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傷休克期液體復蘇_第1頁
燒傷休克期液體復蘇_第2頁
燒傷休克期液體復蘇_第3頁
燒傷休克期液體復蘇_第4頁
燒傷休克期液體復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燒傷休克期液體復蘇林新聰

對燒傷休克期補液(量)的認識燒傷后毛細血管(微靜脈)通透性增強,大量血漿成份外滲,血細胞的破壞,極易發(fā)生(燒傷性)低血容量性休克。(燒傷性低血容量性休克)特點:有效循環(huán)容量減少(慢性、持續(xù))心室舒張期充盈壓降低器官功能障礙。組織缺血缺氧心排量減少010203040506上述病理過程一般持續(xù)48h,傷后48h常稱“休克期”。(大面積>48h,中、小面積<48h)補充循環(huán)血量,有效液體復蘇,是燒傷后抗休克治療最重要的基本措施。030102燒傷后體液喪失量與BSA和W成正比。01丟失的液體類似血漿,應補充血漿、電解質和水。02膠、晶總量2ml/kg/1%,膠:晶=1:1。03傷后體液立即喪失,6~8h達高峰,傷后第一個8h應04輸給第一個24h預算量的一半。05主要根據尿量進行輸液監(jiān)控。06為防過量,第一個24h最大輸液量為10%W。07TBSA>50%,按50%計算,總量<10000ml。08休克期補液的基本原則:TBSA<50%的傷員可平穩(wěn)度過休克期大面積傷員輸液量明顯不足--超低補液,面積越大不足越明顯。TBSA>50%傷員大多因補液量不足,死于休克及與休克有關的并發(fā)癥。評價:2311958年,上海瑞金醫(yī)院在世界上首次成功搶救鋼鐵工人邱財康(TBSA82%,三度23),創(chuàng)造了奇跡。成功的重要經驗之一是休克期補液量在Evans公式的基礎上改良--不設上限,膠:晶=1:1。此后世界上出現(xiàn)的諸多輸液公式皆不設上限,為成功搶救TBSA>50%的傷員奠定基礎??偨Y、統(tǒng)計600例無呼吸道燒傷或其他并發(fā)癥,平穩(wěn)度過休克期傷員的補液情況后,1965年提出國內第一個膠、晶型補液公式。傷后第一個24h膠、晶體:成人:1.5ml/kg/1%BSA,嬰幼兒:2mlkg/1%BSA,兒童:常用1.75mlkg/1%BSA。膠:晶=1:1、1:2或視情而定膠、晶總量1/2,傷后6-8h內補給。生理需要量(水分)成人:2000-2500ml/kg/day兒童:70-100ml/kg/day嬰幼兒100-150ml/kg/day,平均輸給。傷后第一個24h輸液總量可達W的20%。內容:01膠、晶體:第一個24h輸入的膠、晶體量021/2(平穩(wěn)度過的實際需要量,不是公式03預算量)。04生理需要量:同上。05提出血容量監(jiān)測的指標體系,即:06主要指標:神志、尿量、P和R、末梢循環(huán)。07參考指標:BP、CVP、Hct、電解質和生化。傷后第二個24h傳統(tǒng)的復蘇補液方法能使多數(shù)燒傷病人度過休克期。直接因休克死亡的病人數(shù)大量減少,為后續(xù)治療奠定基礎。是燒傷治愈率提高的關鍵原因之一,也醫(yī)學科學、技術進步的產物。實踐證明:傳統(tǒng)復蘇輸液的主導思想:低限過渡--保守。擔心輸液過量,誘發(fā)肺、腦水腫和心衰。臨床發(fā)現(xiàn)85%傷員是在“代償性休克”狀態(tài)下度過休克期,遺有穩(wěn)性低灌流損害和酸中毒。高動力復蘇傷員的DO2、VO2、CI、并發(fā)癥和死亡率都優(yōu)于對照組。應用有創(chuàng)監(jiān)測行高動力復蘇,科學、可行。休克補液的基本目的是糾正組織缺血、缺氧?!俺邉恿吞K”補液,勢必導致組織大量積液,增寬氧的彌散距離,降低細胞的氧利用度。不但達不到抗休克目的,反而加重組織缺氧和臟器功能障礙。反對者認為:支持者提供的報告提示:良好療效未能重復,前瞻性對比研究未顯示優(yōu)越性,輸液量多,組織水腫,創(chuàng)面加深,感染加重,并發(fā)癥和死亡率反而增高,特別是“腹腔間隙綜合征”明顯增多。80-90年代,304醫(yī)院應用Swan-Ganz導管和CO2張力計,監(jiān)測、指導休克期補液后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公式輸液量太小,不能滿足灌流需要,尿量30-50ml/h太少,需提高至80-100100100ml/h。01現(xiàn)行補液方法可使傷員度過休克期,但是在“代償性休克”狀態(tài)下度過,遺有隱性低灌流、缺血缺氧性損害和器官功能障礙,燒傷面積大、深度多、并吸入性損傷的傷員更甚,需要改良。02依據血流動力學監(jiān)測數(shù)據,將達血流動力學正常時實際需要晶、膠、水量統(tǒng)計、回歸。1995年,提出新的輸液公式:010201傷后第一個24h:02晶、膠體各:0.9ml/kg/1%BSA,03晶:膠=1:104水份:5%GS3000-3500ml。05由于大面積燒傷后滲出速率最快時段是傷后0.5-2h,06要求:

