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法律知識學習資料匯編TOC\o"1-2"\h\u19145第1章法律基本原理 2325321.1法律的概念與特征 2124651.2法律的淵源與體系 396771.3法律的效力與適用 321271.4法律關系 415421第2章憲法 4274582.1憲法的基本原理 497822.2國家的基本制度 4256022.3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 4190882.4國家機關的組織與職權 413123第3章民法 5285503.1民法的基本原理 5136563.1.1合法權益保護原則 569073.1.2契約自由原則 540873.1.3平等自愿原則 576223.1.4公平正義原則 5211893.1.5誠實信用原則 5272523.1.6公序良俗原則 5188333.2自然人 669573.2.1民事權利能力 6299993.2.2民事行為能力 6265193.2.3監(jiān)護制度 621193.3法人 648413.3.1法人的設立 6285773.3.2法人的人格 6234413.3.3法人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 6270493.4民事法律行為與代理 62843.4.1民事法律行為 739073.4.2代理 7231003.4.3代理權的行使 7493.4.4代理關系的消滅 71060第4章物權法 7142184.1物權法的基本原理 7157554.2所有權 7289554.3用益物權 7212794.4擔保物權 83756第5章合同法 8287135.1合同法的基本原理 893345.2合同的訂立與生效 8321745.3合同的履行與變更 8200555.4合同的解除與終止 919293第6章侵權責任法 9152286.1侵權責任法的基本原理 9227786.2侵權行為的構成與責任 932346.3侵權責任的承擔方式 931216.4特殊侵權責任 1016671第7章刑法 10158617.1刑法的基本原理 1044207.2犯罪與犯罪構成 1091717.3刑罰與刑罰適用 10186607.4刑事責任與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1131971第8章民事訴訟法 1128198.1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理 11264278.2訴訟參加人 11286608.3訴訟證據(jù) 11107768.4審判程序與執(zhí)行程序 11147048.4.1審判程序 11251028.4.2執(zhí)行程序 1229809第9章刑事訴訟法 12102439.1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理 12242749.2立案、偵查與起訴 12206759.3審判程序 12222789.4刑事執(zhí)行與刑事賠償 134715第10章商法與經濟法 13368010.1商法基本原理 13154010.2公司法 131504210.3破產法 132840910.4經濟法基本原理 141093110.5市場監(jiān)管法 141621510.6金融法 14第1章法律基本原理1.1法律的概念與特征法律,作為國家意志的體現(xiàn),是國家對社會成員行為進行規(guī)范和制約的規(guī)范性文件。它具有以下特征:(1)法律具有國家意志性,即法律是國家權力的產物,體現(xiàn)了國家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的維護。(2)法律具有強制性,法律規(guī)范具有強制力,國家機關可以依據(jù)法律對社會成員進行強制約束。(3)法律具有普遍性,法律適用于所有社會成員,不分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等。(4)法律具有規(guī)范性,法律規(guī)范是對社會行為的指引和評價,具有明確、具體、可操作的特點。(5)法律具有穩(wěn)定性,法律在一定時期內保持相對穩(wěn)定,以保證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和可預測性。1.2法律的淵源與體系法律的淵源主要包括:(1)憲法:國家根本法,規(guī)定國家制度、國家機關組織和職權、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等。(2)法律: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和頒布的規(guī)范性文件。(3)行政法規(guī):國務院根據(jù)憲法和法律制定的規(guī)范性文件。(4)地方性法規(guī)、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jù)法律和行政法規(guī)制定的規(guī)范性文件。(5)規(guī)章:國務院部門、委員會、直屬機構根據(jù)法律、行政法規(guī)制定的規(guī)范性文件。法律體系是指一國法律規(guī)范按照一定原則和標準劃分、組合形成的有機整體。我國法律體系主要包括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法等。1.3法律的效力與適用法律效力是指法律規(guī)范對社會成員具有約束力和強制力。法律效力分為:(1)對人的效力:法律規(guī)范對具有行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具有約束力。(2)對事的效力:法律規(guī)范對特定事項具有約束力。(3)空間效力:法律規(guī)范在特定地域范圍內具有約束力。(4)時間效力:法律規(guī)范在特定時間范圍內具有約束力。法律適用是指國家機關在處理具體案件時,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對案件事實進行審查、判斷并作出決定的程序。法律適用要求國家機關嚴格依法辦事,保證法律的正確實施。1.4法律關系法律關系是指在法律規(guī)范調整下,社會成員之間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法律關系主要包括:(1)主體:法律關系的參與者,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2)客體: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包括物、行為、智力成果等。