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高中語文高考專區(qū)二輪專題文言文閱讀-文意分析題學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9/16/3C/wKhkGWc3lfKAfJz9AAJ7xoBi9V8899.jpg)
![2024屆高中語文高考專區(qū)二輪專題文言文閱讀-文意分析題學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9/16/3C/wKhkGWc3lfKAfJz9AAJ7xoBi9V88992.jpg)
![2024屆高中語文高考專區(qū)二輪專題文言文閱讀-文意分析題學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9/16/3C/wKhkGWc3lfKAfJz9AAJ7xoBi9V88993.jpg)
![2024屆高中語文高考專區(qū)二輪專題文言文閱讀-文意分析題學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9/16/3C/wKhkGWc3lfKAfJz9AAJ7xoBi9V88994.jpg)
![2024屆高中語文高考專區(qū)二輪專題文言文閱讀-文意分析題學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9/16/3C/wKhkGWc3lfKAfJz9AAJ7xoBi9V8899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高中語文高考專區(qū)二輪專題文言文閱讀-文意分
析題學案
文言文閱讀?文意分析題
【知識精講】
(一)答題思路和步驟
L通讀全文、了解傳主的主要事跡。
2.仔細閱讀題干(正確的一項or不正確的一項)。
3.梳理選項,通過時間、地點、官職、交往人物等信息進行定位,
確定比對原文的范圍。
4.關注細節(jié),仔細對比。著重關注事情的原因、結果、人物的態(tài)
度、事件的主體。
5.若正確選項在前幾項,剩余選項也應比對找出問題。
(二)人物傳記類文言文結構梳理思路
人物傳記類的文言文的閱讀規(guī)律和方法:
1.以表明時間的詞語為綱繩,串起人物一生的經(jīng)歷
古人寫人物傳記,總是以時間為序,表明時間的那些詞語就像是
一條條的綱繩,把傳主一生所遭遇的、所經(jīng)歷過的事情串聯(lián)在了一起。
所以我們在閱讀人物傳記時,要抓住這些詞語去串聯(lián)傳主一生的經(jīng)歷。
【過關練習】
1.古代表示瞬間的詞語有(俄、俄頃、頃、頃之、頃刻、有頃、
旋、尋、無何)
2.古代表示過去的詞語有(既、先、先是、先時,初,時、當是
時)
3.古代表示一段時間的詞語有(比、迨、逮、及、居)
2.以表明官職的升貶為軸心,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
古代的人物傳記所寫的人物大多是朝廷重臣,所記的事跡也大多
與治國安民有關,所以人物傳記中官位的升遷或貶謫,表明了事情最
后取得的結果。
【過關練習】
1.古代表明出仕從政的詞語有(薦、舉、征、召、拜、辟、授、
除、為)
2.古代表明官職升遷的詞語有(升、拔、擢)
3.古代表明官職調動的詞語有(調、徙、轉)
4.古代表明被貶官的詞語有(出、謫、罷、黜)
3.以“五個W"為切口,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
“五個W"指的是五個用“曠開頭的英文單詞:Who——什么人;
When——什么時間;Where——什么地方;What——什么事情;Why
——為什么發(fā)生。人物傳記是這幾個要素組成的,每一件事情都問問
“五個W",弄清這“五個W”整篇人物傳記也就讀懂了。
4.以傳記的寫作特點為楔子,把握人物的性格和作者觀點
古代寫人物傳記,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先交代傳主的名、字、
號,接著上溯到他的祖先、父親,再寫他從小是一個怎樣的人,最后
得到了什么封號,留下了多少子孫,等等c名、字、號以及謚號往往
與傳主的思想品行為關,其謚號,反映的是一個人的理想追求、志趣
愛好,體現(xiàn)的是傳主的性格特征。寫祖先、父親,其實是通過寫他的
家庭背景和影響,來表明他思想性格的傳承關系和形成原因。寫他小
時候的情況,表明他始終如一的個性。他小時候就是一個怎樣的人,
可以看成是這一人物傳記的一個總寫,下面寫到的幾件事情則是對這
一總寫的幾個分寫,是對這一總的性格特征的具體化描寫。從這一總
寫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作者對他筆下的傳主的態(tài)度。
總之,閱讀人物傳記,我們主要要做的就是用上面提到的種方法
去理清故事情節(jié),把握人物形象,體味作者態(tài)度。
常見出題方式:
①篩選文中的信息。
②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
④命題者對原文進行的翻譯、轉述和分析
陷阱設置
角度一比對人物
命題設誤誤解形象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出來的性格特點故意
說錯,造成對人物形象的錯誤理解
張冠李戴即把甲人物所為說成是乙人物所為,或者把甲事件結
果說成是乙事件結果
比對方法要圍繞“是誰,在何時何地,說過什么話,做過什么
事,有什么樣的品質”比對,要著重比對選項在這幾個方面的表述與
原文是否一致
[原文](2017?全國卷I)弘微家素貧儉,而所繼豐泰,唯受書數(shù)
千卷,遺財?shù)撝?,一不關豫?;祜L格高峻,少所交納,唯與族子靈運、
瞻、曜、弘微并以文義賞會。嘗共宴處,居在烏衣巷,故謂之烏衣之
游。瞻等才辭辯富,弘微每以約言服之,混特所敬貴,號曰微子。
[選項]B.弘微簡言服眾,此舉受到重視。他參與集會,常與子
弟們詩文唱和,住在烏衣巷,稱為烏衣之游;又極有文才口才,受到
叔父謝混賞識,稱為微子。
[分析]根據(jù)原文“混風格高峻,少所交納,唯與族子靈運、瞻、
曜、弘微并以文義賞會”可知,常與子弟們詩文唱和的是“謝混”而
不是“謝弘微、
[原文](2016?全國卷I)契丹縱人漁界河,又數(shù)通鹽舟,吏不敢
禁,皆謂:與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將奈何?雄州
趙滋勇而有謀,可任也J使諭以指意,邊害訖息。
[選項]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邊電事端。契丹違約在界河捕
魚運鹽,他認為萌芽不禁終將釀成大禍,派使者偕同維州趙滋前往調
解,邊地雙方得以相安無事。