傷后立即快速、充分擴容,070.5-1h內,‘靜注’液體1500-3000ml,083-4h內,輸入計劃量的30%,098h內,輸入計劃量的60%。傷后第二個24h:晶、膠體各:0.7ml/kg/1%BSA晶:膠=1:1水份:5%GS3000ml。認為復蘇滿意的指標是:1第一個24h總入量達2意識清楚,不煩燥,口渴明顯減輕,消化道癥3改善(惡心、嘔吐、腹脹、出血)P:100-110次/min,R:20-24次/min4BP:正常,尿量:80-100ml/hHb:<=150g/L,Hct:<=0.55認為:休克期補液目的不單為糾正容量不足,應達三個目的:糾正顯性失代償性休克。盡快改善機體缺氧,使組織氧供和氧耗恢復正常。糾正隱性代償性休克。迅速恢復胃腸道及其他組織器官的血供,使組織Phi恢復正常。清除氧自由基,減輕再灌注損傷。燒傷早期復蘇補液的基本問題尚未完全解決。對重危燒傷休克期復蘇輸多少液體?輸什么?怎么輸?輸液靶點—endpoint爭議多,尚待完善。point?--指標體系?特別對“量”和end0102030405休克期液體復蘇主張:早--傷后立即開始,盡可能早??臁M可能快地恢復血供—靜注。足—液體量要足。調個性化依據“終極目標”(endpoint)輸液強調綜合措施。01復蘇“終極目標”概念:02盡快恢復、維護良好的血液灌流,03提供組織充足、有效的氧供,04清除氧債,糾正酸中毒,05恢復正常需氧代謝,中止細胞死亡。應用終極目標概念指導復蘇,可01及時調整DO2和VO2的紊亂,避免過高02或過低補液,有指導意義。如何按終03極目標補液復蘇??最近,RobertN04提出實現(xiàn)“終極目標”的監(jiān)測方案(指05標體系):06前負荷指標壓力—CVP、PAWP右心室射血分數(shù)>=120ml/m2降主動脈血流(食管超聲測量)脈博圖型分析—反映心博量食管超聲測量05心排出量04血管張力(脈博圖型分析)03血壓02后負荷指標01心率最佳心率60-100次/min<120次/min心率變率:下降,預后差冠脈灌注壓>60mmHg心率、壓力乘積:預計心肌需氧量010203040506微循環(huán)監(jiān)測全身灌注目標--氧供DO2=CI*13.4*Hb*SaO2氧耗VO2=CI*13.4*Hb*(SaO2-SmVO2)BD輕(2-5)、中(-2--14)、重(>-15)血乳酸、剩余堿01胃張力計檢測Phi—胃粘膜組織PH值02測量舌下組織PCO2(意義同乳酸)03直接觀察舌下組織微循環(huán)04線粒體功能局部灌注目標--“終極目標”復蘇,是一個科學概念,適用各類休克,已取得較佳效果。1終極目標如何認定?科學性、療效,待驗證。技術、設備,待更新。2臨床實際應用,有一定難度,待完善。3強調綜合治療,提高休克復蘇質量無論是嚴重燒傷本身或燒傷休克,機體病理(病生、病解)改變,都是全身性的。早期休克防、治,“補液”是重要措治療。眼于預防和減輕臟器功能損害,強調綜合施,但對嚴重燒傷傷員除補液外,還應著010203040506提高補液抗休克水平休克期綜合抗休克措施堿性藥物、利尿劑的應用維持呼吸功能、改善心功能山茛菪堿、氧自由基清除劑的應用鎮(zhèn)靜劑、激素抗生素的應用早期喂養(yǎng)。補液是抗低血容量休克的關鍵措施。燒傷休克期補液,補多少?補什么?怎么補?總的原則:因‘需’定量,因人而異,強調個性化。公式預算量為基礎,按需補給,適時調整。提高補液抗休克水平補多少?第一個24h