(3)內容: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法律關系是法律規(guī)范作用于社會生活的具體體現(xiàn),是社會成員在法律規(guī)范約束下開展活動的基礎。通過對法律關系的調整,實現(xiàn)社會公平、正義和秩序。第2章憲法2.1憲法的基本原理憲法乃國家根本大法,是國家政權及其制度的基礎與總綱。它規(guī)定了國家生活中的根本問題,如國家性質、社會制度、經濟制度、政治制度等,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制定和實施其他法律的基礎和依據(jù)。我國憲法體現(xiàn)了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保證國家權力屬于人民,保障人民享有廣泛的權利與自由。2.2國家的基本制度我國的基本制度主要包括社會主義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其中,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國根本的社會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數(shù)民族自治權利,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促進基層民主發(fā)展。2.3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我國憲法規(guī)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言論、新聞、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等自由,以及宗教信仰自由。公民還享有受教育、勞動、社會保障、人身權利等基本權利。同時公民應承擔遵守憲法和法律、維護國家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依法納稅、服兵役等基本義務。2.4國家機關的組織與職權我國國家機關主要包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國家主席、國務院、軍事委員會、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國家主席代表國家,國務院即中華人民共和國,行使國家行政權,軍事委員會領導全國武裝力量。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負責本行政區(qū)域內的行政工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分別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保障法律的實施和司法公正。第3章民法3.1民法的基本原理民法是我國法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調整私人之間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具有自愿性、平等性、公平性、誠實信用等基本特征。本節(jié)主要闡述民法的基本原則,包括合法權益保護原則、契約自由原則、平等自愿原則、公平正義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公序良俗原則等。3.1.1合法權益保護原則合法權益保護原則是指法律對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給予保護,禁止任何組織和個人侵犯。3.1.2契約自由原則契約自由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有權自主決定是否與他人建立、變更或終止民事法律關系。3.1.3平等自愿原則平等自愿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民事法律關系中,地位平等,自主決定是否參與民事活動。3.1.4公平正義原則公平正義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民事法律關系中,應當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合理確定各自的權利和義務。3.1.5誠實信用原則誠實信用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民事法律行為中,應當遵循誠實守信、善意履行義務的原則。3.1.6公序良俗原則公序良俗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民事法律行為中,不得違反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3.2自然人自然人是指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的個體。本節(jié)主要介紹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民事行為能力、監(jiān)護制度等。3.2.1民事權利能力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是指法律賦予自然人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3.2.2民事行為能力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是指自然人通過自己的行為取得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能力。3.2.3監(jiān)護制度監(jiān)護制度是指對未成年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人身、財產權益進行保護的一種制度。3.3法人法人是指依法成立,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本節(jié)主要介紹法人的設立、法人的人格、法人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等。3.3.1法人的設立法人的設立是指依照法律規(guī)定,完成法人的成立手續(xù),使其取得法人資格的過程。