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物理高一年級上冊綜合檢測試卷_第1頁
蘇教版物理高一年級上冊綜合檢測試卷_第2頁
蘇教版物理高一年級上冊綜合檢測試卷_第3頁
蘇教版物理高一年級上冊綜合檢測試卷_第4頁
蘇教版物理高一年級上冊綜合檢測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精品基礎教有教學資料,僅供參考,需要可下或使用!

蘇教版物理高一上學期綜合檢測試卷

一、單選題(28分)

1.(4分)在長泰到林墩高速公路上,分別有圖示的甲、乙兩塊告示牌,告示牌上

面數(shù)字的意思是()

A.甲是指位移,乙是平均速度B.甲是指路程,乙是平均速度

C.甲是指位移,乙是瞬時速度D.甲是指路程,乙是瞬時速度

2.(4分)下列關(guān)于質(zhì)點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體積很小的物體都可看成質(zhì)點

B.質(zhì)量很小的物體都可看成質(zhì)點

C.只有低速運動的物體才可看成質(zhì)點,高速運動的物體不可看作質(zhì)點

D.不論物體的質(zhì)量多大,只要物體的尺寸對所研究的問題沒有影響或影響可以不略不計,

就可以看成質(zhì)點

3.(4分)下列各圖中所有的接觸面都是光滑,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P、Q兩物體

之間不存在彈力的是()

4.(4分)關(guān)于速度,速度改變量,加速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運動的速度改變量很大,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大

B.速度很大的物體,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以為零

C.某時刻物體的速度為零,其加速度一定為零

D.加速度很大時,運動物體的速度一定很大

5.(4分)如圖所示,物體A、B疊放在物體C上,C置于水立地面上,水平力F

作用于B,使A、B、C一起勻速運動,各接觸面間摩擦力的情況是()

A\\3I—

A.B對C有向左的摩擦力B.C對A有向左的摩擦力

C.物體C受到三個摩擦力作用D.C對地面有向右的摩擦力

6.(4分)一個物體從某一高度做自由落體運動。已知它在第1s內(nèi)的位移恰為它

在最后1s內(nèi)位移的三分之一。則它開始下落時距地面的高度為(g=10m/s2)

()

A.15mB.20mC.11.25mD.31.25m

7.(4分)甲、乙兩物體質(zhì)量之比為m甲:m乙二5:1,甲從高H處自由落下的同時

乙從2H處自由落下,不計空氣阻力,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A.在下落過程中,同一時刻二者速度相等

B.甲落地時,乙距地面的高度為H

C.甲落地時,乙的速度的大小為

D.甲、乙在空中運動的時間之比為1:2

二、不定項選擇題(20分)

8.(4分)皮球從3m高處落下,被地板彈回,在距地面1m高處被接住,則皮球

通過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別是()

A.路程是4mB.路程是2mC.位移的大小是4mD.位移的大小是2m

9.(4分)可以符研究對象看做質(zhì)點的是()

A.研究地球繞太陽公轉(zhuǎn)的周期時的地球

B.在萬米比賽中的自行車運動員

C.因繞太陽公轉(zhuǎn)而引起四季變化時的地球

D.花樣滑冰表演動作中的運動員

10.(4分)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中,下列方法中有助于減小實驗誤差

的是()

A.選取計數(shù)點,把每打5個點的時間間隔作為一個時間單位

B.使小車運動的加速度盡量小些

C.舍去紙帶上開始時密集的點,只利用點跡清晰、點間隔適當?shù)哪且徊糠诌M行測量、計

D.適當增加掛在細繩下鉤碼的個數(shù)

11.(4分)雨滴從高空由靜止下落,由于空氣阻力作用,其加速度逐漸減小,直

到為零,在此過程中雨滴的運動情況是()

A.速度不斷減小,加速度為零時,速度最小

B.速度一直保持不變

C.速度不斷增大,加速度為零時,速度最大

D.速度的變化率越來越小,最后勻速

12.(4分)如圖所示,將一小球從豎直磚墻的某位置由靜止釋放。用頻閃照相機

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圖中1、2、3…所示的小球運動過程中每次曝光

的位置。己知連續(xù)兩次曝光的時間間隔均為T,每塊磚的厚度均為d。根據(jù)圖中

的信息,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可以判定圖中小球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B.小球下落的加速度為微

C.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為摟

D.小球釋放點在位置1上方d處

三、實驗題(16分)

13.(6分)某同學為研究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而設計了一個實驗.他水平

拉動木塊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讀出并記錄木塊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實驗

中改變被拉木塊的數(shù)量、改變接觸面的材料、改變接觸面積的大小及改變木塊速

度的大小,并將若干次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在下表中.試根據(jù)該同學的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

總結(jié)并回答下列問題.

(1)物體間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有關(guān).

(2)物體間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無關(guān).

