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課+中國歷代變法和改革+鞏固訓練 高二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1頁
第4課+中國歷代變法和改革+鞏固訓練 高二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2頁
第4課+中國歷代變法和改革+鞏固訓練 高二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3頁
第4課+中國歷代變法和改革+鞏固訓練 高二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4頁
第4課+中國歷代變法和改革+鞏固訓練 高二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選必一第4課鞏固練習第四課中國歷代變法和改革一、選擇題1.商鞅變法之前秦國農家父子兄弟多是不分家的。商鞅在變法中改造“父子無別,同室而居”的社會,先下令“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爾后再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內息者為禁”,并規(guī)定男丁(15足歲以上)登記在冊。這些規(guī)定(

)A.旨在加強教化改善社會風氣 B.促進了小農經濟的發(fā)展C.促使血緣宗法制度得到加強 D.強調社會尊卑等級關系2.《商君書·修權》中說:“故堯、舜之位天下也,非私天下之利也,為天下(公天下)位天下也;論賢舉能而傳焉,非疏父子親越人也,明于治亂之道也。故三王以義親,五霸以法正諸侯,皆非私天下之利也,為天下治天下?!鄙叹纳鲜鏊枷耄?/p>

)A.強化了王權獨尊的專制觀 B.明確了為公任法的治國理念C.打破了私天下的繼承原則 D.展現了外儒內法的政治思想3.商鞅認為“欲農富其國者,境內之食必貴”。因此,他第二次變法時只向農夫普遍授田,對于從事商賈技藝者不授田,這些人需要靠購買糧食解決吃飯問題。商鞅推行的授田法(

)A.旨在維護宗法分封制度 B.保護了小農經濟的發(fā)展C.導致商人操縱糧食價格 D.突破“工商食官”局面4.戰(zhàn)國時期,出身破產平民的吳起、剛剛被解放不久的奴隸申不害、出身沒落貴族的商鞅、出身普通平民的李斯都被各諸侯國委以相、將等要職。這反映出當時(

)A.宗法分封制開始走向瓦解 B.法家思想成為顯學C.貴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轉變 D.爭霸戰(zhàn)爭愈演愈烈5.有學者提出,北魏政府在實行均田制的過程中發(fā)現大量戶口不實的問題,轉而著手創(chuàng)立新制度,以收整齊戶口之效。這一新制度是()A.大索貌閱 B.三長制 C.編戶齊名 D.九品中正制6.孝文帝遷都洛陽不到四十年,北魏滅亡?!段簳氛J為:“遷洛之舉,群臣不順,孝文設術以詐之,示威以脅之。不知厭乎累世安樂之余,經始百年荒橫之地。一事不成,舊業(yè)盡棄,欲以何為?”這種觀點認為遷都(

)A.加劇了北魏統(tǒng)治集團的腐敗 B.動搖了北魏政權的立國根基C.不利于民族間的交流與融合 D.喪失了保持民族特性的條件7.對歷代帝王陵墓的保護是中國古代固有的文化傳統(tǒng)。北魏孝文帝在恢復祭陵制度的同時,對漢、魏、晉諸陵的維護沿襲了魏明帝的做法,并以古代帝王祭祀的禮儀“太牢之禮”祭漢光武及明、章三帝陵。孝文帝這一做法旨在()A.尊重歷代的賢明君主 B.傳承和弘揚鮮卑族文化傳統(tǒng)C.彰顯其人道主義情懷 D.表明北魏入主中原的正統(tǒng)性8.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四年,南齊派使節(jié)北上,恰逢馮太后喪事,齊使欲以朱衣入見,北魏派人四次往返勸阻,皆不肯更衣。后北魏以精通禮學的名士成淹與之辯論,齊使不敵,只得以喪服入見。這一材料可用于研究(

)A.南北文化差異的原因 B.禮樂制度的歷史延續(xù)性C.南北政權的隸屬關系 D.北魏封建化改革的影響9.據司馬光記載:“(宋)市易司法,聽人賒貸縣官貨財,以田宅或金帛為抵當,無抵當者,三人相保則給之。皆出息十分之二、過期不輸息外,每月更加罰錢百分之一?!边@一規(guī)定(

)A.利于規(guī)范市場金融秩序 B.表明經濟法規(guī)臻于完善C.體現重農抑商政策松動 D.加重了勞動人民的負擔10.對于主持變法的王安石,南宋以后的學者多將他看作“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異端,而近代資產階級學者則把他捧到天上,好像在千年前他就是一個為資本主義世界設計的大人物。20世紀50—70年代,史學界普遍接受列寧的評價“王安石是中國十一世紀時的改革家”進入80年代以后“抑王揚馬”的觀點又流行一時。900多年來,對王安石變法的評價跌宕起伏、毀譽不一,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反映著900多年的“社會氣候”下列對此理解最合理的是(

