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年高一地理上學期期末測試卷03(2019人教版)(考試范圍:必修一)(解析版)_第1頁
2020-2021學年高一地理上學期期末測試卷03(2019人教版)(考試范圍:必修一)(解析版)_第2頁
2020-2021學年高一地理上學期期末測試卷03(2019人教版)(考試范圍:必修一)(解析版)_第3頁
2020-2021學年高一地理上學期期末測試卷03(2019人教版)(考試范圍:必修一)(解析版)_第4頁
2020-2021學年高一地理上學期期末測試卷03(2019人教版)(考試范圍:必修一)(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0-2021學年高一年級上學期期末測試卷03(2019人教版)

地理

(考試范圍:必修一)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請從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正確的一項)

太陽輻射的能量是地球光熱能的主要來源,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多少受日照時數(shù)、天氣陰晴,海陸位

置、地形地勢等因素影響。下圖示意我國部分地區(qū)年太陽總輻射量分布.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圖示城市年太陽總輻射量由多到少排序正確的是()

A.上海〉蘭州〉重慶)臺北B.臺北〉重慶〉蘭州〉上海

C.蘭州》上?!放_北〉重慶D.重慶〉蘭州〉臺北》上海

2.影響重慶年太陽總輻射量大小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緯度位置B.人類活動C.海陸位置D.天氣陰晴

【答案】

1.C2.D

【分析】

1.直接讀取圖中數(shù)據(jù)可知,四個城市的年太陽總輻射量依次是:上海110-120之間,蘭州130-140之間,

重慶接近90,臺北介于100-110之間,因此由多到少排序是蘭州〉上?!蹬_北〉重慶。故選C。

2.重慶位于四川盆地,多陰雨天氣,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少。故選D。

寒武紀時期,地球上開始出現(xiàn)大量生物,因此科學家將寒武紀作為顯生宙的開始。顯生宙所包含的地質

年代的先后順序,依次是古生代一中生代一新生代。讀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1.413^3.3恰

3.地質歷史上兩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規(guī)模滅絕分別出現(xiàn)在()

A.前寒武紀末期和古生代末期B.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C.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D.古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

4.甲時期被稱為()

A.海生無脊椎動物時代B.海生脊椎動物時代

C.爬行動物時代D.靈長哺乳動物時代

【答案】

3.B4.C

【分析】

3.地質歷史上兩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規(guī)模滅絕分別出現(xiàn)在古生代末期(二疊紀大滅絕,超過96%的地

球生物滅絕)和中生代末期(白堊紀大滅絕,乂稱為恐龍大滅絕)。故選B。

4.讀圖分析,甲時期是中生代,此時代以恐龍為代表的爬行動物極度繁盛,被稱為"爬行動物時代",C正

確;海生脊椎動物時代是古生代中期,A錯誤;海生無行椎動物時代是古生代早期,B錯誤;靈長哺乳動物

時代是新生代,D錯誤。故選C。

地熱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對其開發(fā)利用越來越受到全世界的重視。地熱能直接利用主要用于采暖、加

工、娛樂、融雪、漁業(yè)暴殖等:間接利用主要用于發(fā)電。冰島全島11.5%的面積被冰川覆蓋,但冰島是世

界上地熱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也是目前地熱開發(fā)利用程度最高、經驗最豐富的國家,85%的冰島人口利用

地熱取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5.地熱是來自地球內部的一種能量資源,一般認為它主要是地球內部熔巖的熱量向地表傳遞產生的,熔巖

主要分布在()

A.地殼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

6.有關熔巖所在圈層與地殼間界面的說法正確的是()

A.該界面為古登堡界面B.該界面處只有縱波能夠通過

C.該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較大D.地震波在該界面下的傳播速度明顯加快

【答案】

5.B6.D

【分析】

5.熔巖主要分布在上地幔上部的軟流層,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

6.熔巖所在圈層為地幔,地幔與地殼的分界面被稱為莫霍面;在莫霍面以下,地震波橫波與縱波波速明顯

增加,D正確,A、B錯誤。莫霍而以上為地殼,地殼結構的主要特點是地殼厚度不均,大陸地殼較厚、大

洋地殼較薄,因此莫霍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較小,C錯誤。故選D。

7.樹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劑(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將樹干部分涂成白色,是綠化植物養(yǎng)護管理的一項

