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04《誡子書》(真題專練)-2024年中考語文課內(nèi)39篇文言文閱讀_第1頁
專題04《誡子書》(真題專練)-2024年中考語文課內(nèi)39篇文言文閱讀_第2頁
專題04《誡子書》(真題專練)-2024年中考語文課內(nèi)39篇文言文閱讀_第3頁
專題04《誡子書》(真題專練)-2024年中考語文課內(nèi)39篇文言文閱讀_第4頁
專題04《誡子書》(真題專練)-2024年中考語文課內(nèi)39篇文言文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4:《誡子書》(解析版)【12023年山東省棗莊市中考語文真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甲)出師表(節(jié)選)諸葛亮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乙)誡子書諸葛亮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10.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與現(xiàn)代漢語一致的一項是()A.先帝不以臣卑鄙B.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C.非淡泊無以明志D.險躁則不能治性1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受任于敗軍之際水陸草木之花(《愛蓮說》)B.還于舊都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C.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D.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翁亭記》)12.下列句子停頓有誤的一項是()A.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B.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C.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D.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13.下列對選文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甲文是諸葛亮出師伐魏前呈給后主的表文,乙文是諸葛亮寫給兒子的家書。B.甲文追述了三段往事:先帝三顧茅廬,自己臨危受命,北上興復漢室。C.乙文中諸葛亮告誡兒子,成才須謹記三個條件:立志、學習、惜時。D.甲文情辭懇切,感人肺腑;乙文在殷殷教誨中蘊含著深切的期望。14.翻譯下列句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敬鸢浮?0.C11.A12.D13.B14.我本來是平民,在南陽親自耕種,在亂世中茍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諸侯中出名?!窘馕觥俊?0題詳解】本題考查古今異義。A.句意:先帝不因為我身份卑微,見識短淺。卑鄙:身份卑微,見識短淺?!氨氨伞钡慕窳x:(語言、行為)惡劣;不道德。因此“卑鄙”的古義和今義不同;B.句意:我因此十分感動,就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感激:感動?!案屑ぁ钡慕窳x:深深的感謝,引申指激動。因此“感激”的古義和今義不同;C.句意: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淡泊:內(nèi)心恬淡,不慕名利?!暗础钡慕窳x:內(nèi)心恬淡,不追名逐利。因此“淡泊”的古義和今義一致;D.句意:放縱懈怠就無法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險:輕薄?!半U”的今義:險要;危險。因此“險”的古義和今義不同;故選C。【11題詳解】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兩個“之”都是助詞,的;B.動詞,到/介詞,比;C.介詞,把/連詞,因此;D.連詞,表并列,和/連詞,表轉折,卻;故選A?!?2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作答時可結合語法結構來分析。D.“淫慢”和“險躁”是主語,其后應斷開,“則”起到承接上文引出下文的作用,“不能勵精”是充當謂語成分,不能斷開,“不能治性”也是充當謂語成分,不能斷開,正確的斷句因是: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故選D?!?3題詳解】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nèi)容。B.“北上興復漢室”不是追憶的往事,而是諸葛亮向劉禪表明的決心,即將北定中原,興復漢室;故選B?!?4題詳解】本題考查翻譯句子。翻譯時應注意如下重點字詞的意思:布衣:麻布衣服,借指平民百姓。躬耕:親自耕種。于:在。茍:茍且。全:保全。聞達:顯達,有名望。【點睛】參考譯文:(甲)我本來是平民,在南陽務農(nóng)親耕,在亂世中茍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為我身份卑微,見識短淺,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廬拜訪我,征詢我對時局大事的意見,我因此十分感動,就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后來遇到兵敗,在兵敗的時候接受任務,在危機患難之間奉行使命,那時以來已經(jīng)有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謹慎,所以臨終時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接受遺命以來,我早晚憂愁嘆息,只怕先帝托付給我的大任不能實現(xiàn),以致?lián)p傷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過瀘水,深入到人煙稀少的地方?,F(xiàn)在南方已經(jīng)平定,兵員裝備已經(jīng)充足,應當激勵、率領全軍將士向北方進軍,平定中原,希望用盡我平庸的才能,鏟除奸邪兇惡的敵人,恢復漢朝的基業(yè),回到舊日的國都。