彈蕃坪讀數(shù)

實也次數(shù)接觸面材料拉動木塊數(shù)木塊放黃情況木塊運動速度

(N)

1木板1平放較小3.50

2木板1平放襟大3.60

3木板1例放V校小3.50

4木板平放丫校小7.00

5化纖地整1平放V校小8.00

6化纖地建1例放V較大8.00

7化纖地建2平放V較小16.00

14.(10分)在做“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時,某同學得到一條用打點計時器

打下的紙帶,如圖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B、C、D、E、F、G等7個計數(shù)點,

每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點圖中沒有畫出。打點計時凈接頻率為f=50Hz的

交流電源。

⑴每兩個相鄰的計數(shù)點的時間間隔為_s,打點計時器使用的是_(選填“交流''

或“直流”)電源。

(2)打下E點時紙帶的速度VE二—(用題中給定字母表示);

⑶若測得d6=65.00cm,d3=19.00cm,物體的加速度a=

(4)如果當時電網(wǎng)中交變電流的頻率f>50Hz,但當時做實驗的同學并不知道,那

么測得的加速度值比真實值—(選填“偏大”或“偏小。

四、計算題(46分)

15.(10分)如圖所示,質(zhì)點甲以8m/s的速度從O點沿Ox軸正方向運動,質(zhì)點

乙從點Q(0m,60m)處開始做勻速直線運動,要使甲乙開始運動后10s在x軸

上的某點P相遇,求P點的坐標和乙的速度大小。

y/m

QZ

0甲x/m

16.(12分)一摩托車由靜止開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駛,其運動過程的v-t圖像如

圖所示,求:

(1)摩托車在0—20s這段時間的加速度大小a;

(2)摩托車在0-75S這段時間的平均速度大小

17.(12分)為了測定氣墊導軌上滑塊的加速度,滑塊上安裝了寬度為3.0cm的遮

光板,滑塊在牽引力作用下先后通過兩個光電門,配套的數(shù)字毫秒計記錄了遮光

板通過第一個光電門的時間為At尸0.29s,通過第二個光電門的時間為△12=0/ls,

遮光板從開始遮住第一個光電門到開始遮住第二個光電門的時間為At=3.575s,

求:

⑴滑塊的加速度大小.

18.(12分)某汽車從靜止開始勻加速啟動,10s時速度達到了15m/s,之后勻速

前進了20s,又立即以大小為3m/s2的加速度剎車,g10m/s2o求:

(1)汽車加速時的加速度;

(2)該車在剎車開始后8s內(nèi)的位移;

(3)若該車的質(zhì)量為2噸,前進時的阻力恒為重力的0.02倍,求加速時汽車發(fā)動

機提供的牽引力。

答案

一、單選題

1.【答案】D

【解析】甲告示牌上顯示的是路程,乙告示牌上顯示的是瞬時速度,D正確。

故答案為:Do

2.【答案】D

【解析】AB項,當物體的形狀、大小對所研究的問題沒有影響時,我們就可以把它看成質(zhì)

點,與體積大小無關(guān),質(zhì)量小、體積小的物體有時也不能看成質(zhì)點,如研究原子核內(nèi)部結(jié)

構(gòu)時,不能看成質(zhì)點,故AB錯誤;

CD項,當物體的形狀、大小對所研究的問題沒有影響時,我們就可以把它看成質(zhì)點,故C

錯誤,D正確。

故答案為:Do

3.【答案】C

【解析】A項,A圖兩球間若無彈力則小球P將向右下運動,PQ間有彈力;

B項,B圖中若兩球間無彈力則小球?qū)⑾虬济娴牡撞窟\動,PQ間有彈力;

C項,C圖兩球間若有彈力則小球?qū)⑾騼蛇呥\動,PQ間無彈力;

D項,D圖兩球間若無彈力則小球P將向下運動,PQ間有彈力。

故答案為:Co

4.【答案】B

【解析】A項,物體運動的速度改變量很大,但不知道改變所用時間,故不能得到加速度

很大的結(jié)論,故A錯誤;

B項,速度很大的物體,如果速度變化很慢則加速度很小,若速度沒有變化則加速度為零,

故B正確;

C項,速度為零的物體加速度不一定為零,如豎直上拋的物體在最高點時速度為零,而加

速度為重力加速度,故C錯誤;

D項,加速度很大時說明物體的速度變化很快,不能說明物體的速度一定很大,故D錯誤。

故答案為:Bo

5.【答案】D

【解析】三個物體都做勻速直線運動,合外力均為零。

A.以B為研究對象,B水平方向受到向右的拉力F作用,根據(jù)平衡條件得知,C對B有向

左的靜摩擦力,而且此靜摩擦力與P平衡,根據(jù)牛頓第三定律得知,B對C有向右的靜摩

擦力。故A錯誤。

B.對A研究,由平衡條件得知:C對A沒有摩擦力,否則A受力不平衡,不可能勻速直

線運動,則A對C也沒有摩擦力。故B錯誤。

C.D以整體為研究對象,由平衡條件得知:地面對C有向左的滑動摩擦力,則C對地面有

向右的滑動摩擦力,故C受到兩個摩擦力。故C錯誤,D正確。

故答案為:Do

6.【答案】B

【解析】初速度為0的勻變速直線運動,從開始運動在連續(xù)相等時間內(nèi)的位移比為1;3:5:

7...

最后1秒內(nèi)的位移恰為它最初1秒內(nèi)位移的3倍,知運行的時間為2s。

第一秒內(nèi)的位移力=:k=5巾,所以總位移為20m,故B正確,ACD錯誤。

故答案為:Bo

7.【答案】D

【解析】A項,因為甲乙物體同時做自由落體運動,它們的初速度為零,加速度為g,任意

時刻的速度為:v=gt,所以兩物體下落過程中,在同一時刻甲的速度與乙的速度相等,故A

正確;

B項,甲落地時,甲乙運動的位移都為H,所以乙離地面的高度為:2H-H=H,故B正確;

C項,甲落地時,由位移速度關(guān)系式:v2=2gH,可得“網(wǎng),它們的速度相同,故C正確;

