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級上歷史全冊考點匯編_第1頁
初中七年級上歷史全冊考點匯編_第2頁
初中七年級上歷史全冊考點匯編_第3頁
初中七年級上歷史全冊考點匯編_第4頁
初中七年級上歷史全冊考點匯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七年級上歷史全冊考點整合

考點一夏、商、周的興亡

說明:知道夏朝的定立標志著早期國家的產生,知道夏,

育、周三代的更替,了斛西周分封制及其作用。

古東周

時西周春秋戰(zhàn)國

代夏商

齊普”昊越齊世燕韓起就秦

(一)夏商周朝代更替

建立時間建立者末代君主都城重大事件

約公元前2070年禹桀陽城(今河南登封)王位世襲制代替禪讓制

(啟)夏文明

商約公元前1600年湯紂王亳今股盤庚遷股(公元前1300年)

牧野之戰(zhàn)

西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周幽王鎬京(今陜西西安)分封制國人暴動

小注(也是背誦部分):

①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

②夏商西周滅亡的共同原因:末代君主昏席殘暴。

③啟示:①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②統(tǒng)治者要勤政愛民。

④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由“公天下”到“家天下”。

⑥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

洛邑,建立東周。

(二)分封制(非常重要)

?1、目的:穩(wěn)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醴土。

?2、內容

?①對象:宗親和功臣等。

?②受封者權利: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內進行再分封。

?③受封者義務:服從命令、繳納貢品、鎮(zhèn)守疆土、帶兵作戰(zhàn)

?3、作用:保證了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同時穩(wěn)定政局,工大統(tǒng)治范圍。

?消極影響:諸侯國獨立性比較大,容易形成割據,西周后期,分封制逐漸瓦

解,形成了割據局面。

?4、實質:確立周王朝的社會等級制度。

考點二商鞅變法

說明:通過商鞅變法,認識改革使秦國逐漸強大起來。

1.背景:戰(zhàn)國時期,鐵制農具和牛耕的使用進一步推廣,社會生產

力水平不斷提高,新興地主階級的勢力增強,各國諸侯為了鞏固封建

統(tǒng)治,紛紛變法。

2.目的:確立新的政治經濟秩序,富國強兵,在兼并戰(zhàn)爭中取勝。

3.開始時間、支持國君:公元前356年,秦孝公。

4.內容:

(1)政治

①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最能體現中央集權的加強)

②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最能體現對舊貴族勢力的打擊)

③改革戶籍制度,加強對人民的管理,

④嚴明法度,禁止私斗。(2)經濟

①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最能體現改革的封建性)

②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有利于實現“富國”)

③統(tǒng)一度量衡。(3)軍事: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有利于實現“強兵”)

5.性質、地位:戰(zhàn)國時期最具有成效的封建地主階級改革。

6.意義: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的戰(zhàn)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

的諸侯國,為以后秦國統(tǒng)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啟示:改革要順應歷史發(fā)展潮流,要依法治國,要深化改革,勇于創(chuàng)新。

注:對封建制起決定作用的是承認土地私有(核心),對地方行政影響深

遠的是縣制,打擊舊貴族的是獎勵軍功

考點三:老子、孔子、百家爭鳴

說明: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爭鳴對后世的影響。

a

1.老子

(1)簡介:春秋后期楚國人,道空學派創(chuàng)始人。

(2)主張:萬物運行有其自然的法則,人們應順應自然;世間的事物都有

其對立面,對立的雙方是可以相互轉化的;主張“無為而治”。

(3)相關作品:《老子》(又稱《道德經》)o

2.孔子

(1)簡介:春秋后期魯國人,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

(2)主張:核心思想是“仁”;主張以德治國,反對苛政。

(3)教育貢獻:創(chuàng)辦私學,打破了貴族和王室壟斷教育的局面;主張“有

教無類”,促進了教育在民間的發(fā)展;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識教育,發(fā)現

和總結出許多數育規(guī)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學原則和方法。

(4)相關作品:《論語》,

(5)影響:孔子的學說后來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經思想,他提出的一些道德

規(guī)范對中國社會、文化的發(fā)展也具有深遠的影響。

3.百家爭鳴:

(1)社會背景:戰(zhàn)國時期,舊的社會制度進一步瓦解,新的社會制度逐步確立,社會處于新舊更替之中。

政治上,各諸侯國為富國強兵,招賢納I::經濟上,鐵器牛耕推廣,生產力提高,社會經濟發(fā)展,提供了物

質條件:文化上,私學興起,產生許多學界和思想流派。

(2)重要學派及思想:

代表人

學派物著作主要思想

墨家墨子《墨子》“兼愛”“非攻”,反對侵略戰(zhàn)爭

儒家孟子《孟子》“仁政”“民貴君輕”“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

荀子《荀子》禮法結合,“隆禮重法”;“制天命而用之”,唯物論

道家莊子《莊子》君主要“無欲”,人與自然應融為一體,“天人合一

法家韓非子《韓非子》主張建立中央集權統(tǒng)一國家,提倡法治加強君權

(3)影響: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fā)展的高峰,為中

國古代文化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考點四:秦的建立與統(tǒng)一

說明:知道秦始皇和秦統(tǒng)一中國,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權制度和鞏固統(tǒng)一的措

施對中國歷史發(fā)展的影響。

一、秦統(tǒng)一中國

1.統(tǒng)一全國時間:公元前221年都城:咸陽

2.意義:結束了春秋戰(zhàn)國以來分裂割據局而,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

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生產發(fā)展。

二、秦朝中央集權制度和鞏固統(tǒng)一措施

(一)政治上:

1.建立皇帝制度:

國家最高統(tǒng)治者稱為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總攬

全國的一切軍政大權。

2.在中央設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公”):

(1)丞相:管理行政。

(2)御史大夫:負責監(jiān)察。

(3)太尉:掌管軍事。

3.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

(1)廢分封,行郡縣??は略O縣。

(2)郡縣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3)影響: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了全國各地的權力,

并把政治、法律、軍事、土地及賦役等制度推向全國。

郡縣制的實行,開創(chuàng)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

本模式。

(二)經濟措施:

1、統(tǒng)一貨幣:以秦國的劇形方孔半兩伐作為標準貨幣,在全國流通。改變了以往幣制混

亂的狀況,有利于國家對經濟的管理,促進各地經濟的交流。

2、統(tǒng)一度量衡,便利了經濟的發(fā)展。

(三)文化思想方面:

統(tǒng)一文字(書同文),小篆作為通用文字頒行全國,焚書坑儒,加強思想專制。

(四)交通方面

1、車同軌:統(tǒng)一車輛和道路的寬窄,修筑貫通全國的道路,使秦朝的陸路交通四通八達。

2、開鑿靈溝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運交通

(五)軍事方面:派大將蒙恬北擊匈奴;修筑長城,秦長城西起臨洪,東到遼東。

考點五:文景之治”與漢武帝鞏固大一統(tǒng)王朝

(說明:了解“文景之治”,知道漢武帝鞏固大一統(tǒng)王朝)

1.“文景之治”

(1)在位皇帝:漢文帝、漢景帝。

(2)措施:實行休養(yǎng)生息政策。注重農業(yè)生產,提倡以農

為本,進一步減輕賦稅和徭役;重視“以德化民”,廢除了

一些嚴刑峻法;提倡勤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

(3)表現:政治清明,經濟發(fā)展,人民生活安定。

(4)影響:為漢武帝大一統(tǒng)局面的鞏固奠定了物質基礎“

2.漢武帝鞏固大一統(tǒng)王朝

(1)目的:加強中央集權

(2)措施:①政治上:

a.頒布“推恩令”:采納主父偃的建議,規(guī)定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

承王位外,可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其子弟作為侯國,從而使王國越

分越小。

b.建立刺史制度:全國分為13個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行使

監(jiān)察之權。

②思想文化上:確立儒學的主導地位

獴“罷鼬百家,獨尊儒術”:接受董仲舒的建議,把儒家學說立為

正統(tǒng)思想。

b.興辦太學:在長安興辦太學,培養(yǎng)統(tǒng)治階級需要的儒學人才。

?③經濟上:加強朝廷對社會經濟的控制

?a.實行鹽鐵官營、專賣。

?b.將鑄幣權收歸中央,統(tǒng)一鑄造五銖錢。

?c.在全國范圍內統(tǒng)一制配物資,平抑物價。

?④軍本上:派衛(wèi)青、霍去病北擊匈奴。

(3)意義:漢武帝從政治、思想、經濟和軍事等方面鞏固了大一

統(tǒng)局面,使西漢王朝開始進入鼎盛時期

考點六:絲綢之路

說明:通過絲綢之路的開通,了解絲綢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1.陸上絲綢之路

(1)開通:在張騫開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

(2)路線:從長安穿過河西走廊,經西域到中亞、西亞,再到更遠的歐洲。

(3)交流內容:漢朝的絲綢、漆器等物品,以及開渠、吉井、鑄鐵等技術

傳到西城,西域的核桃、萄葡、石榴、首府、良種馬、香料、玻璃、寶石等,

以及多種樂器和歌舞等傳入中原。

(4)意義: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貿

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2絲綢之路開通的古今意義

(1)絲如之路而開通,’有力地促進了中西的經濟文化交流,溝通了中西文

明。

(2)對漢朝的興盛起了積極作用。

(3)在我國當今的經濟文化交流中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包塔之路示意由

考觸、兩漢科技文化

說明:知道司馬遷和《史渺;知道造象木的發(fā)明和改進服播文化的作

用;艇張穌和華佗的魅。

1.《史記》

⑴作者:我國古代偉大破學家一司馬迅

⑵地位:我國古代弟一槐傳體通史。

(3)故事意圖:記述了從利說中的黃市到漢劃^約3000年的史事。

(4)評價

①史學價值——史家之絕唱:司馬遷耒筆立禮公正北事,對中國史學發(fā)

展產生了深砌響。

你文學價值一無韻之離就文筆優(yōu)總所記人物形象生動,在文學史上

有崇高的地位。

2.造紙術

(1)發(fā)明:西漢時期,人們已經懂得了造紙的基本方法。

<2)改進

①人物:東漢時,宦官蔡倫改進了造紙工藝。

②優(yōu)點:這種紙原料易找,價格便宜,易于推廣,質量大大提高。

(3)影響:便利了典籍的流傳和文化傳播;造紙術的發(fā)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

獻之一。

3.醫(yī)學

(1)張仲景①所處時代:東漢末年。

②成就:寫成《傷寒雜病論》一書,發(fā)展了中醫(yī)學的理論和治療方法;提出“治未病”理

論,提倡預防疾病。

③地位:張仲景是中醫(yī)臨床理論體系的開創(chuàng)者,被后世稱為“醫(yī)圣”。

(2)華佗

①所處時代:東漢末年。

②成就:擅長用針灸、湯藥為人治病,能實施外科手術;發(fā)明了“麻沸散”;創(chuàng)編出了“

五禽戲”

考點八、政權更替、經濟發(fā)展與民族交融

說明:知道兩晉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南遷和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通過北婉孝文帝

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對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意義

1.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替

比齊

十六國」匕

北魏西闌網

東洋宋齊梁陳

(1)西音:266年,司馬炎自立為帝,以洛陽為都,建立西晉;28()年,西青滅吳,統(tǒng)

一全國。音惠帝在位爆發(fā)“八王之亂”,西晉衰落,316年,勾奴人滅掉西晉北方出現

了“十六國"O

(2)東晉:317年,皇族司馬春以建康為都城,建立東晉。東晉和前秦(苻堅)爆發(fā)了

無水之戰(zhàn),東晉勝利。420年,東晉滅亡。

(3)南朝:420—589年,中國南方政權相繼出現宋、齊、梁、陳四個王朝,都在建康

定都,歷史上統(tǒng)稱為“南朝”O(jiān)

兩晉南北朝時期,經濟實力南朝處于明顯的劣勢。

1、人口南遷的原因:

東漢末年開始.北方社會戰(zhàn)亂,動蕩不安,南方安定,為了躲避戰(zhàn)亂,北方

人南遷

2、西晉末年,八王之亂

北民南遷的表現:魏晉時期,匈奴、羌等族不斷內遷,出現了第一次大規(guī)模

人口遷徙高潮。

2.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

注意: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與經濟重心南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為經濟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礎;

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指的是南方經濟得到初步發(fā)展,經濟重心南移指的是南方經

濟優(yōu)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