重要內容,主要目的是確保綠化植物安全越冬。近日,某城市綠化部門對城區(qū)的樹木進行了統(tǒng)一涂白,行

道樹樹干刷白高度統(tǒng)一控制在離地面1.5米處,視覺上達到整齊劃一的效果(如下圖所示),據(jù)此完成下題。

樹木涂白后()

A.減少地面長波輻射,防止樹木熱量流失B.減小晝夜溫差,減輕樹皮開裂

C.使樹木提早發(fā)芽開花,躲過早春低溫凍害D.增加對陽光的吸收率,減少凍害發(fā)生的概率

【答案】B

【詳解】

樹木涂白后白天對太陽輻射的反射作用增強,減少了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因此樹干在白天和夜間的溫度相

差不大,就不易裂開;地面輻射是射向空中的,樹木涂白不能減少地面輻射;樹木涂白白天吸引太陽輻射

減少,可以延遲果樹萌芽和開花期,防止早春霜害。選B正確。

2020年7月7日,是安徽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的第一天,安徽省黃人市歙縣恰逢50年一

遇的特大暴雨,洪水淹沒了大部分道路,導致眾多考生無法按時抵達考點,考試時間不得不做出調整。下圖為

水循環(huán)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b

8.圖示水循環(huán)類型有()

A.1種B.2種C.3種D.4種

9.洪水淹沒道路對應的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是()

A.cB.fc.gD.e

10.為減小暴雨對歙縣的影響可采取的合理有效的措施有()

①控制人口數(shù)量②植樹種草③修建水庫④拓寬道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8.C9.D10.B

【分析】

8.讀圖可知,圖示區(qū)域包括海上內循環(huán)、海陸間循環(huán)、陸上內循環(huán)三中類型的水循環(huán)。故選C。

9.由圖可知,圖中水循環(huán)的環(huán)節(jié)分別為:a為蒸發(fā),b為水汽輸送,c為降水,d為植物的蒸騰,e為地表

徑流,f為下滲,g為地下徑流。洪水淹沒道路對應的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是地表徑流,即e,故選D。

10.控制人口數(shù)量,對減輕暴雨對城市無直接影響,①錯誤;植物種草,可以涵養(yǎng)水源,增加下滲,減弱

地表徑流,減弱暴雨對歙縣的影響,②正確;修建水庫可以起到蓄水調節(jié)的作用,可以減輕暴雨對城市的

危害,③正確;拓寬道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暴雨所造成的洪水威脅,④錯誤。故選B。

海水溫度是影響帶魚季節(jié)性澗游的主要因素。春秋季,北方帶魚在黃海和渤海之間南北澗游;冬春季,

南方帶魚在東海海域南北澗游。下圖為中國近海2月與8月海水溫度分布圖(單位:°C)。據(jù)此完成下題。

11.中國近海表層海水溫度()

A.最低值出現(xiàn)在黃海B.夏季長江口比周邊略低

C.冬季南北差異較大D.季節(jié)變化從南向北減小

12.關于不同季節(jié)的帶魚澗游方向,敘述正確的是()

①北方帶魚春季向北游②北方帶魚秋季向北游③南方帶魚春季向南游④南方帶魚冬季向南游

A.①③B.①@C.②③D.②④

【答案】

11.C12.B

【分析】

11.讀圖可知,中國近海表層海水溫度最低值出現(xiàn)在渤海,A錯;根據(jù)8月海水溫度分布圖可知,夏季長江

口比周邊略高(長江口處表層海水溫度介于27℃?28°C),B錯;冬季,我國近海表層海水溫度南北差異大,

C正確;對比2月和8月我國近海海水溫度分布圖可知,海水表層溫度季節(jié)變化北方地區(qū)更大,南方地區(qū)較

小,D錯。故選C。

12.根據(jù)材料信息可知,海水溫度是影響帶魚季節(jié)性澗游的主要因素。春季,隨著渤海表層溫度逐漸升高,

北方帶魚向北游(加之渤海海水溫度逐漸升高,蜉峭生物量增大,渤海海域食物更為充足);秋季,渤海表

層海水溫度漸低,北方帶魚向黃海海域游動,所以北方帶魚春季北游,秋季南游,①正確,②錯;同理,

南方帶魚冬春季節(jié)在東海海域南北澗游,春季南方帶魚北游(東海海域南部地區(qū)水溫高,不適合南方帶魚

的生長繁衍),冬季南游(東海海域北部地區(qū)水溫低,不適合南方帶魚的生長繁衍),③錯,④正確,選B。

古往今來,“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喚起了多少人對桂林山水的神往。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3.圖中景觀中屬于喀斯特沉積地貌的是()