成人:膠晶體:1.75ml/kg/1%BSA水分:3000ml膠:晶=1∶1-1∶2(面積、深度、病情)

兒童:膠晶體:2.0ml/kg/1%BSA水分:100-150ml/kg(年齡)膠:晶=1∶1-1∶2(面積、深度、病情)第二個24h成人:膠晶體:1.5ml/kg/1%BSA水分:3000ml膠:晶=1∶1-1∶2(面積、深度、病情)兒童:膠晶體:水分:100-150ml/kg(年齡)膠:晶=1∶1-1∶2(面積、深度、病情)過去認為,傷后6-8h為滲出高峰,故應在01傷后8h內輸入預算膠晶量的一半。目前證實,02滲出速率最快的時間段是傷后0.5-2h,因此入03院后即應盡快輸液,在傷后3-4h內輸入膠晶總04量的30%,傷后8h輸人總量的60-65%可能更05符合實際需要。水分平均輸給。06怎么補?對傷后進院時未發(fā)生休克或尚處“代償性休克”的傷員應估算“巳丟失量”,并盡快補足。巳發(fā)生“失代償性休克”的傷員,由于體液分布失控--自我調節(jié)能力降低或喪失,微循環(huán)障礙(損害)程度不同(甚至麻痹),對補液的要求“無章可循”,應根據輸液反應和監(jiān)測指標,適時調整輸液計劃。01.進院后應在保障心、肺安全的前提下,盡快02.補足傷后丟失的血容量。03.找到每小時“進出量”的“平衡點”,穩(wěn)定補給。04.強調床邊監(jiān)護,及時調整輸液的質和量。05.強調個性化和綜合措施。06.現(xiàn)行監(jiān)測指標綜合評估血容量,基本可行。體會:01補什么?(膠、晶、水)02膠體:血漿、白旦白、全血和代血漿。改善因03血漿成分外滲所致的低膠體滲透壓,有效維持血漿04容量。05常用膠體:06血漿:滲出的主要成分,適量補充是理想的,07新鮮血漿來源困難,凍干血漿禁用不利長時間保08存和運輸傳染病毒性肝炎、艾滋病和血行傳播疾09病。維持膠體滲透壓主要物質。滲出液中含量相當血漿白蛋白濃度的90%適量補充可維持膠體滲透壓,減少滲出價格昂貴、傳播疾病。有利于提高膠體滲透壓,減輕水腫。稀釋成6%或不稀釋輸入。濃度高于血漿010203040506白蛋白:01全血:02嚴重燒傷后不僅血漿成分丟失,血細胞也大量03破壞,不利氧輸送,特別是三度面積大的傷員。04傷后早期有血液濃縮的問題,不宜輸血。05開始復蘇時宜盡快輸人電解質、水分及血漿等膠體。06傷后6-8h血濃縮減輕后再輸全血。輸血量約占全天07總輸液量的10%左右。 08全血庫存時間不宜超過2w,避免細胞碎片對微循環(huán)的09不利影響和加重高鉀血癥。血漿代用品:臨床常用多糖和旦白質類水溶01液。三類產品:02右旋醣酐(葡聚糖):最常用的血漿擴容劑。03高分子:平均分子量10萬以上,04中分子:平均分子量7萬,可維持容量6-12h。05低分子:平均分子量2-4萬,可維持容量3-4h。06小分子:平均分子量1萬。07有效擴容時間:中分子較低分子長。封閉抗原位點)等。過敏,腎損害,出血傾向-血液稀釋、用量:成人<2000ml/day,兒童<20ml/kg/day。容量效力:1.45,低分子較中分子好。帶負電荷,影響血型鑒定(包裹RBC,不良反應:封閉網狀內皮--免疫抑制(大分子),劑型:6%中、低分子(NS或5%GS)溶液。大分子物質,封閉單核-吞噬細胞系統(tǒng),免疫抑制。分子量與白旦白相似,擴容。用量1000ml/day,不宜過大。706代血漿—6%羥乙基淀粉氯化鈉過射液。羥乙基淀粉(玉米,多糖):賀斯(HAES-德國)--羥乙基淀粉生理鹽水溶液。1平均分子量:200000D(13000-780000D),2滲透壓:308mosm/L,PH:(酸性),3Na+:154mmol/L,Cl:154mmol/L(高氯),470000D的賀斯是維持血容量的有效成分。5腎閾70000D,高分子成份經淀粉酶降解后腎排6出。76%,容量效力:1,有效擴容時間:4~8h。110%,容量效力:1.45,擴容時間:4~8h。2不良反應:體內蓄積明顯(組織水腫)。危重,3免疫、內臟、心肺功能損害嚴重者,慎用。4用量:6%,2500ml/day或33ml/kg/day510%,1500ml/day或20ml/kg/day6劑型:容量效力:1,有效容量維持時間2h,靜注后95%經腎排出。血定安:改良液體明膠—佳樂施(Gelofusing)、德國成分:4%琥珀酰明膠生理鹽水。平均分子量:30000D,膠凍點:<3`C、帶負電荷滲透壓:275mosm/L,PH:7.4+-0.3(與血漿相似),Na+:154mmol/L,Cl:120mmol/L(與血漿相),030405060102明膠(類)--蛋白質用量:1000-3000ml/day評價:能較好維持血容量,相容性好。蓄積少(無),對器官無毒性,安全。不影響凝血功能,不傳播疾病。是一種較好的血漿代用品?!瓶搜?-“中國海脈素”,合資、武漢。

