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傳統(tǒng)養(yǎng)生之四時養(yǎng)生_第1頁
第九章傳統(tǒng)養(yǎng)生之四時養(yǎng)生_第2頁
第九章傳統(tǒng)養(yǎng)生之四時養(yǎng)生_第3頁
第九章傳統(tǒng)養(yǎng)生之四時養(yǎng)生_第4頁
第九章傳統(tǒng)養(yǎng)生之四時養(yǎng)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節(jié)四時養(yǎng)生概述人生活在自然中,與自然界息息相關,所謂“天人合一”的養(yǎng)生觀,就是告誡人們順從四時氣候的變化,適應周圍環(huán)境,使機體與大自然諧調,以健康長壽。中醫(yī)學關于養(yǎng)生的理論和方法是極其豐富的,但重要的是——順時養(yǎng)生。正如《內經靈樞、本神篇》里所說:“故智者之養(yǎng)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視,活的意思;長生久視,是延長生命,不易衰老的意思。

一、順應自然

“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經歷著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的規(guī)律,它對人體的臟腑、經絡、氣血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影響,故而順應四時變化以調攝人體陰陽平衡,是養(yǎng)生保健的基本原則之一。

1.春季防病復發(fā)寒冬已過,萬物復蘇,陽氣升發(fā),一派生機,人們養(yǎng)生也應適應春天的時光。其做法是:春捂秋涼、和日春游、春季調食、防病復發(fā)。2.夏季不貪涼

艷陽夏日,酷暑外蒸,人體陽氣在外,陰氣內伏,養(yǎng)生尤應注意:夏不貪涼、夏當靜心、夏季防暑、夏調飲食。3.秋季謹慎起居秋季轉涼,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景物蕭條,人也應隨之調養(yǎng)。做法是安神寧志、謹慎起居、飲食調節(jié)、秋季藥補。4.冬季避寒就溫冬季閉藏,陰盛陽衰,草木凋零,所以冬季養(yǎng)生要順應陽氣潛藏。其做法是避寒就溫、冬季進補、鍛煉強身。

二、順應生、長、化、收、藏自然界的基本規(guī)律是春主生,夏主長,秋主收,冬主藏。所以養(yǎng)生應當注意:春天要養(yǎng)“生”,所謂養(yǎng)“生”就是在春天應當借助大自然的生機,去激發(fā)人體的生機,鼓動生命的活力,從而進一步激發(fā)五臟,盡快從冬天的藏伏狀態(tài)中走出來,進入新一年的生命活動。夏天要養(yǎng)“長”,所謂養(yǎng)“長”就是利用夏天天地的長勢,去促進人體的生長功能,重點養(yǎng)心,通過心的氣血運行功能區(qū)加強人體的生長功能。秋天要養(yǎng)“收”,所謂養(yǎng)“收”就是順應秋天大自然的收勢,來幫助人體的五臟盡快進入收養(yǎng)狀態(tài),讓人體從興奮、宣發(fā)的狀態(tài)逐漸轉向內收、平靜的狀態(tài)。冬季養(yǎng)“藏”,所謂養(yǎng)“藏”就是順應冬天天時的藏伏趨勢,調整人體的五臟,讓人體各臟經過一年的辛苦后,逐漸進入休整狀態(tài),也就是相對的“冬眠”狀態(tài)。三、回避自然界的賊害之氣自然界除了四季的變化以外,還還有風雨霜雪霧露陰晴旱澇等引起的復雜氣候變化,所謂“六氣”,即風、寒、暑、濕、燥、火,六氣有太過或不及對人體不利時稱為“六淫”。如“避風如避箭”,“盛署不可露臥”、“卑濕之地不可居”,“涼不至凍、溫不至燥”等等。因此要學會與自然相適宜,而不要與自然相背。第二節(jié):春季養(yǎng)生春季有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六個節(jié)氣。根據(jù)祖國傳統(tǒng)醫(yī)學理論,春季是萬物生發(fā)的季節(jié),氣候變化以風為特點。此時天氣由寒轉溫,草木生發(fā)萌芽,萬物復蘇,人類的新陳代謝也開始變得活躍起來。春季屬于五行中的“木”,肝屬木,木的物性是生發(fā),肝臟也是具有這樣的特性,此時人體內以肝、膽經脈的經氣最為旺盛和活躍。所以春季應特別注意養(yǎng)肝。所謂“百草回生,百病易發(fā)”,人在這時候應特別關愛自己的身體,防治季節(jié)性疾病。體弱多病者、老人和孩子要防止病情加重,或舊病復發(fā)。