D項,因為甲乙物體均做自由落伍運動,加速度為g,甲下落的時間為耳,乙下落的時間

為第,所以甲、乙在空中運動的時間之比為上W,故D錯誤。

故答案為:Do

二、不定項選擇題

8.【答案】AD

【解析】AB.皮球從3米高處開始落下,通過的路程是3m。被水平地板彈回后于1米高處

被接住,又通過的路程是1m,則總路程是4m,故A正確,B錯誤;

CD.起點與終止的線段長度是2m,則位移大小是2m。方向是從起點指向終點,即豎直向

下,故D正確,C錯誤;

故答案為:ADo

9.【答案】AB

【解析】A項,研究地球繞太陽公轉(zhuǎn)的周期時,地球的大小可以忽略不計,可將簡化成質(zhì)

點,故A正確;

B項,研究自行車長距離的運動時,如環(huán)青海湖自行車比賽等,自行車可以可知質(zhì)點,故B

正確;

C項,研究繞太陽公轉(zhuǎn)而引起四季變化時的地球時,地球不能看作質(zhì)點,否則沒有四季的

變化,故c錯誤;

D項,研究花樣滑冰表演動作中的運動員時,要考慮運動員的動作,故不能將運動員簡化

為點,故D錯誤。

故答案為:ABo

10.【答案】ACD

【解析1A.選取計數(shù)點可以使用于測量的相鄰點的間隔增大,在用直尺測量這些點間的距

離時,誤差較小,故A正確;

BD.在實驗中,如果小車運動的加速度過小,那么打出的點就過密,長度測量的誤差較大,

因此小車的加速度應適當大些,而使小車加速度增大的常見方法是,適當增加掛在細繩下

鉤碼的個數(shù),以增大拉力,故B錯誤,D正確;

C.為了減小長度測量的誤差,應舍去紙帶上過于密集和點跡不清晰的點,故C正確。

故選ACDo

11.【答案】CD

【解析】A.雨滴的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雨滴做加速運動,當加速度減小到零,速

度達到最大,故AB錯誤,C正確;

D.加速度是反映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逐漸減小,則速度變化率逐漸減??;加速

度為0時;雨滴做勻速直線運動,故D正確。

故選CDo

12.[答案】ABC

【解析】A項,由圖可知,在連續(xù)相等時間內(nèi)的位移之差為d,可知小球做勻加速直線運

動,故A正確;

B項,根據(jù)Ax=d=aT2得,小球下落的加速度故B正確;

C項,根據(jù)平均速度推論知,小球經(jīng)過位置3的瞬時速度匕=看故C正確;

D項,釋放點與位置3的距離心=竽=等,則小球釋放點與位置1的距離故

2。aaa

D錯誤。

故答案為:ABCo

三、實驗題

13.【答案】壓力接觸面的材料接觸面的大小物體間相對速度大小

【解析】(1)由表中實驗序號為1、4或5、7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在接觸面材料、物體間接

觸面積、物體間的相對運動速度相同而物體間壓力不同時,物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不同,

由此可知,滑動摩擦力與物體間的壓力有關(guān);由表中實驗序號為1、5或4、7的實驗數(shù)據(jù)

可知,在物體間壓力、接觸面面積、物體間的相對速度相同為接觸面材料不同時,物體受

到的滑動摩擦力不同,由此可知,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的材料有關(guān);

(2)由表中實驗序號為1、3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在接觸面的材料、物體間壓力、物體間的

相對速度相同而接觸面面積大小不同時,滑動摩擦力大小相同,由此可知,滑動摩擦力與

物體間接觸面面積大小無關(guān);由表中實驗序號為1、2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在接觸面材料、物

體間壓力、接觸面面積相同而速度不同時,物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相同,說明滑動摩擦力

與物體間的相對速度無關(guān);

故答案為:(1)壓力;接觸面的材料;(2)接觸面的大??;物體間相對速度大小。

14.[答案](1)0.01交流

(3)3

(4)偏小

【解析】(1)使用打點計時器來分析物體運動情況的實驗中,打點計時器使用的是交流電

源,若電源頻率為50HZ,則打點計時器打相鄰兩點的時間間隔是0.02s。

每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點,圖中沒有畫出,所以相鄰的計數(shù)點之間的時間間隔為

T=0.1So

(2)利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得:

(3)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公式Ax=aT2可得

,二中產(chǎn)學也?近十二3淮;

(4)如果在某次實驗中,交流電的頻率f>50Hz,那么實際打點周期變小,

根據(jù)運動學公式以二鑄得:真實的加速度值就會偏大,

所以測量的加速度值與真實的加速度值相比是偏小。

故答案為:⑴0.1,交流;⑵霜:(3)3.0;(4)偏小。

四、計算題

15.【答案】P點的坐標是(80m,0),乙的速度大小是10m/s

【解析】質(zhì)點甲在10s內(nèi)的位移為:x(l.=v甲t=8xl0m=80m

因此甲、乙相遇的P點坐標為(80m,0)

由圖中幾何關(guān)系可知,在這10s內(nèi)乙的位移為:xz=]^O(r==100m

故乙的速度為:V2=彳=詈皿^=lOrMo

16.【答案】⑴1.5m/s2

(2)20m/s

【解析】

(1)由圖知,在0-20s內(nèi)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根據(jù)。=*可求加速度a=1.5m/s2;

(2)根據(jù)v-t圖像與坐標軸所圍面積表示位移可求在0-75s時間內(nèi)位移為x=1500m

所以平均速度為“;=20科。

17.【答案】(l)0.047m/s2

【解析】滑塊通過光電門的平均速度近似等于瞬時速度,/=妁=碧4n.嘗=

0.2929OJU11

貝喘=工二總=O.(M7n*

t327

18.【答案】(l)ai=L5m/s2

⑵s=37.5m

(3)F=3400N

【解析】(1)某汽車從靜止開始勻加速啟動,10s時速度達到了15m/s,所以汽車加速時的加

速度%吟=£5nvd;

(2)設剎車開始后經(jīng)過時間to汽車停止,。=至二5s,所以剎車開始后8s內(nèi)只運動了5s,后3s

a

沒有運動,故剎車開始后8s內(nèi)的位移“%上號/=③7萬巾;

(3)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kmg=ma得,F(xiàn)=kmg+ma=0.02x2000x10+2000x1.5N=3400N0

精品基礎教有教學資料,僅供參考,需要可下或使用!