[分析]從張冠李戴的角度設誤,根據(jù)原文,契丹人在界河捕魚,
又多次開通鹽船,官吏們怕生事未禁止,曾公亮認為趙滋有勇有謀,
并舉薦給朝廷。應該是皇上派遣趙滋去契丹傳達旨意,并非曾公亮“派
使者偕同維州趙滋前往故C項與原文內容不符。
角度二對比時間地點
命題設誤時序顛倒概括人物的典型事件時,故意將事情發(fā)生的
時間順序顛倒
空間錯位把不同空間地點的事件糅合起來表述,故意在地點方
面顛倒位置關系
比對方法分析時特別注意選項中關于人物行為,事件發(fā)生的時
間、地點的詞語,并與原文比對,厘清人物在何時、何地做了何事
[原文](2018?全國卷I)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參騾騎軍事,
轉天水太守。郡鄰于蜀,數(shù)被侵掠,戶口減削,寇盜充斥,芝傾心鎮(zhèn)
衛(wèi),更造城市,數(shù)年間舊境悉復。遷廣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
赴闕獻書,乞留芝,
[選項]B.魯芝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時,蜀地
飽受侵擾,人口減少,他全力守衛(wèi),修建城市,恢復舊境;離任時,
天水各族百姓均請求讓他留任。
[分析]由“轉天水太守??む徲谑瘢瑪?shù)被侵掠”可知,被侵占掠
奪的是天水郡,不是蜀地。
角度三比對關鍵詞語
命題設誤曲解文意故意曲解文中某一關鍵詞語的意義,從而制
造干擾項迷惑考生,這種設誤方式是命題的主要陷阱
歸納不全概括主要信息不完整,故意遺漏關于人物、事件、觀
點等方面的內容
比對方法要細心辨析選項中對人物的分析、文本道理的闡述等
有無夸大、歪曲或偷換概念的現(xiàn)象,要注意比對選項轉述原文意思時
是否漏掉了某個起關鍵作用的詞語
(2018?全國卷H)自渙卒后,連詔三公特選洛陽令,皆不稱職。
永和中,以劇令勃海任峻補之。峻擢用文武吏,皆盡其能,糾剔奸盜,
不得旋踵,一歲斷獄,不過數(shù)十,威風猛于渙,而文理不及之。
[選項]D.王渙政績卓著,后任難以比肩。他死于洛陽令任上,
皇上下令特選其繼任者,均不稱職;后來選用任峻,任充分發(fā)揮文武
屬吏才干,仍然忙得無法分身。
[分析]“仍然忙得無法分身”錯。原文中是說“峻擢用文武吏,
皆盡其能,糾剔奸盜,不得旋踵”,意為任峻提拔任用文官武吏,都
能竭盡他們的才能,糾察剔除奸盜之人,沒有畏避退縮。
角度四比對添加或刪減內容
命題無中生有故意添加原材料中未涉及的人物、事件或觀點等
內容,致使選項的分析概括于文無據(jù)
設誤以偏概全將原文對某一方面的判斷通過增加或刪減表范
圍或程度及其他類的詞語,故意擴大或縮小判斷對象的范圍
比對方法辨析時應將選項的內容與原文仔細比對,檢查是否有
故意添加的而原材料中未涉及的詞語或內容,或者篩查選項中有無漏
掉原文關鍵詞(尤其是表范圍或程度的副詞)的情況
[原文](2019?全國卷ni)吳起為西河守,甚有聲名。魏置相,
相田文。吳起不悅,謂田文曰:“請與子論功,可乎?”文曰:“主少
國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時,屬之于子乎?屬之于我乎?”
起默然良久,曰:“屬之子矣?!蔽脑唬骸按四宋崴跃幼又弦睯吳
起乃自知弗如田文C田文既死,公叔為相,尚魏公主,而害吳起c吳
起懼得罪,遂去,即之楚。
[選項]C.吳起聲名漸起,遭到公叔嫉妒。他雖然對田文擔任
魏相表示不悅,但不久就平復了心情;而公叔繼田文后為相,他深表
不滿,擔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國。
[分析]從無中生有的角度設誤,“公叔繼田文后為相,他深表
不滿”分析錯誤。文中并未提到吳起對公叔繼任相位不滿。
角度五比對關系
命題改變因果將原因說成結果,或將結果說成原因,或給句子
強加因果關系,或將因果關系改變成了其他關系
設誤事件雜糅將文段敘述的幾件事情或事情的細節(jié)進行雜糅
混編,或把多個人做的事說成一個人做的,故意制造事實的混亂狀態(tài)
比對方法辨析時厘清人物與事件的關系以及事件產(chǎn)生的原因、
結果及其內在的邏輯關系,將選項與原文仔細比對,檢查關系是否恰
當
[原文](2015?山東卷)將已受命,拜而報君曰:“臣聞國不可從
外治,軍不可從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應敵。臣既受命
專斧鉞之威,臣不敢生還,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君不許臣,臣不
敢將?!本S之,乃辭而行。軍中之事,不聞君命,皆由將出,臨敵
決戰(zhàn),無有二心。是故智者為之謀,勇者為之斗,氣厲青云,疾若馳
鷲,兵不接刃而敵降服。
[選項]B.將軍接受任命后,再次請求君王給予充分信任,并表
明戰(zhàn)勝敵人還需要智者出謀劃策、勇士英勇戰(zhàn)斗。
[分析]從因果關系的角度設誤,考查對文章內容的把握。原文中
將軍接受任命后,再次請求君王給予充分信任,這樣才能臨敵作戰(zhàn),
專心一意。因此,智謀之士都愿意為他出謀劃策,勇武之人都愿意為
他殊死戰(zhàn)斗。原文是因果關系,B項變成了并列關系。
解題策略
第一步:審準題目,明確本題選“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工
第二步:抓住選項,結合原文,在原文中標注關鍵詞語,從“五
大比對角度”著手,看概括和分析是否正確。
第三步:綜合權衡比對,確認正確選項。
【例題】
L【廣益第二學期入學考】
蔡文姬
陳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學格才辯,
又妙于音律。適河東衛(wèi)仲道。夫亡無子,歸寧于家。興平中,天下喪
亂,文姬為胡騎所獲,沒于南匈奴左賢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
曹操素與邕善,痛其無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贖之,而重嫁于祀。
祀為屯田都尉,犯法當死,文姬詣曹操請之,時公卿名士及遠方
使驛坐者滿堂,操謂賓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為諸君見之J及文
姬進,蓬首徒行,叩頭請罪,音辭清辯,旨甚酸哀,眾皆為改容Q操
曰:“誠實相矜,然文狀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廄馬萬匹虎士
成林何惜疾足一騎而不濟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時且
寒,賜以頭巾履襪。操因問曰:“聞夫人家先多墳籍,猶能憶識之不?