隨著春天的到來,人體生物鐘的運轉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在精神養(yǎng)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懷憂郁,做到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恬靜、愉悅的好心態(tài),以明朗的心境迎接明媚的春光有利于肝臟的。一、預防季節(jié)性疾病又由于這時候的天氣驟暖驟冷,變化很大,所以會使人患有皮炎、胃潰瘍、流感、流腦、肺炎、急性支氣管炎、病毒性肝炎等各種疾病,老年人最易復發(fā)偏頭痛、過敏性哮喘、高血壓、冠心病、等。由此可見,在春天采取積極的防治措施,以順應季節(jié)的變化是有著重要意義的。如果春季養(yǎng)生得法,將有益于全年的健康。從立春開始春寒雖不像寒冬臘月那樣酷冷,但若過早脫下棉衣,就會減弱人體防御功能,導致流感、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發(fā)生,或使原有的疾病加重。忽冷忽熱的氣候,易使人體的血管不斷收縮擴張,很不穩(wěn)定,這對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的人危害極大,它會使患高血壓的病人發(fā)生“腦中風”,誘發(fā)心絞痛或心肌梗塞。體弱的兒童遭受“倒春寒”,易感染白喉、百日咳、猩紅熱、感冒等疾病。據(jù)醫(yī)學史料記載,早春患胃腸潰瘍病的人比平時多,病情易加重。因春天主生發(fā),萬物皆蠢蠢欲動,細菌、病毒等亦隨之活躍,故稍不留心就容易生病。這時除了仍須保持穿暖少脫之外,特別要注意的是護好兩頭,即重點照顧好頭頸與雙腳的保暖。二、運動養(yǎng)生《遵生八箋》原文如下:“運主厥陰初氣。時配手太陽、三焦。坐功:宜每日子、丑時,迭手按髀,轉身拗勁,左右聳引,各三五度,叩齒,吐納漱咽三次。治病:風氣積滯,頸痛、耳后痛、肩月需痛、背痛、肘臂痛,諸痛悉治。”具體方法為:在每天夜十一時至凌晨三時,運氣調息,去除心中雜念,將呼吸調整得極其細長緩慢,然后盤腿而坐,將雙手相迭壓在腿上,向兩側轉動上肢及頭頸,同時兩肩上聳,身體上提,各三、五次,將口中津液咽人丹田三次,可治:風氣積滯,頭痛,耳后及肩背疼痛、背痛、肘臂痛等各種雜病都可以治愈。

三、飲食春季飲食宜甜少酸,在五臟與五味的關系中,酸味人肝,具收斂之性,不利于陽氣的生發(fā)和肝氣的疏泄;同時,應少食刺激性及不好消化的食物。食補宜選用較清淡溫和且扶助正氣、補益元氣的食物。如偏于氣虛的,可多吃一些健脾益氣的食物,如米粥、紅薯、土豆、雞蛋、雞肉、牛肉、花生、芝麻、大棗、蜂蜜、牛奶等。偏于氣陰不足的,可多吃一些益氣養(yǎng)陰的食物,如胡蘿卜、豆芽、豆腐、蓮藕、荸薺、銀耳、蘑菇、鴨蛋、鴨肉、兔肉、甲魚等。另外,春季飲食還要吃些低脂肪、高維生索、高礦物質的食物,如新鮮蔬菜:油菜、芹菜、菠菜、香椿頭等,這對于因冬季過食膏梁厚味,近火重裘所致內熱偏亢者,還可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明目,通利二便、醒脾開胃等作用。春季飲食的基本原則:多吃溫陽性、生發(fā)性食物,如雞肝、韭菜、豆芽、香椿等;多吃甜味