)A.南宋學者因距離變法的時間最近,故理解最為準確B.近代學者因可供研究的資料較多,故觀點更為合理C.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可能會受到特定時代背景的影響D.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標準應當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11.宋神宗問唐代河北州縣設置,安石日:“唐時或是藩鎮(zhèn)欲張?zhí)撁?,縱唐州縣亦不足問,但計方今利害何如爾?!彼鞒肿兎ㄆ陂g,政府對地方行政區(qū)進行了調整,河北西路撤去19個縣。這說明北宋中央政府(

)A.并未實行重文輕武政策 B.認為社會倫理綱常失序C.治國理念發(fā)生劇烈變動 D.力圖改變積貧積弱局面12.王安石變法中設置的市易務,不僅嚴格立法以抑兼并,而且參與到市場的直接經營當中,增加商稅,如市例錢,以及坊場、河渡之關稅,進一步擴大征榷范圍等。據此可知,王安石的這一變法舉措(

)A.緩和了統(tǒng)治集團內部矛盾 B.達到了富國強兵的目的C.加大了政府對工商業(yè)干預 D.減輕了人民的差役負擔13.王安石在《上五事札子》中指出,“保甲之法,起于三代丘甲,管仲用之齊,子產用之鄭,商君用之秦,伸長統(tǒng)言之漢,而非今日之立異也?!褚坏┳冎?,使行什伍相維,鄰里相屬,察奸而顯諸仁,宿兵而藏諸用”。這一論斷旨在A.減少變法改革的阻力B.宣揚法家思想 C.抨擊反對派的保守性 D.強調以民為本14.明代實行“一條鞭法”較早的地區(qū)是南直隸(約今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和廣西,在1567—1572年的十多年間,才逐漸向全國推廣。這些地區(qū)較早實行“一條鞭法”的主要原因在于(

)A.自然經濟解體較早 B.地理位置相對優(yōu)越C.海外白銀大量流入 D.人口數量增長迅速15.下表是張居正改革群體成員構成情況。據此可以推知,張居正改革(

)《張居正改革群體成員構成簡表》(部分)同鄉(xiāng)核心成員:方逢時、劉堯誨(知已、門生)、耿定向(知已)、曾省吾、王宗載、李維禎、傅作舟家人邊緣成員:游守禮(同鄉(xiāng))姻親核心成員:王篆(同鄉(xiāng))、李幼滋(同鄉(xiāng)、同年)邊緣成員:王之浩(同鄉(xiāng))朋友核心成員:王崇古、萬恭、王宗沐等師生核心成員:梁夢龍、龐尚鵬(知已)、張學顏等邊緣成員:潘晟下屬核心成員:譚綸、王國光、吳桂芳、戚繼光、李成梁、潘季馴等邊緣成員:孫光枯、曹大野A.具備堅實的群眾基礎B.失敗有其必然性C.注重提升官員的素質D.受到頑固派阻撓16.明朝內閣首輔張居正大力整肅吏治,裁減開支,清丈土地,改革稅制,使國家財政收入增加,社會矛盾相對緩和。但其去世后,家被抄,諸子或自殺,或被充軍。張居正家族如此結局,主要緣于其改革A.觸犯了官僚地主的利益 B.損害了宦官集團的利益C.改變了明內閣參政體制 D.明神宗一直厭惡張居正17.史載張居正改革十年“海內肅清。用李成梁、戚繼光,委以北邊,攘地千里,荒外警服。南蠻累世負固者,次第遣將削平之。力籌富國,太倉粟可支十年。冏寺(官署名)積金至四百余萬。成君德,抑近幸,嚴考成,核名實,清郵傳,核地畝,一時治績炳然”。材料無法體現張居正改革:(

)A.有利于加強對少數民族的管理 B.增加了政府下財政收入C.有利于提高政府官員辦事效率 D.減輕沉重的田賦負擔18.1898年1月,康有為給光緒帝上書,建議在中央設立制度局,負責“審定全規(guī),重立典法”,甚至“酌定憲法”;制度局成員由皇帝擢拔,對皇帝負責;議事程序是“派王大臣為總裁,體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內,同共討論”,最終由皇帝裁決??涤袨榇伺e意在(