一、單選題(28分)

1.(4分)如圖所示,一質(zhì)量為m的木塊靠在豎直粗糙的墻壁上,且受到水平力F

的作用,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4

Z

,

A.若木塊靜止,則木塊受到的靜摩擦力大小等于mg,方向豎直向上

B.若木塊靜止,當F增大時,木塊受到的靜摩擦力隨之增大

C.若木塊沿墻壁向下運動,則墻壁對木塊的摩擦力大小為UF

D.若開始時木塊靜止。當撤去F,木塊沿墻壁下滑時,木塊不受滑動摩擦力作用

2.(4分)關(guān)丁四種基本相互作用,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萬有引力只發(fā)生在天體與天體之間,質(zhì)量小的物體(如人與人)之間無萬有引力

B.強相互作用只發(fā)生在宇宙天體等宏觀物體之間

C.弱相互作用就是非常小的物體間的相互作用

D.電磁相互作用是不需要相互接觸就能起作用的

3.(4分)下列各圖中所有的接觸面都是光滑,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P、Q兩物體

之間不存在彈力的是()

4.(4分)如圖為同一個打點計時器打出的四條紙帶,則有()

A.

此圖紙帶加速度最大

B.'?

此圖紙帶加速度最大

此圖紙帶平均速度最小

D,...................3

此圖紙帶平均速度最大

5.(4分)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相繼經(jīng)過兩段距離為16m的路程,第一段用

時4s,第二段用時2s,則物體的加速度是()

A.B.-nV^2C.D.—n^2

6.(4分)甲、乙兩車在同一地點同時做直線運動,其vT圖象如圖所示,則()

A.它們的初速度均為零

B.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C.Of時間內(nèi),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D.OF時間內(nèi),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

7.(4分)甲、乙兩物體質(zhì)量之比為m甲:m乙二5:1,甲從高H處自由落下的同時

乙從2H處自由落下,不計空氣阻力,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A.在下落過程中,同一時刻二者速度相等

B.甲落地時,乙距地面的高度為H

C.甲落地時,乙的速度的大小為反

D.甲、乙在空中運動的時間之比為1:2

二、不定項選擇題(20分)

8.(4分)如圖所示,某物體沿兩個半徑為R的圓弧由A經(jīng)B到C,下列結(jié)論正

確的是()

A.物體的位移等于4R,方向向東B.物體的位移等于2JIR

C.物體的路程等于4R,方向向東D.物體的路程等于2nR

9.(4分)甲、乙兩車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駛,其v-t圖象如圖所示。己知兩車

在t=3s時并排行駛,則()

A.在t=ls時,甲車在乙車后

B.在1=0時,甲車在乙車前7.5m

C.兩車另一次并排行駛的時刻是t=2s

D.甲、乙兩車兩次并排行駛的位置之間沿公路方向的距離為40m

10.(4分)如圖所示,物體沿曲線軌跡的箭頭方向運動,沿AB、ABC、ABCD、

ABCDE四段曲線軌跡運動所用的時間分別是Is,2s,3s,4s。下列說法正確

的是()

A.物體沿曲線AfE的平均速率為1m/s

B.物體在A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為亭皿仁

C.AB段的平均速度比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體處于A點時的瞬時速度

D.物體在B點時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

11.(4分)如圖所示是A、B兩質(zhì)點從同一地點運動的s-l圖象,則下列說法中

正確的是()

A.A質(zhì)點以20m/s的速度勻速運動

B.B質(zhì)點先沿正方向做直線運動,后沿負方向做直線運動

C.B質(zhì)點最初4s做加速運動,后4s做減速運動

D.A、B兩質(zhì)點在4s末相遇

12.(4分)一個質(zhì)點正在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用固定的照相機對該質(zhì)點進行閃光

照相,閃光時間間隔為1s,分析照片得到的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質(zhì)點在第1次、第2次

閃光的時間間隔內(nèi)移動了0.2m;在第3次、第4次閃光的時間間隔內(nèi)移動了0.8m,

由上述條件可知()

A.質(zhì)點運動的加速度是().6m/s2

B.質(zhì)點運動的加速度是0.3m/s2

C.第1次閃光時質(zhì)點的速度是0.05m/s

D.第1次閃光時質(zhì)點的速度是0.1m/s

三、實驗題(16分)

13.(6分)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用圖1所示裝置來測定當?shù)刂亓铀俣?,主要操?/p>

如下:

①安裝實驗器材,調(diào)節(jié)試管夾(小鐵球)、光電門和紙杯在同一豎直線上;

②打開試管夾,由靜止釋放小鐵球,用光電計時器記錄小鐵球在兩個光電門間

的運動時間t,并用刻度尺(圖上未畫出)測量出兩個光電門之間的高度h,計

算出小鐵球通過兩光電門間的平均速度v;

③保持光電門1的位置不變,改變光電門2的位置,重復②的操作。測出多組

(h,t),計算出對應的平均速度v;

④畫出v-t圖象。

小段與B.