A.①B.②C.③D.(4)

14.景觀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態(tài)有()

A.石芽、漏斗、落水洞B.石鐘乳、石筍、石柱C.天生橋、石林、洼地D.溶洞、地下河、峰叢

【答案】

13.D14.B

【分析】

13.圖①②③是喀斯特地貌中的峰林、石牙、天生橋等地貌,為外力侵蝕作用形成的。圖④為溶洞中的

鐘乳石。為流水化學沉積形成,與喀斯特淀積作用有關。D正確。故選D。

14.景觀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位于地下溶洞,落水洞、天生橋、石林、峰叢位于地上,石鐘乳、石筍、

石柱為地下溶洞景觀,B正確。故選B。

長江荊江段河道曲折易變,天鵝洲故道群是長江裁彎取直后廢棄的古河道。下圖為“天鵝洲故道群示

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天鵝洲故道

永舐

15.荊江段河道裁彎取直可以(

A.加重洪澇災害B.增加河床淤積C.減少上游來水D.縮短航運里程

16.關于該裁彎取直河段地理環(huán)境描述正確的(

A.裁彎取直發(fā)生在河流的源頭B.六合垸所在地曾在河流北岸

C.河道受到河岸的約束比較大D.裁彎河道的側向自由發(fā)展大

【答案】

15.D16.D

【分析】

15.河道“裁彎取直”可以增強洪水下泄能力,有利于減輕洪澇災害,減輕河床淤積,縮短航運里程,對

上游來水無影響。故D正確,A、B、C錯誤。

16.荊江河段位于長江中游,A錯誤;“天鵝洲故道群是長江裁彎取直后廢棄的古河道”,由天鵝洲故道的

位置可推知六合垸所在地曾在河流南岸,B錯誤:河曲發(fā)育過程中,相鄰曲流環(huán)間的曲流頸受水流沖刷而變

狹,一旦被水切穿,河道即自行取直,因此河道裁彎取直說明河道受到河岸的約束比較小,C錯誤;河道裁

彎取直后,流水對河岸的影響主要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水流北半球向右偏轉、南半球向左偏轉,則北半

球右岸侵蝕、左岸堆積,南半球左岸侵蝕、右岸堆枳,裁彎河道的側向自由發(fā)展大,D正確。故選D。

下圖是某區(qū)域等高線示意圖(單位:米),根據(jù)圖示信息回答下列小題。

17.山頂A的海拔和陡崖D的相對高度組合正確的是()

A.990米、301米B.950米、201米C.850米、499米D.799米、501米

1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河流先向南流,再向西南流B.若兩山頂間建游覽索道,其長度應不小于875米

C.陡崖處可觀賞到瀑布景觀D.B地可見V型峽谷,C地可見三角洲

【答案】

17.A18.B

【分析】

17.從等高線圖可以看出等高距為100米,山頂A外圍的等高線數(shù)值為900,山頂A的海拔高度范圍是

900-1000米,排除C、D;陡崖有4條等高線重合,依陡崖相對高度計算公式(n-l)xd4HV(n+l)xd(其中d

為等高距、n為重合等高線條數(shù))可得出:(4-1)xlOO<H<(4+1)xlOO,陡崖的相對高度范圍是300-500

米,因此排除B,A符合題意。故選A。

18.根據(jù)圖中指向標判斷,河流的流向為先向西南流再轉為向西流,A錯誤;讀圖可知,兩個山頂之間的圖

上距離約為1.8厘米,根據(jù)圖中比例尺(1:50000)計算,兩山峰之間的水平實地距離約為900米,考慮兩

山峰之間有高差,兩山峰之間的實地距離略大于水平實地距離,因此兩山頂間建游覽索道的長度應不小于

875米,B正確;讀圖可知,陡崖位于山脊,不可能發(fā)育河流,因此沒有瀑布,不可觀賞到瀑布景觀,C錯

誤;河流在山區(qū)B地可見V型山谷,在出山口C地應形成沖積扇,而不是三角洲,三角洲在河流入海口,D

錯誤。故選B。

云南省是全國植物種類最多的省份,被譽為“植物王國”。在全國3萬種高等植湯中,云南省占60%

以上,列入國家一、二、三級重點保護和發(fā)展的樹種有150多種。從滇西北獨特險峻的雪山冰川、高寒森

林,到滇西、滇西南的熱帶雨林,再到滇東、滇東南的喀斯特地貌。莽莽的原始森林、珍貴的濕地資源、

豐富多樣的物種,構成了云南獨特多彩的自然生態(tài)體系。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9.云南省被譽為“植物王國”的原因有()