)A.建立代議制機構 B.增強改革派的實力 C.裁撤舊官僚機構 D.尋求社會各界支持19.康有為《新學偽經考》出版后,不少維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黃遵憲表示難以接受其思想主張,帝黨領袖翁同龢也斥之為“說經家一野狐也”。在維新變法的高潮階段,甚至遭到支持光緒皇帝變法的兩位大臣陳寶箴和孫家鼐反對而飭令毀版。《新學偽經考》之所以遭到反對,是因為它(

)A.竭力倡導君主立憲制B.有悖于傳統(tǒng)主流思想C.并不是科學的歷史觀D.觸動了清朝統(tǒng)治根基20.1901年,梁啟超在《南??迪壬鷤鳌分刑岢?,其師康有為是“孔教之馬丁·路德”。然而以康、梁為代表的維新人士在提到路德時,幾乎都是集中于對路德個人事跡的論述和對其勇氣的稱贊。由此推知(

)A.改良主張缺乏群眾基礎 B.制度改革難以深入人心C.國人抵觸西方思想傳播 D.維新變法具有空想色彩21.1897年,一位改革家從廣東跑到北京,上書皇帝說:“昔者安南之役,十年乃有東事;割臺之后,兩年遂有膠州……波蘭之宰割均分,而舉其國土,馬達加斯加以挑水起釁而國滅,……蟻穴潰堤,釁不在大……職恐自爾之后,皇上與諸臣,雖欲茍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與諸臣求為長安布衣而不可得矣”。下列主張最有可能是該改革家提出的是(

)A.三民主義 B.東南互保 C.君主立憲 D.扶清滅洋22.“百日維新”前,梁啟超任教于湖南時務學堂,“所言皆當時一派之民權論”,又竊印《明夷待訪錄》《揚州十日記》等禁書,“加以案語,秘密分布,傳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眾”,于是“湖南新舊派大哄”。這反映出,當時(

)A.革命已成為主要思潮 B.維新派變法策略未能統(tǒng)一C.變法思想的根本轉變 D.維新派側重動員民眾變法23.維新變法期間,湖南巡撫陳寶箴推行變法改革,但在上《請厘正學術造就人才折》中稱“康有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書……其徒和之,持之愈堅,失之愈遠,囂然自命,號為‘康學’,而民權平等之說熾矣”,并奏請銷毀《孔子改制考》。這種主張(

)A.推動了新舊勢力的合流 B.試圖突破“中體西用”束縛C.有助于減少變法的阻力 D.意在徹底否定變法理論基礎24.維新變法失敗后,翰林院編修沈鵬上疏請立誅榮祿、剛毅、李蓮英“三兇”。當時掌院學士徐桐兩次嚴拒了沈鵬之請,沈鵬一氣之下把奏章送到了《國聞報》發(fā)布,震動朝野。這一事件反映了(

)A.中央決策機構成為了擺設 B.封建士大夫的個人擔當C.維新派政治影響并未減弱 D.維新變法促使民眾覺醒25.李鴻章在戊戌之后,多次寄意逃亡日本的梁啟超,要他“精研西學,歷練才干,以待他日效力國事,不必因現實境遇,遽灰初心”。對材料理解準確的是A.洋務派和維新派有相通之處 B.君主立憲是中國發(fā)展的方向C.李鴻章支持維新派制度變革 D.抵制革命思想在中國的傳播26.1903年,直隸總督抽取鼓鑄銅元的部分余利為資本,率先在保定創(chuàng)辦北洋工藝總局,辦起藝徒學堂(后改稱為實習工廠,旋易名聚合紡織廠),又建工藝局、習藝所及滿城積祥有限工廠等,推進織、染、皮、藤、衣、料器、金屬、印刷、雕鑿等多項工藝。這些舉措(

)A.得益于清末新政的開展 B.使商品經濟取代了自然經濟C.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實現 D.為辛亥革命的成功奠定基礎27.如表所示為1908年清廷頒布的《資政院章程》中的部分規(guī)定。據表可知,當時(

第一條資政院“以取決公論,預立上下議院基礎為宗旨”“新定法典及以后修訂”第十五條前條所列第一至第四各款議案,應由軍機大臣或各部行政大臣先期擬定第十六條所議法案的頒布須請旨擬奪A.軍機處仍處于權力中心 B.司法獨立已是大勢所趨C.傳統(tǒng)政治影響依然較大 D.政治體制改革已達共識28.如圖是刊登在1908年《神舟日報》上的漫畫。漫畫左邊屋頂上的字依次為“出版者之宅”“集會者之宅”“言論者之宅”,門頭上寫有“自由社”。該漫畫表明(