請根據(jù)實驗,回答如下問題:

(1)設小鐵球到達光電門1時的速度為V0,當?shù)氐闹亓铀俣葹間。則小鐵球通過

兩光電門間平均速度V的表達式為一(用VO、g和t表示):

⑵實驗測得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

實驗次數(shù)123456

h(cm)10.0020.0030.0040.0050.0060.00

t(s)0.0690.1190.1590.1950.2260.255

v(m*S')1.451.681.892.052.212.35

請在圖2的坐標紙上畫出v-t圖象;

⑶根據(jù)v-t圖象,可以求得當?shù)刂亓铀俣萭=m/s2,試管夾到光電門1的

距離約為cm。(以上結(jié)果均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14.(10分)在做“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中:

!.<><)

iiHHiiiiiimiiiiiiHH

O.?X)

O.K5HIIIPHI

O.KO運。運段運運運運運

質(zhì)港港說口。誨]運送

0.75B???r?a??il?H???ii?i?h???i?l?l?l?i??i?H???H?

07O(>,*aIO,0.200.300.40^x50A

圖1圖2

(1)實驗室提供了以下器材:打點計時器、一端附有滑輪的長木板、小車、紙帶、

細繩、鉤碼、刻度尺、導線、交流電源、復寫紙、彈簧測力計。其中在本實驗中

不需要的器材是—;

(2)根據(jù)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我們可以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

A.瞬時速度B.加速度C.時間間隔D.平均速度

(3)

如圖1所示是某同學由打點計時器得到的表示小車運動過程的一條清晰紙帶,紙

帶上兩相鄰計數(shù)點間還有四個點沒有畫出,打點計時器打點的時間間隔T=0.02s,

其中xi=7.05cm>X2=7.68cm、X3=8.33cm、X4=8.95cm>X5=9.61cm>X6=10.26cm;

下表列出了打點計時器打下B、C、F時小車的瞬時速度,請在表中填入打點計

時器打下D、E兩點時小車的瞬時速度;

位置BCDEF

速度/(ms1)0.7370.801——0.994

(4)以A點為計時起點,在坐標圖2中畫出小車的速度-時間關(guān)系線;

(5)根據(jù)你畫出的小車的速度-時間關(guān)系圖線計算出小車的加速度a=_m/s2o

四、計算題(46分)

15.(10分)一火車以2m/s的初速度,0.5m/s2的加速度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求:

(1)火車在第4s末的速度是多少?

(2)在前4s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在第5s內(nèi)的位移是多少?

16.(12分)甲、乙兩輛汽車沿平直公路同向勻速行駛,甲車在乙車前面,它們之

間相距so=2Om,速度均為vo=lOm/s,某時刻,甲車剎車作勻減速直線運動,

加速度大小為a=4m/s2,而乙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從此時刻起,求:

(1)甲車經(jīng)過多長時間停止運動?

(2)當甲車靜止時,甲、乙兩輛汽車之間的距離為多大?

(3)從甲開始剎車時計時,經(jīng)多長時間兩車相遇?

17.(12分)有一架電梯,啟動時勻加速上升加速度為2m。,制動時勻減速上升

加速度大小為1m次,中間階段電梯可勻速運行,電梯運行的樓層高48m。問:

⑴若電梯運行時最大限速為6m/s,電梯升到樓頂?shù)淖疃虝r間是多少?

(2)如果電梯先加速上升,然后勻速上升,最后減速上升,全程共用時間為16s,

上升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18.(12分)A、B兩輛玩具小汽車在相互靠近的兩條平直的軌道上同向勻速行駛,

初速度分別為VA=6m/s、vB=2m/s,當A車在B車后面x=3.5m時開始以恒定的

加大HA=1m4大小剎車并停止運動,求:

(1)A車超過B車后,保持在B車前方的時間;

(2)A車超過B車后領先B車的最大距離;

(3)若A車剎車時B車同時開始加速,加速度aB=2m/s2,但B車的最大速度只有

vm=4m/s,通過計算說明A車能否追上B車?

答案

一、單選題

1.【答案】B

【解析】AB.木塊在推力作用下靜止時,處于平衡態(tài),受推力F、重力G、向上的靜摩擦

力f和向右的支持力N,如圖

根據(jù)共點力平衡條件

F=N

G=f

當推力增大時,物體仍然保持靜止,故靜摩擦力的大小不變,始終與重力平衡;

因而A正確、B錯誤;

C.若木塊沿墻壁向下運動,則墻壁對木塊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為時,故C正確;

D.撤去推力后,墻壁對物體的支持力減小為零,木塊不受滑動摩擦力作用,物體只受重力,

做自由落體運動,故D正確;

故答案為:Bo

2.【答案】D

【解析】A項,宇宙萬物任何兩個物體之間都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吸引力,這種引力叫做萬

有引力,故A錯誤;

B項,強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都存在于微觀物質(zhì)內(nèi)部,如原子核內(nèi)核子間作用就是強相

互作用,是一種短距作用,只發(fā)生在的范圍內(nèi),故B錯誤;

C項,弱相互作用:最早觀察到原子核的0衰變是弱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種現(xiàn)象,凡是涉及

中微子的反應都是弱相互作用過程。19世紀末,物理學家發(fā)現(xiàn),有的原子核能夠自發(fā)地放

出射線。后來發(fā)現(xiàn),在放射現(xiàn)象中起作用的還有另外一種基本作用,稱為弱相互作用,故C

錯誤;