3.3.2法人的人格法人的人格是指法人作為一個獨立的民事主體,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3.3.3法人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法人的權利能力是指法人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法人的行為能力是指法人通過自己的行為取得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能力。3.4民事法律行為與代理民事法律行為是指民事主體為了設立、變更或者終止民事法律關系而實施的行為。代理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在代理權限內與第三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其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擔。本節(jié)主要介紹民事法律行為和代理的相關規(guī)定。3.4.1民事法律行為民事法律行為包括意思表示、標的、形式等要素,分為單方民事法律行為、雙方民事法律行為和多方民事法律行為。3.4.2代理代理包括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代理人應當在代理權限內,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3.4.3代理權的行使代理人行使代理權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維護被代理人的合法權益。3.4.4代理關系的消滅代理關系因代理期限屆滿、代理事務完成、被代理人取消代理權、代理人辭去代理權等原因而消滅。第4章物權法4.1物權法的基本原理物權法是調整物與人之間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總稱。其基本原理主要包括物權法定原則、物權平等原則、物權保護原則和公示、公信原則。物權法定原則要求物權的種類、內容、效力及變動均須以法律規(guī)定,不得由當事人自行創(chuàng)設。物權平等原則強調在同一標的物上,不論權利的先后順序,各物權間應相互尊重,不得相互侵犯。物權保護原則體現(xiàn)了國家對物權的保護,保證物權不受非法侵害。公示、公信原則要求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或消滅,應當依照法律規(guī)定進行公示,以保證交易安全,維護第三人利益。4.2所有權所有權是指權利人對自己合法擁有的物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所有權具有絕對性、排他性和永久性等特點。根據(jù)我國物權法的規(guī)定,所有權可以分為國家所有權、集體所有權和私人所有權。所有權取得方式包括原始取得和繼受取得。原始取得是指不依賴于他人所有權而直接取得所有權,如先占、添附等;繼受取得是指基于他人所有權而取得所有權,如買賣、贈與等。4.3用益物權用益物權是指權利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用益物權具有獨立性、排他性和期限性等特點。我國物權法規(guī)定了多種用益物權,主要包括地役權、地上權、海域使用權、抵押權等。地役權是指為使用自己不動產的便利而對他人的不動產享有的權利;地上權是指在他人的土地上建造建筑物、構筑物而依法享有的權利;海域使用權是指依法使用海域進行養(yǎng)殖、旅游等活動的權利。4.4擔保物權擔保物權是指為保證債權的實現(xiàn),權利人依法對債務人或者第三人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設定的權利。擔保物權具有從屬性、優(yōu)先性和排他性等特點。我國物權法規(guī)定了抵押權、質權和留置權等擔保物權。抵押權是指債務人或第三人將其不動產或者動產設定為債權人債權的擔保;質權是指債務人或第三人將其動產或者權利移交給債權人占有,作為債權的擔保;留置權是指債權人按照合同約定占有債務人的動產,債務人不按照約定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有權依法留置該動產并優(yōu)先受償。第5章合同法5.1合同法的基本原理合同法是民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調整平等主體之間基于意思表示一致建立的合同關系。合同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合同自由原則、平等原則、公平原則及誠實信用原則。合同自由原則意味著當事人有權依法自行決定是否訂立合同、與誰訂立合同以及合同的內容;平等原則要求合同當事人在訂立、履行合同過程中享有平等地位;公平原則強調合同內容以及合同各方權利義務應對等;誠實信用原則則要求當事人以誠實、守信的態(tài)度履行合同。5.2合同的訂立與生效合同的訂立是指當事人通過要約與承諾的方式,就合同條款達成一致的過程。要約是一方當事人向另一方當事人發(fā)出的愿意與其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諾是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合同生效需滿足以下條件:當事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意思表示真實;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不違背公序良俗。5.3合同的履行與變更合同的履行是指當事人按照合同約定全面、適當?shù)赝瓿筛髯猿袚牧x務。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jù)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xié)助、保密等義務。合同變更指當事人經協(xié)商一致,對已經成立的合同內容進行修改或者補充。合同變更后,當事人應當按照變更后的合同內容履行。5.4合同的解除與終止合同的解除是指在合同有效期內,因法定事由或者當事人約定,使合同關系消滅的法律行為。合同解除的原因包括約定解除、法定解除等。合同終止是指合同關系因法律規(guī)定或當事人約定的原因而終止。合同終止的原因包括合同履行完畢、雙方協(xié)議解除、一方違約致使合同無法履行等。合同解除或終止后,當事人應按照法律規(guī)定或者合同約定處理合同解除或終止的后果。