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友誼的真諦同步課件-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_第1頁
6.1 友誼的真諦同步課件-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_第2頁
6.1 友誼的真諦同步課件-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_第3頁
6.1 友誼的真諦同步課件-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_第4頁
6.1 友誼的真諦同步課件-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暢所欲言新課導入父母朋友老師同學……分享快樂傾訴秘密參與活動外出游玩解決矛盾

交流日常

你會選擇誰?友誼是人生永恒的話題6.1

友誼的真諦

第六課

友誼之樹常青:政治認同:認識友誼的真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道德修養(yǎng):理解友誼是平等的,與朋友互幫互助,共同分擔,共同成長。健全人格:積極與同學交往,培養(yǎng)健康人格,不自我封閉。責任意識:感受友誼的力量,認同友誼的重要特質,學會與朋友建立真正的友誼,做到關心朋友。核心素養(yǎng)目標自主學習1.友誼的建立?2.友誼的真諦是什么?

3.友誼的影響?有些人,我們如此稱呼他(她)們。閨蜜死黨好姐妹鐵哥們好兄弟知己朋友同伴探究與分享談談你對上述情境的看法,并和同學探討什么是真正的友誼。共同分享相互幫助主動關懷共同進步在友誼的長河里,我們積累著不同的體驗,分享著各自的感受,體悟著友誼的真諦。

在共同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從陌生到越來越熟悉和了解,逐漸建立了友誼。在與朋友的交往中,有歡笑也有淚水,有甜蜜也有苦澀。在友誼的長河里,我們經歷著不同的體驗,累積著各自的感受,體悟著友誼的真諦。1.友誼的建立管鮑之交伯牙子期馬克思與恩格斯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誼,更能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和風雨的洗禮。2.友誼的真諦是什么?馬恩在領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偉大斗爭中,團結作戰(zhàn),患難與共,建立了真摯的友誼。由于革命斗爭需要,他們曾身處兩地近20年,但他們之間的關系不僅沒有因此而疏遠,反而聯(lián)系越來越密切。他們幾乎每天都要通信,交談各種政治事件和科學理論問題,共同指導著各國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馬克思出身中產階級家庭,受其父親影響,較早接觸啟蒙思想,其家庭的政治氛圍也更濃厚;恩格斯出生于工廠主的家庭,在1837年從中學輟學學習經商。

雖然其家庭背景、教育背景、早期經歷,甚至性格都有明顯的差別,但當二人通過不同的方向看到了私有制條件下無產階級生活的窘迫,選擇走上共產主義的革命道路后,馬克思和恩格斯這兩個名字就緊密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

根據(jù)以下友誼的材料,說一說友誼具有哪些特質?共同分享志同道合談談你對上述情境的看法,并和同學探討什么是真正的友誼。2.友誼的真諦是什么?①友誼是一種親密的關系;在真正的友誼中,我們能夠得到朋友的理解和幫助、信任和忠誠、肯定和關心,享受更多的快樂和溫暖,獲得精神上的支持和滿足。新知探究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睹献印とf章下》注釋:人與人的相識交往,最可貴的是互相了解;互相了解,最可貴的是了解對方的心靈深處。古文鑒賞以心交心,以情暖情?偉大的友誼:馬克思和恩格斯:馬克思和恩格斯是馬列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他們都全心全意地為共同的事業(yè)而奮斗。為了從經濟上支持馬克思的研究,恩格斯違心地接受了父親的經商要求,并把掙來的錢不斷地寄給馬克思。當馬克思還沒有精通英文時,恩格斯就幫他翻譯;當恩格斯寫文章時,馬克思也放下自己的工作,幫他寫作有關部分?!顿Y本論》第一卷出版后,馬克思在寫給恩格斯的信中說:“沒有你,我永遠不能完成這部著作?!瘪R克思去世后,恩格斯放下自己的研究工作,全力以赴地整理《資本論》第二卷和第三卷,直至出版。這些著作里,也包含著他的勞動,閃爍著他的智慧。對此,恩格斯卻十分謙虛地說:“我一生所做的是我注定要做的事,就是拉第二小提琴,而且我想我做得還不錯。我很高興我有像馬克思這樣出色的第一小提琴手?!?/p>