D項,電磁相互作用是通過電場和磁場傳遞的,不需要相互接觸就能起作用的,故D正確。

故答案為:Do

3.【答案】C

【解析】A項,A圖兩球間若無彈力則小球P將向右下運動,PQ間有彈力;

B項,B圖中若兩球間無彈力則小球?qū)⑾虬济娴牡撞窟\動,PQ間有彈力;

C項,C圖兩球間若有彈力則小球?qū)⑾騼蛇呥\動,PQ間無彈力;

D項,D圖兩球間若無彈力則小球P將向下運動,PQ間有彈力。

故答案為:Co

4.【答案】B

【解析】AB項,從圖中可以發(fā)現(xiàn)紙帶B的相鄰的時間問隔位移之差比最大,所B紙帶加

速度最大,故A錯誤,B正確;

CD項,從圖中可以發(fā)現(xiàn)在位移相同的情況下,D紙帶所用時間最長,故D紙帶平均速度最

小,故CD錯誤。

故答案為:Bo

5.【答案】B

【解析】第一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4儂,

第二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收=*=83,

根據(jù)某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知,兩個中間時刻的時間間隔為:

△t=2+ls=3s,

貝物口速度為:Q二等二[蘆

故答案為:Bo

6.【答案】B

【解析】A.由圖象可知,乙的初速度不為零,故A錯誤;

B.甲圖線的斜率大于乙圖線的斜率,則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故B正確;

C.在Of時間內(nèi),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故C錯誤;

D.在Of時間內(nèi),乙圖線與時間軸圍成的面積大于甲圖線與時間軸圍成的面積,則乙的位

移大于甲的位移,故D錯誤。

故答案為:Bo

7.【答案】D

【解析】A項,因為甲乙物體同時做自由落體運動,它們的初速度為零,加速度為g,任意

時刻的速度為:v=gt,所以兩物體下落過程中,在同一時刻甲的速度與乙的速度相等,故A

正確;

B項,甲落地時,甲乙運動的位移都為H,所以乙離地面的高度為:2H-H=H,故B正確;

C項,甲落地時,由位移速度關(guān)系式:v2=2gH,可得“同,它們的速度相同,故C正確;

D項,因為甲乙物體均做自由落伍運動,加速度為g,甲下落的時間為后,乙下落的時間

為第,所以甲、乙在空中運動的時間之比為L6,故D錯誤。

故答案為:Do

二、不定項選擇題

8.【答案】AD

【解析】AB.物體沿兩個半徑為R的圓弧由A經(jīng)B到C,初位置是A點,末位置是C點,

則位移大小等于4R,方向向東,故A正確,B錯誤;

CD.物體的路程等于物體運動路線的長度,由圖看出路程等于2xR,沒有方向,故C錯誤,

D正確;

故答案為:ADo

9.【答案】BD

【解析】A.由圖象可知,1到3s甲乙兩車的位移相等,兩車在t=3s時并排行駛,所以兩車

在l=ls時也并排行駛,故A錯誤;

B.由圖象可知,o^=捺=?=/OnV^:az=^=^^=5nV^;0至ls,“===5E,

=10xi+^x5xi2=i2.5m,zxx=x乙-x甲=12.5?5=7.5m,即在t=0時,甲車在乙

車前7.5m,故B正確;

C.由AB分析可知,甲乙兩車相遇時間分別在1s和3s,故C錯誤;

D.D末甲車的速度為:v=a¥t=10xl=10m/s,1到3s,甲車的位移為

vt+\a^=10X2+^10X2^即甲、乙兩車兩次并排行駛的位置之間沿公路方向的

距離為40m,故D正確。

故答案為:BDo

10.【答案】BC

【解析】A.平均速率是路程與時間的比值,圖中信息不能求出ABCDE段軌跡長度,故不

能求出平均速率,選項A錯誤;

B.由丫=沔得詠林,選項B正確;

C,所選取的過程離A點越近,其過程的平均速度越接近A點的瞬時速度,選項C正確;

D.物體在B點的速度不一定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選項D錯誤。

所以選BCo

11.【答案】ABD

【解析】A.s-t圖象中,圖線的斜率表示速度大小,A圖象的斜率等于20m/s,則知A質(zhì)

點以20m/s的速度勻速運動,故A正確。

B.B質(zhì)點圖象的斜率先正后負,說明B質(zhì)點先沿正方向做直線運動,后沿負方向做直線運

動,故B正確;

C.由圖象斜率可知,B質(zhì)點最初4s內(nèi)做減速運動,后4s做加速運動,故C錯誤;

D.4s末二圖象相交,說明兩個質(zhì)點到達同一位置相遇,故D正確。

故選ABDo

12.【答案】BC

[解析】AB.勻變速直線運動,在連續(xù)相等的時間間隔內(nèi)通過的位移的差值為一個恒定的

2

值,x2-xt=x3-x2=x4-x3=alf

故有*3-4二2。產(chǎn)

0Am-02m

解得。=皆=0.3m/^

4gz

故A錯誤,B正確;

CD.第一秒時間內(nèi),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根據(jù)位移時間公式,得到

1.