①地跨熱帶、亞熱帶氣候區(qū),地表植被覆蓋率較高②引進栽培的外國植物種類比重很大

③山區(qū)面積大,山地垂直差異明顯④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較好

A.①③④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滇西、滇西南森林比滇西北森林()

A.生長環(huán)境更原生態(tài)B.環(huán)境效應更微弱

C.生態(tài)系統(tǒng)更簡單D.物種資源更豐富

21.下列有利于促進云南省林業(yè)資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措施有()

①積極發(fā)展森林資源非消耗型產業(yè)②大范圍砍伐森林,提高經濟效益

③全面發(fā)展壯大經濟林木產業(yè)④建立和完善森林保護管理長效機制

A.②③B.①@C,①②D.③④

【答案】

19.A20.D21.B

【分析】

19.結合材料分析,云南省緯度低,地跨熱帶、亞熱帶氣候區(qū),水熱條件豐富,地表植被覆蓋率較高,區(qū)

域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較好,①④正確;"從滇西北獨特險峻的雪山冰川、高寒森林,到滇西、滇西南的熱帶雨

林,再到滇東、滇東南的喀斯特地貌",體現(xiàn)了云南山區(qū)面積大,山地垂直分異明顯,自然環(huán)境差異大,③

正確;以原生態(tài)的植被種類為主,引進栽培的外國植物種類不多,②錯誤。故選A。

20.滇西北位于青藏高原,緯度較高,海拔高,自然環(huán)境比較惡劣,人類活動干擾少,生態(tài)系統(tǒng)更簡單,

更原始,環(huán)境效應更微弱,A、B、C錯誤;滇西、滇西南位于橫斷山區(qū),緯度較低,水熱條件好,山地垂直

分異明顯,物種資源更為豐富。故選D。

21.促進云南省林業(yè)資源可持續(xù)發(fā)展應當以保護為主,積極發(fā)展森林資源非消耗型產業(yè),如旅游業(yè);建立

和完善森林保護管理長效機制,①④正確,②③錯誤。故選B。

土壤有機碳是通過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質,動植物殘體和微生物體的合稱,其含量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土壤肥力的高低。下圖為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有機碳含量隨土層深度的變化示意圖。讀圖完成下

面小題。

□295mID760mE21410m

01790m日2130m

0-1010-2020-3030-40

深度(cm)

22.與深層土壤相比,表層土有機碳含量較高的主要原因是()

A.植被凋落物較多B.凋落物腐殖化較弱

C.土壤質地緊實D.土壤通氣性差

23.武夷山高海拔地區(qū)土壤有機碳含量高于低海拔地區(qū),其主要原因是高海拔地區(qū)()

A.常年維持高溫B.微生物活性低

C.土壤呼吸作用強D.有機質礦質化速率快

【答案】

22.A23.B

【分析】

22.植被凋落物主要集中在表層,且表層土壤的溫度、濕度、土壤質地等環(huán)境因更有利于凋落物腐殖化過程

的進行,使得表層有機碳不斷累積,A正確、B錯誤。隨著土層深度的增加,作為土壤有機碳來源的植被凋

落物變少,且由于土壤質地變緊實,使得表層土壤有機質等物質向下輸送受到限制,C、D錯誤。故選A。

23.武夷山高海拔地區(qū)氣溫較低,微生物活性低,土壤呼吸作用弱,有機質礦質化速率緩慢,有利于有機

碳在土壤中的累積,B正確,A、C、D錯誤。故選B。

下圖為某區(qū)域滑坡與地貌演化關系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24.推斷圖中滑坡體的滑動方向為()

A.由北向南B.由西向東C.由西北向東南D.由東北向西南

25.圖中序號所示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順序是()