”文姬曰:“昔亡父賜書四千許卷,流離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誦憶,
裁四百馀篇耳。"操曰:“今當使十吏就夫人寫之?!蔽募г唬骸版勀?/p>
女之別,禮不親授。乞給紙筆,真草唯命?!庇谑强槙椭?,文無遺
誤。后感傷亂離,追懷悲憤,作詩二章。
(節(jié)選自《后漢書》卷八十四)
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正確無誤的一項是()(2分)
A.蔡文姬雖出身名門,可一生命運甚為坎坷。她先后嫁了三個
丈夫,其中第二次婚姻是被迫嫁給南匈奴的左賢王并為他生了兩個孩
子。
B.蔡文姬曾在北地流亡十多年,后來因曹操和其父是老朋友,
又十分賞識文姬的超群才情,于是幫助她。
C.董祀犯法,是蔡文姬有膽有識,當著眾多公卿名士和遠方使
者的面極力辯白,才洗刷了董祀的冤屈,使他得免一死。
D.蔡文姬有超人的記憶力,能背誦四百余篇古詩文,經(jīng)曹操派
人協(xié)助抄寫,這些古詩文都被記錄保存了下來。
【答案】A
【解析】
B項,曹操贖回文姬,與“識見才情”無關;C項,為董祀求情,
不是“洗刷冤屈”;D項,蔡文姬并未接受曹操派人協(xié)助抄寫的建議。
2.【初三中雅培粹第二學期入學考】
司馬懿與諸葛亮相守百余日,亮數(shù)挑戰(zhàn),懿不出。亮乃遺懿巾幗
婦人之服。懿怒,上表請戰(zhàn),帝使衛(wèi)尉辛毗杖節(jié)為軍師以制之。護軍
姜維謂亮曰:“辛毗杖節(jié)而到,賊不復出矣。"亮曰:"彼本無戰(zhàn)情,
所以固請戰(zhàn)者,以示武于其眾耳。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茍能制吾,
豈千里而請戰(zhàn)邪!”亮遣使者至懿軍,懿問其寢食及事之煩簡,不問
戎事。使者對曰:“諸葛公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覽焉;所啖
食不至數(shù)升?!避哺嫒嗽唬骸爸T葛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
亮病篤,漢主使尚書仆射李福省侍,因溶以國家大計。福至,與
亮語已,別去數(shù)日復還°亮曰:“孤知君還意,近日言語雖彌日,有
所不盡,更來亦決耳。公所問者,公琰其宜也。”福謝:“前實失不咨
請,如公百年后誰可任大事者,故輒還耳。乞復請蔣琬之后,誰可任
者?"亮曰:“文偉①可以繼之。”又問其次亮不答是月亮卒于軍中。
(文/《資治通鑒?魏紀》,有改動)
【注釋】①文偉:即費祎,字文偉。三國時蜀漢名臣,與諸葛亮、
蔣琬(字公琰)、董允并稱為蜀漢四相。
下列對文本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2分)
A.面對諸葛亮送女人衣服的羞辱,司馬懿惱羞成怒,決定主動出
戰(zhàn)。
B.司馬懿對諸葛亮夙興夜寐、食少事煩的狀態(tài)很是敬佩,擔心他
活不長了。
C.當諸葛亮猜出李福的來意后,李福心中很是感激,趕緊陳述了
自己返回的原因。
D.諸葛亮鞠躬盡瘁,他自知來日無多,建議在他死后,可由蔣琬
和費祎先后繼任。
【答案】D
【解析】A項有誤,司馬懿本就不想出戰(zhàn),不是惱羞成怒而出戰(zhàn)。
B項有誤,原文中并沒有說司馬懿敬佩諸葛亮夙興夜寐、食少事
煩,也沒有擔心他活不長。
C項有誤,"福謝''中的“謝”在原文中是道歉的意思,不是感激。
參考譯文
(魏明帝青龍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六出祁山,大舉伐魏)
司馬懿和諸葛亮兩軍相互對峙一百多天,諸葛亮多次挑戰(zhàn),司馬懿
就是不出兵迎戰(zhàn)。諸葛亮就把女人用的頭巾服飾送紿司馬懿。司馬懿
惱羞成怒,上書請求出戰(zhàn),魏明帝曹睿派衛(wèi)尉辛毗手持使節(jié)擔任軍師
來制約司馬懿。護軍姜維對諸葛亮說:“辛佐治持使節(jié)到了,敵人肯
定不會出戰(zhàn)了。”諸葛亮說:“司馬懿本來就沒有出戰(zhàn)的意思,他之所
以堅持請求出戰(zhàn),是為了向部下表示自己敢于用武而已。將軍在外作
戰(zhàn),皇帝的命令也可以不接受,如果他真能夠戰(zhàn)勝我,何必要不遠千
里去請求作戰(zhàn)呢?”諸葛亮派遣使者到司馬懿軍中,司馬懿向使者詢
問諸葛亮的睡眠飲食和辦事的多少,(卻)不打聽軍事情況。使者答
道:“諸葛公早起晚睡,凡是二十杖以上的責罰,都親自披閱;所吃
的飯食不到幾升J司馬懿告訴人說:“諸葛孔明進食少而事務煩,他
還能活多久呢?”