△成份:每1000ml含明膠多肽50g(5%),含氮量8g/L,

Na+:145mmol/L,Cl-:145mmol/L(高氯),

K+:5.1mmolL,Ca++:6.25mmol/L(高鈣),

△平均分子量35000D(27500-39500D)

△帶負電荷,膠凝點<3℃(加熱不宜>37℃)

△滲透壓:310mosm/L,PH:7.3±0.3,

△靜注后90%以原形經腎排出,

△容量效力:1,有效容量維持時間2-3h,

△用量:2000ml/day(理論上無限量)。血代:(海脈素--Haemaccel),德國Hoechst濃度:3.5%(較低),含氮量:6.3g/L,離子濃度、理化特性、代謝特點、應用同菲克公司雪濃,容量效力:0.67,擴容效力較低。1234晶體(電解質)溶液:01主要指以含Na+為主的電解質溶,02用以補充細胞外液。燒傷后由于血管通03透性增強,輸入的電解質液大部滲出,04僅1/4能保留在血管內發(fā)揮血漿容量的作05用。06常用的電解質溶液:生理鹽水等滲氯化鈉(0.9%)溶液,常用。不生理,大量使用易致高氯酸中毒。輸1升乳酸鈉林格氏液約同時輸水100ml。乳酸根:28mmol/L,k+:5mmol/L,PH:7.4目前國內、外最常用的電解質液。乳酸根肝內代謝為-HCO3,加重肝負擔。Na+濃度低于血漿(低滲),乳酸鈉林格氏液含:Na+:130mmol/L,Cl-:109mmol/L,215含碳酸氫鈉、醋酸鈉、枸櫞酸鈉9%NS:1.25%NaCO3=2:1配制的含碳酸氫鈉用量大,配制麻煩。4碳酸氫根,3的平衡液,電解質含量苻合生理,含糾酸的平衡液5%GS(等滲)、10%GS(高滲)休克期應激,血糖升高,宜輸5%GS。0102水分:常用堿性藥物的應用常用5%NaCO3。作用:糾酸、堿化尿液、補鈉。休克期綜合抗休克措施糾正代謝性酸中毒1大面積燒傷后組織灌流不良,乏氧代謝、乳酸積2驟--“代酸”?!按帷辈⒏哜c血癥時糾酸宜用THAM—328%三羥甲基氨基甲烷,2~3ml/kg+5%GS一倍稀釋4后ivgtt。5優(yōu)點:作用強,不但可對抗細胞外酸中毒,可透6過細胞膜對抗細胞內酸中毒。7缺點:降低血壓和呼吸抑制。8堿化尿液01嚴重燒傷、毀損傷后并血紅、肌紅02蛋白尿,易在腎小管內沉積或阻塞,保03護腎功能。04補鈉。傷后常因:細胞外液鈉離子細胞內轉移—鈉泵功能損傷變性膠原對鈉離子的特殊親和力血液稀釋(補水過多、回收)—肺、腦水腫。血鈉是維持血漿滲透壓的關鍵電解質血漿滲透壓=1.86*血鈉+血糖/18+尿素氮/2.8正常值:280-320mosm/L或285±7.0mosm/L通常稀釋成1.25%等滲堿性液,慢輸01嚴重“代酸”、堿化尿液,宜快輸02應用Parkland公式抗休克時,為減輕水負03荷,國內建議以5%NaCO3代替部份平衡液。