這就是我用來報答先帝,并且盡忠陛下的職責本分。至于處理事務,斟酌情理,有所興革,毫無保留地進獻忠誠的建議,那就是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的責任了。(乙)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以節(jié)儉來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學習。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22023年四川省達州市中考語文真題】下列語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稱善者久之公將鼓之B.可以一戰(zhàn)靜以修身(《誡子書》)C.下視其轍其真不知馬也D.成禮而去濯清漣而不妖【答案】A【解析】考查對文言詞語一詞多義的理解。A.之:都是“補足音節(jié),不譯”;B.以:介詞,憑借連詞,/表目的,用來;C.其:代詞,敵軍/表推測語氣,大概,恐怕;D.而:連詞,表順承,不譯/連詞,表轉折,卻;故選A?!?2023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語文真題】在“集愛國名言”活動中,小辰同學搜集了以下名言,其中最合適的一項是()A.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B.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誡子書》)C.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D.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敬鸢浮緿【解析】本題考查名篇名句的內(nèi)涵。A.“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意思是君子應該像天宇一樣運行不息,即使顛沛流離,也不屈不撓,這句話強調的是個人的頑強精神;B.“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意思是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這句話才強調修養(yǎng)身心方面“淡泊”“寧靜”的重要性;C.“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意思是不要以為是微小的壞事就可以做,不要以為是不大的好事就不去做,用于勸誡別人要善良;D.“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意思是如果對國家有利,我將不顧生死。難道能因為有禍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嗎?這句話強調的是在國家面前,不能太執(zhí)著于個人的利益,要舍小家為大家;【42022年黑龍江省龍東地區(qū)中考語文真題】【古文閱讀】【甲】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ㄟx自《誡子書》)【乙】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nèi)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流連。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勿營華屋,勿謀良田。施惠無念,受恩莫忘。凡事當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節(jié)選自《朱子家訓》)1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1)非學無以廣才______________(2)宜未雨而綢繆______________12.翻譯下列句子。(1)年與時馳,意與日去。(2)施惠無念,受恩莫忘。13.甲乙兩文中都談到的美德是什么?在生活中你是如何做的?【答案】11.①增長②應當12.(1)年紀隨同時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隨同歲月而消失(喪失)。(2)幫助別人不要記在心里,受他人的恩惠不能忘記。13.節(jié)儉第二問示例:生活中我會節(jié)約用水,少用一次性物品,吃飯時會做到光盤。【解析】【11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詞語解釋,注意結合語境。(1)句意:如果不學習就無法增長自己的才干。廣,增長。(2)句意:應當在沒下雨的時候,先把房子修補完善。宜,應當。【12題詳解】本題考查句子翻譯。翻譯時要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匯。本題重點詞:(1)年:年紀。馳:逝去。意:意志。去:消失。(2)惠:恩惠。念:記在心里?!?3題詳解】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甲文“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碧岢錾钜?jié)儉;乙文“自奉必須儉約”要求生活必須節(jié)儉;生活中節(jié)儉的事例有很多,比如生活中節(jié)約用水用電,吃飯吃干凈不浪費等。【點睛】參考譯文:【甲】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依靠內(nèi)心安靜來修養(yǎng)身心,以儉樸節(jié)約財物來培養(yǎng)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勤奮學習。