諸葛亮病重,漢后主派遣尚書仆射李福前來問候,同時拿國家大
事詢問。李福來到軍營與諸葛亮談話完畢,辭別而去幾天之后又返
回來。諸葛亮說:“我知道你返回來的意圖,近來(我們)雖然整天
談話,(但)有些事還沒有交待完,你是又回來征求我的意見了。你
所要問的事蔣琬適合J李福道歉說:“日前確實是我的失誤,忘了
詢問,萬一丞相您百年之后,誰可以擔負重任,所以就又返回來了。
再請問蔣琬之后,誰可承擔重任?”諸葛亮說:“費祎可以繼任。”又
問費祎之后,諸葛亮沒有回答。在這個月中,諸葛亮就在軍中病逝了。
3.【長郡初三上學期第三次月考】
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人多厭之者。
常數(shù)從其下鄉(xiāng)南昌亭長寄食,數(shù)月,亭長妻患之,乃晨炊葬食①c食
時信往,不為具食C信亦知其意,怒,竟絕去。
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
”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挎下②J於是信孰視之,
使出挎下,蒲伏③C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及項梁渡淮,信杖劍從之,無所知名。漢王之入蜀,信亡楚歸漢,
未得知名。信數(shù)與蕭何語,何奇之。信度何等已數(shù)言上,上不我用,
即亡。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
驚。
信拜禮畢,上坐。信日:“大王之入武關,秋豪無所害,除秦苛
法,與秦民約法三章耳,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於諸侯之約,大
王當王關中,關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職入漢中,秦民無不恨者。今大
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膘妒菨h王大喜,自以為得信晚。遂
聽信計,部署諸將所擊。
八月,漢王舉兵東出陳倉,定三秦。漢二年,出關,收魏、河甫,
韓、殷王皆降。
(選自《史記?淮陰候列傳》)
【注】①葬食:葬,早晨未起身,在床席上進餐。②挎下:即胯下。
③蒲伏:同“匍匐”c
下列對原文內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韓信還是平民的時候,家境貧寒,曾經(jīng)在一位亭長家混飯吃,
一吃就是幾個月,惹得亭長妻子很不高興。
B.淮陰有位賣肉的年輕人,認為韓信雖然身材高大并佩戴刀劍,
卻內心膽小,當眾欺負韓信,要韓信從他胯下鉆過去。
C.韓信歸順漢軍以后,多次跟蕭何談話,但蕭何并不認可韓信的
才能,所以韓信在軍中一直籍籍無名。
D.韓信受到漢王重用后,趁機指出要充分利用民心,并獻計漢王
向東出擊,最后讓漢王一舉平定三秦。
【答案】C
【解析】“信數(shù)與蕭何語,何奇之。"蕭何很佩服韓信。
參考譯文
淮陰侯韓信,是淮陰人。當初為平民百姓時,貧窮,沒有好品行,
不能夠被推選去做官,又不能做買賣維持生活,經(jīng)常寄居在別人家吃
閑飯,人們大多厭惡他。曾經(jīng)多次前往下鄉(xiāng)南昌亭亭長處吃閑飯,接
連數(shù)月,亭長的妻子嫌惡他,一早把坂煮好,在床上就吃掉了。開飯
的時候,韓信去了,卻不給他準備飯食。韓信也明白他們的用意C一
怒之下,最終離去不再回來。
淮陰屠戶中有個年輕人侮辱韓信說:“你雖然長的高大,喜歡帶
刀佩劍,其實是個膽小鬼罷了?!庇之敱娢耆杷f:“你要不怕死,就
拿劍刺我;如果怕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于是韓信仔細地打量了
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從他的胯下爬了過去。滿街的人都笑
話韓信,認為他膽小。
等到項梁率領抗秦義軍渡過淮河向西進軍的時候,韓信帶了寶劍
去投奔他,留在他的部下,一直默默無聞。劉邦率軍進入蜀地時,韓
信脫離楚軍去投奔他,當了一名接待來客的小官。韓信又多次和蕭何
談天,蕭何也很佩服他。
韓信料想蕭何他們已經(jīng)在漢王面前多次保薦過他了,可是漢王一
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跑了,來不及把此事報
告漢王,就徑自去追趕。等到舉行儀式的時候,才知道是韓信被任命
為大將,全軍上下都大吃一驚。
任命韓信的儀式結束后,漢王就座。韓信說:“大王進入武關,
秋毫無犯,廢除了奏朝的苛酷法令,與秦地百姓約法三章,秦地百姓
沒有不想要大王在秦地做王的。根據(jù)諸侯的成約,大王理當在關中做
王,關中的百姓都知道這件事,大王失掉了應得的爵位進入漢中,秦
地百姓沒有不遺憾的。如今大王發(fā)動軍隊向東挺進,只要一道文書三
秦封地就可以平定了J于是漢王特別高興,自認為得到韓信太晚了。
就聽從韓信的謀劃,部署各路將領攻擊的目標。八月,漢王出兵經(jīng)
過陳倉向東挺進,平定了三秦。漢二年,兵出函谷關,收服了魏王、
河南王,韓王、殷王也相繼投降。
4.【長郡芙蓉實驗第二學期入學考】
劉苞,字孝嘗,彭城人也。苞四歲而父終,及年六七歲,見諸父
常泣。時伯、叔父俊、繪等并顯貴,苞母謂其畏憚①,怒之。苞對
日早孤不及有識聞諸父多相似故心中欲悲無有佗②意。因而歙欷③,
母亦慟甚。初,苞父母及兩兄相繼亡沒④,悉假瘞⑤焉。苞年十六,
始移墓所,經(jīng)營改葬,不資諸父,未幾皆畢,繪常嘆服之。
少好學,能屬文。自高祖即位,引后進文學之士,苞及從兄⑥孝
綽、從弟孺、同郡到溉、溉弟洽、從弟沆、吳郡陸傕、張率并以文藻
見知,多預宴坐,雖仕進有前后,其賞賜不殊。天監(jiān)十年,卒,時年
三十。臨終,呼友人南陽劉之遴托以喪事,務從儉率。苞居官有能名,
性和而直,與人交,面折⑦其非,退⑧稱其美,情無所隱,士友咸以
此嘆惜之。
(選自《梁書列傳》,有刪改)
【注】①畏憚:提懼。②佗(td):“他”字的異體字。③歙欷;
哽咽;抽噎。④沒(m3):去世,死。⑤瘞(yi):掩埋、埋葬。⑥從
兄:堂兄。⑦折(zhC):這里指斥責,指責。⑧退:這里指背后。
15.下面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分析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劉苞因為畏懼叔父伯父,見到他們就常常哭泣,母親為此很生
氣。
B.劉繪贊嘆佩服劉苞十六歲就能借助叔父的幫助籌劃安排改葬
的事情。
C.劉苞與同時受到賞識的人參加君臣的宴飲,所任官職不同,得
到的賞賜也不同。
D.劉苞是一個盡心盡孝,獨立堅毅,處事剛直,勤儉節(jié)約的人。
【答案】D
【解析】A.劉苞不是因為懼怕叔伯父而哭泣,是因為聽說伯父、
叔父與父親面容很相似,所以見到他們心中悲痛。
B.劉苞籌劃安排改葬的事,全是劉苞一人的力量,沒有藉助伯父
叔父的幫助。
C.劉苞與同時受到賞識的人參加君臣宴飲,雖然他們所任官職有
所不同,但得到的賞賜卻沒有區(qū)別。
參考譯文
劉苞字孝嘗,彭城人。他祖父劉勵,宋時任司空。父親劉值,齊
時任太子中庶子。劉苞四歲時,他父親就去世了,到六七歲的時候,
劉苞見到叔父伯父就常??奁?。當時劉苞的伯父劉俊、叔父劉繪等都
已經(jīng)地位顯貴,劉苞的母親認為劉苞是因為畏懼而哭,為此事很生氣。
劉苞回答說:“我很早失去父親,沒有記住父親的面容,聽說伯父、
叔父與父親面容很用似,所以見到他們心中悲痛,沒有別的意思J
說著又獻欷抽噎,他母親也就更加悲痛。當初,劉苞父母以及兩個兄
長相繼亡故,全都是暫且瘞葬,劉苞十六歲的時候,才把他們的喪柩
移葬在墓地裹,籌劃安排改葬的事,全是劉苞一人的力量,不藉助伯
父叔父的幫助,不多久事情就都辦好了,劉繪常常贊嘆他,佩服他的
能力。