叼=5+產(chǎn)

解得%=字=等此E=0.Q5n^

故C正確,D錯誤。

故答窠為:BCo

三、實驗題

13.【答案】(1)“%號5

⑵詳見解析

(3)9.7(9.5-9.9)6.2(5.9-6.6)

【解析】(1)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時間中點的速度等于該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得

小鐵球通過兩光電門間平均速度v的表達式為“用號研

(2)根據(jù)數(shù)據(jù)作出v-t圖象:

4)

(3)小鐵球通過兩光電門間平均速度v的表達式為“用號5;

所以v-t圖象的斜率表示為,

所以當?shù)刂亓铀俣萭=2k=9.7m/s2,

根據(jù)v-t圖象得出vo=l.lOm/s,

根據(jù)運動學公式得試管夾到光電門1的距離約為“需==

14.【答案】(1)彈簧測力計

(2)C

(3)0.8640.928

(4)圖見解析

(5)0.64

【解析】(1)本實驗中不需要測量力的大小,因此不需要的器材是彈簧測力計;

(2)打點計時器每隔0.02s打一個點,根據(jù)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我們可以直接得到的

物理量是時間間隔,而其它是要通過計算得到的,故ABD錯誤,C正確;

(3)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這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知:

股=濠

[4)小車的速度-時間關(guān)系圖線如圖所示:

(5)在V-t圖象中,圖線的斜率表不加速度的大小,貝lj:a=^=0.64m/^;

因此加速度的范圍,a=(0.64±0.01)m/s2o

故答案為:

(1)用打點計時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不用彈簧測力計;(2)C;(3)0.864,0.928;

(4)如圖所示;(5)0.64±0.01o

四、計算題

15.【答案】(l)4m/s

(2)3m/s

(3)4.25m

【解析】(1)根據(jù)速度時間公式得:

v=vo+at=(2+0.5x4)m/s=4m/s;

(2)火車在前4s內(nèi)的位移:

,,,10、

x=20^=5*0.5*下,m=/2E

則平均速度”:=-=3n^:

t4

(3)火車在第5s內(nèi)的位移為:

1=v宓弓鵬一值由弓片)=(2K5+^XQ.5X5^)m-m=4.25m。

16.【答案】⑴2.5s

(2)7.5m

(3)3.25s

【解析】(1)甲車剎車到停止的時間45=當$=2為

aY

(2)甲車靜止時,甲車的位移叼=黑=姜m=_I2.5ni乙車的位移X2=vot=lOx2.5m=25m,

甲乙兩車之間的距離ANUXI+SO-X2=12.5+20-25m=7.5m;

(3)甲車停止后,乙需繼續(xù)追及的時間人支條=07%

貝JLsi=t+t'=2.5s+0.75s=3.25s。

17.【答案】⑴12.5s

(2)3.6m/s

[解析】(1)電梯勻加速上升的時間為:。=m=目=M

01上

勻加速上升的位移為:==:x3m=9m,

勻減速運動的時間為:0="=:s=6s,

?21

勻減速上升的位移為:==^x6m=13m,

貝]勻速運動的時間g=皆=竺FS=3.5S,

得:t=ti4-t2+t3=3+6+3.5s=12.5s;

(2)先勻加速,后以某一速度v勻速,且vV6m/s,再減速,設加速時間U,減速時間為

t2,則匕弓、0=;,$=;色*切,V。6TL切

聯(lián)立解得v=3.6m/So

18.【答案】(l)6.25s

(2)4.5m

(3)A車不能追上B車

i

【解析】(1)設A車用時t追上B車,對A車,xA=vAt-^aAt,對B車,xB=vBt,相遇時

有:XA=XB+X,解得:t|=ls,t2=7s;顯然tl為A車追上B車,由于立=7S>£=6S,故t2為

A車停下后被B車追上,設從開始到A車被B車追上用時為t3,則有:%口=/一,得:

t3=7.25s,所以有:At=t3-ti,解得:At=6.25s;

(2)設當A車與B車速度相等用時為5則有:VA-aAt4=VB,U=4s,則此過程中A車位移

為:匕=%。一:4斤

B車位移為:X%=VBt4,

故A、B最大間距為:AX=XA-X-XB

解得:Ax=4.5m;

(3)設從A車剎車開始用時t5兩車速度相等,B車加速至最大用時t6,勻速時間為t5-%,

從開始剎車至速度相等過程中,

VA-aAt5=VmQ.Vm=VB+aBt6,

解得:t5=2s,t6=ls;

對A車,匕=。匕-:44,匕=,0B,

對B車,O=他一tj,%=7ni,

此時有XMB+X=10.5m>XMA=10m,A車不能追上B車。

精品基礎教有教學資料,僅供參考,需要可下或使用!

一、單選題(28分)

1.(4分)如圖所示,自行車的車輪半徑為R,車輪沿直線無滑動地滾動,當氣門

芯由輪子的正上方第一次運動到輪子的正下方時,氣門芯位移的大小為()

A.7TRB.2RC.2nRD.Z44H

2.(4分)在“測定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的實驗中,得到的記錄紙帶如圖所示,

圖中的點為記數(shù)點,在每兩相鄰的記數(shù)點間還有4個點沒有面出,則小車運動的

加速度為()

12.14.10'6.10'8.1010.10

A.0.2m/s23B.2.0m/s2C.20.0m/s2D.200.0m/s2

3.(4分)下列各圖中所有的接觸面都是光滑,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P、Q兩物體

之間不存在彈力的是()

4.(4分)如圖所示是A、B兩質(zhì)點從同一地點開始運動的x-1圖象,下列說法正

確的是()

A.A質(zhì)點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B.A、B兩質(zhì)點在4s末和8s末速度大小相等

C.B質(zhì)點前4s做減速運動,后4s做加速運動

D.B質(zhì)點在4s末運動方向發(fā)生改變

5.(4分)一物體作勻加速直線運動,通過一段位移Ax所用的時間為3緊接著

通過下一段位移Ax所用時間為t2,則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為()

