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4高考歷史統(tǒng)考一輪復習模塊1第7單元第16講4~1年間列強侵華與中國人民的抗爭課時跟蹤一練而就含解析_第1頁
通史版2024高考歷史統(tǒng)考一輪復習模塊1第7單元第16講4~1年間列強侵華與中國人民的抗爭課時跟蹤一練而就含解析_第2頁
通史版2024高考歷史統(tǒng)考一輪復習模塊1第7單元第16講4~1年間列強侵華與中國人民的抗爭課時跟蹤一練而就含解析_第3頁
通史版2024高考歷史統(tǒng)考一輪復習模塊1第7單元第16講4~1年間列強侵華與中國人民的抗爭課時跟蹤一練而就含解析_第4頁
通史版2024高考歷史統(tǒng)考一輪復習模塊1第7單元第16講4~1年間列強侵華與中國人民的抗爭課時跟蹤一練而就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模塊一第七單元第16講1894~1901年間列強侵華與中國人民的抗爭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8分)1.(2025屆廣東一模)1876年,中日就中朝關系綻開論爭,森有禮與李鴻章對答記錄節(jié)選如下表:對答1森:至國家舉事,只看誰強,不必盡依條約。李:此是謬論,恃強違約,《萬國公法》所不許。對答2森:中國不收其(朝鮮)錢糧,不管他政事,所以不算屬國。李:高麗諸國此是外藩……錢糧政事,向歸本國(朝鮮)經理。綜合兩則對答可知()A.宗藩關系之爭是甲午斗爭的誘因B.日本運用萬國公法挑戰(zhàn)朝貢體系C.清廷運用條約體系維護宗藩關系D.中日利益沖突的實質是觀念對立解析:選C依據(jù)材料“此是謬論恃強違約,《萬國公法》所不許”“高麗諸國此是外藩”,可知清政府確定條約,維護中朝的宗藩關系,故選C項;甲午斗爭的誘因是朝鮮爆發(fā)東學黨起義,解除A項;依據(jù)材料“國家舉事,只看誰強,不必盡依條約”,可知日本運用國家實力挑戰(zhàn)條約、公法,解除B項;D項用觀念的對立掩蓋了日本侵略擴張的事實,解除。2.(2025屆湖北武昌高三元月調研考試)在中日甲午斗爭中,清朝百姓爭先恐后應募日軍的招工,盼望能獲得一份差事。這干脆反映出甲午斗爭中國失敗的緣由是()A.當時的中國人缺乏對日本的正確相識B.人民普遍缺乏民族國家觀念和國民意識C.自然經濟瓦解背景下中國百姓生存堪憂D.落后的封建制度不敵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解析:選B當時清朝百姓的做法不等同于當時全部中國人對日本缺乏正確相識,解除A項;清朝百姓期望在甲午斗爭的日軍中找到差事說明清朝人民普遍缺乏民族國家觀念和國民意識,故選B項;材料并未提及尋求差事的清朝百姓源于自然經濟瓦解下的農夫,這也并非材料主旨,解除C項;清朝百姓到日軍尋求差事不能說明中日制度間的差異,解除D項。3.(2025屆河南天一大聯(lián)考中學畢業(yè)班階段性測試三)甲午斗爭時期,日本成立戰(zhàn)時大本營,其成員具有較好的素養(yǎng)和軍事才能,能將天皇的意志和戰(zhàn)時大本營的決策貫徹到各作戰(zhàn)部隊。清政府則采納“謀士—幕府”制,各高官雇傭大多擅長詞章類的幕僚為其出謀劃策。這反映了()A.日本近代軍制改革的完成B.清政府不諳熟近代斗爭C.洋務運動未影響中國軍事D.地方督撫干預中心決策解析:選B依據(jù)材料“清政府則采納‘謀士—幕府’制,各高官雇傭大多擅長詞章類的幕僚為其出謀劃策”并結合所學可知,“謀士—幕府”制不能較好適應近代斗爭的須要,故選B項;日本軍事決策機制是用來反襯清政府決策的落后,并非強調日軍近代軍制改革完成,解除A項;“洋務運動未影響中國軍事”與史實不符,解除C項;材料沒有體現(xiàn)中心與地方在軍事決策方面的信息,解除D項。4.(2025屆山東日照高三校際聯(lián)合檢測)1894年9月,北洋水師“經遠艦”在黃海大戰(zhàn)中沉沒于遼寧莊河海疆。2024年9月,考古人員在該艦遺址中發(fā)覺53毫米格魯森炮彈、120毫米炮彈引信等,均不見于“經遠艦”出廠檔案,推想為海戰(zhàn)前緊急添置,清廷為斗爭做了確定打算。這表明()A.考古發(fā)掘的史料最為真實可信B.史料的豐富促進史學探討發(fā)展C.真實的歷史依靠新史料的發(fā)覺D.