食品,如水果、蜂蜜等。四、日常起居1、早餐前(或冼臉前)喝杯涼開水或溫開水,可稀釋血液,預防腦血栓、心肌缺血;達到清洗腸胃之功效,維持細胞滲透力,促進細胞代謝等。2、冷水洗臉,能鍛煉耐寒能力,不但能預防感冒,還可輔助治療慢性鼻炎若能結合按摩耳廓、印堂、太陽穴等,效果更好。3、按摩頭皮,根據(jù)醫(yī)學研究,午間腦部血流量比夜間少了五分之一,午睡30—40分鐘為宜,然后用手指按摩百會穴、風池穴、印堂穴,或用梳子梳頭按摩頭皮,能改善頭部血液循環(huán),消除疲勞和頭昏現(xiàn)象。4、喝紅茶,一般來說,春天喝紅茶,夏天喝綠茶。茶能提神解疲勞,防癌抗癌,并含有多種維生素和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但服藥者、患胃病及貧血者不宜飲茶。5、戶外鍛煉,春天空氣清新,有利于吐故納新,保養(yǎng)臟腑。春天多鍛煉,會增強免疫力與抗病能力,少患流感等各種疾病??筛鶕?jù)自己年齡與體質狀況選擇戶外活動,如跑步,打球,做操,打太極拳,放風箏等等。通過戶外活動,增加人體供氧量,提高抗病能力。6、睡前熱水洗腳、按摩足部,腳底有許多經絡穴位,能改善毛細血管功能。護腳能加強心臟活動,還可減少皮膚瘙癢,有助眠功效。洗過腳后,按摩腳心(涌泉穴),搓紅發(fā)熱為止。經常按摩腳心、腳指頭,可達到解除疲勞、促進睡眠、延緩衰老等功效。五、養(yǎng)生四原則中醫(yī)養(yǎng)生學認為,春季養(yǎng)生當注重“養(yǎng)陽氣、重養(yǎng)肝、防風溫、勤鍛煉”四原則。1.養(yǎng)陽氣《黃帝內經》里明確指出“春夏養(yǎng)陽”。意思是,在春季和夏季,應注重對體內陽氣的保養(yǎng)。何謂陽氣?即通常人們所說的“火力”,也就是人體的新陳代謝能力。若火力不足,就會出現(xiàn)畏寒、肢冷等癥狀。保養(yǎng)人體陽氣的方法很多,重要的一點是要“捂”,即俗話中的“春捂秋凍”。為何要捂呢?這是因為,春季氣候多出現(xiàn)乍暖乍寒的情況,故衣著方面不要頓減,正如《壽親養(yǎng)老新書》里所指出的“春季天氣漸暖,衣服宜漸減、不可頓減,以免使人受寒”。而且還特別強調體弱之人要注意背部保暖。保養(yǎng)陽氣,還需多吃韭菜。韭菜,雖然四季常青,終年供人食用,但卻以春季多吃最好。正如俗話所說:“韭菜春食則香,夏食則臭?!敝嗅t(yī)認為韭菜性溫,春季常食,最助人體養(yǎng)陽。2.重養(yǎng)肝中醫(yī)學認為,肝主春,肝臟是與春季相應的。為何有此一說?因為春天人的活動量日漸增加,新陳代謝亦將日趨旺盛。在人體內,無論是血液循環(huán),還是營養(yǎng)供給,都會相應加快、增多。這些均與肝臟的生理機能有關。若肝臟機能失常,適應不了春季氣候的變化,就會在以后出現(xiàn)一系列病癥,特別是精神病及肝病患者,易在春夏之季發(fā)病。保養(yǎng)肝臟的方法很多,如春天不要過于勞累,以免加重肝臟的負擔。有肝病及高血壓病的患者,也應在春季到來之時,按醫(yī)囑及時服藥。尤其精神病患者,在春天要注意避免精神刺激,以免病情加重。3.防風溫春天之所以強調要防風溫,是因為此時是由寒轉暖,溫熱毒即開始活動。如果平時身體虛弱,就會因受風熱外邪而發(fā)生風溫?。ㄈ缌鞲械龋?。預防:住宅內放置一些薄荷油,慢慢揮發(fā),以凈化空氣。此外,對于年老體弱之人,還應盡量避免到人多、空氣混濁的公共場所活動,同時,也要注意居室內空氣清新、流通。4.勤鍛煉《黃帝內經》里還指出:“夜臥早起,廣步于庭,披發(fā)緩形,以使志生?!币庵^春天人們應當晚睡早起、披散著頭發(fā)、舒展著形體,在庭院中信步漫行,可使智慧、靈感生發(fā)不息。這些都是古人春天養(yǎng)生的寶貴經驗,很值得現(xiàn)代人去認真執(zhí)行。