)A.晚清政府在鉗制民間輿論B.基層組織維護社會治安C.禁絕封控以緩解社會矛盾D.各方協(xié)作改善國家治理29.1904年初,清政府試辦戶部銀行。3月,頒布《試辦銀行章程》,該章程規(guī)定:作為有限公司,該行歸國家保護,遇市面銀根緊急,青黃不接時,可向戶部請給庫款接濟;其開辦資本為庫平銀400萬兩,分為4萬股,每股100兩,戶部認購一半,其余一半準私人自由認購。這些規(guī)定的實施(

)A.促成了新的經營方式的出現B.適應了洋務新政的需要C.助推清廷重掌國家財政命脈D.有利于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30.1978年9月,李先念提出了“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口號。陳云也認為“在計劃經濟的前提下,搞點市場經濟作為補充。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相結合,以計劃經濟為主,市場經濟是個補充,但不是小補充,而是大補充……要競爭一下”。以上相關主張表明(

)A.改革開放政策已經穩(wěn)步推行 B.引進現代企業(yè)制度開始提上日程C.突破現有經濟體制勢在必行 D.建立市場競爭機制得到廣泛認同31.1985年5月,黨中央推行教育改革,改革高等教育學校的招生計劃和畢業(yè)生分配制度,實行國家計劃招生、用人單位委托招生和在國家計劃外招收少數自費生三種辦法……成立國家教育委員會,統(tǒng)籌整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這表明,我國教育改革(