主觀意愿會導致探討出現(xiàn)偏差解析:選B考古發(fā)掘豐富了史料,促進史學探討發(fā)展,故選B項;考古發(fā)掘的史料更為真實可信,但其牢靠性也有待考證,解除A項;并非全部的歷史都可以通過新史料的發(fā)覺加以證明,解除C項;材料沒有反映出主觀意愿對歷史探討的影響,解除D項。5.(2025屆福建泉州二模)西報曰:“日本非與中國戰(zhàn),實與李鴻章一人戰(zhàn)耳。……不見各省大吏,徒知畫疆自守,視此事若專為直隸滿洲之私事者然,其有籌一餉出一旅以相急難者乎?……劉公島降艦之役,當事者致書日軍,求放還廣丙一船,書中謂此艦系屬廣東,此次戰(zhàn)役,與廣東無涉云云?!睂Υ死斫庹_的是()A.反映了八國聯(lián)軍侵華斗爭B.清朝地方勢力各行其是C.日本侵略勢力受到有效遏制D.地方勢力與朝廷分庭抗禮解析:選B題干中“日本非與中國戰(zhàn),實與李鴻章一人戰(zhàn)耳”“劉公島降艦之役”可知,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斗爭,依據(jù)題干信息“畫疆自守”“求放還廣丙一船”“廣東無涉”等信息可知,地方與中心離心,故選B項;題干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斗爭,解除A項;甲午中日斗爭中國戰(zhàn)敗,日本侵略勢力沒有受到有效遏制,解除C項;地方官員并沒有與朝廷分庭抗禮,只是陽奉陰違,解除D項。6.(2025屆安徽淮南二模)1895年5月7日,《申報》說:“以堂堂中國,土地之廣,軍餉之充,人民之眾,以視日本區(qū)區(qū)一島國,過之奚啻十倍。茍能堅持戰(zhàn)議,雖彼戰(zhàn)屢勝,我戰(zhàn)屢敗,然兩軍相見,敗者固多丟失,勝者亦不能毫無損傷。相持既久,兵餉俱窮,俯首請成當出于日本。”作者認為()A.國人對中日國情相識出現(xiàn)偏差B.甲午斗爭中國戰(zhàn)敗是歷史必定C.堅持長久抗戰(zhàn)就能取得斗爭成功D.國人缺乏反省沉醉天朝上國夢境解析:選C由材料“茍能堅持戰(zhàn)議,雖彼戰(zhàn)屢勝,我戰(zhàn)屢敗,然兩軍相見,敗者固多丟失,勝者亦不能毫無損傷。相持既久,兵餉俱窮,俯首請成當出于日本”,可知作者認為甲午中日斗爭中日本作為一島國無法應對許久作戰(zhàn),中國若能堅持抗戰(zhàn)將能取得斗爭成功,故選C項;由材料“以堂堂中國,土地之廣,軍餉之充,人民之眾,以視日本區(qū)區(qū)一島國,過之奚啻十倍”,可知作者對中日國情的分析符合實際狀況,解除A項;材料中作者認為若中國許久抗戰(zhàn)能取得斗爭成功,說明甲午中日斗爭中國戰(zhàn)敗不是必定的,解除B項;甲午中日斗爭中國戰(zhàn)敗,徹底打破中國天朝上國迷夢,D項不符合史實,解除。7.(2025屆河南六市一模)“這斗爭,宣告了華夷朝貢體制的徹底崩潰,進而成為塑造民族國家形成的重要因素?!薄斑@斗爭”()A.導致中國封建自然經濟起先解體B.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C.刺激了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D.客觀上有利于“短暫的春天”出現(xiàn)解析:選C由材料信息可知,這場斗爭是甲午中日斗爭,影響之一是刺激了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故選C項;中國封建自然經濟起先解體于鴉片斗爭后,解除A項;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是其次次鴉片斗爭,解除B項;客觀上有利于“短暫的春天”出現(xiàn)的是一戰(zhàn),解除D項。8.(2025屆江西上饒一模)下圖是創(chuàng)作于甲午中日斗爭后的一幅名為《臨渴挖掘“海軍港”水井》的漫畫。該漫畫反映了當時()A.清廷籌劃海軍缺乏長遠眼光B.政府官員主動挖掘海軍港口C.北洋艦隊遭到日軍沉重打擊D.大規(guī)模的國防建設正在進行解析:選A由漫畫名中“臨渴”可知清廷的政策只顧眼前,缺乏長遠規(guī)劃,故選A項;政府官員主動挖掘海軍港口與漫畫的主旨不符,解除B項;北洋艦隊遭到日軍沉重打擊是在甲午中日斗爭過程中,而此漫畫創(chuàng)作于甲午戰(zhàn)后,且漫畫內容與日軍并不相關,解除C項;僅有一口“海軍港”水井的挖掘不能得出大規(guī)模的國防建設正在進行,解除D項。9.(2024年全國卷Ⅱ“超級全能生”高三26省聯(lián)考)1895年2月,兩江總督張之洞向清政府進言:以臺灣作保,向英國借款以抵擋日本侵略臺灣;臺灣巡撫唐景崧在《馬關條約》簽訂后,提出臺灣租界化、抵押臺灣,并干脆與法德方面磋商保臺之方。