劉苞從小好學,能寫文章。初出仕任司徒法曹行參軍,他不就職。
天監(jiān)初年,因為是臨川王妃的弟弟,因此從征虜主簿頻頻升遷為臨川
王中軍功曹,又積功遷任尚書庫部侍郎,丹陽尹丞,太子太傅丞,尚
書殿中侍郎,南徐州治中,因為公事而免職。遇了很久,劉苞又任太
子洗馬,掌書記,侍講壽光殿。高祖即位之后,選拔年輕的有文才的
士人,劉苞以及他的堂兄劉孝綽、堂弟劉孺、同郡的到溉、到溉的弟
弟到洽、到溉的堂弟到沆、吳郡陸捶、張率都以文采受到賞識,常常
參預君臣的宴飲,雖然他們所任官職有所不同,但得到的賞賜卻沒有
區(qū)別。天監(jiān)十年,劉苞去世,死時三十歲。劉苞臨終,把友人南陽、
劉之遭叫來把喪事托付他辦,要求喪事務必力求儉薄。劉苞任官有辦
事能干的名聲,他生性溫和。但處事剛直,輿人交往,當面批評友人
的缺點錯誤,背后稱贊友人的長處美德,感情直率,不藏隱私,他的
朋友都因此而贊嘆他。
5.【長沙一中雨花新華都學校上學期第一次月考】
陶潛,字淵明,潺陽柴桑人也。曾祖侃,晉大司馬。潛少有高趣,
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群,任真自得。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
時人謂之實錄。
以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江州刺史
檀道濟①往候之,偃臥瘠餒有日矣。道濟謂曰:“賢者處世天下無道
則隱有道則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對曰:“潛也何
敢望賢志不及也C”道濟饋以梁肉,麾而去之。
復為鎮(zhèn)軍、建威參軍。謂親朋曰:“聊欲弦歌,以為三徑之資②,
可乎”執(zhí)事者聞之,以為彭澤令。歲終,會郡遭督郵③至縣,請日:
“應正衣冠見之?!睖Y明嘆曰:“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
”即日解綬去職,賦《歸去來分辭》。
義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識之,不能致也C潛
嘗往廬山,弘命潛故人龐通之④赍⑤酒,干半道栗里要之。既至,欣
然便共飲的。先是顏延之在濟陽,與潛情款,延之臨去,留二萬錢與
潛;潛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嘗九月九日無酒,出宅邊菊叢中坐,
久之,滿手把菊。潛不解音律,而蓄素琴一張,無弦,每酒適,輒撫
弄以寄其意。貴賤造之者,有酒輒設。潛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
眠,卿可去?!逼湔媛嗜绱恕T嗡哪?,將復征命,會卒,時年六十
三。謚號靖節(jié)先生C—
(選自宋本《陶潛集》,有別改)
【注】①檀道濟:東晉末,官至征南大將軍。②三徑之資:比喻
籌集隱居住所的費用。③督郵:官職名。④龐通之:陶淵明的好朋友。
⑤赍(ji):攜帶。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陶潛博學多識,擅長寫文章。他的《五柳先生傳》中的五柳
先生安貧樂道,這一形象被當時世人認為是他自己的真實寫照:他
在辭去彰澤令時作了《歸去來分辭》。
B.陶潛仕途短暫。因親人去世家里貧窮,去做了州祭酒,但
嫌官場煩瑣,任職不久,就被貶謫回家。此后,還擔任過鎮(zhèn)軍、建威
參軍、彭澤令等職C
C.陶潛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濟的饋贈,起初也不
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為五斗米向鄉(xiāng)里小兒折腰
D.陶潛任情自得,他曾將顏延之贈送的二萬錢全都送至酒家;
有時坐在菊花從中,有時撫弄無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
客人先回去。
【答案】B
【解析】“親老家貧”的意思是“孝敬老人,家里很窮”,而B選
項理解為“親人去世,家里貧窮”所以B選項表述不正確。
6.【明德華興第二學期入學考】
陳丞相平者,陽武戶牖鄉(xiāng)人也。少時家貧,好讀書,有田三十畝,
獨與兄伯居。伯常耕田,縱平使游學。
里中社,平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日:“善,陳孺子之為宰!”平
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孝文帝立,居頃之,朝而問右丞相周勃曰:“天下一歲決獄幾何?”
勃謝曰:“不知。”問:“天下一歲錢谷出入幾何?”勃又謝:“不知。
”汗出沾背,愧不能對。于是上亦問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
曰:“主者謂誰?”平日:“陛下即問決獄責廷尉問錢谷責治粟內史”
上曰:“茍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謝曰:“宰相者,上佐
天子理陰陽,順四射,下育萬物之宜,外鎮(zhèn)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
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焉?!靶⑽牡勰朔Q善。右丞相大慚,出而讓陳平
曰:“君獨不素教我對!”陳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
下即問長安中盜賊數(shù),君欲強對邪?”于是絳侯自知其能不如平遠矣。
居頃之,絳侯謝病請免相,陳平專為一丞相。
(選自《史記陳丞相世家》,有刪改)
下面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分析錯誤的一項是()(2分)
A.宰相陳平年輕時家中貧窮,喜歡讀書,家存薄田,和哥哥陳
伯住在一起。
B.鄉(xiāng)里社日,陳平當主持,把肉分得很均勻,得到了父老鄉(xiāng)親
們一致稱贊。
C.孝文帝即位后,有次詢問周勃和陳平相關政事,只有陳平的
回答得到了皇帝的贊賞。
D.由于在皇帝面前失了面子,周勃非常慚愧,立刻請求免去右
丞相的職務,陳平一人獨任。
【答案】D
【解析】D.周勃沒有立刻請求免去右丞相的職位,而是過了不久
之后。
7.【長郡雙語第二學期入學考】
柳宗元傳
柳宗元,字子厚,其先蓋河東人。
宗元少精敏絕倫,為文章卓偉精致,一時輩行推仰。第進士、博
學宏辭科①,授校書郎,調藍田尉。貞元十九年,為監(jiān)察御史里行。
善王叔文、韋執(zhí)誼,二人者奇其才。及得政引內禁②近與計事擢禮部
員外郎欲大進用。俄而叔文敗,貶邵州刺史,不半道,貶永州司馬,
既竄斥③,地又荒疣④,因自放山澤間,其埋厄感郁⑤,一寓諸文。
仿《離騷》數(shù)十篇,讀者咸悲惻。
元和十年,徙柳州刺史。時劉禹錫得播州,宗元曰:“播非人所
居,而禹錫親在堂,吾不忍其窮,無辭以白其大人⑥,如不往,便為
母子永訣。"即具奏欲以柳州授禹錫而自往播。會大臣亦為禹錫請,
因改連州。
柳人以男女質錢,過期不贖,則沒為奴婢。宗元設方計,悉贖歸
之。尤貧者,令書庸,視直足相當,還其質。巳沒者,出己錢助贖。
南方為進士者,走數(shù)千里從宗元游,經(jīng)指授者,為文辭皆有法。世號
“柳柳州十四年卒,年四十七。
(選自《新唐書?柳宗元傳》有刪節(jié))
【注釋】①博學宏辭科:封建王朝臨時設置的考試科目,為制科
之一種。②內禁:皇宮。③竄斥:貶逐。④荒疣Qi):指南蠻瘴疣
之地。⑤理(yin)厄感郁:遭遇困境,感傷抑郁。⑥大人:指母親大
人。
下面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柳州習俗落后,父母把兒女賣掉換錢。柳宗元自己出錢幫助
