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地理高二上學期期末試題及答案指導(2024-2025學年)_第1頁
江蘇省蘇州市地理高二上學期期末試題及答案指導(2024-2025學年)_第2頁
江蘇省蘇州市地理高二上學期期末試題及答案指導(2024-2025學年)_第3頁
江蘇省蘇州市地理高二上學期期末試題及答案指導(2024-2025學年)_第4頁
江蘇省蘇州市地理高二上學期期末試題及答案指導(2024-2025學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江蘇省蘇州市地理高二上學期期末復習試題(答案在后面)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下列哪一項不屬于地球內部結構的三個主要層次?A.地殼B.地幔C.地核D.大氣層2、巖石圈板塊運動的主要驅動力是什么?A.地球自轉B.地心引力C.地幔對流D.潮汐力3、我國四大高原中,面積最大的高原是:A.內蒙古高原B.云貴高原C.喀喇昆侖高原D.青藏高原4、以下哪個地區(qū)屬于我國的三大平原之一:A.河南平原B.江漢平原C.淮河平原D.海河平原5、全球氣候變暖對極地地區(qū)的影響最直接體現(xiàn)在:A、冰川融化速度減慢B、極地冰蓋面積擴大C、極地動物種群增加D、海平面上升加速6、關于板塊構造學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海洋擴張中心是板塊的消亡邊界B、記錄的現(xiàn)代地震可以用來重建古板塊的運動歷史C、地中海的形成與非洲板塊和歐洲板塊的擠壓有關D、印度板塊與歐洲板塊的張裂導致了紅海的形成7、以下區(qū)域中,屬于溫帶季風氣候的是:A、印度尼西亞B、巴西C、北美洲D、赤道新幾內亞8、地理信息系統(tǒng)(GIS)在資源管理中的應用主要包括:A、衛(wèi)星遙感B、數(shù)據(jù)采集和處理C、空間分析和決策支持D、地理編碼9、下列哪個因素不是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A.緯度位置B.海陸分布C.地形起伏D.人口密度10、在河流侵蝕作用中,最容易發(fā)生沉積的是哪種物質?A.細沙B.黏土顆粒C.大石塊D.粉砂11、我國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的分界線大致與()A.秦嶺—淮河一線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C.青藏高原邊緣線D.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12、下列關于我國地形的描述,正確的是()A.西高東低,地形以山地為主B.東西走向,地形以高原為主C.南北走向,地形以平原為主D.東北—西南走向,地形以盆地為主13、目前,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最直接的后果是()A、海平面上升B、降水量不變C、冰川逐年減少D、地震頻發(fā)14、青藏高原與同緯度地區(qū)相比,溫度較低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高B、污染嚴重C、降水量大D、人類活動15、下列哪項地理現(xiàn)象體現(xiàn)了地域差異和地區(qū)特征?A.黃土高原的黃土溝壑地貌B.沙漠地區(qū)的綠洲C.長江三角洲的典型水田景觀D.四川盆地的喀斯特地貌16、下面四個地理位置中,距太陽距離最近的城市是:A.北京B.上海C.廣州D.香港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每小題18分,共52分)第一題[題目]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全球氣候變暖是當前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的熱點問題。根據(jù)世界氣象組織的報告,2022年全球平均溫度比工業(yè)化前水平高出約1.2攝氏度。中國科學院多年對氣候變化的研究表明,中國北方地區(qū)在2022年冬季的平均氣溫比常年偏高2-3攝氏度,且這種趨勢在未來50年將更加顯著。材料二:2022年12月中國北方某市的一種作物在此季節(jié)通常每公頃產(chǎn)量為3000千克。但在最近幾年,當?shù)貧庀蟛块T頻繁報告異常氣候現(xiàn)象,對此農戶對作物產(chǎn)量的擔憂日益增加。據(jù)調研,近十年來,該市的多數(shù)冬季平均溫度相比于歷史基線有所上升,而且年均降水減少10%。[問題]1.根據(jù)材料一分析全球氣候變暖對中國的北方地區(qū)造成的影響,并分析這種變暖趨勢對當?shù)剞r業(yè)生產(chǎn)可能帶來的影響。結合材料二進行說明。[答案與解析]第二題【題目】城市的熱島效應會導致城市溫度比周圍鄉(xiāng)村地區(qū)高,對城市氣候和居民生活產(chǎn)生諸多影響。為了減輕城市熱島效應,某城市正在規(guī)劃擴大城市綠色空間面積。