)A.厘清了畢業(yè)生與用人單位的關系 B.適應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C.開啟了我國高等院系調整的歷程 D.解決了國家財政收入緊張的問題32.1978年底,中央工作會議上印發(fā)了《戰(zhàn)后日本、西德、法國經濟是怎樣迅速發(fā)展起來的》以及新加坡、韓國等經濟發(fā)展情況的材料,主要是為了討論A.增強國營企業(yè)活力 B.積極利用外資和先進技術C.建立市場經濟體制 D.調整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戰(zhàn)略二、材料分析題33.時代催生變法改革,改革推動時代發(fā)展。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之志,在制兼并,濟貧乏,變通天下之財,以富其民而致天下于治。于是“設青苗以奪富民之利”、“凡糴買稅斂上供之物,皆得徙貴就賤,用近易遠”、“置市易司,借官錢為本,稍籠商賈之利,即一歲之入亦不下一二十萬貫?!薄疽庥源菀旨娌ⅲf一行之不善,而國家反為兼并之禍,則民何訴焉?而盜一臣之因緣以自肥,又無論也。故荊公之政策,其于財政上所收之效歲頗豐,而于國民經濟上所收之效滋嗇,良以此也?!木幾粤簡⒊锻醢彩瘋鳌返炔牧隙殡S白銀貨幣化的進程,嘉靖初年白銀在社會流通領域形成了主幣,并以賦役改革的形式迅速擴張,進入國家財政的層面。《會計錄》顯現出明代財政從實物折銀到征銀的曲折反復過程,這無疑已將原有的以實物為主的財政結構破壞殆盡,使得國家財政狀況異常的混亂無序。財政危機表明,對于原有財政體系需要一個改革與重組。張居正改革正是應對這樣的挑戰(zhàn)與危機而出現的,是在白銀通貨的盛行中應運而生的。——萬明《傳統(tǒng)國家近代轉型的開端——張居正改革新論》材料三1997年初,江澤民在十五大文件起草組會議上的講話中,著重談了自己關于股份制和公有制的看法。他指出,不能籠統(tǒng)地把股份制歸結為私有或公有。他向與會人員強調:第一,股份制是一種現代經濟發(fā)展的企業(yè)組織形式或資本組織形式,資本主義可以用,社會主義同樣可以用;第二,股份制形式有利于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有利于提高企業(yè)的或資本運作的效率和競爭水平;第三,股份公司的所有制性質,關鍵看控股權掌握在誰手中?!▏秶蟾母铩瓭擅裉剿魃鐣髦髁x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微觀歷史》(1)根據材料一,概括王安石“變通天下之財”的主要舉措,并結合所學分析其理財措施的效果。(2)根據材料二,從國家財政角度說明張居正改革應對“挑戰(zhàn)與危機”的必要性。結合所學簡述張居正改革的影響。(3)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指出20世紀90年代中共探索經濟體制改革的主要成果。綜合上述材料,運用唯物史觀,闡述三次改革的共同啟示。1.B【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本質題,時空是戰(zhàn)國時期。根據材料可知,古代農業(yè)社會,國家依賴稅收獲得生存,稅收的征發(fā)是通過戶籍管理而實現的?!懊裼卸幸陨喜环之愓撸镀滟x”“男?。?5足歲以上)登記在冊”的目的都是要成年男子分家另立戶口,確立一夫一婦為單位的農戶,這些規(guī)定不僅增加了政府的財政稅收,也促進了小農經濟的發(fā)展,B項正確;材料中“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內息者為禁”雖然有“革除殘余的戎狄風俗,而代之以中原的文明風尚和習俗”的目的,但是分戶的規(guī)定主要考慮的是增加小農的戶數來達到促進農業(yè)生產、增加稅收的目的,排除A項;血緣宗法制是按照血統(tǒng)遠近以區(qū)別親疏的制度,核心是嫡長子繼承制,與題干無關,排除C項;材料強調父子兄弟分戶別居的規(guī)定,由“父子無別,同事而居”到“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內息者為禁”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傳統(tǒng)的家庭倫理觀念,這與尊卑等級關系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2.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戰(zhàn)國時期(中國)。據材料“故堯、舜之位天下也,非私天下之利也,為天下(公天下)位天下也;論賢舉能而傳焉,非疏父子親越人也,明于治亂之道也。故三王以義親,五霸以法正諸侯,皆非私天下之利也,為天下治天下。”可知,商君認為以堯、舜為例,彰顯公天下之利,以五霸以法正諸侯為例,彰顯法治即為維護公天下之利的重要手段,B項正確。在材料中無法體現強化了王權獨尊的專制觀,排除A項;材料以堯、舜為例想表明公天下之利的重要性,并非想打破私天下的繼承原則,排除C項;“外儒內法”為漢代董仲舒思想的特點,不符合材料內容,也不符合商君所處時期,排除D項。故選B項。3.B【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目的、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戰(zhàn)國時期(中國)。據材料可知,商鞅變法優(yōu)先傾向于農夫,這體現出商鞅意識到農業(yè)的重要性,因此保護了小農經濟的發(fā)展的說法符合題意,B項正確;商鞅變法助推了宗法分封制的瓦解,排除A項;據材料無法判斷商鞅推行的授田法導致商人操縱糧食價格,排除C項;戰(zhàn)國時期,確實商業(yè)發(fā)展突破“工商食官”局面,但是材料主要涉及農業(yè),排除D項。故選B項。4.C【詳解】根據“戰(zhàn)國時期,出身破產平民的吳起、剛剛被解放不久的奴隸申不害、出身沒落貴族的商鞅、出身普通平民的李斯都被各諸侯國委以相、將等要職?!笨傻贸鰬?zhàn)國時期平民階層通過立軍功以及個人的才能進入到統(tǒng)治階層,打破了血緣政治的限制,反映出貴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轉變,C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宗法,排除A項;材料與法家無關,排除B項;D項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D項。