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石鐘山記未命名一、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石鐘山記蘇軾《水經》云:“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是說也,人常疑之。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得雙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桴止響騰,余韻徐歇。自以為得之矣。然是說也,余尤疑之。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鐘名,何哉?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云霄間;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fā)于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為此也。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如樂作焉。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鐘也。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如樂作焉B.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如樂作焉C.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如樂作焉D.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如樂作焉2.下列對文中相關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記:一種古代散文文體,出現(xiàn)很早,可以記人和事、山川名勝、器物建筑等。B.《水經》:即《水經注》,北魏時期酈道元所著,是一部系統(tǒng)的綜合性地理著作。C.元豐:宋神宗的年號,我國古代帝王常用年號紀年,如“慶歷”“始皇”等。D.無射:古代十二律中的第十一律,周景王鑄成的大鐘聲音符合該音律。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針對石鐘山得名的原因,不盲從古人,在“暮夜”乘舟實地考察,親身探尋,得出認識事物要“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的觀點。B.在第二段中,作者用生動的比喻、形象的擬人、貼切的擬聲詞等詳細地描寫了石鐘山月夜下的景象,繪聲繪形,創(chuàng)造出了獨特的意境。C.作者從首段對酈道元、唐李渤的說法持懷疑態(tài)度,到最后“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在經過實地考察之后,徹底否定了酈道元、李渤的觀點。D.本文不同于一般的記游性散文那樣,先記游,后議論,而是先議論,由議論帶出記敘,最后又以議論作結。全文首尾呼應,邏輯嚴密,渾然一體。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鐘名,何哉?(2)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答案】1.B2.C3.C4.(1)敲擊后能發(fā)出聲響的石頭,到處都是這樣,可唯獨這座山用鐘來命名,這是為什么呢?(2)事情沒有親眼看見,親耳聽見,卻只憑主觀臆測來判斷它的有或沒有,可以嗎?【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船回到兩山之間,將要進入港口,有塊大石頭正對著水的中央,上面可坐百來個人,中間是空的,而且有許多窟窿,把清風水波吞進去又吐出來,發(fā)出窾坎鏜鞳的聲音,同先前噌吰的聲音相互應和,好像音樂演奏。其中,“兩山間”是地點,是“回至”的賓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C項;“有大石當中流”,意思是“有塊大石頭正對著水的中央”,意思完整,中間不必斷開,排除A項;“空中而多竅”是說大石中間是空的,而且有許多窟窿,“而”是并列連詞,連接前后兩個詞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D項。故選B。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C.“我國古代帝王常用年號紀年,如……‘始皇’等”錯,“始皇”不是年號。統(tǒng)一之后,秦始皇認為自己功過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所以自稱“始皇帝”。故選C。3.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徹底否定了酈道元、李渤的觀點”說法錯誤,原文是“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可見并非徹底否定酈道元的觀點。故選C。