第6章侵權責任法6.1侵權責任法的基本原理侵權責任法是民法的一個重要分支,其主要調整公民、法人之間因侵權行為產生的民事法律關系。侵權責任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合法權益保護原則、過錯責任原則、公平責任原則和損害賠償原則。這些原則共同構成了侵權責任法的基石,為司法實踐中處理侵權糾紛提供了基本遵循。6.2侵權行為的構成與責任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主要包括四個方面:違法行為、損害事實、因果關系和主觀過錯。具體而言,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法律規(guī)定,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損害事實是指侵權行為導致的他人合法權益受損的事實;因果關系是指侵權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的因果聯(lián)系;主觀過錯是指侵權行為人在實施侵權行為時的主觀心理狀態(tài)。侵權責任分為過錯責任和無過錯責任。過錯責任是指侵權行為人在侵權行為中存在過錯,應對損害承擔賠償責任;無過錯責任是指侵權行為人雖無過錯,但法律規(guī)定應當承擔的賠償責任。侵權責任的認定,需結合具體案件事實,依據(jù)法律規(guī)定,確定侵權行為人應承擔的責任。6.3侵權責任的承擔方式侵權責任的承擔方式主要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賠償損失、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等。具體承擔方式根據(jù)侵權行為的性質、損害程度、侵權人的過錯程度等因素,由人民法院依法確定。6.4特殊侵權責任特殊侵權責任是指法律針對特定類型的侵權行為,規(guī)定的特殊責任。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產品責任:生產者、銷售者因其生產、銷售的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產品責任。(2)機動車交通責任:機動車駕駛人在道路上因過錯發(fā)生交通,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3)環(huán)境污染責任:污染環(huán)境造成他人損害的,污染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4)高度危險責任:從事高度危險作業(yè),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5)飼養(yǎng)動物損害責任:飼養(yǎng)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yǎng)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6)醫(yī)療損害責任:醫(yī)療機構及其醫(yī)務人員在醫(yī)療活動中,違反法律規(guī)定,造成患者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第7章刑法7.1刑法的基本原理刑法是調整公民與國家之間在維護社會主義社會秩序過程中的刑事法律關系,規(guī)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規(guī)范總和。刑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合法性原則、平等適用原則、罪刑法定原則、罪刑相適應原則和刑事法治原則。這些原則保證了刑法的公正適用,維護了社會公平正義。7.2犯罪與犯罪構成犯罪是違反刑法規(guī)定,侵犯社會主義社會關系,依法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犯罪構成包括犯罪客體、犯罪客觀方面、犯罪主體和犯罪主觀方面四個要素。犯罪客體指犯罪所侵害的社會主義社會關系;犯罪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行為的違法性、危害性和因果關系;犯罪主體分為自然人犯罪主體和單位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表現(xiàn)為故意和過失。7.3刑罰與刑罰適用刑罰是國家依法對犯罪分子采取的強制措施,以實現(xiàn)懲罰、教育、改造、預防犯罪的目的。刑罰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和驅逐出境。刑罰適用應遵循罪刑法定原則、罪刑相適應原則和刑事法治原則,保證刑罰的公正、合理和有效。7.4刑事責任與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刑事責任是國家依法對犯罪分子追究的法律責任,包括定罪和量刑。犯罪分子在承擔刑事責任的同時還應承擔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責任。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是指在刑事訴訟中,被害人或其他民事權益主體依法向法院提起的,要求犯罪分子賠償因其犯罪行為所造成的物質損失的訴訟。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旨在保障被害人合法權益,減輕其訴累,實現(xiàn)刑事司法公正。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法院應依法審查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是否符合法定條件,并依法作出判決。第8章民事訴訟法8.1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理民事訴訟法是我國法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基本原理主要包括訴訟權利義務平等、當事人訴訟地位平等、法院獨立審判、公開審判、兩審終審、審判監(jiān)督和訴訟代理等。這些原則保證了民事訴訟的公正、公平與公開,維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8.2訴訟參加人訴訟參加人包括原告、被告、第三人和代理人。