1.簡述城市熱島效應的形成原因。2.請列舉至少三種擴大城市綠色空間的具體措施。3.分析城市擴大綠色空間對該城市熱島效應的緩解作用。第三題題目: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許多城市面臨著交通擁堵、環(huán)境污染、土地利用壓力等問題。材料二:為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某城市政府決定建設一條快速軌道交通線路,并鼓勵市民綠色出行,降低私家車使用率。問題:1.分析城市化進程中可能產(chǎn)生的環(huán)境問題及其原因。(4分)2.闡述某城市政府為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所采取的措施,并說明其預期的效果。(6分)2024-2025學年江蘇省蘇州市地理高二上學期期末復習試題及答案指導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下列哪一項不屬于地球內部結構的三個主要層次?A.地殼B.地幔C.地核D.大氣層答案:D.大氣層解析:地球內部結構從外到內主要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大部分,而大氣層屬于地球外部圈層,不屬于地球內部結構的一部分。2、巖石圈板塊運動的主要驅動力是什么?A.地球自轉B.地心引力C.地幔對流D.潮汐力答案:C.地幔對流解析:巖石圈板塊的運動主要受到地幔內部熱對流的影響,這種對流導致了板塊之間的相對移動,包括碰撞、分離等現(xiàn)象。地球自轉、地心引力以及潮汐力雖然對地球表面現(xiàn)象有一定影響,但不是板塊運動的主要驅動力。3、我國四大高原中,面積最大的高原是:A.內蒙古高原B.云貴高原C.喀喇昆侖高原D.青藏高原答案:D解析:我國四大高原包括內蒙古高原、云貴高原、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其中,青藏高原位于我國西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我國面積最大的高原。因此,選項D正確。4、以下哪個地區(qū)屬于我國的三大平原之一:A.河南平原B.江漢平原C.淮河平原D.海河平原答案:B解析:我國的三大平原包括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江漢平原位于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是長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因此屬于我國的三大平原之一。選項B正確。其他選項雖然也是我國的重要平原,但不屬于三大平原之一。5、全球氣候變暖對極地地區(qū)的影響最直接體現(xiàn)在:A、冰川融化速度減慢B、極地冰蓋面積擴大C、極地動物種群增加D、海平面上升加速答案:D解析: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極地冰川融化加速,引起海平面上升,D選項正確。A、B、C三個選項都是與全球氣候變暖相關的結論,但都不是全球氣候變暖對極地地區(qū)影響的最直接體現(xiàn)。6、關于板塊構造學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海洋擴張中心是板塊的消亡邊界B、記錄的現(xiàn)代地震可以用來重建古板塊的運動歷史C、地中海的形成與非洲板塊和歐洲板塊的擠壓有關D、印度板塊與歐洲板塊的張裂導致了紅海的形成答案:C解析:地中海的形成正是由于非洲板塊和歐洲板塊之間的碰撞擠壓,導致地殼下沉形成了盆地,進而形成大海,C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因為海洋擴張中心是板塊的生長邊界;B選項錯誤,因為現(xiàn)代地震能夠反映板塊的當前動態(tài),但不能直接用來重建古板塊的運動歷史;D選項錯誤,因為是印度板塊與亞洲板塊的碰撞擠壓導致了紅海的形成,而不是與歐洲板塊。7、以下區(qū)域中,屬于溫帶季風氣候的是:A、印度尼西亞B、巴西C、北美洲D、赤道新幾內亞答案:C解析:溫帶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北教師資格在中緯度大陸東岸,以中國東部、朝鮮、日本、巴西東南部、澳大利亞東南部等地區(qū)最為典型。北美洲雖然也有部分溫帶季風氣候,但由于本題提供的選項中北美洲范圍較大,包括溫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等多種氣候類型,故選擇C北美洲作為正確答案。8、地理信息系統(tǒng)(GIS)在資源管理中的應用主要包括:A、衛(wèi)星遙感B、數(shù)據(jù)采集和處理C、空間分析和決策支持D、地理編碼答案:C解析:地理信息系統(tǒng)(GIS)是集成了計算機硬件、軟件系統(tǒng)、數(shù)據(jù)集中處理各種空間信息的技術,廣泛應用于資源管理、城市規(guī)劃、環(huán)境監(jiān)測、災害預警等領域。