第三節(jié)夏季養(yǎng)生夏季是指從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其間包括了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六個節(jié)氣。我國民間還有“長夏”一說,這是指夏末初秋的一段時間。炎熱的夏天是許多疾病的多發(fā)期,那么,我們如何在夏季科學養(yǎng)生與防病呢?夏季養(yǎng)生重在“養(yǎng)陽”。根據(jù)自然界春主升、夏主長的規(guī)律,著名養(yǎng)生學家汪綺石在《理虛元鑒》里明確指出:“夏防暑熱,又防因暑取涼、長夏防濕”。指明了夏季養(yǎng)生的基本原則:在盛夏防暑邪;在長夏防濕邪;同時又要注意保護人體陽氣,防止因避暑而過分貪涼,從而傷害了體內的陽氣。一、應時起居夏季宜晚睡早起。中午一定要加午睡,時間不易過長。切記不能在樓道、屋檐下或通風口的陰涼處久坐、久臥、久睡。更不宜久用電風扇,因夏令暑熱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大開,易受風寒侵襲,吹的時間過久可能會引起頭痛、腰肌勞損、面部麻痹或肌肉酸痛等。二、合理調節(jié)飲食夏季一般人的食欲有所減低,通俗稱謂“苦夏”,老年人更是如此。所以夏季應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油膩或煎炸的食品。其中蛋白質的攝入量要充足,最好吃些含蛋白較高的食物,如雞、魚、蛋、奶及豆制品等。當然新鮮蔬菜、水果更是不可缺少的,如苦瓜、冬瓜、絲瓜、西瓜、蘋果等。但生吃時一定注意衛(wèi)生。這些食物有清熱祛暑、健脾益肺等功效,還可補充因過度消耗而致維生素缺乏。綠豆粥也應是每個家庭必備之品,它有清熱祛暑解毒的功效,可長期食用。另外夏天因出汗多,身體失去大量的水和鹽分,這樣會導致血液濃縮,影響血液循環(huán),特別是高血壓、腦血管硬化的老年患者易形成血栓。因此應注意少量多次飲水,絕不能等到口渴時再喝。但也不要過多地喝冷飲或多食冰淇淋之類的食品。因為冷飲會刺激胃腸道粘膜,影響血液循環(huán),使胃腸蠕動減弱,甚至痙攣或影響食欲。三、不宜久洗冷水澡老年人久洗冷水澡或在冷水中久泡,體溫會驟然下降,容易受寒,使關節(jié)疼痛,肢體麻木等。四、應注意防暑夏季暑熱濕盛,宜防暴曬,宜降室溫,居室應盡量做到通風涼爽,早上開窗,十點前關閉,防止室外熱氣入侵。此外家中還應備些適當?shù)姆朗钏幬铮甾较阏龤馑?、清涼油、仁丹、風油精等。五、日常養(yǎng)生一忌腹瀉。其病因是暑熱外蒸,貪涼飲冷太過,加之此時人體腸胃薄弱,或飲食不潔,可造成急性胃腸炎、細菌性痢疾、消化不良等疾病。二忌暑天感冒。又叫冒暑,即白天受暑,夜晚著涼,出現(xiàn)發(fā)熱、頭暈頭痛、無汗、周身酸痛。治療可選藿香正氣軟膠囊等。第四節(jié)秋季養(yǎng)生秋天,從立秋開始,歷經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個節(jié)氣,其中的秋分為季節(jié)氣候的轉變環(huán)節(jié)?!秲冉洝に貑枴に臍庹{神大論》說:“秋三月,此為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鼻锛镜臍夂蚴翘幱凇瓣栂庨L”的過渡階段,立秋至處暑,秋陽肆虐,溫度較高,加之時有陰雨綿綿,濕氣較重,天氣以濕熱并重為特點,故有“秋老虎”之說?!鞍茁丁边^后,雨水漸少,天氣干燥,晝熱夜涼,氣候寒熱多變,稍有不慎,容易傷風感冒,許多舊病也易復發(fā),被稱為“多事之秋”。由于人體的生理活動與自然環(huán)境變化相適應,體內陰陽雙方也隨之發(fā)生改變。因此,秋季養(yǎng)生在對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導引等方面進行調攝時,應注重一個“和”字。