原告是指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被告是指被原告指控侵犯其合法權益,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人;第三人是指對訴訟標的有獨立請求權或者與案件處理結果有利害關系的人;代理人是指接受當事人委托,代為進行訴訟行為的人。8.3訴訟證據(jù)訴訟證據(jù)是證明案件事實的基本手段,包括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鑒定意見、當事人陳述等。證據(jù)應當具備真實性、合法性、關聯(lián)性,法院根據(jù)證據(jù)認定案件事實,作出公正裁判。8.4審判程序與執(zhí)行程序8.4.1審判程序審判程序包括一審程序、二審程序和再審程序。一審程序是指法院對案件進行第一次審理的程序;二審程序是指當事人不服一審判決或者裁定,向上一級法院提起上訴的程序;再審程序是指當事人對已經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向法院申請重新審理的程序。8.4.2執(zhí)行程序執(zhí)行程序是指法院根據(jù)當事人的申請,對已經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和其他具有執(zhí)行效力的法律文書,采取強制措施,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得以實現(xiàn)的程序。執(zhí)行程序包括申請執(zhí)行、執(zhí)行立案、執(zhí)行措施、執(zhí)行中止和執(zhí)行終結等環(huán)節(jié)。通過本章的學習,使讀者對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理、訴訟參加人、訴訟證據(jù)以及審判程序與執(zhí)行程序等內容有了深入了解,為正確處理民事糾紛提供了法律依據(jù)。第9章刑事訴訟法9.1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理刑事訴訟法是調整國家在進行刑事訴訟過程中所產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總稱。其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合法性原則:刑事訴訟必須嚴格按照法律規(guī)定的程序進行,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二)無罪推定原則:被告人在未經法院生效判決確認有罪之前,應視為無罪。(三)辯論原則:當事人有權在法庭上進行辯論,充分陳述自己的意見和主張。(四)公開審判原則:人民法院審理刑事案件應當公開進行,但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等特殊情況除外。(五)一事不再理原則:對于已經生效的刑事判決,不得再次審理。9.2立案、偵查與起訴(一)立案: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發(fā)覺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應當立案。(二)偵查:公安機關負責對刑事案件進行偵查,收集證據(jù),查清犯罪事實。(三)起訴:人民檢察院對偵查終結的案件,應當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9.3審判程序(一)第一審程序:人民法院對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案件進行審理。(1)公開審判: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等特殊情況外,一審應當公開進行。(2)辯護:被告人有權自行辯護或者委托律師進行辯護。(3)評議:合議庭對案件進行評議,作出判決。(二)第二審程序:當事人不服一審判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1)二審的范圍:二審僅對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和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服裝加工廠職工勞動合同
- Unit 3 The art of painting Extended reading (2)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高中英語譯林版(2020)選擇性必修第一冊
- 浙江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重慶文化藝術職業(yè)學院《建筑工程質量控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yè)學院《視頻特技與非線性編輯》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參展實務》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裝備制造職業(yè)技術學院《單片機原理課程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可克達拉職業(yè)技術學院《社會調查原理與方法》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濰坊環(huán)境工程職業(yè)學院《物聯(lián)網(wǎng)通信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湖南城市學院《MBA運營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書記員招聘考試題庫及參考答案
- 2024-2025年第二學期數(shù)學教研組工作計劃
- 2025輔警招聘公安基礎知識題庫附含參考答案
- GB/T 44927-2024知識管理體系要求
- 2025年環(huán)衛(wèi)工作計劃
- 品質巡檢培訓課件
- 初驗整改報告格式范文
- 2023青島版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全冊教案
- 建設工程總承包EPC建設工程項目管理方案1
- T-CSUS 69-2024 智慧水務技術標準
- (2024)竹產業(yè)生產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