當?shù)匕傩遮H回賣掉的兒女。
B.柳宗元被任命為柳州刺史時,劉禹錫被移做播州刺刺史,柳宗
元主動要求和朋友對換任職地方。
C.等到王叔文、韋執(zhí)誼掌權后,把柳宗元帶到自己家,和他商
議大事,并提拔他為尚書禮部員外郎。
D.凡是經(jīng)柳宗元指點過的人,都成了有名的人。
【答案】B
【解析】A柳宗元沒有用自己的錢幫助老百姓,而是通過制定
方案來幫助。
C王叔文、韋執(zhí)誼是把柳宗元帶到皇宮,而非自己家。
D過于夸大。受到柳宗元點撥的人,寫文章都有了章法,而非出
名。
8.【雅禮下學期期中聯(lián)考】
秦且滅六國,兵已臨易水。樊將軍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子丹
曰:“何如?"太傅曰:“不可,恐以之為口,禍之將至。愿太子急遣
樊將軍入匈奴以滅口?!碧拥ぴ唬骸胺蚍畬④娎ЦF于天下,歸身于丹,
丹終不迫于強秦,而棄所哀憐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時也,愿
太傅更慮之。”太傅日:“燕有田光先生者,可與之謀也J
太子跪而逢迎,卻行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無人,
太子避席而請曰:“燕、秦不兩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今太
子聞光壯盛之時,不知吾精已消亡矣。雖然,光不敢以乏國事也。所
善荊軻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荊軻,可乎?”田光日:
“敬諾J太子送之至門日丹所報先生所言者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田光俯而笑曰:“諾。"
見荊軻,曰:“愿足下過太子于宮J荊軻曰:“謹奉教?!彼熳缘?/p>
而死。軻見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有頃而后
言曰:“丹所請?zhí)锵壬鸁o宣者,欲以成大事之謀。今田先生死,豈丹
之心哉!”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在秦將滅六國,兵臨易水之際,太子請教太傅、田光以及接見
荊軻都是為了消除秦滅燕國之患。
B.樊將軍從秦流亡到燕后,太傅認為收留他對燕國很不利,建議
急遣樊將軍入匈奴,想借匈奴之手來殺掉樊將軍。
C.太子向田光請教如何緩解燕、秦兩國緊張局勢之后,叮囑他不
要泄露談話內容;為此,田光“自到而死二
D.太子對于田光的自刎而亡難過遺憾,并不是他的本意。
【答案】B
【解析】太傅認為收留樊將軍,秦國會將此事作為攻打燕國的借
口,建議把樊將軍送到匈奴去,以消除秦國進攻燕的借口。
9.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題目。(共12分)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①于楚也。晉軍函陵,秦
軍汜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
從之。辭日:“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p>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
焉!”許之。
夜繾②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為,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
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③,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
④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⑤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⑥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
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⑦之有既東封關3、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
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
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
⑧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J亦去
之。
(選自《左傳》)
(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晉文公和秦穆公聯(lián)合圍攻鄭國,因為
鄭國曾對文公無禮,并且從屬于晉的同時又從屬于楚。晉軍駐扎在函
陵,秦軍駐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對鄭伯說:“鄭國處于危險之中了!假如讓燭之武去見秦
伯,(秦國的)軍隊一定會撤退?!编嵅饬恕T之武推辭說:“我
年輕時,尚且不如別人;現(xiàn)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為了。”鄭文公
說:“我早先沒有重用您,現(xiàn)在危急之中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
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 睜T之武就答應了這件事。
夜晚(有人)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上放下去,見到了秦伯,
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jīng)知道要滅亡了。假如滅
掉鄭國對您有好處,怎敢冒昧的拿這件事情來麻煩您手下的人。越過
鄰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您)
為什么要滅掉鄭國而給鄰國增加土地呢?鄰國的勢力雄厚了,您秦國
的勢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當做東方道路上
接待過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來來往往,(為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缺
少的東西,對您也沒有什么害處。而且您曾經(jīng)給予晉惠公恩惠,惠公
曾經(jīng)答應給您焦、暇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過黃河回國,
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這是您知道的。晉國,怎么會滿足呢?(現(xiàn)在
它)已經(jīng)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要擴大它西邊的邊界。如
果不使秦國土地虧損,將從哪里得到呢?削弱秦國對晉國有利,希望
您考慮這件事!”