偉大的革命友誼成就了兩位偉人,同時兩位偉人也成就了偉大的革命友誼。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誼,更能夠經得住時間的考驗和風雨的洗禮,讓我們更深刻地體悟人生的美好。P44閱讀感悟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偉大友誼給我們什么啟示2.友誼的真諦是什么?②友誼是一種心靈的相遇;友誼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質條件、家庭背景、學業(yè)成績等,實現(xiàn)心靈的溝通與契合。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的友誼,更能夠經得住時間的考驗和風雨的洗禮,讓我們更深刻地體悟人生的美好。

開學不久,上美術課的時候小鳴忘記帶顏料,我看他急得滿頭大汗,就讓他和我共用一盒顏料。雖然畫畫的時候共用一盒顏料有點兒不方便,但我還是很高興。后來,我倆成了要好的朋友。一天,我和小鳴在圖書館復習迎考,一道數(shù)學題難倒了我。小鳴是數(shù)學高手,我向他求教,他卻不耐煩地說:“明天就要考試了,哪有時間給你講?自己看參考書吧?!蔽毅c鼗氐阶簧?,心里很不是滋味......(1)結合自己的經歷,談談你如何理解“我"心里的滋味。(2)幫助朋友,是否意味著自己會受到損失?。(3)分享和分擔是對等的嗎?2.友誼的真諦是什么?(1)結合自己的經歷,談談你如何看待“我”心里的滋味。提示:在朋友需要幫助時,自己毫不猶豫地傾囊相助,而在自己遇到困難求助朋友時,卻遭拒絕和冷遇,這不符合友誼平等、雙向的真諦,所以“我”有點心理失衡,長此以往,不利于友誼的發(fā)展。(2)幫助朋友,是否意味著自己會受到損失?提示:不是。因為真正的友誼是不應該在乎得失的,并且當我們真誠幫助朋友時,會使朋友感受到我們的關懷,有利于友誼的穩(wěn)固,在我們遇到困難時,朋友也會真誠地幫助我們。提示:①生活中接受朋友的幫助,也主動幫助對方;感受朋友的關懷,也主動關懷對方。②我們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擔,在相處中體驗積極的情感,在交流中共同成長。(3)為什么說友誼是平等的、雙向的?2.友誼的真諦是什么?③友誼是平等的、雙向的;接受朋友的幫助,也主動幫助對方;感受朋友的關懷,也主動關懷對方。我們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擔,在相處中體驗積極的情感,在交流中共同成長。2.友誼的真諦是什么?友誼是一種親密的關系友誼是一種心靈的相遇友誼是平等的、雙向的探究與分享

觀看漫畫,請你談談如何對待我們經歷的每一段友誼?思考3.友誼的影響?朋友,見證了我們一起走過的成長歷程。人生路上,有些朋友陪我們一程,有些朋友伴我們一生。我們應當不辜負每一段情誼,讓友誼伴隨我們成長。課堂小結友誼的真諦友誼的建立友誼的特質友誼的建立、與朋友交往的感受友誼是一種親密的關系友誼是一種心靈的相遇友誼是平等的、雙向的友誼的影響朋友見證了我們一起走過的成長歷程,友誼伴隨學生的成長。1.“投桃報李”出自《詩經·大雅·抑》中的“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它的意思是:你贈給我一顆桃,我會回報你甜李。這啟示我們(

)A.友誼是沒有原則的 B.友誼是平等與雙向的C.友誼是一成不變的 D.友誼是會帶來競爭的B達標檢測

2.友誼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之一,也是古代文人墨客筆下永恒的主題。下列古詩句表達的意思與“友誼是一種心靈的相遇”不一致的是(

)A.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B.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C.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D.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A3.小剛和小軍是好朋友。初中三年,他們共同分享,相互分擔,彼此關懷。由此可見,友誼是(

)A.一成不變的 B.沒有矛盾的 C.沒有原則的 D.平等雙向的D4.因為發(fā)育遲緩,我的個子比較矮小,當有人拿我個子開玩笑的時候,同桌總是替我“打抱不平”。數(shù)學是同桌的弱項,所以他不會的時候我也會耐心給他講解。久而久之我倆成為非常要好的朋友。由此可以看出(

)①友誼是平等的、雙向的②友誼不是一成不變的③關懷對方就能獲得友誼④禮尚往來友誼才能更長久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5.古人有許多關于友誼的描述:“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些古詩名句啟示我們(

)①友誼決定人生

②友誼讓我們獲得精神上的支持③友誼讓我們能體悟人生的美好

④友誼只不過是朋友間的吹捧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B6.北宋的宰相寇準,同張詠是至交。當寇準要做宰相時,張詠并沒有壓人抬己、嫉才妒賢之意,他真誠地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