4.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本題關鍵詞有:(1)石之鏗然有聲者,定語后置句,應當是“鏗然有聲之石”;所在,到處;是,這樣;名,名詞作動詞,命名。(2)目,耳,名詞做狀語,親眼、親耳;臆斷,主觀臆測。【點睛】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翻譯為沒有查處;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參考譯文:《水經》說:“鄱陽湖的湖口有一座石鐘山在那里?!贬B道元認為石鐘山下面靠近深潭,微風振動波浪,水和石頭互相拍打,發(fā)出的聲音好像大鐘一般。這個說法,人們常常懷疑它。如果把鐘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風大浪也不能使它發(fā)出聲響,何況是石頭呢!到了唐代李渤才訪求石鐘山的舊址。在深潭邊找到兩塊山石,敲擊它們,聆聽它們的聲音,南邊那座山石的聲音重濁而模糊,北邊那座山石的聲音清脆而響亮,鼓槌停止了敲擊,聲音還在傳播,余音慢慢地消失。他自己認為找到了這個石鐘山命名的原因。但是這個說法,我更加懷疑。敲擊后能發(fā)出聲響的石頭,到處都這樣,可唯獨這座山用鐘來命名,這是為什么呢?元豐七年六月初九,我從齊安坐船到臨汝去,大兒子蘇邁將要去就任饒州的德興縣的縣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夠看到所說的石鐘山。廟里的和尚讓小童拿著斧頭,在亂石中間選一兩處敲打它,硿硿地發(fā)出聲響,我當然覺得很好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亮,特地和蘇邁坐著小船到斷壁下面。巨大的山石傾斜地立著,有千尺之高,好像兇猛的野獸和奇異的鬼怪,陰森森地想要攻擊人;山上宿巢的老鷹,聽到人聲也受驚飛起來,在云霄間發(fā)出磔磔聲響;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咳嗽并且大笑的聲音,有人說這是鸛鶴。我正心驚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聲音從水上發(fā)出,聲音洪亮像不斷地敲鐘擊鼓。船夫很驚恐。我慢慢地觀察,山下都是石穴和縫隙,不知它們有多深,細微的水波涌進那里面,水波激蕩因而發(fā)出這種聲音。船回到兩山之間,將要進入港口,有塊大石頭正對著水的中央,上面可坐百來個人,中間是空的,而且有許多窟窿,把清風水波吞進去又吐出來,發(fā)出窾坎鏜鞳的聲音,同先前噌吰的聲音相互應和,好像音樂演奏。于是我笑著對蘇邁說:“你知道那些典故嗎?那噌吰的響聲,是周景王無射鐘的聲音,窾坎鏜鞳的響聲,是魏莊子歌鐘的聲音。古人沒有欺騙我?。 比魏蔚氖虑椴挥醚劬床挥枚渎?,只憑主觀臆斷去猜測它的有或沒有,可以嗎?酈道元所看到的、所聽到的,大概和我一樣,但是描述它不詳細;士大夫終究不愿用小船在夜里在懸崖絕壁的下面停泊,所以沒有誰能知道;漁人和船夫,雖然知道石鐘山命名的真相卻不能用文字記載。這就是世上沒有流傳下來石鐘山得名由來的原因。然而淺陋的人竟然用斧頭敲打石頭來尋求石鐘山得名的原因,自以為得到了石鐘山命名的真相。我因此記下以上的經過,嘆惜酈道元的簡略,嘲笑李渤的淺陋。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石鐘山記蘇軾《水經》云:“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是說也,人常疑之。今以鐘磬①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得雙石于潭上,扣②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桴③止響騰,余韻徐歇。自以為得之矣。然是說也,余尤疑之。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鐘名,何哉?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其—二扣之硿硿焉④。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云霄間;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fā)于水上,噌吰⑤如鐘鼓不絕。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⑥,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澹彰湃而為此也。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呑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如樂作焉。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鐘也。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注)①磬(qìng):古代打擊樂器,形狀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②扣:通“叩”,敲擊,敲打。