秦伯心悅誠服,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派遣杞子、逢孫、楊孫守
衛(wèi)鄭國,于是秦國就撤軍了。
子犯請求襲擊秦軍。晉文公說:“不行!假如沒有那人(秦伯)
的力量,我是不會到這個地步的。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又反過來損害他,
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這是不明智的;用散亂(的局面)
代替整齊(的局面),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們還是回去吧!”晉軍也
就離開了鄭國。
【注釋】①貳:對晉有二心。②繾:系在繩子上放下去。③鄙遠:
把遠離秦國的鄭國作為邊境。④陪:增加。⑤東道主:東方道路上招待
客人的主人。⑥賜:恩惠。⑦厭:同“媵”,飽,滿足。⑧敝:害。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字詞含義相同的一項是()(2分)
A.以其無禮于晉/雖承奔御風,不以疾也(《蘭峽》)
B.晉軍函陵/以河內守亞夫為將軍,軍細柳(《周亞夫軍細柳》)
C.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唐雎不辱使命(《唐雎不辱使命》)
D.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曾益其所不能。(《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答案】B
【解析】A、因為/認為;C、派/出使;D、好處/更加。
2.為文中畫線的句子選出斷句正確的一項()(2分)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A.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B.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C.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D.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答案】A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每題3分,共6分)
(1)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答案】
(1)為什么要滅掉鄭國而給鄰國(指晉國)增加土地呢?鄰國
的勢力雄厚了,您秦國的勢力也就相對削弱了。
(2)如果沒有那個人的力量(我)不會到達這個地步,依靠別
人的力量卻反過來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做法。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
分)
A.此文開篇就造成一種緊張的氣氛:秦晉兩大國聯(lián)合起來圍攻鄭
國,戰(zhàn)爭如箭在弦上,一觸即發(fā),為下文燭之武臨危受命埋下伏筆。
B燭之武毫無個人怨言和感傷,臨危受命,在關鍵時刻承擔起關
系國家生死存亡的重任,體現(xiàn)燭之武的深明大義。
C.燭之武從秦、晉兩國的歷史關系,舊事重提,觸及秦伯的恨處,
說明晉國過河拆橋、忘恩負義,并分析晉國貪得無厭,后必“闕秦”。
D.燭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晉兩國的矛盾表現(xiàn)出處處為秦國利益著
想的樣子,分析當時的形勢,抓住利害關系,終于說動秦國退兵。
【答案】B
【解析】文中,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
也已表明了燭之武是有怨言和感傷的。
【練習】
(2017?全國卷II)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
趙惠字伯陽,南陽宛人也。少有節(jié)操c從兄為人所殺,無子,<
年十五,常思報之。乃挾兵結客,后遂往復仇。而仇家皆疾病,無相
距者。意以因疾報殺,非仁者心,且釋之而去。顧謂仇曰:“爾曹若
健,遠相避也。"更始即位,舞陰大姓李氏擁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將
軍李寶降之,不肯,云:“聞宛之趙氏有孤孫惠,信義著名,愿得降
之。”更始乃征慧。熹年未二十,既引見,即除為郎中,行偏將軍事,
使詣舞陰,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尋、邑,熹被創(chuàng),有戰(zhàn)勞,還拜中郎
將,封勇功侯。鄧春反于南陽,意素與奉善,數(shù)遺書切責之,而讒者
因言蜃與奉合謀,帝以為疑。及奉敗,帝得寰書,乃驚曰:“趙蜃真
長者也。"后拜懷令。大姓李子春先為瑯邪相,豪猾并兼,為人所患。
惠下車,聞其二孫殺人事未發(fā)覺,即窮詰其奸,收考子春,二孫自殺。
京師為請者數(shù)十,終不聽。時趙王良疾病將終,車駕親臨王,問所欲
言。王曰:“素與李子春厚,今犯罪,懷令趙惠欲殺之,愿乞其命。”
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蓖鯚o復言。
其年,遷惠平原太守。時平原多盜賊,聶與諸郡討捕,斬其渠帥,
余黨當坐者數(shù)千人c烹上言:“惡惡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師近郡J帝
從之,乃悉移置潁川、陳留。于是擢舉義行,誅鋤奸惡。后青州大蝗,
侵入平原界輒死,歲屢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賜爵關
內侯。時南單于稱臣,烏桓、鮮卑并來入朝,帝令惠典邊事,思為久
長規(guī)。建初五年,意疾病,帝親幸視。及薨,車駕往臨吊。時年八十
四。謚曰正侯。
(節(jié)選自《后漢書?趙熹傳》)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趙惠耿直磊落,為人光明正大.他自小有節(jié)操,從兄被害,
為給從兄報仇,他有備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
而暫時放過仇家。
B.趙惠忠于戟廷,除惡得到支持。他雖與鄧奉友善,但屢次譴
責鄧謀反,最終受到皇上贊賞。擔任懷令時,堅持誅殺李子春,皇上
也拒絕了趙王求情C
C.趙寰制止禍患,大力推崇義行。他擔任平原太守時,誅殺盜
賊首領,但對待余黨卻能區(qū)別處理,只是將他們遷往異地,并教導他
們應該棄惡從善。
D.趙惠忠于職守,身后深享哀榮。他官拜太尉時,南單于稱臣,
烏桓等來朝,于是受命對邊事作長久規(guī)劃C他患病去世期間,皇上親
自前往慰問吊唁。
解析:A項對應的原文是“趙惠字伯陽,南陽宛人也。少有節(jié)操。
從兄為人所殺,無子,愚年十五,常思報之。乃挾兵結客,后遂往復
仇。而仇家皆疾病,無相距者。意以因疾報殺,非仁者心,且釋之而
去”。從選項的概括和分析來看,無錯誤點。
B項對應的原文是“鄧奉反于南陽,熹素與奉善,數(shù)遺書切責之,
而讒者因言烹與奉合謀,帝以為疑。及奉敗,帝得熹書,乃驚曰:'趙
慝真長者也」后拜懷令。大姓李子春先為瑯邪相,豪猾并兼,為人
所患?;枷萝嚕勂涠O殺人事未發(fā)覺,即窮詰其奸,收考子春,二
孫自殺。京師為請者數(shù)十,終不聽。時趙王良疾病將終,車駕親臨王,
問所欲言。王曰:‘素與李子春厚,今犯罪,懷令趙慝欲殺之,愿乞
其命「帝曰:'吏專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鯚o復言"c從
選項的概括和分析來看,無錯誤點。
C項對應的原文是“其年,遷烹平原大守。時平原多盜賊,熹與
諸郡討捕,斬其渠帥,余黨當坐者數(shù)千人。惠上言:’惡惡止其身,
可一切徙京師近郡J帝從之,乃悉移置潁川、陳留:”并教導他們
應該棄惡從善“無中生有,從文中來看,只是把這些人“移置潁川、
陳留“,并沒有教導他們應該棄惡從善。并且,也不是趙惠將他們遷
往異地,而是趙熹請求皇帝把這些人全部搬遷到京城附近的郡,皇帝
聽從了他的建議,于是將這些人都轉移安置在潁川、陳留。
D項對應的原文是“二十七年,拜大尉,賜爵關內侯。時南單于
稱臣,烏桓、鮮卑并來入朝,帝令熹典邊事,思為久長規(guī)。建初五年,
患疾病,帝親幸視。及薨,車駕往臨吊”。從選項的概括和分析來看,
無錯誤點。
[2020年高考新課標I卷】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親授以書,聞古今成敗,輒能
語其要。嘉佑二年,試禮部,主司歐陽修驚喜,殿試中乙科,后以書
見修,修語梅圣俞曰:“吾當避此人出一頭地。”洵卒,贈光祿丞c既
除喪,還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創(chuàng)行新法,軾上書論其不便。新政日
下,軾于其間,每因法以便民,民賴以安。徙知密州。司農(nóng)行手實法,
不時施行者以違制論。軾謂提舉官曰:“違制之坐,若自朝廷,誰敢
不從?今出于司農(nóng),是擅造律也。”提舉官驚曰:“公姑徐之。”未幾,
朝廷知法害民,罷之。元祐元年,軾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賜銀緋,
遷中書舍人。三年權知禮部貢舉會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軾寬其
禁約使得盡技巡鋪內侍每摧辱舉子且持暖昧單詞誣以為罪軾盡奏逐
之四年,積以論事,為當軸者所恨。軾恐不見容,請外,拜龍圖閣學
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饑疫并作。軾請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
之一,復得賜度僧牒,易米以救饑者。明年春,又減價果常平米,多
作熊粥藥劑,遣使挾醫(yī)分坊治病,活者甚眾。軾曰:“杭,水陸之會,
疫死比他處常多。”乃裒羨緡得二千,復發(fā)橐中黃金五十兩,以作病
坊,稍畜錢糧待之?;兆诹ⅲ笊?,遂提舉玉局觀,復朝奉郎,
軾自元祐以來,未嘗以歲課乞迂。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國元年,卒于
常州。軾師父洵為文,既而得之于天。嘗自謂:“作文如行云流水,
初無定質,但常行于所當行,止于所不可不止?!彪m嬉笑怒罵之辭,
皆可書而誦之。其體渾涵光芒,雄視百代,格文章以來,蓋亦鮮矣。
(節(jié)選自《宋史?蘇軾傳》)
提問方式: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軾自幼聰穎,深受時賢賞識。母親親自為他授課,他往往
能說出要點。歐陽修十分看重他,曾對梅圣俞表示,應當避開此人讓
他出人頭地.