這本質上反映了張之洞、唐景崧()A.對臺灣的得失高度重視B.為保臺灣實行了有效措施C.為國家統(tǒng)一做出了貢獻D.對侵略者的本質相識不清解析:選D題干中張之洞、唐景崧的保臺方案無法達到保臺的效果,并結合《馬關條約》后臺灣最終被割讓給日本,故A、C兩項錯誤;題干中張之洞、唐景崧的保臺方案寄希望于英法德,且都以抵押臺灣為手段,無異于用強盜來抵擋強盜,故D項正確,B項錯誤。10.1899年,在清政府拒絕其租借浙江三門灣的要求后,意大利向清政府下達最終通牒并派遣軍艦來華威逼。清政府嚴令沿海各省加強海防并調派北洋水師鐵甲巡洋艦南下與之對峙。最終意大利宣布放棄對中國沿海的任何要求。這反映了當時()A.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B.清政府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C.政治改革取得了確定成效D.斗爭失利并未中斷近代化進程解析:選D材料僅提到意大利提出無理要求失敗,無法體現(xiàn)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故A項錯誤;19世紀末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國際地位下降,故B項錯誤;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而且材料涉及的是軍事改革取得了確定成效,故C項錯誤;依據(jù)“清政府嚴令沿海各省加強海防并調派北洋水師鐵甲巡洋艦南下與之對峙”,結合所學可知,甲午戰(zhàn)后,北洋艦隊全軍覆沒,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后起先重建,這說明斗爭失利并未中斷近代化進程,故D項正確。11.(2025屆湖南永州一模)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奧十一國同時宣戰(zhàn),接到宣戰(zhàn)詔書的兩廣總督李鴻章卻復電朝廷:“此亂命也,粵不奉詔”,這激勵了東南各省督撫,從而產生了“東南互?!眳f(xié)議。該協(xié)議的簽訂()A.說明地方已形成對抗中心的割據(jù)勢力B.有利于江南地區(qū)的相對穩(wěn)定C.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快速發(fā)展D.說明白清朝封建統(tǒng)治的沒落解析:選B據(jù)材料“清政府向……十一國同時宣戰(zhàn)……粵不奉詔,這激勵了東南各省督撫”可知,材料主要強調的是該協(xié)議對東南各省的作用,而不是強調東南地區(qū)成為對抗中心的地方勢力,故A項錯誤;據(jù)材料“‘此亂命也,粵不奉詔’,這激勵了東南各省督撫,從而產生了‘東南互?!瘏f(xié)議”并結合所學可知,東南沿海各省“不奉詔”避開了與十一國的沖突,從而維護了江南地區(qū)的穩(wěn)定,故B項正確;依所學可知,民國的建立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快速發(fā)展,故C項錯誤;材料主要強調的是該協(xié)議對東南各省的作用,而不是強調清政府的沒落,故D項錯誤。12.(2025屆東北師大附中模擬考試)梁啟超于1898年12月在日本橫濱創(chuàng)辦了《清議報》?!肚遄h報》從1898年12月到1900年5月,報刊涉日內容大部分都是以向日本學習為主。然而《清議報》后期則是以仇日和指責日本為主。這一改變的主要緣由是()A.八國聯(lián)軍對中國人民犯下滔天罪行B.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fā)展驚醒了國人C.戊戌變法的失敗使梁啟超更加理性D.甲午中日斗爭失敗加重了民族危機解析:選A依據(jù)材料“從1898年12月到1900年5月,報刊涉日內容大部分都是以向日本學習為主”“后期則是以仇日和指責日本為主”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華斗爭中,八國聯(lián)軍在中國犯下了滔天罪行,而日本是八國中一員,從而使《清議報》對日的看法發(fā)生改變,故選A項;甲午斗爭后民族工業(yè)有了初步發(fā)展,解除B項;戊戌變法是從1898年6月到9月,解除C項;甲午中日斗爭是1894~1895年,解除D項。