③桴(fú):鼓槌。④硿硿(kōng)焉:硿硿地(發(fā)出響聲)。⑤噌(cēng)吰(hóng):形容聲音洪奔。⑥罅(xià):裂縫。⑦窾(ku?n)坎(k?n)鏜(tāng)鞳(tà):窾坎,擊物聲;鏜鞳,鐘鼓聲。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寺僧使小童斧/于亂石間擇其—二扣之/硿硿焉,/B.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兮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其—二扣之硿硿焉/C.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D.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6.下列對文中相關知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經”即作為思想、道德、行為等標準的書,亦稱宗教中講教義的書,或稱某一方面事物的專著?!端洝肥侵袊谝徊坑浭鏊档膶V.中國古代采用干支紀年,就是把天干和地支按固定的顧序依次相配,周而復始、記錄年份。干支除紀年外還可紀月、紀日、紀時,如文中的“丁丑”。C.謚號是指古人死后,由朝廷根據他們的生平行為善惡給予一種稱號,以示褒貶,如文中的周景王、魏莊子。D.年號是中國古代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如文中的“元豐”,漢武帝即位后首創(chuàng)年號,此后形成制度。每當遇到“天降祥瑞”或內憂外患等大事,常更改年號。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為探究石鐘山命名的原因,作者月夜來到絕壁下,面對恐怖的景象和聲音心中無絲毫懼意,堅持探尋,最終發(fā)現(xiàn)了真相。B.作者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和以動襯靜的手法,把大石、棲鶻、水波的形態(tài)或聲音描繪得形象逼真,構成了一幅動人的圖景。C.作者在和兒子談話中將兩種聲音與“周景王之無射”和“魏莊子之狄鐘”相聯(lián)系,肯定自己的考察結果,點出以鐘命名山的緣由。D.作者并非單純記游,而是將月夜游鄱陽湖提升到一種理性的高度,悟出人不應該“事不目見耳聞”卻隨意“臆斷其有無”的道理。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鐘名,何哉?(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敬鸢浮?.D6.C7.A8.(1)敲擊后能發(fā)出聲響的石頭,到處都這樣,可唯獨這座山用鐘來命名,這是為什么呢?(2)而淺陋的人竟然用斧頭敲打(石頭的辦法)來尋求石鐘山得名的原因,還自己認為得到了石鐘山得名的真相?!窘馕觥?.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能力。“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意思是我從齊安坐船到臨汝去,句意完整,在“適臨汝”后斷開,排除A項和C項;“于亂石間擇其—二扣之硿硿焉”意思是在亂石中間選一兩處敲打它,硿硿地發(fā)出聲響,在“于亂石間擇其—二扣之”斷開,排除B項。故選D。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C.“謚號是指古人死后,由朝廷根據他們的生平行為善惡給予一種稱號,以示褒貶”錯誤,不是所有人死后都是有朝廷賜予謚號。帝王的謚號一般由禮官議上;臣下的謚號由朝廷賜予。一般文人學士或隱士的謚號,則由其親友、門生或故吏所加,稱為私謚,與朝廷頒賜的不同。故選C。7.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有關內容要點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A.“面對恐怖的景象和聲音心中無絲毫懼意”錯誤,原文“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云霄間;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余方心動欲還”,意思是巨大的山石傾斜地立著,有千尺之高,好像兇猛的野獸和奇異的鬼怪,陰森森地想要攻擊人;山上宿巢的老鷹,聽到人聲也受驚飛起來,在云霄間發(fā)出磔磔聲響;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咳嗽并且大笑的聲音,有人說這是鸛鶴。我正心驚想要回去,說明心中還是有懼怕之意。故選A。8.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翻譯的能力。①關鍵詞:“石之鏗然有聲者”,定語后置,“鏗然有聲之石者”,意思是能發(fā)出鏗鏘聲音的山石;“是”,這樣;“獨”,唯獨;“名”,命名。②關鍵詞:“陋”,淺陋;“乃”,竟然;“考擊”,敲擊;“其實”,事情的真相?!军c睛】分析和概括題設錯誤特點:1.曲解文意,無中生有。命題者在選項中故意錯誤地解釋原文中關鍵的詞語,把好說成壞,把小錯說成大錯,把想法說成行動,把次要的說成是主要的,或無中生有地提供一些于文無據的信息,從而造成干擾。