故選C項。5.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時空是:南北朝時期中國。均田制按人口分配土地,其順利實施的前提條件是政府對戶口數量有較為翔實的掌握。北魏政府為了遏止豪族蔭占人口,增加小農數量,使均田制得以推行,每五戶百姓置一鄰長,合五鄰置一里長,合五里置一黨長,即所謂三長。三長的職責是檢查戶口,監(jiān)督耕作,征收租調,征發(fā)徭役和兵役,因此能達到“整齊戶口”之效,B項正確;大索貌閱是實行于隋朝的強化戶口管理的措施,排除A項;漢代繼承了秦朝的全民戶口登記制度,將全國的地主、自耕農、雇農、傭工、商人,全部編入國家的戶籍,這叫做“編戶齊民”,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為強化對基層戶口的控制而實行的新制度,九品中正制為選官制度,排除D項。故選B項。6.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南北朝時期中國。《魏書》認為孝文帝放棄經營百年的平城(今山西大同),強行遷都到中原的洛陽是“舊業(yè)盡棄”,不利于其統(tǒng)治,B項正確;北魏統(tǒng)治的腐敗與遷都沒有必然聯(lián)系,排除A項;遷都洛陽有利于民族間的交流與融合,排除C項;材料主要講喪失了“舊業(yè)”,也即經營百年的平城,未提及喪失了民族特性,排除D項。故選B項。7.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北魏(中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南北朝的“正統(tǒng)之爭”貫穿始終,材料中北魏孝文帝維護前代帝王陵墓的做法,意在證明其入主中原的合法性和正統(tǒng)性,D項正確;材料中孝文帝維護前代帝王陵墓的做法不是傳承和弘揚鮮卑族文化傳統(tǒng),排除B項;A是表象,孝文帝的真正的目的是要宣揚北魏入主中原的正統(tǒng)性,排除A項;孝文帝的做法不是人道主義行為,排除C項。故選D項。8.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魏晉南北朝(中國)。據材料可知,南齊使者出使北魏,恰逢馮太后喪事,想著紅衣祭拜,最終北魏以精通禮學的名士成淹與之辯論,齊使不敵,只得以喪服入見,可見北魏堅持著喪服祭拜,顯然這是受到中原禮儀的影響,D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南北文化的差異,材料主要體現北魏在齊使祭拜馮太后問題上堅持祭拜者著喪服,排除A項;材料中一定層度體現了禮儀制度,但是材料主旨是北魏受漢化影響大,排除B項;C項表述錯誤,南北政權不是隸屬關系,是并存關系,排除C項。故選D項。9.A【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是本質題和影響題。時空是宋代(中國)。據材料“(宋)市易司法,聽人賒貸縣官貨財,以田宅或金帛為抵當,無抵當者,三人相保則給之。皆出息十分之二、過期不輸息外……”,可知,允許人們以田宅或金帛為抵押,向政府賒貸,并且規(guī)定了具體的利息標準和罰款標準,這有利于規(guī)范市場金融秩序,A項正確;材料僅涉及市易法,不能說明經濟法規(guī)臻于完善,排除B項;材料并未提及政府的重農抑商政策,排除C項;僅從材料,無法得出對勞動人民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A項。10.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時空是北宋時期(中國)。據材料“南宋以后的學者……異端……近代資產階級學者則把他捧到天上,好像在千年前他就是一個為資本主義世界設計的大人物……900多年來,對王安石變法的評價跌宕起伏、毀譽不一”,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時代,對王安石的評價不一,說明歷史人物的評價受到特定時代背景的影響,C項正確;南宋學者的觀點也不一定是正確的,排除A項;近代學者由于受立場、視角的影響,觀點也不一定合理,排除B項;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標準,應該是固定的標準,不能說變就變,排除D項。故選C項。11.D【詳解】依據材料“他主持變法期間,政府對地方行政區(qū)進行了調整,河北西路撤去19個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宋政府想通過王安石變法來改變統(tǒng)治危機,D項正確;北宋的治國理念就是重文輕武,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倫理綱常失序,排除B項;北宋治國理念并未發(fā)生變化,排除C項。故選D項。12.C【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題干信息,王安石變法中的“市易法”規(guī)定:由政府出資在若干重要城市設“市易務”,平價收購市場上滯銷的貨物,等到市場缺貨時再賣出去,商販可向市易務交納抵押品或成批賒購貨物,半年出息一分,這有利于平抑物價、抑制兼、增加國庫收入。同時市易務還參與到市場的直接經營當中,增加商稅、關稅,進一步擴大征榷范圍等。據此可知,王安石的這一變法舉措加大了政府對工商業(yè)的干預,C項正確;從某種程度上看,市易法會激化政府與商人、地主的矛盾,排除A項;市易法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但與“強兵”沒有直接關聯(lián),從歷史上看,王安石變法達到了富國目的,但強兵的效果并不明顯,排除B項;市易法不能直接減輕人民的差役負擔,排除D項。故選C項。13.A【詳解】根據“保甲之法,起于三代丘甲,管仲用之齊,子產用之鄭,商君用之秦”要得出王安石強調保甲法起源早,前人已經有實行過,這樣做是為了減少變法的阻力,A項正確;其指導思想不是法家,排除B項;CD項不是其主旨,排除CD項。故選A項。14.