在資源管理中,GIS主要應用其空間分析功能和對決策的支持作用,如水文分析、土地評價、生態(tài)保護等。A衛(wèi)星遙感、B數(shù)據(jù)采集和處理、D地理編碼雖然也是GIS的一部分,但不是其在資源管理中主要的應用領域,故正確答案為C。9、下列哪個因素不是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A.緯度位置B.海陸分布C.地形起伏D.人口密度【答案】D.人口密度【解析】氣候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緯度位置、海陸分布以及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而人口密度屬于社會經(jīng)濟因素,并非直接影響氣候的因素。10、在河流侵蝕作用中,最容易發(fā)生沉積的是哪種物質?A.細沙B.黏土顆粒C.大石塊D.粉砂【答案】B.黏土顆?!窘馕觥吭诤恿鞯陌徇\能力范圍內,通常情況下,物質顆粒越細小,越容易被搬運和沉積。黏土顆粒是最細小的顆粒類型,在流速減緩時最容易發(fā)生沉積。大石塊由于體積較大,通常需要較大的水流才能搬運;而細沙和粉砂則介于兩者之間。11、我國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的分界線大致與()A.秦嶺—淮河一線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C.青藏高原邊緣線D.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答案:B解析:我國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的分界線大致與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相一致。這是因為季風區(qū)通常降水豐富,非季風區(qū)降水稀少,而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恰好能大致劃分出這一界限。因此,選項B正確。12、下列關于我國地形的描述,正確的是()A.西高東低,地形以山地為主B.東西走向,地形以高原為主C.南北走向,地形以平原為主D.東北—西南走向,地形以盆地為主答案:A解析:我國地形西高東低,地形以山地和高原為主,其中山地約占全國總面積的33%,高原約占26%。因此,選項A正確。其他選項描述的地形特征與我國實際情況不符。13、目前,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最直接的后果是()A、海平面上升B、降水量不變C、冰川逐年減少D、地震頻發(fā)答案:A解析: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冰川融化、海洋熱膨脹等因素共同作用,使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這不僅影響沿海地區(qū)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和人類居住環(huán)境,還可能導致極端天氣事件的增加和淡水資源的減少。14、青藏高原與同緯度地區(qū)相比,溫度較低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高B、污染嚴重C、降水量大D、人類活動答案:A解析:青藏高原地勢高,空氣稀薄,保溫作用較差,太陽輻射通過大氣層時損失較多,因此溫度相對較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平均降低0.6℃,這也是解釋為什么青藏高原比同緯度的平原地區(qū)溫度更低的主要原因。15、下列哪項地理現(xiàn)象體現(xiàn)了地域差異和地區(qū)特征?A.黃土高原的黃土溝壑地貌B.沙漠地區(qū)的綠洲C.長江三角洲的典型水田景觀D.四川盆地的喀斯特地貌答案:D解析:此題考察地理特征。選項A黃土高原的黃土溝壑地貌、選項B沙漠地區(qū)的綠洲、選項C長江三角洲的典型水田景觀都是特定地區(qū)的典型特征,而D四川盆地的喀斯特地貌則是表明該地區(qū)特有的地理現(xiàn)象,說明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和地區(qū)特征。16、下面四個地理位置中,距太陽距離最近的城市是:A.北京B.上海C.廣州D.香港答案:A解析:此題考察地理常識。太陽位于地球赤道附近時,緯度最低的城市(如北京)離太陽最近。因此,北京和上海、廣州、香港相比,緯度最低,所以答案為A。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每小題18分,共52分)第一題[題目]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全球氣候變暖是當前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的熱點問題。