如果不學習就無法增長自己的才干,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縱欲放蕩、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險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養(yǎng)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逐漸消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窮困的破舍里,到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乙】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來灑濕庭堂內(nèi)外的地面然后掃地,使庭堂內(nèi)外整潔。到了黃昏便要休息并親自查看一下要關鎖的門戶。一頓粥或一頓飯,應當想著來之不易;即使是半根絲、半條線,我們也要常想著這些物資的生產(chǎn)是很艱難的。凡事要先準備,應當在沒下雨的時候,先把房子修補完善,不要到了口渴的時候,才來掘井。自己生活供給上必須節(jié)約,聚會在一起吃飯切勿流連忘返。餐具質樸而干凈,雖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節(jié)約而精美,雖是園里種的蔬菜,也勝于山珍海味。不要營造華麗的房屋,不要圖買良好的田園。幫助別人不要記在心里,受他人的恩惠不能忘記。無論做什么事,當留有余地;得意以后,就要知足,不應該再進一步。他人有了喜慶的事情,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禍患,不可有幸災樂禍之心。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見,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壞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惡人?!?2022年廣西玉林市中考語文真題】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炯住扛毁F不能淫《孟子》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薄疽摇空]子書諸葛亮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5.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誠:誠實B.丈夫之冠也冠: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成年C.非淡泊無以明志淡泊:內(nèi)心恬淡,不慕名利D.將復何及何及:怎么來得及6.對下列句子的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A.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公孫衍、張儀這兩個人是怎么成為大丈夫的呢?B.貧賤不能移——生活貧窮和地位卑賤都不能讓他改變自己的節(jié)操和追求。C.儉以養(yǎng)德——用儉樸節(jié)約的生活方式培養(yǎng)自己高尚的品德。D.非寧靜無以致遠——做不到心無旁騖、專心致志,就無法實現(xiàn)人生的遠大目標。7.下列對選文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無論是進還是退,無論是受到金錢的誘惑、貧賤的困擾,還是面臨暴力的威脅,都始終踐行“仁、禮、義”的準則,孟子認為這樣的人才是大丈夫。B.景春認為縱橫家公孫衍和張儀是大丈夫,因為他們權傾天下,令人敬畏,還可以左右時局,為天下守太平。孟子的闡釋意在反駁景春的觀點,維護傳統(tǒng)禮義。C.諸葛亮勉勵后輩努力繼承和踐行“君子之行”,尤其要守住“寧靜”之心,明確追求之志,勤于學習成才。D.諸葛亮寫這封信,目的在于告誡兒子要力戒“淫慢”“險躁”,珍惜時光,“勵精”“治性”,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敬鸢浮?.A6.A7.B【解析】5.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A.“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的意思是:公孫衍、張儀難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為、有氣節(jié)的男子嗎?誠:副詞,真正,確實。不是“誠實”。故選A。6.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A.語句“是焉得為大丈夫乎”中,是:這;焉:怎么;得:能夠。句意是:這(他們)怎么能夠算是有志氣有作為的男子呢?不是“公孫衍、張儀這兩個人是怎么成為大丈夫的呢?”故選A。7.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B.從“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的意思是:他們一發(fā)怒,連諸侯都害怕,他們平靜居住下來,天下就太平無事。由此可知,公孫衍和張儀不是“令人敬畏”,而是讓人感到恐懼害怕,“安居而天下熄”也不能說是“為天下守太平”。故選B。【62021年北京市中考語文真題】閱讀兩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題。孫權勸學《資治通鑒》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誡子書諸葛亮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12.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A.乃始就學一蹴而就就事論事功成名就B.結友而別別來無恙久別重逢依依惜別C.無以致遠勤勞致富閑情逸致學以致用D.意與日去去國懷鄉(xiāng)相去甚遠去粗取精13.