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中國)。根據材料“明代實行‘一條鞭法’較早的地區(qū)是南直隸(約今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和廣西,在1567—1572年的十多年間,才逐漸向全國推廣?!笨芍?,明朝推行“一條鞭法”,用白銀繳納賦稅,其中較早的地區(qū)有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和廣西等地,這些地區(qū)是明朝中后期對外貿易比較發(fā)達的地區(qū),受到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海外白銀大量流入,為改革奠定了基礎,C項正確;自然經濟開始解體是在鴉片戰(zhàn)爭后,排除A項;地理位置優(yōu)越是商品經濟發(fā)達,貨幣量增加的原因之一,但非主要原因,排除B項;人口數量增長迅速,與推行“一條鞭法”沒有直接關系,排除D項。故選C項。15.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張居正改革的群體成員包括了同鄉(xiāng)、家人、姻親、朋友、師生等,具有明顯的任人唯親色彩,影響了改革的具體效果的實施,因此其失敗也是必然的,B項正確;張居正改革是統(tǒng)治階級自上而下進行的,因此維護的是地主階級的利益,不具備堅實的群眾基礎,排除A項;材料反映了張居正改革群體成員大多為同鄉(xiāng)、家人、姻親、朋友、師生等,具有明顯的任人唯親色彩,但不能體現張居正改革注重提升官員的素質,排除C項;材料反映了張居正任人唯親,未體現頑固派阻撓,排除D項。故選B項。16.A【詳解】根據題干知識可知,張居正作為明朝的改革家,但是死后的遭遇卻令人惋惜,主要是其改革觸動了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A正確;張居正主要是損害了地主階級的利益,并非是宦官集團的利益,B排除;CD不符合史實,排除。故選A。17.D【詳解】綜合材料內容可知,張居正改革中有核定土地的內容,但沒有體現減輕田賦負擔的內容,D項符合題意;根據“委以北邊,攘地千里,荒外警服。南蠻累世負固者,次第遣將削平之”可知體現對少數民族的管理;根據“力籌富國,太倉粟可支十年”可知增加了政府財政收入;根據“抑近幸,嚴考成,核名實,清郵傳,核地畝,一時治績炳然”可知有利于政府官員辦事效率的提高,ABC項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項。18.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時空是1898年的中國。根據材料“制度局成員由皇帝擢拔,對皇帝負責;議事程序是‘派王大臣為總裁,體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內,同共討論’,最終由皇帝裁決?!奔八鶎W可知,維新派代表人物向光緒皇帝提出的建議體現了維護皇帝權威的特點,意在贏得光緒皇帝對變法的支持,從而增強維新力量,B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設立制度局,議事結果最終由皇帝裁決,這不符合代議制的特點,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裁撤舊官僚機構的信息,這屬于戊戌變法的內容,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康有為屬于資產階級改良派的代表者,他意在尋求光緒皇帝的支持,選項表述有誤,排除D項。故選B項。19.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時空是1898年的中國。根據材料“康有為《新學偽經考》出版后,……帝黨領袖翁同龢也斥之為‘說經家一野狐也’?!踔猎獾街С止饩w皇帝變法的兩位大臣陳寶箴和孫家鼐反對而飭令毀版?!奔八鶎W可知,康有為的《新學偽經考》遭到了維新派的反對,主要是因為康有為猛烈批判孔子和儒家經典的做法過于偏激,造成了維新派內部意見分歧,B項正確;材料并未強調康有為對君主立憲制的竭力倡導,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缎聦W偽經考》是宣揚托古改制思想的經書論證著作,不是科學的歷史觀,這并不是題干描述的主要原因,排除C項;《新學偽經考》并未觸動清朝統(tǒng)治的根基,其主要作用是為資產階級改良運動作輿論準備,排除D項。故選B項。20.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1901年的中國。根據材料“康、梁為代表的維新人士在提到路德時,幾乎都是集中于對路德個人事跡的論述和對其勇氣的稱贊”及所學可知,1898年戊戌變法最終以失敗告終。維新派人士認為路德的個人勇氣是推動歐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并未認清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的本質要求,這從側面反映出維新變法運動具有一定的空想性色彩,D項正確;戊戌變法是一場資產階級維新派的政治改良運動,缺乏群眾基礎,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維新派制度改革的影響,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維新變法時期國人抵制西方思想傳播的信息,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故選D項。21.C【詳解】根據材料“1897年,一位改革家從廣東跑到北京,上書皇帝說:‘昔者安南之役,十年乃有東事;割臺之后,兩年遂有膠州……且恐皇上與諸臣求為長安布衣而不可得矣’?!笨芍?,當時警示“皇帝與諸臣”國滅危機的是維新派,其主張君主立憲,C項正確;三民主義是孫中山提出的,他是反對帝制的,排除A項;“東南互?!卑l(fā)生在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時期,是東南的督撫,而非政治改革家,排除B項;“扶清滅洋”是義和團運動的口號,屬于農民階級,不符合材料中人物的身份,排除D項。故選C項。