根據(jù)世界氣象組織的報告,2022年全球平均溫度比工業(yè)化前水平高出約1.2攝氏度。中國科學院多年對氣候變化的研究表明,中國北方地區(qū)在2022年冬季的平均氣溫比常年偏高2-3攝氏度,且這種趨勢在未來50年將更加顯著。材料二:2022年12月中國北方某市的一種作物在此季節(jié)通常每公頃產(chǎn)量為3000千克。但在最近幾年,當?shù)貧庀蟛块T頻繁報告異常氣候現(xiàn)象,對此農戶對作物產(chǎn)量的擔憂日益增加。據(jù)調研,近十年來,該市的多數(shù)冬季平均溫度相比于歷史基線有所上升,而且年均降水減少10%。[問題]1.根據(jù)材料一分析全球氣候變暖對中國的北方地區(qū)造成的影響,并分析這種變暖趨勢對當?shù)剞r業(yè)生產(chǎn)可能帶來的影響。結合材料二進行說明。[答案與解析]答案:1.全球氣候變暖對北方地區(qū)的影響:氣溫上升: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北方地區(qū)冬季平均氣溫比常年升高2-3攝氏度,該現(xiàn)象加劇了冬季的高溫,減少了冬季對于農作物的低溫保護作用。降水模式改變:氣候變暖可能會改變降水的季節(jié)性分布模式,比如使冬季降雪量減少,地面蒸發(fā)增加,這可能導致土壤干化,從而影響農作物的所需水分。2.對當?shù)剞r業(yè)生產(chǎn)的影響:升高的冬季平均溫度:對于越冬作物和需要特定低溫以促進萌發(fā)和生長的作物來說,暖冬可能導致這些作物的不良生長,甚至提前發(fā)芽,從而使它們暴露在春季的極端天氣條件下,增加死亡的風險。降水減少:由于冬季降雪減少且年均降水減少10%,這將引發(fā)土壤干旱。作物缺乏足夠的水分會阻礙其光合作用,影響成長過程中的水分需求和營養(yǎng)吸收,從而降低作物產(chǎn)量。這兩方面都影響了冬季作物的生長周期和最終產(chǎn)量,比如材料中國家提供的數(shù)據(jù)表明,由于溫度升高和降水減少,作物的產(chǎn)量可能明顯下降,即使氣溫提高了2-3攝氏度,每公頃作物的預期產(chǎn)量可能從3000千克減少到2500千克甚至更低。解析:此題意在考查學生對全球氣候變暖趨勢對愛的經(jīng)濟產(chǎn)出,特別是農業(yè)產(chǎn)出的影響的了解。通過分析材料一中的數(shù)據(jù),學生可以了解全球氣候變暖對氣溫模式和降水模式的變化,而材料二則提供了具體的實例,展示了這些變化如何直接影響當?shù)氐霓r業(yè)生產(chǎn)。解答此題的過程中,需要將這些概念具體化,解釋這些變化如何轉化成對特定地區(qū)農業(yè)生產(chǎn)的具體影響。希望該題能夠幫助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氣候變暖及其對農業(yè)生產(chǎn)的具體影響。第二題【題目】城市的熱島效應會導致城市溫度比周圍鄉(xiāng)村地區(qū)高,對城市氣候和居民生活產(chǎn)生諸多影響。為了減輕城市熱島效應,某城市正在規(guī)劃擴大城市綠色空間面積。1.簡述城市熱島效應的形成原因。2.請列舉至少三種擴大城市綠色空間的具體措施。3.分析城市擴大綠色空間對該城市熱島效應的緩解作用?!敬鸢浮?.城市熱島效應的形成原因:城市熱島效應主要是由于城市化進程中,自然地表被建筑、道路等人工地表替代,金屬、水泥等材料釋放大量的熱能;同時,城市中的大量交通工具和工業(yè)生產(chǎn)活動會產(chǎn)生大量的排出熱;此外,城市中的人群活動也會釋放人體熱量,進一步提高了城市溫度。另外,城市中植被和水體覆蓋面積相對較少,綠地面積小、樹木數(shù)量不足,導致城市通過植物蒸騰作用減少的熱量較少,也進一步加劇了城市熱島效應。2.擴大城市綠色空間的具體措施:增加公園綠地:增設城市公園,如口袋公園、社區(qū)公園等,不僅可以為市民提供休息和休閑的場所,還可以增加城市的綠地面積,增加植物覆蓋率,提升城市降溫效果;拓寬河道,恢復河流生態(tài)廊道:通過拓寬河道,增加水面面積,提高水體蒸發(fā)量,有效吸收城市排放的熱量,降低局部溫度;屋頂綠化,建設立體花園:建設立體綠化,包括屋頂綠化和墻面綠化,不僅可以吸收太陽能,還可以增加植被覆蓋率,降低建筑內部溫度,減輕熱島效應;增加綠帶和綠道:在城市道路旁邊種植綠化帶,不僅美化環(huán)境,還可以提供行道樹、減少地面熱反射,增加透水性,改善城市微氣候。3.城市擴大綠色空間對該城市熱島效應的緩解作用:城市擴大綠色空間可以有效地減緩熱島效應,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植被可以吸收太陽能,通過植物蒸騰作用增加水汽含量,從而降低地面對大氣的加熱作用,使得城市溫度下降;增加的綠地面積意味著更多的表面覆蓋了綠色植被,可以顯著減少地表的熱反射系數(shù),降低地表吸收的能量,從而降低地表溫度;綠地有助于降低城市噪音污染,提供綠色“靜室”,改善環(huán)衛(wèi)狀況;增加的城市綠色空間可以提高居民的環(huán)境意識,促進綠色生活方式,如節(jié)約用水、減少能源消耗,進一步緩解熱島效應。第三題題目: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