如此,以(9)帝位予我,亦棄之也,豈以(10)一冕之故而棄心神之逸?以(11)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長享逸樂。吾雖以(12)康熙六年至京師,然終未以(13)權貴交。以(14)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賢不見用,忠不見以(15)”之嘆。(1)名詞,原因。(2)動詞,認為。(3)介詞,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借、依據(jù)的工具、方法及其他,憑借。(4)介詞,把。(5)連詞,相當于“而”,表并列。(6)連詞,相當于“而”,表承接關系。(7)連詞,相當于“而”,表修飾關系,連接狀語和中心詞。(8)連詞,表目的關系,可譯為“來”。(9)介詞,起提賓作用,可譯為“把”。(10)介詞,表示動作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可譯為“因”、“因為”。(11)連詞,表原因,可譯為“因為”。(12)介詞,引進動作、行為發(fā)生的處所,可譯為“在”。(13)介詞,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可譯為“跟”、“和”。(14)助詞,與“上”組合,表界限或范圍。(15)動詞,可譯為“用”。(十三)因可根據(jù)語境譯為“依照,根據(jù);依靠,憑借;趁著;通過,經(jīng)由;因為,由于”。?【因+名詞/代詞+動詞】例:因擊沛公于坐。(趁機)(1)表承接,譯為“于是、就、便”。例:秦軍解(通“懈”),因大破之。?(2)表原因,譯為“因為、由于”。例:因造玉清宮,伐木取材,方有人見之。1.介詞2.連詞(十三)因譯為“沿襲”?!疽?名詞,構成動賓關系】?例:蒙故業(yè),因遺策。(此處的“蒙”和“因”都譯為“沿襲”)譯為“機會”。例:于今無會因。(從此沒有再見面的機會了。)3.動詞4.名詞13.因因(1)能授官,不以門第取人,且不因(2)舊制,此乃曹操成大業(yè)之因(3)。其常因(4)人不備,襲取之,如烏巢焚糧。此一役,動搖袁紹軍心,因(5)乘勢擊破之,成官渡大捷。此亦因(6)許攸之力而得。途經(jīng)紹墓,因(7)守冢至前拜祭。其量豈常人可比?因(8)此其得眾人之心,以一天下。因(9)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業(yè)。(1)介詞,根據(jù),依靠,憑借。(2)動詞,沿襲。(3)名詞,原因。(4)介詞,趁著,趁此。(5)副,于是,就,接著。(6)介詞,憑借(7)介詞,經(jīng)由,通過。(8)介詞,因為。(9)連詞,連接分句,用于因果關系復句的前一個分句,表示原因,可譯為“因為”。(十四)于1.介詞(1)譯為“在,從,到”。例:乃設九賓禮于庭。?(2)譯為“在……方面;從……中”。例: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3)譯為“由于”。例:業(yè)精于勤,荒于嬉。?(4)譯為“向,對,對于”。例: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5)譯為“被”?!颈肀粍樱海ㄒ姡?動詞+于】例:臣恐見欺于王而負趙。?(6)譯為“與,跟,同”。例: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7)譯為“比”?!颈肀容^:形容詞+于】例:孔子曰:苛政猛于虎。(十四)于2.固定結構于是(1)相當于“于+此”譯為“在這時;在這種情況下;對此;從此;因此”?例: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在這時)于是余有嘆焉。(因此)?(2)連詞,表前后分句的承接或因果關系,與現(xiàn)代漢語“于是”相同。?例: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于齊。14.于“黃鳥于(1)飛,差池其羽”(自謙自己翅短力微,不能和眾鳥群飛比翼),何其美也。然于(2)吾等,則久別矣。自十年前偶見之,于(3)今已十載,未睹其姿。今造林還草,生態(tài)漸復,黃鳥復見,其鳴之美則倍于(4)昔,吾鄉(xiāng)之美譽于(5)四方。于是(6)吾有嘆焉。然暢飲抒懷,陶然于(7)是,不亦樂乎?(1)助詞,動詞詞頭,不譯。(2)介詞,引進動作行為的對象,對于。(3)介詞,引進動作行為相關的時間,到。(4)介詞,引進比較的對象,表程度的比較,比(5)介詞,引進動作行為的主動者,表示被動,被。(6)與“是”構成復音虛詞“于是”,相當于“對此”。(7)介詞,引進動作行為相關的處所,在。(十五)與1.介詞(1)譯為“和、跟、同”。例:未得與項羽相見。?(2)譯為“給、為、替”。例: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3)譯為“比、和……比較”。例: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2.連詞譯為“和、同、跟”?!九c+名詞/名詞性短語】?例:然謀士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yǎng)而擇也。(十五)與3.句末語氣助詞表示感嘆或疑問,通“歟”。例:無乃爾是過與。4.動詞可譯為“結交;親附;同意;援助;參加;等待;給予”。例:元載多與之金帛。(給予)(十五)與▲?“與”是介詞還是連詞的判斷方法1.介詞①“與”前面是動作的發(fā)出者,后面為涉及對象②前后有主次之分③“與”前有能愿動詞或狀語例:她不與他去。(“不”為否定副詞,作狀語,此時“與作介詞”。)2.連詞①“與”前后詞語可并列成一個成分②前后位置可互換,即前后兩者無主次之分。