二、非選擇題(第13題25分,第14題12分,共37分)13.(2025屆四川蓬南中學月考)(25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美國海軍參謀長赫爾伯特在細致比較了中國和日本的軍事實力后指出,雖然中國陸軍戰(zhàn)斗力較弱,但中國海軍應當穩(wěn)操鴨綠江海戰(zhàn)(指黃海大戰(zhàn))之勝券,因為不論從防衛(wèi)方面還是從進攻方面看,中國戰(zhàn)艦的實力都較日本艦隊優(yōu)越。他甚至示意,中國艦隊的某些裝備過于先進,“中國應在一點上充溢自信,即假如他的軍艦上裝配的是一般炮彈而不是穿甲彈,他反而更有可能贏得這場海戰(zhàn)”,至少,“假如他的軍艦裝備了更多的快射炮,那他則無疑會贏得這場海戰(zhàn)”。聞名海軍理論家曼翰也提出,由中國艦隊放射的一枚直徑12英寸的炮彈對敵手顯示了如此大的摧毀力,“由此說明,假如中國射手(在戰(zhàn)斗中)瞄得再精確一點,中國艦隊本可贏得這場海戰(zhàn)的全部成功”?!幾悦蠍偂妒裁床凰悻F(xiàn)代?——甲午斗爭前的技術與文化》材料二當日本自1868年進入聞名的明治維新階段時,被后人稱為“洋務運動”的企業(yè)至少已有了十年之久的嘗試。被稱為“現(xiàn)代化”的那些實踐及其成果——有組織地翻譯西書安排(1867年)、科技人才的搜羅、外籍技術人員的聘請、現(xiàn)代工業(yè)技術原理的理解和駕馭、蒸汽機的制造和運用(1863年)、工業(yè)科技進行的武器制造——都早于明治維新。毫不驚奇,直到19世紀90年頭前,清帝國洋務運動企業(yè)的很多軍事生產技術的指標都高于日本同類企業(yè)。——摘編自孟悅《什么不算現(xiàn)代?——甲午斗爭前的技術與文化》(1)材料一中兩位軍事家的核心觀點是什么?這種觀點是否正確?(8分)(2)依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指出甲午中日斗爭清政府最終戰(zhàn)敗的緣由。(10分)(3)結合所學學問,說明清政府在鴉片斗爭和甲午中日斗爭中均以失敗告終的共性因素。(7分)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歸納材料一即可;其次小問,結合中國甲午戰(zhàn)敗的根本緣由作出推斷。第(2)問,從政治、統(tǒng)治階級的看法、中日雙方差距等方面來分析。第(3)問,從制度方面來分析作答。答案:(1)觀點:黃海大戰(zhàn)中,中國海軍實力強于日本,假如在裝備和技術上進一步提高,能夠戰(zhàn)勝日本。不正確。(2)根本緣由是清政府極端腐朽,政治制度落后;戰(zhàn)前清政府對斗爭未作細致打算,期盼外國調停;斗爭中慈禧太后、李鴻章執(zhí)行妥協(xié)倒戈的政策,使清軍陷于被動;部分清軍將領臨陣脫逃,動搖了軍心。客觀上,日本政治制度先進,戰(zhàn)前打算充分,蓄謀已久。(3)共性因素:腐朽的封建制度無法戰(zhàn)勝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斗爭成功的根本不在于軍事實力的強大,而在于社會制度、科學技術的先進與否)。14.(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甲午斗爭的相關資料:1577年,豐臣秀吉聲稱要親自“率軍進入朝鮮,席卷明朝四百余州,以為皇國之版圖”。佐藤信淵還主見日本天皇“取南京應天府,定為假皇宮”至甲午斗爭前夕,日本海軍擁有軍艦32艘、魚雷艇24艘,總排水量72000噸,超過了北洋海軍;日本海陸軍頻繁進行以中國為假想敵的軍事演習。1890年,在愛知縣實行規(guī)模空前的陸海軍聯(lián)合大演習,天皇親自擔當統(tǒng)監(jiān),從今日軍將野外軍事演習制度化和全方位化,而且演習次數(shù)增加,且針對性、實戰(zhàn)性更為加強1887年,小川又次制訂出《清國征討策案》,提出“以五年為打算之期,然后待可乘之機而攻擊之”。1890年6月,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山縣有朋拋出所謂“利益線”理論:“國家獨立防衛(wèi)之道,其途有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