A.②③④①B.②①③④C.③①④②D.③②①④

【答案】

24.C25.D

【分析】

24.根據(jù)圖中滑坡邊界的形態(tài)、占河道以及現(xiàn)今河流的相對位置關系,同時結合滑坡掩埋的河流階地以及

古堰塞湖的位置等相關信息可推測,該區(qū)域滑坡體自西北向東南方向滑動(注意圖中的方向指示標),阻塞

古河道形成古堰塞湖,之后堰塞體垮塌,形成新的河道,故選C。

25.圖中所示序號中最先有占河道,根據(jù)上題分析可知,該區(qū)域滑坡體自西北向東南方向滑動,滑坡體掩

埋了部分河流階地,同時,滑坡體阻塞了古河道,形成古堰塞湖,之后堰塞體垮塌,形成新的河道,因此

圖中所示序號發(fā)生的先后順序為③②①④,故選D。

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0分;請按要求作答)

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2019年1月8日,搭載“月面微型生態(tài)圈”的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面,進行人類首次月面生物實驗并

培育出第一株被子植物嫩芽。下圖為“月面微型生態(tài)圈”工作原理圖。

A碳水化合物

光合作用]

氧氣

馬鈴薯種子擬南芥種子昆蟲卵

生產者消費者

t二氧化碳

--------生活垃圾"--------

(1)“嫦娥四號”飛向月球的過程中,接觸最多的天體是。

(2)對“嫦娥四號”運行產生嚴重干擾的太陽活動是、,

(3)“月面微型生態(tài)圈”模擬地球外部圈層特點,其中最活躍的因素是。在月球上,“月

面微型生態(tài)圈”運行的能量主要來源于o

(4)材料中提到的被子植物,主要盛行于(填寫地質年代)。這個地質年代出現(xiàn)一次大冰

期,稱為大冰期.

(5)與地球相比,簡述月球表面不適宜生物生存的原因。

【答案】

(1)行星際物質

(2)耀斑太陽風(順序可調換)

(3)生物太陽輻射(或太陽能)

(4)新生代第四紀

(5)晝夜溫差大,沒有適宜的溫度;沒有液態(tài)水:沒有大氣。

【詳解】

(1)月球是地球的衛(wèi)星,因此"嫦娥四號"飛向月球過中,接觸最多的天體是行星際物質。

(2)太陽風和耀斑增多時,發(fā)射的電磁波進入地球大氣層,會引起大氣層擾動,使地球上無線電短波通信

受到影響,甚至出現(xiàn)短暫的中斷,會干擾"嫦娥四號”與地面的聯(lián)系,干擾其運行。

(3)地球外部圈層中最活躍的因素是生物。月球上和地球上,生態(tài)圈運行的能量都主要來源于太陽輻射。

(4)被子植物盛行于新生代。新生出現(xiàn)的大冰期為第四紀大冰期。

(5)地球有生命存的條件為有適宜的溫度,有適宜生物呼吸的大氣,有液態(tài)水。月球體積太小,表面沒有

大氣;因沒有大氣,自轉周期長,晝夜溫差大,沒有適宜的溫度,也沒有液態(tài)水。

27.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塔里木盆地區(qū)域簡圖及甲、乙兩地景觀。

鐵路

山脈

--\,X

河流

沙漠

0

聚落

湖泊

材料二:綠洲是沙漠中具有水,分布有草等植被的地方,綠洲與周圍的沙漠在局部地區(qū)會形成熱力環(huán)流。

下圖示意夏季某日塔里木盆地某綠洲與沙漠氣溫日變化情況。

(1)甲地貌形態(tài)成因是,該地貌兩翼延伸方向指示風向(上或下)。

(2)沙漠氣溫比綠洲高的時間段是,此時段綠洲氣壓____________(高或低),在下圖中畫出

該時段的熱力環(huán)流及高空等壓面情況。

沙漠綠洲

(3)風沙是塔里木盆地的主要自然災害之一,風沙對該地區(qū)交通的危害有—

(4)評價草方格沙障防沙(乙景觀所示)的優(yōu)勢和不足。

【答案】

(1)風力堆積;下

(2)約6:00—21:00;高

沙漠綠洲

(3)掩埋路基;風沙影響視線

(4)優(yōu)勢:①增大地面的粗糙度,削減風力,防沙效果好:②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層含水量,有利于固沙