2.張冠李戴,移花接木。命題者故意在時間、地點、行為、因果等方面張冠李戴,攪亂混編在一起,造成干擾,引起錯解。3.強加因果,牽強附會。命題者把兩者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的說成有必然的因果關系,導致逆情悖理,不合邏輯。4.以偏概全,言過其實。文中主人公本來只有某一方面的優(yōu)缺點或只有一件事做得妥與不妥,但選項中卻將其過高褒揚或全盤否定;本來只有個別人對之贊成或反對,卻說成全部贊成或反對。參考譯文:《水經》說:“鄱陽湖的湖口有一座石鐘山在那里?!贬B道元認為石鐘山下面靠近深潭,微風振動波浪,水和石頭互相拍打,發(fā)出的聲音好像大鐘一般。這個說法,人們常常懷疑它。如果把鐘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風大浪也不能使它發(fā)出聲響,何況是石頭呢!到了唐代李渤才訪求石鐘山的舊址。在深潭邊找到兩塊山石,敲擊它們,聆聽它們的聲音,南邊那座山石的聲音重濁而模糊,北邊那座山石的聲音清脆而響亮,鼓槌停止了敲擊,聲音還在傳播,余音慢慢地消失。他自己認為找到了這個石鐘山命名的原因。但是這個說法,我更加懷疑。敲擊后能發(fā)出聲響的石頭,到處都是這樣,可唯獨這座山用鐘來命名,這是為什么呢?元豐七年六月初九,我從齊安坐船到臨汝去,大兒子蘇邁將要去就任饒州的德興縣的縣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夠看到所說的石鐘山。廟里的和尚讓小童拿著斧頭,在亂石中間選一兩處敲打它,硿硿地發(fā)出聲響,我當然覺得很好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亮,特地和蘇邁坐著小船到斷壁下面。巨大的山石傾斜地立著,有千尺之高,好像兇猛的野獸和奇異的鬼怪,陰森森地想要攻擊人;山上宿巢的老鷹,聽到人聲也受驚飛起來,在云霄間發(fā)出磔磔聲響;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咳嗽并且大笑的聲音,有人說這是鸛鶴。我正心驚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聲音從水上發(fā)出,聲音洪亮像不斷地敲鐘擊鼓。船夫很驚恐。我慢慢地觀察,山下都是石穴和縫隙,不知它們有多深,細微的水波涌進那里面,水波激蕩因而發(fā)出這種聲音。船回到兩山之間,將要進入港口,有塊大石頭正對著水的中央,上面可坐百來個人,中間是空的,而且有許多窟窿,把清風水波吞進去又吐出來,發(fā)出窾坎鏜鞳的聲音,同先前噌吰的聲音相互應和,好像音樂演奏。于是我笑著對蘇邁說:“你知道那些典故嗎?那噌吰的響聲,是周景王無射鐘的聲音;窾坎鏜鞳的響聲,是魏莊子歌鐘的聲音。古人沒有欺騙我?。 比魏蔚氖虑椴挥醚劬床挥枚渎?,只憑主觀臆斷去猜測它的有或沒有,可以嗎?酈道元所看到的、所聽到的,大概和我一樣,但是描述它不詳細;士大夫終究不愿用小船在夜里在懸崖絕壁的下面停泊,所以沒有誰能知道;漁人和船夫,雖然知道石鐘山命名的真相卻不能用文字記載。這就是世上沒有流傳下來石鐘山得名由來的原因。然而淺陋的人竟然用斧頭敲打石頭來尋求石鐘山得名的原因,自以為得到了石鐘山命名的真相。我因此記下以上的經過,嘆惜酈道元的簡略,嘲笑李渤的淺陋。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后赤壁賦(宋)蘇軾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庇谑菙y酒與魚,復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棲鵲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樂乎?”問其姓名,俛而不答?!皢韬羿嫖?!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顧笑,予亦驚悟。開戶視之,不見其處。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霜露既降,木葉盡脫既:已經B.聽其所止而休焉聽:聽任C.過臨皋之下過:經過D.道士顧笑,予亦驚悟悟:醒悟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B.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C.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D.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望,在古代,一個月中的某些日子有著特定的名稱,如農歷每月的第一天叫晦,最后一天叫朔。十五日叫望,十六日叫既望。B.木葉,中國古代詩歌中常見的意象之一,最早出現(xiàn)在屈原《湘夫人》“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中?!澳救~”中的“木”就是樹的意思,“木葉”即為樹葉,在古代詩歌中多特指落葉,有暗示之意,可讓人聯(lián)想到秋天的落葉,給人以落寞之感,營造出一種蕭索的氛圍。C.赤壁,對于赤壁之戰(zhàn)的地點,學界有多種說法,一般認為在今湖北省赤壁市(原蒲圻)。而蘇軾游覽的是黃州的赤鼻磯,并非赤壁大戰(zhàn)的地點。