15.與朝過夕改,君子與(1)之,吾亦贊同。然今人與(2)古人孰智,廟堂與(3)坊間之識,相去甚遠。為國者,與(4)清廉之君子,離奸佞之小人,身體力行,事乃成。今恩足以及外夷,而功不至于比百姓者,獨何與(5)?吾等與(6)君建言,又恐君自與(7)吾復算耳。(1)動詞,贊許。(2)與“孰”組成文言固結構“與……孰……”,相當于“跟……比較,哪一個……”。(3)連詞,表并列,和,跟,同。(4)動詞,結交,親附。(5)通“歟”,句末語氣助詞,表疑問,呢。(6)介詞,表施動者發(fā)出動作行為所涉及的對象,相當于“為”。(7)介詞,和,跟,同。(十六)則1.連詞(1)承接關系,譯為“就、便”或“原來是、已經(jīng)是”?例:金就礪則利。(就)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原來是)?(2)假設關系,譯為“假設、如果”,“那么、就”【后常接結果】?例:入則為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3)并列關系,譯為“就”或不譯?!緝蓚€或者兩個以上的“則”連用或句式相仿】?例: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4)轉折關系,譯為“可是、卻、但是”。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5)選擇關系,常和“非,不”相呼應,譯為“不是……,就是……”。?例:非死則徙爾。(十六)則2.副詞表判斷,譯為“就是”。例: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3.名詞譯為“法則、準則、榜樣”。4.動詞譯為“效法”16.則“此則(1)岳陽樓之大觀也”,道出岳陽樓之美,然岳陽樓之聞名,非徒借此也;若如此,則(2)天下如岳陽樓者多矣,何獨顯其名?范希文若不應邀作賦,文播寰宇,則(3)岳陽樓能名揚天下與?當世之風,位卑則(4)足羞,官盛則(5)近諛,范氏則(6)不然,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調。友人被貶,未別離去,及至河邊,則(7)已在舟中矣,足見其性情之篤。(1)副詞,表示肯定,起強調、確認作用,可譯為“就是”,“是”。(2)連詞,表讓步轉折關系,用在前一分句,可譯為“倒是”。(3)連詞,表示條件、假設關系,用在后一句句首,表示敘述的事、理中是一種假設或推斷,可譯為“那么”“那就”“就”。(4)(5)連詞,并列,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則”連用,每個“則”字都用在意思相對,結構相似的一個分句中,表示各分句之間是并列關系。譯為“就”,或不譯。(6)連詞,轉折,可譯為“卻”(7)連詞,表承接,第一件事不發(fā)生在第二件事之前,只是有了第一件事之后才發(fā)生第二件事,譯為“原來是”“原來已經(jīng)”。(4)放在后置定語的后面,相當于“的”。例:馬之千里者。?(5)放在主語后面,引出判斷,不必譯出。例: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6)用在“今、昔”等時間詞后面,不必譯出。例:古者以天下為主,君為客。?(7)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例: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1)指人、事、物、時、地等構成“者”字結構譯為……的、……的(人、東西、事情)【動詞/形容詞+者——構成名詞性短語】例: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2)【數(shù)詞+者】譯為……個方面;……樣東西;……件事情例:或異于二者為之。?(3)用作“若、似、如”的賓語,譯為“……的樣子”。例:言之,貌若甚戚者。?1.助詞(十七)者1.【之+定語+者】例:馬【之】千里【者】。
2.【而+定語+者】例: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者”定語后置的標志放在疑問句的句末,表示疑問語氣等,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Ortho-methyl-4-anilino-1-boc-piperidine-生命科學試劑-MCE-9872
- 2025年度網(wǎng)紅電商品牌購銷合同
- 2025年度礦山資源整合與投資合作協(xié)議
- 施工方案對土石方材料的要求與選擇
- 游泳教學與生命安全教育的融合
- 高校突發(fā)公共事件應急預案
- 數(shù)據(jù)中心安全管理措施與緊急情況應對實例分析
- 60條合同規(guī)定:如何實現(xiàn)一次性產(chǎn)品零使用
- 上市公司廣告策劃與執(zhí)行合同范本
- 二手房訂房合同條款解析
- 2024年度中國共產(chǎn)主義共青團團課課件版
- 2025年中考物理終極押題猜想(新疆卷)(全解全析)
- 脛骨骨折的護理查房
- 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建設管理方案
- 電動工具培訓課件
- 《智能網(wǎng)聯(lián)汽車智能傳感器測試與裝調》電子教案
- 視頻會議室改造方案
- 【中考真題】廣東省2024年中考語文真題試卷
- GB/T 32399-2024信息技術云計算參考架構
- 2025年湖南省長沙市中考數(shù)學模擬試卷(附答案解析)
- 五級人工智能訓練師(初級)職業(yè)技能等級認定考試題庫(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