植物存活。不足:使用壽命有限,成本較高。

【詳解】

(1)考查地貌類型的判斷,圖中為新月形沙丘,屬于風力的堆積作用形成的,新月形沙丘的地貌中迎風坡

緩,背風坡陡,兩翼延伸方向指向風的下風向。

(2)結合圖可知沙漠氣溫比綠洲高的時間段是6點到21點,此時段綠洲氣溫較低,氣壓較高,地面冷熱

不均或者下墊面熱力性質差異形成了沙漠綠洲局地環(huán)流。白天沙漠氣溫較高,氣壓較低,綠洲氣溫較低,

氣壓較高,因此白天風從綠洲吹向沙漠,根據(jù)指向標可知吹西南風;夜晚的風向和白天相反,吹東北風。見

下圖。

沙漠綠洲

(3)風沙對交通影響主要有,一是風沙堆積后掩埋路基,.是風沙吹拂減少大氣的能見度,影響列車行駛

的視線;三是風沙侵蝕會侵蝕鐵軌等。

(4)考查治沙工程草方格的優(yōu)缺點,治沙草方格的使用,首先可以增大地面的粗糙度,增加地表的摩擦力,

削減風力,減少風沙的危害;其次草方格中的草類能夠,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層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

存活,防沙效果好:但是,有材料的限制,使得治沙草方格,使用壽命有限,成本較高。

2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調查任務:城市內澇

調查資料:

資料一:城市內澇是指由于強降水或連續(xù)性降水超過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內產生積水災害的現(xiàn)象。

下圖示意城市水循環(huán)。

資料二:某城市中心區(qū)與郊外平原區(qū)的水循環(huán)數(shù)據(jù)比較表(單位:mm)。

轉化為徑流的轉化為地表徑轉化為地下徑

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蒸發(fā)量

總降水量流的降水量流的降水量

城市中心區(qū)67540533768270

郊外平原區(qū)644.526796171377.5

調查思考:

(1)指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

(2)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變化,判斷易發(fā)生內澇的地區(qū),并說明原因。

(3)每到汛期,我國許多城市都發(fā)生了不同程度的內澇。為緩解城市內澇,某中學地理活動小組設計了以

下兩種方案。任選其中一項措施,從水循環(huán)角度說明它的作用。

甲:設計下凹式綠化帶

乙:鋪設透水方孔磚

【答案】

(1)a:地表徑流;b:下滲;e:地下徑流;d:蒸發(fā)(植物蒸騰)。

(2)城市中心區(qū)。城市中心區(qū)降水多;地表硬化,下滲量少,轉化為地表徑流多,轉化為地下徑流少,超

過了排水能力,易發(fā)內澇;城市排水系統(tǒng)設計不合理,容易形成內澇。

(3)示例甲:下凹式綠化帶設計,利于雨水和地表水下滲進行存儲。

示例乙:透水方孔磚設計利于雨水和地表水下滲,同時鋪種草坪可以增加蒸發(fā)量。(任選一項作答)

【詳解】

(1)讀圖a在地表流動為地表徑流,b由地面到地下應為下滲,c在地下流動應為地下徑流,d水汽上升應

為蒸發(fā)或蒸騰作用。

(2)從表中可讀出,城市中心區(qū)與郊外平原區(qū)相比,最大的差別是轉化為地表徑流的降水量,城市中心區(qū)

為337,郊外平原區(qū)為96,可推測出城市易發(fā)生內澇。城市中心區(qū)易發(fā)生內澇的原因可結合表來回答,從

表中看城市中心區(qū)轉化為地表徑流的降水量大,轉化為地下徑流的降水量少,原因是城市中心區(qū)地表硬化,

下滲量少,轉化為地下徑流少。城市中心區(qū)年平均蒸發(fā)量比郊外平原區(qū)少,原因是城市綠化面積較少。

(3)本題目為開放性習題,選擇兩種方式的任意一種作答即可,若選擇下凹式綠化帶設計,提高了綠化帶

的蓄水能力,而且利于增大下滲,從而減少了地表徑流,減少內澇的發(fā)生。若選擇鋪設透水磚,則直接增

加了下滲,減少了地表徑流,降低內澇發(fā)生的機率,同時鋪種草坪可以增加蒸發(fā)量。

2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土壤有機碳是通過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質、動植物殘體和微生物體的合稱,是衡量土壤肥

力的重要指標之一。某考察隊到素有新疆“濕島”之稱的伊犁河谷進行了野外調查,通過對不同植被下土

壤剖面的采樣,分析了伊犁河谷土壤有機碳含量的變化(見下圖)。研究還表明,氣候條件和人類干擾強度

影響了土壤有機碳的輸入量以及微生物對土壤有機碳的分解轉化,從而影響了土壤有機碳的含量。

80土層深度(rm)

60

40

20

荒針

落河

蒿沼

葉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