一、起居――早睡早起從中醫(yī)角度講,“早睡以利養(yǎng)陰,早起以利舒肺”。呼吸新鮮空氣,能夠使機體津液充足,精力充沛;加強防寒鍛煉,可使人體的抗御機能得到鍛煉,從而激發(fā)機體逐漸適應寒冷的環(huán)境,有利于避免許多疾病的發(fā)生。古代養(yǎng)生學家認為,秋季天高風勁,地氣清肅,使肺氣收而氣神斂。睡眠是人的生活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秋季,人們應做到“早睡早起,與雞俱興”。也就是說要像雞一樣的早寐早醒。一般以晚上九至十時就寢,早晨六時起床為宜。這樣收斂神氣,可使肺氣不受秋燥的損害,從而保持肺的清肅功能。秋季人們在午餐后,只須稍事休息即可,除老人和兒童外,不須安排午睡。春捂秋凍

秋天的氣溫是逐漸下降的,為了保持體溫的恒定,就需要通過增減衣服來適應氣候的變化。所以,穿衣服也應該逐漸增加,以使身體慢慢適應冷空氣的刺激,提高神經體液的調節(jié)功能。假若一開始就穿得很厚,和冷空氣接觸少,適應能力就會減弱。尤其是少年兒童,喜動愛玩,又不善于生活自理,在還不是很冷的時候,就過早地穿上厚衣服,既不便于活動,稍一活動就會大汗淋漓,又不能經受冷風一吹,就會傷風著涼。

抵抗能力較弱的老人和孩子自身調節(jié)能力差,遇冷抵抗力下降,御寒能力減弱,身體會很快發(fā)生不良反應,誘發(fā)急性支氣管炎、肺炎等疾病,應注意氣溫變化而添加衣服。有慢性疾病的病人不宜進行“秋凍”,尤其是患有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冠心病、高血壓者。寒冷刺激會使支氣管和血管痙攣收縮,導致患者舊病復發(fā),出現(xiàn)哮喘、心絞痛、心肌梗塞和中風等事件的發(fā)生。二、飲食――養(yǎng)陰潤肺為主飲食清潤,補益“滋陰”