04用法、用量:視情酌定計算總鈉量(mmol)=BSA×W×4×0.15(每ml平衡液含Na+0.15mmol,每ml乳林格含Na+0.13mmol)總鈉量的1/3輸5%NaCO3(每ml5%NaCO3含Na+0.6mmol)有效復蘇(中小面積),補液量減約25%。警惕高鈉,低鉀、堿中毒,低鈣。方法:評價:在血容量基本補足的前提下,為保護腎功01能,常用溶質利尿劑—甘露醇。02甘露醇不受抗利尿激素的影響,可擴張腎03入球動脈,增加腎血流。不透過細胞膜,不被04腎小管重吸收,排出快(2h、75%),利尿明顯。05利尿劑的應用01在血容量基本補足的前提下,為保護臟器功02能,常用利尿劑。03大面積燒傷滲出時間長,補液量多,組織水04腫重,氧彌散距離大,臟器缺氧,功能障礙—不05爭的事實。06目前強調休克期“快速、大量”補液,更應注07意“逾量、超容”危害—心衰、肺、腦水腫--適時08脫水。甘露醇尚可清除自由基,減輕脂質過氧化損傷。1用法:220%甘露醇125-250ml/次(次)、3ivgtt、30min完成,2-4次/day。4急:20%甘露醇250ml+速尿20-40mg,快。5血容量巳補足,管道通暢時仍少尿—腎功不全。6單用甘露醇效不顯時可改用速尿(20-100mg/次)7或利尿酸鈉(25-50mg/次),或20%甘露醇250ml+速8尿20-100mg,快滴沖擊。9利尿(伴血紅、肌紅旦白尿時更需),又可避免快速C氨茶堿0.25g+咖啡因0.5g+Vitc3g+普魯卡因1.0g,ivgtt。對末梢循環(huán)“緊張”的傷員效果較好。Fivgtt,2-4次/day或持續(xù)慢滴維持,既可長時間緩慢B利尿導致的再次血容量不足。D需緩慢利尿時還可選用“利尿合劑”:10%GS500ml+E20%甘露醇125ml+NS或5%GS375ml(或500ml)、A切忌在血容量不足的情況下使用脫水劑,01切忌在血容量不足少尿情況下,靠利尿劑維持02尿量。--飲鴆止渴。03給逾量、超容傷員利尿時,宜用速尿和利04尿酸鈉,不宜快速滴注甘露醇,因可快速擴05容,加重心臟負擔,誘發(fā)心衰。大量、快速利06尿時注意低鉀。07時,應行呼吸機輔助呼吸。伴重度吸入性損傷者,宜盡早行氣管切開。為防止上呼吸道梗阻,早期可行氣管內插管伴有中度吸入性損傷的傷員,在持續(xù)吸氧的呼吸困難加重,PaO2<60mmhg,PaCO2>50mmhg或預防性氣管切開。情況下,應密切觀察呼吸改變。 維持呼吸功能大面積、特大面積燒傷員,常同時有頭面部燒傷并01吸入性損傷,應密切注意呼吸道問題。02重視無頭面部燒傷的“吸入性損傷”的診斷(煙霧吸03入傷—氣道化學燒傷)。04放寬氣管內插管和“氣切”指征。05有人建議:BSA>80%傷員,不管是否合并吸入性損06傷,休克期均常規(guī)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07認為:復蘇效果與對照組有明顯差異。08自由基清除劑的應用01氧自由基是氧代謝的“副產品”,是氧氣還原02成水的中間產物,有高度生物活性和細胞毒性。