A小工儂B9共c2A悶口

打德J打[也打&!他&打aftiTd

6.(4分)我們學校對升旗手的要求是:國歌響起時開始升旗,當國歌結(jié)束時國旗

恰好升到旗桿頂端。已知國歌從響起到結(jié)束的時間是48s,紅旗上升的高度是

17.6m。若國旗先向」.做勻加速運動,時間持續(xù)4s,然后做勻速運動,最后做勻

減速運動,減速時間也為4s,紅旗到達旗桿頂端時的速度恰好為零。則國旗勻

加速運動時加速度a及國旗勻速運動時的速度v,正確的是()

A.a=0.2m/s2,v=0.1m/sB.a=0.4m/s2,v=0.2m/s

C.a=0.1m/s2,v=0.4m/sD.a=0.1m/s2,v=0.2m/s

7.(4分)如圖所示,物體B疊放在物體A上,A、B的質(zhì)量均為m,且上、下表

面均與斜面平行,它們以共同速度沿傾角為e的固定斜面C勻速下滑,則()

A.A、B間沒有摩擦力

B.A受到B施加的靜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

C.A受到斜面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為2mgsin0

D.A與B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P=tan0

二、不定項選擇題(20分)

8.(4分)如圖所示是A、B兩質(zhì)點從同一地點運動的s-t圖象,則下列說法中正

確的是()

s/mA

B

8

A.A質(zhì)點以20m/s的速度勻速運動

B.B質(zhì)點先沿正方向做直線運動,后沿負方向做直線運動

C.B質(zhì)點最初4s做加速運動,后4s做減速運動

D.A、B兩質(zhì)點在4s末相遇

9.(4分)如圖所示,在一個桌面上方有三個金屬小球a、b、c,離桌面高度分別

為hi:h2:h3=3:2:1,若先后順次釋放a.b.c,三球剛好同時落到桌面上,不

計空氣阻力,則()

A.三者到達桌面時的速度之比是我:依:1

B.三者運動時間之比為3:2:1

C.b與a開始下落的時間差小于c與b開始下落的時間差

D.b與a開始下落的時間差大于c與b開始下落的時間差

10.(4分)如圖甲所示,勁度系數(shù)為k的輕彈簧豎直放置,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

上,一質(zhì)量為m的小球,從離彈簧上端高h處自由下落,接觸彈簧后繼續(xù)向下

運動。若以小球開始下落的位置為原點,沿豎直向下的方向建立一坐標軸Ox,

小球的速度v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如圖乙所示。其中OA段為直線,切于A點的

曲線AB和BC都是平滑的曲線,則關(guān)于A、B、C三點對應的x坐標及加速度

大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上L

A.xa=h,aA=0B.Xa=h,aA=g

嚀,aB=0D.xc=h+等,ac=0

11.(4分)在物體學的探索和發(fā)現(xiàn)過程中,科學家們運用了許多研究方法,以下

關(guān)于物理學研究方法敘述中正確的是()

A.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體運動時采用了微量放大法

B.在不需要考慮物體本身的大小和形狀時,用質(zhì)點來代替物體的方法是理想模型法

C.根據(jù)速度定義式”也蘭△[->()時,£就可以表示在物體在t時刻的瞬時速度,該定義

運用了極限思維法

D.在推導勻變速直線運動位移公式時,把整個運動過程劃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

看作勻速直線運動,再把各小段位移相加,這里運用了微元法

12.(4分)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質(zhì)點先后經(jīng)過A、B、C三點,AB=BC,質(zhì)點在

AB段和BC段平均速度分別為20m/s,30m/s,根據(jù)以上條件可以求出()

A.質(zhì)點在AC段運動的時間B.質(zhì)點的加速度

C.質(zhì)點在AC段的平均速度D.質(zhì)點在C點的瞬時速度

三、實驗題(16分)

13.(6分)在寶雞人民公園的游樂場中,有一臺大型游戲機叫“跳樓機”,參加游

戲的游客被安全帶固定在座椅上,由電動機將座椅沿光滑的豎直軌道提升到離地

面40m高處,然后由靜止釋放,座椅沿軌道自由下落一段時間后,開始受到壓

縮空氣提供的恒定阻力作用而做勻減速運動,下落到離地面4.0m高處速度剛好

減小到零,這一下落全過程歷經(jīng)的時間是6s,g取10m/s2,求:

(1)座椅被釋放后自由下落的高度和時間;

(2)在勻減速運動階段,座椅和游客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

14.(10分)某同學設計了如匡所示的裝置,來測定滑塊和軌道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pi.給定的實驗器材有米尺、秒表、輕繩、輕滑輪、軌道、滑塊、托盤和祛碼等.滑

塊和托盤上分別放有若干硅碼,滑塊質(zhì)量為M,滑塊上祛碼總質(zhì)量為托盤

和盤中祛碼的總質(zhì)量為m.實驗中,滑塊在水平軌道上從A到B做初速為零的

勻加速直線運動,重力加速度g取lOm/sz.

⑴若利用上述實驗器材和公式。=最可以測量滑塊在A、B間運動時的加速度.請

你設計一個記錄兩個物理量數(shù)據(jù)的表格,記錄次數(shù)為5次.在表格中標明要測量

的兩個物理量。

(2)根據(jù)牛頓運動定律得到a與m的關(guān)系為o該同學想通過多次改

變m,測出相應的a值,并利用上式來計算“若要求a是m的一次函數(shù),必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