飲食對人體具有調和陰陽、滋補臟腑、補益氣血、調節(jié)情志等作用。秋天干燥,老年人易傷津液。因此,老年人飲食應以防燥護陰、滋陰潤肺為原則,少吃辛辣、燥熱之品和動物肝臟,減辛增酸,多吃滋陰潤肺的食物,如梨、番茄和新鮮蔬菜以及蜂蜜、乳品等,以達改善臟腑、滋陰潤肺和補虛祛燥之功效。應注意多飲溫開水以潤肺生津、

養(yǎng)陰清燥。秋天是腸道傳染病,瘧疾、乙腦等病的多發(fā)季節(jié),也常引起許多舊病,如胃病、哮喘等病的復發(fā)。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在晚秋季節(jié)若疏忽防范,則會加重病情,甚至發(fā)生高血壓危象、急性心肌梗塞、腦卒中而禍及生命。因此,要樹立預防為主的思想。一是注重飲食衛(wèi)生,不喝生水,不吃腐敗變質和被細菌污染的食物。老胃病患者更要注重膳食調攝,和中養(yǎng)胃,做到飲食有節(jié),溫軟淡素;禁食生冷,不暴飲暴食,戒除煙酒。二是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清除蚊蟲孳生地,并采取措施防止蚊蟲叮咬;對兒童要按時接種乙腦疫苗,對接觸乙腦的人員和易感人群,也要及時注射乙腦疫苗,以增強免疫力。三是天氣驟變時要防傷風感冒,對老慢支、哮喘患者可起到防復發(fā)的作用,四是對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人進行干預治療,將血壓、血脂、血糖等指標控制在理想范圍,保持和諧平衡,可有效地防止并發(fā)癥,提高生活質量,安度金秋。三、健身鍛煉動靜和諧金秋時節(jié),天高氣爽,是全民開展各種健身運動的好時期。面對諸多的鍛煉項目,應因人而異來選擇,如老年人可散步、慢跑、練五禽戲、打太極拳、做健身操、八段錦、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爬山、洗冷水浴、游泳等。在進行“動功”鍛煉的同時,可配合“靜功”,如六字訣默念呼氣練功法、內氣功、意守功等,動靜結合和諧,動則強身,靜則養(yǎng)神,可達到心身康泰之功效。需注意的是,喜愛耐寒鍛煉的人,從秋天開始,與天氣變化相應相和,循序漸進,持之以恒,才能增強機體對多變氣候的適應能力和抵抗力。四、重視精神調養(yǎng)陰虛的人,肝火易旺,動輒發(fā)脾氣,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摟不住火”。肝火偏旺,久則內耗陰津。到了秋季,其燥象更為明顯。因此,預防秋燥的另一環(huán)就是要重視精神的調養(yǎng),并以平和的心態(tài)對待一切事物,以順應秋季收斂之性,平靜地度過這一多事之秋。