B.蘇軾因勢利導,利用新法便民。當時王安石創(chuàng)行新法,他上
書論其不便;新政下達,他常常設法使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
活得以安寧。
C.蘇軾直面饑疫,解救受災百姓。他在任職杭州時遭遇旱災病
疫,減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紓緩災情;同時又集貯錢糧、建造治病場所
以防備疫病。
D.蘇軾天賦異稟,為文得心應手。他從父習文,又極具才華,
作文如行云流水,行止有度,嬉笑怒罵之辭,皆可書而誦之,最終成
為一代文宗。
答案解析:C項,“同時又集貯錢糧、建造治病場所以防備疫病”
錯,原文是“明年春……乃裒羨緡得二千,復發(fā)橐中黃金五十兩,以
作病坊,稍畜錢糧待之”??梢姟巴瑫r”表述錯誤,“集貯錢糧、建造
治病場所以防備疫病”應當是第二年春天的事。
這類題目常涉及人物行為舉止、人物主張、人物情感、人物思想
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選文的綜合性八類信息的篩
選,做題時要在原文中找準區(qū)間,把準對象,體情察意,切忌張冠李
戴,忌斷章取義,無中生有。
湖南省長沙市雅禮中學2020-2021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月考
語文試題
三.古詩文閱讀
(一)
閱讀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放鶴亭記
蘇軾
熙寧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龍山人張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c明
年春,水落,遷于故居之東,東山之麓,升高而望,得異境焉,作亭
于其上。彭城之山岡嶺四合隱然如大環(huán)獨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適當
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際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風雨晦明之間,俯仰百變。
山人有二鶴,甚馴而善飛。旦則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縱其所如,或立
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則像東山而歸,故名之曰"放鶴亭
郡守蘇軾,時從賓佐僚吏,往見山人,飲灑于斯亭而樂之。挹山
人而告之曰:“子知隱居之樂乎?雖南面之君,未可與易也?!兑住吩唬?/p>
'鳴鶴在陰,其子和之。'《詩》曰:'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蓋其
為物,清遠閑放,超然于塵埃之外,故《易》、《詩》人以比賢人君子。
隱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無損者,然衛(wèi)懿公好鶴則亡其國。
周公作《酒誥》,衛(wèi)武公作《抑》戎,以為荒惑敗亂,無若酒者;而
劉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雖清遠閑
放如鶴者,猶不得好,好之則亡其國;而山林遁世之士,雖荒惑敗亂
如酒者,猶不能為害,而況于鶴乎?由此觀之,其為樂未可以同日而
語也?!鄙饺诵廊欢υ唬骸坝惺窃眨 蹦俗鞣批Q、招鶴之歌曰:
鶴飛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覽兮擇所適。翻然斂翼,婉將集兮,
忽何所見,矯然而復擊。獨終日于澗谷之間兮,啄蒼苔而履白石。
鶴歸來兮,東山之陰。其下有人兮,黃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
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飽。歸來歸來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升高而望,得異境焉升:登上
B.鳴鶴在陰,其子和之和:和睦
C.隱德之士,狎而玩之狎:親近
D.鶴歸來兮,東山之陰陰:北邊
12.下列各組句子中,斷句正確的一組是()
A.彭城之山岡/嶺四合/隱然如大環(huán)/獨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
/適當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際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
B.彭城之山/岡嶺四合/隱然如大環(huán)/獨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
/適當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際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
C.彭城之山/岡嶺四合隱/然如大環(huán)/獨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
/適當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際天/秋冬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公司在職員工培訓服務合同書
- 礦山企業(yè)安全生產(chǎn)許可證頒發(fā)與管理作業(yè)指導書
- 反擔保合同協(xié)議1
- 游戲美術設計制作實戰(zhàn)手冊作業(yè)指導書
- 針紡織品銷售購銷合同
-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口算
- 2025年紹興a2貨運從業(yè)資格證模擬考試題
- 2024-2025學年高中語文專題一小說家想說些什么第1課在酒樓上學案蘇教版選修短篇小說蚜
- 七年級班級工作總結
- 四年級第一學期德育工作計劃
- 普外腹腔鏡手術護理常規(guī)
- 2024年全國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礦井災害應急救援賽項)考試題庫(含答案)
- 《預制高強混凝土風電塔筒生產(chǎn)技術規(guī)程》文本附編制說明
- 2025江蘇南京市金陵飯店股份限公司招聘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公共政策分析 課件匯 陳振明 第0-9章 導論、緒論:政策科學的“研究綱領”- 政策監(jiān)控
- 監(jiān)控系統(tǒng)調試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新表)
- 黃桃種植示范基地可行性研究報告
- 東風4型內燃機車檢修規(guī)程
- 藥品經(jīng)營企業(yè)GSP計算機系統(tǒng)培訓PPT課件
-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規(guī)程JGJT1042011
- 畢業(yè)論文市場營銷畢業(yè)論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