03主要包括:04單線態(tài)氧(1O2)05超氧陰離子(O2.)06過氧化氫(H2O2)07羥基自由基(OH.)08燒、創(chuàng)傷后氧自由基過量產生的主要機制:01黃嘌呤-次黃嘌呤系統(tǒng)02補體-吞噬細胞系統(tǒng)激活,呼吸爆發(fā),耗氧增加,03自由基產量增加。04缺氧時ATP減少,Ca++內流,線粒體酶失調,05不能提供足夠的電子還原四價氧,自由基增多。06燒創(chuàng)傷后應激激素,特別是兒茶酚胺類物質增多,07自身代謝過程產生自由基。0801自由基主要通過使細胞生物膜脂質過氧化02(通透性、脆性、流動性),對膜上各種酶、03胞內結構蛋白、功能蛋白和核酸的直接攻擊,04導致細胞損傷甚至死亡。05燒、創(chuàng)傷后(休克)缺血再灌注損傷的本06質是氧自由基損傷。自由基來源主要途徑是07黃嘌呤-次黃嘌呤系統(tǒng)。催化次黃嘌呤代謝生成氧自由基的限速酶—黃嘌呤氧化酶,由組織中黃嘌呤脫氫酶在Ca++依賴旦白酶催化下轉化生成,這一轉化為不可逆過程。不同組織對再灌注損傷敏感性(催化速度、自由基產量)有極大差異,腸道粘膜、心肌組織對再灌注損傷尤為敏感。對氧自由基損傷的防治應抓三個環(huán)節(jié)可阻斷氧自由基生成的不同環(huán)節(jié)。病因治療:創(chuàng)傷后休克、局部缺血-再灌注、壞死組織存留、感染,是氧自由基產生的強力誘因。藥物預防:鈣拮抗劑、鐵絡合劑和別嘌呤醇相應措施是預防和減輕自由基損傷的重要手段。01鈣拮抗劑02和氧自由基在細胞損害中相互促進。氧自由03基引起細胞膜脂質過氧化損傷導致胞膜對Ca++通04透性增強,Ca++內流又激活磷脂酶,促進氧自由05基產生和脂質過氧化反應,形成惡性循環(huán)。鈣拮06抗劑打破這一惡性循環(huán)。07常用鈣拮抗劑有硝苯地平、尼莫地平等,已08被證明對預防缺血再灌注損傷有一定臨床實用價09值。鐵絡合劑“去鐵敏”被證明能有效抑制鐵催化產生OH.的反應。同時抑制依賴鐵、銅催化的脂質過氧化反應,減輕由此引起的損傷。別嘌呤醇是黃嘌呤氧化酶作用底物的競爭性抑制物,可以阻斷缺血再灌注時黃嘌呤氧化酶途徑的氧自由基產生。氧自由劑清除劑:目前臨床常用的有酶類清除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常不完全甚至無效。因分子量較大,不易進入細胞內,對抗作用過氧化氫酶(CAT)010203040506非酶類氧自由劑清除劑:01維生素類化合物(VitC、E、A、B12)02細胞色素C,03谷胱甘肽—阿拓莫蘭04甘露醇,1,6二磷酸果糖05抗氧化作用的中藥制劑有:06小紅參醌、人參皂甙、丹參、川弓嗪、07三七總皂甙、β--胡蘿卜素等,08臨床上廣泛使用的有1維生素C:直接與OH.作用,代謝成草酸排出。2用法:V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