22.B【詳解】根據“所言皆當時一派之民權論”“加以案語,秘密分布,傳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眾”“湖南新舊派大哄”等內容可得出,當時維新派并沒有統(tǒng)一的思想與策略,有人宣揚新的思想,便大家起哄,B項正確;當時維新思想是主流,排除A項;C項太絕絕對,排除C項;材料中沒有體現對群眾的動員,排除D項。故選B項。23.C【詳解】根據材料“湖南巡撫陳寶箴推行變法改革”、“奏請銷毀《孔子改制考》”,可以看出,陳寶箴本人是贊同并推行了變法改革的,但同時他又認為‘康學’使民權平等的學說非常興盛,這會造成守舊派更大的阻擾,故其奏請銷毀《孔子改制考》,是為了減少變法的阻力,C項正確;新舊勢力的合流,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材料體現的是其奏請銷毀《孔子改制考》,是為了減少變法的阻力,不是為了突破“中體西用”束縛,排除B項;徹底否定,過于絕對,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C項。24.B【詳解】根據材料可知,戊戌政變后,維新派遭到鎮(zhèn)壓,但沈鵬不顧個人安危,一再要求誅殺“三兇”,這體現了封建士大夫的個人擔當,B項正確;材料信息表明沈鵬善于利用輿論影響,并未體現中央決策機構的地位變化,排除A項;戊戌變法失敗后,維新派損失慘重,政治影響大為削弱,排除C項;材料體現不出維新變法促使民眾覺醒,排除D項。故選B項。25.A【詳解】根據材料可知,身為地主階級的李鴻章寄意逃亡日本的資產階級改良派梁啟超“精研西學,歷練才干,以待他日效力國事,不必因現實境遇,遽灰初心”,是因為兩人在主張上是一致的,即學習西方,挽救民族危亡,A項正確;材料未表明君主立憲是中國發(fā)展的方向,排除B項;李鴻章是地主階級官僚,不會支持維新派制度變革,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抵制革命思想在中國的傳播,排除D項。故選A項。26.A【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是原因題、影響題。時空是:20世紀初(中國)據材料,20世紀初,直隸總督在保定創(chuàng)辦工廠,發(fā)展近代工業(yè)。結合所學,《辛丑條約》簽訂后,清政府實施“新政”,鼓勵發(fā)展實業(yè),材料所述舉措得益于清末新政的開展,A項正確;晚清中國,近代工商業(yè)發(fā)展水平不高,自然經濟仍然是經濟的主導,排除B項;材料所述屬于經濟范疇,與民主政治關系不大,排除C項;材料所述為清末新政的影響,不是促成辛亥革命成功的條件,排除D項。故選A項。27.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可知,這是本質類題目,時空是1908年的清政府。根據材料“應由軍機大臣或各部行政大臣先期擬定”“須請旨擬奪”可知,清末立憲改革中仍然突出舊的軍機處的地位,以及突顯皇權的地位與作用,說明在改革中傳統(tǒng)政治影響依然較大,C項正確;“軍機處仍處于權力中心”表述錯誤,軍機處始終不是中央一級的法定機構,排除A項;根據材料“應由軍機大臣或各部行政大臣先期擬定”“須請旨擬奪”可知司法權仍然受到極大的干涉,并不獨立,排除B項;“政治體制改革已達共識”表述錯誤,清末新政是一場排除民族資產階級領導和參加的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改革運動,其主觀意圖是遏制革命形勢和消除統(tǒng)治危機,排除D項。故選C項。28.A【詳解】結合所學可知,1908年屬于晚清時期,從漫畫中象征言論自由、結社自由、出版自由的自由社被封可知,在社會立憲浪潮越來越高的情況下,清政府擔心民間輿論會威脅自身的專制統(tǒng)治,鉗制民間輿論,A項正確;漫畫中封控人員皆身著統(tǒng)一的“制式服裝”,且自由社內有“言論者之宅”“集會者之宅”“出版者之宅”,由此可見,它并非基層組織在維護社會治安,排除B項;晚清政府封禁民間社團、鉗制民間輿論激化了社會矛盾,排除C項;材料無法看出"各方協(xié)作”,排除D項。故選A項。29.D【詳解】戶部銀行采取官商合辦的形式,且銀行本身就可以為企業(yè)發(fā)展提供資金,有利于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D項正確;明朝后期,新的經營方式在南方一些地區(qū)的絲織、榨油、制瓷等行業(yè)中就已經出現,排除A項;洋務新政以甲午戰(zhàn)爭的失敗而告終,排除B項;20世紀初,清政府統(tǒng)治危機日益深重,列強逐步控制了中國的財政命脈,排除C項。故選D項。30.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78年的中國。根據材料“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相結合”“計劃經濟的前提下,搞點市場經濟作為補充”可知,在1978年9月,也就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黨內已有領導人認識到對經濟體制調整的必要性,盡管此時尚不能確定此后的經濟體制改革最終目標,C項正確;此時改革開放尚未開始,排除A項;現代企業(yè)制度的建立是在20世紀90年代,排除B項;此時市場經濟競爭機制尚未得到廣泛認同,排除D項。故選C項。31.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85年(中國)。由“改革高等教育學校的招生計劃……實行國家計劃招生、用人單位委托招生和在國家計劃外招收少數自費生三種辦法……統(tǒng)籌整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可知,我國教育體制改革通過三種招生方式,統(tǒng)籌教育事業(yè)發(fā)展,使高等教育人才適應國家、用人單位的需要,結合1985年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可知,我國教育體制改革適應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B項正確;材料強調國家、單位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