D.馮夷,也叫河伯。河伯是古代神話中的黃河水神,原名馮夷,也作“冰夷”。12.下列對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寫了作者與二客月夜游玩于赤壁之下的故事,并生動描繪了清幽的江上景色。B.“霜露既降,木葉盡脫”“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寫的是初冬之景,而在《赤壁賦》中寫的則是“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初秋之景。C.作者在散步中為“月白風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興,而泛舟赤壁;后舍舟登山,游山后又返舟而游,過程曲折,景色優(yōu)美。D.文中道士化鶴的故事出于“羽化而登仙”的游仙思想,其中既透露了作者精神升騰入大自然的曠達之思,也反映了他在出世和人世問題上的矛盾心情。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歸而謀諸婦。(2)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3)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答案】9.D10.A11.A12.A13.(1)(我)回家去和妻子商量這件事。(2)才過了多久呀,江、山的面貌卻再也認不出來了。(3)昨天晚上,一邊叫一邊從我頭上飛過的,不是你嗎?【解析】9.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含義的能力。D.悟,通“寤”,指醒來。故選D。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本句意為:這時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覺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鶴,橫穿江面從東邊飛來,翅膀像車輪一樣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潔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長聲音叫著,擦過我們的船向西飛去?!凹帕取笔恰八念櫋彼姷木跋?,中間不應斷開,排除B;“孤鶴”作“有”的賓語,在其后斷開,排除BD;“玄裳縞衣”是并列短語,中間不應斷開,排除C。故選A。11.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A.“農歷每月的第一天叫晦,最后一天叫朔”錯誤,應該是農歷每月第一天叫朔,最后一天叫晦。故選A。12.本題考查學生概括分析原文內容的能力。A.“并生動描繪了清幽的江上景色”錯誤,景色是“峭拔”,而非“清幽”。故選A。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注意以下關鍵詞的理解:(1)歸:回家;諸:兼詞,之于;婦:妻子。(2)日月之幾何:定語后置,幾何日月,多少時間;幾何:多少;復:再;識:認出。(3)疇昔:昨日;過:經過;非:不是?!军c睛】文言文翻譯記清兩原則,一是直譯為主,字字落實。所謂“直譯”就是字字落實,不可憑大意去翻譯。所謂“字字落實”,就是在翻譯時,要將文言語句中的每個字都落實到譯文中去,這是文言文翻譯的最基本的要求?!爸弊g為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中國活塞式濃縮咖啡機行業(yè)市場發(fā)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注塑桶產業(yè)運營現(xiàn)狀與未來發(fā)展方向預測研究報告
- 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私董會的交流流程
- 2025年消防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題庫-消防應急救援預案編制與演練評估報告反饋要點試題
- 2025-2030中國氨茶堿片行業(yè)發(fā)展趨勢及發(fā)展前景研究報告
- 電子產品保修期服務計劃
- 旅游商店旅游吸引力評價及提升對策研究
- 基于全身反應法的泰國初級漢語綜合課《她比我高》教學設計
- 2025年網絡工程師職業(yè)技能測試卷:網絡安全防護策略與實踐試題
- 2025年平面設計師專業(yè)能力測試卷:平面設計趨勢與市場分析試題
- 真實的PBL真實的挑戰(zhàn):項目式學習設計指南
- 水果批發(fā)市場項目商業(yè)計劃書
- 前庭大腺囊腫護理查房課件
- 高考數(shù)學刷題:全國一模套卷(12套含答案)
- 施工方案塔吊驗收
- 小學校本課程-《11追蹤航空母艦》教學課件設計
- 井下停送電安全工作規(guī)程
- 水利工程污水管道施工監(jiān)理實施細則
- 唐代井鹽產地考
- (完整word版)Word信紙(A4橫條直接打印版)模板
- DB32/T 4443-2023 罐區(qū)內在役危險化學品(常低壓)儲罐管理規(guī)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