下列對文中畫線句的翻譯和理解,全都正確的一項是()【甲】但當涉獵,見往事耳。翻譯:只是應當廣泛地閱讀,了解一些歷史事件。理解:孫權認為呂蒙閱讀面窄,建議他在學習經(jīng)學之外,還要學點歷史?!疽摇看笮趾我娛轮砗?!翻譯:兄長怎么這么晚才知道這件事呢!理解:魯肅很晚才知道呂蒙有管理才干,呂蒙對此感到很失望?!颈糠菍W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翻譯: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不定下志向就無法學有所成。理解:“才”“學”“志”關系緊密,“才”要依靠學習來增長,而學習的效果則與“志”有關。14.根據(jù)兩篇短文及下面兩則材料,在后面語段中的橫線上填寫恰當?shù)膬?nèi)容?!静牧弦弧砍?,遇①善治《老子》。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先讀百遍”。從學者云:“苦渴無日?!庇鲅裕骸爱斠匀??!被騿柸嘀?,遇言:“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也?!保ㄈ〔挠凇度龂尽の褐尽ね趺C傳》裴松之注)【材料二】予少時讀書,一見輒能誦,雖有強記之力,而常廢于不勤。比數(shù)年來,頗發(fā)憤自懲艾②,悔前所為,而聰明衰耗,殆不如囊時③十一二。故雖然有勤苦之勞,而常廢于善忘。(取材于秦觀《〈精騎集〉序》)注:①[遇]指董遇,東漢學者。②[懲艾]懲治,懲戒。③[囊時]從前。學習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障礙,如呂蒙所提“①______”,跟隨董遇學習的人所說“②______”,都認為自己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學習,這需要人們立志勤學來解決。而諸葛亮告誡兒子要警惕“年與時馳,意與日去”,秦觀“悔前所為,而聰明衰耗,殆不如囊時十一二”的經(jīng)歷,則進一步提醒人們③______。【答案】12.B13.丙14.①軍中多務②苦渴無日③趁青春年少抓緊時間學習【解析】12.考查對多義詞的辨析。A.從事/成功/根據(jù)/完成;B.都是“分別”的意思;C.達到/達到,實現(xiàn)/情趣/達到,實現(xiàn);D.逝去/離開/距離/除去,除掉;故選B。13.甲句錯誤,正確翻譯是:只是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重點詞語,涉獵:粗略地閱讀。往事,指歷史。甲句理解有誤,孫權認為呂蒙因“當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學”,聲明要求他讀書的目的并非使他棄武從文,成為書生,而是在博覽群書中了解歷史,從中汲取經(jīng)驗教訓,增加自己的見識與才智;乙句錯誤,正確翻譯是:長兄知曉這件事怎么這么晚呢!重點詞語,見事,知曉事情。乙句理解有誤,“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是呂蒙對魯肅贊嘆的巧妙接應?!叭铡毙稳輹r間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驚奇、難以置信的樣子。從呂蒙的答話中可見他頗為自得的神態(tài),他以當之無愧的坦然態(tài)度,表明自己才略長進之快之大;故選丙。14.考查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根據(jù)題干中的提示從文中分析語句作答。第一空,根據(jù)“學習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障礙”的提示,從《孫權勸學》中尋找句子,孫權作為吳國之主,他鼓勵呂蒙要多學習,而呂蒙卻以“軍中多務”找借口推托。第二空,由題干中“跟隨董遇學習的人”“都認為自己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學習”,不難找到材料一中的語句“苦渴無日”,即是答案;第三空,秦觀在這篇短文中敘述了他自己年輕時憑借記性好不勤奮苦讀,以至后來常因善忘而毀壞學業(yè)的情況。他后悔自己以前的行為,意在告誡提醒人們:要珍惜青春歲月多讀書,勤奮學習,以免老大徒傷悲?!军c睛】參考譯文【材料一】當初,董遇對《老子》很有研究,有讀書人想向他求學,他不肯教,卻對人家說:“一定應當先讀很多遍書”。請教的人說:“(您說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沒有時間。”董遇說:“應當用三余時間。”有人問“三余”是什么?董遇說:“冬天,沒有多少農(nóng)活。這是一年中空閑下來的時間;夜晚,不必下地勞動,這是一天中空閑下來的時間;雨天,不方便出門干活,也是空閑下來的時間?!薄静牧隙课夷贻p時讀書,看一遍就能背誦。即使有很強的記憶力,也常常荒廢在不勤奮上。近幾年來,用發(fā)憤讀書的態(tài)度來懲戒自己,后悔以前的行為;但聰明智慧已經(jīng)衰竭,幾乎比不上早先的十分之一二。因此,我雖然勤奮下苦功讀書,卻常常因為善忘而荒廢了學業(yè)?!?2021年廣西柳州市中考語文真題】閱讀下文,回答問題?!炯住糠蚓又校o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誡子書》【乙】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泵赡耸季蛯W。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秾O權勸學》(1)下列各組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靜以修身鄒忌修八尺有余(《鄒忌諷齊王納諫》)B.非志無以成學處處志之(《桃花源記》)C.蒙辭以軍中多務至霸上及棘門軍(《周亞夫軍細柳》)D.非復吳下阿蒙不敢出一言以復(《送東陽馬生序》)(2)下列各項中加點的“之”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例句: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A.本在冀州之南(《愚公移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