進入秋天之后,從“天人相應”來看,肺屬金,與秋氣相應,肺主氣司呼吸,在志為憂。肺氣虛者對秋天氣候的變化敏感,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目睹秋風冷雨,花木凋零,萬物蕭條的深秋景況,常在心中引起悲秋、凄涼、垂暮之感,易產生抑郁情緒。宋代養(yǎng)生家陳直說過:“秋時凄風慘雨,老人多動傷感,若顏色不樂,便須多方誘說,使役其心神,則忘其秋思?!笨梢?,秋季注重調攝精神為養(yǎng)生之要務。正像《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的:“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yǎng)收之道也”。因此,對中老年人來說,應有“心無其心,百病不生”健心哲理,養(yǎng)成不以物喜,不為己悲,樂觀開朗,寬容豁達,淡泊寧靜的性格,收神斂氣,保持內心寧靜,可減緩秋季肅殺之氣對精神的影響,方可適應秋季容平的特征。所以,中老年人要結伴去野外山鄉(xiāng),登高遠眺,飽覽大自然秋花爛漫、紅葉勝火等勝景,一切憂郁、惆悵頓然若失,愉悅和諧的情緒煥發(fā)出青春般的活力。五、忌亂補根據(jù)中醫(yī)“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的原則,現(xiàn)在已進入秋季進補的季節(jié)。但進補不可亂補,應注意五忌:一忌無病進補。無病進補,既增加開支,又害自身。如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fā)胖。血中膽固醇增多,易誘發(fā)心血管疾病;二忌慕名進補。認為價格越高的藥物越能補益身體,人參價格高,又是補藥中的圣藥,所以服用的人就多。其實濫服人參會導致過度興奮、煩躁激動、血壓升高及鼻孔流血;三忌虛實不分。中醫(y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癥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病又有陰虛、陽虛、氣虛、氣血虛之分。對癥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四忌多多益善。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因此,進補要適量;五忌以藥代食。重藥物輕食物是不科學的,藥補不如食補。第五節(jié)冬季養(yǎng)生冬三月,從立冬至立春前,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個節(jié)氣,是一年中氣候最寒冷的季節(jié)。嚴寒凝野,朔風凜冽,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草木凋零。墊蟲伏藏,用冬眠狀態(tài)養(yǎng)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fā)作好準備。人體的陰陽消長代謝也處于相對緩慢的水平,因此,冬季養(yǎng)生之道應著眼于一個“藏”字。一、精神調養(yǎng)

為了保證冬令陽氣伏藏的正常生理不受干擾,首先要求精神安靜,控制情志活動。養(yǎng)精蓄銳,有利于來春的陽氣萌生。

二、起居調養(yǎng)

在寒冷的冬季里,不應當擾動陽氣,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以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以利陽氣潛藏,陰精積蓄。至于防寒保暖,也必須根據(jù)“無擾乎陽”的養(yǎng)藏原則,做到恰如其分。衣著過少過薄,室溫過低,則既耗陽氣,又易感冒。反之,衣著過多過厚,室溫過高,則皮膚汗孔開泄,陽氣不得潛藏,寒邪亦易于入侵。冬季節(jié)制房事,養(yǎng)藏保精,對于預防春季溫病,具有重要意義。三、飲食調養(yǎng)

應當遵循“秋冬養(yǎng)陰”,“無擾乎陽”的原則,宜食用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例如谷類、羊肉、鱉、龜、木耳等食品,宜食熱飲食,以保護陽氣。由于冬季重于養(yǎng)“藏”,故冬季是進補最好的時機。進補的方法有兩類:一是食補,一是藥補,兩者相較,“藥補不如食補”。不論食補還是藥補,均需根據(jù)體質、年齡、性別等具體情況分別對待,有針對性,方能取效。

四、防病保健

冬日雖寒,仍要持之以恒進行身體運動鍛練,但要避免在大風、大寒、大雪、霧露中鍛練。冬季是麻疹、白喉、流感、腮腺炎等疾病的好發(fā)季節(jié),除了注意精神、飲食運動鍛練外,還可用中藥預防,如大青葉、板藍根,對流感、麻疹、腮腺炎有預防作用;黃芩可以預防猩紅熱;蘭花草、魚腥草可預防百日咳;生牛膝能預防白喉等。這些方法簡便有效,可以酌情采用。冬季養(yǎng)生八法一宜保暖

冬屬陰,以固護陰精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去寒就溫”,預防寒冷侵襲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二宜健腳

必須經常保持腳的清潔干燥,襪子勤洗勤換,每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同時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每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此外,選一雙舒適、暖和輕便、吸濕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三防犯病

寒冷會誘發(fā)心肌梗死、中風的發(fā)生,使?jié)儾?、風濕病、青光眼等癥狀加劇。患者應注意防寒保暖,特別是預防大風降溫天氣對機體的不良刺激,備好急救藥品。同時還應重視耐寒鍛煉,提高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